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基本常识十篇

时间:2024-01-10 17:56:45

茶叶基本常识

茶叶基本常识篇1

关键词:茶叶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专业英语词汇

随着世界茶叶贸易的发展和茶叶外贸活动的增多,茶叶专业对外英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茶叶专业急需一大批专业英语对外人才。茶叶专业英语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一系列茶叶常用英文知识,还要能掌握常用的英文对外交流语言和词汇,更要听说读写样样俱全,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很好展示国家形象。

1茶叶专业英语教学作用

茶叶专业英语教学培养具有多方面能力的茶叶对外英语人才,首先是阅读对外英文文献的能力,对外英语人才要能够熟练的翻译茶叶英文文献;其次是书写文献和论文的能力,这对茶学专业秘书的培养至关重要;最后是对外交流能力,茶学专业的对外交流需要掌握一般性的英文交流术语,便于商业谈判和文件的签订。茶叶专业对外贸易涉及到对外贸易各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商务英语、生物英语、医学英语、科技英语和营销英语等。茶叶专业英语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茶叶专业英语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服务对象;(2)茶叶专业英语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服务内容和任务要求;(3)茶叶专业英语词汇,根据不同行业的常用英语和句法,有不同的专用句式和词汇,也有着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方式;(4)茶叶专业英语的对外使用上,无论是从语法单词和句式的复杂性,还是谈判和交易的灵活性,都大大的难于普通英语教学。《茶叶专业英语》主要任务是运用英文的词汇语法和句式,进行茶叶专业的教学。通过茶叶专业英语知识、语法和句式的讲授,让同学们掌握茶叶专业英语词汇,能够看懂茶叶英文资料和文献,并能进行简单的茶叶专业英文交流,最终能够书写茶叶专业英文论文和进行茶叶专业英文资料的统计整理。这不仅仅要求茶叶专业英文授课教师能够顺利的完成相关课程,也需要教师能够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引入和时展有密切联系的茶叶专业对外英语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书写茶叶专业英语论文,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茶叶专业的教学,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网络的构建,更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最重要的是联系实际,讲解和目前行业择业就业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行业要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国茶叶产量提高依赖于茶叶科技的发展,茶叶科技的发展又为茶叶教育提供相关教学资金。近年来茶叶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培养大批的茶叶专业对外英语人才,他们具有优秀的英文文献阅读和书写能力,也有着良好的对外英文表达能力,为我国对外茶叶贸易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茶叶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茶叶专业既是我国传统的农业教学专业,也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改进的新型教学专业。茶叶专业融合农业专业、工业专业、商贸专业、医学专业和英文专业等多个学科的专业内容,对各个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连续多年保持10%的发展势头。茶叶商业贸易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沿海地区的茶叶贸易在全球市场上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强劲的竞争力。因此茶叶专业对外英语人才缺少,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最主要的短柄之一。茶叶专业对外英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相关人才有着专业的茶叶知识和对外英语知识,也要能够了解用人单位专业发展需求。根据自我所学专业和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进行有效调整,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实力,创造可观的企业经济效益,并在对外贸易的谈判和协议签订中熟练进行交流,提升企业形象。

3茶叶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3.1优化授课内容

茶叶专业英语有很多不同的方向,和不同方面的课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茶树病虫防治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史与茶文化、茶叶审评与检验、制茶工程与茶叶机械和茶叶营养与保健等等。茶叶专业英语教学一般选用国家编写教材和学校自助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国家指定教材主要为学生专业知识打基础,自编教材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学生能力编写。教学内容也不仅限于教材和课本,通过目前行业热点的深度挖掘,找到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学生能力培养。通过教材结合课外知识讲解,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发言提出问题和课外口语锻炼,书写锻炼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能力。专业的研究不仅仅要紧跟行业潮流,还要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国际茶业对外英语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要提倡学生阅读相关茶叶英文期刊和杂志,探讨国际前沿茶叶英语问题,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力,掌握最新茶叶科研成果。

3.2改进教学方式

茶叶专业英语教学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英语老师旧的教学思想。讲授的内容仍旧老套,毫无新意。这样不仅制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使教师思想和教学内容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使教学目标和企业要求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取得的教学效果很差。茶叶英语的教学和其他专业的教学一样,都要做到活学活用,不仅要以教材内容和教师教授为主要授课方式,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求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材与课外知识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交流。只有交流互动,才能加快信息传播和知识传递,才能紧跟时代前沿技术和行业发展要求,才能使教学内部达到弄懂弄会、活学活用的目标。教学不仅要培养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同时也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茶叶专业英语教学讲授不能仅限于教材的内容讲解,更要深挖教材内容的具体含义,教材和现实关联的密切程度以及教材对行业职业的指导意义;教学方式要多元化。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发展为次要目标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可以运用课件讲解、实物介绍、学生讲解和学生自主讨论、网络讲解和网络作业任务布置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的茶叶英语知识,通过课外的反复练习和企业实地的操作演练,达到企业岗位职业要求。

3.3重视教材选取

教学活动是围绕教材进行展开和规划,目前茶叶英语教学活动展开是依据国家规定的《茶叶英语》为主要教材,茶叶英语教材内容涉及英语专业的知识较多,与茶叶专业相关的内容较少,因此对茶叶专业英语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茶叶专业英语教学的宗旨为:在茶叶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进行相关英语知识的学习,过多的茶叶英语内容讲授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所以茶叶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成为茶叶主页英语学习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茶叶专业英语教学应该结合市场相关专业的发展情况,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以及对外交流英语口语要求等等,进行专业教材的选取工作。教材编写首先要注重格式、语言的规范化;其次根据茶叶英语专业的教学方向和知识特征,进行教材的选择。同时要综合多本教材和期刊来编写茶叶英语专业教材,尽量做到结构合理,内容合理和教学方式的合理。结构合理指的是教材编写的整体框架和课程的整体要求符合,能够反映当前茶叶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内容合理指的是教学的内容要足够的全面和具体,涉及的知识面要广,细节突出主次分明,能够完整的讲授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合理指的是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要能够把握茶叶专业英语教学的重难点,重点进行讲解。结合茶叶专业英语领域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两方面内容,进行茶叶英语的教学。综合以上多方面的教材编写要求,我们编写出新的茶叶专业英语教学课本《茶叶英语》,《茶叶英语》将基本茶叶英语知识、课外茶叶英语拓展、对外茶叶英语研究和企业茶叶英语专业职位要求几方面结合起来,具有注重基础和实际操作,紧扣时展特征,反映当前茶叶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优点,是不可多得的优秀茶叶专业英语教学课本。

3.4完善考核方式

茶叶专业英语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具有以下改革:改变以成绩作为主要考核结果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出勤率、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的考核,期末成绩只作为学习考核的参考条件之一。考核的目的不在于对比学生成绩好坏,而在于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也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努力完成老师和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就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学效果考核方式有以下几种: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课外预习复习情况、实地实践操作情况、销售演讲和期末成绩考核情况。只有多方面考核,才能给予学生公平公正的评价。

4结语

通过对茶叶专业英语教学中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改革,基本建构茶叶专业英语教学体系。茶叶专业英语教学不仅要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要掌握基本茶叶专业基础知识,还要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茶叶课题的书写以及对外茶叶商贸的交流。学生的自学应该成为茶叶专业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老师提供相关的资料和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完成自学,使其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冯延燕.中西方文化中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1(15):206-206

[2]李昱霏.我国中庸思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109-110

茶叶基本常识篇2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茶产品;包装;应用

视觉,与产品之间往往有着无形而微妙的关系,一件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的产品,往往不用过多宣传,就会让人爱不释手,甚至直接产生成交,这正是高质量视觉传达的魅力。在产品包装设计中,重视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其基本的目的也正是为了通过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吸引消费者的视线,影响消费者的观感,以视觉传达为基本切入点,增加产品在消费者眼中的好感度,在无形之中建立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而提升成交量。基于这一基本理念,现代茶产品包装设计中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运用,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良好的视觉传达设计效果,能直接帮助茶产品在包装方面取胜,赢得更多的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

