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元旦主持词十篇

时间:2023-03-15 16:56:41

央视元旦主持词

央视元旦主持词篇1

乙:喜悦伴着泪水,成功伴着艰辛,遗憾激励奋斗,我们不知不觉的走进了20xx年!

丙:挫折,曾让我们心痛,喜悦,我们洋溢在心中,因为,春已归来!

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甲: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乙:这里是肥西二中20xx年晚会的主题元旦文艺汇演的活动现场!

丙:首先请允许我来介绍一下出席今晚活动的各位领导以及嘉宾,他们分别是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丁:今天,是喜悦让我们相聚在一起!

甲:今天,是共同的畅想让我们手拉手来到这里!

乙:今天,使我们共同走过一年的终点,也是我们畅想新的一年的起点!

丙:今天,让我们为美好的明天更添绚烂一笔!

丁:今天,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畅想美好的未来!

甲:首先请欣赏歌舞表演《中国大舞台》。

【注:如果《中国大舞台》是在主持人上场前的开场舞的话,那么下面的《中国大舞台》的串词就可以不要了!如果是主持人先上场主持,再表演《中国大舞台》的话,下面的串词可以把它嵌到开场白底下!】

1、 歌伴舞 《中国大舞台》

甲: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大阅兵,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祖国的这方大舞台上不断的演绎着无数的精彩与辉煌!

乙:是的,好一个神州大舞台,亿万华夏儿女血泪欢歌汇成海,汇集成黄河长江那金色的绸带,舞出那神州如画,好梦成真情满怀!

甲:接下来请欣赏歌伴舞《中国大舞台》。

乙:掌声有情!

2、 小品 《新青年歌手大赛》

丙: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这是一个书写青春的时代,在这个时尚青春与个性汇集的时代浪潮中,各种各样的歌唱比赛应运而生。

丁:嗯,是的。比如说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以及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届的《新青年歌手大赛》等等都是精彩纷呈。

丙:是的,那么作为紧跟时代步伐的肥西二中呢也不甘示弱,今天,我们就把《新青年歌手大赛》的比赛现场搬到了我们的舞台上。

丁:接下来请欣赏小品《新青年歌手大赛》,看看我们的选手能够赛出怎样的精彩?

3、 女声独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甲:唉?乙在江苏有一首如花一般美丽,如花香一样沁人心脾的民歌,你知道是什么歌吗?

乙:这个呀,你难不倒我,当然是《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了。

甲:是的,一股淡淡的而又迷人的茉莉花香曾经飘到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飘到香港回归庆典上,也飘到了北京奥运开幕式,今天,这股茉莉花香也将飘到我们的舞台上,飘到每个人的心中!

乙:接下来请欣赏女声独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4、 配乐诗朗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丙:当我们踏上这方让人骄傲的热土时,看着锦绣山川的祖国,看着繁荣昌盛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丁:因为我们深爱着的这片土地养育着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传承着5000年的历史文明!

丙:那么,就让我们用一首诗去表达我们对亲爱的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

丁:接下来请欣赏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5、 童声小合唱 《让爱传出去》

甲: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次小小的帮助,那是一份小爱!众志成城,抗击雪灾地震,那是一份大爱!

乙:是的,爱是看不到的言语,爱是摸不到的感觉,爱是我们小小的心愿,爱是你平安快乐永远!让我们一同传出爱的心声,让爱如同阳光一样温暖着你和我!

甲:接下来请欣赏童声小合唱《让爱传出去》。

6、 古筝独奏 《井冈山上太阳红》

丙:南湖激越的红潮,涤荡岁月长河的滚滚烟尘,南昌起义的枪声,吹响志士仁人前仆后继的号角。

丁:同样,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也引燃了烧毁旧世界的燎原烈焰,接下来请欣赏古筝独奏《井冈山上太阳红》。

7、 女声独唱河南民歌 《谁说女子不如男》

甲:接下来这个节目呀,恐怕在场的男性同胞们会不乐意了!因为,站在我旁边的这位争着抢着说我们不如她们!

乙:是呀,我们可是有凭有据的!你们看,古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今有奥运夺冠的跳水皇后郭晶晶,商场女强人杨澜,还有咱们安徽走出去的央视名嘴周涛,哪个不比站在我身边这位强呀!所有的女性同胞们,你们说,是不是?(现场肯定会有观众应和)

甲:那咱们男同胞中也有强者在啊!比如说,董存瑞、李嘉诚、朱军等等。

乙:好了,不和你争论,到底谁是谁非,让我们在一首歌中去评定。接下来请欣赏女声独唱河南民歌《谁说女子不如男》。

8、 相声 《成语新编》

丙:大家都知道,成语是文学历史长廊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所在。

丁:是的,但是如今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用语却满天飞,接下来的这个节目呀就会让我们在笑声中去思考我们的成语将何去何从。

央视元旦主持词篇2

逆袭,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网络游戏常用语,指在逆境中反击成功。”逆袭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以弱胜强、充满正能量的精神。中国的主流媒体在前互联网时代,牢牢掌握着主流舆论的导向和议题设置。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深刻改变,特别是微博的兴起,这种掌控局面被打破了。

微博改变了信息的生成和传播模式,个人可以成为信息源,话题可以自由讨论,民间舆论的声音可以设置议题,微博上的热点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一方面,一些加V微博的粉丝数动辄上百万、甚至千万,受众人数超过了许多报纸和杂志;另一方面,传统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受众人数在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主流媒体和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两个舆论场”存在着脱节、对峙和割裂的现状。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果不积极拥抱新媒体,不开拓新的传播领域,就会被时代抛弃,被受众遗忘。

于是,在微博方兴未艾之时,主流媒体纷纷出击,要在微博时代逆袭。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2011年是政务微博元年,2012年无疑是媒体微博元年。

第三个发稿平台

2012年8月份,当“@人民日报”在北京7・21大雨之后吸引无数目光、一周粉丝过百万时,“@CCTV新闻值班室”还是一个只有6万多粉丝的微博,每天只有一个实习生从央视网上复制的新闻标题和链接,每天的粉丝增长不到50人,单条微博的评论量甚至是个位数。“@人民日报”的名声大噪给了我们巨大的触动。

我们开始了对新媒体的深入调研,关注国际、国内的新媒体动态,尤其是传统媒体在发展新媒体上的动作。我们惊讶地发现,互联网对传统电视新闻的冲击和分流是多么严重。在利用新媒体方面,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新华社、人民日报,更不用说国际上著名的通讯社和电视台。如果我们再不奋起直追,不仅离我们建设“国际化大台”的愿景渐行渐远,所谓打通“两个舆论场”也是一场空谈。意识到这样严峻的形势,央视新闻中心做出了发展新媒体的“三步走”计划:微博、微信、客户端。首先启动微博,确立微博为央视新闻在电视屏幕、国际视通之外的第三个发稿平台。

2012年11月1日,我们的官方微博更名为“央视新闻”正式上线,从10万粉丝开始全力出击。5个月之后,我们的粉丝达到400万,从最开始在新浪微博媒体排行榜100名以外到现在已牢牢占据前三名的位置。感谢微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为电视媒体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深刻的改变。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运行之初,就制订了《微博运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官方微博的“五大原则”: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信源权威、可靠;热点事件不失声、敏感事件不炒作;客观评判、理性引导;有态度、不跟风。

在此基础上,推出“三大创新举措”:第一,追求新闻首发,在突发事件、热点新闻中先声夺人,主动设置议程;第二,倡导独家内容,依托央视在各领域的核心信息渠道,以权威的新闻报道,占领网络阵地;第三,彰显自身优势,通过在微博中嵌入新闻视频,强化图像信息优势,通过发挥名主播、名主持人、名记者、名评论员等人才资源优势,办出特色,打造品牌。

