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十篇

时间:2024-01-24 18:06:25

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篇1

为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完善评价奖励制度,充分发挥评价、奖励的诊断、导向、激励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我市教育发展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优化教学流程管理为手段,以提升教学研究实效为基石,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推动我市教育事业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二、奖励的项目、依据和标准

(一)质量奖

1.高考质量奖

以学校前一届上线情况、本届毕业生生源基础和一、二本实际上线人数(以招生办认定的数据为准)为依据对学校进行奖励。①一批本科每上线1人,奖励200元、二批本科每上线1人,奖励100元;②以我局划定的优质生源情况为基数,一、二批本科上线人数每超过1人,奖励1000元;③清华、北大每录取一名,高中学校奖励5万元,选送的初中、小学各奖励1万元;④参加学科奥赛,获省级一等奖,每1人次奖励学校5000元,获部级二等奖及以上,每1人次奖励1万元。

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奖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奖按正考合格率对学校进行奖励,进入全省同类学校前10%的学校奖励10000元;进入湘潭市同类学校前两位的,奖励5000元(不重复奖励)。

3.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奖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奖以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体育测试和优质生源贡献量为依据对学校进行奖励。

①综合评价质量奖。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综合评价分乡镇办中心学校、民办市直初中、学校学生人数在210人以上的农村初中学校、学校学生人数在210人以下的农村初中学校4个类别分别确定一定比例进行奖励。一等奖奖10000元,二等奖奖5000元。

②综合评价提高奖。在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综合评价中,中心学校提高5个名次,初中学校提高30个名次,奖励5000元。

③优质生源奖。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乡镇办前500名、市直民办前500名,且在湘乡就读高中,按每生500元标准对生源学校进行奖励。

4.小学质量检测奖

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期末质量检测中,按各学校检测学科生均分、合格率、优秀率进行综合评价,分市直城区和农村乡镇两个系列对学校进行奖励,乡镇前三名的中心学校奖励5000元,第四至第六名的中心学校奖励3000元。市直城区第一名奖励5000元,第二名奖励3000元。

(二)教学教研成果奖

以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评价结果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依据进行评价和奖励。

1.基础教育奖励基金奖。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类别,每年奖励12名,奖励标准每人5000元。其产生办法是:小学以我局及湘潭市组织的质量检测和学校常规管理为依据,由中心学校(市直以学校为单位)推荐,我局考核认定;初中以同一科连续三年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获全市一等奖的对象(当年连续三年获奖人数不足的情况下,考虑同一科连续三届获一等奖教师)中产生,并有论文(评奖年限内)或成果在湘乡市级以上获奖,由中心学校(或学校)推荐,我局考核认定;高中根据学考、高考和学校常规管理情况,学校推荐,我局考核认定。

2.基础教育改革课题成果奖。本项奖励每三年一届,由我局统一组织,逐级评审,奖励标准:一等奖奖励1200元;二等奖奖励1000元;三等奖奖励800元。

3.艺体成果奖。在湘潭市中小学“艺术百佳”评选中,荣获“艺术百佳”称号的学生,按每生200元标准对学校进行奖励。在湘潭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团体前六名的学校分别给予奖励,团体第一名奖1000元,第二至三名奖800元,第四至六名奖500元。由我局委派代表湘乡参加湖南省和湘潭市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大型文艺竞赛活动,获一等奖的奖3000元,获二等奖的奖2000元,获三等奖的奖1000元。

(三)教育教学管理奖

1.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在各中小学中每年评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5个,每个单位奖500元。

2.义务教育阶段控流保学工作先进单位。根据各乡镇办的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每年评选控流保学工作先进单位8个,每个单位奖500元。

3.教学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奖励在每年高考、学考、中考指导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每个单位奖3000元。

三、奖励的控制条件

1.凡出现乱收费、节假日成建制补课、违法生育、超计划大班额、安全责任事故等问题的,取消相应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奖参评资格。

2.在我局组织的学生考试和质量检测中,因组织管理不到位出现大面积舞弊(集体舞弊)、弄虚作假、试卷泄密等问题,经查属实的,除取消其综合评奖资格外,还取消对应内容的参评资格。

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篇2

(2021年修订稿) 

为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公平合理、公开透明、有效激励的内部分配机制,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绩效奖励性工资的实施要求,特制定本竞赛绩效奖励方案。本方案主要奖励教师参加评比获奖及教师辅导学生获奖两种情况。

一、教师参加评比获奖

1.范围界定:

参加由国家、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比赛。

2.奖励条件

(1)获奖后,请指导教师到部室主任处提交获奖证书复印件并登记。

(2)以获奖证书或相关获奖证明为依据。

(3)所有参赛项目都应在参赛前报备部室主任审批。参赛类别(根据获奖证书的颁发机构确认),邀请赛原则上不予以奖励。

3.奖励办法

(1)若已在相关主管部门获得奖金,但未达学校规定标准,则可按本方案进行补足。

     区级、集团校累计获奖金额上限为1000元。

(2)同一系列比赛项目,按级别最高金额奖励,不重复奖励;市级或市级以上社会团体(例如:学会组织)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获奖,原则上降一级(例如:一等奖降为二等奖)颁发奖励。

(3)如奖项设置取前八名,则第一名为一等奖;第二、三、四名为二等奖;第五至第八名为三等奖。如奖项设置取前六名,则第一名为一等奖;第二、三名为二等奖;第四至第六名为三等奖。

(4)优胜奖、鼓励奖不予奖励。

4.奖励细则

(1)课堂教学比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办)

等第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部级

8000

6000

5000

市级

5000

2000

1000

区级、集团

1000

500

300

(2)其它学科技能类比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

等第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部级

3000

2000

1000

市级

1000

800

600

区级、集团

500

300

200

(3)其它学科以外的技能类比赛(教育系统主办)

等第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部级

1500

1000

500

市级

500

300

200

区级、集团

300

200

100

注:教育工会条线的不予奖励

(4)一师一优课、学科德育精品课

级别

部级

市级

奖金

800

500

二、教师教科研成果

1.范围界定:

(1)经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教科研课题(其他机构课题原则上不在奖励范围内,特殊情况由学校行政会讨论决定)。

(2)参评著作、论文的内容应属教育、教学范畴或与本人专业有关的研究成果,应突出其学术性,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价值和借鉴作用。

2.奖励条件

(1)获奖后,请指导教师到部门主任处提交获奖证书复印件并登记。

(2)以获奖证书或相关获奖证明为依据。

3.奖励办法

(1)教科研课题成果获得市以上推广或表彰的,颁发该课题组教科研课题成果奖。若已在相关主管部门获得奖金,但未达学校规定标准,则可按本方案进行补足。

(2)对于同一成果所获奖项,按级别最高金额奖励,不重复奖励。

(3)学会组织论文评比,原则上降级颁发奖励;非第一作者,奖金按50%发放。

(4)出版教育教学专著,作者单位未注明本校名称,不予奖励;第二作者,奖金按50%发放;编委成员不予奖励。

4.奖励细则

(1)教学成果奖

等第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部级

10000

8000

6000

4000

市级

5000

4000

3000

2000

市级青年课题

 

3000

1500

1000

区级

 

1000

500

300

(2)论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办)

等第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部级

2000

1500

1000

市级

1000

800

500

区级

500

400

300

(3)教育教学

奖项级别  

金额(元)