1现代产品包装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式

对现代产品来说,其包装设计的视觉传达以直接、简明、准确、有效的表达商品信息为基本要求,通过良好的设计策略、元素组合方式,使产品包装更好地展示产品内涵、产品魅力,并传达产品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从而影响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产品商业价值和商业机会。现代产品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通常涉及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文字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和商标设计。其中,文字设计最直接的作用,是传达商品的信息要素、引导消费者的购买指向。纯文字设计往往和图形设计紧密结合,形成完整而富有境界的画面,增强包装设计的综合感染力。产品包装中涉及文字的内容通常较多,商品名称、商标名、广告语、产品说明等,都需要用文字来直观表达。因此,文字设计是产品包装视觉传达设计中较为简单但是需要和其他设计元素良好结合的内容,其设计细节非常考验设计者的设计功底。图形设计是产品包装设计的主要工作,现代产品为了使得外包装更加引人注目,更加具有视觉感染力,往往非常强调图形设计工作,因为图形所具有的直截了当、形象感十足的视觉观感,非常容易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印象,因而更加有助于产品的宣传、营销。图形设计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图形的选择要在凸显设计个性的同时,兼顾产品的功能属性和文化属性,这样的图形设计才是高质量而易于被消费者接受的。

色彩设计或者色彩搭配,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的每个角落都有体现,不同的产品所运用的色彩搭配方式、色彩配置风格也不一样,这给予了设计者很大的创作空间。色彩的设计,力求通过色彩体现产品包装的感情倾向,增强产品包装的感染力,而空洞、无味的色彩设计,往往看似光彩夺目,实则很难和消费者产生共鸣。不同的色彩元素、色彩搭配在产品包装中的运用,看似简单,实则较难,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商标设计,作为产品的重要“身份标识”,在产品包装设计当中必不可少。商标设计要求形象、简练而生动,与产品的基本属性相联系,又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企业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商标设计才能有效帮助消费者识记商品,产生高效的沟通思想、传达信息的功能。从长远角度来说,商标设计也是忠实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第一要素,因而商家应当尽可能将商标放在包装中显要的地方,以帮助有意向购买的忠实消费者第一时间得以辨认出来。

2视觉传达设计在茶产品包装中的运用原则

中国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对中国人来说,茶叶产品不仅是一种饮品或者饮品原料,更是一种情感和文化的寄托。爱茶之人所爱的,不仅是茶叶的产品属性或者功能属性,也在于茶叶的文化属性。因此,对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来说,视觉传达设计的运用不仅需要考虑茶叶的功能定位、企业文化,还要考虑茶叶产品的文化内涵、文化积淀。在此,将视觉传达设计在茶产品包装中的运用原则作简单分析。

2.1视觉传达设计在茶产品包装中的运用要考虑茶叶的养生功能

茶叶种植于大自然,来自于大自然,其带着天然的“自然属性”,其中所蕴含的健康、绿色的养生功能,是消费者选择茶叶产品时重要的影响因素,即越有利于养生和保健的茶叶产品,越能吸引消费者的购买,越能增强消费者的购买粘度。因此,在茶产品包装中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最基本的工作就是通过良好的视觉传达设计,体现茶叶产品的养生功能、养生价值、养生效果,尤其是茶叶品种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养生价值,一定要重点体现、有力突出,这样才能将茶叶产品的养生价值真正有效、直接地传达给消费者,帮助意向客户在第一时间确定购买意向。

2.2视觉传达设计在茶产品包装中的运用要考虑茶叶的品牌价值与品牌内涵

某种茶叶产品只是茶叶企业生产的众多产品中的一种,在茶叶产品被投入市场后,其所产生的作用不仅是创造销售利润,也包括传播企业的品牌价值与品牌内涵,增强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为后续产品的市场销售赢取空间。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在茶产品包装中的运用,要以品牌价值、品牌内涵乃至企业文化的体现为重要目的,通过良好的视觉传达塑造,让消费者感受到茶叶生产商的诚意与茶叶企业“踏实做茶、认真做事、顾客至上”的态度,而实践也充分证明,这样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式,往往更能获得顾客对茶产品的信任。

2.3视觉传达设计在茶产品包装中的运用要凸显中国的茶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饮茶氛围

中国的茶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这正是茶叶产品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产品竞争中优势所在,也是茶叶产品在竞争中战胜其他同类型产品的文化根基,而且这种根基是非常强大而牢固的。在茶产品包装设计中,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用良好的视觉传达设计,有形或者无形地展现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在茶产品包装中植入文化属性,这是茶产品在市场中制胜的法宝,屡试不爽。文化的影响力是显著、无形而持续的,茶产品包装中良好的茶文化内涵植入,可以显著提升茶产品的综合价值,赢得一般消费者的青睐,而在出口销售过程中,这也是中国茶产品的显著标志,对中国茶文化的向外传播非常有益。

3视觉传达设计在茶产品包装中的运用技巧

视觉传达设计在茶产品包装中的运用已经习以为常,但如何将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却仍然需要认真探讨。基于茶产品特殊的产品属性,在此提出一些基于中国茶文化的茶产品包装视觉传达设计技巧,以供参考。

3.1色彩设计中产品情感的体现

茶产品是一种极富文化韵味的产品,消费者在选择茶产品的过程中,不仅看重茶产品的功能价值,也看重茶产品的情感,即茶产品能否向消费者传达一种情感取向,引发消费者的心理共鸣,而非只展示冷冰冰的外表,不和消费者进行情感交流。对茶产品包装设计来说,情感的体现可以从色彩设计入手,这样的体现方式更加直接、有效,也更加容易把握。一方面,茶叶包装中的色彩设计要体现冷暖度,避免一味追求艳丽色彩而忽略色彩冷暖搭配的设计方式。一般来说,茶叶包装中色彩设计的冷暖选择应当明确,杂乱的冷暖色布置往往会让包装所体现的情感混乱,造成有形无实。由于中国茶文化是内敛、谦逊、中庸、和谐的,因而茶产品包装中适宜选择暖色调,这也可以和茶叶产品绿色、养生、爽口、提神的基本功能相符合。当然暖色调中,还有多种不同的风格、情趣搭配,需要融入冷色调进行适当搭配,此时应当根据茶产品的具体类型进行取舍,如碧螺春外形紧密、叶片纤细、茶汤碧绿,常年生长于绿水青山当中,因而可以采用暖绿色为主,深黑色为辅的搭配方式。另一方面,茶产品包装中色彩设计要兼顾轻重质感和软硬质感,质感偏重和偏硬的色彩,适合应用在包装的文字、商标、生产厂家、产品说明等处,增强信息的显著性,易于消费者识记,而质感偏轻、偏软的色彩,适合应用在背景图案、图案底色、主题元素等处,以创造与茶文化相符合的含蓄之美、内敛之美,和消费者产生心理共鸣。

3.2传统文化元素的植入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和中国传统文化形神皆似、内外相同,因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植入到茶产品包装设计中,可以有力地衬托出茶叶产品中蕴含的茶文化属性,营造浓厚的中国文化观感和氛围,激发消费者对茶叶茶品的文化认同。具体来说,中国的书法文字、传统图案都可以植入到茶产品包装设计当中。茶产品的广告语和宣传语,可以用传统书法进行呈现,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可以作为茶产品包装的部分或者全部背景,而极富中国田园韵味的茶园风光,则可以作为背景图案出现,为茶产品包装营造一种绿色、健康、自然、文化感十足的观感。当然,由于书法元素尤其是草书,非常不容易辨认,而茶叶所面向的消费者基本都是普通大众,因而在运用书法元素的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呈现的方法、文字以及字体的选择,都需要设计者仔细进行推敲。对传统的中国图案来说,如祥云、龙纹、凤凰、喜鹊等,都可以根据情况运用到茶产品包装设计当中。中国传统文化图案,凝聚着华夏民族千百年的智慧与文化,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以及直观记忆是非常强烈的,可以显著增加茶叶产品的吉祥、古朴、沉稳之感,对于茶叶包装设计效果的提升非常有价值。

