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主要问题十篇

时间:2024-01-04 17:47:10

线上教学主要问题

线上教学主要问题篇1

一、探究性教学的内涵

从理论上说,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表达和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从而发展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不断地反思,努力成为现代研究型教师;要信任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帮助他们活跃思维、开发潜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乐趣和信心;在备课时要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要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沿着探究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易接受的事物开始教学,使学生乐于参与。

三、探究性教学的一般步骤

(1)创设探究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是探究性教学的首要前提。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课堂实际,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l34页 “拓广探索”11题:“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那么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四条直线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笔者将它重新设计,提出了一个问题:平面内有四条直线相交,根据你的构思画出图形,提出一个关于交点个数的问题并解决它。经过自主探索,同学们提出如下问题:平面上四条直线相交最多为几个交点?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少有几个交点?还有哪几种情况?平面上四条直线相交,按交点个数分为几种情况?请画出示意图。平面上四条直线最少有几个交点?最多有几个交点?是否存在恰好有四个交点的情况?若有,画出可能的图形。上述问题都是学生自主提出的,而且他们解决问题的热情高涨。不少学生对平面上四条直线之间的交点计数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成功,并且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这样,通过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对所给材料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创造性。

(2)师生展开合作、促进探究深入。在自主探究后,有学生提出:平面上四条直线的交点问题是否可以推广到多条直线的交点计数问题?比如8条、n条……经过讨论,学生发现此种问题有多种情况,研究起来比较麻烦。如果研究平面上n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呢?由于这个问题是学生之间讨论后提出的,所以他们的探究兴趣浓厚。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学生一起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平面上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1+2+3+…+(n-1)=■个交点。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等活动,掌握了计数简单几何图形的交点的一般方法,从而发展了学生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线上教学主要问题篇2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举一反三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Replicability"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HEN Xiaoqin

(Jiangsu Nanjing Jianye High School, Nanjing, Jiangsu 210017)

Abstract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reform, inquiry-based teaching philosophy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 concern, "replic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dea in this concept, the use of this idea will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but als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explore and autonomy. This paper is from this idea, to explore the idea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importance and use of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Key word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replicability; case study

0 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自主性,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小初中数学的学习不同,它更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解决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把握好数学学习的相关知识,懂得灵活变动,才能实现教育改革所设定的逐步实现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举一反三”的思想与方法为我们实现这种目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1 “举一反三”思想的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数学来源于实践,数学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指导着实践。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举一反三”正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问题的效率,使得相似的问题可以适用相似的方法,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这一思想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高效性,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其他学科的课程任务多、学习负担重,但是用来学习的总时间又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一点对于高中数学至关重要。数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学,学生不但要学会高中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将其灵活运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相似的问题,这时“举一反三”思想的应用可以缩短学生的解题时间,提高解题的效率。此外,“举一反三”思想的大量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性,进一步推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方式转变。

2 从对称问题看数学学习中的 “举一反三”思想

对称问题是新教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章节,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这一问题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既包括点关于点、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还包括曲线关于点、曲线关于直线等对称问题。其中,点关于点、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曲线关于坐标轴,原点,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等的对称问题又是特殊而又重要的对称问题。①通过解决单一的对称问题,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进而引发对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解答,这就是举一反三思想的具体应用。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进行解析,如何在具体问题中运用举一反三的思想,展现这种思想在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问题是求直线关于轴对称的直线方程。这是一道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的简单问题,最为简单的解题方法是,在直线上取两个点,找到这两个点关于轴的对称点,用这两个对称点确定对称直线,答案是直线。

在我们的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的解答,如果按照上述解题方法每次都进行选点、确定对称点、确定对称直线的工作,不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对塑造学生的思维模式没有益处。所以,我们就想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公式或者是某种规律,当学生们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套用公式或者规律进行解题,大大缩短解题的时间,确保答题的正确率。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找到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已知直线与所求对称直线的方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在两个方程中,项与常数项相同,项互为相反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把已知直线方程中的换成- ,可得其关于轴对称的直线方程。如果题目问到直线 关于轴对称的直线方程、关于原点对称的直线方程、关于直线 = 对称的直线方程、关于直线 = - 对称的直线方程是什么,诸如此类,这时候我们就完全可以按照类推的方法,将我们上述总结的规律运用到这些实际问题的解答之中。

上述规律是我们在直线条件下进行的总结,那么对于曲线的情况,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解决呢?解决曲线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举一反三,将直线解题过程中的规律运用到曲线上,然后进行验证,看在曲线的条件下,这些规律是否还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运用上述直线规律,我们可以得出曲线情况下的规律,即曲线 (,) = 0关于轴对称的曲线方程为 (,- ) = 0;关于轴对称的曲线方程为 (- ,) = 0、关于原点对称的曲线方程为 (- , - ) = 0;关于直线 = 对称的曲线方程为 (,) = 0;关于直线 = - 对称的曲线方程为 (- ,- ) = 0。然后,我们需要对上述引申的规律进行证明,看看直线条件下的规律在曲线条件下是否依然起作用。例如,我们可以设(,)是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则其关于轴的对称点 '(,- )在已知曲线 (,) = 0上, (,- ) = 0,故结论成立。经过证明,这些规律都是正确的。经过再次的举一反三,我们终于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汇总,并对其一般规律以公式的形式给出了规律总结,方便了我们今后对相同问题的解答,提高了解题效率,保证了对题率。

通过上述的举一反三思想的案例精析,我们可以看出,举一反三思想严格来说应该是探究教学模式下,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结果,这样的思想在实际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推广,是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对称问题只是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对于其他的数学问题,也是完全可以适用举一反三的思想的,比方说我们学到的函数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

通过举一反三思想的运用,我们一方面可以将隐藏在单一数学问题后面的规律与结论揭示出来,为我所用,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大幅提升,保证答题的正确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这一思想的大规模推广也是与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息息相关的,教师将教学的权力下放,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实现,自身仅仅作为一个引导者,这是教育改革的根本所在。

3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向, 探究教学模式尤为瞩目, 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②“举一反三”思想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思想,它的应用推动了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为学生和教师重新审视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一些新的教学思想也会层出不穷,更好的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注释

① 洪明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规律――一则数学教学案例.云南教育,2006.8:41.

