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技术十篇

时间:2024-01-10 17:56:25

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技术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营造氛围;取长补短;审美乐趣

随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学美术课同其他各学科一样,对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为多媒体技术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有其他教学手段根本无法比肩的绝对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功能,使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品尝审美乐趣的同时,产生超越时空的想象和联想,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将静止抽象的画面动态化、形象化

静止的抽象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拍手叫好,却难以使学生知道“好”的原因,难以使学生了解这个“好”产生的整个过程,也难以产生一试身手的欲望。而一旦运用多媒体技术,静止的事物便能显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个抽象的画面便能显示形象感人的效果,这样就能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和领悟所教内容,从而缩短了授课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绘画中的构图知识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以往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大量的范图和讲解,仍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所绘物体在不同位置、不同大小时的不同视觉艺术效果,学生在作业中只能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这样的作业就缺乏生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后,效果便会大不相同。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软件,将要示例讲解的美术作品事先扫描好,显示在屏幕上,分别将作品中的主体、背景等物象进行分离处理,在演示时就可反映作品中表现的物象在不同位置的不同效果,也可把物象做拖动、放大、缩小处理,以展示物象大小变化对画面效果的影响,还可以在原作品中添加辅助线,说明几何形构图法。这样学生通过老师与计算机的“示范”,对构图的原理和重要作用就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教学气氛,激活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明确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而这种兴趣的产生与教学氛围的营造效果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多媒体技术未得以运用之前,教者为营造特定的教学氛围,可谓煞费苦心,多媒体技术广泛推广以后,教者营造某种教学氛围难度便大大降低了,鼠标一点,预先设计的各种画面便会渐次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形声兼备、色彩浓淡相宜。对学生来说,完全可以起到娱悦其耳目,激励其心灵,触发其情思,开发其智力的作用。如果教者想用江山如此多娇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思,描写祖国山河的欲望,轻点鼠标,便可轻而易举地将秀色可餐的桂林山水、多姿多彩的黄山云雾、美不胜收的九寨沟风景……逐一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如果教者想以祖国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来开拓学生智力的话,轻点鼠标,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巍峨壮观的天安门城楼、构思奇妙,布局精巧的苏州园林、令国内外游人叹为观止的乐山大佛……便会逐一呈现在同学们眼前。这些人文景观凝聚着人类祖先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更容易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如果教者想用名家力作来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轻点鼠标,一幅幅形神兼备的名家力作便会渐次跃入学生眼帘,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威尼斯铁沁的《圣处女升天图》那风行水上的流动气韵会使学生赞不绝口;米洛斯维纳斯的雕塑那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调和美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徐悲鸿的“群马图”那风驰电掣,一往无前的气势会使学生热血沸腾,啧啧连声……

毋庸置疑,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构思精巧的人文景观、精妙绝伦的名人力作对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有利于集思广益、扬长避短

美术课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要留出大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根据教者的某一具体要求进行绘画实践活动,在多媒体技术未用于课堂教学之前,这种实践活动都是以个体行为的方式来完成的,别人的长处学不到,自己的短处也发现不了,也就是说很难收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之后,上述弊端便可克服了,因为在学生进行个体作业之前,教者可提请几位学生凭借电脑进行设计、操作图案的结构,图案色彩的对比度均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操作完成,给予每位学生5分钟时间,一节课可以安排三位学生作示范式操作表演。每一位学生操作表演结束后,教者或学生都可以对其演示效果作一番评析。这样,对设计、操作的学生是一种激励、一种督促,对观看操作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启发、一种领悟。学生操作过程、师生评析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扬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过程。在此之后,学生再进行个体书面作业,其作业效果自然会大大提高。

多媒体教学技术篇2

关键词:生物教学;多媒体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的趋于成熟并迅速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领域,更是首当其冲。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以其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可无限扩展的知识信息链接和方便自由的自主性学习特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本质的科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进入课堂教学。

近年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普遍地为广大教师所利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目前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优缺点,人们褒贬不一。

一、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出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的重点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这样可以安排“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具体做法是:提前安排实验课让学生按课本操作步骤亲自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时将学生的实验结果带到讲台上,让学生代表亲自上讲台观察,哪个浓度下插条生根快?哪个浓度下插条生根慢?哪个浓度下插条不生根?并让他描述他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给其他同学听,同时打出不同时期插条生根情况的照片,让其他的学生也能观察到实验结果,最后让学生通过推理和讨论得出实验结论。这样,通过实验与投影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升华为正确的理性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突出了本节的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讲“DNA结构和复制”一节,我采取声像点睛的方式,首先让同学们看一段课外阅读,思考什么是遗传物质,DNA为什么能控制性状的遗传,引导学生去探索DN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然后打开显示器,就可出现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及代表各种化学分子的图形……在复制过程中,首先出现一个旋转的DNA空间结构,有一个动态的自动解旋、碱基的配对和形成两条DNA分子的过程,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记忆深刻,课后练习时正确率达到90%。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极大的兴趣。

三、有利于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现代课堂教学理论认为:多感官、多方位刺激学生的大脑,可以使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高中生物课堂辅助教学,正是将图、文、声、形、像等各种感官刺激媒体付诸课堂教学,从多方面来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能力,实验发现,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课堂辅助教学,学生完成意义建构的比率要明显高于普通课堂教学。同时学生完成意义建构的时间比率也要高于在普通课堂教学环境之下完成意义建构的时间比率。

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生物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性,从而突破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凭借感性的材料由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五、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

