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十篇

时间:2023-04-01 03:38:31

工业控制

工业控制篇1

2.基于IEEE1588的时间同步技术研究工业控制计算机 吴建鲁,刘煜

3.车载多传感器的组网技术及其实现研究闫伟峰,孙永荣,黄鸣丰

4.基于Linux的TDCS车站分机的SOCKET通信章亚伟,孙志奇

5.海气边界层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器设计门雅彬,成方林,张齐,孙鹤泉

6.基于OpenCV和USB的实时人脸跟踪系统宋宏嘉,郝计军,庄飞飞

7.船舶监控系统嵌入式CAN通信节点设计薛连发

8.CH375在一种岩心自然电位测井系统中的应用王傲能,向凤琴

9.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图像采集及显示电路设计杜娟

10.基金会现场总线H1网桥的实现魏剑嵬,王鹏,任大洋

11.基于单片机的管道机器人多路数据实时采集系统的设计谭兴军,王宇俊,何新强

12.基于ZigBee的移动广告词更换陶永,张辉宜,沈晖

13.应用C++Builder实现自动化一二级系统的数据交换毕雅巍,王磊

14.基于WDM驱动的体温计自动温度标定装置设计刘文君,潘永惠

15.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分析和应用陈靖,吴景东

16.FXON-3A模拟量模块的应用赵华军

17.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电器控制张静

18.一种嵌入式核心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张会影,ZhangHuiying

19.信息动态

20.基于结构声辐射的涡旋压缩机噪声测量方法研究李灿杰,张志新

21.基于小波分析的轴承故障诊断和分析杨丹明,王富东

22.接触网移动巡检子系统的设计赵玉玲

23.一种新型睡眠呼吸暂停诊治仪齐国华,包永强,王志平,褚思真

24.无刷直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崔如泉,孙振源,王毓顺

25.5米法微波暗室性能研究刘宗斌,董庆庆

26.模糊自适应控制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吴学娟,郎朗

27.一种闭合曲线去除平面工件二值图像噪声算法王中王,薛建彬,张学友

28.印刷品疵点检测中一种基于轮廓的伪疵点剔除算法的研究许超,XuChao

29.自适应粒子滤波在人体跟踪过程中的应用丁婕,汪亚明,郑俊褒

30.基于改进的Mean-shift驾驶员人脸跟踪算法研究魏秀金,李文书,何芳芳,姚建富

31.模糊控制查询表的MATLAB实现叶高文

32.基于LabVIEW的脉搏波信号分析系统设计胡海燕,于淑萍,汪维东

33.基于Delphi海况信息获取的系统设计与实现孟凡姿,曲娜,赵璐

34.基于Telnet协议的计算机实验室网络管理工具的研究与实现范玉仙,鲍小忠,黄志远

35.经典图像去噪算法研究综述方莉,张萍

36.从PRO/E、3dsMAX、AutoCAD到VRML的建模比较杨明亚,杨颖洁

37.基于图像处理的几何零件边缘检测杨益,黄惟公,江育民

38.智能关机模块的开发谢先启,郑小倩,郑宇,范伟

39.博物馆智能投币控制系统设计谢延凯,XieYankai

40.PLC在换轮库转向架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熊新,谢朝夕

41.选煤厂跳汰机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王玺甫,杨育峰,王振奇

42.基于PLC的杂交水稻育种授粉的人造自然风变频调速控制系统黄健,仁,廖静很

43.基于DSP2407高精度工业缝纫机驱动系统设计陈康

44.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单相逆变电源仿真技术研究龚旭,GongXu

45.工业控制计算机 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李爱琴,LiAiqin

46.基于SKILL的高速信号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姚海珍,曲波

47.基于ARM的抗恶劣环境移动终端设计贾晓华,唐辉,马金伟

48.双通道多级旋转变压器误差补偿的研究分析刘学军,刘昌权,肖福勤,刘玉凤

49.音频功率放大器在笔记本电脑中的新应用李建

50.基于ANSYS的直流励磁电机电磁场分析与计算杨惠忠,包巍,卿兆波

51.Profibus总线在教学系统中的应用及原理于玲,李娜,沈洁

52.Profibus-DP现场总线及WinCC组态在科技馆中的应用马东来,陈杰,何文强,郭磊

1.束状染色过程中染液组分自动在线检测系统的研制王丽美,王冬青,宋桂玲,何文雪,刘丛林

2.电子油门综合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开发郄鹤峰,白松麒

3.PLC在消声器气密性检测中的应用寇若岚,杨甲辉

4.多路气体远程在线监测系统研制吴薇,聂诗良,张海涛,羊衍秋

5.熔模铸造生产线集成控制系统的开发胡武茹,楼佩煌,刘冉

6.基于GPS的移动供水控制系统设计冯东,许力

7.基于PXle的磁悬浮飞轮数字控制平台设计阮一高,肖凯,陈峻峰

8.稀土冶炼厂萃取生产线DCS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康杰,KangJie

9.基于PLC的装煤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郭飞,汪光阳,宁芳青,胡祝银,陈冬冬

10.基于机器视觉的五金件在线检测系统的设计朱飞虎,ZhuFeihu

11.工业雷管装填线自动控制系统段友莲,吴为民

12.基于ModbusRTU协议的水箱液位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刘进,于海生,吴贺荣,刘旭东

