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机构十篇

时间:2023-03-31 21:0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培训机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培训机构

教育培训机构篇1

成立区加强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任组长,教育、纠风、监察、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宣传、公安、民政、农林、审计、编制、物价、工商、文化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研究解决加强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治理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研究和及时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积极主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二、明确责任,落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归口管理工作

全区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技能类培训机构统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凡未经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任何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不得开展相关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移交和归口管理工作,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事业单位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逐步移交教育部门管理;原其他部门、行业、企业批准设立的培训机构,统一归口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

三、分工协作,积极做好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清理整顿工作

各部门、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要对所办学校或培训机构的资质进行核查,对达不到相关标准或办学中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认真进行清理整顿,并及时向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移交手续。对于经工商、编制等部门登记有“教育培训”、“教育咨询”业务的企事业单位,超出审批范围非法办班的,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符合要求的,各有关部门要将举办者及法人信息、办学培训情况信息和原审批文件等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开。坚决清理整顿和取缔各类违法违规举办的学校和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兴趣班、提高班和特长班。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街道办事处作为清理整顿工作的主体,要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坚决做到出现一家,查处一家,取缔一家。区政府将定期组织开展清理违法违规办班集中整治活动,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宣传、纠风、监察、工商、公安、民政、物价等部门参与,坚决清理各类违法违规办班,在全区营造和谐有序的教育氛围。

四、建章立制,确保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依法办学

建立和完善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依法办学的长效机制。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与指导,增强学校依法办学的意识,建立完善民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年检和公示制度,整合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资源,对不符合举办条件的,实行退出机制。建立学校依法运行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教职工和学生合法权益,确保学校稳定和健康发展。

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必须严格按照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批准的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进行,准确清楚地公布学校名称、办学层次、办学类别、办学地点、收费标准、证书发放等事项,确保宣传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要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实行亮证收费。公办学校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学费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并按规定使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要依法建立财务、会计、资产管理和法人财产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任何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不得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

未经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或备案,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从事下列办学行为:设立校外分支办学机构和校外办学点;与不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机构联合办学;以联合办学名义,将高层次学历教育安排在低层次学历教育学校或非学历教育机构进行;学历教育学校内设非法人机构对外签订办学协议或开展联合办学;出租校内场所和设施供其他机构或个人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非我区审批的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在我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在我区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允许其在我区依法规范办学,其办学资质及办学行为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执行;未在我区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视为违法违规办学,坚决予以清理整顿和取缔。按照《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审批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市教法发〔2009〕20号)精神,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不得跨区县设立分支机构,各区县教育行政机关不得跨区县审批设立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分支机构。

五、分步实施,确保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各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要对所举办的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的资质和办学行为进行自查。

要做好各部门、行业、企业批准设立的培训机构移交工作;对经工商、编制部门审批且登记有“教育培训”、“教育咨询”业务的、超出审批范围办学的,要对办学资质重新进行登记,重新规定其业务范围。

教育培训机构篇2

【关键词】 COSO理论; 教育培训机构; 内部控制体系

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期,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幅度提高,促使大量的在职教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新的案例式、研讨式、社会实践式、情景体验式教学已成为这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培训模式,教育培训机构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以资产保全和防范舞弊为主要目标的内部控制建设,已经不适应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要求,急需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个以应对各种挑战,确保实现战略目标,提高运营效率,化解财务及违规风险,使教育培训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发挥有效作用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及政策指引

现代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历了内部牵制、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要素结构、COSO理论和萨班斯法案五个阶段。目前,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多关注于对COSO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尤其是我国政府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引入了COSO理论的主要成果。

(一)COSO整体框架理论

1992年美国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法案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al)、风险管理(risk 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y)、信息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和监督(monitor)五个要素。强调全员参与的思想,重视内部控制的“责任”和“风险”,以及内部控制与管理过程的融合。

(二)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引入了COSO理论

2008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制定并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提出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管层、管理层及员工实施的旨在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相关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强调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环境、风险、控制过程、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要素。2011年,财政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称: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目标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各项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显然,我国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两个内部控制规范都引入了美国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

二、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

当前,教育培训机构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主要以防范舞弊和财产保全为目标,以财务收支控制、会计核算控制、资产保全控制为主要内容,多采用制度约束和流程规范、岗位牵制的方法。主要体现在:

(一)财务收支环节制度和流程的建设

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建立收费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了对学员培训费收入环节的控制,防止收费人员对培训收入的挪用、隐瞒,确保教育培训机构的收入完整,也重视对日常培训活动支出的管理和控制,为了加强经济责任,建立了经费支出的审批制度,根据支出金额的大小,由各级管理层按相应权限审批后才能支付。在管理条件比较好的教育培训机构,甚至实现了培训项目组式管理制度,实现了权责利的统一,节约了培训成本。这些制度和流程,都是针对财务收支环节的内部控制活动。

(二)会计核算和资金资产保全的监督及控制

会计核算尤其是培训成本的核算,是教育培训机构高度重视的关键环节,加强对学员餐饮、住宿以及日常培训活动支出的核算,及时、准确地反映培训活动中各类支出的变动情况,使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层能够精确掌握培训活动的成本信息,以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同时,也为了防止在日常管理和培训项目开发等活动中资金浪费和损失,加强对资金的核算和监督,及时、准确地反映管理和培训项目开发活动中的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建立了对保障教育培训活动正常开展的教育培训设施、设备以及各类实物资产的保全性制度,如固定资产账务和实物管理相分离制度,定期清查盘点、领用和报废审批等制度,确保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目标单一,要素不完善。单一目标的内部控制建设难以推动教育培训机构的长远快速发展,要素不完善的内部控制活动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是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目标单一

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主要以财产保全和防范舞弊为目的,集中于财务领域和资产管理方面,针对的是财务人员及财物资金的保管人员,目标过于单一,难以同企业及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一样,完成战略目标、运营效率目标、财务目标及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实现经济及社会效益。

1.缺乏总体战略目标的控制

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培训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要通过总体战略和一系列的运营目标来实现。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虽然从管理的角度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缺乏确保战略目标实现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导致教育培训活动不能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实现终极使命。体现在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培训活动中缺乏计划和目标,不能科学规划教学培训项目,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仅仅考虑当前的经济利益,缺乏分层次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的目标计划,更忽视了打造高素质优秀人才的终极使命,从而不能够合理分配教学培训资源,也不能将核心和优势培训资源集中于高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上,难以产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培训成果。