所谓“信其道方能亲其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一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易于接受,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可信度。这样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如在讲授“基因突变”时,讲述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对生物个体的影响时,以往只凭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凭空想象、可信度小。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将“植物叶芽和花芽发生突变引起的变异结果”用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直观性强,易于理解。一节课上下来学生都认为老师讲课有理有据,可信度强,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六、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合理分配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技术篇3

1.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对立的。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态度,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特别是在当前,在传统教学占优势的情况下,进行多媒体教学更离不开那些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如讲解、谈话、读书指导、参观、实验、实习、练习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科学的态度,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整合,使其避短扬长、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2.多媒体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不管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都处于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师所用,属“教具”。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错位的现象,有的教师从头到尾使用多媒体,从组织教学到新授、从练习巩固到作业、从导入到评价都由电脑包揽,教师变成了课件制作员,在课堂上变成了操作员、解说员,只要敲一下键盘,一节课就流水作业似的完成,冷冰冰的机器代替了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

3.多媒体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多媒体生动、活泼,可进行人机对话,互动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形成学习动机。如《在故宫博物院》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故宫博物院平面图和建筑三维视图的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为提高。又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学生对“桥面由28道拱圈拼成”很难理解,可设计28道拱圈的动画,用图像符号演示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赵州桥”结构坚固的特点,加深对“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的认识。所以,在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演示功能,可使许多现实生活中抽象的原理或问题以及一些不可能或不易观察的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和教师的面前,以达到简化问题、明白道理、促进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充分发展的良好效果。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多媒体不能只在形象上做文章,不顾实际,应选择教师所熟悉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东西,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多媒体教学技术篇4

定声种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地确定学生的声种尤为重要,这关系到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也关系到成才的速度。我想我们每个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都有可能遇到这个难题,声种问题大多数出现在声音很有特点,音色浑厚而且音域比较宽的歌者身上,像这样的声音你很难用自己的耳朵来鉴别声种。学生的嗓音条件,真正属于哪个声种,必须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够挖掘出他们(她们)真正的潜力,发挥其优势。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由教师和相关的医生,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以及自然的生理现象,(比如:像声带的宽窄薄厚长短以及共鸣腔体的大小等),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以及认真观察才能做出鉴别。这种鉴定方法,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不一定十分准确。历史上错定声种现象也是大有人在,有的歌唱者演唱水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依然会出现声种混淆的现象。像著名歌唱家多明戈、贝尔冈扎、萨斯兰等,也都在声种上出现偏差,还好他们(她)遇到了伯乐,才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运用录音和可视振动频率技术就能较好作出判断。声学语言学证明,声道的长短、粗细对共振峰频率有较强的影响,声道越短、越细,共振峰频率越高,反之越低。根据这原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进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在发音时只要腔体保持打开状态不变,不管高音有多大变化,其元音的音色都不会改变。另外,我们还可以把歌者的声音振动频率储存在电脑里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不同元音振动频率变化。通过上述的技术分析,就能为我们确定声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

二、运用电脑MIDI技术提高学生演唱的音准和节奏感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不断的发展,社会更需要实用型的声乐人才。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大部分上课形式都是教师弹着钢琴给学生练唱,这种方式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方面是比较灵活,它可以适应学生的主观性,不利方面是很难准确把握好节奏和音准,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人为因素,比如说;上课的钢琴本身音是否准确,教师伴奏的水平是否够高,学生演唱的歌曲难易程度以及演唱技巧等等。这些人为的因素都会多多少少地影响学生们形成好的音准和节奏感的能力。另外,传统的声乐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学生适应其他环境能力比较差。有的学生在琴房里唱得很好,一旦进了录音棚,好的歌唱状态全无,不是音不准了就是节奏错了,一首歌录下来费尽周折。这种情况除了演唱技能技巧不够精湛和情绪紧张外,更多的是适应环境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差。运用电脑MIDI技术进行声乐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运用MIDI技术先把上课所用的伴奏课件作好,然后让学生跟着伴奏一起训练。这种MIDI音源伴奏形式,更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意境,从而消除紧张情绪,尽快适应环境,提高学生准确把握音准和节奏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适应演出及录音环境的能力。当然了,音准不好,节奏不好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这其中也包括对所演唱的作品难易程度,对心理紧张情绪的把控能力,歌唱中的技能技巧运用的是否熟练,气息控制的是否到位,声音的位置是否准确,共鸣腔体打开的状态以及对波音的控制等等,这些问题也都会影响到音准和节奏。另外,这种MIDI技术制作的伴奏,还可以将声乐教师从繁重的钢琴伴奏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演唱技术上和音乐处理上,这样会使学生演唱水平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三、运用录音及声谱波形分析技术培养学生正确的声音概念

从事声乐教学的人有时会遇到“误导”“假象”这样的词,这两个词大部分指的是声音现象而说的。对于初学声乐的人来说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这种“误导”、“假象”的声音大部分出现在美声唱法而男生居多,民歌唱法很少,流行唱法几乎没有,有这种假象声音的人会使自己的声乐学习走很多弯路,也延误了他们(她们)早日成才的机会。那么什么是假象的声音呢?就是歌者把自己所演唱的声音误认为和正确的声音是一样的,这种现象大部分是听觉上出现了问题。笔者也为假象的声音做过一个试验,先请十几个人进到一个试听室里,然后让他们试听西洋歌剧咏叹调或是中国美声歌曲,听过之后再让他们模仿着唱几句,其中就有一部分人会用压着舌根或压着喉咙唱出一种舌根音和喉音。这个试验说明美声唱法对初学者容易造成声音上的“误导”形成一种假象声音,所以初学美声的学生尽量不要模仿别人的声音,这样会给自己声乐学习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苦恼。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运用录音技术将假象的声音录下来,放在计算机屏幕上,再用声谱波形分析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歌者声音不好的声音共振峰不清晰,声音力度不够,而好的声音共振峰清晰而且有规则,声音力度强。很显然假象的声音(舌根音、喉音)比较发暗发闷、明亮度、力度以及穿透力都不够,好的声音应该是圆润、明亮、集中、穿透强、富有弹性的。经过这样分析对比,学生就能比较快的识别好坏两种声音,也为他们(她们)能尽快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早日走出假象的声音提供很大的帮助。

