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14 15:33:34

公园设计

公园设计篇1

关键词:沙河公园;生态性;可持续发展

一、公园性质定位

休闲娱乐:能满足城市军民文化娱乐和儿童游乐的需求。

观光游憩:以景观、景点为主体,建设形成优美的环境,成为城市居民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科普教育:通过植物、设施等对城市居民进行科普教育和生态教育。

生态防护:通过大范围的绿地建设,使公园范围内形成质量良好的城市绿地,成为城市的生态屏障,极大地发挥生态防护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设计构思

以城市生态景观学理论为指导,以城市居民的需求为依据,结合城市文化,贯彻“自然、生态、健良、现代、发展”的主题,合理布局,艺术造影,创建生态化、景观化、现代化和人文化的城市公园。

生态化理念――营造城市森林。城市森林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绿地的新潮流。在公园设计中,在公园的南北两侧形成大面积的生态林带,开成具有较高生态防护功能的城市森林,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生平衡,提高城市形象具有有积极的意义。

景观化理念――景观多样性。公园的设计以植物景观为主,要把据需要,营造了适当规模的水体景观、建筑小品等景观,各种景观空间相互渗透交融,和谐共存,形成了移步换景、景观多样的园林环境。

现代化理念――紧贴时代气息。公园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所处的环境背景与时代特征,空间布局简洁明快,景观计计新颖独物,使公园建设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与时代特征同步。

人文化理念――文化展示平台。公园设计应充分挖掘地域人文资源,寓丰富地域文化内涵于公园景观设计之中,使公园成为城市文化展示的平台,弘扬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三、总体布局

1.功能分区

根据公园自然资源特点、周边环境特点,结合城市居民需求,设将公园分成八个功能区,如下:

(1)管理区

位于公园东入口附近,是公园的管理中心,占地1.5亩,其中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仓库、车库等。

(2)水上游乐区

位于公园中部。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利用公园中部地势相对低洼的区域,设计一处人工湖,水面面积15000平方米,开展划船、垂钓等水上游乐活动。水上游乐区设计有游船码头、垂钓区、亲水平台、曲桥等景观,结合丰富的水生植物,形成碧波荡漾、垂柳依依的水体生境景观。

(3)儿童游乐区

位于公园东部,靠近东入口。由集散广场、大型疏林草地组成,是儿童进入公园很容易可以找到的一个区域。儿童娱乐设施有:电瓶车、跳床、过山车、滑梯、攀岩、旱冰场、淘气堡、转马、海盗船等娱乐设施。

(4)森林休闲游憩区

位于公园西北部,靠近沙澡,是公园内地势最处低的区域,也是一处相对安静的场所。充分利用现有树林,设计有游览步道、休息设施和集散广场,形成一处供中老年人森林游憩、休闲娱乐的场所。

(5)植物观赏区

位于公园西北部,靠近西入口。利用现有的大沙丘,栽植各种园林观赏植物,形成一处植物种类丰富的植物观赏区,游人不仅可以在此观赏值物,也可以登高远望,近可俯视全国,将公园全貌尽收眼底,远可眺望开发区,饱揽城市美景。

(6)文化广场区

位于公园东南部,以景观大道与东大门相接,是游客进行文化娱乐的区域。该区主景为一下沉式喷泉广场,布局精美,风格同代。喷泉为旱喷泉,以增加游人的容纳量,同时,文化广场可以成为露天演艺场所,满足城市居民节日聚会、文化演出的需要。

(7)健身运动区

位于公园中部,南接文化广场区,是一处供群众室处健身的场所。该区设计为林荫广场,林下布设健身器材,为城市居民提供晨练、健身运动的场所,体现公园建设的“健康主题”。

(8)滑沙娱乐区

位于公园西北部,利用现有大沙丘,形成一处滑沙娱乐场所,体现地域自然资源特色,丰富城市居民的户外运动项目。

2.景观空间组织与设计

景观设计根据各功能区对景观环境的需求,在整体协调统一的原则下,突出不同空间的景观特色,营造了各具特色景观空间,使公园成为一个生态自然、景观多样、和谐发展的城市绿地系统。公园的主干道作为连接各个景观空间的“主动脉”,将各个景观空间有序的连接起来,成为景观空间相互交流沟通的纽带,完成了公园环境空间的构筑。

四、公园中设计的主题性景观主要有

(1)花林稚乐。在儿童游乐区配置大量的乔木和花灌木,乔木主要有国槐、樟子松、云杉、栾树、山查、山桃、山杏等,花灌木主要有榆叶梅、丁香、连翘、丰花月季等,形成花木扶疏、百花争艳的植物景观,乔木绿荫如盖,满足儿童游乐区的遮荫的需要,花灌木色彩明快,与儿童游乐区的欢乐气氛相协调。

(2)音乐喷泉。在文化广场区设计一外音乐旱喷泉,成为游人活动的中心地带。喷泉启动时,水花随着悠扬的音乐此起彼伏,游人在喷泉中穿梭戏水,景观优美,风格现代。

(3)槐林票香。在文化广场西部僻静区域,设计一处刺槐林,夏初槐花盛开之时,槐得四溢,清香扑鼻,为整个公园速写为清新的花香。

(4)柳岸春晓。在人工湖东岸,栽植大量的垂柳,初春柳芽先发,翠柳依依,婀娜多姿,倒影碧波,“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盎然春意,扑面而来。

(5)云阁揽胜。在人工湖东南部的小沙丘上,一座揽翠阁,为仿古四角亭,檐牙高啄,环境幽雅。揽翠阁是人工湖南部观赏水景的一个制高点,与湖对面的吟秋阁隔水而望,形成对景。

(6)海棠船坞。在人工湖东南岸设计一处游船码头,植物配置以海棠为主,故名海棠船坞。船坞上设计一个为游客遮阳的张拉膜,体态轻盈,不仅满足了遮荫需要,而且增加了船坞的景观性。

(7)碧水银滩。利用原来的沙丘,在人工湖西岸设计一处沙滩。沙滩在湖畔平坦宽阔,金沙细软,为游客提从日光浴所场所。

(8)菏池听雨。在人工湖南部近岸处种植荷花,夏季荷叶田田,红花映日,形成“映日荷 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观。雨天,依栏而立,静听雨打荷叶的声音,别有一番意境。

(9)石瀑飞流。在公园西部设计一处假山瀑布,与西大门遥遥相对,使游人一进入公园就可以看见瀑布,听见水声。假山瀑布体量较大,气势壮观,水花飞溅,水场如雷。

(10)琴林听音。在连接西大门和瀑布之间的景观大道南侧设计一处林下休息空间,平坦草坪上道路纵横,仿佛琴弦一样的在梳林草地间延伸。静坐林中,附近瀑布的声音和风吹树动的声音悦耳动听,似有琴弦轻吟。

(11)曲廊清爽。在公园西部的大沙丘顶部建设一处亭廊组合的景观建筑,该处为公园的最高点,是馆员内一处绝佳的观景点。登台而望,视野开阔,天高气爽,顿生豪迈。

(12)霜林流丹。在大沙丘上大量配制黄栌、五角枫、火炬树等秋色叶树种和针叶树种,深秋,层林尽染,霜叶流丹,形成“小枫一夜偷天酒,却情孤松掩醉容”的西山红叶景观。

(13)曲桥飞渡。在人工湖北部设计一跨湖曲桥,桥曲线流畅,风格现代,桥上敷设淡绿色玻璃,人行桥上,如履清波。桥上设计有三座景观亭,桥亭倒影,形成一幅美丽的景观。

(14)沙坡飞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大沙丘北部设计一处滑沙场,为游客提供滑沙场所,体验从沙坡上飞驰而下的刺激感觉。

(15)柳浪闻莺。在公园西北部的低洼地带大量栽植垂柳,形成柳浪闻莺的景观。林中设步道、草亭和集散广场,形成一处环境幽雅的柳林休闲吧。

(16)桃溪浣芳。在公园北部设计一条溪流,连接人工湖和沙河,作为人工湖溢水、换水的排水沟。溪流曲折潆洄,两侧大量配置以山桃为主的树木,春季桃花天天,灿若红霞,花树倒影,飘花流香;形成桃溪胜景。

(17)柳池闲钓。在人工湖北部设计一处垂钓空间,岸边栽植垂柳作为遮荫树,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垂钓服务。

