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播十篇

时间:2023-03-21 15:35:23

新闻直播

新闻直播篇1

而且,庄稀海坚持认为,直播并不是从秀场来的,其终点也不是秀场。秀场对直播的推动价值在于,让人们觉察到“原来直播并没有这么难”。将来直播一定会成为一种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工具和渠道,这比已经是红海的秀场要广阔得多,当然能驾驭“直播”这个概念的,一定是巨头。

直播的切入口有两个:社交与新闻。

在社交方面其实已有巨头入场了。5月13日,旗下拥有“秒拍”和“小咖秀”的一下科技宣布,联合新浪微博推出直播产品“一直播”。“一直播”会作为新浪微博内置的一个功能,用户可以用新浪微博一键点击进行直播。演员贾乃亮担任“一直播”的首席创意官,并用“一直播”对话韩国人气偶像宋仲基,15分钟内吸引了730多万人观看。

至于网易,其门户基因就是做有态度的新闻,网易直播也会从硬新闻的直播入手。庄稀海告诉记者:“网易新闻客户端打算在下一个版本把直播放进首页。一直以来我们对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但我们可以通过直播把新闻变成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当新闻发生的时候,我们的记者就在现场,你可以体验到现场的感觉,甚至延伸到参与新闻的发生。”

5月20日上午10点19分,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微博账号放出了预告:“波士堂首次网络直播迎来: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 。小伙伴们将首次先于电视台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姬十三。看他如何招架网友整蛊,更有现场爆料,互动环节,今天15:00,网易直播万事俱备,只欠你撩!”

《波士堂》是由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唯众传播联合打造的高端访谈互动节目。网易直播中心节目主编丹和同事们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将接近三个小时的节目进行了直播。她们时刻和前方保持沟通,精神高度紧张。此外,前方会不断传回文字素材和照片,丹和同事们会做好图文直播,以考虑到网友的不同喜好。丹说,最让她兴奋的还是网友和嘉宾互动环节。网友们提问比较热烈,比如果壳是不是商业化进行太快了,姬十三都给予了比较及时和得体的回答,这次直播在当时获得了20万人次的点击观看。

当然,这种形式绝对不是网易直播的全部图景。

新闻直播篇2

――编者手记

在硝烟逐渐散去的伊拉克战争中,全世界的人们都亲眼目睹了一个美英两国主导的“世界传播秩序”。在世界反恐怖主义联盟的大合唱中,西方国家又一次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本国的和已经成功跨越国境的媒体机器推波助澜,几近圆满地实现了预先设定的宣传目标。伊拉克方面的宣传成为了不受欢迎的“错音”或是“走调”,被彻底淹没了。

在一年多来的世界反恐“螺旋”效应中,“沉默”的一方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了。阿富汗战争时有西方记者比喻,这场战争中的媒体表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美英的媒体如利嘴八哥,能言善辩,论据充分,而另一方面的阿富汗政权,却没有任何在国际传播空间的回应之力,他们的真实情况不能够被听到,更不能被看到,全球的媒体受众,只能像以往一样相信BBC、CNN和路透社等这一类国际传媒品牌的“诚信”,把本・拉登和科索沃战争中的米洛舍维奇以及海湾战争中的萨达姆・侯赛因,统统当成与自由和正义为敌的“妖魔”。传播学者注意到,众多的新闻媒体在报道战争的同时,也正因为报道战争而从中获益。

海湾战争造就了CNN新闻频道的神话,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则成就了半岛电视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军突起,如果说中国媒体在前两次战争中还没有真正进入全球传播时代媒体的状态的话,那么,在刚刚告一段落的这场伊拉克战争中,中国媒体,特别是作为中国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则带给了我们惊喜。

初试锋芒: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直播的战争

3月20日早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配以同声传译,实时转播了美国总统布什的宣战声明,之后便是连续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报道,甚至取消了雷打不动的午间新闻报道。在第四套节目(CCTV-4)国际频道的电视直播中,全球传播时代政治传播的四个重要原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第一时间原则、市场原则、议程设置-效果至上原则和平衡原则。

在第一时间原则方面,这次直播在几个方面实现了突破,首先是多次中断正常节目直播重大新闻,同时为连续报道取消了众多预定节目,显示了电视台对于处理杂乱和不可预见性的新闻事件的灵活性和容纳性。其次是实施配以同声传译的对多个主要境外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实时转播,其中既包括了全球传播“老龙头”CNN,也有在适当时间予以替换的福克斯新闻网,当然还有“阿拉伯世界的CNN”――半岛电视台。学者和观众都被这些具有冲击力的新闻报道和翔实广泛的一线采访所震撼了。毕竟,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CCTV的报道仅仅落后于CNN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因此在比较CCTV与国际传媒的表现时,我可以用“里程碑”来判断。

市场原则方面,CCTV-4长期以来存在受众特征模糊化的情况。它的服务对象既包括海外的华侨、关心中国发展的会汉语的外国朋友、台港澳同胞,当然还有普通境内观众。这一复杂的受众群体,曾经困惑国际频道很长时间。国际媒体通行的受众法则是“消费者至上”、“受众至上”或“服务于不断变化中的细分受众市场”。位于香港的凤凰卫视曾经在欧洲台、美洲台、资讯台开播之时有意担当国际传播中华语电视的领军者,主播吴小莉在每次节目之前,总是强调“凤凰卫视资讯台、欧洲台、美洲台为您全球播报”,而在节目结束的时候,又是一句“祝愿全球的华人幸福、平安”。这俨然是在企图承担CCTV-4应该承担的工作。值得庆幸的是,伊拉克战争赋予了CCTV-4整合传统资源、打造强势媒体新闻品牌的良机。

在平衡原则方面,尽管秉着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出发点,但新闻直播对信源的取舍还是体现了平衡原则。在本次新闻直播中,并未掺杂意识形态要素和过多的政治态度,强大阵容专家群的参与,使CCTV-1、CCTV-4的报道创造了新闻节目收视率前所未有的新高。在信源运用方面尤其可圈可点,一方面立场差异较大的CNN和半岛电视台的画面在比较的视角中被巧妙地加以运用,另一方面即使是在同一西方阵容之中,也常常出现福克斯新闻网、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多家信号,以拓宽视野,显示出新闻信源的平衡性。

对比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在这次战争中的报道,无论是新闻时效性、直播时间长度、评论深度还是战地记者方面,前者都毫不逊色,充分发挥了作为国家电视台资源丰富的优势,获得观众、业界和学界的一致好评。开战数日后,就有统计显示,中央电视台新闻的收视率一度激增30倍。

直播“非典”:新闻节目的强大社会功能

著名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有这样一个观点:传媒是一种软力量。在全球传播时代,媒体的能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它可以让突发事件不致演变为不可收拾的危机;但与此同时,它也可以使危机升级,毁灭现有的价值体系,因此它也是一种危险。有戏言称,“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更有西方媒体学者认为,在全球传播时代,没有被媒体报道的事情就等于没有发生,而被媒体报道的战争很有可能与现实是两回事。上面的观点可能有些矛盾,但是,媒体的力量,尤其是新闻媒体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越人们原有的认知水平。

英国媒体的杰出表现曾经让“疯牛病”感染的整个民族在20年的挣扎中得以幸存并找回自信,美国媒体自发的多声部大合唱入耳、入脑、入心地完成了对9.11事件后美国人民心灵创伤的安抚和医治,而历史把中国的媒体也推向了这个接受考验的位置。无疑,如何报道“非典”是继伊战报道之后中国媒体面临的又一挑战,这涉及宣传方针与新闻操守的平衡,舆论引导和满足民众知情权的平衡,照顾大局、维护稳定与尊重人民生命权的平衡。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在各频道加大了“非典”的报道力度,还推出了“关注非典”的新闻直播节目。

