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会计制度十篇

时间:2024-02-29 17:49:14

煤矿企业会计制度

煤矿企业会计制度篇1

摘要当前煤矿企业成本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不完善;过于注重事中与事后的成本管理,忽视了事前的成本管理;忽视了价值链分析,偏向单一成本控制。煤矿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会计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会计体系的设计;企业责任会计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关键词煤矿企业成本控制会计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企业中成本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煤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前,煤矿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建设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这就需要其不断加强自身改革发展力度,促进成本会计制度建设的良好发展。

一、当前煤矿企业成本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不完善

传统的成本会计只是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从而确定成本的构成与结果。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迅速,经济发展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要求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企业的成本会计还包括预算、计划、决策、分析等等环节,这些环节是构成成本的重要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这些部分所占的比重也将日益加大。但现存的成本会计制度中关于预算、计划、决策、分析等部分的相关方面没有建立有关的制度进行保障实施,这种制度上的漏洞直接造成了成本会计发展的落后,导致其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步伐。

(二)过于注重事中与事后的成本管理,忽视了事前的成本管理

这种现象在很多的煤矿企业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由于事前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成本影响不是非常明显,这就导致了企业的不重视。而事前的成本控制是煤矿企业整个成本控制中起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企业成本控制发展中的重要潜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的不断开发,创新性的科技产品与技术不断的得到推广语应用,这种高科技的产品或技术对于煤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创新的科技就需要进行前期的研制与开发,因此,事前的成本控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推进会日益重要。一项新的技术或许会引起煤矿企业的革命,和会大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由此可见,对于煤矿企业的事前成本控制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三)忽视了价值链分析,偏向单一成本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分工合作的日益分化,煤矿企业的成本中产品的成本不仅仅包含产品本身的生产成本,还包括整个产品的采购、运输等等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产品的价值链。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时,只有将整个成本价值链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才能建立客观的成本控制。传统的成本控制仅仅是按照某一单一因素进行相关的分析,没有将这些单一的因素进行系统的整合与联系,没有站在系统的角度审视问题,这大大降低了成本控制的效果,使成本控制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二、煤矿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会计制度设计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会计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向,是会计制度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础,科学的设计会计制度对于煤矿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一)会计体系的设计

会计体系的设计时会计制度设计的前提,主要包括组织设计、内容体系设计与核算体系的设计等等。会计体系设计是会计制度设计的首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其中会计组织设计主要指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分配,这是会计进行正常运行的基础,优化的组织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效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用最少的机构与人员实现最佳的效果是会计组织设计追求的根本。会计的内容体系的设计是会计核算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会计内容反映了会计活动的范围,是成本控制实施的具体落实。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煤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主要包括设计的原则、各个环节与内容,是会计制度走向正规的具体约束与控制。分工合理是设计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遵守的原则,只有分工合理才能会计内部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为会计制度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其次,会计工作中还应贯彻内部牵制原则,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和财产的经管人员要独立开来,避免会计人员既管账又管物,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再次,要完善会计的监督管理机制,使企业的会计活动接受全体员工与社会的监督。只有会计接受广泛的监督才能保证其正常的进行。

(三)企业责任会计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在社会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责任。企业会计社会责任的设计就构成了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领域。作为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系统总的责任进行科学的分解,按权责关系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单位,通过对各责任单位的控制和考核来达到企业总体控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玉廷.中国会计改革理论与实践.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170-171.

煤矿企业会计制度篇2

(一)财务会计管理观念落后,控制意识薄弱

部分煤矿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财观念,没有将有将会计机构与财务机构进行分开设置,对煤矿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不甚了解,相应规章制度不完善,业务不够规范,导致煤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手续繁琐事情时常发生,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煤矿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上较为落后,存在管理机制僵化,管理松弛等不良弊端,导致财务会计机构设置混乱,人员责属不清,没有严格的职务分离,导致在煤矿财务会计部门很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导致财务会计管理失控。

(三)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

很多煤矿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并不了解,风险意识淡薄,对会计控制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财务会计方面的新知识、新方法上也缺乏一定的掌握和更新,对煤矿企业日常往来的账务处理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煤矿企业的信誉危机。同时,煤矿企业个别人员道德缺失,擅自挪用公款、贪污现象也会发生,给煤矿企业带来诸多的经济损失。

(四)财务会计监督力度不足

财务会计的日常监督在煤矿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部分煤矿企业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对煤矿财务会计管理监督力度不足,导致财务管理不当,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导致企业管理的分权范围过大,更是没有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合理分配管理,对于财务会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为煤矿企业埋下重大的经济隐患。

二、煤矿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建设

(一)与时俱进的转变财务会计的管理理念

煤矿企业的发展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企业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摒弃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据煤矿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目标,将企业价值逐步提升,实现煤矿企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化,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克服企业管理者自身的不良作风,为财务会计人员做好榜样工作,从加强自身管理做起,重视对煤矿企业财务者的权利,从而提高煤矿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煤矿企业经济的稳步、健康、长远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巨大挑战,财务风险也是相应较大的,对此煤矿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方面要加强对风险危机的预防,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减少对企业造成经济影响,进一步预防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煤矿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将财务和会计分为两个机构,细化各部分的直属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各部门的工作矛盾,减少工作阻力,同时还能够实现责任落实到位,避免出现责属不清、权限范围不明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煤矿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广,财务会计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因此,对于煤矿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较高。财务会计人员应该摈弃落后的管理思想,提高人员对财务管理的抗风险意识。煤矿企业还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要加强他们对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与时俱进的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与协调能力等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将煤矿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做好。

