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20:15:45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社会最突出的时代特征,已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不仅使全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交流不断增强,而且在一定程度深刻地改变着我国原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尤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来自西方国家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激起了人们的“骚动和不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必然也会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冲击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全球化。对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冲击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集情感、思想和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①。但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要求人们拒绝向其他国家交流学习。在经济全球化机遇的影响下,人们“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具有接触和掌握多种媒体能力和经验的新时代大学生,通过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接触到不同的信息,其中西方崇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中华民族崇尚“和而不同”、强调整体观念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形成鲜明对比,进而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族心理和文化根基造成严重的侵蚀。美国学者亨廷顿曾经指出,国家间的冲突就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多元文化间的摩擦和冲突,势必对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造成严重影响。(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全球化。对国家责任意识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和联系,尤其是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地球村”、“地球人”等话语不断冲击着原有的国家意识,同时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对以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国家责任意识带来了消极影响。广大的大学生青年群体在这股浪潮中,往往最容易迷失了国家责任意识,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目标,而忽略了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甚至认同西方国家鼓吹和宣传的“民族国家终结论”、“国家主权过时论”、“世界政府论”,认为爱国主义不符合全球化的时代趋势,这使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崇高责任意识和高尚奉献精神目标的实现遭遇到巨大阻碍。(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冲击经济全球化给了我国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打开国门放眼全球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西方国家也通过经济全球化这一机遇,加紧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有很多尚待完善的地方,马克思主义前途教育的最高理想,与人们现实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较快、较多的大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对国情的具体了解,容易对西方国家产生崇拜之情,甚至认为全球化就是西方化,从而造成部分大学生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对共产主义前景的信心不足,这使得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面临更大困难。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部分内容更新滞后。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也是一项常抓不懈的时代性工作。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这就是当前最突出的时代性特征。在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部分内容,没有及时反映这一时代特征,更新滞后。而且针对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及要求也基本相同,内容缺乏科学、及时的整合。另外,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但是其对现实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仍然不够,未能根据国内外形势进行阶段性调整,或者根据国内外不同形势,有针对性地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内容与时代性相脱离,一方面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内容更新的需要,造成思政教育工作者竭力传授的内容大学生不乐意接受,甚至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二)大学生爱国情感和行为的引导比较薄弱。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利益冲突,国家主权被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情况最容易激起大学生满腔的爱国热情,在受到爱国情绪的影响下,展开过激行为。我们鼓励和提倡的爱国主义是理性的爱国主义,在拥有爱国主义热情的同时,需要清醒的头脑,坚决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因此,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当积极引导他们有益理性的爱国行为,但目前这种引导还比较薄弱,如果不正确认识朝极端化方向发展,转变为现实的破坏行为,那么我国的社会稳定将受到严重影响。(三)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和形式的拓展创新不够。当前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灌输式说教为主,无论是形式、方法还是载体上仍然比较单一,并且在传统方法的创新发展上依然薄弱;教育不能适应时展的特点和当今青年大学生自身的特征,不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尤其是面对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趋势,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还显得比较落后,偏重于传统,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存在片面性的认识,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时代转变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带来的新变化,教育载体和方法拓展的力度和深度还比较薄弱。

三、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一)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1.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认识相结合的原则。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想要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②。”长期以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爱国主义理论研究不足,理论建设也未能及时反映时代变化的趋势和潮流,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长期处于经验感性阶段,与科学理性层次距离尚远。因此,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要密切关注世情国情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加强对它们的理论研究。此外,还要积极倡导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以研究成果来指导教育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转化为大学生们的自觉行为。2.丰富、更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在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应紧扣时代脉搏,从实际从发,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要求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教育内容,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建设,增强教材与时代的紧密性及对现实的解释力和说明力。此外,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不是一种强行的灌输,而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最为关键的是对爱国主义思想的认可,因此及时更新和调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使得广大的大学生群体对爱国主义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能自主、自觉的将爱国主义情感内化上升为道德情感。(二)加强对大学生爱国情感和行为的引导。在情感和行为的表达方式上,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往往喜欢凭一时冲动而不计后果,带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特点。因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及时掌握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正确地分析时事动态,让其能清醒地认识到理国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区别,要学会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大学生们看待问题的冷静和理性思维,让他们知道一切爱国情感和行为的表达必须在国家的法制框架内进行,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以便能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行为的表达引向深入和理性。(三)拓展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形式和方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在载体、形式和方法上创新拓展得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和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互联网的出现就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一种“阵地意识”,利用网络手段,占领网络思想阵地,探索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的网上、网下教育形式,以取得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而言,高校应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网站的建立和建设,同时提供资源丰富的信息检索和利用服务,在网站的内容和信息的承载方面,要做到及时更新,不能使建设流于形式。此外,在网站的发展上,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教育板块和教育专栏的建设和维护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如何更适合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出谋划策,然后吸引和感染更多的学生。总之,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极具战略性的崭新课题,分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都是极富意义和挑战的。

参考文献

[1]庞士让.爱国主义教育学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2]俞可平.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马晓东.浅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5(7):26.