关于“非典”的节目通过政策、卫生常识介绍、典型塑造、专家访谈、观众热线等众多新闻报道方式,向电视受众全方位介绍了有关的各种信息。央视有效的组织和完善的新闻传播网络,使得关于“非典”的信息能第一时间为民众所知晓,有力地维护了民众的知情权,同时也稳定了民心,消除了种种谣言,显示出新闻节目的强大社会功能。同时,对“非典”的报道也锻炼了央视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尝试了众多的新闻节目形态。

其实,中央电视台在打造自身媒体名牌的同时,也在为政府打造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展示平台。在中国政府应对全球化挑战带来的国际舆论广泛关注的时候,能否有序地应对突发事件,并以高效的政府媒体公关化解突发事件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媒体将会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的媒体正在与政府一同学习。

顺势而为:CCTV推出新闻频道

“伊战”和“非典”两次成功的电视直播既向国人展示了CCTV新闻节目的全新方式和美好前景,又成功地演练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制作团队,既包括它的节目制片人、主持人、编导和记者,也包括为全球新闻报道提供保证与支持的新闻机制,当然两次直播也为现已开播的新闻频道做了最好的广告。

90年代以来,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受众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电视新闻的内容、深度还是包装形式都亟须改进。

进入新千年,中国成功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国人能够更加迅捷而全面地了解全球资讯。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各大媒体都在加紧学习国外先进的新闻制作、媒介管理、资本运作经验。中国本土上产生了一大批高度市场化的媒体,尤以纸质媒体为最。在这种情形下,央视新闻频道的推出就有着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表现。

如前文所述,海湾战争造就了CNN的红极一时,9.11后半岛电视台也因为本・拉登的反复出镜而名声大噪,“新闻立台”的理念已被世界传媒学者与业者广泛接受。

近年来,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潮流发端美国、席卷全球,不但产生了诸如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数字传播等高新技术,而且也促进了各大广播电视公司改革新闻理念和管理方法。新闻杂志方式的采用、第一时间原则的加强以及新闻频道的出现都是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受众对于新闻更深、更快、更全面的需求而出现的。同时,西方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研究成果缤纷灿烂,从各个层面上促进了电视媒介理论的发展,也改进和完善了西方电视新闻。

在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化浪潮以更大的规模席卷中国大地,海外电视台陆续落地大陆,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电视新闻行业除了“师夷长技”,别无选择。而且,随着中国改进新闻报道方式和开放的步伐加快,随着国外电视频道的进入,央视新闻报道的改进乃至新闻频道的推出已经成为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应对之计。无论是从新闻本身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央视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出新闻频道都是发展的必然。

知行合一:新闻报道改革将继续突破

有学者指出,CCTV新闻频道的推出,事实上是中国政府已经深思熟虑的一项策略,即要让中国的媒体变成更具商业和市场头脑的组织。政府内部已有一种日益普遍的认识,官方媒体对新闻事件迟钝或照本宣科的反应即将影响到国家的海外形象,甚至令国内观众失望。

十六大以来,改进新闻报道的呼声日趋强烈,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对领导人活动和会议报道的改革和改进方案做了若干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也多次强调新闻的“三贴近”原则。

新闻直播篇3

关键词:媒体整合;广播电视;并机直播

一、整合势在必行

在实现媒体整合之前,广播和电视虽然都由广播电视局管理,但是二者一直是独立运行,甚至存在竞争,导致广播和电视这两种媒体形式不能有效结合。自广播电视总台组建后,两者才清晰地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和缺陷,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网络科技不断发达的信息时代,只有实现广播电视并机直播才能不被淘汰,才能探索出广播电视深层次整合的路径。除此之外,广播电视新闻并机直播还能够在保证传统广播和电视新闻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取长补短、节约成本,所以广播电视新闻并机直播的整合势在必行。

二、资源互融,取长补短

广播电视新闻为实现并机直播模式可以将两种播报形式有效融合。传统的电视新闻需要进行影像录制、配音编辑等工作,而广播新需要考虑播音员、现场声、配音乐等各种听觉影响因素。广播新闻在看展并机直播后实现了播放模式的多样化,电视新闻可随时观看,弥补了广播播放形式单一和电视收看不够便利的缺陷。此外,并机直播为广播电视新闻丰富了表现手法。广播通常采用声音的表现手法,包括主持人和音响多种方式,电视在注重声音的用时通常利用色彩、字幕、图像等表现手法。而在实现了并机直播的电视新闻能够同时兼并广播、电视的优势。广播电视新闻并机直播,可实现观众对新闻资源的取长补短。对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来说,通过网络传输信号后才能由观众接收。发射传输设备、气候、地形等因素度会影响信号和网络,进而引发信号不能全方位覆盖的现象。而广播电视新闻并机直播能够使信号交叉覆盖,全方位覆盖,有效解决了收视收听覆盖不全的问题。实现并机直播模式的广播电视新闻,能够实现制作方法和传输形式上的优势互补。广播新闻虽然具备更为简单的制作过程,但传送消息只能通过记者现场连线实现,电视却能够利用卫星传送方式,凸显了传输距离的优势。实现并机直播模式的广电新闻能够达到制作方法和传输形式上的取长补短,能够有效提高新闻的传送质量和传送速度。

三、利益互惠,节本增效

广播电视新闻在实现并机直播后有效降低了成本投入,具体体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并机直播模式能够有效融合硬件设施、制作设备和演播厅等,实现工作互通,能够使两档节目合二为一,充分降低了成本投入量;二是并机直播模式有效融合了记者、主持人、编辑以及制作等技术人员的工作,使技术人员合二为一,节约了人力资源;三是并机直播模式有效融合了编辑和记者的人脉资源、人才资源以及节目影响力等无形资源,充分提高了经济效益,创造了更大的社会价值。

四、注意事项

第一,要改良硬件设施,确保广播和电视两种渠道的新闻节目能够得到充足的技术支持,实现采集、录制和播放;第二,把握主持张力在实现并机直播后对广播新闻的播音员和电视新闻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以往播音员更关注于彰显声音的感染力,为听众带来充分地想象力和感知力。而电视新闻主持人更关注于代入感,将观众带入另一个境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并机直播之后,播音员或主持人要在两种传播终端中灵活应对,所以主持人和播音员就要做到取舍有度并且相互联系,使得节目播放效果自然流畅;第三,电视新闻记者通常运用的“空镜头”“转场”“特写”等,实现并机直播模式后,需要利用广播新闻模式中的“语言过渡”实现转场,这样才能提高节目效果的连贯性,为听众带来更优质的体验感;第四,电视新闻记者需要特征性描述词汇来表达具有画面感的环境,采用同期声的解说词需要提到“XXX告诉记者”,这都有助于听众能够更好的理解广播内容。诸如此类细节都需要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们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并对其进行改进。

新闻直播篇4

观众朋友们,欢迎您在7:00准时收看我们的新闻直播。

这几天,马花花小姐一直是我们大家关注的焦点,因为他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世界记录,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而今天,我们又收到了一条好消息DD马花花小姐又创造世界记录啦!她成了世界上的超胖子!体重25000公斤!

新华报评论:

中国出了个神人!

保定日报评论:

这才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气概!

燕赵都市报评论:

相信后人永远都会记住马花花!

而那些网友们的评论也少不了:

马花花,我们要学习你那种坚持不懈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马花花,支持你!

不知道她得多少奖金了!能不能给我分点?

而记者们更是把马花花小姐家围得水泄不通,马花花小姐想上厕所,可根本出不去!只好憋了半天。

我们中央台记者还是对马花花进行了采访:

记者:马花花小姐,您创造这种奇迹容易吗?

马花花:当然不容易了!我每天要喝250袋牛奶,再吃10吨牛肉呢!

记者:您能吃得下吗?

马花花:有时一天就要上10趟厕所!还常把我撑得直翻白眼!

记者:好可怜!

马花花:我每上一次厕所就要花费一个小时呢!因此我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三个小时。您看,我得黑眼圈了吧!

记者:好,那就鼓励您,希望您能成为世界上最像熊猫的人!