(四)加强财务会计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煤矿企业财务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日常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应该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从而确保煤矿企业的财务经济安全。良好的财务会计监督管理可以有效的把控好财务工作可能出现的疏漏,如财务会计中出现的小偏差和错误,通过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可以及时弥补错误,防止错误对整个财务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发生。同时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也是在财务会计管理上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监督不仅仅是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也是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杜绝财务会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等行为,开展完善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结束语

煤矿企业会计制度篇3

煤矿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煤矿企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健康之路有着直接影响。成本会计作为煤矿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的流水线上成本会计的财务管理始终贯穿其中,起着组织生产、配置资源、驾驭全程的功能,因此,财务管理是否正确合理将会对煤矿企业的经营盈利有着直接影响。本文将会针对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要点和改进方式进行简要的描述,以期对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

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日益加快,煤矿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步入了新阶段。成本会计作为煤矿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煤矿企业一定要对其内部的财务管理不断加强,在增强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煤矿企业必须先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明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要点,认识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进方式。

一、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财务管理不仅是煤矿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其中枢财务管理类属于经济管理工作,起着组织资金流动,处理各方面之间财务关系的作用,在经济活动中始终保持着其渗透性和贯穿性。企业从生产到销售以及后期的盈利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财务管理,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的反应作用和调控作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财务管理在煤矿企业管理活动中起着共同基础的作用,它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实际上是一种客观需要。

2.企业管理的关注点从生产转移到财务是一种社会进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的情况下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企业煤矿在注重生产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要从生产、管理两方面创造企业利益。财务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效益。

3.财务管理在企业与外部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煤矿企业的经济活动具体是通过财务会计来反映的,这也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的工作职能,为煤矿企业提供完整且精准的经济信息。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煤矿企业内部所需要的,也是外部决策者所需要的,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它们之间要及时进行交流并及时与外界取得各种联系。

二、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理念过于传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煤矿企业在不断扩展壮大的路上平稳向前,因此,企业内部对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其中财务管理更是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会计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但是就现在的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在现状来看,相关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理念过于传统,没有做到理念与时俱进,无法适应社会现状,这一切都要归结于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这些现状对企业的管理发展、销售盈利起到了严重的消极作用。

2.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我国为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出台了《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但是相当一部分煤矿企业并没有按照这些法规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煤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混乱,使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在各部门不能有效实现其职能的同时还导致各部门之间无法有效合作,造成了煤矿企业运作效率底、盈利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的严重问题。

3.财务管理技术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已经步入了改制期,因此企业也应对财务管理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但是财务管理工作所使用的软件很难和企业管理所需的软件达到兼容与共享的结果,这不仅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使得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4.财务管理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其工作主要内容以经济业务为主线,需要和他人及各部门之间做好沟通工作。若要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就要确保其所传达的有关煤矿负责人的决策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就会出现工作脱节的局面,会出现财务信息缺乏时效性、精准性的后果,导致财务信息数据有所偏差难以达到统一,这会对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影响。

三、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改进方式

1.提高决策者的综合素养,减少决策成本的支出在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形成一支高效率、低成本的决策队伍,其中要以矿长为领导,其组员要包括技术人员以及企业的经营矿长。该队伍中技术人员尤为重要,其要把技术与煤矿企业经营相结合,这有利于企业的决策成本的降低。

2.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如同国家的正常运转要依靠法律一样,需要一套完善适应社会潮流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会使煤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使企业盈利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从大局出发,实行预算管理煤矿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财务预算,同时它还是煤矿企业管理预算的核心点,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煤矿企业财务预算是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因此,财务工作要立足于大局,保证煤矿企业在发展之路上的协调平衡。

4.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对物资消耗进行控制煤矿企业应做到给予物资消耗管理相当程度的重视,这样就可以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其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①煤矿企业应制定健全且完善的物资消耗管理制度,保证物资在最大的程度上被有效利用,与此同时还要制定严格的奖惩规定。②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的过程中要重视物资的修复及再利用。在煤矿企业的运转过程中,大部分物资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要对该物资做出有效的修旧利废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做到更新理念、提高技术、找出问题、不断改进等几方面,在使企业效益得到提升的同时还要增强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笔者从多角度出发对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如何进行提出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望可帮助煤矿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得到提高,从而使得企业得到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守洪.目标成本管理在SM煤矿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

煤矿企业会计制度篇4

(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因此,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煤矿企业要引进并培养优秀的专业人员。首先,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国家政策引进一些复合型人才,不仅是要引进会计电算化的人才,还要引进专业的程序设计师以及软件设计师,以便及时的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专业检测更新等。其次,煤矿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一方面让原有职工及时更新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培养原有职工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培养新进员工的职业素养,增进新老职工的交流,使新来职工在与原有职工的交流中学习经验。煤矿企业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提供了保障。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会计电算化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对会计电算化的各个程序进行分类管理,因此,煤矿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结合会计电算化的特征来制定相关的制度,有序的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煤矿企业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考虑对会计人员权限的设置、责任岗位的明确分工等,使会计电算化规范的进行,提高了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煤矿企业不仅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还要加强对财务内部的管理,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要不定期的审查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加强对财务内部的监督管理。

