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4-03-04 18:06:23

水运工程变更管理办法

水运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竣工验收;技术预验收;水利工程;实践;思考

验收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性程序。从一定意义上讲,通过竣工验收即为工程建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竣工验收分为竣工技术预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竣工技术预验收为竣工验收的前置条件,属于政府验收范畴。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和SL223-2008《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简称《规程》),以及《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管理实施办法》(简称《办法》)对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技术预验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改进和加强,进一步提高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1竣工技术预验收基本情况

1.1适用条件《规程》强调,由中央、地方财政全部投资或部分投资建设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含1、2、3级堤防工程)应进行竣工技术预验收,是竣工验收的前置条件。《办法》要求,基础处理不复杂、技术较简单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可不进行竣工技术预验收或者将竣工技术预验收与竣工验收合并进行[2]。1.2实施方式《规程》明确,竣工技术预验收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组织的专家组负责。技术预验收专家组成员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相应职业资格,成员2/3以上应来自工程非参建单位。工程参建单位的代表应参加技术预验收,负责回答专家组提出的问题。1.3主要内容检查工程是否按批准的设计完成;检查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隐患和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问题;检查历次验收、专项验收的遗留问题和工程初期运行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对重大技术问题进行评价;检查尾工安排情况;鉴定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工程投资、财务情况;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3]。

2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江苏范围内,泵站工程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水利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的覆盖率不断上升。各地级市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验收主持单位的工程以及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刚刚起步[4]。扬州市水利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起步较早,从2014年即开始这项工作,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2015年开始基本做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全覆盖。2016年12月6~10日,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持召开了扬州市乌塔沟分洪道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会议,成立专家组负责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专家组下设规划及前期、建设管理、财务审计、运行管理和质量安全五个工作组,专家组讨论后形成《扬州市乌塔沟分洪道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工作报告》,拟定了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初稿,从而为工程的竣工验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7年1月5~6日,扬州市水利局主持召开了扬州市古运河瓜洲运河整治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会议,该工程分为四个标段,初步设计由省水利厅分别批复,概算分别为2928.13万元、2957.73万元、2914.05万元、2911.38万元,工程投资均不大,但仍展开了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

3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存在问题

3.1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从国家层面,《规定》和《规程》对水利工程验收管理工作做了基础性的规定。这两部规程规定更适用于全国范围内较大水利水电工程的验收管理,对于许多结构简单、规模较小、投资额不大的工程显得不太适用[5]。结合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特点,江苏省水利厅出台了《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管理实施办法》,《办法》中融入了中小水利基建项目的特点,简化了部分验收管理的要求。但对于范围的界定显得较为模糊,规模较小、技术较简单等描述没有明确界定,且诸如农水项目等其他类型项目如何参照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部分工程验收时标准难以确定。3.2预验收工作行政化色彩较浓工程竣工预验收工作原目的是要避免在正式验收时因为时间紧、专业性不够、工作深度不到位等原因而导致的验收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发生。但有些地区验收工作行政化色彩较浓,将验收工作纳入行政主管部门的任务考核中,使得部分验收主持单位由主动变为被动,验收质量大打折扣,使通过验收来检查工程建设质量的功能趋于弱化[6]。3.3预验收工作滞后,项目法人力量薄弱部分工程由于尾工处理、审计决定、专项验收等问题导致迟迟达不到验收要求而导致竣工验收工作滞后。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距离合同工程完工验收时间较长,部分项目法人、施工、监理单位很难到位解答专家提出的问题,加之部分资料的缺失,导致专家组预验收工作开展困难。水利工程临时组建的建设单位成员一般是兼职,同时承担着机关职能事务;工程完工验收以后,大部分成员将奔赴其他岗位,工程扫尾工作显得仓促,待竣工预验收工作开展时缺少人员协助专家组查阅资料和解答问题,导致专家组预验收工作开展困难。3.4验收准备工作不到位部分工程工作报告质量较低,未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来填写,各参建单位数据不统一等问题也影响专家组进度。专项验收资料收集中,多数中小型工程进行了档案专项验收,多数中型工程进行了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大部分工程未进行环境保护专项验收,验收标准不一,使得专家组较难形成统一意见。3.5专家责任难以落到实处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在竣工技术预验收阶段组织了专家组进行预验收工作,专家组成员一般本职工作就较为繁忙,很难抽出集中几天的时间来从事预验收工作,导致预验收工作时间不足,使得验收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专家组成员的临时性,验收工作的效果也无法考核,即使验收工作出了较大问题也只是撤回鉴定书,最多取消专家参加验收工作的资格,对专家本人影响不是很大,使得专家责任落不到实处。3.6抽样检测、观测资料缺失检测资料是判断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竣工预验收工作内容包括鉴定工程质量,如果没有抽样检测,专家组只能根据合同工程验收的结论判断。有无抽样检测,可能会对结论有影响。近年来我国对于安全监测工作的认识已经逐步提高,水利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规范,对于水电工程监测工作从设计到施工都已经非常成熟,监测内容占主体土建工程的投资高达2%左右。对于水利工程,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监测工作进展缓慢。中型建筑物工程基本布设了水平位移、沉降、扬压力观测点,许多小型工程及河道堤防类中型工程监测设施缺少,观测数据缺失,在预验收过程中专家很难对工程的安全运行状况作出完整评价。3.7重大设计变更确定重大设计变更原则上要经过原批复单位同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对于属于重大设计变更还是一般设计变更存在争议。如国家发改委批复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批复投资约30亿元,包含切滩、河道、建筑物、堤防等工程),其中一段堤防因征迁问题,不得不改变堤线200m;一个小型建筑物(建安投资200万元左右)由于城市防洪规划的调整,引水流量增加了30%,结构由单孔改为双孔;一座中型水闸由于城市路网调整,无法建设公路桥,需取消建设。上述问题调整的工作量从整个批复的工程来看微不足道,但是从每段工程本身对比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均属于重大设计变更,是否属于重大设计变更专家意见不一。3.8运行管理单位职能弱化运行管理是工程建设完成以后投入运行能够发挥应有效益的重要工作。运行管理单位的运行管理报告是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评价工程是否达到建设要求的重要依据。诸多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尚未明确运行管理单位,故管理单位并不能参与工程建设过程,对工程的各工期节点不能深入了解,不利于工程运行管理。运行管理报告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专家的评价结果。

4推进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的建议与措施

4.1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办法》适用于基本建设项目,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自动化和信息化工程等建设项目应在相关办法中明确。农田水利工程虽然一般单体工程规模不大,但工程整体投资较大,对于验收工作要统一管理。加强制度规范的宣贯工作,使得从政府部门到各工程参建单位高度重视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对验收监督管理单位也应定期加强培训、座谈,将竣工预验收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推动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良好进行。4.2预验收工作去行政化验收工作进展如何取决于工程参建单位的配合程度,应该作为建设单位及其他参建单位工作考核的指标,不应作为验收主持单位或监督单位的考核指标。验收主持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对待验收工作,不符合要求坚决不组织验收。专家组成员严格按照工作手册要求形成专家组工作报告,上报验收主持单位。使得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成为纯粹的专家行为,专家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对工程的建设情况作出一个接近真实的评价结论。4.3强化项目法人建设建设单位队伍应相对固定,工程完工验收以后建设单位人员有可能参与下一个工程,但人员组织架构基本相似,可以很快地重新回到竣工技术预验收的准备工作来,并且对工程较为熟悉,为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提供了方便。并且是否及时进行竣工验收,也可以成为考核建设单位的主要成员的重要指标,可促进验收工作顺利完成。4.4加强预验收准备工作建议较大工程在单位工程和合同工程完工验收时组织相应的预验收工作,邀请专家全面把脉工程建设管理及工程质量,提高过程中验收质量。专项验收作为竣工验收的前置条件,诸多小型水利工程并未专项批复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许多中小型水利工程不能完成。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相关办法,细化专项验收要求,初步设计批复中专项达到一定规模的进行专项验收,达不到的在工程主体中一并验收,使得各建设单位有章可循。4.5落实竣工预验收工作责任建议建立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库,验收监督部门对专家定期培训与考核,确保专家能胜任验收工作。每次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从专家库中选择,专家组成果也提交验收监督单位备案,专家对成果负责,若验收结论有明显问题追究相关专家责任。建议也可以委托咨询服务机构进行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7]。中小型水利工程可以委托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单位进行竣工技术预验收,这些机构更能作出较为专业的评价和结论。咨询机构可以通过行业管理规范其工作,并进行适当考核,保证工作质量,也使得预验收工作的责任有了明确的着落[8]。4.6严格做好检测、监测工作竣工技术预验收阶段的质量抽样检测尤为重要,而且应该对检测内容、频次有明确规定。抽样检测可以对比工程与完工验收时的状态,对工程运行管理也有好处。抽样检测工作需科学、民主地制定抽检方案,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监测工作应区分水电工程和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参照大型水电工程的监测规定实为不妥。应将水利工程的监测工作纳入强制性条文范围,必须实施。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监测资料缺失较为厉害,很难判断工程的运行状态良好与否。对于没有监测数据,没有观测设施的工程应该拒绝验收[9],在建设过程中加以控制。4.7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各地应根据相关重大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不同单位对重大设计变更的理解可能有所出入,验收主持单位和监督单位应在项目法人无法确定变更属性时应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存在争议的变更,有些变更也无法及时报送原审批单位,建议设置较大设计变更,明确可以由原审批单位的下级机关批复并报原审批单位备案。4.8强化运行管理职能加强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行管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在工程建设初期确定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管理单位全程见证工程建设[10]。运行管理单位应作为分部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及竣工预验收的重要参加单位,采取运行管理一票否决制,不利于工程运行管理工程竣工预验收不通过。

作者:陆春华 刘金生 张伟 单位:1.扬州市水利局 2.扬州市瓜洲泵站工程建设处

参考文献

[1]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Z].