新闻直播篇5

关键词:电视直播;网络直播;挑战;优势;融合创新;5G+直播

2020 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远程办公、线上办事、网络购物越来越普及,网络直播、直播带货随之兴盛,特别是直播类的网络节目出现井喷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应当取长补短,在内容上,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加强节目的权威性、可视性;在形式上,通过与新媒体融合创新,丰富传播手段;并运用新技术,探索将5G新技术运用在直播之中,赋予电视新闻直播新的内涵,这样电视新闻直播才能更加贴近观众、深受观众喜爱。

一、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的不断普及,这十年,网络对传统媒体造成不小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拥有9 亿网民,截至2020 年3 月,中国的网友人均每周上网时长接近31 个小时,和2019 年的28 个小时相比,增加了3 个小时。在上网的工具中,手机排名第一,达到99%,使用各种电脑上网的比例不到一半。网络的普及,对传统电视行业造成严重的冲击,中国人上网时长的快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电视开机率直线下降。五年来,中国电视开机率下降了六成,现在不到百分三十,受众群体也呈现两级分化,儿童、中老年成为电视的主要受众。电视新闻直播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自然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除了受众减少带来的影响,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相比,具有几大优势:

(一)时效性强不受时空限制

网络直播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通过抖音、头条、百度、微博等各种新闻客户端App就能直播,而且随时随地,不受时长限制,全天候直播也能实现,可操作性非常强;而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必须通过电视频道播出,时段须提前申请、审批,无法做到即时开启直播,因为涉及前后节目排播的,时长上也有一定限制,一般不超过1-2 个小时。

(二)人人都能参与硬件软件要求低

网络直播,在条件方面,不管是对直播人员、硬件,还是技术保障等方面都宽松得多。人员方面,每个人能成为网络主播,不管你普通话好不好,表达能力强不强,只要你敢,就能直播,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没准红的就是你,直播团队也不需要很多人,两三个人就够了,一个人单兵作战也能完成;而电视直播,直播团队起码要五到十人,除了主持人、出镜记者,还需配备摄像、导播、视频工程师、音响工程师等,在业务水平、语言表达、视频拍摄等方面,具有较高要求。硬件方面,网络直播,只需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一台平板电脑,就能实现;电视直播,除了摄像机,还需要SNG直播车、切换台、4G背包等配套设备才能完成。技术保障方面,网络直播,只要有电话信号的地方,就能进行,基本不受空间环境、地理条件等因素制约;电视直播,则要考虑卫星信号、车辆能否到达直播点等综合因素,并且要进行大量的前期踩点、信号测试等准备工作,繁琐得多。

(三)贴近性强互动性强

与相对中规中矩的电视直播相比,网络直播更加轻松活泼,不管是主持人、内容形式、主题风格等等,更贴近受众,基本上做到网友想看什么,网络就播什么;什么最火,就播什么。而且网络直播,注重互动交流,网友可以在直播过程中,随时留言,与主持人、主创人员沟通交流,还有中国特色的"弹幕文化",都让网络直播从单方向的传播,变成了双向的传播,也一定程度增加了网络主播与受众之间的黏性。特别受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人无法出门,网络就成了他们消磨时间、与人沟通交流的最好渠道。直播带货成为今年最红火的直播内容,让今年被誉为"直播元年",不管是省长、市长、县长、村长,还是企业老板、知名明星艺人,还是行业的大v,亲自上阵,借助互联网进行直播带货,有卖各种商品的,也有推介旅游资源的,还有举办各种讲座的,这些直播带货的形式,大大丰富了网络直播的内容,也吸引了更多的受众,,让他们愿意花更多时间在网络上。

二、坚持内容为王发挥传统媒体优势

不可否认,互联网的兴起、全员直播、直播带货元年,互联网直播越来越普及,对传统媒体造成不小冲击,也影响着电视新闻直播。有危就有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化被动为主动,从内容入手,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权威性、强大内容生产力的优势,化危为机,为电视新闻直播注入新的力量。

(一)发挥传统媒体权威性的优势

传统媒体历经数十年的积累,具有很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受众对传统媒体非常信任,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是新媒体无法取代的。特别在今年,传统媒体在疫情中更是发挥出权威的作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要媒体,以及全国各级主流传统媒体,第一时间、及时、准确了大量重要新闻资讯,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贡献了强大的宣传舆论力量。如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积极作为,主动策划、主导了一系列的报道,其中电视新闻直播就是其中一大亮点,先后针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等主题,承接了数十场的新闻会直播活动,邀请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卫计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等数十个部门的负责人,通过电视直播手段,及时福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科技创新、医疗改革、水土保持、新农村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权威信息,解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被多家互联网平台转载,传递正能量,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发挥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优势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人员配置、信息渠道、制作水平等都更为突出,具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优势。像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的《乘着高铁看中国福建篇》大型电视新闻直播节目,时长90 分钟,为了做好这期节目,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省十个地方台投入了上百人的精干力量,从前期策划、踩点、拍摄,到后期制作、直播等流程,耗时近一个月。这样的投入,对新媒体来说,基本是难以实现的。信息渠道方面,传统媒体具有独有的信息源,能第一时间获知关键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源具有准确、可靠的特点,从这方面来说,新媒体是很难做到的。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准确的重要信息,是新闻直播节目的前提保证,能优先掌握重要信息,从而进行重大选题的策划和执行,这样的直播节目,是网络直播所做不到的。制作水平方面,按照传统媒体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电视新闻直播在采访方面,往往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在整个节目的深度、广度上,远远超过网络直播。像《乘着高铁看中国福建篇》中,记者沿着“最美高铁”――合福高铁来到入闽第一站――武夷山,感受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魅力;在山城“古田”看“银耳姐姐”、“银耳大叔”的魅力乡愁;在合福铁路的延伸――福平铁路,看建设者如何跨越世界三大风口,创造建桥的奇迹,续写最美高铁的诗和远方等等,五个直播点的现场直播,十多个衍生小故事,展现福建铁路从无到有的巨大变化,从零星的铁路,到如今的四通发达,设计精巧的直播环节、行云流水的连线采访、精美的画面,还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观众看完节目,不仅能全面了解福建铁路的历史与现在,也对铁路发展给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三、融合创新丰富直播手段

现今是一个信息时代,人们对资讯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不管是电视新闻直播,还是网络直播,单一的传播渠道,都是无法满足受众需求的,唯有媒体融合创新,才是解决之道,这里说的融合创新,不仅仅是电视+网络,简单的"1+1",两种传播渠道的简单融合,而是需要深层次、多维度的融合和创新,通过传播手段的融合,内容的创新,才能实现。

(一)传播手段的融合

传播手段的融合,是融合创新的基础,怎么让更多的人收看直播节目,仅仅依靠电视端节目,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实现电视+网络同步直播,实现重大新闻事件,传统媒体策划、制作,通过新媒体全网分发,使传播效果实现几何式扩散,从而实现"1+1>2"的效果。除了电视和网络端的平台融合,还应探索在更深层次的融合,从而更好扩大直播的传播力,增加有效的受众到达率,增强黏性,这些都是网络直播的特性,怎么把这些特性转换为电视直播的特性,就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两年前开始尝试在电视直播中引入广播记者参与,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广播记者参与电视直播,而是通过引入新鲜血液,以他们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新闻事件,从中挖掘不一样的新闻观点;还有在电视直播中,加入更多的网络元素,从前期预热,到直播中短视频分发,到直播结束后的推文,以及互动游戏等等,这些新媒体常用的手法,也都可以运用于电视新闻直播中,这样既吸引了新媒体的受众,又可以扩大电视新闻直播的传播力和传播效果。

