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十篇

时间:2024-01-04 17:48:02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1引言

课程改革要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3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5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

当今人类以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6新理念强调师生关系的融洽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只能是教学过程当中的催化剂,这当中最为强调的是良好和积极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当民主和平等,教师应当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师不能把传授基本的数学演算技能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而是应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要做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和活动的参与者,以及学生创造能力和独立个性的培育人,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在数学学习中进行自身的调整和选择,数学教师必须有耐心和信心去认识和开发甚至启迪学生,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身心发展。所以,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把握好师生的关系,应当变课堂以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应当积极去辅助学生探索和思考,在既有的知识上进行组织和管理,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大熔炉。

7新理念要求学校建立严格的科研制度

建立健全的初级中学严格的科研制度是增强广大初中教师科研能力的根本保证。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科研环境建立严格的科研和理论学习制度。每一个在教学中的老师都应当积极参与学校有关各方面的教育科研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相互学习和探讨,为提高教学水平贡献力量。在对实施基础教育教师的基本考核制度中,应当把教师的相关教育科研成绩纳入到考评的指标当中去。对具有先进教研成果和科研成绩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地提高老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教育者强烈的科研意识对提高和促进教育过程中的科研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又反过来会产生出新的科研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活跃教育科研的严肃气氛,科研攻关的研究精神氛围有利于学校科研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进而优化初中数学教育的科学方法。如果这些制度能够落实到实处,初中数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相关能力肯定能够进一步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首先必须转变固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开创性地探索学生的学习历程,应当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促使基于学生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有效形成,使学生在认知结构和创新意识取得进步,在课堂学习中坚持健康的心理、开放合作的态度、师生积极互动式学习的理念,使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演算技能,强烈的探索和思考意识,必要的问题解决能力,对学习数学的深厚想法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要坚持把初中数学教学放在基础性的地位,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让初中数学教学充满生机。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篇2

一、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课程观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

二、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侧重点

传统教学只侧重结果。新课标之数学教学不但重结果更重过程,还侧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重创新,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那是怎样的过程?

1. 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过程。

(1)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什么?体验数学的自然科学性,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体验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思维方式是研究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2)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知识。但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并不是老师塞多少知识给学生,学生的脑子就可以装进多少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是有选择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其自己在脑子里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独立性,不再只充当知识的接受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操作探索,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3)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实质上是老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学实质上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就是交往互动。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学生不能只做听众,必须动起来,要动起手来操作数学,动起笔来推演数学,动起脑来思考数学发现数学质疑权威,动起口来讲数学和与同学老师讨论数学。

2. 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个性。

与传统教育不同,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的思考问题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方法,每个人的先天条件都不同,传统教育的整齐划一,齐步走,只重学科,目中无人,忽视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落后。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要教书育人,关注人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数学教学应该是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情感的体验过程。

3. 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要衰亡。教育不能没有创新。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是指学生在其原来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和发展,不是指科学家那种创造发明。数学教学应当成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时候,大力鼓励学生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

4. 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概括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总的策略。一般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极限思想,等等。数学方法是人们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具体手段,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归纳法等等。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帮助,对学生未来走进社会后解决实际问题也很有用。数学教学必须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5. 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篇3

关键词:新理念; 重过程; 重创新; 重个性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给我们数学教学提出多方面新的理念,对数学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有新理念。在此我对如何适应新课标教学的新理念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课程观: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

二、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侧重点:

传统教学只侧重结果。新课标之数学教学不但重结果,更重过程,还侧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重创新,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

1.新课标下数学教学重过程

(1)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什么?①体验数学的自然科学性,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②体验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思维方式是研究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商品买卖,储存贷款,等等都要用到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式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③体验数学之美。初等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1,立体几何中的正四面体的重心内分高为3:1,这也是一种和谐美;数学公式都是那么简洁,整齐,和谐,如:(a+b)*(a-b)=a2-b2,sin(A+B)=sinAcosB+cosAsinB,等等都使人产生美感。④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我国古代的河图洛书就是数的“方阵”,《易经》中的卦象都用数来表示,我国古代兵书中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的筹就是数码。让学生体验这些还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⑤体验数学是一种思想。数学是一种科学思想,这种思想反映着数学知识的共同本质。数学之中含有丰富的思想:符号思想,集合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极限思想等等。

