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宣传十篇

时间:2023-04-04 16:12:28

新闻宣传

新闻宣传篇1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宣传观念与新闻宣传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326-01

1 引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宣传对象、内容、方法、渠道均发生了一定变化。为了满足大众需求,强化宣传效果,新闻宣传必须更新宣传观念,创新宣传方式,确保新闻宣传始终服务大局,增强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 新闻宣传的意义

新闻宣传工作在激励员工精神、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和提升企业品牌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全局意识,和时代相结合,将新闻宣传工作当作宣传企业动态和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想只依靠几个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完成,其难度相对较高,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已经成为困扰众多企业的难题。

3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宣传观念

3.1 服务观

新媒体的出现促使新闻宣传对象由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信息用户,这些用户需要通过新闻宣传开阔视野、提高知识水平。传统的新闻宣传多采用图解式、教条式的宣传方法,强调对信息接受者的单向信息灌输,导致新闻宣传效果欠佳。而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宣传必须针对信息用户的需求形成服务观念,在宣传上剔除无效内容,根据信息用户的特点,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多渠道的信息服务。

3.2 辩证观

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受众既可以是信息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传播者,这就导致新媒体环境中容纳了多元化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使得主流舆论与非主流舆论在新媒体中呈现出并存的状况,进一步增加了新闻宣传难度。若传统媒体仍以“高大上”的正面视角进行新闻宣传,势必会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难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所以,新闻宣传要树立辩证观念,增加批判性的宣传内容,既增强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渗透力,又帮助受众从辩证的角度了解宣传主题,最大限度地提升新闻宣传效果。

3.3 互动观

随着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为新媒体的新闻宣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受众可以利用终端设备与宣传主体进行交流,打破了传统媒体对媒体格局的主宰。因此,传统媒体在新闻宣传中要树立互动观念,转变单向、无反馈的宣传方式,以平等的身份与受众进行交流,潜移默化地向受众宣传宏观理论观点,运用受众乐于接受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受众了解宣传主题,并引导受众参与到新闻宣传的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意见。

3.4 融合观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拓展到受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兼顾精神、物质与文化宣传。这就需要新闻宣传树立融合观念,扩大题材选取范围,切实做到多而不同、大而不空,在宣传大政方针的同时关注民生,在宣传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满足一般大众信息需求的同时提供小众化的信息服务,从而提高新闻宣传效果。

4 新闻宣传创新发展路径

4.1 改进新闻宣传方法

新媒体语境给新闻宣传带来了新的变化,所以新闻宣传必须改进宣传方法,始终保持宣传的影响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新闻宣传要有大局观,要善于发现并聚焦与民情民生有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来确定宣传主题,并用广大基层群众能够读懂、听懂的文字和语言进行宣传。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我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并在一些普通的社会事件当中,挖掘出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新闻,在有限的存量中寻求增量。此外,在新闻宣传的过程中,除了要报道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人和事之外,还要报道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不断提升宣传内容的高度,升华宣传主题,借此来提升宣传效果。

4.2 拓展新闻宣传渠道

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新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媒体及政府宣传部门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随之提升。然而,从总体情况上看,新媒体仅是主流媒体的一个附庸,其作用并未获得充分重视。鉴于此,新闻宣传应围绕新媒体开展,以此作为立足点,逐步实现宣传终端的多样化,发挥出新媒体在新闻宣传方面的作用。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多视窗、多渠道、立体化的宣传,在提高媒体宣传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宣传的价值,推动新闻宣传机制和体系的创新,这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新闻的宣传效果。

4.3 提供个性化新闻宣传服务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传媒形态不断增多,各种不同的传媒对其所固有的用户群体均会产生一定的聚合效应。针对这一情况,新闻宣传不可以点概面,用单一且笼统的方式进行宣传,也不能完全地进行复制粘贴,而是要按照不同的传媒形态,全面系统地分析其固有用户群体对新闻内容的需求,并对服务功能进行拓展。依据用户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特点以及阅读习惯,对新闻宣传策略进行创新。利用现代数字媒体的优势,开展新闻宣传。同时,精心策划宣传主题和内容,并对新闻的投放与传播进行精细化处理,由此能够使新闻宣传在新媒体的作用下,达到宣传效果最大化的目标。

4.4 增强新闻宣传的互动交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宣传主要是借助传统媒体单方面向广大受众进行新闻宣传。在这种宣传模式下,由于反馈渠道的缺失,使得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差别,在于互动性和数字化,通过新媒体能够自由地发表言论,并对其中的新闻内容进行转发和分享。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新闻受众的反馈对于新闻宣传主体而言越来越重要,想要使宣传主题得到逐步推进,就必须确保媒体的反馈能力足够强大。只有在不断地反馈过程中,才能形成交互性。鉴于此,新闻宣传主体应当按照受众的反馈,对新闻宣传内容及宣传策略进行优化调整,并对负面的反馈进行疏通和引导。同时,为确保新闻宣传的有效性,宣传方与受众群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必不可少。反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宣传效果,从而使宣传效果最大化。