五、植物景观设计

根据气候、植被特点和景观的需求,该地的植物群落以落叶树种为主,和常绿针叶树种形成混交林,结合树种的生态学习性,乔、灌、地被合理搭配,形成大乔木层、小乔木和花灌木层、地被植物层三个层次结构,即满足了景观的层次感,丰富观赏效果,又能满足植物对阳光强度的不同要求。同时,在植物造景中,注重树种的多样性,形成具有多样性的植物景观。

大型乔木,形成植物群落和景观的上层界面,是绿地系统的骨架。以保证绿地夏季的浓荫、冬季充足的阳光和四季景观的持续性。

小乔木和花灌木,形成植物群落和景观的下层界面,是绿地系统的肌肤。以鲜艳的花(叶)色,优美的造型,成为植物景观的主要界面空间。

地被植物,是绿地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植物群落和景观的铺垫,弥补了乔、灌无法覆盖的地面,对景观具有烘托、渲染作用。

通过丰富的植物造景,公园内植物景观五彩缤纷,季相变化明显,春夏有开花植物,秋季有秋色叶植物,冬季有常绿树种,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效果。

6.水景设计

公园水景设计的基本布局是一湖、一瀑、一泉、一溪。

一湖。即人工湖――翠湖。水面面积15000平方米,水深0.8~1.5米。

一瀑。即西入口附近的假山瀑布,假山高5米,宽15米,瀑布下设计水池。

一泉。即位于公园中部的音乐喷泉,喷泉广场直径45米。

一溪。即连接人工湖和沙河的桃溪,溪流曲折潆洄,利用高差,形成多个跌水,丰富了公园的水体景观。

为了节约水资源,通过管道等将这些水景连接起来,实现循环使用。同时,人工湖的水可以作为灌溉用水,满足绿地对水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David Weaver .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

[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公园设计篇2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112-02

1 前言

城市绿化能够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净化空气污染。除此之外,城市绿地还具有一个重要作用,即灾难突发时,成为大量人群的避难场所。

汶川大地震过程中,成都市的各大绿地都起到了容纳大量人群避灾的作用。当前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的9.0级强烈地震以及次生灾害――海啸之后造成众多当地居民失去家园、被迫转移至安置点,而其中重要的安置点就是城市绿地。(如图1所示)

本文将结合徐州淮塔改建为防灾公园的案例,对完善防灾公园的功能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对徐州的防灾公园建设提供经验。

2 防灾公园的作用与功能

所谓防灾公园,是严重灾害发生时,为了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城市防灾结构而建设的起避难疏散场所作用的城市公园或绿地。防灾公园不仅可以作各类避难疏散场所,还能自成防灾系统,发挥综合性的防灾作用;而且中心防灾公园可以用作抗灾救灾指挥中心、紧急救援中心、重伤员抢救与转运中心,在各类避难疏散场所中居重要地位。

城市防灾公园需要具备相应的防灾功能:一是能够提供避难疏散的场所;二是具备防火减灾功能,能够防止火灾发生和延缓火势蔓延;三是具备医疗救护功能,可及时设立救护站,救治伤病员;四是作为运输基地,起到运送重伤员、救灾物资和市民生活必需品的紧急调运作用;五是通讯联络功能,具备应急通讯系统,确保防灾公园与各单位间的通讯联络畅通无阻。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地公园的防灾改建规划时需平灾结合,以人为本,综合考虑心。

3 防灾公园改建的原则

防灾公园是城市绿地在灾难发生时的角色转换,所以在改建时应当充分考虑其休闲参观的原则,并增加防灾功能。改建原则包括:

一,尊重原有公园的功能分区,制定防灾区划规划,如防火林带,避难广场等。

二,保持原有景观风格,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补充。

三,考虑无障碍环境设计。

四,对公园的生态效益、观赏效益、科普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化。

五,结合城市防灾需求,进行城市绿地系统中防灾绿地的规划建设;以生态学中廊道的作用、结构与斑块的关系等现有理论为城市道路、滨河等线状发展提供科学的选择,以形成防灾通道;以生物多样性理论指导城市绿地中面上绿化的布局、数量、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种间关系,为其提供结构优化方法。

4 城市公园改建为防灾公园的整合设计

徐州地处地处郯庐地震带中段西侧(如图2所示),是该地震带中段三个潜在震源区之一。此外,徐州还处在长江中下游一――南黄海地震带的影响范围内。历史上多次受到周边地震的影响,自]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测区。

淮海淮塔占地77万m2(约1150亩)共设置大小花坛200多个,种植雪松、侧柏等各种珍贵树木10万余棵。园林是一个融现代史,革命斗争史和地方党史为一体的纪念地和园林风景区。淮塔园林自然景观赏心悦目,粗犷和秀丽溶于一炉,雄壮和典雅汇为一体,各大主建筑独自成景,构成了一个空间辽阔、规模宏大、独具特色、文明全国的纪念性园林风景区。这里是国家命名的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要将其改建成防灾公园,应根据以上原则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建设计。(如图3所示)

3.1生态景观

在保持原有严肃典雅风格的基础上,多设置软质空地及开敞式绿地,适当减少高大乔木及灌木数量,为搭设帐篷等避难空间设施提供方便。

利用防火树种设置防火隔离带。防灾植被带一般设在公园四周,平时是绿地景观,公园发生火灾时起防火作用。

3.2应急设施配置

3.2.1入口形态

合理的入口必须使大量市民避灾出入、物资运输成为可能。灾时,公园入口作为众多避难者出入的通道,以及救灾物资、医疗设备的出入口,应当具有坚固,耐久,破损后易于修复,在灾时可以拆除护栏以便扩大人口的性能。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陵园具有三个入口,且规模相对较大,南北两个入口机动车可以顺利驶入,入口形态较好。只需要对其进行简单改建,在灾难发生时即能发挥作用。

3.2.2应急标识

作为防灾公园指示标牌是非常关键的引导工具。在灾难发生时,它可以引导避难人群迅速到达安全的地方,提高避难作用,并有利于灾后公园内的管理,组织好园内秩序。原有应急标识较为不足,应该增加标识的设计。(如图4所示)

3.2.3供水设施

水是避灾人群的生命线,要想成功避灾,供水系统必须保障。这次日本地震一经发生,很多超市的瓶装水一扫而空,如果其有一套完善的抗震贮水槽或井水装置,至少在核污染到来之前,可能就不会造成一瓶水难求的现象。在防灾公园的改建设计中要设置抗震贮水槽、水井、洒水装置等。水井可以作生活用水或其他用途。灾时关闭抗灾贮水槽出水口,槽内贮存的水量能够满足避难者的应急需求,即贮存避难者3天的饮用水。

3.2.4通讯照明系统

包括广播通讯系统和能源照明设施。

通畅的通讯系统在灾时可谓是至关重要的设施。启用灾时广播线路可以安抚灾民的心情,适时疏导人民的恐慌,避免人们应为不安而产生的混乱场面。易于灾时指挥人员的宏观调控。并且能为避难者提供避难行动与避难生活信息,让人们及时了解灾情及救灾情况。还可以确保灾区与非灾区之间的信息沟通,以方便非灾区对其的及时救助。

灾难发生时,很多系统都会不同程度的面临瘫痪的危险,尤其是电力系统。一旦某个节点出现断裂或接触不良便极有可能给整个线路带来危险。对于防灾通讯照明系统的防灾设置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改造。一是进行备用线路的增设,另一个是结合新型能源设置电源转换器。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当普通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也以将广播照明系统切换到新型能源电源上。

3.2.5生态应急厕所

应急厕所的设计与应急环境污染密切相关。冲水系统往往不能正常使用,应当为避难者开启临时厕所。周全考虑无障碍系统,方便正常人和残疾人的使用。本园林现有厕所为冲水系统,应适当增建应急厕所。(如图5所示)

4 结束语

紧急避灾过程中,人员多,人群活动复杂,产生的生活垃圾更加多。在复杂的环境面前,应当妥善指引处理好垃圾问题。并且做好环境保护各个方面的准备。

城市在规划发展进程中,应当不断地将普通公园改造成防灾公园,规划并新建新的防灾公园,完善城市综合减灾规划。尤其是类似徐州这种处在国家重点监测的地震危险区的城市,更加有必要完善城市本身的综合减灾系统,增建或改造越来越多的防灾公园。

参考文献:

[1]“5.12”地震后成都防灾公园改建设计探讨[J].河北林业,2009(6):37

[2]李柳林城市防灾公园抗震减灾功能浅析[J].河北林业,2007(6):37

[3]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52-263

[4]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3

公园设计篇3

1.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做到“人化”与“物化”的统一

人类设计是体现一定时期人们对审美、道德、历史文化以及伦理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唯物主义论称之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但人类的意识、情感和文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而人类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人类精神的表达,这可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物化和人化是统一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4]我们从这个层面也应该明白设计中的人性化是人类自身就拥有的特质,而不是空穴来风。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只是将人化和物化有机相融合,达到人与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所讲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过程。古时也有天人合一之说,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理念,达到人与景观统一的效果。

1.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园景观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作品。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未将人性化理念作为设计思路,而是沿着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过多的束缚思想将难以给人们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公园景观作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摆设品而已,毫无实际作用。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严格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设计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在城市公园的构造物中少设带有尖锐棱角的景观物体,台阶高程尽可能地低,这样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证。这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要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使公园景观装点的华丽无比,也谈不上人性化设计。

1.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

城市公园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和不同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公园景观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各个地域的文脉得以体现和传承。具体分析,作为公园景观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人们普遍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相似性,历史遗留下的建筑或者其他事物能引发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勾起他们相同的回忆,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将多数人认同的景观事物融合到设计作品中。第二,在景观设计中应深度发掘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将最具该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元素融合到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唯一新,将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公园景观使用者享用者因处于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观环境中倍感自豪和荣耀,提高使用者对公园景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有深刻认识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最有地域特征的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元素深挖出来并融合到设计中,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精品。

1.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者应将“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融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坚持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达到设计出的城市公园景观作品既能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造成影响的效果,使人、环境及社会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二、结语

公园设计篇4

项目背景及概况

石河子位于新疆天山北部,东临首府乌鲁木齐,在天山北部,光照和水源充沛,物产丰富。有着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特色,纵观石城,有文化、有历史、有特色、有朝气,但是如何在园林景观中体现出这些所有的特色呢,就需要有一公园的的特色设计贯穿整个设计,能充分体现城市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感。改造石河子东公园就成为本思想的主要途径。石河子市东公园西邻石河子大学中校区,东临天富名城小区,南邻北三路,北临北四路,总长约600米,宽约146米,总面积达8.76万平方米,是一个比较狭长的地带。

规划理念

尊重自然的景观园林设计认为是人与自然应该互利共赢,只有当景观设计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整才是成功的设计。尽量减少对原有植物和地貌的改造,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合理利用乡土植物,一个地方乡土植物种群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石河子市位于玛纳斯河畔,地表平坦,自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倾斜,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代表植物油松、樟子松、圆灌榆、大叶榆、苹果、暴马丁香等。在尊重和合理利用自然的基础上,可以改建出一个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方面的需求。

在公园设计中,只有构建以主题思想为主线,把军垦精神用园林设计手法表现出来,把时代精神贯穿其中,才能吸引周边人群,才能为城市的特色增添光彩.新时代的背景下,建立一个具有时代风貌,具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公园,保证其中心思想和可持续性。因此,公园景观设计既要体现石河子军垦文化传承性,又要体现石河子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借助石河子东公园改建为平台,打造具有地域性的新型公园景观。

特色

1.主要景区设计

为了游园景观内容的丰富,公园所设的每个景区都有相同的两处,在统一中求变化,并且相互穿插,造成移步异景的效果。景观雕塑所设的雕塑大都为抽象化的景观雕塑,突破了老广场之前的具象雕塑,所展现的同样为军垦精神。特色种植区所种植的为新疆本土植物。文化展览区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石河子市的新城魅力的宣传和老一辈军垦人艰苦朴素的作风。下面主要针对特色种植区和文化展览区做详细研究.

2.特色种植区

本区主要分瓜果种植区和农业种植区。在瓜果种植区结合石河子本土特色乡土瓜果,种植各种各样的葡萄品种和乡土果树。在农业种植区中,为突出军垦文化特色,植物里缺少不了老一辈军垦人驻地开荒时的种植,比如棉花,向日葵等。

特色种植区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种植的乡土瓜果位于公园的西半边的中心位置,距水源较近,有利于灌溉。种植的农作物位于东公园南边,进入公园就能看到农作物,就能体验到军垦人的精神,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采摘区形状规划是一片片不规则的多边形形状,像一块块龟裂的土地,体现的是在沙漠戈壁中勃勃的生机,正式呼应了公园中心思想,展现石城新魅力,戈壁中的绿洲。

本区种植植物都是乡土植物,为体现军垦文化和新城魅力,挑选种植的都是能突出本土特色的种植。农业种植区种植棉花、向日葵、玉米,为体现石城魅力和瓜果飘香的新城,在瓜果种植区种植多种葡萄品种、蟠桃、小银杏、海棠果等.

3.特色文化展览区

本展区位于公园的南入口处的位置,属于比较开阔的地段,铺装采用硬质大理石,做为文化展览区,要求视野开阔,适合人群聚集和疏散,以便进行展览和参阅。

特色文化展区是一个城市内在精神体现必不可少的景观规划设置。展区基础设施的材料选择也很重要。展区的展示墙用低合金的钢材材质组成的展示墙,易于弯曲和形成不同的形状,不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腐蚀,适合做为室外展览设施材料。颜色主要为银调,还有其他颜色给予点缀。形状为立体状墙体状或是网状,不但突出了钢材材料最朴实的材料质感,跟生活如此贴近,就像王震将军一步步用这些钢材把石河子建造起来一样。

结语

石河子东公园景观设计是军垦文化和新城魅力主导,打造具有地域军垦文化特色和新时代的园林景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军垦文化特色,把军垦精神这种地域文化内容深入在里面,从而生成特定的地域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石河子东公园景观规划空间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用新的景观功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使连贯的军垦文化得以延续和继承,也使得石河子东公园改造设计成为展现石河子新面貌的平台,进一步突出了公园的中心思想。

公园设计篇5

关键词:公园设计;生态设计;公园规划;景观设计

1 项目概述

新街河公园位于广州市花都区,东起铁山河河口,西至京广铁路桥段,全长约6.68公里占地面积约238万㎡,其中:水域面积约125万㎡,陆地面积约为113万㎡。设计内容有:园区内各功能区域及配套设施等的园林景观设计。

2 生态公园设计原则及目标

(1)设计原则。本项目提出了“整体协调、特色营造、人文关怀、自然生态”这一设计理念,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来贯彻这一主导思想。①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山体形态,公园的园林景观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全面提升整体环境的品味和档次。②加强公园的可识别性和设施的使用价值,创造公园独特的滨水景观风情。③研究当地的人文景观,充分满足人对亲水性公园的渴望以及与之交往的需求,为人们的休闲、旅游、娱乐等创造舒适的环境。④尊重自然、注重生态环境意识和责任感,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保护和提升。

(2)设计目标。本公园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亲水性主题公园,进一步优化花都区的城市环境,延续城市文化脉络,打造花都区“一河两岸”的亮丽风景线,建设成为市民水上生态公园。公园的建设尽量保留现有的地形、地貌、植被、滨水水岸线以及山体轮廓线,并重点设计滨水景观带。充分利用山水资源环境,以绿化为主,建设成为集河流恢复、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河滨公园。

3 总体设计

本公园设计范围为新街河(拦河橡胶坝到迎宾大道)生态公园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带的主要部分,公园的设计旨在为游人提供多样的游憩空间和场所,并营造丰富而多层次的自然景观环境和人文景观节点,通过内部水系的营造,满足人亲水、近水的需求。方案以独特的立地条件为依托,以表现和体会生态型绿地为原则,做到培育与利用相结合。根据地块所处的位置和自身特点,整个公园划分为休闲区、生态体验区、步行桥景区、滨水主活动区、生态培育区、生态标本园区和拓展活动区等功能区块。

公园整体上采用现代自然风格为主的设计手法,局部利用地块原有肌理组织景观。同内开挖自然式人工水系与城市内河体系连接,主要景观围绕水体和主园路展开,利用地形改善防洪堤与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自然的模仿和提炼,创造出更胜自然的优美环境。

方案的竖向设计主要考虑景观需要和排水功能两方面要求。并且两者相辅相成,在满足排水功能的要求下,营造优美景观。本地块在规划建设后,基本呈四周高,中间低的格局,部分地段还有较大的高差。竖向设计随形就势,低处挖湖、高处堆山。地块中央设置水系,一方面作为游人游览和活动的主要背景;另一方面,收集公园内及周边汇集的雨水,加以景观利用,充分发挥其生态价值。现有防洪堤与地块的高差约有3m~5m,本方案沿防洪堤塑造地形,缓和规则生硬的河堤影响公园景观。水体自西南向东北流动,汇集与中心湖面,与城市内河相接处设置闸门,下游设置提水泵,以保持湖面常水位。