3.3茶产品商标的科学设计与布置

商标,虽然寥寥几笔,简单直接,却是茶产品身份的唯一有效标识。对大部分的茶品包装来说,商标在外包装中所占据的面积往往较小,因而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体现产品商标的价值与魅力,就成为产品商标设计者重点探讨的问题。对茶产品商标,一方面必须充分体现茶叶生产企业的价值追求、生产理念,起到宣传企业、扩大影响的作用,另一方面必须风格沉稳、色彩低调,和茶叶产品的基本属性相统一,过于高调、夸张、明艳的设计风格,往往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损害茶叶生产企业的形象。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茶产品包装上商标的位置基本处于边角处,这样不会妨碍其他视觉传达元素的表现,并且,商标的色调、图案内容应当尽可能和茶产品包装的整体风格相符合,突兀、醒目的商标设计固然可以让商标更易被察觉,却对茶叶包装整体的视觉观感提升不利。此外,茶产品商标的图案应当以精炼、简洁而具有一定文化内涵为基本追求,不可一味求怪、求新而忽视了商标的本质属性。

4结语

茶叶产品的包装中,其视觉传达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有必要遵循科学的视觉传达设计原理,对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进行改造和升级,以使茶叶产品包装的视觉感受更加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茶叶产品包装中的视觉传达设计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既有产品功能方面的因素,也有产品文化、企业文化方面的因素,也有消费者和市场方面的因素,这都需要设计工作者认真对待,综合考量。

参考文献

[1]吴芳.土特产包装的视觉传达效应及设计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王建民,王葆夷.论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有效信息传达[J].包装学报,2013(1):73-78.

[3]刘立维.论包装视觉传达设计的哲学思维[J].包装学报,2013(1):92-96.

[4]刘珂珂.视觉传达在产品包装中的作用[J].包装工程,2013(16):105-107+126.

[5]穆亚君.西湖龙井茶包装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茶叶基本常识篇3

关键词:茶叶机械;推广;优势

1山区县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

山区县有利于茶叶生产,无污染,富硒,茶叶品质较高,是山区农业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山区发展茶叶生产有如下优势:

1.1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品种资源

很多山区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茶叶种植生态环境,绝大多数地方适宜种茶,并且种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在优越的宜茶大气候条件下有些地方更有其特殊的小气候。比如横跨了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带的陕南地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污染小,这些都是发展茶叶生产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还有陕南地区作为我国第二大富硒区,使得茶叶中的硒含量普遍较高,从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

另外,山区茶叶种类繁多。比如陕南地区历史悠久的三里垭毛尖,在清代就已经是向朝廷进贡的佳品;紫阳茶在唐代就开始成为朝廷的贡品,并沿丝绸之路,远输西域各国;还有多次在国内国际上获得大奖的午子仙毫等其他名茶。

1.2产业优势

(1)茶叶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茶叶的生产大致可分为育苗、种植、采摘、粗加工、精加工、销售等环节,概括起来茶叶产业链为生产——加工——销售,其产业链较长,各环节之间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且每个环节都能安排大批劳动力就业,产品经过粗加工到精加工后,档次明显提高,通过包装和创名牌,利润可以大幅度上升。茶叶种植后3年投产,5年进入盛产期,可连续收益30年,1亩每年可实现3000~5000元的收入,其经济效益高于许多经济作物,更高于粮食作物。

(2)进入门槛低,转移农民多。山区农民劳动力数量比较多,但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从事高精尖技术产业干不了,但搞茶叶种植、茶园管理和茶叶粗加工,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一般人都能干,同时,茶叶加工对资金规模的要求并不高,弹性较大,上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几十万就能起步,而作为家庭作坊式的茶叶加工,所需资金较少,所以门槛低,投入少,见效快。而且,农民搞茶叶加工,在地里植茶,平时就能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二、三产业,到了制茶季节,加工茶叶。农民从原来的“全部务农”转变为“亦工亦农”,最终过渡到“以工为主”。

2山区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对提高茶叶品质认识不足,商品意识不强

由于经济和地理等原因,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山区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对提高茶叶品质认识不足,商品意识不强。很多农民存在着小农思想,满足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思改变;茶农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和培训,对茶叶生产机械化认识不够,质量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加工标准没有统一规范,制茶水平参差不齐。

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并不断提高其商品意识。首先通过考察学习、培训,开拓大家视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其次通过深入调查和实践,掌握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加强对茶农和茶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聘请茶叶专家和厂家技术人员授课和现场指导,千方百计提高广大茶农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重点在制茶企业和种茶大户中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形成一支茶机应用加工技术骨干力量。另外,为了增加收入,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茶农的商品意识,进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拓宽茶叶市场,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3山区县茶叶机械化水平现状

3.1茶叶生产机械设备比较落后

目前一些山区县开始逐渐推广名优茶机械加工,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有了一定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也有了一些提高。但是随着茶叶纳入食品行业管理和相关制度的出台,市场对茶叶加工安全性要求的逐步提高,山区县茶叶生产加工中还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

(1)机械设备严重落后,功能单一,影响质量和效益。很多地方的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基本上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生产的,功能比较单一。如目前我县使用的杀青机械、揉捻机械、理条机械等,基本上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产品,存在着温度难以控制、效益不高、杀青程度难以保证、难以联入生产线等问题。

(2)机械配套不合理,自动化水平低,机械操作人员素质偏低。据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乡镇茶叶生产加工机械配套不合理,制茶单机自动控制水平不高,难以组成全自动生产线,制茶效率不高,工艺不合理,质量稳定性不高等情况,造成茶叶色、香、味、形不一致,影响了茶叶加工品质,进而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水平。部分茶农科技文化素质低,使茶叶机械正常效率难以发挥。

(3)家庭单产生产方式钳制着茶叶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分散单一的生产方式,山区土地分散等必然会出现生产上的不协调,这些都钳制着机械的连片作业,影响到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3.2茶叶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落后,清洁化,连续化水平低

山区县一般都是国家贫困县,财政十分困难,由于缺乏资金,科技投入十分有限,茶叶精深加工技术落后,自动化加工简单,生产流水线几乎是空白,茶叶资源的的开发与利用不够,茶叶深加工产品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明显不足,深加工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精深加工技术落后。

3.3茶叶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比较落后

当前,很多山区县传统的绿茶制作加工工艺均为手工操作,存在着制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力日趋紧张,扩大生产受到限制;手工制茶人员技术差异大,加工不规范,产品质量难以标准化等问题。

4加快山区县茶叶机械新机种、新机型的推广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名优茶加工机械是茶机行业新产品开发的重点。至今已成功研制了可供各类名茶或多种名茶加工使用的“通用机械”,如名优茶杀青机、揉捻机、解块机、理条机、提香机、炒干机和烘干机等,使毛峰型等名优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加工。与此同时,根据一些名优茶加工的特殊要求,还研制成功了如卷曲形名茶炒制机、碧螺春茶烘干机、针形茶炒制机、扁形茶(龙井茶)炒制机等“专用机型”,使这些做形难度较大的名优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加工。这些都是山区县可以考虑引进的茶机新机种、新机型。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引进,不能因为是最新的机种机型就引进。我们必须结合山区县的具体情况和茶叶生产的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引进那些能够促进本地区茶叶生产和发展的新机种、新机型。比如:鲜叶摊放是名优茶加工的必要工序,也是占用厂房面积最大的工序。我们可以考虑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衡州市绿峰茶机公司协作研制成功的一种智能控制的名优茶鲜叶自动摊放机。该机器的基本结构,类似于自动链板式茶叶烘干机,装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该机可以自动上叶和卸叶,每次鲜叶最大摊放量可达300公斤。鲜叶摊放时间、摊放温度、鲜叶失水率和空气循环时间等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用于名茶加工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陈旭东.关于绍兴市茶叶生产机械化工作的若干思考[J].茶叶.2007,(4).

