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3:03:49

水泥行业

水泥行业范文篇1

根据《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报送应予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总量指标和企业(生产线)名单的通知》的要求,对全县水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我县有水泥生产企业4家,目前均为粉磨站,2007年实际生产水泥103万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家即**屯水泥有限公司,于1999年10月投产,原为机立窑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18万吨,目前已将落后的立窑生产设备淘汰后改为粉磨站,拥有1台磨机。水泥综合能耗标准煤118.3千克/吨,水泥综合耗电量为28度/吨,折合标准煤34千克/吨。另外3家粉磨站,枣泰水泥粉磨站于2*年6月建成,拥有2台2.6m*11m、2.2m*8m磨机,年生产能力为80万吨;中鑫水泥粉磨站于2007年5月投产,拥有2台2.6m*11m、2.6m*13m磨机,年生产能力为66万吨;金旺水泥于2*年3月竣工投产,拥有2台2.4m*8m磨机,年生产能力为26万吨。

二、存在的问题

从现状来看,一是由于水泥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加大,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效益下滑,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在宏观调控和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的大环境下,企业信贷资金供应明显趋紧,资金紧缺,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加快发展。

水泥行业范文篇2

【关键词】水泥厂粉磨系统;煤磨系统;大水分;系统改造

1概述

以广东省为代表的华南区域工业一直是国家区域工业的领头羊,随着这几年国家重点发展大湾区建设,为满足不断进步的区域建设需求以及响应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广东省众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都进行了环保节能改造。部分水泥粉磨及煤磨系统出现大水份问题,限制了部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生产水泥的产能和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作出针对性的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就显的尤为重要。

2区域水泥辊压机粉磨系统现状概述及存在问题

2.1粉磨系统工艺

如图1所示,这是目前广东省水泥企业常见的辊压机粉磨系统工艺流程。

2.2存在问题

⑴入磨熟料温度高,影响水泥粉磨质量,甚至影响水泥凝结时间。⑵现有粉磨系统产能跟不上熟料产能;⑶高湿度环境及入磨混合材水分过大,低标号水泥入库后存在结库的现象;⑷同样由于湿度过高导致循环风旁路收尘器、球磨机通风收尘器存在糊袋,以及饱磨等现象,导致收尘器布袋腐蚀以及收尘系统阻力上升的情况;⑸由于产量的提升及老式布袋收尘器,目前多数厂家的水泥磨系统收尘排放在20mg/Nm3,以上,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⑹由于熟料、钢渣等加大循环风机叶面磨损、物料粘附风机叶面,严重时还伴有风机振动。

3区域水泥煤磨系统现状概述及存在问题

3.1煤磨系统概述

如图2所示,这是目前广东省水泥企业常见的煤磨系统工艺流程。

3.2存在问题

随着窑系统产量的提升,煤磨系统的台时产量也必须提高,但由于各厂家建厂时设备基础架构都已经固定,目前主要问题是在现有架构下如何提高煤磨系统产量以及降低煤磨收尘器排放。

4对现有问题的解决思路

江苏汇能环境作为一家节能环保工程公司深耕华南水泥市场多年,深知各水泥企业在目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江苏汇能环境技术人员多年实践摸索,推出一套适合华南市场水泥企业粉磨及煤磨系统的升级改造思路,现和大家分享探讨。

4.1水泥磨系统

针对目前华南区域水泥磨系统存在的熟料温度过高、环境湿度过大、入料水分过大、水汽在系统内部循环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我公司摸索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辊压机系统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其改进要点为:将原循环风机作为排空风机,在原旋风筒或者选粉机后新增一台大风量布袋收尘器,使原来的内循环工艺改为大风大料的外循环工艺。该改造可以在原系统不停机的情况下施工,待布袋收尘器建设完成后,直接将新增通风管道与原系统连接就可以直接使用,管道连接系统停机施工约一周左右,以最小的改造动作量达到最优的效果。在此工艺下,原来熟料的高温被含水量过大的原材料吸收,产生的含有大量水汽的粉尘经过新增的布袋收尘器由排空风机直接排放,进入球磨机的物料水分也明显降低,随着风量的提升(阻力减少的原因),辊压机系统产量也有显著提升。同时解决熟料温度过高、低标水泥水分过大、布袋收尘器糊袋、排放不达标、循环风机风叶结垢磨损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4.2煤磨系统

煤磨系统主要解决的是在现有基础架构条件下如何提高煤磨产量。增加产量首先要增加风量,在现有基础和除尘器壳体不变的情况下,我们从布袋收尘器入手,布袋收尘器布袋采用波形滤袋。同时将原有收尘器由箱喷改成行喷。此改造可以在现有基础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布袋收器过滤面积到原来的1.5~1.8倍(风量同时增加),同时行喷结构也解决滤袋不易清灰的问题;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适当增加布袋收尘器布袋长度进一步增加布袋收尘器的过滤面积和风量。采用波形式滤袋的同时,原系统风机、选粉机、磨机内部结构也要做相应调整,在不改变磨机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提产30%产量的效果。

5改造效果案例

水泥行业范文篇3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重点支持十堰水泥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意义

水泥工业是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工业。“十二五”期间,我市水泥工业发展迅猛,水泥的项目建设、产能增长、投资额度及淘汰落后产能均超过前30年的总和。目前,我市水泥年总产能已达800万吨,但年全市水泥年需求量只有420万吨,全市水泥行业仍然面临着产能过剩、无序竞争,集约化程度不高,节能减排任务重,加之周边外省大型水泥集团竞相快速发展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我市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任务依然繁重。因此,培育、支持水泥骨干企业,发挥其领军、示范和带动作用,对推动全市水泥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全市水泥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积极支持,采取得力措施,扶持水泥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二、继续推动支持水泥行业兼并重组

各县(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引导、支持华新公司等水泥骨干企业继续实施行业兼并重组,一是推动水泥企业间强强联合,对新型干法大型企业兼并重组。二是开展对水泥粉磨站的收购重组,实现水泥熟料集中煅烧,分散粉磨的优化模式,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水泥企业按隶属关系减少到4-5家,基本实现我市水泥行业产业集中、优化升级的目标。三是在我市水泥行业联合重组过程中涉及的交易税费,以及在办理被并购重组企业的土地、房屋产权证过户时所得的契税、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在国家政策范围内给予优惠。对符合市政府“新型工业化”、“双亿工程”、“招商引资”等有关规定政策的水泥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三、严格行业准入,加快淘汰水泥落后产能

市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建材行业中心等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38号)精神,按规定严把项目审批关和行业准入关。暂停审批水泥建设项目(包括粉磨站)。对违规建设的水泥项目,国土部门不予供应土地,金融部门不予发放贷款,工商部门不予注册登记,质监部门不予发放生产许可证,供电部门不予供电。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7号)精神,坚决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不折不扣地完成落后水泥产能淘汰任务。对4家已停产并申报淘汰关闭水泥企业,1家尚未停产的水泥企业,原则上必须于2013年底前全部关闭到位,以便为水泥骨干企业发展腾出市场空间。

四、支持水泥骨干企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大型骨干水泥企业具有“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及现代企业管理等优势,应支持其推广节能环保应用技术,发展水泥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市直有关部门要重点对华新金龙水泥(郧县)公司提出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工业有害废弃物的节能环保创新示范项目予以支持,并经申报审批程序后列入十堰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郧县、郧西县、房县、竹溪县等地要重点支持华新公司及其它水泥企业完成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节能技改项目和脱硝减排技改项目,使之早建成、早见效。同时要在各类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中涉及的税收减免、政府补贴、科技攻关费用、处置价格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五、加大执法力度,培优扶强,维护水泥市场公平竞争

禁止劣质落后水泥进入重点工程。我市的公路、铁路、机场和水利水电项目,全市保障性住房、市县区移民建镇内安工程,村村通公路等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应首先使用国内、省内大型水泥企业的优质名牌产品。重点工程和建筑结构工程必须使用42.5强度等级以上的优质名牌水泥,以优质水泥确保优质工程。

加强水泥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市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大对水泥质量监管,每年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生产、流通领域的水泥质量进行抽检,坚决查处无生产许可证水泥进入市场。

按规定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对进入建设项目工地的袋装水泥,都要按规定全额征收水泥生产企业的散装水泥专项基金,同时要加强对全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水泥使用的监管,各混凝土搅拌站必须使用42.5强度等级以上的优质名牌水泥产品。