② 王靖昱.苏教版高中数学课堂探究教学探讨.教学天地,2009.2:31.

参考文献

[1] 陈志军.使用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思考.中学教学参考(上旬),2011.1(总第73期):74.

线上教学主要问题篇3

关键词:MOOC视频 课堂讲授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08-02

一、简述

MOOC教学,中文称“慕课”,是当前大学最受热议的新的教学模式之一,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很快被全世界各国接受并付之实践应用。MOOC教学以其全新教学理念及优秀的资源结构,成为知识传播方式的新的生力军。全世界各大高校纷纷建立自己的MOOC资源平台,以满足本校教学和社会学习的需要。当然很多的学者也深入的研究了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优缺点,认为目前“教师课堂讲授” 的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慕课”模式有它自身存在的缺陷,不能完全颠覆、取代传统教学。如何结合传统大学课堂教学和“慕课”模式的优势,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育理念”来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有不少的同行专家着手将MOOC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试图改进传统教学,形成崭新的教学方式,用于提升教学质量。本文正是学习这些专家学者的行为,通过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采用一种线上MOOC视频与线下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网络在线免费学学物理课程的相关视频,并且通过网络实时跟物理老师询问沟通,线下还有课堂讲授,更加精细的讲解物理概念及应用,通过实践,期望能改进学质量。

二、教学实践

1.技术支持

我校与清华大学合作,可以使用清华大学“慕课”教学平台学堂在线的相关资源。同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借鉴清华大学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合理的资源取舍,做到不偏离实际,难易适中。我们先从学堂在线下载大学物理有关“慕课”视频,对视频进行学习,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内容选择出适合本校学生的视频,上传至学校自己的网络平台,以供学生自行下载或在线观看学习。然后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上传相关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完成。这样会更好的利用有效资源,合理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具体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部分学生不喜爱老师传统的讲授模式,部分学生认为靠自己学习和同学之间的讨论效率太低,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等问题,我们提出了线上的自主学习和线下的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以期解决教与学的主体矛盾问题。希望自主学习的同学能获得更好的自主学习的条件与环境,碰到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也希望习惯于传统课堂授课方式的同学不至于被新的模式忙的不知所措,最终起到可以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我们线上的学习,主要是提供学习平台,给出学习视频和学习目标的指导。线下的课堂授课,即老师要做传统的教学,并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的同学可能存在的困难有预见性的指导和知识传授。具体教学时我们制定了如下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上传资料至清华在线,含教学日历,章节教学目标,章节MOOC视频;

第二步:指定授课内容相关的MOOC视频、文本资料,提示学生按组参与讨论学习;学生通过学习视频、教学PPT 等材料,理解概念和学习其中的例题示范,解决作业题中的问题。

第三步:上课时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参与MOOC网络课程的学习程度;学生要针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大胆的向老师提问,让老师能够很好的与学生互动,从而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授课内容。

第四步: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对学生在MOOC网络课程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出解答,并给出学习的建议,以帮助同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更有方法和更有效率,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中包括知识点的讲授或习题讲解;

第五步:传统的课堂讲授,精讲物理概念及原理,并应用举例;

第六步:设置随堂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应用,实时的关注并用于反馈教学;

第七步:布置课后作业;

第八步:师生在课后的互动。学生课后再次学习MOOC网络视频,加深理解并巩固学习内容,如有问题可通过QQ及时向教师提问求解,教师也会在线解决同学的问题。

三、教学跟进与反思

1.通过清华在线的视频点击率看,我们仅有不到20%的同学做了自主学习,而超80%的同学选择跟随老师做传统授课方式的学习,说明学生对MOOC教学模式没有真正的适应,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性不高。

2.通过在课堂上学生主动分享学习成果的方式,可以看出那些通过线下MOOC学习的同学更加的主动,并且立于善于合作,讲解习题和理解概念也更加的清晰和透彻。

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不愿参与MOOC学习模式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学生刚进入大学,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没有属于自己电脑,而学校的机房由于要满足本科教学,并没有完全开放,所以导致学习资源不足;学生日常课程任务较多,学校管理严格,学生不能真正的做到去网吧学习,而且网吧环境也不太适合;学生作业任务较多,课后忙于应付各种作业和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网上学习;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4.同学们不太主动于线下课堂的互动,但对于在线上的互动,却很乐意,他们可以在线求助老师解决作业中的问题,老师讲解也很详细,这样针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通过实时的解决而让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

四、教学实践总结

我们通过教学实践,与学生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尝试解决传统教与学的主体矛盾,采用线上MOOC平台与线下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发现我们的学生更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与老师互动的方式又更偏向于在线实时的交流,而不是当面的提问。当然,我们也发现那些更喜欢主动学习的学生,在塑造自身能力方面更加的突出。

参考文献

[1]杨宇翔,黄继业,吴占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J].201502.3-4.

[2]刘雅巍.线上线下(O2O)互动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5(33).96-97.

[3]马金钟.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变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507:43-44.

[4]董丽.基于“MOOCs + 面对面课堂”模式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6.37-39.

[5]许艳丽,王 岚.基于MOOC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vol36.No26.35-39.

线上教学主要问题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21

目前,情感教育的观念和重要性已深入人心.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值得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更应立足简单朴实的常态教学,寻求理性的顿悟.数学教学最终应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活”起来,渗透情感教育.现我就执教的七年级上册的《线段、射线、直线》一节公开课为例,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我以尝试渗透情感教育的心态上了这节课,课堂氛围很轻松,学生很活跃.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不再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而是努力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可见,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兴趣点是情感教育很好的实践点,也是这节课的亮点.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把“线段、射线、直线”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可使学生感受到图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关于几何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中学生而言是较抽象的、难理解的.所以,教学中要注重通过适当的情感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因此,我尽量提供比较丰富的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感性材料,如实际生活中具有线段、射线、直线特征的各种各样的图片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些五花八门的图片,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让学生亲自通过画一画等动手活动,动口描述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思考,使学生对这“三线”的定义有一个直观、生动和形象的认识,从而进一步认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在探索之后,我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情感教育,却在无形之中使学生兴趣大增.

