高水平专业群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方向

时间:2022-09-20 10:28:48

高水平专业群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方向

摘要:加强团队建设是提高建筑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优化建筑工程教学资源、改革升级建筑工程教育模式与实现创新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主要措施,更对解决学生就业难题、建筑行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该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困境的影响及原因,并在结合当前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及该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建议,以提高该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效果。

关键词:高水平专业群;建筑工程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策略

现阶段,建筑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理论知识水平往往高于其创新实践能力,不仅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对提高自身实践技能、职业水平、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无法有效解决当今社会对培养建筑产业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应从教师招聘、培训、考核及岗位结构等层面来建设高水平与能力的专业团队,发挥其对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引导、示范与督促作用,为建筑行业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1明确建筑工程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方向

教师团队专业水平的高低、实践经验的多少及创新意识的强弱都会影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改革的快慢,一般而言,教师团队的创新意识越强,实践经验越丰富,其教学水平越高,对实现培养创新复合型高素质建筑工程人才目标的促进作用越大。建筑工程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具备创新实践性、时代特色化、自主探究性与团结协作的特点。该团队应分工明确,既有团队带头人,也有教学骨干、科研人员及辅导员等,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主动配合其他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应从调研建筑工程行业人才市场供需关系、分析职业教育发展诉求、汇总学生就业要求及结合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等基础上来调整该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向与要求,促使团队成员主动学习该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该专业相关科研项目、及时调整该专业教学方法、经常参加并组织实践活动等,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纵向与横向发展的基础上,也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职业道德观及健康心理等的形成。

2建筑工程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2.1健全有效管理为目标的团队管理

有效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专业日常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及学生安心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应通过完善制度体系与课程体系等方式来提高日常教学的完整规范性与科学有序性。团队成员应自觉遵守高职院校制定的考勤、绩效考核等各种制度,并主动用这些制度来约束自己的日常生活及教学行为,按照既定的流程来申报教学、科研及实践等活动,避免了实践教学活动场地冲突与科研资源浪费等情况的发生。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根据学生建筑工程专业知识水平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不同时间段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团队成员应认真研究课程体系及不同专业课教材知识的排列顺序,与此为基础来调整自己的教学速度、方法与目标,及时发现并积极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周或每月总结一次教学经验。

2.2对接产业发展新形势的团队建设

建筑工程专业教师团队在日常教学之外,还会参加校内外科研活动及提高社会服务,从社会中获取更多能帮助其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或有利因素。高职院校应经常组织团队成员参加不同地区或国家组织开展的建筑工程相关的交流研讨会,共同探讨分析自己教学的困惑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自己在探讨分析与学术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组织团队成员到建筑企业参观学习,了解其工作环境与流程,主动分析当前学生所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与建筑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差异。最后,高职院校还应定期分析团队成员年龄、性别、职称等的基本信息,根据团队成员的年龄、职称等来选择不同的科研项目,避免出现团队成员老龄化、年轻化及单一化的局面,为实现团队成员职业素养、科研创新与自主发展能力等的共同提高奠定了基础。

3建筑工程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策略

3.1转变认知,重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

高职院校部分教师缺少团队建设、改革创新与自主发展的意识,普遍轻视教师团队建设对提高其专业能力及该专业教学质量。少数教师也没有辩证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认为自己并不会影响团队建设效果,经常以各种理由拒绝参加团队建设活动,对团队建设目标的实现及良好科研创新氛围的塑造等产生消极阻碍作用。高职院校组织开展以教师团队建设必要性与重要性为主题的座谈会,利用宣传栏、校内报刊等方式来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集体观及职业发展观,通过多次科研讨论和教学分析会等手段来提高教师教学目标的统一明确性,增强了教师参与团队建设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了其对加快团队建设及高级建筑工程人才培养速度的助推作用[1]。