六、确保支持水泥骨干企业发展措施落实到位

水泥行业范文篇4

关键词:水泥行业;全过程;环境管理

水泥行业作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业,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常年保持在我国重点工业行业的前列。为加强对水泥行业全过程的环境管理,本文梳理了水泥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等环境管理制度的要求,发现不同制度之间存在要求不一致、内容不衔接等问题,亟须统一完善,以提高水泥行业的环境管理效能。

1水泥行业全过程环境管理技术体系

在行业准入环节,以环评为核心的管理制度经过40多年的发展,技术体系已经较为完善。生态环境部先后出台了《水泥制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水泥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和《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水泥工业》(HJ886—2018)等环评配套文件,覆盖了环评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排污环节,水泥行业作为较早实施排污许可管理的行业,截至2020年5月底,已核发排污许可证4174张,是发证数量较多的行业之一。生态环境部先后了《水泥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泥工业》(HJ847—2017)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水泥工业》(HJ848—2017)等排污许可配套文件。在达标判定和执法环节,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

2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环评和排污许可两个名录的分类管理要求不一致。针对环评和排污许可,生态环境部分别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环评分类名录》)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以下简称《排污许可分类名录》),两个名录基本覆盖了水泥行业的各类项目,但是其相关管理要求存在不一致之处。(1)两个名录对“水泥制品制造”“砼结构构件制造”两个小类的管理要求不同《环评分类名录》中要求“水泥制品制造”和“砼结构构件制造”建设项目全部编制环评报告表,而《排污许可分类名录》中对上述两个小类企业均实行登记管理。环评与排污许可的分类差异造成了一定的管理混乱,环评阶段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准入审批的建设项目,在排污许可阶段却不需要申请排污许可证。(2)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的管理要求不同《环评分类名录》中明确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处理、城市和工业污水污泥处理等项目属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范畴;而《排污许可分类名录》中,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依照产品类别,属于“水泥(熟料)制造”范畴,《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泥工业》(HJ847—2017)规定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排污许可管理要求。对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的企业,一般是成立专门的环保公司运营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1],即水泥生产线的主体为水泥企业,而固废预处理的主体则是环保公司。该类企业申领排污许可证时,原则上按照HJ847—2017申领许可证即可,但环保公司隶属于固废处置行业,且该类行业配套有《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HJ1033—2019)和《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环境卫生管理业》(HJ1106—2020),导致该类企业申领许可证时,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调研的某水泥企业拥有5000t/d生产线,同时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危废,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危废分别由不同公司运营。水泥企业申领了行业类别为“水泥制造”“危险废物治理—焚烧”“固体废物治理—生活垃圾焚烧”的许可证,而运营协同处置生活垃圾企业申领了行业类别为“水泥制造”“固体废物治理—生活垃圾焚烧”的许可证,运营协同处置危废企业则申领了行业类别为“水泥制造”“危险废物治理—焚烧”的许可证。2.2环评文件与排污许可证内容没有完全衔接。一是水泥行业许可排放限值的核定未考虑环评相关内容,制度之间存在割裂现象。项目环评基于原料和燃料煤的成分、治理技术水平、环境质量现状、区域污染源情况等计算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并预测项目的环境影响,具有预判作用。而在核定企业排污许可限值时,根据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确定许可排放浓度,而许可排放量则根据许可排放浓度、基准烟气量计算确定,未考虑环评阶段核算的数据。如陕西省某水泥厂拥有4500t/d生产线,环评阶段计算二氧化硫排放量、排放浓度分别为27t/a、7mg/m3,而排污许可证核定的许可排放量、排放浓度分别为191.8t/a、100mg/m3,2019年该企业执行报告年报显示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为46.3t/a、实际平均排放浓度为13mg/m3。环评阶段污染物排放与实际运行完全“脱钩”,项目建设环境影响的真实性无从判断。二是环评文件格式不能很好地支撑排污许可证申请。除了许可证中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要求外,许可证中要求的其余内容在环评文件中均有体现,但分散在各个章节,难以快速获取,不能很好地支撑排污许可证申请填报,企业在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时不能直接利用环评文件。三是项目实施后相较于环评发生的变动内容在排污许可证中没有体现。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的基础模式为:环评—排污许可—验收。由于建设项目可能存在变动,而企业申请排污许可证时按实际情况进行填报,在申请阶段,建设单位应自行判定实际建设内容是否与环评存在差异,根据判定结果开展非重大变动评价后申请排污许可证或重新报批环评后申请排污许可证。但由于排污许可证中未体现出变动内容,若建设单位在申请阶段未自行判定,核发部门核发许可证时无法及时掌握变化情况。《水泥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中明确“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增加10%及以上”属于重大变动情形[2],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梳理了排污单位填报的113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的水泥回转窑窑径,进一步由窑径确定水泥熟料产能,如4.8m窑径对应熟料产能为5000t/d[3]。通过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中“水泥熟料产能换算表”与环评批复产能相比较,共计569条生产线涉及重大变动,占比为50.2%,而许可证核发时,并未要求上述生产线重新报批环评文件。2.3环境监管执法与排污许可互动不足。一是水泥行业缺少自动监测数据达标评判和管理要求,难以确定执法尺度。不同于欧美国家,我国缺少自动监测数据达标考核要求[4],排放限值对应的考核时段不明,自动监测数据小时均值达标、日均值达标出现在不同的政策文件中,还造成水泥窑在启停烟气温度过低导致治理设施无法投运等特殊情况,企业面临“普遍性违法超标排污”风险。对全国963家水泥企业2019年的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窑尾排放口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小时均值浓度全部达标的比例分别仅为10.77%、20.18%和8.13%。HJ847—2017中涉及水泥窑启停期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豁免”规定,在考虑“豁免”规定和水泥窑全年运行规律的情况下,窑尾排放口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小时均值浓度达标的比例分别为79.82%、87.20%和83.51%,虽然有一定上升,但距离100%达标仍有一定距离,且HJ847—2017未考虑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的特殊状态。二是水泥行业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力度和深度不够。从2018年开始,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等地陆续开展了排污许可证专项执法检查,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针对重点地区组织开展了两轮排污许证专项检查,但检查的内容仅局限在排污许可证核发范围、管理类别等方面,停留在企业排污许可证“有没有”阶段,未对许可证中的自行监测方案、执行报告、环境管理台账等内容进行检查。此外,HJ847—2017中明确要求企业在次年1月15日之前提交上一年度执行报告,但根据排污许可信息管理平台数据,截至2020年5月31日,提交2019年年报的仅为1676家,而应提交的至少应为3419家,尚有近50%未提交,且年报基本均存在内容不完整的问题,例如,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信息中缺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自行监测情况表中缺少排放口污染物浓度监测结果、遗漏超标排放信息表或该表中未说明是在线监测设施异常还是环保运行设施异常等。2.4多套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导致“多本账”。排污许可、环境统计等都会开展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水泥企业在环境统计和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中的实际排放量数据不一致。究其原因,一是纳入实际排放量核算的污染源不同。排污许可核算主要排放口、一般排放口的实际排放量,而在核算一般排放口的实际排放量时,采用HJ847—2017规定的方法。HJ847—2017设计时,基于水泥企业一般排放口数量较多的现状,为降低企业核算难度,要求核算煤磨、水泥磨、破碎机和包装机的实际排放量,并除以其占全厂所有一般排放口排放量的比值,水泥(熟料)制造排污单位比值取0.75,独立粉磨站比值取0.65,即得到全厂一般排放口的实际排放量。而在环境统计中,采用全口径核算,除了核算主要排放口和一般排放口的实际排放量外,还包括无组织排放量。二是获取数据的途径不同。环境统计通过企业自行上报排放量,然后对存疑数据进行人工校核。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中的实际排放量尚未开展校核,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3完善水泥行业全过程环境管理的对策建议

