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理念十篇

时间:2024-02-22 17:5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营商环境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营商环境理念

营商环境理念篇1

[关键词]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营销理念

在电子商务时代的今天,网络强大的通信能力和电子商务系统便利的交易环境,改变了原有市场营销理论的根基。在这种全新的环境下,时空概念、市场性质、消费者的概念和行为等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由此引发了市场概念、营销策略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变化。

一、电子商务时代市场营销的新变化

1. 消费者行为、需求和愿望的变化

(1)消费者从大众中分离

电子商务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商品信息展示和多功能的商品信息检索机制。而消费者一旦有了需求,也会立即上网主动搜寻商品信息。于是,消费者从大众中分离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主动上网搜寻商品信息的人才是真正意义的消费者。

(2)大范围的选择比较

由于网络和电子商务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提供了空前规模的选择余地。无论是个体消费者还是团体采购者,购物都可以“货比多家”,再不会被各种价格游戏弄得晕头转向,也不会再受信息来源和地理环境限制,消费者会更聪明、更理智地考虑各种购买问题。

(3)主动表达对商品的欲望

电子商务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在网上寻找适合的商品。如找不到,消费者可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向厂商主动表达对某种产品的欲望。其结果是使得消费者不自觉地参与和影响到厂商的生产和经营过程。

(4)告别处于两难境地的广告宣传

在传统的广告宣传策略中,广告宣传往往处于一个尴尬的两难境地———对大多数人来说,广告太多、太烦人;而对消费者来说,广告介绍的内容又太少、太简单。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消费者可以在家通过互联网看到商家销售的所有商品的详细性能、价格、外观等资料,对广告一目了然。

2. 营销策略的变化

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都应围绕企业的目标来进行,实现全程营销。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已从理论上离开了传统营销中占中心地位的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理论,而逐渐转向4C(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理论,近年又提出了4R(relevancy,reaction,relationship,retribution)理论。4P到4C的发展主要讲:第一,不再先急于制定产品策略,而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为中心。不再卖你所生产的产品,而是卖消费者想购买的产品。第二,把定价策略先放一边,而研究消费者为满足其需求所愿付出的成本。第三,忘掉渠道策略,着重考虑怎样给消费者方便以购买商品。第四,抛开促销策略,着重加强与消费者勾通和交流。4R营销策略以关系营销为核心,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互动营销即企业把顾客整合到整个营销过程来并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不断与顾客交流;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反映营销,即企业需要对顾客的定制化需求作出及时反应;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关系营销,即企业与顾客不断交互,其营销过程是个双向链;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回报营销,即把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满意作为对企业服务满意的回报,顾客会再次光临网站,如此重复,企业在网上的优势或劣势被扩大了。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应该是三者的融合。

3. 营销理念的变化

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五个阶段。前三者是企业以自我为中心、以企业为出发点去获得利润的传统理念,而后两者则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企业通过满足消费者和社会需求,去获得自身的利益,达到双赢和三赢的最佳效果的现代理念。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地域分割、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传输处理成本,使生产和消费更为贴近,使客户有极大的商品选择空间和余地,而且此时的消费者消费时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只能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客户满意度”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一个具有这种理念的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时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集中注意力于顾客的动向、更好的识别和把握市场机会、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4. 营销方式的变化

传统市场营销注重分销,过去由于产销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存在,而使中间商得以发挥作用。而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沟通的发达,信息的共享,使得中间商的作用不断弱化,而直接渠道有了它存在的信息基础,因而使直接渠道得以发展。网络营销是信息化营销的重要体现,以网络互联为特征的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时空概念的广域互联渠道,使信息存贮、传递、使用成本大幅度下降,为商业销售体系提供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再分配系统。这种系统使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可以克服时空界限实现充分的互动交流。

二、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营销对策

营销的目的就是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必须开展网络营销,创造竞争优势。

1. 进行营销观念的变革

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是一个以信息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全球营销活动的动态过程。它不仅仅只通过网络进行商品和劳务买卖活动,还涉及到传统市场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讲,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是一种虚拟环境中经营者和消费者完全或不完全无接触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应该是以传统营销方式为基础,有机地将传统营销模式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以互联网为载体来进行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而且要建立整体战略的营销观念、双向沟通的营销观念、创造需求的营销观念等。

2. 建立信息优势

信息优势是企业在当今市场竞争中生存和立足之本。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在网上发送新产品、新特性、折扣和联系人信息;提供免费产品和服务,许多计算机软件公司通过软件免费升级来吸引顾客,使顾客能进入服务信息、技术指南和疑难解答的电子场所;建立爱好者俱乐部等。这样通过科学管理,将信息优势转化为营销优势,就可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断发展企业。

3. 调整营销组合策略

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是现代营销的四大基本手段。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要加快产品创新,采取无中间商的产销合一型渠道模式,定价要力求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促销上要加强网络化优势。对于整合营销,并不是用4C代替4P,而是4C前提下的4P决策,同时融合4R营销策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既有别于以产品为中心的4P组合,又不同于以顾客为中心的4C组合,而以关系营销为导向的4R组合也逐渐渗透到策略组合中。

总之,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志于长期驾驭市场的企业应该做好准备,打造自己在新环境下的营销优势。

参考文献

营商环境理念篇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渐深入,网络逐渐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差距,电子商务给传统的商务活动带来了巨大的转变,是对社会经济的一次革命性的影响。电子商务大环境下,市场营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二、电子商务的界定及其主要特征

电子商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商贸活动,而是电子方式。所谓电子商务指的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种类多样的商务活动,指的是包含交易、支付、关高、服务等各种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其主要特征在于:网络特征、方便性、整体性、安全性以及协调性。

三、营销环境在电子商务大环境下的转变

首先,市场环境全球化。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国内外经济交流的日益增多,互联网时代给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往来减少了限制和制约。另外,网络化的营销手法也促进了市场全球化的进程。现代社会市场已经是全球化的市场,我们面临的市场不再只针对国内市场,而是针对国际市场。

其次,营销方式和盈利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营销方式通过中间商进行销售,销售链接很长,商品要经过多次转手才能从企业手中到达消费者手中,现在的电子商务可以直接让产品的生产企业与客户进行交流,通过网络来完成交易,节约了大量的中间环节,也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另外,商品价格也由于不经过中间商的加价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有利于消费者获得较多的利益,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三,支付手段的改变。现代社会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网上支付这种全新的支付手段,不同通过现金交易来完成交易,电子货币支付节约了更多的时间,使消费变得方便快捷。

四、电子商务大环境下营销理念的转变

现阶段,市场营销的理念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更趋向于通过宣传手段让消费者对商品产生了解,促进购买欲望。

首先,网络营销理念。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开始与营销手段相结合,开辟了崭新的营销领域,在营销的环节中出现了网络营销理念。网络营销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也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受到了很多现代消费者的青睐。

其次,绿色营销理念。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增加我们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有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解决资源,对环境进行保护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绿色营销充分体现了资源方面的节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再次,创新营销和个性化营销。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腾飞,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也开始逐渐的展现出来,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手段,借以符合市场的新需求,因此,企业必须不断的对营销方式进行创新,开发新的可以吸引客户眼球的产品,按照客户的需求来定制个性化产品,注重迎合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另外,对营销手段进行及时的调整,借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另外,还需要根据消费者关键的具体改变以及市场营销环境的具体变化判断消费者的爱好和行为,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消费者和产品更加接近,企业必须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改变传统的以企业自身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做到为客户着想。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五、电子商务大环境下营销理念的创新

