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经济专业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贸经济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贸经济专业

篇1

论文关键词:经济知识化;国际贸易;素质培养

2012年,我国入世已经进入了第十一个年头,我国经济全面较快发展,已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对外贸易人才的短缺是我国遇到的一个较大瓶颈,这是决定我国经济未来发展速度的关键问题之一。有数据显示,入世1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人才的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此外,现有的国内对外贸易人才的素质也远远低于经济知识化和全球化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如何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对外贸易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专业人才的素质取决于市场的需求。目前,对外贸易人才的就业渠道较宽,包括国有外贸企业、生产自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条渠道。同时对对外贸易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对外贸易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国有外贸公司在巩固传统的进出口贸易的同时,还积极扩大经营范围,寻求新的业务和经济增长点。一大批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式公司纷纷崛起,业务范围涉及金融、保险、钢铁、化工、纺织、机械、运输、餐饮、电子、信息等诸多领域,甚至组建了上市公司。虽然,其对外名称还是原来的进出口公司或集团,但经营范围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进出口贸易了。随着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企业对对外贸易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也有了很大提高,仅仅懂得进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和一门外语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大批掌握多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这为对外贸易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但跨国公司的门槛是很不容易跨的。据许多外企老板反映,应聘的高学历人才中符合他们要求的很少。调查显示,外资企业希望应聘人才具有的特征是:较好的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结合;必要的经验和眼光;无偏向观察问题和贯彻到底的能力;对本土市场的把握和较广的社会关系;合作精神、职业道德水准、守时高效的工作作风。

现代的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反过来,要适应竞争,一个人也应有相应的健全素质。一个合格的对外贸易人才应具备以下三种最根本的素质:应具有创新精神,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即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背景有较深入的了解,即“国际人”或国际型人才;具有健全的人格,善于与人共处。即通常所说的,不仅有很高的智商,还有很高的情商;既有创新能力,还有与人共处的能力,即团队型人才。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以上素质的人,这也是对外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二、对外贸易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途径

国际性和开放性是体现大学一流化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的这种本质更加凸现出来。因此,从增强专业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入手,提出对外贸易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思路。

(一)采取多种形式改进办学方式

高等院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与国外一些大学全面开展合作。例如,互换教师,互换学生,互换教学计划和图书资料,互相承认学分,联合进行教学、科研和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实行联合培养、授予学位,开展学生暑期课程和文化之旅等活动。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把外贸专业的学生送到国外去,做短期交换生,也可以搞联合办学、联合授予学位。通过这些形式的合作,使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和内部管理能尽快与国际规范接轨。同时还可聘任国内外专家任教或讲学,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内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二)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生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以人为本,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再好的教育理念和教改方案,都必须通过教师来付诸实施。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要造就千百万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借助具有较高素质,特别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质量观念的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如何尽快提高教师的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转贴于

可采取将本校内部教师定期轮训,派他们到国内外重点学校和科研机构深造,以掌握更多的高科技新知识。特别是应该把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地送出去,帮助他们提高,既要留住他们又要培养他们;鼓励他们通过在职自学、考取博士或者出国进修,来更新知识结构,了解世界学术前沿动态,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素质。打破过去那种教师备一次课讲好多年,知识陈旧的现象,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汲取国内外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只有让学生学到并掌握世界上先进的知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与国际接轨,同国外同行竞争。

(三)要对学科建设具有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兴应用学科,又不断淘汰了一些陈旧学科。因此,应对学科建设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更新有一个前瞻性的把握。哪些是要发展的,哪些是要压缩的,哪些是要淘汰的,研究清楚与之相关的动态,不要把别人要压缩或者要淘汰的东西当成宝贝拿过来加以学习,要看到别人的不足和空白,想办法去弥补和赶超,这样才能站在前沿位置。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厚”,即基础理论宽厚;“精”,即精选少开;“实”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需要;“新”,即紧紧追赶学科的发展。各院校还可以根据办学特色和所属地域背景,开设一二门专业特色课程,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第三,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应选择部分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并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四)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经济全球化使我们和世界各国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活动不断增多,各种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和不同道德规范的人群汇集在一起共同工作,很容易导致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冲突。因此,应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重点应包括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专业和身心素质。思想素质中应突出职业道德;文化素质中应突出博学多才、视野开拓;专业素质中应突出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身心素质应突出灵活的反应力、良好的控制力、较强的适应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得失,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把学生培养成既是国际人才又是爱国者的优秀人才。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外贸;内销;电子商务

长期以来,数量庞大且极具活力的外贸企业一直是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也使得广东的外贸依存度高达15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尽管政府已经看到广东发展模式的隐忧,但是长期处在高速增长之下的外贸企业们,似乎不大在意所谓的“一条腿走路”。然而全球的经济危机的到来,不仅使得众多外贸企业失去大量海外订单、库存压力骤增、开工严重不足,也使得广东这个中国GDP和外贸进出口的第一大省,成为了全国的“重灾区”。人民币汇率不断浮动使得对外贸易中的汇率风险逐渐增大2006年5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9982元,人民币汇率破八。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跌破7.0关口,报6.9920。至今仍在6.83附近徘徊,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导致了出口企业的利润被吞噬。出口退税率不断调整致出口产品定价难度加大从2007年7月1日起,国家为控制出口增长过快,顺差过大,减缓由此带来的贸易摩擦。出口退税政策不断调整,使得中小企业很难把握,产品定价难度加大。新的《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正式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大约平均上升了10%左右,大大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国内出口的中小企业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危机,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的前提下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1.外贸出口面临的困境

1.1 国际金济环境恶化

一是世界经济持续下行,次资危机继续深化,使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受挫,主要发达国家自主增长动力不强,全球外需疲弱;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纷纷采取保护措施,贸易摩擦政治化的倾向日益突出;我国部分外贸商品的退税调整,让依靠外贸出口的企业,所获得利润再次被压缩。

1.2 国内用工成本上升

原材料涨价,劳动法的实施,退税调整,许多制造业企业频临倒闭。原材料价格上涨太快使企业不知怎么跟客户报价,这样导致许多的老客户订单流失。同时我国2008年2月开始劳动法的实施,强制性签订按劳动合同,参加养老保险等规定无形增加外贸企业用工成本。

1.3 人民币升值

近几年,人民币汇率一直呈升势状态,最近一次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19年来首次突破6.21,对外贸出口带来很大的影响,导致原来一直用外汇结算的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人民币单边升值不仅提高了出口成本,降低了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而且企业无法规避汇率风险,不敢签订时间较长的订单。

2.外贸中小企业转内销可行性分析

2.1 国内旺盛的经济增长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所以,人们对于质量好优质产品也有很大的消费能力,这为外贸企业转内销提供了挖掘潜力。

2.2 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交易额连创新高。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28%,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5万亿元人民币,而2011年仅上半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就已达去年70%。随着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化、相关服务业蓬勃发展、支撑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断增强,电子商务正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如果外贸企业能有效利用好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和服务,我相信外贸转内销的转型过程并不会如此艰难。

3.外贸中小企业转内销存在的问题

3.1 外贸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经营模式存在差异

外贸企业的出口主要面对的是商家,少有消费终端,特别是加工企业很多是做贴牌生产,客户相对稳定,只需要根据外商的要求来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就可以获利,不需要考虑品牌、渠道、市场推广等销售和市场问题。而现在由外贸转做内贸,外贸企业直接面对的是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不同的国内市场,这就需要其不仅要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还要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衡量自身的优势、劣势和转内贸的机会、威胁,确定企业能够进入的目标市场,开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且对产品进行品牌定位及传播。如果外贸企业不能及时转变经营理念、经营模式,转内贸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的困境,而且还有可能“引火上身”。