茶叶基本常识篇4

在中国的茶行业中,茶叶品牌宣传中必提的就是在某某区域有多少亩的茶园基地,这个茶园处于多么好的地理位置,拥有各种优质水质、光照、土壤等自然资源,似乎品牌有了这些,这就是好茶,消费者就必需认可这个品牌的茶叶了。

我们仔细分析茶叶行业的这些品牌,目的无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体现资源的稀缺性。

茶叶作为农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典型的农产品属性,产品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属性是非常核心的要素。历史上有名的农产品都是独特地理条件的产物,茶叶更是个中典型。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大红袍,之所以名贵,就是来自于武夷山天心岩九龙集石壁上现存的6棵茶树;绿茶的代表龙井,以前人们也是按照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和梅家坞五个区域产地,来划分龙井茶的质量排名的。正是因为历史上和现实中茶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茶叶品质的好坏,所以茶叶企业主打的茶园基地概念目的也正是想把这种优质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传递给消费者,以达到提高品牌附加价值的作用。

第二,体现产品的差异性。

不同区域所产的茶叶口味有很大的区别,且不说有些历史的茶树品种差异就很大,就算现在各地优质茶树品种相互之间密切的交流,使一些优质的茶树品种在各个区域都有种植,但是这种相同茶树品种在不同区域中经历不同的自然条件后,所产生的口感差异是非常之大的。所以企业在宣传这个基地概念的时候也有一大部分是想体现产品的差异化,以其在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三,想体现全产业链生产。

有些企业在宣传基地的时候是想告诉消费者,我们拥有从种植到加工再到营销全产业链所有的环节,所以我们的企业规模是很大的,品牌是有影响力的,而且因为我们的全产业链的环节,所以我们的产品质量是可靠的,

其实,是否有茶园基地并不是消费者选择的核心。拥有真正稀缺珍贵的自然资源的茶叶自然是有的,只是不过也不是大多数消费者可以品尝得到的,这些茶叶的产量极低,与我们多数消费者其实是有很远的距离的,所以多数茶叶品牌在宣传这个独到的地理资源的时候,事实并非是真正的珍贵;其次,当所有的茶叶都在宣传茶园基地的时候,对于消费者来说,所有产品都具备的属性并不能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一个关键要素,他们会通过例如口味、价格、包装、服务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选择,这些才是消费者选择的关键要素。

企业的产品不是越多越好

大多数做品牌的茶叶企业都是以专卖店为主。一个专卖店必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产品系列做支撑,所以我们看几乎每个企业都有很多个产品系列,每一个系列里面又有很多个产品,依靠这些产品去摆满专卖店的柜台,以期有更大的销售金额。

我曾经服务过的一个小型茶企,企业清单上有超过百种的产品,这种情况也是多数茶业企业共同存在的现象。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一下,这么多的种类的产品是否确有必要?多些产品系列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销售额吗?其实不然,产品太多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其一,产品太多会造成成本增加。

当一个企业产品品类太多的时候,单位产品的销售量通常很难成比例增长,这样就造成单们产品生产数量少,生产成本增加,包装成本也增加。在市场快速发展的时候,产品包装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产品太多的时候企业库存处理的难度也加大,要么产品包装调整更新周期将会变长,要么就舍弃库存的老包装,直接上新包装,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对于本身实力就不强,收入不高的茶叶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其二,产品太多会造成重点不突出,企业资源分散。

目前茶叶行业还处于品类大于品牌的阶段,虽然已经有部分品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多数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消费者认知效应。企业还无法通过品牌带动各种品类产品销售。这个阶段的企业在做品牌的时候,更应该采用的策略是以重点产品带动品牌认知。如果企业产品太多的时候,如何选择市场费用投入就是一件不太好处理的事情,很多企业在这个时候难以决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茶行业都是在打品牌,但是我们却很难想起来某一个品牌的核心产品是什么,除了某些占据了品类资源的品牌之外,如竹叶青等。产品并不一定非要做加法,适当的减法也是需要的。

其三,产品多并不一定是创新。

我们看到多数企业的产品琳琅满目,对于行业外的消费者来说,大有应接不睱的情景。但是我们研究一下这些产品的来龙去脉,发现多数品牌虽然产品摆得非常之多,却并非真正有这么多个品类的产品。很多产品只是不同的包装形式,产品是完全一样或者是基本一样的。还有一些企业是看市场上某一种类的茶叶比较热销,采用定制或者自行生产的方式上了某一个迎合市场的产品。OEM肯定不是自己的创新,而自行生产大多也受制于茶叶的品质、制茶的工艺等方面,难以把新产品质量做得比较好,也就没有什么市场竞争力了。事实上多数企业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最后的结果都只是在碰运气而已,产品上了,能卖就卖一点,不能卖就摆着吧。

好产品不一定得到市场认可

国内很多茶叶企业都非常重视茶园,重视生产,重视产品研发,很多稍大些的企业都与湖南农大茶学系、浙大茶学系或者川大茶学系建立了产品研发的关系,企业也在不断的进行产品研发的尝试,每一年都有很多企业有大量新的产品问世,但是这些花了大量精力和资源研发的好产品就一定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获得很好的市场收益吗?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茶行业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市场上多数畅销产品还是传统的茶叶,新研发的产品能获得高度市场认为的屈指可数。基本上来说,最为成功的就是通过正山小种改良制作的金骏眉,通过金骏眉的热销,甚至于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红茶的热潮。另一个较为成功的是湖南怡清源的黑玫瑰茶,他主打中国第一款生态女性美容养颜茶,也是获得了较好的市场接受度的。

其实其他企业的新产品并非就是不好,但是为什么就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呢?

产品改良非并创新。茶业企业大量的新产品来自于原有产品的改良,并没有根本性的创新,这些产品多数只在于一些简单的工艺变化,从而影响到有一些细微的口味变化,或者有些产品只是做了一些原料的不同拼配比例而已,产品根本上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理论上来说可以认为是同一个系列的产品。这类的产品也许在一些有非常精湛手艺的人的手中,能够把茶叶最佳的状态给制作或者调配出来,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对茶叶并不那么精通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的味觉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难以感知这中间的细小变化,所以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可。

“我要卖”解决不了需求的问题。“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市场的销售情况能说明很多问题,最直观的就是你这个产品是否能让消费者接受。你的产品口感、包装、价格消费者是否喜欢。虽然中国的消费者市场已经进入了完全市场化的的竞争中了,但是中国的茶业市场还是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目前基本上都是处于产品竞争阶段。企业都是生产什么产品,然后就在市场上卖什么产品,或者是看到了某个品牌的产品觉得不错,于是自己也就开始做这个产品了。产品的原料基本上比较接近,包装多数来自于通用的包装模版,也还是比较接近。而价格则是通过原料、生产以及包装成本核算后,再加上自己相对固定的利润空间。

这就是通常大多数茶业企业产品的情况。这中间所有的环节很少有企业会关注到消费者的需求。现在茶业市场是处于我要卖的阶段,茶叶是典型的买方市场,产品的可替代性很强,以我要卖为出发点研究的产品,没有很好的抓住消费者的需求,是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的。

要从生产导向到市场导向

中国消费品市场早已从生产导向转化为市场导向,而中国的茶行业却还处在生产导向的阶段。

为什么说茶行业还处在生产导向阶段,

一是因为中国茶业靠天吃饭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产品质量还处于不是特别稳定的状态。

二是因为茶叶产品的消费者认知,虽然中国是一个历史的传统的茶叶消费大国,但是对于现在名优茶叶的认知度都还不是那么高,多数人还处于对茶叶产品不甚了解或者一知半解的状态。

三是产品的定价方式多数还是在使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四是产品研发过程基本与消费者没有什么相关联。

在产业发展的前期,生产导向的做法是可行的。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生产导向则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生产导向会使产品和消费者需求脱节。企业资源集中在生产环节,无法及时有效的适应市场的变化,虽然说茶企都是“船小好掉头”,但是生产导向型的茶企因为核心资源在生产部分,市场信息反馈反应不及时,企业虽小,掉头却也难。

