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际主流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评价方法

时间:2022-07-07 11:22:22

谈国际主流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评价方法

[摘要]从评价对象、指标体系、数据来源、计算方法四个维度对世界银行、世界海关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经济论坛、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睿库贸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八个国内外组织机构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建设应按评价对象层次设计评估机制、增加指标体系可操作性与适应性、增强指标选取客观性、增加方法体系繁荣公正透明度四方面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指标体系;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比较分析

一、背景与意义

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变之中,营商环境作为一个新的概念逐渐进入党和政府的治理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检验一个国家经济质量的重要载体。跨境贸易作为实现营商环境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一国整体营商环境、对外贸易发展以及综合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我国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世界银行(WorldBank)等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基于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创立了多元化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调查和评价方法,对全球相关经济体营商环境开展评价并报告及排名,为各类市场主体作出投资决策、各类研究机构开展学术研究、各国政府推进国内改革提供参考。在我国,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的要求以来,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研究和实践工作。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的概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并不久,主要于近些年展开集中研究,因而厘清国内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评价方法体系,对标国际与国内先进研究,探索经验启示,以期为我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改革提供重要引领作用。

二、主流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评价方法体系比较分析

现有的国际与国内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评价方法体系设计共性与差异性并存,国际组织重在反映监管过程的手续、时间和费用支出状况,以及政策制度的实施状况,国内机构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则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的,其体现在各省市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建立的评价方法体系,强调与国际经贸接轨,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国内的评价方法体系大多是在国际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延伸。本文尝试对国内外的评价方法体系进行分析比较,力求总结出我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评价方法体系的经验启示。以下主要从评价对象、指标体系、数据来源、计算方法四个维度进行阐述(见表1、表2)。

(一)评价对象

国际上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起源较早,对于营商环境评估的意识比较深入,世界各国对于各国际组织的评估也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就不同组织、机构的不同评价对象而言,其侧重也不同。国际组织如世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和世界经济论坛,他们的评价多针对国家层面,世界海关组织的评价方法既可用于国家层面,也可用于具体的海关层面。国内营商环境的研究起源较晚,近年来相关资料逐渐丰富起来,厦门大学借鉴了世行的评价方法,将世行在全球经济体之间的评估沿用到我国市级层面,意在能与全球先进经济体之间进行比较;国家发改委同样有参考世行的评价方法,在我国的地级市和部级新区之间展开评价,并树立优秀城市的典型做法供其他城市借鉴;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促会”)的方法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评价;北京睿库贸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睿库研究中心”)的评价对象是针对各港口层面,对口岸的专业化要求较高。

(二)指标体系

在指标体系方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海关口岸的评价,主要有世界银行、世界海关组织、我国贸促会、睿库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和国家发改委的指标体系,其中厦门大学与国家发改委的指标沿用了世界银行的方法体系,中国贸促会检验了各地的通关满意度情况,睿库研究中心的指标体系对于海关通关改革具有较强针对性,如增加了信息化与无纸化内容,并设置了口岸操作无纸化、海关与口岸主要监管场所之间的数据交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使用满意度状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世界海关组织提出的海关通关评价机制,其指标体系设置不具有固定性,因此不对其做过多说明。另一类偏向于政策与综合性评价,包括经合组织和世界经济论坛的指标体系,经合组织的指标体系是对照《贸易便利化协定》(以下简称“TFA”)内容衍生而来,以便确定各国政策实施的进展与改革难点;世界经济论坛的指标体系是一项综合性指标,不仅包括TFA的部分内容,而且包含世行的8项一级指标,测评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

(三)数据来源

评价过程中的数据具备可获得性是十分重要的,经比较各组织机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评价的数据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数据,通过企业的问卷调查直接获得的数据,更能符合客观实际,二是间接数据,间接数据是从其他部门或者机构间接得到的指标数据,更具可获得性。国内机构以及世界银行的评价数据主要通过向企业发放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得,是直接数据,世界海关组织和经合组织的少部分数据同样来自问卷调查;经合组织以及世界经济论坛的主要数据来自边境网站、公共数据库、年度报告等私营机构以及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间接数据库,此外世界海关组织的TRS系统中也可以提取出各国通关等流程中的数据。