5 结束语

新闻宣传要认清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树立服务观、辩证观、互动观、融合观等全新的新闻宣传观念,促使新闻宣传满足受众的需求变化,提高新闻宣传效果。同时,新闻宣传还要创新发展路径,不断改进宣传方法、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宣传互动、关注宣传反馈,从而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受众生活,以受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实现新闻宣传预期效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 董晓勇.新闻宣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建议[J].新西部(理论版),2015,03:46+16.

[2] 金星.全媒体时代国企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287-288.

[3] 李玉珍.新常态下基层新闻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J].农场经济管理,2015,08:54-56.

新闻宣传篇2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运用信息传播规律,积极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方法,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近年来,本人结合地方新闻宣传工作实践,就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的八种方法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深入基层挖掘法,实现“三贴近”

1.深入一线挖掘新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关起门来想点子,要“沉”到人民群众之中,沉入新闻源头中去挖掘新闻事实。同时,要注意挖掘新闻资源和素材蕴涵的全部信息。使信息链条得到有效延伸。通过对大量的、丰富的素材进行深加工,通过分析、思辩、提炼,努力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深入揭示事物的内涵与本质。

2.瞄准热点捕捉新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大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公众的聚焦点。新闻宣传的职责是要把群众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新闻事实与群众的相关性,敏锐捕捉群众关切度高的热点。

3.贴近生活提炼新闻。所谓贴近生活,就是新闻宣传要融人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始终把工作视点对准火热的生活,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聚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一个好的新闻宣传,离不开构思的独特、策划的精妙、表达手法的新颖。然而,蕴藏在生活实践中的新闻事实就像一颗颗散珠。需要宣传者用一根线巧妙地串起来。要改变过去新闻宣传习惯于顺向观察现实生活,顺向谋篇布局的思维定势,善于通过逆向观察问题,反向构思新闻作品的方式,有时能给受众一个意外的“惊喜”,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二、主题宣传系列法,唱晌主旋律

1.主题宣传“常态化”。要组织媒体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新闻主题宣传活动,善于围绕主题深入剖析。使之细化成公众关注的子题目,展开新闻报道。

通过连续不断的主题新闻宣传,一波接一波的宣传,一轮连一轮的宣传,前后衔接,首尾呼应,在全社会营造主题宣传的舆论强势。

2.主题宣传“战役化”。主题宣传要在准确把握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重心的基础上,对新闻宣传及时进行统筹策划。每一个主题宣传活动如组织战役一样,精确设计,做到主题明确、导向明确、内容明确、人员明确、时间明确、形式明确。特别是要抓好各类新闻报道体裁的综合运用,对同一宣传主题,要善于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图片、言论等多种形式,集中时间宣传工作亮点或新闻典型,形成舆论攻势,占领舆论主阵地。

三、典型宣传形象法。增强认同感

1.精选宣传角度。先进典型打动人的关键是典型要有血有肉、生动鲜活。因此,宣传先进典型,必须摈弃搞“假大空”、“高大全”传统做法,精选角度进行深度挖掘,选择最能打动群众心灵的宣传角度,选择群众感同身受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把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现在群众面前,让群众自己去感受、去领悟。

2.形成关注焦点。新闻宣传只有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着力点变为群众的观注点、兴奋点,才能起到凝聚人心、集合力量的作用。实践证明,先进典型离群众越近,就越有说服力感召力,越为群众所欢迎和认同。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才能激活群众兴奋点,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先进典型既是群众中的一员,又是群众的优秀代表。

四、负面事件正面宣传法。帮忙不添乱

1.负面事件宣传报道要注重破题。任何一个负面事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得当,对于事件本身是一个防止事态恶化和促进迅速整改的力量,对于相关单位和人员是一种警醒和教育,对于受负面影响的相关单位和人员是一种安抚和疏导,对于社会矛盾是一种化解。因此。要把握宣传报道的分寸,根据负面事件的性质来选择报道角度。如对违反公共道德的负面事件重在谴责和引导。

2.正确对待外部新闻舆论监督。外部新闻舆论监督是指除本地新闻媒体以外的其他媒体对发生在本地的负面事件的批评性报道或负面报道。在处理记者和媒体对负面事件的调查采访时,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国家机密及军事机密的,我们要求区内任何单位、部门应本着乐于接受监督、敢于面对问题的态度积极接受采访,并与之密切配合,如实反映情况和问题,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抵制、推委。同时,党委宣传部门要准确掌握媒体的到访情况,做到热情服务,了解媒体记者的采访意图,并做好被采访单位和采访记者之间的沟通工作。

