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规章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1:09:33

公园规章制度

公园规章制度范文篇1

1.全面树立城市精细管理理念。针对目前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把精细管理落到实处。城市精细管理的“精”就是要在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管理中提高标准,提高质量,改变过去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精雕细刻,出精品;“细”就是要在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中提高效率,缩短时限,从细节入手,长效管理,出形象。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实施精细管理直接关系到市民生活、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管理方面胜人一分、高人一筹,把城市环境做优做美。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就是要求我们以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把各项管理标准、作业规范落实到位,把类似路面沉陷、方砖破损、树木缺株断条、背街小巷环境脏乱等局部的、细节上的问题及时解决到位,逐步实现由过去的依靠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由被动的松散管理向主动的严格管理转变,由局部推进向整体提升转变,绝不懈怠,持之以恒,争取利用3至4年的时间,实现全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精细管理,确保城市的整体形象有根本性的变化。

2.明确精细管理目标。要通过落实岗位责任班组、责任人,使道路桥梁、园林绿化、市容亮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要通过强化巡视、监管工作,使市政设施出现破损的动态情况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并启动处理程序;要通过强化维修养护工作,使道路桥梁、园林绿化、市容亮化、环境卫生等设施出现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总之,就是要对我局管理的基础设施,逐步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使市民明显感觉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便捷和舒适。

3.全面完成城市管理工作任务。

抓住三个重点,实现道桥设施精细管理。一是设施养护,实行专门队伍全年跟踪维护,特别是对人行道、盲道、方砖、边石等设施进行重点维护,同时强化区管街路维护监管力度,确保区管街路完好水平与市管街路同步提升。二是桥梁管理,完成限载桥梁设立醒目标志,督促区管桥梁实行安全检测,9月底前完成重点桥梁的水洗、粉饰,确保桥梁运行安全和景观效果。三是施工现场管理,加强道路管沟挖掘以及市政工程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做到安全警示设施统一规范,围栏围档摆放整齐,施工结束场清料净。

实施“一三一”工程,实现园林绿化精细管理。一是抓好“一个载体”,继续开展“玫瑰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竞赛活动,年底评选优秀公园5个、示范绿地20个、示范道路20个、园林式居住区50个、花园式单位50个,典型引路、奖优罚劣。二是搞好“三个提升”,实施金廊沿线绿化景观提升工程,重新规划设计,调整现有植物,引进新优品种,大量栽植开花乔木、灌木及新优地被植物,形成三季有花、季相分明、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打造绿化标准示范街路,与此同时,为迎接国庆,在金廊沿线等主要街路栽摆花卉825万株(盆),建设立体花坛4座;实施城市公园景观提升工程,协调改造鲁园、万柳塘公园和万泉公园等3座老公园,新建*园林植物标本公园,以落实《加强北陵公园等城市公园管理的议案》为契机,全面提升全市公园的园容园貌;实行环城水系景观提升工程,强化“三河”沿线的卫生管理,把百里运河打造成为我市精品景观休闲带,特别是要运用打捞船等先进设备治理水草和水面污物,提高水体的清洁度。三是做好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等病虫害的传播蔓延,保护好城市绿化成果。

推行景观化建设,实现市容市貌的精细管理。一是强化金廊夜景观巡管,全年巡视到位率、设施完好率、整体亮灯率、维修及时率要达到98%以上。二是推进广告管理市场化进程,年底前完成1至2次户外广告设置市场化运作。三是规范牌匾设置,全市新设置牌匾要全部采用亚克力等节能环保材质,新设置的楼顶镂空大字70%以上采取中文、拼音、英文对照的可发光材料。四是强力整治小招贴,通过专业清除小招贴队伍,提高清除速度和质量,全市新增1000块数字化便民信息栏。同时,开展“美化居住环境、净化楼道空间”专项整治,逐步解决社区和楼道等区域招贴喷涂屡禁不绝问题。五是试点规范建筑物外立面外挂设施,以外挂空调装饰格栅为主,将金廊沿线建筑物外挂设施统一设置位置、统一样式。

全面提升整体质量,实现环境卫生精细管理。一是提高街路扫保机械化作业水平,在全市88条街路实行“冲洗、机扫、洒水、延时保洁一体化”作业,使我市机扫、水洗率提高到30%。二是强化垃圾收集管理,加大非物业管理小区垃圾收集管理力度,在和平区、沈河区进行地埋式垃圾箱建设试点,年内在两区非物业管理小区普及率达到70%以上,逐步解决老旧居民区垃圾暴露、拣拾破袋、异味污水问题。三是有效控制污染源,全市散流体运输车10月底全部达到密闭运输标准,同时开展拆迁、在建工地运输撒落垃圾、污染路面专项治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四是实现郊区铁路沿线环境经常化管理,建立覆盖全市铁路沿线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队伍,提升我市铁路沿线整体卫生环境面貌。

开展“六项”活动,实现爱国卫生精细管理。一是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清除积存垃圾、清理卫生死角,集中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二是开展城市卫生管理效果评估活动,每季度对11个区、每半年对4个县和市直委办局进行一次评估,用3年时间实现旧小区环境卫生整洁有序的目标。三是开展病媒生物控制活动,有效降低“四害”密度,创建50个病媒生物控制示范单位。四是开展单位卫生达标活动,创建40个卫生达标先进单位。五是开展健康街道创建活动,创建7个市级标准的健康街道,积极推进《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市全面实施。六是开展农村环境清洁行动,创建20个卫生乡镇(村庄),建成5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

4.确保精细管理落到实处。

首先,切实推进经营和管理的分离。上半年,在保持人员身份不变的前提下,要把局属差额拨款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的经营和管理完全分开,清晰界定各自职责,经营队伍只承担创收任务、管理队伍只承担维护任务。市管处明确所属单位的职责,确定专门的维护队伍实行巡视或维护;其他单位要整合内部经营力量,集中一支队伍搞经营,坚决避免各自为战现象的发生;东、北两陵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变园容园貌上,以此吸引游客、增加收入;南湖公园要采取公开、公平的招投标程序,实现游具、花卉市场等经营项目的利益最大化;运河处所属的运河管理所要切实负起管理职责,不允许再搞任何形式的经营活动。

其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精细管理要求,对局管行业的各项管理办法、作业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奖惩措施等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完善,确保形成切实可行的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在3月底前印发执行,在制定过程中要做到制度要严、措施要细、标准要高、责任追究要到位。

第三,强化城市管理监管工作力度。局成立综合监督管理处,综合监督管理处要按照精细管理的要求和监管维护作业分开的原则,制定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强化城市管理的指挥调度、综合协调。局属各监管部门要服从指挥,切实履行职责,增加巡视频次,提高工作责任心;要改变当前局属市政、园林、市容、环卫等4支队伍只承担自身职责的单一巡视方式,赋予巡视队伍跨行业监督职能,实现“一支队伍多种职能、一个部门多种作用”,扩大巡视的覆盖面,划定责任区,实行网格化巡视管理,切实提高发现问题的及时率;要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局指挥协调部门要统筹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现场指挥、一线调度,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及时率;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充分利用局长热线等投诉媒介,发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切实提高群众关注问题的解决率。

由局5个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在3月底前分别制定本行业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明确作业和监管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巡视频次、作业完成时限,重点解决发现问题不够及时、处理问题效率低下的问题,确保城市的每一条街路不出现破损,每一个树坑不出现缺株,每一块牌匾都能够按标准、按规范管理到位。

(二)抢抓机遇,主动出击,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全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明确经济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15%,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按照市委十届六中全会“保增长”的总体要求,确定20*年全局经济发展的保底目标是:列入局经济指标考核的11个单位实现经营纯收入10587万元,比上年增长1.6%;各单位可支配收入要满足支出,略有节余;用自有资金新增固定资产增长3%;国有资本保值增值101.3%;在岗职工工资按政策及时发放,略有增长。局属经营型和管理经营型单位要确保完成全年可支配收入指标。经营型单位:市政院3383万元、园规院736万元、建设处430万元;管理经营型单位:市管处1214万元、绿化处1850万元、运河处297万元、园科院913.5万元、东陵公园359万元、北陵公园1162万元、南湖公园242万元。其中市政院、园规院、建设处、市管处、绿化处、运河处、园科院、南湖公园等8家单位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

2.加强经济工作组织协调。局经济发展部门要加强对局属单位经济工作的指导,逐个单位研究和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帮助解决各单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月都要对全局经济运行进行科学分析,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出切合我局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局属各承担经营任务的单位要牢固树立向市场要效益的观念,研究本单位经济发展的方向、制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建立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确保本单位的经济能够尽快步入自我良性发展的轨道。

3.注重效益,进入市场,抢占市场。要坚决摒弃“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观念,局管工程要全部严格按相关程序进行招投标,不断减小各单位对局的依赖程度。各单位要对闯市场的力量进行整合和优化,承担城市管理维护的所、队等基层单位,不能再承担闯市场的经营创收任务。各单位要放宽眼界,自加压力,主动出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站稳本地市场的同时,提高外埠工程的承揽能力,树立信誉,形成品牌,做大做强。