(三)企业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在互联网上进行操作控制的,信息的安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因此,煤矿企业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首先,煤矿企业要加大对会计电算化设备、专业人员的引进以及对员工培训的资金投资,保证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得到及时的更新,专业人员的储备以及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其次,煤矿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定期对企业员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等。其次,煤矿企业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在此系统中,统一采用指纹辨认,用户口令等限制软件,将财务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分开使用。最后,煤矿企业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安全加密工作,通过杀毒软件、网络防火墙软件等对财务信息进行安全保护,使之正常运行。

二、结束语

煤矿企业会计制度篇5

关键词:计提;煤矿;安全费用;安全机制

当前,我国财政部在进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和推行的过程中,对于煤炭企业的安全费用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精准的调整,这体现出合理的煤矿安全费用计提对于煤矿管理的重要意义,也能够为煤矿长效运行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从会计制度角度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需要着力进行煤矿安全费用合理计提和使用,也是煤矿企业会计从业者需履行的义务,要求在广大从业者利用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总结实践出适合本煤矿企业发展的安全费用计提使用策略。

一、安全机制视角下计提使用煤矿安全费用概况

煤炭行业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之一,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计提的安全费用主要用在煤炭矿井通风设备的改造支出、矿井瓦斯检测系统和抽样系统的改造和完善,还可用于防水、防火灾等。除此以外,也可用于机电设备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供配电系统改造支出以及当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防尘系统支出等等。[1]

在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及《企业安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对于高危行业的计提安全生产费用处理方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煤矿属于高危行业,作为煤矿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及《企业安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进行规定比例的安全生产费用计提,应当计入到相关产品的成本项目或者当期损益项目当中,同时进行“专项储备”科目的记录。煤炭企业在实际使用安全费用地,属于费用性支出的,一边增加相应的成本费用,一边等额进行专项储备项目的冲抵;当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使用后形成到固定资产范畴的,不应直接抵减专项储备项目,而应当先将发生额归集“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等到安全项目整体完工后才能够将预定状态调整成为确定的固定资产项目。[2]除此以外,还应当形成固定资产成本项目的冲减专项储备项目分析,同时确定相同金额的折旧累计,在以后的期间对于固定资产不再进行计提折旧。

在新的会计准则核算办法的要求下,对于安全费用的实际投入通常可以抵扣税前费用,这在本质上已经对于安全费用计提有了明确规定。在传统计提安全生产费用规则框架下,所有预先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都列在所得税前这一项中,这样才能够充分鼓励煤炭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费用的计提,进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同时对于煤矿企业构筑起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也有良好的保障作用。在新的会计准则背景下,即使计提安全费用能够在“盈余公积―专项储备”一项中反应出来,不能够发挥出煤炭企业计提安全费用折旧的重要作用。为了能够构建出长效稳定的安全生产机制,进而从多个维度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当前相对应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从煤矿安全生产支出入手,将其界定为资本性的支出,也就是安全生产设备的投入,这样概念的边界将会更为明晰,对于构筑起煤矿的长效保障机制也会真正起到实质性的作用。[3]另一方面,将当前实践的所得税规定中的煤矿企业安全费用相关的软硬件政策优惠进一步扩大,可以体现在允许煤矿安全生产企业设备投资额度在50%以上的情况允许其从当年的应纳税中进行部分抵免,超过30%不到50%的部分允许其在三个纳税年度后给予部分结转和抵免;其次将优惠的政策范围扩大,从原有的“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科目扩展到“安全生产设备”这一大项目当中,或者重新对于安全生产设备的类别和区分进行辨析,保障能够充分反映本煤矿企业的安全费用计提状况,将税法充分利用到煤矿企业建设发展当中。

二、安全机制视角下计提使用煤矿安全费用策略分析

煤矿企业的安全费用,应当根据煤矿企业的现实生产状况进行标准化提取,专项专用于维护企业的安全再生产,尤其对于矿井矿巷的安全维护工作。企业应当根据实际的煤矿产量,以月度为单位,进行规定标准的煤矿安全费用提取。

(一)先提后用,量入为出的计提策略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当根据我国对于煤矿安全费用的相关规定,按照先提后用和量入为出的原则进行煤矿安全费用的计提,与此同时,严格遵循专款专用和专项合算的原则进行计提,年度结余作为安全费用进行计提费用结转。先提后用的原则也应当体现在煤矿生产的顺畅延伸和开拓,同时进行深度的技术改造等等,同时保障矿井持续稳定的进行高效生产。安全费用的具体使用费用需要进行范畴的规定,通常需要进行较为严格的区分,例如,在进行矿井通风费用支出中,可以归入安全更新改造费用中也可以归入到矿井技术改造这一科目中,对于煤炭企业矿井新技术的引进和固定资产更新费用及其他零星购置费用范围等等都应用进行明确的安全费用模式划分。同时,还应当遵循量入为出的计提策略,对煤矿安全费用进行严格管理。