四、利用录音和高清录像技术培养学生良好舞台

多媒体教学技术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美术教学 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质量

对于小学美术课程来说,其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感受美、创造美。当前,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带了十分巨大的变革,改变了原有的“教”和“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材上的内容能够更好的展现给学生,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品位。

一、多媒体技术对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美术知识

与传统的教具和教学语言相比,多媒体技术所具有音频、视频、文字以及图片等现代化教学资源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因为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传统教学或教学语言所不能够展现的内容用非常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能够将些不能够触摸到但却存在的规律生动地再现出来。通过这样的内容能够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思维想象,继而对其创造力进行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进行多感官感知,使所讲授的知识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十分深刻印象,加快学生的无意识记忆到有意识记忆的转变。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教师节省备课时间,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往往会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制作教学挂图、范画等备课工作上。这样的情况不但影响了教师正常的生活和休息,还容易造成因备课工作不到位而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之后,教师能够从网络上直接获取所要用的教学资源,并通过电子设备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节省备课时间,还能够丰富教学的资源。此外,通过对小学美术课程的研究我们发现,当前美术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临摹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作画步骤。在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幅画的步骤图更加详细的展现给学生,与传统的教师手绘步骤图相比,这样的步骤图不但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还保证了步骤图比例、颜色等内容的准确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能够让小学生更好的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教师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传统的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中,由于受到资源等各方面的限制,教师只能够为学生们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即便是有课外资源作为补充,其也会因为资源质量价差而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此外,常年不断的赏析内容也逐渐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之后,教师能够在网络上搜集大量的高质量的资源,并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展现给学生。这些资源既可以是矢量的图片资料,还可以是视频资料。通过这些资料,不但丰富了教学资源,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将将学生引入到作品的氛围之中,此外,还能够将作品的细节之处、创作背景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全面的了解作品,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要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有好的一面同时也会有坏的一面,对于多媒体技术在没事教学中的应用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如果能够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工作,就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当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不到位。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仅扮演了工具的角色,是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用多媒体技术代替了原有的教学工作,使教师丧失了其所具有的主导作用,让多媒体技术这个教学的辅助工具变成了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渠道。此外,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差也是当前制约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和小学美术教学融合在一起

(一)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强化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多媒体教学技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使教师丧失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新的渠道。因此,教师再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首先就要对其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认识: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活动的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一种工具,教师不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取代自己的主导地位,教师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补充。其次,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强化自己应用能力,要了解多媒体设备操作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故障排除和维护知识,要能够解决一般性的故障,同时还要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维护避免其出现大的故障影响教学工作。

(二)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片或者图片等,通过这些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播放教学资源时,教师还必须要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要将教学的内容和资源的内容结合起来向学生们讲解,使学生们能够在观看动画片等资源时掌握课本上的内容。通过对这些资源的运用,教师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开展教学工作,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当前,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将音乐引进课堂之中,利用音乐来营造课堂气氛。音乐具有十分强的感染力,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美术作品赏析时或者是学生在绘画时,可以选择一些节奏较为舒缓,情感积极向上的纯音乐来当背景音乐,通过这些音乐能够平伏学生的心情,使学生能够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此外,通过对一些特殊的歌曲的运用,还能够更好引起学生和作品之间的共鸣。例如教师在讲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知识时,可以用《高山流水》等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感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美术教学也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而有了新的发展。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和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就必须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牢固地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付云. 运用多媒体技术服务物理课堂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02)

多媒体教学技术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 多媒体 技术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发展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体育已在传统教学中受到忽视,那么,在新课改的今天,如何重新重视体育教学,让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同步发展呢?

一、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理论课程枯燥乏味

中学体育教学不全是“动”,也有“静”。体育教学也需要理论基础的支撑,然而这些理论课对于中学生来讲也是枯燥的、乏味的,比起在室内课堂上听教师讲体育的发展、体育课的重要性,学生更乐于上室外的体育课,更乐于自由的活动。由于体育课并没有给学生带来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对于理论性体育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借此学习其他科目;而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的理论性体育课就成了他们睡觉、玩闹的“好机会”了。

2.体育教材中的知识讲解不到位

新课改后,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教材也是改了又改,体育教材中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体育教材中有许多较难理解的知识以及高难度的动作,单靠教师的讲解、板书和亲自示范是完全不够的,学生很难瞬间理解这些动作要领,且这些方式容易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误区。如体操、跳水运动中的腾空、翻转等动作,如果单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这些运动技能。

3.体育硬件设施条件差

许多学校还存在体育硬件设施条件差的问题,由于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水平再高的体育教师也很难把体育课上得生动精彩。学校过分地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素质教育,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变成了一句空话。当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跟不上时,教师只能放弃一些运动项目,不对其讲解,或者只讲解与该运动有关的理论知识,如游泳运动的理论知识,单一的理论讲解并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这些知识。