在教学过程中,我成功设计了两个环节:(1)问题环节;(2)游戏环节.

在问题环节中,我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会表示线段、射线、直线吗?”因为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所以课本必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工具.教师的作用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学习习惯和概括表示方法的归纳能力.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此时可能已经在思考:什么是线段、射线、直线?怎么表示线段、射线、直线呢?

在游戏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课堂游戏:

课堂游戏1:与数学科代表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请起立.

课堂游戏2:与班长和数学科代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同学请起立.

设计意图:如果直接让学生回答“过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过A、B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等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回答出来,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性质的含义.于是我设计游戏,使学生通过数学游戏,感悟其中的内涵,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最后,我再提问:过平面上三点中的两点画直线,你可以画出几条直线?

设计意图:问题没有明确平面上三点的位置,旨在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时,用一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不同形式的小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渗透了情感教育.我忘不了学生瞪大双眼紧盯屏幕的神情,每个学生都是那么专注,他们被问题情境所吸引,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实存在,极大地提高了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要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教师单凭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爱心和智慧关注学生,呵护学生.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下,数学教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关爱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线上教学主要问题篇5

关键词:热工基础;线上线下;教学改革

“热工基础”是我校先进制造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控制热能的基础课程,由“工程热力学”和“工程传热学”两部分组成。前者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规律,后者研究热的传递规律。此课程在机械大类专业中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从事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其所从事的工作无不涉及能量的转换和传递问题,包括对设备与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工程控制和管理等广泛的领域。该课程目前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热工基础”属于“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模块,模块共4时,其中“热工基础”28学时,“流体力学”21学时,存在内容多,但是学时少的突出问题;二是众所周知,“热工基础”课是一门概念多,公式杂,理论性强,应用又复杂的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较少,内容独立性强。尤其传热学部分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高,热工设备又涉及复杂的热工原理,这些因素导致多学科交叉,削弱了学生学习兴趣。综上可见,目前“热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能源动力专业多学时的课程,对于机械类短学时“热工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较少;而且在工程认证的背景下,对学生掌握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热工基础》整本书共有11章的内容,其中“工程热力学”部分占7章,“传热学”部分占4章,那么哪些内容以线上为主,哪些以线下为主呢?结合“热工基础”的内容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特点,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设计见表1。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要依据章节内容有所侧重。对于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内容,以线上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下教师讲授为辅,学生通过线上课堂自主学习,通过翻转课堂,学生简要汇报学习内容,教师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提问讨论,并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对于重要内容以及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以教师线下讲授为主,线上为辅,学生通过线上课堂进行提前预习,记录不会的内容,带着问题听课,教师线下进行重点讲解,尤其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比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热力过程、第二热力学定律应该在线下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因为这三章内容主要包含经典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是学好工程热力学课程的关键,因此这部分内容以学生线上预习为辅,教师线下课堂讲授为主。由于学生已通过线上的课前预习、测试和作业,已经梳理出自己不懂的知识点,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要重点关注,适当增加一些实例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水蒸气与湿空气、动力装置循环、制冷装置循环这3章内容所应用的机理与概念在前面已经重点讲过,因此这一部分内容以学生线上学习为主,教师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回答,针对学生不清楚的部分进行讨论讲解。

2线上教学平台的构建

依据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线上教学,教师提前把教学相关资源推送到平台,学习任务,学生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见图1。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进行反复有重点的学习。为了考查学生观看线上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学习的内容,在每一章的后面设置几个相关的小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回答不好,学生可以重新观看视频,仔细思考出错问题的原因。在课堂上老师讲授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听,提高学习效果。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评价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监督和学习效果的检验非常重要。为防止学生不观看线上教学视频或者不认真观看,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加入了线上网络资源学习过程的考核,见图2。从图2可见,线上学习过程的考核占到了总成绩的30%,考核评价严格贯穿于线上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便会重视线上学习,保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邀请同行或本专业的教师参与其中,包括随堂听课、参与线上互动、与学生交谈等方式,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这样的评价反馈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果。

4结论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线上教学彻彻底底地走到了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面前。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保证了各项教学任务平稳有序开展。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防疫工作将常态化。对于高校而言,应当维持线上教学通道畅通,形成线上和线下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不是彻底解放教师,把课堂迁移到网上,也不是“线上”与“线下”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学时要求,“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的结合。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也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柏金,王谦,吉恒松,等.“工程热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建设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3):195-197.

[2]贾林娟,周平,赵晶晶.“互联网+”时代开放大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29-32.

[3]路艳珍,姚成立,王方阔,等.新工科背景下化工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分析[J].山东化工,2021,50(9):173-174.

[4]伍开群.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3):71-73.