13.CENTUMCS3000在乙苯苯乙烯装置的应用游贵华,YouGuihua

14.应用于过程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胡金杭,黄德炼

15.梅钢转炉副原料加料系统模型控制应用杨建云,杜宇涛,殷鹏程

16.电子油门寿命信号检测台的实现涂平华,宋雪飞

17.锅炉灰污在线监测及吹灰优化预测模型的研究耿欣,林中达

18.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张志明,魏剑嵬,徐涛

19.气动机械手的自动控制和上位机监控设计张平洋,吴向前,盖晓华,杨超

20.基于GPRS通信技术的智能阀门远程监控系统陈艺昌,王少杰,冯勇建

21.基于小波神经网络法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研究陈聪聪,王维庆

22.基于Internet远程过程控制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张丽红,唐鸿儒

23.基于红外标志灯的无人机视觉编队技术研究张会影,杨成顺

24.基于ARM的S2410应用系统板设计马吉祥,付浩

25.基于特征匹配要求的纹理边缘检测石岩,陈劲杰,谢乃流

26.基于HTK的汉语语音售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饶耀全,吴小培,吕钊

27.基于和SQLServer的电梯故障诊断软件开发翟佳,翟芸芸,陈黎卿

28.基于铁谱分析技术的磨屑图像智能识别系统研究贺素馨,袁建畅,曹亚斌

29.一种改进的AdaBoost算法在人脸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王帅,施国生,魏秀金

30.基于支持向量回归(ε-SVR)预测的分布式机器视觉算法的研究张昱,陆英

31.信息动态

32.基于改进差分算法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王镇西,王冬青,张惠娟

33.基于MATLAB的车牌识别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袁卉平,YuanHuiping

34.Web3.0时代,统一检索平台的研究工业控制计算机 王军,陈刚

35.基于IEC61131-3标准的可编程控制器的研究与实现仲崇权,于诗杰

36.基于PDA的PCB缺陷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邓飞

37.一种基于Socket通信实现数据一致性的工具研究吴卫平,张利芝,唐国平,杨献

38.TMS320F2812串行通信在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上的应用研究谭艺乐

39.基于MCP2510和PIC单片机的CAN节点的设计翟元义,刘建新

40.基于WjnCE的超声乳化仪多串口通信冯蓉珍,FengRongzhenhHTTp://

41.便携式PLC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魏君旭,孙进生

42.SITRANSFC流量计在羰基铁液体计量中的应用杨春芳,YangChunfang

43.架构数字化示波器张红霞,ZhangHongxia

44.基于STC12C5410AD单片机的倾角监控系统设计何小虎,李现明

45.基于C8051F120单片机的压电陶瓷特性测试平台设计王立涛,许光明

46.基于声音导引的声源定位系统设计陈益如,王博,邬杨波

47.S7-200在恒压供水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李万军,LiWanjun

48.成套机电设备培根制作机的PLC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设计研究黄健,李勇,廖静很

49.基于TB6588FG的无传感器BLDC电机控制器设计及实现郭丽霞,姚海燕

50.换热站节能改造嵇启春,李金,朱京卫

51.PLC在X6132型铣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中的应用王琳,冷令

1.基于SOPC技术的运动控制器的研制陈铭,蒋存波,吕鑫

2.基于VB和Access的InTouch报表系统的开发谢卓成,XieZhuocheng

3.基于LabVIEW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张淑敏,毕丽红,马艳芳

4.基于WinCCV6.2的VB脚本操作自定义SQL数据库杨力,李月恒,于智

5.基于MCGS的自动扶梯节能控制系统设计田勇,张宏立

6.基于KingView与单片机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吴传玉,刘昕晖

7.基于TeeChart的热流分析系统开发高松,吴宁

8.组态软件WebAccess在无锡仙蠡桥水利枢纽的应用华烨

9.基于MapObjects的电厂电子图纸浏览系统李萧萧,刘孝国,周斌

10.三维交互在水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袁生贵,方东,李小凯

11.基于GXDeveloper和GXSimulator软件的PLC顺序功能图的开发与仿真宋锦刚,SongJingang

12.基于LabVIEW的多点测温系统陈飞,陈亚娟

13.工业控制计算机 可重构技术在虚拟仪器中的应用胡蔚蔚,李念强

14.LabVIEW在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沈斌,胡阳城

15.基于LabVIEW的智能车数据采集与处理研究梁全贵,武丽,李长春

16.基于1394接口的数据采集软件设计毛晓梅,邹璞玉

17.基于TCP/IP独立协议的PLC通信应用——L2系统与S7PLC应用设计杜宇涛,孟宪磊,黄海

工业控制篇2

一、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

目前,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是成本控制的内容不够全面,除了要对制造成本进行控制外,还要关注其他环节成本的控制,如企业产品设计环节、材料采购环节、产品销售环节以及资金筹措环节等等;二是成本控制方法参差不齐,一些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还比较传统,没有运用如目前比较好的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以及价值链分析法等,制约了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1.增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企业经理层要不断向员工宣传有关成本管理的知识,使其提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做到上至企业高层,下至企业基层人人关心成本管理、理解成本管理、重视成本管理,使每位员工都能发挥起主观动能性。

2.强化成本控制的执行,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

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首先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大力提倡创新,调动员工对完善成本控制方案的积极性;其次是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部门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成本管理;再次,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按功过进行奖惩,做到赏罚分明。

3.识别和针对关键成本驱动因素,加强成本核算,增强成本控制能力

(1)加强材料使用的控制

①加强用料的计划管理, 做到事前有控制

每月末各生产单位将下月计划所需的材料消耗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根据各单位的计划消耗情况,对各单位下达材料消耗计划。对于计划外的材料,各单位必须另外申请报批后才能办理。