2.缺乏运营效率目标的控制

在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中,缺乏对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的考核和控制,尤其是新的研讨式、案例式、情景体验式、社会实践式教学存在方法不成熟、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也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缺乏对运营成果的控制,在日常培训活动中,对新型的培训模式,如现场体验、社会实践式教学成本的核算和控制,缺乏成熟的方法,使教育培训资源的使用缺乏效率,培训成本的增长相比培训收入较快,运营成果不断降低。

3.缺乏财务信息及合规性目标的控制

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存在财务信息失真和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如利用教育培训机构的设施和资源,从事旅游、休闲和度假等超出教育培训范围的活动,主要的财务收支业务发生在非教育培训方面。此外,还有一些委托培训的单位,通过教育培训机构为参加培训人员提供额外福利,并从教育培训经费中开支。这些情况的存在,使教育培训机构为委托培训单位提供违规服务,并违规进行财务处理。

(二)内部控制要素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教育培训机构在内部控制要素方面也存在着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内部环境的建设

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着眼于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活动开展等日常运营方面的工作,缺乏对内部环境的建设,体现在管理层缺乏创造培训价值的意识,也缺乏对培训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操守的培养,使教育培训师的素质和道德难以持续提高,难以满足培养优秀行业人才的需求,使部分教育培训机构难以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当前缺乏高端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质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原因。也有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培训内容的设计和开发上比较片面,注重对学员技能的培训,缺乏对学员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培训,难以培养出行业高端的优秀人才。这些问题,都要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内部环境和文化建设,来提高自身素质和内涵予以解决。

2.缺乏风险控制机制

许多教育培训机构素质参差不齐,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生存,主要原因是在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形成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训内容体系、培养能力素质过硬的培训师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创造教育培训价值、遵循教育培训行业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教育培训品牌影响力方面,缺乏必要的机制。这些是导致教育培训机构难以生存发展的主要风险,应通过风险控制机制予以重点防范。

3.内部控制活动不完善

教育培训机构只局限于对财务活动、资金和资产管理活动进行以制度约束和流程规范、岗位牵制为主要方法的内部控制,不能解决教育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开发、教育培训项目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绩效目标和重大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问题。在教育培训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采购上,存在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使部分管理人员有机会利用漏洞谋求不正当利益;教育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的开发上,缺乏有力措施确保不偏离既定的内容和方向;在培训组织管理中,出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一些工作中出现了扯皮、推诿和摩擦的现象,造成学员满意度的降低;在培训后勤服务保障中,出现了资源浪费甚至个别舞弊的情况,使培训服务保障成本上升。

4.缺乏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

目前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对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致使在参与外部市场竞争过程中难以取得优势。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信息反馈机制,使保障教育培训活动按照既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进行的控制措施产生的效果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在教育培训活动中,缺乏信息反馈机制,无法通过学员了解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和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方面,缺乏信息反馈机制,对各项活动是否规范、有序开展无法及时了解。因此,难以监督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正常持续进行,对教育培训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识别,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四、基于COSO理论的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创新

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创新以目标设定为导向,要素完善为抓手,将战略、运营、财务和合规性目标作为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通过完善教育培训机构的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反馈及监督五要素来实现。

(一)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目标设定的创新

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目标设定,以确保实现战略和业务目标、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遵循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主要内容。

1.设定实现战略的内部控制目标

教育培训机构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关系到教育培训创造行业价值,实现使命的首要目标。主要通过三方面目标的设定来实现:(1)建立战略目标管理体系。从科研开发、培训实施、服务保障、人才支持等各个方面,对教育培训机构实现核心培训理念的目标进行详细描述,并分解到管理和实施的各个模块。(2)建立阶段性教育培训规划目标。针对阶段目标,建立分层次、分重点的行业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3)制定各个教育培训业务方面的工作目标,提高工作的规划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促使日常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创造培训价值,培养行业优秀人才展开。

2.设定提高运营效率的内部控制目标

教育培训机构不断提高运营效率,以优质的培训内容、精细化的学员服务保障体系、较低的培训成本,吸引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端人才参加在职培训,对教育培训机构本身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运营效率目标的设定包含以下方面:(1)设定培训质量考核目标体系,不断加强对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估,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2)设定成本管理目标,制定对培训项目组织管理、服务保障的成本考核目标,尤其是对情景体验式、实践式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成本考核,降低培训成本。

3.设定确保财务和业务活动遵循法律法规的内部控制目标

良好的财务秩序和遵循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也可以确保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等业务活动规范、健康开展。主要有以下内容:(1)制定遵循行业法规及政策的目标。遵循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行业规范和监管要求,按照管理部门许可的从业范围从事日常业务活动,按照许可的收支项目进行财务收支。(2)建立财务及合规性控制目标。在培训内容体系开发、培训机构建设、培训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财务收支,并规范招投标、重点项目采购及合同签订的程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经济业务和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合规合法。

(二)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的构建和完善

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缺陷的完善,以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反馈与监督五个要素为主要内容,对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五个方面进行优化。

1.控制环境的构建和完善

控制环境的构建和完善,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完成:(1)抓培训理念的建设,树立教育培训创造价值的观念,树立打造行业优秀人才的意识。通过不断对内部教育培训师的职业道德、操守进行培养,使教育培训师拥有行业最优秀的技能、最先进的理念,并通过教育培训活动将这些技能和理念传输给学员,实现教育培训机构成为推动行业发展“加油站”的功能。(2)重视对管理员工职业能力素质和道德操守的培训、考核及奖惩,提高员工胜任能力和道德及诚信意识,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坚持标准,在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活动中坚持制度和规定。(3)通过优化培训内容结构,做到技能培训和职业操守、道德的培训并重,以先进的培训文化,在改善和重塑职业行为及行业风气中发挥重要作用。

2.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教育培训机构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方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提高风险意识,尤其是对支撑长远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文化缺乏的风险要高度重视。(2)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培训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在对各类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列出所有影响教育培训机构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教育培训质量和运营成果的提高、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及遵循法律法规的潜在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动态监测。(3)建立教育培训机构风险追溯机制。将上述风险,从产生的后果、条件、特征及征兆倒推到产生的根源,采取补救措施消除隐患和堵塞漏洞,将产生风险的根源和诱因消除在萌芽状态。