3.1统一环评和排污许可两个名录,减轻企业负担。建议动态修订《环评分类名录》,推动水泥行业环评与排污许可实现“一个名录”。在《环评分类名录》中将“水泥制品制造”“砼结构构件制造”环评类别改为“登记表”,对应《排污许可分类名录》登记管理。对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不论是水泥企业还是环保公司,下一步,在许可证换发时,应严格按照HJ1033—2019和HJ1106—2020界定的适用范围(二者均明确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适用HJ847—2017),HJ847—2017要求申领行业类别为“水泥制造”的排污许可证时,环保公司需在许可证中注明与水泥企业的关系。在排污许可管理上避免行业交叉现象,便于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企业的后续管理。3.2创新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方式,提升环境管理效能。一是分类确定水泥行业主要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对于新建项目,在环评阶段核算污染物排放量时,首先按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确定,若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可以接受,则污染物排放量基于标准值给定;反之,则应结合环境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需求等因素进一步确定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上述方法核算出来的污染物排放量直接作为许可排放量。通过上述方法,实现排污许可与环境质量挂钩,约束企业的排污行为,促进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5]。对于现有项目,对许可证有效期内执行报告年报中实际排放量进行校核,在对数据进行校核的基础上,在许可证延续时,以实际排放量为基础核定下一周期许可排放量。二是统一环评文件和排污许可申报格式。环评文件中项目概况、工程分析、原辅料情况、治理技术措施、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计划等内容应结合HJ847—2017规范等要求,形成标准化表格,在环评审批的同时也可提升后续排污许可证的填报效率。三是明确企业申领排污许可证时应附其重大变动自查清单。《水泥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目前共有10条规定,需将其表格化,企业在申领许可证时,应对照检查,并将其作为排污许可证申请文件附件一并提交,便于核发部门掌握项目实际建设情况,确保发证科学、有效。3.3完善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政策与标准体系,尽快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一是尽快研究出台水泥行业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达标判定管理办法,建议以1小时平均浓度为达标判定依据,并补充完善水泥窑启停和自动监控设施维护、故障等特殊情况下烟气自动监测数据管理规定,在修订行业排放标准时将相关要求纳入其中。二是在2019年已开展的排污许可证专项检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该项工作,重点关注执行报告、环境管理台账、限期整改事项、自行监测要求的落实情况,严格查处并公开一批典型违法违规行为。3.4以排污许可为基础,逐步统一排放量数据。完善水泥行业执行报告年报中实际排放量报送要求,并通过抽查、数据校核等手段,提高实际排放量报送质量;实际排放量检查工作也可与环境保护税报送数据校核相结合。在保障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将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中实际排放量数据作为环境统计数据[6],不再要求企业按其他制度单独报送该部分数据,逐步实现水泥行业固定污染源“数出一门,服务多方”。

参考文献:

[1]刘科,张作顺.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运营模式及其利弊分析[J].中国水泥,2019,34(5)∶84-85.

[2]关于印发制浆造纸等十四个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EB/OL].(2018-01-29).

[3]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EB/OL].(2017-12-31).

[4]江梅,李晓倩,纪亮,等.国内外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2014,35(12)∶4752-4758.

[5]柴西龙,邹世英,李元实,等.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研究[J].环境影响评价,2016,38(6)∶25-27.

水泥行业范文篇5

1我国水泥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将发挥重大作用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绿色建筑”的概念下高举绿色建材的旗帜。所谓绿色建材,是指无毒或低毒的健康型建材、防火或阻燃的安全型建材、耗能低的节能型建材以及各类新型多功能建材。水泥工业以其独特的设备和工艺,与循环利用的生态工业有着天然亲和关系。比如,余热发电、利用回转窑处理废弃物、利用其它工业废渣等项技术,无一不是在为生态工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技术保证。从立窑水泥企业到现代化的新型干法生产线,水泥工业走过了一个对环境的负效应到正效应的发展过程。现在,一种以低投资、低耗能、环保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已悄然萌发,“绿色水泥”、“生态水泥”、“环境材料型水泥工业”等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得到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的认同。发展绿色水泥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发展的大事,是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是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发展绿色水泥是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绿色水泥产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水泥产业将发挥重大作用。

(1)发展绿色水泥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大厦的基石。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民生之本不固,和谐社会大厦就无从建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就是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不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记得白居易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安居才能乐业,对于老百姓而言,没有什么比住房更为重要的事了。而目前房价很高,口袋里钱少;贵的房子很多,便宜房子太少;再加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绿色食品和绿色建筑的呼声愈来愈高,人们都向往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绿色的回归。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为迎合消费心理上的“绿色的朦胧”,常常建几块绿地为其周边,将一般建筑贴上“绿色标签”,乘着国家尚未出台严格规范和标准的当口,炒高房价,在消费者心上割肉、在腰包中捞金。高收入者叹息上当,购房官司成为社会热点,低收入者只好望楼兴叹。绿色水泥不绿色,节能建筑不节能,怎么办?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地区因所用廉价水泥的质量问题而引起楼房的倒塌而造成人员的伤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有的因水泥质量的不合格、不绿色、不环保等问题,而得不到有效解决而越级上访,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住房问题和水泥问题已超越经济范畴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水泥是构筑高楼大厦的基本材料,在住房建设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水泥质量的高低,价格的高低,性能的好坏和是否体现出绿色,体现出住房的质量和价位,因此,水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住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因住房问题所引起的千家万户的稳定,关系到全体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人心的向背。而发展、选用绿色水泥对于保证楼房的承重能力以及住房的安全有重要意义。人居问题一直是20世纪以来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住房建设中建设良好人居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影响人居环境的因素之一就是水泥,当然,传统的水泥是不能够担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这就要求大力发展绿色水泥。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通过改善水泥产品质量与性能,发展绿色水泥。只有绿色水泥占领庞大的建筑市场,水泥产业发展好了,才能推进和谐建筑发展步伐,进而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否则,绿色水泥这个基石不稳,绿色建筑就有倒塌的可能,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和谐社会的大厦就难以建成。

(2)发展绿色水泥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发展方式之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据统计,2002年全球水泥产量约为17亿t,我国就占了7亿多吨。由于水泥工业产量巨大,每年需耗用大量资源,其中绝大部分是化石类不可再生资源。比如我国目前已探明的,可用于水泥生产的主要石灰石矿物,储量约为450亿吨,可开采利用的约为250亿t,而现在每年生产水泥就要消耗大约8亿t石灰石。华东沿海地区石灰石资源极其缺乏,个别省份在30~40年后就会出现优质石灰石资源枯竭的问题。据统计,江苏的石灰石资源据目前水泥厂的使用量只能维持50年。我国水泥工业主要以煤炭为燃料,以大量电能为动力和代价,是典型的耗能大户。据有关资料统计,2002年我国水泥工业煤炭消耗量为9360万t,占全年煤炭生产总量的8.5%。虽然我国是煤炭大国,但世界七大煤炭大国中,只有我国的存采比不足百年,其余六国均在210年以上。尽管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很快,但电力紧张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特别是2003年以来,这个问题表现十分突出。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发生电荒,对水泥企业的限电断电时有发生,许多水泥厂被迫停产,这也是2003年水泥供应不足,价格走高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水泥产业能源资源的消耗都较高。2004全国发电21870亿度电,水泥行业用电近I000亿kw•h,占到发电量的4.57%。而三峡电站全部机组运行时年发电量才850亿kw•h。2007年上半年水泥行业能耗总量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排名前几位,水泥行业节能降耗成为当前议论最多的话题。我国水泥行业节能降耗形势严峻。目前,我国水泥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仍高43%,水泥生产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耗量的7%左右。在全国总能耗中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加之我国的能耗结构是以煤为主,环境污染严重。若以2005年I0.6亿t的产量计,水泥单耗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可年节约标煤106万吨。水泥节能潜力巨大。而绿色水泥产业在节能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它采用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粉磨系统和烧成系统的效率,并用余热回收技术发电量基本与水泥的综合耗电量持平,实现水泥厂对电能的零消耗。大幅度降低热耗和电耗。因此,建设绿色水泥产业不仅有现实的迫切要求,而且有着巨大的潜力,必须把水泥节能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紧抓好。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说,水泥行业节能根本途径是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取代落后的立窑等工艺,实现行业结构调整。新型干法熟料产能2000年为6656万t,到2005年底,达到了43119万t,5年间净增36463万t,平均每年增加7292万t,年增长45.3%。但到2005年底,我国水泥立窑仍占52%,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仅占40%。据测算,水泥立窑的热耗比新型干法窑要高出15%~20%。若以2004年的水泥产量为例,新型干法生产的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以其所需熟料耗用的能源计算,可节约标煤32.74万t。“按照规划,2010年新型干法将达到70%,等于在2004年的基础上提高37.5个百分点。仅这一项,每年可节约标煤1228万t。这是水泥节能的大西瓜,要紧紧抱住不能放松。”作为水泥企业要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高消耗、低效率、高污染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使生产工艺和流程进一步优化。这就要求大力发展绿色水泥产业,大力推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3)发展绿色水泥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之需。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城乡二元结构与人口自由流动需求的矛盾、规模扩张需求与有限容量的矛盾、共同发展需求与地区差异的矛盾,以及土地征用与滥用等问题,都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都影响到社会的和谐。水泥工业的环境污染主要是粉尘和废气废水和噪音。以粉尘废气的排放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2003年我国水泥工业烟尘和粉尘排放总量是809万t(绝大多数是中小型水泥厂排放),占我国全年烟粉尘排放总量的近40%,按13亿人口计算,人均负荷量达6.2kg。废气污染主要是C02、S02、及N0排放。据有关专家统计,每生产一吨水泥就要向环境排放一吨有害气体。我国水泥工业的C02排放量约为4亿t左右,S02在80万t左右,N0在100万t左右。由此可见,水泥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势必关系到人类的生活与生存,关系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对环境和生态的平衡与协调等等。在水泥产业所引起社会的突出矛盾都集中于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影响到人们的生存方面。集体上访和堵厂门等恶性不和谐事件时有发生。发展绿色水泥则能够提高水泥工业与生态环境的相容性。水泥厂要与其周围的环境完全相容,和谐共存,减少水泥厂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实现零污染。法国、瑞士等国对水泥厂长期全面的监测结果表明,按照各国的排放标准,水泥厂可以做到与其周围环境完全相容,其周围地区的各项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与没有水泥厂的地区并无二致,实现了零污染。因此,发展绿色水泥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之需。

