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保险十篇

时间:2023-04-09 10:16:24

农村医疗保险

农村医疗保险篇1

    (一)德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1.法律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法律、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早在1883、1884和1889年德国就分别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劳工伤害保险法》、《伤残与老年保险法》3项立法。这些法律对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72年德国出台了《农民医疗保险法》,这是一部针对农村医疗保险的专门法,德国农村医疗保险的主要制度即由此法确定下来并依据此法加以实施。2.保险对象德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险对象比较广泛,包括农民及其家属、农业退休人员及其家属、农业失业人员及其家属。另外,没有参加农民医疗保险义务的人,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农民医疗保险。3.保险项目德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险项目比较全面,主要包括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病人生病期间的帮助和补助、母婴保健和死亡抚恤金等。4.管理机构德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全国统一的管理机构,即农业社会保险联合总会。在总会之下,还有代表9个不同区域的地方农业社会保险联合会。5.保险费用德国农村医疗保险需要由投保者缴纳一定的费用,德国的医疗保险机构按照收入替代标准为农民确定了20个保险费等级,为每一个等级确定了应缴纳的保险费数额[1]。德国农村医疗保险费主要取决于经济收入,而不取决于健康水平。缴纳的保险费越高,享受的待遇越高。6.政府责任德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政府要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险津贴,这是法律确定的基本原则,津贴的标准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7.结算程序德国医疗保险的结算程序比较简单,主要由第三方付费。参加保险的人发生疾病,可以自由选择到诊所、医院以及康复机构等进行就诊,诊治发生的费用由所投保的保险经办机构直接与医疗机构结算支付。德国农村医疗保险总体报销比例较高,但不同的项目报销的比例不同。例如当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在18周岁以下接受牙齿畸形治疗时,保险公司首先承担其治疗费用的80%。

    (二)法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1.法律法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开始于19世纪末期,后来经过数次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制定了普遍的医疗保险基金制度,1960年覆盖到了农业从业人员[2]。1928年法国政府就对“疾病社会保险”进行立法,1956年法国政府颁布了《社会保险法》,对1928年“疾病社会保险”的立法进行了修正与完善,1971年法国政府又颁布了《医院改革法》。这些法律明确了法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内容,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和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促进了法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保险对象法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对象,包括农业工薪者、农业经营者及其家属,占全国人口的7.84%。3.保险项目包括通科和专科服务、门诊治疗、住院治疗、化验检查、药品、辅助器具及交通费用等[3];怀孕、疾病预防、计划生育、特种疾病筛查等也都在保障范围之内,并且投保者有权选择医院和医生。4.管理机构管理机构较为复杂,在国家设有就业与互济部,在大区和省设有社会保险和社会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在各地设有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农村基本医疗保险事务的办理。5.保险费用法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并不免费,农民仍需按照法律规定缴纳一定的保险费。6.政府责任法国政府对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但近年来逐渐减少。7.结算程序法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结算程序采取事后报销制,先由患者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再凭收据向当地的医疗保险部门按照协议好的收费标准报销。报销比例一般在2/3左右,1/3的费用由患者个人负担。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于患者医疗费用自理部分可以给予适当减免。例如,接受复杂手术且费用达到一定数额的患者,以及癌症、糖尿病、艾滋病患者等。

    (三)韩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1.法律韩国实行全民医保,但是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1963年韩国颁布了《医疗保险法》,由于当时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强制医保受到反对。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和崛起,强制医保开始实施,1988年1月开始在农村地区实施医保,逐渐覆盖到所有国民。《医疗保险法》颁布并经修改完善后为韩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和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1997年韩国国会通过了《国民健康保险法》,完备的医疗保险法律是韩国农村医疗保险的法理基础。2.保险对象根据法律的规定,韩国实行全民强制入保,因此韩国农民都要加入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农民及其被赡养者都是医保的加入对象[4]。3.保险项目韩国农村医疗的保险项目,既包括住院费用,也包括门诊费用。参保人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疾病诊断、检查、药品、康复治疗、住院、护理以及交通等各方面的服务。同时,参保人还能享受免费的定期健康检查以及各种癌症筛查。4.管理机构韩国农村医疗保险的管理与城市一样,采用社会团体管理形式,称做保险社团,全国共有农村医疗保险社团156个,在行政管理和资金上都是独立的,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自主经营[5]。5.保险费用韩国农村医疗保险费用按照《国民健康保险法》确定了100个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以及个人的收入和财产、家庭成员的性别和年龄等因素来确定保险费的数额。6.政府责任韩国政府给予农村医疗保险一定的财政支持,占农村医疗保险总费用的40%。韩国政府对约占农村人口10%的贫困农民提供医疗费用救济[6]。7.结算程序患者支付自己应付的部分医疗费用,剩余部分由医疗机构向全国健康保险公司结算。自付费用比例:在诊所看门诊病人自付30%费用,在医院看门诊病人自付50%费用。

    (四)泰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1.法律2001年泰国政府提出了“30铢计划”(100泰铢约合19.11元人民币,2013),又称为“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向国民承诺建立一个新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由于是全民医疗保险,因此农民也在此计划之内。经过试点,2002年泰国颁布《国家健康保险法》,在全国推行该计划。《国家健康保险法》的颁布为计划的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保证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依法、有效地运行,保护了广大国民特别是农民的利益。2.保险对象由于“30铢计划”是全民医疗制度,因此所有农民都可购买,而且与其他的医疗制度相比,“30铢计划”费用低廉,所以购买的农民较多,覆盖率较广,已经达到现有人口的95%以上。3.保险项目“30铢计划”的保险项目包括预防保健、门诊和住院服务、不多于2次的分娩、正常住院食宿、口腔疾病治疗等医疗服务[7]。4.管理机构“30铢计划”由国家卫生委员会和国家健康保障办公室管理,国家卫生委员会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国家健康保障办公室负责分配预算及监督。5.保险费用参加“30铢计划”医疗保险的农民可以免费获得一张全民医疗保险卡,每次持卡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只要交纳30铢(收入2800铢以下的农民可免交)的手续费,就可免费享受预防保健、门诊和住院等医疗服务,医药费用由国家拨付到医疗机构。6.政府责任“30铢计划”的基金基本全部来自政府,参保人所承担的部分就是每次就诊时所交纳的30铢。7.结算程序农民就医后,国家直接向医疗机构支付相关费用。

