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背景十篇

时间:2023-12-27 17:42:30

电影行业背景

电影行业背景篇1

关键词:动画场景设计;场景;背景;概念

从本质上来看,和动画场景相似的传统电影、戏剧的场景,与动画场景有最大的区别,那就是传统电影、戏剧的场景是属于实物性的空间范畴,而动画场景是属于虚拟性的空间范畴。实物性的空间通常服务于真实角色的表演,受限于角色真实性特征的影响,场景空间的调度和自由度必然要控制在一定范围;而虚拟性的空间则一般服务于虚拟角色的表演,在画面场景空间的调度和自由度上,可以不受如电影、戏剧中的真实环境的空间限制,使动画场景呈现的范围、角度、镜头运动与衔接达到无所不及的自由。当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3D技术已经大量运用于电影制作之中,这使得原有的实物性的空间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变化;而虚拟性的空间的服务对象也出现运用于真人。

因此,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动画的许多概念已经需要与时俱进,逐步更新,从动画发展的时代性与技术性上来探讨动画场景设计与场景、背景的异同。

1 动画场景设计与场景的概念之争

在电影艺术词典中,场景是指“展开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包含了角色生活、工作等活动场景和想象的非现实环境。”[1]场景,在电影或戏剧中是为角色表演所搭建的舞台,在动画片中同样也是为角色表演所营造的空间环境。只是从传统意义上讲,服务于真实对象的实物性空间范畴与服务于虚拟对象的虚拟性空间范畴作为两者最大区别。但是,数字技术的介入,让电影中出现了大量的虚拟性空间环境,也使得电影中的角色不再只是真人,还出现了虚拟角色与真人共同在虚拟性空间环境中的表演。如类似《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影片中真人、虚拟角色、实物性空间与虚拟性空间的结合,成为当下电影大片追逐的一种时尚,同时也引领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观众审美观的提升。

回过头来看,电影中出现的这样一种虚拟空间环境,它在服务于真人角色表演也必须要受制于角色真实性特征,这种虚拟性空间环境仅仅是无法实拍的实物性空间的“模拟再现”,场景空间的调度和自由度必然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电影的虚拟空间环境与动画场景设计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从概念上梳理来看,场景中的“场”通常是指电影或者戏剧的场次、段落,是时间的概念;而场景中的“景”是指景物、环境的意思,是空间的概念。这一点,电影或者戏剧的场景与动画场景两者都是相通的,属于同一范畴。进一步衍生来看,电影、戏剧、动漫、游戏、广告等一系列由镜头语言所表现的作品,都是由角色和供角色表演的环境这两部分组成的,而角色所处的“环境”就是场景。不管是针对什么类型的艺术形式,场景向观众阐明的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特征和地理特征等。

从现代动画理论发展的研究来看,动画这一门艺术,它被归纳为电影的一个门类,从呈现的最终形式上包含了电影的基本特征。按以前的动画史研究中表述,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电影是以真人为拍摄对象,而动画则是以虚拟角色作为表现对象。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审美的提高,电影在表现手段上更加追求创新,更加注重基于现代科技的精心包装,使电影似乎呈现出无所不及的电影效果,画面冲击力、感染力,在编剧渐趋成熟的桥段下,散发出前所未有的艺术美感。而与此同时,随着饱含诸多类似动画技术的数字特效大量的运用,电影与动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电影中的虚拟角色有时已经作为主角呈现,或与主角人类同等重要的地位,如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其中10英尺高(约3米)的3D蓝色类人生物“Na'vi族”的展现几乎撑起了影片的主要剧情叙事,而其如世外桃源般的潘多拉星球的各种数字场景与虚拟角色的结合,在忽略真人故事部分后,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一部三维动画片,可见数字技术的应用应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动画、纯数字三维动画,更衍生至与真人结合的新的展现形式。因此,现代电影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是饱含诸多动画元素的数字技术的电影;动画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画了,而是一个“大动画”的概念,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得两者的界定越来越困难,而蕴含动画元素的数字技术与真人的结合也将成为未来电影发展的趋势。对于这类电影与动画的概念界定,是未来动画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与同属动漫门类的游戏,其“场景”则是指游戏中的环境、建筑、机械、道具等。从动画本体上看,游戏没有动画剧情般的叙事,它只是游戏桥段的环境场所,是为完成动漫游戏的任务、冲突服务,以及为刻画角色性格服务的时空造型艺术。游戏场景通常可以理解为根据企划的要求还原出游戏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环境元素、建筑物、道具、幻想环境等。它的创作是依据动漫游戏剧本、依据角色造型、依据特定的时间线索规定的。游戏场景设计不但影响着角色与游戏进程,而且还影响着游戏画面的欣赏。动画片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是动画片中多种元素综合产生的,它让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而紧张、忧伤、欣喜、兴奋,而在游戏的互动过程中,玩者最直接感受到的还是场景设计所传达出来的气氛和画面整体情绪。