爱国主义教育范文篇2

(一)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的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在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中,?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譬如,《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的“举公义”,以至后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既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无不体现着一种整体的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渗透传统美德的教育。爱国主义精神与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伴相生,相得益彰的。把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渗透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方才可能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方才可能教育学生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方才可能培养起学生为国家、民族“舍生取义”、“以身殉道”的献身精神。

(二)爱国主义教育要与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国家政权和执政党相联系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爱国主义与爱党是一致的。首先,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祖国的创立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离开了热爱党,爱国主义就无从谈起;其次,党的领导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关键,没有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的建设就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真正继承者,是最先进、最伟大的爱国政党和爱国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所以,热爱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同时,《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爱国主义往往与“忠君”思想相联。忠君即“报国”。在近代中国的“双半”社会里,爱国则多与“救国”相联系,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无不是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则必须同爱社会主义相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井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强中国、富中国、发展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希望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爱国青少年理应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结合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只有逐步培养和树立起学生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激发起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爱国主义教育也方能收到实效。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改革开放的教育相结合。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中,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同改革开放教育相结合。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扩大的今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不少的困惑与迷惘。譬如,“过去赶走了的,今天又请回来?““过去是武装侵略,今天是不是经济掠夺?是爱国,还是卖国?”“是改革,还是补资本主义的课”等等。因此,就要必须帮助我们的青年一代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让他们明白:当代爱国主义不应该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因循守旧,已闭关锁国不是真爱国,反而是误国,祸国;今天“请回来”是在主权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和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前提条件下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是“吃羊(洋)肉,长人肉”,与殖民地、半殖民条件下的资本主义掠夺与剥削有根本不同。因此,我们应以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把握机遇,勇于吸取和接纳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改革开放强国、富国,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其次,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爱国主义教育。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科技、发达的生产力,以及富裕的国民生活等等,在“横向”的比较中,青年学生容易产生“自愧弗如”的自卑心理。因此,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昨天,今天、明天,让学生明白:我们也曾有过辉煌,“中国人……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一百多项发明与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中国今天的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

用我们曾受的屈辱,曾有的辉煌,去鼓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同时又不去安慰现实的落后,而要同心同德,在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

(四)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国情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这里讲的国情教育即是讲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注意将我国现实的人口、土地、资源、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受教育状况、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情况溶人教育中,引导青年学生辩证地认识我国国情,找到爱国主义的始发点。让学生明白,我国绝对资源与人均相对量矛盾突出,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一花一木,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勤俭节约;还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不平衡,如果仅看我们的东南沿海地区,我们的经济发展情况,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发达国家差多少,.但我们并不能因为我们的西部落后就割舍不要啊!只有这样让学生对祖国的国情多了解一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才能增加一分。责任感、使命感才增强一分。让青少年明白,我们的“母亲”很美,但很穷,“穷人的孩子要早当家”·要承认落后,更要不甘落后,要后来居上。因此,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基本国情教育相结合,不能搞“两张皮”。同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还应注重实践教育。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国倩,体验劳动的甘苦、创业的艰辛、幸福的不易,从而沟通与祖国、与人民的感情,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埋怨、偏激、冒进等思想情绪,引导他们勤奋学习,将来更好地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五)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成才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这种责任既需要全民族共同肩负,又对每一社会角色有各自的要求。因而,我们以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的落实,必须同成才教育相结合。首先,要引导教职工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教育与成才教育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才能激发和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为国发奋、立志成才的革命热情;爱国主义教育能对成才教育起着定向、启动、输送强大精神动力的作用。同时,还要让教职工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才能巩固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如果说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是基矗那么,强国之志则是理念内核,情感需要理智的维系和调节。只有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帮助学生确立起为国发奋、成才报国的强国之志,才能持久维持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因此,我们要引导教职工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成才教育完整统一在学校的育人实践中。

爱国主义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逻辑进路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拼搏奋斗。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并把要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放在重要位置;他对爱国主义教育做了明确的内涵界定:“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有重大深远的意义。由此可知,爱国主义是一个统合性概念,其生成遵循心理学教育中知、情、意、行的逻辑关系,这就决定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以增强爱国知识、丰富爱国情感、坚定爱国意志、强化爱国行为教育为着力点和逻辑进路。

1爱国主义教育应抓好“知、情、意、行”

爱国主义作为新时代民族心、民族魂,是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和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其最终目的是要做到知行合一。但是从“知”到“行”,还需要“情”和“意”两个重要的心理环节需要把握,知、情、意、行是学生德育过程的一个培养提高的过程,也是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真正实现由心到行的转化。