五、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法。打好主动仗

1.转变观念,主动应对。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即时聊天工具、博客、BBS论坛、手机短信等新型传播形式对通过传统新闻媒体手段引导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要求,树立突发事件公共信息管理新理念。由“消极应付”转为“主动应对”,把信息与事件处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全新的突发事件新闻应对机制。在制定本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时应有新闻应对预案,明确新闻宣传负责人、新闻发言人和专门的新闻写作人员。

新闻宣传篇3

关键词 宣传作用;以人为本;三贴近释义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9-0006-02

1 新时期新闻宣传的根本作用

同志2008年6月20日发表的主要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段话反应了新时期新闻工作的重点,就是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真实的反应社会现状和民生情况,真正起到新闻宣传的作用其一,正面引导,宣传正面的、感人的、鼓舞人的事实,建立正面的向上的舆论环境;其二,监督和反应社会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帮助百姓提高声音,传递基层民意,保证人民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 紧紧抓住人民群众这一主线进行新闻宣传

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和财富,目前我国的施政根本就是要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此来发扬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思想。可见对人民利用的维护始终要放在我国各个行业的建设中。新闻宣传也要按照这样的目标,进行正面的、服务性的报道和政策宣传。按照这样的要求,新闻宣传应当把人民群众作为宣传的主体,在这里人民群众既是受众也是主角。也就是新闻宣传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媒体素材融入人民群众当中,宣传的主题应当是: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群众在灾难面前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人民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困难和呼声。这样才能在充分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的同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需求和呼声,双方面把党的政策与群众的愿望同意起来,使新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 新闻宣传的“三贴近”

3.1提高宣传的亲和力

三贴近的思想实质就是新闻宣传的平民化,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将新闻宣传与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结合起来,用百姓的视角看待问题,只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才能真正的贴近百姓。所以提高新闻宣传的亲和力是目前新闻宣传首先要树立的思想。

提高亲和力能够更好的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新闻宣传是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党的主张在新闻人眼中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但是要让广大群众能理解才是新闻宣传的责任。如何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党的政策和主张,就要建立具备亲和力的新闻宣传媒体,试问如果新闻媒体对于百姓来说是“不爱看”的又怎么能宣传政策和主张呢。所以要做到三贴近首先就要建立和提高亲和力,让新闻宣传成为百姓的朋友,让百姓愿意通过新闻宣传来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主张。这就要求新闻宣传一定要在形式上狠下功夫,把党的政策和主张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百姓愿意接受媒体的宣传。同时,也要注意对群众民生状态的反应,让人民群众信任新闻媒体,愿意与之“贴近”。

3.2坚持贴近性

人性化的报道是新闻宣传的改革方向,也是贴近性的体现。三贴近的主要动作就是“贴近”,所以贴近性是新闻宣传不可或缺的内涵。

1)新闻作为一种事件的报道形式实际上对人民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新闻宣传的形式和内容不可以远离生活而高高在上,这样对于人民的影响是毫无意义的。三贴近的思想根本就是要将新闻宣传身边化、真实化、实效化,只有贴近生活才是实现这些目标。真正对人民思想起引导作用的不是距离遥远的他国事件,而是身边的感人的事和人。所以要发挥引导作用就要坚持新闻的贴近性。

2)作为新闻宣传的另一项作用就是对人民的教育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于正面典型人物的宣传时也应体现贴近性。以为对于先进人物的报道大多是无休止的审美化,突出夸大其事迹,使之脱离了人的本质。这样的宣传显然已经不能够打动人。相反的真实情景和人物却能打动大多数的人。此次矿难、玉树地震的报道的真实化、生活化恰恰体现了新闻宣传的贴近性,在就在现场的所有人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和百姓,而对他们的真实贴近的报道直接引发了所有群众的共鸣。这是新闻宣传贴近生活报道并起到教育作用的真实实例。所有在强调宣传的教化作用是更要坚持贴近性。

3.3三贴近的具体释义

第一,贴近实际。媒体报道和宣传的多样性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道听途说的因素导致了对人民试听的干扰。网络的普及更是为一些虚假新闻提供了生长的温床。所以此时的新闻宣传的内容一定要更加真实可信,因为只有真实可信的报道才能让群众增加对正面媒体的正面报道,屏蔽虚假信息对公共舆论和思想导向的影响。

贴近实际,也是新闻人的责任,是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真实的记录和宣传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新闻人对公众的责任。我党一贯坚持的原则之一就是事实求是,只有真实的实际的报道对党和人民才是有帮助的,因为只有真实报道才能让人民了解真相,让党和政府听到真实的人民的声音。