    二、中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对比

    中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缓解无钱治病的困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有很多亟待修改和完善的地方。

    (一)立法

    从立法方面看,德国等4国都颁布了统一的农村保险立法,形成了比较发达和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而目前中国没有统一的农村医疗保险立法,为农村医疗保险提供依据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及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等行政法规或规章。由于立法层次低,因此缺乏强制性和权威性,影响农村医疗保险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次,由于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缺乏统一协调,相互矛盾冲突,不同地区的农民享有的权利不同,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再次,现行的法规中很多内容没有规定,措施也不到位,以致很多问题出现时往往找不到法律依据,造成医疗保险制度实行中出现很多困难,影响了实施的效果。

    (二)保险对象

    德国等4国农村医疗保险对象较为广泛,包括所有的农民,有的国家甚至允许农民家属参加保险,并且国外大多实行强制保险,即要求所有农民必须参加保险,对于实在没有能力购买的低收入者由国家为其购买保险。因此,国外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较高,有的国家已经达到100%。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障了农民的身体健康,稳定了社会秩序。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象是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及经辖市、区人民政府或同级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居民。换言之,只要户口在农村的居民都可以购买这种保险。但是,由于中国的农村医疗保险是自愿购买,加之有些农村居民没有充分认识到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因此部分农民并未购买,这就导致中国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较低,因病致贫的现象尚未彻底消除。

    (三)保险项目

    德国等4国农村医疗保险项目既包括平时的体检,又包括门诊和住院费用,有的国家甚至连分娩、牙齿矫正以及住院期间的食宿等也包括在医疗保险项目内。当农民身体出现问题时,他们就会积极地到医院去检查就医,早日发现疾病并且进行有效治疗。这样既保障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又降低了医疗费用。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报销的范围仅包括门诊补偿和住院补偿,而且门诊和住院的费用中有些项目报销的比例极低,有的根本不予补偿。另外,由于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难以保证,有些农民患了大病直接到市(地)级医院就诊,这种情况县里也不予报销。鉴于这些原因,目前中国农村医疗保险的项目偏少,报销比例偏低,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四)保险费用

    德国等4国的农村医疗保险都要求参保者缴纳一定的保险费,不同国家要求缴纳的保险费用不同,但都在农民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有的国家规定对于实在没有能力缴纳保险费的农民,由国家为其缴纳,以保证其能够享受农村医疗保险待遇。有的国家对于保险费还设定了不同的等级,等级不同,缴纳的保险费不同,享受的待遇就不同。由于保险费的门槛较低,基本保证所有的农民都能购买,充分发挥了医疗保险的作用。由于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各地并不统一,因此不同地区缴纳的保险费有所不同[10~20元/(人?年)]。虽然缴纳的保险费不同,但享受的待遇基本相同,这就造成了地区之间的不公平。另外,中国在缴纳保险费时并未设定等级,同一地区的农民缴纳的保险费都一样,与农民的经济收入没有任何关系,部分农民无力承担购买医疗保险的费用,而放弃购买。

农村医疗保险篇2

农村医疗保险缴费采取的是自愿原则,缴费期限是一年一交,交费即可享受医保待遇,不交则不享受,投保人自主选择。

农村医疗保险缴费时间一般是每年的10月到12月月底,缴费后享受来年一整年的医保待遇,缴费途径一般是村上干部统一收取,个人也可以选择网上缴费。

虽然农村医疗保险的保费年年在涨,但是保障也更全面了,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最好交。

(来源:文章屋网 )

农村医疗保险篇3

关键词:供需视角 农村医疗保险 满意度 影响因素 对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政府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政府实施的“三农”政策中,农村医疗保险是促进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1]发展农村医疗保险,需要完善医疗制度,改善供给制度。然而,完善制度、确保政府制定有效政策,就需要政府对目前的农村医疗保险实施状况进行了解,了解农户对医疗保险的认知、满意程度,在此基础上,改进工作制度。

1.农村医疗制度的供需

在农村医疗制度中,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是主要的供给方,其中政策制定者的角色由政府扮演,而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是主要的管理者。[2]而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户则为需求方。农村医疗制度的供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医疗结构、合作医疗体制等都对医疗制度的供给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农户人口、收入水平、农户对医疗保险的认可度等影响着农村医疗保险需求。

在不同农村地区,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政府的资金支出额,对政府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支出水平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政府对医疗的投入不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政府对医疗的财政投资力度大,医疗设备较为完备,医疗制度完善,农户参与医疗保险的积极性较高。而药品价格的虚高与农户收入的矛盾将会对农民的需求产生抑制,造成农民健康投入的不足。

2.农村医疗保险满意度调查

2.1调查样本情况

为了对农村医疗保险的实施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云南省宣威市的农民为调查对象,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其进行实地问卷调查,以此获得830份有效样本,其中参合农民为794人,参合率为95.7%。表1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概述:

表1 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2.2调查结果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由于采取的是分层随机抽样,对调查对象参与农村医疗保险状况并不了解。[3]根据调查,可知没有参与农村医疗保险的人口占有4.3%,这些人不参与医保主要是受供给方面因素的影响。药费报销的片面性、报销比例低等都是其主要原因。同时,在农村医保中,采用的是患者垫付医疗费,然后凭收据报销的方式,这样,由于一些农民没有钱支付治疗费,将影响治疗,其医保并没有发挥其实质性作用,没有改善人们的看病问题。此外,报销程序的复杂性、农户对医疗机构的不信任也影响农民参与医保的积极性。

3.影响农村医疗保险的因素分析

3.1农户的收入水平

在目前的农村医疗保险的实施中,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将直接影响参与医保的状况。近几年,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的支出额也不断增加。对于高收入人群而言,生活水平较高,更有能力支付医疗保险费用。而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多数人认为可以节省全家每年的医疗保险费,以此将这些花费用户日常生活开销,参与医疗保险的比例较低。

3.2农户的受教育水平

根据调查可知,参合意愿与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参与农村医疗保险的意识越高,其参保意愿越大。但是,受教育程度与农村医疗保险的满意度成负相关。人们的学历越高,对农村医疗保险的认识越全面,对其他医疗保险形式也有较多的了解,更能发现农村医保体制的缺陷,其满意度较低。