1.1爱国知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知要解决认知问题。开展爱国知识教育实际是解决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认知问题,爱国主义作为民族文化的底色,贯通于中华五千年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在我国爱国主义主要是爱祖国的;其次要知其为什么,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742021年/第23期/8月(中)沉的力量,它的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1.2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

情解决的是情感问题。情感是人们心理结构的核心部分,人们的任何行为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1]爱国主义情感更多的是指对祖国母亲、对祖国山河、文化、人民等的爱与恨,喜欢与讨厌等内心情感的体验,它的产生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正向正面的感情,对爱国行为具有明显的调节甚至决定作用。爱国情感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是教育者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包括教育话语感情真挚、教育方式注重情境设计、教育过程体现情感关怀;二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国家是不可见的,它必须人格化方可见到,必须象征化方能受到热爱,必须被想象才能为人们所接受。”[2]

1.3爱国意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保障

意主要解决意志问题,主要是在爱国过程中顽强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是能够调节爱国行为的精神力量。爱国之心需要转化为强国之志,一个人的是否具有坚定的爱国之志向,关乎在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各种挑战和诱惑时,是否有自制力做出有利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选择,是否能够在涉及国家危亡、民族落魄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爱国意志是内在的、持久的、坚定的,不在于个人利益的达成,更多的是为国家贡献自身的价值。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着重坚定大学生爱国意志,帮助大学生在人生的关键阶段能够形成爱国理性。

1.4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行是将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外化于行动,帮助学生找到爱国的正确路径。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衡量和检验标准,是知识、情感、意志三者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所作出的反应。一般而言,在知识、情感、意志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行为的产生便水到渠成。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应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爱国知识、爱国情感、爱国意志转化为个人日常行为习惯和动力,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

2.1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新年伊始,肺炎疫情全面爆发,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全民战“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2020年底,我们举全国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取得了又一个伟大成就,这也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奠定了现实基础。肺炎疫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面脱贫攻坚,使中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异常高涨,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素材之一。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爱国主义教育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出现的感人事迹,弘扬爱国热情,促使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厚植爱国情怀。

2.2爱国主义教育手段更加先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接收和阅读时,更加倾向于“读图”,包括静态图片,短视频、动画等各种动态影像,这些往往能够给人更大的冲击,也更加契合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用图像来表达当下的思想政策、方针路线,是具象化、可视化的。“读图时代”使人们的认知方式、表达方式、叙事方式等发生了变化,而且对爱国主义教育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要求教育者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图像叙事的方式方法,增强“可视化”的爱国主义叙事能力和水平。[3]

2.3爱国主义教育基石更加坚固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持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2019年11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指明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进入新时代,更需要全国上下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此同时,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构建了近代爱国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形成了近代爱国价值观的神圣话语表达体系,领导人民捍卫国家尊严,为建立新中国,不惧牺牲,浩气凛然,爱国价值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4]

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进路

3.1深化爱国主义知识教育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5]爱国对国家的认知和接受是爱国主义产生的标志。对共同历史、文化、国情的教育是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不可忽略和跳过的重要一步,在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知识教育需要科学系统传递爱国与爱党的历史一致性和必然性;应该解读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逻辑一致性;应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范围内,为爱国主义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以此来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的认知,从而建立深层次的爱国理性。深化爱国主义知识教育,需要科学系统传递爱国与爱党的历史一致性和必然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传递的是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写照,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保证,也是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应有之意。深化爱国主义知识教育,应该解读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逻辑一致性。在新时代,爱国主义首先应该是爱社会主义,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点势必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化爱国主义知识教育,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理解和把握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关键核心,带动更多中国人民为中国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进行伟大实践,必须在新时代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3.2深化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最大限度的与受教育者形成情感共鸣是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的关键,建立个人和国家的纽带联系是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增强公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引领中华儿女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其次,在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中,在3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祖国的大好河山、广袤的土地、团结奋进的各族人民,都能够激发起受教育者对祖国强烈的认同感以及对于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的信念感;最后,在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文天祥、刘胡兰、焦裕禄、黄大年、钱伟长、袁隆平等感人事迹,尤其在肺炎疫情暴发后,涌现出的平凡的感人的案例和故事,通过生动案例的讲解,使受教育者产生共鸣,从而产生爱国主义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当前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交往交流中冲突与竞争增加,多样的舆论和社会矛盾碎片化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要通过爱国情感的共鸣,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的辨别社会舆论和社会矛盾的能力。