首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品牌营销。电子商务平台使每个企业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品牌的拓展可以通过媒体广告以及网络广告的形式来完成,网络品牌营销成本低,而且反响好,可以为企业节约不少宣传资金,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可以重新定位企业的营销策略以及产品特征。企业的营销策略一定要注重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积极维系好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客户的满意度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客户满意度,在制定营销手段的时候要积极为客户着想,满足消费者意愿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营商环境理念篇3

关键词:零售业;绿色经营;三维分析

绿色经济的形成基于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商业(包括零售业)是绿色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发达国家更早一步地将环境保护与商业经营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绿色环保与商业经营同等重要。环境责任与商业模式的整合也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几年来,国际零售业的绿色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更是在东道国实施全面的绿色行动。“沃尔玛”正在从传统零售商逐步向绿色零售商提升;正在由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向世界上最环保的企业发展。[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企业就开始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绿色经营活动,主要表现在:一是积极经营绿色商品(如绿色食品、绿色用品已经进入许多超市与商场);二是积极建设绿色商店(如深圳拥有28000平方米的生态型购物中心——怡景中心城);三是积极开展绿色商业运动(如上海市2000年就展开了“绿色营销工程”活动)。随着零售绿色经营实践的发展,绿色经营成为业界和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零售绿色经营的研究与探讨中,产生出一定的研究成果。

总体看,国内学者对商业领域绿色经营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6年)。这一阶段是随着绿色经济、绿色营销在国内的兴起而逐渐介入与展开的。如1998年3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就出版了罗国民等人著的《绿色营销——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刘凤军曾在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的支持下系统研究了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绿色营销。1998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申根荣编著的《绿色营销管理》。之后,一些学者开始从商业领域的特性出发进行营销与经营的研究与探讨。如曹静(2000)进行了“商业绿色营销市场分析”;吉福林(2002)做出“论商业企业的绿色经营”的思考;[2]张叶(2002)根据绿色经济标准的原则,把绿色经济运行细化为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企业与绿色消费,但只从生产角度解释了什么是绿色企业。熊凯(2004)明确提出了绿色商业的内涵,但仅从商品及销售配套设施、商流与物流、营销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第二阶段(2006年—)。2006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体现在开始比较深入地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如柴艳萍等(2006)从环境伦理和商业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与自然相和谐生态商业的设想;上海商业经济学会朱成钢(2006)提出应该“建立与绿色消费相适应的商品流通业”。尤其是2006年底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与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共同组织的“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的研究,将更多学者的眼球迅速吸引到这一方面。随着“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中延伸出的一系列全国范围的绿色商业发展研讨会的举行①,国内学者对绿色商业相关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越来越多。

绿色经营是商业(包括零售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发展绿色经营也是商业企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与使命。虽然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角度与层次探讨(这可以从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著作、研究课题等方面得到证实)了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有关的问题,但商业领域绿色经营依然是一个谈得少而不深入、系统研究不够的命题,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零售业实践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急需进一步清晰“绿色商业”、“零售绿色经营”等基本概念、含义的界定。

一、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

绿色经营(greenoperation)一般指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可持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有机统一。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环境作为经营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进行绿色经营的企业在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时,以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在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时,以长远利益为重;在处理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时,以全局利益为重。因此,绿色经营服从于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经营所提倡的是既要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发展构成危害,并为其发展创造优良条件为宗旨的经营活动,这也是企业的永续性经营活动。

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就是要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分别从零售企业的绿色经营理念、绿色经营方式以及对绿色商品的经营这三个方面进行细致地考察。本文认为,对零售商绿色经营的界定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经营绿色商品,这绿色经营的基本特征与业务活动,也是考察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基本指标;二是以“绿色”方式从事经营活动,即以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安全为核心进行营销与管理活动,包括售前环节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对供应商提高环境效率的激励、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教育,售中对绿色商品销售的促进、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服务方式的采纳等等;三是以“绿色零售商”的身份从事经营活动,绿色零售商的核心是在根本上拥有绿色经营理念,并将绿色理念贯穿到企业的文化与一切业务活动中。

如果用一幢房子来形容零售绿色经营,三者的关系是:(1)经营绿色商品是“房顶”,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是显见的企业活动;(2)以绿色方式进行经营是“围墙”,它是房顶的支撑,因而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按绿色方式从事经营活动,也很难做好绿色商品的经营;(3)绿色零售商则是“地基”,它是整幢房子的基础与根本。如果零售商不能从战略的、生态的角度塑造自己,就难以长久地做好绿色经营活动。

零售绿色经营的三个维度也是零售绿色经营发展的三个阶段。国外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发展与国内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实践都表明了这样的发展轨迹,即引进绿色商品探索绿色方式经营打造绿色零售企业。“沃尔玛”就是先从经营绿色商品入手,逐渐向绿色零售商转变的典型代表:2004年在美国一家山姆俱乐部销售用有机棉花制成的19万套瑜伽运动服;在达拉斯的一个超市经营着四百种有机食品;有机婴儿服、有机海鲜鱼类和有机蔬果等也都已经纳入了沃尔玛的视线;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积极支持有机产品,并在供应商中推广对环境友善的生产程序等。2005年沃尔玛提出了在三年之内每年投资5亿美元开发“绿色建筑”,以减少商店能源使用量30个百分点,减少能源浪费25个百分点。按照公司的计划,2005年7月20日沃尔玛在德克萨斯州麦尼金市的达拉斯郊区,开设了一家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科技为理念的大型超市,超市的建筑设计采用了20多种以绿色特征为目标的措施;如沃尔玛(中国)也积极采取措施,以保持室内26度恒温、使用红外线空气幕、采用T5节能灯、分阶段除霜;等等。2005年底以来更是积极携手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进行了许多环保活动;积极捐赠环保项目,与社区共同开展可降解购物袋与旧电池回收、捡拾垃圾、植树等环保社区活动。而且将环保议题融入到业务中去,全面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如2008年3月13日,在沃尔玛芜湖的购物广场举行了“绿色生活2008公益活动”。向顾客免费赠送了3000个绿色环保布袋。②

二、对零售绿色经营的三维分析

零售绿色经营的研究是应用型研究。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与研究,首先应该从零售绿色经营的实践出发,并紧密结合有关理论。本文认为,环境伦理学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战略营销理论可以从不同侧面解释零售绿色经营的三个维度,因而可以成为研究零售绿色经营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伦理学分析

从环境伦理学分析,是要解释“树立怎样的经营理念”。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它体现在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两个方面。[3]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ethics)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发展需求扩张下的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自然资源禀赋和利用特点等引发的人与人之间或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4]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系岩佐茂认为环境伦理学的建设不仅仅是提出与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工业化模式相反的理念,关键还在于企业道德、技术工作者道德、消费者道德、行政道德的建设。[5]

用伦理学理论分析零售经营,是环境伦理学在零售经营中的具体应用。零售经营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从环境伦理学角度看,零售经营中始终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零售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即企业利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二是零售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即企业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因此,所谓零售绿色经营,从根本上说首先应该是绿色理念的建立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的贯彻,包括:(1)注意环境保护。即在经营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企业文化中要有一定的环保理念;企业的运营文件中要有“关注环保”的字样;各个层次的员工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实行“不过度包装”。(2)注意消费者人身安全。即以适当的方式销售安全的商品。(3)注意经营活动中的人文关怀。即以消费者为本开展营销活动。在满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合理利润,在兼顾节约资源的情况下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消费需求。