并且,央视官方微博还建立了24小时实时监控、专人负责全天值守的管理模式,并严格实施三级审稿制度,以确保舆论安全,确保及时高效,确保品质传播,发挥舆论引领作用。

抢时效,争首发

拥有强大的新闻到达、采集和制作能力,为“@央视新闻”将“首发新闻”确定为核心定位和第一竞争力提供了强力支持。在微博时代,抢新闻是以“秒”计算的。确立官方微博为新闻发稿平台后,原来记者采访、发稿、电视呈现的新闻制作流程被打破,记者在微博首发消息,并动态跟进,及时更新。央视新闻所有的重大国内、国际新闻均为微博首发。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际,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是最热门人选。我们事先编好了两条微博分别为莫言获奖和村上春树获奖,并与前方记者约定暗号,1为莫言,2为村上春树,公布之际立即发回暗号,保证消息第一时间在微博。之后这样争夺新闻首发成为常态,微博上经常有各种传言,我们依托各地记者第一时间核实消息,保证信息准确可靠,确立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的公信力。

2012年12月30日,顶风踏雪赴太行山深处、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的两个贫困村考察。前方时政记者与后方微博编辑密切配合,以“要看真贫”为题,以微博直播方式首发了慰问考察的系列报道,改变了时政新闻由《新闻联播》首发的惯例,相关微博被转发5000余次,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与屏幕互动,与网友沟通

电视媒体最大的弱点就是闭合式传播,很难和观众互动,而这恰恰是微博的优势。2013年元旦,“@央视新闻”与电视合作,开创了“电视节目微博采访”的新形式,通过微博征集“我的2012”、“年度热词”、“2013年新期待”等活动,在每天的《24小时》及元旦特别节目中播出。

2013年两会期间,“@央视新闻”与《新闻30分》推出“微博看两会”,每天发起一个热点话题,并在新浪微博开辟了专题页面,征集网友评论。自3月3日以来,话题共收到了36000多条评论。

央视元旦主持词篇3

【关键词】少儿节目 《大风车》 《饭没了秀》

施拉姆认为:“儿童是电视的使用者”①,儿童作为一个庞大的收视群体,自然引起了电视人的重视,电视已经成为儿童接触和了解社会最便捷的方式之一,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我国少儿节目的发展历程

1958年我国首个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成立,同年,我国首个少儿电视节目《两个笨狗熊》播出,由此拉开了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序幕。可见,我国的少儿电视节目几乎是与我国电视事业同时起步的,历史相当悠久。

1、探索阶段(1981-1991):栏目化雏形凸显

这一时期的少儿节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针对低幼儿童的电视栏目较多,中央台一枝独秀。

1981年,中央电视台首播《七巧板》,分为日常版和周末版两部分,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七巧板》的目标受众低幼化的定位,旨在培养兴趣,开发智力。《七巧板》首次尝试用主持人串联节目,首任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以其亲和、知性、温柔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孩子们心中的偶像。

自此,我国少儿电视节目开始进入“固定栏目、固定播出时间、固定专业队伍”的稳定发展阶段②。此时的《七巧板》已开始具备电视节目栏目化的雏形。

2、成型阶段(1991-2001):栏目类型化、规模化

随着《七巧板》等少儿节目的开播并产生影响,各地纷纷设立少儿节目。在这个阶段,我国少儿电视节目有了长足的发展,节目形式和种类都有所拓展,中央电视台的栏目化进程迅速展开,形成了专业化、栏目化和丰富化的少儿电视频道。

1995年6月1日儿童电视栏目《大风车》正式开播,该栏目由中央电视台原有的六个栏目《七巧板》、《天地之间》、《蒲公英剧场》、《同一片蓝天》、《聪明屋》、《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改版整合而成。栏目明确提出本身的创作理念:以儿童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尊重儿童,反映儿童。

此外,中央电视台1996年元旦开始播出第7套卫星电视少儿栏目,“这标志着我国儿童电视进入从无线到有线、从分散播出到规模播出的发展新阶段”。③

3、频道化、专业化之路(2001-2012)——少儿频道的开播与发展

2003年12月28日,央视少儿频道开播,其脱胎于原来的CCTV-7频道,每天播出总时长大约为19小时。CCTV-少儿频道的核心理念是尊重、支持、引导、快乐,以健康、有趣、益智、教育为总体基调。

少儿频道除了动画片这个主打节目以外,还有20多个形式、风格迥异的儿童栏目,有游戏竞技类节目、参与体验式节目、儿童谈话节目、动画片等,满足了不同年龄孩子的需求,体现了受众多元化发展的需要。CCTV-少儿频道的主题词是“引领成长、塑造未来”。可见,教育和引导是其核心理念。

二、娱乐化、品牌化的创新——《饭没了秀》

受众的分层与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电视节目逐渐走向窄播的发展方向,通过不同节目元素的重组来吸引受众。少儿节目不再一味强调益智和引导,而是逐渐走向多元化。深圳卫视的《饭没了秀》把娱乐元素、真人秀元素与儿童元素杂糅,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与较高的收视率。

《饭没了秀》于2003年开播,是深圳卫视的王牌栏目。节目以童言童趣为笑源,以真人秀为节目核心,突出“家庭秀”。在《饭没了秀》品牌之下延伸出来的两个节目分别为周五版“宝贝赖上大明星”和周六版“魔力宝宝找妈妈”。《饭没了秀》注意品牌塑造,其附属品牌分为7大类,几乎涵盖了娱乐节目的各种形式。

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可以用快速而又迂回前进这个似乎有点矛盾的说法来表述。央视少儿节目起步早,但是质量和效果始终不及国外的节目,在原地徘徊了很久。经过几次改版,淘汰了一些不适合当下少儿发展的节目,但是留下来的节目也很少能吸引少儿观看并产生广泛影响。随着各地纷纷开播少儿节目,各种类型的少儿节目相继涌现,带来了少儿节目市场的繁荣。《饭没了秀》这种富含娱乐元素的节目大受欢迎,由于明星、娱乐和真人秀元素的融入,受众群也得到了拓展,而不仅仅局限于儿童及家长。

三、是进步还是异化?——从《大风车》到《饭没了秀》

《大风车》作为一档少儿电视杂志栏目,主要以3-14岁儿童为收视对象,下分不同子栏目,经过数次改版,目前常规节目有:风车故事汇、风车英雄、风车达人榜、风车大问号、风车棒棒糖、风车读书吧、风车转转转、风车大舞台。这些环节几乎涵盖了各种少儿节目形态,体现了大风车栏目的包容性和丰富性。

《大风车》作为央视少儿频道的重点栏目,一直坚持以儿童为主,多次改版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儿童的收视需求。寓教于乐,贴近儿童,注重提高儿童的参与性和主体性是《大风车》近年来不断努力的方向。《大风车》是伴随80后成长的少儿节目,给80后们带来了难忘的电视体验,是80后的集体记忆。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文娱活动已经不似80年代那样单调了。儿童节目不再仅仅是央视一枝独秀,深圳卫视的《饭没了秀》代表了对儿童电视节目元素和形态新的拓展。那么儿童节目今天的发展,是进步还是异化?