②加强对库存材料的现场管理

建立主要材料定额管理制度,从材料的投入、使用等过程进行监控,实施动态管理。对材料按类别或金额实行划片管理、责任到人,并对材料库存分类核定最佳储备量,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

③规范材料领用管理,做好材料领用的事中控制

一是对材料领取、使用加强管理;二是建立材料的交旧领新制度;三是加强材料使用管理工作考核。

④对材料的计划与实际耗用进行分析考核,做好材料领用的事后分析考核。

(2)加强工资薪酬的控制管理

加强工资薪酬的管理控制是费用控制的重要环节。

一是合理定岗定编,在确保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控制劳动力的投入;二是制定工资薪酬的总目标,根据总目标合理分解;三是将工资薪酬和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消耗水平等挂钩,以达到工资与销售收入等协调增长。

(3)加强期间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

加强三项费用的管理控制,除了对成本费用支出通过预算管理进行控制外,对一些细节也要加强控制管理。

一是重点加强对变动费用各环节的审批支出管理;二是对于企业日常支出较多费用的消耗物品,无特殊情况外,一律采取转账的形式结算,不以现金报销结算;三是话费等采用定额补助的形式,为了免除涉税风险,可采取在定额标准内凭票报销的方式;四是对于销售费用,采取按销售额和回款额挂钩,并按定额提成的方式结算,同时为了免除涉税风险,也采取在定额的范围内凭票报销的方法。

工业控制篇3

关键词:PLC控制技术;应用范围;注意事项

一、PLC控制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范围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正在飞快地发展着,而由于PLC技术广泛地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也同时具有计算机的相关功能,因此其一方面能够实现逻辑控制,另一方面还具有数据处理的功能。除此之外,由于PCL控制技术具有组装方便、编程简单等多种特点,也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讲,PLC技术在工业控制当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范围:

1.用于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在这一方面PLC技术能够代替继电器进行使用,PLC技术的使用,使逻辑控制以及顺序都得到了有效的实现,一方面能够满足对单台设置的控制;另一方面还能够对自动化流水线进行控制。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注塑机、组合机床等都会利用到PLC技术用于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2.用于工业的过程控制

就目前对PLC技术的应用来看,对PLC技术的应用,已经不是单单地被应用在离散过程的控制领域当中,在连续过程的控制领域当中PLC技术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传统工业过程的控制市场竞争正在不断加深,很多供应商都认识到了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开拓研究,将传统的过程控制领域进行转移,同时也不得不将一些传统PLC占据的市场抛弃掉,例如,冶金、化工等领域。

3.用于运动控制

在运动控制领域当中,PLC已经得到了很长时间的应用,此外,PLC在运动控制当中的应用也不断地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将PLC技术应用在运动控制当中,可以对圆周或者是直线运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而言,通常需要利用专门的运动控制模块和PLC技术进行联合的应用,这种技术在各种机械、电梯等场合都已经得到了大量的有效运用。

4.用于数据处理

由于PLC技术是多种科学技术的整合体,因此PLC技术具备了数学运算、数据转换等多种功能,能够有效地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等工作,从数据的处理上来讲,PLC技术一般主要用于食品工业等控制系统当中。

5.用于通信和联网

就PLC技术的通信功能来讲,PLC技术一方面能够实现PLC与PLC之间的通信,同时也能实现PLC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厂的自动化也在不断推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PLC技术的发展,就目前看来,PLC技术都已经具备通信接口,这使得PLC技术的通信功能更加便捷。

二、PLC技术在工业控制应用当中的注意事项

1.温度

就PLC技术来讲,它要求的环境温度一般是0~55℃之间,这就要求在安装的过程中,不能将PLC放在热量较大的元件下,同时,其周围的通风以及散热空间应足够大,并要保证基本单元与扩展单元之间保留30毫米的间隔,而在开关柜上,不应设置百叶窗,应避免阳光照射,如果发现环境的温度高于55℃,则应安装风扇,进行强迫性的通风。

2.温度

对于PLC周围的空气湿度,应保证小于85%的范围之内,此外,还应保证周围的空气当中不会出现凝露的状况,这种要求是要保证PLC自身的绝缘性。

3.震动

PLC应远离振动源,防治10~55HZ的连续震动,如果不可避免震动的产生,则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减震措施。

4.空气

对于PLC周围环境当中的空气质量,应保证空气当中没有易燃性或者是腐蚀性的气体存在,如果周围的空气当中存在较多的粉尘,则应将PLC安装在封闭性较为优秀的室内,并有针对性地安装净化装置。

5.电源

一般来讲,对于PLC的电源要求为50HZ 220V的交流电,而PLC本身的抵抗能力是足够对抗电源线的干扰的,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安装隔离变压器,减少设备与地面的干扰,一般来讲,PLC本身具有24V的直流输出接线端。

三、PLC在工业应用中的抗干扰分析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PLC通常会受到辐射干扰、系统外引线干扰、内部干扰三类干扰现象。