(二)内容的创新

除了平台的融合之外,内容的创新也很关键,毕竟直播节目,能不能吸引人,关键还在于直播的内容好不好看,精不精彩,能否打动受众。在这方面,电视新闻直播要加大创新力度,借鉴网络直播的优点,对节目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造,使之更符合全媒体传播的规律。1.节目总体框架创新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结构相对固定,以演播室访谈+现场采访+短片穿插交替进行,其中演播室访谈、现场访谈占较大部分,总体来说,风格以四平八稳为主,临场发挥较少。为更好适应全网传播的需求,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应该对节目总体框架进行大胆的创新,适当减少演播室访谈的部分,加大现场采访和短片的占比,增加节目的可看性;演播室访谈方面,除了原有的访谈环节,可以增加互动部分,让演播室更“活起来”;现场采访和短片的节奏,要张弛有力,不要平均用力,现场采访注重展现时效性、现场感,短片时长要短,节奏轻快,这样才可以做到电视和网络传播兼顾。2.直播语态的改变和创新既然是融合传播,电视新闻直播中的语态就必须进行改变和创新,变过去的“直播播什么,观众看什么”为现在的“观众想看什么,我们播什么”,主持人、记者在节目中,要更加接地气,视角要更低,要更吻合受众心理,直播中的语态应该更符合受众的习惯,娓娓道来又言之有物。要做到这些,就要求在电视直播中,主持人要更了解整个新闻事件的全貌,将官方语言、拗口的专业词汇等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口语;记者要俯得下身,到基层一线去,寻找最鲜活、最有典型性的例子,作为直播的例子展现。像福建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2019 年的大型直播节目《八闽起宏图――平潭篇》,其中的一个短片,讲述两个台湾青年在平潭筑梦的故事,为了让节目更具可视性,就创新采用人物自述的方式,由台湾青年以自拍的方式,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信度高,节奏轻快,成为直播节目中的一大亮点。还有今年疫情期间,不少媒体都采用了VLOG这种方式,由记者用手机自拍的方式来进行直播报道,让受众了解记者现场的切身感受,并跟随记者的镜头,探知他所在环境发生的故事,让人身临其境,起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这些都值得在电视新闻直播中有所借鉴。3.巧设悬念学会讲故事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记者一般要学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受众的兴趣,这个时间一般是三或五分钟之内,而在快节奏的今天,在媒体融合大潮之下,这个时间就要再缩短,前三十秒或者一分钟,如果不能吸引受众,可能受众就转台了,因此悬念的设置就需要很讲究,要做到引人入胜、层层剥茧、真相大白、耐人寻味,这样的直播就成功了。像《乘着高铁看中国福建篇》大型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中,其中一个直播点选在福厦高铁的控制性工程――泉州湾跨海大桥。在14 分钟的直播中,记者先从所在的位置――160 米的高空切入,带出跨海大桥建设中的亮点,创造了三个世界之最,在一分钟之内引起观众的兴趣;记者再介绍大桥建设的难点,既要防风,又要保证建好的桥梁能在十四级风情况正常使用,如何做到,带出第一个悬念;接下来,如何在海边高盐高潮湿区域,做到常年防腐蚀,带出第二个悬念;工艺上还有什么别的高科技手段,直播中的第三个悬念,用一个动画来展现;国庆期间多少建设者加班加点,目前是否能顺利完成年度任务,这是第四个悬念;最后,记者介绍了整条福厦高铁建设的意义,带出未来对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对直播的背景进行概括,整场直播悬念设置多,信息量大,虽然时长超过十分钟,但是看起来,并不显得拖沓和冗长,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还有就是要学会讲故事,不管是重大事件还是重大活动,除了宏大的场面、重大的意义之外,电视直播节目,更要从具体的人物或者事件切入,以小见大,通过讲述人物的故事,让原本显得冰冷的新闻事件,变得更加有温度,通过寻找感人的细节,做到以情感人,让观众感同身受。4.灵活运用各种元素与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相比,网络直播虽然受限于人手、技术、信息源等因素,但更加灵活、多变,只要受众喜欢,H5 、手机照片、音乐、评论等多种元素,都可以被运用于直播中。电视新闻直播要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可以在直播过程中,加入网络直播的各种元素,让大小屏的直播实现无缝衔接。像福建省广播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的《八闽起宏图》大型电视直播中,就采用了一种景观直播,这种直播充分采用了网络直播的特点,选用具有特点的航拍镜头+地面镜头,配上音乐,在直播过程中,由主持人配上相应的解说词,每段视频30-45 秒左右,虽然时长短,但是画面唯美,配上恰到好处的音乐,以及画龙点睛式的解说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在直播短片的镜头中,也运用了新媒体的拍摄手法,使用手机、单反进行拍摄,配合云台等辅助工具,给人一种沉浸式的直播体验,这些都让电视新闻直播的可看性增强了不少。

四、运用新技术5G+直播前景广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视新闻直播的创新,与设备先进与否、技术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从以前的卫星直播车、微波传送、3G直播,到4G时代,一台手机也能直播,电视新闻直播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时效性也越来越强,让新闻直播越来越便捷,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直播与网络直播的边界将更加模糊,彼此的融合也将更加深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不断探索新技术,运用于电视新闻直播。像集团去年探索的5G+4K+VR技术,将VR全景摄像机拍到的视频,通过5G技术传到云端,实现多路记者现场报道,电视、网络同步分发,观众感受720 度的沉浸式直播。今年的数字中国峰会,集团又带来了自主研发的“升级版”技术――4K加微波传输,这项技术不受空间和界面的限制,可以实现无线传输超高清视频,这些新技术、新手段未来将有望运用在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一系列新技术与5G的相互融合,将为我们的电视新闻直播提供了足够的发挥空间,"5G+电视直播"前景非常广阔,也将更好促进电视新闻直播往更高、更深、更快方向发展。

新闻直播篇6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SNG技术的要求

SNG技术包含了三个板块:现场制作拍摄带的设备、卫星信号传输接收的设备、信号传输到卫星的接收设备。和传统的新闻录制不同,应用SNG技术录制新闻直播的时候,新闻记者是和SNG卫星直播车一起出发进入新闻现场的。抵达新闻现场指挥,记者就会开始了解新闻现场的情况,与此同时,SNG卫星直播车就会寻找卫星并且发射信号。与卫星成功连接之后,新闻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就做好了录制前的准备,就可以展开现场的新闻播报工作。记者对新闻现场的情况进行播报的时候,一定要把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新闻事件的缘由、经过和发展情况都说清楚,这样观众就可以很好的了解新闻现场的情况。使用SNG卫星直播车进行新闻播报工作,可以让新闻信息的准确度提高,可以让新闻事件更加直观的展现给观众,提升新闻信息的的真实可信度。

二、SNG卫星直播车进行现场报道的特点

使用SNG技术进行现场新闻播报的特点是重要性、开放性、突发性。

(一)重要性

在国内外非常重要的新闻事件报道中一般都会使用SNG技术,所以应用SNG卫星直播车报的新闻内容一定具有重要性的的特征。比如人们较为关心重视的活动、政府决策等。能够让SNG技术在新闻报导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在对党和政府的重要新闻进行播报的时候,使用SNG金属进行报道可以促进党和政府度廉政文化的建设,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政府办理的事件与活动。

(二)开放性

SNG卫星直播车具备开放性的特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和过程进行详细完整的了解和记录[2]。可以让新闻事件具备纪念的意义,这就需要新闻工作人员对直播的架构清楚的了解和掌握,便于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和记录。

(三)突发性

使用SNG卫星直播车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还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一旦新闻突然发生,就很难使用传统的新闻录制方法开展新闻的播报工作,但是使用SNG技术直播车就可以对突发新闻进行很好的播报,改善传统新闻录制的缺点。

使用SNG卫星直播车对新闻进行播报的时候,需要电视台尽快的安排工作人员和直播的设备,在第一时间感到突发新闻的现场。比如发生严重的地震等严重的灾害的时候,就需要用SNG卫星直播车对新闻现场进行报道,可以更好的让观众了解到新闻现场的状况,让观众更加近距离、深刻的了解受灾与救援的情况。

三、现场报道使用SNG卫星直播车的未来趋势

使用SNG技术对新闻现场进行现场报道就是使用卫星直播车对新闻现场通过卫星信号的传输与接收对现场情况进行事实的了解和报道。在突发的事件中需要对新闻进行实时报道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小型的卫星直播车进入到新闻现场,解决车辆无法进入到现场中收集现场新闻情况的问题,从而完成对突发新闻的报道。因为SNG卫星直播车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方便携带,就可以在新闻报道中轻松方便的进入到新闻现场中。