3.2 国内外市场的贸易制度、交易方式、结算方式等也存在着差异

当前,我国外贸遵循的是国际贸易制度,包括商检、信用证、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外贸经营的规范性;而且,国外中间商大多实行自营,零售商向供货商买断商品后再销售,这就不存在国内常见的返点、回款时间长等问题。因此,外贸企业的货款和利益能较好地得到保障。但在国内贸易中,供货商采取的是直接进入零售企业的贸易方式,一般需要其支付高额的进场费以及名目繁多的杂费,并且大多数零售商都要求先进货后付款以及无条件退货等,这样就使供货商的收款周期较长、风险较大。有的零售商甚至故意拖欠货款,更加剧了供货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此外,外贸的特点是大批量、少批次,而内贸的特点是少批量、多批次,这也让外贸企业很不适应。内外贸在结算方式、交易规则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厂家和供货商都缺乏安全感,不敢轻言进入“诱人”的国内市场。

3.3 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不够

创建品牌,对于任何一个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一个做外贸贴牌生产的加工企业可以不关注自创品牌的话,那么其要转入国内市场进行产品销售就必须建立自己品牌了。而我国现有外贸企业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缺少品牌或其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不够。某些品质一流的外销产品,因主要行销国外市场,而使其不被国内消费者所知。所以,打造品牌、提升品牌在国内市场上的影响力,已成为外贸转内贸企业的一个急迫的战略需求。这也是一个让无力创建品牌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倍感压力的问题。

4.外贸中小企业转内销的方法策略

根据上述中小企业外贸转内销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案例总结经验,第一个案例是乐翔跑步机,它作为上海乐动体育用品公司旗下内销品牌,是外贸转内销最有代表性的企业,而且乐翔健身器材作为欧盟免检产品,乐翔以其质优价廉的高性价比赢得不少国内外消费者的赞许。其生产工艺售后等方面与欧美大品牌相比毫不逊色,在中国自主健身器材外贸内销品牌中,乐翔稳居国内健身器材外贸转内销首位的位置。第二个案例是安丽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销售童袜的企业,近两年他们也在试图拓展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不够成熟、不够规范,而且公司自身缺乏运营团队,渠道模式等多种因素,导致他们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形成了非常大的阻碍。

中小企业要实现外贸转内销,需要将渠道系统和品牌系统作为切入点,用外贸的质量做内销市场,构建自主品牌,掌握行业话语权,开拓多样式渠道营销。根据最新的市场调查,由于国内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仿制品较多,消费者更倾向于样式新颖,款式独特的外贸产品,所以开拓国内市场,我们可以着重构建渠道系统以及品牌系统。

4.1 构建渠道系统

(1)市场调研及市场定位。根据市场调研分析产品的市场空间,利润价值,以及产品与市场需求对接,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和营销策略。

(2)重组营销体系。实现“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的稳健发展策略,在保持外贸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内销市场,进行双营销目标群体,拓展B2B和B2C两个目标市场,坚持4C和4P营销理论。

(3)营销渠道多样化。渠道设计灵活多变,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可选择网络直销、网络间接销售,或者两者相结合方式。

(4)市场化的营销团队。组建健全的营销组织和专业营销人才队伍,才能帮助企业迅速解决开拓内销市场的诸多阻碍,通过引进优秀的营销人才,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培训、调整及整合,是拓展国内市场的关键。

(5)改变业务结算模式。采用适合国内销售的结算方法,转变外销单一的结算模式。

(6)重组产品线改变利润体系。寻找适合国内销售的独特卖点产品,重组国内市场的产品线,改变利润体系以支撑中小企业顺利转型。

4.2 构建品牌系统

品牌系统,不是企业进入成熟期后的附属物,而是企业快速导入市场、助推销售的催化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其一,品牌定位。外贸转内销中小型企业在打造产品的品牌系统之初,要对品牌进行精确定位。打造独特卖点,是企业在产品定位时要做的核心工作。确立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企业绝不能降低产品品质,企业需要对消费者明确自己的基础承诺,这将使消费者对产品放心,对品牌有好感。

其二,创立自主品牌。自主研发、创新科技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成熟的品牌系统下,产品更易被消费者接受,自主研发能使企业掌控行业的话语权,快速帮助企业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

其三,研发新产品,做同类产品的差异主角。对于产品的研发,要适应市场需求,客户需要,回归产品的性价比,用外贸的质量开拓国内的市场,在细分市场中成为领导者。

4.3 外贸转内销的成功案例

广州市镇兴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长期为Joola代工生产,该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专业生产乒乓球拍及其配套体育用品。公司产品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TTF(国际乒乓球联合会)认证,远销欧美,澳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产品质量、产品款式、产品价格在国际上都具有竞争力。该公司为了增长业绩,提高知名度,积极尝试外贸转内销的方法和经营策略。

4.3.1 充分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新的营销渠道树立自身品牌

该公司首先加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网站,比如注册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会员并在国内最大的C2C电子商务平台的淘宝网开通了淘宝店铺,将部分产品通过网络来对国内消费者提供销售。其中主要选择中低价位商品,打造实用品牌,使产品迅速启动市场。在产品推广中重点突出质量保证认证,提高网络消费者的信任度。

通过网络口碑树立商品的美誉度,另外通过法规完善自主知识产权,强化创牌意识,建立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实用品牌。也可以通过产品VI设计,产品包装,打造独特外包装,统一的颜色风格,统一产品LOGO实现品牌认知度提升。

4.3.2 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营销策略推广产品

网络营销的推广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店面的营销推广。比如网络营销首先要在产品的描述、商品图片的拍摄效果、网络店铺展现效果上做到吸引眼球,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其次,加强网店客服的培训,提高接单量及转化率,对新产品要及时更新,促销信息及时。积极学习和利用网络推广工具,比如淘宝直通车,营销宝,微博营销等方法。最后,可以将淘宝店铺,热销产品在国内各大搜索引擎网站进行推广,借用免费的手段比如百度百知,新浪爱问等实现产品推广,提高浏览量。可以创建淘帮派,店内最新活动消息,吸引更多潜在用户光临本店;或通过淘光客进行间接营销。

参考文献

[1]Krugman.Development,GeographyandEconomicTheory[M].Cambridge:MA:MIT Press,1995:74.

[2]钟昌标.国内区际分工和贸易与国际竞争力[J].中国社会科学,2002(1).

[3]胡勇军.外贸转内销的营销策略[J].2009.

[4]刘菊堂.我国外贸转内贸的障碍及其突破[J].理论探索,2009(6).

[5]贾晓薇.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J].当代经济,2008(8).

[6]苍,马江荥,周立军.黑龙江省对俄普惠制证书利用概述[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9).

[7]马俊鹏.论普惠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4.

[8]王晓锋.外贸转内销企业的营销“八卦掌”[J].2010.

篇3

关键词:高职;外贸专业;竞赛课程;从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020-03

高职外贸专业教育以培养外贸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实际应用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竞赛,可以锻炼参赛学生的各项能力,检测教学成果。但不少竞赛参赛人数有限,竞赛的内容相对单一,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难免受限。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竞赛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不受限的共享资源呢?不久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组织30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团队,参加了由国际贸易学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POCIB),深受启发。

赛事介绍

POCIB竞赛为期一个月,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商家,自建模拟公司与其他参赛院校学生进行外贸交易,考核双方的磋商能力、英文函电写作技巧;主要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的细节和运用;进出口价格核算、成本控制和扩大利润的方法;国际贸易买卖合同的商定;进出口业务履约及单据的缮制与运用等。除了函电环节由专职教师人工评分外,其余都由竞赛系统自动评判,总分100分。

我院做了一次尝试,由学生自由报名,不论学习成绩高低。在最后决定参赛的30名学生中,有1名曾参加过全国外贸单证技能比赛并得到名次,有3名曾参加过系级商务知识竞赛,有1名曾参加过系级英文演讲比赛,其余学生无任何外贸技能参赛经历。从上一学期期末考试的班级排名来看,参赛学生排在前10名的16人,排在11~40名的9人,排在40名以下的5人。结果参赛学生的成绩全部在80分以上,其中,90分以上的有9人,85~90分的有15人。

