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读后感十篇

时间:2023-04-10 18:09:02

爱国读后感

爱国读后感篇1

读了《我的祖国》这本书,我知道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祖国只用了短短60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在农业、医疗技术发展方面,还是在教育推进上,我国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遨游太空,一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梦想。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经对浩瀚无边的宇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美好的梦想。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此开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在未来几个月里,中国人民还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天宫一号,这个人造卫星可以让人在太空中生活一个月、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科技的发展,让我国提升了国际地位。

5.12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在救灾和赈灾中,我感觉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舍己救人,无私无畏,大爱无疆的伟大光辉。

爱国读后感篇2

——读《我爱祖国的蓝天》有感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303班 钟莫竞瑶

同学们,你的春节是如何度过的?是在走亲访友的热闹中度过,还是在安逸闲适的平淡中度过?是在放飞心情的旅行中度过,还是在不忘充电的学习中度过?我的春节呀,过得可是红红火火,还特别有意思呢!不信?听我晒来。

放寒假后,我认真阅读了老师下发的《我爱祖国的蓝天》一书,了解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目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危机日趋加深、土壤流失和污染正逐渐加重、森林正一天天地减少……这一切的一切急需我们每个人都投入到拯救地球母亲的行动中去。春节前夕,我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一份《低碳春节倡议书》,“环保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低碳行动。

往年的我总是在年前缠着爸爸带我去买一大堆烟花,然后在燃放中喜笑颜开。了解到烟花爆竹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会带来灾难和危害后,我便主动取消了这个惯例,把电脑屏保设置成礼花状态。哈哈,这样我就可以每天欣赏五彩缤纷的绚丽礼花了,而且还不用闻那讨厌的火药味,这实在是个不错的改变!

除夕那天,爷爷奶奶忙活了一整天准备烧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今年的我可不是只管自己吃喝了,我也里里外外地张罗着,为我的低碳春节付诸行动。首先,我收起了爷爷准备好的一次性纸杯,洗净了家里的玻璃杯分发给大家;然后,我建议奶奶烧几个经典的主菜后,再烧几个素菜即可,“摒弃铺张浪费,少吃肉食多吃素”嘛;最后,我教奶奶把多余的菜冰冻起来,以后只要在食用前一两天把它们转移到保鲜箱即可,这样不仅不浪费菜,还可以省电节能。奶奶听了连连点头,不住地夸赞我能干呢。

爱国读后感篇3

《热爱祖国 唱响和谐》读后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那么,工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首先要最大限度地组织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功立业;其次是切实履行维护职责,化解劳资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然而,在当今时代不断进步的同时,若在热爱祖国与危害祖国之间,崇尚科学与愚昧无知之间,团结互助与损人利己之间,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之间,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之间,等等的这一系列荣辱界限在很多人心目中已悄悄模糊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正气之风迅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也走进校园。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位耻。学校是一方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凝聚 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学习上,你帮我,我帮他,团结互助靠大家,在比赛中,你努力,我加油,互相帮助是一家,在生活中,决不乱吐痰,乱扔纸,损人利己真可耻。

爱国读后感篇4

读完《我爱你中国》之后,在种种磨难面前,新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惊叹的韧劲、使人折服的智慧。时至今日,中国的国旗、国徽出现任何国际场合,都让世界各国不敢小看、不敢轻慢,因为这象征着日益强大的中国。那么这中国的象征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1949年6月15日,周恩来同志向广大人民群众征集国旗图案。最后选择了曾联松的作品五星红旗,成为了中国的国旗图案。

然而,在我经历有限岁月中,亲眼看到了新中国在灾难面前的坚强:5·12四川大地震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民族精神。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用爱心和生命谱写出一首又一首爱的赞歌。

如今,中国历经沧桑,百折不挠,发展成为富强、文明的新社会,这都是人们用勤劳的汗水换来的。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我,要勤奋刻苦学习,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继承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来源:文章屋网 )

爱国读后感篇5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问我:“世界上最亲近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妈妈。”妈妈用乳汁把我养大,妈妈时刻关心着我的冷热,妈妈把我挂到了心尖上。我想:你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吧!但你想过没有,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DD亲爱的祖国。