教育类全国核心期刊

500

教育类市级杂志

300

教育类区级杂志

100

(4)出版教育教学专著,一次性奖励5000元。

三、辅导学生获奖

1.范围界定:

A类竞赛:国家、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语数外理化竞赛;B类竞赛:国家、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劳技、科技、文体类竞赛。

2.奖励条件

(1)获奖后,请指导教师到部门主任处提交获奖证书复印件并登记。

(2)以获奖证书或相关获奖证明为依据。

(3)教师提供辅导、指导的证明(辅导训练计划或教案记录等相关证明)。对于不存在指导的获奖,学校经核实后将不予奖励。

(4)所有参赛项目都应在参赛前报备部室主任审批,原则上一项比赛安排一位辅导老师。参赛类别(根据获奖证书的颁发机构确认),邀请赛原则上不予以奖励。

3.奖励办法

(1)奖金归指导教师个人所有。多人指导完成,奖金归合作体并以参与量为分配标准,进行整体分配。

(2)若已在相关主管部门获得奖金,但未达学校规定标准,则可按本方案进行补足。

A类竞赛区级、集团校项目累计获奖金额上限为:团体2000元、个人1000元;

B类竞赛区级、集团校项目累计获奖金额上限为:团体1400元、个人700元。

(3)同一辅导老师同一项目取最高成绩计算,不重复奖励。市级或市级以上社会团体主办的各种竞赛活动统一划入B类竞赛,且辅导奖原则上降一级处理。

(4)若学生在国际竞赛中获奖,则按照相应类别中全国竞赛的2倍颁发奖励;若学科竞赛虽挂名部级,但实质为地区区域性学科竞赛活动,则按照市级标准奖励。

(5)如奖项设置取前八名,则第一名为一等奖;第二、三、四名为二等奖;第五至第八名为三等奖。如奖项设置取前六名,则第一名为一等奖;第二、三名为二等奖;第四至第六名为三等奖。

(6)优胜奖、鼓励奖不奖励。

4.奖励细则

(1)学科A类竞赛辅导奖

类别

团体

个体

等第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部级

5000

3000

2000

3000

2000

1000

市级

3000

2000

1000

2000

1000

500

区级、集团

600

300

200

300

200

100

(2)学科B类竞赛:

类别

团体

个体

等第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部级

1000

500

300

500

300

200

市级

800

400

200

300

200

150

区级、集团

500

200

100

200

100

50

 

特别说明:

1、如果有比赛不在上述范围之内,但确实为学校带来较大的荣誉,由校务会讨论决定是否予以奖励。

2、对于教师在调入本校之前的老单位时参加比赛获奖,不予奖励;教师参加比赛获奖当年调离本校,不予奖励。

3、教师参加比赛获奖,证书或公示上未注明本校名称的,奖金按50%发放。

4、当选“白鹭奖”的教师,奖金为原获奖基础上补足至白鹭奖的奖金额度。

5、本奖励按学年度结算,结算时间在每年六月份。请各位老师保管好奖状,及时申报。

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篇3

为了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单位和个人,鼓励单位和个人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第三条(奖励等级)

市级教学成果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4个等级。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人员,均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市级教学成果奖。

第五条(管理部门)

市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批准和授予,由*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申请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的教学成果项目,其持有单位或者持有人可以申请市级教学成果奖:

(一)在全国首创或者在本市属先进的;

(二)经过2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效果明显的;

(三)在本市或者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

第七条(申请程序)

申请市级教学成果奖,应当遵循下列程序:

(一)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项目,向市教育行政部门申请。

(二)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教学成果项目,向所在地的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查后,择优向市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三)其他学校和学术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个人教学成果项目,向其主管的委、办、局或者所在地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申请;主管的委、办、局或者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查后,择优向市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第八条(提交材料)

单位或者个人申请市级教学成果奖,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市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二)*市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三)反映教学成果的学术总结材料,或者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报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

(四)教学成果取得实践效果的学校的证明。

第九条(市评审委员会)

市级教学成果奖由*市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评审委)负责评审。

市评审委由若干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在每次评选工作开始前组成。其组成人选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名,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教育行政部门收到市级教学成果奖申请后,应当提交市评审委评审。

第十条(回避制度)

市评审委的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审。在评审本人、本人所在单位的教学成果项目,或者在评审与本人有亲属、师生等利害关系人员的教学成果项目时,市评审委的成员应当回避。

第十一条(评审周期)

市级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审1次。每次评审活动开始3个月前,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授奖部门)

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授予;二等奖和三等奖,由市评审委授予。

第十三条(奖金归属)

市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颁发相应的证书并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奖金归获奖者所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

第十四条(经费来源)

市级教学成果奖的奖励经费,从本市预算安排的事业费中列支。

第十五条(人事奖励)

市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的事迹,应当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评定职称的依据之一。

第十六条(推荐申报部级教学成果奖)

获得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择优向国务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推荐申报部级教学成果奖。

第十七条(违规处理)

对于弄虚做假或者剽窃他人教学成果获奖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奖励,收回证书和奖金,并责成有关单位对当事人给予行政处分。

市评审委的成员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对教学成果项目的评审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其参加评审的该教学成果项目,市评审委应当按要求重新组织评审。

第十八条(区县级教学成果奖)

区、县和委、办、局(包括高等院校,下同)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奖条件、奖励等级、奖金数额、评审组织和办法,由区、县人民政府和委、办、局根据需要自行制定,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解释部门)

本办法具体的应用问题,由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篇4

摘 要:近几年高职院校科研水平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科研管理的激励机制导向性不够明确,科研人员的应用性成果较少,而且研究内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等。这一系列问题导致科研难以服务社会。如何引导高职院校科研朝着有利于为地方社会服务的方向发展,是当下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从完善科研激励机制的角度出发,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个案,就高职院校如何引导科研人员积极服务社会、扎根地方、服务地方,如何适应地方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激励 服务社会

历年来,高职院校以教学和社会服务为主要任务,对科研重视不够。近年来,由于高校体制改革进程加快,高校科研人员饱和,充实到高职院校,使得高职院校科研实力显著提升。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地方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各地创造、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基地,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地方创新体系的骨干力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人员的潜力,如何运用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服务社会成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

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发展,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以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以往教学型的高职院校逐步向教学科研综合发展转变。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围绕为学科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为教学工作服务的特点,要求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水平,才能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本文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介绍其如何运用激励机制引导科研服务社会。

一、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激励机制都是借鉴比较好的本科院校的经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普遍存在激励不力的现象。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把科研激励的重点放在项目申报、成果获奖、高质量论文等纵向成果和理论成果上,对横向项目或者服务地方社会这块工作的激励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均是高等教育的三大社会职能之一。好的科研激励机制对高职院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导向和促进作用,而完善科研激励措施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激励方式具有阶段性和时效性[1],激励机制缺乏系统性,激励手段单一,注重物质激励,缺乏精神激励[2],且激励机制不能与时俱进,存在不公平现象等等,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遵循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科研激励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激励机制的实施应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和按劳所得、按知分配的思想,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2.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的原则

在对科研人员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要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3.定性奖励与定量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除了有明确具有导向性的定性奖励以外,还必须科学地对成果进行量化统计,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奖励。既要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又要保护其他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3]。