(二)利用新的考核体系进行安全费用计提

煤炭企业在进行安全费用计提过程中,需要将其纳入到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一考核体系当中。 同原有的考核体系方式相比,新考核框架下的费用核算体系更加简明,但是对于煤炭企业的会计管理而言需要及时进行创新和转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考核体系。主要在实践中注意的有两点,第一点是煤炭企业不能够利用原有的计提和使用模式,应当纳入到以丰补欠的体系中,在传统的核算办法体系下,预提的安全费用可以用作税前抵扣,这样就能够推动煤炭企业在顺畅运行中得到良好的安全保障,能够进行矿巷技术更新、矿井生产勘探、塌陷危险部位综合整治等等,如果遇到特殊安全状况,例如矿井透水和瓦斯突出等问题导致企业不能够正常进行生产的情况,在费用投入年度,进行标准化费用计提,保障在会计财务上生产的顺畅进行;其次,在新的考核体系背景下,安全费用只有实际支出后才能够抵扣税前费用,进行预先计提的安全费用需要实行税前项目列表,即使所进行的安全费用需要在“盈余公积―专项储备”这一项目中反映出来,进行一般会计处理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实际意义的描述,发挥安全费用的作用。

(三)综合平衡性原则在安全费用计提中的实践策略

为了保障煤炭企业正常的再生产投入,矿井的稳定和安全生产都需要有完善的安全费用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保障其真正起到作用,实践中可采取以下几点策略:首先,针对各自矿的特点,制定安全费用的管理规定,明确计提的标准和要求、使用的范围和相关使用范围明细;其次进行相关管理规定的宣传贯彻,确保全员晓制度;第三为确保安全费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将制度执行与考核相结合,奖罚分明;第四,做好安全生产费用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增强对安全使用费用监控管理,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安全有效;第四,接受煤炭安全监察部门的检查,综合考虑到平衡性原则,为煤炭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构建起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投入和产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平衡,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升投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效率的提升,保障效益成本的平衡性。同时,从资金渠道的角度而言,应当从企业自筹和政府投入两个角度入手,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资金的投入。

三、小结

综上,在安全机制视角下,从国家角度应当提升对于企业安全费用的投入,从企业会计财务工作角度,应当加强对于计提使用煤矿安全费用的策略管理,制定适合企业实际安全管理制度,推动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从财政会计角度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煤炭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梅强,李钊,刘素霞,仲晶晶. 基于Multi-Agent的中小煤矿安全生产管制效果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04:142-151.

[2]秦剑禄. 安全生产费的相关政策及会计、税务处理[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01:61-63+52.

煤矿企业会计制度篇6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从2005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五)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

(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煤炭资源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转让收入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用于煤炭资源勘探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精干高效、装备精良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科学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权审批,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八)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修订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加快完善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三、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

(九)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

(十)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与煤炭外运和水资源等条件相衔接,与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革铁路和港口投资体制,鼓励企业法人、非公有资本参股建设和管理,抓紧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供给的制约。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缓解煤炭运输压力。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物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各产煤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

(十三)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关键技术引进、技贸结合、合作制造、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十四)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清理煤炭运销环节乱收费、乱罚款,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骗税款等不法行为。

四、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坚持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机构派驻制度,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十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国家继续从预算内基建投资(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并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各级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

(十七)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设立国家瓦斯治理和利用(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加快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抓紧制订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尽快使煤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对瓦斯(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煤炭企业要严格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

(十八)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的合作,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或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要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专业人才。要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

五、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

(十九)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申报中,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核准项目的条件之一。

(二十一)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二十二)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抓紧完善产业政策和产品能耗标准,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

六、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二十三)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法规体系。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制订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二十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各地要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严格按照1998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的规定,切实落实原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十五)促进煤炭企业接续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有关规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保障煤炭企业增加接续资源,开展资源勘查,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接续产业。重视煤炭合理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矿业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

(二十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并尽快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煤炭企业必须为井下工人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煤炭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各类煤炭企业都应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二十七)提高矿工生活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井下矿工的劳动强度和风险、生产环境等情况,制订或提高煤矿工人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各类煤炭企业应根据效益情况,逐步提高矿工收入水平。继续采取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办法,解决历史形成的矿区危房、棚户改造问题。

煤矿企业会计制度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这一技术广泛运用于我国各个领域中。煤矿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使煤矿行业中的管理部门对相关事项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在煤矿物资供应管理部门。

一、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采购管理的运用

1、计算机处理信息技术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供应中的应用,能够在煤矿物资供应中建立存储煤矿物资信息数据的系统,对煤矿物资供应中物资的一些基本信息进行存储,例如:信用档案、价格档案、用户档案、商品信息等一系列数据信息,煤矿企业中对于煤矿物资的采购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煤矿企业中在物资采购这一方面的资金成本,煤矿行业中的经济市场,在物资价格上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所以很难对煤矿物资价格的变量进行准确的掌握,但是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采购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技术这一优势,对经济市场中煤矿物资的价格变化进行全程的监督,能够对煤矿物资在价格上的变动情况进行准确的掌握,对煤矿物资价格变动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判断,能够促进采购管理的发展,提高煤矿物资的采购质量。