(4)发展绿色水泥产业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的重要手段。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与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如小水泥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对环境与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污染。如水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在污染环境的同时,却构成对生命的威胁。我国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遭受到水泥带来的各种危害,要求进一步发展绿色水泥的呼声不绝于耳。面对水泥企业的肆意攫取,不仅仅人类在哭泣,能源、环境也在呼救。而绿色水泥产业消纳工业废弃物,保护环境,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生态水泥厂不但要实现废料废渣(窑灰)的零排放,而且还要广泛地循环再利用各种能够低品位原料和燃料,处理其他工业的废料,以及可燃废料和城市垃圾等,用作二次原材料或燃料,以减轻全社会的环境负荷,争取早日实现水泥厂对天然矿物燃料的零消耗,即熟料的锻烧100%由可燃废料取代天然矿物燃料。因此,发展绿色水泥对于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保护我国环境质量有着特殊意义。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粉煤灰生产国,仅电力工业一项,年粉煤灰排放量超过亿吨以上,而目前利用率仅38%左右,并且我国城市的建筑垃圾日益增高,目前年排放量已逾6亿t,急待采取有效处理方法,而生产绿色水泥则对消纳工业废渣、保护耕地、节约能源起到相应的作用。总之,使用绿色水泥对于提高我国消费者的居住生活环境质量、保护我国的有限资源、减少废物的排放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构建和谐社会将会有力的促进我国水泥产业发展

(1)构建和谐社会为我国水泥产业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古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写照。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目标追求。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被提升到关系民族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高度。国家对水泥节能工作非常重视。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技术扶持政策。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从体制、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一系列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一系列节能环保行动集中展开。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指南。要看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在未来的30年内,我国还需要建设400亿m2的新建筑,建筑的数量和建设速度都将处于世界发展之前。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的历史关头,我国提出了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为核心的“节能省地型”住宅一绿色建筑的理念,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了方向、绿色建筑是指为人民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之内,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利用能源、利用土地、利用材料、利用水,最低效率的影响环境的建筑。如何通过新农村建设绿色建筑来发展绿色水泥?关键是在新农村建设生态环保型住宅!因此,我们必须围绕生态环保型住宅特点提供绿色水泥产品,及时地按新农村生态型和市场型的房屋的产品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研发与生产。这就给我国水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路径与方向。

(2)构建和谐社会将会促进我国绿色水泥产业的和谐发展,推动我国和谐水泥产业的形成。生态平衡是和谐社会的自然基础。也就是说,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存在于地球之上,我们所依赖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际上就是自然界,如果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崩溃了,那么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立的。我们通常讲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全世界共识两大主线,两大核心内容。第一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肯定应当处理好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要正确认识中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必须要了解如下的背景:世界上国土面积在700万km2以上的国家有6个,包括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等。在这6个国家中,中国的资源总量或者说基本的生存条件在总体上还是有优势的,但是所有优势在被13亿人口这个分母一除掉之后,统统变为了劣势。例如,中国65%的国土面积是山地和丘陵。我们要在这上面建设、发展,当然要比平地付出的艰辛更多。中国33%的国土面积是干旱区荒漠区,70%的国土上每年遭受到典型的东亚季风的影响区,东亚季风给中国带来的自然灾害在世界大国当中是罕见的。我们有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国大陆的平均高度是世界大陆高度的1.83倍。我们是在高平台上搞建设,这样它的稳定性,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可想而知。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污染。中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3.6%左右。中国的黄土高原(陕西安塞)近25万年以来生态环境在不断地退化和演变。到了现在,根据地球遥感卫星图片来看,已经找不到一片比较平坦的土地了。这种现象是有自然侵蚀的,但是自然侵蚀再加上人类不断增加的活动、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对地表面的需求量的增加,共同造成了这种人类活动对于地表干扰的现象。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求“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里面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提炼。我们用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就是人类向自然的索取。这个索取包括了自然给我们提供的整体环境条件,例如整体的温度范围、整体的湿度范围,整体的地表面存在的位置等等。还包括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以及有赖于生产和生活的各类矿产资源等等。人类在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当中既索取了自然的各类财富,我们对自然本身的回馈的水平和强度是不是抵消了人类向自然的索取?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非常关注的关键问题。如果我们实现不了索取与回馈的平衡,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要受到自然的惩罚。为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水泥产业应该补偿步伐,充分利用河道湖泊沉积淤泥,对江河故道堆积,对以工业废渣、尾矿(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利用,这样,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实际上就是人类对自然的回馈,不久的将来将会得到大自然的奖赏。

(3)构建和谐社会将会为我国绿色水泥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为我国水泥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首先,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继续提高将会推动绿色水泥的需求。有资料统计,200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1.7%,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据有关专家分析,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47%,2020年达到58%~60%;目前我国各类建筑保有量为(400亿m2),到2020年我国将新建各类建筑200多亿m2,平均每年新建建筑面积20亿m2。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必将促进建筑业的高度繁荣与发展,从而带动绿色水泥工业的大发展。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近3亿住户的大国,尽管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27m2,城市化水平得到较快的提高,但尚有60%左右的农业人口居住在广大农村,随着“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计划的全面启动,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的过渡已是必然,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基础设施投入将会逐年增长,这些将拉动房屋建筑的提速,建筑材料用量增加将无容置疑,绿色水泥的需求将会进一步转旺。其次,建筑节能将为绿色水泥提供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7%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以致建筑能源应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3左右。国家建设部已提出“到2010年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要基本实现节能50%,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超大城市要实现建筑节能65%的目标”。在我国近400亿m2的既有建筑中,约270亿m2属农村建筑;每年还有8亿多平方米农村建筑竣工,我国村镇住宅每年的建造量大约是城市的

2.5倍,所以关注农村绿色水泥应用,意义很大。再次,我国水泥发展面临的压力正在成为绿色水泥发展的动力,这预示着绿色水泥产业发展空间很大。加上,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环境保护成为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环境容量成为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环境标准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这些重大变化,将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这些变化也将会进一步影响到我国水泥产业。生态水泥是以城市垃圾焚烧或污泥及石灰石为主要原料,通过烧成及粉末而获得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实践证明,采用城市垃圾焚烧灰或污泥作原料生产生态水泥,可以彻底解决城市垃圾和污泥问题,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零污染最为有效的途径,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水泥量大面广,资源消耗惊人,从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有效利用各种工业废渣替代天然资源制造水泥,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改善材料的性能,是实现绿色水泥的重要途径。因此,绿色水泥发展前景广阔。

3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绿色水泥产业应如何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和谐产业,复兴“天人合一”,发展绿色水泥是我国水泥产业发展内涵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我国水泥产业应把“天人合一”贯穿始终,把发展绿色水泥作为自己的目标,以最大限度维持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友好,坚持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促进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把我国水泥产业打造成和谐产业。为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采取如下对策:

(1)加快水泥结构调整步伐,为绿色水泥发展腾出市场空间。根据《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确定的目标,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时,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如果5年淘汰2.5亿吨立窑水泥,新型干法水泥可保持年增速10%左右。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说,水泥行业节能根本途径是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取代落后的立窑等工艺,实现行业结构调整。“按照规划,2010年新型干法将达到70%,等于在2004年的基础上提高37.5个百分点。仅这一项,每年可节约标煤1228万t。这是水泥节能的大西瓜,要紧紧抱住不能放松。”

(2)加强水泥矿山资源管理。加强石灰石矿产资源管理和建设项目审批。统筹考虑资源配置的均衡,鼓励采用先进开采技术,合理开发利用石灰石资源,制定和完善在石灰石矿山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尾矿资源利用、开采后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方面的政策规定。