央视元旦主持词篇4

关键词:节目形态 演变 制约因素

创新思路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是区别于节目类型的概念。中国传媒大学吴郁教授认为:“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形态,是指节目的主要构成形式、方式及播出的状态。节目形态与节目形式有关,但又不仅仅指节目形式,它涉及节目外部形状特征和表现方式,主要指向节目的参与者、节目环境、节目环节、结构方式及播出的相对稳定的状态。”①这个界定指出了节目形态与类型、样式的区别,打开了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的另一个视角。形态不是形式,它是包括节目内容、形式、结构、参与者和内外部环境等在内的一个整体概念。

在以往的广播电视节目研究中,我们较多地关注“节目类型”,常常从节目内容、功能、对象角度来对节目进行分类,如新闻类、社教类、服务类、综艺类、体育类等。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创作和生产的多元化趋势,广播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地呈现模式化、流程化、产品化、品牌化等特征。节目取胜受众市场的法宝不仅仅靠内容,还要在形式、流程、环节、品牌、主持人等方面进行策划、包装和推广。欧美国家的一些广播电视公司除了经营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还将电视选秀节目形态作为一种商业电视模板出售给其他国家的电视机构,发挥节目形态更大的商业价值。

单纯从节目内容出发去研究广播节目已经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节目样态发展需要,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的视角要从内容转向形态。从节目形态视角来研究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的创作和生产,对于节目可持续发展创新以及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节目形态有两个显著特征:

第一,相对稳定性。节目形态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的节目编排组合方式,具有区别于其他节目的相对稳定的播出状态。每一期节目都有相同的栏目报头、宣传语、播出时间、创作原则,按照栏目所形成的既定模式进行编辑制作,主持人形象具有一致性,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具有稳定性,如中央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小喇叭》《天下财经》等。

第二,动态调整性。节目形态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从时间纵轴看,节目的旧形态吸取其他节目之长,逐渐演变成一种新形态,并有相对稳定状态,随传播观念、技术条件的进步和受众需求变化,又会有逐步的调整改进。从长远看,节目形态处于动态发展中,现有的广播节目形态并不是永久不变的,必然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继续演变创新。节目形态演变的方式,有的是选取其他节目的优势组合或在其基础上创新而成,有的是由旧节目形态分离、衍生而成。如板块节目融合了过去的口播新闻、录音新闻、嘉宾和听众访谈、记者连线采访、音乐等多种节目元素,成为一种单独的节目形态。

本文将从广播主持人节目的发展演变来探讨广播节目形态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 、我国广播节目形态的演变

广播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口播消息、广播评论、广播讲话、音乐、广播剧等不同形态。上世纪50年代初,胡乔木同志提出广播“要学会自己走路”的要求。中央电台开办“联播”和“报摘”节目、广播教学和对象性广播专题节目,如《首都报纸摘要》(后改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播节目》、《社会科学讲座》,以及少儿节目等。

自广东“珠江模式”之后,广播融入了大板块、热线电话和主持人直播的节目元素,以录音和口播为主的单向传播变成有听众热线、短信、网络参与的双向交流,产生了许多杂糅和复合的节目形态。热线电话的使用大大增强了广播的互动功能,形成一批听众欢迎的热线节目,广东电台《今日热线》、北京电台《人生热线》、上海电台《市民与社会》、深圳电台《夜空不寂寞》以及中央电台《午间半小时》、《今晚八点半》等成为听众喜爱的名栏目。广播直播成为常态之后,节目形态进一步优化组合,形成融主持人口播消息、记者连线采访、嘉宾访谈、听众热线、音乐等为一体的直播或板块节目,如2008年中央电台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爱心守望,风雪同行》,以及各地交通广播的伴随性节目。

2003年中央电台经济之声“20分钟听世界”首创中国大陆财经新闻式运作。2008年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开创“板块+”模式先河,首创新闻频率式运作。中国之声以滚动为骨架,每半个小时一个新闻,以早、午、晚、夜四大新闻板块为支柱,新闻以时间为单位循环,结构不变内容更新,重点节目镶嵌其中。一旦遇到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立刻打破原有节目安排,开启应急直播。

经过实践摸索,广播产生了一批新的节目形态。除传统节目形态之外,形成了热线访谈、板块节目、直播节目、新闻等多元态势。随着广播节目形态的演变,广播节目的内容题材更加广泛,节目样态更加灵活多样,互动性、贴近性和伴随性大大增强。

二 、广播节目形态的制约因素

广播发展到今天,周围的传媒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广播主持人节目形态的衍生和创新受到广播传播理念、传播机制、传播技术以及受众需求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央视元旦主持词篇5

内容摘要:近年中国持续增持美国国债,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也未减持。这和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结售汇制度、外汇储备结构、去杠杆化、人民币国际化、中美关系、美元地位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有政治因素。增持美国国债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感,抑制了美国大量印制美元,但却带来很多风险,包括美元贬值风险、国债缩水风险、债务偿还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货币政策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降低中国增持美国国债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 美国国债 美元贬值 外汇储备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现状

(一)持有量暴增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此后中国逐渐开始购买美国国债。从1972年到1999年底,由于缺少外汇,不熟悉美国金融市场等原因,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数额较少,而且基本上没有形成较大的持有量。中国对美国国债的大量持有是在2000年以后,2000年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仅仅600亿美元,但是从2001年开始这个数额开始了迅猛增长,到2009年5月已经达到了8015亿美元。

(二)金融危机后加速持有美国国债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不仅没有减持美国国债,反而加速持有美国国债。2008年9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4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债权国。2009年5月中国又增持了380亿美元美国国债,总量达到8015亿美元。从2007年底到2008年底的单年增加持有量达2498亿美元,也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单年增持纪录。2009年1月和2月中国外汇储备分别减少326亿美元和14亿美元,但是中国在这两个月分别增持了122亿和4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三)逐步调整美国国债持有结构

目前中国依然在持续购买美国长期国债,但净增持规模在2008年的第4季度明显下降。2008年第2季度至第4季度,中国增持美国长期国债分别为242亿、361亿、42亿美元;增持美国短期国债分别为-110亿、470亿、1050亿美元。2009年5月,中国增持美国长期国债40.3亿美元,增持短期国债339.7亿美元,这表明中国5月所购入国债以短期国债为主。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原因剖析

(一)资金来源―改革开放外汇储备迅猛增加

将我国长期以来的外汇储备情况和美国国债持有量结合起来分析可知,中国外汇储备越多,持有的美国国债越多,即中国使用外汇储备的重要途径是购买美国国债。2001-2008年,中国每年稳定的有40%左右的外汇储备是以美国国债的形式存在。所以长期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和持有美国国债量之间具有稳定的比例关系。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以贸易上“奖出限入”,资金上“宽进严出”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导致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快速增长,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外汇储备去购买美国国债。

(二)购买对象―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金融危机导致美元的强势地位陷入危机。但是欧元、英镑、日元的表现却更弱,所以这些货币目前还都不能替代美元的国际地位。在全球都面临金融危机时,中国意识到美国国债是相对保险的投资产品。美国国债容量大、需求强劲、交易活跃、流动性强、收益较高,如果减持美元资产,来增持其他币种资产,也只能导致外汇储备市场价值出现较大账面损失。

(三)储备结构―不能大部分购买黄金、石油等

中国的外汇储备中不仅含有外商来华投资的款项和中国所欠的外债,还包含国际游资和贸易顺差。即使在贸易顺差中,也不全是国内企业出口所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跨国企业。2001-2006年,超过50万家外商投资企业正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其出口总额已连续5年占据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因此为了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外汇储备就必须满足外商和内商的经常性兑换需求。所以中国不能将大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黄金、石油和矿产等实物。

(四)去杠杆化―大量资本重新流入美国

金融危机下,去杠杆化已经成为一个热词,现在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国的金融机构)都已启动去杠杆化进程,引起大量短期国际资本重新流回美国。另外,由于美国国债仍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所以大量短期国际资本重新流入美国投资于美国国债。这一方面会引起美国短期国债收益率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会引起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的升值。因此增持美国国债就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五)结售汇制―政府控制跨境资本流动

强制结售汇条件下,企业必须把所得外汇卖给指定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在外汇市场上将超过头寸限额的外汇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取得外汇的同时,要增加相应数量的本币发行。可以说,外汇是央行通过增加货币发行从企业和个人手中取得的,因而外汇储备成为央行的资产。这就满足了政府对于跨境资本流动的控制,政府手中集中的过多的外汇储备不得不投向海外市场,美国国债是相对合适的投资产品,因此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增加。