线上教学主要问题篇6

关键词:问答系统;师生交流;教学应用;ASP;Access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5-3569-03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上陆续出现了各种互动问答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提出问题,等待其他用户为他们解答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用户提供意见以及帮助。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在实施混合式学习或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引入这种类型的互动问答平台,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问题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教师也能从中获悉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1在线问答系统概述

问答系统是指能够对计算机用户输入的自然语言问题做出回答和反应的计算机系统。在自然语言理解的基础上基于FAQ问答系统的研究,国内发展比较缓慢,性能与国外系统差距较大[1]。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相继出现了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等优秀的问答系统。而在教学应用当中,在线问答系统主要只能在部分教育网站的留言板,甚至个人聊天工具中得到应用,为教学而设立的问答系统,特别是专门为一门课程设立的问答系统还比较缺乏。在线问答系统在于辅助教学方便的应用还没得到充分的重视。

本系统是一个在线问答系统,采用ASP+ACCESS的配置设计与制作的一个小型问答平台,主要针对大学教育、成人教育等师生交流缺乏的教育群体。本系统功能比较齐全,用户能够通过web进入并使用系统,进行登录或者注册再登录后即能提出问题,并能使用图片上传辅助,查看其他用户(学生或教师)对问题的评价和回答。同时也能查看其他用户的问题,回答问题。

另一方面,本系统还具有适合师生交流的功能。学生或访问者能通过快速留言板对教师进行留言,也能通过私信和教师进行沟通。教师也能通过公告模块对所有用户发出通知(作业、通知等信息)。

2在线问答系统的设计

2.1在线问答系统作用对象

1)学生及教师用户:以某系列课程(以非线性编辑课程为例)相关的教师与学生。能在线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发表问题或者对问题进行回答评价。教师能够作业等通知。通过本在线问答系统缓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课余交流缺乏的问题。

2)系统管理人员:管理员(多数情况下是教师)通过认证登录,可以很方便地对使用本系统的用户资料和信息进行管理维护。

2.2在线问答系统的流程分析

如图1为该在线问答系统的流程图。主要包括:用户端、数据库、问题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问题调度模块。数据库能储存用户基本信息、管理员信息、问题信息、问题回答信息、问题分类信息等。

问题管理模块能处理用户提出的问题,由用户决定问题的类别等相关信息,然后将问题转至数据库中储存。后台管理系统能处理数据库里边存储的所有内容。

问题调度模块能将问题的分类展现出来,并能加入最新问题、困难问题、未解决问题等小组供用户查看。

在线问答系统中,用户可注册或者修改个人信息并写入数据库,管理员(教师)可通过后台管理模块提取用户各项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修改或者删除。当用户提出问题时,可通过问题管理模块选择问题类型、输入关键字等信息,一方面存储到数据库,而管理员(教师)能修改问题信息另一方面问题调度模块将问题展现给其他用户。

2.3系统的总体设计

本在线问答系统面向普通用户(学生)、教师(管理员),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用户管理模块、提问模块、问题分类模块、问题展现模块、公告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快速留言板模块。整个系统的功能框架图如图2所示。

用户管理模块。该在线问答系统中,用户管理模块能提供登录、注册功能,同时用户也能查看或修改的个人信息,还能查看其他用户的公开信息。

提问模块能让用户以文字的形式提出问题,还能根据用户需要上传图片、声音等附件,并且能在提问后追加补充问题信息,使问题更加完整,以便更容易获得更加合适的答案。

问题分类模块能够将用户的问题分为若干的类别,包括一级分类和二级分类,例如其中一个一级分类为“操作系统问题”,属于给一级分类的二级分类包括有:windows 7、windows XP等等,用户能够根据分类挑选自己适合的问题来做出回答或者查看参考;用户也能在提问模块当中自定义问题的关键字,以便其他用户更容易搜索到该问题。

用户能通过回答模块回答其他用户提出的问题,通过文字形式进行解答,还能根据用户需要上传附件完善回答,使回答更有说服力。另外也能对该问题的某个回答进行支持性评价。

问题展现模块为用户提供各种以存在的问题,包括最新问题、困难问题、未解决问题、已解决问题,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列表选择问题并进行浏览回答等操作,或者直接通过搜索功能进行选择。

后台管理模块是管理员(教师)专属的模块,管理员能修改用户信息、问题信息、回答信息,并且能或修改消息。教师也能通过公告模块进行信息的,入作业、通知等。

公告与私信模块。管理员(老师)能通过该模块公告,例如作业、通知等。还能用私信功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沟通。

快速留言板模块则是用户(学生)以及浏览者联系管理员(教师)的快速途径。填写人只要写下留言、名字,就能发送,操作快速简单。还能通过网页底部的“联系老师QQ”图案通过QQ与教师即时对话。

3在线问答系统的实现

3.1在线问答系统技术以及运行环境的分析

1)采用ASP作为开发语言环境

本系统采用ASP作为在线问答系统的开发环境。该在线问答系统针对专门课程教学,目标对象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用户关系结构简单。ASP技术成熟且简单灵活,具有强大的可扩展性,开发效率高。

2)采用Access建立相关数据库。

Access的功能灵活、见面简洁、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由于在线问答系统主要应用与具体课程的教学中,而ACCESS正适合于小型数据库的建立。

根据在线问答系统的具体情况,使用ACCESS建立的数据库数据包括有:用户信息表、问题信息表、回答信息表、问题分类表、公告信息表、留言板信息表等基本表。

3)系统运行环境

为了保证在线问答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软硬件配置要求。软件环境。Windows95/98/2000/XP,Internet Explorer(IE)6.0及其以上版本,ACCESS。硬件环境。CPU:PII 500以上,内存:512M以上,硬盘空间:1GB以上。

在线问答系统的外观以简洁为主,直观明了。主要由首页、问题分类界面、求助界面、积极分子、登录界面、注册界面、提问界面、回答见面、个人中心界面、搜索界面、快速留言板界面、后台管理员界面等。以下对几个重要的界面进行简单展示与说明。3.2系统界面的实现

图3首页

以问答系统首页为例,网站首页主要由菜单栏、公告问题分类、问题展现、积极分子等几部分组成。菜单栏能引导用户进入问题分类、求助问题、积极分子页面。用户能通过搜索文本框输入文本,查找问题,又能通过“我要提问”快速进入提问页面。“最新问题”版块展现最近提问的问题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困难问题”版块展现分值高的题目,并按分值高低顺序排列。“有问题、未解决”版块列出未解决问题,以问题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用户以及浏览者能看到公告栏,了解通知、作业、课程安排等信息。问题分类版块能为用户提供个类问题的入口。通过首页版面,用户以及浏览者能大致了解在线问答系统的功能,并可快速进行登录、注册、搜索、浏览等操作。