3.3报销补偿政策

对于农民而言,相比于城市人口,他们的经济水平较低,更注重实际,更关注自己的受惠状况。在农村医保制度中,参合农民的满意度直接受新农合为其带来实惠度的影响。在政府制定农村医保政策的时,需要结合农民的医疗卫生资金支出水平,合理划定报销补偿比例。[4]同时,报销手续的复杂性,也将影响农户对医保的满意度。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其文化程度不高,且年龄较大的人较多,在看病的过程中,对一些手续办理程序不明白,不能很好的进行手续办理,同时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将影响其询问状况,在整个住院、医疗费用报销的过程中,手续的复杂性,使农民对医疗报销的满意度下降。

3.4农村医疗结构

在农村地区,人们看病选择的医疗机构不同,其实施状况也不同。近几年,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县级医疗机构增多,而乡镇卫生机构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化。在调查的云南省宣威市,当农民发生大病时,基于就医的便利性,一般会选择村卫生所。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其行动不方便,村卫生所是其主要选择。但是,对于一些子女在城市工作的老人,当发生较大的疾病时,便会去子女所在的城市就医、住院,在当地看病的几率较少。此外,对于收入水平较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市级医院,而收入水平较低的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乡级、县级医院。

4.提高农村医疗保险满意度的对策

4.1增加乡镇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

提高农村医疗保险满意度,首先应改善当地的医疗水平。对于政府而言,应增强对当地医疗建设的重视度,积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健全的医疗卫生机构。首先,政府应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步骤、有计划地增加农村公共卫生费用投入,为村级、乡镇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加强农村预防保健医疗建设。其次,政府应鼓励、引导乡镇卫生机构利用市场手段,通过租赁设备、合资入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利用民间资本,改变医疗卫生机构的单一运行形式,进而改变其公有制形式,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收益和服务水平。[5]

4.2简化报付程序

在影响农民参加新农合保险的因素中,支付方式和报销程序的繁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中,应不断改进审核报付方式,对报销程序进行规范、简化,为参合农民提供便利。第一,为参保农户建立借记卡,参与医疗保险的农户在借记卡账户中存入一定的资金,在看病的过程中,通过就诊医院出具医疗费用单据,医保管理部门通过借记卡转入医院,以此实现医疗报销。第二,实行定点医院联网制度。在医保定点单位,建设内部网络,进行网络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审核一体化。农户在进行医疗报销的过程中,医保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脑审核患者的相关号码,查询就医状况,从而完成报销手续。[6]这样,便简化了报销过程,减少了报销流程时间,为异地就医患者提供方便。第三,设立医疗报销备用金制度。根据当地农民的就业情况,医疗报销点可它通过书面申请的方式,要求建立一定的医疗报销备用金,在经过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批后,参与医疗保险的农民便可在合作医疗报销点进行医疗报销。

4.3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

为了使参保者享受新农合的实惠,提高农民对其的满意度,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的明确性与透明度,使参保农户享受到最大的利益。管理部门对医保医疗机构实行协议管理,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进行明确,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对医疗服务机构进管理,对医疗服务行为进行规范。同时,还应按照考核细则,完善考核奖励办法,并将考核、奖励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评估相挂钩,提高考核水平,提高服务水平。此外,加强医疗机构的用药情况监督,控制药品使用,降低自费药品的使用率,确保报销水平得到实际性的提高。

4.4加强宣传力度

宣传力度不强导致农民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度不足,影响农民的参保意愿。因此,为了提高农民对医保的了解度,提高其参保意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保险、健康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全面认识到新农合的益处。在宣传方面,政府及医疗机构应制作易于保存、通俗易懂的宣传册,介绍报销事项及注意问题,并设置报销咨询处。同时,通过电视、广播、专家下乡讲座的方式,向农民普及医疗健康知识、讲解医疗保险的益处,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在基层医院,应积极的向农民提供参保咨询,为其解答疑惑,帮助农民具体理解农村医疗保险情况。

5.结束语

在农村医疗保险的具体实施中,新农合为农民提供了一定的医疗帮助,减轻了农民的就医经济负担,推动了农民建设的统一开展。但是,在农村医疗保险的开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农民对医保的满意度不高。因此,政府、医疗机构等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大医疗资金投入、改善报销形式、加强医疗监督等,提高农村医疗保险的惠民性,使农民参保的意愿性和对医保的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以此促进农村医疗保险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珊宏,吕振威. 供需视角下农村医疗保险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828个农户的调查[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6-73.

[2]姜百臣,马少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满意度分析――基于兴宁市农户调查的Logistic回归模型[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2):105-111.

[3]邓大松,王伶,刘武,李坚. 医疗卫生保障满意度调查研究――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J]. 社会保障研究,2012,(3):3-10.

[4]郭三化,郎参参,赵晓芬. 甘肃省城镇居民对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的因素分析[J]. 现代商业,2009,(17):191-192.

农村医疗保险篇4

一、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发展现状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去的集体经济形势逐渐开始瓦解,原有的合作医疗模式由于制度问题无法再执行下去,农民失去了医疗服务的保障。在1980年我国还有70.2%的农村有合作医疗,但是到了1990年这一年全国具有合作医疗报站的农村只占总体的3.9%。在这一段时期内我国多数农村家庭因病致贫,据不完全统计调查一些农村因病致贫的人数占村庄总人数的88%,那段时间的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在2002年10月我国政府为了改善农村卫生医疗的困境,提出“要创建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且确定了农村合理医疗制度的相关方针,次年,我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工作。三年之后,随着《关于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的出台,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2008年该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试点。到现在全国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了8.55亿,参合率提升到了97%。

二、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不利于吸引农村参加保险。

由于一些商业保险公司缺乏较高的公信度,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对商业保险企业的非议,让商业保险得不到农民的信任,部分参与商业保险合作的农民对保险企业的操作存在疑虑,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商业保险在农村医疗合作中的工作。

2.受到政府管理费用的影响。

例如,农村政府支付管理费的委托合同管理模式的前提就是要政府定期支付全额的管理费用,不然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工作就难以展开。政府以委托合同的方式托付商业保险企业开展运行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所支付的管理费用难以准时到位,因此,支付费用是否能够及时到位是开展相关业务的主要条件。如果政府的费用不能够及时到位,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进度。