3.3深化爱国主义意志教育

爱国不只是一种内在热爱的情感,而且是一种由该感情所引发的坚定意志和远大志向。[6]培养和增强爱国之志,需要不断的磨炼,在进行意志教育过程中,要与受教育者明确,国家的发展也是经历了艰难困苦,尤其可以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四史”教育,具体梳理清楚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过程中的众多为摆脱苦难而进行斗争的爱国志士。教育引导新时代的新青年,不能坐享其成,虽然目前我们身处国家富强的时代,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还需要一代代中国人的努力。培养坚强的爱国意志,可以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凝练意志。重视开展“大学生年度人物”“身边的榜样”“两优一先”及各项奖学金等评选活动,及时表彰和宣传教师和学生群体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并定期进行学习宣传。另外,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实践、唱响红色主旋律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参加活动中凝练意志品质,将爱国的情绪、情感升华为情操、信念。通过加强宣传,让新时代青年形成“四个正确认识”,做好国际比较,深耕爱国情怀,要把这种想法和态度,循序渐进的影响受教育者,从而使受教育者的爱国上升为一种理想信念和一种坚定的信仰,激发时代责任担当。

3.4深化爱国主义行为教育

促使爱国知行合一,就是要使知国、爱国贯穿到日常生活中,报国之行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归根到底,一个人是否爱国,最终还是要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和证明,从一个人的爱国行为可以看出这个人爱国思想水平和觉悟。《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指出:使爱国主义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力量,引导师生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7]爱国之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引导受教育者做到言行一致,在强化爱国之行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烈士近年关、红军意志和观看纪录片等沉浸式教育,也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来强化社会意识,进而引导青年学生,能够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历史与实践经验表明,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转化过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用爱国知识点亮教育灯塔,用爱国情感灌溉教育之花,用爱国意志高扬教育风帆,用爱国行为助推教育远航,打牢知识基础、增强情感体验、强化意志凝练、提升行为自觉,深层次构建起受教育者对于国家认知、情感、信念的逻辑。

参考文献

[1]李泽泉.践行核心价值观应抓好“知、情、意、行”[N].人民日报,2014-11-04.

[2]殷冬水.国家认同建构的文化逻辑[J].学习与探索,2016(8).

[3]周晓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基于话语、图像及大数据的审视[J].理论导刊,2020(11).

[4]冉琴.论近代爱国价值观的构建及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1).

[5]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刘建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论阐释[J].思想理论教育,2019(9).

爱国主义教育范文篇4

一、注重三个结合,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连续性

中学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中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坚持日常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1.日常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激发热爱祖国崇高情感,最终目的必须落实到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动中。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并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日常教育,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2.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和国旗下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的落实,和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形成高雅、具有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还必须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校外教育因素,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协调,共同完成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如开办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互补作用,提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增强教育合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使校内教育不断向校外延伸。

3.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配合固然重要,但青少年学生实现自我、实现理想、奋发图强等内在因素也很重要。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通过有效的灌输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与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

二、把握四个层次,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

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依据不同年级、不同程度,把握不同层次,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和规模的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针对性。

1.针对全体学生,突出进行主旋律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必须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图片展、进行故事演讲、歌咏比赛等。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升华爱党、爱国的情感。

2.针对学生干部,突出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学生干部一般是学习优异、品行端正,在学生中有较高威信的优秀分子,在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起骨干、桥梁作用。因此,做好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如通过开办团校、业余党校,向学生传授团的知识、党的知识,突出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3.针对独生子女,突出进行艰苦朴素的思想教育。

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加,针对独生子女“骄”“娇”二气和缺乏爱心、缺少艰苦生活磨练等特点,有必要在独生子女中开展艰苦朴素思想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范文篇5

(一)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的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在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中,?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譬如,《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的“举公义”,以至后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既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无不体现着一种整体的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渗透传统美德的教育。爱国主义精神与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伴相生,相得益彰的。把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渗透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方才可能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方才可能教育学生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方才可能培养起学生为国家、民族“舍生取义”、“以身殉道”的献身精神。

(二)爱国主义教育要与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国家政权和执政党相联系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爱国主义与爱党是一致的。首先,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祖国的创立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离开了热爱党,爱国主义就无从谈起;其次,党的领导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关键,没有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的建设就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真正继承者,是最先进、最伟大的爱国政党和爱国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所以,热爱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同时,《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爱国主义往往与“忠君”思想相联。忠君即“报国”。在近代中国的“双半”社会里,爱国则多与“救国”相联系,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无不是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则必须同爱社会主义相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井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强中国、富中国、发展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希望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爱国青少年理应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结合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只有逐步培养和树立起学生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激发起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爱国主义教育也方能收到实效。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改革开放的教育相结合。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中,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同改革开放教育相结合。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扩大的今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不少的困惑与迷惘。譬如,“过去赶走了的,今天又请回来?““过去是武装侵略,今天是不是经济掠夺?是爱国,还是卖国?”“是改革,还是补资本主义的课”等等。因此,就要必须帮助我们的青年一代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让他们明白:当代爱国主义不应该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因循守旧,已闭关锁国不是真爱国,反而是误国,祸国;今天“请回来”是在主权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和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前提条件下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是“吃羊(洋)肉,长人肉”,与殖民地、半殖民条件下的资本主义掠夺与剥削有根本不同。因此,我们应以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把握机遇,勇于吸取和接纳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改革开放强国、富国,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其次,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爱国主义教育。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科技、发达的生产力,以及富裕的国民生活等等,在“横向”的比较中,青年学生容易产生“自愧弗如”的自卑心理。因此,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昨天,今天、明天,让学生明白:我们也曾有过辉煌,“中国人……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一百多项发明与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中国今天的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