2、加强计划的正确性。

煤矿企业中,煤矿物资的采购计划非常重要,它在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企业生产经营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煤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制定煤矿物资采购计划,能够提升煤矿企业在煤矿物资这一方面的利用效率,充分的发挥煤矿物资采购在企业中的作用,对煤矿物资的潜力进行挖掘,降低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成本,使煤矿企业中的资金能够进行有效的运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效益。在煤矿物资采购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管理技术,能够对煤矿物资的流动状态进行全程的监测,加强对煤矿物资流动中数据信息的传递,对煤矿物资流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防止在对煤矿物资流程状态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出现重复调查这一现象,对煤矿物资采购中的资金成本进行充分的利用,降低煤矿企业仓库中对于煤矿物资的积压,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为采购计划的构建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确保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二、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销售管理的运用

煤矿物资销售管理中,对于计算机管理技术的运用,能够对煤矿物资销售中任何一个时间段中的销售信息进行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对煤矿物资的流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煤矿物资的流动情况传递给相关的领导与管理部门,这样有利用煤矿企业在物资销售这一环节的销售数据进行全面的记录,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使相关部门对于销售经营业务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出相关的决策,确保煤矿物资在供应过程中的正常化,保持对煤矿物资的消耗状态进行监控,能够对煤矿物资的消耗进行有效的控制。

煤矿企业中的物资销售管理,主要是对煤矿成本消耗的材料费用进行管理,煤矿企业中物资消耗的品种非常多,在数量上也非常的多,对其进行人工计算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都很大,计算机技术在煤矿企业物资销售管理中的运用,能够一次性的完成这一过程,而且对于物资消耗品种的分类与计算不会出现任何的差错,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资销售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煤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在材料费用管理这一方面,都会实行限额发放材料、定额定量等措施,但是在实践中这些措施起不到任何的效果,而且还会出现超额领料,材料费上升等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材料费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对材料的费用进行合理的限额,有效的控制材料费用中的消耗,避免对材料造成浪费,提升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库存管理的运用

库存管理是煤矿物资供应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煤矿企业的仓库中对一部分的物资进行存储,能够确保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平稳发展。

煤矿物资库存管理中,对于计算机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煤矿企业中的历史性数据信息进行掌握,对煤矿物资的储备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检测,确保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平稳性以及煤矿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在煤矿企业中对合理的煤矿物资储存量的标准进行设定,还能够在煤矿企业中队煤矿物资中的最高储备与最低储备的标准进行设定,对煤矿物资储备数量的变化进行监控,及时的发现煤矿物资储备量在变化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煤矿企业在煤矿物资的储备这一方面的合理性。

煤矿企业中,煤矿物资库存中的种类非常的多,在对煤矿物资的库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退货、盈亏处理、库存清算、物资调动等一系列数量金额的计算非常的复杂,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库存管理中的运用,能够对库存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计算,可以避免人为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在效率与质量上都要高于人为计算这一种形式,提高了煤矿企业库存管理中的效率与质量。

四、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供应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对煤矿物资供应中各类物资的管理信息进行掌握,使煤矿物资供应部门中的工作人员能够对煤矿物资进行有效的监管,打破了煤矿物资供应中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减轻了工作人员在煤矿物资供应中的工作负担,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矿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改革,提升了煤矿物资供应中的管理水平,确保煤矿物资在供应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提高了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煤矿企业会计制度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开采;成本;应对策略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持续增长态势,其中,煤炭能源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我国经济腾飞提供了70%以上的能源。但在推进经济增长的背后,煤炭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国家资源所有权益的维护、煤炭资源的有序合理开发与利用、煤炭企业公平竞争、环境治理及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已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增加煤炭开采成本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是煤矿企业今后的必然选择。

2 现行体制下煤矿企业开采成本的构成

按照我国现行制度规定,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照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划分以下三大类:

一类是资源成本。由资源税、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六项费用构成。

二类是资源附加成本。包括勘探费、水资源费、排污费、土地使用费、水土流失补偿费、维简费、安全保证金(主要指:瓦斯和水防治费)等。

三类是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成本,包括各种原材料支出、电力、折旧基金、人工工资、福利基金等。

面对低成本高利润的诱惑,我国煤炭企业特别是小煤矿在传统的高强度开采、高强度排放低强度利用的“两高一低”生产模式下,往往采取“掠夺式”开采,致使矿难频发、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平均回采率只有35%)、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我国煤矿塌陷面积已达40万公顷,矸石累计堆存所占面积为1.6万公顷),未来的煤炭产业将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严峻考验。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强煤炭资管理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必然。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到8省区列为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试点,再到11月16日国务院召开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些紧锣密鼓的行动表明,一个全新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使用时代已经来临。

3 煤矿开采成本前瞻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从资源节约角度考虑,国家极有可能会提高煤矿企业开采的进入门槛,对煤矿企业采取下列改革。

3.1改变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办法

具体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改变课税数量的对象。我国的资源税自1984年10月1日开征,1994年,国家重新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条例对资源税征收办法做了较大修改,变为“统一税收,简化税制”,“普遍征收,级差调整”。资源税的计算标准分为两类: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量为课税对象;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税率根据地区不同,设定为0.3~5元/吨。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国家为了减少开采单位“采富弃贫”、“挑肥拣瘦”的现象,促进企业尽量提高资源回收率,必定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课税量。以设计年产量180万中型矿井计算,仅此一项每年要增加支出230多万元。