在SNG技术的使用中,难免还是会存在问题,这就需要电视台更加合理广泛的对卫星直播车进行使用。要清楚的了解SNG直播车的作用和使用方法。SNG卫星直播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效性,要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信息真实有效的传送给观众。

对于新闻的选材一定要新颖,??SNG技术的使用进行规划,做有深度的现场直播报道,吸引观众的关注。了解SNG卫星直播车的作用,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使用SNG技术发现多角度有深度的新闻题材,培养有专业新闻直播素养的记者。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直播技术,在现场新闻的播报中,最大程度的发挥技术的优势,丰富新闻直播的形式。比如:在播报新闻的时候添加资料、图表;丰富现场新闻信息的内涵,提升新闻的高度,让观众更好地与现场的记者进行互动。定时的对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考试,更好地把SNG技术使用到新闻播报中去。提高新闻播报的实效性、高效性。

新闻直播篇7

关键词 实时;新媒体;移动新闻直播;实时视频直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5-0005-03

如果将大众媒介发展历程分为3个时段,以罗斯福“炉边谈话”为第一个阶段,在他就职的12年期间,使用广播直接对话民众,以质朴平易近人的言语、诚挚亲切的声调实施新政并呼吁民众共同面对当政下的种种问题,可称其为媒体技术以广播为主的第一时段。拥有“第一电视总统”称呼的肯尼迪这阶段当之无愧划为媒体技术发展的第二时段,肯尼迪正是利用了电视媒体公共交流的方式发表演讲,越过政府和媒介大亨直接面对民众,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新媒体发展迅速的时期,迎合数字时代的发展,以“数字竞选”成功上任的总统奥巴马至今可以说是媒体技术发展第三时段。奥巴马紧跟时代潮流利用YouTube网站发表演讲并回答了选民的问题,时常还利用Twitter宣布其政治主张,他借助网络媒体赢得了大量年轻选民的青睐,入主白宫。2016年7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使用facetime接受CNN采访反对的直播等类似事例,推进媒体进入直播时代,新闻行业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从大众媒介发展的3个阶段来看,每一种媒介都用其独特的优势影响着民众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互联网发展出现的新媒体视频直播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正颠覆人们的交流方式。

1 移动视频直播“热”

2016年网络直播可谓赫赫有名,上至七旬老人下到小孩学童均在直播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在新媒体发展趋势下,网络直播门槛较低,无需传统媒体主播具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姣好上镜面容、熟练实践经验,只需一部手机、一个客户端在有网络的情况下用户便能进行网络直播活动,因此,众多网友纷纷涌入直播的浪潮。新媒体催生的直播平台,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引人注目的机会,满足了民众的获取关注心理,反过来也推动了移动视频直播的火热。

1.1 “视频化社会”的主流地位

相较于文字和图画的传播,影像与声音的结合更受大众欢迎,视频直播软件让用户从受者向传者的角色转换,奠定了视频逐步走向主流的地位。另外,网络直播视频内容具有的趣味性、互动性、及时性也受到民众的青睐。新媒体承载的移动直播平台运用广泛,增加了“视频化社会”的趋势。

1.2 自媒体获取受众关注的重要途径

除了视频直播App软件,许多社交媒体为获得更多关注或为在直播产业的大蛋糕上分一杯羹,也紧跟风向相继增加直播功能。以微博为例,自其开通直播功能后,微博用户打破了图文内容分享局限,实现了通过实时交流互动生产内容虏获粉丝。直播功能高互动性同时增加了自媒体人与粉丝之间的粘性,拓宽了媒体使用的范围,因此,实时视频直播的分享逐渐成为自媒体受关注的重要途径。

1.3 社交用户认同感与归属感的驱使

每个人内心都有强烈的倾诉意愿与被追捧的愿望,移动视频直播满足了粉丝窥视的猎奇心理,满足了用户被粉丝膜拜心态,虚拟空间构建兴趣相投的社区群体使每位用户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同主播实时互动,对直播内容及时评论,给予粉丝反馈等交流方式,强化了公民的参与性,赋予了直播的社交属性,予以用户心灵依托。

1.4 流媒体技术熟练运用及移动端的优化

实时视频直播立足于流媒体技术成熟运用的今天,相较之前的网络传输技术,用户不用等整个媒介内容下载到计算机上才可观看该视频,而如今已能实时观看收听直播内容。同时,智能手机的优化给媒体传播提供了新环境,一部手机独立完成一则直播报道的事例不断发生,不仅降低了视频内容生产的金钱成本,还提高了媒介报道的时效性。

2 移动新闻直播发展脉j

移动新闻直播的诞生是电视媒体直播特性的延伸。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新媒体视频直播迅速进入大众视野。直播是最先出现在传统媒体电视上的标签,电视直播是通过电视信号直接发射的及时性节目,通过记录新闻现场的事件而呈现的节目形式。而新媒体视频直播起于电视直播却区别于电视直播,以其独有的特征广受欢迎。

2.1 电视新闻直播的出炉

众所周知,新媒体出现之前,直播曾经作为电视媒体竞争的独特优势存在。我国最早掀开新闻现场直播的重要时刻是中央电视台于1985年对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的现场直播报道。这一阶段新闻现场直播的大多集中于部级会议报道等政治性举措报道,持续到被业界称为中国电视史上“直播元年”转折点的1997年,新闻直播领域涉猎范围大大拓展了。无论是科技领域日全食景观的直播,全民同乐的香港回归直播,还是首次实现空中直播的长江三峡大江截流题材,促进了新闻现场直播的横向化发展。

突发事件报道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地位的。如国际上美国“9・11”事件,2003年伊拉克战争,让我们通过电视新闻直播跨越空间领域迅速了解事件现场动态和事件走向。在国内,2003年非典、2008汶川地震等事例满足了人民的知情权,赋予民众舆情讨论的权利。由此,直播也成为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介独特优势存在。

2.2 直播平台渗入互联网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直播优势从电视媒体引申并延续至新媒体。互联网的视频直播大致分为平台自制直播与自媒体自制视频直播两类,平台自制视频直播是一些视频网站对体育赛事的解说和综艺节目的制作。而自媒体视频直播是针对有现场需求的用户提供的现在进行时平台直播。本文主要讨论通过手机实时上传视频进行直播的后者媒介形式。与传统的直播模式相比,移动直播的不固定、自由属性吸引众多用户,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移动直播分享即刻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跨越地区实时交流,改变着用户的生活方式。

2.3 移动实时视频领域中产出的新闻

从目前移动实时视频的使用情况来看,大部分以娱乐社交为主。比如主播才艺展示,网红与粉丝间的情感维系等,而这种社交的发展趋势并不能掩盖其高效传递信息的本质属性。于是,直播在新闻领域愈见受到关注。

直播运用于新闻中的新形式受到欢迎。2016年利用手机终端进行实时直播的事例不乏少数。前有国外BBC记者利用Facebook Live对莱斯特足球俱乐部赢得英超联赛的庆贺,有美国国会议员对议员静坐抗议活动的视频直播,后有国内记者利用手机对G20峰会所作的现场直播采访报道。无论是实时信息共享,强烈现场感,或是不可替代的互动性,均使它成为新闻传播形式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2.4 结合社交平台的移动新闻模式

目前直播活动大都属于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用户的数量广度又决定了新闻媒体的需要。新闻媒体希望将受众更多的引向自己的数字领域,也寄愿能够在社交平台中立足,于是,国外众多新闻机构相继进入直播平台。BBC、纽约时报等新闻机构都加入社交直播平台并在该平台进行直播。在移动新闻直播逐步受到重视情况下,新闻活动主体(直播记者)也被提上日程。BBC还为该类直播记者专门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这些记者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往往通过自身一人利用相应设备便能完成整个直播报道,以此契合视频直播化的时代。2016年7月14日德国慕尼黑发生的枪击案件能较好地说明移动新闻直播的运用。德国记者Richard Gthjahr用手机直播了慕尼黑奥林匹亚购物中心的枪击案,他利用Skype社交软件对该突发性事件进行24小时的直播。Richard的提供的第一手视频资料清晰的及时地反映了事件的原貌。