[2]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管理实施办法[Z].

[3]SL223-2008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

[4]黄海田,沈建霞.水利工程技术预验收的若干思考[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03):68-72.

[5]高山,黄海田.改革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验收管理的若干思考[J].人民长江,2011(05):102-105.

[6]张金华,叶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人民长江,2008(24):101-102.

[7]刘洪.丹阳市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现场验收新措施[J].中国水利,2015(21):35-37.

[8]陈建军.对水利前期工作成果验收管理办法的建议[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12):1-2+25.

水运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现状;措施

一、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缺少健全的制度

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由于缺少健全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使责任的追究没有办法有效落实,这就会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安全管理上缺少积极性。如果发生了变电安全管理问题,相关人员难免会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这就会使后续事故跟踪和追责落实无法有效落实。除此之外,虽然部分企业制定了一些安全管理的制度,但是并没有深入的对事故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已经出现的安全管理事故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表面工作做的不错,但是实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就会使变电安全事故很难预防。

(二)对变电安全管理不够重视

目前,部分电力企业对变电安全管理并不重视,工作人员也缺乏安全管理的教育。除此之外,现场的安全管理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根本无法保证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出现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解决。再加上很多电力企业缺少相关的应急预案,这就没有办法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

(三)变电安全管理的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有很多变电运行中心已经设置了相关安全管理人员,但这些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职业素养没有办法保证,甚至有些安全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安全管理相关的培训,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就没有办法胜任安全管理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对于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如若没有及时进行相关的德育培养,那么就没有办法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最终就会使变电站存在很多隐患,甚至造成很多无法挽回的安全事故。

二、有效提高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健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则是要保证相关设备能顺利运行和维护,因此可以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在变电设备维护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要做好设备维护的详细记录,并且保证设备参数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如若变电设备真的发生问题,这样就能够有迹可循,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其次,还要完善制度。完善值班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要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通过值班制度,能够有效避免相关人员在连续值班、疲劳工作的情况下,出现安全隐患。而在交接班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办好交接手续,使责任落实更加明确。

(二)重视变电安全管理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变电运行系统的水平和规模有所提升,而在这过程当中,使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企业想要通过提高变电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来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就要高度重视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除此之外,变电运行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许多工作人员,如若安全运行没有办法得到保障,会威胁到企业、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三)组织变电运行安全的系统培训

变电站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着变电站的稳定运行,所以,有必要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企业可以邀请行业当中比较权威、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来组织培训。培训内容上,可以选择较为典型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方式或者选取一些由于对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不到位所产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使被培训的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意识到变电运行安全的重要性,而后通过培训培训能够使安全管理人员形成良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行为习惯,使在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

(四)贯彻落实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理念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因此,一定要强化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当中能够贯彻落实“安全为首,预防为主”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理念。除此之外,还要将具体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进行责任分解,这样能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岗位上,如若自己在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出现问题,就要承担相对应的责任。

水运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篇3

重规范抓落实,提升管理能力

a.日常管理。制定完善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及中型以上水闸工程管理办法等,并严格按章执行;对堤防、穿堤建筑物、河道整治工程等均明确责任主体并落实到人;坚持日常检查、定期复查、重点抽查,落实工程维修养护及运行现状报告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按照江苏省《水闸注册登记管理办法》、《水利水电工程闸门及启闭机、升船机设备管理等级评定标准》、《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开展水闸注册登记、等级评定和安全鉴定工作。

b.防汛防台。通过加强防汛宣传、落实防汛责任制、健全组织指挥网络、强化防汛检查、开展安全鉴定、落实除险加固措施、备足备好防汛物资、严格专项执法检查,扎实做好防汛工作,成功抗御了近年多次台风袭击,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社会稳定。

c.工程监测。工程管理范围内特别是险工险段布设观测点,按要求定期开展工程的沉降观测;通过规范的日常巡查机制强化堤身的外观观测包括裂缝观测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通过对重点地段定期开展近岸河势变化观测和定期获取岸线占用单位河势变化观测资料的方式,以及时掌握沿线河势演变及近岸河床冲淤变化情况;加强对资料的分析整编,并指导运用于岁修、急办、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的编报,确保工程的运行安全。

d.涉水项目管理。正确处理沿线开发开放与防汛保安的关系,切实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的管理,形成了一套全面规范的涉水项目建设管理服务办法。严把项目审批、开工许可、项目检查、项目验收、违规事件控制、考核管理等重点环节,建立项目管理长效机制,提高了广大企业、群众的水法律意识,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同时不断提升涉水项目管理服务水平,为沿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重团队抓管理,创造和谐环境

在拥有完备的硬件设施、规范的管理机制前提下,一个和谐稳定、勤政务实、开拓创新的管理团队是保持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

a.人才引聘、培养。坚持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近年来先后引聘多名本科以上青年技术人员充实队伍,同时通过教育培训、技术交流、轮岗锻炼、干部带岗等一系列工作措施,提升专业人员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培养技术能手、岗位多面手,充实一线岗位,构建了一支适应现代信息化管理要求的科技人才队伍。

b.廉政、效能建设。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和思想作风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廉政风险排查、“5•10”训廉日活动、廉政文化进单位、廉政承诺公示、廉政格言上墙等以“弘扬正气作表率、创新业绩当先锋”为主题的勤廉双优教育活动。以强服务提效能为专题,汇编水利工程管理与服务手册、组建行风监督员队伍、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设立监督举报箱,着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c.文明、群团工作。积极参与文明行业创建,通过加强职工文明道德教育、印发文明宣传小手册,设立文明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广大干部职工文明素质;以创建安全单位为专题,通过不断健全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并强化检查、督促机制,实现“五无”,确保一方平安;通过工会、妇女群团职能的全面发挥,以及职代会制度的执行、文体娱乐活动的定期组织开展、离退休老同志和困难职工关爱制度的建立等方式,维护职工权益、丰富职工生活、陶冶职工情操、关爱弱势群体,营造团结友爱、和谐有序的工作氛围。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几点体会

a.考核责任的落实。对照工程管理考核四大项即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经济管理,将相应的考核责任落实到办公室、工管科、水政科、财务科,并制定考核细则,将工程管理考核具体要求体现在日常目标管理考核过程中,实行每季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年度奖惩挂钧,实现了考核工作的常态化,确保了管理水准的延续。同时经常组织管理骨干学习工程管理办法,对照相关的管理标准、要求,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逐一细化体现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形成一种长效管理机制,同时注重相关管理资料的积累,便于真实、及时体现管理效果。

水运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篇4

Abstract: Taking the important speech of Hu Jintao in 90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of CPC,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ow degree of opennes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article analyzed a series of measures on it, and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view.

关键词: 工程项目;反腐;信息公开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anti-corruption;information disclosure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046-01

0 引言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中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存死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只有让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监督才会无处不在。工程建设领域是预防腐败的重点领域,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是推进反腐败长效机制建设,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1 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的反腐意义

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是构建交通信用体系、树立“阳光交通”形象的迫切需要,是深入推进交通建设领域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权力制约方面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可以让公众更多了解相关责任部门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及工作纪律,有利于激励公众参与监督,为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提供监控机制。在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的基础上,纪检监察部门、公众、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等力量就可以发挥以权利制约权力的作用,对工程建设领域形成一个严密的监督网络,及时揭发各种腐败行为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作风,从而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

从权力主体方面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将增强干部职工的危机感和自觉性,有利于促使干部职工廉洁自律,为治理腐败提供激励机制。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也将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迫使相关责任部门加强作风建设,真正做到依法、公开和透明。

2 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的有效尝试

2.1 推行建设项目“十公开” 高速公路建设从立项到验收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今年,省交通运输厅对在建高速公路推行了发展规划、建设计划公开,项目审查、审批管理公开,招标过程公开,征地拆迁管理公开,施工过程管理公开,设计变更管理公开,质量监督公开,竣(交)工验收公开,资金使用公开,建设市场管理公开等“十公开”举措。

如容易出现腐败问题的设计变更环节,按照 “十公开”规定,不论因何原因变更设计,都必须经过专家组论证,由项目公司、总监办、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会签,最后由项目主管部门审批,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变更的随意性,防止腐败。严格执行《设计变理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细则》,并通过网站、宣传栏等形式,将各项设计变更向各参建单位和沿线乡村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对所有项目变更,均采取公司、总监办、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代表五方会商共同制定变更方案的办法,采取会议纪要的形式确定变更方案。

2.2 推行“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 湖南公路水运工程招投标已全部采用“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即招投标采用工程量清单合理定价,投标人无需报价,有效杜绝投标人围标抬价现象。对参与报名的所有投标人采取现场摇号的方式,依据平均分配的原则,随机确定投标人所投标段以及各标段第一、第二、第三共3家入围投标人。这一招投标形式被形象概括为“双摇号”,确保招投标各个环节的公开、公正、公平。通过“双摇号”方式随机确定标段和投标人的方法,从制度上规范湖南公路水运工程招投标的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地压缩人为操作空间,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开、公平、公正。行政监督主管部门全程对招投标进行现场监督,杜绝招投标中腐败现象的发生。

