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报纸十篇

时间:2023-03-31 06:21:32

体育报纸

体育报纸篇1

受历史原因、政治条件、经济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体育环境)、科学技术以及传媒行业环境的影响,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在市场结构、内容采编和经营上存在一些共同规律,但更多的是两者之间的差异。

1.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市场结构不同。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市场结构基本上表现为寡头垄断或完全垄断。我国专业体育报纸市场虽然近于寡头垄断与完全垄断之间,出现了集中化趋势,但多数市场垄断势力有限,更倾向于两三家专业体育报纸互相竞争或者少数报纸共同影响市场。用兰查斯特战略模型和市场集中度来测量,目前我国专业体育报纸市场比较接近于双雄对峙(两大寡占型)。

2.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在报纸运作内容上有共同的规律,即赛事淡季与大赛期间的专业体育报纸的内容特点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赛事淡季,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都重视对版面和版式设计的包装;都更加重视新闻策划和内容编排策略,侧重于运用版面语言表现新闻价值 ;版面稿件的体裁多元化;软新闻、副刊题材的内容多,在文字语言风格上,更偏向故事化、文学化和叙事性;更加重视专刊和专题。

在大赛期间,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内容与赛事淡季有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重视程度、版面语言、图片的选用与裁剪、新闻报道类型、媒体合作和读者互动上。在重视程度上,它们都不惜版面和人力,以增加版面和报道量为特征,推出各种形式的、富有本报特色的特刊 ;在版面语言上,都争相以单题、超黑体、最大字号和彩色来形成最强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在图片的选用和裁剪上更加精雕细琢,注重灵活、动感、内涵和视觉冲击 ;在报道内容上以赛事新闻和体育深度报道为主,但深度报道也是以赛事新闻为话题背景,这与淡季的策划新闻有区别;在媒体合作上,大赛期间媒体联动意识更强,尤其是与网络合作,开始进行网络运营;大赛期间,更加注重读者互动,不仅设读者来信板块,而且充分利用网络论坛的功能,用设话题、大讨论、做调查、赢大奖等形式吸引读者。

3.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在版面整体美观上存在差距。西方专业体育报纸更加注重版面的动感和鲜活性,形成了以彩版、彩照、彩图为主,黑白为次,有的甚至是全彩色版面的风格。而我国的专业体育报纸在视觉呈现上是有限的。其次,图片在整个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内容中占有美观上的最大比例,图片无声的艺术语言特征尤其受到重视。再次,从页面的排版来看,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偏向典型的杂志排版,而我国专业体育报纸呈现的是传统的报纸视觉。

4.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在内容题材上存在差距。足球报道在西方专业体育报纸中占有垄断地位,所占比例在60%~85%以上,其他体育项目如网球、拳击、赛车或自行车赛最多占40%左右。而我国的足球报道与篮球、棋类、高尔夫、赛车等内容比例基本在1:1左右。即使改版后的《足球》报由于独立出去的《篮球先锋报》和《劲体育》的原因,足球报道比例不超过3:1。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对同样题材不同加工,形成了内容上的差异化竞争,进而形成营销上的差异化特点。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专业体育报纸的内容定位并不明显,因此必然产生同质竞争的混乱局面。

5.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在版面设置上存在差距。西方专业体育报纸的版面安排较灵活,版面的事件性和地域性强,根据新闻数量随时调整版数。灵活的地域采编特点既保证了品牌的统一性,又增强了地域性,解决了专业体育报纸全国性发行与广告落后的天然“二重困境”问题。

6.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在图片的编排上存在差距。西方专业体育报纸的图片排版方式非常丰富,位置不拘一格。图片通常采用Z形版式,与人们的阅读方向和眼睛移动方向一致。而我国专业体育报纸的图片比例很少,并且这些有限的图片还被安排得非常小,整个版面显得非常拥挤。除此之外,图片还通常都放在版面的中间位置,不利于阅读。其次在编排位置上,西方专业体育报纸通常将图片位置前置。再次,在功能上,西方专业体育报纸的图片有着更多的功能,再通过文字的排序使版面更有协调感。目前,我国专业体育报纸很少注重图片元素多重功能的配合,关注力集中在如何安排图片和大信息量上,图片的主要功能就是纯粹的信息功能。 我国专业体育报纸可以采用中文走字的优势排版,以达到弥补版面缺点的目的或者预示着新的文章的作用。

7.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在新闻内容上存在差距。西方专业体育报纸非常注重报纸的公信力,以此来增强报纸的品牌忠诚度。追求内容的专业性、权威性、独家性,对记者和编辑要求很高。

8.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在经营体制上存在差异。在西方报社或报业集团属于企业,市场进入或退出非常自由,创刊或停刊手续简单。在我国,刊号是中国报纸进入市场的首要竞争条件。我国新闻管理部门对报纸和杂志实行严格的刊号限制,只有在现有刊物停刊后让出刊号来,新刊才能公开创刊发行。

9.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在经营运作模式上存在差异。西方专业体育报纸最突出的经营特征就是,在西方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下,市场营销早已成为西方体育报纸最重要和最普遍的经营手段,而且,营销层次高,手段新,营销水平进入到较高级、较系统、影响深远的数据库营销和整合营销。它们常常以全球著名的事件营销和对读者的数据库营销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并将自身推向报业发展的风口浪尖。其次,西方专业体育报纸企业通过各种形态的资本运作,增资融资,将企业打造成规模大,资金雄厚,产品呈立体、多层次形态,国际竞争力强的报业集团。我国专业体育报纸的经营特点是收入上属于内生型收入主导模式,赢利模式单一,呈现发行强势、广告软肋、利润以大赛期间的集中收益为主;正在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相关产业进行开发,但赢利还微乎其微;报纸营销观念得到了增强,但力度不够;曾经试水资本运作但效果不显著,政策不明朗,关键条件还不具备,运作经验不充足,目前正处于潜伏与观望期;对自身网站的经营刚刚开始起步。

体育报纸篇2

关键词体育报纸业;衰落;原因分析;中国

1我国体育报纸业不容乐观的现状

我国体育报纸业在上世纪90年代走过一段辉煌的历程,尤其伴随1994年开始的足球职业化改革,很多以足球为主要报道的体育报纸更是风靡一时。体育报纸是国内传媒开放程度最高、市场化运作最早、竞争最为激烈的媒介领域,但近5年来,中国的体育报纸正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潮流而发生深刻的变化,行业普遍不景气,一大批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体育报纸已被残酷的市场无情吞噬,如卿报》、《南方体育》、《体育参考》、}}21世纪体育》、《体坛导报》、《体育天地》、《体育生活报》、《体育时报》、《体育快报》、《足球11人》、《体育生活报》等;在市场上艰难支撑的有《体育晨报》、卿迷》、《体育周报》、《羊城体育报》等;蓄势待

发的有《东方体育报》、《篮球先锋报》;新生力量的有《扬了体育报》;在有限的市场上《体坛周报》和《足球》两强独大,其它体育报纸则瓜分剩余的一小部分市场。同一类报纸在短时问内的相继停办不能视为偶然,体育报纸的命运和现状一定包含着某种逻辑和因素。

2体育报纸业不景气的成因我国体育报纸业不景气的客观因素体育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

因素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体育已成为焦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媒体高度关注体育,从中央到地方的主流报纸基本都有相对固定的体育版面,各地蓬勃兴起的都市报、综合性日报更是不遗余力地把体育新闻版面作为争取读者的重要窗口之一。同时电视、网络媒体在我国的高速发展,对我国体育报纸业的生存更是严重的挑战,因为电视、网络媒体的时效性、受众覆盖面等优势是体育报纸无法相比的,更易被受众和广告商青睐。处于电视、网络、都市报、综合性日报等媒体全面围攻和夹击下,专业化体育报纸的市场发展空问日

趋狭小,生存艰难。回顾体育报纸曾经的辉煌,不难发现这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对体育信息的了解渠道没有今天通畅便捷,综合性主流报纸、电视媒体对体育报道并不十分重视,网络传媒还没有真正崛起,这是体育报纸当时得以辉煌的良好外部环境。伴随各地都市报的兴起、各地电视体育频道的开播、尤其是1998年之后以新浪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截止2006年7月我国网络用户已达1.23亿),极大地丰富了体育信息的传播途径,体育报纸不再是读者获取体育新闻的主渠道,其受众市场不断缩小,广告

的流失是必然的,而发行量和广告是体育报纸生存的关键,由于市场萎缩,最终导致了整个行业的衰落。

2.1.2体育报纸业内恶性竞争

违背市场规律的恶性竞争也是体育报纸业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体育报纸把大量的人力、财力耗费在同行问恶性竞争上。儿年前与米卢零距离接触的女记者李响以200万元的天价从《足球》报社“转会”到《体坛周报》,给中国新闻界以很大震动,《南方体育》所走过的5年,仅骨干就有50多名被挖走。某些体育报纸为了挤压同行竞然买断新闻采访源,以2002年世界杯为例,某报用高价让国脚接受独家专访。恶性竞争让体育假新闻有了广阔的生存空问,有些体育报纸为了抢夺市场,胡编假新闻来吸引读者眼球,2002年世界杯期问,体育报纸就报道了很多轰动性假新闻,如央视禁播米卢广告、米卢在国脚里选女婿、执法意大利和韩国的厄瓜多尔主裁判被枪杀等。恶性竞争的结果使得企业员工人心涣散,攀比之风难以遏制,体育报纸的运作成本增加,假新闻的存在使得体育报纸的公信力下降,已消亡的《球报》、}}21世纪体育》等很大程度上就败在同行问恶性竞争所造成的内耗上。《足球》总编辑刘晓新坦言“真正根本的理由,是我们一直都高烧发热,不是去理性地开发资源。

过度竞争消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的过度开发。体育报纸问是一个杀伤力很强的竞争。”