移动新闻直播这种低成本制作,高效率的新型传播形式令新闻行业迈向新型阶段,新闻机构与社交平台的结合是目前新闻行业较好的发展出路,尽管移动新闻直播目前在全球还不具备大规模,但这种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传播方式,逐步将成为媒体重要的传播形式。

3 移动新闻直播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已成为传媒产I不可忽视的重要前进方向,基于互联网打造的新媒体视频直播逐渐运用于新闻领域是发展趋势的必然。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移动新闻直播的变化不仅仅在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也在信息传播数量和覆盖率等方面。这种新型的信息传递方式导致结构性的变化,也必然给移动直播本身及从事该行业的传媒人员带来影响。

3.1 实时信息传送,独家内容获取

时效性一直是互联网媒体的优势,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直播也正是采用了该性质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领域。文章中提到的Gutjahr记者利用社交软件Skype直播的慕尼黑枪击案件事件,再次将时效性推送至大众眼前,使用手机直播连线持续报道了24小时,不仅在第一时间了报道,还抓住了独家内容授权报道的机会。因此,移动新闻直播对于实时传递,独家内容报道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3.2 现场感增强,受众距离拉近

相较于传统新闻的报道方式,移动新闻直播有更强烈的现场感,直播记者实时播送的现场内容能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同时也构架起记者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记者在一边采访介绍时,一边回答观众实时上传的问题。社交媒介上的直播主播也正是利用了线上与粉丝间的实时交流以维系情感,拉近粉丝间的距离。观众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更青睐直观的画面冲击感,而这一优势运用在新闻直播上势必会引起不小的反响。

3.3 采集突发性事件第一手资料

移动直播的易操作、自由使用等属性给予新闻从业人员采访第一首资料提供及时的输出平台。传统的新闻直播模式对目前瞬息万变的世界很难及时捕捉,移动直播却能弥补这一缺憾,其中突发性报道更能体现其优势。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可在新闻记者遇到具有报道价值的事件时,采集第一手资料,并通过直播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及时广泛传播。

3.4 新闻人员传统采编模式变更

众所周知,传统新闻报道输出要经历许多环节,从采集、编写、审核、报道需要层层把关,也需要不同岗位人员的积极配合。而移动直播使用便捷性将新闻从业人员从“一人记者”变成“一专多能”。往往一个人便可以完成整个直播报道。直播环境下,新闻人员传统采编模式发生变更,且这种模式也加大了公民新闻的发展趋势。

3.5 把关环节缺失

新闻进入移动直播领域非常新鲜,也有不少有利影响。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新型的移动新闻直播也不例外。就突发性报道而言,新闻进入移动直播平台,无法进行详细编辑计划,此刻便需要直播记者具有较强揣度观众注意的能力,需清楚在突发事件中报道的关键点,才能做到正确的舆论引导。拥有较强应变能力和第一时间分辨事件报道的突出点的记者毕竟不在多数,呈现的报道便会出现把关缺失现象。把关缺失现象不仅存在新闻领域,也存在整个直播领域。社交媒体的易操作性吸引着不同年龄、教育程度的人群,直播内容的呈现自然是五花八门,为得关注或打赏充斥着暴力、色情等内容,网络监管不力也是把关缺失的一项内容。

3.6 信息深度传播意识下降

移动新闻直播往往自身一人便可以完成,传统新闻直播节目的呈现则是一个团队的杰作。个人精力有限,“一人记者”到“一专多能”的角色转换使原本分工协作的记者身兼多职,劳累感随之增加,完成新闻事件报道后自然会放松不少,某些需要追踪报道的事件可能会弃之,而事件后续发展状态便不得而知,由此,造成了记者深度传播意识的下降。海量信息围绕受众的时代,观众很容易被新消息吸引注意力,即便移动新闻记者直播的重要消息也未必会引起关注,如此也会致使记者不断直播新消息,忽略应该深度报道的事件。

4 结论

大众媒介发展划分的3个阶段中,电视媒体是直播时代的开端,凭着真实性、现场感使得传统媒体进入到一个新里程。随着技术的进步,直播的“魔爪”伸向了移动互联网,传播模式由单向转为互动,由自上而下走向自下而上。直播与互联网的结合衍生了传统电视媒体直播不具备的特质,公众话语自由表达权、实时信息互动、社交属性等使其迅速窜红,成为民众娱乐的主题。虽然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直播也是时下最流行的话题,然而直播内容绝大多数仍集中于用户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较之有权威性和以内容为王的传统媒体,移动直播内容还有待提高。目前,新闻虽然跨入了直播领域,移动新闻直播的出现也丰富了直播内容,拓宽了直播范围,但这仅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还不够完善。因此,移动新闻直播将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以怎样成熟的姿态运用于传媒行业,还需要众多传媒从业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新闻直播篇8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直播;镜头设计

电视新闻直播连线,是新闻播报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镜头的选择和设计关系到整场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在新闻直播连线时,如何选择和设计最佳的镜头及角度来进行电视新闻直播,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现场记者和摄像师对新闻事件具有高度的认知和掌控感。电视新闻直播连线并不是对现场和新闻事件的简单罗列和呈现,而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对新闻现场的主要热点问题、细节、背景、新闻事件核心当事人等进行信息整合和提炼,将现场的最新情况全面、客观、真实、生动地展现给观众。在这些环节中,需要现场的记者、摄像师对镜头进行精心设计。

一、电视新闻直播连线中的镜头切换

在电视新闻播报中,新闻现场的直播连线是最实时同步的报道形式,同时也能带给观众最直观、最真实的观看体验。而电视新闻直播连线中的镜头切换,是现场摄像师和记者对新闻核心信息的把握能力的最直观体现。在直播连线中,镜头的角度设计必须要遵循基本的新闻传播规律,比如在直播时要考虑现场的采光、背景颜色,镜头内的背景物体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和新闻主题表达;多组镜头之间的内在逻辑是否具有关联性、信息的层次递进等;现场直播连线记者的站位及现场环境,是不是承载了直播连线的重要信息点;另外还需格外注意,在直播画面所覆盖的区域,要规避一些不应出现的事物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处理不好就很可能因小失大;而利用得好,却有可能成为整个直播中的亮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镜头设计时,画面必须要有明确的表达力,即画面内的事物有特定的信息展示,不能是无目的、无信息量的镜头,要让观众通过直播画面获取更多的重要信息。电视新闻直播连线中的镜头设计,与电影或者经过剪辑的视频完全不同,电视新闻直播讲究现场感和与新闻事件的同步性。如何通过镜头切换,来捕捉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新闻画面,需要新闻摄像、记者在现场敏锐地观察,并通过多镜头切换及时呈现。一般来讲,摄影师会将镜头首先聚焦于一条事件主线,以讲故事的形式拍摄和展现事件的开端、发展等过程,而在讲述重要线索的同时,摄影师也会将镜头切换到其他事物上,借助一些信息的叙说,将与主线有关的事件和信息串联起来,一方面避免单一线索导致的新闻事实局部化,另一方面也通过镜头交代事件发生的周边环境、背景,以及事件发生后带来的影响和变化,让新闻不仅有第一现场的可视性,更能增加新闻的厚度、广度和深度。