从市场竞争的形式变化来说,茶行业的生产导向迟早会变成市场导向。

成为市场导向的企业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产品来自于市场的需求。

华为的任正非说“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就是这个意思。产品研发必须来自于市场一线的信息判断。不管是因为市场竞争的产品研发,还是基于消费者研究的产品研发,都必须是来自于市场一线的。同时对于产品的包装升级,也应该跟随市场整体的变化,当然了,如果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包装,有非常强烈的文化用意在里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从产品的价格来看,来自于市场需求的定价方式通常有竞争定价法和消费者需求定价法,竞争定价是为了跟随市场变化而确定的定价策略,而消费者需求定价法则是从消费者需求角度进行相应的定价,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心理相适应的定价方式。

其二,组织结构要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茶业企业主流的组织架构分为两类,一类几乎就是纯生产型的组织,而另一类是生产+销售的组织。从组织的核心组成我们可以看出,生产型的企业重点在生产,就算有销售部门也没有相应的营销的职能,规划的职能基本上都体现不出来。营销导型的组织结构应该是市场+销售+生产的组织架构。其实现在有一些相对比较大一点的茶企已经有了市场营销的概念,也有了

茶叶基本常识篇5

几年前中国茶业竞争,主要集中于产区品类和价格关系,以及经销商数量。近几年茶市场消费力增强导致竞争加剧,大量资金涌入茶行业。随着大型茶叶企业跑马圈地,品牌和营销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说,茶叶企业的市场表现和品牌构建能力,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中国茶行业的竞争格局。

反观消费形态相似的其他行业,有营销界人士评论“7万家茶企不敌一家茅台”。其实就盈利能力而言,这并不夸张。近十年,中国酒行业迅猛发展,特别是白酒行业在资本市场出尽风头,毛利率不断高攀,中国白酒四强企业的市值超过5000亿元。虽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此解释说,7万茶叶企业的产值只是农业产值,如果加上茶叶流通后的升值,中国茶行业的产值超过了1000亿元。即便如此,同样是有着强烈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白酒和茶叶,在产业发展及资本市场上,却有着云泥之别。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本土品牌缺失成为中国茶行业的遗憾。中国茶业品牌已经退出世界顶级品牌竞争行列。中国白酒在10年前也遭遇“小散乱”的低迷岁月,但借助资本市场募资,经过多轮整合,不断扩大规模、兼并弱者、做大品牌,目前行业集中度极高,龙头企业品牌价值巨大,是中国优质产业之一。中国白酒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给了茶行业一个借鉴的方向,让更多的中国茶叶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随着茶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茶企业加大市场化和品牌化运作的力度,在未来的5年内,中国茶行业将出现多个分茶种(如红茶、铁观音、普洱等品类或吴裕泰茶庄等渠道品牌)的品牌巨头。

品牌营销

综观中国茶行业与市场格局,从茶种植的规模化到营销、品牌等现状,中国茶行业资源保护、品牌营销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中国茶叶市场一向认品类而轻品牌,虽然形成了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等著名的茶叶品类,却没有几个茶叶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这是中国茶行业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茶人心中的痛。

茶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人对这些香气独特的树叶子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雅”,可以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俗”,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传统茶文化的复杂性,让茶叶的品牌内涵构成变得难以琢磨。同时,市场扩大让茶叶企业在终端控制和品牌建设方面措手不及,营销速度比不上消费者成长的速度。

渠道及终端能力薄弱是一个方面,而就品牌发展战略而言,品牌营销的原点在于对消费者行为和心态进行研究。中国茶行业缺乏对消费者的基础研究,以及缺少对渠道终端进行有效控制的基本营销手段,没有足够多的消费者研究数据和报告,也没有成熟的茶品牌成功案例可供参考。比起其他行业,不管是酒行业还是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国茶行业要学习很多东西。事实上,对于消费者行为研究、品牌构建基本要素、品牌接触点管理等,中国很多茶叶企业领导者认知比较模糊。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茶叶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2012年,可以说是中国茶行业品牌化运作的发力之年,无论是竹叶青推出春茶计划、华祥苑举办东方文化巡礼活动,还是吴裕泰百年茶庄微营销,都表明中国茶企业正在集体进入品牌营销时代。一些大型茶叶企业开始与专业品牌管理机构合作,例如峨眉雪芽茶业公司与灵思营销机构就品牌构建进行战略合作,涵盖了视觉体系重塑、终端管理更新、品牌策略、2.0时代网络互动营销及媒体公关策划等品牌营销板块。

差异化竞争

越来越多的茶叶品牌开始向汽车、3C类等品牌运作成熟的行业学习,投放广告,进行事件营销,以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虽然中国茶叶品牌在营销体系构建和终端管理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大益的商控制体系,天福的扩张模式和选址技巧,八马和华祥苑使用代言人、开展高端礼品茶营销等等。

正是因为之前中国茶叶企业普遍规模小、营销理念及手段陈旧,反而对中国茶企业的市场化、品牌化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茶叶品牌营销,业内人士有一个共识:太爱茶的人很难做好茶营销,因为往往受到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不懂茶的人更做不好茶营销,专业隔膜导致难以驾驭品牌营销的手段。因此,这就要求茶叶企业和专业的品牌营销机构,既要理解和喜爱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又要有丰富的多行业品牌营销经验,善于借鉴、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茶营销体系。

以川茶中的峨眉产区品牌为例,峨眉高山茶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如今,川茶的主流品牌集中在峨眉山,峨眉雪芽和竹叶青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峨眉高山绿茶”区域强势品牌。在品牌塑造方面,峨眉雪芽和竹叶青通过差异化营销,分别形成了具有“个性化”品牌印记的品牌形象。两者同处峨眉高山茶产区,竹叶青起步早,营销运作非常规范,而峨眉雪芽虽说起步晚,但是其背后的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实力雄厚。而且峨眉雪芽控制的区域是峨眉高山茶的核心产区,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竹叶青借助现代营销手段,突破区域限制,把消费者对峨眉高山茶形成的品类认知转为对竹叶青的品牌认知,成功塑造了高端绿茶品牌形象。而峨眉雪芽则基于自己的资源优势,以及中国西部第一家旅游上市公司—四川省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的优势,以其他茶叶品牌所没有的“大峨眉山旅游产业”作为渠道优势,通过对产区资源的深度挖掘和资本运作,塑造自己的峨眉雪芽品牌。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元祝认为,峨眉雪芽更注重把资源转化为资本,以此形成良性的循环运作机制,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在保护稀缺资源的同时,进行品牌建设,挖掘品牌价值。

目前,峨眉雪芽品牌升级的战略规划是:首先,基于“中国珍稀高山林间茶”的品牌定位,开展峨眉高山茶产区营销,重点突出高海拔出好茶、世界双遗产保护区林茶共生、峨眉佛文化及养生文化,以形成峨眉雪芽独有的品牌调性和茶品口感差异化。其次,围绕顶级茶品定位,以消费者为核心,进行消费行为和意识形态研究,针对创意表达、终端陈列、茶品销售话术、媒体沟通、媒介推广等进行规划和完善。

茶叶基本常识篇6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茶叶在市场占有率也快速增加,中国的茶叶逐渐的被国际市场冠以“全世界最绿色的饮料”的称号。国际市场的认可给我们国家茶企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茶企在规划其今后发展方向时需考虑借助电子商务这个舞台来拓宽茶叶市场、推销他们的茶品牌。基于此,现就茶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态势及营销模式的构建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茶叶企业;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构建

伴随着中国茶叶逐渐被国际市场冠以“全世界最绿色的饮料”的称号,茶叶的市场占有率也快速的增加。中国是生产茶叶的大国,亦是消费茶叶的大国。然而当前中国现有的茶叶销售模式多数是单一的实体店销售。电商平台所具备的优势是:低投入、高回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且它拥有国际这个大市场,这就给我国的茶企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当前我国茶叶在网络上的成交量少,茶叶网商的销售收入占全国电商销售收入比例是非常小的。因此,探讨茶叶企业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发展态势以及营销模式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茶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态势分析