2.1.3民众体育消费观念的移位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赋予中国人更多的时问和物质消费资源。在体育消费领域越来越多的民众把对体育的关注点转移到健身、健美上来,把体育与自己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紧密联系起来,把健身消费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来投资,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体育锻炼的意义将愈益突出,这对多年来热衷于体育信息消费而冷漠于锻炼的体育消费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各地健身娱乐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这种变

化的必然结果。

2.2我国体育报纸业不景气的主观因素

2.2.1观念和认识问题

体育报纸要争取读者扩大社会影响树立权威地位的报道领域是体育报道,不切实际地向社会生活各领域拓进并树立新闻权威意识来增加媒体对大众化广告的吸引力作为办体育报纸的宗n是不可取的。体育报纸发行的对象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对体育感兴趣的特殊群体,小众化的受众和广告是体育报纸的劣势之一,要正确认识体育报纸的这些特征和规律,否则会为此付出代价。由于观念和对自身认识不足,《南方体育》在经营、扩张、品牌发展等方面频频犯错,体刊是必然的,如他们采用大众化办报的经营思路来和其它传媒拼资讯、拼广告和发行量,放大了体育专业报纸的劣势—小众化的受众和广告,这一经营思路的结果直接导致2002世界杯年万损1000多万元。

2.2.2管理人才缺乏,办报体制僵化

办报体制僵化,缺乏对体育媒体特性认识以及对报纸宏观发展战略把握的管理人才也是体育报纸业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方体育》在体刊后其总编感言,由于自己缺乏管理经验,一直没有形成一支很有执行力的团队去打品牌,开拓市场,致使《南方体育》多次错失发展壮大的机会。有过多年辉煌的《球报》领导频频更换从另一层面说明其管理人才的缺乏。体育报纸行业内“文人办报”现象比较普遍,体制使一些体育外行当上了体育记者甚至领导岗位,一些已有一定名气的体育专业记者只能拿比正式员工低很多的工资,《北京足球报》、

《体育参考》的失败就是这种僵化体制的恶果。

3体育专业报纸生存与发展的对策

3.1科学定位

评估者、被评单位以及相关机关部门,使教学始终处于不断建设、不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状态之中,实现提高授课质量的目的。

2.5建立基于校园网的评估形式

体育报纸篇3

关键词 体育新闻评论平民化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anatomizes the connotation of tendency of popular style of the sport news criticism through 4 aspects, title, dictions, subject and the text length. “chenkaikaijiang”, a sports column of the “wuhan evening paper” is analyzed as a real case to embody our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sport news criticismtendency of popular style

易建联过几年就能体验到姚明的感觉,现在他的水还浅、还是张白纸。所以别理会那些诺维茨基第二、加内特第二的胡扯,就做自己,抓紧时间享受纸上涂鸦的乐趣吧。而对姚明来说,把众人的期望当作动力 自然 是好,若变成负担和压力,可就不值得了。说真的,打篮球,除了挣钱,不就图个好玩么?谁也不天生欠谁什么。

评论开篇用简洁的语言以易建联的29分让许多专家和媒体惊艳作为引子,然后把易建联和姚明的近期表现进行客观对比,由此展开原因分析,因为名气和资历的差距导致两者受关注程度和被期望程度大相径庭,这里用了一个类比将易建联比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让大人赞叹不已,将姚明比做一个天天被表扬的学生,没有考好的时候天都要塌下来了。如此浅白如话的论述让普通 体育 受众能够不费力的理解。最后提出不管是“头号中锋”的姚明和6号菜鸟的易建联都需要轻松享受篮球乐趣的思想。

3.评论标题——简短通俗的标题符合普通体育受众的审美趣味

据心 理学 家分析,普通人的最佳视野是20多度。这个最佳视野以十个字以内最好。据报道,六七个字的标题可以在眼珠不动的情况下,一目了然。所以,标题越长,阅读越不方便,抓住普通体育受众注意力的可能性越小。简洁的体育评论标题短至六字以内,体育受众一瞥而尽知,容易引起阅读兴趣。同时当代体育新闻评论能站在普通体育受众的角度,注重标题的通俗易受,用常用词句,明白如话。使普通体育受众在较短时间内轻松的获得较多的体育信息。

例如《陈开开讲》2007年12月的27篇评论,标题一般在4-8个字之间,其中6字以内的标题占了78%。按照心理学家的分析,这正是适合普通体育受众的最佳视野。同时标题的表达通俗生动,有的是引用某位评论对象的话语,有的是套用一些经典的词汇,有的则是结合评论主题的调侃话语等等。如一片大好,今天你上榜了没有,乱也是福气,如果骂人管用,罗卜开会等。而大多数评论标题比较宽泛,让体育受众看了并不能立刻知道评论的主要对象是什么,通过接下来的阅读会发现是与评论者评论主题始终紧密联系的。如2007年12月28日的陈开开讲的评论标题为“不怕不怕啦”。这原本是一个流行歌曲的歌名,评论者拿来套用为标题,是为了论述易建联是nba的菜鸟,状态有起伏,不要过于担心,鼓励易建联要勇于发挥,不计得失。

4.评论篇幅——精简的篇幅符合普通体育受众的阅读心理

评论篇幅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评论最终的传播效果。通常来说体育新闻评论篇幅的长短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目标体育受众的阅读习惯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评论的目标体育受众习惯于快速浏览,那么篇幅较长的评论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而如果评论的目标体育受众习惯于深度探讨,那么,过于短小的评论恐怕不能得到目标体育受众的认同。在当代信息爆炸的快餐化阅读时代,大部分普通体育受众往往对过于“冗长”的体育评论直接忽略,即使对某些体育评论主题确实感兴趣,但当其篇幅过长时可能也会对其失去阅读耐心。而篇幅较短,言简意赅的言论篇幅则更符合快速阅读的要求,给普通体育受众更深的印象。

《武汉晚报》的体育评论专栏《陈开开讲》篇幅篇篇精简,评论员善于用精炼的语言评论复杂的体育热点新闻,深受大部分普通体育受众的欢迎。《武汉晚报》的《陈开开讲》专栏2007年12月的27篇评论,400多字的有8篇,500多字的有17篇,另外有两篇分别是606字和601字,27篇评论总字数14416,平均每篇534字。根据绝大部分人的平均阅读速度约为200-300字/分钟左右的研究结果,这里的每篇评论普通体育受众只需要2到3分钟就可以读完,符合大部分普通体育受众的阅读心理。

由上分析可见,报纸体育新闻评论从评论主题、评论语言、评论标题和评论篇幅等四个层面都呈现出强烈的平民化特色,平民化已经成为当代报纸体育新闻评论的生存状态。值得指出的是平民化也是体育新闻评论重要的 发展 方向。理性分析报纸体育新闻的平民化特色将有利于促进其更好的满足体育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审美需求,进而促进体育文化的良性传播。

体育报纸篇4

关键词 体育媒介的;发展策略;娱乐化;生活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020-02

体育新闻的传播是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兴媒体等,在我国体育专业报纸的发展进程中,一直受各种因素影响,这其中包括体育环境、其他体育媒体的竞争以及专业体育报纸本身经营管理等。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一同决定了我国专业体育报纸的发展现状。专业体育报纸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经营领域,打造跨媒体经营。从2005年到2006年间国内的专业体育报纸面临着非常痛苦抉择,尽管当初创办时的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回响,很多报纸就连自己的生计都无法维持下去,更遑论争当体育平面报刊的老大!在卷起铺盖卷儿离开这个圈子的时候,留恋是他们最好的注脚。

《体坛周报》《足球报》成为硕果仅存的出版发行的体育类报纸,剩下的象《中国体《体育晨报》《体育周报》《足球周报》等一众媒体,要么举步维艰艰难度日,要么偏离主流无奈的支撑着日渐凋零的门面。照目前情况看,仍然还会有一些无以为继的报纸,在某一天象他们之前的同行一样,不得不黯然下场。就算是曾经风靡一时《体坛周报》和《足球报》这样的行业“旗舰”,也辉煌不再,前者发行量从最高峰的182万,跌剩下1/3,后者去年亏损两千万的消息不胫而走更让整个行业深深的感到唇亡齿寒。

《球报》和《南方体育》在国内的体育媒体中,是两家颇有代表性的报社,也是一时的重要角色,见证了我国体育报纸发展的整个历程。作为分别地处北方和南方的体育报纸,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专业性体育专业报纸的发展进程中,体育环境、来自其他体育媒体的有力竞争以及专业体育报纸本身经营理念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下,我国专业体育报纸举步维艰的发展现状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包括新兴网络媒体在内的各种体育媒体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专业体育报纸的市场空间,其中综合性报纸开辟的体育版面、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专业的体育网站所造成的冲击最大。目前,全国各地的各种日报、晚报、都市报,基本都会开辟体育版面,无论在哪里举行体育赛事,全国各地的记者都会蜂拥而至,十分敬业的把信息传回自己供职的媒体。

相对与专业体育报纸的发展,体育新闻在广播电台中的发展很缓慢。对于一场体育比赛,网络可以文字直播、报纸可以专题报道、电视可以现场直播。电台虽说能声音直播,但那似乎是很久以前电视还没有普及的事情。现在这样的听众已经越来越少,电台这样的声音直播节目也变得日久稀少。电视作为体育新闻的传播媒介其影响力比电台大的多,电视将声音文字图画结合在一起是体育报道更为真实化,目前还有了专业的体育频道,人们可以通过现场直播观看到顶级的各大国际赛事。

如果要问时下很多年轻人从哪里了解体育新闻,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一定是网络媒体。3G、4G手机的出现和普及应用,更让这种潮流变得势不可挡。纵观当今国内四大媒体(报纸、电视、电台和网络),体育新闻发展得最壮大、最成熟的毫无疑问当属网络。网络具有平台大、容量大、更新快等优势,同时实时的评论交流也能轻而易举的实现,在网络上,不但有传媒的声音,还有观众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是实效性极强的,几乎就是在鼠标一点的同时就能。这种快捷的宣泄是其他任何媒体都不能相比的。所以网络媒体已成为时下很多年轻人了解体育新闻的第一选择是理所当然的。专门的体育报刊虽然很多,专门的体育电视频道也有很多但是在时效性方面都无法和网络相提并论。专门的体育广播电台在国内可能只有极个别的,由于广播信号问题,我还没成功地收听过。除此之外,传统的三大媒体的体育报道基本“镶嵌”在综合类报纸、综合新闻的“结尾”部分或报纸的一两个版面与电视少数时间的体育节目。