4.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厌恶上体育课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可能常常看见这样一种反常的现象:学生在课下积极地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跑步、做健美操、踢毽子等;每天清晨和晚饭后,许多学生在操场上做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但在体育课上,学生却懒懒地坐在一边,或者无目的地在操场上漫步,不愿意运动。当我们强迫学生运动时,他们就象征性地运动一下,趁我们不注意,他们就又停止下来了。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如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越来越广泛,不论是文化课,还是更偏向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艺体课,许多教师都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这种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体育课教学中,针对上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

1.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

体育教学中的理论课对于学生来讲是枯燥的、乏味的。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会利用理论课时间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可以放弃原有的理论课讲解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PPT或短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并向学生讲解相关的体育知识。如当教师介绍马拉松这一运动时,可先通过PPT向学生呈现李子成、周春秀、闫龙飞等中国马拉松运动名将的照片,再播放他们比赛时的短视频,通过照片和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解马拉松运动的知识时,学生则易于理解教学内容。

2.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解体育运动中的高难度动作

由于多媒体视频和课件有着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所以针对体育教材中的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以及高难度的动作,或教师无法详细并清楚讲解的问题,就可借助多媒体的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如一些高难度的翻转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示范清楚其中的技术环节,因此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中国体操运动员参加的体操比赛视频。视频中有很多高难度的翻转动作,还有慢镜头回放,这有助于学生仔细观察,了解高难度翻转动作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3.利用多媒体技术补足体育设施的不足

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差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其改变的难度也较大,但通过多媒体技术却可以适当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如当教师因体育硬件设施差而无法给学生上沙滩排球课时,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有关沙滩排球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如奥运会中的沙滩排球比赛等,让学生了解沙滩排球的击打原理和比赛规则。

再如,因学校没有游泳池,无法给学生上游泳课,那么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游泳有关的视频、照片,制作有关游泳要点和注意事项的PPT,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游泳方面的知识。

4.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是觉得体育课无聊、乏味。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视觉和听觉的强烈刺激下,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不良印象”。如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奥运歌曲,以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课堂学习。在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田径比赛视频,比赛的激烈场面也能增强学生的体育竞技意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要安排好利用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的时间和内容,提前下载好视频,制作好PPT。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管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其教学目的都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其次,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掌控好度。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式,体育课的最主要教学目的仍是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体育锻炼。如果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进行理论教学,这不仅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还容易让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

最后,要注意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不能盲目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而忽略了学生本身是否适合于这种教学。传统教学的优点是“言传身教”,教师要把信息时代教学优点与传统教学优点相融合,取长补短,真正发挥教学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学技术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心理学;教育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其技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一些相关论著中,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论述,强调的是技术,而很少涉及学习者和教育者这样的“人的因素”。虽然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基础则更为重要,因为人类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多媒体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考虑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主体性。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应视为同义词。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虽然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之处。早在1996年,吴炜煜先生在《多媒体世界》撰文提出了多媒体五大特点:1.将不同的媒体数据都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2.实行新的技术标准体制,以适应系统级集成和规范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3.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4.应用“双向性设计”,统一信息提供者、接受者和控制者的关系;5.赋予信息系统对客观世界信息的自然模拟与处理能力。[1]华中师范大学傅德荣教授认为,多媒体特点主要有:1.整合性,通过计算机实现多种单媒体的整合;2.数字化,将各种单媒体变换成数字信息,读入计算机进行统一的整合,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一种基本技术;3.交互性,交互成多媒体系统;4.超媒体,是一种网状式的结构形式。[2]3黄孝建先生主编的《多媒体技术》一书指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能同时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在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联系,使其集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的技术。”“多媒体的关键性在于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这也是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多媒体系统一般具备如下功能:捕捉、操作、编辑、存储、呈现和通信,为用户服务。”[3]

根据以上关于多媒体技术的几种观点,我们认为,多媒体技术主要有5个特点:一是整合性。多媒体实时地综合,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这些媒体中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体,为的是借鉴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在功能上更加完善的体系。二是集成化。多媒体表示的并不单纯是信息的多样性,而是通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认知、多种仪器设备、多学科汇聚、多领域应用等交互作用,集成信息码流、设备控制、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体化。三是多维式。多媒体是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目标是要尽可能实现让人类在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息交流的高保真效果、通信带宽和交互控制能力。四是数字化。多媒体具备数字化处理系统,其信息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其信息结构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式结构,所以高速宽带网络支持多媒体通讯和资源共享,建造全景化虚拟世界数据库成为现实。五是分布式。目前,多媒体技术正朝着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多媒体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身,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等传统产业间相对各自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次革命;分布式多媒体的发展涉及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个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的频宽、信息的交换方式及网络的高层协作,这直接决定着网络质量;另一个是数据压缩技术,使信息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特别是视频和声频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输;分布式多媒体向社会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使用户不但可以选择播放的节目以及内容,而且还可利用此系统得到诸如咨询、交流等信息服务。多媒体教学正是在上述5个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实施的,这些技术特点,为我们提供了教学领域内各种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并帮助地理位置不同、时间安排不同的用户,克服各种障碍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在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的理解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计算机的技术,而且也要关注人与机器的关系、人性化的系统和用户至上的观念。

多媒体并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代名词。多媒体计算机只是多媒体的一个特例。[4]它既有计算机的显著特性,又有多媒体的功能,所以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通常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然而,多媒体计算机仅仅是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它常常被认为是多媒体中的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多媒体的一种狭义的范畴。