革命烈士同志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用最美好的语言描绘我们的祖国:“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身体魁伟、胸宽背阔的妇女。中国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峻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中国地底下蕴藏着无限的宝藏。我们的母亲有雄巍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一本薄薄的《可爱的中国》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激励着我。

烈士生长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为了拯救祖国,参加了革命,不幸被捕。他在狱中宁死不屈,并且写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起来保护母亲。“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的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千万个一样的烈士为国捐躯了。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

六十年过去了,祖国有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同志梦寐以求的愿望:“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代替了悲吧,富裕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智慧代替了愚昧,友爱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代替了死之悲伤,明媚的花园代替了凄凉的荒地!”但是我们在世界上还比较落后,我们想让祖国快快富强起来,还需要努力。可气的是有少数人一心向往外国。如果烈士知道了,该多么痛心!

可爱的中国啊,我永远爱你!

爱国读后感篇6

读《老外捡硬币》有感

蓝海广场前上躺着一枚面值仅一角的硬币,很脏且略显旧色,许多中国人对他不屑一顾,可一位非常有钱且开着奔驰车的老外却非常珍爱地把它捡起来。人们没有因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反而说老外捡中国人的便宜。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不可思议,竟有这等事。一个很有钱的老外竟然在乎那一角的硬币。他并不是缺钱花,可他认为只要是钱,哪怕一毛我都很珍惜。可这点我们中国人就是做不到!

我们难到不感到悲哀,不感到羞愧吗?钱币是国家的象征之一,爱护钱币也是维护国家尊严的一种行为呀!一个很有钱的外国人,他都很珍惜一分一角,我们中国人并不富裕,而中国人认为自己有钱就不珍惜人民币,这是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呀!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在这枚硬币面前切荡然无存了,多么悲哀!我们口口声声说爱自己的主国,硬币上印有国徽呀!你就忍心看到国家的尊严被人在脚下踩来踩去吗?老外以前也是一个穷光蛋,他的钱是一毛一毛积累起来的。我们中国人却不懂勤俭节约的美德,装做有钱得样子。老外的这种精神我们却做不到!

相关阅读:

寒假读后感作文专辑 《十万个为什么》_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长腿叔叔》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读《麻雀》有感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读《伟大的母爱》有感 读《凡卡》有感 《童年》第一章读后感 读《信任》有感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读《圆明圆的毁灭》有感 《童年》第三章读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童年》第四章读后感 读《购买你的时光》有感 《童年》第五章读后感 再读《背影》有感 《童年》第六章读后感 读《瑞恩的井》有感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 《童年》第八章读后感 《斑羚飞渡》读后感 《童年》第九章读后感 读《老外捡硬币》有感 《童年》第十章读后感 《成吉思汗和鹰》读后感 《童年》第十一章读后感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童年》第十二章读后感 读《巨人传》有感 《童年》第十三章读后感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有感(2) 伟大的童年——读《童年》有感 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有感(1) 读《童年》有感(1) 勇者拾梦——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读《童年》有感(2)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读《童年》有感(3)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读《童年》有感(4)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感 读《童年》有感(5) 读《林肯这一生》有感 《童年》读后感(1)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童年》读后感(2) 读《野生的爱尔莎》有感 《童年》读后感(3) 读《水浒传》有感 《童年》读后感(4) 读《苦恼》有感 《童年》读后感(5) 《雷雨》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6) 《哈利波特》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7)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8)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9) 不要因小失大——读《三国演义》有感 《童年》读后感(10) 卑微的爱——读《巴黎圣母院》 《童年》读后感(11)

爱国读后感篇7

《登上地球之巅》讲的是四名中国登山队员从珠穆朗玛峰的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f岩,最终他们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这无疑是一场充满艰辛与危险的探险。那么到底是什么使他们成功的呢?就是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无数的困难险阻就如一只只凶猛的“老鹰”,时时刻刻威胁着“雁群”,但是每只“雁”都齐心协力,不怕牺牲,共同抵御入侵之敌。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无时无刻都离不开集体的。家,是我们最先加入的集体。家人彼此间的爱护、宽容便是一幢大厦的地基;学校这一集体,同学们伸出援手助你解决问题,使你脸上的笑容重现,令这幢大厦不断筑高……家,班级,学校,社会,国家,这些大大小小的集体都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用它们的真,善,美不断为我们的大厦增砖添瓦。