网络和一些新兴电子的产生让传统媒介感到紧张,它弥补了传统媒介的不足,实现了各种媒介的综合,所以人们开始关注猜测网络对传统媒介的替代问题。网络的功能尽管十分强大,但它不是权威的媒介,信息的可靠性值得怀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也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谣言的制造者。良莠不齐甚至低级趣味,也让网络媒体的大家庭越发显得鱼龙混杂。这就显现的传统媒介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对于信息者的规范管理和纪律约束、业务培训,让传统媒介更具有公信力。传统媒介自身的优势的存在说明传统媒介还是有旺盛的生命力,加上网络天然具备的劣势,所以只能说在传播领域随着网络传播管理手段的完善,信息内容的充实及经验的积累,这股新兴的传播将更强有力地冲击着传统媒介,以目前的网络传统所具备的力量是无法替代传统媒介的,就如同广播电视的出现不能代替纸质传媒一样,各自由各自得有点,各自有各自得发展空间,从积极的角度上看,网络等一些新兴的传播媒介在未来的发展之路将与传统媒介相互促进,相互完善。

体育媒介本身就是媒介的一大组成部分,也是广义上的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西方竞技产业早已成型,但在国内起步时间还不算长,随着今后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体育波及的相关行业也会越来越多,受众的内在需求推动了体育媒介的变化与革新,同时也在无形中接受了其他媒体的影响。体育媒体专业化的趋势将会更加的明显,体育频道、专业体育报纸的出现,客观上将会对读者的市场细分。随着体育媒介的发展,体育媒介将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缩影。

参考文献

[1]杜骏飞.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人民大学出版社.

[2]张志安,柳剑能.媒介营销案例分析.华夏出版社.

[3]中国体育报纸今夏遭遇寒流.中国新闻周刊.

[4]中国体育报纸的新生.中国新闻周刊.

[5]体育传媒生存现状调查.竞报.

[6]中国体育报纸今夏遭遇寒流.中国新闻周刊.

[7]中国体育报..

体育报纸篇5

美国各报纸的NIE工程开展情况

根据美国报纸协会(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统计,在美国几乎所有发行量在5万份以上的报纸和大多数发行量在1.5万到5万份之间的报纸都开设了NIE工程。

在美国,NIE做得最好的当推《纽约时报》。该报专门设立两个部门负责此事,一个叫“下一代部”(Next Generation Department),还有一个叫做“学校部”(School and College Department)。“下一代部”专门负责策划和设计,并编印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材料,与课堂教育相配合。《纽约时报》每周出版一期刊物配合学校的时事和法律教育,使读报与课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时还将一些学校配合时事的作文编成专辑随报送往各校。“学校部”则负责报纸在学校的发行,分别针对大学、高中、初中和捐助人。捐助人就是同意以折扣购买报纸送往学校的个人、团体和企业。如今,该报在美国大中学校的发行量已经达到95000份,其中至少10所州立大学的新生被要求订阅该报。

即使像《华尔街日报》这样专业性很强的报纸,也将NIE工程做得很好。该报不仅向大中学生优惠提供半价的报纸及其电子版,还设立专门机构精心编辑出版每月一期的“课堂版”(Classroom Edition),随大报向学生免费赠送。“课堂版”内容立足本报特色,深入浅出,将日常生活与金融理财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随着这份“课堂版”送到教师们手中的还有一份16开12页的教师辅导读物《教师指南》(Teacher Guide)。该读物提供了“课堂版”封面故事的内容提要、关键段落、文章主题、难题解答和教师提示等,还有针对主要文章的练习题和各类文体的写作要求等。《华尔街日报》的NIE工程在全国4500所高中实施,占26000所高中的17%。该报目前在校园的读者高达75万人。

全美发行量第一的《今日美国》从1997年起开展NIE工程,当初只在高中开展,后来也扩大到高等院校,目前在大中学校的总发行量约10万份。东部老牌著名报纸《费城问询报》则把重点放在中小学,平日刊发行量的2.5%和星期天刊的1.2%发往各校,其中大多数发往小学和初中,提供大量的教学辅助材料。

全美排行第五的《华盛顿邮报》也有针对小学生的儿童专版《儿童邮报》(Kids Post),版式花哨热闹,内容琳琅满目,每周出版5次。《波士顿环球报》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六个州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该报在当地学校有近2万份的发行量,其中绝大多数在中学。分管发行的副总裁雅丝曼・娜米妮说:“我们花很大精力将报纸介绍给在校的年轻读者,因为他们被认为是报纸的未来。”

长岛《新闻日报》也被认为是全国NIE做得最好的报纸之一。该报每周二、周四和周五在报上刊出名为《学生简要新闻版》(Student Briefing Page on News)的彩色教育专版,向学生解读当前重要或有趣的新闻,很受师生欢迎。另外,还开辟有《历史上的长岛》知识性专版。同时也设立了一个专门部门来推进NIE工程,这个部门负责编发学生专版和其他辅助材料。该报每天向学校发行的报纸大约有12000份。

《纽约邮报》每周向纽约市的学校发行5万份报纸。每周三在报纸中开辟一个整版的《课堂版》(C1assroom)面向中学生;派专门人员与学校联系,听取教师们的意见;把报纸上的文章集结出版;在网上设立“学习中心”目录,为学生提供课程计划。

《洛杉矶时报》也有一个十分实用的NIE项目,每月单独出版面向学校师生的教育专刊,同时除周六外,每天在报纸上开辟小学生专版。大约每天有4万名教师使用该报参与教学,也为报纸带来了至少35000份的额外发行量。

据美国报纸协会统计,目前,美国共有约1000家日报定期开展NIE工程。这些报纸向全国106000所学校提供报纸,有381000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报纸提供的内容辅导学生。由于报纸在学校的发行都是赞助人帮助学校支付半价甚至全价的订报费,所以都是有价发行,可以列入ABC(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美国报纸发行稽核局的简称)的统计范畴,算作报纸的发行量,所以越来越多的报纸加入了NIE工程行列。

美国报纸开展NIE工程的原因

经济方面的原因。美国报业开展NIE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最近几十年来,美国日报的销量在下降,尤其是那些发行量大的报纸。美国报纸销量的黄金时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年,到1947年达到顶峰。据1996年出版的《传媒与美国》(Press and America)称,1947年仅纽约6家日报的星期天刊期发行量就达到1010万份,这个数字比2001年美国十大星期天刊的期发行总量(约970万份)还要多。当年纽约《每日新闻》的晨刊发行量达240万份,如今全国没有哪份报纸能达到这个数。即使到1990年,美国有5家报纸的日发行量超过100万份,如今超过这个数的只有3家,即《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而纽约《每日新闻》的期发行量也跌至71万份。

从2000年第四季度起,美国的报业经济就表现得很不景气,不少报纸的广告收入已出现负增长。如《纽约时报》2000年12月的广告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000万美元,减幅达8.9%。2001年,美国报纸广告收入全面下跌,低至近60年来最低点。同时,报纸的发行量也以每年约1%的速度下滑。据2007年5月8日美国报纸发行稽核局的数据表明,美国各大报纸发行量的跌幅从1%到8.5%不等,跌幅最大的是《旧金山纪事报》,达到了15.6%。

面对经济衰退,各报业纷纷采取措施,除了不提高薪金待遇和大幅裁员外, NIE工程则是一条较好的出路。尽管《纽约时报》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NIE工程时并没有受到电子媒介的冲击,最初的目的只是想以该报强大的文化科技教育内容影响下一代,同时为自己培养未来读者,可以说是居安思危,但是,现在西方报业开展的NIE工程的确是为了应对现在销量下滑的局势,不仅为报纸培养了潜在的读者,也扩大了报纸的现实销量。《纽约时报》的前总编辑豪厄尔・雷恩斯(Howell Raines)曾说:“NIE的目的就是使年轻人从学校起就成为我们的读者。我们希望他们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习惯阅读《纽约时报》,毕业后成为我们的订户或稳定读者。”

文化方面的原因。美国传媒学者将报纸销量减少原因归结为电子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文本的阅读群体正在逐渐减少,而美国又是一个非常重视阅读的国家。在美国社会智囊们看来,文本阅读的兴趣反映出社会大众的基本文化水准。如今年轻读者开始远离报纸这样一个最大众化的文本阅读材料,自然引起政府、教育界及社会学家的不安,于是,全美许多报纸将NIE工程作为培养未来潜在读者阅读兴趣的一种战略手段。

读者群方面的原因。有资料表明,美国报纸的读者人数占美国成人数的比例在逐年下降。1970年,美国读报人数占美国成人数的77.6%,1980年是66.9%,1990年为62.4%,2000年则下降到55.1%。而且在读者的结构方面也发生了危机,即读者群的年龄老化问题。由于网络等电子媒体的迅速发展,年轻读者越来越远离报纸。一项调查表明,报纸阅读人群中很大一部分人在45岁以上,其中最忠实的读者则超过了65岁。所以,报纸必须通过NIE工程来同其他媒体争夺年轻读者。

美国NIE工程的特点

综观美国NIE工程,发现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覆盖面广,从中小学到高等院校,各报纸根据自己的内容定位选择不同的学生群体;二是形式多样,版面活泼,充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是校园栏目,有的是教育版,有的是课堂版;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为孩子们提供经济信息和娱乐服务;四是报纸的NIE版面都没有广告效益,只在营销策略上采取捐助人的办法,即报纸先由热心教育公益事业的捐助人买下,然后报社根据资助额的多少,将报纸或电子版按一定的折扣发往学校的公共场所。