用我们曾受的屈辱,曾有的辉煌,去鼓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同时又不去安慰现实的落后,而要同心同德,在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

(四)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国情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这里讲的国情教育即是讲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注意将我国现实的人口、土地、资源、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受教育状况、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情况溶人教育中,引导青年学生辩证地认识我国国情,找到爱国主义的始发点。让学生明白,我国绝对资源与人均相对量矛盾突出,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一花一木,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勤俭节约;还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不平衡,如果仅看我们的东南沿海地区,我们的经济发展情况,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发达国家差多少,.但我们并不能因为我们的西部落后就割舍不要啊!只有这样让学生对祖国的国情多了解一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才能增加一分。责任感、使命感才增强一分。让青少年明白,我们的“母亲”很美,但很穷,“穷人的孩子要早当家”·要承认落后,更要不甘落后,要后来居上。因此,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基本国情教育相结合,不能搞“两张皮”。同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还应注重实践教育。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国倩,体验劳动的甘苦、创业的艰辛、幸福的不易,从而沟通与祖国、与人民的感情,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埋怨、偏激、冒进等思想情绪,引导他们勤奋学习,将来更好地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五)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成才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这种责任既需要全民族共同肩负,又对每一社会角色有各自的要求。因而,我们以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的落实,必须同成才教育相结合。首先,要引导教职工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教育与成才教育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才能激发和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为国发奋、立志成才的革命热情;爱国主义教育能对成才教育起着定向、启动、输送强大精神动力的作用。同时,还要让教职工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才能巩固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如果说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是基矗那么,强国之志则是理念内核,情感需要理智的维系和调节。只有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帮助学生确立起为国发奋、成才报国的强国之志,才能持久维持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因此,我们要引导教职工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成才教育完整统一在学校的育人实践中。

爱国主义教育范文篇6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注意运用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故事会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今年3月18日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教育法》进一步将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如何对广大青少年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国家教委历来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充实德育的内容。确立了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在坚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重视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法制和社会公德教育等,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中,结合当地实际,把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探索并形成了多方位的育人体系,许多成功经验已得到肯定和推广。为了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国家教委自1993年在全国中小学组织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之后,又于去年推出了学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的活动,今天,我们又推荐了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此外,我们还将命名和推荐一百个爱国主义校外教育基地。通过这“四个一百”活动的开展,调动社会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和热情,为中小学生生动活泼、卓有实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创造条件。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丰富课外知识的主要渠道。搞好中小学课外阅读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课外阅读也是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小学课外阅读工作有较大进展,特别是“全国红领巾读书活动”和“我所喜爱的书”等活动搞得丰富多彩,在读书活动中创造和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各地应当积极总结和加以推广。此次,五部委联合向全国中小学推荐一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为学生阅读推荐图书提供便利,要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和图书配备,将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的阅读活动与校、班会和团队活动有机结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朗诵会以及书评、演讲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在活动中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阅读课。总之,开展读书活动要把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读书育人”的指导思想,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此次,我们推荐了一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这些图书都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出版的优秀图书中,经专家评委精选确定的。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今后还将不断补充新的优秀的图书。因此,希望社会各出版部门还要积极努力,精心出好书,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低级、庸俗的书报刊对青少年的腐蚀和影响,在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德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环境更加复杂。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所以我们使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教育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机关、军队、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教育好青少年,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是全党全社会的一件大事和共同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爱国主义教育范文篇7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我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范围,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十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印发的《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细则》的精神,特制定我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办法:

一、工作职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要主动接受和争取上级考核单位的监督指导,由局(馆)长任责任人,安排专门领导负责基地教育工作,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纳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和本单位工作规划之中,编研利用处负责教育基地的具体工作。

二、主要任务:发掘馆藏档案史料,用丰富翔实的档案资料面向全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史为鉴,鉴往知来”。

三、采取的形式:教育基地要采取实物、照片、图表、声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展览、知识竞赛、入队入团仪式、讲座、征文、播放记录片等活动,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青少年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

四、基地要有档案史料陈列室和教育活动场所,内部环境整洁优美,工作人员素质良好,做到完备的场所、基本的设施和良好的管理。

五、基地要有一套介绍基地教育内容和反映基地全貌的文字、画册、折页或音像资料,设有参观导游图、标志牌、观众意见簿等。

六、配备讲解员1-2名,要求口齿清晰、讲解流利、仪表大方、举止得体、服务耐心周到,对不同对象、不同年龄的参观者提供分层次的免费讲解。

七、基地管理人员要对每次宣传教育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如展版、展品的摆放、清点、收藏以及日常宣传品的保护等。