1.辐射干扰

一般而言,空间的辐射电磁场是通过电力网络、雷电、雷达等设备产生的,因此一般称之为辐射干扰,这种干扰的分布较为复杂。

2.系统外引线干扰

这种干扰通常通过电源引入,在我国,这种干扰的现象比较严重,一般来源为电源干扰、信号线引入干扰以及接地系统混乱干扰等几类。

3.内部干扰

一般而言,其内部干扰主要是内部元件的相互辐射产生的,对于电路来讲,这种相互辐射会产生干扰,而逻辑地以及模拟地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出现相应的干扰。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如何有效地应用PLC对于PLC技术的日后发展意义重大,就从目前来看,PLC技术在未来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产品种类丰富,而在未来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推进,PLC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工业控制篇4

关键词:工业成本 控制 探讨

简单地说,利润是收入和成本的差额,所以企业在追求收入的增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成本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取得客观地利润。企业如果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要不断在生产经营中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这是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取得生存发展空间的基础。

一、我国的企业工业成本控制存在的缺陷

(一)我国的企业缺少成本控制的观念

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对企业来说具有多大的重要性,他们把成本控制作为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成本控制的意识和观念在企业中几乎不存在,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忽视直接反映在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成本控制制度一直被企业边缘化,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成本控制观念的淡薄导致了成本控制制度设计的不完善

成本控制本身并不是受到企业和员工所喜爱的一件事,它需要企业进行制度的规定和强制来保证成本控制的实施,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我国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匮乏和缺失,有的企业根本没有成本控制制度,而有些企业虽然设计了形式完美的成本控制制度,但是执行的时候却将之变成一纸空文,这种情况下员工自然没有动力进行成本控制,企业上下工作松散、资源浪费,成本管理遭受到严重的威胁。

(三)成本控制制不能和企业实际的成本管理需求相契合

有一些企业虽然设计了成本控制制度,但是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却不能和企业实际的成本管理需求相契合。成本控制是一个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始终的过程, 但是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种情况下的成本控制制度就偏离了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比如说,有的企业注重其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却忽视在营销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有的企业注重产后的成本控制却忽视了事前控制的重要性,这都是成本控制以偏概全、忽略重点、效率偏低的表现。

二、加强工业成本控制的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缺陷,企业应该从问题的根本出发,探索有效成本控制的途径和对策,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不断探索。

(一)企业应该使成本控制的理念在企业中得到树立

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要树立成本控制的观念,将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中之重,不管是财务管理还是企业管理,成本控制都是最根本的和最终的目的。企业应该给全体的员工灌输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观念,让成本控制成为从管理层到一线职工之间共同的追求和奋斗的方向,把成本控制各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绩效联系起来,让员工有动力、有积极性地区参加到成本控制活动中,为成本控制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应该完善起来

企业应该促使企业内部管理实现科学化,给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成本控制制度建立起来之后仍然需要人的贯彻和执行,企业应该秉承人本原则,让员工为了控制成本而不断开拓和努力。成本是在工业企业进行各项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各项业务本身以及业务之间的衔接都会对成本的大小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应该事无巨细,落实到全部的业务领域之中,涵盖所有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业务内容。与此同时,成本控制管理制度还应该和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相契合,对业务活动的成本控制具有推动作用。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中还应该将成本控制和领导层和员工的绩效考核联系起来,这样领导层和员工才能倾尽全力执行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三)预算是成本控制最重要的辅助手段

全面的预算管理可以让成本控制获得长远的发展空间。从产品的筹划阶段一直到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阶段都要进行预算管理,预算可以给企业的生产经营一个大致的参考和标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实际成本和预算数据的差异,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实际和预计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预算按照时间长度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通过逐步的控制实现对成本的控制,达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呼应和辅助。

(四)企业在这种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成本会计工作的力度

作为衡量成本控制工作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成本会计工作应该得到企业的重视。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在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 企业应该最新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的研究,将成本电算化工作贯彻到底,加快成本信息的反馈机制,使得企业的业务能力得到增强。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总之,成本控制应该在整个工业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得到贯彻和实施,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以成本会计工作区完善成本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向阳.工业企业降低成本的意义和途径[J].水利电力机械.2003

[2]邹丽岩.浅析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J].河北工业,2010

工业控制篇5

(一)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其经济效益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内控机制,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高。各部门可以在内控机制的作用下,密切配合、紧密联系,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发挥其效能。从而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顺利实现经营目标。此外,在内控机制下,企业的管理工作和经营业绩,还可以通过严密的考核与监督被规范与完善。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因科学的奖惩机制被充分激发,工作效率被显著提高的同时,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因此而增加。

(二)有助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

无论任何企业,若要保证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有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而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经营风险的众多手段之中最为有效的一种。同时,内部控制机制还是企业整个管理经营环节之中的中枢环节。因此,良好的内控机制,有助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在内控机制下,通过对风险的有效评估,还能使企业经营风险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得到加强,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三)有助于企业规范其经营行为

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经营环节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对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反映与纠正。而且能够督促企业对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方针政策进行有效执行。企业的各个部门与经纪业务行为的规范化运作,对建立良好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环境能够起到良好的保证作用,从而有助于稳步完成整个工程施工计划。

二、目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与相关人员对内控机制缺乏充分认识

目前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未能对内控机制拥有充分的认识,抱残守缺,观念老旧,对内控机制的重要性也未能给予足够重视,思想认识无法与企业管理同步。大多数的管理者依然认为,作为施工企业,应该继续实行粗放式经营管理方式。在企业内部的许多管理工作的完成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作业,而且在企业财力、人力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投入。

(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亟待完善

任何制度的实现与执行,都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内部控制机制也不例外。环境因素又分为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环境因素。其中,外部环境因素不可控,内部环境因素可控。对内控机制而言,起决定影响作用的是内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是造成各个企业内部控制内容与效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倘若内部环境因素不完善,将直接影响内控机制的实施。然而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内控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内部控制环境的真实状态并不乐观。