赛后学生的体会

要敢于尝试,把握机会,坚持就是胜利 作为毕业生,参赛学生面临许多问题,如考级、考证、应聘、面试等等,还要兼顾每天的竞赛操作。作为全国性的赛事,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的信心和耐力是一个极大挑战。敢于尝试、坚持不懈是参赛学生的第一大收获。有的学生说:即使没有得到任何结果,他也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要有团队意识,加强与人沟通 这是最可贵的经验。团队协作精神在比赛中不断得到体现和强化。参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能力各有强弱,互助与共享才能共同前进,单打独斗则会受到自身思维惯性与能力的限制。与人沟通包括与校外模拟客户的沟通,也包括团队内部的沟通。往来磋商的函电书写是正式沟通,未加入评分的私下讨论和协商是非正式沟通,而后者对于交易的成败更为重要。

要有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责任心来源于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学生每天自觉上网操作,平均每人每天在线9个小时,集体带动个人,个人推动集体,在团队取得第一名的同时,每位参赛成员也获得了应得的成绩。耐心和细心是学生提到次数最多的两个因素。耐心就是不急于求成,交易前充分磋商,交易中沉着应对突发问题,交易后自我总结。细心就是注重操作的每一步,签订合同、核对信用证时仔细检查各项明细;履行合同过程中关注汇率及市场公告;制单时注意单证及单与单之间的对应关系;交易完成后查看资金流水,准确把握盈亏状况。

要融会贯通,积极运用知识 “我发现原来我们之前学到的知识是可以这样运用的”;“最大的收获就是:比赛结束后又回到课堂时才发现,原来无形之中,通过实践我掌握了课本上的很多知识,结合比赛中的实际操作,原本很难记往的都变得很好理解了”。这些话表达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事实上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看得到的进步,从机械式操作到对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对进出口业务进行合理的嵌套操作,从每一步都要问“是不是这样?”“下面该做什么?”到对流程的自主安排。

虽然这只是首届参赛的学生的体会,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无论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如何,都由此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因此,应当将竞赛引入高职外贸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可使其积极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成为提高学生技能与素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

引入外贸专业竞赛课程模式的原因

引入教学课程的竞赛除了赛以外,还要体现教与学。相较于一般的单项技能竞赛,团队综合竞赛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一)更能使学生认识自我,检验自我,促进今后的发展

POCIB竞赛中模拟公司的成长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找客户是关键,发出广告信息却收不到预期的回应,建交函如同石沉大海,此时,满腔热情会直接受到打击,这是最大的挑战。二是成熟阶段,经过前期的摸索与磨合,操作信心增长,客户及业务量加大,出现各种新的尝试,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进出口,主要是安排资金的运作及融资手段的运用。三是竞争激烈阶段,比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单证的制作、核算的准确性等,谈判越来越难,要求越来越高,操作的正确率下降,心态和情绪是最大的问题。

可见团队综合竞赛比起个人单项技能竞赛,学生经历得更多,思考得更多,收获也更多。

(二)能有效补充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

素质教育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又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前文所述的学生素质包括诚信、意志、交际能力和事业心。根据教育部文件提出的加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我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了不少工作。从课程设置来看,除了学校综合素质类选修及院系基本素质课程外,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设有商务礼仪、岗位认知及技能实训等,专业拓展能力课程设有国际商法、跨文化交际等,总体涉及司法基础、创业创新、修养、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但无可否认现实状况仍存在差距,主要原因首先是素质教育仍以理论讲述为主,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其次是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连接较少,专业课程仍以知识技能为主,对应有的素质提及甚少或根本不提;再次是素质评价欠科学,对学生的德育难定优劣,况且人数众多,仅凭课堂教学不可能正确评价,结果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只是模糊的分数。

教学系统性 学生在参赛之前学习的相关外贸先修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函电》、《商务英语谈判》、《外贸跟单实务》、《商务单据制作》等,实训课程有商务技能综合实训、外贸业务模拟实训、报检报关基础与技能实训等,有的学生还取得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但在竞赛过程中仍然出现建立公司不知道要发广告和商品买卖信息、不管财务状况盲目安排业务、不懂得运用融资手段等问题,模拟公司运作开始时多数学生思路模糊,缺乏整体观念,走一步看一步。虽然随着比赛进行情况逐步得到改善,但已显现出教学中系统性的缺乏。外贸课程通常围绕整个外贸业务流程:准备、磋商、签约、履约及后续工作,课程开设的顺序是从通用到具体运用,但教学中各课程缺少有效的相互联接环节,学生未建立起整体概念,处理一个环节时,往往想不到对下一个环节、对业务总体甚至公司经营有什么影响。这样的学生即便考取了所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只能是个工具人。

学生考核评价标准 决定竞赛成绩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此次竞赛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虽好,但沟通不足,操作保守,容易受挫,最终不及另外一些学生。那些学生虽然开始时核算表错误多,单据填写准确率低,却能不断进步,最后赢得好成绩。他们善于向他人求教,转化他人经验;勇于尝试,积极发现,能够对不同模拟国家的商品进行列表比较以确定优劣;表现出对困难与挫败更强的承受力,并能相互鼓励,相互开导等等。高职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应是可持续发展的,除具备相关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沟通交流及不断学习等各项能力,后者更是会影响到今后工作中技能的发挥及个人发展与成功。如何考核评价学生,使其得以正确地认识和改进自己,是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的教学评价仍然以学习成绩为主,其他方面的能力评价较少或根本没有。

可见团队综合竞赛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外贸专业教学中难以言传、难以言尽的部分,成为教学的有效补充。

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古宁汉(D.J.Cunnighan)说:“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国内学者将与建构主义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不难看出,团队综合竞赛正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团队为单位,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团队协作,既是实践,又是认识的活动模式,借助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可以激发各个成员自觉地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最终使之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观。

竞争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培训方法的借鉴

竞争激励是现代企业培训在实践中的重要理论应用。著名管理理论奠基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才是激励的主要来源之一。”科学的激励制度包括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

通过团队综合竞赛引入平等有序的竞争,可使学生经历个人努力与团体合作,激发内心深处学习奋进的动力,实现相互比较—学习—进步—再比较—再学习—再进步的良性循环,形成自主学习、深化学习、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而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团队综合竞赛模式更适合被引入外贸专业教学课程。

外贸专业竞赛课程的实施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竞赛机制通常用作某个具体环节的设计,或是进行教学成果的检测。而将竞赛引入课程体系以后,竞赛成为课程的核心,以竞争点燃学生的好胜心与热情,从而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有学生要用相当的课时,充分运用已知并学习未知,完成与他人的合作及竞争。

(一)务必突出的三个特点

团队 竞赛课程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团队集体的力量,加上竞赛机制的存在,每个学生都将处于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环境。如何进行团队内外的沟通组织协作,通过自学与相互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的运用和提高,实现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过程,便是竞赛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整体综合 外贸的运作离不开进出口公司,竞赛课程也以团队设立的虚拟公司为基本要素,但要强调公司的整体运作,从公司设立寻找目标市场客户开始,融合进出口经营、汇率市场变化、资金等各种因素,将学生置身几近真实的环境中,促使其连贯使用各种知识技能,更能考核学生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

合理的长时间的考验 以往的竞赛由于种种原因通常紧缩时间,而作为课程的竞赛,时间也应当成为考核因素。路遥知马力,公司的运作随时间的推进会处于不同的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身处其中,能更好地体现其做人做事的差异,反映其素质。

(二)课程的定位与实施设想

团队综合竞赛课程可定位为实训课程,可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为主导,结合专业授课教师组成竞赛小组自设题目及进程;也可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与其他高校联合,如运用网络软件扩大竞赛范围及难度;还可以与企业结合,联合企业人士共同设计及考评,成为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具体应用。