第二,贴近生活。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和发展的核心就是让人民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逐步明确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提高民生是今天也是将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所以,新闻宣传一定要坚持以百姓生活为根本出发点。贴近生活就是要真实的反应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基本意愿,让新闻宣传真正的能为百姓说话。贴近生活,还有注意新闻宣传的报道要真实来源于生活,这就要记者必须要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其一,了解百姓的所想、所知,摸清楚受众的接受水平和倾听方向,这样才能使宣传更加的贴近生活;其二,将百姓的想法真实的记录下来,通过新闻宣传反馈给政府和相关部门,有此实现新闻宣传的监督作用,并使监督实现了监督的实效性。

第三,贴近群众。新闻宣传的受众是人,群众的能够接受的才是最好的宣传形式。在新闻宣传的工作中,应加强与受众互动,增进与受众的紧密度。然而要看到的是,受众永远都不会是一味接受的被动主体,他们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有参与媒体的需求。事实上,大多数媒体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已进行了尝试,试图和群众进行直接的互动,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些尝试中新闻宣传可以借鉴电视媒体的做法,先从通过对群众的访谈开始,总结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看法,然后经过一些专家的侧面评判来实现对某些问题的报道,这样的做法在电视中已经取得了成功,这样做是贴近群众的开始,也是一种可操作的方法。总之,贴近群众不是和群众去聊天或者直接将群众的说法原原本本的报道,而是要将群众的意愿总结出来,汇集起来,这样才能然群众感受的参与的意义,也可以体现新闻宣传的真正作用。

4 结论

“三贴近”是所以媒体都需要做到的发展方针,它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宣传需求。新闻宣传是党和人民的媒体桥梁,就更应给做到双向沟通、双向畅通。对人民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对党要肩负起反映民意的作用。所以坚持“三贴近”是这一工作思想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童兵,林涵.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人民出版社,2005.

[3]十六大报告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专题读本[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2.

[4]李长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03(9).

[5]李长春.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03(10).

新闻宣传篇4

一、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宣传报道就是通过各类新闻媒介有关企业的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故事等报道方式对企业进行宣传。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闻宣传在为企业鼓与呼、统一思想、传承文化、交流沟通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凝聚企业合力,传递正能量,宣传企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传递好声音,弘扬主旋律,营造风清气正、内和外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扩大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美誉度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贴近群众”的原则,通过对企业管理理念、重大决策、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有效宣传,凝聚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力量,助力企业内实外美和谐发展。

二、当前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管理人员对宣传报道工作的认识不够。有的企业领导及其他管理人员认为企业搞经营生产,宣传报道工作可有可无作用不大,耗费精力去搞宣传就是一种浪费;也有不少管理人员认为宣传报道是党群系统的事情,跟自己无关;还有一部分人觉得企业中发生的那些事情根本就不具备新闻价值,不值得拿出去宣传;甚至有少数党群系统的领导及宣传报道的负责人都认为宣传报道是上级要求必须做的一项工作。这些认识上的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宣传报道工作在企业中的开展。(2)通讯员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企业普遍缺乏一支过硬的通讯员队伍。有一些项目部按照上级要求也成立了自己的通讯员队伍,但在通讯员日常管理、培训教育、激励约束等方面的制度尚未形成,或者虽然有相关的制度但形同虚设。加上通讯员一般都是兼职,往往忙于自身工作而忽视了通讯报道工作,或者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不愿意动脑筋提笔,导致企业所有宣传报道任务几乎都落到企业具体负责党群宣传工作的部门或者人员头上。(3)宣传报道表现形式、内容单一。现在的基层项目宣传报道,在传递项目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员工生活等信息时,往往惯用引用领导讲话、转述工程概况等做法,信息内容也局限于领导检查、节点工期完工、节庆日开展各类活动等。这种表述方法简单固定、内容平实单一的报道,让读者感到信息过于严肃,看看标题就一眼带过,提不起认真反复阅读的兴趣。

