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2-21 10:24:06

公园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主干基础课程,紧密结合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典型样本。该文针对城乡规划专业课结合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教学单元为序列,从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课程育人目标、思政元素挖掘、实施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自然融入城市公园规划课程,全面提高城市公园规划的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公园规划;生态文明

1城市公园规划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1.1课程综述

规划设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是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工类专业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也是规划设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规划设计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基本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形成生态文明价值观,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该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面向城乡规划专业大三年级以上本科学生开设,于大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包括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共计64课时。该课程是地理与旅游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城乡规划专业类竞赛的对应课程,经过多年努力探索,学生的设计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课程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专业教学领域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口碑。

1.2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特色

1.2.1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园的概念,城市公园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建设趋势,公园的分级分类,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公园(特别是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程序和相关标准与规范。实践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现场调研,撰写调研报告,针对课程设计任务书,以真实场地为基础,对某一城市综合公园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本课程以“城市公园”与“公园城市”的建设发展关系为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No.34,2021SumNo.550核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引导学生在自己居住的城市中选择设计基地,将公园作为将城市生态价值转为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的重要载体、场景和媒介,积极探索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的转变,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诗意生活的打造。1.2.2课程内容特色(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和全方位、多视角的教学模式。本课程选择的基地一处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原沙坪公园所在区域,另一处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龙水湖周边,规划面积均为18~20公顷,学生可自行选择基地并分小组开展前期调研和合作设计工作。教师主要采用带领学生进行现场调研、课堂讲授、PBL小组讨论、集中评图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法,让学生参与“听(听讲)、观(观察)、感(感悟)、说(汇报)、做(设计)”五个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分析不同城市公园的特点,关注城市公园的发展动态和前沿课题,发掘城市公园与城市地貌、气候、人文历史及城市居民等之间的关系,针对调研结果提出问题,并以全面、系统的专业方式对其进行梳理和解决,完成对城市综合公园的总体规划及细部景观设计。(2)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高度有机融合,多元化呈现教学成果。本课程蕴含丰富且极具地域特色的思政元素,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例如,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文化旅游名区,是巴渝文化繁盛地、红岩精神发祥地、抗战文化聚集地、沙磁文化发源地,而沙坪公园作为沙坪坝区的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生态和景观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城市文化传播的空间载体。它不仅是市民休闲游憩、锻炼交往、举办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格和精神气质。因此,引导学生将沙坪坝区及重庆的历史文化融入公园规划设计,在完成设计方案的同时对城市文化底蕴进行挖掘和研究,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构建具有思政元素的专业课模式,并形成相应的设计图纸、方案视频及研究报告,这是课程思政核心理念践行的体现。

1.3课程目标和预期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图1):(1)知识结构目标。即通过多种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公园的基本概念、城市公园建设的发展历史和相关规范,掌握公园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各类公园(特别是综合公园)规划设计的特点。(2)能力结构目标。即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公园设计原理对大尺度的城市公园进行综合规划与设计,锻炼学生的宏观布局思维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巩固学生的绘图制图技能,完成对城市公园的总体规划及细部景观设计。本课程的思政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培养具备生态素养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设计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使命感,能够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要的规划人才。(2)在对基地进行地域文化探索和挖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3)在规划过程和方案设计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领悟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将家国情怀、社会公德与规划设计的价值观、规划师的职业道德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成长为具有时代担当的专业人才。

2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公园规划思政元素挖掘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选择并融入到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2.1从理论教学的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

在城市公园的分级分类中,将专类公园中的文化主题公园作为重点知识介绍。例如,重庆本地的龙头寺公园是以科技、生态为主题的综合公园,在“科技点亮未来”的总创意下,巧妙设置了多个科普景点和科普艺术浮雕长廊用于传播科技文化,利用湖泊湿地建成生态水循环系统,是公园设计与科普教育结合的典型案例。再比如,在我国的城市公园发展历史中,上海黄浦公园是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的公共园林,它将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外滩历史纪念馆、大型浮雕及纪念塔广场等与公园景观融为一体,集观光、休闲、教育之功能,是外滩的重要景观,浓缩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案例。

2.2在实践教学的形成过程中导入思政元素

在公园规划设计部分的实践教学中,针对基地所在位置和与城市周边、当地居民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沙坪坝区及重庆本土的历史文化融入公园的规划设计,发挥创新思维和艺术手法,将思政元素与规划方案有机结合。例如,可以融入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既包含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凝聚着不朽的革命历史,延续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品质,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还可以融入以巴渝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3]。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巴渝文化的发源地,从传统建筑到景观风貌都有鲜明的特点,非常适合与公园规划设计相结合。此外,沙坪坝区是重庆的教育文化和科技创新高地,可以将生态与科技元素融入规划方案。针对龙水湖公园的规划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将田园风光和生态农业融入公园规划,通过景观生态技术手段打造湿地景观,使学生理解湿地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此消彼长的关系,强调保护与利用并行的理念。

2.3在以PBL为主的课程创新中结合思政元素

由于本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教学方法和形式也较为多元。从课程开始到结束,涉及课堂讲授(传统讲授)、现场调研(现场教学)、资料收集(混合教学+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和讨论汇报(PBL任务驱动)、教师对每组方案进行一对一指导修改和讲评(直观演示)等多个教学方法,这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在课程思政目标的指导下,本次课改引入主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构建全方位、多视角的思政教育模式。

2.4在现场调研实践中强调职业素养和课程育人

在现场调研和参观考察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运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社会调查方法,对基地和基地周边的城市环境进行探索和认知,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细致、善于提问、批判思考的科学态度,通过身体力行的调研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坚持的科学精神。根据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教学的序列与安排,在每个教学单元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合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心灵的洗礼。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发掘具体如表1所示。

3城市公园规划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评价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是将专业课的知识体系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创新和探索。课程思政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评价和检验,必须建构一系列评价体系。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目标(顶层设计目标、教学目标、德育目标)、评内容(教材选择、教学环节设计)、评主体(教师和学生)、评过程(形成性成果和终结性成果)、评方法(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手段等)[4]。针对以上评价标准,本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建设标准和教学手段,探索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教学全过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教育;第二,引导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创新学习方法,拓展眼界和思维,掌握更加综合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课程设计中。第三,将生态文明思政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构建培养既具备专业能力、又具备专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模式,为其他设计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4结语

将生态文明思政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历史使命和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格局中应有的担当[5]。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教育与各个学科的专业课程相结合,是难点,也是创新之处。本文以城市公园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融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课程的方法、内容和路径,以期为城乡规划以及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有效借鉴。

参考文献

[1]顾骏.“创新中国”课程:“同向同行”的平台设计和教师组织[J].中国高等教育,2017(5):38-41.

[2]崔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新探[J].教育评论,2018(11):86-89.

[3]王令娟.文化自信视阈下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培育研究:以红岩精神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4):69-71.

[4]丁金华.风景园林专业生态文明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0(12):42-45.

[5]许耀元.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智库时代,2020(3):209-211.

作者:王裔婷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