4在线问答系统的应用分析

本在线问答系统是以广州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中的《在线编辑系统》为例设计与制作的。该门课程实践性强,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学习和巩固课堂知识,并且熟悉地掌握各项相关技能。无论在课上或者在课下,学生都可能发现到各种类型的问题。但学生与教师、甚至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时间相当有限,学生所面对的问题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而学生仅仅通过互联网搜索得到的答案往往针对性不强,解决方案也良莠不齐。

该在线问答系统就提供给该门课程学生与学生一个网上交流的小型平台。当学生遇到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及时通过浏览器使用“非线性编辑在线问答系统”。使用系统的搜索功能键入关键字,查询系统是否已经存在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找不到满意的问题或答案,可登陆(新用户需要注册)通过提问界面对问题进行描述,添加附件等。提交问题以后,其他学生以及任课老师就能通过系统看到该问题。学生能根据实习情况进行回答,教师也能进行较为准确的回答或者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评价。提问的学生如果仍未解决该问题,能对问题进行追问处理,甚至直接联系教师求助。

教师也能通过在线问答系统,为该门课程的学生作业、通知等,也能对个别同学进行私信沟通。通过问答系统中的管理员模块,教师还能对学生的信息、问题、回答等进行管理,以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参考文献:

[1]郑美玉.浅析中国本科教育师生交流的缺失与对策[J].信阳师范学院2010(1).

线上教学主要问题篇7

随着近期疫情形势的好转,在科学评估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后,开学复课的日期临近,师生面临重返校园,开始新的学期生活。根据开展的我校线上教学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促进线上教学与实际教学的密切衔接,特制定此方案。

一、生命教育第一课、学生安全第一位。

经历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每个重新走进课堂的学生,面对曾经的疫情阴影,心情难以做到轻松和淡定。让学生尽快平复心情,是我们复课后的首要任务。充分挖掘出这场疫情的课程资源,上好生命教育的第一课,让学生有坚强的抵抗力和韧性。将对学生的个人以后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命教育不只是让学生看到一个人的生死,更多的是知道善待生命、维护健康的重要意义。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被病魔吞噬的生命,也看到了生命脆弱的一面,要学会呵护生命,尊重生命。让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增强对医务工作者的敬意。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健康生活的习惯。

二、重建班级团队文化,帮助学生革除陋习恢复学习状态

线上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值得老师进一步引导、发扬。由于线上教学的局限性,少了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的环节,学生在学习中表情显得木讷,反应迟钝;过度依赖荧屏,学习没了老师的激励与监管,又没了同学之间的比较与督促,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参与性;有的学生还趁机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我们必须看到,学生长时间的居家线上学习,在学习方式、行为习惯上发生了一些改变。许多家长反映,孩子长时间呆在家里没出门,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自制力也比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成为恢复正常学校教学的障碍。

重建班级文化、活跃班级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摆脱荧屏依赖,尽快恢复学习状态,建构日常学习行为规则,是开学初的当务之急。在班上,通过开展团队建设、个性展示、小组合作等互动性强的活动,激发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交流互动,让他们讲疫情故事,谈居家感受,展望今后学习生活打算……,增强学习信心,重建学习习惯于规则。

所以,复课后老师切不可因学习周期短、学习任务重就急于新课教学,而疏于行为习惯的纠正,这样会导致事倍功半。我们要先让学生改变在家时线上学习的一些陋习以及不好的习惯,重建班级团队文化,明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一个最佳的状态,进入线下学习。

三、摸清底细找出问题,做好学科知识内容衔接

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时间的线上学习,本学期课程内容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我们要分三步走:

1.摸清底细。

首先,做好线上教学情况摸底。教师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笔记,找出教师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

其次,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活动。主要学科比如语数英课程组织一次综合性摸底检测,课程可以通过现场抽查,通过听、说、读、写等分组互动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通过单元检测、知识点的检测等,进行一次大的摸底,找到学生掌握不扎实的地方,然后查缺补漏,加强短板的讲解和训练,不必重新对课程的学习,主要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复习。

2.找出问题。

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查缺补漏。

我们不主张复课后,老师对线上教学的内容从头重讲。一来本学期课时不允许,二来对新内容的无意识重复,也没有必要,学生学起来也不是很感兴趣,热情和积极性比不会高涨,所以势必事倍功半,起到逆反的一些作用。

安排查缺补漏有两个途径:

(1)集中突破。对共性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对学生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反复练习、个别指导等办法进行逐步解决。

(2)平时课前横向补充。对与前面内容连贯性强的新课内容,可在新课之前,课上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前后知识点复习梳理,让学生在知识学习链接上实行无缝对接,再讲解新课的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必然对旧的知识进行有意识地一些训练,这样让学生容易引起共鸣,对以前线上学习似是而非的内容就会明朗起来。

四、分层面深入挖掘加强衔接力度

(一)教研层面

1.把学校的各个学科的教研组进行整合,主要还是在语数英等主要学科上入手,通过统一组织学科教研,各科课堂检测、学科知识点问卷调查及学生整体与个体的访谈等及时了解线上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线上教学进度,指导本学科教师做好线下线上教学的衔接工作,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衔接等。

2.建立线上学习资源库,并对其进行精选,形成线上教学精品资料库,并提供给本学科教师使用,不要放弃以前的学科资源,可以在以前的内容基础上进行一些有益的补充,以便学生结合实际选择性回看,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在以后的教学中,尤其复习期间,精讲细练,用练习检测学生的线上知识的把握程度为主要手段,混合型立体式的边学边复习是有效的。

3.提炼线上教学、线上教研的工作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教师分享资源共享,级部之间的同学科教师互相讨论教研。以利于有一条清晰明朗的查缺的机制。在线下教学的起始阶段,引导教师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工作经验,以便教师、学生能从线上教学顺利地过渡到线下教学。