4.严格奖惩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真正做到“多劳多得”,用好工资政策,调动广大职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全部职工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加大经济指标考核力度,采取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年终考评取得优秀等级的单位,局授予荣誉称号。

5.加大兑现力度。继续以效益确定奖励额度,市政院、市管处、绿化处、运河处、园科院、园规院、南湖公园、建设处等8家有企业主体的单位,按增长幅度在留取单位发展资金后,对领导班子和经营活动贡献突出人员要按照“按档计奖”的方式给予兑现,兑现资金从各单位企业帐户中列支。

(三)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着力关注民生,全面提高市政设施的完好水平和景观形象

1.全面完成街巷路和老旧小区道路改造工程。3月底前,完成整修街路名单确定、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4月1日开工,9月30日全面完成整修任务,整修主次干道28条、175万平方米,街巷路228条、143万平方米,358个老旧小区、道路156万平方米。

2.实施城市桥梁安全工程。按照年内完成45座桥梁改造的目标,2月底前确定需改造桥梁名单,完成施工图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3月1日开工建设,10月底前全部完工。

3.实施东北两陵环境整治工程。年底前,完成两陵报警系统、古建筑气体灭火系统建设。

4.完成20*日本滨松国际立体花坛大赛和济南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参展作品的设计、施工等工作,展示我市园林绿化形象和实力。

5.建设“五路三河一线”城市环形网状夜景观。五路即市府大路、万柳塘路、文化路、北顺城街、南五马路,三河即南运河、新开河、卫工河,一线即金廊沿线。同时,将各区亮化集中控制系统有效整合,建成全市“一点通”夜景灯饰统一开闭网络系统。通过新建、完善等形式,采取功能性照明和景观亮化相结合方式,提升城市夜景观总体规模和水平。

公园规章制度范文篇2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动物园管理,充分发挥动物园的作用,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提高的需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综合性动物园(水族馆)、专类性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城市公园的动物展区、珍稀濒危动物饲养繁殖研究场所。

从事城市动物园(以下简称动物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动物保护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动物园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园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城市的动物园管理工作。

动物园管理机构负责动物园的日常管理及动物保护工作。

第四条国家鼓励动物园积极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和移地保护工作。

第二章动物园的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动物园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园林和绿化规划,并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第六条需要新建动物园的,应当对建设地点、资金、动物资源和技术条件、管理人员配备等,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和计划任务书,并向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应当征得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新建动物园组织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论证结果应当公示。

第七条动物园的规划设计应当坚持环境优美、适于动物栖息、生长和展出、保证安全、方便游人的原则,遵照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八条动物园的设计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设计资质,并在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接业务。

第九条动物园规划设计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全国总体布局规划;

(二)饲养动物种类、数量,展览分区方案,分期引进计划;

(三)展览方式、路线规划,动物笼舍和展馆设计,游览区及设施规划设计;

(四)动物医疗、隔离和动物园管理设施;

(五)绿化规划设计,绿地和水面面积不应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七)商业、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八)人员配制规划,建设资金概算及建设进度计划等;

(九)建成后维护管理资金估算。

第十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动物园规划、审批时,应当将动物园设计方案征求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一)符合动物生活习性要求;

(二)方便游览观赏;

(三)保证动物、游人和饲养人员的安全;

(四)饲养人员管理操作方便;

(五)规定的设施齐全。

第十一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动物园规划审批时,应当将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征求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应当由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论证结果应当公示。

动物园应当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确需改变的,应当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动物园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进行。动物园的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竣工后按规定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侵占动物园及其规划用地,已被占用的应当限期归还。

第十四条动物园扩大规模、增加动物种类,必须在动物资源、动物笼舍、饲料、医疗等物质条件和技术、管理人员都具备的情况下稳步进行。

第三章动物园的管理

第十五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动物园的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必要的职能部门,配备相应的人员,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科技人员应达到规定的比例。

第十六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发的《动物园动物管理技术规程》标准。

第十七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备有卫生防疫、医疗救护、麻醉保定设施,定时进行防疫和消毒。有条件的动物园要设有动物疾病检疫隔离场。

第十八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对饲养动物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健全饲养动物谱系。

动物园都应当设立谱系登记员,负责整理全园饲养动物的谱系资料。

第十九条动物园管理机构每年应当从事业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科研经费,用于饲养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

第二十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野生动物科学普及教育计划,要设专人负责科普工作,利用各种方式向群众,特别是向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

第二十一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游人、管理人员和动物的安全。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游人的管理,严禁游人在动物展区内惊扰动物和大声喧哗,闭园后禁止在动物展区进行干扰动物的各种活动。

第二十二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园容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完善环卫设施,妥善处理垃圾、排泄物和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第二十三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绿地的美化和管理,搞好绿地和园林植物的维护。

第二十四条动物园内的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动物园内摆摊设点。

第四章动物的保护

第二十五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野生动物种群发展计划。动物园间应当密切配合和协作,共同做好濒危物种的保护繁育研究工作。有条件的动物园应当建立繁育研究基地。

第二十六条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因自然或人为灾害受到威胁时,动物园管理机构有责任进行保护和拯救。

第二十七条动物园与国外进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Ⅱ野生动物的交换、展览、赠送等,涉及进出口边境口岸的,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大熊猫的进出口需报国务院批准。

第五章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八条对在动物园建设、管理和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科学普及教育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一)未取得设计、施工资质证书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承担动物园设计或施工的;

(二)违反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动物园建设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的;

(四)擅自侵占动物园及其规划用地的。

公园规章制度范文篇3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动物园管理,充分发挥动物园的作用,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提高的需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综合性动物园(水族馆)、专类性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城市公园的动物展区、珍稀濒危动物饲养繁殖研究场所。

从事城市动物园(以下简称动物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动物保护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动物园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园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城市的动物园管理工作。

动物园管理机构负责动物园的日常管理及动物保护工作。

第四条国家鼓励动物园积极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和移地保护工作。

第二章动物园的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动物园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园林和绿化规划,并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第六条需要新建动物园的,应当对建设地点、资金、动物资源和技术条件、管理人员配备等,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和计划任务书,并向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应当征得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新建动物园组织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论证结果应当公示。

第七条动物园的规划设计应当坚持环境优美、适于动物栖息、生长和展出、保证安全、方便游人的原则,遵照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八条动物园的设计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设计资质,并在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接业务。

第九条动物园规划设计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全国总体布局规划;

(二)饲养动物种类、数量,展览分区方案,分期引进计划;

(三)展览方式、路线规划,动物笼舍和展馆设计,游览区及设施规划设计;

(四)动物医疗、隔离和动物园管理设施;

(五)绿化规划设计,绿地和水面面积不应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七)商业、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八)人员配制规划,建设资金概算及建设进度计划等;

(九)建成后维护管理资金估算。

第十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动物园规划、审批时,应当将动物园设计方案征求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一)符合动物生活习性要求;

(二)方便游览观赏;

(三)保证动物、游人和饲养人员的安全;

(四)饲养人员管理操作方便;

(五)规定的设施齐全。

第十一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动物园规划审批时,应当将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征求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应当由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论证结果应当公示。

动物园应当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确需改变的,应当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动物园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进行。动物园的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竣工后按规定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侵占动物园及其规划用地,已被占用的应当限期归还。

第十四条动物园扩大规模、增加动物种类,必须在动物资源、动物笼舍、饲料、医疗等物质条件和技术、管理人员都具备的情况下稳步进行。

第三章动物园的管理

第十五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动物园的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必要的职能部门,配备相应的人员,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科技人员应达到规定的比例。

第十六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发的《动物园动物管理技术规程》标准。

第十七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备有卫生防疫、医疗救护、麻醉保定设施,定时进行防疫和消毒。有条件的动物园要设有动物疾病检疫隔离场。

第十八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对饲养动物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健全饲养动物谱系。

动物园都应当设立谱系登记员,负责整理全园饲养动物的谱系资料。

第十九条动物园管理机构每年应当从事业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科研经费,用于饲养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

第二十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野生动物科学普及教育计划,要设专人负责科普工作,利用各种方式向群众,特别是向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

第二十一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游人、管理人员和动物的安全。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游人的管理,严禁游人在动物展区内惊扰动物和大声喧哗,闭园后禁止在动物展区进行干扰动物的各种活动。

第二十二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园容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完善环卫设施,妥善处理垃圾、排泄物和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第二十三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绿地的美化和管理,搞好绿地和园林植物的维护。

第二十四条动物园内的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动物园内摆摊设点。

第四章动物的保护

第二十五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野生动物种群发展计划。动物园间应当密切配合和协作,共同做好濒危物种的保护繁育研究工作。有条件的动物园应当建立繁育研究基地。