2 动画场景设计与背景之争

对于动画行业传统的从业人员来说,“背景”这一词可谓是非常熟悉的一个叫法,在动画公司,背景是作为一个部门存在,从业人员叫做背景人员或绘景人员,背景是传统动画片中作为衬托角色表演的舞台。但就字面意义而言,背景包含两层意思,“背”是背后、后面的意思;而“景”则是指景物、环境的意思,它是一个空间的概念,而这个空间其实只是一个具体的针对性的单独空间环境,它没有时间性的概念。

首先,传统意义上所谓的“背景”,单独拿出来看,就是一张静止的、单一的、不与角色产生互动的画面。由此,它也不足以表达“场景”,因为场景既具有空间性特征,又具有时间性特征。往往,这种“背景”呈现的是一种“标牌功能”,如同电影中某个建筑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杂货店”等等之类,这是创作者的刻意表达。事实上,很多情况下没有多少人会在看一部动画片的时候特意去留意角色身后究竟是什么样的一张“背景”,进而反复揣摩。除非这是一张长时间不动的背景,人们在看腻了角色后只能被强迫去看角色以外的背景,但这样的动画就显得很无聊了。观众通常只会接受“场景”的概念,一旦这张画面完全凝固和孤立,而且无法与角色产生互动作用,那它就显得多余,也就毫无意义了。

其次,在行业实际操作过程中,“背景”这一词也不够严密,比如在具体的动画影片画面中,角色前可能还会有前层、中层,在角色后,背景层前面可能还有后景等,而“背景”两字只是指角色后面衬托角色表演的环境。所以,以单独“背景”一词而概而括之,此概念显然不够准确、严密。只是行业内由于传统动画片场景是以背景居多而产生的一种习惯性说法而已。

那么,对于动画场景设计而言,从目前国外动画行业的一般操作程序来看,有些导演习惯性的在正式进行动画场景设计之前,通常会先展开探索影片风格基调的概念设计,动画影片的概念设计分为角色概念设计和场景概念设计,动画场景概念设计是动画场景设计之前的前期构想与影片基调测试。根据剧本,设计出场景概念草图与场景概念气氛图,可以基本框定影片的时代特征、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是动画影片创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影片的正式制作起到一种整体性引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会经过许多的尝试、修改,直至最终确定。如宫崎骏多部动画影片的场景概念设计,从影片正式制作之初,就基本控制住了影片的风格基调,为影片的展开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依据概念设计的风格基调指示,动画场景设计这一步骤将按此完成整部影片的场景设计细节工作,包括主次场景、多角度场景等。接下来,进入绘景绘制这一程序,完成场景正式彩稿的着色工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动画场景设计其实是作为动画场景概念设计的进一步升华,它把导演的想法明确,风格基调确定,与角色设计共同构建出完整的影片世界观。

综上所述,动画场景设计既要包含时间的概念,又要包含空间的概念,更要涵盖动画片所具有的诸多特性,因此动画场景设计可以这样重新定义:指随着动画剧情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特定空间中,除角色以外的一切对象的动画景物元素的设计。这其中既包含了时间的概念,又包含了整个空间的概念,同时又紧扣动画这一基点,基本上完整的阐述了其内涵。有时,在具体创作中,根据需要,我们也往往把作为环境气氛元素的群众角色作为动画场景设计的范畴。动画场景设计它不是单独的背景设计,也不是单纯的环境艺术设计,更不是艺术家感情宣泄的风景写生,而是依据动画剧本特定的时间线索等来为角色表演服务所进行的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艺术创作。因此,要学习、研究动画场景设计,必须首先理清“场景”、“背景”和“动画场景设计”的概念,以明析正确概念,使学习起始就能抓住核心要领。

参考文献:

[1] 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418.