(三)管理角度的控制与财务角度的控制未能充分协调

在整个内部控制机制中,管理角度的控制与财务角度的控制是其两个主要内容。其中,财务控制是整个内部控制机制的核心内容。通常,单位在建立内控机制的过程中,都要围绕着财务内控这一核心。内控机制首先要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资产安全完整。这也是内控机制的根本目标与出发点。然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内控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要么将内控视同为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要么围绕财务部门和财务工作,将重点放于会计内控的建立与完善。使管理角度的内控机制与财务角度的内控机制没有并行成为内控机制的共同组成,而是成为分立的两个独立个体,二者未能充分协调。

(四)对风险认识不足,缺乏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

目前许多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认识都较为单一和浅显,企业内部缺乏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从而使得内控机制也变得相对薄弱。很多管理者对潜在的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产品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等的形成原因,多是归因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恶劣的生存环境所造成。并未从自身角度和市场角度寻找深层次原因。此外,有些施工企业为了招揽业务、抢占市场份额,违规缩短工期或者采用恶意压价等方式,给企业带来潜在风险的同时,也给其内控机制带来一定压力。

三、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内控机制的未来建议

(一)提高管理者对内控机制的重视程度,改善内控环境

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其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其对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和督促经济业务有效进行,有着积极作用。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很好的控制了其经营风险。因此,全面完善建筑施工内控机制之前,应首先提高管理者对内控机制的重视程度,转变其之前的陈旧认识。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宣传的方式,分批分期进行内控机制理论培训学习,给管理者提供一种学习内控、关注内控、了解内控的良好环境。同时,从控制环境的角度,将内部控制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建立与完善企业内审机制

施工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财务数据、业务流程等进行监督检查。通过该部门工作,监督、检查企业工程成本、质量,以及为工程进度做好把关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该部门直属于企业总经理领导,不受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制约,以此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过内部审计机制,施工企业对于企业正常经济业务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做出及时的揭露和纠正,从而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操作范围内。此外,施工企业还应对该部门配备专业人员担任具体的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每一个承接的工程项目,以及项目各阶段都进行程序化与规范化的有效管理与审计,及时发现与解决存在的潜在问题,对内控管理中反馈的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对于内控中的缺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案。为企业改进管理的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使企业的经营风险降至最低。

(三)提高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员、全过程控制成本模式

施工企业在完善内控机制的过程中,还应从成本控制的角度予以完善。重点要提高施工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成本核算等人员对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意识,在企业内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模式。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不仅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等参与其中,其他相关人员也应积极参与到成本管控之中,以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切实可行的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此外,还应在成本管控中实行责任追究制与责任承包制,以及对工程项目实行全面的工程项目安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总之,要将成本控制放在企业内控的首位。为了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在具体控制过程中,还可以配套实行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之中。

(四)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制”

施工企业在内控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还应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在施工企业内部,责任成本的设定,通常由企业项目部、预算部、财务部等部门共同参与完成。笔者认为,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详见表3-1。

表3-1 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制”的方式

工业控制篇6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

随着公路建设市场的逐步放开,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过去施工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执行,靠的就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实现现代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要确保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就必面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成本费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一个内部自我协调、制约和检查的机制。

一、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确保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会计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避免或减少各种风险,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实现企业既定的经济目标,并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相结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及方法,针对企业的财产物资等有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源、经营理念等无形财产的有效管理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而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一种自我检查、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系统,被称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而对于施工企业,则主要表现为对施工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

二、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一)各级组织结构设置

一般来说,施工企业下属各施工项目、各分(子)公司的会计、出纳由企业本部直接委派,实行直线管理。会计负责项目的会计核算工作,并直接对企业本部财务部门负责,不兼办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出纳不兼任稽核、会计资料保管、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兼办会计核算业务;银行印鉴由会计和出纳分别保管(或由项目经理、会计、出纳分别保管)。各项目的大宗材料采购或金额较大的材料采购由业主指定或由企业下属物资公司提供。

(二)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和批准才能执行相关经济业务,未经授权和批准,不得处理有关业务,这一控制方式使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就得到有效控制。在施工企业内部,大额工程合同制订权在企业本部、大宗材料采购或金额较大材料采购合同制订权(除开业主指定材料)在企业本部;零星材料采购合同、零星劳务施工队伍合同制订权才下放至施工项目。项目无条件执行企业制订的各项计划、履行企业签订的各项合同。零星材料合同及零星劳务施工队伍合同应向企业本部相应职能部门报备,接受监督。在资金审批上,属于本项目的正常施工用款,由项目上报企业本部,经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业领导批准后,项目经理才有权在所批准的金额额度内调配使用;其他一切资金调度由企业本部控制。

(三)施工企业资产及财务安全控制制度

公司本部财务或审计部门定期派员到各工程项目进行检查,检查应以财经纪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经审批的资金收支计划等为依据,对财务收支和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和核对。日常业务审查的重点应是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目及各项合同。在会计账簿审查中要特别注重原始凭证的审查,在会计账簿审查中要特别注重银行存款收支及结余的审查。在日常审查的基础上定期审查会计报告。

(四)施工企业人员素质控制

众所周知,会计控制事关企业经营发展的全局,是一项风险较大、较复杂、需要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的工作,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水平及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人才能胜任。

三、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一)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控制过程,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往往只重视事后控制,则忽略了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许多企业只有事后的核算和分析,缺乏科学的事前预测和决策,缺乏事中的及时监督控制。结果是事前制定的计划不科学,在实际施工中有的部门很容易就达到要求,而有的部门就是日夜赶工也达不到计划标准,事后的奖惩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致使各岗位的责任权利不对等,出现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千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此情形一方面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给施工企业的成本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公路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难度大

公路施工企业有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在项目施工中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迅速;各种工程材料的品种多,材料也因质量、规格的不同而价格差异大,定量分析和预算编制口径较难统一;很多材料无法从厂家直接采购,而且新品种的层出不穷也使价格不易控制,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公路施工中施工管理层级的增多,不可预见情况的出现也使控制难度加大.