八、基地要配足安全保卫人员,参观安全有保障,档案史料保护做到位。

九、抓好档案史料的征集工作,有一定数量的展品,包括文物、图片、史料、陈列文字说明等,丰富展出内容。

十、有科学的发展计划及工作思想,每年从档案业务经费总额中抽出一定资金投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使这项工作保持经常性。

爱国主义教育范文篇8

【英文摘要】Thenetworkculturebringspositiveeffectonpeople''''slife,learning,entertainment,ontheotherhand,itbringsnegativeeffectonthepatriotismemotionofpeople,especially,thecollegeanduniversitystudents.Tosomedegree,itweakenscollegestudents''''nationalawareness,nationalself-confidence,andnationalvitalizedawareness,causingthecollegestudentsatalossofviewofthenationalvalue.Inthepast,wehaveachievedalotintheeducationofpatriotism,goodtraditionandcultureofchinesenationandidealbeliefetc.towardtheyoungcollegestudents.Butinordertomeetthechallengefromthenetworktimes,thepatriotism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musthavethenewperspective.Weshouldfocusonthestrengtheningofthenewawarenessofoursovereignrights,thenewawarenessofournationalsecurity,globalawarenessandthescientificrationaleducation.Intheinformationtimesofnetwork,suchphenomenaastheconflictofcultures,thecollisionofviews,themutualinfitrationofthoughtsandvaluesexistanddevelopatthesametime,thepatriotism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mustgetholdofthepulseofthetimes,todealwiththeproblemsbetweentheindependenceandtheopening,thenationalself-esteemandthenationalanxiety,thenationalresponsitibilityandselfdevelopmentinafullynewopinionandstrategy,meanwhile,weshouldstrengthenthereformoftheteachingofthepoliticaltheory,establishcolorfulcampuscultureandnetworkculture,establishandamplifytheeducationalnetworksystemandmakefulluseofthenetworktechniquetoconstructtheplatformoftriotismeucation.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networkculture/patriotism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collegeanduniversitystudents

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民族意识,这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冲击和新挑战。认识、分析这种挑战,探索应对的策略和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

一、网络对大学生爱国意识和情感的新挑战

(一)“网络信息社会”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互联网缩小了世界各国间的时空距离,出现了“地球村”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全球主义”、“超民族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蜂拥而至。不少大学生接受外来思潮的“趋同论”,相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对立将不复存在,各民族国家正在走向所谓共同的“信息社会”。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世界各国一切政治与文化的纷争正退居到同一的“公域生活”背景之后,中国人正在成为“世界公民”。可见,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对全球和人类整体的关注已远胜于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关注,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减弱。

(二)西方网络强权削弱了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大学生的民族自信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优越感,是在对民族文化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对民族文化的肯定和赞许,是对民族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的体现,它是自觉维护民族尊严,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心理基础。但在全球网络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英语信息占90%,法语占5%,其它信息占5%,而其中中文信息还不到1%。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说:“在互联网上没有地域性和民族性,英语将成为标准。”[1]目前英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已借助新型传播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的网络强权,而处于弱势的国家或民族常常会在这种强权或霸权面前怀疑、否定自己的民族,削弱对本民族的自信心。

(三)网络文化多元造成大学生民族价值观的迷茫。以前的青年大学生,往往会在历史给定的民族价值体系中抉择自己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而在网络信息时代,固有的民族目标和方式体系为网络多元文化所冲击,代之而生的是形形色色陌生的民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如网上不时出现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暴力凶杀及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取向,给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价值观造成不可低估的危害。因为这些目标和方式对他们是前所未经验的,因而抉择的困惑与迷茫随之而来。于是,部分大学生在民族精神与文化上就呈现出不稳定、无中心、多样化的状态,精神家园迷失,内心冲突剧烈。在民族价值观选择上困惑彷徨、无所适从或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缺乏对目标及达成方式的思考与自信,这很容易带来民族价值体系中选择的冲突与悖论。

(四)网络“垃圾文化”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振兴意识。爱国主义就本质而言,最终体现在为本民族的振兴的物质动力上,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为本民族振兴的责任和使命。但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垃圾文化”渗透着“黄色”诱惑、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等社会意识,使部分缺乏健康思想情操和坚强意志品质的青年大学生失去为民族振兴而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转向追求享乐、奢侈。在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发生冲撞时,偏重于个人目标。讲奉献的学生少了,而追求实惠和物质利益的现象多了。不少大学生所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把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抛之脑后。

二、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视角

(一)新的国家主权意识教育。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没有主权就没有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捍卫中国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起码的道德规范[2]。但信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全球性的交往、合作、竞争活动更加频繁和普遍,因此,高校应教育青年大学生坚持以发展的观念来认识国家主权和利益,不能把国家主权、利益静态化,教条地固守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和利益观。我们根据信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把传统的具有排他性的国家主权分成两部分:独享产权和共享产权。前者是不能让渡的,而后者