3.健全控制活动和措施

通过对教育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开发,教育培训项目组织管理等活动中采购及合同、项目预算及财务、工程建设、后勤服务等具体业务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列举存在的漏洞和关键控制点,制定系统、详尽的控制方法和流程。主要有:(1)教育培训设施设备建设和采购的内部控制活动。通过制度和程序控制措施,规范建设项目的申报、决策、实施等环节,尤其是重大采购项目,需要建立以制度规范、程序控制、岗位分离为主要措施的内部控制规范,确保在重大项目的招投标、重大合同的签订中有严格的制度、程序,并由不同的岗位实施。(2)教育培训内容开发上的内部控制活动。通过目标责任控制、检查分析控制等措施,加强培训内容体系开发活动的目标责任考核和检查分析,确保教育培训内容体系的开发紧紧围绕实现教育培训机构核心培训理念的目标进行,对偏离目标的活动及时进行纠正。(3)培训组织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活动。通过组织控制、授权审批等控制活动,使教育培训机构内部职能完善,在培训组织管理的日常事项中,责任清楚、权利明确,在非日常事项中也有合理的授权机制。

4.构建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

建立信息管理机制,对外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内部运行的最新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并通过信息管理职能部门及时收集和反馈给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外部信息反馈机制。收集、整理行业最新成果,反馈给教育培训研究部门,作为教育培训内容改革和更新的素材,及时将最新成果运用到教育培训内容中。(2)内部运行信息的反馈机制。通过建立战略目标信息管理系统、运营信息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系统、违反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管理系统,将教育培训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进行,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是否提高,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是否高效、规范、有序开展等信息反馈给管理层。(3)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机制。通过对内外部信息的准确掌握,及时有效地监督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正常持续进行,对教育培训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识别,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五、结束语

通过对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创新的研究,使各类在职教育培训机构从文化和制度安排上,摆脱传统内部控制意识的影响,不断与COSO所倡导的全员参与、过程融合的理念相趋近,推动教育培训机构更好发展,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COSO.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S].1992.

教育培训机构篇3

关键词:教育 咨询 培训机构 定位

在现代汉语中“咨询”一词并没有很悠久的历史,它是时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而各种咨询项目的应运而生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时间推移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咨询项目逐渐兴起并很快成为热门行业,其中就包括教育咨询。咨询起着导向与引领作用,因此咨询行业的重要性正逐渐显现出来,教育咨询作为咨询行业的后起之秀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教育咨询的本质属性

在教育领域,各类各式的咨询久已有之,但很少有人进行系统分析或作为科学进行研究。笔者在众多的关于教育咨询的定义中选择了一个自觉比较合适的解释“所谓教育咨询一般是指来自各类各层级教育行政管理、学校、团体等组织外部的专业咨询人员或机构,在与其确定某种委托关系的前提下,由受委托者独立客观地运用知识与技能向委托者提供智力服务的科学调查与研究活动。”在这个解释中笔者对于它的来源问题的阐述并不是完全认同,笔者认为它的来源与它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有关,这也正说明为什么教育咨询系统的组成是多样化的。

总的来说教育咨询是一个概括的整体,它其中包含着很多分支与组合,不同的分支和组合对人员的要求及从属机构的性质要求都不相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教育咨询在私人教育机构中设立的角色定位问题。

二、私人培训机构中的教育咨询

随着改革开放和高考制度的恢复,导致“一考定终身”的现象愈演愈烈,由此,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出现在学生的身边。近年来,私人培训机构在其分支部门设立教育咨询项目,这其中的原因不尽相同,且总体发展趋势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在笔者看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单纯效仿

新东方语言培训机构是私人教育的成功典范,在最新的学校综合指数排名中,它在所有私人教育机构中名列前茅,而新东方也是最早在机构中设立教育咨询项目的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其教育咨询已经越来越专业化。鉴于它的成功很多教育机构也着手建立自己的教育咨询品牌,但他们只是一味的仿效从未考虑自身特点与实力,最终只能以失败收场。新东方是一所语言学校,主要的品牌是教授语言课程,它与那些为“应试”而生的教育机构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它的咨询项目主体侧重在语言学习方法咨询及留学咨询。而其他类型培训机构仿效时只沿用了教育咨询的名称,咨询的内容与效果与其相差甚远。

(二)动机不纯

另一方面导致教育咨询在私人培训机构中无法正常发展和取得既定效果的原因就是教育机构负责人设立项目的初衷不正确。在笔者了解的大多数私人培训机构中,他们都是把教育咨询与市场推广等同起来,他们不考察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不考虑从业资格,只在乎从业者的推广能力,说白了就是你是否能为你所在机构的招生做出贡献,你是否能够通过你的“喋喋不休”使家长认同机构的教育方法从而使机构获得最大的利益。一个私人的教育机构看重利益其实也无可厚非,但绝不能成为乱设名目的原由,这样的做法会戕害我们的学生和家长,会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规划失调

第三点属执行上的失误,教育咨询项目的设立包含一个庞大的体系,首先就是市场调查。作为私人教育机构所设立的教育咨询体系不可能面面俱到,设立哪种类型的教育咨询取决于这个机构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以及人员配置。之后就应该开始进行最主要的市场调查,从而根据调查所得的基本要素确定咨询类别中的哪些有设立的价值,这取决于当地人口的年龄组合、受教育程度、地区的发展程度以该教育机构在当地的认可度等,最后确定出能够设的咨询项目。

三、教育咨询在私人培训机构中的角色定位

那么终究教育咨询在私人培训机构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并且如何发展?首先在给教育咨询项目定位之前,先要为自己的培训机构定位,依据它的规模、生源、产品和收益来定位。定位的目的就是据此来确定可以实行的咨询类别,为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打好基础。例如培训机构是某省地级市的课外补习机构,生源是该市的中学生,产品是学校中的对应学科补习,收益良好。依据这些要素该机构有条件设立中学生学习方法咨询、个性化课程设置咨询以及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同时可以开设家长课堂,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咨询。最后通过市场调查和人员的培训情况最终确立教育咨询类的分支项目。像类似机构中的教育咨询我们可以给它定位为机构特色服务项目。