(六)其他目的―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仍然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现阶段的国际信誉还是建立在庞大外汇储备和巨额美国国债持有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可以通过大量持有美元国债来维持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为人民币国际化迈进一大步。

(七)中美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现在,美国是中国商品的最大进口国,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美国可以维持中国的出口增长,中国可以维持美国超前消费。中国停止购买或者抛售美国国债,会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增和价格暴跌,从而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账面损失。一旦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美国就会印刷更多的美元进行救市,于是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缩水,中国就会进一步减持美国国债,如此下去中国便陷入了恶性循环。

(八)政治因素―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不仅有经济上不得已的原因,其中也涉及政治因素。历史表明,全球经济危机或是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都会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这次金融危机后,不论欧洲、中国还是日本,都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取代美国的角色。中美两国制度不同,近年中国迅速崛起,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了挑战和威胁,因此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徘徊不定。这时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从旁协助美国救市,就占据了道德优势,中美两国之间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国际关系,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风险

(一)国债缩水风险

自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增发国债一直是美国政府的最主要融资方式。2007年美国国债的净发行额为5490亿美元,2008年上升至1.47万亿美元。一旦新增国债供给量超过其市场需求量,则新增国债的收益率将会显著上升,而存量国债市场价值缩水。

(二)美元贬值风险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在未来6个月内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这增加了美国长期内通胀与美元贬值的风险。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迅猛增长。由于美联储的资本金并没有变动,所以其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就意味着其在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一旦美国经济有所回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提高,流动性将加速转化为信贷与广义货币。这时美联储不能及时从货币市场抽回流动性,那么通胀将随之而来,美元就会贬值。

(三)债务偿还风险

近年来,美国一直依靠发行国债来弥补其巨大的融资缺口。伴随金融危机的爆发,大规模救市的展开,美国的债务负担更加沉重。白宫预算管理处预测2010财年美财政赤字1.26万亿美元,比之前预期提高870亿美元,占GDP的8.5%。美国的净资产在急剧下降,而债务数额却快速上升,由此可见美国已不具高额债务的偿还能力。

(四)本币汇率风险

中国M2/GDP的比例现在高居世界之最,说明央行投放的货币并没有转化为对实体经济增长的贡献,要么资金是在虚拟经济如资本市场内循环,要么说明货币的投放已超出实体经济的合理要求。中国2009年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用更多的美元外汇增持美国国债,于是美联储就将这些货币投入到本国的货币市场增加本国的流动性,于是支撑起美国企业的融资和对外投资,这些企业会进一步扩大对中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这样大量的货币以外汇和投资的形式再次流入中国,按国内的换汇机制会引起人民币的再一次增发,长期看必然引起本币的贬值。

(五)货币政策风险

巨额美国国债的存在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形成障碍。对于大量的美国国债,需要以美元的价值投放相应的人民币数量,但是大量美国国债造成外汇的沉淀,短期内美元贬值的趋势必然给国内货币政策造成干扰。一旦美元贬值,前期投放的人民币过剩,国内流动性过剩,从而进一步诱发通胀。另外,对应大量美国国债的人民币增发要求央行必须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防止国内的流动性泛滥,但是提高利率会诱发国际投机资本对人民币的套利,使得央行紧缩措施收效并不明显。

相关政策建议

(一)促进外汇投资结构多元化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汇储备中占据较大比例的美元资产开始成为一种隐忧,因此外储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提供了一些其他的潜在投资机会。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投票通过了向186个成员及其央行发债的方案框架,将发行1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定价的IMF债券,而中国的购买目标将高达500亿美元之多。其次,全球能源、金属与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目前处于至少10年来的低位。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建立资源储备的必要性,进口能源与大宗商品。再次,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目前处于多年来的低位,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

(二)藏汇于民的外汇管理模式

中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中央银行在取得外汇的同时,要增发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这就会引起通过膨胀。在这种结汇制度下,国家统一安排外汇投资,不利于风险分散。因此,政府应该允许企业和个人拥有外汇,扩大企业对所创外汇的自由支配度。这样,国家不能对外汇集中投资,企业和个人也可以根据经济形式进行自主的投资,这就分散了外汇投资单一化的风险,同时也改变了国家集中投资目标大、渠道单一的弊端。

(三)加强对话促中美达成共识

为降低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风险,中美之间应该加强对话达成共识。央行应该要求美国政府提供可信的保证来作为是否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的条件。首先,要求美国政府将其国债的收益率与通胀指数挂钩,以防范通胀风险。其次,即使美元贬值,美国政府也必须保证人民币和美元的兑换汇率和最初购买美国国债时的汇率相同,以防范美元贬值风险。或者是美国政府可以直接对中国持有其国债的损失给予补偿,如果不行,那么在其他方面应该建立具体可行的补偿机制。

(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中国的外汇储备数量充足,币种和品种齐全,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体系急切期待一个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货币加入到国际货币体系中来,人民币无疑是众望所归。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增强中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同时有利于逐步摆脱美元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宋国友.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来源、收益与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赵娟.增持美国国债之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2008(35)

央视元旦主持词篇6

关键词:公共债务规模;政府隐性债务;地方债务;债务风险

何谓政府债务?以最具代表性的国债为例,国债是中央政府为实现公共财政职能、平衡财政收支、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方式,是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9年底,我国国债发行额为16280.66亿元,国债余额为60237.68亿元。从国债余额品种结构看,2008年末实际国债余额中,内债为52799.32亿元,外债为471.44亿元,分别占全部国债余额的99.12%和0.88%。由于外债所占比重不大,因此我们以国内债务为主要讨论对象。

一、我国目前的政府国债规模分析

1981年,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经济建设资金,我国中央政府在国内发行国债。以国债负担率与债务依存度两个指标描述我国目前债务规模。国债负担率如表1所示。

所谓国债负担率,是指当年国债累计余额与当年GDP的比例关系,即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00%。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的国债负担率一般控制在45%以内,欧盟成员国的国债负担率则不得超过60%。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国债负担率逐年上升,从1994年的14.74%增长到2009年的17.67%。虽然离警戒线还有一段距离,但由于我国举债历史不过30年的时间,且我国目前的国债负担率的增长率已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中国依然面临着极为艰巨的经济发展任务,按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国债负担率会越来越高,因此控制国债规模必不可少。国债依存度如表2所示。

所谓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的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即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收入/当年政府财政支出)×100%。它反映一国经济对于政府债务的依赖程度。

国际上公认的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的警戒线是25%-30%。我国中央财政依存度曾在1990年以前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之后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从1995年开始,中央国债依存度就超过了国际警戒线。2007年加上1.55万亿的特别国债后,这一指标高达79.39%,2009年我国进一步增加了中央财政赤字与国债发行规模,其潜在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不同的衡量方式得出的债务安全度也不同,从衡量国家债务的重要工具――国债依存度来看,我国的国债规模已经不小,指标已超过国际警戒线,财政债务负担沉重;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国债负担率指标与国际警戒线还有一段距离,但由于增长较快,存在潜在的债务风险。当然存在风险的指标还包括国债偿还率,国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支出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虽然官方数据表明我国政府债务总体依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是当下隐性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已经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中国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

所谓隐性债务是指由政府担保的债务,如公共部门的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立法债务等。立法债务,也称承诺性债务,它是指按照有关国家立法自动生成的政府支付责任。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根据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法案,政府应该兑现支付责任。