多媒体教学为什么要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虽然也是单一的媒体,但它同电视、音响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具有强大的扩展性。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只要在计算机内加上适当的部件,就多了相应的媒体功能,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非常简便、经济,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胜任”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的技术设备,必然被学校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正在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发展。其主要作用是让计算机的使用和操作更加接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各样的媒体交换信息。如使用纸张、广播和电视交换新闻、消息和知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家用电脑用声音媒体、光学媒体和动画媒体来交换信息,它在教育中有着广泛前景。在多媒体教学中,它主要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以及视频与动画这4个方面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教学软件,掌握这四方面媒体的制作,成为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基本技能基础。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心理基础

从媒体技术的基础来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离不开视觉媒体技术、听觉媒体技术和触觉媒体技术等。多媒体信息是这些媒体信息数字化后整合而成的,如前所述,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技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各种单媒体有各种不同的国际标准,然而,如果重视“感觉通道说”[5],那么就要在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媒体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揭示使用者(尤其是学习者)的感觉、知觉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特征。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视觉材料包括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其技术上要作四点说明:第一,视觉媒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系统。文本信息是文字信息的集合,它既是一种符号系统,又具有颜色、大小和种类等特征;图形是点、线、面、体等信号的集合,以面为例,不仅指一般的平面图,还包括曲线、地图、设计图等;图像是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的集合,所谓视频信息就是活动或运动的图像信息,它由一系列时间轴(周期)呈现的画面构成。第二,视觉媒体信息的数字化是根据上述各种视觉媒体信息的特征进行的。不管是文本信息还是图形信息,它们的数字化都是各自按编码的国际标准完成的。第三,视觉媒体的各种信息根据不同信号实现数字化。静止图像是一种二维信号,先要经过扫描转换成一维信号,再经过采样、量化、编码实现数字化;活动图像的视频按一幅一幅的静止图像以一定周期展示,每一幅的数字化方法与静止图像类似。第四,视觉媒体信息处理是一种按照物理学原理进行的技术。它们都是利用光电和电光转换原理,把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后再还原为光图像。

为了使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视觉材料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就必须要顾及人的视觉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上述视觉媒体技术只有通过视觉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四点:第一,多媒体技术要考虑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的三种心理机制。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范围很广,而人可见的电磁波只占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波长不同,会使我们在视觉上产生色调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色觉。色觉不仅取决于由波长所引起的色调,还和主观感觉的明度和饱和度有关。明度是对光波强度(振幅)的反应,饱和度则由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的纯度来决定。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处理好可见视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这几方面的关系。第二,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视觉感受器的真正感光器官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其中锥状细胞感觉颜色,棒状细胞感觉明度,这两种细胞中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光使这些物质分解,色素被漂白,从而刺激了感受细胞的膜,引起神经冲动。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研究这两种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第三,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视觉过程,即眼睛看东西是一个编码过程,视网膜上的不同感受野在视觉中枢有不同的神经细胞,各有其功能,不同的细胞对所刺激信息系统的不同特征分别反应,并像计算机那样编码,这种编码实际是对一些图像的辨认。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视觉感受野与信息的特征。第四,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各类视觉现象,特别是决定视力高低的视角、强弱光下的适应、视觉后暂留的后像、不同背景的视觉对比、不同明度下对不同光波长的感受性等等造成视觉的各种差异。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运用各类视觉现象产生的规律。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技术角度作如下三点说明:第一,声音信息尽管是一种一维的模拟信号,它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码字分配实现数字化,但它比文本信息的数据量要大,通常采用呈现声音和声音合成技术。第二,声波是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是一种机械波。它在气体或液体媒质中传播的是纵波,在固体媒质中传播的则是纵波、横波或两者的复合。声音信号有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声色与失真特征。第三,声频或音频是人耳可闻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每秒钟约为20-20000次(赫兹),声频信息数字化后其数据速率大、保真度好和动态范围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声频信号,其信号带宽是不同的,电话、调幅广播、调频广播和激光唱盘等的声频信号是有较大区别的。随着声频数字化的发展,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关键之一。

要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听觉材料被学习者更容易接受,也必须顾及人的听觉心理基础。这里,我们仅作两点分析:第一,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声音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的三个特征。正像光有三种物理属性一样,声音也有三种属性,即振动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基音与陪音的倍数配合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听觉的音调(或因高)、音强(或响度)和音色的三个特征。人对不同音调的感受性是有差别的,尽管声频在20-20000Hz范围,但声频为1000-4000Hz之间音调感受性较好(即阈限较低),这是由于耳膜神经纤维承担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测量音强的方法以分贝(dB)为单位,这是物理学与心理学都认可的,即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1分贝),因为1.26是能清楚辨别出两个声音振幅大小的区别。人的音色是由基音和陪音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决定的。在音调和音强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出是哪种琴所演奏的曲子,正是由于不同琴的基本振动(基音)与分段振动(陪音)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种比例成整数倍数为乐音,不成整数倍数则为噪音。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音调、音强和音色的三个特征。第二,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听觉的感受野。因为听觉神经细胞是有分工的,研究指出,听觉中枢神经细胞有40%只反应噪音而不反应乐音,另外60%的神经细胞对乐音的反应也有分工。[6]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的出现时,可以出现在声音消失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声音出现和消失的一刹那;可以在声频降低时发生变化,也可以在声频升高时发生变化。一句话,听东西也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即在听觉的范围内也会有视觉中那种感受野的情况。由此可见,听东西绝不是简单的录音,听觉过程是有分工的,是一个侦察器在那里侦察。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揭示听觉感受野,以及反应乐音与噪音信息的特征。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基础,因为学习者是以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加工视觉和听觉等媒体信息的。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教育基础