3 如何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

3.1 搭建信息平台 依托建设项目网站,设立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全面公开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不良行为信息,争取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项目业主单位及相关责任部门要对基本内容进行细化和补充,及时、规范地相关信息;以现有的电子政务建设为基础,依托网站、设立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信息;对公开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依托互联网,为公众提供检索、查询等服务,并逐步实现项目统一编码,实现项目全过程信息查询服务;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信息公开共享专栏,统一链接系统或地区内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信息平台。

3.2 规范权力运行 进一步规范权力的自由裁量,压缩自由裁量空间,细化标准,向社会公开。按照透明运行的要求,绘制每一项权力运行程序的流程图,明确并公开行使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投诉举报等内容,统一工作标准,积极推进权力运行结果公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控,从财权、物权、事权等重要环节入手,大力推进上网工程和电子监察,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监控机制。

3.3 健全制度机制 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主抓,相关处室组织协调,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分行业监管的原则,组织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建立健全守信激励的失信惩戒制度。各级工程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规划指导、督促检查、调查研究的职能作用。要把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坚决纠正违反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的行为。

3.4 提高服务质量 工程建设领域是公众关心的热点领域,要大力推进办事公开,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打造阳光交通。进一步拓展公开领域,完善公开流程,畅通沟通渠道。创新公开载体,在抓好服务窗口、公开栏等传统载体建设的基础上,借助电子化、信息化手段,重点建设好网络公开服务平台、热线沟通交流平台,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健全办事公开制度,继续推行办事承诺、示证上岗、首问负责、责任追究等制度,保证办事公开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关于积极参与做好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J].工商行政管理,2009,(20).

水运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篇5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水产品批发市场。市场开办者和市场经营者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批发市场的交易必须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水产品批发市场实施行业指导和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水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行为实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六条以水产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批发市场,必须统一使用"×××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名称。

第二章批发市场的开办、变更和终止

第七条市场开办依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品交易市场登记管理办法》进行。

第八条设立水产品批发市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批发市场的名称和章程,批发市场章程必须载明下列事项

1.市场名称及场址;

2.经营范围及市场规划;

3.资金来源及投资方式;

4.法定代表人的产生程序和职责;

5.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6.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

7.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二)符合地方的统一规划和布局。批发市场选点要符合水产品批发市场总体规划布局。批发市场在城市规划和渔港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渔港规划的要求,服从规划管理。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

(三)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交易设施,如固定的场地、码头、冷藏、加工、运输、结算、信息传递等设施,以及管理机构和其他条件。

(四)国家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九条国家重点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设立,应当由市场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由市场开办者向批发市场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

第十条国家重点水产品批发市场在登记注册后,由农业部和该省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国家重点水产品批发市场可由渔业、工商行政管理、卫生、公安、商检、税务、物价和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市场建设和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管理委员会不得参与市场经营。

第十一条地方水产品批发市场在登记注册后,其管理形式可以参照国家重点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市场分立、合并、停业、迁移或者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必须经本办法第七条、第九条、第十一条规定的市场审批部门核准,权利、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第十三条市场因下列原因之一终止

(一)批发市场提出申请,经原批准的政府同意后注销登记;

(二)依法被撤销;

(三)依法宣告破产;

(四)其他合法终止。

第十四条批发市场终止后,应当依法成立资产清算组织,清算其资产及债权债务。

第三章交易与管理

第十五条进入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货物,必须在政府批准该市场经办的批发业务范围之内。进入市场的货物必须符合卫生、渔政部门的规定;腐坏变质、有毒及其他有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货物,违法捕获的水产品,不得进入市场。

第十六条批发交易必须保证公正、合理、严禁垄断。

(一)批发交易一般应当以拍卖或者投标方式进行。但形不成拍卖或者投标条件的,也可以采取议价销售或者定价销售方式。登场货物较多,以拍卖或者投标方式批发后剩余的物品,也可以采取议价销售方式。

(二)市场开办者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在批发市场内对其经营范围内的货物有买卖行为。

(三)批发交易开始前,应当公布上一日各主要货物成交的价格,并公布当日到货情况,包括各种货物的品名、数量及供货人。

第十七条市场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交纳市场管理费,并依法纳税。

第十八条批发市场应当组建相应的结算系统。货物成交后,由市场委派的专职人员开具销售货款票,其内容应当包括货物品名、数量、单价、货款总额、供货人、买货人等项,由买货人持票到市场财务结算处办理货款结算手续,并交纳费、税后,凭票取货。

第十九条各批发市场应当制订本市场交易规则及市场工作人员职责,公布于众,并对本市场工作人员定期考核,征求买卖双方对改进市场服务管理工作及对工作人员的意见。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批发市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行政处罚

(一)违反《商品交易市场登记管理办法》,未经审批、核准登记或者未按规定程序申请、审批、核准登记,擅自开办批发市场;

(二)登记时弄虚作假或者不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的;

(三)批发出售变质水产品或者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的;

(四)批发出售国家禁止上市的水产品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

水运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篇6

第一条为加强对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的资质管理,提高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试试验检测人员是指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资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按核定的试验检测业务范围,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中从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验试验检测人员资格系执业资格,分为公路工程和水运工程两类,分别有试验检测工程师、试验检测员两种资格。具备资格者,受试验检测机构聘任,按照定的业务范围,从事相应的试验检测工作。

第四条业务范围是指试验检测人员经批准可从事的公路工程类或水运工程类试验检测专业。

公路工程类试验检测专业包括:土工,建筑材料,混凝土及制品,路基路面工程,构造物基础工程,桥涵及隧道工程,交通工程,公路环保。

水运工程类试验检测专业包括:混凝土及制品,建筑材料,土工试验地基基础工程,水运工程建筑物,防水及修补工程,港区道路及堆场,房建工程,机电及通讯设备,环境保护。

第五条交通部是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资质的主管部门,负责全行业的资质管理工作和部属企事业单位试验检测人员资格的审查、审批、颁证、复查等具体管理工作,交通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为办事机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和部属、双重领导港务局、航务管理局是本地区、本部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资质的地方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本部门从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人员资格的审查、审批、颁证和复查等管理工作,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和部属、双重领导港务局、航务管理局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站为办事机构。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申请试验检测工程师资格者,应具备:

(一)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遵守试验检测工作职业道德;

(二)男性年龄在六十(含六十)岁以下,女性在五十五(含五十五)岁以下,且身体健康,能胜任室内和现场的试验检测工作;

(三)取得与申报专业相应的《交通部工程试验检测业务培训结业证书》或《交通部工程试验检测资格考试合格证书》;

(四)取得中级或相当于中级以上专业行职资格;

(五)有两年以上该专业的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第七条申请试验检测资格者,应具备:

(一)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遵守试验检测工作职业道德;

(二)男性年龄在六十(含六十)岁以下,女性在五十五(含五十五)岁以下,且身体健康,能胜任室内和现场的试验检测工作;

(三)取得与申报专业相应的部质监总站组织或认可的培训结业证书或《交通部工程试验检测资格考试合格证书》;

(四)取得中级或相当于中级以上专业行职资格,有两年以上该专业的试验检测工作经历;或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三年以上的试验检测工作经历。第三章申报与审批

第八条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资格申报工作,原则上于每年的第一季度进行。

第九条申请者须填写《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资格申请表》(附表一),交所在试验检测机构。部属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试验检测人员申报材料的初审,报部质监站站审查;其他试验检测机构负责本单位申报材料的初审和汇总,报送相应的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审查。

第十条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资质管理部门批准,对已获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资格者,增加或减少其试验检测专业。

第四章资质变更

第十一条资质变更是指由资质主管部门批准,对已获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资格者,增加或减少其试验检测专业。

第十二条申请资变更者,须填写《公路、驼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资格变更申请表》(附表二),并按试验检测人员资质申报程序上报。

第十三条拟申请增加试验检测专业者,应具备:

(一)历次资质复查均合格;

(二)取得部质监总站组织或认可的该专业的培训结业证书或《交通部工程试验检测资格考核合格证书》;

(三)从事该专业试验检测工作满两年。

第十四条已取得试验检测人员资格者,其部分试验检测专业的工作实际情况,达不到有关资质条件要求,或不能良好完成相应的试验检测任务,则减少其相应的试验检测专业。

第五章资质复查

第十五条资质主管部门对试验检测人员资质实行复查制度,每三年进行一次。

第十六条取得试验检测人员资格满三年者,必须按时申请复查,过期不复查者,按无资格处理,证书自动失效。

第十七条申请资质复查者,须填写《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资格复查申请表》(附表三),并按试验检测人员资质申报程序上报。

第十八条复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否符合相应的试验检测人员资质条件要求;

(二)能否胜任试验检测的实际工作;

(三)能否遵守试验检测人员职业道德,有无违法违纪行为;

(四)试验检测工作实效。

第六章证书管理

第十九条对获得试验检测人员资格者,由批准资格的资质主管部门颁发交通部统一印制的《试验检测人员资格证书》。

第二十条申请资质变更者,在填报《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资格变更申请表》同时,须交回试验检测人员资格证书。

(一)对符合变更条件者,审批后,重新颁发资格证书,原证书收回。

(二)对不符合变更条件而资质复查合格者,退回证书。

第二十一条申请资质的复查者,在填报《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资格复查申请表》的同时,须交回试验检测人员的资格证书。