4分区设计

(1)休闲区设计。该区域东起新广花路,西至铁路桥。此区域靠近居民区,北接秀全公园,具有丰富的文化沉淀,设计主要考虑到周边市民的文化休闲活动和河道生态的展示示范,设置文化广场和市民广场等,广场又设置一定的开放草坪空间和林下空间,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前提下,有组织的使游人能够亲近绿地,感受自然,充分体现以人为体的设计理念,展现花都最休闲的地方。

(2)生态体验区设计。生态体验区位于新街河河道的中上游,考虑到原有砖窑厂和其他旧厂区等,以及原有水塘的河堤现状,主要对原有的砖窑、石灰窑等进行改造,形成集遗观览、历史博览功能的艺术体验区。南面自然山林中设置国花雕塑公园、康体游乐园等,并在整个公园制高点设置标志建筑,供人们登高远望,浏览一河两岸的美丽风景。

(3)步行桥景区设计。步行桥景区地块狭窄,景观用地有限,方案利用防洪堤的放坡要求,结合地形、园路、水系、卵石、植物等景观要素,营造精致的景观环境。景观步行桥入口处设置螺旋型通道,满足公园与步行桥之间的无障碍通行要求。该区设置了公园管理房和茶室等功能建筑。

(4)滨水主活动区设计。滨水主活动区是公园内主要的活动区域,景区围绕中心湖面组织景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景观要素组织丰富的亲水场景。设置了集散广场、滨水休闲、儿童活动、观演、草坪休闲等功能区块。满足游人亲水、近水的需求。该区域东起迎宾大道以东300米,西到凤凰桥,作为花都的门户,一方面是景观和视线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公园方向的人流量较大。满足这一功能要求,在迎宾路两侧设置公园入口广场,广场是使命聚会、交通集散的主要场所,设置观演台,适合与大型的节假日庆典活动。同时,在周边设置茶室、餐厅、游船码头、小卖、厕所等功能建筑。另外,为了开阔视野和大气的空间效果,新的设计拓宽原有水面,沿规划路边设置绿道,由2米自行车道和3米人行道组成,并沿途设置亲水平台、休息坐凳、景观灯柱等景观,丰富河堤景观带。

(5)生态标本园区。生态标本同区向游人展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不同景观形态,同时为生物的繁衍提供良好的场所。本区内地形相对较为复杂,便于不同习性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发挥标本园的示范作用。以群岛的形式反映湿地景观,设置水杉方阵,展示其于性之美。结合防洪堤的坡地地形,种植山区植物。区内设置温室,引进和栽培热带植物和珍惜植物。丰富了标本园的植物品种。

(6)生态培育区。设置生态培育区,在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逐步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设置景观挑台组织观景。该区作为生态培育的一个示范区在全园乃至整个滨江生态带得以贯穿,逐步形成完善的滨江生态系统。随着人流量的增加,该部分区域可以有组织的加以二次建设,形成公园新的游览景点。

5植物规划

根据地块特征,景观及功能需要,进行植物配置宏观控制。

(1)以乡土树种为主,形成绿色基调;局部点植精品树种,提高景观档次。在树种的选择上,以适宜本地生长、具有良好生态习性和观赏性的乡土树种为主,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以降低资本投入。在局部景观亮点和视线焦点处,可考虑精品植物,用以点景:

(2)配合地块功能特征。进行空间组织,尤其要注意通过植物的调和使防洪堤、绿地、水之间的和协共生,形成环境整体。由植物配合进行窄问组织,根据景观区域或开放,或幽闭,或疏朗的空间要求,配以庭荫、孤植、密林、片林、疏林、草坪等不同形式,形成多种特征形态的空间;

(3)根据本工程为滨水绿化的特点,在植物品种选择上,要注意多选用耐水湿性较强的植物,如水杉、池杉、菖蒲等,并考虑其沿江的抗风能力;

(4)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环境改良能力,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合理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6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结合生态公园规划实例分析,提出规划设计中体现地貌地形、道路建筑、水环境、绿化植物的生态设计方式;同时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规划、景观生态设计、植被的生态规划设计等各方面提出具体的设计方略,从中打造一个优雅休闲的亲水性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游完的好去处。

参考文献:

公园设计篇6

关键词:竹子公园;主题公园;规划设计1 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

竹子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在继承古典园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达到民族化的园林艺术形式和现代游憩生活内容的统一。就山水创作而言,竹子公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北京紫竹院公园筠石苑原为公园花圃,地势平坦,造园者并没有一味地挖湖堆山,简单模仿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自然山水园林形式,而是基于引水入园和造景的需要,将地形作成缓坡和山丘,以竹、石、水面和轻巧的建筑穿插于起伏的地形之中,形成一组优雅的园林。

2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如筠石苑中游憩建筑的占地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公园设计规范》中同面积专类植物园的6%。园林建筑的位置、进行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都应符合竹子公园总体设计要求,能够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统一协调。竹子公园不论地处何方,都给人以身处南国竹乡的感觉,为进一步强化这种情趣,一般采取南方风格的建筑形式,或用竹材作为园林建筑的主要材料。南方风格的园林建筑多为青瓦粉墙、褐色门窗、不施彩画、体量较小、布局灵活,显得玲珑清雅,与竹林景观融洽和谐,营造出南国竹乡的园林意境。

3 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

3.1 适地适竹,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

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应按公园总体布局的要求,合理运用种种观赏竹的形式美要素,充分考虑与山石、水体、建筑和其它植物的和谐统一,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裥环境。同时,竹子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竹子大多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要求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12~22℃,1月份平均温度-5~10℃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mm,年平均相对温度65%~82%,性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酸性土。亦有部分竹种具有特殊习性,如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等耐荫性相对较强;黄槽竹、早竹、金镶玉竹等可在冬季寒冷干燥的北京露地过冬;刚竹、淡竹等可生长于微碱性的瘠薄土壤……在气候不太适宜的地区应用竹子,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小环境,且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如能采用喷灌则效果最佳。

3.2 师法自然,营造竹子景观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竹林群落是竹子造景的艺术创作源泉,竹子公园应师法自然,种植设计以竹林为主要配置方式,竹林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宜与草坪结合,形成竹林草坪,营造清静幽深的园林植物空间。竹林草坪如能结合微地形和溪涧曲水、自然山石驳岸,则更添城市山林、返朴归真之野趣。竹林中开辟小径亦是竹林景观设计的常用作法,古典园林的竹里通幽艺术手法在安静休息区依然适用,参照公园游人容量,竹径的宽度应在0.9~2.0m,为营造含蓄深邃的意境,竹径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力求变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迂回地扩展和丰富了园林的有限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曲折,矫揉造作。如果竹径较长,可在中间开辟若干开敞空间,奥旷交替,以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同时竹径可用宿根花卉镶边,以丰富竹林景观的色彩构图。竹径的铺装如能取古人竹子绘画的笑意,拼成竹子图形,则进一步促进了园林创作意境的延伸。

3.3 寓情于景,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竹子景观

竹子公园因竹成景,以竹为主,追求清静幽雅的园林创作意境。在服从公园竹子景观总体布局的条件下,竹子亦可与其它植物配置组景。古典园林竹子造景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配置模式,如“三益之友”、“岁寒三友”、“四君子”等,奇松、古梅在竹子公园不可缺少,亦可制作成花台或大盆景形式。南京情侣园一片竹林边几株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富于诗情画意,营造出宁静幽远的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现代园林竹子造景更应师法自然,竹子公园除应保留原址的古树名木外,竹林景观应形成人工栽培群落,尤其选择观花或观果类下植被,如毛竹林下可配置杜鹃、油茶、柃木、紫金牛、珍珠莲、新木姜子等。

4 总结

竹子公园的地形改造要师法自然,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微地形竹林景观为特色。竹子公园的景区、景点布局要充分挖掘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资源。园林建筑宜少而精,最好选用竹子作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应体现朴素、淡雅的南方建筑风格,以营造出体现南国竹林风光的园林空间。

参考文献

公园设计篇7

1.1朝阳公园简介

渭南市朝阳公园位于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金水路以西,东起供电局家属院,西至杜化路,南至华山大街,东西宽390m,南北长分别为543m和449m,总占地面积约285hm2。该公园在建设中一直秉持着将地域文化、植物造景、环境优化和以人为本相结合的理念。