3.不利于商业保险在农村医疗合作中的长期持续发展。

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商业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但是以现在的合作模式,给商业保险企业留下的盈利空间非常之小,一些中小型的商业保险企业甚至会出现亏损的现象。所以,在新农合中引进商业保险,并且还要保证新农合基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让商业保险企业还要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这种情况还得不到有效的证实,需要长时间观察。

三、促进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有效措施

1.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要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

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业务的税收支持法案,点明商业保险企业在新农合中的位置,创建定时更新的厘定费率的制度,为商业保险企业开展工作营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2.推算出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费用,同时保证费用及时到位。

根据现有的人均医疗保险数额,再结合商业保险的相关信息,推算出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所需的相关费用,这项费用的推算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同时当地的政府单位和监督机构一定要保证经费及时到位。

农村医疗保险篇5

关键词 商业保险 合作医疗 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新的环境下,允许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这也充分体现了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

1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背景

2003年我国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并提出远景规划,2010年全国农村地区要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从2003年下半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到2005年6月底,全国已有641个县(市、区)开展了合作医疗试点,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21.7%,有1.63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

与原来的农村合作医疗相比,新型合作医疗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新型合作医疗明确规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每年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确立了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其次,保障以大病统筹为主,将重点放在农民的大额医药费用或住院医药费用的补助上;第三,统筹层次和能力也得以提高,新型合作医疗以县代替了过去的乡、村为单位来开展统筹,增强了抗风险管理能力;最后,规定由政府负责和指导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对新型合作医疗加强了领导、管理和监督。

另外,还明确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并赋予农民知情权和监管权,以维护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附以建立医疗救助制度,通过民政、扶贫等部门资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办方式

在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类型的经办方式。第一种方式,由卫生部门所属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经办。这种做法比较普遍,有利于规范医疗机构行为和控制医疗费用,但专业化的管理能力暴露出不足。第二种方式,由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社保中心经办。这一方式在东部农业人口较少地区采用较多,能够利用现有社保中心力量,节省管理成本,但由于是第三方付费,社保中心对医疗行为没有直接的约束控制,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配合。第三种是保险公司经办方式。商业保险公司专业技能较强,费用理赔经验丰富,用人机制灵活,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由此可以减轻政府设立机构、聘用人员等前期投入和压力,但保险公司亦属于第三方付费,需要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约束控制。一些东部地区和少数中部地区,采取委托保险公司进行基金管理和审核报销,卫生、财政部门进行监管的做法,探索形成了“管办分离”的模式。

1.3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三农”问题被摆到了各级政府工作的优先位置。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保障的新一轮改革,也将为中国农村保险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保监会也大力倡导发展县域保险,提出要让保险惠及8亿农民,充分发挥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商业保险公司纷纷加强了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力度。

地方政府选择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合作医疗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如果由政府部门直接运作新型合作医疗,首先需要设立具体经办机构来负责资金筹集及日常管理监督和报销支付业务。由此需要安置大量人员,带来很大管理成本和财政压力。政府部门缺乏专业的资金管理队伍,合作医疗方案设计及医疗费用管控技术性也非常强,如果不熟悉审核支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报销支付中极易出现漏洞。因此,利用保险公司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为合作医疗服务,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而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是保险公司为发展农村保险跨出的第一步。参与新型合作医疗体现了保险公司开发农村保险市场、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它们可以通过参与新型合作医疗,以带动其他商业保险业务,在未来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中占据制高点。另外,商业保险公司也看到,通过参与新型合作医疗,能够积累参合农民的个人资料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各种基础数据,从而为其健康险业务的产品开发、核保、理赔等提供基础。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是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双向选择的结果,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保险公司则可以发挥自身的风险管理、理赔技术、服务网络等优势。

2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方式

目前,全国有6家保险公司参与了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5年6月底,6家公司在江苏、河南、福建、浙江、广东、山东、山西、新疆等8个省(区)的68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民医疗保险工作,涉及的参合农民1 765万人,试点地区平均参保率为84%。其中,38个县(市、区)被各级政府列入试点范围,占全国641个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的6%。2003年以来,这些保险公司累计为518.86万人次提供了医疗补偿服务。

两年多来,商业保险主要以三种方式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一种是基金管理方式。政府委托保险公司,由后者收取适当的管理费用,提供经办服务。保险公司不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任何费用,只按照政府要求,提供报销、结算、审核等服务。新型合作医疗的基金赤字和基金透支风险均由政府承担,基金节余转入下一年度。

第二种是保险合同方式。政府用筹集到的新型合作医疗资金为农民投保团体医疗保险。在就保险责任、赔付比例、赔付限额等方面协商一致后,保险公司与政府签订保险合同,按约定向参合农民提供医疗保险。相应的,新型合作医疗的基金透支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

第三种是混合方式。混合方式介于基金管理方式和保险合同方式之间。保险公司管理新型合作医疗基金,并收取适当管理费,基金赤字则由政府和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摊,基金节余转入下一年度。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分担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的透支风险。

目前,在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68个县(市、区)中,采用基金管理方式的有36个,采用保险合同方式的有22个,采用混合方式的有10个。

在第二种方式中,当合作医疗基金转化为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由保险公司自负盈亏时,有两种可能性。如果有较多结余,会引起政府和农民的不满;而相反,如果让保险公司长期亏本经营,也会影响其继续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因而采用的比重不大。第一种方式是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合作医疗采用委托合同方式,它与政府签订委托管理合同,保险公司不承担盈亏风险,只提供具体服务。这种方式体现了新型合作医疗作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由政府主办的特点,值得大力倡导。

医疗卫生行业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特殊行业。当今世界,无论在何种制度的国家,医疗卫生行业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福利性或公益性的特性。因此,医疗卫生事业总是和国家政府的职责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政府应当占主要的领导性的地位,应当位于医疗保险方、被保险方、医疗供方三者之上。所以,商业保险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介入农村合作医疗建设,都应始终遵循政府为主导的原则。

医疗保险能够起到帮助人们抵御疾病风险、保护人类健康的作用,它是通过在医疗保险机构、被保险人群、医疗服务供给机构及政府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来实现的。在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中,通常意义上的医疗保险机构的职责已被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分担。政府负责筹集资金,承担基金透支的风险,对医疗单位进行管理及制定有关法规政策。商业保险公司负责保险费率的厘定、理赔给付和为广大参保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投保人必须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诚信索赔,而各医疗单位应当合理制定收费标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杜绝“医患合谋”。只有各部门职责明确,各司其责,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3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前景分析