(2)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知识。但新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并不是老师塞多少知识给学生,学生的脑子就可以装进多少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是有选择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其自己在脑子里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独立性,不再只充当知识的接受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操作,探索,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3)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实质上是老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学实质上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就是交往互动。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学生不能只做听众,必须动起来,要动起手来操作数学,动起笔来推演数学,动起脑来思考数学发现数学质疑权威,动起口来讲数学和与同学老师讨论数学;数学教学要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往,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学会交往,逐步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数学教学过程也是老师与学生感情交流的过程,面对拥有灿烂生命力的学生,老师必然把感情到教学之中,学生面对知识渊博充满智慧的老师必然敬佩有加,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知识经验智慧与学生灿烂的生命活力的有机融合的过程。

2.新课标下数学教学重个性

与传统教育不同,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的思考问题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方法,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如大脑的潜能,气质)都不同,传统教育的整齐划一,齐步走,只重学科,目中无人,忽视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落后。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要教书育人!关注人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就是要尊重,关心,牵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情感的体验过程。数学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以及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的发展。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的过程。当然,数学教师更加要注重学生潜能的发展,把学生比作卫星,老师就是火箭,老师这火箭要把每个学生送到恰当的轨道上去。

3.新课标下数学教学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要衰亡。教育不能没有创新。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是指学生在其原来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和发展,不是指科学家那种创造发明。数学教学应当成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时候,大力鼓励学生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

4.新课标下数学教学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概括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总的策略。一般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极限思想,等等。数学方法是人们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具体手段,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归纳法,等等。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帮助,对学生未来走进社会后解决实际问题也很有用。数学教学必须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5.新课标下数学教学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教学是没有要求的,但这对个人的发展来说是很有用的。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自觉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勤于思考钻研等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

6.新课标下数学教学重思想品质教育

数学教学要用数学家探索数学的精神去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的精神;以我国两千年来的伟大的数学成就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引导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新课标强调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促进个性发展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积极与学生交流,分享体验与感受。学生是独立独特和发展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责任与权利的主体。教师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去教育学生,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篇4

新课程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课标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一、了解《数学新课标》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渗透的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新课标要求,渗透“层次”教学。

《数学新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数学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数学新课标》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比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失去信心。如初中数学三年级上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数学新课标》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将是得不偿失。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

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数学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

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维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

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比如,教学二次不等式解集时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利用数形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

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引导学生先研究底数、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方法和运算结果,从而归纳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数,用m、n表示指数的一般法则以后,再要求学生应用一般法则来指导具体的运算。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方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起重要作用。

3、掌握“方法”,运用“思想”。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比如 ,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乘法公式类比;在学次函数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性质类比。通过多次重复性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类比的数学方法。

4、提炼“方法”,完善“思想”。

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下面,笔者就初中阶段常见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举例说明。

如数形结合思想:数和式是问题的抽象和概括、图形和图像是问题的具体和直观的反映。华罗庚先生说得好:“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这句话阐明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意义。

初中代数教材列方程解应用题所选例题多数采用了图示法,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引导学生从图形上发现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生掌握了这一思想要比掌握一个公式或一种具体方法更有价值,对解决问题更具有指导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篇5

【关键词】 教学反思;各个方面;新课程理念;课堂的主体;调动积极性

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中,教学反思是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就好比学生进行课后回顾和思考一样,老师就是在课后重新以学生的角度进行课堂回顾和思考. 为了尽快适应好新课程、新理念,教师应从其各个方面进行反思,在不断地反思和探索中,形成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从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积极地学习态度. 教师应摆脱之前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给学生创造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学习探索的过程更多的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老师所扮演的则是引导和辅助的角色.