4.激励约束机制并举的原则

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实现科研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与此同时,要制定必要的相应的惩处制度,惩罚、警告那些对科研工作消极怠慢、违背科研职业道德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个人或部门。

总之,激励必须起到鼓励先进、惩治落后的作用,要奖得合理、惩得合法,奖惩均要起到激励作用[4]。

三、我院科研激励机制现状

为了推进科研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出台了津贴分配办法(科研业绩计分办法)、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科技奖励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技特派员实施办法及科研团队建设试行办法等方面的制度,努力做到科研激励机制与时俱进及公平化。

具体激励机制及实施办法如下:

1.科研津贴分配办法(科研业绩计分办法)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科研业绩计分办法》是2009年12月制定出台,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在科研激励政策上是最受人关注的,有较好科研成果的老师都对这个文件有所了解。学校以半学年为单位,在每年的七月和次年的一月对全院教师在过去半年的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并根据审核结果发放过去半年的科研业绩津贴。此管理办法将科研业绩大致分为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科研立项、成果获奖、经费和专利等部分。根据办法,凡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公开刊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科研业绩分,学术期刊定级标准主要参照的是浙江大学,按照SCI、EI、一级、二级标准,给予不同的科研业绩分;凡我校教师为第一著者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按出版社的等级不同,学校给予科研业绩分;凡在科研处登记的市、厅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学校给与科研业绩分;凡学校教师获得厅、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学校给予科研业绩分;凡有科研经费进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按照经费性质不同给予科研业绩分;凡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第一单位的我院教师为专利权人的知识产权,学校给予科研业绩分。全院科研业绩分经过审核、计算完毕后,视学校当年的财务情况规定一个业绩分的津贴额度,发给科研人员业绩津贴,大大鼓舞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科技奖励办法和科研经费配套管理办法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科技奖励办法》是对优秀的科研成绩再次进行奖励,以激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科技奖励办法是以季度为单位,对优秀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凡获准省(部)级以上立项课题,奖励0.5-20万元不等;凡获市级以上成果获奖,奖励0.3-200万元不等;凡通过新品种审定或获得新专利,奖励0.3-2万元不等;凡争取到各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挂牌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凡争取到区域试验站、测试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挂牌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凡争取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等;此外,对成果推广、论文、著作等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而科研经费配套管理办法主要是对没有科研经费的科研项目进行经费配套资助的政策规范。

科研项目经费配套规定:一、对立项文件规定配套的课题,按文件要求配套。二、对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的科研项目,实行1∶0.5或1∶1的经费配套。三、对未有资助的项目视具体情况配套3000-10000元不等。

3.科技特派员实施办法

本办法是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帮扶促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有关精神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力争在3-5年内,按照“解决困难、推动发展、培养人才、注重实效”的原则,派遣16名科技人员奔赴温州各乡镇担任科技特派员,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快成果物化,培养一批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专业人才和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型成果。

近年来,我院共与县(市、区)农业局和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等农业技术培训班;送科技下乡300多次,技术培训100多次,培训宣传近12000人次,分发资料20000多份;选送优良种子下乡……起到了很好的科技示范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引进了新项目,增加了农民收入。

4.科研团队建设试行办法

为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在提高我院科技综合实力中的关键性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根据浙委办[2008]50号《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开展了我院科研团队建设。通过优秀科研团队的评选,引领和带动我院科研团队的建设,力争形成一批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研究骨干为主体,方向明确、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综合竞争力强的科研团队,并以年度考核的方式,考核指标为省部级课题立项一项或到位经费100万(文科折半),每年对考核通过的团队,颁发优秀科研团队证书,并奖励5000元。 转贴于

四、我院运用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服务社会的成效

我院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学院的总体规划,立足地方特色和行业基础,突出优势,通过上述激励机制的制定、出台、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院科研服务社会的成效,深化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职能。近年来,我院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间合作产生的社会优势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近五年来,我院科研经费突破2300万元,省部级项目立项25项,以我院为第一单位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46项,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24个。科研项目中直接面向市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性课题超过50%,先后与瑞安市、苍南县、平阳县等签订了院地科技合作协议,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

1.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学科专业

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需要来规划学科建设,确定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以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依托区域产业发展,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促进学科交叉,适时进行现有专业的调整改造和新专业建设,在农业经济、设施蔬菜、园林花卉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和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紧密相连、优势互动的学科专业。

2.搭建院政企共同建立的科研合作平台

近年来,学院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为服务方向,积极开展平台建设,以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依托自身师资、专业和学科优势,积极搭建了一批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包括浙江省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温州综合试验站、浙江现代农业中小企业研究基地、温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温州市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和温州市设施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平台的构建,为我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运行载体和合作通道。

我院与温州各市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校地合作项目,进一步巩固了瑞安阁下榨菜生产基地、苍南的番茄生产基地、平阳的水稻示范基地等5万亩的农村科技示范基地。以苍南、平阳、瑞安、市郊等四大番茄基地为基础,积极推动番茄生产“扩面、增产、提质”,努力提高番茄在蔬菜产业中的比重。成立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主体的番茄重大项目科技联合攻关组,切实为我市番茄产业的提质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瑞安科技局共建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针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攻关,在国家863、省、市重大课题等立项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同时还承担瑞安市课题9项。

3.培育具有良好合作前景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近年来,我院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农林入侵物种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国家基金子课题“白叶枯病菌条斑病菌小种与寄主品种抗性鉴定”,国家一级子课题“水花生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国家二级子课题“Q/B烟型粉风的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小麦、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设计及新品种培育推广”。通过部级科研项目的合作和开展,拓宽了我院科研方向和研究思路,开阔了研究人员的研究视野,为进一步开展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围绕浙江农业特色、推动省内农业发展为中心,我院科研人员对水稻、甜玉米、花椰菜、番茄、草莓、榨菜和盘菜等作物开展了高层次的研究,承担主持了20余项省级项目,如“番茄种质资源创新和高品质、抗TLCV新品种选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抗源材料鉴定、创新与利用”、“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花椰菜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及其新组合的开发利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甜玉米新品种金玉甜1号高产栽培技术和推广应用研究”、“鲜食型榨菜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和省基金项目“水杨酸诱导草莓抗白粉病害及其诱抗机理的研究”等。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我省粮食、特色蔬菜等作物的快速发展,为我省特色农业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此外,通过联合开发和技术推广应用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物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如水稻“K优117”转让后,2006-2008年3年累计推广面积68万亩,产生经济效益3392万;主持项目“水稻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增加经济效益24907.8万元;主持项目“水稻种质资源征集、鉴定、评价、保存和开发利用研究”产生经济效益51852.3万元。2010年与浙江农科种业签定“Y两优689”合作开发协议收入45万(技术转让费总额100万,分期支付,后按每公斤种子提成0.9元收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清洁田园+50目防虫网覆盖+黄板预警+适时用药”在全国幅射推广10万亩次,产生了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我院浙南作物重点实验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稻、麦、玉米、花椰菜等品种年推广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在4000万以上,深化了科技创造能力,为推动浙江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