3.1 优势

3.1.1 有利于利用商业保险公司已具有的医疗保险管理经验

多年来,保险公司在医疗产品开发与推广、核保、理赔以及医疗行为规范管控等风险管理手段与方法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宜中国城市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行业规范管理标准。借鉴和应用保险公司已有且日渐成熟的流程与经验,对农村医疗保险能起到快速发展的促进作用。一些地区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实降低了政府管理成本,促进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改革。

3.1.2 有利于节约政府管理成本

按照以往的方法,政府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就先要组建机构先养人。但形式不应该是唯一的,政府需要探索实现公共管理职能的新形式。这就是政府以委托经办或者购买服务的办法,要求中间机构、非政府的社会服务机构承担政府所需要的服务。如果实现了管办分离,将政府从直接经办、直接管理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政策制定和监督上,这就使政府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也减少了因政府部门追求部门利益而损害参合农民的现象。

3.2 应注意的问题

3.2.1 商业保险公司的逐利本性可能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偏离原有方向

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盈利性实体,总是将利润放在第一位的。尽管商业保险公司为达到推广宣传的目的会否认这一点,但如果总是亏损,商业保险公司就会失去参与的积极性。以上面提到的保险合同参与方式为例,如果商业保险公司过高估价所需医疗保险金,变相提高保险费,但理赔额较低,农民交纳了大量保费却得不到合理保障。这样不仅新型合作医疗失去了意义,还会影响政府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危及社会稳定。

因此,将商业保险融合到农村合作医疗中必须防止可能侵害农民群体利益的行为和趋势。在允许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的尺度上要把握好,逐步推进,密切关注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商业保险参与效果,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

3.2.2 在农村尚不具备商业保险所需要的保险环境

商业保险所需要的健康保险配套的市场环境与中国农村的现实相差甚远。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历史统计数据可以说基本上是空白,保险公司缺乏大量基础数据,这给保险精算带来从未有过的难度,无法厘定科学的保险费率。

农村医疗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差,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乡(镇)卫生院设备陈旧,医务人员素质不高,药品市场混乱,加之新农合筹资水平低,筹资成本高,也是保险公司至今对农村医疗保险市场观望不前的成因之一。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的介入程度还不深,在经营实践中也确实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管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关系,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扬,陈文辉.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农村医疗保险篇6

1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立足于台州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险情况,以问卷调查为主,以访问调查为辅,以随机选取得椒江的上京村、路桥的士岙村、三门的长浦庄村以及温岭的陈家宅村四个村为样本展开调查,按不同年龄分别发放问卷100份,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因为考虑到年龄太小和太大的村民对农村医疗保险不是很熟悉和了解,因此更加侧重于20~60岁之间的村民的看法和反映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

2调研分析

2.1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不高

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可知,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表示很满意和满意的分别为13%和24%,其中49%的人表示一般,而还有12%的村民反映不满意,2%的人反映很不满意;这足以说明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还得不到广大农民的认同。

由此知道,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在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2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严重缺乏

在对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的宣传的调查中。呈现出一个严峻的事实。其中55%的农民都选择了选项中的不宣传,有力地说明了相关部门如乡镇政府或村委在保障医疗保险得到落实方面做得不够好,因为宣传不到位,农民对这项制度也就不了解,也就无法信任它,到最后农民是基本享受不到这种保障。

另外,有18%的人反映相关部门是通过海报和传单来宣传的,18%的人表示是通过口头宣传的,并且很多村民反映虽然这是一种最蹩脚也是最原始的宣传,但由于很多村民不太识字(在这次的调查人群中。就有9%的人是文盲。而分别有13%和22%的人学历是小学和初中)所以相比之下这种方式比较受欢迎,也普遍反映效果较好。还有9%的人表示自己村是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进行宣传的。

2.3农村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费用偏离

农民是一个十分重视既得利益的群体,期望着最少的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调查显示,农民期待合作医疗能够报销60%~100%的医药费用,然而截至2004年6月底,全国4194万人次13.94亿元的医药报销费用占筹资总额的46.14%,住院医药费用平均有27.25%得到报销,实际的报销比例与期望的巨大差距使农民心理产生一种失衡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在对医疗保险个人所承担的费用的合适程度的调查中,分别10%和29%的人分别反映过高和高,占将近50%的比例,47%的人表示基本适合,而只有分别为2%的人选择了低和太低。这足以说明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的费用偏高,这会导致下面提到的有些问题。

2.4现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亟待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最严重的缺陷是政府宣传力度不够,这个问题已经在上面强调过,所以不再赘述。其次是普遍反映农民的受益面窄,占20%。还有分别为16%、15%和15%的人表示常见病多数不在保险范围内、手续多。成本高以及政策透明度低。前面两个其实也是主要的原因,据我们调研小组的个人访谈来看,很多农民反映大多数常见病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内,投保就会有点被骗钱的感觉,虽然我们都清楚,医疗保险制度完全是为了能让农民受益而制定实施的,但最后使有些农民得出这个结论便是制度的失败所在了。由图3可以看出,还有都为5%的人表示政府管理力度不够和投保费用高,另外2.7%的村民选择了其他。由此可知,医疗保险制度的瓶颈其实不仅在于制度本身,更在于人为因素,主要是各部门在保障制度良好落实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完善。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其他因素对投保需求得影响来说明,如图2所示,家庭年人均收入对是否参加农村医疗保险投保没有很大的影响。其中除了年人均收入2000元以下的农民表示不参加投保的比表示参加投保的要多,其他的表示参加投保的都要比表示不参加投保的多很多。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收入支出中的比例并不低,医疗支出不仅是每个农民甚至可以说是每个生命个体健康发展必需的,但对农民而言医疗消费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消费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要农民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预期支付,是部分农民不会接受的选择。

2.5医疗保险政策得不到落实是农民不参保的主要担心原因

通过对在调查过程中表示不参保的村民的进一步调查,他们不参保原因的结果显示,如图4分别有10.7%、15%、20%和6%的村民表示担心管理存在漏洞、害怕得不到保险赔偿、不了解内容和程序以及政策不稳定,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农民担心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得不到落实。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尤其是在对政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出了状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所以干脆就不拿出这个钱。