1.1茶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当今,中国许多自产自销的茶叶领头企业逐步开始推行电子商务,并且建立了自己企业的专用网站。拿全世界最大的“百度”网站来说,它的竞价排名就是你出钱给百度,百度利用技术让您公司关键词排名在前面,出的钱越高越靠前。现阶段在百度搜索“茶叶”,一共出现了八家茶企,这就说明有8家企业通过网站来推广他们的茶产品。与此同时,有许多茶企也在我们国家有名的商业网站例如:淘宝网、美团网等上进行了企业基本信息的公布和企业品牌的宣传。在我国市场上,电子商务的有利形势主要表现在茶叶品牌的宣传和网站营销方面。电子商务给茶企带来了高效率的网络营销模式,这种模式转变了传统的市场经营理念同实体存在的基础,使得茶叶直接到消费者手中,节省了中间许多的环节,同时也可提高茶叶品牌的知名度,给茶企带来低成本、高收益、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作为茶企应该对传统的营销模式和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对比,依据茶产品的现实情况调整营销模式。此外,企业应当充分的借助日渐兴旺的网络平台,深入营造茶品牌,宣扬企业品牌文化。

1.2茶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劣势

1.2.1对茶产品的质量掌控欠缺,其标准化程度低。茶产品主要的检测项目是重金属的检测与成分检测以及农药残留物的测定。送检方式为:茶企自发送检、随机抽取样品、指定日期抽样送检三种方式相结合。检测结果的公布形式为:借助市场信息公布检测结果,针对检测不合格的茶叶,禁止其在市面上售卖。然而我们国家对茶产品的掌控力欠缺,国内销售市场控制不严密,登记注册QS标识的茶企数量较少,标准化程度低。我们国家茶产品的质量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制约,分别是:第一、茶叶种植园建设的水平低,优良茶叶品种少,茶叶种植园总体的生产率低;第二、茶叶初级工序制造厂家的厂房老旧、生产设备落后、生产环境恶劣,初级工序的制造厂家不能同发展快速的茶原弱,经济效益受到严重的制约;第四、生产技术匮乏,普遍存在无QS标识的现料基地相协调;第三、精细制造厂家的产业规模低、进行深入制造的技术力量薄象。茶企的信誉度受到茶产品质量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茶产品的网络营销。

1.2.2销售模式单一、网络的使用率低。大多数的茶企还将实体店销售作为竞争的主体,没意识到现阶段网络营销的强大市场,以及借助网络营销增加竞争力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即便有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茶企,他们也没切实地理解网络营销,没有同步监管基础,企业的网络营销也只是停留在企业网站建设层面。在我国大约20%的茶企有自己单独的网站,而仅有接近10%的企业有产品网络直销的内容。且没有对网站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和日常维护,网站的页面加载速度极为缓慢。网站宣传、推广工作不到位,我国茶企选用全世界最大的“百度”网站进行推广产品的企业寥寥无几,当前在网站搜索“茶产品”出现的主要是福建的铁观音茶,由此可见在百度进行产品推广的以福建茶企居多。搜索经营“花茶”、“绿茶”的茶企,几乎查询不到。与此同时网络上茶企的销售手段也只是限于搞促销与广告推销上,仅仅是把企业名称、产品名称、购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放到网上,几乎没有进行网络营销活动。没有意识到网络的有利形势和其潜在的力量。所以茶企不仅要转变思想意识、注重电商,还要以深入剖析电商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电子商务,转变原有的销售模式。

1.2.3网络付款的安全保护体制不完备,电商品牌的信誉等级低。下列几个方面是电商的安全问题:内容的全面性;身份验证、购物信息的安全性。上述问题通常可借助加密措施、验证码、互联网防护墙、SET等等方式予以预防。但是还是存在潜在的威胁因素,如非法入侵别人电脑的黑客、网络欺诈等等,加之我们国家现在使用的电脑硬件大多数是从外国引进的,我们自己的电子签章技术、计算机安全保密技术、秘钥加密技术又比较落后,因此这些因素都为我们国家茶叶推行网络营销埋下不安全的因素。所以,网购人员在购买产品时,首先要把电商的品牌信誉等级放到首位,但是基于国家政策、投入资本等多方面的思虑,我们国家在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时,没有将其纳入信誉体制的建设中,这样就出现了许多弊端和漏洞。

2茶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构建

2.1构建独立的茶企官网交易店铺

电商茶企立足于长远发展的考虑,在规划日后发展方向时就要把构建自己独立的官网交易店铺作为重点,这个官网交易店铺不单单只是要介绍一下企业的基础信息,与此同时还要构建全方位综合性能高的茶企电子商务网站,这个网站可借助自身单独的网址、网名、丰富的产品美图、生动形象的视频短片等等资源进一步的宣传、推销企业的茶产品,同时还能够把公司的文化、展示产品、茶行业的新闻、茶叶知识的交流、咨询服务、售后服务等等融入到网站中,树立茶企的品牌形象以及提高它的品牌认知度。在这个过程里构建茶企同消费人群的面对面的交流平台,掌握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要求,给茶企提供有效的数据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以及为其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与此同时消费人群也能借助茶企的官网交易店铺,掌握茶企的新动态、发展形势和茶产品的优惠政策和活动等等信息,通过这种公开、直接的交流方式,有助于建立茶企同消费人群良好的交流关系、增加彼此的信任,这样做能够让茶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消费水平,便于茶企对消费人群进行整合,引导实体店客户消费打下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构建网络零售的模式,有助于茶企能在电商平台上快速的站稳脚步。通过消费者与电子商务模式的消费特性来全面的开展茶产品的销售,快速抢占茶产品消费市场,使消费者全面的了解茶企品牌,让茶产品及其品牌可以得到迅速的推广。

2.2构建“线上线下同时操作”的模式

当前,借助网络来销售产品是不可能满足于当今消费人群的要求,要增加消费人群体验消费的过程以及学习茶文化的过程,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的积极性,让其感悟到茶文化的广博、精深之处。恰好“线上线下同时操作”的模式就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这种模式还有实体店体验与在线服务的特点,它的这一特点能够完美地将线上买卖同线下消费相结合,不仅打破了电子商务对快递公司的依赖,同时也打破了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消费。在二者充分融合到一起时,这种新型的营销形式一定会为茶企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在此种营销模式中,消费人员能够通过网络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并且自主下单,然后在通过订单编号去实体店享受服务。比方说顾客可以依据网店上购买的茶叶的凭证到实体店里去品茶。能够使客户自我感知消费的价值,并且还可以了解有关茶叶的知识。倘若顾客想要品尝其他种类的茶叶也是可以的。再比方说和茶叶相关的其他的产品的销售和展示。实体店中可摆放些和茶相关的物品,像是品茶用具、含茶叶的美容用品、由茶叶制成的食品、饰品等等,不仅能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的消费要求,以此同时还可丰富茶产品的种类,提高企业的形象,有利于获得客户对企业的认可。当前茶叶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核心之处就是由线上引导顾客转移到线下,所以作为茶企一定要抓住这种模式带来的新契机,积极地转变传统思维,借助网络这个大的平台和其便利条件,将线上同线下的资源完美结合并且加以利用,实现网络店铺同实体店、网络同实物之间完美的衔接。与此同时还需根据茶叶行业的特性开展网络剖析,寻找出一条最符合茶企发展的“线上线下同时操作”的电商模式。为茶企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使其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跟上网络营销的时代浪潮,借助网络发展壮大自己,更好的服务客户,传扬中国的茶品牌和茶文化。

3结束语

在中国电子商务化浪潮发展迅速,随着这种浪潮的不断推动,农业产品的电子商务化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在这些产品里面,表现尤为明显的就是茶产品。最近几年来,茶叶产品的网络营销趋势直线上升,愈发充满生机,与此同时也给茶叶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但是茶产品同其他快速消费品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的大,伴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迅速发展,它的营销形式也在不断更新,鉴于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茶产品自身的特殊性,日后茶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一定会走出一条独具其产品特性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赵相忠,吴浩.现代营销策略在传统优势产业的应用--基于茶叶企业营销策略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7):381.