[2] 汪璎.动画场景设计[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电影行业背景篇2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

1.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到来,并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国的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其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在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提升整体的竞争实力成为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大数据背景下,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为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对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了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的有效性。然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策略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缺乏对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能力、缺乏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营销策略、缺乏与相关企业的合作、缺乏高素质的营销人才等,这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本文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全面提升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的有效性,使其更好地借助于大数据实现自身的健康长期发展。

2.大数据对电子商务企业实施营销策略的影响分析

2.1 为其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

大数据时代要求电子商务企业必须要树立现代化的营销意识,对其营销策略进行重新审视,摒弃传统的营销思维,转变营销理念,进而形成更为有效的营销策略。当前,大数据为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一方面,要求电子商务企业不仅要从传统的4P、4C、4R等营销理念出发,还要进行营销策略制定方面的创新,秉承不断创新的原则,制定出动态化的营销策略,以保证其营销策略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步入新的时代,其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因此传统的营销思维和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转变,紧跟大数据的发展步伐,顺应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潮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2.2 对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电子商务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其各项营销策略的实施最终都要落实到营销人员身上,因此大数据的产生和发展对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电子商务企业对现有的营销人员进行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熟悉大数据的相关理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为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要求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对其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变革,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薪酬制度、激励制度等从外部引进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并充分挖掘电子商务营销人才,为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的实施贡献更大的力量。这是大数据背景下对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制定和实施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

2.3 提升了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的有效性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起步和发展时间虽然较短,但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整体数量不断增加,因此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激烈,因此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都不断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以期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在大数据背景下进一步提升了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的有效性。一方面,使得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充分借助于大数据的发展,对其内部各项战略进行重新的安排,以竞争性的战略眼光制定和实施更为有效的营销策略,并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本身就是营销发展的新时代,营销策略的创新势在必行,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借助于大数据时代实施营销方面的创新能够降低成本同时提升有效性,这是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契机,对其未来发展将会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3.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对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小,其发展主要集中于市场拓展方面,缺乏对大数据的整体认识,虽然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大数据之间相互连结,但是很多电子商务企业缺乏对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导致其营销策略难以紧跟大数据的发展,因此其有效性受到限制。一方面,很多电子商务企业没有对大数据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认为其对营销策略制定和实施没有影响,因此使其营销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大数据的相关因素,使其在这一背景下的营销策略难以发挥有效性。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在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没有对大数据未来的发展及其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影响进行有效的预测,对相关的营销契机和风险因素考虑不足,难以保持营销策略的长期有效性,进而限制了电子商务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缺乏多样性性和差异性的营销策略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动,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是其赢得市场竞争的必要措施。当前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策略还缺乏多样性和差异性,单一化的营销策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在营销策略的多样性方面略显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客户的消费偏好,其一般性的营销策略虽然花费较大的成本但是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使其在市场中疏漏了很多有效客户。另一方面,很多电子商务企业也缺乏差异化的营销策略,由于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的规模较小,没有太大的资源和精力指定和实施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因此难以覆盖大多数客户,也没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宣传,使得电子商务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充分发挥营销策略的有效性。

3.3 缺乏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能力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内的企业被紧紧的连结在一起,以实现合作共赢式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还缺乏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因此使其营销策略难以实现新的突破。一方面,缺乏与同行业企业的合作,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其发展具有共同性,而由于目前我国对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规范程度不足,使其相互之间存在着恶性的竞争行为,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因此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其营销的成本较大。另一方面,缺乏与其他行业内企业的合作,电子商务企业的客户包括很多商业企业,且其成为电子商务企业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其在大数据背景下难以实现直接性营销,而传统的营销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因此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3.4 缺乏高素质的营销人才

21世纪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在人才的推动下才能实现大数据与电子商务企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在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还缺乏高素质的营销人才。一方面,企业内现有的营销人员数量较少,且综合素质较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注重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其对大数据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难以使得电子商务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具有内部关键人才的保障。另一方面,很多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有限,盈利空间较小,使其难以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营销人才,外部的先进知识和技能难以进入企业内部并发挥作用,因此使得电子商务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难以实施更为有效的营销策略。

4.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实施营销策略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对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在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必须要首先加强对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能力。一方面,要对大数据的发展背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收集相关的数据来分析大数据对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尤其是营销的影响,并以此为根据制定出相应的营销改进策略,进而不断实现改进和完善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策略。另一方面,市场预测能力对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在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大数据发展的预测能力,以便于充分借助于大数据的发展机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