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此外,创作工具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教育中应用。每一种技术既为教育服务,又有其教育的需要和基础。由于教育对象是人,所以在教育中不管怎样去应用多媒体技术,都要体现每一种技术为人服务,并把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为教育制作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应用软件,它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管理教学软件以及应用于教育的图标统计类等的实用软件,其中多媒体教学软件是核心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是一项对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触觉媒体数据加以分析、处理和编辑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即设计和制作。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中,有一个编写稿本的重要技术。傅德荣教授在《多媒体技术以及教育应用》

一书中设专章论述这个问题。他指出,“稿本是表示多媒体教学软件内部结构的各种文档的总和。它是一种多媒体文档。编写稿本的实质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2]230这个设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总本设计,涉及内容结构分析、开发策略、超媒体的结构框图和制作原理等;二是详细设计,设计超媒体结构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学习流程设计和框面设计;三是媒体数据设计、涉及静止图像数据设计、视频图像数据设计,动画数据设计和声音数据设计。稿本编写体现出工作的计划和制作的蓝图;成功的稿本编写是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成功的一半,多媒体教学软件就是根据稿本进行制作的。与此同时,多媒体化的教学设计把活动分为三种类型,有课堂型、课外型和知识扩展型。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这三种教学模型编制教学软件,前两种属于课程软件,后一种属于参考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既需要有多媒体计算机等硬件环境,又需要有多个媒体数据整合而成的软件环境。在制作中,有一个立项、写本、编辑、加工、整合等开发流程;要使用某种算法语言和各种工具的两种方法,强调坚持教育性、可调节性、因材施教和非结构化教材等原则;制作成果是课件,也就是说,是有关课程某一部分内容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影片等),是专为教学活动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包括用于控制和进行教育活动的程序,帮助开发、维护程序的文档资料,帮助教师和学生使用程序学习的课本和练习册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体现了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教育的最佳手段。因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形式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易于理解;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和国际联网,以获取最新资料;改革教学模式,呈现交互式的教育方式;体积小、分量轻的光盘能容纳庞大的信息等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尽管有一些妨碍教师主导作用的负面影响,但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对学习者记忆与学习的要求、师生互动组合方式的要求、个别化教学与因材施教的要求、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模式的要求等,这些都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奠定了教育基础。

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能够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使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生成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编辑工具。当前,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编辑人员按照脚本的要求将选定的不同类型的图标根据需要一一放置于流线上进行编辑。二是描述式页控制型,将多媒体素材根据需要编辑在一幅画面之中形成一页书,再将页与页之间按一定的调用关系联系起来以形成一本书的概念,不同页之间根据需要交互性地呈现即形成多媒体应用软件。三是时间流程型,这类工具在编辑信息时显示出较强的时间前后顺序,即时间流程(TimeLine),主要用来编制一些简报类的程序。编制一个优秀的教育软件,我们需要了解诸如软件的使用体、运行环境等问题。其中关系到软件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了解创作工具的特点,这样,才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多媒体创作工具与其他工具软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操作简便,易于入门;2.强大的集成性开发环境;3.开发周期的缩短是软件得以投入运作的最好方式;4.具有极大的扩充功能。在软件的制作中创作人员一般都追求一种极大的时效比,也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原程序求得较好的效果、较高的质量、亮丽的界面和较低的运作环境。因此,如何从众多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中选择符合自己最满意的多媒体创作系统,直接关系到以上所罗列的各种要求。一般来讲,选择多媒体创作工具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对创作人员,要求其个人能力与经验;对多媒体创作工具运行的环境,我们以PC机的环境作为标准。此外,MAC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多媒体的典范;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有诸如教育型、演示型、娱乐型、百科全书型等不同类型,因此,对创作工具的选择要求根据具体需要考虑选取不同的类型。因为不同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其适用范围是不一样的。综上所述,现在教育系统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其质量是受多媒体创作过程影响的。目前,为满足大、中、小学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需求,在制作软件时需按要求选取适当的创作工具,提高制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做出质量较高的教育软件。

虚拟现实是一种人和计算机接口的技术,亦称“灵境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高度逼真的、模拟人在现实世界中进行视、听、动等行为的虚拟世界。虚拟现实不仅能够展示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而且还能实现现实世界难以实现的特征。虚拟现实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人有很好的临场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人与虚拟环境的自然交互,实现对虚拟系统的自主控制,实现感知的现实、操作的现实和运动的现实所构成的三要素。这里要强调传感设备。它有显示和呈现视听感知现实的立体头盔等设备;有输入人体对虚拟现实操作行为的数据手套等设备;有通过合成和传递方式实现运动现实的计算机模拟等设备。这些传感设备,既有穿戴在人体上的装置,又有设置于现实环境中的传感器,如摄像机、声响设备、远程传感设备等。虚拟现实尽管经费昂贵且有一定实验的危险性等,但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一种技术,它在丰富学习环境、为学生扩大知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创造才华等方面还是有教育价值的。虚拟现实的出现,是教学训练、特别是复杂技能和特殊专业训练以及教学评价的需要。如果有条件,教师也可以使用。不少现代教育,如建工、医学、航空、航天等专业的教学,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提高教学教育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所有这一切,都为虚拟现实技术奠定了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炜煜.多媒体技术导论[J].多媒体世界,1996(1):11-13.

[2]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黄孝建.多媒体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2.

[4]林众,冯瑞琴.计算机与智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289.