(二)产业生态学分析

从产业生态学理论分析,是要解释“以怎样的方式经营”。产业生态学是研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学。它探讨产业系统与经济系统及其同自然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生态学的关键问题包括:现代技术循环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有什么环境影响?人类文化系统中涉及资源的组成部分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有什么环境影响?技术-环境关系未来将如何演变?如何具体地界定和实现可持续性,它与负责人的环境表现有什么区别?[6]而产业生态学实践者界定的产业(industry)的外延非常广泛,包括了采掘业、制造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能源生产和使用业、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对产品的使用以及废物处置等活动。[6]从产业生态学思考零售商的绿色经营问题,实际上涵盖了对上游的供应商、对零售商自身、对下游消费者所进行的不同的环保措施与行动。

(三)价值迁移理论分析

从价值迁移理论分析,是要解释“经营怎样的商品”。价值迁移(valuemigration)是战略营销中重要的理论。原意为“顾客从原有的已经过时的业务设计所提供的产品的购买转向能够为他们提供优异价值产品购买的过程”。[7]譬如顾客原来购买普通彩色电视机,而现在则转向购买液晶电视机。人们虽然对看电视节目的需求没有改变,但对电视节目载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即液晶电视能带给人们更舒适、更美观的感受;譬如顾客以前购买传统食品,而现在则转向购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人们对食品本身的需求没有改变,但对食品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要求。

价值迁移理论告诉我们:第一,顾客需求是动态变化着的。顾客所追求的“价值”是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因此,顾客的价值迁移是一种常态,其根本原因是产品利益与顾客需求之间的不协调。顾客价值迁移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进行的。经济发展导致人们收入增加,为顾客价值迁移产生了内在动力;而科技进步,又使得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为顾客价值迁移创造了实现的条件。第二,顾客价值迁移的过程其实也是消费升级的过程。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顾客只能购买过时的业务设计所提供的商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顾客产生了对优异价值(绿色环保)商品的需求,具体可以表现在:一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务)上增加对商品的新的要求,即要求商品达到一定的生产和销售条件标准,希望购买的商品不仅能满足物理上的需求,而且还能避免商品的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绿色商品出现,人们的视线逐渐从普通商品专向同类绿色商品,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等绿色商品的畅销就是很好的证明;二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务)领域增加对新品种的需求,即希望购买和消费更利于健康、更利于环保的新产品;三是对新的消费领域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即希望购买和消费更多新的符合健康和环保要求的商品与服务。[8]

三、结语

我国零售业绿色经营起步比较晚,实践中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研究中也有需要不断深化的方面,例如对“沃尔玛”的绿色经营进行系统的案例分析;对地方零售业绿色经营的实践进行对比研究;尤其是建设基于环境伦理学、产业生态学、战略营销学基础上的、符合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构完整的、对实践有明确指导作用的零售绿色经营教材。

注释:

①2006年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确立了“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2006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绿色商业发展论坛”;2006年12月13日在西单召开了商品流通论坛,20多位国内的流通专家就发展绿色商业进行了问题探讨;2007年5月在河南郑州举办了“第二届绿色商业发展论坛”;2007年5月在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举行了课题研究研讨会;等等。

②芜湖:“绿色生活2008公益活动”——责任消费、环保沃尔玛[EB/OL].[2008-03-13].

参考文献:

[1]赵亚平,李萍.从顾客价值迁移考察沃尔玛的绿色经营[J].生态经济,2007(9):140.

[2]吉福林.论商业企业的绿色经营[J].商业研究,2002(11):63-65.

[3]杨通进.对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EB/OL].[2008-06-10]

[4]李真真,杜鹏,黄小茹.环境伦理的实践导向研究及其意义[EB/OL].[2008-06-04]

[5][日]岩佐茂.研究环境伦理学的基本视角[EB/OL].

[6]T.EGraedel.B.R.Allenby.产业生态学(第二版)[M].施涵,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9,21.

营商环境理念篇4

第二阶段(2006年—)。2006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体现在开始比较深入地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如柴艳萍等(2006)从环境伦理和商业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与自然相和谐生态商业的设想;上海商业经济学会朱成钢(2006)提出应该“建立与绿色消费相适应的商品流通业”。尤其是2006年底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与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共同组织的“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的研究,将更多学者的眼球迅速吸引到这一方面。随着“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中延伸出的一系列全国范围的绿色商业发展研讨会的举行①,国内学者对绿色商业相关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越来越多。

绿色经营是商业(包括零售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发展绿色经营也是商业企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与使命。虽然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角度与层次探讨(这可以从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著作、研究课题等方面得到证实)了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有关的问题,但商业领域绿色经营依然是一个谈得少而不深入、系统研究不够的命题,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零售业实践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急需进一步清晰“绿色商业”、“零售绿色经营”等基本概念、含义的界定。

一、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

绿色经营(greenoperation)一般指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可持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有机统一。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环境作为经营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进行绿色经营的企业在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时,以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在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时,以长远利益为重;在处理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时,以全局利益为重。因此,绿色经营服从于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经营所提倡的是既要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发展构成危害,并为其发展创造优良条件为宗旨的经营活动,这也是企业的永续性经营活动。

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就是要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分别从零售企业的绿色经营理念、绿色经营方式以及对绿色商品的经营这三个方面进行细致地考察。本文认为,对零售商绿色经营的界定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经营绿色商品,这绿色经营的基本特征与业务活动,也是考察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基本指标;二是以“绿色”方式从事经营活动,即以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安全为核心进行营销与管理活动,包括售前环节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对供应商提高环境效率的激励、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教育,售中对绿色商品销售的促进、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服务方式的采纳等等;三是以“绿色零售商”的身份从事经营活动,绿色零售商的核心是在根本上拥有绿色经营理念,并将绿色理念贯穿到企业的文化与一切业务活动中。

如果用一幢房子来形容零售绿色经营,三者的关系是:(1)经营绿色商品是“房顶”,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是显见的企业活动;(2)以绿色方式进行经营是“围墙”,它是房顶的支撑,因而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按绿色方式从事经营活动,也很难做好绿色商品的经营;(3)绿色零售商则是“地基”,它是整幢房子的基础与根本。如果零售商不能从战略的、生态的角度塑造自己,就难以长久地做好绿色经营活动。

零售绿色经营的三个维度也是零售绿色经营发展的三个阶段。国外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发展与国内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实践都表明了这样的发展轨迹,即引进绿色商品探索绿色方式经营打造绿色零售企业。“沃尔玛”就是先从经营绿色商品入手,逐渐向绿色零售商转变的典型代表:2004年在美国一家山姆俱乐部销售用有机棉花制成的19万套瑜伽运动服;在达拉斯的一个超市经营着四百种有机食品;有机婴儿服、有机海鲜鱼类和有机蔬果等也都已经纳入了沃尔玛的视线;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积极支持有机产品,并在供应商中推广对环境友善的生产程序等。2005年沃尔玛提出了在三年之内每年投资5亿美元开发“绿色建筑”,以减少商店能源使用量30个百分点,减少能源浪费25个百分点。按照公司的计划,2005年7月20日沃尔玛在德克萨斯州麦尼金市的达拉斯郊区,开设了一家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科技为理念的大型超市,超市的建筑设计采用了20多种以绿色特征为目标的措施;如沃尔玛(中国)也积极采取措施,以保持室内26度恒温、使用红外线空气幕、采用T5节能灯、分阶段除霜;等等。2005年底以来更是积极携手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进行了许多环保活动;积极捐赠环保项目,与社区共同开展可降解购物袋与旧电池回收、捡拾垃圾、植树等环保社区活动。而且将环保议题融入到业务中去,全面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如2008年3月13日,在沃尔玛芜湖的购物广场举行了“绿色生活2008公益活动”。向顾客免费赠送了3000个绿色环保布袋。②