4.培养出扎根企业、服务地方的学术科研骨干

通过近年来的校企合作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我院逐渐培养了如吴振旺、许立奎、宰文珊、张永鑫、潘彬荣、成宇等一大批在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地方支柱行业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和农艺师。通过积极开放实验室和试验基地,与企业开展合作,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也派生出一批优秀的科技特派员。他们与县(市、区)农业局和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培训,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很好地服务地方;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省市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肯定和好评,2010年我院获得省优秀特派员7名,市优秀特派员6名。

五、展望

总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要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就要从全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充分挖掘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潜力,并且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使科研激励机制真正发挥其激励效果,同时推动高职院校科技事业的发展。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如何使高职院校的科研服务地方社会是以后仍需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滨江 高校科研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进步理论与管理.2004,21(7):111-112。

[2]何倩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现状与问题研究[J].山东文学.2009(4):173-174。

[3]田野 正负激励机制在科研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8):71-72。

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篇5

作者简介:吴志标,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台湾屏东教育大学2012年度交换生;曾小军,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广州/510006)

*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YJC88015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GD11YJY06),2011年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wym11098),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批准号11A149)研究成果。

摘 要:台湾高等教育变迁历程伴随着对私立大学财政资助政策的逐步确立,私立大学规模与结构也在不断平衡优化。两个主要的高等教育资助计划着力提升私立大学科研水平且重点干预私立大学教学质量。台湾的资助经验在大陆发展高水平民办高校的背景下,提供了可借鉴之路,首先应协调政府教育规划与民办高校的自主,建立科学指标与地方资助制度,重视导向作用和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建设。

关键词:台湾;私立大学;财政资助;经验;高水平民办高校

对民办高校的财政资助具有促进公私立大学竞争、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责任,也是保障民办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补救方式。我国台湾地区私立大学在规模、质量、战略重要性等方面具有稳固的地位,政府财政资助历程久、措施完善,从量的重视逐步转变为侧重资助提升私立大学办学水平。为深入探讨分析我国民办高校的政府财政资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台湾地区的经验,分析资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其法律依据、资助措施、考核监督等方面的合理行为。

一、 台湾私立大学政府财政资助的发展历程

台湾社会多元、开放、竞争,国际化程度高,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之相得益彰。其中,私立大学分担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重责,私立大学在规模、办学层次、教育质量上均有较好发展。正是因为私立大学居于重要的地位,着力以整体发展项目为中心的私立大学政府资助制度也因此得到不断完善,且资助历程悠久。

(一) 高等教育变迁与资助政策确立

台湾财政资助私立大学具体可厘清为奖励和补助两个部分,发展历程也随经济社会状况起落。1954年至1974年,民国政府在台对私立大学的设立进行管制,资助私立大学还是空白;1954年施行的大学联招考试制度鼓励精英教育,重视如台湾大学,及其他三所农、工、师范等为数不多的公立高校的发展;1974年《私立学校法》制定实施,第44条和第46条明确对办学成绩优良的私立学校、董事会及个人进行奖补,这成为私立大学获得财政资助的原始依据;1997年明确了政府同时负有对私立学校的奖励和补助责任,修正的《私立学校法》第48条列明“各级政府编列年度教育预算经费时,应参酌学校健全发展之需要,对私立学校予以补助;其办学成绩优异或绩效卓著者,并予以奖励”。[1]随之私立大学蓬勃发展,在校生规模迅增。

21世纪后,台湾高等教育普及,私立大学政府资助转向提升大学办学水平,以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资助重点。2001年台湾的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提出制订中长期教育规划,包括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自主发展得以落实,但是同时看到大学教育发展质量的失衡,私立大学亟需重视内涵发展。因此,2005年教育部门先后着手制定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和迈向顶尖计划,私立大学在两项计划中均被入选为资助对象。

虽然私立高校在法律地位、教育规划上得到关注,但是为落实公平,缩小公私立大学教育资源差距,全面提升私立大学校务发展,台湾政府对奖补助政策进行了完善,使其措施高效,实现奖补对象公平。2012年《台湾教育部门奖励私立大学校院校务发展计划要点》修正规定了具体的补助、奖励核配基准,由私立大学申请补助、教育部门奖励实际可操作的项目。补助、奖励经费均通过量化指标进行科学计算,以学校申请和教育部核配,监督公开的方式保障经费使用绩效。[2]

补助经费以学校规模差异和学生实际成本为考量,占总补助奖励经费的17%,核配的补助经费基准公式如下:

现有规模=[40%×学生数比率+40%×教师数比率+10%×职员人数比率+10%×专任助理教授以上教师占所有教师比率]×100%补助经费

奖励经费以6项指标核配,占总补助奖励经费83%,奖励经费注重绩效的考核,基准公式如下:

奖励经费=[11.5942%×评鉴成绩+63.7681%×办学特色+0.9662%×行政运作+9.6618%×奖励补助经费执行绩效+10.6280%×政策绩效+3.3817%×整体资源]

台湾私立大学资助政策经历了自主发展、部分支持和全面干预的历程,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私立高校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资助政策正转向关注公平,缩小公私立高校差距。

(二)规模与结构的优化平衡

资助政策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完善,私立大学规模与结构的优化平衡与之密切相关,存在互动发展的关系。私立大学对办学质量和资助经费使用绩效的改善增强了整体高等教育竞争力;财政资助的加强也促进了私立大学规模扩张与内部结构的平衡优化,有利于刺激改善私立大学的教育质量,缩小公私立大学差距。

随着台湾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数量满足了教育需求。2012年,台湾大学校院数有162所,其中私立大学有109所,占66.87%;在校生规模达到1,355,290人,私立大学918,264人,占66.75%。同时,用于私立大学校院教学的奖助达10,525,000元新台币。私立大学在校学生结构发生变化,研究生占学生总数的比率由2002年的4.57%提升至2009的6.04%,私立大学学生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水平也获得极大提高(如表1)。

表 1 台湾私立大学学生总数及研究生比率

资料来源:依据台湾教育部门“大学校院研究生比率”统计数据且高等教育学生数及研究生均不含研究所在职专班,学生数并扣除专科生。

研究生所占比率的增加直接反映了私立大学的办学规模与办学水平的突破。2008至2012年,每年不少于3所私立学院或专科学校升格为大学;2010年后,连续3年私立大学院校数稳定为109所,约占台湾大学院校总数的三分之二。私立大学的整体资源投入规模成为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重要渠道,政府相应地进行补助,获得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分析台湾私立大学财政资助的历史和现况,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私立大学的蓬勃发展及大学自主的落实关系密切,而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合宜的战略规划又是保障大学健全发展的支柱。

二、 台湾财政资助私立大学的实践经验

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走向提升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地位,发展高校的科研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公私立大学应处在同等地位,私立大学的发展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整体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透过一系列多层次、有重点的资助政策,私立大学追求卓越发展,台湾高等教育收到较好的发展效益,公私立大学世界排名取得跃升。

(一) 着力提升私立大学科研水平

为培育科研人才,鼓励大学知识创新和学术卓越,提高台湾竞争力,专为此设立的“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于2006年开始执行。台湾教育部门提出《高等教育宏观规划报告》,建议以竞争性经费推动研究型大学整合及跨校研究中心设置计划,发展国际一流大学。行政院《新十大建设》规划提出《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规划分两期推动,第一期为2006年至2011年,第二期自2011年4月1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止。考核方式分期执行,采取年度考核与总结考核结合,书面考评与实地评估结合的追踪管理方式。第二期即2011至2016年,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获得资助学校当年需呈报执行成果,第二年需递交书面考评报告,考核未通过的学校将给予减额资助等处罚,第三年未通过实地评估的将失去获得资助资格,五年计划执行完毕进行总结评估。