是可以让渡的。需要指出的是,共享产权即使已经让渡出去与他国共享,但仍然是国家主权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部分让渡,自觉接受国际规则、规范和制约,就可以获得国际规则的保护,为本国参与国际竞争并从中受益创造稳定的、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在坚持共享产权的同时,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新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互联网虽然缩小了世界各国间的空间距离,但决不就是“大同世界”、“无国界世界”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沟通、经济的融合并不代表政治、文化的完全融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仍在较量。和平发展的世界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战争和恐怖主义活动依然存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背后,隐藏着建立一个“全球”管理机构”或要以资本主义制度统一世界的阴谋。所以,国家安全意识已不仅仅局限于国防安全和军事安全,而是扩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面对互联网、经济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高校务必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经济全球化时代,保卫国家安全已不仅是保障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同时也包括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和抵御各种网络文化的“殖民侵略”,并强化反渗透、反“西化”、“反分化”,为国家在走向世界求发展中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三)全球意识教育。过去我们讲爱国精神和强国意识,多局限于国家和民族内部的范围,缺乏全球视野,极少思考把爱国与如何走出国门到世界大家庭中去谋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时代课题联系起来。而互联网时代要求各国要有全球意识,因为互联网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当今威胁人类生存的许多问题如环境、能源、疾病、人口等,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因此,我们要立足本国,用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当代世界,从世界发展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对祖国和本民族的忠诚和热爱的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培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合作意识,对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尊重与宽容态度,以及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精神。

(四)科学理性教育。互联网带给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多样的信息文化,使得追逐感官愉悦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们的信仰,从而削弱人们的理性思考,导致思想和行动上的盲从。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还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3]。科学理性贯穿在社会和生活领域,就是指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生活规范化,文化生活科学化以及人文精神合理化。当前中国已形成了较好的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风气,然而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精神化为一种为追求和捍卫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为服从真理而果断修正错误的求实精神、开拓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求真、求实是科学理性精神的重要内涵。网络时代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

三、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处理好的新问题

(一)独立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问题。在网络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只有弘扬民族自主意识和主体精神,才能保持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有了民族的认同感,一个民族才可能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开放性又是统一的。***明确指出:“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爱国主义,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4]中国民族文化的长期发展表明:在与异文化的冲突中,它总是能够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选择先进异质文化的合理成分与之交流、融汇与整合,从而达到改造自身的目的。当然,这种交融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中外文化在保留其主体精神基础上双向“扬弃”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交流与融合,不仅不会影响一种民族文化的独立发展,反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文化创新既能弘扬、提升既有的民族精神,又能够创造出新的民族精神”[5]。因此,我们要使每一个大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文化必须在开放性文化体系中不注入新的内涵,才能充盈朝气与活力。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二)民族自尊与民族忧患关系问题。民族自尊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它能增加我们自主向上的恒心。邓小平曾说:“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6]但在走向世界的今天,过分夸大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又容易出现民族自信心不足,但妄自尊大的排外意识不适应今天的时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状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对祖国要有民族自尊心,并不意味着可以没有危机意识。其实,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如果不充分利用当今的机遇迎头赶上,那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因此,每一个大学生都要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一个民族具有自尊心与忧患意识相统一的正常心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三)民族责任与自我发展的关系问题。与网络“亲密”接触,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自主意识。当代青年大学生追求个性、追求自我发展的意识普遍强烈。可一些青年学生在突出自我发展时,国家观念淡化,民族振兴的责任感正在减弱。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更主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有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感的人。信息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青年摆脱各种诱惑,更多地去关注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发展前景,要始终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每一个大学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用知识服务祖国、服务人民,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满足个人利益。因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份振兴中华的责任。

四、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空间

(一)建立、完善教育网络系统,占领网上新空间。网络是一块自由的空间,它联接不同国度的人们,西方可以用它来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我们应该也完全可以用它来宣传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中华民族精神,所以建立网络教育体系的意义不言而喻。目前,我们已建立多个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如“九·一八网”、“中国共青网”等,粘贴有许多珍贵的照片和鲜为人知的爱国主义教育史料。各高校可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和技术优势,把这些网站与高校的校园网络及各校远程教育网相连接,让更多的优秀教育媒体进入网络,建立和完善教育网络系统,形成立体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格局,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二)利用校园网,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目前,各高校都建有自己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校园网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获取信息、自主学习、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这一平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数据库。上载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重要著作和资料、报纸社论以及鲜活的事例等。二是加强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教育专题网页制作。这类网页的制作应体现思想性、知识性、时代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要有自己的特色,能够吸引学生访问。三是开展网络讨论,建立“电子信箱”等提供知识交流和咨询服务,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交友谈心、宣泄感情的重要场所。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就是一个典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