多媒体教学技术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反思 原则 对策

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本文针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深入分析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优势及弊端,努力为语文多媒体教学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以期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 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二) 有利于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上语文课,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了。

(三)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技术对教学信息按联想思维方式进行非线性地组织与管理,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单元体系,实施柔性的教学计划,由于这些单元是可以互相调整和调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分配时间,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一条最适宜的发展途径,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二、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弊端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多媒体课件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同时,一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也随之产生,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局限性体现在:

(一)多媒体不能取代语文个性化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课的特质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富于魅力的朗读,去诱发课文中的美,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诗人般的激情,创设课堂的美的氛围,同时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并通过师生的思维互动,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而这一切,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代的。但是,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语文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眼睛盯的是多媒体的演示屏幕。在这样的被多媒体“统治”了的课堂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人际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所取代,哪里还谈得上语文个性化教学?

(二)多媒体的滥用与误用,直接导致了语文课教学诗意的苍白

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韵味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绝不能以生动的图像和音乐来替代学生自己对语言的领悟。教师不能过于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应该让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共同研读与欣赏,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准确和意蕴丰富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走出困惑的选择

多媒体发展到现在,就面临着困惑,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如何取舍?首先,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抛弃那种“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做出切实有效的选择。其次,为了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功效,笔者建议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妨遵循以下原则和对策:

(一)原则

第一,以教学性为出发点。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使用多媒体与否,关键是看能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能否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即以教学性为出发点。如果不根据实际,只是一味地赶时髦,不仅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反而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究竟是为了促进教还是为了促进学?目前,人们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较多考虑的是教的因素,即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师教的质量。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上,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中心,比如:课件制作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课件制作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一切问题。

第三,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语文教学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如果语文课上没有了语文教师富有激情、充满个性化的声音。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就必定索然寡味,学生的积极性又从何而来?因而,我们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切忌滥用或不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

(二)对策

1、维持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某些问题,用传统的语言、文字等形式已能表达得十分清楚,如果单纯为了追求形式的多和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制作影像资料,必定得不偿失;另外,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有时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丰富内涵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相反,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最佳选择。

2、折衷策略。多媒体教学与众多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但是多媒体并不是全能媒体,并非所有课程的所有教学都必须使用或适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此,把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媒体的有机组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特别是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语文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把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多媒体教学技术篇9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体育;融入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做到多媒体与教学科学有机地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图片、音乐、视频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小学体育教学如何融入多媒体技术呢?

一、把握时机,应用得当

1.教学内容。

对于理论性较多的内容来说,比较适合于使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优点,对于实践课内容来说需要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需要在身体运动之中去认识、理解、掌握、运用。本人在课堂上利用了多媒体呈现动作视频,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动作过程,还将动手操作的过程通过屏幕展示了出来,同时还可以把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通过视频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看到问题,找出原因及纠正的方法,起到了一举三得的作用。

2.教材类型。

上课的类型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多媒体,如上复习课的时候比较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记忆力。而对于新授课来说,特别是在进行动作讲解与示范的时候,都不适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3.教学环境。

从教学的环境不同着手,对于不同的上课环境来说,起到不同的效果,多媒体具有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本人有时在上比较枯燥的内容时,利用音乐的节奏可以使枯燥的内容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出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学习了新的动作并巩固了已学的动作,体育教师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合理选取多媒体体育课堂应用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教材的特点,使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体现价值,有效提高

1.学习兴趣的激发。

体育课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设备展示音乐、图片使体育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具体地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而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感,当然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受到极大地影响。所以体育课堂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画面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本人在进行篮球教学投篮时,利用多媒体在教室里先看一二节的《樱木花道》的动画片。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大屏幕看清动作,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了想练的学习热情,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先学的教学环节。在看中学、学中看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学习观察的能力。

根据教学的需要,尝试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即在学生进行身体练习的同时应用音乐、课件等创设情景,通过视频展示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练习动作更加地直观,增加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效果。本人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制作了课件《小青蛙跳》的教材,一是青蛙找荷叶,创设小青蛙找荷叶的动作画面,通过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中后把学生带入动画情景中并随着音乐节奏创设动作,激发了学生创作和练习的热情并使身心都得到锻炼。实践证明,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传授的局限,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三、注意问题,方法妥当

1.“教”与“学”的地位。

体育教师一定要知道利用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师与学生情感在课堂中的投入是无法在电脑中体现出来的,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长处。所以,网络教学不可能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只能说它是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和作用,综合运用,将电教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使体育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2.“教”与“学”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无疑是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挑战,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条件,操作要熟练,连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不顾教学内容。多媒体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科学地利用这个辅助手段搭建教学平台,充分发挥教师“教”的功能,进行引导、指导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媒体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通过自学、自练、互练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从而真正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更好地进入体育课堂教学。

3.“教”与“学”的客观因素。

多媒体教学技术篇10

    1.1知识点直观生动易于理解接受

    中医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医学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思维方式。传统的中医教学方式是以板书为主,利用挂图、幻灯、医学模型辅助教学。教学内容大多古板难懂,而教师在教授时往往容易解释枯燥,语言晦涩难以描述中医学中复杂又抽象的概念,而且受教室场地、内容、人员多等影响,不能一一展示挂图及标本,让学生不能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抽象的、复杂的、不宜理解的问题直观生动的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豁然开朗,学习热情会随着多媒体形式的变化而互动。如在中医理论医史的教学中,可以展示各朝代医学大家的人物图像及着作图片,以及一些考古出土的医学珍贵资料影像,激发西医院学生对古代医学大家的遐思追崇,以及体验我国古老医学历史的真实感,同时也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增强对中医学的兴趣,再如针灸教学中,对穴位的定位及刺入的深度,可以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动画演示,从穴位的解剖定位到穴位皮下的解剖组织,让学生顿时有了清晰的思维等[1]。在中医诊断四诊的教学中,用清晰的图片展示各种舌象,面色等,这种直观的方式,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理解能力和临床实际辨识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1.2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