(一)对复查合格者,在其证书上进行复查登记后退顺证书。

(二)对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其试验检测人员资格并收回证书。

第二十二条遗失试验检测人员资格证书者,须按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资质申报程序向原批准资格的资质主管部门申请补发。

第二十三条获试验检测人员资格证书者,不得将证书损毁、涂改、转借、出让。

第七章罚则

第二十四条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将根据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暂停执业、取消试验检测资格并收缴证书及限期五年内不得再申请试验检测人员资格的处罚;

(一)不能自觉遵守试验检测人员职业道德,缺乏工作责任心,造成不良影响者;

(二)试验检测工作失误,造成试验检测工作事故或经济损失者;

(三)无资质或超越业务范围从事试验检测工作的;

(四)出据虚假试验检测数据或报告的;

(五)以试验检测人员的个人名义试验检测业务者;

(六)以虚假或不正当手段获得试验检测人员资格证书者;

水运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篇7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防汛墙的保护管理,保障防汛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防汛墙,是指在本市市区范围内的*沿岸建设的、具有挡洪防潮能力的城市堤防设施,包括护坡、桩基、墙身、底板、承台及抢险通道等。

第三条(*防汛墙保护范围)

*防汛墙保护范围,是指*干流浦西吴淞口至西河泾、浦东吴淞口至闸港和支流各河口至第一座水闸之间的防汛墙及其墙体外缘水域侧5米、陆域侧10米范围内的全部区域。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在*防汛墙保护范围内进行的养护、管理工作及其他有关活动。

第五条(主管与协管机关)

*市水利局(以下简称市水利局)主管本市*防汛墙的保护管理工作。

市水利局所属的*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以下简称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负责*防汛墙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市政局)所属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负责其中市政公用岸段防汛墙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本市规划、港务、海监、航道、公安、财政等部门应当协同防汛墙管理部门做好*防汛墙的保护管理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所辖范围内*防汛墙保护管理的组织落实工作。

第六条(养护责任)

市水利局负责*防汛墙养护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工作。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负责*防汛墙养护的具体组织、指导、督促工作。

*防汛墙的养护责任,按下列规定分工:

(一)沿江专用岸段的防汛墙,由所在单位负责;

(二)外滩地区等重要公用岸段的防汛墙,由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负责;

(三)市政公用岸段的防汛墙,由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负责;

(四)其他公用岸段的防汛墙,由所在区的防汛墙管理部门负责。

沿江专用岸段的防汛墙,由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与养护责任单位落实养护责任。

第七条(养护责任变更登记)

沿江专用岸段防汛墙的养护责任单位发生变更时,原养护责任单位应当在变更前持与养护责任接受单位签订的养护责任变更协议,到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申请办理养护责任变更登记手续。养护责任的转移,以养护责任变更登记手续办结时为准。

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对沿江专用岸段防汛墙养护责任变更登记的申请,应当及时办理,并同时与养护责任接受单位明确、落实养护责任。

第八条(养护技术规定和标准)

市水利局应当根据国家及本市的有关规定,制订*防汛墙维修养护技术规定和标准。

第九条(养护责任要求)

*防汛墙的养护必须按照本市防汛墙保护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养护责任单位应当落实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按期完成;对各种危害防汛墙安全的行为加以制止;发现防汛墙损坏时,立即向防汛墙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临时应急措施。

第十条(维修养护监督)

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防汛墙设施和维修养护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有关养护责任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维修养护任务,并严格按标准验收。

在汛期到来之前,市水利局应当会同市市政局对*防汛墙设施做好全面检查工作,督促养护责行单位落实有关渡汛措施。接到*防汛墙设施损坏或者有关险情的报告时,防汛墙管理部门应当立即责令有关养护责任单位修复,必要时应当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督促修复,并给予技术指导。

第十一条(禁止行为)

在*防汛墙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船舶、竹排、木排等水上运输工具在行驶中碰撞防汛墙;

(二)在5米抢险通道内行驶2吨以上车辆;

(三)改变防汛墙主体结构;

(四)带缆泊船或者进行装卸作业;

(五)打桩、爆破;

(六)危害防汛墙安全的其他行为。

在*防汛墙保护范围外的附近地区从事施工或者作业,不得危害防汛墙的安全。

第十二条(限制行为)

在*防汛墙保护范围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下列行为,必须事先经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同意;其中涉及市政公用岸段的,须事先经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同意:

(一)堆放货物,安装大型设备;

(二)搭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三)取土、开挖、敷设各类地下管线;

(四)疏浚河道;

(五)从事可能影响防汛墙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墙体凿洞开缺行为的限制)

确因建设工程需要,必须在*防汛墙上凿洞、开缺的,应当事先报请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同意,由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报请市防汛指挥部批准;其中涉及市政公用岸段的,应当事先报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同意,由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报请市防汛指挥部批准,同时抄送市水利局备案。

对实施上述行为的申请,受理单位应当在受理后的15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第十四条(维修养护费、运行管理费的列支)

*防汛墙的维修养护费和运行管理费按下列规定列支:

(一)沿江专用岸段的防汛墙,在各单位缴纳的堤防维护费的返回部分中列支;

(二)外滩地区等重要公用岸段防汛墙以及部队和市属事业单位负责养护的其他岸段防导墙,在市堤防维护费中列支;

(三)市政公用岸段的防汛墙,在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列支;

(四)其他公用岸段的防汛墙,在各区留存和市财政返回的堤防维护费中列支。

第十五条(抢险应急工程经费)

*防汛墙抢险应急工程经费,应当先从市防汛抢险应急费中垫支,事后按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经费申报程序)

*防汛墙维修养护经费按下列程序申报办理:

在每年10月前,各单位应当将下一年维修养护计划报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由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综合平稳并编制年度工程计划和用款计划,经市水利局和市财政局共同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区财政部门按专项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拨款并监督使用。

第十七条(防汛墙设施的综合利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综合利用*防汛墙设施时,必须保证防汛墙功能的正常发挥,并承担相应的养护责任。

第十八条(处罚规定)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市水利局或者市市政局按照管理分工,责令其停止侵害、恢复原状,并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改变*防汛墙主体结构,在防汛墙保护范围内打桩、爆破,未经同意取土、开挖、敷设各类地下管线,擅自在防汛墙墙体上凿洞、开缺的,处以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二)在*防汛墙上带缆泊船、进行装卸作业,或者擅自在*防汛墙保护范围内疏浚河道的,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在*防汛墙保护范围内堆放货物、安装大型设备的,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四)船舶、竹排、木排等水上运输工具碰撞*防汛墙,擅自在*防汛墙保护范围内搭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的,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五)在5米抢险通道内行驶2吨以上车辆的,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六)*防汛墙养护责任单位发现防汛墙损坏不立即报告并按期修复,*防汛墙养护责任单位发生变更不按规定办理养护责任变更登记手续的,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市水利局可以委托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或者区防汛墙管理机构、市市政局可以委托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九条(处罚程序)

*防汛墙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收缴罚没款,应当出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财物收据。

罚没收入按规定上缴国库。

第二十条(赔偿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防汛墙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复议与诉讼)

当事人对防汛墙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讼,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执法者违法行为的追究)

防汛墙管理执法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秉公执法。对、、、索贿受贿、枉法执行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应用解释部门)

水运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篇8

1.1工程概况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三门峡枢纽”)是黄河“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保安工程体系中的第一座大型工程、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三门峡枢纽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控制黄河流域面积68.8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86.5%,控制黄河水量的89%,控制黄河沙量的98%。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分为左岸挡水坝段、溢流坝段、隔墩坝段、电站坝段、安装场、右岸挡水坝段。现在,三门峡枢纽共有27个泄水孔洞,包括12个深孔、12个底孔、2条隧洞、1根排沙钢管,315m水位泄流能力为9701(不含机组泄量)m3/s。三门峡枢纽发挥着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调水调沙等综合效益。

1.2建设历程

三门峡枢纽委托苏联设计,是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工程项目中唯一的水利项目。由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施工,1957年4月13日正式开工,1958年10月截流,1960年9月实现蓄水,1961年4月大坝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三门峡枢纽1960年开始蓄水后,库区淤积严重,1965—1968年进行第一次改建(也称增建工程),主要内容为增设“两洞四管”。1969—1978年进行第二次改建(也称改建工程),主要内容为打开1~8号施工导流底孔作为永久排沙底孔,同时安装5台单机容量为5万kW的发电机组。为解决溢流坝泄水底孔磨蚀、下游2号隧洞出口淘刷以及进一步增大泄流规模等一系列问题,1984—2003年进行了泄流工程二期改建,1989—1990年打开9、10号底孔,1998—2001年打开11、12号底孔工程和1~3号底孔出口增设消能工。