(三)公路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力度不够

部分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不重视,有的管理人员自身都不能遵守有关的控制制度。企业管理层存在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的思想,甚至把内部会计控制看作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情;有的高层领导者越权管理,使原本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员工粗枝大叶,责任心不强造成人为失误,甚至联合起来舞弊,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了其基本功能;有的规章制度制定的比较严密,但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未贯彻执行,成了流于形式的一纸空文。如设备租赁未按制度贯彻内部牵制原则;有的财务付款手续不健全,不按合同规定付款:合同的签订、执行、付款都由一人来执行等等。

(四)内部监督制度缺乏

相当一部分企业未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已建设内部监督制度的也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监督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另外,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制也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各个岗们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监督,不仅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完成,同时对企业内部审计也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五)部分会计人员素质水平偏低

由于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且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也只重视形式。致使财务会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四、健全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行为主体的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风险的行为主体是人。只有上下一致,及时沟通,随时把握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把内部控制工作做好。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对项目经理实行有效的激励,使其为项目施工成本费用的最小化,尽心尽力的为项目整体利益而努力;②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思想行为状况,企业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控制;③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

(二)合理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会计控制

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水平。但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会计处理中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从而保证会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保障内部会计控制按照系统设计的处理流程运行。

(三)定期或不定期实施内部审计

为了保证施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完善,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必须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因为有的企业从形式上讲制度已经建立,但实际上并未贯彻执行,制度形同虚设,因此必须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查。审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是评价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健全与否、执行程度如何的主要手段,企业可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审计。由管理者委托内部审计人员去进行,通过审计人员客观公正的审计,找出漏洞、弊端以及严重失控的环节,更好地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工业控制篇7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施工企业现在以一个独立经营的利益主体出现在市场竞争中,如何通过加强自身管理,规范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来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所有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功能

控制功能。这里所说的控制功能主要指的是一种观察、比较以及改正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馈系统。在具体实施时,施工企业应该将生产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和反映到上一级部门,由相关的管理人员或电脑将其与原有目标相比较,如果出现较大的差异,则应该由管理者对原因进行查找,并进行积极地改正,保证实际和目标之间的一致。

防护职能。内部控制是建立在计划目标的基础上的,利用计划目标的分析和鉴定,使计划目标与实际更加吻合,从而消除管理中存在的消极影响因素,实现对企业生产的防护作用。

调节职能。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约束标准的执行过程和维持各种偏差的平衡。在平衡偏差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调节方法,比方说排除干扰、补偿干扰等,只有通过这些调节方式的调节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内部控制中监督考核和制约的目的和作用。

反馈职能。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通常采取的是一种闭环控制的方法,采取这种控制方式能够更好的使各种信息进行流通和反馈,简单来说就是管理过程中目标的执行情况、问题所在以及措施实施情况都能够及时的反映到管理者那里。

2.当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施工企业在管理经验和施工方式等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各种内部控制制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施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机构设置不够合理。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采取的项目施工管理体制,从项目施工的自身要求以及施工企业的自身特点出发,施工企业应该实行矩阵管理体制。也就是在项目确定后,应该尽快组建特定的项目管理组织,项目结束后,管理组织相应解散,相关人员回到各自的部门,在下一个项目确定时,再重新组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很多施工企业并不能很好的执行和完成这一要求,大多数的施工企业项目组织较为固定,当遇到较大项目时,相应管理人员的抽调工作就会出现问题。另外,施工企业的核算问题上,无法按照项目进行核算,大锅饭的现象普遍存在。

施工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存在问题。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施工生产往往具有较强的临时性和分散性,不同的施工项目可能分散在较大的范围内,而且项目所需的时间较长,施工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相对复杂,这些因素就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与项目之间的信息传递出现一定的问题,使得项目与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较为困难,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各种控制制度缺乏必要的信息系统支持,信息传递出现问题,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相互的责任不能进行明确,公司对项目信息的了解以及项目获得公司管理策略的过程存在明显的失真现象。

内部监督管理存在问题。施工企业的内部监督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企业的内部缺少科学的监督评价和改进纠正体系。当前的施工企业中虽然设置了相应的审计部门,但是大多只是简单的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人员素质较低,而且由公司领导负责管理,这就使得审计部门只能简单的查出项目中的问题,但是对于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就无法进行控制。另外,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一些合规性和事后性的检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不能进行详细有效地检查和考评,内部的检查和考评次数不能得到保证,无法真正发现制度中存在的缺点。还有就是,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缺少一套必要的改进缺陷和违规行为的方法措施,当发现问题时,无法对其进行及时严肃的处理,这也使得一些错误经常发生,根本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