从下面几个角度讨论我国隐性债务规模以及潜在风险。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负担

据统计,我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从2001年的1987.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081亿元,十年增加近4.6倍,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低,2001-2010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体维持在10%-12%左右。而2006年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在发达国家的比重:美国为18.6%,法国为42.4%,德国为46.5%,英国为35.9%,日本为33.9%(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课题组,2010)。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表面上,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国政府负担不算重,但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压力,又承担着社会保障的责任,压力不可谓不重。且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社会养老压力进一步加大。

具体就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来说,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制中,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是制约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发展的瓶颈。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计已达8000亿元。为了弥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赤字,近年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不断给养老保险补充资金,成立了社会保险基金,而且各级财政投入也在不断加大。

社会保障属于政府转移支出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反映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与权威。社会保障做好了,也就能较好地顺应民心,得到百姓的信任与拥护,因此政府一般不会大幅度削减社保支出。但是如果程度控制不力,也会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如希腊政府就为其“高福利”政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二)我国的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属于政府无偿转让税收收入的一部分。其中对农副产品的补贴占主要部分,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在继续执行对粮食实行价格补贴的同时,开始实行直接补贴粮农的政策,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我国1978年的财政粮棉油价格补贴为11.14亿元,到2006年达到了768.67亿元,增长了68倍,年均增长率为16.33%,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我国经济有着重要影响,虽然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每年对于农业应该补贴多少,但中央已连续8年将对农业的支持放入中央一号文件内,不可不说这是政府必须肩负的责任。目前,财政农业补贴支农总量偏小,但未来会不断增加。

当然除了财政补贴以外,政府还有一些对亏损企业价格补贴、付息补贴等其他支出。

(三)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目前暴露得比较明显,其数量大、风险隐蔽性强等特点导致对于地方债务的总体估计比较困难。

下面我们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1.财政部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

长期以来,预算立法不允许地方政府依靠发行债券筹集预算资金,1999年开始,出现了由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借贷,但所筹集资金供地方政府使用并由地方财政偿还的债券。据统计,1998-2004年,中央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累计达到9180亿元,其中转贷地方的有2430亿元,占总额的26.5%。特别是为应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2009年中央地方发行的地方债券约为2000亿元。

这种做法有利于中央能很好地控制地方债券的规模,从而控制政府债务的总规模,但这会造成债务融资的使用者和偿还义务的分离,资金使用效率不一定会高,而且最重要的是规模太小,不能满足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需要。由于正常的融资渠道有限,地方政府为了搞建设有时不惜铤而走险,通过不正规渠道筹集大量资金,导致债务累积。

2.中央财政担保地方政府举借的外债

地方政府的外债主要是政府从外国政府、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及各种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国外贷款的审批权逐渐下放,数额越来越多,外债不断增加,但是总体规模比较小。

3.政策挂账形成的债务

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后,虽然中央和地方划分了收支范围,但长期以来存在着“中央出政策,地方出资金”的现象,由于地方财力不足,中央规定的很多应该兑现的政策不能兑现,形成了地方债务。

4.地方投融资平台

地方融资平台是地方债务的主要来源。地方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融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所组建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通常简称城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地方政府所划拨的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重点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这类公司的融资运动与政府政策相挂钩。

现地方性融资平台自出现起就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1)数量太多、规模太大、风险不明

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估算,2010年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约相当于GDP的16.5%。虽然总体处于可控范围,但是有一些地区的债务率(债务率是指债务余额与出口收入的比值)超过200%,这表明部分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举债行为,有较大风险,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企业的性质不明确,政企边界模糊

由于该企业的融资运动受到政府政策左右,因此其企业管理会受到较大的政府影响。不仅出现了政府官员兼任企业负责人的情况,还出现了利用国有资产(如土地收入)作担保进行融资的现象。为了使土地财政成为可靠的还贷保证,地方政府会大肆炒高地价、房价,这也是目前楼价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另外,企业过度依赖政府信用,掩盖了其自身运营的风险与亏损,日本历史上以政府做靠山的“僵尸企业”就是一个例子。

对于银行而言,有时迫于政府压力,有时也因为信任政府有充足的财力而放贷,甚至会出现在还未完全调查清楚政府项目安全性之前就给予贷款,造成隐性风险。

一旦地方政府由于财力不足、难以按时还款便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政府信用破坏,再借债难度加大;由于目前政府约80%的资金贷款来自银行,银行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威胁;如果银行停止放贷,民生工程受到影响,积累“烂尾楼”,影响百姓利益。

考虑到这些后果,地方政府违约,中央财政部不会坐视不管,必定帮助地方政府减轻债务负担,包括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剥离地方政府债务等等。因此,这不能不说是政府的隐性债务。

笔者认为,未来的改革方向应该从政商界模糊的融资平台改为明确政府责任的地方政府债券,即给予地方政府发债权,将隐性债务显性化。

三、对于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认识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条件,首先,我国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债务管理和发行经验,包括从1981年开始的国债发行经验、地方政府的资本市场融资和“准市政债券”的实践和经验。其次,我国顶住了世界金融危机的考验,宏观经济环境一直较为稳定,金融市场发展迅速、社会信用环境有了实质性改善、配套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健全。最后,地方政府为了搞建设,发债融资的动机强烈,地方债务的市场需求与供给都比较大。

地方政府自主发债也有很多好处,如有利于地方政府更自如地掌握财权,发挥经济建设与社会服务的职能;有利于减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债务的财政负担;使地方政府债务责任与权利相统一,加强对债务的管理;对于投资者而言,增加了新的投资产品,有利于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融资渠道,缓解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收入”还债的情况等。

但是需要指明的是,若无配套的监管体制,政府的“自主性”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从表面上,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还需从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由点到面,先从经济实力强、公信力较高、违约风险小的地方政府开始试点。

第二,加强政府的债务管理,建立完善政府性债务计划与报告审批制度;增加透明度,对政府的资产、负债、税收与支出等数据进行披露;建立完善的债务准备金制度,如可以建立偿债基金,使有充足的财力保证按时还款。

第三,科学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限额管理和预警机制,可以借鉴美国俄亥俄州债务预警机制和哥伦比亚红绿灯预警系统等。

第四,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地方政府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然而可以支配的税收却比较少,如地方政府收入占全国性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1978-1993年的年均70.15%下降为1994-2009年的年均48.41%,而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年均58%上升到年均70.94%。此外,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也存在利用效率低、大量挤占挪用现象。因此笔者建议,应该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做到事权与财权的真正统一,“一级政府、一级财权”,同时地方可增配一些独立的税源。

第五,政府官员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片面,且不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政府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不对称,道德风险的问题就会发生。如果举借地方政府债务的权利与债务的偿还不统一,势必造成地方政府偏好债务、甚至产生过度举债的倾向,即所谓的“新一届政府借的债由下一届政府偿还”。因此提高政府官员素质,扭转思想,树立长期发展的眼光,明确债务偿还机制。

第六,改变因为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导致的软预算约束。预算软约束主要指一些经济体预期自己的赤字会被所谓“支持机构”所弥补。具体说来,就是虽然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允许举债,上级政府不对下级政府举债承担责任。但实际情况是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不可能放着不管,于是无所顾忌,盲目融资。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中央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控制力比较强,地方政府有“依赖心理”。因此建议,明确地方政府责任,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约束政府行为。

第七,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由于一些官员搞“政绩工程”或者有“追求GDP”思想,导致其经常越位,代企业融资,政府主导的投资规模过大,举债增加。然而,依据公共财政的思想,要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的职能应主要定位在社会公共服务上,避免对私人投资的过度排挤以及效率的无谓损失。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的状况下,国家隐性债务的压力并不明显,官方数字也比较“好看”。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隐性债务以及地方债务风险,一旦经济出现较大波动,中央财政部(包括央行)将要承担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隐性债务的压力会瞬间显现,且关系到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压力危机一旦爆发将会有“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因此,政府在平时就应该做好控制债务规模的工作,加强约束地方债券,完善债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地方政府性债务将迎“洪峰” 风险须警惕[EB/OL].jx.省略/news/2012-01/21/content_24586376.htm,2012-01-21.