1.2公园景观的设计基本要素

朝阳公园景观设计中包括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地形、植被、水域、道路、娱乐,文化及商业设施等,这些元素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和不同的空间效果。基于这些考虑,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这些因素,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相结合,创造出不同的地方特点和风格。

1.3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公园规划通常是将造景与功能分区结合,将植物、水体、山石、建筑等按园林艺术的原理组织起来,并设置适当的活动内容,组成景区或景点,形成内容与形式协调,多样统一,主次分明的艺术构图。规划的主要原则包括生态原则、多样性原则、人性化原则。

1.3.1生态原则

城市公园是一座城市的窗口,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的水平。而在这个崇尚生态的时代,若能在景观设计中透露出保护环境和重视生态的构思,无疑会为一座城市甚至国家提高姿态。城市公园中的生态设计,不仅其本身是对我们生活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它当中映射出的设计师的理念,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会公众的教育作用。水域和植被是美化环境最主要的元素。在中国园林中一直有一句话“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水体在城市公园中的生态作用主要有,改善湿度,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朝阳公园的水域面积大概占公园总面积的7%,而且水体与建筑,生态植物相结合,设计出了一个适于游憩、观光旅游、摄影的景观。而且朝阳公园在设计水体时,多考虑设计小的水体,因为小的水体更容易满足人们亲水的需要,更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在后期的养护管理中,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在水体发生污染时,小水体更易于治理。城市公园之所以被称为城市的“绿洲”,是因为公园中的树木、花卉、草坪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起着很大作用,如净化空气,调节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朝阳公园的绿地面积占,主要以乡土植物为主,一方面将植物与地形结合,减弱了地形起伏所形成的空间感。另一方面在公园的凉亭周围种植攀缘植物,构成绿色走廊,塑造出不同类型的空间。另外还利用植物的时序性来塑造景观的时序性,赋予了景观生命力,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

1.3.2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原则在城市公园景观中的运用景观可以使城市公园充满生机与活力。朝阳公园中所涉及的景观类型很多,自然景观主要包括花卉、草坪、乔木、攀缘植物、水域等。人文景观主要有园路、亭,廊,雕塑,游乐场以及其他休闲娱乐设施,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格局的多样性,格局多样性强调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及各类型之间空间联系和功能联系。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初,渭南市在拆除铁路北货场专线铁路时,朝阳公园内的一段约150m长的铁路被保留下来,一台铜川耀州区某水泥厂退役的前进型蒸汽机车被保存在此处。这列蒸汽机车不仅诉说着老渭南人对陇海老铁路的那段记忆,也迎合了年轻人追求新鲜的心理,成为朝阳公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3.3人性化原则

城市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既要满足市民物质与精神上的需要,又要保证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强调便携性和安全性,是人性关怀的具体体现。针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的特点,城市公园需要做到快进快出。便携性有三个含义,一是外部交通条件方便、快捷;二是主要游玩景点不散乱,空间紧凑;三是游览线路和游览线路间衔接紧凑、不散乱。安全性有三个含义,一是安全设施齐全,如护栏、提示板、警示板等;二是人员活动频繁区设立无视觉障碍安全带;三是保持园内社会秩序有序。基于上述考虑,对于基础设施的设置要全面而细致,园路、灯具、坐凳、亭、廊、卫生间等公共设施都要采用无障碍化设计。同时为防止意外,要合理的规划避难的场所和安全通道。

2、朝阳公园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地形缺少变化、空间感单调

地形是所有室外活动的基础,地形在户外空间中的主要功能有美学功能、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变化可以借助地形的起伏、高差的变化来丰富公园空间感受。朝阳公园的大小地形丰富但缺少统一的规划,从而就未能使得地形之间大小空间相互穿插,而且彼此之间也缺少有机联系。另外地形边界处理也缺乏景观性,地形与局部小区域、道路之间缺乏联系,边界处理多以自然式的绿地为主,处理形式很单一。

2.2植被配置单调,缺乏艺术性

植物是公园当中为其增添活力与生命力的个体,它既能为人们提供庇荫纳凉的场所,又能给行人带来优美的视觉效果。朝阳公园的植被类型众多,但未能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得植物的生长比较凌乱。在植物搭配上,乔木、灌木、草本的层次感不强,四季景色植物缺乏,使得公园内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不太明显。另外由于管理不到位,使得部分植物受到破坏,使得整个公园内的植物造景比较粗糙。公园内植物群落较单调,开花地被较少,只是在入口处有花卉观赏区,园内植被多以草地为主。

2.3水域面积较小,水体形式单调

在公园中,水体是必不可少的景观要素,水可以构成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朝阳公园由于自身面积较小,所以水体面积不大且以小水面为主。加上未能有效的与周边水系贯通,导致公园水体的流动性较差,又由于长期的管理不到位,使公园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常造成局部的死水现象。

2.4园路的级别不明显,景观价值低

综合性公园中的道路在联系和营造公园景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引导交通,将各个功能区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园路本身也是景观要素中的一类。合理的园路规划可以创造出高质量的视觉景观效果。朝阳公园中的园路不仅主干道的等级不清晰,而且园路混杂缺乏合理的规划。在一些重要路段不能满足紧急消防要求,对人流的疏散性较差。

2.5因追求局部效益使得公园整体空间效益降低

朝阳公园内以部分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用地,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造成绿色景观的严重破坏,也违背了园林本应具有的生态本质。近年来,在朝阳公园的周边兴建了大量的高层建筑,导致公园整体开阔性景观遭到破坏。

3、朝阳公园今后的景观规划思路

3.1营造多样的植物群落景观

朝阳公园应引进多样性的植物物种,一方面将不同色彩、姿态的植物进行搭配,合理布置植物群落,打造出艺术性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植物的四季变化造就了景观的时序变化,所以要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的时序性,从而丰富景观的整体季相构图,达到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3.2体现园路铺装样式的多样化

充分结合朝阳公园的地形地貌,使园路的布局合乎自然,做到因景设路,不能漫无目的。另外园路宜曲不宜直,既要自然流畅又要满足人的实际需求。园路的铺装材料类型众多,一般多选用混凝土、石材、防腐木材等。混凝土具有的造价低,铺设简单的特点。石材主要包括机制石、鹅卵石、砾石和板岩。机制石多用于游览栈道;砾石多用于山丘上的小道;鹅卵石可作为健身步道的路面材料;板岩适用于安静休憩区的游览小径。将这各式的铺砌材料在园中合理布局,使园路与环境更融合、协调,增强景观的多样性。

3.3控制公园周围的建筑物高度

公园设计篇8

关键词: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概念;原则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park construction, it is a use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green plants, to city input of natural factors, ea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gr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and the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alysis of urban ecological park design.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Park design; Concepts;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 它既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部分, 也是一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工程措施。它为城市生长提供了新鲜空气和舒适的环境, 也抵御无序的灾害。传统的公园设计理论制约了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 使公园的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生态设计理念日益成熟和人们对优美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 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也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生态设计概念

生态设计的定义最早由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和瑞恩提出, 即: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 马来西亚著名建筑设计师杨经文从系统角度定义了生态设计, 即“生态设计是通过设计获得一种整体全面的考虑, 它包括在一个被设计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 对系统中能源和材料的审慎使用, 以及通过设计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关学者结合景观生态基区的定义得出: 每个景观都拥有比其实际占地面积大得多的景观基区, 总体而言, 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在保证景观能很好地发挥为公众服务功能的前提下, 设计尽量减少景观基区面积的景观。中国设计师俞孔坚从生态恢复理论角度提出:生态设计就是生态补偿设计, 即: “人们为对自然环境作出补偿而进行的减少负干扰的设计。”生态设计的准确定义尚有争论, 但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设计本身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协调, 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或影响和对能源与物质的消耗, 保护或恢复生态环境; 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的设计思维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以及保持与维护人类与自然界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

1、以生态发展为依据, 发挥“绿”的效益

“绿”主要是体现在植物上,“ 绿”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所以要合理配置植物造景的绿色效益。

2、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城市中的人们向往绿色, 渴望回归大自然环境。因此, 在景观设计时, 植物造景应综合考虑立地条件中的土壤、气候、降雨量等自然条件, 以人为本, 充满生活气息, 用科学的、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融合统一在规划中, 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意景先思, 构景先笔, 景观鲜明, 特色美丽落笔之前, 首先要酝酿好“意景”“ 构景”的思路, 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来。在创造上要以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为基础, 化平庸为神奇, 旗帜鲜明。

4、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与合理引进相结合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树种地区差异较大, 适地适树, 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同时, 科学合理地引进外来适生、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增加本地区园林植物种类。