(二)学校管理层面

线上教学主要问题篇8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024-1.5

当代的许多学者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的问题,因而认为:提出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促进思考和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由此可见,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直面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他们积极探究,主动学习,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问题情境”以及在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指个人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人们在学习,工作的进程中出现了新的目的、新的问题、新的活动情况,而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和手段已经不够用了。此时,人们就会有一种渴望达到目的,解决面临问题的需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知识结构,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情境作铺垫,引发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寻求答案的心理,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添了教学魅力。

离开生活的数学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个激励、探索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下面我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这个问题的看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

从趣味性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生知道了学习的具体意义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推动他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可根据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从开放性问题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案例1:把下面不完整的命题补充完整,并使之成为真命题。若函数f(x)=3+log2x的图象与g(x)的图象关于 对称,则函数g(x)= 。(注:填上你认为可以成为真命题的一种情形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解析:本题考查函数的对称关系及函数解析式的求法,答案不唯一

此题一出示,学生的思维便很活跃,补充的条件形形。例如:①x轴,-3-log2x;②y轴,3+log2(-x);③原点,-3-log2(-x);④直线,y=x,2x-3等均可。涉及到的知识很灵活,学生实实在在地进入了“状态”。

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造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

案例2:已知曲线y=■x3上一点P(2,■),求过P点的切线方程。

错解:y′=■×3x2=x2,y′x=2=22=4,即过P点的切线的斜率为4。故过P点的切线方程y-■=4(x-2);即12x-3y-16=0。

辨析:“过P点的切线”与“在P点处的切线”是有区别的。“求在P点处的切线”说明P点就是切点,而“求过P点的切线”不能说明P点就是切点,仅能说明曲线的切线经过点P。

正解:设过点P的切线的切点坐标为P0(x0,■x03)。

y′=■×3x2=x2,y′x=x0=22=4,即过P点的切线的斜率为x02。

过P点的切线方程为y-■x03=x02(x-x0)。切线过点P(2,■)

■-■x03=x02(2-x0)解得x0=2,或x0=-1。

当x0=2时,过P点的切线方程为y-■=4(x-2),即12x-3y-16=0

当x0=-1时,过点的切线方程为y+■=x+1,即3x-3y+2=0

故过点P的切线方程12x-3y-16=0,或3x-3y+2=0。

通过上述问题的辨析,不仅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经验,更主要地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编拟读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案例3:在《立体几何》(必修本)“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节,可拟以下阅读提纲,让学生阅读自学:①三个定理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②定理中的“有且只有”说明了事物的什么性?③定理3的推论1证明分几步?④定理3的推论2及推论3你会证明吗?⑤平面几何中的公理、定理等,在空间图形中是否仍然成立?你能试举一例吗?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应具备以下原则:现实性;趣味性;数学的一致性;理想的课程、问题情境应力求做到学科性、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统一。设计出同时满足这样几个性质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追求目标。但要求每一个问题情境都同时满足这样几个性质未必是现实的。在具体情境设计时,应认真分析各个情境的作用,并据此确定选材时的侧重点;从整个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应该寻求几者之间的一个恰当的平衡。

四、几点体会与认识

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问题情境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注重情感因素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融洽,感情交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意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线上教学主要问题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慕课;高频电子线路;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032-03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通信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电子通信类专业课程中内容最多、最难学、最难教的课程之一,也是该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之间的联系“桥梁”课,搞好该课程教学十分重要。

近年来,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较多。刘静波[1]研究了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实践教学,着重对实验装置的设计、实践项目的规划以及实践教学的一些具体方法进行探讨,目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周莹莲[2]针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创新和项目驱动的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谢晶[3]根据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钟福如等[4]针对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的特殊性,在国内外已有翻转课堂的基础上,设计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案例来阐明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汪秋婷等[5]以翻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形式,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该文通过分析高频电子线路理论课程的教学难点,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抽象教学模型,但该文对高频电子线路混合式教学的整体架构、具体实施、慕课具体内容未做深入研究,不能指导实践应用。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代,高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知识基础不牢固、学习能力下降,对高频电子线路这种内容多、难学的n程,需要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去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针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 提出了“翻转课堂+讲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规划了微课的具体内容,构建了课堂组织模式、学生组织模式、考核模式等,对基于翻转课堂的高频电子线路的混合式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高频电子线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1.革新教学本质,将传统“教学”变为“有技术支持的学教”,使“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认知环节都得到优化。

2.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翻转课堂+讲授”的混合式授课形式,教学视频以慕课形式呈现。

3.主要教学内容由学生在课前通过慕课学习完成,学生可以自主掌控学习,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适应。

4.翻转课堂整合了直接传授与建构主义学习、面授与网络学习,使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并行开展,让教师、课堂的角色产生了根本变化。

5.翻转课堂能更多地采用讨论法与探究法,这些方法针对特定问题,刺激学生思考与交流,使学生获得多元化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实践意义

1.高频电子线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具有必要性。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通信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其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并且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搞好该课教学十分重要,运用混合式授课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高频电子线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条件已具备。首先,大学生有足够的空余时间进行课前慕课视频的学习;其次,大学有较完善的信息技术的支持,能提供大量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等,学生能方便地完成慕课线上学习并完成随堂考试;再次,大学生笔记本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普及度很高,使用这些工具进行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已成为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

3.高频电子线路由于内容多、难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首先,教学主要内容以慕课形式呈现,慕课学习主要在课前进行,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不同基础、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都能以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学习,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其次,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同时必须在线上完成随堂考试,并及时争取得到奖励,具有“游戏”特性,对学生吸引力很大;再次,由于慕课是在线学习,有针对每节课的论坛,学生随时都能提问,并能及时得到解答,提高了学习效率。

4.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发生转变。首先,教师由单纯的知识呈现者转变为课程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在授课前总结分析学生慕课的学习情况,将学生不懂或提问较多的问题汇总起来,并以此为参考设置讨论主题。其次,教师针对已设置好的讨论主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协作式学习与自主探究式学习。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小组学习,甚至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