二、电视新闻直播镜头切换的美学意识

电视新闻在直播过程中运用一定的美学法则至关重要。比如,电视记者要对整个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有准确认知和高度概括,而就新闻传播手段和效果来讲,却要遵循和力求画面的信息量和美感。具体来讲,电视新闻直播的镜头,同样需要完成对事实的构建、呈现画面的美感及镜头的内在联系等使命。电视新闻镜头,要根据不同新闻事件、题材,灵活使用远、全、中、近、特等不同景别的镜头切换,以及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对事件的每个侧面进行生动的描述,不仅呈现眼前所见的景象,更要通过镜头设计,呈现新闻事件中不同事物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其中蕴含的故事、情绪、情感等。有了对于电视镜头拍摄和切换的美学考量,看似短平快的新闻,就有了打动人心的真实力量。这些是对电视新闻直播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在电视新闻直播中应该加强学习的重要技能。电视新闻直播,被业界称为“新闻当中的利器”,它的优势正是此时此刻电视镜头里所呈现的真实、立体、多维度的视频信息。在电视新闻直播中,除了不间断的长镜头之外,镜头的切换也是使直播信息量和空间感大大增强的一个重要手段。镜头切换是摄影师与画面题材进行对话、筛选的结果,这些都是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美学的价值体现。镜头切换要符合美学常识,比如事物在组合上是否一致、搭配上是否协调、前后画面是否存在关联性等,满足这几点才能在镜头中体现出美学价值。此外,在镜头设计和切换中,对于现场光线的运用、画面节奏是否紧凑、对现场环境的交代、对新闻主题的表达和延伸,也都关乎镜头的美感和表现力。

三、电视新闻直播连线中的镜头选择

电视新闻直播中对镜头的选择是体现新闻直播价值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全面展现一场新闻直播的价值、逻辑和意义。新闻现场有大量不可控因素,一个摄像机捕捉到的画面可能会受到技术和角度的限制,所以在现场直播时,往往需要多组摄像机互相合作,不同角度的镜头互相配合切换,共同完成直播连线,可以更全面地展现新闻现场的真实状态。直播连线时,对镜头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为了更加突出现场某些画面或者物体,摄像师要给予特写镜头、大全景镜头、虚实镜头、推拉镜头等特定表现手法。二是要整合多组画面和镜头,完成多角度、多侧面的画面呈现效果。比如中央电视台在对5·12汶川地震救援进行现场直播连线时,当记者报道说,虽然现场救援在全力展开,但仍有很多人被压在建筑下等待救援。这时,导播就将镜头直接切向废墟中正在组织抢救的官兵画面以及大全景中的、面积很大的地震现场,通过多组画面,来交代救援的艰巨性和现实情况。三是根据新闻现场需要,对镜头进行选择。比如在直播连线时,镜头既要紧盯现场记者,同时要适时切换镜头,拍摄能够呼应记者此刻所说的重要信息。从新闻直播的即时性来看,对于电视新闻直播中的画面选择,既要做好前期安排和准备,还要做好即兴选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电视新闻直播画面的即兴选择,也不能偏离叙事主线,偏离新闻事实和主题。

四、电视新闻直播连线中的地点选择

在电视新闻直播连线中,现场条件大多有限,所以选择一个适宜的拍摄地点,对于电视新闻镜头的拍摄和呈现也至关重要。只有直播地点合理,才能给镜头设计充分发挥作用的余地。而镜头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制高点,能够让摄像师一览无余地拍摄出新闻事件的全貌。比如,当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中央电视台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水均益要进行现场报道,这时如果想要拍下战争的画面以及南联盟被轰炸的废墟,就要选择一个制高点,才能展现战争此刻的真实情况。于是,主持人水均益和摄像师,最终选择了站在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狂轰滥炸的南联盟一个房顶上,不远处就有炮弹爆炸的画面,而这时摄像师就站在水均益的对面,几十米外就能看到举枪射击的士兵。这些现场电视画面语言极其宝贵,是其他报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可见,生动而准确的电视镜头设计,不仅能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还能直抵人心,让观众产生强大的心灵震撼。

新闻直播篇9

我国改革开放后,政府新闻会制度得以建立。追根溯源,政府新闻会起始于美国。美国早期的新闻会起源于罗斯福执政的时代,利用电视进行直播的政府新闻会起源于肯尼迪时代。

美国社会学家认为,政府首脑对新闻会采取什么态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的智略和才干,或暴露出他作为政治家和领袖存在的欠缺之处。

追根溯源:新闻会与政府政纲的推行

20世纪30年代初,罗斯福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危难关头走马上任。为使美国经济复苏,他拟定实施一系列“新政”。然而,他的“新政”遭到反对派的猛烈抨击,美国人民对“新政”也表示困惑。为了说服民众,罗斯福在广播中发表了美国广播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炉边谈话”;同时他召集一些记者,坐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向他们发表讲话、解释政纲、回答他们的问题。

可以说,罗斯福总统是新闻会的发起召集人。

罗斯福非常善于同记者们打交道,他不时向他们透露一些其他信息。记者们如获至宝,从白宫出来撒腿就跑。

《美国新闻史》一书形容当时的记者形象是那种头戴礼帽、手拿文明棍、探头探脑、四处搜集消息的精明又散漫的人。

当时,新闻记者是一种自由职业,他们把总统说的话记下来,写成新闻抢发消息,罗斯福总统的新政被四处传播。

罗斯福总是自己选择题目,然后巧妙地把它们一一解决。他把经过挑选的几个或几十个记者召集到椭圆形办公室里,对他们发表事先拟就的有关讲话,再腾出几分钟时间来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据美国新闻史记载,记者都用尊敬的口气来提问题。在上世纪40年代,无论受人尊敬的记者,还是著名的评论员,没有一个敢在新闻会上对总统讲话提出疑议或指出他的错误。当时出入白宫的记者们对总统又尊敬又爱戴。在他们眼里,总统是最高的权威。

美国一些社会学家认为,新闻会是美国政府首脑与新闻界关系的一面镜子。

那么,美国政府与新闻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或许是一本书才能解答的问题。

罗斯福掌握了一套说起来不太好听的“操纵新闻界”的手法,经过挑选的记者们到他的办公室听他口授讲话内容之后,第二天这些内容没有经过多大的改动就见报了。

罗斯福的威望虽然得益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如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以及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因素,但他开设的新闻会这个窗口,对他推行新政的成功、形象的树立不能不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罗斯福在执政初期就开始举办记者招待会,之后是新闻会,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直沿用到今天。可以说,罗斯福是政府新闻会常态化的助推者,以致后来成为白宫新闻制度。

电视直播:新闻会与政府首脑形象树立

继罗斯福之后,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在他们的任期内,白宫新闻会将总统和新闻界的关系又向前推进了。

艾森豪威尔开始允许电视转播他举行的新闻会,但内容须要经过剪辑、审定后才能播出。

到肯尼迪出任总统时,他又将这一形式发展成电子时代的杰作——电视直播白宫新闻会。

肯尼迪允许电视直播新闻会,对新闻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肯尼迪被认为是靠电视当上总统的。他从一开始就料到电视对他的帮助大于其他媒介。他表示不打算按照罗斯福的方式在广播中发表“炉边谈话”,尽管它是历史性的经典杰作。因为历史时期不同了,长篇大论的讲话已经赶不上时代的节奏。他指出,应该更多地利用电视,在电视上做即席发言,这种即席发言最适合的方式是电视新闻会。

肯尼迪早年当过记者,他不但清楚电视的内部结构,而且了解制片人的愿望。他明白利用好电视也就利用了报界,因为电视报道引起轰动后,报界就有事可干了。在他看来,摄像机可以使人民了解政府的活动;而政府理所当然也应该这样做。

电视直播新闻会不经过任何环节,就使总统在各种问题上的主张直接传达给观众,并让人们产生如临其境之感,好像自己也参与了国家的政事。

肯尼迪以自己的才智和个人魅力驾驭了新闻会,他的表现为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美国政府首脑在任职期间不能忽视同公众联络感情,否则就不能深得人心。总统与公众联络感情最有效的手段,是利用电视树立良好的形象。

一些电视学家认为,电视是一种感觉媒介。总统在新闻会上说什么固然重要,但是怎样说也同样重要。观众对总统的评价已经不仅仅听他讲了些什么,而且要依据他在电视上留下的全部印象。总统若要与公众建立感情,就必须树立一个好的电视形象。这或许是当代美国总统利用电视直播新闻会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