美国NIE工程对我国报业的启示

NIE这一国际上普遍认同并已成功运行数十年的传媒与教育产业协作、双赢的经营模式在我国尚属空白。有的或稍有涉足,但没成体系。如曾由于国家报刊整顿被停刊的《南山日报》就曾推出过每期八版的《21世纪教育报道》周刊,得到了辖区十几万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同。上海的《新闻晨报》从2004年开始探索NIE工程,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慢慢有了一些雏形。但更多的报纸只是将教育新闻糅合在国内新闻或地方新闻中。有的是开辟了教育专版,但这种教育专版与国外的NIE有着明显的不同,仍是作为新闻在处理,没有让报纸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中国开展NIE工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需求。

报业市场的需求。我国是一个报纸消费大国,绝对的人口优势给报纸带来了巨大的读者市场和广阔的潜在报业发展空间。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和各种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纸质媒介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报纸上获取信息不再是年轻人的首选。从2005年起,我国报纸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增长都进入了一个“拐点”时期。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媒介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必然趋势,国外大型传媒集团凭借其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新闻资源优势,不可避免地同我国媒体争夺国内媒介市场。面对这种情况,报纸开展NIE工程,从学生抓起,积极争取年轻读者和潜在市场,扩大发行量,将是一个非常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报纸社会功能实现的需求。报纸作为新闻舆论机构,对社会公众具有教育的责任。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往往影响着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和态度,甚至影响着社会道德观念的变化。报刊对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素质的提升已经远远超过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而在校学生又是思想最活跃的年轻群体,他们的思想和作为必然会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报纸开展NIE工程,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教育市场的需求。中国人口众多,18岁以下的儿童少年就达3.6亿。在国家普遍重视教育、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教育资源非常缺乏。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发展迅速,教育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如果开展NIE工程,充分发挥报纸的教育功能,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缓解教育压力,而且能够与国家的“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战略相配合,提高教育质量。

报纸自身发展的需求。在我国目前各报纸的竞争中,普遍存在跟风、信息渠道单一、内容同质化、读者流失等恶性竞争现象。如果开展NIE工程,将可以通过报纸与教育资源的整合,根据报纸特色提供教育方面的差异化,培养不同的潜在读者,形成媒介生态位,实现各报纸之间的良性竞争。

在我国,报纸受众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在日本有3份报纸的订数超过1000万,而我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却没有一份报纸的发行量超过500万份,这表明我国的大众文化水平较低。如何使报纸真正成为促进国民大众文化水平提高的工具,经受住网络媒体的挑战,NIE工程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既培养了青少年的读报习惯,引导青少年的读报倾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为报纸培养了稳定的受众群和受众源,保持报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2.吴飞:《多重危机中的美国报业应对政策》,载《新闻大学》,2004?穴春季号?雪。

3.赵金红:《美国报纸的NIE工程》,载《新闻传播》,2004(2)。

4.赵中颉、杨豪:《NIE工程:报纸参与教育》,载《今传媒》,2006(4)。

5.黄璜:《从美国、新加坡和我国三家报纸看NIE工程》,academic.省略,2005-02-03。

6.余可丽:《英美报纸如何吸引年轻读者》,media.省略,2005-06-15。

7.《中美报纸教育特刊之比较》,省略,2004-08-09。

体育报纸篇6

自从网络媒体诞生以来,互联网日渐代替传统媒体,成为新闻的主要媒介。传统纸媒面临的艰难抉择是如何有效地在印刷版和电子版他们的新闻资源,各大报社长期以来被新闻在何处首发的问题困扰着。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卫报》纸质报纸、网站和公司的体育专题网站(.uk/sport)为主要对象进行了研究。

《卫报》是一家周一至周六发行的报纸,始创于1821年,1999年建立网站。2009年12月,《卫报》的报纸日均发行量为300540份,2012年12月,《卫报》的报纸日均发行量降为204222份。相比而言,公司的体育专题网站(.uk/sport)2009年访问量达到了4000万,2012年则达到1.2亿(数据来源于维基)。《卫报》印刷版和网站的不同境遇形成鲜明对比。《卫报》编辑阿兰·罗斯布里奇总结报纸和网站的运营情况变化时,预示公司在优先发行方面将出现重大转变,并不断通过备忘录告诫员工,报纸的网络版“对我们的数字化战略和未来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卫报》将不再根据纸质报纸的节奏和读者期待,而是更多地根据网络读者的需求来新闻。即是说,将新闻材料写好、校对好、审查合格之后立即到网站上。

新闻在哪里首先?这种变化会对记者和编辑将产生何种影响?《卫报》2007年开始实行网络优先发表策略,也就是新闻稿件首先在网上,再通过报纸印刷,并且互联网上的读者和同行竞争者均能免费获得新闻信息。这一策略随着《卫报》和《观察家报》(The Observer)以及.uk(后来变更为.uk)站点的合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发展,并主要针对《卫报》新闻传媒集团的体育报道部、国内报道部、国际报道部和城市报道部,实现了媒体产品的多平台化。英国《每日邮报》记者尼克·霍尔特指出,新闻网站已经发展到比印刷版还“稍微重要一点的位置了”。③

但是,其他报纸还在继续等待、观望,先得等到印刷版发行后才会转向网上报道。因为互联网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和最大的“信息泄密者”,任何东西和互联网一接触,马上就被广泛地复制了,使“抄袭文章”的问题更加严峻。如果纸媒先在网上新闻,那么它就先泄露了自己的新闻,并成功地抢在了自己的纸质版的前面,可能会造成纸质版销量进一步下降。而且这些信息同行竞争者也能看到,网络优先策略可能对印刷版造成威胁,同样标题下的文章可能并无二致。当然,网络优先发表也会让记者能够“花更少的时间写报道,更少的时间核实”。随着新闻网站的出现,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

新闻到底应该是在明天报纸中出现的印刷版本,还是应该第一时间在网络上供民众阅读讨论的网络版本?新闻的即时性价值成为网络新闻和印刷版新闻的冲突点。这个冲突在这一价值抉择中得到了突出体现。网络新闻的核心就在于即时性,即时性是印刷版和网络新闻的重要区别。

为了研究新闻在网络首发的策略,笔者查阅了《卫报》新闻传媒集团体育报道部新闻资源在印刷版和网络版上的使用情况,还关注了编辑如何决定新闻报道先在何处:要么在《卫报》的报纸版上,要么在报社共享的网站上(.uk/sport)。研究发现,在报社实行网络优先政策之后,《卫报》体育版为了适应新闻的即时性价值需求,适应越来越多想立即获得最新消息,而不是想等明天报纸的网络体育新闻读者,在网络上的投入越来越多。《卫报》新闻传媒集团的体育报道部,成了更加重视先在网站上新闻的部门之一。以2012年为例,《卫报》体育板块每天不仅刊发突发性新闻报道,还有其他许多常规报道,而编辑能够决定是先给互联网用户提供新闻,还是把新闻留给付费的报纸读者。比如说,如果他们选择在报纸上做了一个俱乐部或球员的特稿,在网站上很可能再优先做一个其他俱乐部或球员的特稿,而且比报纸更深入和丰富。同时,他们选择给《卫报》印刷版提供体育新闻时,会马上优先在《卫报》社交网站上的体育博客中设置议题,供受众评论。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就是成功的范例。伦敦奥运会期间,《卫报》网站切实成了编辑记者的舞台,编辑们通过新媒体Twitter在网上设置“妖魔化叶诗文显示西方的双重标准”、“《卫报》调查:美国教练是否应该向叶诗文道歉”、“刘翔伤退震惊一个国家”、“玩世不恭的博伊尔 荒诞不经的开幕式”等议题,体现了记者到达现场采访之时,就是新闻作品面世之刻的实时采写、实时呈现的网络首发策略。而且读者可以进行回复或评论,传播效果与范围大大超过了印刷版。这一举措,令体育项目专门网站的访问量迅速增长。

《卫报》网络优先发表的开放式的数字化转型模式证明,报业已不再是“针对国内读者的每日文本媒介了”,而是在大量使用网络媒体向“全球亿万受众”讲故事。在线新闻读者伯明翰城市大学的大卫·汉波斯坦把《卫报》形容为“开启状态”,称它试图把“新闻变成一个平台而非目的”。④《卫报》、《观察家报》和.uk的合并扩展了这种以网络优先为主的运营模式,而这种重新组合为扩展后的运营提供了平台支持。直到2012年末《卫报》缩减印刷版业务,可视为报业网络运营平台发展成熟的标志。《卫报》“网络第一”、将网站打造成国际性主流媒体的报道策略,代表了不可逆转的战略性发展趋势。现在,《卫报》网站已经四次获得有“互联网界奥斯卡奖”美誉的威比奖(The Webby Awards)。《卫报》的体育版还获得了2011世界科技报业协会年度大奖和“2011世界杯指南”板块年度特别副刊奖。事实表明,在《卫报》缩减印刷版业务后,《卫报》网站正在争当英国市场的领军人物,体育新闻网络优先发表政策和商业运作模式,也已经在英国的全国出版物和即时体育新闻播报中处于领衔地位。

注释:

①雷启立:《不断创新的纸媒长生不老》,《新闻与传播》,2013年第1期,第67页

②张喆:《伦敦市长撰文呼吁“拯救”〈卫报〉》,《东方早报》,2012年10月30日

③Stout Glenn:《The Best American Sports Writing 2008》,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8年,第212页

体育报纸篇7

“珍水屋”公司与世界报业联合会最近推出市场调查报告《数字时代的报业展望》,对报业行业的前景、广告商和广告客户的应对策略,做了分析。调研范围包括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瑞士、英国和美国,部分调查研究包括了澳大利亚、印度、意大利和西班牙,共有4900名消费者参与了在线问卷调查和访谈。