1.3三门峡枢纽的特点

(1)边运行边改建。三门峡枢纽原设计的问题导致其在原建基础上长期大规模改建,在改建施工的同时,还要保证枢纽完成所承担的防汛、防凌、调水等任务。随着改建施工的进程,三门峡枢纽的运行工况发生变化,这是其他水利枢纽工程管理所没有或少见的。(2)受泥沙影响。泥沙导致枢纽过流建筑物混凝土磨损、汽蚀破坏严重;闸门及对应的导轨、水封座板、底坎等门槽埋件遭受破坏,维修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泥沙淤堵致使闸门启闭力增加,给工程安全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3)受水库运用方式影响。水库运用方式经历了由“蓄水拦沙”(1960年9月—1962年3月)到“滞洪排沙”(1962年3月—1973年10月)再到“蓄清排浑”(1973年11月至今)的转变。不完全年调节方式使设备启停频繁。水库运用方式的变更使得高坝低水位应用,大坝受力条件发生根本变化,有利于坝体安全。(4)受枢纽老化影响。三门峡枢纽已经蓄水运用几十年,大坝进入老化期,混凝土结构出现磨蚀、渗漏、裂缝等破坏现象,机电设备部分功能失效,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下降,给工程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综上所述,三门峡枢纽的工程管理工作受多方面影响,总体上呈现多变性和复杂性特点,管理难度较大。

2工程管理探索与实践

工程管理是枢纽管理的基础,是枢纽工程发挥功效的实现途径。三门峡枢纽管理涵盖范围广泛,主要涵盖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工程巡检与监测、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养护维修与更新改造、坝区管理、通信及信息化管理、坝区旅游管理等方面。工程管理工作涉及水工、水文、机械、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等专业领域,专业性较强,协调工作量大且较为复杂。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上,黄河三门峡就以三门天险闻名于世,形成了丰富厚重的黄河三门峡文化,黄河三门峡文化包括以历史古迹为核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以诗词歌赋为核心的诗词文化、以三门峡水利工程为核心的枢纽建设与管理文化、以水利知识为核心的科普文化、以民风民俗为核心的地域文化等,为坝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这是其他水利枢纽少有的,是三门峡枢纽的特色。1983年以前,枢纽长期未设立统一管理机构,大坝由原水利电力部第十一工程局负责改建和维护管理,水电站由三门峡水力发电厂运行管理,归属于河南省电力工业局,水库的蓄泄运用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调度。这种分块管理影响了工程的全面规划和改造完善,以及水库的调度运用和改建施工的统一管理[1]。另外,枢纽改建的紧迫性导致工作重心放在了建设方面,这样造成了“重建轻管”的状况。虽然枢纽的防汛、防凌、发电等综合效益有所发挥,但是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1983年,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以下简称“三门峡枢纽局”)成立后,按照“以水保电,以电养水”的方针,开始走向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统一发挥工程效益的新阶段。在几十年的工程管理工作中,结合三门峡枢纽管理实际和特点,以法规制度为准则,适应形势变化,完善细化管理内容,合理配置资源,严格各项管理,强化责任落实,依靠科技进步,注重科技和管理创新,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三门峡枢纽行之有效的工程管理做法。

2.1组织管理

依据三门峡枢纽规模、特点和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机构设置,采取分级管理。三门峡枢纽局是三门峡枢纽的管理单位,下属的工程管理分局是三门峡枢纽的具体工程管理单位,防汛抗旱办公室按照上级指令履行三门峡水库的调度职能。组织机构的设立根据职能以职定岗、以岗定人,坚持以人为本,以充分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能为原则。三门峡枢纽局对各岗位编制了岗位说明,对各岗位的职责及任职要求进行了说明,促进了组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2.2制度管理

规章制度是工程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基础。为加强枢纽工程管理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建设,三门峡枢纽局根据水工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和设备的运用、维修及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制定各主要建筑物和附属设施的运用和维修技术要点、主要设备的大修及更新改造标准,包括设施、设备的巡检制度、运行规程、操作规程、检修规程等。针对水库调度、安全管理、大修更改项目、材料物资、档案管理等分别制定了《三门峡水库调度运用管理办法》《三门峡水利枢纽防汛预警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设备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维护材料使用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同时,制定了各类应急方案,构建了枢纽工程在特殊条件下和突发险情条件下的应急应变体系。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并根据枢纽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使枢纽工程管理工作迈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工程管理有章可循,保证了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2.3工程巡检与监测

枢纽运行期间,按照巡检制度,对水工建筑物及附属设施、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枢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巡检采取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巡检记录完整。特殊部位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检查,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水下电视系统”对闸门槽水下部分和张公岛导墙水下基础部位及左岸护岸水下基础部位进行水下检查。枢纽建设期安装的大坝监测系统由于老化以及工程改建过程中的破坏,因此一部分测量仪器失效,部分项目停测,部分测量数据不准确,同时基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测量自动化程度较低。1991—1994年对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了自动化改造,之后又对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局部改造,通过改造,恢复了部分停测的项目,提高了观测数据的可靠性,提升了大坝监测的自动化水平。枢纽运行期间,加强观测仪器的检验和维护,整理原始记录数据,编制观测资料月报和进行年度资料整编,按规定时间上报大坝观测报告,定期进行观测资料分析。在发生大洪水、地震等特殊情况时,加大巡检频次,关注参数变化,必要时编制专项分析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及时养护、保养,对于较大问题,根据轻重缓急列入岁修计划。1989—1991年,三门峡枢纽局与天津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合作,对1958—1988年大坝应力应变及温度观测资料进行了全面整理和分析,这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2年先后获得水利部、(原)能源部规划设计总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水利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4安全管理

根据国家法规,建立了工程管理责任制。按照要求,编制了安全管理办法以及应急管理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组织安全检查,识别危险源,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按照规定进行大坝注册登记工作,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大库注册登记证书。按照规范要求,结合大坝状况,开展大坝安全状态的检查和评估及验收工作,1985年12月黄委受水电部委托,组织设计、施工和管理单位共同对三门峡水利枢纽进行了初步验收,结论为正常坝;1990年4月,三门峡枢纽局对大坝的安全状态进行了检查和评估,水利部责成黄委负责鉴定和验收,确认为正常坝;2015—2016年,三门峡枢纽局委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对三门峡大坝开展了安全评估工作,经黄委鉴定,结论为一类坝。

2.5运行管理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复的《近期黄河中下游洪水调度方案》,三门峡水库由黄河防总负责调度,三门峡枢纽局负责组织实施。在实施调度工作中,按照运行操作规程,三门峡枢纽局严格、准确执行黄河防总调度指令,并对闸门启闭操作进行记录。运行期间,编制机电设备检查表,建立枢纽设备运行档案,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在1995年水利部水管司进行的闸门及启闭机设备管理等级评定中,三门峡枢纽13台(套)防汛主设备及闸门被评为一类工程。三门峡枢纽是建设在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利枢纽,为了解决泥沙问题,水库运用方式经历了由“蓄水拦沙”到“滞洪排沙”再到“蓄清排浑”的转变,枢纽任务除防汛、防凌、灌溉、发电外,还有调水调沙等任务,在一定的来水条件下,既要与上级防汛部门协调好水调工作,又要与电调部门协调好机组发电工作,同时在汛期和特殊时段做好库区的排沙工作。多任务的目标要求三门峡枢纽水库调度要统筹兼顾、整体考虑。三门峡水库目前形成了200多km2的水域,成立了自然保护区。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对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水库及下游安全和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2.6养护维修与更新改造

养护维修与更新改造是确保枢纽工程完整、可靠和安全运行,维持大坝健康生命,延长大坝使用寿命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运行,大坝逐渐老化,设备缺陷增多,可靠性下降。三门峡枢纽局针对巡检、监测及运行中发现的水工建筑物设施及机电设备缺陷、故障影响大坝安全运行的问题,根据轻重缓急及时进行养护、维修或更新,消除异常及病害隐患。坚持遵循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养重于修,修重于抢”。每年安排对水工建筑物泄流设施进行岁修,对启闭设备、拦污栅条进行大修。为了缩短全部泄流孔的关门时间,削减下游洪峰,1988—1989年汛前对部分深水孔和底孔工作闸门进行“一门一机”改造,达到了设计关闭时间8h的要求。1986年、2005年分别对张公岛导墙进行加固处理。1994—1997年对2#泄流排沙隧洞出口进行了加固。2007年9月—2011年6月对坝顶两台3500kN门机进行了更新,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2.7坝区管理

三门峡枢纽局针对坝区划界历史遗留问题,与地方政府研究协调确定管理区、保护区,1987年4月确认山西侧管理区面积为129.86hm2,1997年10月取得山西侧129.86hm2土地使用证;1995年5月确认河南侧管理区面积为147.73hm2,2003年9月取得河南侧约60hm2土地使用证。坝区划界确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坝区的面貌反映了一个水利枢纽工程管理的水平。三门峡枢纽局编制并修订了坝区发展规划,并积极按照规划推进坝区的各项建设。针对坝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条件,重点进行了坝区绿化美化,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初步实现了“四季有绿,三季有花”;2006年新建三门峡枢纽大门,2005—2006年对坝区主要道路进行了改线和翻新,改善了坝区交通条件,基本实现了景区封闭管理;2010年,建设了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廉政园,坝区环境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1998年,三门峡大坝被河南省委列为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2013年驻坝部队撤离后,组建了专职负责坝区治安的坝区治安巡防大队,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提高了枢纽安保工作的水平,努力打造安全坝区、文明坝区。