第二类教育机构包括更大规模的培训机构和一些特色培训机构。更大规模是包含了机构所在地、生源、收益各个要素的共同提高,同时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也一定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为教育咨询类别筹划时要将咨询类别分的更细,市场调查要做的更广更深。另一种机构是除了日常课程补习外的其它培训机构例如专门的语言培训机构、计算机培训机构、婴幼儿早教中心等。这些特色培训机构所出售的产品需要相应的专业性及其更高、更实用的价值。在这些机构中,教育咨询可以定位为机构的附属产业。

最后一类也是最高端的一类教育培训机构,它们在某地设立总部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培训学校或机构,同样在此类机构中教育咨询项目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这类机构中的咨询人员的水平会由高到低分出层次,同时高端人才会定期为咨询人员培训,甚至面向社会开设教育咨询员培训课程。此外由于咨询人员的数量在机构中已到达一定规模,机构可以选择成立相应的研究部门或附属机构使教育咨询产业的发展更加规模化、专业化,在为机构带来利润的同时也要扮演机构发展“智囊团”的角色,为机构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出谋献策。此类机构中教育咨询项目可以定位为培训机构的分支机构或独立的研究机构。

参考文献:

教育培训机构篇4

教育培训是以学历教育或成人继续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机构需要有场地的要求及师资的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给予认证并且取得社会力量办学资格方可营业,其培训课程价格需要核算并报教育部门批准,增加课程或改变收费需要向教育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才可改变。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将知识教育资源信息化的机构或在线学习系统。一般来说,这种机构或网站会包含从幼教到大学,甚至博士或者出国等各个阶层的教育信息,也有包括对现任职位的工作者或者下岗人员等类别的技能培训,是以提供教育资源和培训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性网站或培训机构。

培训方式有技能培训,商业培训,课外辅导培训三种方式。

(来源:文章屋网 )

教育培训机构篇5

【关键词】合作;优势;质量

所谓高职,“高”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高智力含量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对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适应性。“职”主要强调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职业教育是从业前的教育,让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吻合,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办学准则,致力于发挥院校的优势和潜力解决企业用人需求。

1合作背景

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面向行业企业开放办学,通过与其合作,实行工学结合的模式可以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不断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促进院校发展。而高等职业教育源源不断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促进企业发展。然而在早期的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有着不同的社会职能及社会属性,运作过程中出现了高职院校的理论和行业企业的实践相脱节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产品呈现多元化趋势。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满足教育产品的发展,高职院校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成为必然。教育培训机构本身具有先进的职教理念,又对行业发展深入了解,能合理把握行业企业的需求,并与企业行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职教中具有核心的竞争力。依据这一背景,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寻找合作途径架起了桥梁,客观上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合作运作实现优势互补

教育培训机构结合中国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严重脱节实际状况,致力于在行业与高职院校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生态链条,既服务于行业企业的全国发展规划,又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总结如下:

2.1世界级领先教育模式

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产品开发模式,对企业岗位要求进行分析、优选、归纳和总结,确定培养目标强调够用的知识目标、会用的能力目标、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并以高职学情和认知规律为出发点,聘请行业专家,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实训指导书和项目作业书进行自主研发。

2.2专家级师资服务

建设一支敬业、专业的师资队伍。针对业内师资缺乏的现状,教育培训机构一方面不懈地从企业中礼聘人才,一方面自身积极培养汽车专业师资。制定了专门的师资建设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同时,安排师资到售后服务企业进行进修和实习,不断提升教师实践经验。

2.3耗资千万打造企业级实训设施

为了使学生在未来就业时可以迅速进入角色,同时也着眼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机构按照企业工作环境打造实训中心,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机会,以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

2.4订单式培养模式直达职场

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设置培训专业,依照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实行双证即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并举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学员成才就业提供有力条件。教育培训机构对于岗位需求信息灵通,灵活开班。并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以就业为导向并结合高职学生的实情每年都可以开设不同的订单培养班。为高职院校带来了招生优势。岗位定位精准,就业方向明确,学生努力目标明确。由于某一特色的订单班就是针对某一工作岗位的而开设,学生从报名即明确毕业后做什么,也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学习,职业岗位氛围浓厚。在订单班中营造了接近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训练学生从项目实战、团队合作各个角度,企业实习的真实氛围在校期间就能感受到。合作培养的学生综合实力强,就业能力高。学生等于不但具备普通班学生的必备技能,而且进行了一些特色培训。应聘时素质和能力远超过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学生,并且可以直接上岗,具有强大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通过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密切相连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同时将新工艺、新技术充实于教材,教学内容丰富,有机的结合教学与实践,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教学效果不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通过企业的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同时院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各类教育和培训,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增强,让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通过合作,提高了学生做为高技能人才的基础能力,还可以学到与行业企业同步的知识和技能,并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企业工作具有一定优势,毕业生对与这种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满意度高。培训机构增加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在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的同时,提高了学校的职教水平,其自身的业务也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

3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中,笔者也发现一些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3.1资产所有权问题

合作项目是院校和机构合作进行的,在有关资金和设备投入前,双方就有关资产的所有权,存在纠纷和责任不明确。但由于合作属于公私性质的合作,在资产所有权问题上可借鉴的模式不多,再加上有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目前还不能有效解决。

3.2学费收取问题

教育培训机构篇6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Krashen做出了最全面的贡献,Krashen曾提出被称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创造性建构———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Krashen的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由五个主要的假设构成: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监控假说(monitor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orderhypothesis)、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1]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方式实际上就是语言信息的一种理解,即接受“可理解性输入”。他认为语言学习者所接受的语言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方面,语言习得才有可能发生:可理解性输入、已知的语言知识、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即“i+1”。这里的“i”为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1”为当前语言知识和下一个语言知识之间的距离。Krashen认为学习者接受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可理解性的,同时应略高于学习者当前的水平,必须包含下一个阶段的语言知识结构,但不应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2]这样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通过努力习得所接受的学习材料,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Krashen(affective-filter)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intake)。克拉申认为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是: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性格(自信、性格外向、乐于置身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焦虑感较强者,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少;反之,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很多年幼英语学习者的EFL/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语言教师看到了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的优点,努力营造能使学生放松的教室环境,让语言课对学生来说更令人愉快,降低他们的焦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以语法为基础。常用于以发展交际能力为重点的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使用这种方法强调在真实的情况下使用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

l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Approach)。交际法是19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交际能力理论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3]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二、培训机构和公立学校中青少年英语教育对比