[2]占青青.中国茶的科技文化融合与市场拓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3]付应翠.消费者网上购茶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购茶网站专业性的调节作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2.

[4]陈思同,陈春红.互联网时代的茶叶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6(4):37-38.

茶叶基本常识篇7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品茗这一高雅且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闲方式。众多的茶叶店也正在发生着变化,除室内装修有所讲究外,茶叶店再不是不起眼的小型商店,使用面积从几十平方米至一二百平方米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茶叶店向大中型或连锁型发展是大势所趋,故加强茶叶店的软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常,茶叶店的硬、软件建设常常会失衡,以致削弱了茶叶店的生命力。许多人认为弘扬国饮、挖掘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之重任应是茶馆或茶艺馆。其实,茶叶店应同样挑起推广茶文化的重担,它的作用重大,接触面更广,是一支不可低估的生力军,只有茶叶科研机构、茶艺馆,茶叶店“三位一体”的同步推广,茶文化的普及才不会脱节,才会以更快速度发展,从而深入人心。以下是笔者在经营茶叶历程中的经验心得,愿与广大茶叶店、茶艺馆同仁商榷。

关于员工。员工上岗前全面进行初级茶艺培训,内容包括:茶史概况;茶的分类;部级名茶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典故传说:茶的保健功能:茶具的运用;茶叶的保管;中国六大茶类的冲泡方法以及特种名茶的冲泡技巧等。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上岗学至三个月,通过实习期的有效积累,员工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所加深,对茶叶的形、色、香、味、韵也有一定的掌握,可给予晋升茶艺员。再进行第二次培训(即中级茶艺培训)。培训内容加深,内容包含茶在社会中的功能;中国茶区的划分;茶的诗、词、歌、赋;民族茶俗;中国茶道的内涵;中国传统名茶;中国新名优茶;水与茶的关系等。茶艺员在实际工作中,成绩优异者通过重点培训,晋升为茶艺师。根据现在我国的国情,茶艺师只能通过内部培训或培训班来实现,但是这种学习和培训的地点极少,这就大大地制约了茶叶店、茶艺馆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培养一个茶艺师,绝非一朝一夕之易事,而是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及销售、冲泡技巧,才算是合理的茶艺师。基于这一点,在员工培训方面采用分级培训实习生、茶艺员、茶艺师。高级课程包括学习和推广茶艺的重要意义、茶艺创意、茶叶制作、加工、栽培的相关基础知识、中国名泉等。茶艺师的茶艺之精将会更好地引导更多的人品茶、识茶、论茶、爱茶。这极有利于中国茶叶品牌的树立、巩固、创造。茶叶店、茶艺馆称呼负责销售、服务的员工不应称呼为“服务员”,而应根据该员工对茶文化的实际掌握和理解予以称为“茶艺员”、“茶艺师”以区别于一般性质的服务员。茶艺师的素质、内涵、形象是第三产业中的其他服务员所无法相比的。

关于管理。员工的品德修养(思想教育)、敬业精神、服务态度、向酒店式管理靠拢,茶艺员、茶艺师的思想教育常抓不懈,以达到爱岗敬业。当然,茶艺本身的魄力自然地会使茶艺员、茶艺师不想改行易业,这会使企业的凝聚力增强。茶艺员、茶艺师除制服统一之外,服务态度必须做到微笑、耐心、详尽,迎送鞠躬或点头示意,客来敬茶、免费试品等。应该说茶艺、茶道的礼仪、规范要比酒店更为细致入微,但现实中,茶叶店、茶艺馆的服务水准却未尽人意。

茶叶基本常识篇8

唐、宋时的所谓白茶,是指偶然发现的白叶茶树采摘制成的茶,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于是白茶逐为第一。”这种白茶现代少数地方也有发现。如浙江安吉发现的白茶,春茶新生长出的幼嫩芽叶是白色的,采摘这种白色芽叶制成的“白茶”,据测定,其中的氨基酸含量比平常其他茶叶要高出一倍以上,因此香气滋味特别鲜醇。这种白色芽叶继续长大以后逐渐转绿,成熟老叶与常茶一样。

现代作为一个茶类的白茶。指的是成品茶满披白色茸毛,芽叶显白色的茶。制造这种茶时不蒸、不炒、不揉,萎凋后晒干或烘干而制成。明代田艺蘅《煮茶小品》中记载有类似这种白茶的制法:“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者瀹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据考,现代白茶是从宋代绿茶三色细芽、银丝水芽开始逐渐演变而来的,最初产生的是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毛、色泽银白的“白毫银针”,后来逐渐发展产生了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等不同花色。

安吉白茶特点:

1 安吉白茶现代区分属于绿茶类。

安吉白茶与中国六大茶类中“白茶类”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是不同的概念。白毫银针、白牡丹指绿色多毫的嫩叶制作而成的白茶,色白是由加工而成。而安吉白茶是一种特殊的白叶茶品种。色白是由品种而来。安吉白茶既是茶树的珍稀品种,也是茶叶的名贵品名。安吉白茶和传统的白茶不一样,她属绿茶类。

2 白化返绿是安吉白茶的一种特殊的生理机制。

早春幼嫩芽呈玉白色。以一芽二叶为最白。春茶后期随气温升高,光照增强。叶色逐渐转为花白相间。气温超过29℃,夏秋茶为绿色,故而安吉白茶采摘时间只在春季二十天左右,每年采摘生产时间为清明至谷雨。

3 高氨低酚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生化基础。

安吉白茶经生化测定,氨基酸含量高达10.6%。为普通绿茶的2倍以上,茶多酚含量则在10~14%安吉白茶口感非常的好,不苦不涩,清香朴鼻。

4 叶绿素缺失是安吉白茶一种遗传变异体。

由于安吉白茶代谢机能特异,低温时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显著提高了游高氨基酸的生成量,其中茶氨基酸要占氯基酸总量60%,这种茶氨基酸是茶的特征性成分。到目前为止,除白茶中有发现外,其余动植物中均未发现。可见安吉白茶为绿茶中的珍品。在安吉冬天时-8℃~-10℃低温过程长期保持二十天以上,导致安吉白茶叶绿素缺失。

5 采摘时间短,产量低是安吉白茶价位高的主要原因。

安吉白茶的采摘时间,是根据气温确定的,因为安吉白茶有个白化的过程,气温一定值,白化最好,氨基酸含量最高,这时采摘的安吉白茶内质最好,安吉白茶一年采一次,时间20天左右。其它茶类是根据季节采摘、多次。安吉白茶茶量低。亩产一般在20斤左右。

6 叶白脉绿(叶底)是识别安吉白茶的标志。

精品安吉白茶:外型看上去。条直显芽、芽壮匀整、嫩绿鲜活、透着金黄,冲泡后叶是白的脉是绿的,叶白脉绿是识别安吉白茶的标志。

茶叶基本常识篇9

一、 日本茶叶发展概况

(一)生产现状

日本全国现有茶园面积5万hm2,总产量8.98万吨,茶农约24万户,主要分布在静岗、鹿儿岛、三重等8个县,其中静岗县占41.5%,鹿儿岛占16.3%,三重县占6.8%。茶树品种比较单一,薮北种占83%,所以采摘高峰期相对集中,给采摘和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日本茶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只是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日本茶叶有其独特的风格,主要供应本土消费。

(二)茶叶加工 (三)茶园管理

日本茶园90%属于农户所有,其他所有制的茶园仅占10%。生产技术主要由茶叶指导者协会提供服务和协调。茶园管理现代化,园貌整齐化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 2、施肥:茶园施肥量比较大,肥料投入约占整个茶叶生产成本的30%,一年施3次,其比例为:春季30%、夏季40%、秋季30%;肥料种类较多,主要有硫氨、过磷酸钙、碱基钾肥、硫基甲肥、石灰窒素、油粕、鱼粕、被覆尿素、骨粉等。由于大量使用有机肥,所以土壤结构极佳。