三、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闻宣传篇5

面对这种特殊的国情水情,必须进一步加大水利宣传工作力度,着力增强全民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水资源节约意识和水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从推进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繁重任务看,2011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召开最高规格水利工作会议以来,水利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一大批民生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突破,水利薄弱环节不断强化,农田水利基础逐步夯实,防灾减灾能力大幅度提高,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水行政主管部门奋发进取,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必须加强水利新闻宣传工作,使全社会对新形势下水利的重要战略地位有充分认识,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理解,对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战略部署有准确把握。通过强有力的新闻宣传,动员和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推动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从社会舆论环境多元化趋势看,随着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兴起,媒体传播大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同时,公民权利意识普遍增强,人们的经济诉求、政治诉求和价值诉求上升,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更加期望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期盼扩大公开透明。而当前水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后,新一轮大规模水利投资的增加,更使水利成为社会舆论和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加强水利新闻宣传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水利建设点多线长面广,水利管理亟待加强,水利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水利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正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阶段。要通过积极主动的新闻宣传,全面报道水利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客观反映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回应百姓关切,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水利新闻宣传工作需把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广泛宣传水利事业取得显着成效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广大水利干部职工顽强拼搏的结果,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鼎力支持和社会各界、广大干群同心协力的结果。广泛宣传加快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使水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方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必须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关系水利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通过宣传,大力营造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浓厚氛围,大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大力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浓厚氛围。

加强新时期水利新闻宣传工作,需注意把握6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立足于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反映时代最强音。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突出新闻宣传重点,加强对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民生水利新发展、水资源红线管理、水利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宣传报道。三是遵循新闻宣传规律。将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和水利工作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新闻宣传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增强水利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四是深化“走转改”成果。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泛挖掘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满腔热情地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五是运用多种宣传形式。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各种途径,采用新闻报道、公益广告、展览展示、文艺作品等多种形式,形成水利新闻宣传强势。六是统筹多方宣传力量。协调系统内部宣传单位形成新闻宣传工作合力,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统筹发挥好各种宣传资源的力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广视角的水利新闻宣传工作格局。

做好当前水利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是尽快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应急机制。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承担着防汛抗旱减灾的艰巨任务,当发生地震、泥石流等突发事件时,还要做好水利抗震救灾、防范次生灾害等工作。水利工作的特殊性和全媒体时代的新特点都迫切要求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应急机制。要坚持法制原则,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突发事件新闻处置应急预案,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要坚持分级原则,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机制,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分级组成应急协调指挥机构,负责新闻报道的组织协调和舆情研判等工作。要坚持时间原则,掌握主导权,用好话语权,突发公共事件后迅速作出新闻反应,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报道突发公共事件动态及处置进展,避免混乱,消除疑虑,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坚持导向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社会舆论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

二是重视视频、图片等声像资料的积累和使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有不同的传播特点。与报纸、广播相比较,视频和图片具有直观易懂、形象生动、说服力强等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一个画面、一幅图片的表现力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唐家山特大堰塞湖成功处置后泄洪的电视画面令人触目惊心,短短几分钟视频,将堰塞湖排险难度之大、水利抗震救灾压力之大、成功除险功绩之大,都蕴含在了巨大的泄洪场面中,无需文字赘述。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虽然不及电视,但优势也很明显。人民日报《十八大水利特刊》在宣传农村饮水安全成就时,使用了一组鲜活的对比照片,生动展示了农村群众喜迎“幸福水”的美好情景。这种感染力强的纪实照片比文字更能吸引人和打动人,宣传效果更加凸显。诸如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以解决这样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不仅是重要的宣传素材,还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因此,应重视和做好水利重点工作、重大事件、重要活动视频、图片拍摄和积累工作,并逐步建立、完善资料库和管理信息系统,规范有效地使用这些宝贵的资料。

新闻宣传篇6

做新闻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让大众对事件有一个真实的理解,所以新闻必须做到真实,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为了获取关注,对事件进行错误的报道,对大众群体对事件的认知产生错误的理解,有的新闻甚至为了个人利益,对事件进行片面的报道,对有争议的部分进行重点的夸大描述,误导公众试听,更是伴随着如今网络的发达,一个错误的新闻,都会对一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带来严重的伤害和损失,随着新闻宣传的途径增多,我们需要在对新闻进行报道时,对新闻进行深入的调查,不能盲目的进行报道,一定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关起门来想点子,要“沉”到人民群众之中,沉入新闻源头中去挖掘新闻事实。同时,要注意挖掘新闻资源和素材蕴含的全部信息,使信息链条得到有效延伸。通过对大量的、丰富的素材进行深加工,通过分析、思辩、提炼,努力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深入揭示事物的内涵与本质。同时要敢于对一些不法的行为进行报道,不对恶势力低头进行虚假的报道,对事实加以掩盖。