现在,我们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前线的解放军战士和医护人员以最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大无畏的决心站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义无返顾地与地震进行一场艰辛的斗争。他们心连心,用自己珍贵的生命全力挽救受灾的群众,同时也面对着死亡。社会各界的关注,八方的支持,炎黄子孙的万众一心,一首首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歌曲响彻天地之间。此时,没有人敢否认集体的力量,没有人不为此喝彩动容。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大家斗志昂扬,团结一致。我们坚信,历尽无数历劫的中华民族一定会战胜这次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夺取最终的胜利!

集体的力量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共同积累。任何时候,集体的温暖都是我们所向往的,为集体多出一份力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向大雁学习,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我们的“雁群”充满更多的力量,拥有更多的真情。

爱国读后感篇8

关键词:背影 父子情 朱自清 情感共鸣

朱自清的《背影》,篇幅短小,语言质朴简单,共计千余字,却被认为是描写父爱的经典之作,自其发表便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学界对它的解读更是不胜枚举。有从具体内涵解读真挚的父子情,怀念父亲;也有从文化意义、文学史意义、伦理意义解读的。还有从“背影”这一具象解读的。[1][2]而笔者是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出发,深究“背影”这一符号化象征蕴含的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习惯。笔者认为,《背影》之所以被认定为经典,是因为朱自清选择的父爱具有符号化象征,符合中国人对于父爱的传统审美习惯。季羡林在谈论朱自清散文《背影》也强调:“要真正读懂这篇文章,必须从中国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出发。”[3]中国传统父子之伦是别样的,它是“君臣关系”的翻版或“准君臣”关系[4],它具备“君臣关系”的等级性。同时,因为血缘纽带,它又有家庭伦理中的不求回报性。朱自清在真切的体验下,用白描法刻画出具有情感变换的父子情节,进而唤起了读者关于父爱的记忆,这种相似的情感体验,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其对于《背影》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

一、传统父子之伦的别样呈现

《背影》着重描写的是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爬月台的场景。最触动读者的是戴黑布小帽,穿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蹒跚的父亲的背影。背影,代表了中国传统父爱的严肃、隐忍、伟岸、不善言辞,它区别于慈善、热情的母爱。为何传统的父爱形象是如此的?要理解这一点,就不得不从中国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出发。安德鲁q本尼特强调:“任何的文学文本总是依照语境或传统,并且在语境或传统之内进行建构。”[3]中国文化是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农耕文化。[4]农耕时代,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耕作。而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又是崇拜祖辈、父辈。在这种以父权为背景的传统家庭中,父姓便是绝对的权威。而且,“在中国崇祖尚德的家庭文化中,有‘天地君亲师’五位一体之说,所以,从对‘父’的崇拜中引申出对‘君’的崇拜。”[5]即孔子常言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朱熹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子为父纲”。“从这一层面来看,中国旧式的父子关系就是“君臣”关系的翻版或是‘准君臣’。”[6]这种传统礼教下,父与子的关系是长幼之序的。这种次序是不允许逾越,逾越者会被定性为不孝子,不孝子不能事君。所以,我国传统的父与子就是以“类君臣”方式相处。“君臣关系”本身具有等级性,所以,它是严肃的,以它为基准的父子关系自然也是严苛的。而且,中国的传统启蒙教育读物《三字经》里,也明确强调君臣、父子要有纲常伦理。可见,这种等级化的父子之伦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标准,对于传统的儒士,更甚。朱自清生长在典型的儒士家庭中,朱家是书香门第,其父朱鸿钧是读书人,做过些小官,光绪二十九年(1903),官至徐州榷运局长。而且,朱自清是长子,父亲对他要求更为严苛。在这种文化环境与家庭氛围下,朱自清的父子观与传统父子之伦保持了一致。所以,他选择父亲的符号,是背影,是侧面描写,是隐忍、严肃的符号化象征。这一符号文化符合中国人对于父爱的传统审美习惯。