在所有受资助的十余所大学中,长庚大学是两期均获得资助的私立大学。2011年度长庚大学作为第二期中唯一一所私立大学获得2亿元新台币的资助。资金用途以科研及产学合作为侧重,人文社科领域为辅助提升,获得的补助款和本校配套资金须用在重大科研创新和实验项目上,旨在着力提高大学科研水平和各领域的创新。长庚大学在2011年的投入比值中,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和健康老化中心的投入比例占60%以上。[3]长庚大学第一期受补助计划中人文社会领域各年度经费运用执行所占比例详见表2。

表2 长庚大学第一期受补助计划中人文社会领域各年度经费所占比例

资料来源:数据根据“迈向顶尖大学第二期修正计划书·长庚大学”整理。

由表2显示,总体上人文社科领域所占比例较小,投入少于其它领域,但是每年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长。以2010年度为例,顶尖计划补助实际支用约九百三十二万余元新台币,长庚大学自费补助四百九十余万元新台币,合计约一千四百二十二万余元新台币(约占7.1%)。资金的执行绩效由教育主管部门考核,每年须呈报书面成果考评报告,根据报告,教育主管部门调整投入或追加部门补助。私立大学的科研在人文社科、医学、理工等领域各具特色,经费配套、人才培养、知识产出、成果转化运用等环节效率高,为获得财政资助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二) 重点干预私立大学教学质量

加大教学质量指标的所占比,资助总额增加的同时,透过有计划的资助,台湾教育部门对教学资助经费使用绩效进行考核,要求私立大学向更高水平大学看齐。大学教学质量是在大学教育普及化之后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学教学质量是学校关注内部效率的主要指标,其与科研相对可被视为内部质量与外部服务的平衡。2004年台湾制订“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与随后一年出台的“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相区别,借由整体制度层面的变革和竞争经费奖励的双向推动方式,提升大学教学品质和大学竞争力。2005年开始执行的首期10亿元新台币的竞争异常激烈,私立大学崭露头角,获得了与公立大学同等的资助地位和发展机遇。历年来私立大学所获奖励详见表3。

表3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私立大学获补助情况

(单位:万元/新台币)

资料来源:数据根据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获补助学校名单”整理。

2012年度的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前十名大学中,私立大学占有九席,私立大学教学质量的投入得到鼓励和保障。从表3也可以看出,私立大学占受资助大学总数超过一半,所获得奖励占奖励总额的比值中,前四年平均在60%以上,后三年每年约获得奖励总额的73%。私立大学受奖面积大,获得资金奖励资助总额多,获资助的私立大学竞争力越来越强,获得资助的私立大学数呈现上升趋势。

提升教学质量的系列资助措施注重管考结合,要求每年对受资助大学进行实地评估。私立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成果显现,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每年的教学卓越计划成果展成为私立大学争取更多资助的宣传主渠道。如台北大学2011-2012学年度的教学卓越计划成果在教师、学生、课程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围绕五个主轴着力提升本校教学质量和国际知名度。[4]

此外,建立和完善结合教学质量的有效资助制度是贯穿在台湾资助私立大学实践中的一条重要线索。从最早的1970年前无法可依,到后来的大学法、私立大学补助法,再到最后执行过程中不断细化的实施要点和实施办法等等,无疑为政府资助私立高校确立了依据,形成了制度化的操作规范,发挥了资助的最大效用。[5]2004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在《2005-2007年度私立大学校院整体发展奖助及补助审核作业原则》中提出要提高办学绩效占奖助比例,2005年度、2006年度和2007年度分别为70%、80%和90%,减小了其他指标的比重。2012年修正通过的《奖励私立大学校院校务发展计划要点》对前几年的做法予以确认,构建了由办学绩效指标为主,办学特色指标、计划可行性指标等为辅的私立大学奖助制度。

三、 台湾政府财政资助私立高校对大陆的启示

我国在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民办高校大发展的背景下,稳定的资助政策和合宜的经费资助有利于民办高校的运行,相较台湾资助私立大学而言,大陆地方政府财政资助民办高校应积极负责。

(一) 协调政府规划与民办高校的自主

首先需明确政府与民办高校的关系,减小对民办高校资助的限制。从教育规划入手,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主动治理和民办高校的积极因应。我国民办高校资助具有较大随意性,存在教育规划落实各地不一、公立和民办高校在规划设计中角色和地位不平等的现象。而台湾地区的资助制度在制订教育规划时给与私立大学明确的平等地位。我国在中央与地方的教育规划上,应侧重于地方教育规划的落实。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和适度扩大高校的办学自,地方政府是重要的推动者。台湾对私立大学的财政资助计划,均结合了各个县市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在计划之外配套了区域的补助计划,这也是以公平关注为考量的一个良善补救措施;在计划申报前,要求各大学上报本校已有支出专项和未来配套比例及资助金额。例如长庚大学医学研究中心每年都要安排一笔资金专门补足公共财政资助项目的其他方面。大陆民办高校发展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应在资助中进一步得到诱导和强化。因此,依据教育中长期规划,各地可及时研究民办高校资助计划和高等教育整体规划,围绕中央的奖励政策配套制订地方民办高校发展的奖补政策和目标。

(二) 建立科学指标与地方资助制度

教育部门应制订科学的资助指标,探索地方资助制度的弹性空间。一是经费分配指标。财政资助经费使用绩效奖励制度和政府管制下的申请、考核制度要双管齐下,必须依据符合民办高等教育实际、科学严密的指标体系。二是地方资助差异化指标。各省市地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在教学、科研、服务、学生资助等方面的指标应有适当弹性,发展较好的地方要加大对资助经费用于教学质量的考核指标。台湾资助经费分配指标完善,指标考核公平客观。“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的考核方式分期执行,采取年度考核与总结考核结合,书面考评与实地评估结合的追踪管理方式;相较之下的“教学卓越计划”则是每年递交成果报告以进行审核,自我考核和实地考核结合,奖励资助考核中,教学质量指标逐步提高到90%,指标考核对经费分配影响大。大陆一些省市形成了设立民办高等教育专项资金等一系列做法,但是缺乏对如何在资助过程中对民办高校的资助使用绩效的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这不利于构建良好的资助体系。第三批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政府扶持资金向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等民办高校投入1945万元,而在上海市教委出台的措施中,资金管理未有专门的考核,按照统一的财政资金使用方法管理。[6]

(三) 重视导向作用和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建设

大学与政府应重视资助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民办高校创建高水平大学。台湾2011年修订的所谓《大学法》及《私立学校法》就在法律上明确了私立大学的平等地位,以及获得财政资助的必然性,立法的指引作用及具体措施原则的导向,逐步打破公私立学校不平等地位,缩小教育资源分配差距。我国在公共教育财政中,民办高校的资助没有纳入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地位,而是通过特别设立专项资金、设立民办高校发展基金等非财政计划的方式进行资助。《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财政资助的平等地位有了法律依据而得不到落实,国家实行的“211工程”和“985工程”没有考虑增加民办优质大学,民办高校在发展机会上落后于公立高校,在政策的不平等取向上又加剧了与公立高校的差距。因此,我国教育立法中,地方立法可放宽对民办高校获得奖补的准入,鼓励民办高校参与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服务水平的资助计划。

参考文献:

[1]邓心怡.政府对私立大学校院教育补助政策之研究[D].台湾开南大学,2007.