新闻的宣传要重视新闻的指导性

新闻的目的不是对新闻进行报道,而是通过对新闻的报道,对新闻所服务的大众进行引导,让其根据新闻做出正确的判断,更好的生活服务,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新闻必须要做好分类以便针对不同的人群,而且要对新闻做好事后的评论,以便群众能够更好的理解事件,在新闻的正确指导下做出有力的决定。要建立健全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信息收集、反馈、处理系统,建立消极信息排查制度,对可能被媒体和公众关注的事关发展稳定的问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排查会的方式,对明确应对的策略和方式,真正做到面对传播的消极信息临危不乱,处置有方。善于趋利避害。一旦出现了消极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要按照“利中取大,害中取小”的处置原则,及时对出现的消极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透过消极信息的表象,剔出信息中不能揭示事物本质的东西,把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真实的信息找出来,同媒体一道把消极信息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变坏事为好事。净化不良信息。消极信息与健康信息是一对孪生兄弟,对消极消息要引导媒体冷热有度,不追求轰动效应,不参与炒作渲染,不随意转载网上消息,而是着力报道有关部门迅速、及时、妥善处置事件的工作情况,以正面报道引导社会舆论。对那些不顾正确舆论导向,将道听途说的消极信息编发上网,要敢于依法依规及时进行清理,并把真实的信息网上,防止不负责任的小道消息和不良信息影响社会舆论。

新闻的宣传要重视服务性

新闻不仅仅是对世界发生的大事件进行报道,还对各行各业有着追踪的报道,可以说新闻已经涵盖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新闻的宣传也是为一部分群体服务的,有一部分人是可以通过新闻收益的,像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新闻就会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服务,我们进行新闻的宣传就是为了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就是为政体服务,稳定他们自身的统治,新闻的宣传也是有制度和法制的约束的,不是任意的新闻都可以进行报道,一定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自足于实际,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对事件进行夸大报道,甚至进行误导,迷惑众听,在这方面还是有法律的约束力的,一旦发生严重的事件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的责任。

新闻的宣传要注重简洁性

新闻宣传篇7

同志早就以业务精专,工作务实、写作能力强闻名于管理局。同志由政工部副部长调任党委委员、政工部部长后,主要负责党建、宣传等工作。

在工作的两年时间里,她积极配合领导班子成员工作,把的新闻宣传事业从“少、差、后”的局面扭转为“质量高、数量多、内容实”的新面貌,新闻宣传工作从落后一跃成为第一,使宣传工作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开创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走马上任后,所配备的几名下属都是未从事过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手”,而且基层通讯员队伍涣散,写作能力差,这都成为制约农场宣传工作发展的瓶颈。她面对重重困难,多方调查、深入挖掘出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引领带动、耐心帮助、细心指导、关心鼓励”为主线的解决措施,以强化写作能力为抓手,努力加强新闻队伍素质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多次召开通讯员培训班,邀请专业老师到农场亲临授课;带领通讯员下到基层采风;二是派出等人到市电视台、市日报社学习专业;更多的时候为通讯员修改、分析、讲解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经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全体通讯员队伍的写作能力前进了一大步。到底时,以内宣上稿两百多篇、总数第一的优异成绩成为管理局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一匹“黑马”,彻底颠覆了管理局中的地位,改变了农场宣传工作的历史。让其他单位的同仁刮目相看。她把新闻写作重点定期下发给基层单位。“全国百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就是这段时间里推出的亮点,先后在《中国农垦》杂志、《中国农垦信息网》等多家媒体所报道,极大的提升了垦区的知名度。尤其是她的写作专长,在各级媒体上发稿无数,有利的宣传了集团公司和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抓住机遇,又快又好发展的大好形势。

她伯乐识人才。先后发掘、推出了等一批在管理局拿得出、叫得响的人才,并努力培养政工部负责宣传的新人成为写作的行家里手,使他们工作更具专业性和积极性,打造了一支响当当的宣传队伍。

在实施的危旧房改造工作中,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作用,在几个月时间里,利用报纸、简报、场内广播、板报等多种新闻形式、并深入到各家各户讲政策,说道理,向广大基层的员工群众宣传危旧房改造工作的重大意义,做了大量工程前期的宣传工作,使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意义深入人心。从而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在管理局的党建示范队工作中,从一开始就明确提出“虚工实做”,紧抓党建内业工作不放松,把六队书记李晓峰的内业资料树立为标杆,推向全局,成为各个兄弟单位观摩学习的标杆。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建设全场基层单位内业工作向着要求更严、规格更高、格式规范、内容齐全的方向发展。

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的宣传队伍已经茁壮成长。这是同志付出的心血与努力的结果。她犹如一粒火种,点燃了熊熊烈火般的宣传工作局面。

新闻宣传篇8

[关键词]报纸;三贴近;新闻宣传;舆论引导

中国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报纸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媒介工具,历来被统治阶级牢牢地把握在手中,作为其强有力的宣传工具。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报纸媒体如何既坚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指导性,又具有贴近性、可读性,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引人爱看,在新闻宣传中真正做到三贴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贴近”即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随着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今天读者对报纸宣传的要求比过去“苛刻”得多了。好的报纸宣传已不仅仅意味着舆论导向正确,它还意味着:必须有较强的可读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即使是严肃的主题,也要善于运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去阐发。只有观点而没有事实,只有结论而没有过程,或只有平面排列而没有立体展示的报道,读者是不乐意读或读了也不会口服心服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舆论导向正确,同时又有可读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有效地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