二、对零售绿色经营的三维分析

零售绿色经营的研究是应用型研究。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与研究,首先应该从零售绿色经营的实践出发,并紧密结合有关理论。本文认为,环境伦理学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战略营销理论可以从不同侧面解释零售绿色经营的三个维度,因而可以成为研究零售绿色经营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伦理学分析

从环境伦理学分析,是要解释“树立怎样的经营理念”。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它体现在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两个方面。[3]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ethics)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发展需求扩张下的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自然资源禀赋和利用特点等引发的人与人之间或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4]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系岩佐茂认为环境伦理学的建设不仅仅是提出与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工业化模式相反的理念,关键还在于企业道德、技术工作者道德、消费者道德、行政道德的建设。[5]

用伦理学理论分析零售经营,是环境伦理学在零售经营中的具体应用。零售经营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从环境伦理学角度看,零售经营中始终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零售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即企业利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二是零售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即企业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因此,所谓零售绿色经营,从根本上说首先应该是绿色理念的建立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的贯彻,包括:(1)注意环境保护。即在经营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企业文化中要有一定的环保理念;企业的运营文件中要有“关注环保”的字样;各个层次的员工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实行“不过度包装”。(2)注意消费者人身安全。即以适当的方式销售安全的商品。(3)注意经营活动中的人文关怀。即以消费者为本开展营销活动。在满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合理利润,在兼顾节约资源的情况下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消费需求。

(二)产业生态学分析

从产业生态学理论分析,是要解释“以怎样的方式经营”。产业生态学是研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学。它探讨产业系统与经济系统及其同自然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生态学的关键问题包括:现代技术循环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有什么环境影响?人类文化系统中涉及资源的组成部分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有什么环境影响?技术-环境关系未来将如何演变?如何具体地界定和实现可持续性,它与负责人的环境表现有什么区别?[6]而产业生态学实践者界定的产业(industry)的外延非常广泛,包括了采掘业、制造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能源生产和使用业、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对产品的使用以及废物处置等活动。[6]从产业生态学思考零售商的绿色经营问题,实际上涵盖了对上游的供应商、对零售商自身、对下游消费者所进行的不同的环保措施与行动。

(三)价值迁移理论分析

从价值迁移理论分析,是要解释“经营怎样的商品”。价值迁移(valuemigration)是战略营销中重要的理论。原意为“顾客从原有的已经过时的业务设计所提供的产品的购买转向能够为他们提供优异价值产品购买的过程”。[7]譬如顾客原来购买普通彩色电视机,而现在则转向购买液晶电视机。人们虽然对看电视节目的需求没有改变,但对电视节目载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即液晶电视能带给人们更舒适、更美观的感受;譬如顾客以前购买传统食品,而现在则转向购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人们对食品本身的需求没有改变,但对食品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要求。

价值迁移理论告诉我们:第一,顾客需求是动态变化着的。顾客所追求的“价值”是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因此,顾客的价值迁移是一种常态,其根本原因是产品利益与顾客需求之间的不协调。顾客价值迁移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进行的。经济发展导致人们收入增加,为顾客价值迁移产生了内在动力;而科技进步,又使得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为顾客价值迁移创造了实现的条件。第二,顾客价值迁移的过程其实也是消费升级的过程。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顾客只能购买过时的业务设计所提供的商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顾客产生了对优异价值(绿色环保)商品的需求,具体可以表现在:一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务)上增加对商品的新的要求,即要求商品达到一定的生产和销售条件标准,希望购买的商品不仅能满足物理上的需求,而且还能避免商品的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绿色商品出现,人们的视线逐渐从普通商品专向同类绿色商品,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等绿色商品的畅销就是很好的证明;二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务)领域增加对新品种的需求,即希望购买和消费更利于健康、更利于环保的新产品;三是对新的消费领域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即希望购买和消费更多新的符合健康和环保要求的商品与服务。[8]

三、结语

我国零售业绿色经营起步比较晚,实践中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研究中也有需要不断深化的方面,例如对“沃尔玛”的绿色经营进行系统的案例分析;对地方零售业绿色经营的实践进行对比研究;尤其是建设基于环境伦理学、产业生态学、战略营销学基础上的、符合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构完整的、对实践有明确指导作用的零售绿色经营教材。

注释:

①2006年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确立了“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2006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绿色商业发展论坛”;2006年12月13日在西单召开了商品流通论坛,20多位国内的流通专家就发展绿色商业进行了问题探讨;2007年5月在河南郑州举办了“第二届绿色商业发展论坛”;2007年5月在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举行了课题研究研讨会;等等。

②芜湖:“绿色生活2008公益活动”——责任消费、环保沃尔玛[EB/OL].[2008-03-13]..

[4]李真真,杜鹏,黄小茹.环境伦理的实践导向研究及其意义[EB/OL].[2008-06-04]./html/Dir/2008/06/04/8770.htm.

[5][日]岩佐茂.研究环境伦理学的基本视角[EB/OL]./chuban/zxdt/dtgqml/02/020.4/dt020402.htm.

[6]T.EGraedel.B.R.Allenby.产业生态学(第二版)[M].施涵,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9,21.

[7]DavidCravens.NigelF.Piercy.战略营销[M].韦福祥,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9.

[8]赵亚平,李萍.从顾客价值迁移考察沃尔玛的绿色经营[J].生态经济,2007(9):138.

营商环境理念篇5

    关键词: 绿色零售/绿色标志/环境保护/绿色营销规范

    内容提要: 绿色零售是零售业的绿色化。目前绿色零售在国外发展较快,在国内属新兴事物。我国绿色零售的法律规范存在欠缺和滞后性:缺少绿色零售的标准;绿色认证、使用及监督法律制度分散且执行力低下;缺乏对绿色零售的法律引导和扶持。我国应围绕这些问题,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2011 年 10 月,全球最大连锁超市沃尔玛在重庆的 12 家门店被查出在过去的 20 个月里,将普通冷鲜猪肉标注为“绿色精肋排”、“绿色里脊”等商品名称,按照“绿色食品猪肉”的价格销售,销售假冒“绿色猪肉”63547 公斤,获违法所得 50 万元。工商部门认定,沃尔玛销售假冒“绿色猪肉”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重庆 10 家门店停业整顿 15 天并处违法所得 5 倍罚款 269 万元。同时,公安机关对 7 家门店以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侦查,对相关涉案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这一事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这次沃尔玛假冒绿色猪肉事件最终以重庆工商部门认定其欺诈消费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作为定论,但笔者认为此次事件除此之外还有着更深层的影响,那就是对新兴环境保护模式——绿色零售的发展的伤害。绿色零售作为绿色营销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在环境保护与消费、发展中寻求的一种妥协之路,也是各国新兴的环境保护之道。

    绿色零售是最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环境保护模式,政府对此也日趋重视,但是通过沃尔玛事件却可看出我国绿色零售法律的缺失,虽然假冒绿色产品可在《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寻找到相关规范加以规制,此次事件也是依据《刑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处理的,但是相关规范在环境法体系中却无处可寻,更不用说有关绿色零售方面的规范了。因此本文拟以沃尔玛假冒绿色猪肉事件为例,对绿色零售进行探究,分析其在我国的现状及其法律困境,以探寻其停滞症结及发展路径。

    二、绿色零售主要内容及现状

    (一)绿色零售主要内容

    绿色零售即零售业绿色化,理解它需要从与其息息相关的绿色经济、绿色营销及绿色消费的认识开始。

    1.绿色经济、绿色营销及绿色消费

    绿色经济是绿色零售之依托。绿色经济(Green Economy)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产业链,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从宏观看,绿色经济是指经济体系的绿色化;从微观看,绿色经济是指单个的产业经济活动的绿色化。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大致勾勒出人类经济活动的全貌,而零售作为流通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绿色零售也是绿色经济的具体阐释,对绿色零售的理解也都是从对绿色经济的理解开始的。