报业市场的总体环境

报业正面临结构性改变的挑战,报纸的付费发行量从长期来看处于下降趋势,广告客户持续从报纸转向网络渠道和一些新的媒体形式。这些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而且结构性的改变正因为全球经济的衰退而恶化和加剧。

尽管从长期来看,在线媒体的潜力是巨大的,但印刷版报纸仍是报纸出版业收入的主要驱动者,这样的态势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今报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印刷媒体和其在线媒体的广告收入、报纸订阅和零售收入、以及付费在线浏览的收入。

印刷版报纸和报纸网站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国家各有不同,高度依赖于本国新媒体技术的普及程度。然而总的来说,2007年,调查范围内各国报业80%~97%的收入仍旧来源于印刷版报纸的销售和广告收入,比2003年的90%~99%有所下降。

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影响了报纸出版市场的前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普及都促进了新的在线媒体商业模式的引入,并创造了一个大的移动设备市场。对于那些依赖信息传递平台的报纸发行人来说,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使用率是带来不同机会的关键因素。

例如,荷兰的互联网使用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前列,这为通过移动网络传输视频和数据创造了机会;而在加拿大,数据传输市场的供不应求被认为是妨碍移动技术迅速应用的主要因素;瑞士的报纸发行人最近才开始投资于在线网站的行动,因为这个国家有很强的印刷媒体传统;由于新的3G移动通讯技术的引入使用,德国人正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在他们的手机上,这需要报纸发行人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提供手机在线内容。

作为技术发展的结果,新的设备、概念和媒体平台出现了,在过去的10年中,这明显改变了媒体间的竞争态势。像Google、YouTube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已经从这些发展中受益,并从传统媒体那里攫取了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传统报纸媒体的运营商特别是报纸发行人发现自己很难适应新技术并利用新技术为其赢利。

世界经济正进入大衰退。对于全球报业市场的冲击将是巨大的,特别是减少了印刷版报纸的广告收入,大多数报纸发行人都认为这种状态到2011年之前很难改变。

报业的应对之策

全球报业市场规模在2009年将下降10.2%,并将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直到2013年。印刷版报纸的广告收入在2004~2007年间呈现了温和增长,但是伴随着经济衰退的恶化和读者、广告客户持续向在线媒体转移,印刷版报纸广告收入在2009~2013年间将以每年4.5%的速度下降。同时,在线广告在2004~2008年间,已有两位数的增长,尽管在2009年其经营预期将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但长期来看,前景很好。

几乎所有地区的报业经营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现在的经济形势暗淡的冲击,北美、欧洲等地的成熟的报业市场面临着更明显的发行量下降,特别是广告收入的下降。

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来挽救经营形势的恶化。在一些国家,包括法国、荷兰和美国,报纸价格的上涨抵消了发行量下滑造成的收入减少。对于一些美国报纸来说,报纸的需求非常具有弹性。欧洲和北美的窄众报纸和免费报纸在2004~2007年保持赢利,但是今后两年免费纸质报纸广告收入将减少。在一些国家,比如瑞典,周日版报纸仍旧保持赢利,一些发行人已经通过各种不同的订阅方式,成功地增加了发行量。英国有历史悠久的家庭投递模式,地方报刊经销商收取一定的投递费,把报纸送达订户家中。如今,一些英国报业集团正试图发展自己的家庭投递服务。《泰晤士报》和《金融时报》已经开始了家庭直投服务,不过仅限于伦敦地区,以维持订户的忠诚度。

一些美国报纸已经不得不采取比较激进的方式来维持生存。《西雅图情报人》2009年3月印发了其最后一期,之后转型为互联网新闻的提供者。这一行动使报纸将雇员由165人缩减为20人。2009年2月份关闭的《落基山新闻》的雇员们,计划发起一个在线新闻出版物。这个网站将会提供一些免费新闻,用获得的广告收入覆盖一部分成本。付费读者需要以每月4.99美元的价格进行为期1年的订阅,订户将会收到更多的特稿,包括专栏、互动专题、手机版报纸等订户特别内容。很多其他的美国报纸,比如《费城问询者》和《明尼阿波利斯星论坛报》,正在进行组织机构重组,拥有《洛杉矶时报》等的芝加哥论坛报业公司,已经于2008年11月申请了破产保护。

地方报纸面临的问题在全球各不相同。比如,在美国和英国,这一领域被认为有很大的风险。近日有预测说,今后5年中,英国地方报纸的2万个工作岗位中有一半将会被裁员。然而在加拿大,地方报纸市场特别大,并且仍旧相对健康。

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性报纸的广告量都在下降,这导致大的成本削减和组织重构。

相对于上面提到的一些趋势,报业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仍在成长之中。比如在印度,2008年他们的经济相对发展比较顺利,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继续稳步增长。印度报业非常分散,并且地方化严重。印度有超过6万种注册报纸,分别以22种印度语言印刷。近年来,阿拉伯国家的报纸规模显示了稳定的增长,而且未来年份的前景看好。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报纸的发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几个被访问者指出,他们已经拿出了几个更加“绿色”的解决方案。报纸转向互联网将会减轻人们关于报纸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指责。这种指责尤其针对免费报纸,因为这种报纸造成了大量浪费,并产生垃圾。

“首选媒体”之争

在线调查的受访者被要求指出比较钟情于哪一种媒体来获得新闻和背景信息,以及他们这样选择的原因、他们喜欢在报纸上读到的新闻内容的类型;也要求他们指出愿意为不同内容付费的意愿,包括在线和传统报纸,以及他们在读了关于商品的评论后,是否愿意从报纸网站购买商品和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电视和互联网如今代表了受众用来收获新闻和背景信息的主要组合。关于人们每天花费在不同媒体上,用来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电视、互联网的免费内容、报纸上花费的时间最多。电视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媒体,每天平均收视时间为43分钟,大约是一期有背景信息和深度报道的晚间新闻节目的时长。报纸排名第二,每天花费33分钟。消费者花费在付费网络内容上的时间大约是平均每天20分钟,花费在免费互联网内容上的时间为每天15分钟。每天花费在杂志和广播上的平均时间不到10分钟。

然而,假如价格不作为受众选择媒体的考虑因素,并且如果他们的媒体选择被局限在报纸、互联网、电子墨水报纸和移动电话范围内,调查结果显示报纸将是新闻消费的第一选择。来自7个不同受访国家的69%的受访者认为报纸将会成为最受欢迎的选择,29%选择互联网作为第一来源,其余2%选择电子报纸或者移动设备。

在接受调查的那些把忽略价格因素的报纸当作第一选择的人中,90%的人指出在线新闻来源将是他们新闻消费的第二选择。对传统报纸的选择在被调查的7个国家中相对一致。在这方面,美国是唯一的例外,只有53%的受访者认为报纸是他们的第一选择。美国的受访者中有43%的人把互联网作为新闻消费的首选。这比加拿大、英国和德国高10%,比荷兰和瑞典高20%。

这种在印刷媒体和在线媒体间的平衡说明了全球的报纸发行人需满足同时使用这两种媒体的大量受众的需求。具体到美国发行人,平衡这些需求的能力是在将来获得成功的关键。现在仅有2%的受访者把电子墨水技术的报纸或者移动终端作为新闻消费的首选,70%的受访者把移动终端作为其新闻消费的最末选择,主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对这些技术不熟悉和终端难以阅读,开发市场通常是艰难的。受访者选择传统报纸的3个主要的原因:深度报道、可快速阅读和易读。

深度报道是年长读者选择传统报纸的主要原因。那些选择互联网的受访者提到,互联网提供了新闻的快速浏览,但是视频的使用和为客户量身定制内容,也是他们选择互联网的主要原因。需要指出的很有意思的是,视频内容给在线新闻赋予了电视媒体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被访问者没有提及关于接受实时新闻(包括重大突发新闻)的需求。

只有很少的受访者把电子墨水报纸和其他移动设备作为他们的替代报纸的第一选择,不将它们作为第一选择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受访者之所以不把移动设备作为他们的第一选择,主要原因是不易阅读,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些移动设备不能达到他们的阅读目的。与包含报纸的所有内容有所区别,移动媒体头条或者突发新闻可能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这不在本次调查的范围之内。不将电子墨水报纸作为第一选择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这种媒体还不够熟悉。

这次消费者调查同时显示了受访者对于报纸内容类型的选择。根据调查,综合新闻是大多数受访者对于报纸新闻内容的最大期待。

这些结果在7个受调查的国家中是一致的。年长的受访者对付费的高质量财经信息和体育内容的感兴趣程度要超过年轻受访者。高学历受访者也比较偏爱财经信息。

对于性别差异的调查显示,男性更倾向于财经和体育内容,娱乐内容更受女性欢迎。超过半数的男性和女性同时偏好体育和娱乐内容。

付费意愿调查

此次消费者调查还包括他们对传统报纸、在线媒体、电子墨水报纸和移动设备等不同内容平台付费意愿的调查。“付费意愿”被定义为受访者为产品付费的最大数额。然而在这个数额之内,如果质量相当,他们将选择最便宜的可供使用的产品。

为了估计受访者的付费意愿,调查使用了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允许参与者在不同的新闻选择方面进行多选。总的结果是,如果传统报纸与互联网新闻的内容相同,参与者只愿意为高质量的互联网新闻付出相当于报纸的62%的价格。

有趣的是,对体育和财经内容感兴趣的消费者,更愿意为体育和财经内容的在线版付费。

如果把受访者对纸质报纸综合新闻的需求定为1,则那些钟情于财经内容的受访者中,有97%愿意为高质量的在线财经报纸付费;体育迷也很愿意为在线内容付费,如果把受访者对纸质报纸体育新闻的需求定为1,则那些热衷于体育内容的受访者中,有77%愿意为高质量的在线体育信息付费。