3.2明确建设目标,引导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向

高职院校在分析建筑工程专业特点、教学现状及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基础上,明确当前团队的不足及这些不足产生的原因,进而制订更为针对和全面的团队建设方案和计划,为接下来即将开展的团队建设活动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将团队建设总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周目标或月目标,并根据团队成员的年龄、职务等来将周目标或月目标进一步分解为每一位教师的周目标或月目标,让每一位教师知道自己未来一周或一月工作的重点与目标。同时,高职院校将创新实践、团队协作等能力纳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标范围之内,鼓励教师多关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情况与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对提高学生创新实践与协作能力的模范引导作用[2]。

3.3优化团队成员结构,助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能力

教师团队成员的数量、年龄、学历及专业特长等都会影响团队整体实力及团队建设效果,高职院校要创建并经常更新该专业教师团队的档案资料,详细记录该专业教师团队成员的姓名、学历、科研成果、特长优势及学生评价等,适当调整该专业不同团队成员名单,让教师之间可以相互配合与补充,实现教师配置的最佳化。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利用民主推荐与定向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团队带头人及骨干成员,优先选择教学与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的高学历教师,毕竟只有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发现基础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错误点与遗漏点,了解哪些基础知识点是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必然会用到的知识点,有效提高基础理论教学的高效性与针对性。另外,教师团队带头人还应主动关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市场招聘要求,对教学改革有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了解学生在学习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侧重学习哪些实践技能,并通过讲解自己参加过的建筑工程研究项目来帮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了教学内容的丰富全面性、时代特色化与创新实践性[3]。

3.4创新交流模式,加快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发展

现阶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活动以不同科目的班级教学为主,不同科目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课时安排等来调整教学计划与选择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掌握全部的建筑工程专业知识或者参与到具体工程项目建筑施工之中,也就是说每一位教师的知识面与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学内容与准确的专业指导。高职院校既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学术交流、线上学习等活动来帮助教师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促进教师专业知识面逐步扩大,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当地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图纸与施工方案的策划落实活动,促使教师深入建筑施工现场,积累更多具体施工的经验[4]。

3.5创新运行模式,优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结构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个体轻团队、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将教师科研成果作为评定职称或职务晋升的主要标准,无形之中给教师形成科研重于一切的观点,从而让教师降低其对日常教学的要求,甚至少数教师把日常教学时间用于科学研究,造成教学时间的压缩与教学质量的下降[5]。高职院校在建设教师团队的过程中要鼓励年轻的教师到其他地区或国家的高职院校进修,积极参加各种建筑工程研讨会,提高教师队伍的平均学历。另外,高职院校创新考核评价标准、手段与内容,既可以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更可以让教师自我评价,从而让教师更加全方位地认知和评价自己的能力[6]。

3.6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水平

高职院校鼓励团队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建筑工程相关的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之中,让学生了解科研环境、主题与流程,锻炼学生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增加实验室、实践平台等资金投入量,扩大实验室的规模,购买更加先进的实验器材,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做各种实验或推演不同的施工方案,对于获得一定实验成果的学生与教师进行奖励。团队成员应共同点评学生在专业课题实验、专业比赛等活动中的行为,为学生在比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知识、技能的支持,这些都有助于实现教师团队与学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7]。

4结语

重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成效,充分认识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对实现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通过优化成员结构、创新运行模式、完善管理制度等途径来提高团队的专业性与创新性,为实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师综合能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及建筑产业的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白星良,牛同训.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9(3):45-50.

[2]李梦卿,陈佩云.“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8):79-84.

[3]张玲玲,陈小川.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基础工程教学团队建设为例[J].时代教育,2016(23):60-61.

[4]杨硕东,肖海文.“双创”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20):192-193,196.

[5]黄凤远,蔡丽娟,陈启凡.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评价机制研究:基于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视角[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9):18-21,46.

[6]赵永刚,林晶晶.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9):97-100.

[7]张吾渝,马艳霞,蒋宁山,等.基于课程组的教研创新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土木工程专业地基与基础教研创新团队为例[C]//第五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7.

作者:文畅 陈海军 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