三、城市生态公园设计分析

1、分区设计

(1)烧烤区设置完备的配套设施,提供各种形式、各种尺度的空间,便于不同群体的组团交流和活动。设置一定的开放草坪空间和林下空间,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前提下,有组织的使游人能够亲近绿地,感受自然;

(2)生态体验区主要设置了生态农庄、回音壁、污水处理点等景观功能区域,旨在为游人提供参与和体验生态的场所。生态农庄主要种植和养殖无公害的农产品,其间设置绿色餐馆,在直接感知生态的同时,丰富了公园的景观元素。回音壁是采用重叠式弧形景墙,感受回音效果,意欲自然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

(3)步行桥景区地块狭窄,景观用地有限,结合地形、园路、水系、卵石、植物等景观要素,营造精致的景观环境。景观步行桥入口处设置螺旋型通道,满足公园与步行桥之间的无障碍通行要求。该区设置了公园管理房和茶室等功能建筑;

(4)滨水主活动区是公园内主要的活动区域,景区围绕中心湖面组织景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景观要素组织丰富的亲水场景,设置了集散广场、滨水休闲、儿童活动、观演、草坪休闲等功能区块,满足游人亲水、近水的需求。周边设置茶室、餐厅、游船码头、小卖、厕所等功能建筑另外。

(5)生态标本园区向游人展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不同景观形态,同时为生物的繁衍提供良好的场所。本区内地形相对较为复杂,便于不同习性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发挥标本园的示范作用。以群岛的形式反映湿地景观,设置水杉方阵,展示其干性之美。结合防洪堤的坡地地形,种植山区植物。区内设置温室,引进和栽培热带植物和珍惜植物,丰富了标本园的植物品种;

(6)设置生态培育区,在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逐步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设置景观挑台组织观景。该区作为生态培育的一个示范区在全园乃至整个滨江生态带得以贯穿,逐步形成完善的滨江生态系统。随着人流量的增加,该部分区域可以有组织的加以二次建设,形成公园新的游览景点。

2、植物规划

根据地块特征,景观及功能需要,进行植物配置宏观控制。

(1)以乡土树种为主 ,形成绿色基调;局部点植精品树种,提高景观档次。在树种的选择上,以适宜本地生长、具有良好生态习性和观赏性的乡土树种为主,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以降低资本投入。在局部景观亮点和视线焦点处,可考虑精品植物,用以点景;

(2)配合地块功能特征,进行空间组织,尤其要注意通过植物的调和使防洪堤、绿地、水之间的和协共生,形成环境整体。由植物配合进行空间组织,根据景观区域或开放,或幽闭,或疏朗的空间要求,配以庭荫、孤植、密林、片林、疏林、草坪等不同形式,形成多种特征形态的空间;

(3)根据本工程为滨水绿化的特点,在植物品种选择上, 要注多选用耐水湿性较强的植物,并考虑其沿江的抗风能力;

(4)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环境改良能力,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合理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生态公园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发展趋势, 生态公园必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 所以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经过科学、艺术的设计植物群落景观, 营造出生态、美观、经济、舒适的生存环境。生态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还可以解决多功能自然空间的组合问题, 植物造景问题、环境美学问题、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问题等, 最终发展目标是达到以人为本, 顺应自然, 优化环境, 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闪旭涛.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实例分析——以成都市活水公园为例[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0) .

[2] 陈晓梅,李俊杰,王萍. 浅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J]. 浙江农业科学, 2011,(04) .

[3] 王胜永,史册. 论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及建设[J]. 科技信息, 2010,(06) .

[4] 刘飞舞.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的改造——以湘潭市杨梅洲生态公园为例[J]. 中外建筑, 2011,(01) .

[5] 张维锋. 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实践探讨[J]. 科技传播, 2011,(12) .

[6] 张辉,车代弟,蒙微.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理论与实践——以大港公园为例[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07) .

公园设计篇9

关键词:竹子公园;规划设计;总体布局

一、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

竹子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在继承古典园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达到民族化的园林艺术形式和现代游憩生活内容的统一。就山水创作而言,竹子公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北京紫竹院公园筠石苑原为公园花圃,地势平坦,造园者并没有一味地挖湖堆山,简单模仿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自然山水园林形式,而是基于引水入园和造景的需要,将地形作成缓坡和山丘,以竹、石、水面和轻巧的建筑穿插于起伏的地形之中,形成一组优雅的园林。

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应运用形式美规律处理景区、园林景点和风景透视线的布局结构和相互关系,使景区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上海万竹园规划有“竹与生活展示区”、“竹与名人展示区”、“竹品种展示区”、“竹与文化展示区”和“竹与民族展示区”等五大景区,各个景区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并且相互呼应衬托,从各个侧面体现了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了充分展示园林景点的静观和动观效果,景点的布设既要注意提供游人驻足留憩细细欣赏的观赏点,也要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来联络组织各个景点。筠石苑规划有十处景点,即“清凉罨秀”、“友贤山馆”、“江南竹韵”、“斑竹麓”、“竹深荷净”、“松筠间”、“翠池”、“绿筠轩”、“湘水神‘和”筠峡“。游人沿着竹径通幽的导游路线前进,感到景色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俯视时仰望,不断变化,层层展开,产生一幅幅有节奏的连续风景画面。收到步移景异的动观效果。

二、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如筠石苑中游憩建筑的占地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公园设计规范》中同面积专类植物园的6%。园林建筑的位置、进行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都应符合竹子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能够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统一协调。竹子公园不论地处何方,都给人以身处南国竹乡的感觉,为进一步强化这种情趣,一般采取南方风格的建筑形式,或用竹材作为园林建筑的主要材料。南方风格的园林建筑多为青瓦粉墙,褐色门窗,不施彩画,体量较小,布局灵活,显得玲珑清雅,与竹林景观融洽和谐,营造出南国竹乡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设计为突出竹文化主题,建筑装修材料亦应多采用竹制品精心设计,如墙饰、灯具。门心板、落地花罩、漏窗花纹等都在传统作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同时栏杆、驳岸、台阶等构筑物亦做成仿竹竿形。获得既与环境相呼应、又独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者还应借助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通过景名,匾额、楹联等形式着力渲染、弘扬竹文化,营造定出富于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

三、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

3.1适地适竹,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

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应按公园总体布局的要求,合理运用种种观赏竹的形式美要素,充分考虑与山石、水体、建筑和其它植物的和谐统一,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裥环境。同时,竹子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竹子大多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要求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12~22℃,1月份平均温度-5~10℃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65~82%,性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酸性土。亦有部分竹种具有特殊习性,如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等耐荫性相对较强;黄槽竹、早竹、金镶玉竹等可在冬季寒冷干燥的北京露地过冬;刚竹、淡竹等可生长于微碱性的瘠薄土壤……在气候不太适宜的地区应用竹子,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小环境,且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如能采用喷灌则效果最佳。

3.2师法自然,营造竹子景观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竹林群落是竹子造景的艺术创作源泉,竹子公园应师法自然,种植设计以竹林为主要配置方式,竹林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宜与草坪结合,形成竹林草坪,营造清静幽深的园林植物空间。竹林草坪如能结合微地形和溪涧曲水、自然山石驳岸,则更添城市山林、返朴归真之野趣。竹林中开辟小径亦是竹林景观设计的常用作法,古典园林的竹里通幽艺术手法在安静休息区依然适用,参照公园游人容量,竹径的宽度应在0.9-2.0m之间,为营造含蓄深邃的意境,竹径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力求变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迂回地扩展和丰富了园林的有限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曲折,矫揉造作。如果竹径较长,可在中间开辟若干开敞空间,奥旷交替,以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同时竹径可用宿根花卉镶边,以丰富竹林景观的色彩构图。竹径的铺装如能取古人竹子绘画的笑意,拼成竹子图形,则进一步促进了园林创作意境的延伸。

3.3寓情于景,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竹子景观

竹子作为配景,与建筑、山石、水体、其它植物等造园要素的配置要相互因借、扬长避短。竹子与园林建筑配置时,应让建筑立面优美的线条和色彩充分地表现出来。根据园林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征,一般选用中小型观赏竹种,江南园林常用的有孝顺竹(ambusamultiplex)、紫竹(Phllostachysnigra)、斑竹(Phllostachysbambusoides)等等。倘若园林建筑的抱角、蹲配等置石相结合,缓解、软化墙角廊隅的生硬线条,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同时注意加强建筑的基础种植,一般选用小型丛生竹作矮绿篱,如凤尾竹(Bambusamultiplex)、菲白竹(Arundinariaargenteostriata)、铺地竹(Arundinariafortunei)、阔叶竹(IndocalamusIatifolius)、矢竹(Pseudosasajaponica)、箬竹(Indocalamustessellatus)等等。