课程的实施有以下三种设想。

总结实习性课程 这是通常的想法,将课程设置在校外实习之前,三年专业课程完成之时即是学习的总结,亦为走出校门前的一个模拟演练,甚至可以考虑以其取代毕业论文作为毕业前的考核。

领起性课程 与第一种设置相反,将其开设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起始阶段,仅以《国际贸易实务》为先修课程,重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和讨论问题,带着问题和思考展开后续课程,建构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

贯穿性课程 结合总结性课程与领起性课程的特点,每一学年均有开设,总结学过的知识,引起对下一学年新课程专业知识技能的思考与讨论,在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在于将各个专业课程知识贯串起来,通过已学知识的反复运用与新知识的不断加入,持续拓展理解的宽度与深度,达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形成整体性思维。

(三)与原有实训课程的关系

通常开设的实训课程有外贸业务模拟实训、商务技能综合实训与商务见习实训等。除了商务见习实训要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外,其他实训课程一般在校内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安排。竞赛课程可根据上述实训实施的时间与目的,与这些课程形成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的关系:或者以竞赛为总结提高,其他实训为先修的基础;或者以竞赛为领起,从中发现的问题由其他实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练补充和拓展;或者直接与其他实训相融合,设计综合实训课程,贯穿专业知识技能。

(四)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的功能 教师是辅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首先,要做好情境设置,把握题目的难易度;其次,要监控进行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开展讨论,必要的时候参与讨论,但方法的得出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作用,重点关注表现消极的学生,帮助他们融入团队,完成任务;最后,要做出总结与点评。教师虽不是主导,但是关键性的结论及知识技能应用的难点需要他们及时点拨。

考核评分的方法 评分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知识技能的应用成绩,一部分由学生自评,一部分由学生根据团队成员的合作贡献等表现互评,各设权重,最终总成绩及各部分得分一起公布。如此不仅可使学生对自身有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也可使教师更为了解学生,了解教学应加强的地方。

课程的地位 团队综合仿真竞赛无论是作为课程还是竞赛本身,都不过是一种方法手段,设计得再完美的竞赛也不可能完全呈现出现实环境中真实的商业竞争,不可为了应对竞赛而忽略高职教学中本应有的通识基础教育。

团队综合竞赛具有形式的独特性、操作的趣味性及考核的相对全面性,应将其引入高职外贸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以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育层次,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杏花.关于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机制[J].职教论坛,2011(23):9.

[2]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学术交流,2007(3):176-177.

[3]蒋兆峰.利用激励措施稳定民营企业外来高管人才队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21-22.

[4]李湲.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团队教学法探究[J].今日科苑,2010(10):189.

[5]王红红.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35-236.

[6]李献勋.竞赛机制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8(6):20.

[7]汤博佳.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素质+技能”模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60):97-98.

篇4

 

因此本文探索了商务英语专业新的培养模式,明确了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提出了高职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措施。

 

网络经济是21世纪战略性新型产业,电商异军突起,正逐渐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近年来社会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给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中国“互联网+”、“一带一路”战略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外贸产业面临巨大挑战与机遇,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团队来说,有责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为抓住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提升的机遇,让老专业焕发新的活力,与社会发展和需求同步,探索创业创新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务英语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专业自建立以来,根据外贸企业人才需求,长期沿用“英语技能+外贸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适合外贸行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为学生开设了培养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的相关课程,语言能力只要达到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以上,就可以达到外贸企业的要求。

 

针对外贸技能培养,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外贸业务技能以满足外贸企业需求,绝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走上外贸工作岗位,为外贸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二、网络经济引发的外贸人才危机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近两年跨境电商异军突起,跨境电商营业额成倍增长,新兴跨境电子商务方式已成为外贸的突破口和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外贸企业急需大量新型跨境电商人才。阿里研究院联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了《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报告显示,85.9%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并且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相对较多,更倾向于招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和技能的专科人才。而目前学校培养的外贸人才属传统外贸类型人才,很难满足企业要求,新型外贸电商人才缺口很大。

 

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需求和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了“百城千校”计划,宣布将与有关高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多方联合,力争三年内培育出100万名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人才,助力中国外贸转型升级。这个计划反映了企业的需求,同时向商务英语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的外贸电商人才迫在眉睫,外贸企业急需大量新型跨境电商人才。

 

三、新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英语技能+外贸技能+电商技能”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肩负着发展改革的重任,专业教学团队要以不甘落伍的态度深入市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调研各层次外贸电子商务人才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外贸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要求。商务英语教学团队要明确网络经济情况下创新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跨境电商人才除了要具有英语技能和外贸技能外,还应拥有电商技能。“英语技能+外贸技能+电商技能”成为培养新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基本模式,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对新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新探索。

 

(一)新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

 

跨境电商综合了英语应用能力、外贸操作能力和电子商务能力三大综合能力。涉猎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多个专业群,如果课程内容过于分散,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难达到要求。因此,在总结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所需能力的基础上,打破固有教学模式的限制,分层次、系统地选出教学内容,模块化地设计教学内容。要以外贸行业工作过程为轴线设置英语技能培训课程和电商技能培训课程。充分利用跨专业教学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背景资源,提高实际教学的有效性。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战”型教学平台。

 

为满足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实现与外贸企业无缝对接,一方面按照外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模块化教学,另一方面结合电商便捷的特点,建立以实战促教学为理念的跨境电商实际操作平台,而不再以模拟教学方式为主要教学手段。商务英语专业应与跨境电商伙伴合作,利用企业提供的真实外贸电子商务平台设备、由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国际营销。

 

学生在企业职工和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外贸市场调研、产品、业务洽谈、合同制定、跟单生产,订舱装运、商检、通关、结算等跨境电商工作程序。整个业务完全按照企业跨境外贸电商业务操作流程进行,从而使学生具备外贸电商的基本技能和岗位群职业能力。

 

(三)创新型外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决定了具体的教学效果,所以讲授跨境外贸电商的教师要有外语、外贸知识和电商知识,三位一体的要求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缺乏这些师资力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职学校要重视内部培养和外部聘任。

 

外部师资引进来自于一线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操作人员或是外贸行业资深从业者,内部培训则要针对原有的师资力量进行有明确方向的培训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跨境电商的培训课程,通过外部聘任的教师学习跨境电商的知识技能,并将所学知识融于教学。

 

跨境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有广阔的空间,同时是外贸企业转变贸易方式,增强外贸新动力的重要选择之一。商务英语专业应抓住机遇,将行业、企业、高校、社会等各方面资源整合,协同创新,共同培养适合当代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外贸电商人才,最终解决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

篇5

关键词:对外贸易;合作模式;人才联盟

在全球经济变暖的经济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为寻求更好的发展,选择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但通过对以往的数据观察可发现,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收入大幅度下降。以2015年的第三季度为例,对外贸易经济收入有所下降,下降了大约60%,收入仅仅只有301亿元。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全球经济的大形势可以促进对外贸易行业的发展、规范行业要求,并促进其产品结构的增加与转型。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现在存在很多困境与问题,比如合作模式短视化、监督体系缺失、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观察国际经济形势,从全球的经济环境分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明确规定衡量的标准。需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各部门间的责任分配、如何增加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如何拓宽产品销售途径。综合来说,即使在短期的效果下国际经济形势可能会阻碍保险利益增长,但对外贸易经济依旧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为更好地寻求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发展,解决困境与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解决方法:构建战略联盟、加强专业贸易中介建设、构建监督体系等。

一、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问题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诞生的较晚,但发展很快。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迅速发展。但相较国际市场中的其他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出现众多问题,具体分析可知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合作模式短视化、监督体系缺失、产品过程单一化、销售失常化等。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趋于规模与效率、质量与数量无法共同保证的趋势。

(一)合作模式短视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模式短视化,还处于初级阶段。贸易双方仅以利益相关联,管理松散,没有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具体表现为,国外的企业来提供客户的信息与网点等,我国中小企业为驻外点支付手续费来处理与海外的客户之间的业务。除此之外,若多家公司同时与其合作,中小企业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只能通过少量的佣金来竞争。同时,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合作模式不利于与客户长期开展合作关系。结合以上分析,可发现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当前想得到可持续发展还需进一步改善。