另外,还有15%的人表示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这是出乎意料的,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太浅了。只有7.7%和5%的人反映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在外务工的医疗费用不能回户籍地报销,这分别是个人的经济原因和政策政策所存在的一点漏洞。

3措施

针对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条措施:

(1)重视医卫知识宣传,促进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2)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普及医疗保险。尤其是社保性质的医疗保险。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医保改革的意义讲透内容讲清,政策讲准。按国力发展水平,在国力资助下逐步覆盖全民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3)重视疾病治疗标准化指导。如住院天数、医卫服务、高效药物、高效设备、指导价格都应有国内外统计数据反馈给医院及保险机构并对外公布,促进提高医卫效率,促使大病治疗费用下降。

(4)医卫管理部门及保险机构应与消费者保护协会加强对医卫机构的监督,反对一切不正当行为。保证医保费用正常使用。

农村医疗保险篇7

【关键词】商业保险新农合三种模式优劣势

一、新农保的概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我国设立的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参保个人、集体和地方政府多方共同出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前身是制度下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三种模式

(一)委托管理模式

政府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机构的服务来对新农合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政府与商业保险机构就新农合的管理问题签订委托合同,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卫生部门负责新农合资金的筹集、医疗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协调,并承担新农合基金的盈亏风险;商业保险机构按照合同的约定,受政府委托承担新农合基金的审核、支付和日常管理工作,并按参合规模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但不对基金的盈亏承担责任。商业保险机构收取的管理费用不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全部从地方财政列支。保险机构不负责新农合基金的投资运作,基金在每年支付后有结余的话全部进入下年度基金账户统筹使用,基金如果收不抵支出现出现亏损的话也由政府财政承担。

优点:(一)加强了风险控制能力(二)提高了服务能力实现共赢。商业保险公司帮助政府医保经办机构减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政府向保险公司支付管理费,使得政府医保部门和保险公司实现了双赢。

缺点:医疗保险基金具有社会保障性和互助共济性。因此在委托管理模式下,提取管理费用会受到许多限制,对于财政状况不好的地方无法采用此种模式;另外,商业保险公司只有依托政府社保部门才能实现对新农合的管理。

(二)保险合同模式

政府通过用筹集到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参合人投保商业团体医疗保险的方式,来达到使商业保险参与到新农合的管理过程中并提高对参合农民保障程度的一种模式。

优点:(一)利用专业优势和市场化运作机制。(二)发挥经验优势提供增值医疗服务。(三)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参合农民。

缺点:保险合同模式对于保险公司有较大风险。因为盈亏状况的不确定。基金风险大,加之在此种模式下保险公司承担基金的透支风险,一旦基金运行收不抵支保险公司将承担一定程度的损失。

(三)混合管理模式

混合管理模式是一种介于委托管理模式和保险合同模式之间的一种管理模式。商业保险公司与当地政府的医保部门在合作协议里明确规定双方承担大病基金风险的比例。在明确上方权利义务和各自责任的前提下,医保部门和保险公司合署办公,共同完成新农合业务的经办工作。在混合模式下,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按比例共同承担基金的透支风险。

三、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提高了新农合的业务管理水平。商业保险公司具有完善的理赔流程和大量的专业理赔人员,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新农合业务的管理水平。

2.完善了新农合的监管机制。保险公司负责新农合基金的运营和管理,政府部门负责监督保险公司的基金支付,两者各司其职有效的保障了基金的运行安全;在医院的诊疗方面,商业保险公司负责具体业务的审核和理赔,政府卫生部门才有精力将主要工作放在对医院的监督管理上,对医院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进行监督和整治,确保新农合高效运行。

3.缩减了政府开支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避免了大量的经费开支,每年只需支付保险公司一定的管理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率。

4.有助于保险公司提高竞争力开拓新市场。农村对于保险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借助新农合这个巨大的平台,有利于其开拓新的农村市场。

(二)劣势

1.政府部门与保险公司在新农合业务上目标不一致。商业保险公司作为企业法人,营利是其经营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新农合的合作过程中两者的目标相互冲突,不具有一致性。

2.政府部门与保险公司在新农合业务的管理模式上难以适应。新农合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商业保险则属于私人保险范畴,二者的运行管理模式有明显的差别。

3.政府部门与保险公司在新农合业务上的协作机制尚不完善。国家在政策上没有明确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合法地位;保险业缺少相关法律法规来支持商业保险参与到新农合的管理中来,也是一大问题。

四、结语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选择,为了促进二者共同的发展为此提几点政策建议:(一)政府在制定合作框架时要在宏观上把握从全局考虑。在最初制定合作框架时,应从宏观上把握从全局出发考虑全面,使得两者能长期合作并实现互利共赢。(二)保险公司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与新农合的互补作用,为农村居民开发高品质符合农村居民利益的商业保险产品,与新农合形成互补。(三)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要积极探索新农合基金的保值增值途径。新农合基金数额庞大,如何保证如此大规模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是摆在政府和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政府要发挥其在政策上的优势,保险公司利用其金融行业的背景积极开拓新农合基金保值增值的途径和办法,使得新农合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持续为民造福。

参考文献:

[1]田启.六部委《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http:///comp/view 2012,09.

农村医疗保险篇8

关键词:商业保险;农村医疗;合作医疗

中图分类号:F840.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4.2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45-02

2003年1月,国家出台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新农合与以往农村合作医疗不同,主要表现在:在资金筹集上,以政府财政支出为主;在统筹层次上,从以乡村为统筹单位改为以县为统筹单位;在制度模式上,突出了大病统筹;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与管理监督并重的转变;在配套改革上,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保障贫困农民也能参加新农合。提供采取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方法。新农合从 2004年全国333个试点县,到2007年6月覆盖全国87.87%的2429个试点县,2009年9月底,参合人口到8.33亿人,参合率为94%。中央和地方财政共落实补助资金627亿元,4.9亿人次获得补偿,1560万人得到健康体检。