体育报纸篇8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报纸 年轻读者 潜在读者 新兴读者

在信息数字化的今天,报业竞争已由原来的报纸与报纸之间的竞争转变为报纸与报纸、报纸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全方位、立体化竞争。央视市场研究(CTR)对全国60个城市的监测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1年,报纸读者流失了近350万。其中,“50后”、“60后”的读报比例变化不大,“70后”的比例稍有下降,而“80后”的人群比例却下降显著,使得35岁以下读报人群的数量减少了31.3%。①能否将年轻读者拉回到报纸前,理应成为报业及报人共同关注的话题。全媒体时代,面对读者群体老年化、年轻读者边缘化,报纸可以通过实施“巩固当前读者、发掘潜在读者、培育新兴读者”等针对年轻读者的经营策略,吸引并留住这一优质读者群体。

一、巩固当前读者: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内容品质

媒介资源的日益丰富改变了以往“报纸出什么读者就看什么”的传播观念。对受众而言,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面对过剩信息,读者已经从过去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现在的主动筛选者,并影响媒介信息传递的方式、渠道、数量和质量。②当报纸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时,哪种媒介能更快更准更便捷地满足人们的“抛弃型阅读”,受众就必然选择谁。因此,报纸要想稳住现有读者,必须在内容上做文章。

1、注重用户体验,“迎合”受众需求

在这个“个个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的自媒体时代,信息爆炸与媒介膨胀使受众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报纸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聚合内容、方便用户等方式,为读者在信息巨浪中“淘金”,以高品质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报纸还要“迎合”读者需求,适时调整定位,提高版面内容的服务性与实用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读者的信息需求。在报道方式上,也要与时俱进。如《人民日报》,现在也主动放下身段,将“拼爹”、“屌丝”、“元芳,你怎么看?”等网络流行语写进报道。

2、挖掘事件深度,多元化视角呈现

在信息多元化时代,报纸在时效性方面已无法与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相提并论,但其优势在于对重大政策和事件的深入解读。报纸要关注社会冰点问题和小人物命运,直面当前老百姓亟需解决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对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和多元化客观评判,及时、准确、全面地为公众提供社会信息。当某一重大事件发生后,报纸要以多元化视角报道事件,通过有深度、有评论、有多元观点的报道,为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南方周末》在并不具备时效性优势的情况下,却在全国21个城市有印刷点,期均发行量稳定在170万份以上。③这得益于其独特的报道视角及独到的观点和材料加工。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理应成为报纸吸引和留住年轻读者的“杀手锏”。

3、树立媒体形象,提高报纸公信力

《小康》杂志对2012年我国媒体信用的调查显示,网络和微博的公信力已经超过了报纸和杂志。报纸要想提高公信力,必须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底线,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重视批评性报道。如果报纸对社会上的“假”、“恶”、“丑”充耳不闻,对公众关注的重大事件和尖锐矛盾遮遮掩掩,必然招致公信力的下降。只有那些为公众利益鼓与呼的媒体,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尊敬与认可,树立负责任、有良知、讲实事、说真话的媒体形象。

二、发掘潜在读者:融合新兴媒介,迎合个性化传播

数字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年轻人阅读习惯的改变。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报纸阅读率为63.1%,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仅为22分钟。在传统阅读方式下降的同时,数字化阅读方式却呈现出上涨势头,年轻人占八成以上。阅读习惯的改变,直接影响受众的媒介选择。报媒可以从年轻人的媒介接触方式入手,通过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以个性化传播发掘潜在读者。

1、借力移动智能终端,实现无纸化传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在价格持续走低的同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千元智能机”和iPad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以及城市Wi-Fi网络对公众的免费开放,使报纸的无纸化传播成为可能。在数字化的浪潮中,美国各大报纸捷足先登,纷纷推出iPad 版。④报纸iPad版的面市,可以使用户更加便捷地用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在线读报,给数字时代下的纸媒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报纸的跨地区传播提供了便利。报纸的无纸化传输,既保留了其版面集纳的优势,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受众到达率。同时,由于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在线阅读或下载报纸的数字内容,受众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且不受地点限制阅读报纸。因此,无纸化传播有助于将报纸的边缘人群转化为主流目标人群。

2、携手微博等新兴媒介,实时报道新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八成以上是年轻人。随着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媒体的盛行,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已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报纸可以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利用,在网民比较集中的网站注册媒体官方微博,通过微博实时传播信息的优势来弥补报纸时效性不足的缺陷,将最新的新闻资讯实时传递给受众。报纸还可以利用微博征集新闻线索,或进行事件营销等。同时,将报纸的精彩内容置入微博传播,通过网民对新闻内容的分享和转发,提升新闻的覆盖率和报纸的影响力,吸引报纸的潜在与边缘读者人群。

3、个性内容深度定制,点对点定向传播

在全媒体时代,移动阅读已成为势不可挡的主流趋势,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阅读,只能为受众提供分散的、浅层次的信息,受众要想获得更为集中,更具深度与层次的信息,必须对内容进行定制。报纸应该根据受众的分化,针对不同群体,为受众量身打造独具专属特色的信息内容。报纸也可以将现有资源按照“新闻、财经、体育、娱乐”等内容加以分类,让用户可以按照自身意愿定制自己的阅读内容。报纸内容的个性化、深度化定制,可以顺应数字化信息传播规律,满足各类人群的信息需求,壮大读者规模。因此,提供高质量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体验,将成为增强报纸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

三、培育新兴读者:开展多样化活动,增强用户粘性

现阶段,我国报纸正面临着固有读者群体老年化、年轻读者边缘化等问题。如何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是所有报业和报人都需要做的功课。在对年轻读者的争夺中,更要注重对新兴读者的培育。对年轻读者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增加他们对报纸的接触机会,这样才能增强他们长大后选择报纸的或然率。

1、设置亲子教育模块,开设小记者专刊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独生子女人数已经突破1亿,而报纸的亲子教育市场却相对空白。报社可以牵头举办亲子公益活动、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设置专门的亲子教育模块或专刊,为家长培育孩子出谋划策。报纸吸引新兴读者的另一种策略就是将市场瞄向校园,创办小记者专刊。报社可以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创办“小记者团”,分批次从订阅该报的小读者中选拔若干中小学生作为小记者成员,为他们提供各种主题性采访实践活动,并安排固定版面发表小记者作品。

2、开展特色品牌活动,组建高校记者站

相对中小学生而言,大学是年轻人读报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拥有近三千万大学生,市场庞大。报社可以将记者站开进高校,或面向高校招募大学生记者,抢滩高校市场。这种通过以大学生视角报道大学生身边新闻的方式,在丰富报纸版面内容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增加了报纸和年轻人的接触机会和在高校中的影响力。2012年11月,由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主办的“大学生记者看光博”活动启动,经过层层选拔的20名大学生记者对第九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进行报道。其实早在2008年,《中国青年报》就携手国内63家重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并以全国800多所新闻院系的数十万大学生为依托,建立独具特色的校媒网。通过举办“与世界对话”、“未来讲堂”、“注册大学生记者选拔”等品牌活动,校媒网已成为《中国青年报》在高校的延伸和高校校园媒体对话社会的窗口。⑤

3、组织传媒精英讲座,设立专项奖学金

传媒教育应该培养出业界需求的人才,然而相关数据显示,一流新闻院校的新闻专业毕业生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不到三成。面对传媒业学界与业界的脱节,报业精英应该走进课堂,与传媒学子分享新闻采编的经典案例与心路历程。这种方式不仅扩大了报纸在大学生中的影响,通过与名记者、名编辑面对面的接触,也能激发年轻人的读报热情。为了培养、发掘优秀人才,鼓励有志于中国传媒事业的在校大学生,报业传媒集团还应该在高校设立媒体专项奖学金,用以奖励那些在学习和业务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大学生。这些奖学金的设立,不仅为媒体培养自己的后继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提升了媒体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结语

随着报业读者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如何吸引年轻读者,将是纸媒谋求未来创新发展的战略重点。全媒体时代年轻人阅读习惯的改变,将引致报纸对传播方式的全新变革。数字时代,靠单一介质传播的传统媒体已很难赢得市场,报媒应该朝着数字化、平台化、移动化、融媒化的发展方向,审时度势地进行全媒体传播,通过传播手段的与时俱进,将年轻读者“E网打尽”。

参考文献

①牛春颖,《报纸仅1年读者流失350万 80后显著下降》,[EB/OL].http:///a/20121031/001219.htm

②雷蔚真:《名牌栏目的策略与衍变:〈经济半小时〉透析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③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EB/OL]. http:///jtqmt/201205

/t20120530_147046.htm

④刘绩辉,《美国报纸iPad版开辟阅读新领域》[J].《青年记者》,2012(16)

⑤校媒网,《联盟简介》[EB/OL].http:///node_10982.htm

体育报纸篇9

关键词:体育媒体;本土化;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062-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推动了媒介产业的发展,再加上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使得人们对体育的信息需求不断提升,体育新闻逐渐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大众传播内容。本文以南京地区为例,分析我国地方性体育媒体的发展现状,以期为地方体育媒体面临的困境提出一些对策,促进地方体育传播事业的发展。

一、地方性体育媒体的现状

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手机获取体育信息,通过网络视频观看赛事直播。我国网络体育新闻起源于1997年“利方在线”对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的报道。网络体育新闻的海量、即时、互动性等优势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

另一方面,中国体育媒体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全国性体育媒体依靠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遥遥领先,地方体育媒体艰难求生。我们分析的地方性体育媒体主要为报纸、电台和电视。

(一)地方性体育报纸的现状

《体坛周报》以信息密集见长,《足球》报以权威著称,这两份全国性专业体育报处于市场垄断地位。地方性体育报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东方体育日报》、《羊城体育报》等地方体育专业报纸,二是综合性日报、都市报的体育版,如《扬子晚报-体育版》,由于赛事资源匮乏、采编队伍薄弱、尤其是电视网络媒体冲击等原因,地方性体育报纸低成本方式运作,艰难求生。《南方体育》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所谓的‘另类’道路,《扬子体育报》宣称要与《体坛周报》和《足球》分庭抗礼,但都没有通过市场考验。