第二十六条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因自然或人为灾害受到威胁时,动物园管理机构有责任进行保护和拯救。

第二十七条动物园与国外进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Ⅱ野生动物的交换、展览、赠送等,涉及进出口边境口岸的,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大熊猫的进出口需报国务院批准。

第五章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八条对在动物园建设、管理和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科学普及教育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一)未取得设计、施工资质证书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承担动物园设计或施工的;

(二)违反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动物园建设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的;

(四)擅自侵占动物园及其规划用地的。

第三十条擅自在动物园内摆摊设点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公园规章制度范文篇4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七届一次党代会、人代会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抓好全市现代林业发展,全力服务“一个中心”(全市经济建设),狠抓“两个推进”(推进林业产业科技园建设,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构建“三大体系”(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四增目标”(生态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增彩),突出抓好宣传教育,严格依法行政,并努力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和“全国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建设先进县市”,全面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宜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争取项目资金2000万元,完成社会造林3万亩,建产业基地4000亩,森林采伐限额控制在5.5万方以内,争取完成低产林改造6000亩,完成林业总产值7亿元。同时,确保林业案件查处率98%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森林病虫害监测率95%以上、防治率85%以上,成灾率控制在5‰以内。加快和推进宜都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吸引1至3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生物科技产业园。

三、工作措施

(一)以森林资源管护为重点,抓好生态工程建设。一是切实抓好重点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天保二期工程和201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申报审批,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的力度,规范木材采伐流通程序,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年度定额管理制度,加强森林资源信息化建设。二是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的力度,规范木材采伐流通程序,重点抓好经营环节管理,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年度定额管理制度,全面完成全市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数据库,加强森林资源信息化建设。三是着力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启动湖北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工作。四是切实抓好林业灾害应急防控,重点抓好森林防火、植物检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确保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

(二)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为重点,抓好造林绿化工作。一是明确创建和绿化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严格按照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指标体系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力争到2012年底,全市新发展造林和改造林面积3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二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积极构建“以工程项目为主要依托、以基地造林为主要形式、以社会造林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发展为内生动力、以科学技术为建设支撑”的造林新机制,在今冬明春期间全面完成植树造林2万亩,义务植树100万株的目标。三是全面加快城乡造林绿化进程。以红陆长防生态走廊、林业生态景观建设为重点,在国道、省道、县道沿线建设绿化林带,对道路工程施工后的垂直坡面进行绿化治理,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完善清江公园、滨江公园、文峰公园绿化一体化进程,对中心城区绿化乔木补栽补植,努力推进城市立体绿化。

(三)以林地科学流转为重点,抓好林权制度改革。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0号文件和省委8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宣传和培训。二是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森林资产保险等配套改革。三是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充分提高市、乡、村三级林权档案利用率,积极争创全国林改档案建设示范点。四是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高度重视林权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及时解决群众难点、热点问题,确保不发生越级上访事件。

(四)以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抓好林业产业发展。一是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扶持、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二是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油茶产业、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全市柑桔、冬枣、桑蚕、油茶等五大基地建设。三是抓好湖北现代林业宜都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以科力生、康珍葛粉、绿源生物、土老憨、宜红茶叶等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构架,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吸引更多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生物科技产业园。

公园规章制度范文篇5

2006年园林绿化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严格、精细、长效”八字方针为指导,以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为战略导向,以保护自然资源,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改善生态环境为己任,全面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绿化质量,优化绿地布局结构,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社区公园建设上有新突破,为把深圳建设成为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公园之城”作出新贡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2006年,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以城市管理年为契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面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国家建设部在全国开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对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我局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与“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数字化城管建设作为城市管理年实施的“三大工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按照市政府的《深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的要求,大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在2006年,创建成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在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创建而成,其创建指导思想、指标标准、指标体系、行业覆盖面等方面比“园林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覆盖更加广泛。我市自1994年获得园林城市称号以来,就朝着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向前推进,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创建工作。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目前已有80%以上达到甚至超过了标准,但是仍有10-20%没有达到标准,创建任务艰巨而繁重,2006年创建工作进入了关键阶段。我们要通过“一督办、二检查、三协调、四开展专项专题活动、五报告简报制”的办法,充分发挥深圳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办和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推动各区、各职能局及有关单位落实创建工作。力争2006年6月前完成各项申报材料的编制工作,9月份向国家建设部提请申报,同时督促各责任单位巩固提高创建成果,迎接检查考评。要通过深入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实现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较大幅度提升。

二、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全力打造“公园之城”。

(一)提升城市绿化规划,加强绿地建设与保护。

1、要尽快组织编制《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细则,严格实行城市“绿线”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制度,所有规划绿地、基本生态用地都不得改作他用。

2、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规划。绿化是城市最鲜活的部分,最能体现城市的魅力与活力。我们要将城市绿化隔离带公园化,森林化,使之成为闹市区中的森林公园和城市绿洲。2006年,特区内将通过加宽路侧绿化带等方式,重点建设滨河路、新洲路、泥岗路、罗沙路、侨香路、龙珠大道等6条大型林荫道,加强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配置,提高绿化景观水平,营造多层次、多色彩的林荫道景观。同时重点处理好高速公路绿化带、主次干道绿化带和滨海岸带的绿化建设,营造亚热带海滨城市风貌。

3、做好新筹建郊野公园、市政公园的规划设计工作。一是做好梅林山、银湖山、布心山郊野公园的初步规划设计方案;二是做好安托山、红岗、罗芳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三是做好儿童乐园的详细规划设计方案。

(二)精心组织首届深圳市公园文化节活动,打造“公园之城”,展示国际花园城市风采。

1、要树立精品意识,建设“公园之城”。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及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规划上总体要求是确保市民居住地在2公里范围内有园林小游园或社区公园;5公里范围内有休闲游览的大型综合性公园;10公里范围内有供市民回归自然和登山锻炼的郊野公园;30—50公里内,有供市民度假休闲的大型风景区。2006年各区政府要新筹建10个郊野公园、市政公园,各区、街道办、居委会、村委要筹建50个社区公园。在公园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方面要树立精品意识,做到严格、精细,规划设计上要精细,做到合理、以人为本;植物配置和施工选材上要精细,精心营造景观;现有园林景观要精心管养。真正做到不留败笔、不留遗憾,将深圳打造成一座精美的“公园之城”。

2、12月份举办首届深圳市公园文化节,要办出品位、办出特色,办成继梧桐山登高节之后我局又一具有影响力的节日盛会。

3、开展园林文化景点建设,提升公园文化品位。2006年要求每个市属公园积极策划,在公园内建设一处有利于提升文化品位的园林景点或园林小品,局园林处将在莲花山或笔架山公园策划建设中国百条成语雕塑作品,发动企业捐赠认做。

(三)精心营造生物多样性环境,丰富绿化效果。把绿化工作的重点转向提高质量、突出绿化的功能性,改进效果上来。

1、制定2006年我市植树造林规划,以自然山体和己划定的保护区作为重点,以“乡土树种”为主,花香植物、树木为辅,种植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植物,如香樟、枇杷、松柏科植物等,保质保量完成每年植树500万棵的任务。

2、多样化开发深圳的绿化种类,精心进行色彩、花期、容枯、疏密和空间层次上的搭配,以绿化衬景、绿化造景、绿化点景。

3、继续实施空中增绿,全方位推进立体绿化。2006年,我们将屋顶绿化纳入社区公园建设范畴,积极鼓励各社区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屋顶绿化工程。

三、积极配合完成园林绿化类部件编码和基础普查工作,全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示范工程建设。

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是“八字”方针的重要内含。国家建设部2005年在全国开展了数字化城管建设试点工作,深圳被确定为全国十个试点城市(城区)之首。2006年,我们要按照市政府的《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园林绿化类等城市管理部件详细分类、编码和精确定位等基础工作,全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进程。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

四、全面实施园林绿化量化考核制度,发挥长效管理机制功能,规范管理。

(一)继续推行城市公共绿地管养公开招标和末位淘汰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管养水平与质量。城市公共绿地养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我局实施的绿化管养公开招标和末位淘汰机制,是一项好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了绿地管养水平的较大提升。2006年,我们要按照重新修订的《深圳市公共绿地管养招标管理办法》,对原有8个标段和2005年重新公开招标的10个标段,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实施季度检查验收考核制度,将评委选定方法进行改革,由原来的固定评委改为从评委库中抽取评委,并增加评为数量,使绿化检查验收工作进一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同时,定期组织中标管养公司举办相关业务培训,学习相关规范、办法,促进管养公司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绿地管养水平。