2.8通信及信息化管理

通信是工程管理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三门峡枢纽局通信网络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经不断改建、扩建,逐步形成了以数字交换为节点,微波传输为纽带,有线通信为主导,无线移动通信为补充,集语音、数据、图像传输为一体的综合性通信网络,实现了与黄河防汛通信网、河南省电力调度网、电信公网、联通和移动网的中继联网。网络覆盖各办公、住宅和坝区各生产经营网点,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内部专用通信网络。运行期间做好维护,保证系统畅通、可靠。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通信设施不断进行更新、改造和建设,逐渐形成了集防汛、电调、办公、住宅等多领域、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通信网络[2]。三门峡枢纽局信息系统始建于1999年,逐步发展为黄河云、雨、水情防汛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电算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大坝运行视频监控系统,电厂管理信息系统,视频会商系统,黄河水量调度系统。2004年开通外网宣传网站“黄河三门峡网”,成为外界了解三门峡枢纽的一个重要窗口,为枢纽管理信息的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

2.9坝区旅游管理

多年来,三门峡枢纽局大力发展旅游等多种经营。2001年,三门峡大坝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级景区。2004年10月,成立了三门峡黄河明珠旅游开发公司,专门从事旅游开发工作,陆续开发了“一步跨两省”“廊道水晶宫”等旅游景点。1993年投资兴建了三门峡展览馆,2008年对三门峡展览馆进行了整修和重新布展,黄河三门峡文化得以挖掘和展示,2017年建成了黄河文化园。

3工程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与主要经验

3.1取得的成效

三门峡枢纽局通过几十年的工程管理工作,培养了一支专业、优良的工程管理队伍;针对三门峡枢纽的特点制定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维持了工程设施的完整性和完好性,三门峡枢纽实现了枢纽运行及大坝安全运用,2016年大坝安全鉴定被评为一类坝;通过“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方式,水库基本实现冲淤平衡,说明了在多沙河流上可以修建水库,而且可以持续兴利运行;库区形成了河南省最大的湿地,白天鹅等珍稀动物在这里栖息,改善了库区环境,并促进了三门峡市当地经济的发展;坝区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为职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黄河三门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利用和展示,提高了三门峡枢纽的知名度;坝区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枢纽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成为工程管理的新亮点;坝区划界确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减少了与地方政府及当地居民的纠纷;工程管理单位多次被评为黄委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3.2主要经验

(1)水利枢纽要统一管理。根据三门峡枢纽管理经验可知,水利枢纽是一个整体,不统一管理将会影响工程的改造完善,影响水库的调度运用和改建施工管理。一个水利枢纽要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必须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实现枢纽管理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规章制度是工程管理的制度保障。三门峡枢纽局把制度建设作为工程管理的基础工作来抓,按照水利部、黄委颁布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建立了大坝巡视检查制度、设备检查保养制度、大坝观测规程、操作及检修规程、坝区管理办法等系统、完备的制度、办法、体系,并根据内部和外界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使工程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实现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3)坚持把工程的安全运用作为工程管理的首要目标。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安全不仅直接影响到枢纽效益的充分发挥,而且涉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工程安全是工程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工程管理的最低红线。没有工程的安全就谈不上工程的兴利,谈不上工程效益的发挥。为了工程安全,三门峡枢纽局按照制度要求,加强对水工建筑物和设备的巡视检查、安全监测和维护保养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用。(4)进行水、沙、电一体化水库调度,努力实现来水效益最大化。三门峡枢纽是建设在多沙河流上的水利枢纽,承担的任务除防汛、防凌、灌溉、发电外,还有调水调沙等,多任务的目标要求三门峡枢纽水库调度要统筹兼顾、整体考虑,在一定的来水条件下,既要与上级防汛部门协调好水调工作,又要与电调部门协调好机组发电工作,同时在汛期和特殊时段做好库区的排沙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三门峡枢纽在这方面取得了宝贵的调度经验。(5)持续不断地改善坝区环境面貌。三门峡枢纽规划设计于20世纪50年代,基于当时的建设理念,只重视枢纽本身工程的建设,以及工程防洪、防凌、发电、灌溉、供水等基本功能的实现,而不重视大坝管理区的环境面貌建设,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更谈不上挖掘水利工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利用开发旅游等附属功能。现在的水利建设理念已经从单一的基本职能向多种复合职能转变,重视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努力实现大坝与自然的和谐,并注重改善枢纽建设和管理单位职工生活条件。基于以上理念的变化,三门峡枢纽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坝容、坝貌的治理,坝区环境面貌得到持续改善。但是,坝区环境面貌现状与三门峡枢纽在坝工界的地位还不相称,与新时期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坝区环境面貌。(6)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枢纽管理单位引进推广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于工程、设备改造和更新中。引进安装监视系统用于操作闸门启闭设备,成功对大坝监测系统进行了自动化改造,采用抗磨蚀材料用于泄流孔洞的检修,引进混凝土碳化防治材料解决混凝土碳化问题等,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引进和推广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人员工作条件,提升了枢纽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4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1)进一步开展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研究,努力提升枢纽效益。随着小浪底水库的建成投运,经反复研究讨论,水利部决定三门峡水库2003年进行1a原型试验,非汛期控制水位为318m,汛期洪水期敞泄。其后水库一直在此原则下运用,迄今已经14a。近年来,三门峡水库入库水量、沙量显著减少,水库运用边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针对新情况、新变化,建议进一步开展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研究,通过与万家寨、小浪底等水库联合运用,共同实现黄河中下游防洪减淤等多重目标,努力提升三门峡枢纽效益。(2)引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管理方法,进一步解决制约工程管理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促进工程管理手段的提升。针对水工建筑物磨蚀、碳化等病害,闸门集中控制和信息集成等制约工程管理的技术需求和问题,跟踪与工程管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管理方法的引进应用。对于水工建筑物病害,调研新的病害防治材料,综合比较其技术性能和经济性,选取适合三门峡枢纽工况特点的病害防治材料,消除病害或延缓病害的发展,达到提高工程耐久性、延长使用年限、降低检修频次从而节省检修资金的目的。针对工程进入老化期的现实,利用新手段对工程进行健康诊断、风险分析及评估、寿命评估,建立预警机制。(3)建设“数字枢纽”,提高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形成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统一指挥的工程管理体系。继续加大利用新技术对传统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促进工程管理在机电设备集中监控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防汛网络、办公系统及档案管理系统的整合融合,形成综合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建设“数字枢纽”,提升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形成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统一指挥的工程管理体系。(4)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打造“智慧景区”,建设具有黄河三门峡文化特色的AAAA级景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经营增效的有效途径。主题旅游、知识旅游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人们在旅游休闲过程中获得一定知识,受到文化熏陶,可增加旅游的意义和情趣。三门峡枢纽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丰厚的黄河三门峡文化,挖掘其中的内涵并通过景观、旅游产品等多种途径展示出来,可提升三门峡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加吸引力。利用信息技术等打造“智慧景区”,实现景区管理、保护、发展、服务的信息化。以现有三门峡明珠旅游开发公司为平台,把景区建设和旅游开发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建设AAAA级景区,提高旅游经济效益。(5)探索工程管理新模式,把需要大额投资的枢纽工程改造项目纳入水利基金渠道。现在工程管理是按照“以水保电,以电养水”的模式运行的,这种运行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种事企结合的特殊模式。近年来黄河来水偏少,发电效益减少;而枢纽经过几十年的运用,需要的大坝维护和设备更新升级资金量很大,管理单位依靠现在的经济状况不能及时到位资金。因此,需要完善“以水保电,以电养水”的工程管理模式,把需要大额投资的枢纽工程改造项目纳入水利基金渠道,使枢纽工程重大改造项目得以及时开展,有利于工程管理工作向高层次发展。(6)持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建设国家一类水管单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枢纽工程管理领域的新理念不断涌现,枢纽工程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是枢纽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今后,三门峡枢纽局将按照水利部一类水管单位的要求,结合枢纽的实际情况,健全完善工程管理规章制度,继续及时进行更新改造,保持枢纽设施的完整性和完好性,有效发挥枢纽设计功能,持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利用6~10a时间达到国家一类水管单位的标准。

作者:李明堂 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参考文献:

水运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篇9

县委、县政府对这次全县交通工作会议的召开非常重视,会前,县委政府领导就“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和今年交通工作进行了调研,对全县交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次全县交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州交通工作会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五”时期交通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十五”时期交通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农村公路建设“特殊贡献奖”典型,安排部署“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和今年交通工作,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交通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责任,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交通工作再上新台阶。州交通局副局长邢宗排同志专程亲临会议指导,这是对我县交通事业发展的极大鼓舞。在今天的会议上,县委刘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深刻体会,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统一认识,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交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十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州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交通工作,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全县交通工作呈现跨越发展态势,着力改善县域路网结构,突出路网建设重点,在国省道改造、县乡公路建设、村级公路建设方面敢为人先。成功举办了全州路网建设现场会;建成了全州第一条村级油路(河水坪至蟠龙);花坪乡成为全州第一个村村通油路的试点乡;三里乡成为全县通四级砂石路的试点;红官公路挤进了国债项目的笼子并成功建设。建始交通事业在“十五”期间的成绩可圈可点,应给予充分肯定,这在全州都是有地位有影响的,走在了全州的前列,县域路网成效显著,交通状况发生质的飞跃。五年来,突出项目工作重点,申报实施了全省路网建设、通县油路建设、红官公路国债资金三大项目,全县共改扩建公路96条(段),开工里程1076公里,完成建设总投资3.3亿元,争取到位建设资金2.9亿元,是“九五”期的五倍;县域公路有通车公路441条3179.1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00.37公里,比“九五”期净增142.937公里,三级公路85.7公里,比“九五”期净增15.3公里,四级公路573.926公里,比“九五”期净增162.676公里,等级公路占全县通车里程的27%,比“九五”期上升16.3个百分点;全县拥有铺装路面406.959公里,比“九五”期净增247.959公里。在全州率先实现县城至乡镇通达等级油路目标,形成了县城至十个乡镇“三小时交通圈”,全县326个行政村通公路,通村率为89%,74个村通油路,通畅率为20%,全县“两横一纵”(两横:209、318国道,一纵:天二公路)公路主骨架格局基本形成。行业管理、规费征收、公路养护工作都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积极支持“两路”建设,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得到上级的肯定和表彰。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等长抓不懈,没有发生“一票否决”事项。“十五”期间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对于建始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生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参与式扶贫开发、创建平安建始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乡镇的精心组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全县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够仍是当前交通工作最大的现实,全县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路网结构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运输结构单一,出口通道不畅,城乡交通不协调,尤其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是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与管理体制将作重大的调整,“政府办交通,社会办交通”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地方政府责任重大,担子更重,压力更大。我们要正确分析面临的形势,把握机遇,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是随着宜万铁路和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建设完成,将结束我县无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我们要抓紧争取与之相配套的项目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提高我县交通运输能力的新亮点;二是国家、省都出台了对恩施自治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国务院435号令《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十条明确指出“上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适当增加用于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国家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民族自治地方承担配套资金的,适当降低配套资金的比例。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抚贫重点县和财政困难县确实无力负担的,免除配套资金”。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明确作出了“认真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政策、支持恩施自治州加快交通建设”的决定;三是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了“打基础、调结构、强素质、提速度”的总体定位;四是州交通局对我县交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这些都将为我县交通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强化措施,站在新的起点上迎接新的挑战。