二、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的反思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来制定教学内容,反思学习内容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需从两点着手,一点就是教师反思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教学内容可以更多地贴合生活实际,注意营造真实可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熟悉并熟练运用数学概念及公式. 如概率的学习和运用,一说到概率大家都会想到,教师在黑板上可以写出1~10这十个数字,假设中奖号码为3位数,可以让同学们算算其中一些数字出现的概率,这样会使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再如,在生活中,做游戏抽纸条时,大家有时候会说“不公平”,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我们学习的概率知识来解答. 所学知识到实际生活中的成功运用也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另一点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希望了解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 如“圆”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对于圆的基本性质也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如“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这种图像的研究不应只停留在抽象层面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画一画,看三角形怎样得到一个外接圆,这样更直观,再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外接圆和三角形的关系,使得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自己得到圆的另一个性质“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三角形的外心”. 把探索的过程给予学生,使得这些概念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不再干巴巴,而是立体的、丰富的.

另一方面,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能够使学生认识和突破重点难点. 知识点之间都是相通的,在反思过程中检查自己是否把新旧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讲解,是否把与某个知识点相关的知识点列举出来,是否在教学中讲解清楚以及能否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 如特殊三角形函数值这个知识点比较注重推理逻辑思维,正弦、余弦、正切不仅仅是三个单独的知识点,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我们在讲解中就要注意其公式的推理过程,最好把推理探索的过程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以便于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对数学教学过程中方法、方式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新课程理念归根到底就是教育模式和教学思想的一场改革,现在课堂有时出现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观念陈旧.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多接触新课程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要有所提高,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以及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及运用.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学习. 教学过程其实是两个过程的结合,一个是“教”的过程,一个是“学”的过程. 教师应从这两个过程进行反思,因为教学过程中方法、方式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 反思可以帮助老师提取有效信息,如在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的设置使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哪种教学方法是学生们接收知识效率较高的问题等,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

没有最好,只有做到更好. 从反思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从“教”这个过程进行反思,可以发现自己处理不妥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好地掌握上课与学生互动的时间点,使得学生有充分独立的思考时间.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暴露问题的机会,这样才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思维模式的优势. 在“学”这个过程的反思中,从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况变化以及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接收和吸收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篇6

一、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1)基础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较为稳定的发展,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习主体的自然素质,调动其积极参与,促使其生动活泼的发展。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

(2)有序性。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在具体方法上是一个有节奏的,有重点的推进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在每一个阶段(学年、学期、学月或每一周)确定一个问题,重点突破。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不是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长期培养的有序的过程。

(3)全面性。不体现全面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员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而不是“优生教育”、“竞赛教育”。

(4)延续性。新数学课程的实施不能割断历史,不能认为过去的一切做法都是“应试教育”,全盘否定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把过去已采用过的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已取得的经验。同心课程教育对立起来。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中,也能进行素质教育;在新数学课程的课堂中。也要使用应试手段。

(5)开放性。抽象性与严密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系统的学科学习,而且要重视生活的教育和社会的服务,使学生具有初步用数学的意识。

二、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

(1)技能操作教育。众所周知,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较之于过去的统编教材,明显的一个差别就在于:初中数学教材增加了“实践活动”,这类教材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实践、去运用。《解直角三角形》一章学完后的实习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制作测倾器,测量物体的仰角(俯角),从而计算物体的高度。而这类作业却受到了很多教师的冷落,殊不知,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素质,发展了能力。

(2)美育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也随处可见,一类是数学图形的美,如圆,正多边形等。另一是数学式子的美,如杨辉三角等,再者就是数学问题的美。这些数学图形,数学式子,数学问题作为美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数学教师本身要成为美的示范,教师走进课堂那笑容可掬的面孔,潇洒大方的举止,口齿灵利的言语,清秀的一手好字。美观整齐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之妙用的电教辅助,无不构成一种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3)心理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抓好。成功者不骄傲,失败者不气馁,上课答问题不紧张。考试不怯场,遇到较难问题不灰心丧气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也应是我们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则

(1)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2)合理布局课堂结构,优化数学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把握得十分准确,同时对时间的把握也应十分严格,切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篇7

【关键词】初中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

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下文简称新教材)终于走进了中学课堂。 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在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总之是学生缺少预习,没有及时的总结,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有想打破这个局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疏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

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克服“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倾向,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点,纠正过去“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不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多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

二、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有的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在教学中运用低起点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 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

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二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例如:“分式方程”教学中,先由4/x=1的解法,引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再由2/x—3—4/x=1的过程归纳解题步骤和基本思想。