3.2取消矿山资源补偿费,实现税费合一

矿产资源开发者必须向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费用在经济学上叫地租,在西方国家叫做权利金,在我国叫做矿产资源补偿费。国务院颁布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自1994年4月1日起执行,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征,煤炭费率为1%,计算公式为: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开采回收系数;开采回收系数=核定开采回收率/实际开采回收率。随着我国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促使开发企业提高资源开采和使用的效率,提高矿山资源补偿费率已指日可待,费率标准肯定要与国际接轨,如果与资源税合一的话,计税基础肯定不是产品销售收入,而是资源储量。

3.3将采矿权使用费、价款,探矿权使用费、价款征收规范到位

“两费、两款”是进入煤炭资源勘探和开采领域的最基本特许费用,是矿业权人为获得相应的特许权而向所有人支付的一种特许费,其本质也是矿区土地的租金,是对矿区资源价值进行补偿的一部分。征收两费、两款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避免矿区土地的闲置不用;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资源补偿费标准过低的不足,减轻资源开采过程中的负外部性。 1998年以后,新设煤矿矿业权一律实行有偿取得,首先要依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向政府部门交纳探矿权使用费、价款或采矿权使用费、价款,但执行情况并不规范,实际操作中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别,无偿取得或费用、价款支付不全的现象仍然存在。从目前8省区试点情况看,“两费、两款”的支付政策即将很快落实到位。矿业权在一级市场上的招、拍、挂机制也正在形成,企业或个人想低成本获取矿业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3.4要求煤炭企业提取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资源困局和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在煤炭资源价值理论、煤炭资源耗竭理论以及外部性理论等的影响下,煤炭价值补偿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 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所产生地面塌陷、煤矸石堆放、废水排放不可避免地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现行制度下,企业通过向地方政府不同的部门交纳地面塌陷补偿费、水资源费、排污费、植被恢复费等多项费用,这些与环境治理的相关费用不能集中使用甚至被挪用,根本上形不成用于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专项资金,环境治理也就达不到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要,标准也越来越高,2006年以后,政府明确要求煤炭企业按煤炭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分年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目前正处于试点阶段,三年之内有望普遍推广形成制度,那时煤炭的开采成本也将随之加大。

上述四项费用都是与资源有关的开采成本,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政府对其变革是必然的,而且有可能近几年内就要实施。由于是政府行为,作为煤炭企业,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顺势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仓卒应变带来的损失。

4应对策略

煤矿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开采成本的增加无疑将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建立开采成本的合理负担和补偿机制,是煤炭企业规避风险的必由之路。

1.统筹谋划。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涉及到煤炭企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企业经营战略、发展规划、资金筹集、内部管理、成本核算都将产生较大影响。企业应当由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牵头成立综合协调部门,谋划应对策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经营环境的差异,制定出详细的应对措施。在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协调能力最为关键。

2.外部分担。任何企业要化解风险,其首要选择就是选择外部分解,煤炭企业更应如此。对于新建煤矿来说,资本的构成一定要多元化,寻求实力强的股东参股。地方政府可将应收取的采矿权价款,作为投资参股煤矿,不仅能减少煤矿的现金支出,而且还能得到政府的更好服务。已生产的老矿井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包装上市,增加企业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3.内部消化。开采成本未提高之前,绝大多数煤炭企业都是实行高强度开采战略,资源浪费严重,所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是企业消化开采成本升高的最有效办法之一。企业首先要建立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

4.综合利用。煤炭是高附加值产品,只要规划好、利用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抵消开采成本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之一,就是形成洗煤、炼焦、发电一体化产业链,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方法之二,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加大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应用,建立井口瓦斯发电厂。对瓦斯抽放应用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变害为宝,分摊开采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

5.政策扶持。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煤炭企业的初始成本投资巨大,例如年产180万吨的中型矿井,静态投资高达13亿元左右,由于投资额大,造成国有煤矿是煤炭生产企业的生产主体,也是开采成本上升的主要承担者,因而寻求政策支持,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企业一方面可以要求政府对可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项目和工艺流程,给予资金补助或是实行退税制度。企业越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或加大环保治理生态恢复力度,政府的补助就越多;要求政府对煤矸石综合利用、瓦斯发电等项目上,在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给予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延长优惠时间。另一面,要求政府对省以上的重点项目的探矿权租金和采矿权租金给予部分减免,或延长交纳期限。

6.嫁接成果。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必须具备两点:一是要搞广义公关,另一个是要有市场。广义公共就包括着嫁接其他行业的优秀成果提升自已。我们煤炭企业行业特点决定了其管理上的差距,开采成本升高了,如果管理水平不升高,最终是要被市场淘汰的,而提高管理水平的捷径,就是把别的行业经验引进来,才能实现更快更低成本地提升自己的实力,实力上去了,抗风险的能力就增加了。

7.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增加产品售价。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下,新建矿井发生的前期开采成本,如探矿权使用费、价款,采矿权使用费、价款均是一次性计入投资成本,在矿井投产后以资产折旧的形式计入成本,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均不计入生产成本,而是在当期直接从销售收入中扣除,不能真实反映煤炭生产成本,造成煤炭产品定价虚高。建议,直接将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计入煤炭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还煤炭产品的本来面目,使煤炭产品价格趋于合理定位。

5 结语

总之,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对资源开采进行保护和合理规划开采区域,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构建和谐社会;另一方面,作为煤炭企业,我们要自觉负起社会责任,积极落实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加强内涵发展,苦练内功,多管齐下,尽快建立起资源开采合理成本负担机制和补偿机制,实现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徐燕江.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j].财会与审计,2006,(12):63-64