二、突出重点,深化改革,谋划发展,促进“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十一五”时期,我县交通工作要在优化县域路网,解决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新建农村客运站点,以“两路”建设及清江开发为契机,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交通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向“周边通达、出口便捷”的目标奋进。至“十一五”期末,使全县拥有通车公路680条4884.972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83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十五”期末净增63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级公路达到46%,比“十五”期末净增19个百分点,通航里程达35公里,铁路50.3公里,初步形成“五横两纵”(五横:209、318国道、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清江航道;两纵:天二公路、高巫公路)的交通网络骨架,基本实现客运到村头、货运到田头、干支相连、水陆并举、公铁联运、周边通达的交通运输新格局。

蓝图已构,目标已定,最重要的是将其落到实处。省交通厅已出台了交通体制管理改革的措施,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社会办交通、政府办交通”的合力。这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交通事业大家干,力量更大,速度更快,运转更协调;挑战是改革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措施,才能将“大交通”办好。

(一)顺应改革潮流,积极探索新时期交通建设管理新机制

“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加快交通发展,变“部门办交通”为“社会办交通”,以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合力加快交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实施以“规划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交通规费投资体制改革,变“大包干”为“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三是落实财政四项制度改革,变省交通厅一级预算管理为省交通厅、市州交通专项资金两级预算管理;四是明确了“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省定额投资、奖励补助标准;五是公路规费征收由地方政府负责,公路规费征收由原指令性计划变为指导性计划,变养路费“定比返还”政策为按养护定额投入。

这些改革措施出台后,我们必须顺应改革形势,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办法,认真研究具体措施,转变固有的工作方式,认真研究新的管理办法。

1、加快交通体制改革,建立交通建设管理新机制。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按照省州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已经明确的操作模式,实施以县政府为主体的建设与管理体制。县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前期工作、征地拆迁、资金筹措、质量监管、公路养护、规费征收、运输市场、安全管理、交通企事业单位改革等,变“部门办交通”为“政府办交通”和“社会办交通”,形成合力加快交通建设,建立起交通建设管理新机制。二是坚持统筹规划,积极落实州县分级预算的资金运行机制。根据省交通厅以“规划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交通投资体制。交通专项资金将实行分级预算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按照预算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三是坚持政策引导,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行业分级管理运行机制,县交通局在州交通局的指导下,重点抓行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标准规范的制定并监督实施;加强交通行业预算、决算管理,调度、协调省州县定额补助资金,确保全县交通发展规划目标实现。

2、科学规划建设布局,促进交通建设和谐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达10个亿以上,县交通局要积极为政府当好参谋,着力抓好规划的落实,为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工业富县战略实施提供交通保障。

3、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一是按照交通发展规划,突出项目工作重点,全力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十一五”交通规划项目按期动工。二是全力为县境内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建设条件,促进高速公路早日建成通车。三是全力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形成层次分明、规模适度、网络完善的全县农村公路交通体系,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交通改善带来的实惠。

4、强化交通行业管理,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加强交通规费征收和资金监管,确保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和资金的使用安全;二是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交通运输市场竞争能力,构筑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抓好水陆运输市场治理整顿,促使水陆运输市场依法经营,良性发展。三是抓好公路管理养护、病危桥改造和安全保障工程。四是狠抓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杜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水陆运输重大责任事故发生。五是加强交通法制建设,提高交通行政执法水平。

(二)全力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十一五”规划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为保证“十一五”期间每个建设项目落到实处,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至关重要。对于一、二级公路建设、通乡油路、省际出口路及经济断头路、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客货运站点建设、港、渡口建设项目等都要落实专班、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明确时间要求,切实抓好前期工作。同时,还要竭尽全力再上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新项目,比如209国道建恩段提档升级、绕城线、工业园区至红岩寺一级公路等。

(三)切实抓好公路养护管理,巩固交通建设成果

实现公路的可持续发展,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更是发展,而且是成本最低的发展”观念,深化养护体制改革,加大路政管理力度。按照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省里的部署,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日常养护由县公路段具体实施。各乡镇和县交通公路部门要积极探索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办法,总结经验,为政府当好参谋,尽早出台适合我县县情的农村公路养护办法。

(四)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之一。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交通落后是制约我县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全县无通往行政村的客运线路,农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强力推进农村交通网的建设。

1、全面理解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深远意义。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可以打破农村地区的自然封闭状态,有效的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开发,而且可以使农村的自然产物和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公路建设是扩大县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农村公路建设是构建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是建立城乡协调、结构合理的公路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需要。

2、农村公路建设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不要修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要严格技术标准,不要随意更改建设标准。要在不增加乡镇、村债务和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合理筹集资金,不要搞强行摊派、集资。

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自筹资金的筹措力度。在积极争取上级投入的同时,县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筹资力度,确保自筹资金足额到位。按照县政府2月10日专题会议精神,在不增加乡村两级债务的前提下,按等级分别给予平均每公里1.2万或3万元的标准配套,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顺利进行。集中招标采购水泥,鼓励中标水泥供应厂家站在“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高度,支持农村公路建设,捐赠部分水泥,项目受益厂矿企业赞助、捐资等办法来筹措资金。

4、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实现“路通车通”目标。

我们要抓住省交通厅对符合规定要求的新增农村客车每客座定额补助400元的机遇,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实现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对通过交竣工验收的通村水泥路和油路,做到“路通车通”。交警部门要积极予以配合和支持。要抓住省交通厅对乡镇五级站、客运站棚、招呼站和渡口改造定额补助的机遇,建好车站、站棚和渡口改造,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5、迅速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今年我县有79公里通乡公路改造、150公里通村水泥路和油路建设工作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和交通部门要尽快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为“十一五”开好头,起好步。

(五)加快运输发展,为建始经济发展提供运输支持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了搞好运输,做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因此,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发展运输业,构筑起陆路、水路、铁路综合运输网,更好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效益,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的服务功能。

加快运输业发展,在发展思路上要做到运输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随着“两路”的建成,行业管理部门要指导运输企业调整运输结构,整合客运资源;大力发展高档客车,提高运输服务通达深度与广度,提高运输经营规模效益;要加强行业指导,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和标准,防止不良竞争,为运输企业创造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要结合清江航道的整治、开发和景阳河港口建设,大力发展水路运输。

(六)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整体水平

一是不断提高运输服务质量。要树立“运输为民、运输便民”的全新服务理念,按照运输行业规范管理的要求,实施运输服务精细化、特色化和人性化,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建始品牌效应的优质服务车船、港站,树立一批优质服务的标兵和窗口单位;进一步加强运输市场经营秩序整顿,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切实解决违法经营、侵害旅客货主利益、质量信誉低下等突出问题,努力为交通运输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在机制上,要关口前移抓预防,进一步完善“三关一监督”(运输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关、从业人员资格关和强化运输市场的监督管理)具体措施,抓好安保工程的实施,注重安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加强工程施工安全和民爆物品的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杜绝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措施,凝聚人心,合力推进交通事业和谐快速发展

(一)搞好乡镇部门配合,努力形成交通发展的合力

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全力搞好配合,形成合力、办好交通。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交通建设和管理体制的调整,在建设上要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确保当年开工项目所需用地纳入当年土地利用计划;在征地拆迁上要加大协调力度,确保按规定标准将拆迁补偿安置费用及时、足额落实到位,为交通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阻扰公路工程正常施工的违法行为,确保路网建设正常的施工秩序。其他相关部门要全力配合,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不得巧立名目乱收费。