[2]台湾教育部门.修正教育部奖励私立大学校院校务发展计划要点[R].行政院公报,2012(48):8942-8965.

[3]包家驹.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第二期修正计划书·长庚大学[R].台北,2011-06-09.

[4]台湾教育部门.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获补助学校名单[R].台北,2012.

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篇6

高考目标责任书范本一根据焦作市教育局高中教育质量推进会的要求,充分发挥高三年级各班任课教师的集体智慧,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确保我校高考成绩再上新台阶,力争实现20XX年高考一本、二本、三本上线率全面提高的目标。特制定高三各班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高考目标责任。

一、职责要求:

1.团结一心,努力培育优良班风和学风;

2.加强协作,随时商讨提高学习成绩的办法;

3.确定目标,培优补差工作务实高效。

二、目标任务:本班上线人数必须达到或超过下列标准。

类别上一本人数,上二本人数,上三本人数。

基础目标1050

争取目标1155

校长签名:xx

主管副校长签名:xx

班主任签名:xx

任课教师签名

语文:xx数学:xx

英语:xx物理:xx

化学:________________生物:________________

高考目标责任书范本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名牌战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我校在地区的影响力,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确保20XX年高考工作的顺利开展和20XX届高考指标圆满完成,依据新修订的《高考名牌战略指导意见》,学校对20XX届高三年级下达如下任务,规范甲方(学校)、乙方(20XX届高三年级组)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一、甲方的要求及奖励

(一)基础指标

1、甲方规定本届高三年级上线率指标为:重点13%,本科(含三本)36%,总上线率不低于地区总上线率(以下简称三率,包括艺术类考生和民考汉考生,但不可重复计算;考生总人数指当年参加高考的实际考生人数)。

2、考入名牌院校指标为:2人。

(二)基础指标奖励

乙方完成上述(一)中的任务,享受如下奖励:

1、学校奖励高三全年级任课教师共38000元人民币。(以下所涉奖金均指人民币)

2、从以上奖励中,奖励班主任每人400元、年级组长800元后,其余由年级任课教师按人头平均分配。

(三)三率超标奖励

重点上线率每超出一个百分点奖励1600元,本科(含三本)上线率每超出一个百分点奖励800元,学生总上线率每超出一个百分点奖励1000元。此项奖励提取5%奖励年级组长后,再从该班超标奖励余额中提取5%奖励该班班主任,其余由该班文化科教师分配。(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数)

(四)突出成果奖

1、理科考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文科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甲方按15000元∕生标准奖励乙方;考取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甲方按7000元∕生标准奖励乙方;考生总分进入省前100名,或者地区前5名,或者考取规定的其他名牌院校,甲方按5000元∕生奖励乙方;总分高于当年重点控制线理科90分、文科80分(民考汉考生总分高于当年重点控制线理科80分、文科60分),或者考生总分居地区第610名者,甲方按3000元∕生标准奖励乙方。(以上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必须均高于当年省重点控制线,乙方方可获得相应奖励;以上各档次奖励不重复计奖;此项奖励不含空乘、招飞等所有特长生)。

2、从以上1、2奖励中,提取3%奖励年级组长;再从该班突出成果奖余额中提取3%奖励该班班主任,其余由各班文化课教师分配。

3、普通快班的学生文化课达到重点线以上者,学校奖励该班1600元∕生;文、理普通班的学生文化课达到第二批次本科线以上者,学校奖励该班1600元∕生(此项奖励不含音乐、体育、美术、空乘、招飞等所有特长生)。

4、如果学校确定的尖子生辅导教师不是该尖子生的任课教师,该尖子生所产生的该科的突出成果奖,按6:4分配给该科辅导教师和任课教师。

5、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按本责任书第一项第(六)款计奖,不计突出成果奖。

6、名牌院校是指规定的二十六所名校(不含名牌大学的二级学院和分校)。

(五)学科优良考分奖

各学科成绩均以地区全部成绩排位为据。文、理科取得地区第一名,奖励该科教师800元∕生;第二名,奖励该科教师700元∕生;第三名,奖励该科教师600元∕生;取得45名者,奖励该科教师500元∕生;第61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400元∕生;第112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200元∕生;进入第213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100元∕生;进入第315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50元∕生;理科进入第5110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30元∕生;文科进入第517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30元∕生(以上各档次不重复计奖)。对于3+X科目中的X科目,奖励按学科数计奖。(如果学校确定的尖子生辅导教师不是该尖子生的任课教师,该尖子生所产生的该科优良考分奖,按4:6分配给该科辅导教师和文化课教师。)

(六)音乐、体育、美术术科奖励

考入本科以上院校奖励教师100元∕生,考取北京体育大学,学校奖励5000元∕生(高考术科及文化课成绩均达到该校当年在省录取线且按正规途径录取)。此项奖励提取5%奖励年级组长,再从该班奖励余额中提取5%奖励班主任,其余奖金由术科教师与该班文化课教师按6:4分配。

二、乙方的义务和权利

1、在进入高三前,乙方须提前召开高考动员大会;认真组织高三上学期月考;积极配合甲方做好三次诊断性考试的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尖子生培养、踩线生辅导、阶段性备考反思总结和年级稳定等工作。

2、乙方须自觉接受甲方的领导和管理,年级所有工作须服从学校大局。

3、年级组长、各学科负责人须在当年10月15日(公历)前书面向教研处呈交年级工作总结材料和各学科备考经验介绍材料。

4、甲方如果不按责任书规定条款兑现,乙方可通过正当途径要求按责任书规定条款执行。

三、处罚

1、基础指标(三率、两个名牌)未完成,甲方取消乙方基础奖励38000元(若有考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或复旦大学者,甲方酌情给予基础奖励),并追究乙方如下责任:

甲方扣发年级组长两个月的岗位工资,扣发班主任一个半月的岗位工资,扣发所有任课教师一个月的岗位工资。

2、名牌指标和基础指标的三率单项指标未完成,则按如下标准处罚:名牌每欠一人,从奖励中扣除5000元;重点上线率每低一个百分点从奖励中扣1500元,本科(含三本)上线率每低一个百分点从奖励中扣800元,学生总上线率每低一个百分点从奖励中扣1000元。(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数)

3、乙方各学科总均分与地区各学科总均分相比较,负值者一律受罚。分差在0~5分(含5分)之间,减发该学科所有任课教师所得奖金总额的10%;分差在5~10分(含10分)之间,减发该学科所有任课教师所得奖金总额的15%;分差在10分以上,减发该学科所有任课教师所得奖金总额的20%。

4、乙方迟交年级组复习备考工作总结材料和各学科备考经验介绍材料,每一人次,扣除基础奖金总额的1%。

四、其他事项

1、本责任书签字生效后,从外地转入的考生,以一诊结束时所在班级确定归属。

2、本责任书的兑现原则上在高考当年1011月(公历)完成。

3、本责任书由甲方(校长)、乙方(高三年级组长)、仲裁(学校工会)签字后生效。

4、在执行中,若出现超出责任书规定条款的情况,产生争议,须在党支部监督下,由仲裁(学校工会)协调,在遵循本责任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5、本责任书一式六份:校长、高三年级组长、党支部、工会、办公室、教务,各执一份。