(二)继续实施深圳市公园绿地管养检查验收办法,落实检查评比制度,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加强公园管理。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及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是改善生态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性事业。为给市民提供整洁、优美、舒适的游园环境,去年4月1日,我局颁布实施了《深圳市公园绿地管养检查验收办法》,在局直属已建成开放的风景区、植物园、园博园和市政公园开展了交叉检查评比,受到了良好的成效,为做好公园绿地管养公开招标工作奠定了基础。2006年,我们要继续落实检查评比制度,综合检查安排在5月份和10月份进行,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年度考评总成绩在每组最后2名的管养标段实行末位淘汰,终止合同,并取消其进入本标段下一轮的投标资格。

(三)继续开展星级公园创建活动。各区、市属各园林单位都要按照星级公园评定标准,积极开展各项创建工作,以此为载体,完善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品位,实现长效管理。2006年,我市将组织评定一批星级公园或星级园区,同时鼓励已获得四星级公园称号的公园开展创建工作,争取晋升五星级公园。

(四)继续开展创建“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小区评比活动。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小区)创建工作开展5年来,深受我市各区、各单位(小区)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创建活动已成为我市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局一项长效管理工作任务,创建成果已列入各区量化考评成绩之中。2006年,我们将对2003年352个达标单位(小区)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并对复查结果进行通报;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发动全市各单位(小区)参加创建评比,将此项工作深入长效地开展下去。

五、大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一)要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积极做好各项基本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立项、初步概算预算、可行性研究等工作。

(二)积极做好已经市政府批准的由我局组织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主要有梧桐山风景区要完成登山大本营、一号路边坡整治工程,仙桐体育公园开工建设;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做好所有建设前期工作,做好地质博物馆、海岸栈道、标识系统和公园主碑等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计划立项、招投标等工作;东湖公园人工湖景观改造工程、马峦山龙潭瀑布登山道、皇岗公园山水园、塘朗山登山道等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政府招投标管理办法组织建设,按照基建程序抓紧组织实施。

(三)对移交由市建筑工务署建设的项目,如梧桐山二号园道、望桐路工程,建设单位要积极协调配合建筑工务署做好有关项目的实施工作。

(四)要严格执行部门预算,遵守财经计划,严肃财经纪律,抓好当年开支,用好资金,完成计划工作任务。

六、继续做好梧桐山申报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工作。

要抓紧协调处理好与国家林业部门的关系,争取林业部门的支持,同时,做好迎接国务院组织的检查验收工作,力争2006年内申报成功,成为广东省第8家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七、认真做好2006年度园林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市城市绿化管理处、仙湖植物园、园林科研所和莲花山公园等单位的《园林绿化标准示范区建设及3个技术标准的编制》、《深圳城市绿化与城市热岛分布规律的研究》等10项研究课题已获得我局科研项目立项,各单位要按照《城管科技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要求,继续认真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加强科研管理,实现立项预期目标。

八、积极组织专门力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园林绿化法律法规。

1994年和1995年,我市相继颁布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和《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园林条例》两部法律规章,10年来一直是指导我市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等工作的法律依据。在这两项法规的条款中已明确,“市政府可以根据此条例(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或具体管理措施”。2006年,为了建立和完善园林绿化法律法规,我局将积极组织专门力量,协调相关部门,修改完善上述园林绿化法律规章,将其合二为一,制定《深圳市园林绿化条例》,争取法制部门核准报送人大通过。

九、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氛围

安全工作必须天天讲,人人做,只有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2006年要在抓好正常的安全教育的同时,组织专题的安全生产知识讲座和广泛的安全宣传活动。

(二)要加强领导,切实落实责任

抓安全工作必须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责任到位才能制度到位、落实到位,要进一步落实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强化责任,落实责任。

(三)要严格督察,确保制度落实

2006年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检查、培训、教育、预防等各项制度的落实。

(四)要突出重点,确保重点内容和时节的安全

一是要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我局将于2006年元月在南山公园召开一次森林防火工作管理与建设的现场会;二是要突出抓好公园游乐设施的安全,坚持定期检查维修;三是要突出抓好各公园治安整治,确保游客游园的安全;四是要抓好防汛期和主要节假日的安全。

(五)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安全的隐患。

一是在防火工作上要加快防火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要解决水源的问题,以保障一旦发生火灾能有效地扑救;二是要认真治理山体滑坡的地质灾害,尤其对已发生和确认可能因滑坡会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地段,要制定整改计划,消除其隐患,确保年度安全无事故。

(六)要切实加强公园安全管理。要注意做好公园游览游乐设施、警示标志和引导标牌的建设;要加强安全巡查,重点地段要增加保安力量,杜绝安全隐患,确保游览安全;要加大车辆安全管理力度,杜绝报废车辆、存在安全隐患车辆上路;要紧密联系辖区公安部门,发现治安问题,及时报告,请公安部门到现场处理。

(七)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各单位要加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明确管理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制定治理工作方案,开展防治工作。前段时间连续暴雨造成的滑坡,要抓紧做好恢复工作,工程量大的要尽快报计划部门立项,争取在今年底彻底治理好。

公园规章制度范文篇6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爱国报国全国模范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被称之为“中国绿色明珠”和“华北绿宝石”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河北承德围场坝上地区,北与内蒙古乌兰布通草原接壤,在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1962年至今,塞罕坝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用四十多年的时间、两代人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加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形成了国家一级旅游资源,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和人间奇迹。1993年5月经林业部批准,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基础上建立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42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10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78%,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部级森林公园。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1999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生态旅游示范区”,省林业局在此建立了“河北省林业艰苦创业示范教育基地”。2002年被命名为“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全国思想教育基地”和“国家林业局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同年,又通过了国家旅游局验收,跨入了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2003年被河北省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首批命名为“河北省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基地”。2005年在由燕赵都市报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联合举办的“河北最美的地方”评选中,被评选为河北最美的地方;在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旅游商会、亚太旅游联合会、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首都旅游集团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外旅游品牌推介活动”中,被评选推介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园十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围绕“建绿色生态,办绿色产业,创绿色文明”的总任务,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生态主题,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共接待中外游客130万人次,客源地遍及28个省、市及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截止目前,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日接待能力达1万人,形成了以“生态、皇家、民俗”为主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度假区,每年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9000多个及为周边社区创造综合效益8000多万元,塞罕坝万顷林海充分发挥了为北京阻沙源、为天津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巨大作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回顾公园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四点:

1、科学规划,保护开发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是发展森林旅游的依托,发展森林旅游业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引导森林公园持续健康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为充分保护好、利用好、经营好塞罕坝的森林旅游资源,实现“以林建园,以园促游,以游养林”的目的,按照溶于自然、延于自然的经营开发思路,为谋求公园长远发展之计,在林业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聘请省林勘院对森林公园进行了系统、详实的外业勘察,将公园规划为木兰(综合服务区)、塞罕塔、龙泉、亮兵台、梨树沟五大景区49个景点,制定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明确了公园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按照规划中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同步的方针,在开发建设上,推出了百花坡、塞罕塔、七星湖、滦河源头、吐力根河游乐园、塞罕敖包、亮兵台等著名景点30余处,形成了林海草原观光游、秋季写生摄影游、冬季冰天雪地游、文化古迹寻访游、满蒙风情游等旅游产品。在资源保护上,不断健全资源环境保护网络,成立了资源科和林地管理站,按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和《塞罕坝占用林地管理办法》,严细林地使用手续,各项建设注重真山真水,原汁原味,凡不符合总体规划的项目坚决予以取消,达到了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杜绝了乱占林地的现象。成立了动植物保护执法队伍,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通过设立宣传保护生态环境、护林防火、保护野生动植物警示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游人自觉保护环境意识,从而使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环境治理上,坚持“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全面启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景区进行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并成立了环保清洁队和旅游沿线环卫队,实行定人、定岗、定路、定时的“四定”制度,清晨打扫,白天保洁,层层签订责任书,量化管理,兑现奖惩;成立了旅游秩序管理大队,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了良好的景区形象,为游客创造了洁、齐、美的旅游环境,被省林业局评为“形象建设先进单位”。

2、开拓市场,强化宣传促销,塑造塞罕坝品牌

宣传是旅游的先导,是客源市场开发的手段。多年来,努力打造“生态、皇家、民俗”三张品牌,把宣传促销和市场开发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现代市场的营销观念,把旅游作为一种商品来经营、策划和推销,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和企业行为开拓市场,进行有重点、大密度、系列化、强攻势的宣传促销,累计投入资金150余万元,立足于京津冀主体客源市场,采取长效宣传和即时宣传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强化媒体宣传。通过中央、北京、河北等电视台,每年利用1—2个月的时间,采取天天播报的方式加密宣传;通过《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绿色时报》等报刊进行宣传,并制作和出版了《塞罕坝人》、《有个塞罕坝真好》《绿色明珠·塞罕坝》等光盘和书籍对外发行。二是注重会议宣传。积极参加了由国家、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组织的全国旅交会、中国森林公园博览会、北方十省市旅游交易会等全国性或区域性大型旅交会,把握市场动态,了解市场行情,确定市场开发战略,并对外发放宣传画册累计达10万份,与社会广泛结缘。三是利用活动宣传。几年来,相继承办了全国性森林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塞罕坝风光片大赛、塞罕坝征文大赛、木兰围场森林草原节、彩色周末旅游专列游塞罕坝、中国承德木兰围场塞罕坝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等活动,展示了塞罕坝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扩大塞罕坝的影响。四是加强网络宣传。建立了塞罕坝旅游风情网站,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拓网上营销之路。五是突出阵地宣传。在北京地铁口设立了108块宣传标牌,并抢抓黄金周和学生暑假的有利时机,派出宣传队深入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的学校、机关企业登门促销。六是以旅行社拓展市场。坚持资源共享、利益均沾的双赢原则,出台了针对旅行社的促销方法和奖励政策,达到了激活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促销活动,客源地由原来的7个省市扩大到目前的28个省、市及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加了旅游市场的份额,提高了塞罕坝的知名度,塑造了品牌。