3.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对策

明确施工企业相关责任的分配和授权。施工企业的项目组成人员应该进行严格的责任分配和授权,也就是说将项目中的各种责任如预算、招标、投标、质量监督等分配到具体的个人或部门,从而保证不相容职务之间相互分离。此外,建设单位也应该对施工企业进行必要的授权批准约束,比方说企业的资本性预算必须经过董事会等管理部门的批准才能正式通过,施工企业的各种项目设立和工程开工需要管理者的书面认可方可进行,避免出现没有得到授权的企业或个人进行施工业务。

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交流体系。施工企业的信息系统应该可以有效地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也就是说,这一系统应该能够对标准的建立和修改、活动效果的评定、相关改进意见的传达等进行有效地控制。施工企业根据信息控制系统的要求对相关的使用者的信息进行识别,并对系统中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将信息及时的传递给相关的人员,最后实现所有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以及明确自身的职责,并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信息及时的反馈给相关的管理人员,并作出及时的应对措施,是施工企业的运转更加高效合理。

开展行之有效的监督活动。为了保证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并取得相应的执行效果,施工企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从而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保证施工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在内部监督中,内部审计和自我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信息,可以帮助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地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服务。

内部审计在项目内部控制中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建设单位要根据投资规模大小和工期长短.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相关业内人员.直接向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工作,或将内部审计外部化.以保证整个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系统健康、有效地运行。不断完善、实现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目标。

控制自我评估。在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新趋势是实行控制自我评估控制,自我评估是指由企业自身不定期或定期地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目标。这种自我评估方法同样也可以运用于工程项目。这一做法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员工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

总之,社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带动着各个产业的发展。施工企业地位不断提高。在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了企业内部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尤为重要。

[1]董喜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1.18

工业控制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工程中标价格普遍较低,所以在施工中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项目管理中,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是建筑施工成本。

        1 施工成本控制依据

        1.1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成本控制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工程成本这个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2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目标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1.3进度报告

        进度报告提供了每一时刻工程实际的完成量,工程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正是通过了实际情况与施工成本计划相比较,找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以后的工作。

        1.4工程变更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工期、成本都必将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施工成本管理人员就应当通过对变更要求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

        2 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2.1建立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构建成本控制体系

        确定企业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上的部门和责任人,成立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并制定各部门职责,明确项目部及各专业成本管理的责任人。要坚决克服责任不落实,成本只在口头上控制的现象。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责任感,相应地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包括用人权、财权等。

        2.2建立项目成本核算制

        成本核算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会计、统计等手段,对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耗费进行核算,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会计制度和相关的财经制度,遵纪守法,依法纳税。只有通过严肃认真、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核算,驱动各方面利益。 

        2.3编制目标成本,下达成本控制责任指标

        根据企业的要求,结合已签订的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材料市场价格等相关资料,制定一套符合市场实际的内部目标成本,用来作为成本责任指标考核的依据,下达到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有关费用与相关责任人的关联程度把成本指标分解到有关部门和个人,实行全员控制。

        2.4做好施工组织计划

        施工组织计划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主要内容是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施工环境确定完成施工任务。

        2.5做好成本事前控制

        成本预测就是结合企业施工技术条件和发展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一定时期或一个成本项目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进行测算、分析和预测。成本预测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通过预测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指明方向和途径,为选择最优计划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2.6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

        成本的事中控制是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环节,除了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外,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控制。人工费的控制;材料费控制;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的控制;间接费用的控制;安全事故的预防及措施;安全事故的预防及措施;质量成本控制;加强合同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2.7在竣工验收阶段,应抓好每个单项工程的完工清算和整个项目的竣工决算

        当整个项目完工后,应按合同要求,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搞好竣工决算,核实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分析目标责任成本的执行情况,在办理工程竣工决算时,必须认真清理实际计量及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认证工作。工程计量人员要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并与预算成本对比,以发现是否存在中标定额外还需业主签认的费用,预算人员必须与财务人员进行认真全面的核对,相互补正,以免漏项,确保取得工程结算收入,财务人员应扎扎实实进行材料及固定资的清理,加强对各种应收账款的追讨力度,避免损失。

        2.8规避客观因素引起项目成本的增加

        引起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增加客观因素很多,物价上涨、业主违约、天气影响等等。因此,承包商应合理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施工企业因为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受天气的影响较大,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受影响的程度不同,企业应根据项目所处环境做出判断,充分理解天气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并尽可能利用天气为工程项目服务。

        结语

        我国施工企业目前面临的社会环境、经济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为使施工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探讨,降低成本的措施已迫在眉睫。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思想的缺陷已越来越明显,难以满足企业成本决策和管理决策的需要,针对成本管理的探讨,以期望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降低企业成本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冯莉莉,薛林立.浅谈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经济师,2003.

[2]梁大力.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循环系统[j].建筑经济,2002.