地方性体育报刊的报道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娱乐化的手法,关注体育明星的花边新闻,甚至出现了一些失实报道和恶意炒作。南京地区的报刊类体育报道主要集中于《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和《金陵晚报》等都市类报纸上,娱乐化的报道手法也是由这些报纸的性质决定的,其冲击了体育报道的专业性。同时,这些都市类报纸的体育版也缺乏深度和精彩图片。总之,南京地区缺乏专业的地方类体育报纸。

(二)地方性专业体育广播频率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广东等省级广播电台和南京、沈阳、大连等城市广播电台开办的专业或“半专业体育频率”,这些专业程度不等的体育电台所在的省市,经济相对发达,体育活动开展得也比较普及,为体育频率的开办奠定了基础。

南京地区面临体育类电台缺失的趋势。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旗下11个广播频率没有体育频率。现在南京的体育类广播主要为南京体育台,它在开办之初,诞生了《赛场全球通》、《彩旗飘飘》、《我从赛场来》、《大话足球》、《篮球部落》等脍炙人口的节目。但是近年来,大批优秀主持人流失,节目缺乏实质性内容,充斥各类房产、药物广告,该台已经流失大批听众。

(三)地方性体育电视的现状

央视体育频道具有不可动摇的实力和地位,央视5套凭借资金、政策及覆盖全国的优势,在全国的收视份额高达88.8%,而其他41个地方体育频道总收视份额不足12%。地方台中,则又形成了京、沪、粤的省级体育频道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他地方体育频道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差、人才匮乏、缺乏体育赛事资源、自制节目能力差、自身资源开发不足、有的甚至忽略本土资源开发等问题,举步维艰,随时都有可能被关停。许多地方体育频道更多是在行政干预下的人为划分,一些省市的地方体育频道在频道专业化热潮中匆忙上马,缺乏整体规划和市场化操作。

南京地区,地方性体育频道主要为南京电视台文体频道和江苏休闲体育频道。由于没有足够的节目供应量,供需结构失衡,节目重复性大,体育节目与电视剧、综艺类、音乐类节目混杂在一起,定位模糊。江苏休闲体育频道三年来已经更换了三种办台思路,保健药品节目的泛滥则广为诟病。

二、地方性体育媒体的出路

(一)坚持媒介内容专业化

地方性体育媒体应该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引进人才和优质资源,坚持内容为王的方针。提高媒介的专业化生产水平。

报纸坚持走深度路线,以质取胜。碎片化信息要靠传统媒体的专业解读,人们看完一场比赛总是习惯看看第二天报纸上的赛事解读。因此地方报纸体育版可以以周刊形式梳理一周体坛动向,以述评、人物特写、通讯等深度报道形式赢得市场。《中国青年报》的亚运会报道在报纸中独树一帜,就是以深度取胜。并且可以将周刊杂志化,加强版面编辑和图片运用,满足读者“读图”需求,体现人文趣味。

加强对节目的包装与编排,适应本土受众的收视收听方式。例如江苏体育的NBA转播,对于慢镜头、回放等画面特殊处理的忽视广为诟病;一些体育专栏直接采用外台节目,甚至直接采用港台配音,对于频道的专业形象造成了影响。

扩大“体育”内涵。“体育健康频道”、“体育休闲频道”、“体育娱乐频道”、“体育旅游频道”,例如开办以体育文化为主线的旅游节目,介绍最新体育科技产品、运动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等,体育产业投资的财经节目、针对女性的养生减肥节目、餐点时间段的全民健身节目等等。

调整发行播出的时间。地方体育专刊在发行日期上要尽量避免与《体坛周报》等相同,地方电台电视的节目如体育新闻等要错开央视体育新闻的时间,如江苏体育频道的晚间体育新闻就晚于央视半小时。

(二)坚持本土化战略

地方性体育媒体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以品牌节目打造频道、报纸的形象。可以借鉴《壹周立波秀》和《南京零距离》的节目内涵,将体育新闻和赛事的播报本土化,服务本土受众。地方台要从自己传播区域的信息需求和文化属性出发设计栏目。比如,各地方体育频道可以针对本地受众,邀请本地的著名相声演员或方言表演艺术家,通过相声、小品或说唱等点评当天的整体赛况、本省运动员的表现,特别是赛场上的轶闻趣事,用方言讲述,用相声小品呈现将别有一番趣味。

根据“西祠”的理念,通过地方的网络讨论版、报纸、电视、电台,建立一个地方性的社区型体育组织,定期举行一些活动,培育地方体育“舆论领袖”,交流体育信息。还可以与地方的CBA、足球球队结合,组建地方体育社交网络,扩大媒体影响力。

可以在联赛期间发行地方性体育小报,主要内容为本地球队的比赛信息与评论,融图片、消息、特写于一体,成本低且发行灵活。

挖掘群众体育市场。将媒体受众从以往的竞技体育转移到关注过程的群众体育上来,地方体育媒体可以与地方的体育部门、院校共同策划、组织一些群众参加的比赛、活动。既可以借活动扩大影响力,又增加了报道内容。

(三)加强媒介融合,利用新媒体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电信媒体合作,打造体育信息、服务提供机构。报纸、电台、电视台可以按受众需求定制体育信息(RSS)发送到手机客户平台,还可以提供门票、场馆的查询与预定等有偿服务;电视台体育节目“网播”、报纸新闻可以弥补网站没有采访权的障碍、手机阅读电子报等。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渠道获得最具时效、创意的内容,促进传统体育媒体与新媒体的互补发展。

(四)组建地方体育媒体联盟

地方性体育媒体可以组建节目数据库。组成一支记者队伍,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搜集和采访的新闻到一个平台上,各取所需,按照各自媒介特点加工整合,可以有效提高效率、节省报道成本并且扩大报道面。

CSPN(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是中国唯一由众多省级电视台体育频道实现同步播出的跨省区域的体育专业联播平台,由多家省级电视台携手神州天地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策划和发起。CSPN模式为中国地方体育传媒开辟了一条路。但是江苏台和辽宁台相继因故退出。该模式的具体运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南京具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2014年青奥会将是南京地方体育媒体发展的大好时机。地方体育媒体要及时发现问题,与时俱进,寻求突破。

参考文献:

[1] 刘斌.体育新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体育报纸篇10

新闻的第二落点,一般是指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事实公布于众之后,继续寻找、挖掘新闻蕴含的更多内涵和外延。

近年来,面对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不断挤压,不少纸媒提出抢抓第二落点的理念。从新闻的本质属性来说,失去新闻的第一落点转而抢抓第二落点,实在是纸质媒体的一种无奈选择。然而,无论从新闻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是纸质媒体的固有特征来看,在抢抓新闻第一落点的同时,扬长避短,集中精力做足第二落点,才是纸媒应对激烈竞争环境的良策。

央视评论员白岩松在2010年9月接受《北京青年报》专访时,谈到了新闻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控制问题。他说自己会从网络新闻中寻找选题,但一定会将其变成专属于己的独自品性,“别以为光是网络媒体在控制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也在控制着网络媒体,因为网络媒体自己的东西很少。现在大家都很少关心一个新闻最早的源头是哪儿了,因为你不知道源头在哪儿。所以我不在乎第一落点,但我很在乎如何把第二落点做成第一落点。也许我的选题是从网络中来的,但是我做完直播之后第二天它回到网络中去了。”

湖北日报自2012年12月28日全面改版后,体育报道拥有了更大空间。如何用可读性强、冲击力大的好策划来体现大报风范,实现白岩松所说“将第二落点做成第一落点”,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

针对国际性事件,彰显体育传播价值

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早就提出:新闻有事实性传播“What”和价值性传播“So what”两个层面。网络时代所面临的正是事实性传播“What”之后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如何寻找新闻的“第二落点”。在重大新闻事件面前,我们应该追求在细化、深化“5W+1H(How)”的基础上,以“人物”为中心的网络时代立体新闻策划结构,让最终的报道既呈现出历史厚度,也具备大时代的格局。

人物,是重大新闻事件中记录和解读框架的核心所在,事件因人而起,而不是人因事件而存在。

曼德拉逝世这一国际时事重大事件,无论是横向的事实性传播还是纵向的价值性传播,都具备了极强的传播要素,通俗地讲就是一座新闻传播的金矿,掘哪儿都是宝都会让受众趋之若鹜。从12月6日新闻发生的当天至第二天各报的呈现结果看,全国绝大多数纸媒的选择大同小异,均在头版配以大幅照片导读,内页时事版块做若干精选策划专版。而这其中,以整版篇幅报道曼德拉对南非体育和世界体育的巨大贡献的纸媒,仅有12月6日的新民晚报、7日的重庆晨报、长春晚报、深圳晶报和湖北日报5家纸媒,7日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全国党报中,湖北日报是唯一一家做曼德拉体育专版策划的党报。

湖北日报7日见报的第七版,以一个时事专版策划类似于其他纸媒,从事件本身、历史回顾、各国反应等总体报道曼德拉的传奇一生;而封底八版主题策划为“改变世界,他用体育做到”。主稿通讯以拳击、橄榄球、足球三个体育项目为主线,贯穿于曼德拉体育生涯中,充分表达出他是如何用体育来化解种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并且最终改变世界的内涵;“来自体坛的悼念”则是当日世界体坛领袖的反应;另外一个重头稿件“他让寒冷的约堡充满暖意”,是本报记者见证曼德拉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场合——南非世界杯闭幕式,作为专题策划的核心,记者以比昂乐队专为狱中曼德拉创造的歌曲《光辉岁月》入题,让读者瞬间便进入了回顾曼德拉传奇一生的蒙太奇状态,而笔者对在南非采访世界杯期间曼德拉影响无处不在的回忆,以及他以亲历者的视角描写曼德拉在闭幕式上出现的那短暂的几分钟,南非人民对曼德拉的朴素情感,让人读来如在现场,对老人给南非人民和世界体育带来的巨大鼓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版式策划上,完全打破了以往体育报道的呈现格局,以左右两条直线突出版心主体,左右直线外留白之处,一边配以曼德拉对“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的大字体原话,另一边则配以体坛重要人物对老人的点睛评价,两个专版统一采用“钟声响起 斗士归家”的深色报眉,将《光辉岁月》歌词“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巧妙地嵌入,进一步升华了策划主题,版面疏密有致,端庄大气,极具视觉冲击力。