    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比,多媒体教学穿插大量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增加了信息量,多媒体多维结构的信息群,彻底改变老式二维平板的教学方式,丰富和完善了教学内容。把教师从书写板书中解放出来,避免了课堂时间的无谓占用;如在中药学的教学中,给以大量的植物、药物图片、药物采摘、炮制的视频,以及现代医学对中药的药理研究结果,配以教师生动的讲解;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多样式的大量信息结合是传统教学所不能及。

    1.3优化教学难点

    中医教学中存在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脉诊,在以往的教学中更是教师往往说得口干舌燥而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尤其是对于西医学生来说。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脉形波形图,使学生直接从视觉角度“看”到了脉象,更从现代血液流变学理解不同脉象的形成机理,使之充分接受。再如针灸教学中,对穴位的定位以及刺入的深度,可以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动画演示,从穴位的解剖定位到穴位皮下的解剖组织,让学生顿时有了清晰的思维等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通过对教学方法及难点的优化,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完成。

    2中医教学运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2.1局限性

    中医学基础、内经、医古文、医史、文献、各家学说等,因教学内容理论性多于实践性,给运用多媒体手段带来一定的困难。之所以出现以上的情况,是因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创造性、模糊性,而不具备精确性、静止性。有些理论精深玄妙,至今未能与自然科学建立对应关系,很难用恰当的图像、声音、色彩、文字等信息表示。虽然临床教学较容易使用多媒体手段,但临床教学中最核心的临床经验也不是多媒体技术手段所能传授,大多数学生比较接受传统教学方法,认为其节奏适中,而多媒体教学方法反不受欢迎[2]。例如讲解过去的病例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重复过去的治疗过程存在较大的困难,只能模拟或记录少量病例。更多的病例只能通过语言表达完成,对教学内容难以消化,也削弱其对知识的探索性及创新性[3]。因此,多媒体手段在传递临床经验这一最重要的临床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2.2固化学生的思维

    多媒体教学中最常使用的要素就是图片。与文本信息相比,图片信息一般比较直观,抽象程度较低,阅读容易,而且图片信息不受宏观和微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图片在记忆过程中,其各个特征被当作长时记忆中的基本单元-概念,按照一定的方式被储存起来。因而,当知识被利用时,个体会将头脑中的图形特征激活,从而再次将其作为概念使用。然而,中医学的概念来自古人对自然的取象比类,和现代科学概念不同,并不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中医学的概念多具有明确的内涵,但其外延会随语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也就是说,中医学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故此古人言“阴阳”,“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会无形中将中医的概念固化为图片本身,既妨碍学生对中医概念的理解,又抑制学生针对本概念的联想。如使用腧穴的人体解剖图,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腧穴就是人体的这个部位。但腧穴并非只是一个部位这样简单,包含有许许多多的信息,如气血的多少、运行、人体的生理病理知识等,而这些内容,在学生使用图片记忆的过程中会弱化,甚至丢失。“医者,意也”,正是中医的特色与精髓,在多媒体教学中大量使用图片的后果,会使这种“意”的传达流于表面而不能深入,中医的教学质量,会因此而在无知中缓慢下降乃至流失。

    2.3形式重于内容

    一些教师大量收集精彩图片及视频,并对其过分的渲染和展示,忽视了教学目的和内容,过分强调了课件制作技巧及浮华的形式,使学生很难得到有价值的知识信息。

    2.4受制于人力财力

    中医教育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在理论若干环节上有一定困难,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高水准的多媒体技术产品在一个单位内部难以完成编、导、演一体化作业,这其中包括硬件投入,制作投入等。总之,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绝不是一蹴而就,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的质量都要受人员、技术与资金的限制。

    3中医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对策

    3.1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中医教学改革的一种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易于西医师接受。同时也应当看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改革中的众多手段之一,因此对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适度定位,不能看成是中医教学改革的惟一,更不能作为惟一的评判标准衡量教学改革的成绩[4]。应当允许,甚至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多种模式,真正作到“百家争鸣”。

    3.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和中医教学环节的适用面

    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教学的若干环节中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和中医各教学环节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点,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使用,必然会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5]。有些概念如奔豚气、梅核气就很难使用多媒体手段表现,最核心的讲解诸如经文的分析推理过程则更难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表现。以上各类则更多依靠教师的讲解和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解决,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中医教学多媒体流程合理的设计组合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当是综合应用,而非一两种媒体播放手段的简单使用,同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确定科学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实践计划。科学原则主要包括:要以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为主,突出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功能有效地突破难点。要优化综合主题的多种信息,使之即科学又严谨。采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方式,将理论章节的内容重新分解,形成适合多媒体教学的组合方式,再把相同相近的部分设计成模块,使课件风格程序化。具体的实践计划包括:编辑课件的文字稿本,使文字的理论性和文学性统一,同时规范专业术语,在素材库的建立上应立足于现有的出版物和图形库,以构成高效的教学系统。强化素材的编辑合成,包括文字的制作和处理,静态图像的获取和处理,动态图像和声音的采集和处理等。

    3.4建立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的综合体系

    制作出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产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的事情还需建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综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