伴随着小学英语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儿童和青少年英语教育培训机构也蓬勃发展多年,尽管学校和培训机构在少儿英语教育方面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但是,二者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笔者将在这里集中展示两种教育类型的不同,从而使每种的优点被展现出来。

(一)教学目标

培训机构和公立学校都是根据新课程标准来制定学习目标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二者的目标却不尽相同。1.公立学校中的学习目标: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应联系学生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应该关注每个人的差别,让每个学生能够全面发展。[4]在儿童英语学习中,参与和兴趣对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有着关键作用。[5]学习兴趣是内在的动力源泉。一旦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学生将自觉投入到学习当中,把学习当做获得成功愉悦而不是一种负担。最初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是影响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早期的成功学习经验不仅对以后的成功,而且对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有重要帮助。[6]新课程标准还指出,从三年级至六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发展和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然而,由于升学考试压力相对较低,少儿英语教学并没有特定的学习目标,这与培训机构有所不同。2.培训机构中的学习目标:由于其商业特性,培训机构教学有明确具体的目标,这可以在他们的海报和广告中发现。它们往往旨在强调能够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当中的某些方面而吸引大批家长。以武汉新东方少儿英语为例,每个寒暑假都会推出能够具体提高学生英语某项专项能力方面的课程。2008年寒假,武汉新东方推出的初级口语课程介绍中提到能让学生掌握48个国际音标,另外,还有专门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语法的掌握、对大量词汇的掌握、听力能力、写作能力等等,甚至还有针对小升初考试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所承诺的学习效果与实际效果可能不完全相符,但是培训机构中的英语教学始终贯穿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

1.公立学校中的教学方法:学校的教学设施较前几年相比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已有多种多媒体辅助手段被引入课堂。然而,大部分学校仍然完全依赖老师的板书。更糟的是,费时低效的英语课堂比较普遍。很多老师集中于向学生灌输语言点,老师始终扮演主要角色,没有过多地与学生交流。为了维护一个有纪律的课堂,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被抹杀。而根据新课程标准,三至六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应当是发展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2.培训机构中的教学方法:据笔者对一些知名培训机构的调查,少儿英语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括来说,他们有以下特点。①课堂上充分应用现代技术。计算机软件、音像资料和课件的使用为英语学习创造了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身处真实情景,产生使用英语的愿望。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图纸和卡片等教学工具。教具与青少年性格相符,而且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我们应该牢记这四个方面的兴趣,说话或沟通的兴趣,探索或者发现的兴趣,生产或创造的兴趣,和艺术表现的兴趣,这四种兴趣是天才的起源。[7]②TPR(totalphysicalresponse)的应用。“TPR”儿童英语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儿童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等特点,让孩子通过跑、跳、做游戏学英语,而不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讲,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儿童学习情绪主动,注意力持久。如果儿童发音不准,老师在自然状态下不停重复,直到发准为止。儿童对老师发出信息的反馈越正确,表明对老师信息的理解越准确。心理学家证实,强迫儿童重复老师的话会引起儿童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限制儿童语言学习技能的发展和提高。“TPR”儿童英语教学法花样繁多,不一而足。鉴于其教学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即坚实的英语基础、标准流畅语音语调,同时教师还应懂得语言学、儿童心理学及英语教学法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保证“TPR”儿童英语教学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寓教于乐,提高儿童英语的教学质量。③情景教学法的应用(situationalapproach)。教师尝试创造真实情景来训练学生,特别关注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相一致。根据克拉申的理论,课堂的意义在于提供全面的语言输入和语言功能,而不是专注于语法。我们的英语课堂应当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语言。④浸入式教学法的应用。克拉申认为,无论成人或儿童,在掌握说话能力前,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直到听懂的量达到一定程度而有足够的自信时,才可能说话。[8]根据这个理论,许多英语培训机构引入全英文环境让学生浸入其中。孩子们有掌握语言的能力,他们对第二语言的掌握可以不依赖于他们的母语。所以儿童英语教学中可以不用他们的母语。浸入式英语教学法指的就是用外语作为教学用语,学生浸入在外语环境中。不是把英语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是让学生用英语学习。尽管这种教学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更高,但如果老师能简化他们的学习材料并能利用好外部因素如卡片、音乐、动画以及肢体语言的话,教学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否则,学生可能感到疲惫甚至讨厌上课。孩子的思维是形象化的,而语言是一种抽象的知识,所以儿童英语教学需要特定情境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语言。[4]浸入在英语环境中教学可以让学生不仅掌握语言本身,还可以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所学的语言。泡泡英语(新东方英语少儿部),其名字的意思就是指让孩子浸泡在英语环境中的教学。瑞思英语,刚进入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前三强的年轻公司,在每门课的培训中都用全英文的环境。

(三)班级结构

1.班级构成:①学校里的分班。学校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分班,每班人数为40到50人,有的班级多达70-80人,班级人数众多。②培训机构里的分班。培训机构在分班前常常给学生简单测试,包括听、说、词汇、语法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分班,尽量让每个学生跟所上班级相匹配。另外,班级人数往往比学校里的少。以新东方为例,少儿英语班的学生人数不超过26人。2.对老师的要求:①公立学校里对老师的要求。公立小学要求老师有普通话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老师还要通过当地教育局的考试,另外对学历也有所要求。②培训机构里对老师的要求。培训机构对老师学历及相应证书要求较为宽松,对老师的面试考核占较大比重。面试内容通常包括试讲、团队协作、即兴演讲等,对口语的要求较高。另外,对老师的性格也有所要求,耐心、开朗的面试者更易被招聘。3.教学环境:和大多数小学相比,培训机构中的少儿英语教学楼和教室通常点缀有更多符合孩子性格特点的图案和海报等。

三、结束语

教育培训机构篇7

某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A培训机构)总部位于西部某城市,在全国多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每个分支机构所在的城市,各有数个校区。由于经营理念独到,市场细分定位准确,在短短几年内得到快速发展,校区总数也迅速发展到接近百家。

关键词:

现金流;管理;教育培训机构

一、现金流实际状况

(一)现金流收支情况。

A培训机构销售课程周期数月到数年不等,除少数特殊情况外,为确认就读后一次性支付全部学费。学费通过POS机收取直接转入总部账户,分支机构日常经营用款时,申请报批后从总部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由于学费在确定入学的短时间全额缴清,给人一种现金流“超级好”的感觉。但是,要想在百舸争流的教育培训行业走到底,需要不断地开发培训项目,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包括教育意识。引入优秀的师资,不断在公众面前展现自己,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在收取学费时,除了POS机刷卡,也有部分以现金和支票方式支付的;收取学费后,有学员因教学以及移民等原因申请退费的;校区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学员就近入读,缴费时,也是交到各个校区,在非POS机交易的情况下,收入学费上交及转账因素,入账也存在相对滞后情况。由于校区分散,各校区相对独立,总部未能对所有物品集中采购。员工借款或财务转账购买所需物资,之后再予冲销,成为一种日常工作模式。随着校区、人员的增加,尽管总部加大集中采购力度,但各校区具体情况不同,仍使应收款项核算工作量随之增加。总部与分支机构、分支机构与供应商之间款项来往频繁,如何快捷准确处理和核算往来账款,成为A培训机构会计核算重要内容。尽管A培训机构业务并不复杂,但对现金流的核算要求是比较高的。考虑到现金对于企业发展的举足轻重地位,非常有必要进行科学的现金流管理。

(二)现金流核算情况。

初期设计Excel表格记载现金明细,收入明细包括各个借款人、往来单位拨付冲销核算明细。对于A培训机构这样的单位,资金流的核算是会计核算核心,几乎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围绕现金展开,迫切需要建立集预算、会计、资金“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在现金流的管理上,提高资金的精细化水平,提高入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业务量增加和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公司定制购买了ERP软件,并针对现金流预算、会计、资金“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在原有收支两条线的基础上,通过ERP软件,逐步建立以现金流会计为核心的资金管理系统。

二、现金流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现金流管理体系的目标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校区为单位,以现金流量表要素为记录要素,并在此要素基础上予以细分和扩展,全面及时反映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对资金进行实时反映、控制、考评和优化。自动生成的现金流量表,技术上可以出具任选期间现金流量表,实际按月出具。对按照直接法出具的现金流量表,向前可追溯至现金预算,向后可延伸至实际执行。

(二)现金流会计体系的具体实施

资金系统以现金流的流通运作为核心,对业务操作、信息采集同步,同时实施了过程控制。

1.统驭科目。为保证数据完整性,在资金管理系统对相关现金项目进行统一处理。对现金、银行存款科目的会计处理,应先在系统相关模块填制收付款单据及确认现金流量信息后,才能生成会计凭证。

2.表单载体。现金收入、款项支付等现金业务,应遵循现金流量表要素,相关表单应勾选现金流量表要素功能,满足现金流量表数据采集需要。

3.系统控制。现金流会计系统控制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算额度控制。在发起付款审批单时,应选择相应预算,系统设置自动比对,禁止办理超出预算付款支付;二是分类控制。对于总部与各分支机构之间的往来,系统自动匹配为“与总部往来”,避免了手工选择可能出现的错误。

4.调整补录。所有业务要求在录入同时选择现金流量项目,如选择错误,可根据是否审核,采取直接修改或者冲销重做方式调整。

5.多维报表。生成流量表时,可选择表单类型、单据类型进行分类查看,同时可根据生成的流量表进行凭证、单据追溯。

6.校验机制。对现金、银行存款资金平台上报表数据与财务系统数据进行比对,检查账表是否一致,以发现、更正差错。

7.确认规则一致。总部与分支机构在使用资金平台时,进行统一规范,保证口径一致。

三、现金流管理体系实施效果和功能

A培训机构在总部及试点校区试行及正式运行资金管理系统后,设计功能得到有效实现。现金流管理体系得到逐步建立。

(一)全面反映企业资金的来龙去脉。

运行现金流管理体系后,使现金的循环过程得到立体呈现,由于以校区为单位,收入支出能及时入账,全面即时反映资金配置,引导了各个校区的现金贡献意识,增强企业运营活力,推动业务经营健康有序发展。

(二)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统一。

现金流量要素具体化使得资金的周转具有可查看可追溯性,现金流量表不再是仅仅反映期末数据,而是有效实现记录和管理功能。不仅能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预算管理体制,对于现金预算和现金执行的比较,也得到具体落实。保证现金流持续、健康、有序周转,从而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三)为盘活资金和建立资金预警机制提供了可能。

教育培训机构篇8

1、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基本条件;

2、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筹办的报告;

3、审批机关验证;

4、申请正式设立的报告;

5、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6、审批完毕,书面形式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批复,批准设立的,颁发办学许可证。

教育培训机构篇9

 1.优秀的机构(企业)应制定企业标准   

 目前,民办培训教育服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健全。优秀的机构(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以将其作为办学的依据,提升办学质量。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进行规范。技术标准是指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规定。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企业)来说,课程其实就是产品,因此要制定课程标准。每开发一个新课程,要先制定标准。工作标准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来说,就是制定各个部门的员工的工作内容、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标准,比如教师(培训师)工作标准、课程顾问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对民力、培训教育机构来说,就是制定机构内部管理标准,比如财务管理规范、人事管理规范。  

  2.行业协会应组织研制行业标准    

一些教育培训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德国等)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行业规范。日本与我国在文化背景等方面比较相似,其国内类似于我国的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被称为“学习塾”。学习塾被明确划为独立的服务型产业,由日本经济产业省负责管理。一方面,经济产业省通过制定与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对学习塾进行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经济产业省还委托学习塾的行业性组织—全国学习塾协会(法人组织)管理全国的学习塾,主要是进行行业内部的规范和自律,包括制定行业准人基准与认证,评审学习塾的经营活动,对学习塾师资进行培训和能力认证等。

从国外成功经验来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应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各个机构应主动参与,优先建设课程标准、教师从业标准和机构认证标准(指标体系)。