    绿色零售是绿色营销在零售中的具体应用。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是将绿色理念纳入企业营销过程的新型营销模式,英国威尔斯大学的肯·毕提教授将绿色营销定义为“一种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其实质是建立在绿色经济基础上,以绿色技术和绿色市场为依托的,“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需求管理和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市场营销方式”。[1]营销是为了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从不同层次的需求上来迎合消费者的经营趋势。而“消费者一旦能够从竞争性商品中进行自由选择,那么就有了‘用脚说话 , 的权力,从而迫使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市场上进行激烈的竞争,由此而使他们生产或经营的商品能在价格、质量、功能或创新方面成为最吸引人的商品”。[2]绿色需求是消费者的最新选择,绿色营销便是在生产者、经营者满足消费者最新选择过程中所产生的,它以环境保护为理念和宗旨,在产品和服务上采用绿色技术,开发绿色市场,进行研发、生产及销售等一系列经济行为,兼顾企业自身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

    绿色零售是绿色营销在销售阶段的具体体现。绿色营销蕴含的环保理念、环境价值观、行为模式融入到零售阶段,传统零售便转变为绿色零售,它促进了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因此绿色零售是绿色营销在零售阶段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没有绿色营销也不可能存在绿色零售。

    绿色消费(Green Consumption)也称可持续消费,是绿色营销的市场动力,因此也是绿色零售的动力。自亚当·斯密以来,消费被视为所有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以工业文明为主的传统消费模式使人类过度消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兴起和发展,企业不得不在生产、销售中积极采取绿色环保措施以回应消费者的绿色要求。绿色消费与绿色零售相互作用。一方面,绿色消费促进了绿色零售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绿色零售又反作用于绿色消费的发展,不仅为绿色消费提供场地,更能促进绿色消费的习惯和意识。

    绿色零售是在绿色经济发展下探索出的新型环境保护思路,是绿色营销在销售流通阶段的应用,它回应了绿色消费的需求,为其提供了最直接的途径,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绿色消费意识的提高。

    2.绿色零售的主要内容

    绿色零售有其特定内涵和内容,零售业是否绿色化需通过其内涵得以确认。绿色零售内容主要包括了零售企业的绿色经营方式、绿色商品的经营及绿色理念的贯穿始终。

    零售企业是零售业主体,零售业的绿色化最首要的内容是零售主体的绿色化。

    零售企业作为提供零售服务的主体,其本身存在着绿色化的要求。作为独立发展的第三产业实体,零售企业的能源消耗巨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一份全国零售企业耗电量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家电卖场、便利店、超市、大型超市和百货店等五类零售业全年耗电量超过 300 多亿千瓦时,其中以百货店和大型超市为甚,零售企业已经成为能源消耗大户。[3]因此,零售业的绿色化必须从零售主体自身的绿色改造开始,很难想象一个自身环境保护存在瑕疵的主体将环境保护理念与销售结合的自觉性和真实性。零售企业的绿色化表现在其经营方式上是否采取了有别于传统经营模式的绿色经营模式,而这种绿色经营模式的节能减排所带来的能源消耗远低于传统模式所造成的能耗。我国相关部门对零售企业的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2010 年商务部首次发布《2010 年中国零售业节能环保绿皮书》,对现阶段我国零售业节能环保工作现状做了全面总结,研究了零售业对国家节能减排及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和贡献;[4]2011 年则评选出第一届中国绿色零售商[5]。

    零售企业作为联结生产商和消费者的服务性行业,它在采购和销售绿色商品中分别对生产商和消费者起着引导作用。对生产而言,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非同小可,清洁生产能有效减缓生产中所产生的环境损害,但清洁生产所付出的成本也远高于传统生产模式。作为经济人,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是永恒的目标,它的任何行动都不可能,也不能偏离市场轨道,只有当生产企业具有足够的环境意识及利润可期待时,才有可能积极采取清洁生产方式。绿色零售企业为绿色商品提供销售场所,才使得绿色生产有了营利的机会。消费者绿色需求的急剧增长能给清洁生产带来巨大的市场动力,而零售是绿色产品面向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使企业最终获取利润的主要形式。因此,零售企业的绿色态度能促进生产企业的环境态度。

    对消费而言,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兴起源于对日益恶化的环境的忧虑和反思,源于环境意识的进步,因此消费者的环境意识也直接影响着其消费观念与行为。零售企业提供绿色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为更广大消费者增进环境保护意识提供了途径,更能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商务部的有关负责人指出,零售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将不仅是打造绿色零售企业,更要发挥窗口作用,向消费者宣传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并努力带动上游供应商的环保低碳发展。零售企业的绿色产品的采购和经营实质上承载了绿色零售的重要意义。

    绿色经营理念是绿色零售产生、持续、发展的核心。绿色经营理念是绿色零售的核心、灵魂之所在,它贯穿绿色零售的始终,并最终决定零售业的绿色化方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零售企业有自己的利益追求。而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体利益与社会责任、环境保护与利润追逐的矛盾中何从选择,完全取决于零售商是否具有绿色理念以及是否愿意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缺乏绿色经营理念的绿色零售经营行为只可能是应景之作,或为追逐企业利益的另一种手段,是无法真正持续的。目前我国公众包括环境知识及环境态度在内的环境意识处于不断增强的阶段,但也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面临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时,并没有足够的绿色理念支持利益天平向环境保护倾斜。

    (二)绿色零售市场现状

营商环境理念篇6

一、商业银行战略管理

(一)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实施

经营战略实施过程,即战略分析、选择、实施和评价、调整的过程。美国学者罗宾斯其把经营战略过程分为六大步骤,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针对经营战略而言,其涉及四方面的关键要素,即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价和调整。

图1 战略管理过程

实施是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最终目的,是经营战略价值的彰显,在实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第一,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迫使体系结构与经营战略相一致。第二,合理分配关键性资源,确保资源配置与实际需求相统一。第三,制定与经营战略相对应的政策和程序。第四,增加实践活动,促使经营战略得到完善。

(二)评价调整

战略评价,即以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为依据,对经营战略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行审视。具体而言,在评价经营战略时,需考虑三方面的内容:首先,选择合适的评价时机。战略评价属于持续性活动,基于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应以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为依据,适当提高战略评价活动的频率。其次,合理选择评价指标。最后,重视数字化,以先进的评价手段为媒介。

战略调整,即以商业银行的发展变化为依据,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经营情况以及经营理念,及时调整已制定的经营战略,为经营战略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提供保障。其中,战略展望、目标体系、长期发展方向以及战略执行等均属于调整范围。

二、工商银行基层行外部经营环境与内部条件

(一)外部经营环境

第一,政治法律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指与商业银行经营存在直接与潜在影响力的政治力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国家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势、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均属于政治法律环境,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第二,经济环境。一般而言,经济环境,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等。近几年,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呈迅猛发展趋势,致使我国工商银行基层行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社会文化环境。若以物质文化环境为出发点,我国经济和技术水平均有显著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有较大程度上的变化。若以制度文化为出发点,随着改革开发的实施,我国体制改革取得较大发展。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制度下,迫使企业经营自主权得到发展,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若以精神文化为出发点,基于人们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有所转变,精神追求成为人们消费的新对象。

第四,技术环境。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影响,金融领域的技术呈不断向前发展趋势,进而影响金融银行的经营战略。针对工商银行而言,“科技引领”是工商银行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是工商银行处于领先地位的保障,是提升工商银行经营战略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条件