2.《中国财政基本情况》第三部分财政收入[EB/OL].zqcz.省略/content.aspx?contentid=404&columnid=9,2009-05-13.

3.中国财政基本情况――财政收入[EB/OL].省略/showpage.jsp?infoId=200905181308.

4.曹雪琴.新编财政与税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5.彭浩然,陈华,展凯.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变化趋势分析[J].统计研究,2008(6).

6.郝小眉.我国农产品价格财政补贴支出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

7.地方财权的确立及预算法的完善[EB/OL].省略/html/200909/1325324118.shtml,2009-09-25.

8.柳立.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整合势在必行[N].金融时报,2010-07-26.

央视元旦主持词篇7

【关键词】主持人;职业发展;文化产业;价值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播出时,“主持人”字幕首次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上,以庞啸为代表的五位出镜记者以“主持人”身份亮相荧屏。1981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空中之友》节目开播,“徐曼小姐”以主持人身份出现。以上两个节目的相继播出,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诞生。

中国的主持人从最初的几个人、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几万人,主持人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在主持人队伍壮大的同时,主持人也逐渐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但是,随着全媒体带来的职业挑战,“主持人”的职业发展将被重新审视。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勃兴,特别是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为主持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社会需求为主持人职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人们消费需求升级,文化产品需求增大。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2008年GDP折合成美元为38600亿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3292美元,国家的经济结构、消费结构等进入重大变化的时期,人们在文化、信息健康、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开始增加。在中国,电脑、电视和手机等文化产品消费所需要的各类硬件设施已经非常完备,文化产品的需求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不仅表现为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还表现在文化消费的宽裕。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也叫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1]随着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必将带来文化产品的更大需求。

媒介渠道资源丰富,优秀内容供应不足。中国传媒领域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体制的进步灵活,也有传播形式和内容的丰富。以电视媒体为例,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视频道的数量出现“爆炸式”增长,普通居民通过一般的技术手段就可以接收近百个频道。从中央到省级电视台纷纷开办诸如新闻、财经、科教、电影和体育等专业频道,节目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访谈对话节目、竞技游戏节目、真人秀节目等也都开始大行其道。

以前,优秀电视节目的产量有限,同时电视台的播出频道不多,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对贫乏,对节目内容的要求也不高。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人们对文化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丰富。在新时期,形成了众多的个性化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群体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形态。社会群体的多元化,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现有的文化产品创作基础,还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和文化消费需求。

国家经济产业升级,文化产业蓄势待发。“文化产业”一词由“文化工业”演变而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进步,文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可以产业化开发、运作的资源,文化产业是指那些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文化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文化产品的生产、消费和流通是发展生产力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文化产业的传媒业是社会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被纳入社会化大生产和国家经济发展的运行轨道,文化产业和传媒业通过参与社会化大生产,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时,第一次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进行了区分,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文化产业在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在2003年7月转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办2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文化单位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企业两大类。对传媒业来说,就必须将可经营性的业务、资源、资产进行企业化改制,进而完全参与市场竞争。随后两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再一次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措施,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2009年7月22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作为中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201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产业被寄予更高的发展期望。

主持人的文化产业价值分析

发挥自身影响,扩大作为文化产品传播者的效应。主持人本身就是文化产品传播的重要媒介。主持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生俱来的公共性,对社会公众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一旦主持人树立了个人品牌,就会在受众心中符号化,长久地抓住受众的眼球。主持人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传声筒”,传播学研究表明,社会公众更容易接受他们所喜爱的主持人提供的信息,也就是说,主持人在文化产业中可以充当传播渠道的角色,并具有先天的优势。经过实践,这一规律最早为美国媒体发现和利用,因而“明星主持人”在美国最早出现。“明星制”是扩大主持人传播效应的最早手段之一,媒体用主持人的名字对节目进行命名,在传播过程中恰当地展现主持人的个性,包括其个人生活、工作细节等。

央视元旦主持词篇8

近几年很久没有露面的倪萍,一改往日煽情风格,一开口就抖出不少笑料,语言辛辣、风趣,让很多媒体对她刮目相看。

――有请关锦鹏导演……(上台的是伍仕贤)为了让大家体会到这是直播,我们临时把关锦鹏换成了伍仕贤。(导演临时调换顺序,导播没有及时告知倪萍。)

――快说,说你爱她(李少红)。(曾念平为妻子李少红的电影《门》担任摄影而获奖。)

――你如果只把你的生命依托在一件事情上,你永远会失落,而且不知道生命实际上是有十件事。这一件事抽走了,哗啦!九件事就补充上来了。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人不现实的奢望。

――有人问我,你是不是忙事业顾不上家庭,我说错了,我怎么觉得忙事业就是为了家庭。那反过来说你在家是不是就顾不上事业了,我说又错了,好好过日子就是为了好好出去工作,这两者很难分开,融在你的血液里面。生命无法简简单单的去丈量!

真诚而又煽情的倪萍

作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倪萍曾经风光无限,从1991年至2004年,倪萍和赵忠祥这一对黄金搭档,连续十几年主持了收视率在十亿观众左右的大型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曾经,倪萍煽情的语言让很多人为之潸然泪下,而她真诚实在的主持风格也让中国大众所喜欢。倪萍,一个毫无背景的话剧演员,阴差阳错地突然成了中国最红的主持人,而且一红就是那么多年。

应该说春晚捧红了倪萍,而倪萍也通过春晚奠定了自己的主持风格。从1991年开始,倪萍在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主持台上站了足足十几年。在问到她会不会复出主持春晚时,倪萍笑言何必再把老奶奶拽出来,她只想回归最平静的生活。“再说了,我从前上百件旗袍现在没有一件能穿进去,所以我不能再在这个岗位上,我必须‘下岗再就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倪萍这样说:“我对春节晚会的那份感情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完、就能说清楚的,大家看到的只是那个晚上一整的晚会,其实并不了解真正的内幕,如果你能够了解,就能理解,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指责和批评。就像看着自己不断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份情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真的,我用语言说不清楚,不是简单地挑毛病,说它好或者不好,那是很复杂的东西。我希望观众忘掉那个主持人倪萍,作为我个人来说,我不主持了,可话筒藏在我心里。”

囊括所有主持大奖的周涛

周涛正式登上春晚主持台,是从1996年担任春晚外景主持开始的。这么多年,周涛用她谦和的笑和温柔的爱陪伴着每一位熟悉她的观众;同时,她独特而又丰厚的魅力,已悄然地走进并征服了亿万观众的心。

在十几年的主持生涯中,周涛囊括了所有权威的主持人大奖,其中包括国家最高奖项:金话筒奖、星光奖、金鹰奖等,另外她还获得了德国皇家电视台颁发的国际金皇冠奖,这是亚洲第一位荣获此奖项的主持人。

除了主持春晚,周涛还在建国50周年天安门广场大型庆典、建党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庆祝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庆典演出等大型庆典文化活动中担任主持。同时,周涛从2001起担任制片人,开办了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公益环保栏目《真情无限》,这个节目从孕育到成熟倾注了周涛无数心血和汗水。这个栏目为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筹集善款高达500多万元,成为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数额最多的日常栏目,是中央电视台成立以来,第一个从文艺部调到中南海被领导观看的栏目,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誉。

2005年,周涛被借调到北京奥组委新闻中心综合处担任副处长,参与策划组织了30余场有关奥运的新闻会。2006年10月周涛又被调入了北京奥组委最核心的部门――开闭幕式工作部,任计划管理处处长,负责奥运会、残奥会的全球电视转播、总协调和开闭幕式的大屏幕字幕工作。事实证明,她出色地完成了奥组委的光荣任务。