5.研究表明,学生在听课时只能全神贯注10分钟到18分钟,慕课视频采用15分钟以内的“微课堂”讲解方式,符合学生的教育心理特点,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频电子线路混合式教学方案

(一)混合式教学的学时划分

课程教学以胡宴如主编的《高频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为蓝本,课程总学时设计为64个。采用“翻转课堂+讲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理论课学时大致44学时,“翻转课堂”实验课12学时,讲授课为8学时。翻转课堂占教学主体地位,约占总课时的87.5%。

(二)翻转课堂的慕课内容规划

1.选择最基础、最核心的6章内容:第二章,小信号选频放大器;第三章,高频功率放大器;第四章,正弦波振荡电路;第五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第六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第七章,反馈控制电路。

2.精选每章理论知识点,形成独立的微课教学视频,初步规划50个独立教学视频。

以“第二章,小信号选频放大器”为例,教学视频设计为8个,按照三个自然节来划分:

(1)2.1.1选频网络的分类和组成,2.1.2 LC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2.1.3 LC阻抗变换电路;

(2)2.2.1晶体管Y参数等效电路,2.2.2单谐振放大器的等效,2.2.3单谐振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及应用;

(3)2.3.1集中选频滤波器(陶瓷滤波器),2.3.2 放大器中噪声的来源、定义与计算。

3.翻转课堂实验内容:小信号调谐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调频与鉴频、锁相环电路。针对实验操作要领,制作6个微课视频。

4.针对每一个微课视频,设计学习任务单,并在慕课学习前让学生知晓。学习任务单包含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建构性学习资源等,目的是把传统的知识点灌输转化为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能力。

(三)翻转课堂教学架构设计

1.理论课堂(线下学习阶段)教学模式。在授课前要分析总结学生慕课的学习情况,将学生不懂或提问较多的问题汇总起来,并以此为参考设置讨论主题,之后教师将讨论主题上传至平台,让各组学生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首先解答学生共性问题,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其次单独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

2.实验课堂(线下学习阶段)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首先告知学生实验所需仪器,简要阐明实验要求和最后要获得数据,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教师与学生一道分析学生实验中遇到问题并现场解决,提取每一组学生实验数据并打分。

3.讲授课堂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绪论(高频电子线路的发展历史、前沿技术讲解,课程特点与主线),难解习题选讲,课程总结与知识串讲等。

三、高频电子线路混合式教学的组织模式

(一)课前学习(线上学习阶段)学生分组模式

每组由三名学生组成,其中班级优等生1名、中等生1名、后进生1名。一个班级按照总评成绩将学生划分成三个等级,三名学生的名次级差在10-15之间(以班级总人数来定,如班级总人数30人,级差为10)。中等生、后进生结成对子,在慕课学习中互相帮助;优等生是组长,负责帮助组内另2名学生,解决慕课学习中的问题。

(二)翻D课堂(线下学习阶段)组织模式

学生分组不变,与线下学习相同。教师集中解答共性问题时,学生无需分组。疑难问题原则上由优等生根据小组学习和自身学习情况提出,中等生和后进生可以提出自身的个性问题。有疑难问题和个性问题的学生分成两组分别集中在一起,教师分别解答每一组学生的问题;一般中等生、后进生问题先解答,优等生问题后解答;在解答某一组学生问题时,另一组学生可以先讨论。对于课堂上解答不完的问题,由教师在课后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及时解答(必须在下一次课堂教学之前完成)。

对于无问题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这两个小组的讨论,也可以自习课程相关内容,或完成书面作业。

(三)混合式高频电子线路的考核模式

1.课程总成绩=慕课学习(50%)+课堂表现(10%)+书面作业(10%)+实验(15%)+期末考试(15%)。

慕课学习成绩一般按节随堂考试(例如2.1、2.2、2.3每一个微课都有一次考试),所有慕课线上学习成绩累积并折算进入总成绩。慕课随堂考试总分10分,必须达到6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慕课学习成绩由所有随堂考试成绩总评确定;未学完所有慕课内容者不给成绩,需要重修。课堂表现以学生提出问题和参加讨论次数来评价,设定下限次数,达不到下限次数不给本阶段分数,达到较高次数者给满分。书面作业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任务,不同学生的作业在要求原则上不一样。实验成绩根据实验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来评定。

如本课程设定为考查课,可取消期末考试,课程总成绩调整如下:

课程总成绩=慕课学习(55%)+课堂表现(15%)+书面作业(10%)+实验(20%)。

四、关键问题讨论

1.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教学视频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视频制作是首要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不但要讲好课,而且要组织团队做好视频的制作,使视频适宜在线上分享。慕课视频的时长应保持在15分钟以下,最好在10分钟左右。

2.慕课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线上随堂考试,学生不能“过关”时只能通过重学视频内容再去回答问题。随堂考试的题目要设计得当,不能与课本习题或辅导习题重复。同时,慕课内容严格按照章节的前后顺序设置逻辑,前面内容没通过,不得进入后续的慕课内容学习。

3.要深入研究翻转课堂、讲授两种课堂教学课时量的比例划分以及这两类课堂的内容安排。翻转课堂主要内容以学生在课前慕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为主,教学方式以讨论式、协作式为主,课时量约占总课时的5/7;实验课约占总学时的1/7,实验课需要课前预习,实验内容及操作过程仍然采用慕课视频呈现;讲授式课堂主要内容有课程绪论及前沿技术、课程总结及内容串讲、难解习题等,课时量约占总课时的1/7。

4.要周密安排翻转课堂课前慕课学习的学生组织、课堂讨论的教学组织。重视慕课学习协作小组的学生选择,使小组长能够帮助组内学生进行慕课学习,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课堂讨论既要解决所有学生共性问题,又要解决部分学生的个性问题。

5.线下学习给学生充分发挥知识学习的空间,但是书写能力、知识掌握是否牢靠,仍然是能力考查的重点之一,所以综合考核中保留了书面考试和作业的环节。

五、结论

目前,国内慕课平台逐渐增多,但是这些慕课平台推出的课程数量整体不多,且仍然以人文社会课程居多,自然科学、工科课程偏少;而自然科学、工科中以物理、化学、计算机类课程居多,电路类课程很少,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在中文慕课中还没有找到。开展基于慕课的高频电子线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能助推工科类慕课建设和教学改革,对提高大众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刘静波.高频电子线路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探索[J].电气与电子教学学报,2006(4).