(四)计算方法

评价过程中怎么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数据是十分关键的一项步骤,世界银行与厦门大学的计算方法采用了“前沿距离法”对问卷的内容进行量化,即分数=[(最差值-当前值)/(最差值-最好值)]*100,由此得到的分数进行简单算数平均得到最终结果;经合组织采用了多重二进制的方法进行计算,每项指标得分范围为0-2,按等权重计算得到最终结果,得分越高排名越靠前;世界经济论坛的指标得分范围为1-7,分数=6*[(当下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1,由此转化得到分项指标得分,最终通过简单算数平均得到分项指标结果;我国贸促会给出的满意度得分范围为1-5,通过等权重算数平均值得到最终结果;睿库研究中心将所得信息转化为0-3的分数,并分别对各项指标得分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最终口岸营商环境指数。

三、国内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评价实践的启示

(一)针对不同层次评价对象设计对应评估机制

在以上组织、机构的评价体系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评价体系适用于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如TFA的内容能够检测一国的实施进展与改革状况,而某一口岸海关的检测重流程、手续,应制定更为具体的评价方法体系。因此要充分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评估方法和机制,尤其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指标构建过程中因研究对象而异,针对口岸、地区实行不同的策略,由于在改革过程中,人们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层面等的,有必要创新评价对象层次的侧重点,以指导具体的评价实践。

(二)防止指标体系局部化和片面化,重视设计的可操作和适应性

在指标设置方面,重视评估的可操作和适应性。在认识到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所有制、不同行业差异以及单一指标不能完全涵盖多方面内容的基础上,以对接国际与立足国情并重为原则,从可持续评价的角度,树立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全局观念,不仅关照海关通关层面与先进区域发展状况,更应以该领域整体水平代表营商环境优劣,将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设计拓展为顶层制度、海关、企业共同参与下的协同工作,以防将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评估指标设计局部化、片面化,以便更好地推动营商环境从多维度同步提升。对跨境贸易过程中通关、报检等流程进行细分,在细化分项过程中强化可操作性,考查内容易量化计算,根据实际业务流程和区域发展程度进行设置,以增强指标体系的区域适应性。

(三)指标选取符合客观性,避免评价指标的主观性

我国贸促会以及国家发改委的评价方法强调实际案例支撑,获取数据采用调查问卷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实际数据与填报数据相结合、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方式。世界银行采用假设情景的标准化案例、委托第三方模拟填报,获取评价数据,这种模式有其科学性,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生命周期中跨境贸易的状况,便于进行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对比,但案例假设与城市实际差异大,就会丧失数据的代表性。因此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注重避免企业数据的主观性,来自多方面考察的数据更能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操作层面,首先以企业样本获得企业问卷数据,并与现有评估体系获得的结果进行印证;再者结合座谈、访谈专业人士的方式获取具体通关等操作性流程中的真实信息和数据。

(四)增加评价方法体系繁荣公正透明度

从目前国内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的建设和使用的情况来看,目前存在数据资料的公开力度不大,成果的流通性较弱等特性。由国际贸易过程中单证办理的手续能够得知,商品的跨国贸易首先在国内获取单证(即以文字形式呈现货物相关信息),其次是在港口报检、通关过程中提交单证,最后完成商品的跨境贸易,像世界银行的评价方法对该项指标的时间、成本的数据公开,这有利于提高企业、海关等的贸易效率,方便企业更快地走出去。此外我国贸促会、睿库研究中心均将其评价方法完全公示在发表的报告中,较为详细地收录了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并对指标内容进行解析。部分评价尚未完全公开其思路方法,在今后的评价过程中,各部门应增加评价方法体系繁荣公正透明度,将公开透明性的原则贯穿于采集、分析以及最终评价的全过程。

作者:刘娇 黄正松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