煤矿企业会计制度篇9

关键词:煤炭企业;开采;成本;应对策略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持续增长态势,其中,煤炭能源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我国经济腾飞提供了70%以上的能源。但在推进经济增长的背后,煤炭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国家资源所有权益的维护、煤炭资源的有序合理开发与利用、煤炭企业公平竞争、环境治理及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已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增加煤炭开采成本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是煤矿企业今后的必然选择。

2现行体制下煤矿企业开采成本的构成

按照我国现行制度规定,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照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划分以下三大类:

一类是资源成本。由资源税、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六项费用构成。

二类是资源附加成本。包括勘探费、水资源费、排污费、土地使用费、水土流失补偿费、维简费、安全保证金(主要指:瓦斯和水防治费)等。

三类是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成本,包括各种原材料支出、电力、折旧基金、人工工资、福利基金等。

面对低成本高利润的诱惑,我国煤炭企业特别是小煤矿在传统的高强度开采、高强度排放低强度利用的“两高一低”生产模式下,往往采取“掠夺式”开采,致使矿难频发、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平均回采率只有35%)、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我国煤矿塌陷面积已达40万公顷,矸石累计堆存所占面积为1.6万公顷),未来的煤炭产业将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严峻考验。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强煤炭资管理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必然。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到8省区列为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试点,再到11月16日国务院召开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些紧锣密鼓的行动表明,一个全新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使用时代已经来临。

3煤矿开采成本前瞻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从资源节约角度考虑,国家极有可能会提高煤矿企业开采的进入门槛,对煤矿企业采取下列改革。

3.1改变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办法

具体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改变课税数量的对象。我国的资源税自1984年10月1日开征,1994年,国家重新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条例对资源税征收办法做了较大修改,变为“统一税收,简化税制”,“普遍征收,级差调整”。资源税的计算标准分为两类: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量为课税对象;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税率根据地区不同,设定为0.3~5元/吨。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国家为了减少开采单位“采富弃贫”、“挑肥拣瘦”的现象,促进企业尽量提高资源回收率,必定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课税量。以设计年产量180万中型矿井计算,仅此一项每年要增加支出230多万元。

3.2取消矿山资源补偿费,实现税费合一

矿产资源开发者必须向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费用在经济学上叫地租,在西方国家叫做权利金,在我国叫做矿产资源补偿费。国务院颁布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自1994年4月1日起执行,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征,煤炭费率为1%,计算公式为: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开采回收系数;开采回收系数=核定开采回收率/实际开采回收率。随着我国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促使开发企业提高资源开采和使用的效率,提高矿山资源补偿费率已指日可待,费率标准肯定要与国际接轨,如果与资源税合一的话,计税基础肯定不是产品销售收入,而是资源储量。

3.3将采矿权使用费、价款,探矿权使用费、价款征收规范到位

“两费、两款”是进入煤炭资源勘探和开采领域的最基本特许费用,是矿业权人为获得相应的特许权而向所有人支付的一种特许费,其本质也是矿区土地的租金,是对矿区资源价值进行补偿的一部分。征收两费、两款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避免矿区土地的闲置不用;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资源补偿费标准过低的不足,减轻资源开采过程中的负外部性。1998年以后,新设煤矿矿业权一律实行有偿取得,首先要依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向政府部门交纳探矿权使用费、价款或采矿权使用费、价款,但执行情况并不规范,实际操作中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别,无偿取得或费用、价款支付不全的现象仍然存在。从目前8省区试点情况看,“两费、两款”的支付政策即将很快落实到位。矿业权在一级市场上的招、拍、挂机制也正在形成,企业或个人想低成本获取矿业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3.4要求煤炭企业提取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资源困局和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在煤炭资源价值理论、煤炭资源耗竭理论以及外部性理论等的影响下,煤炭价值补偿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所产生地面塌陷、煤矸石堆放、废水排放不可避免地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现行制度下,企业通过向地方政府不同的部门交纳地面塌陷补偿费、水资源费、排污费、植被恢复费等多项费用,这些与环境治理的相关费用不能集中使用甚至被挪用,根本上形不成用于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专项资金,环境治理也就达不到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要,标准也越来越高,2006年以后,政府明确要求煤炭企业按煤炭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分年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目前正处于试点阶段,三年之内有望普遍推广形成制度,那时煤炭的开采成本也将随之加大。

上述四项费用都是与资源有关的开采成本,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政府对其变革是必然的,而且有可能近几年内就要实施。由于是政府行为,作为煤炭企业,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顺势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仓卒应变带来的损失。

4应对策略

煤矿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开采成本的增加无疑将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建立开采成本的合理负担和补偿机制,是煤炭企业规避风险的必由之路。

1.统筹谋划。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涉及到煤炭企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企业经营战略、发展规划、资金筹集、内部管理、成本核算都将产生较大影响。企业应当由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牵头成立综合协调部门,谋划应对策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经营环境的差异,制定出详细的应对措施。在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协调能力最为关键。