同时,背影不仅象征了父子爱之间的严肃、隐忍,也表示了父爱的无私、奉献。中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国家,“在家族血缘基础上,以血缘关系为原型,以亲情为伦理与价值的起点,而家庭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关系,是‘爱’的原理与内涵。”[7]家庭关系中,父子关系是重要构成,以血缘为主的父与子的关系是传承,是爱。所以,父亲对于儿子会不求回报地付出。“背影巧妙地传递出了父爱的无私,不求回报性,这与我们印象中的父亲‘孺子牛’的形象不谋而合。”[8]这就是中国微妙的人伦关系。这种人伦观下的传统父爱,是伟岸、无私的,而且多以“背影”的形式存在。

二、作家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朱自清的《背影》在文学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这与他自身深厚的文学素养是分不开的。朱自清的《背影》用语质朴,以叙述为主。与之前的《荷塘月色》《春》相比,更醇熟,更有生活气。去掉了浮华、刻意的语言,大量排比、大幅的渲染。如描写父亲爬月台一处,作者用“攀”“缩”“微倾”“努力的样子”,几个直白、生动的词语,就把父亲艰难爬月台的身影淋漓地再现到我们的眼前。用这样的语言描写深沉的父爱,是最恰当、最合适的,而且也符合中国人含蓄的表达父爱的情感方式。文章开头,儿子不领情,拒绝父亲。而父亲在儿子明显的抵制下,依旧倾其所能地为儿子做一些小事。安慰落泪的儿子,与脚夫讨价还价,嘱托儿子,帮儿子买橘子。他是细腻、平静地付出、爱护、疼惜儿子。儿子则从最开始的不领情、拒绝,到随后的理解、牵挂。文中“父子之情的不平衡性,或者是错位感”[9]抓住了读者眼球,引起读者的阅读欲。父子爱随着儿子的理解,爱的隔膜逐步冰释,升华,达到高潮。“‘背影’是不平衡的父子情转化为平衡的关键。《背影》的情感关键,并不是父亲单向出发,而是和儿子双向互动中转化,感动我们。”[10]这种不对等的爱的转承起合,跌宕起伏,引起了读者情感波动,进而达到高潮。朱自清在平静中,给读者画了一幅父子情深的“爱”图。读者被朱自清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写作技巧带动了,感染了。行文中强烈的情感渲染力不仅源于作者塑造,更是源自作者独特情感体验。作者在切实触动中,刻画出款款的父子情。朱自清在传记中,又明确说道,自己与父亲是有嫌隙的,父亲娶妾,私挪自己工资,祖母病故,这些都使得朱自清与父亲有了距离,进而反感父亲。所以,行文一开始就交代,两年来未曾见父亲,一开始拒绝父亲,觉得父亲迂腐。后来,因父亲遭遇多番变故而心疼,因父亲默默温情被打动,最后,直至见到笨拙的父亲为自己爬月台买橘子的细微举动,冰释了一切。作者真切的生活体验,深刻的心理触动,高超的写作技巧,变换的父子情感,打动了读者,唤起了读者关于父爱的记忆,所以读者对《背影》才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它也才能成为经典。叶圣陶评价道:“《背影》全凭真感情真性情取胜了。”[11]

三、文学接受中强烈的情感共鸣

古今中外,描写父爱的文章多如牛毛,为什么偏偏《背影》能如此长久不衰?个人拙见,除了文章本身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还因为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能引起我们对父爱的共鸣,“这就是读者期待视野中必须包含有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见解与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进行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12]《背影》中作者在表现父爱这种情感时,引起了我们情感或者情绪的相同或相似父爱的反应。这种相同或者相似的父爱认知,通过读者的想象、加工、整理,顺利地进入了关于父爱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读者自己重新建构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接收知识的时候,是根据自己既有的观念选择性的获取对象中的信息,然后通过自己既有的观念、知识和新的筛选互相作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新的见解。”[13]读者在接受《背影》时,选择性的从文本中吸收知识,形成了对父爱的新见解。这一过程丰富了读者的情感世界,完善了读者的情怀,健全了其人格。所以,才会对读者有意义,读者才接受。