第一,内部资源条件。基于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基础上,工商银行不断借鉴吸收国外银行先进管理理念与经验,以岗位价值为依据,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首先,坚持纵向可进退、横向可交流的基本原则,构建多通道岗位职级体系,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途径,实现职业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其次,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经营绩效为依据,建立整体式绩效考核机制,规范绩效评价机制和管理流程,引导员工重视绩效,促使其更好地为工商银行服务。最后,以岗位价值和业绩贡献为出发点,完善薪酬分配制度,采用以岗定薪、以绩定奖、以能定资的方式,迫使具有现代气息的薪酬分配理念得到强化。

第二,产品结构分析。人民币、外币以及工商总行规定范围内是工商银行基层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大致可分为七大类,即公存款业务、个人储蓄业务、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公司贷款业务、电子银行业务以及银行卡业务。

三、工商银行基层行特点与经营战略发展

(一)工商银行基层行特点

(1)组织结构。标准化是银行强调的重点,不管是业务办理流程,或是经营管理活动,均需严格的操作流程为基准,坚持职务专门化的原则,以正规的制度和规则为标准,开展工商银行经营战略活动,其中,行长责任制是银行实施的责任制度。针对工商银行基层行组织结构,其存在机构重组、人员分流等问题。

(2)业务经营。基层行具备自己的业务经营特点:第一,存款是立行之本。存款是商业银行基层行的首要任务,是支撑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工商银行基层行的立行之本是广泛收集社会闲散资金,提升存款率。第二,贷款是兴行之本。据统计,商业银行基层行的利润大部分来源于贷款业务,是推动商业银行基层行发展的有效动力。第三,中间业务是新增长点。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基层行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致使中间业务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属于基层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经营战略发展

第一,营销银行。基层行的知名度与公信力直接关系工商银行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工商银行基层行应以全员营销理念为基础,培养银行职员的责任意识,构建一支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为银行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第二,零售银行。坚持“将中国工商银行打造成中国第一零售银行”的战略目标,以基层行组织框架为依据,完善个人业务运行机制,高效利用个人金融业务经营资源,全面推进中间业务以及个人业务发展。与此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摒弃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的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的优势,提升基层行服务水平。第三,特色银行。以机构扁平化管理要求为指导,以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特点为依据,坚持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打破被动经营局面,实现经营布局的主动调整,研发工商银行基层行的特色产品,为实现特色银行打下坚实基础。第四,流程银行。作为工商银行组织框架系统的末端,工商银行基层行属于流程操作的前沿。因此,工商银行基层行应以具体流程为指导,树立较强的执行意识,以流程银行建设需求为导向,优化风险结构组合,增强工商银行基层行风险防控能力。

营商环境理念篇7

论文摘要:重点介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绿色营梢战略。

环境问题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题,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技术壁垒已悄然取代日益削弱的关税壁垒,成为限制中国产品顺利出口的巨大障碍。分析了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并为突破绿色壁垒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具体战略。

1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发展现状与问题

1.1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

大多数企业没有树立环保观念,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追求近期的经济效益理念下进行的,对眼前利益考虑得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很少。另外不少企业认为绿色营销必然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增强,绿色营销能更好迎合绿色消费心理、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消费者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企业则赢得更大的利润。因此,企业必须更新成本观念,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模式,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全面绿色营销观念,实现消费者、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1.2企业的生产方式滞后,不能满足绿色产品生产要求

我国企业仍然沿续投人高、产出低的落后生产方式,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1.3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

绿色营销对我国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了挑战。首先绿色产品必将取代非绿色产品逐步成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中心,而我们的企业却普遍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现有绿色产品的绿色含量也有待提高;其次,产品的包装至今仍是一味追求坚固、精美、豪华,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再次,企业缺少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没有科学地计人成本而制定出绿色产品价格;再其次,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仍是沿用传统的方式,还没有从产品的绿色特征出发来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如何防止绿色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最后,促销方式陈旧,特别是一些先行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还没有负担起绿色信息的传播者、宣传者的责任,缺乏引导绿色消费,开辟绿色市场的时代创意。

2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2.1注重绿色教育,大力进行绿色宣传,努力营造绿色时尚

我国目前人们的绿色意识淡薄,相当多的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政府必须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其次,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明确绿色消费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一种高尚的社会时尚。这样才能培育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绿色需求。

2.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开发绿色产品,强化绿色质量管理

所谓清洁生产是指生产、使用及处理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产品生产。绿色产品是清洁生产的产物,要生产绿色产品就必须采用清洁生产方式。这不仅需要观念的突破,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和技术改造,并且切实付诸实施。我国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但企业必须注意增加绿色科技投人,尽量采用易于回收的低污染材料,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材料;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改进工艺与设备,努力减少生产中的各种危险及以废弃物;尽可能节约原材料与能源的消耗,加强对产品的废物处理,减少排污量。

2.3推广环境认证,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事业

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企业能否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实现利润。我们应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加强与其他国家环境标志的相互认证,并通过推动IS014000系列标准的执行,发展环境保护事业,保护环境,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应在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下,通过税收等措施加以调整,并加大对环境成本外在化行为的制裁和处罚,强化企业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主动性。

2.4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企业必须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的基础上,在产品、包装、价格、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 2.4.1抓好绿色产品的开发

绿色产品的开发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面对大量的商机,企业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及时开发绿色产品。生产绿色产品要使用无公害、易分解的新能源、新资源;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节能降耗;要力求资源的回收再生,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后的废弃物无环境污染。

2.4.2采用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绿色营销的引擎,要把以促销为主的包装观念转变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包装观念。绿色包装应该采用组合型、复用型等节料包装物,应选用纸质等易分解、无毒无味材料,应增加对消费者使用和处理包装物的宣传及处理方法说明。

2.4.3合理制定绿色价格

绿色价格是指附加了开发绿色产品的知识、劳动和物质投人而高于传统产品价格的价格。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要合理考虑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因素。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商品的定价要以有利于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商品的绿色形象度为基本指导思想,主要实行新产品定价策略。在国内市场上,绿色产品的价格定位则必须面向大众消费者,与同类产品的比价要力求保持基本平衡。可灵活采用目标价格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

2.4.4选好绿色分销渠道

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渠道,要注意选择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以便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要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来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或专柜,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要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简化供应配送系统及环节;要建立全面覆盖的销售网络,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要在选择经销商时注意该经销商所经营的非绿色商品与绿色商品的相互补充性和非排斥、非竞争性,谋求中间商对绿色产品的虔心推销。

2.4.5开展绿色促销

促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有着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功能。绿色促销的核心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营商环境理念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理念

0.引言

互联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信息革命,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类经济活动的深刻变化。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指的是所有重要的在互联网上的交易,包括内部员工之间的业务活动,在供应链的业务合作伙伴之间的贸易活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的数量迅速增加,互联网正在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新兴市场”, 在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下,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观念等正在接受挑战,必须改变传统的营销,建立一个新的营销理念——诚信的理念,“一对一”的营销理念,服务理念,合作的概念,创新的营销组合策略,从产品,价格,促销,分销渠道,营销方式,寻求突破的方法,对市场营销亭的网络营销整合与转化。

1.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影响

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市场营销是企业通过调整和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使外界环境的营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1市场成为全球性的市场

电子商务通过网络,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加强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距离缩短,使经济活动越来越摆脱国家的界限,使市场正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潜在的广阔的市场,和全球化市场要求一种快速全球化的市场营销手段,即通过网络营销。

1.2市场销售的中间环节减少

传统企业的销售通过中间商来完成,层层叠叠。电子商务使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即通过网络进行直接交易。它可以实现服务一天24小时,节省了大量的中间环节。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从而降低最终产品的销售价格,这不仅有利于互联网企业扩大销售,但对所有的产品或服务作为投入工业多级滚动降低生产成本,最终也使消费者受益。