周涛的美丽、和善、聪慧、睿智、德艺双馨的良好形象和独特魅力,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亲和力,深受观众喜爱。她的职业空间已经远远超出了主持人这个领域,其职业生涯的每一次拓展都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绚丽的一笔。

周涛语录

――我知道,很多人加盟奥组委都是通过考试、面试过来。我已经比较另类,还是别太高调了,我希望踏实做点事情。

――谁也不可能在主持人的位置上做一辈子。在年龄压力下,大家可能有不同的选择。大家可能只是觉得我这步选择比较另类而已。

――我是个有决断的人,不喜欢拖泥带水。所谓舍得,舍永远在得之前。

――假如因为能力,不能让所有观众可,这是很无奈的事情,但是我尽力了。

董卿语录

――我属于想清楚就会去做,做了从来不后悔的人。

――没有压力、没有牵挂、轻飘飘地活着,将会多么痛苦。

――人有时候需要阿Q一点,否则没有办法生存下去。

――事业可以全力争取,但爱情是宿命的,你会遇见谁、爱上谁、爱多久,不是你能决定的。

――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央视当家花旦董卿

在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李咏、周涛、朱军、董卿组成的“春晚四人搭档”首次亮相,和其他三位主持人相比,董卿的出现颇具黑马气质,那时大家对她还有些陌生,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年的时间,董卿会以“当家花旦”的姿态在央视舞台上绽放。

董卿最先开始走红是在1998年的东方电视台,那时她主持《相约星期六》,一个类似《非常男女》的节目,节目样式讨巧,加上董卿清新自然的主持风格,节目一下子火了,直到现在这个节目还在播出。2002年央视西部频道成立,正好一位负责人是当时金话筒的评委,对董卿有印象,就给她打电话。“我当时很犹豫,在上海人脉和环境都有,又要离开?在北京我没有车子、房子,没有朋友,我连去哪里剪头发、买衣服都不知道。西部频道也是非主流频道。也许人的年纪越大,胆子越小,从上海到北京,我害怕失去手上有的那点东西。”

在工作七八年之后重新考虑自己还能做什么?要不要成家?那个时期和年龄段对于董卿很是关键,选择会影响她的一生。董卿最后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北京。如果说当年从浙江到上海的时候是因为不受重视,董卿的心里还有一些落差,那么这次从上海到北京她是做好了一切准备,把能想的都想到了:陌生、恐慌、站在央视的舞台上面对不认识的观众,录完节目的寂寞,从楼上望下去这个地方不是你的。

刚到西部频道的时候,董卿每天就是拿着台词本一个人嘀咕,每次录节目之前都要查大量资料,她可以足不出户,中午就下楼吃碗面。也就是因为如此,在整个节目录制过程中,董卿可以在程序上不出任何差错。

一些主持人在台上貌似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在台下却吃吃讷讷、语不成句,他们的所谓口才,不过是懂得如何抑扬顿挫地背完事先写好的台词,而董卿不同,她经常会在台下也是“门儿清 ”。

这位端庄优雅的央视“当家花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对自己的成长道路、奋斗目标的理解更加清晰了,作为主持人,我不想只是做一个大家都认识的、能叫得出名字的人,而是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主持人,充分利用央视赋予我的话语权,给广大的观众带来更多的思索、快乐和感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和想做什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努力去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受人尊敬的主持人,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支撑我一路走来的力量。”

链接:春晚那些事儿

主持人之最

还记得第一届的主持人是谁吗?

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当时的春晚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当家。

谁是春晚资历最老的主持人?

赵忠祥是资历最老的春晚主持人,他主持过12届春晚,最早一次主持是在1984年。他的搭档倪萍也曾主持过12届。

谁是主持最多春晚的非专业主持人?

主持春晚最多的非专业主持人是姜昆,一共上过17届春晚,主持过7次。

哪届春晚主持人最多?

历届春晚中,主持人阵容最强大的一届春晚为2000年,共有15位主持人。其中牛群、冯巩也客串了主持人 。

春晚搞笑语录

“司马缸砸光。”唱了一辈子评剧、演了一辈子配角的赵丽蓉,从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中成功转型,此后成为小品当红明星。

“傻样儿!”小品《相亲》奠定了赵本山中国第一笑星的地位,且十几年不倒。

“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招手,然后接着趟啊趟着走。”小品《妈妈的今天》里,赵丽蓉发明的探戈让观众学了足足一年,也乐呵了一年。

“它为什么这么脆?就是一盘大萝卜。”在小品《打工奇遇》中,赵丽蓉碰上了黑心老板巩汉林,她风趣的唐山口音和精湛的演技,不知给多少人带去了欢乐。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对“秋波”的精辟解读,流传至今。

“小样儿,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伤自尊了,太伤自尊了。” 小品《钟点工》里,赵本山和宋丹丹一下子创造出很多口头禅。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缘分啊。”《卖拐》里赵本山把卖拐的骗子刻画得入木三分,被人们津津乐道。

“忽悠,接着忽悠。”范伟在《卖车》里把东北民间的语言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老女人难上加难。”“女人对自己下手要狠一点。”宋丹丹在《说事儿》里两句针对女性的独白可谓经典。

央视元旦主持词篇9

关键词:欧债危机;地方债务风险;治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F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167-02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

欧债危机为欧洲部分国家所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及深化。它已不是欧洲发达国家的专属危机,发展中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大。

(一)国际视角

1.次贷危机的影响。次贷危机的发生令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增加,直接导致了欧债危机。一是因为欧洲部分发达本身经济体资产负债情况不容乐观,负债比重较大。二是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效仿,普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以扩大政府支出为主的宽松财政政策,加大了欧洲的财政赤字。三是由于欧洲主要国家的金融体系发生变化,将部分银行国有化,直接导致国家的债务负担加重,严重超过警戒。

2.三大评级机构的助推。面对欧债危机,希腊债务空洞的曝光,世界上最著名且影响力最大的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普、穆迪降低了希腊长期主权的信誉评级,加大了次贷危机的蔓延,成为了欧债危机的导火索。之后,标普和穆迪又相继将意大利的信用评级调整为负,与此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此種风险。因此,多个国家的信用评级被下调,使得这些国家借债利息陡增、借债难度明显加大,欧债危机深入发展并不断恶化。

(二)国内视角

1.历史根源。自希腊在2001年成为欧元区,希腊通过与高盛等国际投资银行签订一系列金融衍生品条约,以努力满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债务的要求。该种投资方式试图降低财政赤字,隐瞒真实赤字情况,为之后的信誉危机埋下了祸根。

2.制度设计缺陷。制度设计缺陷主要源于欧元区政策、经济结构间存在的较大矛盾。一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矛盾。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实行的财政政策却较为分散。两者无法完全协调统一,使得政策之下的经济运营也缺乏协调性,这必将导致一国、甚至多国经济受到恶性影响。二是由于统一的货币政策与欧元区经济结构相矛盾。欧元区各国之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话语权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经济影响受力具有不对称性。法国、德国一类的发达国家,对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享有更大的话语权,根据本国的经济形势制定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济政策。继而使得部分国家的利益被忽视,受到危机冲击时难以招架,恢复能力较差。

二、中国目前国债和地方债情况

(一)我国国债情况

我国主权债务规模不大。一方面,我国于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2016年末我国国债余额限额为12.59万亿元,占GDP比重不到20%,低于国际债务标准。另一方面,我国财政收入逐年节节攀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远高于GDP增速。因此整体看来,我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存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二)我国地方债的情况