保监会按照《关于保险业参与新农合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保险业深入贯彻医改意见 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鼓励保险业发挥专业优势,参与新农合经办管理工作。2009年,7家保险公司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120个县、区(以委托管理方式参与107个县,以保险合同方式参与13个县)参与了新农合工作。新农合覆盖人数3467.6万人,新增委托管理资金32.1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0.28亿元,补偿人次1387.6万人次,赔偿与补偿金额24.4亿元。树立了“江阴模式”、“新乡模式”、“洛阳模式”等行业典型。

一、 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取得的良好效果

保险业参与新农合,逐步确立了专业规范的经营模式,构建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通过专业化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民及各级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几年来,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 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

把新农合中的业务管理职能委托给专业保险公司,实现了监督管理与具体经办相分离,从而,政府从繁琐的事务性和技术性工作中得以解脱,集中精力制定政策和规划、指导与监督管理工作。

(二)降低了新农合经办管理成本,提升了新农合运行质量和效率

保险业参与新农合项目,直接利用保险公司已有的服务网点和管理平台,减轻了政府增设机构及增加人力编制等管理成本,减少了政府开支。同时,利用现有的成熟完善的服务网点及服务平台,简化了理赔补偿流程,提高了时效,大大提升了新农合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如江阴市政府与当地某保险公司合作,政府不仅没有增加编制,保险公司还解决了政府分流人员25人,每年的管理成本仅为政府自办的1/4。

(三)提高了新农合方案的科学性,对利用新农合牟取利益的不当就医行为进行制约

保险业参与新农合项目,发挥其在风险管理及精算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协助政府设计方案,设立了合理的免赔额及赔付比例,真正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把新农合的福利保障落到切实需要的农民身上。如“新乡模式”中,保险公司经办新农合5年来,基金使用率总体控制在85%,无透支现象。2008年,新乡农民住院率6%(之前是4%),释放了参保群众的医疗需求。同时,保险公司利用自身丰富的理赔经验,对于想利用新农合牟取私利的不当就医行为,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探索,对此类就医报销行为予以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区医药费用紧张的趋势。如“江阴模式”中,江阴市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但2008年该市住院费用平均每次仅为4363.88元,为所属的无锡市最低。次均住院费用年增速在4%以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地控制了医药费用的上涨。

(四)提升了保险公司的整体形象

商业保险公司通过向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迅速地扩大了在农村的知名度,提升了自身形象。另外,通过这项活动,保险公司在农村也培育了潜在的客户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数据,为该项业务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二、 保险业参与新农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 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且政府资金不能及时定额到位

部分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对保险业参与新农合持保留意见,甚至否定意见。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政策变动频繁,加剧了保险业参与新农合项目面临的政策风险。同时,政府承诺的管理经费经常不能及时到位,使得本就费用空间很小的新农合项目无法正常顺利推进。

(二)保险业面临着医疗改革中统筹层次提高和经办资源整合的压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肯定了保险业参与新农合项目所取得的成绩,但同时提出的“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以及“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保险业参与新农合经办面临着统筹层次提高和经办资源整合的压力。如果不能适应这个变化趋势,不断提高经办服务能力,保险业参与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局面可能发生变化,部分地区会出现萎缩。

(三) 参保率不足导致逆选择,加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作风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采用的是农民自愿投保,因此,不能确定具体的参保人员群体的数量、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的收入状况。事实上,年龄偏大、健康状况较差的人以及家庭收入较宽裕的人员愿意投保,而不购买保险的人就不能享受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和合作医疗的服务。另外,由于商业保险公司缺乏社会公信度,也不利于吸引农民参保。这对合作医疗基金而言,因缺乏经验数据,资金亏损的可能性较大,势必影响地方财政;对于农民而言,政府的财政支持更多地流向了富裕的农民,破坏了社会资源再分配的原则和社会医疗的公平性。

三、 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工作的新思路

(一)政府切实承担起监管、协调的责任

政府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导者,在很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朋友从思想上认识到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大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和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社会认同度。第二,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控制医疗支出成本。第三,落实基金的筹集渠道,政府的强势主导是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二)制定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政策规范

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的一项创新,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针对运作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和困难,由保监会、卫生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出台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以规范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营行为,保证管理服务的合理费用和列支渠道,降低保险公司政策性风险,为保险公司推进这项业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保险公司应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开拓对接的补充保险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保险公司可利用现有的新农合客户群体和赔付数据,积极开展与新农合对接的补充保险,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福利,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开辟全新的亟待挖掘的业务领域,促进业务发展。

(四)全面提升保险公司新农合经办服务能力

保险公司应利用政策契机,顺应新农合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趋势,提高经办能力,打造保险业经办管理新农合业务的综合竞争力;引导公司制定顺畅、高效的业务流程,提高审核赔付时效;积极参与对于不当就医行为的控制,确保基金安全;利用保险行业风险管控优势,合理制定、调整新农合方案,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可设计保障水平及缴纳费用相对高的方案,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尽量设计费用相对低廉的方案。另外,针对农民缴费能力和财政支持有限的具体情况,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好宣传工作,尽可能的提高承保率,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实行统一投保,降低逆选择风险。

(五)加强监督,防止保险业内恶性竞争,切实保护参合农民权益

严格保险业参与新农合经办管理市场准入标准和退出程序,杜绝零费用和低于成本价经办,对违规行为或恶性竞争行为依法采取监管措施,维护经办管理市场秩序,保障经办管理稳定、可持续发展,维护保险业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农村医疗保险篇9

关键词:新农合 大病保险 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活动围绕“鹤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大病保险”,以鹤庆县2013-2014年新农合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情况和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所有问卷调查由新农合管理人员深入到村民家中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并对有关的新农合大病保险问题予以解释,确保问卷调查的有效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200份,有效率为100%。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方法主要有:统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

二、鹤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实施状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13年鹤庆县新农合住院25992人次,其中大病住院1087人次,大病患者住院医疗费用27972886.23元,大病住院人次占总住院的4.18%;2014年鹤庆县新农合住院26404人次,其中大病住院1637人次,大病住院人次占总住院6.2%。问卷显示:关于性别,男性占45.5%,女性占54.5%;关于年龄,30岁以下占11.5%,30-40岁占18.5%,41-50岁占10%,51-60岁占37.5%,60岁以上占22.5%;关于对新农合大病保险了解,很了解占13.5%,一般了解占59.5%,大体了解占22.5%,完全不了解占4.5%;对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很满意占36%,基本满意占60.5%,不满意占3.5%。以上反映出大病保险受益人次逐年增加,对大病住院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绝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新农合了解,对新农合补偿政策满意。