1.3提高信息的传播和沟通渠道

电子商务环境下,人们对信息传播的新渠道——网络。网络不同于传统的文本传播的报纸,又不同于仅音频通信站,也不同于电视的唯一视频传输,它是三者的有机统一结合,它是一种多媒体信息传播模式。效果当然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1.4交易和支付手段的变化

在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直接销售网络,然后你就可以通过电子货币付款,既节省投资和消费的国家的货币,和订货和付款的客户比其他商业模式更经济,及无纸化和支付过程无现金的实际操作,大大方便了交流。

2.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理念的影响

电子商务不仅影响到企业的营销环境,而且也影响了企业的目标市场。变化体现为消费者和这种行为的影响。在营销环境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必然导致营销理念的变化。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地域分割,缩短流通时间,降低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传输和处理成本,使生产和消费更紧密,使客户有空间和货物很大的选择余地,但这一次的消费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只能以“客户至上”,“顾客满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所以,企业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新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理念。因此,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对其营销观念的彻底革命。革命的皮革是传统的以自我优化目标的营销理念,以最佳的整体概念,体现在营销是一个生产者,消费者,政府和社会都从中受益,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方便人,其他人思考,思考,真诚帮助客户“。一个营销策略的理念识别将由各方利益整合的趋势,对客户的重点,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3.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营销理念的革新

市场营销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结束后,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此期间,市场营销的概念演变了很多次,已经有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21世纪,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营销理念和发展和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想法。

3.1诚信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非常重要。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基础,市场营销业务条件的基石。电子商务虚拟现实,要求企业诚实守信。因此在网络营销中,企业如何做到让顾客信任、光靠企业一厢情愿的形象塑造已经不够了,客观上要求企业以诚信,树信誉。品牌声誉,声誉是基于保诚,客户的判断标准,拥有在线客户评价网站(公司)。此外,客户需求信息互联网是真的还是假的,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诚信缓刑。企业讲真诚守信,客户需求信息的保真度,相反,企业失信的客户需求信息的保真度。

电子商务活动中,促进完善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们的诚实守信意识和成熟的诚信消费习惯。诚实守信是基于诚信消费。消费者和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都习惯于使用电子信用支付手段,如电子信用卡或电子汇款支付,将大大加快的电子商务进程。

3.2“一对一”的营销观念

“一对一”的营销是企业对客户为中心,建立一个持久的,长期的“双赢”与客户的关系,通过互动对话与每个客户一个一个份额,为客户提供定制产品,使顾客satisfactionprocess。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现代化的生产以及客户的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将成为一种趋势。大众市场消费者的营销只是承担和商品生产和管理信息的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消费者的生产和经营,很难或不可能的意愿,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和需要得到满足。人民屈服于大批量,少品种的生产模式“,”字面意思是“消费。被动消费,损坏的状态,消费者的权益。大众营销,一对一”的营销具有以下特点:个人消费者和个人情况显示,客户针对性的市场开发有针对性的生产,个性化信息的个性化的分配;双通讯个性化的促销活动,顾客份额和范围经济;留住有价值的客户。在电子商务下,企业必须建立“一对一”的营销理念,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客户数据库,建立便捷的沟通方式,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消费者的青睐。

3.3服务观念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市场竞争从内容到方式都发生了质变化。消费者要求改善消费结构,扩大服务消费,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密切相关的服务已经成为竞争的商业战争中的重要内容。不同企业同类产品在质量,规格,功能,价格几乎是一样的,客户已经购买了一家公司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真诚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客户,以产生信任的企业和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以购买更多的产品。因此,企业可以不再单靠“硬性”有形产品来赢得客户,占领市场,更重要的是依靠“软性”服务竞争。

3.4合作观念

电子商务具有交互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互联网,与对方沟通,互动起来组成的交互式电子商务的核心价值精神的精神,它强调平等,互惠互利,共同繁荣发展,反对以邻为壑邻居单向的自利行为,反对结帮营利行为。企业应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客户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通过建立伙伴关系,维护和发展,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营销。

【参考文献】

[1]郑淑蓉.试论电子商务与现代企业革新.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2]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2007.

营商环境理念篇9

电子商务是指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其实高新科技和企业经营的有机结合。电子商务环境改变了传统会计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现代会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各种经营活动都需要在网络环境中完成,询价、市场分析、商品分析以及产品订单和发货都不再需要纸质化操作,取而代之的各种电子工具。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企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有效开展电子商务会计,尽快转变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操作,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电子商务的概念以及企业会计的现状

1.1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其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其兴起时间较短,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还不准确,仅仅以为电子商务就是在网络上进行的经济活动。其实电子商务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就是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有关的商务活动,狭义的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网络和数字媒体而进行的买卖交易。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交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交易的效率,扩大了企业收集信息的能力。

1.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的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其消除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企业实现全球化经营。电子商务的这种特性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消费理念,致使企业必须针对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同时对于企业的会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速度加快,需要会计对经营信息和资金的处理速度加快,以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会计理念、会计职能和会计处理方法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才能满足企业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的更加精确和快速,会计计量手段和管理方法相比传统会计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对于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对经营风险的预测和预防,都将变得更加复杂。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将实现多元化,企业财务报告将更加信息化和公开化,会计信息也将更加全面,以满足企业不同发展的需要。

2电子商务环境对会计影响分析

2.1对会计环境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对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一切会计活动都将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会计活动的电子化。电子化会计管理与传统会计管理存在明显的区别,其要求会计处理更加高效和准确。电子商务虽然可以直接影响会计环境,但是会计活动仍然具有资源委托和受托的关系,企业还是关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信息逐渐透明化,投资者能够共享企业的财务信息,使投资者对于企业的信任程度增加。同时,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一般都是网络经营,这样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财务信息容易被盗取,会计数据容易被更改,客户容易出现欺骗和违约的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将会计管理信息化,制定相应的措施以防会计信息被篡改,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2.2对会计原则的影响

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中的广泛应用,不但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环境,同时也对会计原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电子商务环境要求企业的经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会计处理自动化,整个会计活动必须是实时的,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压力。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下,企业的产品周期缩短,降低了企业库存管理的成本,改变了传统销售模式下的会计原则。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的支付方式发生改变,网络支付取代了传统的现金支付,结算方式更为灵活。网络支付逐渐会取代预付定金、货到付款等传统的支付方式,电子支付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电子支付所提供的网络支付平台,可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权责和纠纷以及货币支付风险。

2.3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2.3.1实现了会计处理方法的多元化

会计处理方法时会计工作的重要手段,其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经营的业务特点发生了转变,其直接决定了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同时,会计处理方法还会受到企业经营风险程度的影响。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风险更加复杂,需要谨慎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在准备金核算问题上,企业的经营风险较低时,企业的坏账准备金以及存货跌价损失等的比例相对较小,此时不用选择备抵法进行坏账准备金提取,可以直接选择直接转销法。但是在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时,各项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相对增大,此时需要采用备抵法进行处理。电子商务环境下要求会计处理方法多元化,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

2.3.2实现了会计计量方法的多元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多未知的风险,企业会计计量方法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企业要对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电子商务的要求。企业需要将会计计量方法多元化,以解决电子商务模式下遇到的不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反应经营和财务的现状,为领导者制定方案提供帮助。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将历史成本视为会计计量的基础,采用多种计量方法来体现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企业会计计量的有效性。

2.3.3实现了会计报表的自动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传统的会计报告制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会计报告无法真实的、充分的反映出会计信息,更不能让会计信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而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报表将以电子化的信息载体呈现,实现数据传输的自动化,使会计报表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电子会计报表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实时动态和更新,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呈现会计信息。