欧债危机使得我国对债务问题逐渐重视。我国地方债务问题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数量规模上,2016年1月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债务率处于安全水平,但依然有贵州、辽宁、云南、内蒙古等地的债务率已超过红线。二是地方债务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从政府层级角度,地(市)、县级的债务规模大,相比看来,省级、乡级规模较小。从地域角度,东、中、西部面临的地方债务危机不均衡,东部较为发达,财政收入较多,举债也由于发展机会较多而更加容易,但中部、尤其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则恰好相反。三是地方债务的债务偿还期较为集中,调查结果显示,偿还期在2016年前的债务高达61.87%,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还款压力较大。

三、欧债危机与中国地方债务比较

(一)欧债危机与地方债相似之处

同为债务危机问题,欧债危机与我国债务危机主要存在救助结构、收支不够透明、还款责任不清等三大相似之处。一是救助结构问题。对于欧元区诸国而言,一旦成员国遇到债务危机,央行将伸出援手。而对于我国而言,地方债务一旦发生较大问题,中央政府将伸手相救,导致地方向外界大量借债。二是财政收支不透明。欧洲多个国家常常有意向外界隐瞒真实的政府收支情况,以稳定民心。我国的地方财政亦是如此。三是还款责任不明确。欧元区政府大量举债,无法如期偿还的债务往往推到下一届政府,使得债务堆积。我国的债务情况较为相似,由此地方财政风险与日剧增。

(二)欧债危机与地方债不同之处

虽然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依然在两方面存在较大区别。一是债务性质不同。欧元区各个国家主要向国外其他国家借债,债务性质属于“外债”,政府处于被动地位。一旦危机发生,国际性银行对借债加以管制或国际信用评级系统对一国信誉评级进行更改,政府财政状况将受到极大影响。而我国地方债务属于“内债”,中央政府将对地方政府予以较多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不存在信用危机问题。二是债务投向不同。欧洲国家借债的原因主要为保证居民福利状态,以此稳定政权。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地方政府借债主要是为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四、欧债危机对中国地方债治理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问题

在处理我国债务问题的态度上,应该积极重视,不能由于“内债”过多依赖中央政府而一味举债。面对我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我们应从欧债危机中吸取教训,深度分析我国自身的债务情况,防范于未然。我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同时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应该对地方债务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帮助各地方政府及时并妥善处理好地方债务问题,防范、解决债务问题,使得债务风险降到最低。总之,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进行动态跟踪研究。

(二)潜在债务危机不容忽视

虽然我国的财政赤字与债务负担率尚在警戒线之内,但如果考虑我国地方政府、国有银行的坏账损失问题,部分私下投融资平台的支付缺口、房地产借贷风险、民间借贷等因素,我国的潜在债务危机不容忽视。面对欧债危机所带来的类似“多米诺效应”,我国应该继续深入挖掘地方政府的潜在借债问题,并及时解决,防范化解我国可能面临的债务危机。在货币政策上,我国与欧元区国家一样,都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因此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化解方式对我国债务风险的化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我国应该进一步改革财权与事权制度,健全地方财政监管机制等,避免因为地方债务问题引起我国经济体系发生动荡。

(三)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福利制度模式

一向以高福利为傲的欧洲国家遭遇债务危机,使得众多国家纷纷减少甚至取消对民众的原有福利。与此种做法相比,我国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福利制度问题,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有切实作用的福利制度。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日渐突出,2016年已经完全放开二胎政策。老龄化问题应该使得养老金制度进一步改革,使得我国债务风险防患于未然。如果只是单纯效仿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并不可取,我国应该在充分借鉴各个国家先进福利制度的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勇于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福利制度,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导向,根据我国的经济实力,走我国福利制度的专业化、法制化道路。

(四)平衡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

央视元旦主持词篇10

关键词:汇率制度;一篮子货币;形成机制

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这使得有关汇率制度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激烈。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开始由单一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改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人民银行增加了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解释。2012年4月16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上下 1%内浮动。2014年3月17日,央行宣布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和之前只能在1%的区间内波动相比,市场对汇率价格的影响力明显上升。作为价格制定者的央行退出常态化干预,从此我国的汇率价格由市场和央行共同来决定,这也让我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

1.人民币市场化的程度增强

目前,我国人民币已经实现了包括跟欧元、英镑等全球各主要非美元货币的直接交易,这意味着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上,人民币汇率跳出了仅盯住美元走势的逻辑框架。

为了证明一揽子货币的采用是否使美元对我国汇率的影响有所下降,其他主要货币的影响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本文对我国汇率所参考的货币权重构成进行计量分析,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研究区间选为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样本为这区间的日均数据,所选取的一揽子货币包括美元(USD)、日元(JPY)、港币(HKD)、英镑(GBP)、欧元(EUR)、澳元(AUD)在内与我国外贸关系密切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以加元(CAD)为基准货币,并对这些样本数据进行对数一阶差分。数据来源为国家外汇管理局。最终模型确定为:

通过Eviews7.0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实证回归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美元的影响系数是0.76196,在所选取的货币当中,美元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最大的。依次是港元、欧元和日元,这表明了人民币已经不再处于单一的盯住美元的状态,其他国家的货币也对人民币汇率起到了积极影响。

2.人民币汇率趋近于均衡水平

我国人民币的合理价值很难判断。根据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保持高位的假设,得出的大多数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币被明显低估。同时依据克莱恩的均衡汇率模型:实际汇率每升值1%,会减少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0.3%。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在2003年至2007年期间被明显低估,在2007年至2011年间经常项目余额/GDP的数值明显回落,人民币升值。同时在2011年至2013年间,经常项目余额/GDP的数值几乎保持水平状态。这表明近3年来人民币汇率已趋于均衡水平状态。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当前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

1.参考一揽子货币中美元仍占很大的比重

从上述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增强,但是美元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从长远看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前进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截至2014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达到3.89万亿美元,其中约70%是美国国债和美元资产,剩下的大部分为欧元资产。由于我国持有大量的美元储备,当发生汇率波动的风险时,我国外汇储备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美元贬值,将造成我国所持有的美元储备将有可能会大量减少,这将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增长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能导致全球金融危机。

2.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影响

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四个宏观目标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其中稳定国内物价需要央行有效地控制国内的货币投放量,国际收支顺差虽然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但同时会造成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外汇占款的增加,进而影响国内物价水平。 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过程中,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致使境外游资大量流入,从而我国外汇储备会大幅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的稳定,央行不得不大量投放基础货币去平衡外汇市场。由此可得出,我国的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

二、汇率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建立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基础,同时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央行对同业拆借利率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外汇市场中短期汇率的确定,从而会影响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动。若利率不完全开放并且处于僵化的局面,外资流入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将无法缓解;同时,当遇到严重的资本外流时,利率也无法及时提高去改善国际收支的状况。因此,我国应尽快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抵制汇率变动的风险。

(二)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虽然我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但是由于美元对我国的汇率波动的影响远远大于非美元货币对我国汇率波动的影响,这使得我国汇率制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同时,人民币对美元的小幅波动这一特征使得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从而使得国内的贸易商更倾向于以美元来进行结算。由此,美元在我国外贸结算货币中比重过高。当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过大或过小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化,导致我国将面临着较大的汇率风险。故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一方面能更好地减少美元的增贬值对我国所带来的冲击、降低汇率风险,另一方面能增加我国汇率的自主决定权。

(三)放松外汇市场管制

2014年3月,央行宣布退出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只是在关键时刻为减少市场恐慌行为、避免人民币汇率的超常波动。这意味着央行并未完全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这一局面,我国的外汇市场仍不完全受供需的影响。目前我国市场上外汇的交易主体较少,汇率的市场化和竞争力度还有待增强,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购买者”在我国外汇市场上仍处于垄断地位,这影响了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和市场化进程。由此中央银行应当逐步扩大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主体,让外汇市场竞争机制在银行间和企业间发挥作用,从而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参考文献:

[1]刘晓辉,范从来.人民币最优汇率制度弹性的理论模型与经验估计:基于价格稳定视角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