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位线定理”、“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性质”等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量一量,从中对有关的几何定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引入新课。

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2、在教学中运用多归纳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分式方程”的教学中,归纳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对于换元法给予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A、平方型;B、倒数型。又如在“三线八角”教学中,由于图形较于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3、在教学中运用勤练

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这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4、在教学中运用快反馈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篇8

【关键词】新理念;数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算,空间观念,统计,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主题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大胆竞争,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讲,还要关注学生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入,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问题情景的创设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问题。比如:我们在学习统计内容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看我们学生中每个月有几个同学要过生日,再进一步,找一找是否有同月同日过生日的学生,学生对这个问题都很有兴趣,然后我让学生自己找出统计的方法,有学生宣布统计结果。最后学生惊奇的发现,有好几位同学的生日是同月同日,他们都非常兴奋。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有关统计的知识。

三、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多动手,我们现在的教材都适当设置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如:观察、思考、实验,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和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能更好地“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我们在游戏中感知了“轴对称图形”,使空洞的教学变成了趣味教学,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体验也比较深刻。

四、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再创造性”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需要有创造性德想象力”。我们要多鼓励学生敢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教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心的教学知识。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认识会越来越深。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篇9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函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前言

函数始终贯穿在初中与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中,它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面有极大地影响作用,它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函数知识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以及数列的排列组合、极限和微积分都非常直接的联系。函数能够为数学的后继发展和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帮助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各项学习研究做好铺垫。并且,函数知识在物理、化学等学科中也有广泛的运用。人们在解决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时,也习惯利用函数知识来进行测算或者建模。函数知识往往既包括客观现实,也有抽象理论,它本身具有极大的实用性,使用的范围又十分广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它一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二、初中函数教学的特点

1、整个初中阶段的函数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感性认识阶段。第一阶段的函数教学,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通过各种类型的算术运算,让学生观察运算的结果与组成这一运算的各项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和数与加数、被加数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商数与除数、被除数之间的关系等。二,通过代数式和方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如何用文字来表示一般的数量关系;如何用代数式来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等。三,通过对数的概念的发展,来积累学生关于“集合”这一概念的初步思想。这对今后讲解函数会产生极大地帮助。四,通过数轴和坐标的教学积累关于“对应”这一概念的初步思想。

第二是理性认识阶段。这一阶段是函数教学的主要阶段,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函数及其图像”这一内容;另一个是高中从集合开始一直讲到三角函数及其图像。这一时期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正确形成函数的一般概念,能够比较清楚地理清函数关系,还能够在处理函数问题时绘制简单地函数图像,并讨论他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是深化和发展阶段。该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利用它初步掌握极限方法,也就是无限精确化的方法。同时利用微积分再对函数的增减、极值进行深入探究,根据研究的结果,指出初等方法研究函数的不足与局限。

2、初中的函数教学,无论对函数概念还是函数性质的教学,都是一种描述性的。

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就比较通俗和精确。虽然它是描述性的,但是教师的描述要准确、精细,不能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错觉与失误。同时,最应当注意的是,描述性的语言要通俗易懂,极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尽量要多以图形或者表格的形式来分析问题,对于不同的知识点要用举例的手段开展教学工作。

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函数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活动中上下衔接不连贯

在对初中函数的考察中,公认最难的是二次函数。所以教师在教授这一部分的内容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但是老师在觉得教的辛苦的同时,学生感觉学得也同样辛苦,不仅要理解曲线函数,还会面对更加复杂的练习题,因此很多师生认为二次函数非常难,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得了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教学中把二次函数作为一个重点、难点孤立起来了,忽视了函数的整体性。其实每一个具体函数都是函数的特例,研究方法大致相同,通过类比,结合数形结合的方法,再对比一下相互间的差异,是可以把具体函数放到函数的学习当中的。这样,二次函数的学习也就变得相对容易,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和把握。

2、“数形结合”的思想没能得到很好地结合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就是利用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然而却忽视了函数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代数模型,是对方程、不等式、数等一些代数模型的综合体现。所以,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时不仅要借助函数图象,还应该借助“数”来引导学生发现函数性质。从函数的解题结果不难发现,对函数性质与本质的了解最终还是回归到“数”的层面,所以在函数教学中不能忽视数形结合的重要作用。