直接讲坛:新闻会与表达政府立场、观点、态度

自肯尼迪之后,美国历届总统都没有勇气往后退。白宫新闻会已成为他们任期内的一个重要内容,原因在于这种形式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新闻会成为总统阐述政府立场、观点的最直接、最大范围的讲坛。

对于电视来说,直播新闻会成为一个重头节目,总统是节目的中心人物,他的言谈举止为万众所瞩目。

美国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利用新闻会这个讲坛,阐述政府在国内外事务上的立场、观点,使电视新闻会成为政治舞台的扩展部分;同时电视又将横贯全国的政治生活缩小到电视屏幕上。亿万公众通过电视了解政府的主张,注视总统的行踪,这在客观上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

传播学者著书立说,对总统与电视直播新闻会的关系进行剖析:总统利用会,会检验总统。

对电视媒介本身来说,它的潜在功能进一步显示出威力:直播新闻会可以将政府与公众连接起来;可以将世界连接起来。

政府首脑意识到电视直播新闻会对于他们的政治活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们利用电视宣传政治主张,树立自己的形象,巩固自身的政治地位。

电视批评家们认为,电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政治家的命运。由于这一利害关系,任何—位政治家特别是总统都十分重视电视的作用。

美国总统与电视直播新闻会结下了不解之缘——电视直播新闻会成为总统政治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成为总统大选活动的舞台;成为总统阐述政府立场、观点的讲坛;成为总统与公众联络感情的纽带。

美国总统同电视直播新闻会的这种“伙伴”关系,表明电视传播对于政治领袖人物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唇枪舌剑:新闻会的交锋与焦点

电视直播的新闻会已成为美国政府首脑展示其个性、观点的平台,同时也成为与新闻记者唇枪舌剑的“战场”。在一定程度上,新闻会上唇枪舌剑往往特别吸引观众眼球。

电视直播新闻会这个独特的窗口,将这种交锋直接进行传播,让公众看起来似乎非常过瘾。

1987年,纽约兰登书屋出版公司出版了美国广播公司驻白宫首席记者山姆·唐纳逊的著作《总统先生!请言归正题》。此书是他20多年记者生涯的总述,文中披露的内容颇能反映出记者们与总统是怎样唇枪舌剑的。

历经卡特、里根两届总统新闻会的山姆认为:“我们这一行干的是同总统较真儿,迫使他阐明政策,为决策辩护,为失误辩解,透露下一步的意向。在许多问题上,他的见解关系到千家万户,那就要他表态。”“杰出的政治家不仅喜欢解答棘手的问题,而且能进而化为我用。”

电视直播手段为政府新闻会所利用,反过来,政府首脑也必须适应电视直播的特性。政府首脑若要达到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在新闻会上的表现是否深得广大民众的赞赏,而这一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做到的。

里根任职期间曾宣布一个月召开一次新闻会,可没过多久他就打了退堂鼓。尼克松认为是那些好斗记者找了他的麻烦,“水门事件”后,他同记者们的关系急剧恶化,所以尽量避免和记者打交道。但是无论总统们喜欢与否,举行新闻会已成为他们任期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白宫召开的美国总统新闻会一般在晚8时举行,时间为半个小时。这段时间正是电视播出的黄金时间,新闻会通过各大电视台的直播,可以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在当代美国总统中,像罗斯福、肯尼迪那样能左右新闻界的政界领袖确实不多见。从尼克松时代开始,白宫和记者团之间产生了对立情绪。

福特上台伊始,他以外省人的礼节对待记者,并试图左右记者团。他对记者从不食言,回答问题不兜圈子。每次新闻会准备得都很充分,说起话来惊人地坦率和诚恳,只是始终过于严肃而且缺少激情。

卡特处理事务认真、严谨。每次举行白宫记者招待会之前,他对要回答的问题都做充分的准备。如果遇到不知道的问题,他并不感到难堪,通常答以“我不知道”,或者“这个问题在下次记者招待会上再谈”之类的话。而在下次记者招待会上,他果真谈了这个问题。当记者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回答时,他并不感到不好意思,而是马上记下这个问题,请随行专家帮忙。

有过演员生涯的里根出任总统后,对描写和议论他的一切都极其敏感。若说有哪个总统想在电视演播室表演一番的话,那便是里根。里根只身在演播室里感到十分自如,在那里谁也不会去妨碍他。不过当他和记者们面对面在一起时,则会对记者当场提出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他对自己的不足颇感自惭,往往想尽力予以掩盖。但这又完全不可能,他经常在新闻会上被搞得狼狈不堪。

在特定的时间,政府新闻会本身就构成新闻。2009年2月9日,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就任伊始的首次正式新闻会。时间是当地时间周一晚上8点,北京时间周二早上9点。CCTV对新闻会进行了报道。奥巴马就今后在医药卫生、教育科技、农业领域的施政方向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这些内容很快被世界各大媒体加以报道。

新闻直播篇10

目前实现计算机设备之间数据通信的协议为FC协议,即光纤通道协议,在新闻网络直播系统中实现服务器共享存储设备,完成存储控制器与驱动器间的内部连接。通常FC协议基本架构包括FC-0(物理层)、FC-1(定义编码与解码标准)、FC-2(定义帧、流控制)、FC-3(定义常用服务)、FC-4(定义光纤通道与上层应用之间接口的协议映射层),这些共同构成了OSI参考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此外,考虑到新闻制作网络直播系统的特点,iSCSI接口可实现TCP/IP上的数据块标准传输,使其在高速千兆以太网上完成快速数据存取备份操作。

二、关键技术点

(一)高清格式

在视频制作及播出中存在多种高清格式,如非压缩格式(1920*1080/1500Mbps)、HDCAMSR(1920*1080/440Mbps)、HDD5(1920*1080/250Mbps)、HDCAM(1440*1080/140Mbps)、DVCPROHD(1400*1080/100Mbps、960*720/100Mbps)、HDV(1280*720/19Mbps)、HDV(1440*1080/25Mbps),不同高清格式一般应用于不同领域。高清视频格式通常有分辨率、帧频与扫描方式三个参数来决定。例如,1080/50i,i表示各行扫描,而逐行扫描则用字母P来表示,1080表示以帧有效扫描行数,50表示场频,即每秒50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通常会采用不同的高清视频格式作为播出标准,而且不同的应用领域采用的高清视频格式也是不同的。在我国新闻直播领域,新闻制作网络直播系统中通常采用1440*1080格式,因为此格式对硬件要求相对比高,并且还能够实现正常的新闻直播需求,能够有效节约运营成本与硬件成本。

(二)编码格式

在正常的新闻播出中,几乎所有视频都需要经过压缩处理后才播出的,否则非压缩格式的视频会给新闻播出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在新闻节目制作、传输、播出、存储等业务中都需要对视频进行合理的压缩编码,这就需要涉及编码格式的相关编制与技术。在目前的高清新闻视频中,考虑到成本与质量平衡的原则,需要选择合适的量化精度。例如,一般新闻节目的编辑与播出可采用8bit,演播室与节目后期可采用10bit,但由于特殊情况存在,也有极少数的节目采用12bit,但非压缩格式的1500Mbps则极少能够有宽带能够承受。除此之外,在新闻节目视频的色度采样方面,目前为满足成本与质量平衡,通常采用4:4:2,但4:4:4也在某些场合得到应用。压缩格式通常可供选择的包括MPEG2、H.264以及WMV-HD。因此,在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制作网络直播系统中,可采用DVCPROHD的高清格式,码流100Mbps,同时兼容HDV、MPEG2等。

(三)不同格式的应用

对于不同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而言,其侧重方向不同,对画质与码率要求亦不同,但在新闻制作网络直播系统中可采用MPGE2编码作为应用。对于新闻直播来说,其较为注重新闻的实效性与真实性,而对视频换面清晰度与色彩还原度的要求不苛刻,达到一般新闻制作标准要求即可,因而可采用4:4:2的150~180Mbps码率的MPGE2I即可。甚至在某些实效性较强的现场类新闻直播过程中,为达到最佳实效性,可考虑采用HDV或者H.264以及VC-1。

(四)格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