(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医疗大病保险

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拓展和延伸新农合保障,提高参合群众大病保障水平,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出台的《大病保险指导意见》所指的大病没有简单地按照病种区分大病,而是大额费用的概念,是根据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与城乡居民经济负担能力对比进行判定是否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1、新农合大病保险资金筹资方法

新农合大病保险实行州级统筹、分级管理。2013-20014年新农合大病保险按年人均筹资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全额划拨至州级新农合大病保险资金专户。

2、新农合大病保障范围

新农合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与新农合相衔接。即住院费用经新农合补偿后,单次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用超过5000元以上,大病保险才能补偿。新农合大病保险支付条件是建立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新农合补偿停止补偿时,新农合大病保险基金也同时停止支付。

3、新农合大病补偿比例

单次住院经新农合补偿后,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用5000元(含)以下部分,不予补偿;5000元-1万元(含)部分,补偿比例50%;1万元-3万元(含)部分,补偿比例60%;3万元-5万元(含),补偿比例70%;5万元以上补偿比例80%。

(三)新农合大病保险实施情况分析

1、对新农合大病保险了解情况

对新农合大病保险的了解情况,很了解占13.5%,一般了解占59.5%,大体了解占22.5%,完全不了解占4.5%,由此可见,对新农合大病仍有少数人对此不了解,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新度农合大病保险的管理和宣传,提高村民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认识。对此次问卷调查200份,走访对像都参加了新农合大病保险。总体上看,新农合大病保险覆盖人数较多,覆盖面较广,部分村民通过大病住院得到新农合大病保险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疗费用高的经济压力,得到大病保险的实惠。

2、对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政策

对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政策,36%很满意,60.5%基本满意,3.5%不满意。大部分对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政策满意,大病保险的资金没有让参合人员单独交费,按年人均筹资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统一划拨至州级新农合大病保险资金中,实行州级统筹,州、县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即时结报,对大病住院患者,得到新农合报销后,又报销大病保险,减轻了大病患者经济负担,得到了实惠。对于个别人员不满意,因新农合大病保险的报销时,大病住院费用经新农合补偿后,单次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用超过5000元以上才能得到大病补偿。所以,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在现有筹资、管理制度下,设定一定的起付线,是为确保合理使用大病保险资金,以后随着筹资、管理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提高大病补偿比例,降低大病保险的起付线,让大病患者得到更实惠。

三、结束语

通过新农合大病保险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惠民政策,对农村医疗制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新农合大病保险的宣传,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加强对新农合大病保险资金管理和使用的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行大病补偿公示制度,探索切实可行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新农合大病保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让大病患者得到更实惠。

参考文献:

农村医疗保险篇10

关键词: 居民医保;新农合;对比分析;新型医疗保险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098-01

1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情况,政策要点对比

两种保险的基本情况

1.1 统筹层次、参保人数、筹资标准、缴费情况对比

昭通市现有人560万人,2009年新农合参保人数是4561147人, 居民医保参保人数是162329人。

统筹层次的比较:新农合县级统筹,各县区政策都有差异,居民医保地市级统筹,实行全市统一政策。

筹资标准的比较:新农合每人每年100元,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220元,单纯从数额上比较,新农合的筹资标准低于居民医保,从筹资总额来看,居民医保是3571万元,,新农合45611万元,居民医保只占的新农合的7.8%

财政补助的比较:2008年新农合人均补助80元,而居民医保人均补助达到110元,约是新农合的1.38倍。

参保缴费类别的比较:新农合参保人员类别较为单一,未能体现出缴费补助向低收入人群倾斜,而居民医保中的孤儿、孤寡老人参保不用缴费,低保人群、学生儿童中的独生子女参保缴费后还可以全额报销。

1.2 运作模式、医疗服务水平对比

新农合全采用手工操作,运作成本低,但漏洞较多,居民医保采用开发专门软件,计算机连网操作,漏洞较少,但运作成本较高。

新农合定点医院为乡镇卫生院,居民医保门诊则可在市区社区卫生中心就医,住院可在市内二、三级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因此,居民医保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技术资源相对具有一定优越性。

1.3 医保待遇对比

支付限额的比较:新农合门诊最高支付限额为每年200元,住院每年2万元,居民医门诊不予报销,住院每年最高支付限额为3万元。

生育费用的比较: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生育费用,新农合参保人员按规定报销,居民医保则不能报销。

住院费用的报销比较:居民医保基本医疗保险一级医院平均报销比例75%,二级医院报销比例65%,新农合一级医院平均报销比例为80%,二级医院报销比例为70%,都比居民医保高5个百分点。

1.4 基金管理

基金管理对比:2009年新农合共收入45611万元元,支出44029万元,基金使用率96.53%。居民医保收入3571万元,支出566.5万元,基金使用率15.86%(居民医保2009年7月1日才启动,预收2010年上半年交费,但基金结余还是过大)。

2 结论

(1)与新农合相比,居民医保政策复杂,使人难以理解大部分参保人都反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太复杂了,是“内行说不清,外行听不懂”。相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无论是参保缴费、还是医药费用报销管理都简单易懂,人们更容易接受哪一种,自然明了。

(2)与新农合相比,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更高,小额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更低根据政策,居民医保成年人缴纳每人每年90元,未成年人每人每年40元,新农合只要每人每年缴纳20元,而小额医药费用报销政策农民比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多实惠,虽然大额医药费用居民报销更多,但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的人群较少,居民政策与新农合政策相比缺少吸引力,故宣传效应不高。

(3)与新农合相比,居民医保没有将生育费用纳入报销范围。这是一个比较直接的对比,生育费用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可缺少的开支,居民医保并没有将这项费用纳入报销范围,使人会很直观地进行对比。

(4)新农合与居民医保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有时为完成任务,出现在城乡结合部争抢参保人的现象。

3 相关思考

(1)两种保险应提高政策吸引力、使政策惠及面广,惠及程度深。重新调整药品目录,将一些物美价廉的适用于基层的药品纳入目录内;适当降低住院起付线;适当提高一、二级医院基金报销比例,或者不再设立医院级别限制,完全放开,只用起付线来控制转诊转院;将生育费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