3、忽视了素质的培养

一些教师在讲解时没有进行前期的启发,讲解的过程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出来,没有让学生先进行思考,自己尝试着绘出函数图象。这就等于是教师直接把结论告诉给了学生,这种做法在短期内,从学生的解题上看会有一些效果,但如果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上看,从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上看,结论就会是相反的。

四、初中函数教学改革的建议

1、要渗透函数的思想方法

函数的思想方法在理解函数的概念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是中学函数教学的主导思想之一。函数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它集中反映了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变化规律;二,对应是函数思想的本质特征;三,自变量的变化处于主导地位,在y=f(x)中,x的变化起决定作用,变量y处于依从地位。所以,函数的自变量变化范围是函数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2、让函数概念教学走向生活化

常量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管是开头的情景引入还是例题的讲解和演练,都应该以生活例子为主,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函数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促使他们学会数学的实际运用。另外,还要注意数形结合,这两个方法的互补,能够体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好地解决函数问题。

五、总结

在新课程理念下,函数教学改革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从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无论大小都不应该被忽视。函数具有的变化性与丰富性等特点,运用于一些数、方程、不等式中,再结合数形结合的方法,为数学其他方面的学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蔡子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函数概念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篇10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改革理念;初中数学;有效性研究

2007年修订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里强调,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有效性。其中明确地表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工作不能够紧紧依靠单纯的记忆和模仿来开展,必须要亲身实践,不断创新和改革,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模式,这样才能够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有关人员要紧密联系有效教学的基本概况,重视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析。

一、有效教学的主要概况

“有效”的基本含义是指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达到自身的目的。有效课堂相关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利用相关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活动,通过某些教学课程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竭尽可能地减少所用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消耗,从而实现所需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以此来提升社会的发展质量和个人的发展需要。整体而言,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情况,不然有效教学仅仅是空白话。教学有效性是构建有效教学课堂的基础,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同预想的教学宗旨契合度较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有效性是构建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教学工作过程主要是各项精神性生产活动,而且能够实现合理的资源利用,能够尽可能地提高教学价值。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各项教学措施的质量较低

在目前的初中教学课堂改革与创新工作中,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够重视教学质量,只是重视教学形式,这种形式的创新并不具有实质意义。例如,在追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利用提问、一味灌输的形式来进行,在活跃课堂氛围的时候,采取“牧羊式”的模型来取缔“填鸭式”的模式。此种形式的教学课堂,就是将初中学生作为教学的工具,不够重视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教学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全体学生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某些教育工作者会过于重视部分的学生抑或者是较为少数的学生。若是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提出有关的问题,多数只会叫积极举手的学生来回答,一般不会考虑不积极举手回答的学生,这种情况下容易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耐心,而较为优秀的学生会更加优秀,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进步不明显。

3.数学教师教学方式陈旧,不注重实操性

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含义和宗旨,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常常会过度批评和表扬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和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相当多的数学课堂教学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体,不少教师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归纳整理为某种思路、模式或结论。紧接着让学生被动接受,给学生布置大量的数学练习题,以此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许多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过于依赖教师,独立性较差。

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1.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有效教学质量

若想实现有效教学工作目标,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人员应当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改变当前的教学角色定位。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是权威,师生之间能形成一种和谐、互动、合作的关系。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模式,协助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方法,加强定位质量,重视各种学习能力、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的训练。

2.让学生成为自主探究的发动者

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差异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时期,每位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在学习中也会存在此种现象。教学工作者必须准确掌握教学的“度”,让学生觉得自身的探索有利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3.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发展

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能以学生的理念去思考、分析、试验、探究。如此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切身体会新课程的优点,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改善同教师之间的关系。角色变化之后,教师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睦,学习更加通畅,使得教学工作双边的思想较为缓和与轻松,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结论

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环境,我国初中数学相关的教学工作要逐渐联系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要快速地分析和探索相关的教学措施,带动学生的学习,改变教学现状,适应新常态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晓俊.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120-122.

2.江峰.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2):78-79.

3.卢宗凯.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7):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