(二)销售过程失常

对外贸易中,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失常化是目前在销售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问题。顾客在购买过程中,因为销售人员未提前对产品进行说明或者销售人员选择隐藏产品性质来推销产品,导致顾客对产品产生误解,误以为选择的是本土产品。这些行为具有很强的欺诈性和失实性,而这些都会导致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问题。

(三)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丰富企业的产品种类,进而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成为目前思考的重点。但是,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走访发现,当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单一、种类较少,在加工方面,大部分都是以低端的代加工为主。而这些单一的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并不能很好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种类过少,面对不同的顾客时,就无法提供更多的选择,无法实现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对外贸易的产品与本地产品相比价格优势并不明显,竞争力明显不足。例如,由于属于代加工,导致部分产品的利润很低,甚至比原产地的产品利润还要低,这就导致企业生产的外贸产品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同时,对外贸易采用的资金运转方式还不成熟,无法满足公司资金灵活运转的需求,这样就为公司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一定麻烦。

(四)监督体系缺失

当前负责监督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部门为监督局与监事会。但当前的监督体系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监督局与监事会的相互配合有时会出现问题。监督系统的关系不对等,在两者意见不统一时,监督局的权利优于监事会,这样就导致监事会的约束力和申辩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监督体系缺失化就会极大的影响每一个中小企业,无法实现完善的监督,因此需建立合理全面的监督体系。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出路

根据上述的分析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现在存在很多困境与问题,比如合作模式短视化、监督体系缺失、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观察国际经济形势,从全球的经济环境分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明确规定衡量的标准。需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各部门间的责任分配、如何增加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如何拓宽产品销售途径。综合来说,为更好地寻求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发展,解决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构建战略联盟、加强专业贸易中介建设、构建监督体系等。

(一)构建战略联盟

在当前大的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在实际的对外贸易过程中往往选择构建战略联盟,从而促使双方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目前中小企业的合作模式并不完善,属于分销协议的初级过程。中小企业相互合作以共同谋取利益为目的,但实则互相独立。而在国际市场中,双方互相关联,资源共享,所面临的风险也由双方共同来承担。双方合作的产品,由双方共同参与设计修改,面对客户的需求,共同分析设计。为更好获得利益,因此需要针对市场需求来设计产品。中小企业通过构建战略联盟的方式可以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高的利益,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所追求的利益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二)加强专业贸易中介建设

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还属于起步阶段,实力不够雄厚,所经营的产品种类少、结构单一。发展对外贸易,首先就应该扩大产品种类及产品结构,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出口销售量,从而增加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其次,加强专业贸易中介的建设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出口销售量。专业的贸易中介可以规模化管理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从专业的角度指导企业人员培养以及管理工作等。通过专业的贸易中介指导,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可以得到更好的调动,监督好销售人员的服务质量及素质。随着销售人员素质提高,越来越专业化,可以极大的避免销售质量风险,减少纠纷,从而提高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的捍卫了企业的声誉。加强专业贸易中介建设的重要性在国际上都得到认可,各国选择专业化的贸易中介来介入对外贸易。通过专业的贸易中介,可以使得交易双方获得更高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成本。

(三)构建监督体系

当前负责监督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部门为监督局与监事会。但当前的监督体系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监督局与监事会的相互配合有时会出现问题。监督系统的关系不对等,在两者意见不统一时,监督局的权利优于监事会,这样就导致监事会的约束力和申辩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监督体系不规范会极大地影响每一个中小企业,因此需建立合理全面的监督体系。监督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解决当前存在的弊端,将责任明确划分,解决关系不对等的问题,使每一个部门都可以分配具体责任与权利。其次,对外贸易涉及国际经济市场竞争,随着经济发展,产品种类与销售也会随之改变,这就要求监督体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应与改变。

(四)加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需通过团队合作的努力,才能得以更好的实现。拥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才能经得起经济大市场的考验。因此,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商务英语类的优秀人才。为更好的培养所需人才,中小企业纷纷选择与高校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为从事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与高校内的商务英语人才良好合作搭建平台,从而加强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当然,高校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将教学的内容更好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国贸专业学生进入外贸企业实习,可及时了解报关流程、商务谈判流程等,包括英文合同的确认等。这些过程都将其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实践当中,为下一步的工作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加强产品研发投入

要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型,提高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产品的研发。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进而研发出更多类型的产品,以此满足国际市场上更多客户的需求。而加强对产品的研发,还可以节约成本,增加制造的利润,以此提高产品的利润,进而在国际市场上更加具备价格方面的竞争力,更好地占据竞争的制高点,为下一步的市场开拓奠定基础。结语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但当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使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应主动采取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困境中探寻出一条出路,从而提高国民经济,使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铀生.“十二五”约束性指标下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企业经济,2011,(8):10-12.

[2]谷莹.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126-129.

[3]李铮.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困境及破解机制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4,(29):27.

篇6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内容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部署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外贸企业信心,促进进出口平稳增长。政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加强金砖国家合作,达成中韩自贸区协定。整个外贸行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贸易方式转变等结构调整。作为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更应顺应我国外贸改革的要求,培养能服务于“新常态”区域经济下的“精外贸、熟英语、善沟通、懂网络、能创业”的复合型外贸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将是目前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国际贸易通行的书面和口头用语都是英语,各种信函、单证、规章制度等都是英文制作的。且在国贸领域的最新成果、学术交流及信息也都是以英文期刊、杂志、报纸等为主。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双语教学,能真正实现教学内容和实际外贸工作保持一致,引领教师和学生紧跟前沿知识,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但就目前高职院校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不尽理想,远未满足“精外贸、熟英语、善沟通、懂网络、能创业”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培养需要。

一、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语教学载体过度依赖外国原著未能因材施教

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必须接触到国外的第一手最新资料,直接引用国外经典经济类教材,教材内容固然完全能满足老师授课的要求,但国外教材中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与我国差别较大,且教材中所采用的案例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及风土人情,与我国存在巨大差异。如果使用翻译教材却又难以满足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还有,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且参差不齐,不能在双语课堂上进行母语和外语思维的自由切换。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较弱,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存在一定困难,这些都会加重学生对双语课程的畏难情绪。例如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由于多数学生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因,词汇量比较小,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能力不高,拖延了课堂授课的进度,最后双语课教学可能成为教师的自问自答“个人秀”。

(二)双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及连贯性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有很多操作性强的课程,如外贸业务综合模拟、外贸单证实训、外贸英语情景实训、外贸英语函电等。双语教学在这类课程中的实施应起到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双效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以外贸业务综合模拟这门课为例,学生在利用SimTrade的软件过程中既要学会出口成本核算、报价及填制单据,又要掌握业务流程操作,从理论上来讲是对外贸操作流程的全面练习,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手忙脚乱,下次练习仍然如此,提高不大。由此可见,学生对所学课程体系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仅仅掌握了课程中的某个或某些知识“点”,不能将该课程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面”,也就很难做到整个外贸知识的融会贯通。更为遗憾的是,目前很多高职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大部分是以外贸流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作为实训的重点,如制单、报关、货代等,较少涵盖外贸的整个流程。结果双语教学适得其反,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巩固提高英语水平两方面都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最终难以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三)双语教学内容未能尽可能贴近工作岗位能力需求

以外贸谈判实务课为例,由于老师缺乏企业锻炼与谈判实践,整个讲授的内容及实训的模式与外企真实谈判情景相差甚远。很多教师都能够在讲授完之后留出一定时间给学生进行模拟,但整个模拟过程中对于企业背景的设定、交易商品的选择等都过于简单及随便,有的甚至就仅限于美国公司,买卖日常生活用品,而谈判结束又缺乏有经验的专家提供专业的点评,改善学生的外贸谈判技巧。这样的授课内容及模式,结果只能是让学生们面试时纸上谈兵,即使进了公司,也由于不会实际操作,难以解决谈判中的实际问题,取得谈判的成功。