(二)强化收费管理和资金监管,确保交通建设资金安全运行

根据县政府与州政府签订的“十一五”交通发展目标责任书,公路规费征收由地方政府负责,由原来的指令性计划变为指导性计划,其完成情况与交通发展目标和交通专项资金中的基本支出挂钩。因此,县人民政府将加强对交通规费征收的领导,要像争取重点项目一样来抓规费征收,千方百计确保规费征收任务的完成。县征稽部门要再加措施,加强稽查,堵漏征收,确保规费足额征收和上解。县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交通部门资金使用和资金运行的监督、管理和审计,确保交通专项资金的安全。交通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严禁截流、滞留挤占和挪作他用。

(三)稳妥推进改革,为交通事业发展注入活力

按照交通体制改革要求,今年将对交通企事业单位改革组织实施。一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州人民政府出台的改革方案,组织实施交管站改革;按照公路养护管养剥离的要求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二是积极按照州人民政府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

(四)抓好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廉政交通形象

水运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节能管理;管理策略

前言

倡导“绿色、环保、节能”,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强调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理念,践行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节能管理,是响应国家节能、环保号召,建立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节能管理建设取得了诸多的成效,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实现节能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强调进一步深化节能管理措施的优化与调整,以提高节能管理效率,适应新时期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设需求。

1 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节能管理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节能减排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元素,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节能管理,是响应国家“绿色、节能”号召,创设“舒适、环保”的办公环境。机关办公楼建筑结构、功能比较复杂,且照明灯具、恿ι璞浮⒖盏鞣绞降龋都具有较大的不同,进一步强调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节能管理的重要性。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节能管理的意义显而易见。

首先,降低能耗,践行“绿色、环保”理念。节能减排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技能管理,就是以降低能耗为目标,践行“绿色、环保”理念,为机关办公创设舒适、环保的环境;其次,节能管理涉及面广,且对设施设备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节能管理建设为契机,优化设施设备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节能管理的智能化建设;再次,树立节能减排的榜样,进而更好地带动社会参与到建筑物设施设备节能管理中来,为节能减排良好良好的内外环境。

2 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的能耗来源

机关办公楼的特殊性,决定了楼宇能耗来源多样化。机关办公楼的主要设施设备包括照明系统、空天系统和动力设备运行能耗等几个大方面。如表1所示,是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能源消耗的具体构成。从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的耗能情况来看,照明设备、空调、电梯、办公设备(如电脑)是耗能大户,占到设施设备总能耗的80%,但值得注意的是,照明系统、空调系统虽然耗能大,但也是最具节能潜能的设施设备,是机关办公楼节能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的能耗中,空调系统的能耗管理,最为复杂,但也最为有效。如图1所示,是机关办公楼各设备的耗电比例。从图可以知道,在空调系统中,水泵、冷机是占到空调系统耗能的80%;空调机组的耗能最少,仅为3%;冷却塔、风机盘管的耗电占比12%。因此,在对空调系统的节能管理中,应针对空调系统的电耗构成,有针对性的优化各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而实现节能效果。

3 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节能管理特点及重点

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的节能管理,应突出管理的高效性,并在控制方法的构建中,应体现“绿色建筑”的特性,实现人性化服务。因此,节能管理应认识管理的特点,并着力于工作重点的开展。

3.1 节能管理特点

(1) 设备运行的高效管理。设施设备的高效运行是节能管理的重要方面,强调设备效能最大化的同时,也确保良好办公环境的创设。因此,机关办公楼在设施设备的节能管理中,应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实现高效管理。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和办公系统,都是不可或缺的设施设备,而设备系统的高效运行,应体现两点:一是设施设备应确保办公楼的基本运行,为机关办公提供照明等办公环境;二是设备运行应在能耗最小化的状态,提供最优的照明、给排水等服务。

(2) 控制方法体现绿色建筑属性。节能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节能控制方法的运用,应遵循“绿色建筑”的原则,提高控制方法的科学性、环保性,以更好地满足机关办公楼节能管理的需求。绿色建筑环保、低能耗的特点,要求节能控制应基于环保理念,依托先进的智能管理系统、管理平台,提高对设施设备的运行监控,并运用节能技术,优化设施设备的运行效率与环境,提高设施设备的节能效果。

(3)人性化服务。节能减排是机关办公楼节能管理的目的,但在实现节能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人性化服务的构建。无论是动力系统(电梯),还是照明系统,都是确保办公有序进行的重要设施设备。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提供设施设备节能减排,采取节能技术、现代监控手段,确保设施设备的节能减排效果;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如,在设施设备的节能管理中,要基于不同的季节,调整照明系统的开启时效、空调系统的运行保障,这都是人性化节能管理的体现。

3.2 节能管理的重点

(1)构建设备管理系统网络架构。建立信息化节能管理模式,是提高节能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机关办公楼在设施设备的节能管理中,应构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完善的网络架构,进而实现对各系统、各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及管理,进而实现有效节能管理。

(2)运用系统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软件的运用,可以优化传统节能管理模式,提高节能管理效率的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确保办公楼基本需求的同时,实现设施设备运行节能的有效控制。

(3)建立集成管理平台。集成化管理平台是基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机关办公楼在管理系统的搭建中,应建立集成化管理平台,进而实现对设施设备系统的集成化管理,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

4 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节能管理措施

节能管理的系统性,强调机关办公楼的节能管理,应立足节能管理特点,针对设施设备的耗能情况,构建科学有效的节能管理措施。在笔者看来,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节能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4.1 电气系统节能控制

现代建筑结构体系中,电气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气系统复杂,子系统多,强调节能控制的完备性,以确保节能效果。在电气子系统中,电梯子系统、照明子系统等,都是节能管理的重要内容。

(1)降低电路损耗。由于机关办公楼电路多且长,而阻值也随之增大,进而增加了电路的损耗。为此,在线路安装的过程中,一是要考虑到线路的长度,科学优化线路配置安装,进而降低因线路过长而导致电流损耗增加;二是在导线的选择上,应尽量采用电阻率较低的导向,并提高导线的横截面,这样可以降低阻值,降低电损。

(2)照明系统节能控制。在机关办公楼设施设备的能耗占比中,照明系统的能耗占到近40%。因此,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尤为重要,应在确保办公基本照明的基础之上,最大程度地降低电能的浪费。当前,在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中,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构建,能够起到显著的节能效果。如图2所示,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从图1可以知道,智能照明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和“本地控制”两大功能板块,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对照明系统的有效控制。一方面,基于远程控制,能够在无人或忘记关灯等的情况之下,实现远程调控;另一方面,能够在“本地控制”中,实现控制方式的多样化。如,调光开光、定时开关等,能够基于不同的时间、季节,科学调光,进而实现节能控制。此外,在照明系统节能控制中,应强化对照明灯具的合理选择、照明方式的科学制定。并且,要对照明用电强化管理,杜绝浪费。

(3)动力设备(电梯)节能。机关办公楼的设施设备中,电梯、货梯是最主要的动力设备。在强化电梯的节能控制中,可以采取有效的节能技术,实现电梯子系统节能。如,通过交流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在确保电梯运行速度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行中的损耗。与此同时,在下班期间,应关闭电梯,针对办公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开停电梯。

4.2 空调系统节能管理

在空调系统中,各设备节能的科学管理,应注重空调设计方法的科学性、空调冷负荷的合理性、空调系统形式的合理选择。

(1)科学的空调设计方法。在暖通空调的设计中,应注重系统运行中的能耗情况,并基于办公环境、季节等因素,综合考量,确保空调设计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在空调设计中,应采用过程设计方法,进而能够基于电力负荷的高峰期、低谷期,均衡空调系统运行的耗能。如,由于不同时间、季节,暖通空调的负荷不均衡,这时就需要运用冰蓄冷东空调技术,以更好的利用并确保空调的稳定运行。

(2)冷负荷的合理性。在空调系统的节能构建中,应确保冷负荷的合理性。其中,空调系统冷负荷主要包括空调房的冷负荷、室外新风的冷负荷和系统冷负荷三部分。基于不同的时间,空调冷负荷是变化的,且存在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科学合理的设定空调运行的标准。如表2所示,是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的设定参数。

4.3水系统节能

在水系y的节能控制中,需要节约用水的宣传,同时也要运用节能手段,提高水系统的节能效果。当前,所运用的节能措施主要有“节流降压”、“变频控制”两种,并具有十分有效的节能效果。

(1)节流降压。在办公楼给排水的过程中,通过节流降压的过程中,能够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并且满足了办公楼的用水需求。在实际当中,若配水电静水压大于0.15Mpa时,水龙头的出水量会出现激增的情况。为此,需要通过节流降压的方式,降低水龙头的出水量。

(2)变频控制。在水系统中,高峰期与低谷期的用水量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水需求,并减少浪费,可以采用变频控制的方式。变频控制,能够依据电能需求的大小,科学调整水的供应。一般情况之下,水泵的压力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这样一来,水流对阀门和管路、仪表等产生的冲击能够有效减少甚至避免,降低启动损耗。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关办公楼节能管理的构建,应充分认识节能管理的重要性,并基于设施设备节能管理的特点及重点,有针对性的展开节能管理工作。通过对电气系统、空调系统和水系统的节能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节能管理效率,深化设施设备节能管理建设。

参考文献

[1]鲍锡军.节能管理在办公楼物业设施设备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

[2]陈韧超.节能技术在大厦物业机电设备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07).

[3]辛亮,简东平.某办公楼建筑设备节能监测管理系统实施[J].房地产导刊,2013(05).

[4]罗兴.大型办公建筑的智能化先期策略研究[D].华侨大学,2015.

[5]张博,尚少文.大型机关办公楼建筑能耗与节能分析研究[J].节能,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