2.4引领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全新方式。电子商务模式不但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流程,同时要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单单局限在一个地区和一个时间,而是能够实现全球化经营,电子化的财务数据可以实现实时传输、在线编制,使财务信息实现共享。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克服技术障碍,逐渐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效率。

营商环境理念篇10

关键词:发展绿色商业 对策 思考

绿色商业的内涵及特征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在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满足的同时,也感受着地球资源日益减少、社会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存环境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于是引起了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环保运动在全球蓬勃兴起,进而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最终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绿色营销和绿色商业的观念与理论。

我国在长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受到束缚。在商品极度匮乏的经济条件下,绿色商业无从谈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到环保问题,但终究还是重蹈了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覆辙,出现了生态恶化、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物种消失、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的灾害以及那些斥诸于媒体频频曝光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和破坏自然环境的恶性商业营销事件,这些既在不断地侵蚀着人们的既得利益,又不断地侵蚀着人们长远的根本利益。因而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中央就2006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明确指出:“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任务之一。要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的目标,必然要发展绿色商业。

所谓绿色商业是指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以科学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文化性。绿色商业的文化性首先表现为一种商业经营哲学,是指导商业企业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企业在绿色商业观念指导下,必然会积极开发和自觉组织绿色产品营销,采用绿色包装,提倡绿色消费,进行绿色市场定位,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其次是彻底改变传统商业文化。传统的商业文化在本质上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竞争文化,绿色商业要求实施绿色文化,即要求企业更多地注意“人”的导向和价值、“人”的安全、健康和发展,企业应把竞争对手更多地看作伙伴,尤其是环境合作的伙伴,重塑富有绿色商业特征和共处共赢、和谐发展的商业文化。

系统性。绿色商业的系统性是指企业的经营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整体管理原则指导下,全面协调企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采取相应的经营行为。用系统论的观点把绿色商业贯穿于商业企业决策过程和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不仅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环保、健康”的绿色产品,确保商业经营场所与设施无污染,而且在商流和物流上坚持以绿色文明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的绿色流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性。绿色商业的可持续发展性是指商业企业的经营在充分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争取适当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从充分满足子孙后代消费需求出发,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企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及长远发展。正如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在其所著的《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所指出的:“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

和谐性。安顺为和,协调为谐。绿色商业的和谐性是指商业企业经营过程始终重视规模、速度、效益的协调;内部关系与资源配置的协调;企业与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企业实施绿色商业,除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外,也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正面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其他企业的导向作用,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和对健康的社会文化、伦理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推动作用等等。显然是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的共赢共兴、同存同荣的和谐之举。

发展绿色商业的必要性

(一)优化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产品都要经过流通领域才能成为实际的消费品。发展绿色商业,必然要经营绿色产品,从而促进生产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包括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资源节约的生产技术;选用无公害、养护型新能源、新材料;进行可拆卸、可分解,零部件可翻新、可重复利用,包装物可回收的产品设计;组织清洁生产,防止生产过程造成环境恶化和资源的浪费等等。发展绿色商业是促进绿色生产,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和利用资源,把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运用于改善和提高消费者及人类社会福利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20世纪90年代人民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引起了消费领域的拓宽、消费结构的优化、消费质量的提升,于是“安全、环保、健康”成为消费主流。现阶段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在满足消费需要的过程中发展,是商业永恒的主题。绿色商业正是适应我国消费发展的趋势应运而生。发展绿色商业,实施绿色营销,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营销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规模,促进企业发展。

转贴于

(三)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望,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采取切实可行的途径。而发展绿色商业,正是实现和谐社会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为绿色商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观念和营销方式,是建立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基础上,本着对消费者生存环境负责,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负责进行营销活动,最有效地减少商业行为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起了最重要的微观基础作用。如果商业行为不符合环保要求,也会引起其他种种的社会矛盾。因此可以说,绿色商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发展绿色商业的对策

(一)加大绿色商业理论研究和宣传力度

众所周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绿色商业,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绿色商业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绿色商业的实践。何为绿色商业,它的内涵、特征、功能、价值是什么,如何发展绿色商业,尚无比较清楚统一的认识。虽然也有一些绿色营销的研究,但它多半仍然停留在引进和比较肤浅的层次上,况且绿色营销只是绿色商业的一个部分,并不是绿色商业的全部。没有绿色商业的理论指导就没有科学的绿色商业的实践。因此,绿色商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同时,要加大绿色商业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绿色商业的认识,并转化为人们内在的行为指导理念。这样,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就成为大势所趋,发展绿色商业便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加大政府推动的力度

发展绿色商业仰赖于良好的宏观环境。能够承担改善和优化发展绿色商业宏观环境责任的是政府。一是政府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对现行的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和环保行政等30多部法律法规进行认真的清理,并根据国际社会绿色商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现状,进行必要的填补和修订,形成完善的绿色商业法律法规体系,并督促各级执法部门加强执法监督与检查。对违反绿色商业法规行为严惩不怠。二是制定和完善发展绿色商业政策。目前我国政府应用优惠的政策引导和调动商业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和绿色营销的积极性。三是加强绿色商业管理。商业管理部门要把绿色商业纳入商业发展规划,在商业网点布局、绿色商业设施、绿色产品、绿色渠道、绿色价格、绿色促销、绿色服务管理等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在经营战略上将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方面利益有机统一和兼顾起来,在产品开发、加工、运输、宣传、促销分销、售后服务等方面注入环保因素,注重新的绿色策略。四是建立绿色商业评价体系。对绿色商业设施、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正统一的评价标志体系,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评价,推动绿色商业的发展。五是通过绿色教育,传播绿色商业知识,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加大实施绿色营销的力度

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和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策略。实施绿色营销就是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寓环保、生态意识于企业经营决策之中,有效地实施绿色产品策略、绿色价格策略、绿色渠道策略和绿色促销策略。第一,绿色产品策略。这是市场营销的首要策略。从生产企业来看,要按照环保和生态原则开发研究无污染、无公害、可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资源、符合环保标志要求的产品。从商业企业来说,经营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符合绿色要求,坚决杜绝假冒伪劣的绿色产品进入流通过程。第二,绿色价格策略。这是营销策略的新概念,是指企业在制定价格时要树立“污染者付费”、“环境有偿使用”和“资源节约使用”等观念,把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入成本,形成绿色成本,成为绿色价格构成的一部分。一般说来,绿色产品价格总要高于一般产品价格,因此,定价时,既要考虑到环保对价格上扬影响的程度,还要考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价格理解和接受的程度。绿色价格策略的全部奥妙,就是在一定的营销组合因素下,如何把绿色产品的价格定得既能为消费者乐于接受,又能使环保投入得到补偿,还能为企业带来适当的收益。第三,绿色渠道策略。对于经济实力雄厚、产品销售规模大、范围广、具有自己分销渠道网络的企业,可以自行建立自己的销售系统,实现绿色产品、绿色分销、绿色价格、绿色促销的有机统一,建立企业良好的绿色信誉。对于一般企业,应选择消费者认可、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配合绿色产品销售。也可以开展绿色产品直销活动,注意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减少产品在运输、储存、保管过程中的浪费,合理设置供应和配送中心,降低资源耗费和货物损耗量。第四,绿色促销策略。企业促销组合策略是指把人员推销、广告宣传、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四种促销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形成一种促销策略和技巧。绿色促销就是在四种促销活动中,融入环保意识,将绿色产品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反馈消费者绿色需求,引导和刺激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实现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的零距离对接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农.绿色营销内涵与要素探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