工业控制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1建筑企业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2)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设计计算错误等,则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3)容易产生第一、二判断错误。施工项目由于工序交接多,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

(4)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

(5)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施工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

2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1)以人为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工程质量过程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管理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2)以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对产品的质量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3)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4)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尊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3建筑企业施工质量的控制的过程

(1)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包括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施工验收质量控制。(1)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是指工程项目开工前的全面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前的施工准备(或称施工作业准备)。此外,还包括季节性的特殊施工准备。施工准备质量是属于工作质量范畴,然而它对建设工程产品质量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指施工作业技术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括全过程施工生产及其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3)施工验收质量控制是指对已完工程验收时的质量控制,即工程产品质量控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过程的质量控制。

(2)施工质量控制过程既有施工承包方的质量控制职能,也有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供应方及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控制职能,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责任和作用。(1)自控主体。施工承包方和供应方在施工阶段是质量自控主体,他们不能因为监控主体的存在和监控责任的实施而减轻或免除其质量责任。(2)监控主体。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及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在施工阶段是依据法律和合同对自控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效果实施监督控制。(3)自控主体和监控主体在施工全过程相互依存、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发展和最终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3)施工方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自控主体,既要遵循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要根据其在所承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责任,通过具体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有效地实现自主控制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对施工承包企业而言,无论工程项目的功能类型、结构型式及复杂程度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其施工质量控制过程都可归纳为以下相互作用的八个环节;①工程调研和项目承接:全面了解工程情况和特点,掌握承包合同中工程质量控制的合同条件;②施工准备: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力量设备的配置等;③材料采购;④施工生产;⑤试验与检验;⑥工程功能检测;⑦竣工验收;⑧质量回访及保修。

4建议

(1)提高建筑企业人员素质。建筑施工企业人员有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等三个层面。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入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施工人员必须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综合效益观念。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着力打造出一支高思想素质、高技术水平的建设队伍。

(2)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企业者通过ISO9000:1994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开展了内部与外部质量保证活动。从项目经理部到各施工队,都应有设置专业质量管理人员,做到“上面有人抓,中间有人管,下面有人干”的要求。明确各级专职与兼职质检员的任务,重点是协调与检查、督促各职能部门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加强在施工过程中每个工序的检查,以确保建立一个稳定质量的工作系统。

(3)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各类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并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需复试检测的建材必须经复试合格才能使用;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材料、构配件、半成晶的合理选用,不能混用。

(4)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①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②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③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④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应注意的工作方法。

工业控制篇10

1.1我国工业控制的发展

西方国家经过二次工业革命后,标志其进入工业时代,生产效率也随着机械设备的使用而显著提高。然而同一时期我国仍是自然经济状态,西方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而我国的经济却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生产效率极低,逐渐拉大了同西方国家的差距。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并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同时购进了大批的先进设备,我国的经济也获得了发展。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工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工业的生产效率虽然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我国的工业水平提升的程度却并不明显,很多设备并不完全适合于国内的工业生产,先进的技术在引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本地化的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先进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对于设备停留在仅仅会操作的层次,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既找不出故障的原因,更加无法进行修复,只能聘请国外技术人员,使设备维修成本提高。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的成果显著,我国的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现代化的工业水平也获得稳步提升,伴随着工业控制自动化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工业控制发展前景更加的广阔。机械设备被电子设备所取代,提高生产精度的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占用,生产力显著提高。

1.2我国工业控制的情况

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被机械设备所取代,在一段时期内的确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对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工业发展初期,尚可满足生产的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工业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精度,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单纯的机械设备生产以及人工操作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电子技术的应用则解决了这一难题,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单片机,并将所需的控制程序写入,完全能够满足工业控制的要求。同时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仅需较少的技术人员进行看护。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于工业生产,设备在程序的控制下,可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较为简单的问题。然而,虽然近年来电子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电子技术水平总体来说仍然不高,与国外的电子技术公司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利于我国工业控制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技术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

1.3自动化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广义的讲是指对于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的一种特殊生产方式,并以人力资源占用的最小化为宗旨。在工业生产中,其生产的目标和目的经由各种参数来得以表达,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无需人工管理,即所谓的自动化。当前,自动化技术的管理理念已经颇具系统性和综合性,这种先进的生产体系和生产方式也逐渐获得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投入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去。实践已经证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繁荣,而工业则是推动经济繁荣的基础性产业,发展现代化的工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发展工业的进程中,自动化技术是重要的基础,是确保工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工业正向着系统化、综合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而自动化则为其创造了发展的核心环境。工业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自动化的管理亦是如此。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理念,从而推动我国的自动化管理体系的发展,推动工业控制领域的进步。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主要体现在对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简单的说是一种管理的控制流程,以自动化技术为基础,实现工业生产中监测、调度、管理的自动化。从近年来应用自动化技术的成果来看,自动化技术对于工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提升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的减少生产的能源消耗,这对于当前能源消耗较大、能源不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电子技术的作用

21世纪,传统工业对于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已经不十分显著,而新兴的电子技术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活力。电子技术是实现生产自动化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工业控制领域,电子技术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衡量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有多种因素,而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则是其中较为关键的因素。当前,我国无论在经济水平还是在技术水平方面,较之以前都有了重大的进步,取得的成果也是十分显著的。然而,却并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看到,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技术水平还有待完善和提高,尤其是高科技的尖端电子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当前的任务则是逐渐摆脱从国外引进产品的现状,加强电子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开发出我国自己的尖端电子产品。

3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3.1提高生产效率

电子芯片是实现电子技术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主要媒介。通过将设定好的程序写入电子芯片,再由电子芯片执行程序,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准确地控制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工控制被写入特定程序的电子芯片所取代,避免了人工误操作带来的不利因素,无需休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因此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应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工作的强度都得以降低,进而减少人员成本。对传统的工业控制进行改造,将电子技术融入其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资金,尤其是在改建初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然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对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其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2提高加工的精度

当前,在工业生产中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传统的机械设备生产方式下,由人来对机械进行操作和掌握加工精度,这种方式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其精度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电子技术的应用则使加工精度产生了质的飞跃,仅需根据加工需要,编写合适的控制程序,就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并获得所需的加工精度。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