(3)加快推进利用工业废渣做混合材,从而节省大量熟料,实现节能。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给经济日报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水泥产量以10亿t计,目前水泥行业废渣掺加量约为20%,如果提高到30%,每年可节约标煤1000多万吨,电100多亿度。利用可燃废弃物用作水泥窑煅烧燃料,也是一条重要节能路径。窑内高温,可使废弃物完全燃烧,残渣最终进入水泥熟料,对水泥质量无不良影响,从而做到既节能又环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紧研究制定,鼓励水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处理工业、城市垃圾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大型高效粉磨系统、低效值燃料应用、低温余热发电、城市垃圾处理、工业废渣及可燃废弃物的应用、新型绿色水泥基料等研究,将“可燃废弃物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技术及设备”等研究项目,列为国家专项重点研究攻关课题;加大科研及开发投入力度,建设示范线,力争在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有所突破。在充分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完善标准体系,引导水泥工业科学、合理利用和处理废弃物。

(4)建立国家产业补偿制度。目前,在我国水泥产业及其相关联的产业发展也存在着环境容量的无偿占有和自觉养护的失衡。我们每天的生产生活当中,都要把自己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抛弃到我们的自然环境之中,丢来丢去,你丢我丢,直到最后变成了环境容量无法消纳这些东西。一直到现在,我们一些企业、生产者仍然对于环境容量还是抱有无偿占有的心态。什么时候它和自觉养护,自觉维护,自觉的保持,自觉的回馈相平衡的时候,那么生态型社会才有可能实现。应当把每一个产业在它的产业链当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它对环境本身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进行补偿,这样随着产业链的产业增加,贡献本身的大小要进一步提升。根据产业链本身的位置及其所作出的对财富积累的贡献和对自然状况的一种干扰的净值来计算。

(5)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搞好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出的效率更高的设备、更先进可靠的控制技术、提高系统热效率的综合措施,为水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水泥工艺大幅度节能,已经有了全新的、成熟的、系统的技术措施。只要按照这些技术措施,合理采用节能效果好的新设备,新工艺,不一定要花多少资金,就会实现水泥工艺大幅度节能。

(6)加快水泥节能立法进程,完善和研究长效的经济调控政策和机制。“相关节能政策的不完备,也成为水泥节能的制约因素。”仅就废渣利用而言,这本是既节能又环保的好事,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鼓励政策,一些企业人力抬高废渣价格,使水泥厂利废生产无利可图。要加强对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制造绿色水泥相关政策的研究和立法工作,使整个绿色水泥的发展尽快地纳入法制的轨道。

水泥行业范文篇6

一、工作目标

全市所有水泥企业在2012年底前全部达到三级及以上安全标准。

二、达标企业范围

1、具有完整水泥生产线企业;

2、生产水泥熟料企业;

3、水泥粉磨站(厂)等相关企业。

三、安全达标工作步骤

1、宣传部署阶段(6月25日至30日)。通过召开会议、宣贯法律法规标准等形式,进一步明确开展水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2、企业自查自改阶段(6月30日至8月30日)。各水泥企业根据《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进行自查自改,8月30日前,企业必须向设区市安监局提出达标申请。

3、评审定级阶段(9月1日至12月20日)。企业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派专家赴现场对照《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进行一次性或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性的评定,确定出一、二、三级达标企业。

4、审核并公布评定结果(12月21日至12月30日)。由市安监局对中介机构的评定意见进行审核,达到三级标准的,由市安监局颁发三级等级证书,并向全市通报,抄送各银行。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的,由市安监局向省安监局推荐评审。

四、有关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申请达标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专门的安全达标工作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下设基础管理组、机械组、电气组、热工燃爆组、作业环境与职业卫生健康组。精心布置本企业安全达标工作,认真学习掌握《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所有内容。加大投入,加强隐患整改,确保安全达标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水泥行业范文篇7

一、简介

安徽巢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滨,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16日,由安徽省巢湖水泥厂、东关水泥厂联合其它四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现拥有职工2446人,公司占用土地7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近15亿元。2000年12月8日,“巢东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600318),募集资金近4亿元。

公司是以各种高标号水泥、化学建材、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作为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为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及PVC门板、“巢东”牌纳米碳酸钙、重质碳酸钙、凹凸棒粘土等,水泥及商品熟料年生产能力300多万吨。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逐步形成成熟的生产工艺,严格的质量管理,科学的研发决策;从而使得主营业务——水泥的生产和销售蒸蒸日上,两大著名品牌“巢湖牌”、“东关牌”水泥均为免检产品,享誉市场,在省内知名度较高,产品曾多次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同时,公司同时拥有进出口自营权,可借力WTO实现水泥项目建设和水泥生产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以低价格策略打入国际市场。

但是,随着公司进一步的发展和多元化的实施,公司原有的管理体制逐渐不能企业的发展。管理上的弊端逐步凸显。这突出反映在渠道、品牌、企业文化、多元化以及企业组织结构上。

随着管理上的弊端逐步显露,巢东股份要想在竞争中不断取胜,势必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而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还必须得从行业的角度来加以分析,制定出良好的政策。

二、水泥行业的潜规则

我国水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水泥产量逐年增高。水泥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泥工业一直呈快速增长态势,水泥产量从1987年的6524万吨发展到2003年的8.13亿吨,年平均增长速度10.4%。近十年来,特别是1991-1995年更是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飞速增长,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7.8%。最近的几年也呈现出类似90年代的高速增长态势,水泥行业总体运行状态趋向良好,水泥产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同方向变化,需求增长旺盛。

2、水泥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客观取向偏向于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忽视产业素质特别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生产结构不合理、企业经济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仍是我国水泥产业结构的三大问题。第一,生产结构不合理。国内现有水泥生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非结构性立窑水泥生产过剩,优质旋窑水泥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企业低素质下的生产高消费、高成本和低效益。2003年全国水泥产量8.13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为1.3亿吨,其余为大量立窑企业生产的水泥。质量不稳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立窑水泥占很大比重;第二,水泥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是我国水泥产业结构最严重的问题。2000年我国共有水泥生产企业7000多家,平均规模不到10万t,约为国际水泥企业平均规模的1/10,2001年全国统计范围内(规模以上)水泥企业数有4507家,其中年产20万吨以上企业699家,只占13.29%。我国前10家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仅为7.46%,2001年产量共计4671万吨,仅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拉法基水泥公司年水泥生产能力的1/4。第三,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由于国内水泥工业技术及装备的开发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特别是缺少投资活动的成本约束和效益激励,客观上形成了科研与产业相分离、技术商业化很低的状况。导致产业技术进步缓慢,水泥工业装备的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

3、水泥散装化低。水泥散装化是水泥工业物流发展的潮流,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集约化发展等特点。目前我国水泥散装化非常低,仅为24.3%左右,而发达国家水泥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完成了从袋装到散装的改革,实现了水泥的散装,散装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

水泥行业产量上的竞争考验的是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散装化的竞争体现的是企业在渠道运用中的灵活性;而产业结构上的不合理要求企业在竞争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在品牌、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调整。水泥行业调整产业结构,水泥行业供需两旺的表象之下蕴藏的是“三低”,低产业集中、低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低散装水泥比例,从而水泥行业酝酿洗牌已在所难免。巢东股份能否在洗牌中生存下来,关键还是要从自身的管理中找出生存之道。

二、公司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陈旧的销售模式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巢东股份自从上市募集了四亿资金,不断地扩大自身规模,投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但由于水泥产品自身的特征,决定了销售的地域性,限制了规模效益的发挥,企业规模扩大虽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受水泥产品销售地域性的影响,生产规模扩张后,销售市场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拓展,产能扩张的规模效益才能显现出来。因此,产品输出就成了水泥销售中一个关键问题之一,巢东股份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必须解决水泥生产地地域性的问题。巢东股份是建在石灰石(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资源丰富地,但该地区的并不是水泥需求旺盛的地区,所以巢东股份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面临着产品输出的问题。长距离运输,会减弱在销售地的竞争力,所以销售模式需要相应的调整。