2.外部分担。任何企业要化解风险,其首要选择就是选择外部分解,煤炭企业更应如此。对于新建煤矿来说,资本的构成一定要多元化,寻求实力强的股东参股。地方政府可将应收取的采矿权价款,作为投资参股煤矿,不仅能减少煤矿的现金支出,而且还能得到政府的更好服务。已生产的老矿井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包装上市,增加企业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3.内部消化。开采成本未提高之前,绝大多数煤炭企业都是实行高强度开采战略,资源浪费严重,所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是企业消化开采成本升高的最有效办法之一。企业首先要建立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

4.综合利用。煤炭是高附加值产品,只要规划好、利用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抵消开采成本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之一,就是形成洗煤、炼焦、发电一体化产业链,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方法之二,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加大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应用,建立井口瓦斯发电厂。对瓦斯抽放应用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变害为宝,分摊开采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

5.政策扶持。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煤炭企业的初始成本投资巨大,例如年产180万吨的中型矿井,静态投资高达13亿元左右,由于投资额大,造成国有煤矿是煤炭生产企业的生产主体,也是开采成本上升的主要承担者,因而寻求政策支持,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企业一方面可以要求政府对可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项目和工艺流程,给予资金补助或是实行退税制度。企业越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或加大环保治理生态恢复力度,政府的补助就越多;要求政府对煤矸石综合利用、瓦斯发电等项目上,在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给予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延长优惠时间。另一面,要求政府对省以上的重点项目的探矿权租金和采矿权租金给予部分减免,或延长交纳期限。

6.嫁接成果。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必须具备两点:一是要搞广义公关,另一个是要有市场。广义公共就包括着嫁接其他行业的优秀成果提升自已。我们煤炭企业行业特点决定了其管理上的差距,开采成本升高了,如果管理水平不升高,最终是要被市场淘汰的,而提高管理水平的捷径,就是把别的行业经验引进来,才能实现更快更低成本地提升自己的实力,实力上去了,抗风险的能力就增加了。

7.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增加产品售价。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下,新建矿井发生的前期开采成本,如探矿权使用费、价款,采矿权使用费、价款均是一次性计入投资成本,在矿井投产后以资产折旧的形式计入成本,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均不计入生产成本,而是在当期直接从销售收入中扣除,不能真实反映煤炭生产成本,造成煤炭产品定价虚高。建议,直接将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计入煤炭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还煤炭产品的本来面目,使煤炭产品价格趋于合理定位。

5结语

总之,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对资源开采进行保护和合理规划开采区域,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构建和谐社会;另一方面,作为煤炭企业,我们要自觉负起社会责任,积极落实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加强内涵发展,苦练内功,多管齐下,尽快建立起资源开采合理成本负担机制和补偿机制,实现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徐燕江.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J].财会与审计,2006,(12):63-64.

煤矿企业会计制度篇10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

0引言

在我国煤炭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资源种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使得煤炭资源的开发越来越深入,在进行地下矿井开发时,由于矿井中含有大量的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做好矿井通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煤矿通风的作用及重要性

对于井下开采工作,必须保证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和井上工作相比较,井下工作具有工作空间小、光线不充足、工作位置经常变动、环境恶劣等特点,特别是矿井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瓦斯等有害气体,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在矿井中开展通风工作,能让新鲜的空气进入煤矿中,排出、稀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瓦斯等有害气体,一方面能防止矿井爆炸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能为井下工作人员提供新鲜的空气,有利于井下工作环境的改善。煤炭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生命健康、社会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环境下,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策略

2.1制定完善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计划

为确保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煤矿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生产管理计划,并根据年度生产管理计划、季度生产管理计划、月度生产管理计划,制定相应的通风安全管理计划,明确各个部门的防火、防尘、防灾任务,将通风安全管理计划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以此保证煤矿矿井的安全生产。

2.2构建煤矿通风管理系统

在日常工作中,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企业需要构建相应的矿井通风管理系统,煤矿企业要及时引进新的通风设备、监测装置等,不断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现代化、数字化水平。人是引起矿井事故的主观因素,因此,煤矿企业还应该注重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煤矿企业各个部门要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严格规范生产,要管理到位,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煤矿企业应该根据井下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安全意识、行为等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定期对井下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训,不断提高井下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井下工作人员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此外,井下工作人员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井下工作人员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还要注重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井下工作人员要全面提高自身的自制力,并学习相应的自救方法,确保在事故发生后,井下工作人员能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

2.3加强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控制管理

对于煤矿安全通风系统,是一项专业性的比较强的工作,在工作中涉及到计算机专业、机械专业、工程专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复杂,同时工作要求很高,不允许出现任何一点误差,否则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煤矿通风系统中,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操作,煤矿企业要注重对技术人员的监督管理,保证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煤矿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设备检修维护方案,定期对通风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保证通风设备的安全运行。在通风系统设备检修、维护中,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对故障进行处理,设备检修维护结束后,要对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测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2.4构建相应的应急策略

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一方面要做好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还应该对安全事故源头进行分析,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特别是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如瓦斯爆炸、火灾、中毒等,事故发生后,及时响应应急处置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保证人员生命安全,避免事故扩大,为接下来的事故处置提供良好的条件。

3结语

在煤矿矿井开采中,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实际中,煤矿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计划,构建完善的煤矿通风管理系统,加强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控制管理,设立相应的应急策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胡国良.解析煤矿通风作用和煤矿通风安全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6):12-13.

[2]张权正.解析煤矿通风作用和煤矿通风安全管理[J].城市建筑,2015(23):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