3、多元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水平

旅游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性较强、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和全社会的参与、支持。为此,我们坚持双赢原则,采取“招商引资为主,自我投入为辅,社会自营经济为补充”的措施,实施多元投入,走联合求发展的路子,共吸引外部投入建设资金2亿元,一是在省、市、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完成了公园的交通主动脉—棋塞公路的维修改造;2005年自筹资金360多万元,完成了由交通部、国家环保总局立项的姜塞线三级公路30公里路基基础建设工程。配合承德市交通局完成了省政府立项的御克线二级公路铺油工程。同时,修筑了150多公里的旅游环线公路,使公园内的交通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为公园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抓住农网改造的有利时机,新建成3.5万千伏变电站一座,将公园内的低压线路进行全面改造,同时完成了六个林场的通讯线路改造工程,建成125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建造了可接收34个频道的卫星电视塔,开通了2个移动通讯基地站,为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三是实施了塞罕城建设工程,硬化城区街道6万多平方米,栽植路树4000多株,铺设草坪2万多平方米,建立了垃圾处理场2处,星级和环保型厕所4处,安装垃圾箱100余个,使一座美化、净化、亮化的塞罕城初具规模。四是在接待设施建设上,建成宾馆、度假村、饭店、旅游商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共108家,拥有床位1万余张,餐位9000个,其中高档宾馆20余处。进一步扩大了公园的建设规模,提高了公园的接待档次和服务水平。

4、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整体素质

公园规章制度范文篇7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六届五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推进富民强市目标,突出抓好全市现代林业建设,全力服务“一个中心”(全市经济建设),狠抓“两个推进”(推进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构建“三大体系”(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四增目标”(生态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增彩),突出抓好宣传教育,严格依法行政,并努力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和“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建设先进县市”,全面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宜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建产业基地4000亩,森林采伐限额控制在5.5万方以内,争取完成低产林改造6000亩,完成林业总产值10亿元。同时,确保林业案件查处率97%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森林病虫害监测率95%以上、防治率85%以上,成灾率控制在5‰以内。加快和推进宜都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通过招商引资,使更多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生产业园。

三、工作措施

(一)以森林资源管护为重点,抓好生态工程建设。一是切实抓好重点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天保二期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申报审批,稳步推进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抓好松乐山林场森林抚育试点和生态公益林建设,认真抓好国家批准我市37.1万亩(其中部级26.4万亩,省级10.7亩)生态公益林建设,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的力度,规范木材采伐流通程序,重点抓好经营环节管理,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年度定额管理制度,全面完成全市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数据库,加强森林资源信息化建设。三是着力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全面启动湖北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工作。四是切实抓好林业灾害应急防控,重点抓好森林防火、植物检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确保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五是以科技为支撑,抓好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

(二)以森林城市创建为重点,抓好造林绿化工作。一是明确创建和绿化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严格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和《宜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力争到2011年底,全市新发展造林和改造林面积5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62%以上。二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积极构建“以工程项目为主要依托、以基地造林为主要形式、以社会造林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发展为内生动力、以科学技术为建设支撑”的造林新机制,在今年春季完成植树造林2万亩,义务植树100万株的目标。三是全面加快城乡造林绿化进程。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及时指导各乡镇、村、农户抓好路边、沟渠及房前屋后绿化工作,指导相关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完成森林城市创建各项工作任务。

(三)以林地科学流转为重点,抓好林权制度改革。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0号文件和省委8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宣传和培训。二是认真抓好林地流转工作。鼓励林农将林地向大户流转,发展优势基地和产业,建立一批林业产业化合作性组织,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持续增收。三是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启动森林资产保险、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四是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充分提高市、乡、村三级林权档案利用率,积极争创全国林改档案建设示范点。五是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高度重视林权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及时解决群众难点、热点问题,确保不发生越级上访事件。

(四)以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抓好林业产业发展。一是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扶持、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二是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油茶产业、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继续抓好高效茶叶、冬枣、黄桃、花椒、油茶等五大示范基地建设。三是抓好湖北现代林业宜都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以科力生、康珍葛粉、绿源生物、土老憨、宜红茶叶等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构架,按“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进行规划,通过林产品加工企业对林产品的工业转化,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带动辐射林业产业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并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吸引更多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生物科技产业园。力争通过3-5年建设,使宜都生物科技产业园的总产值达到100亿元,财政增收5亿元,农民增收10亿元。

(五)以向上争取项目为重点,抓好林业项目建设。一是抓好已批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低产林改造、三峡库区森林重点火险区治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等项目的实施。二是抓好项目的对上争取。重点抓好天保二期保护工程、疏花水柏枝保护、湿地公园建设资金项目、野生动植物监测点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公安“三基”建设项目等新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三是抓好林业项目优惠政策的落实。加大向上争取林业项目贴息贷款的优惠政策,着力抓好木本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和油茶产业发展。

(六)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林业部门形象。

1、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意识,继续抓好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强化公仆意识,提高目标水平。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认真抓好林业系统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和推介,让每名党员干部树立公仆、主人翁意识,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先争优。

3、强化节约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按照林业项目资金管理“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加大对林业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并严格实行项目招投标和财务公开审计等制度,强化节约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公园规章制度范文篇8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六届五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推进富民强市目标,突出抓好全市现代林业建设,全力服务“一个中心”(全市经济建设),狠抓“两个推进”(推进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构建“三大体系”(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四增目标”(生态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增彩),突出抓好宣传教育,严格依法行政,并努力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和“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建设先进县市”,全面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宜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建产业基地4000亩,森林采伐限额控制在5.5万方以内,争取完成低产林改造6000亩,完成林业总产值10亿元。同时,确保林业案件查处率97%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森林病虫害监测率95%以上、防治率85%以上,成灾率控制在5‰以内。加快和推进宜都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通过招商引资,使更多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生产业园。

三、工作措施

(一)以森林资源管护为重点,抓好生态工程建设。一是切实抓好重点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天保二期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申报审批,稳步推进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抓好松乐山林场森林抚育试点和生态公益林建设,认真抓好国家批准我市37.1万亩(其中部级26.4万亩,省级10.7亩)生态公益林建设,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的力度,规范木材采伐流通程序,重点抓好经营环节管理,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年度定额管理制度,全面完成全市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数据库,加强森林资源信息化建设。三是着力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全面启动湖北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工作。四是切实抓好林业灾害应急防控,重点抓好森林防火、植物检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确保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五是以科技为支撑,抓好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

(二)以森林城市创建为重点,抓好造林绿化工作。一是明确创建和绿化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严格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和《宜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力争到2011年底,全市新发展造林和改造林面积5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62%以上。二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积极构建“以工程项目为主要依托、以基地造林为主要形式、以社会造林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发展为内生动力、以科学技术为建设支撑”的造林新机制,在今年春季完成植树造林2万亩,义务植树100万株的目标。三是全面加快城乡造林绿化进程。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及时指导各乡镇、村、农户抓好路边、沟渠及房前屋后绿化工作,指导相关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完成森林城市创建各项工作任务。

(三)以林地科学流转为重点,抓好林权制度改革。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0号文件和省委8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宣传和培训。二是认真抓好林地流转工作。鼓励林农将林地向大户流转,发展优势基地和产业,建立一批林业产业化合作性组织,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持续增收。三是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启动森林资产保险、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四是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充分提高市、乡、村三级林权档案利用率,积极争创全国林改档案建设示范点。五是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高度重视林权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及时解决群众难点、热点问题,确保不发生越级上访事件。

(四)以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抓好林业产业发展。一是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扶持、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二是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油茶产业、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继续抓好高效茶叶、冬枣、黄桃、花椒、油茶等五大示范基地建设。三是抓好湖北现代林业宜都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以科力生、康珍葛粉、绿源生物、土老憨、宜红茶叶等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构架,按“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进行规划,通过林产品加工企业对林产品的工业转化,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带动辐射林业产业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并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吸引更多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生物科技产业园。力争通过3-5年建设,使宜都生物科技产业园的总产值达到100亿元,财政增收5亿元,农民增收10亿元。