一、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畅通报纸与读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

人民群众是报纸读者的主体,也是报纸服务的主体。研究读者才能了解读者,贴近读者才能赢得读者。

报纸作为重要舆论阵地,肩负着正确引导舆论的重任。要担当好这个重任,有一个前提,即要让读者愿意看你的报纸,喜欢看你的报纸,否则,权威性、指导性都只能是空中楼阁。要让广大读者愿意看、喜欢看,报纸就要增强可读性。而要增强可读性,首先要贴近读者。

贴近读者,首先要了解读者,这是报纸贴近读者的一个前提。关起门来办报,对读者的反映不闻不问,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不理不睬,是无法贴近读者的。近年来,许多报纸都采取了一系列与读者加强沟通的措施:开设读者热线电话;以读者来信、来电、来访为素材,办内部刊物反映舆情,收集归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加强评报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评报活动,坚持每月对读者评报意见进行一次综合归纳,形成文字下发编辑部各处室;不定期召开读者评报员座谈会,组织大规模的读者问卷调查,在改版前后更是及时收集读者评报意见,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及时了解读者对报纸的意见和反映,及时了解社情民意。

二、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关注国计民生中的热点、难点、焦点。从大家关心的角度写新闻,加强深度报道,做好舆论监督。这也是报纸的强势所在。

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热点,人们普遍关心它,想知道它的台前幕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深度报道的实践证明,以与时俱进的政治眼光和决策民主化为基本着眼点,抓住决策层面的大事,把牵动全局的决策,用百姓实践和检验后所反映出的话题,加以调查分析报道,这正是报纸的思想性、权威性、导向性的体现,无疑是报纸深度报道的关注点。

综观近几年成功的深度报道,都显出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深度聚焦关注三个贴近点。

一是决策者正在解决问题的着力点,二是实际情况能够解决问题的要素点,三是老百姓呼声最强烈的舆论热点。与这三点共同贴近的新闻事实,报纸要深层挖掘,集中采写,整合信息,深层分析,并采用系列的、大篇幅等形式形成报道合力,以促进解决问题。这正是报纸深度报道应聚焦的政治视线、应具有的政治品格和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如果说深度报道的感召力是对国计民生的关注,震撼力是针砭时弊和舆论监督的抨击力,那么深度报道的吸引力和魅力就在于它超前的预测力以及对时代心声的呼唤。

另外,采取事件正在发展过程中的跟踪式报道,作为“三贴近”的实现方式,增加了可信度。

三、放下架子,加强新闻的服务性与实用,从而增强亲近性,实现与读者的零距离。

报纸言论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报纸编采人员首先在思想上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势,改变语气上的那种“灌输”方式,切实视人民群众为知心朋友,采取“拉家常”的方式同群众说话。

[page_break]

经验证明,增加服务性、实用性强的新闻,是提高报纸的贴近性、可读性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性新闻应运而生。老百姓要实实在在地过日子,有使用价值的服务性信息无疑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在加强服务性上,还注意使用“相关链接”这一手段,将一些重要新闻的背景资料同时刊出,为读者提供了方便,也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

四、强化读者意识,着力改革工作报道。

工作报道是党委机关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报纸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体现指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和今后,对于党委机关报来说,工作报道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报道虽然重要,但读者反映可读性较差,这就给我们在新闻宣传中如何做到“三贴近”提出了新的课题。

不知从何时起,报纸上的工作报道形成了大体固定的模式:一写领导的认识和重视,二写具体做法,三写过程和经验,四写效果。基本上是概念加数字加例证。这种模式化的工作报道,工作味太重,新闻味太差,形式呆板,信息含量太低,抑制了读者的兴趣,缺乏可读性。这样的作品不是新闻,或者说不太像新闻,而更像工作汇报或工作简报、工作总结。党委机关报的通讯员大部分是市、县、区、乡或部门、企业的宣传干事、报道员,长期以来,他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工作报道思路,甚至报纸的许多记者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报道方式,写起来驾轻就熟。

传统的工作报道模式,着眼点往往是领导,而不是广大读者群众;着力点往往是表现领导的政绩,而不是写新闻。改革工作报道,首先要改变这种思维定式,要强化读者意识,通过新闻事实的传播,让读者乐于接受。

工作报道不是不要讲指导性,但首先要讲新闻性。新闻性与指导性的结合点就是把指导性寓于新闻性之中,其切入点就是接近性,比如,少写过程,多写方法,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有所获;多写结果,写这些结果给群众带来的实际利益;多写点生动新鲜的事实,少写点枯燥乏味的概念;多讲点实事求是,不要搞假、大、空。