巢东股份水泥生产全过程(原料研磨制成生料——生料煅烧制成熟料——熟料加适量混合材料研磨成水泥),整个全过程基本在同一个生产基地完成的,最终输出的是水泥产品。而往往水泥需求地是在500公里以外,怎样突破水泥销售半径500公里的限制呢?和巢东股份一江之隔的海螺集团(全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商)的销售模式很值得借鉴,这一模式是将最后一步从原来的生产模式中分离出来,即向位于销售地的水泥粉磨站输出熟料,在销售地根据市场情况制成水泥,因为在水泥熟料粉磨制成水泥时,要添加10%-50%的辅助材料,这些材料一般在销售地即可获得,相对于直接输出水泥,向销售地输出熟料可以节约辅助材料的运输费用。这一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规模扩张与产品输出、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有效地降低熟料生产成本。这一模式的另有重点是可以通过收购销售地的中小水泥企业,将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以获得当地的水泥市场份额,在自己的市场范围淘汰落后的水泥企业,消除市场竟争的风险。同时水泥粉磨站又符合水泥散装化的发展趋势。

(二)在品牌上,缺乏严格的管理体制从而导致品牌管理混乱

巢东股份现有三个品牌,水泥有“巢湖牌”和“东关牌”,其它所有的产品都是“巢东牌”。在并不需要太多品牌个性的建材行业内,巢东股份却有了三个品牌,这并符合行业特征,也是对自身资源的一种浪费,不利于树立巢东股份大企业的品牌形象,显然会在竞争中出于不利地位。水泥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也趋于雷同,“巢湖牌”和“东关牌”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品多牌策略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显的毫无意义。“巢湖牌”和“东关牌”水泥会让用户产生错觉:“巢湖牌”水泥和“东关牌”水泥哪个要好一点呢?所以在水泥行业规模扩张和渠道延伸的同时,发挥公司品牌多带来的市场号召力就显的尤为重要了。

品牌的建立要充分考虑行业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决定采用什么样的品牌策略。目前我国水泥行业明显存在产业集中度低、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低、散装水泥比例低的三“低”现象。这就决定了整个行业中并未有多少强势品牌,行业洗牌已是在所难免的了,国家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巢东股份要想在洗牌中生存下来,建立一个强势品牌是明智之举;就巢东股份自身来看,而巢东股份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越来越依靠企业的大型化和规模效益,水泥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也趋于雷同,以及多元化的实施,所以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建立一个强大的公司品牌会带动所有产品的销售。

(三)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政治化、表象化、空泛化、文体化严重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巢东股份的企业文化建设,即:注重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在80年代末带90年代初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潮中,有些企业热中于搞文体活动,有些企业热中于做形象设计,巢东股份也没有也赶在了热潮当中。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误区,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这突出表现在“四化”上。

1、企业文化政治化。东股份的企业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例如,“十六大”的号召全体职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诸如此类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建立了企业文化;我认为巢东股份太片面的强调政治学习而忽视了企业价值的塑造,当然,并不是说思想政治工作毫无必要,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不在这里。两者之间的确存在联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但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甚至以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企业文化建设。

2、企业文化表象化。东股份在厂区大修草坪、绿化带等,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虽然这些花花草草对于外部环境的不知情者可能回起到一时的“包装”,但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于是无补。巢东股份的技术并不是很突出,却宣传“运用高新技术,构建绿色家园”的经营理念,这一理念根本不被员工所认可,员工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家园,脱离了企业的实际。

3、企业文化空泛化。在巢东股份各车间、行政办公楼到处可以看到行行色色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拼搏”、“奉献”等。这本无可厚非,但这些口号的反映了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了吗?能否在全提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呢?是否有本企业的特色?据我看其实不然,中层管理人员不到下班时间就提前回家了,在办公室了聊天,这能说是“拼搏”、“奉献”吗?“拼搏”、“奉献”的标语不挂也罢。

4、企业文化文体化。巢东股份,你会看到足球、篮球、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并把这些文体活动当作是企业文化,认为这些文体活动就是企业文化,文体活动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友谊和沟通感情,但这些文体活动只可能是部分爱好者的活动,文体活动并不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更不能去留住人才。

巢东股份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建设上还停留在表面上。巢东股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一些认识的误区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实质、内涵认识的不够,致使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出现政治化、表象化、空泛化和文体化。而企业文化应该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任何企业如果步入了诸如以上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其发展结果难以想象,中国许多企业的失败归根到底就是失败在企业文化上。近来盛传海螺集团要收购巢东股份的流言,这不能不引起巢东人的警惕,巢东股份应厚积薄发,克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早日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并逐步走向强大。

(四)盲目多元化

在多元化上,巢东股份制定“鲲鹏”式发展战略,即以高标号优质水泥的生产销售为主体躯干,以非金属矿深加工和化学建材生产销售为鲲鹏两翼,以水泥深加工为羽尾延伸,在建材技术研究、开发的鹰首统领下,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建材。公司拟在非金属矿、化学建材等领域,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实施合作,以便实现公司产品的战略转移。力争在3—5年内,使巢东公司高标号优质低碱水泥达到400万吨,纳米级碳酸钙达到年产3万吨,并在化学建材、非金属矿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从而形成总产值达30亿元,横跨多个领域的大型企业。

在许多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巢东股份进行的多元化显得有点盲目。由于多元化可以降低企业单一产业的风险,从而使得多元化被许多企业竞相追捧,多元化似乎成了香饽饽。似乎一多元化就灵。然而,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上,多元化成功的不多,但是失败的却不少。

因此,在是否应该进行多元化的,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在如下两个条件成熟时,才可以使多元化的成功具有可能性。

1、从企业主业所在的行业而言。经过多年的发展,水泥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在这个阶段。产品基本上同质,利润增长不大甚至是亏损。在广告的拉力和渠道的推力的都很难达到企业的利润目标的前提下,企业也只有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了,因此,多元化也就腾空而出。企业一方面要保持自己在原有市场上的份额;另一方面,寻找新的产业,以期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2、企业主业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已经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同时新进入的领域必有优势所在,也就是说有其核心竞争力优势。即从企业内部而言,企业进行多元化要有自身的优势。

而只有在这两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多元化才有成功的可能。在这个两个条件上巢东股份并不占据优势。之所以说巢东股份是盲目的多元化,就是因为其虽然有第一个条件的支撑,但是巢东股份在第二个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就进行多元化势必存在很大的风险。

巢东股份现有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属于相关多元化,由于水泥行业已经处于成熟阶段,虽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是目前在省内有不断壮大的海螺集团,巢东股份的经营在竞争之中已经陷入困境,如果继续追加投资,水泥主业由于激烈的竞争也一样会越来越艰苦,从这一点来看巢东股份应进入其他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但是巢东股份在其主业和新的产业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进行多元化,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巢东股份已经决定进行多元化,今后应该对多元化的误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对多元化保持清醒的认识才能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不断的规避风险,使企业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不段的发展壮大。多元化存在着如下几种风险:

1、认为多元化一定能够降低风险,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但是多元化自身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对巢东股份而言,实行多元化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巢东股份先期上市募集的4亿资金数量有限,多元化经营必将导致水泥主业要受到削弱,这种削弱不仅是资金方面的,管理层注意力也会分散,这必将给巢东股份带来不好的后果。水泥由于资金不足,必将影响规模效益,可能会导致水泥主业的萎缩。

2、从水泥行业进入一个不太熟悉的行业,管理水平、渠道、组织结构都必须要适应多元化经营。

3、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业务流程和不同的市场模式,水泥和化学建材、非金属矿在业务流程、市场模式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对企业的管理机制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内部冲突,各个行业之间的相关联系决定了其多元化经营必将面临整个建材市场的冲击风险。

4、巢东股份认为企业只有实现了多元化,才能使企业壮大,才能是实现总产值达30亿,横跨多个领域的大企业,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多种,每一种战略只要使用得当,都能帮助企业迅速壮大。

不要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企业应清楚的衡量自身经营情况和将要面临的风险,确立明确的目标,合适自己的多元化才是最好的,巢东股份的多元化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五)传统的组织结构体系已不能适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巢东股份多年来一直从事主导产品水泥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声誉。但水泥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巢东股份这几年也开始了相关多元化经营,相关多元化的产品有非金属矿和化学建材,但是巢东股份仍然才用过去的管理水泥的管理模式,巢东股份的组织机构简图如图1所示:

图1巢东股份现在的组织结构

就单从营销部门这个角度来说。营销部门负责所有产品的销售,而这三个产品的销售渠道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化学建材与水泥的销售是不相同的,但是巢东股份的渠道还是原来的,并没有该变,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达到渠道的规模经济效应,但是也可能使得新产品推广受到阻碍:渠道商会选择利润高的产品进行分销,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新产品的销售不好,势必会影响渠道企业的对新产品推广的积极性,从而阻碍新产品的推广。同时,非金属矿和化学建材的销售必将受到影响。此外,由于水泥是巢东股份的主业,在有限的资源的情况下,必将先满足水泥的需求,然后在考虑其它产品的需求,这也将会导致其它产品销售额增长的缓慢。