假山石和雕塑一般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亦可用地被衬托雕塑的线条和质感。水体的竹子造景应因地制宜,对于溪涧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驳岸,宜配置小型丛生竹,如箬竹、阔叶箬竹、大明竹(Arundinariagramineus)等等,其体量与山石驳岸协调统一,同时竹与石的色彩、线条、质感对比大大丰富了驳岸的装饰效果。对于大面积水体的缓坡驳岸,适宜配置大中型竹林景观,水中竹林倒影与岸上竹林动静对比,增加了竹林景观的空间层次。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主要适用于小型园林空间,如盆景园等各种“园中园”,此类园林空间一般采用自然式布局,粉墙青瓦,花街铺地,建筑风格朴素淡雅。在服从空间环境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借鉴“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竹石小品”等造景手法,竹子景观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简远、疏朗、雅致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因竹成景,以竹为主,追求清静幽雅的园林创作意境。在服从公园竹子景观总体布局的条件下,竹子亦可与其它植物配置组景。古典园林竹子造景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配置模式,如“三益之友”、“岁寒三友”、“四君子”等等,奇松、古梅在竹子公园不可缺少,亦可制作成花台或大盆景形式。南京情侣园一片竹林边几株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富于诗情画意,营造出宁静幽远的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现代园林竹子造景更应师法自然,竹子公园除应保留原址的古树名木外,竹林景观应形成人工栽培群落,尤其选择观花或观果类下植被,如毛竹林下可配置杜鹃、油茶、柃木、紫金牛、珍珠莲、新木姜子等等。

四、小结

4.1竹子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强调突出竹文化氛围。

竹子公园的地形改造要师法自然,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微地形竹林景观为特色。竹子公园的景区、景点布局要充分挖掘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资源……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年,最好选用竹子作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应体现朴素。淡雅的南方建筑风格,以营造出体现南国竹林风光的园林空间。

4.2竹子地被和竹子绿篱在竹子公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竹子地被常绿阔叶,景观效果优于一般地被和草坪,可设计成大面积图案式景观应用于水边缓坡等视野开阔的园林空间,突出表现竹子的群体美。竹子绿篱以自然式为主,其独特的姿态和质感给人以崭新的感受,亦可按特定主题做成整形式绿篱。

公园设计篇10

关键词:秋澄公园;生态;文化 ;休闲

Abstract:Wu Yi Qiu Cheng Park located at the Wuyi city , south side faced with Shu Xi , it’s a greenbelt along the brook , area approximately 7.3 hectares , union actual topographical condition , design a city green garden as subject of ecology, culture and leisure.

Key Words: Qiu Cheng Park ;ecology;culture ; leisur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况

武义县素有“温泉之城、萤石之乡”的美誉,隶属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东南,“长三角”经济圈南缘 ,界于东经119°27′~119°28′,北纬28°31′~29°03′之间,南北 长59公里,东西宽50公里,总面积1577. 2平方公里。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330国道、44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武义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无霜期214―242天;年降水量1445.7毫米;年日照时数1963.7小时;年辐射总量108.3千卡/平方厘米。

本次设计位于武义县城区内,南面面临熟溪,为沿溪条状绿带,面积约7.3公顷。基址内有部分为荒地,还有一些未拆除的建筑,北面有一块地略有规划,但是现状较为凌乱,需要进行调节。

二、设计依据

1、总体规划及现状的相关图纸资料;

2、《公园设计规范》;

3、对现有场地的踏勘;

4、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

5、有关领导的意见和指导精神;

三、设计构思

充分结实际的地形条件,设计以生态、人化、休闲为主题城市绿园。

四、设计指导思想

1、遵循本案的总体规划,以现代园林艺术构成理论指导园林规划设计,通过园林小品、水景、绿化造景等景观设计积极改善城市环境景观,创造富有生机、蓬勃发展的休闲旅游城市。

2、合理进行景观分区,各个区域有其特色的景观内容。

3、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吸收国外环境景观设计的先进理论,继承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充分发挥绿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形成完整的绿化环境体系。

4、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重点处理好本岸集中绿地、地形设计、水体和小品,使之形成生态的、可持续的景观空间。

五、设计原则及目标

(一)原则

1、生态设计

生态是景观的灵魂。一个好的设计,必须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便是生态设计的体现。

本方案的设计中,始终坚持生态设计的思想:道路、小品建筑、基本设施以天然材料结合现代材料为主,或与主体建筑用材相协调,使之融于自然,融于环境;植物配置更是讲求生态性,植物造景采用多层次配植来进行景观空间的竖向分隔,创造出植物群落的整体美。以成片种植大乔木为主,配以小乔木和花灌木模纹色带,不仅可增加叶面积系数,提高绿化覆盖率,还可形成立体绿化景观,在色彩、质感和季相上形成对比,以满足植物配植的层次美和景观展示的条件,在有限的绿地中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2、生活设计

任何设计都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

生存、生活,给人的生活带来欢乐、悠

闲、幽雅的感受,既体现“以人为本”

的设计原则。线型流畅的园路,曲径通

幽,移步换景;绿荫、鲜花、清澈明亮

的湖水、阳光、小草、木椅……一切都

显得那么惬意,温暖、和谐,使人们心

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爱,对亲人、爱人

的情,对健康的向往。工作的劳累,生

活的烦恼,顿时抛入了那亮绿的小草中

间,“化作春泥更护花”。

3、创意设计

创意将平凡转化为永恒,好的设计还需用创意来点缀,通过各种手法来表现:小品点景、植物造景、或借景自然……使之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一首首隽永的诗篇,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或洒脱、或奔放、或雄壮,或委婉,与心共鸣,与心交流。创意设计是公园有别于其它的特色、特别之处。

(二 )目标

建设成武义县功能齐全、主题明确的城市绿带,为市民提供晨练、学习、休闲的空间,满足市民的对生活环境日益提高的心理要求,提高城市品位,创造优良的生活、投资及休闲旅游环境。

六、景观设计分析

本设计根据绿地的性质、用途、服务人群以及设计者的总体意图,结合总体规划的生态、人文、休闲原则,将整个公园分为以下几个区:主入口区、休闲步行区、自然丛林观赏区、生态溪流游赏区、童真天地园、康体健身区。在平面构图布局上使它们互相因借,有主有从,有节奏有韵律,以取得和谐统一、中西合璧、活泼古朴、庄重大方、野趣横生、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一)、主入口区

主入口区起始于熟溪桥,位置上需要解决和熟溪桥西面的城市绿地景观相衔接,功能上要满足公园入口集散的要求。沿桥下面做了一个下沉平台与桥西面相连接,将新造的公园和已有的西面城市公园联系在一起。平台向东为一条狭长的步行走道,通过地面的拼花铺地延伸到主入口广场。主入口广场也是一个餐饮美食广场,由于堤坝走道与道路有一定的高差,设计上考虑将道路与堤坝走道之间抬高,一方面可以使公园可以相对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开喧嚣的城市交通干扰,另外抬高的绿地也能给城市道路景观带来立体的视觉效果。主入口原为一个停车场,地方比较开阔,为美食文化广场的建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广场中间为一个艺术照壁,照壁前面刻有“秋澄公园”,背面为一个浮雕墙面,上面镌刻“熟水秋澄”这个历史典故。广场内将熟溪水体引进来,形成江南小桥流水的布局风格,沿溪流布置建筑,建筑采用传统江南民居形式,居民、小桥、流水营造出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

(二)、休闲步行区

休闲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功能之一,休闲也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内容之一,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设计都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生活,给人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一切园林要素的布置都要满足人们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最终体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休闲步行道利用植物与地面铺装之间的有机结合,让游人在游赏江景时能享受到足下不断变化的情景带来的愉悦。在这些景点设计中尽量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小品尺寸、视觉感受、亲水性与安全性等方面都做到最佳。