高考目标责任书范本三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高中快速发展,确保备考工作顺利开展,升学指标圆满完成。经学校领导与20XX级高一年级组教师达成共识:早谋划,早制定的理念,备考要从高一新生入学就开始抓,三年后的高考目标要从高一新生入学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签订计划目标的原则是按高一新生入学时获得学校教育基金会奖励的高低等次签订,签订到学生本人,分配到各班(高二文理分班时签订的学生有班级变动,指标随学生到新班级,再补签新责任书,签订学生就读期间辍学,指标在变),具体签订20XX年高考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如下:

一、班级:59班

二、目标任务

1、中考750分以上(获高一新生奖学金1400元),重点本科4人:郭绍鑫黄正茹赵琪芸张瑞

2、中考700--749分(获高一新生奖学金600元);二本4人:潘艳多刘家雯邓宇婷章建翔

3、中考650--699分(获高一新生奖学金200元):三本10人:板国军慕文慧腾春艳洪东柳章正帅

董治兵仝晓普李慈刘争格赵秋虹

4、总上线率100%。

以上学生目标均指高考纯文化成绩,不包括其特长生上线。不在责任书当中的学生指标另行签订。

三、奖励办法(用学校高考当年的奖励办法相同)

附20XX年高考奖励方案

1、一本上线3000.00元/生、二本上线1500.00元/生、三本上线800.00元/生、一专500.00元/生、二专200.00元/生(以上标准各项含专业被录取的)。

2、艺术和体育专业录取直接奖励专业教师:本科400.00元/生、专科200.00元/生,专业上线未被录取的补助50.00元/生。

3、一本、二本按上线人数计算奖金,三本以下需完成上线率指标任务方可全额计算奖金,未达标的各项奖励标准减半计算。

4、奖金分配办法按《章程相关内容执行》。

5、各项指标任务完成嘉奖班主任1000.00元,挂钩领导200.00元。

本责任书校长办、教导处、班主任各执一份,签字后生效,年末考核发放。

四、责任人签字

甲方:校长

教导主任:

乙方:

班主任__________

语文教师__________数学教师___________英语教师___________物理教师__________政治教师___________化学教师___________历史教师_________生物教师____________地理教师____________音乐教师_________美术教师____________舞蹈教师___________体育教师__________

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篇7

一、实施时间和范围

义务教育学校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人员范围为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正式工作人员。县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参照执行。

二、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

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学校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我县公务员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其中,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我县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由县人事、财政部门确定。今后,绩效工资总量随基本工资和我县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而调整,一般每年核定一次。

三、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

1、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基础性绩效工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岗位津贴、班主任津贴等项目。具体发放项目和标准由县人事、财政和教育部门确定,一般按月发放。

岗位津贴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分别设置,并按照各类岗位层次分别确定其岗位津贴标准。工作人员岗位(职务)发生变动时,岗位津贴从岗位(职务)发生变动的下月起执行相应的标准。

班主任津贴根据我县津贴补贴水平、工作量、班额大小等因素核定具体的标准。班主任津贴每学年享受10个月,由各学校根据班主任工作考核结果进行发放,一般每学期核定一次。

2、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在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分配方式和方法,合理拉开差距。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学校在制定分配办法时可设考勤津贴、超课时(工作量)津贴、超时工作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各项目及标准由学校根据本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确定并报县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二)学校对每次绩效考核的情况以及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结果,要定期进行公示,确保教职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校长的基础性绩效工资纳入本校基础性绩效工资统一发放;校长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校长的绩效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

四、相关政策

(一)对农村条件艰苦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继续给予适当倾斜。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同时,继续执行《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发放管理办法》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县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实施方案的批复》精神,给予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

(二)原国家规定的班主任津贴与绩效工资中的班主任津贴项目归并,不再分设,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国家规定的特殊岗位津贴补贴以及福利待遇,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津贴、教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和烤火费、降温费等予以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三)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离休人员按原办法发放。退休人员(含在社保局领取养老金的人员)的生活补贴,由县人事、财政部门确定。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五、相关部门职责

为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的顺利实施,对相关部门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如下:县人事部门负责起草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的组织协调,以及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审核。县财政部门负责对绩效工资经费的筹措和拨付;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对学校财务管理进行规范、督促和检查,明确学校绩效工资实行专款专用、分账目核算;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县教育部门负责在县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各学校人员结构情况,具体核定各学校绩效工资总量;配合县人事、财政部门对义务教育学校各种津贴补贴进行清查、清理以及对津贴补贴项目的保留、归并和取消,科学合理地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具体项目及标准;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办法,指导各学校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按岗位实行分类考核;在县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统筹确定校长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制定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对校长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校长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核准各学校制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和发放办法。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县人事、财政、教育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沟通衔接,确保环环相扣、操作到位。各学校要密切配合,大力理解和支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

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篇8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县小学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府办副主任、教育局局长为副组长,监察局、教育局分管副局长为成员的小学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简称“考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考评办”,设在教育局),由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为副主任,具体负责考核的组织实施。

二、考评内容及细节

考评成绩由基础分(满分100分)和奖惩分(加分或减分)组成。

(一)基础分(满分100分)

基础分考评是指由县教育局每学年统一部署的对小学毕业班学生进行的一次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考评内容包括优良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每学年由县教育局安排专人负责命题、检测工作,检测学科为语文(100分制)、数学(100分制)和英语(100分制),检测时间定于每年6月份进行,考评分从优良率(30分)、及格率(40分)、平均分(30分)三方面进行统计。具体办法如下:

1、优良率:满分为30分。优良率计算公式为:总成绩优良人数÷毕业生人数×(1-辍学率)。以全县优良率为基数,达到基数的得20分,超过基数的每增加0.5个百分点加1分,低于基数的每减少0.5个百分点减1分。

2、及格率:满分为40分。及格率计算公式为:总成绩及格人数÷毕业生人数×(1-辍学率)。以全县及格率为基数,达到基数的得30分,超过基数的每增加0.5个百分点加1分,低于基数的每减少0.5个百分点减1分。

3、平均分:满分为30分。平均分计算公式为:总成绩÷毕业生人数×(1-辍学率)。以全县平均分为基数,达到基数的得20分,超过基数的每增加0.5个百分点加1分,低于基数的每减少0.5个百分点减1分。

综合基础总分=语文科基础分+教学科基础分+英语科基础分×权重系数(英语科的权重系数为:2009年为30%,2010年为50%,2011年为100%)。

(二)奖惩分(加分或减分)

奖惩分包含竞赛奖励分(加分)和过失分(减分)组成。

1、奖励分是指为鼓励各校积极派员(教师或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而设置的加分:凡获得县级一等奖或市级二等奖的得1分,获得市级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的得2分,获得省级一等奖或国家二等奖的得3分,获得部级一等奖的得4分,获得国际奥林匹克奖的得5分。累计加分即为综合加分。