从市场竞争来看,巢东股份在建材行业的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实力超强的海螺集团,但也不可忽视周围的其它单一生产水泥的小型立窑水泥企业的低质低价对其水泥主业的冲击。巢东股份似乎面临着重重包围,从发展来看,水泥的发展和非金属矿化学建材有一定的相关性,巢东股份一方面想做大,一方面也不愿意丢弃非金属矿化学建材,在这样的情况下,非金属矿化学建材应该采用事业部制,解放非金属矿化学建材两种产品,把它们设成独立的战略经营单元,如图所示:

图3SBUs简图

设立战略经营单位可以获得以下的好处:

1、相关多元化各种业务之间的相关程度不同,各种业务在渠道、营销等方面不尽相同,采用战略经营单位可以独立地开发各个单位的竞争优势。

2、建立SBU事业部,可以使战略计划的制定在整个企业内部的最相关的层次上进行,协助将企业资源分配给有着最大增长和利润机会的业和部门,提高经营决策的速度和水平。

3、各个事业部形成相关关联的独立拳头,可以发挥多点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水泥行业范文篇8

关键词:水泥市场;市场营销;营销模式

近年来,我国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带动了国内各行业迎来了发展良好契机。国家内部现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的改善,让当代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化建设、城镇一体化建设等均被提上日程,并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趋于完善。在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作为这些行业与领域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水泥原材料在这些行业与领域发展中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为当代国内水泥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契机。然而,市场的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其不但带来了水泥市场的蓬勃发展,而且还造就了这一行业近年来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剧,使较多中小型水泥集团的销路逐年降低,并容易产生资金断裂风险。并且,激烈的市场竞争还会让水泥市场呈现出广告费用过高、产品质量较低等问题,从而容易出现合规风险等。因此,在面对当前国内新时代环境的背景时,就应当找寻一条适合中国水泥市场良性发展的营销模式。当前较多大型水泥集团已经开始谋求营销战略的升级,并基于市场营销理论从四个层面实现了变革。

一、水泥市场产品开发逐渐趋于高质量

当前国内水泥市场大多数企业逐渐对产品开发策略引以重视,并实现了行业产品总体质量的快速攀升。由于水泥市场所供应的产品存在差异化较小特点,从而使水泥产品客户的需求趋向于对产品质量、产品性能、产品特色,以及产品的包装样式层面的需要。因此,面对水泥市场所提供产品本身差异化较小的客观事实,水泥市场中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在产品策略上寻求变革,以提升自身产品的整体质量,并逐渐将这种产品的内在质量进行外放。在此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开始通过使用设计美观、符合消费者心理需要的产品样式与包装,或者是通过提升产品本身的质量稳定性,利用技术手段增强产品的本质竞争力等,从而使市场消费者获取产品质量好、实用性强等信号,实现了现代水泥市场中产品策略的转变,并带来了整个行业产品质量、服务口碑的提升。

二、水泥市场产品定价逐渐趋于科学化

当前国内水泥市场中较多企业的产品定价愈发科学,既能满足自身业绩增长需要,又可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并逐渐从原有的为提升销量不断降低价钱转变为采用多种市场定价模式,实现消费者与生产厂家的双赢模式。在传统定价模式的水泥市场中,容易造成较为激烈的竞争,从而引起企业产能的浪费和消费者无法获取质高价优的产品。而通过采用变革的价格策略,将能够提升国内水泥市场的竞争实力,并极大的调动企业产能。通常在此过程中所采用的定价策略不止包括动态定价,还包括撇脂定价,并在采用不同定价模式的同时,还会采用不同的产能调配计划,以实现水泥市场企业的产销平衡,并实现最终产品定价的科学,让水泥市场中企业能够实现不同时间段内的产能最大化发挥,保障水泥市场经济业务产值的稳步提升。

三、水泥市场渠道开发逐渐趋于多元化

水泥市场为了不断扩大销售量,增强多行业原材料的影响力,对于销售渠道的开发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渠道的数量、质量,最终都会关系到产品与服务的销路。在传统的水泥市场当中,大多数企业非常重视大型客户的需要,而忽略了新兴市场,以及中小型客户的需要,从而一旦大客户减少需求,就会对水泥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现有渠道数量的增长和范围的拓展则体现于关注市场中所有客户的需要,并且积极使用了互联网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利用水泥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打通了线上与线下、国内与国外的有机结合,使现有水泥市场的价格更为透明、质量更有保障,方便了国内各种类型企业,乃至国外企业的选购。

四、水泥促销模式更能调动市场热情

水泥市场所采用的促销模式更加注重产品的搭配和产能的调节,从而使其更加能够调动起市场消费者的热情。促销模式的选择对于水泥市场而言十分重要,其将会关系到能否实现整体效益的提升。在以往的水泥市场促销模式中,大多数是采用对老产品降价来吸引客户,但是造成了企业产品毛利较低、存储成本较高等问题,容易引起水泥市场环境的不佳。而采用了变革促销策略的现代水泥市场,就在上述问题的解决上获取了新的途径,通过以新带旧、搭配产品类型等模式,不但能够实现销量好产品的快速销售,而且还可以巧用变革促销策略实现水泥市场不同产品的销售整体上升,使回收资金效率得到提升,为水泥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沛的资金。

五、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新时代中国水泥市场四个层面产生的变革,使现有国内水泥市场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营销要素上均变得更加灵活,为今后稳步市场地位、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奠定基础。在本文中作者首先针对国内水泥市场的整体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水泥市场在四个方面的变革发展思路进行分解研究,并分别梳理了四个方面的应用实践模式。利用本文的研究,作者谨此希望能够为国内水泥市场营销模式未来的健康发展平添助力。

参考文献:

[1]我国水泥行业现状分析及远景展望[J].张耀华.中国水泥,2014,(05).

水泥行业范文篇9

1.1中国水泥行业生产工艺

1.1.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自2002年以后,国内立窑水泥生产工艺受到明显遏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12年底,国内统计规模以上水泥企业有4000余家,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共1637条,其水泥产量约16亿吨,占2012年水泥总产量的90%。因此,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已成为我国水泥行业的主流工艺,该工艺也是当今世界较先进的水泥生产工艺,它以悬浮预热设备技术和预分解技术设备为核心,将数控技术应用于原料的破碎和预均化、生料的粉磨和均化、熟料的煅烧及水泥粉等生产的全过程,使得水泥的生产成为高效、优质、节约能源、清洁生产和符合环保要求的现代化绿色产业,该工艺过程分为破碎预均化、生料制备、预热分解、水泥熟料的烧成、水泥粉磨及储运几个工序。我国从国外引进20项高效节能设备单机设计制造技术、转化为国产水泥设备,且自行研发的2000~4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实现了完全国产化,这标志着我国水泥工业进入了向大型化发展的轨道[2]。1.1.2新型半干法JT窑水泥生产工艺JT窑水泥生产工艺由自主创新的JT窑与新型干法优势互补组合而成,该工艺保留了立窑传热效率高的直接传热方式及设备简单的烧成工艺,煤粉与生料共同粉磨成球烧成;而它的窑炉结构、配料方案、预加水成球工艺及智能操作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改造和创新,全部采纳新型干法的设计理念和设备选型。该工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高利废能力,即几乎全部利用当地工艺废渣和废液作为生产原料;其次该工艺环保低排放,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较国内现有其他技术明显下降,因此该技术已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和原材料工业司及中国水泥协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3]。窑水泥生产工艺现已在宁夏石嘴山惠磊建材有限公司投产,该公司100%利用电石渣、双氰胺等工业废弃物作为原料,用工业废水代替全部成球生产用水,成功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在国内外均属首创。

1.2中国水泥行业生产规模现状

我国是水泥生产与消费大国,截至2012年底,我国水泥产量达到22.5亿吨,占世界水泥产量的60%以上。2001年以来,国内水泥产量稳定快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是水泥工业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增长年,国民经济保持9%以上的高速增长是水泥产量增长的直接原因;“十一五”期间,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城乡建设发展的带动下,再者国内大型水泥企业迅速崛起、企业兼并重组步伐的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落后产能的淘汰,国内水泥工业呈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国内水泥产量18.8亿吨,是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9%,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占总产能的81%,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日产4000吨及以上熟料的产能占57%。五年淘汰落后产能3.4亿吨,特别在2006、2009年增长幅度较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截至2011年底,全国水泥产能达到29.44亿吨(其中,落后产能3.5亿吨),产能过剩24%左右;全国水泥行业出现水泥产能全局性过剩,因此国内水泥工业也从高需求、高供给向稳增长,高控制方向发展,故2011、2012年水泥产量增长幅度明显趋缓。