3、水分管理:主要茶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茶树,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加上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人工给水系统较为完善,主要有滴灌、喷灌,根据生产需要,随时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 关于有机茶,他们的态度,一是不提倡、不推广;二是茶农自觉去做,政府可以在经费方面予以补贴和支持;三是实行有机食品jas标识管理,严格认证。目前有机茶园只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有零星分布,面积很小,几乎不成比例。之所以如此,他们认为只要遵守《食品卫生法》,茶叶的饮用是安全的,从技术上讲,茶园不使用化肥容易办到,但不用农药是很困难的。而且有机茶通常只采“一番茶”(即一批次),从产值来讲也不太合算。

(四)新产品开发 (五)茶叶销售

日本是绿茶生产国,老百姓习惯喝绿茶。日本茶叶流通多元化,买卖方式多种多样。在东京等大城市及非茶叶产区,茶叶产品主要从超市和大商场的茶叶专柜中购买,许多地方难得看见茶叶专卖店。但在主产区,茶叶专卖店比比皆是。茶叶专卖店不仅销售茶叶、茶具,而且还经营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文化用品。据悉有60%左右的茶叶产量是通过批发商销售,余下部分则从不同渠道销售。进口的乌龙茶主要用于加工成茶水饮料,在宾馆、码头、车站、机场及大街小巷都设有自动售货机。

(六)茶叶供需

2001年日本茶叶总产量为8.98万吨,进口绿茶1.77万吨,出口0.06万吨,国内销售为10.69万吨,人均消费1174克,绿茶自给率为84%,在1.77万吨的进口绿茶中,95%来自中国,5%来自越南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乌龙茶完全依靠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供给,红茶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预计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茶叶保健功效被广泛认可,日本国内茶叶消费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七)茶文化和茶旅游

日本是文化盛行的国家,比较重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展。在茶文化方面,最为突出的是日本茶道。据称,他们的茶道是完全保留了我国唐代的茶艺,通过千多年的历史考验,现已深入人心,广为传播。这也是中日人民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二、考察的收获与体会 茶叶生产虽然占日本农业的比重不大,但却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叶产业。 (二)产品多元化。日本的茶产品除了传统的煎茶、番茶、焙茶、玄米茶、玉露、抹茶外,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目前销量已超过矿泉水。食品商店中茶食、茶面、茶糖、茶羊羹等产品琳琅满目。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数百种。茶叶有效成份还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另外,融茶道、茶历史、茶科技于一身的茶文化、茶旅游,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文化品味,而且对宣传茶叶,促进茶叶消费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因如此,日本茶叶消费水平相当高,人均消费量是我国的3倍。对我国来讲,加大宣传,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潜力相当大。 (四)对茶叶农残问题持客观科学的态度。日本是个市场经济很发达的国家,经济生活中严格执法。对于茶叶农残问题的态度是很自信和客观的。一是认为国内生产企业、农户都依法行事,自觉遵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上市茶叶的质量是符合标准和安全的。二是国内农药企业生产出售的农药都是经过安全风险试验的,只要严格按说明使用即可。三是对于世界某些市场的特殊要求,认为如果要出口到这些地区就要按人家要求做。因此,日本并没有一味去追求发展有机茶,而是实事求是地认为只要符合《食品卫生法》即可。对于进口的茶叶也是同样。社会上没有人为就农残问题进行炒作,反而是大力宣传饮茶有益健康,特别是本国生产的绿茶,从而保持了茶叶消费量的稳步增长。

另外,日本茶叶产业呈现一些新的动向:一是更加重视茶叶高品质生产栽培技术和减少农药、化肥施用的环境保全型生产技术。二是大力提高省力、降低成本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三是加强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研究,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发茶叶新用途。四是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增加茶叶消费。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几点建议

我国茶叶生产与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生产绿茶为主的国家,国民都有饮茶的习惯,对茶叶的保健功能都有共同的认识。虽然日本茶叶引自中国,但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结合我国茶叶生产实际,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实行区域化重点开发。要利用茶叶区划成果,尽快组织制定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茶叶优势产区和龙头企业。加快茶树品种改良步伐,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进一步推进名优茶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大力推广机械化修剪、机械化采摘和机制名优茶,加快加工机械和设备的技术改进;注重品牌建设,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

(二)加快产品多元化开发步伐。一是鼓励茶饮料的生产和开发,把茶饮料培植成为饮料行业的一大支柱。二是继续支持茶多酚、茶多糖、茶咖啡碱等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大力开发茶叶新用途,提高茶叶附加价值。

茶叶基本常识篇10

为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加永平县驻村党组织常务书记体验式培训工作心得体会

北斗乡新村村党组织常务书记 胡光明

为了大力推广“插甸经验”,深入开展全县“四群”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党组织常务书记的作用。在永平县委组织部的精心组织下,于2013年6月6日至6月7日,在永平县龙门乡召开了全县驻村党组织常务书记体验式培训会议。

一、基本情况

根据培训会议的安排,北斗乡驻村党组织常务书记们被安排在龙门乡大坪坦村,深入农户,进行了为期两天体验式培训。我被安排到了大坪坦村大坪坦村民小组杨赵军户进行体验,该户家庭人口6人,经济收入以茶叶种植收入为主,核桃和培育茶树种苗销售收入为辅,全年经济收入约为12万元。下午15:00左右,我到了杨赵军家并受到了他家热情的招待,刚一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院落和他家人那一张张热情纯朴的笑脸。在接下来的民情恳谈中,我向户主杨赵军了解了他家的家庭人口、经济收入来源、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基本情况,在欢快的气氛中,我们的交谈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勤劳纯朴的杨赵军妻子就已经做好早点等着我和她的家人了。吃过早点后,我和杨赵军一起,到他家的茶园,走进茶园,除了满眼郁郁葱葱的茶树外,在一排排整齐的茶树丛中,闪现着辛勤劳作人们的身影,受了他们的感染,从没干过采茶劳动的我,也欢快地加入到了他们的队伍中,一个上午的劳动,我和他们一起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和分享了收获的喜悦。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深入地民情恳谈,和我到周边走访听到的和看到的所了解的情况看,以杨赵军户为代表,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本地剩余劳动力较少,采摘茶叶的务工人员从外地引进很困难。由于本村的大部分农户都种植有茶叶,因而本村的富余劳动力较少,特别是到了茶叶采摘的旺季,不但在本地很难找到茶叶采摘工人,连向外地引进务工人员都十分困难。因此很容易造成错过了茶叶最佳的采摘时机而影响到茶叶的品质,降低了茶农的经济收入;

2、本村小学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师资力量得不到有效的加强和补充。本村仅有的一所小学,课程设置为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教师队伍基本上是本村人,老龄化现象严重而且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外面的教师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3、广大农民的生态意识、品牌保护意识淡薄。现在,大坪坦村的高山生态茶项目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以“公司﹢农户”,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经营模式已初具雏形。在看到好的方面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表现是:极个别茶农为了眼前利益,不按高山生态茶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随意使用农药、化肥和激素类药物;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盲目扩大规模和随意发展其他经济发展项目的现象仍然存在。

4、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到目前为止,大坪坦村已先后组建成了马铃薯、香菇、灵芝、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协会等。但就看到和所了解到的情况看,除了茶叶专业协会对茶农在技术服务和指导方面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外,其他的几个专业合作社基本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几点体会

通过参加了短短两天的体验式培训,我不但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民情恳谈、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对目前农村的基本现状有了一个实质性的了解。下面我就通过参加这次体验式培训后的感想谈几点体会:

1、要放下架子,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只有真正放下架子,走到群众中间去,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热心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老百姓才会把你当成“自己人”,才会对你说实话,讲实情,从而为开展好农业农村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2、要学会“换位思考”。作为一名农村的基层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处理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问题时,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妥善处理好、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