(五)以向上争取项目为重点,抓好林业项目建设。一是抓好已批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低产林改造、三峡库区森林重点火险区治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等项目的实施。二是抓好项目的对上争取。重点抓好天保二期保护工程、疏花水柏枝保护、湿地公园建设资金项目、野生动植物监测点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公安“三基”建设项目等新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三是抓好林业项目优惠政策的落实。加大向上争取林业项目贴息贷款的优惠政策,着力抓好木本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和油茶产业发展。

(六)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林业部门形象。

1、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意识,继续抓好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强化公仆意识,提高目标水平。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认真抓好林业系统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和推介,让每名党员干部树立公仆、主人翁意识,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先争优。

3、强化节约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按照林业项目资金管理“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加大对林业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并严格实行项目招投标和财务公开审计等制度,强化节约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公园规章制度范文篇9

今年以来,县规划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县委九届四次全会、县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省新型城镇化“11221”工程实施方案和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做好规划谋划和编制文章,强化领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快速推进。1-10月份,共启动或完成规划编制工程10项,办理规划“一书三证”399件,实现非税收入2.1亿元。

(一)规划编制深入开展

一是根据区划调整后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在原北部组团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高标准启动了北城新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将北部组团作为市主城区进行规划,将包括双凤、双墩、岗集、吴山、下塘、陶楼在内的中南部区域整体纳入北城新区,全面融入。目前,该规划方案已形成初稿,拟于近期汇报。二是启动了北城新区综合交通、供电、供水、排水、燃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9项市政设施专项规划,目前已形成初稿,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下塘镇级市总体规划,并通过县政府审查、县人大审议,正在报市政府审批。四是按照市规划部门统一安排,启动了县县域生态体系控制规划、县域环卫设施专项规划、县域绿道网络系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初稿,正在修改完善。五是根据省市规划部门要求,组织编制了县历史建筑与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已形成初稿。六是围绕合淮路改造工程,编制完成了合淮路沿线两侧控制规划,为加强合淮路两侧规划控管、提升合淮路形象提供了依据。七是编制完成了县城护城河、体育及新城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并通过县规委会审议,即将开工建设。八是完成了杜集鸟岛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为加快杜集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规划蓝图。九是编制完成了县城杨公路——二环路地区概念性规划和宝湾()国际物流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高标准推进县城政务新区和北城物流园区建设提供了依据。十是修改完善了全县32个第一批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规划,为扎实推进全县美好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规划实施稳步推进

积极配合县发改委和双凤开发区及下塘镇,完成了双凤开发区扩区升级报批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增添了后劲。配合有关部门快速完成合淮路、合水路(下塘至至水家湖段)改扩建工程路线方案设计工作,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县城政务服务中心大楼、县规划馆、档案馆、图书馆“四馆”建设工程正在按规划顺利推进。启动了县消防中队消防站项目规划建设工程,广银铝加工工业园110KV变电站规划建设工程、下塘安置小区及公租房项目规划建设工程。按规划启动了北城“观澜华庭”、“北城华府”、“御北城”,县城“御景天成”、“鑫城世家”、“丽水河畔”等房地产项目,督促相关企业推进了北城世纪城、恒大帝景、京城国际、中央花园等房地产项目规划实施工程。完成县城110KV炉水线、35KV水庄线、35KV水曹、水杨线等高压杆线改造方案设计,为优化县城供电线路、美化县城环境提供了依据。完成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场所及残联康复大厦项目、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县城农副产品(草莓)交易市场项目规划选址,双墩罗北村整村推进安置点规划设计,岗集二小规划选址,吴山中心校迁建项目选址及规划设计。完成吴山、杨庙、造甲等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双凤凤霞小学等校园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

(三)规划管理有效加强

紧紧围绕规划审查把关、证件发放、实施监督、核实验收、违法建设查处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流程,提高管理成效。在规划审查上,认真履行重点项目、重要规划专家评审、局业务会初审、县规委会审查制度,提高规划标准。1—10月份,共审查出具规划设计条件(要点)70份,组织召开县规委会会议8次,审议议题52个。在规划实施上,严格执行规划“一书三证”制度。1—10月份共办理“一书三证”399件,其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9件,用地面积227.8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17件,建筑面积247.2万平方米。实现非税收入2.1亿元。建立了批后跟踪管理制度,基本杜绝了规划不落实、规划实施不到位、擅自改变规划等情况发生,提高了建设标准。1-10月份共受理规划咨询投诉56件。在规划验收上,进一步完善了建设工程核实制度,对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配套设施、绿化、景观、停车、建筑间距、物业管理用房等业主敏感和关注的问题进行全面把关,力求每一项目都按规划建成精品工程。

(四)规划服务效能提高

认真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服务“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进一步清理、归并集中了规划行政许可、审批和服务职能,设置了行政审批服务科,将行政审批服务职能全部集中到一个科室,再全部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以提高服务效能、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精简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限,完善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对建设项目实行提前介入、网上预审、一次办结。1—10月份共办理规划审批399件,深入企业工地开展规划服务130多次。完成润恒物流园、宝湾物流园、合众人寿健康社区、国际汽车博览城等重大项目规划选址等服务工作。组织举办了全县各乡镇分管领导和规划所长参加的“清华大学城乡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远程教育培训班”,提高了城乡规划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开拓了视野。

2013年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是:在规划编制上,还有一些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未编制完善,出具设计条件依据不够充分;在规划管理上,还存在着事中监督不够到位等现象,一些房地产项目问题和投诉较多,少数工业项目擅自改变规划;在规划实施上,还存在着一些项目实施进度较慢,配套设施实施不到位等现象。

第二篇

一、认真做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突出环保在规划中的地位。

一是按照《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和县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编制完善北城、县城和乡镇总体规划,细化环保专项规划篇章,明确园林绿地和环境保护内容,突出环境保护在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措施。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完成全县各乡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二是积极配合市规划部门做好《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提出有利于县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意见建议。打造经济强镇、生态重镇。

三是按照“生态优先、中心提升、组团发展、区域协调、特色彰显”的思路,统筹全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编制工业、农业、林业和三产服务业等产业规划,做好各个产业园区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县域经济特色健康发展。

四是按照市规划部门统一要求和我县实际,组织编制县县域生态体系控制规划、县域环卫设施专项规划、县域绿道网络系统建设规划。划定生态敏感区,明确生态空间廊道和主干生态网络(河流、水库及湿地),确立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内容及控制标准,落实城乡总体规划中园林绿地和生态保护规划内容,协调土地等相关规划,将生态保护与田园风光、山水景观塑造相融合。满足城市最基本的生态安全需要,维护城市基本空间格局稳定。

五是按照省市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指导各乡镇完善全省第一批29个美好乡村村庄建设改造规划,快速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保护耕地、保养生态,美化环境。

二、加快推进规划实施步伐,落实环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认真贯彻落实省新型城镇化“11221”工程实施方案和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大项目为重点,在规划实施中落实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几年重点会同相关部门和乡镇区做好北城污水管网的改造完善,和市区污水管网的无缝对接,加快北城污水处理厂的投入使用。启动岗集、吴山、下塘等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工程。完成北城陶楼垃圾填埋场、县城左店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推进北城丰乐生态园、新慧公园、半岛一号湿地公园,县城新城公园规划实施。完成大房郢水库上游生态环境规划整治工程,完善县城护城河绿化景观长廊工程。加快北城、县城公厕改造建设。结合合淮路和合水路改造,推进沿线各集镇和产业园区给排水、排污、垃圾处理、公厕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城镇绿化、照明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合理控制城镇居住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容积率,确保建筑日照要求。适当扩大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完善居住区排水、排污、垃圾回收等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居住小区。结合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整合各类资金,按照“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科学布局、适度超前、生态优先、集约节约、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的原则,加快美好乡村规划实施步伐,以中心村和农村社区为单位,完善通讯、供电、排水、供水、供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完善医疗、文教等公益设施。

三、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和服务,为生态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强规划审查。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所有未经环保许可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规划方案,不予办理规划许可。对前期已建成的环保不达标的项目督促完成技术改造并按规划要求逐步迁出主城区。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审、局业务会初审、县规委会审查、市规委会审定(北城区项目)制度,提高规划编制和项目设计标准,打造精品工程、环保工程。

二是严格规划督查。认真执行规划“一书三证”制度,切实减少未批先建和手续不全等现象发生;完善跟踪督查制度,把好放线、验线关,防止规划实施走样;加大督查指导力度,一个大项目确定一名责任人跟踪指导,切实将包括环保在内的各项指标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规划监察。积极配合县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巡查,对违法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对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规划或严重影响环保的违法建设一律依法拆除。加快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逐步消除老的违法建设,杜绝新的违法建设发生。结合土地整理和美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切实按村庄规划要求拆旧房、建新房。