当前,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课程涵盖校外教育、职业教育等几大类,大类下的小类多达数十种,具体课程就更多了。关于课程的名称、内容、培训的要求等尚无统一的行业规范,导致课程名称五花八门,课程内容、培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课程是否具备培训性质还有待商榷。因此,应抓紧研究制订行业统一的课程基本标准。为此,应梳理现有的课程,首先认定哪些课程属于培训课程,然后依据其主要内容将这些课程分为相应的大类、小类和具体课程,规范课程类别和具体课程的名称,并对课程的目标、对象、具体内容、课时、场地和设备、形式、方法与手段、教材使用、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做出基本规范与质量要求。机构开设新课程前应先制订课程标准,并向行业协会或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民力、培训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大、不稳定,导致其师资水平整体不高,这显然不利于持续提升培训服务质量。其原因可能是民办培训教育行业教师的平均薪酬偏低、职业发展前景不够清晰以及社会保障待遇较低。因此,教师从业标准既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任教资格、专业能力等方面做出基本要求,又要对教师的薪资、职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待遇等做出基本规定。考虑到不同类型课程对培训教师的要求不尽相同,教师从业标准也应分类制定,类别应与上述课程大类相一致。

 民力、培训教育机构认证标准(指标体系)可以考虑设立定位与目标、资源与设置、组织与管理、培训与服务、行业影响与社会评价等一级指标。认证结果不仅分为合格与不合格,还应包括优秀等级,这样可以鼓励机构做优、做强、做大。当然,认证标准的制订也要考虑不同类型机构的共性与个性。

 3.地方政府应健全和完善监管标准   

 第一,修改、完善非经营性机构的监管标准。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类型机构的共性与个性修订、完善准人(设置)和评估(年检)标准。   

 第二,健全经营性机构的监管标准。由于国务院尚未出台经营性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大多数地方政府也未出台具体的监管标准。对这类机构,这些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般按内资公司注册,只要有一定的资金就可以注册,对师资、设备、场地等没有具体准人要求,准人门槛较低。此外,根据“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这类机构不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人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因此,一些机构的办学条件较差,有些甚至是先招来学生再招聘培训教师和租赁培训场地,培训服务质量较低。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曹占武(2013)指出,河南省民办教育培训市场乱象丛生,良秀不齐的原因之一就是还没有营利性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和具体准则,造成行业难以监管的现状。可见,经营性培训教育机构的监管标准缺失与其培训质量较低不无关系。在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监管的国家标准出台之前,地方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先制订监管的地方标准。  

4.国务院组成部门应研究制订国家标准    

2016年1月8日一2月6日,全国人大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该修正案提出将民办学校划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大类。2016年4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力、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可见,我国民办学校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政府分类管理是大势所趋。为此,国务院应出台营利性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监管的国家标准,就地方政府对其设置准人门槛和实施评估做出全国统一的基本(最低)要求。可以设置与非营利性机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监管标准,给这两大类机构创设平等的竞争环境,以更好地促进行业办学质量的提升。

此外,鉴于未成年人教育培训服务尚无国家标准,我国又有很多主要以未成年人(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应该考虑制订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    

教育培训机构篇10

关键词:教育培训;品牌建设;认证机制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育培训趋同现象及其引发的问题

(一)培训趋同现象

1.管理类培训需求基本同化

随着教育培训规模的整体扩展,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高端培训在办学品质和办学效果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是从各高校历年培训项目的实施来看,党政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这两大类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基本同化。

党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需求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领导力架构与提升,二是政策和形势分析解读,三是人文修养和人生智慧;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需求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升级转型与决策,二是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思维;三是企业家国学文化熏陶与管理运用。这两类人员的培训内容基本上围绕这些主题进行组合与变化,不同高校的相关项目地存在着大同小异的倾向。

2.综合性高校培训对象基本类同

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其相关培训发展优势较明显,而综合性高校因缺乏与行业的直接关联性,对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就难对接,因而往往在培训空间的拓展中将重点放在了党政管理和企业管理这二类学科专业性不是太强的培训对象上。

3.综合性高校内部培训项目同质倾向

一些综合性高校充分利用其专业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在继续教育方面专业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双轮驱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其不同的运作手段和运行机制导致两者阵营对垒,专业背景优势主导下的专业学院与体制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学院在培训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发生重叠与交叉。不同的办学机制与体制,直面碰撞,矛盾无可避免。此外,专业院系间也会出现同质项目的冲突,如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都会有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为对象的培训项目,公管学院的干部培训与其他专业学院针对相关行业内的干部培训项目也会发生竞争,而继续教育学院内部不同办学中心也会因同质项目引发不同形式的问题。社会培训需求基本同化和综合性高校培训对象基本同类,使得校内培训项目同质化矛盾日益突出。

(二)同质项目引发的问题

首先,培训师资资源紧缺。专业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项目的类同势必导致培训内容、教学计划与师资遴选都会出现趋同,从而导致校内培训资源紧缺,特别是优质师资短缺,引起人力资源成本人为抬高。

其次,争抢高端生源。同质项目的竞争直接导致校内办学单位间争取的是同一类培训对象甚至同一批生源,在其他办学条件没有明显优劣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压价竞争、无序竞争的情况,各办学单位重市场、轻内涵,项目的研发、更新升级以及质量建设等得不到更好的保证。

再次,培训机构内耗。同质项目竞争造成一些办学单位过分关注培训资源和生源竞争,忽视培训品牌内涵建设,不利于继续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品牌项目认证机制策略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并能成为发展的动力。由于教育培训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特征,谁拥有了培训品牌,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从而处于培训市场的领导地位。而品牌项目认证机制的构建,是促进继续教育品牌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品牌项目认证实施的必要性

学校作为引导高校教育培训品牌认证的主体,应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和指导办学单位的品牌项目认证,强化各办学单位品牌意识,确保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增长。

(二)以品牌建设为导向的同质项目审批原则与流程

1.项目审批三大基本原则

学校教育培训环境的规范与有序,可以较好地推进学校教育培训的发展与繁荣,因此学校职能部门需要对全校教育培训项目进行合法性、规范性、合理性三大原则性考量和审批。

项目的合法性是项目审批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主要检视办学单位申报的项目中课程体系是否符合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聘请的师资是否拥有相应的资质;项目的规范性是审批项目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项目收费是否在政府财经政策框架内执行,合作团队是否具有优良的经营纪录,合作内容是否确保学校办学的主体性原则;项目的合理性是审批项目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在项目合法和规范的前提基础上,还要看其是否涉及同质竞争和低价竞争等。

2.同质项目审批原则

对于校内不同办学单位申报的同类同质项目,学校坚持以下审批原则,有效避免同质竞争,使学校继续教育走向有序化和品质化:

坚持学校声誉第一原则:知名度与美誉度并举;坚持学科背景优先原则:培育专业化与精英化;坚持品牌项目保护原则:政策倾斜,制度保证;坚持优质项目免检原则:简化流程,鼓励自律;坚持历史项目区域原则:做好做大,做精做强;坚持行业委培规模原则:以一带面,提升质量;坚持新办项目领先原则:激励创新,差异发展;坚持合作协同联动原则:减少内耗,合作共赢;坚持违规事件处罚原则:赏罚有序,良性竞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流程透明,全民监管。

3.同质项目审核的基本程序

一是成立项目协调工作小组。在学校层面成立项目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学校管理部门相关领导、若干校内外专家和法律顾问等,协调解决一些同质项目的特殊和疑难问题。原则上协调小组的决定为最终决定意见。

二是审议和界定专业学院学科边界。专业学科背景有争议的教育培训项目实施重新审议和界定,协调小组进行专题讨论审定,相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专业学院反馈,然后形成决定,最终确定项目承办归属权。

三是继续教育学院内部整合梳理。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各中心实行区域或行业划块,统筹申报,减少竞争,形成合力,重力出击。

(三)品牌项目引导策略

避免同质项目竞争的有效举措,就是对教育培训品牌项目建设实施政策引导。学校管理层作为引导本校教育培训品牌认证的主体,应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和指导办学单位的品牌项目认证。学校监督办学单位实施品牌认证,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确保继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增长,其收益是巨大的,花费一定的监督成本也是必须的。所以,学校必须规范办学单位的办学行为,加大违规办学的查处力度,使办学单位实施品牌项目认证。受训者购买经过认证的品牌项目产品,办学单位精益求精提供品牌项目,从而保证受训者的长期利益,实现双赢,整个社会的教育培训水平也随之提高。

1.品牌项目的认证与引领

实施品牌项目建设的理念引领,鼓励中心按区域或行业纵深发展,以品质促效益,给予品牌特许,树立品牌标志,形成品牌效应。

如学校某继续教育中心5年内在山东地区完成290多个培训项目,受训学员达1.5万余人次,形成了良好的区域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性;另一个继续教育中心,从2003年至今在全国烟草系统已经举办了80多期培训班,树立了良好的烟草培训品牌。

2.品牌项目的错位与创新

积极引导专业学院依托学科背景,整合学科资源,凸显专业特色,鼓励原创项目,体现亮点特色,倡导行业分流,实施错位发展,打造高端品牌,鼓励研发专业特色明显的高端培训项目。

如学校某专业学院开发的求是精英班,以高端性、专业性、独创性、针对性、实用性、稀缺性等特质,成为学校教育培训高端品牌的经典范例,目前已成功举办4期,已被推广应用到浙江大学的其他高端培训项目之中。另一专业学院研发的新型城镇化专题培训项目,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学科特色鲜明。此项目至今已经连续举办6期,成为学院重要的原创性特色项目。

3.品牌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重视品牌项目建设,强化品牌宣传,统筹协调,联合促销,持续统一,形成系列品牌,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学校浙商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经典工商管理总裁研修、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等系列企业家培训班已连续举办多年,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了一定的口碑。仅2012年,这三类经典精品项目年总收益已分别超过几百万元,培训人次累计1000余人。

因此对于具有高度专业背景,具有独特创新性,并且树立了培训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项目,在实行品牌项目认证时应予以优先权,强化品牌项目的社会吸引力和公信力。

(四)品牌项目认证的原则与流程

培训品牌认证主要遵循三大原则:一是质量原则,即申请品牌认证的项目应具有良好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二是总量原则,即申请品牌认证的项目能充分体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原则;三是数量原则,即申请品牌认证的项目必须满足一定的期数条件、人数条件以及连续举办的时间条件。

(五)品牌项目认证流程

品牌项目认证与实施流程:讨论听证、形成决定并公告、办学中心申报、协调小组讨论审定、意见反馈、网上公示、品牌项目最终确定、管理系统公布8个环节,充分体现品牌认证的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三、教育培训品牌项目维护与保障策略

(一)品牌项目开通绿色通道

被学校认定为品牌的项目,根据授权范围,此类项目其他办学单位不得再行涉及。对品牌项目予以政策保护,建立品牌项目资源库,在学校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中开通绿色通道,品牌项目通过系统申报,学校不再审批,可享受免审待遇。

(二)实行年审和抽查制度

品牌项目实行年审制度,一年申报一次。对于已经认证的品牌项目,在免审的同时,学校不定期组织抽查。不符合要求的品牌项目,撤销其认证资格,取消免审,以保障品牌项目的公信力,实现品牌项目的长远发展。

(三)建设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推进。”刘延东同志在2011年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继续教育的生命在于质量。”因此,加强继续教育质量建设,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一种的共识。随着高校继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办学要求。为了获得更多的培训资源,一些知名高校的教育培训范围也是以高校所在区域为主,逐步幅射到全国各地。因此,高校间的教育培训主要是以高校知名度、地域优势、优秀师资等进行博弈与竞争。为赢得更多的教育培训市场份额,很多知名高校开始关注如何在项目策划、课程定制、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及在营销策略上不断进行改进与提升。总之,学校继续教育要吸引市场,赢得先机,创出特色与品牌是必由之路,而品牌的根本就是质量。

近年来,随着媒体对某些培训机构的问题曝光,教育培训行业,包括一些知名高校的继续教育,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公信力的缺失导致公众对培训机构的教学资质与品质产生质疑,而对那些具备教学专业度、教育诚信与责任心的培训机构,特别是知名高校教育培训机构来说,改变大众的不信任心理,以良好的口碑实现自我品牌的塑造与提升,更显得任重道远。

浙江大学近年来致力于教育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估指标的建立,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继续教育质量建设体系(简称ZTQS),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办学单位进行自检、自查、自控、自律,建设良好的教育培训质量保障环境,促进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四)继续教育以评促建,提升质量

2012年底学校印发了《浙江大学继续教育质量奖评选办法(试行)》,设立了继续教育质量奖,授予在继续教育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办学单位最高荣誉奖,目的在于表彰在继续教育事业中追求卓越绩效,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竞争优势及在社会责任、经济效益等方面位居全校前列、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优秀办学单位,以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以评奖为媒介,提升全校继续教育整体办学质量。

(五)制定继续教育质量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