其他4家以体育专版报道曼德拉的纸媒都各有特色,新民晚报抢占了最早见报的先机,深圳晶报则以联版详解曼德拉如何用体育改变世界,重庆晨报做的是4名南非世界杯记者的回顾专版,长春晚报充分报道了传奇老人对世界体坛的激励作用,总体策划视角均为体育改变世界这一主旨。不过,无论是从力度、厚度、广度、细节和呈现形式,还是对这一人物价值性传播的提升方面,湖北日报在其中都稳居前茅。

湖北日报“曼德拉用体育改变世界”这一主题策划,不仅使得这个世界风云人物报道更加饱满丰厚,而且从另一层面极大提升了事件传播的影响力,也更好地满足了读者深入详细了解新闻事件的心理需求,为如何树立大报风范添加了全新的注脚。

见报当天,很多兄弟省级党报体育部负责人以不同方式向我们的“敢为人先”表示敬意——这样浓墨重彩的独家策划,这样全新视野的新闻选择,这样厚重大气的呈现方式,让体育报道在重大国际政治新闻事件中彰显出独特的魅力,给人留下无限回味的空间。

我们可以欣慰地说,在围绕曼德拉逝世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的全国纸媒新闻大战中,湖北日报体育新闻中心在报社领导的全力支持下,以体育视角呈现出的这一策划报道,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大胜仗。

针对突发事件,抢出本埠独家新闻

对于讲究时效性的新闻报道而言,“第二落点”新闻看似处在一种不利的竞争位置上,但只要能另辟蹊径、找准角度,善于追问、挖掘深度,精心整合、提升高度,一定能做出影响力毫不逊色的报道。而这其中,比拼的是媒体的策划力、记者的发现力和采访水平。

湖北日报2013年1月10日15版见报的策划性组合报道“青岛队上演CBA罢赛第一案”就是我们抢出来的本埠独家性新闻。

2013年1月9日晚,2012-2013CBA赛季常规赛第20轮八一男篮在宁波主场迎战青岛男篮。八一队的“主场哨”现象向来闻名于业界。此役由于宁波主场裁判的主场哨过于偏向八一队,导致青岛男篮罢赛退出。

当晚21时47分,因为青岛队不满八一队主场裁判太黑,场上队员集体离场,在比赛中断15分钟后青岛队员又重返赛场,但并未比赛,在裁判的干预下,八一队以罚篮结束赛事。CBA18年赛史上从未发生过此事(此前也有过退赛闹剧,但最终双方还是打完比赛),观看电视直播的本报记者赵峰第一时间通知体育版主编,后者立即安排记者赶写这个当日最大新闻,并在记者写稿的同时,将版面上原定的头条组合李娜及赵芸蕾稿件和倒头纳什助攻破万的三条稿件重新处理,并将退赛视频、央视截屏图以及相关主图提前上版处理,给罢赛策划腾出了足够的空间。

22时40分左右,记者传回更新过的头条消息,23时03分,记者又传了赛后青岛队及采访篮协官员的稿件,23时12分两条稿件上版后,记者又报告青岛外援麦迪和后卫冯祺赛后均发微博以示抗议,其中麦迪的两条微博前一条痛斥CBA裁判为瞎眼老鼠,第二条更直言若不改变现状他将不再回来。主编又临时决定加上麦迪第二条微博内容和冯祺微博同时上版。并通知一版主编对此事件进行导读,最终的效果是湖北日报10日的头版做了导读,内页版做了大半版策划并配上神码。

10日湖北及本埠其他纸媒甚至连新华社也均未报道此新闻,故而湖北日报成为报道这一重大突发新闻的唯一湖北纸媒。

对于青岛队罢赛这一突发事件的相关性信息处理,湖北日报在第一时间充分挖掘与报道客体之间有相互联系的其他客体信息,比如图片、微博、视频、神码等等,并将它们集中在一起配合文字稿件刊登,有力揭示了新闻的深刻内涵。

事后分析,对于这起电视直播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新闻,本埠其他纸媒由于要抢发行时间或是完全不关注事件,从而丧失了一次难得的抢占头条的机会。而我们则果断重置重点策划并且成功地将原本属于第三天才会见报跟进报道的新闻提前到报纸的第一时间刊发,不仅从时间上抢到了这条重大突发事件的“第一落点”,也使得相关报道成为湖北纸媒中的独家新闻。在10日见报的全国纸媒中,湖北日报的报道篇幅、体裁和力度也属上乘之作。为此集团专家专门点评“体育中心抢出来的独家新闻!”

针对节点事件,以“慢报”、“快报”求异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对求异思维的定义是:从新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那么,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求异思维,就应该不依常规,让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从多方面寻找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探求多样性的结论。求异思维在新闻采写实践中的大量运用,可以拓宽记者的思维空间,发掘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报道题材。

10月5日,中超武汉卓尔队在客场0比0被青岛中能队逼平,虽然倒数第三名长春亚泰队客场0比1不敌广州富力,但依旧领先卓尔10分,在联赛还剩三轮的情况下,刚刚打入中超的卓尔队不得不接受提前降级中甲的残酷事实。

按照常规,10月6日,湖北纸媒不约而同地用整版策划报道卓尔降级,而湖北日报只发了一个带有分析原因性质的通讯并配上球队中超一年战史时间表。相对其他纸媒而言,湖北日报的卓尔报道是最弱的,但这,恰恰是体育中心编辑部有意为之!

在卓尔提前降级前两周,编辑部就此报道召开过专题策划会,对如何报道降级带来的影响做出了周密的安排。楚天金报和楚天都市报体育版均做好降级当日一至两个专版报道的准备,而作为省委机关报的湖北日报,则因其报道地位的特殊性,选择将专题报道伺机延后。作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大省,湖北不能没有中超,那么在再度失去中超联赛后,我省体育将做出何种应对之策以图未来,这些深层次问题都是需要湖北日报来一一解读。

在和跑线记者多次深入商讨后,我们决定将专题策划报道的时机延至一个月后的中超收官战,届时已经降级的卓尔将在联赛冠军广州恒大队的主场与对方较量,此役结束后,将进行联赛冠军杯颁奖仪式。一个联赛冠军捧杯,一个降级球队陪衬,强烈求异对比中,对卓尔降级的策划一定会有更多的报道角度。

为此,记者在这个月多次深入球队、省市足协采访,反复改写稿件,在临近中超收官站之际,又提前赶赴广州感受恒大视此役为备战亚冠的热身赛氛围,为卓尔降级的专题报道做足了准备。

11月3日下午,收官战以中超三冠王亚冠主场5比0狂胜卓尔的结果落幕,而在6天后,恒大将在主场迎来亚冠决赛次回合赛事,俱乐部和广州球迷为登顶亚洲做了各方面的准备,而此时的卓尔只能看着恒大球员高举中超冠军奖杯,默默离开拼搏了一年的中超舞台,这一刻,场景交错之间,清晰地勾勒出中国足球的天上人间。

4日见报的湖北日报,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做了“中国足球的天上人间”专题策划,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强烈的对比来揭示足球运动需要科学性的发展,为湖北足球指路。

这其中,既有反映这场收官战双方为不同目的热身的现场特写,也有对恒大为何能够雄霸中超三连冠的深度分析,而对卓尔和湖北足球,则配以策划多时的主通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湖北足球的深厚氛围、青少年培养、群众基础等多方面优势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剖析,对湖北足球的未来有一个非常清晰方向定位,而专配的评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则用和卓尔队非常类似的罗马队为例,更加清楚地指明了,在定位于青少年培养基础上的湖北足球该怎样生存的问题。

精心策划了一个月后的湖北日报专版策划,和当日湖北其他纸媒相比,立意、深度和策划功力高出一大截。利用求异思维,我们使并已做“老”的新闻焕发出全新光彩,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非常成功地将第二落点做出了新闻的差异化。

成功的策划报道有时需要有意延迟,有时则可以抢先刊出,用时间将第二落点变成第一落点。

12月4日凌晨七时,阿迪达斯官方将在里约热内卢召开2014巴西世界杯官方用球的盛大会。在9月初,阿迪官方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让巴西球迷定下了世界杯第12款正式用球的名字——布拉祖卡。

按常规,这则新闻应于5日在纸媒见报,但体育中心编辑部决定,旗下湖北日报、楚天金报和楚天都市报抢在3日晚将世界杯用球提前策划专版刊出。经过努力,4日见报的三张报纸除湖北日报因与其他部门合版只发了倒头外,金报和都市报均以专版报道,这样,读者在早上看到报纸后便知晓这一重大体育新闻。

事实证明,我们的抢先一步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除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三报外,4日湖北其他纸媒均未报道世界杯用球公布的新闻,连国内门户网站的相关报道也是在8时25分才上网,我们不仅抢赢了纸媒,也抢赢了网站,把这一新闻变成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独家新闻。

结束语:面对相同的新闻事件,谁做得出新出彩技高一筹,谁就能赢得竞争。通过以上针对国际事件、突发事件和节点事件相关策划的成功推出,2013年的湖北日报体育版在不断追求将第二落点变成第一落点的过程中,在深度挖掘和角度创新等方面做了一些成功的探索。而面对数字化的挑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纸媒要想获得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持久地站得稳、站得住,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扬长避短,切实肩负起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领军者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力:《第二落点的第一关注》,《 新闻战线 》2012年第7期

[2]童铘:《事件性新闻策划的十字架模式》,《新闻实践》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