同时,通过对《背影》的学习,也有助于我们细致地表达类似的情感体验。《背影》一文,用语淳朴、简单,在细腻的描写中,把关于父亲的感情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引起了我们对于父爱的共鸣。优秀的文章,就是能表达出萦绕在我们心头,却无处表达的情感的文章。这种情感被作者的一词一语刻画出来,所以,通过对《背影》的阅读,学生领会了表达此类情感的方式、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顺利、流畅地表达类似的情感。

《背影》之所以在语文教材中经历几次改版,依旧入选在册,就是因为它具备了语文教材中要求的强烈的感染力。它为学生展示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帮助学生学会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

《背影》的成功,除了学界解读的父子情外,更重要的是文化文学意义和读者情感共鸣。笔者从中国传统的君臣关系角度,解读传统父子的文化内涵;从文学接受角度,分析读者认同的文学原理。《背影》是现当代散文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于此文本的文化解读,可以启示读者以类似的手法解读现当代散文。所以,要深刻理解作品的文本意义,必须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出发,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同时,也要考察读者接受的文学原因。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读懂它。

注释:

[1]刘晓红,孙拥军:《朱自清<背影>思想内涵近三十年解读史》,名作欣赏,2011年,第12期。

[2]季羡林:《季羡林说朱自清散文<背影>》,名作欣赏,2003年,第3期。

[3]汪正龙,李永新译,[英]安德鲁q本尼特著:《关键字: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4]李振声:《钱穆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139页。

[5]陈爱华:《论中西方传统家庭文化发展及其伦理特征的异同》,中国伦理学会、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伦理学会:《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中国伦理学会、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伦理学会联合出版,2007年版。

[6][8]葛胜华:《背影,你到底深藏着什么?――朱自清<背影>新探》,阅读与写作,1999年,第7期。

[7]樊浩:《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3页。

[9][10]孙绍振:《<背影>的美学问题》,语文建设,2010年,第6期。

[11]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75页。

[1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47页。

爱国读后感篇9

文本分析: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从题目上就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真挚的热爱,给全诗定了浓重的抒情笔调。全诗共四节,诗人把祖国比拟为伤痕累累的母亲,以赤子之情向母亲倾诉内心的痛苦,表达为祖国的未来而献身的激情和决心。

教学目标:1.理解“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的意蕴。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涵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由杜甫的《春望》、文天祥的诗句、鲁迅的诗句导入(伴随着音乐)。

二、知人论世(投影)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师:自由朗读全诗(朗读时请标出你认为需要停顿、重读的地方)。

师:有哪位同学主动站起来给大家展示一番。

生:(先是沉寂,然后有同学站起来)(音乐伴奏)

师:(朗读简评)生聆听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比较欣赏。

(生沉静在听录音中)

生1:录音中的朗读感情饱满,注意把握诗歌的旋律,感情逐步升华。

师:(说得不错)古人说得好:“诗言志。”诗歌是抒发感情的载体。下面我们就先来讨论这首诗歌究竟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1: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

师:(这位同学说得不够详细)提示: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不一样:

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语调应舒缓、低沉;

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语调应该舒缓;

第三句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语调应该高昂;

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语调更应该高昂。

师:根据情感的分析,所以在朗读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语速要适中;根据诗的内容,注意音调或低沉或高昂。

②修饰语、中心词注意要重读,语速放慢。比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

③朗读时要注意节拍和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因为每一节诗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一节诗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要注意。

(下面依据这一要求,齐读全诗,并思考:本文作为一首抒情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是借助什么来抒发对祖国的拳拳深情?)

师:(读得不错,感情把握得也很好)

生:(齐说)是借助意象来抒发感情。

师:哪位同学能先给我们解释一下?