际,根据学生热衷上网的特点,在思想政治网站上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儒、释、道等内容。同时,上载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著作,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内容,宣传好人好事,既注意理论深度,又贴近现实生活。二是改革教学方法。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和优秀教案上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分析、思考、选择,从而更好地使自觉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身体力行地践行中华民族精神。三是改革教学手段。尽可能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方式,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用多媒体以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表现出来,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网络时代真正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四)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掌握,堵防有害信息。面对鱼龙混杂、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来源,以达到正本清源,给信息空间一片“蓝天”的目的。一是应建立部级“信息海关”,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严密监控和检测国际互联网入口,对所有国家的信息进行严格的“过滤”。二是加强对国内所有的骨干网、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进一步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三是积极推进加强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立法工作,以强大的法律武器打击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四是高校要利用网络,随时在网上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建议,特别是平时不易暴露的思想和言论,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达到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掌握。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16.

[2]肖佳灵.国家主权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184.

[3]梅萍.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精神的重塑[J].云南社会科学,2003,(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402.

爱国主义教育范文篇9

一、坚持和规范开旗仪式。除星期天和雨天外,一般每日全校集会升挂国旗。

星期一、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举行标准的、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严格按照“出旗、升旗、奏、唱国歌和国旗下讲话”等程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从内容、时间、要求到主讲人都作了统筹具体的安排,除学校党政领导和骨干担任主讲外,还请社会各界德高望重,热心教育的同志参与。

二、抓好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除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外,把爱日主义教育的红线,有机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明、山河、资源以及建设成就等国情,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学习。

三、经常有序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内教育活动。开展班队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的读书知识竞赛和作文竞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故事”(如“踏红军足迹扬长征精神”)演讲话动,并参加县少儿“故事大王”比赛及“爱我森林”、“保护环境”、“未来作家”征文竞赛;举办全校性的爱国主义诗歌朗诵会,组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结合作文教学,开展影评活动。这些教育活动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二年来,有二百余人次在各项比赛活动中分别获得县以上乃至全国的各种奖励。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还为县以上报刊、?书社和广播撰写、选送100余篇有关德育工作的文章。其中《一支爱国主义教育的轻骑兵》先后在《杭州教育》和《德育报》上刊登。

四、抓好系列爱校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根据学校校史长、传统校风正、教育质量比较好、在让会上享有较高的信誉的特点,目前阶段着重抓了三件事。

一是宣讲学校历史、办学成绩和发展前景。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学校领导在肯定办学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四”大提出的“两全”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真正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全体教师“教人求真”,引导和激励学生“学做真人”,做到文明、活泼、好学、向上,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学习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如原青岛海洋大学杰出的青年教师、舍己救人的王成海博士,在我校读书时,就是一个发奋向上、品学兼优、体魄健壮的出类拔萃的好学生。通过讲故事,出黑板报,开展学习先烈等班队活动,宣传他的先进事迹,学习他的英雄品质,并同当前开展的《热爱祖国,做四有新人》地精神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倍感亲切,受到鼓舞,得到启发,激励学生在该校学习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发奋进娶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表彰身边的好人好事,结合期中、期末总结评比表彰一批思想上进,热爱学校,自觉执行《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遵守校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爱护学校公共财产,学习认真、刻苦、勤思、灵活、成绩优良以及积极锻炼身体等等好人好事;这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到学习有榜样,行动有方向。

爱国主义教育范文篇10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学政治内容相结合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在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中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意加入爱国教育导向,就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每一节课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应当在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地担负起这个重任。

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以联系中学政治内容特别是讲到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时,我们实际主要是联系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理论,还有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任务等问题,以及围绕这些问题在学生思想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历史上凡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就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可以结合近代工业革命后中国落后挨打的事实,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是党带领我们的人民走向胜利,是党使我们的新中国走向国富民强的今天。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地教育,善于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与此相联系,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

二、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通过“英雄事例”教育,可以用一个个为国捐躯、英雄献身的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来激励学生。比如为他们讲述不畏大漠风沙守疆保土的卫青和霍去病及大汉将士,告诉他们这些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们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他们肯为国家民族舍弃小家,他们身上包含着千年不变的爱国主义英雄情节。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认识来激发自己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国情教育,使学生对祖国壮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为曾经拥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通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使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3)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必须在知识上不断地武装自己,才能真正地做到爱国、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教导学生从思想上高度地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的祖国在国际的舞台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名成员,我们只有认清祖国所面临的局势,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效力。而作为学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4)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活动,配合政治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组织爱国主义方面的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还经常利用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录像片、专题片,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实效性。利用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爱国主义书籍。从日常做起,培养学生的爱国行为。特别是在重大的纪念日教育、传统的节日教育、英雄人物的诞辰纪念,向学生讲述这些英雄们伟大的事迹。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每周的升旗仪式,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国歌、升旗对于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三、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