二、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优化双语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能服务于“新常态”区域经济下的“精外贸、熟英语、善沟通、懂网络、能创业”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应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课程双语教学内容要新,引用的案例、数据要新,必须紧跟当前实际。从2014年至今,国际市场要素变化大,如汇率市场上由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欧盟继续量化宽松,美元不断走强,欧元不断贬值;国内政策改革力度大,如继上海自贸区之外,我国又有四个自由贸易区批准成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三大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这对操作性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报关实务课为例,如果不更新授课内容,学生所学到的就是错误的操作流程,在教学中使用几年前的案例和数据,就会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达不到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预期效果。因此不断更新及优化教学内容,实现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生和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二)由浅入深,科学架构双语教学内容体系

选定合适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对于实施双语教学尤为重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外向型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在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上,本着“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双语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则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网络化

双语教学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而传统的双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教材阅读及PPT展示为主,课堂信息量有限。信息化的多媒体数字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通过不同模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强化了学生的课堂教学记忆力。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都是利用了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学内容网络化可分步骤实施,最初教师们可以先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案例资料、试题库、前沿信息、教学视频等资源上传至网上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们慢慢再利用慕课平台建设本课程或分享微课。例如国际商法课程,教师可以课前把国内外的经典英文案例上传至平台,学生课外分析,在课间进行有关案例的双语讨论和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相关法律条款的理解及运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知识再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可以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提供相关知识的演变过程及最新的发展趋势,课间解答学生的疑问,课后作评价。

(四)选择内容难度适宜的双语教材,实现因材施教

在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中,教材内容的难宜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国外好的教材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因为太难理解。经多次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还是比较偏好国内学者编著的中英文对照双语教材,认为学习阻力小,对内容的理解深入,有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符合双语教学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同时推荐学生一些内容有所提升的国内全英文双语教材。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时运用到推荐书目上的知识,督促学生学习推荐书目。

(五)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构双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为培养特定的岗位能力服务,这是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总目标。无论是基础英语的学习,还是国贸双语专业知识的学习,都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因为最终评价教学成功与否是以学生的能力能否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将理论课内容、实训课内容、学生网络平台学习内容和校外实践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的行家参与学校的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共同修订教学大纲,搞好专业建设,实现促进产学结合,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实现零距离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率。在实施双语实践教学时要注意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课程主“线”,双语实践课程是围绕国际贸易中某一类业务展开的,强调业务完成过程中的实践操作,比如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国际货运与实务等,每门课程都存在比较封闭的完成路径。每门课的知识“点”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即形成了课程主“线”,再以外贸操作流程为路径以“线”成“面”,最终形成整个课程的体系框架。所以需要建立一门综合性强的实训课程,目标是毕业实习前,让学生把之前国际贸易所学的“点”和“线”,串连成“面”。能否培养出“精外贸、熟英语、善沟通、懂网络、能创业”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关键。单纯依靠提高双语教学总课时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是不科学的。只有通过构建科学的双语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外贸专业英语能力,满足工作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梁桂春.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广西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1(7):125-128

〔2〕王振宇,邓宏.国际贸易专业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10(3):41-42

〔3〕李逢春.双语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11):86-89

〔4〕石碧涛.双语教学实验环节探索———《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探索,2007(6):175-176

篇7

关键词: “两型社会”高职国贸专业实践教学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其建设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约利用资源,同时还要加大环保力度,形成节约型消费模式。这要求高职教育在不断节省办学成本的情况下,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弥补两型社会建设人才的缺口。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等教育,其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推广科学技术等都是围绕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展开的。因此,长株潭改革试验区高职国贸专业要以建设“两型社会”为契机,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主动为“两型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外贸应用型人才。

一、“两型社会”建设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

1.对外贸人才上岗要求。

外贸企业需要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际的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因此,外贸企业在招聘外贸人才时通常设定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经验。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外贸企业更加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渗透海外市场,为更有效地同国际市场接轨,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不仅要求有志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其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尤其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才能在相关岗位上岗,比如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和国际货代业务员等岗位。

2.单纯的外贸销售人员已不能满足外贸相关岗位需求。

首先,单纯的专业人才如营销、外语、纺织、机电等已经远不能满足外贸人才的相关岗位需求,外贸企业对于那些金融和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等专业人才也是求贤若渴。其次,我国遭受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等事件接连不断,给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尽可能地减少这种损失,就需要一大批既熟悉WTO规则、精通英语,又熟谙世界相关国家法律,能够参与应诉贸易争端的专门人才。最后,对于小语种外贸人才的需求量扩大。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

1.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高职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在遵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以笔者所在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外贸企业、三资企业等涉外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国际经济贸易基础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外贸英语,遵循国际惯例开展外贸业务,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诚信守法,外贸实践能力较强,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外贸业务员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此目标,为突出培养学生的相关岗位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方案中应包括四个部分的实践环节:(1)课程教学实践;(2)社会调查实践;(3)校内外综合实践;(4)毕业顶岗实习。四个部分的实践活动都与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密不可分,学生在认真参与这四个部分的实践后,基本能胜任相关外贸岗位的工作。

2.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践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公司化”、“企业化”,缩短学习与工作的距离,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学习到工作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尽可能缩短学生从毕业到正式适应工作岗位所需的过渡时间,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应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模式,在校内,建立仿真实训室,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模式,使教学环节与工作情景相结合,力图为学生创造仿真的专业学习环境;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尤其是与当地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条件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技能的训练,满足工学结合的需求。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中,学生能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体验企业文化,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毕业实践报告,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3.创建集学校、企业、市场于一体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业务意识。

国际贸易专业由于其特殊性,企业无法批量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为解决批量实习的问题,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可以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联合企业创建一个集学校、企业和市场于一体的“三位一体”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市场与企业,将企业的产品引入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实践技能,促使熟悉国际市场与规则、学会开拓市场与业务,培养学生强烈的市场意识和业务意识,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岗位素质。笔者所在的学院已设立该类平台,自平台创建以来,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深入企业、主动进入市场进行相关的业务实践,在校企合作、课程实践、业务实践、中心活动等不同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素质都获得了明显提高。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指导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专职教师都要有“双师”证书,即除了学校的职称证书外,还应具备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指导学生参加考试,比如:跟单员证书、报关资格证书、报检资格证书等。为了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到相关企业以挂职锻炼的方式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并将自己在企业的实践经历和体会传授给学生,改变过去“纸上谈兵”式的纯理论教学。只有扎实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并存的教师才懂得实践中对人的技能的要求,也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紧密依托实践。

三、结语

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构建,不仅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且带来了挑战和困难。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努力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不断把教学改革推向深入,为“两型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仍有待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韩常青.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篇8

关键词:企业;外贸;风险;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中小外贸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这种国际背景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外汇风险管理方面问题,这些存在问题已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我国目前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一、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欧美那些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缺少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很多企业缺少风险防治意识和经验等,从而导致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汇率风险意识淡薄。在过去,我国长期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很多中小外贸企业已经习惯了适应了这种情况。如今,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市场日益变化莫测,很多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情况的变化,缺少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从而引起外汇风险。第二,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才匮乏。目前,我国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员比例很小,而那些高级的、复合型的金融外汇管理人才更少,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需要。由于专业管理人才匮乏,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能力普遍薄弱。另外,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历史比较短,缺少对外汇风险的管理经验,面对汇率造成的外贸交易差额等问题,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处理方式比较单一,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经济手段来解决汇率波动引起的问题。第三,外汇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对于外贸外汇风险管理,我国市场上缺少一些完善、成熟的管理机制,中小外贸企业没有可以借鉴的外汇风险管理模式。虽然我国一直在探索外贸外汇风险管理方式,也形成了一些外汇风险管理体系。但是,这些管理模式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外汇风险管理需要。由此可见,加强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措施