明确:就是以象表意,以常见的平凡的具体事物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思想感情,也就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之融合。

师:那么这首诗歌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学生回答略)

明确:第一小节中,用“破旧的老水车”“疲惫的歌”“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摊上的驳船”等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祖国的贫困潦倒。

第二小节中,用“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形象地表现出“痛苦的希望”。

第三小节中,用“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意象,形象地写出了祖国新生与腾飞的希望,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师: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诗歌中先说“我是你的十万万分之一”,又说“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可见诗中的“我”仅仅只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生回答略)

明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与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将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四、联想创新

以“我是你――”的句式仿写一组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师生共鉴。)

教师指导引路,如:我是你发梢上的蝴蝶结,时时刻刻展示你的风姿。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课堂上的仿写,每人写一首诗歌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七、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 婷

爱国读后感篇10

(1)在朗读中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假日,防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感受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感受我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说说你所了解的我的情况。你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下面我也来认识一下你们。你叫什么名字?你姓?他姓?有叫杰克・露丝的吗?我发现了,原来我们班没有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的同学,我们共同来自一个国家---中国。说到国家就不得不讲到一个国家的象征――国旗,你对咱们国家的国旗了解多少?你在什么地方或什么场合下见到过国旗?

(1)有一个留学在外的中国青年他又是怎样用生命捍卫国旗尊严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面五星红旗》,请同学们庄严的读课文题目。

(2)俗话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同学们,你们就用这三到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丢字、不重复。围绕五星红旗自由读文,去感受这个感人的故事。

(3)检查字词。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想,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怎么样?划出相关语句并写出感受。

2.汇报

(1)身受重伤(2)工具行李没了,没有了物质条件。(3)迷路,失去方向感。这些说明他当时的处境极度困难。

3.指导朗读。带上你的感受来读这段,读出留学生此时所处的困境。(叫两人后自由读带感受)

4.此时此刻,他最需要是什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过渡:当我醒来时分不清东南西北,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拖着受伤的、可能还滴着血的身体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三天了,饥饿难耐呀,同学们他最想得到的就是?(面包)

5.面包真的有了,就摆在我的面前,面包店老板同意给我面包,但要求必须用五星红旗交换时,我的第一反映是什么?读(4---12)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叫学生读句子)

6.齐读

老师:我没有说话,这里只描写了我的什么?(表情动作)板书

7.谁来读:请让我们看到你“久久地凝视”(叫学生来读)

8.“凝视”是什么意思?谁能换个词来理解一下。

9.当老板要我拿五星红旗换面包时我会先想什么?

10.是啊,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我是多么渴望这块面包呀,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谈一谈。(叫学生)

11.多么诱人的面包啊!此时的面包已不是我充饥的食物,它是我延续生命的必需品呀!但在祖国尊严和我生命之间,我毅然选择了前者,所以我(摇……)齐读。

12.创设情境,心灵对话。

同学们,老板用一块面包跟青年换国旗,青年没有说话,用三块面包换国旗,青年依旧没有说话,此时,你就是那个饿了三天的青年,老板望着你……

(1)小伙子,拿着面包吧,难道国旗不比你的生命更重要?

(2)这位小伙子,拿着面包吧,再不吃东西你会饿死的。

(3)你呢,这位小伙子,你换吗?

13.青年用他无声的行动告诉我们:宁可饿死,也不能拿国旗换面包。(划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14.(朗读)

谁来坚定的告诉老板。(叫学生范读,齐读)

15.文章自始至终青年没有说过一句话,可是我们却读到了文字背后青年那份浓浓的爱国情,老板也读懂了,并且被深深地打动了,这就叫此时无声胜有声,“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16.从哪儿看出老板读懂了,并被打动了?

板书:竖起大拇指 替付医药费

17.面包店老板刚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默读4-12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板前后态度的句子,读读,体会他的态度。

学生读.板书:一脸无奈(竖起大拇指)

18.老师:猜猜一个面包多少钱?

这么便宜的东西他都不愿意给我,要和我公平交易,可后面却愿意帮我付医药费,再猜猜,这医药费大概会要多少钱?

19.老师:老板前后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

(被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感动了)

老师:我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可见,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的。

20.面对病床上的我,此时老板会说些什么呢?

作为自己的同胞,我们也被这位留学生深深地打动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二选一)

(1)面对躺在病床上的年轻留学生,老板满怀敬意的说“--。”

(2)面对躺在病床上的年轻留学生,我满怀敬意的说“--。”

四.总结升华

1.芬芳美丽的鲜花簇拥着心爱的五星红旗,它是那么鲜艳、那么夺目、那么伟大,无数的中国人为了这面五星红旗谱写着多么感人肺腑的光辉事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