第三篇

一、总体思路

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进军全国百强县的首战之年,城乡规划面临诸多新的形势和机遇,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年规划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城乡规划一系列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围绕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目标,扎实做好规划修编、对接、融入、管理、实施等工作,为加速崛起,跨越赶超提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总体目标和2014年目标任务,结合本局实际,完成六项规划编制工程;推进四项重点规划实施;实现非税收入4525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00万元以上;规划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违法建设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整体工作要在“全省争先进,全市争一流,全县争优秀”。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着眼长远,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完善工作。

一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北部工业走廊的战略部署和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目标,在进一步完善北部组团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北城新区总体规划,沿北环高速,把三十头、、、等607平方公里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科学整合区域资源,合理划分区域功能,认真做好基础设施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整体对接融入。二是编制完成北城启动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规划衔接,加快推进北城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启动大房郢水库上游生态保护规划、北城高铁站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尽快提升北城形象。四是按照市“1419”城镇布局规划,在2013年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机遇,重新明确县城未来发展目标、重点方向、用地布局等内容;按照建设新城的要求,调整县城各单元区域用地布局和功能划分以及各项规划控制指标,提高城市建设标准。五是组织编制县城供电、燃气、给排水、消防等专项规划,优化县城供电布局,完善县城给排水及消防设施,提高天然气使用率。六是在进一步完善、、、等重点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各镇老镇区、房地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详规覆盖率,为推进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二)把握质量,快速推进规划实施步伐。

一是认真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加快县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积极配合铁路部门推进合蚌客运专线建设,做好规划服务和对接工作,使合蚌客运专线2014年底如期建成通车。认真做好合淮城际快速路即蒙城北路延伸工程线路勘察、地形测绘、规划设计等规划服务工作,争取合淮快速路2014年开工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南水北调”即六水厂向县城供水规划建设工程,争取2014年底实现惠及、、朱巷、左店、水湖等乡镇的自来水水源共享。

二是扎实做好规划服务工作,加快北城新区建设。积极对上争取,力争将新蚌埠路、合淮路列入2014年市大建设计划,做好规划设计等工作。配合北城办、双凤开发区和镇做好凤麟路改建、阜阳北路延伸段、濛河路、梅冲湖路等道路规划建设工作,会同北城办做好合蚌客专北城火车站规划建设服务工作,完成五湖大道上跨合蚌客专铁路立交桥架设规划建设工程。配合北城办完成北城核心区综合管网埋设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及陶楼北城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配合北城办及相关部门和乡镇按规划完成北城中学建设工程,启动北城政务中心建设工程,抓好水岸人家二期、物华苑、洪塘社区、金明花园等安置小区规划建设工程。认真抓好三番总部大厦、世纪金源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督促相关企业按规划实施等房地产项目续建工程。

三是提高规划设计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实施改造老城、建设新城战略。完成县城至合淮阜高速连接线规划设计工作,启动高速连接线建设工程。按双向6车道高标准规划改造长寿路、杨公路,按双向4车道规划新建罗塘路,完成南路规划建设工程,启动新城公园规划实施工程,完成防洪排水渠景观规划实施和桥梁建设工程。配合相关部门及水湖镇完成新火车站站前广场规划建设工程。完成县人民医院规划扩建工程,启动烟草公司、丰源机动车辆检测中心规划迁建工程,指导做好锦湖家园安置小区、金秋花园安置小区规划实施工程,完成长淮南路水湖镇拆迁安置小区规划建设工程。督促指导各有关企业按规划实施华展·中央花园、百福家园等房地产项目。全力做好奥体中心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服务工作。配合水湖镇做好新兴工业园区启动区规划实施工程,完成园区兴湖大道、张祠路等道路建设,兴建2.5万㎡标准化多层厂房。

四是积极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按照新村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重点做好陶楼陶西、造甲凤楼、凤群等土地整理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工作。

(三)创新体制,切实提高规划管理成效。

认真分析形势,在创新管理模式上下功夫。以提高规划管理成效。一是严把规划审查关。认真履行重点项目、重点规划专家评审、局业务会初审、县规委会审查制度,提高规划标准。二是严把规划实施关。建立批后管理专人跟踪制度,一个大项目确定一个负责跟踪的人,做好放线、验线、实施监督等工作,防止规划不落实、规划实施不到位、擅自改变规划等情况发生,提高建设标准。三是严把验收关,完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核实制度,对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绿化、景观、停车、建筑间距、物业管理用房等业主敏感和关注的问题进行全面把关,力求每一个建设项目都能够彰显城市品位。四是严把查违关。加强规划执法监察和责任追究,会同乡镇、村和县有关执法部门加强宣传和巡查,对违法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逐步消除老的违法建设,杜绝新的违法建设发生。五是规范农建房管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农建房规划审批程序和要求,推行发证管理。

(四)提升质量,努力做好规划服务工作。

公园规章制度范文篇10

一、年工作回顾

(一)旅游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

年,全市接待旅游者620万人次,同比增长10.7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611.41万人次,同比增长10.75%;接待海外旅游者8.95万人次,同比增长14.6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0.76亿元,同比增长30.9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9.23亿元,同比增长31.84%;旅游外汇收入2257.94万美元,同比增长15.80%。市场总体表现为:旅游人气较旺,各项旅游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品牌效应凸现,到客旅游形式仍以观光自助自驾游为主,休闲度假游为辅,客源市场多以地区和、、等省市为主。年,先后获省人民政府授予年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最佳花车巡游、最佳广场表演奖和省旅游经济指标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

(二)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4月29日,省人民政府对《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下发了《关于同意县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总体规划的批复》(云政复〔〕18号);市委、市政府根据《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及时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加快明确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和发展思路,并细化了涉及全市旅游发展的各项具体任务和措施。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大胆探索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发展模式,以旅游项目为龙头的8平方公里新城区建设快速推进,世纪金源体育休闲中心、玛御谷温泉旅游小镇、翡翠城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带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1—12月,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6.83亿元;积极探索旅游用地方式,争取到省政府单列旅游用地指标250公顷;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个,协议资金42亿元;《省和镇保护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于年6月1日正式实施;成功引进了全球顶级度假酒店品牌——控股有限公司入驻;打造了适应旅游发展、保持艺术水平、引导文化消费的表演艺术精品——《梦幻》;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全面启动。

(三)旅游规划编制日趋完善

坚持高水平规划、高品位建设和高质量管理的原则,全面完成了《市自驾车旅游规划》、《县旅游发展规划》、《部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国家公园规划》、《项目总体规划》、《火山景区及热海景区服务区修建性详规》、《姚关旅游区总体规划》等,着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旅游精品。围绕“十二五”全市旅游发展战略目标,邀请国内著名的规划单位国际旅游规划院编制《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前,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多次征求市、县相关部门和省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意见,有效保证了我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

(四)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了《市旅游局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编制了《市旅游局招商指南》,建立了全局招商、系统招商的工作机制。与圣基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建设旅游度假酒店项目的合作协议,协议金额2.5亿元;成功引进集团、中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建设高星级度假酒店。

二是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加大项目的申报和前期工作,完成了全省、全市“十二五”旅游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上报工作,共上报全市“十二五”旅游重大项目77个,其中续建项目19个,新开工项目58个。

三是加大项目的督查力度。按照一季度一督查、一季度一统计的要求,认真做好重点旅游项目督查统计。1—12月,全市旅游项目建设共完成投资26.83亿元。其中:世纪金源体育休闲中心完成投资4.2亿元,项目一、二期建设已全部结束;叠水河休闲度假区完成投资8261万元;玛御谷温泉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5580万元;国际养生度假村完成投资2.23亿元;旅游度假区完成投资8.05亿元;休闲度假村完成投资3.02亿元;北海湿地保护开发完成投资1.35亿元;荷花中国翡翠第一乡完成投资1亿元;火山热海景区综合配套及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1.07亿元;和镇综合配套项目完成投资3037万元;千里走单骑传统中式园林式产权酒店完成投资8774万元;掌景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投资1.4亿元;赧浒白龙潭水景园项目完成投资1100万元;寺完成投资650万元,现已建成投入使用;金布朗酒店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00万元。其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8969万元。

(五)旅游市场开拓成效明显

一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借助中国?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暨市、啤酒狂欢节、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暨首届国际翡翠博览会、千年茶乡商贸旅游节、旅游文化活动周、市首届旅游摄影展等旅游节庆活动,全方位宣传旅游资源;成功举办了“走进贡、品味民俗情‘’自驾体验游”,积极参加“省首届精品自驾旅游线路”评选活动,我市的温泉SPA、南方丝路、抗战、翡翠玉缘、出境探秘等六条主题线路被评为省精品自驾线路,进一步扩大了我市自驾线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走出去请进来促销。组织各县(区)旅游局、旅游企业参加上海世博会、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国内旅交会、上海国际旅交会、第七届泰国国际旅交会、义乌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等大型旅游会展,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互动交流、进行旅游洽谈、旅游商品推介等多种形式宣传旅游,拓展客源市场。三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交流。与《大公报》、《春城晚报》、《日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加强合作,邀请日本朝日电视台《中国神秘之旅》栏目和旅游卫视到我市拍摄旅游宣传节目,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四是强化网络宣传促销。建成启用了自驾游网站,进一步完善了旅游政务网、旅游外宣网、旅游论坛、旅游电子政务公开及在线查询解答等网络宣传和网络服务,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五是扩大旅游宣传品的制作和广告投放。制作出版了《自驾手册—攻略》、旅游宣传折页(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日文、韩文版本)等旅游宣传品,继续在昆明机场、机场、大保高速公路、保腾公路等开展大型户外广告宣传。