1.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

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的现状,企业要加强对外汇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企业员工树立外汇风险管理理念,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外汇风险管理的经验,从企业实际出发,形成企业自己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和体系。这样,在面对外汇风险问题的时候,才能有所准备,沉着应对,有利于外汇风险的化解。

2.注重专业金融外汇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中小外贸企业应注重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金融管理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培养出企业自己的外汇管理精英。在外汇风险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可以灵活利用多元化的结算方式和金融衍生品作为规避外汇风险的工具,通过恰当地运用远期外汇买卖锁定汇率,减少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事实上,企业靠自身专业的管理人才成功控制外汇风险的例子也不少。某公司主要出口对象在日本,收到的货币以日元为主,由于日元的价格波动剧烈,给公司造成很大风险,资产负债表的“汇兑损益调整”科目余额的经常大起大落,让公司财务心跳不已。该公司外汇风险管理部门决策人通过准确判断外汇市场走势,果断将三个月后收到的进口日元货款按照当时远期市场行情卖出转换成美元,成功锁定了结算汇率,避免了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事实证明,注重培养专业金融外汇管理人才是增强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

3.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保证中小外贸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比如,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通过建立健全监督体系,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外汇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审核、评定等,从而指出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管理人员及时改正,从而有效地预防和规避外汇风险。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外贸经济将会不断向前发展。在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显得十分重要。面对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借鉴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注重专业金融外汇管理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等,提高外汇风险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雯雯: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5):22-23.

篇9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国际贸易 人才需求 培养模式

一、广东省外贸人才需求的理论分析

1.经济增长引致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增长

广东是处于全国外贸行业的最前沿,随着我国经济、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毋庸置疑,广东的对外贸易额在近年内可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随着入世,我国的贸易依存度会进一步提高,外贸行业对于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会日益增大。开放型的经济一方面使得我国各行业将更广泛地融入国际贸易,另一方面现有领域的国际贸易将向纵深方向推进,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上升。国际贸易被认为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未来国际贸易的竞争,不仅仅是各国生产能力的竞争,也是国际贸易环节上人才的较量。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来看,对本科学历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是一种长期需求,而且会呈增长趋势。

广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前沿阵地。近年来,经济增长都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贸易出口额在全国的比重也举足轻重。我国加入WTO后,各种类型的进出口业务迅速增长。纵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广东省对外贸易增速放缓。就货物贸易规模而言,2007年广东省海关进出口总额6340.35亿美元,比2006增长20.3%;海关出口总额3692.39亿美元,比2006增长22.3%;海关进口总额2647.96亿美元,比2006增长17.6%。2007年签订利用外资协议金额达364.66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28.5%。

2.人才需求呈现新的特点

广东的经济、贸易的发展要求广东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与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广东经济的新发展、发展的新战略对贸易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应服务于经济的需要,并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这种服务性与适应性要求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在大学专业的设立、办学层次的定位、人才的培养模式等各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培养掌握系统理论,拥有实用技能,能为外贸企业能用、实用的本科层次贸易专业的人才是广东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尤其是地方性与民办高校,应该主动适应和服务于广东经济发展,在体现适应性与服务性的同时,推动各层次的高校的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推动高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3.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加大。前三季度出口总额10740.6 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增速回落4.8 个百分点。从各季度增长情况看,出口增速逐季小幅上升,一、二、三季度增幅分别为21.4%、22.3%、23.0%。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特别主要出口国美国经济减速明显,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受到抑制。而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力成本提高、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家降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等多因素联合影响下,导致外贸出口减速、外贸企业陷入困境,这也必将影响广东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三、对广东省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的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方法与内容

广东培正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市场定位为“立足广东”、“面向中小企业”,因此,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我们于2008年4月,以广东省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或企业的外贸部门以及大型的人才市场为主要的调查对象,选取广东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区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12家,(大型国有企业1家,大型私营企业2家,中小型私营企业10家),6个大中型企业的外贸部门,以及对广州南方人才市场、深圳人才市场进行了调研。

本次的调查方法主要是:实地参观、考察;与主管外贸业务的经理(或副总经理)面谈;与人力资源部经理面谈;未能面谈的采用电子问卷方式调研。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情况(总体性数据来源于人才市场统计);(2)企业对现有国际贸易人才的使用情况;(3)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能力要求。(4)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期望及现实感受。

2.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予以重视:(1)虽然因为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渗透,对于外向型的广东中小企业而言,调查期间虽然未到“寒冬”,但对整个经济持悲观观点的样本,仅占总样本的16.6%。其他企业认为,这种不景气持续时间最多持续一年。金融危机对广东的冲击,不会影响广东整体的出口优势。(2)对国际贸易专业应届毕业,企业普遍反映:新大学毕业生实践经验几近于无,实践动手能力差,难以真正为企业解决外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毕业后近一年处于学习或实习状态:大多需要半年才能进入工作状态,要近一年才能独当一面,完全胜任工作。(3)对于对外贸易工作中需要的英语,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英语过级情况,而中小型企业则普遍对学生英语过级情况不予关注,而特别关注学生的商务英语听说写能力。在写作能力方面要求能无障碍地来往外贸函电,在听说能力方面要求能直接与外商进行简单的贸易磋商与签订合同。(4)我国现有国际贸易人才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现有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难找工作的现象客观存在。毕业生找不着专业对口的工作,企业招不到能用可用实用的毕业生,就是找着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发现,课堂上学的与实际中用的相差太多。在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领域专业人才的“供不对求”、知识技能的“供不对求”结构性的问题凸显。换而言之,一方面数量上高校培养的人才数量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并没有切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面向中小型企业,培养“下得去、干得好”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地方院校、民办高校发展的契机。

三、广东省应用型本科层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

即使金融危机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形成冲击,但一般认为这种影响不会长期存在。其次,广东省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好的政策、制度软环境在下一轮的广东产业升级提供稳固的支撑体系。虽然此次金融危机让广东警醒,现在出口导向型的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但广东省国内的先发优势将继续,而下列特征在一定时期仍将影响广东的对外贸易。(1)外商投资企业在广东对外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日渐显现,其出口势头增势不减。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中的作用日趋增强;(2)珠三角地区已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之一,有力地拉动了广东的出口。(3)粤港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在泛珠三角概念下,广州开发区、南沙、大亚湾的进一步开发,石化、汽车、钢铁等项目强大的产业链带动效应也正在显现。在上述趋势下我们的调查资料与数据显示:

1.人才需求数量的分析

广东省全省进出口贸易发展势头较好,包括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山区对外贸易态势良好,一方面得益于濒临港澳的地缘优势,另外深圳珠海都有较好的港口优势。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加大。

2008年广东省1-11月完成进出口总额6311.8亿美元,增长10.0%,增幅同比回落1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3716.6亿美元,增长11.1%,增幅回落11.8个百分点;进口总额2595.2亿美元,增长8.4%,增幅回落9.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贸易顺差1121.4亿美元,增长18.7%,增幅回落20.7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可知,虽然金融危机对广东的对外贸易影响大,但绝对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加。

如果按2008年11月的数据计算,2008年度进出口额同比增长631.2亿美元。按人才市场经验粗略估计,若按每贸易量增加5000万元人民币需增加各个环节国际贸易专业人员10名,那么本年度相比上一年度增加约12600名国际贸易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因此,在世界经济景气,广东省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广东省经济必将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市场对国际贸易专业类的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增长。在调查及问卷分析显示企业所需的经贸人才种类中,对报关员、报检员的需求比较大,同时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也需要单证员等人才。由于调查对象多为中小企业,调查显示虽然单个企业对岗位的人数量不是很大,但由于广东省地区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数量多,总体对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的总需求是可观的。