(三)、自然丛林观赏区

本区块内主要是体现植物景观。模仿自然界植物生态群落的生活方式,合理将乔木、灌木、地被和草坪按照自然生长规律搭配在一起;将阔叶、针叶等树种混交,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景观,如混交林、疏林草坪、孤赏林等。利用植物不同的观赏习性,将它们群植,分别形成以观赏开花为主的香溢园,以观赏果实为主的秋实园、以观赏各种颜色树叶为主的醉红园,以表达对松柏类植物不惧严寒的敬意的傲雪园。通过园路的组织将其联系起来,使游人在游赏过程中得到不同的视觉、嗅觉等感官享受。沿江边的步行道上采用膜亭休息处有序的排列,提供人们休息和欣赏江水的优美。在膜亭背后景墙上做了一些浮雕,内容为展示武义民间文化。如反应武义高超的根雕艺术,武义民间美术类石雕(凝灰岩雕刻、萤石雕刻)和泥水画(墙壁画)等。在小路边或者一个转角点,适当点缀一些武义民间文化类情景雕塑,起到丰富公园文化内涵,增强景观观赏趣味。

(四)、生态溪流游赏区

生态设计是本公园的主导思想。一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模仿自然界的各种生命形态,将它们的具象状态在公园中体现出来,另外一方面公园也要将已经逐渐从人们意识中淡化的童年生活场景重现。在公园基址的位置曾经水网交错、水草丛生、百鸟低飞、游鱼翔底,这一切都源于水这个生命的缔造者。所以在本区内设计了蜿蜒曲折的自然水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人们童年的生活场景;同时水系的存在与熟溪形成了不同形态的水体之间的对比美,一者大,一者小,宽广和秀气,驿动和安宁交相映衬,共同组成一幅和谐自然美丽画卷。沿水系分别设置了供游人休息和游玩的公园景点:

1、假山跌水――此处为一个景观亭和假山喷泉相呼应,假山作为游览视觉对景,而景观亭是游人休息的精致小品。

2、亲水台阶――沿水系设置一些延伸入水体的台阶,水深为50厘米左右,可以提供游人亲近水体,同时又保证游人戏水时的安全。

3、休息广场――一个连接水体和绿地的圆形平台,提供游人在水边停留和休息。

4、水上木栈道――以枕木为材料,让游人体验水上行走的乐趣。

5、亲水平台――与木栈道相连接,木材质相互之间的连接,使游人仿佛置身于自然的环境中,体验不同的休闲方式。

(五)、童真天地园

儿童是公园游人里一个重要的人群,他们有着自身游玩的特点,所以在公园内为他们开辟一个童真天地园。针对儿童比较喜欢新奇的心理和好动的行为特点,在建筑上考虑造型比较新颖的管理房,里面可以做小卖部和提供滑冰的器具。管理房外是一个大型的溜冰场,以提供他们在里面进行玩耍。另外安排了一部分低年龄的儿童游戏场地,通过木栈道将各种游戏器具结合在一起,中间位上坑或者草地,起到保护作用。

(六)、康体健身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身体的锻炼却越来越少。作为公园设计不仅仅只考虑游赏功能,更应该关注人们不断增长的锻炼需求。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在本区设置了健身广场、康体步道等一系列运动场地和设施。这些设施包括了各个年龄段的活动需求,可以安排中老年人进行跳舞和晨练的运动场地、健身广场和康体步道;青年人进行户外运动的休闲广场等。沿熟溪岸边设置了一些游船码头,让人们可以荡舟溪上,去享受大自然悠闲时光。为了考虑与外面道路的衔接,所以在此处留有一个入口。沿道路分别设置了生态停车场,解决车辆停放问题。

七、竖向规划

由于公园内堤坝走道比城市道路要高,设计考虑在公园北面进行抬高,使地形与堤坝走道尽量齐平或者稍微高于走道标高。尽量在满足土方平衡,遇有高地形的地方尽量不动土方,保持原有地形,平坦的绿地区域可进行微地形塑造营造错落有致,地形起伏的园林空间,地形的改造要有利于绿地的自然排水,绿带与道路之间进行较大的地形起伏,以达到绿带内的的景观与道路景观的有效分割的效果。同时,竖向设计还要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良好条件。

八、给排水规划

(一) 、给水工程

本设计用水由公园给水管网供水,供水水压不低于0.25Mpa。

本设计用水以绿化养护用水、水池的用水及水景喷泉用水为主。

绿化养护采用自动喷灌和人工浇灌相结合的方式。在重要景点采用自动喷灌系统,其他地方布置洒水栓,、实行人工浇灌。

自动喷灌系统采用埋藏式旋转喷头(射程10.7~12m,工作压力:0.17~0.25Mpa,流量:0.86~1.13m³/h,弹出高度:100mm)及散射喷头(射程4.9m,工作压力0.21Mpa,流量0.82m³/h),电磁阀和控制器。在自动喷灌喷洒不到的地方及自动喷灌不工作时由洒水栓供水,实行人工浇洒.

洒水栓采用快速连接阀,管径为de25。

给水管采用PP-R给水塑料管(PN1.0),熔接,100mm砂基础,埋深不少于0.7m。

绿化用水量以2~4L/m(.d计,喷泉用水量以水池容积的10%.d计.

(二 )、排水工程

本设计雨水排除主要是中心广场及绿化内的雨水排除,设计时以有组织排水和微地形排水相结合,在自然排除有困难的地方布置雨水口,盖箅排水沟收集后排入雨水管或湖水中。

广场的排水坡度为0.3~0.6%,盖箅排水沟坡度为0.5%.管道坡度为0.3~0.7%。

雨水管采用UPVC加筋管,100碎石基础,粗砂回填至管顶,埋深不少于0.7m。

九、照明规划

绿地绿化面积较大,其电气工程的实用功能为整个绿化园区及景观小品等环境景观照明的供配电系统。

设计依据:国家有关设计规范JGJ/-16-8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

根据绿带各区域机电设备容量及增长性和其负荷等级情况拟定了本工程供配电系统方案。

由绿地配电房或城市供电系统的低压配电装置引出几路低压电源向各待定位及设计的区域动力柜提供低压电源。各区域机电设备及景观照明电源均由区域动力柜提供。根据园内特性,低压电缆所有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三相五线制输配电。电缆VV22-1KN铠装电力电缆埋地或电缆沟敷设,进出建筑物及穿越道路时均穿钢管保护,照线路采用VV型橡套电缆穿PVC管形式。

景观照明的设计原则:重点区域按亮化标准设计,其余按一般标准设计,照明灯是采用庭院灯、泛光灯、地埋灯、草坪灯等。(详见灯光布置图)

十、总体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景观环境设计的重点。要构架“自然生态、以人为本”休闲环境空间与场所,最重要的是植物生态景观群落的营造,它是自然化景观再现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局部性植物群落的构成,富于自然化的景观则是“无源之水”。

根据公园基础的气候,水文,降雨,土壤等的特点,植物群落是以常绿的阔叶树和常绿针叶树为主,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相出现。但作为公共绿地植物景观与环境,应充分考虑冬日梅雨季节对阳光的需求。因此,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和冬季的充足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观叶,观果及芳香树种。下层采用耐荫的底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整个公园香樟为基调树种,以水杉、杜英、广玉兰、杂交鹅掌楸、枫香、银杏、榉树、白玉兰、二乔玉兰、柳树、乐昌含笑等。(详见植物配置图)

具体的植物树种的选择:

上层乔木:香樟、乐昌含笑、杜英、广玉兰、女贞、杂交鹅掌楸、枫香、银杏、榉树、白玉兰、二乔玉兰、柳树、合欢等;

中层乔木:桂花(金桂、银桂)、樱花、碧桃、红枫、鸡爪槭、海棠、紫薇、木槿等;

花灌木,色叶灌木:杜鹃、金丝桃、含笑、栀子、海棠、金叶女贞、红花继木、火棘等;

地被:书带草、麦冬、石蒜、二月兰、地被石竹等;

攀缘及藤本植物:紫藤、蔷薇、络石、爬山虎、花叶蔓长春花、常春藤等。

十一、建筑小品设计

在整个景观环境的设计中,除了一些必要的功能建筑和景观休息建筑以外,原则上不再出现人工建筑。出现的景观建筑一般也是小体量的,且是分散在绿色的环境之中。在建筑形式的考虑上,原则上以明快,轻盈,通透为主。同时,为了景观上的丰富,以及气氛的创造,选用了膜构,玻璃和木构架等形式。以现代的材料以及由此带来的建筑特有的自由形式。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也给场地传达了一份活跃,自由的感觉。更多注意材质之间对比以及环境之间的协调,散布出自在,轻松的氛围。园内设计了厕所、茶室、亭廊等多样的建筑形式,同时建筑的选材也是天然材料与现代材料的多样材料。但在整个建筑设计中以绿地的建设原则为原则,建筑在变化中求统一,体现了绿带的功能性,同时也塑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十二、园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