五、采用新的报道手法,运用新的报道手段,扩大信息量,多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关注群众,胸中有大局,心中有读者。

近年来,报纸改革的一个着力点是广辟信息源,扩大报道面,满足读者知情的需求。在新闻竞争中,独家新闻的魅力是显而易见的。在今天新闻媒体林立的形势下,独家新闻的价值显得尤其突出。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独家新闻的要求也更高了:不但追求时间效应,同时也追求质量效应。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报纸宣传不仅要努力抢到新闻的“第一落点”,同时要努力获得“第一效应”:报道材料是独家的,报道视角是独家的,报道方法也是独家的。人无我有,就有竞争力。

同时,我们在新闻宣传中要努力做到增加信息量,扩大报道面;要努力开拓信息传播渠道,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加大信息传播数量,提高信息传播水平,及时、准确、广泛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

当然,时效是新闻的生命。在信息传播速度日益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不仅要抓好近日新闻,而且必须下气力抓好当日新闻,努力改变目前当日新闻数量偏少、质量偏低的状况。先睹为快,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在通常情况下,新闻报道能快就不要慢。

新闻宣传篇9

一、适时向地方政府汇报金融工作及上级行召开的工作会议精神,取得地方政府对金融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主办:行领导协办:各股室

二、宣传金融政策和**银行工作成效,普及金融知识

注重建立同地方政府及相关经济部门的信息平台,每月不定期向政府和有关部门编发《金融信息》,宣传最新金融形势、**银行推出的新业务和**银行工作成效。利用各种集中宣传活动和载体,宣传国家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和**银行工作。

牵头部门:办公室协办部门:各股室

三、宣传中央从紧的货币政策,协调应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围绕县政府引荐招商的项目推介工作会议,加大货币政策宣传效应,强化货币政策协调指导作用。二是宣传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三是宣传创新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政策,创新金融市场产品。四是每半年召开一次辖内金融机构参加的货币政策传导运行分析会议,传达贯彻中央货币政策精神。

牵头部门:综合业务股

四、在征信知识宣传月活动期间,利用媒体、粘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开展征信知识宣传

针对普通百姓和银行类金融机构基层信贷人员宣传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在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悬挂宣传月活动口号、海报,摆放宣传展板,设置专柜,散发征信宣传材料;安排专人负责答疑,接受咨询。

牵头部门:综合业务股。

五、开展反洗钱知识宣传

一是按照《中国**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关于做好**年反洗钱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全县范围内继续组织开展《反洗钱法》及配套规章宣传活动,掀起新一轮活动高潮,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及全社会反洗钱意识。二是3月份前做好反洗钱宣传挂图、折页的分发和使用工作。三是5月份前设置宣传台,向社会公众发放反洗钱宣传折页,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洗钱的危害,全面了解反洗钱知识。

牵头部门:基础业务股。

六、开展反假货币宣传

新闻宣传篇10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震工作新闻宣传管理工作,保障地震信息的及时、准确、科学、权威,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关于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新闻信息分级审批管理制度,未经批准,任何个人不得以地震工作人员身份擅自对外新闻信息。

新闻采访

第三条各区、县(市)地震局,有义务接待各级新闻媒体的采访。信息由各区、县(市)地震局自行审核。

第四条对要求采访的新闻媒体,需将采访内容和要求报市局震防处,由震防处统一安排。

第五条要求采访市局领导的事项,由震防处提出意见,报局领导审批,震防处安排采访事宜,所需素材由相关业务处室负责提供。处室负责人要对采访内容严格把关,认真核实事由、数据和内容,务求客观真实、及时准确。

新闻审核

第六条全局性或系统内组织的工作会议(活动)的新闻通稿由主办部门起草,送震防处审核,报市局领导审定。

第七条依据《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地震震情灾情信息报送和新闻报道的通知》(政办号)要求,下列重要信息的新闻宣传实行归口管理,由地震部门审核,并经主要领导批准后,统一、准确、及时:

(一)涉及地震地质背景的;

(二)涉及地震监测预报意见的;

(三)涉及地震趋势判定意见的;

(四)涉及地震宏观异常情况核实的:

(五)涉及地震误传、谣传的;

(六)涉及地震震情、灾情和特殊时期抗震救灾等信息的;

(七)涉及突发地震事情等重大、敏感问题的;

第八条信息审核实行保密事项责任制,审核人在审核信息时,同时审核信息是否属于保密事项,对保密信息不得公开。

第九条审核信息采用信息保密审核表,审核人应当在审核表上签字。对未通过保密审查不予的信息,应当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