1.3中国水泥行业新型干法生产线现状

截至2012年末,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共有1637条,产量达到21.84亿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90%,见表1;4000~10000t/d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熟料产量达到38%,见表2。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12年,随着国内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稳步增长,特别“十一五”的五年,新型水泥产量从16.02亿吨增长到21.84亿吨,同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也由715条增长到2012年的1637条,其水泥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90%,这说明我国水泥工业生产技术已基本实现向新型干法的划时代转变。国内新型水泥生产线规模分布见表2。表2表明,目前国内以2000~4000t/d的新型水泥生产线为主,占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42.39%,而日产4000~8000吨的水泥生产线的水泥产量达到36.83%,同比2011年增长了2.1%,这是由于2012年全国新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24条,其中日产10000吨3条,日产4000~8000吨生产线75条[4]。今后随着新型干法水泥大规模生产线的投入,可以看出,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4000t/d将占主导地位。

1.4中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我国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余热发电、节能粉磨、变频调速、水泥助磨剂、废渣综合利用等技术,目前每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综合能耗降至115kg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12%,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超过4亿吨[5];在余热发电方面,2011年底国内已有692条余热发电生产线4657MW投运,占可改造余热发电生产线的55%[6];在电耗方面,通过采用立磨和辊压机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水泥生产的能源消耗,使吨水泥电耗由105kWh下降到80kWh以下[7]。同时还建成一批利用水泥窑无害化最终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各类固体废弃物示范工程。

2中国水泥工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近年来,国内水泥行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总体要求,大力推广新型干法水泥工艺,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落后产能规模仍较大;二是水泥工业产业链短,附加值较低;三是部分地区重复建设,产能严重过剩;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科技人才相对缺乏,部分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产品升级换代慢,制约了行业发展步伐。

3中国水泥工业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水泥工业也面临着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我国水泥工业发展趋势如下:

(1)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行动,实施绿色发展。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大纲重点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这一大环境下,水泥工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目前,国内还有一定量的立窑和小粉磨站为代表的落后生产工艺,同时,一批早起建设的中小规模预分解生产线的装备水平已相对落后,因此,行业节能减排是国内水泥工业发展趋势之一。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国内水泥行业上下游产业链。近年来,国内水泥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水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的越来越小。要进一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要求,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行业效益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由产品生产向应用服务转型,成为结构工程问题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大力发展适合现代建筑业需要的高品质的水泥深加工产品,不仅有利于改变单纯追求规模和数量的传统发展模式,也有利于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获利空间,因此国内水泥工业要坚持大力水泥的发展理念,通过内生和外延式发展,积极拓宽发展空间。

(3)加快淘汰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国内水泥工业不再以新增生产能力为主导,要引导行业从以增量和平行推广现有成熟技术为主,向通过推进技术进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由单纯追求产能规模的扩张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由粗放式无序竞争转向规范有序的竞争转变。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有核心竞争力的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及行业运行效益为中心,从而形成限制淘汰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发展培育一批企业,而达到提升产业层次。

水泥行业范文篇10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又属高能耗、重污染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水泥工业粉尘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0%以上,气体污染物如: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污染也不可低估,并且对大气污染有加重趋势,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有相当的比重。目前,我国水泥工业中的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环保工作做得比较好,但仍有40%左右非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的污染治理困难依然较大,尚缺乏成熟的技术,急需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泥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但从整个行业来看,企业环境绩效的取得主要靠末端治理,环保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很高,成了进一步做好水泥工厂环保工作、继续提高环境绩效的阻力,如何有效预防污染、改进污染控制技术装备提高其性价比、加强污染控制技术装备应用和管理、提高污染控制技术装备运行可靠性、降低环保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是推进水泥工业环保工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确保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加快现有水泥工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水泥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综合治理,减降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升技术装备质量和污染防治技术整体水平,提高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加快推动我国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步伐,满足水泥企业对环保适用技术的迫切需求,使国际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及时在国内示范应用,使国产的先进、成熟、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更多地走出国门,为供需双方提供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定于2009年4月1日-3日在北京中苑宾馆召开“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及管理交流会”。由中国水泥协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水泥峰会”和“第十届中国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同期举行。

本次交流会将重点围绕水泥企业关注的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与污染预防,除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碳治理与减排等应用技术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现将会议征文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的主要内容

(一)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国际先进的水泥工业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在我国的示范和应用;

2、国产先进、成熟、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在国外的示范和应用;

3、水泥工业除尘、脱硫、脱氮、脱氟系统工程典型案例与分析;

4、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5、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开发与应用;

6、水泥厂袋收尘器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7、脱硫除尘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的最新研发与应用;

8、水泥工业高浓度煤粉的袋式捕集技术和设备;

9、大风量、长袋、低压脉冲除尘技术和设备;

10、水泥窑头、窑尾袋式除尘技术及高炉煤气袋式除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1、在水泥工业除尘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办法与解决措施;

12、水泥工厂加强除尘系统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设备运转率的经验和教训;

13、水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现预防污染、节能减排的经验;14、水泥工厂贯彻ISO14000实现减排、提高环境绩效的经

验;

15、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实现CO2减排的做法与经验。

(二)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与新趋势

1、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新技术展望;

2、水泥企业低品位石灰石资源利用新技术;

3、水泥企业用回转窑焚烧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新技术;

4、水泥企业利用外行业尾矿、工业废渣、粉煤灰等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5、水泥企业采用新型多通道燃烧器利用劣质燃料、二次燃料的新技术;

6、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分解炉的预分解新技术;

7、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的燃烧新技术;

8、水泥企业采用除尘、除有害气体一体化的收尘技术与设备;

9、水泥企业开放场合粉尘控制新技术;

10、全密闭电石炉尾气治理及综合利用;

11、水泥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留壳改仁”改造低效率收尘设备的经验;

12、水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措施预防与控制污染的新技术;

13、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提高型清洁生产审核技术与方法;

14、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现CO2减排新的做法;

15、水泥企业噪声治理新技术;

16、水泥企业工业废水治理新技术;

17、水泥企业治理污染物高浓度、高含湿量、腐蚀性、爆炸性、粘性废气的新技术;

18、低温余热发电、高效节能粉磨(立式磨、辊压机、高效选粉机等)、高效低压损预热器、高效熟料冷却器、散装水泥、高效密闭输送等节能减排型水泥成套技术装备创新及产业化发展。

希望各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根据征文内容撰写论文。

二、论文征集

1.本次研讨会面向全国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论文、调研成果,将择优选用并安排会议发言。

2.个人简介:会议演讲者需提供3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供会场主持人向参会代表进行介绍。

3.论文要求:①采用A4纸规格,5号宋体字,每页42行,每行45字。一般不超过5页。文责自负。论文摘要在500字左右;②题目下方为作者姓名,单位,邮编;③会议只接收论文的电子版(或软盘)。;④论文截至日期为2009年3月1日。凡被录用论文,将汇编到题为《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及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中,同时论文作者获论文证书,参会人员每人一册。

三、主旨报告

1.环境保护部有关领导介绍我国“十一五”环保规划及当前环保形势和任务,国家水泥工业污染治理规划情况及大型水泥工业项目国家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申请等内容;

2.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领导介绍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节能减排等环保相关管理规定。

四、特邀报告

1.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介绍水泥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任务及环保治理技术需求信息;

2.为了吸收与引进国内外的水泥污染控制方面的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特邀请国内外一批知名领导、专家参加会议,并做基调发言或重要学术报告;

3.专家就中国水泥工业的除尘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介绍已经推广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水泥清洁生产技术和综合的解决方案。

五、参会人员

1.管理部门:政府官员、行业协会、污染控制部门管理人员;

2.研究单位:水泥、环保、系统研究单位、设计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监测机构、环评单位等;

3.企业:水泥生产企业、水泥装备制造企业、环保工程公司、脱硫除尘治理公司,环保工程施工、安装单位,工业企业燃煤锅炉单位技术负责人、科技及管理人员等;

4.其他有意参加研讨交流的单位及人员。

六、会议安排

1.会议安排:会期3天,相关政策主题报告、专题报告、案例分析、分组交流2天,考察1天。

2.工作语言:会议期间主要用中文和英文交流,会场配备同声翻译。

3.有关会议议程、日程安排等事宜将于会前一个月准时通知报名参会人员。

七、会议联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联系人: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