(六)旅游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加强与、在旅游线路统筹、旅游产品捆绑营销、推行无障碍旅游等方面的合作,9月份,参加了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在召开的推进德宏无障碍旅游协调会议,共同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七)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围绕国家旅游局开展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通过开展培训、以赛代训等多种方式,全年共举办旅游培训8期,参训人数达1200多人,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1—4月,分别在、举办了旅行社导游人员年检培训班2期,全市24家旅行社的695名专、兼职导游员参加了年检培训和考试,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专家授课、现场讲解示范、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聘请了我市专家学者、部门领导、旅游专业老师、行业服务能手进行授课。3月份,召开了全市星级饭店、旅行社统计系统网上报送暨业务培训及全市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培训会议,确保了全市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人才统计调查工作顺利实施;指导县举办了首届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和学院旅游系举办了导游大赛。6月份,组织高星级饭店服务人员参加了全省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全市有5名选手参加,分别荣获中餐摆台、西餐摆台三等奖、中式铺床三等奖、团体工装展示三等奖等五个奖项。8月份,分别在、两地举办了年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共有860人参加了培训。9月份,举办了市第三届导游大赛,经过各县区初赛和复赛的层层选拔,共有17名导游员脱颖而出参加本次大赛,最终角逐出了金牌导游员2名、银牌导游员4名、优秀导游员11名。10月份,组织从全市导游大赛中选拔出的7名选手参加“省七彩杯导游大赛暨全国导游大赛选拔赛”,7名参赛选手均获“优秀导游”称号,市旅游局获大赛“优秀组织奖”。

(八)旅游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和旅游接待服务的“六定”工作要求,初步建立了导游、旅游车司机薪酬制度、佣金返还“公对公”制度。二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以黄金周为重点,与工商、税务、质监、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重点打击黑车、黑导、黑社、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合同和行业管理,要求旅行社必须与游客签订规范的旅游合同,选择等级评定合格的旅游经营单位为游客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三是有序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以为试点,先行先试旅游服务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旅游企业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软实力”。四是切实抓好旅游安全工作。组织全市旅行社参加全省旅行社责任险统保培训,全市24家旅行社全部进入统保体系;召开了全市旅游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并与旅行社、五县区旅游局签订了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书,开展了黄金周旅游安全检查和雨季汛期安全检查。五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处理邪教和消防安全等工作。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和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全年没有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没有发生越级上访及旅游安全投诉案件,旅游行业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和达到“八无”的目标。一年来,我局共受理旅游投诉案件4起,办结率达100%。

(九)机关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深入扎实开展“三查三看”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深入调研,积极探索我市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了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的能力,旅游干部队伍形成了求真务实、团结干事的作风。二是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我局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抓好旅游工作的一项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执行“一岗双责”的责任落实,做到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双责”。坚持“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提高廉政意识。三是认真落实责任政府三项制度、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切实做好抗旱救灾、档案管理等工作。

回顾年工作,我市旅游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离建设国际休闲度假健康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各县区旅游产业发展极不平衡。仅是一花独放,、旅游产品打造尚待时日。二是旅游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薄弱,旅游景区景点的通达条件仍需进一步完善。三是旅游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精品不多,缺乏创意产品,观光产品体量小,尤其是高端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比较匮乏。四是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年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及工作重点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文化旅游名市”战略,打造“健康旅游”品牌,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为目的,坚持“一个中心,两翼推进,带动全市”的发展思路,抓住国家支持建设“桥头堡”的战略机遇,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提升、叫响“”,以为龙头,推进、两翼产品开发,做活、县内市场,两极向德宏和缅甸延伸,形成“众星捧月,串珠成链”的跨境旅游环线,加快推进旅游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化进程,将建设成为国际休闲度假健康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目标:接待旅游者680万人次,同比增长9.6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670万人次,同比增长9.58%;接待海外旅游者10万人次,同比增长11.7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4.53亿元,同比增长12.26%。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2.83亿元,同比增长12.3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72%。

(三)工作重点

1.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保腾高速公路、腾陇二级油路、龙腾二级油路、六曼二级油路、市内各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旅游环线和国际口岸机场的建设,积极开辟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地区和国家的直达航线,不断完善全市快捷、安全、舒适的旅游交通体系和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完成项目申报、落实土地和资金、施工图纸设计等工作,不断完善全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2.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以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省旅游产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总体规划》,抓住国家支持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机遇,进一步定位旅游在桥头堡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着力在体制机制、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培育规范市场、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旅游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步伐,把试点工作的理念、政策沿伸到全市,带动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全省、全国旅游改革发展创造经验。

3.继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一是加大对我市重点旅游项目的跟踪、督促、指导工作,及时向省旅游局、市委、政府督查室报送项目推进情况,做到一季一统计,一季一通报。二是切实抓好旅游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项建设资金的支持,并做好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三是结合全市实际,积极与发改委、上级旅游部门争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和旅游发展基金,编制完成《国家公园规划》、《抗战遗址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市乡村旅游规划》,力争启动国家公园项目和抗战遗址项目。四是加大旅游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酒店、旅游度假酒店、主题酒店到投资兴业、合作经营。

4.全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举办旅行社、星级饭店统计系统调查培训、新版饭店星级标准宣贯培训、标准化培训、导游员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和导游员年审培训,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做好和顺景区导游讲解员、全市导游资格证考试以及全省导游大赛参赛等工作,提升旅游队伍素质。二是抓好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县政府制定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启动并推进全市旅游定点购物、导游服务、旅行社、旅游汽车服务等级评定工作,尽早完成全市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三是抓好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健全旅游企业财务制度,规范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以为重点,围绕旅游购物市场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的宣传贯彻,初步建立规范的“公对公”佣金制度,对旅游购物店实行旅游特许经营。四是继续加大旅游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工作力度,抓好旅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平安旅游创建、防范和处理邪教等工作,确保全市旅游行业“安全、稳定、秩序、质量、效益”。

5.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政府主导,部门牵头,企业参与”的宣传促销机制,研究出台市场开拓奖励政策,对旅行社实行市场开拓绩效考核,认真落实企业责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宣传合力。继续办好火山热海旅游节、文化旅游节、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千年茶乡商贸旅游节、金布朗民俗节等节庆活动,组团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大型旅游会展,邀请目标市场旅行商及媒体到进行旅游产品考察及合作洽谈。加大对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在充分挖掘全市独具特色的温泉资源的基础上,以“温泉、养生、健康”为主题,编辑出版集旅游、温泉、科考为一体的《中国温泉养生》书籍。进一步改进旅游网、自驾游网站数据库,加快推进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网上预定服务,拓展旅游市场,全面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步伐。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旅游行政管理和综合协调职能,使其与所担负的旅游支柱产业建设重要任务相适应,形成上下统一、职能匹配、高效精干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和协调能力。二是进一步理顺部门管理职能,简化办事程序,为项目审批提供便捷服务。尤其是对旅游综合试验区的改革,应简政放权、集中办理,在项目审批、用地、环评等环节上,提供更多的方便和帮助。三是推进旅游企业改革,建设一批旅游龙头企业和特色中小企业,推动大企业做强、中小企业做特,增强旅游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7.加快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规划和建设一批与国际接轨的休闲度假产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新建一批高档次的休闲度假酒店,推进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品牌国际化进程;通过引进人才、加大培训、建立标准等措施,加快推进旅游管理和服务的国际化步伐;加快推进旅游形象、旅游信息管理、旅游营销、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人文环境的国际化建设。

8.统筹推进县域旅游协调发展。在抓好以为龙头的同时,做好其他四县区旅游的协调发展,重点是突破区旅游发展。要充分挖掘区历史文化、自然生态资源,着力在推进潞江坝、坝两大旅游片区开发上取得突破,加快国家公园项目的前期启动工作。精心策划一次户外健康旅游运动,组织省内外游客、知名媒体、摄影家沿南方丝绸古道段进行竞赛式旅游体验,推广潞江坝旅游线路,宣传推介旅游。努力推进、、旅游发展,在、抗战遗址、开发上突破;重点抓好—天堂山生态旅游区及田园城市乡村旅游开发;重点在石瓢温泉旅游度假区、姚关旅游小镇建设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