2、过失分是指学校因管理不到位等因素而造成的减分:包括学校受上级部门通报批评(3分/次)、教师因违法乱纪受上级或政法部门处罚(5分/人次)、学生因违法乱纪受政法部门处罚(3分/人次)、辍学率(0.2%为参照数,每增加0.1%扣3分)和课程开出率(每年级缺少一科扣10分)等因素所致的减分。累加分即为综合减分。

三、考评办法

考评采取学校自检自评、考评办综合评价、考核领导小组审核的方式进行。被考核学校要根据“考评内容及细则”在每年8月1日之前进行自检自评,并形成书面材料报县考评办。在此基础上,县考评小组及其办公室根据学业水平检测成绩及奖惩情况对各学校进行综合考核。小学毕业班的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工作,由县核拨资金,每年进行一次。

(一)考评办综合考评评价

由考评办组织有关人员分成若干小组逐校进行考评,通过全面掌握被考评单位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信息情况,依据“考评内容及细则”逐项进行核查评议,然后评定每一个项目的得分,累计考评内容及细则中的(一)、(二)项得分即为考评小组对被考评单位的综合量化考评结果。

(二)考评领导小组审核

考评办汇总后将综合量化考评结果上报考评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讨论,由考评领导小组复核,并对被考评单位评出考评档次。

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篇9

为了贯彻“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激励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迈上新台阶,对在教学科研中取得成绩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设立如下奖项:

(一)教学论文奖:

1、受奖论文的界定:

(1)发表在编有全国发行统一代号(以每年书刊目录为准)的有关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的专业刊物上的论文。如《中学xx教学参考》、《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等等。在报纸发表的文章按区级发表的论文获奖,在非法报刊发表的论文不列入奖励范围。被辑录在有关论文集的论文,按在区级杂志发放奖金。

(2)在国家、省、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专业论文竞赛获奖的论文。如佛山市、禅城区教研室举办的教学论文评比获奖的论文。在民间学术机构团体或学科学会举办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的论文按区级论文评比相应等级颁发奖金。

2、奖励办法

(1)、已发表的论文凭登载论文的刊物原件或复印件按等级标准发奖。

(2)、获国家、省、市、区奖的论文,凭获奖证书按等级标准发奖。

3、等级和奖励标准

(1)

级别 区级 市级 省级 部级(2)获奖论文

级别 区级 市级 省级 部级二等奖 80元 120元 200元 300元

(二)、优质课奖励

参加各类型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课件、说课、网站评比获奖奖励标准

级别 校级 区级 市级 省级 部级二等奖 50元 80元 120元 200元 300元二、学科竞赛辅导奖励方案

1、目的:学科竞赛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组织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体现。为鼓励教师积极辅导训练学生,在各类学科

竞赛中为学校争取荣誉,现制定此方案,对辅导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一、参与学科:

1、由教育部门组织进行的全国各类学科竞赛(数、理、化、英等中考可加分的)

2、各级科技、艺术、体育类竞赛等

二、辅导要求及考核办法:

各科组要将学科竞赛(或第二课堂活动)辅导纳入学期科组计划,并能安排实施,发挥科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对于所参加的学科竞赛或第二课堂的相关成绩将成为评选优秀科组的参数之一。

三、辅导补贴及奖励办法:

1、活动辅导补贴:*提前将辅导计划及时间安排报到教导处,辅导结束将辅导教案交教导处,按每节课10元进行补贴。(要有辅导的具体内容,对学生有知识性的辅导)

2、活动训练补贴:对于体育竞赛和艺术类竞赛提前将训练计划及时间安排报到教导处,训练结束将实际训练记录交教导处,按每次(45分钟计)10元进行补贴。

3、获奖奖励办法:对于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有学生获奖的,辅导教师将按照获奖等级进行不同级别的奖励,具体办法如下:

(1)文化课竞赛奖励标准(数、理、化、英等全国学科竞赛)

获奖级别 禅城区 佛山市 广东省 部级 备注

一等奖 50 70 100 1000 全国类可累加

二等奖 40 60 80 300 不累加

三等奖 30 50 70 200 不累加

(2)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奖励标准

获奖级别 禅城区(每分*奖励金额) 佛山市(每分奖励金额)

教师 学生 教师 学生

第一名 80 40 100 50

第二名 60 30 80 40

第三名 50 25 60 30

第四名 40 20 50 25第六名 20 10 30 15(3)集体文化科、体育和艺术项目奖励标准(团体奖)

获奖级别 禅城*区 佛山市 广东省 部级 等同级别

一等奖 500 700 1000 3000 第一、二名

二等奖 400 600 800 2000 第三、四名

三等奖 300 500 700 1000 第五-八名

(4)文化科、体育和艺术项目奖励标准(个人奖)

获奖级别 禅城区 佛山市 广东省 部级 等同级别 备注二等奖 30 50 70 100 第三、四名 不累加

三等奖 20 40 60 80 第五-八名 不累加

(5)参加由非教育行政部门正式组织的竞赛活动获奖的一等奖奖30元,二等奖奖20元,三等奖奖10元。

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篇10

关键词:中专学校 技能教学 管理 内容 措施

一、中专技能教学管理的关键内容

1.中专技能教学计划的管理,是提高技能教学质量的基础

技能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以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标准。因此,在教学计划制订的过程中,一是既要实现当前教育理念上的创新,还要改变以往过于形式主义、应付了事式的计划制订;二是要研讨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否相符,广泛收集当前社会上各种技能岗位的需求,从实际需求出发,以教育部制定的技能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准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制订出科学的技能教学计划。

2.中专技能教学的过程管理,是提高技能教学质量的根本

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依靠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实实在在的落实,教务处要全过程地抓好教学各环节,不放松任何一个环节,使教学这个链条完整、有序。技能教学质量过程必须实施监控,建立学校教学质量检查的基本制度,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能力。笔者学校以各学科的月考、期中考试、学期考试、临时抽查考试等形式进行学校教学质量检查。

3.中专技能教学的目标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中专学校技能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是:既要立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放眼将来,提高管理的实效性,有助于学校总体办学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强调目标的指导作用,要求围绕目标开展工作。将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从机械操作型向自主创业型转化。要具备这种转化的条件,就必须抓好技能教学目标管理。

二、中专技能教学管理的主要措施

1.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在技能教学管理中,中专学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技能教学管理制度,只有这样,在管理中才有方向和依据。但制度的建立,必须要切实可行,可操作性要强。如管理人员的职责、教师的职责、实习室各种规章制度、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各种竞赛奖励条例等。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所在学校对现行的技能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补充和完善,并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各专业系部积极配合,由实训处具体负责,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种规章制度的内容和内涵,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服从管理,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业,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研究

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开展技能教学研究,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各专业技能教学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生产任务法、流水作业法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区别,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机械专业可以选择项目教学法和模块教学法,而服装专业可以选择生产任务法和流水作业法。

3.认真进行教学效果考查

对教师实行期中、期末教学检查。通过检查,全面、集中、及时地了解和评价阶段性教学工作状况。同时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主要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教风师德、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改革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教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年度综合考核、教学评奖的重要依据记入教师教学档案。学生评教对教师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加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增加学生课堂学习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依据。

4.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学校技能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考试的中、高级工合格率,笔者学校特别设立了技能教学奖励基金,对一学年达到指定技能教学目标的专业组及任课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成绩突出的专业组,年终给予表彰。由于奖惩激励机制的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极大地调动了各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