[2] 周莹莲.“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7).

[3] 谢晶.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6(5).

线上教学主要问题篇10

本人在课堂教学研究和深入一线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新课程培训中的专家分析,采用教学五线方式设计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生动,有效促进了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

一、以建构主义思想统领课堂教学五线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研究为基础,依据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计划、安排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信息的传递、教学的管理和评价),以期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前提。

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倡学生应该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应只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学习,在体验中获取经验,并进行知识的建构,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统领课堂教学的五线设计,就是要按照建构主义思想,让课堂教学的五条基本线索都围绕学生参与、体验、获取、形成进行设计和展开,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以三维目标达成作为课堂五线设计的重要依据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与落实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及生活资源,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从未知到已知,建构知识,形成能力。但是,如何将三维目标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三维目标中涉及的一些具体要求,如参与、体验、获得、学会、形成、树立等如何才能整体、全面、系统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呢?从五线角度理清教学思路,搭建教学框架,从整体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课堂教学的五线设计

1.课堂教学五线设计的基本内容及含义

促进课堂三维目标达成的教学设计五线包括:知识线、认知发展线、活动线、问题线、情境线。

(1)知识线

知识线即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内容,它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学科教学的基础,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包括本堂课的学科知识内容和技能,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维度的具体内容。知识内容深浅的确定一是考虑教学需要,如是否为教材中的内容,是否为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是否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等。二是要考虑学生能否学会,表现在难度控制上。过难的知识,学生的自我建构难度太大,即使有教师的引导帮助,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理解,在课堂上难以体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所以,控制难度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并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保证。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作为高一年级必修课,受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课标要求的限制,只能将学习的知识点确定为“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而不必在必修阶段过多拓展关于原电池的知识,如原电池形成中的盐桥作用等有关知识点。

(2)认知发展线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它们是学生终生发展需要的基本能力。在学生的学习阶段,一方面,良好的认知能力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如果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关注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又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最终目标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知识建构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在课堂中,发展认知能力的良好途径就体现参与、体验、获得、形成等过程中,体现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的达成中,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

例如,在必修Ⅱ《化学能与电能》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图表和演示实验来理解火电站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会如何在阅读与观察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有用信息、建构知识。又如借用联想比较方法,从铜锌原电池、不同材料组成的原电池以及多种原电池的组成中抽象概括提炼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使学生学会应用有效的思维方法去获取知识。

(3)情境线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以对学生进行陶冶情操、发展智能为目的,把情感活动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促进人格素质的全面发展。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即用情境引入新课:兴趣、衔接、启示、导入等;在情境中思考并产生问题:观察、发现、思考、形成;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必修Ⅱ《化学能与电能》中,针对抽象的理论教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构知识的有效策略。

(4)问题线

解决问题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学习以问题为驱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自主思维,而问题的解决不仅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更能维持学生的持久学习兴趣,并成为学生坚持学习的动力。但是,一节课要提多少个问题?问题的深广度如何把握?需要谁来提出问题?特别是多重问题设计的层次和递进策略,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预设中进行思考。

例如,在必修Ⅱ《化学能与电能》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尝试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

在课的引入部分,以问题引领学生的兴趣,如从生活中和以往的学习中,你了解哪些电能的获取形式?在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形式中,以问题引发思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哪几种方式?”“火力发电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这些问题既能引领学生进行教材阅读,也为讲解原电池是一种实现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最简单装置做铺垫。

(5)活动线

建构主义学习提倡“在活动中建构知识”,新课程理念提倡体验性学习,都说明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也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中过程体验的具体实现。教师设计教学有效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建构知识、形成方法。活动的类型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阅读、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

例如,在必修Ⅱ《化学能与电能》中,可以尝试组织三次学生活动来引导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建构知识。

一是阅读活动。在火力发电工作原理学习中,组织学生阅读、观察教材P40图2-8,并要求学生按照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对图片进行划分,找出每一个阶段所对应的主要工作流程。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观察、分析图表的能力,加深对能量转变形式的认识。

二是观察活动。在原电池形成原理的学习中,对于教师所作的演示(2-4),通过学生对记录的三种不同现象(锌与稀硫酸反应、铜片插入稀硫酸、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以后插入稀硫酸)的分析,在自主思考与小组讨论中形成结论。特别是对第3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化学反应为什么会产生电流,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等,学生会出现多种假设,这些假设既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也是学生集体讨论的话题,还可以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展思维的知识载体。

三是实践活动。在原电池形成条件的学习中,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总结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原电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前面所学的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迁移到这个设计中进行应用,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材中提供了三种金属,镁条、铜片、铁片,以及三种水果汁,选择哪两种金属做电极?两两组合都行吗?有几种组合方式?再加上三种水果汁,共有几种组合方式?电子如何产生?电流如何流动?由于材料有选择性,学生在设计中又会出现新的认知冲突,当冲突出现时,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寻找解决方案,这样学生对原电池的构成要素理解得更加深刻。实验后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通过不同设计方案的演示,帮助学生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建立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践中,而不是教师给出的答案中,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明显增强。

2. 课堂教学五线设计的基本思路

(1) 确定五线地位

在上述五线中,本人认为,知识线与认知发展线是教学设计的主线,解决课堂上“教什么”的问题。而情境线与问题线、活动线则是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获取知识、形成方法的辅助线索,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具体的主线内容,如要学哪些知识,需要促进认知发展的策略是什么。为达成上述目标,需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组织几次有效活动等,需要在教学设计前进行整体思路的构思,搭建课堂教学主要框架。

(2) 融合五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