2.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新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指南,也是我们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外贸工作岗位主要是出口营销、单证处理、报关、报检四项工作,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4%、36%、22%、18%。企业对外贸人才的新需求首先表现在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有些企业要求其在岗员工须通过相关的技术资格考试,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从调查可以发现,我们的毕业生若具备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等职业资格,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比较容易。反之,则很难进入这些岗位。发展较好、制度规范的企业普遍要求毕业生需要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才能上岗工作,因此“考证”基本是成为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进入外贸行业的必经之道。这也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四、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着力培养实践型、应用型的国际贸易人才。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而言的,是多层次的。地方高校与后起的民办本科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找准自身定位,利用社会资源,加大学科建设力度,调整专业设置,修订教学计划,培植新的专业增长点,拓宽服务方向。

强化双语教育,英语能力应比过级更重要。推行双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增强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英语是交流的基础。高校尤应以英语能力为重,促进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做到“毕业证”与“考证”相结合。在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的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激烈日益竞争。用人单位对员工选择也更注重即时性与实用性。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准职工”,而“零适应期”的毕业生是用人单位的理想选择。因此用人单位认为仅有文凭是不够的,技能型的人才正逐渐走俏,重实践的从业资格证书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的课程要围绕着相关的专业考证设置,为学生顺利通过考证搭建知识平台。

参考文献:

[1]广东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2008,统计出版社,2008年9月版

[2]广东省统计信息网,“2008年1-11月广东经济运行简况”

篇10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 教学 高职教育

【Abstract】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China's economic reform has brought about small and medium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flourishing, the Community's urgent need for Business English professionals, and colleges' additional Business English Major. And therefore, Business English Major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But at present, a large number of business English graduates are finding a job easy, a good job difficult, especially vocational Majors. In this paper,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actual problems in the Business English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he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have been given.

【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 Major; Teach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一、引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全球贸易繁荣,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经济贸易迅猛发展,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更加频繁,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国内加工业、制造业快速发展,世界各地都能见到"中国制造"。随着中国出口的加大,社会急需能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商务人才,加上英语国际通用性,商务英语专业应时而生。高校蜂拥而上,纷纷增设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得到飞速发展,并于2006年商务英语正式成为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2008年,商务英语专业是新兴专业,毕业生一般都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可以进外企,大型国企,甚至被高校聘用,担任商务英语专业教师。2008年经融风暴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加之成批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涌入社会,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找工作难的现象,尤其高职毕业生。本人在从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9年里,通过教学研究,市场需求调查,以及对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追踪访谈,力求通过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际教学的问题找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之路。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 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小型制造加工企业蓬勃发展。他们的发展为商务英语专业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但中小型对外制造或加工企业,因为经济实力的限制,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是有外贸工作经验,能外贸业务,会英语应用,但对于学历,要求不高。对于这种要求看上去不高,高校都设有外贸理论与实务,英语听说读写译课程,但校外外贸业务实习基地因种种原因,高校一般都很难建成。这样就导致学生很难在毕业前拥有工作经验。

(二)通讯变革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临,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贸联系工作由之前的电报、电传、电话、面谈和书信到现在的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方便快捷,更主要是它不需要使用者说英语,我们都知道很多中国英语的读写能力强,但听说弱,这样刚好发挥了使用者的优点。甚至读写要求也不高,通篇下来语法百出也没问题,只要大致意思写了,一般电子邮件阅读者也能看得懂。所以在电子邮件的帮助下,英语水平不高的商务人士也能做外贸。

(三) 高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高校不断扩招,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供大于求,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更难。高职院校要发展就得凸显其特色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其中"应用型人才"正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动手解决贸易业务问题。但目前高校因种种原因,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看到商务英语专业有着巨大的市场,不管条件成不成熟,一般高校几乎都增设商务英语专业;不管教学质量满不满足市场需求,学生毕业就业茫然;不管有没有"双师"素质教师,一般能英语不能外贸,能外贸不能英语。最后等学生毕业时英语会,外贸理论会,但不会应用英语与外贸理论去操作外贸业务。

1. 专业发展:商务英语专业是新兴专业,2006年正式成为专业。 因为是新兴专业所以商务英语专业不能像其他成熟专业一样,能给高校新增的商务英语专业提供一套完备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专业本身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学科建设,教材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定位,教学评估,职业规划也发展上都有待发展。

2. 教学观念: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没有统一的教学测评,但绝大多数在商务英语专业上以英语教学为主,商务类为辅,有的基本上课程设置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差不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多来自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因为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就把一部分教师划拨到商务英语专业任专业教师,这样的教师他们在教学观念上还是重语言轻商务。如果商务英语专业重的是语言,那英语语言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就没有区别。 假如懂英语就能做外贸,那就没有新增商务英语专业的必要了。

3. 教师水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专职教师中要么来自英语语言专业要么来自本科院校毕业生,英语能力有,但缺乏商务实践经验,不能满足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要求。而且专业学术研究水平不高,为了适应高校教师要求,一般再深造也是攻读语言类研究生,有着商务英语专业硕士文凭的商务英语老师很难找到。

4. 学生水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入校前,英语水平普通要比本科院校学生要差,有的院校在招生时根本不看英语单科成绩。这样,高职院校更应把学生外贸操作能力加强,弥补英语的不足。

三、加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建议

(一)教学

因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解决外贸业务中的问题的技术应用型的人才,教学应以任务教学方法,围绕外贸业务中的问题实行双语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既应用英语又熟悉外贸业务操作。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宽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并能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能够胜任外事、外贸、金融及外(合)资企业的涉外商务与翻译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外企事业单位和商务界的翻译、市场营销人员、进出口业务办公员等较高级的应用型复合外语人士。他们能用英语交流,能够阅读与外贸外事相关的英文资料,能够书写外贸函电,具备以英语作为工作的语言工具。熟悉商务知识,全面了解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熟悉商务英语谈判的内容及技巧,熟悉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及方法。熟悉文秘工作、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熟悉经济法及国际商法中的基本规定,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案例分析。学校尤其要为学生创造校内外实习平台,教学过程中加大学生的实训课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加强课内实践、实训教学。针对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如进出口业务、商务英语口语、办公自动化等。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单元建立相应的仿真情景,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针对综合英语、英语听力等较难"工学结合"的纯语言技能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活动以项目为载体,知识、理论、能力和实践训练尽可能一体化进行着重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校内实训可以建立以下项目:英语交际能力综合训练、商务模拟实训、翻译实践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进出口业务实训、办公软件应用实训,教师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利用更多媒体或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准职业环境",设计若干"仿真"或"全真"的职业任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目的是在一种仿真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商务操作能力和办公自主化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教师

为了落实任务教学,教师也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品和教学技能。学校可以定期派送商务英语专职教师到外贸部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的外贸业务操作水平得到及时的提升与更新;另一方面也了解这个市场的需求新动向。教师还应多参加商务英语学术交流会议,及时了解本专业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新动向,用专业的教学理论完善学科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课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必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特征。合格的告知商务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英语功底,而且要有丰富的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许多教师职业教育观念不强,对职业人士的培育途径的研究甚少,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将职业文化素质的教育融入课堂,在课堂中加强对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定位、职业实践、职业道德、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吃苦精神等文化素质的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能力本位"商务观念,并能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工作和伙伴。

(三)学生

为了达到学习目的,学生在英语方面尤其要加强表达能力,不管是口头还是笔头的表达,口头表达能力强肯定是商务英语专业人士的一大优势,问题是口头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借助现代便利的通讯,同样能成为出色的外贸业务员。在国际贸易方面,主要是加强动手能力,积极参与到任务教学中,围绕任务,熟悉外贸业务流程,掌握外贸单证操作,通过外贸实训实习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商务英语工作中社交很重要,学生还应注重中外文化差异,公关礼仪。因此学生还应多参加社会活动,提高社交能力。

四、结束语

现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虽然面临招生难就业不理想的现状,但通过商务英语专业研究的完善,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牢固树立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坚持走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培养之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定能因人才培养适应社会而被社会所需要。

参考文献

[1] 丁应强.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年03期

[2] 叶兴国. 新形势下的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C].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年10月

[3] 梁志华.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