4.2 制定和实施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由于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兼顾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营销策略。一方面,要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分析,对不同客户的类型及偏好进行研究,制定和实施多样化的营销策略,同时兼顾不同的客户,并形成良性的循环和反馈系统,不断提升电子商务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营销策略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保证营销策略多样性的同时要实施差异性的营销策略,以充分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强化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能力,根据市场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营销策略,以此实现电子商务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健康长期发展。

4.3 强化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能力

在大数据背景下要想全面提升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的有效性必须要全面强化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能力,主要是要加强与同行业企业和其他行业内企业的全面合作。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和签订合同的形式加强与其他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使其能够实现市场资源信息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形成战略联盟的形式,以此减小营销的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进而提升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通过互利互惠的形式加强与其他行业内企业的合作,使其能够为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参考,并指导其实施更为有效的营销策略,在大数据背景下降低营销风险成本,开发更多的客户,提升整体收益。

4.4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营销人才

鉴于人才在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制定和实施中的重要性,其必须要充分借助于大数据的发展背景,全面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高素质营销人才以此来优化其营销策略。一方面,要投入相关的成本对现有的营销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在大数据背景下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对其不断进行应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外部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中引进专业化的营销人才,为现有的营销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为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总结

大数据的发展使得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将面临一次重大的洗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其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重要目标。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借助大数据的机遇,加强对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制定和实施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强化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能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营销人才等方面出发,全面优化其营销策略。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在大数据背景下充分完善营销策略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不二选择,对其进一步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段晓琛.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8)

[2]左巧丽.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企业营销策略改进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08)

[3]卢忠敏.移动互联时代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商,2016(10)

电影行业背景篇3

关键字:背景音乐 发展 前景探析

一、背景音乐的提出与兴起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音乐不是纯粹的艺术,它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多样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背景音乐此时却正以一种迅猛的发展势头深入人心。背景音乐简称BGM,是Back Ground Music的缩写,从广义方面讲,背景音乐是指以某种类型的音乐为背景来促进或增强人们做某事的欲望,使其成功完成活动任务的一种音乐。从狭义方面讲,背景音乐是一种为掩盖噪声并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环境气氛的音乐。背景音乐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无论是工农业生产, 还是休闲娱乐,它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场合,为其它行业和音乐本身带来了新鲜和活力。

二、背景音乐的分类

不同的音乐风格具有不同的听觉效果,因而不同的背景音乐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效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背景音乐种类繁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按表演形式可分为:器乐类、人声类

(2)按音乐性格可分为:柔和舒缓类、热情激烈类、活泼欢快类、风趣讽刺类

(3)按功能作用可分为:休闲娱乐类、学习教育类、日常生活类、促进生产类、影视配乐类、养生治疗类、 陶冶性情类、礼仪交际类等、诗歌配乐朗诵类

三、背景音乐的应用范围及其功能效用

背景音乐具有音乐美的本质特征,根据它不同的类别及各自的音乐风格特征,背景音乐的挑选和使用应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及人的生理和心理情况的差异性来进行决定的。它的播放使其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情况下对所进行的事物起到积极辅助作用。以下仅例举了背景音乐几方面的使用范围及其功能效用:

(一)应用于影视配乐当中

一部电影需要的不仅是画面上的变化多端,更多时候则需要听觉上的调剂来丰富剧情情节。若情境为恐怖情节,可以给恐怖画面配上惊悚的音乐,预示情节的发展,使观众从听觉上加强对视觉的记忆效果,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丰富电影电视的表现形式与方法。若情境为悬疑情节,可以为作品配上诡异多变的音乐,利用音调、节奏、和弦、速度、力度、乐器及乐队的编排形式及旋律线起伏不定的变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从心理上充满对情节发展的观看欲望,调动观众的情绪,加强情境所表达的紧张感。

(二)应用于休闲娱乐当中

无论是在咖啡厅、洗浴室、桑拿馆、健身房还是餐厅,你可以无时无刻地听到音乐萦绕耳畔。即使你并不知道正在播放的是什么曲子甚至不会在意是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但你也不会觉得不舒服,因为此刻所播放的背景音乐其真正用意并不是要你去鉴赏,而是营造一种气氛,使人放松心情、愉悦身心,融入一种氛围。相反,如果这些地方没有音乐的话,倒会让人觉得几分冷清与空荡。

(三)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当中

有资料表明:如果给一头哺乳期的奶牛定期播放优美的轻音乐,会增加2% 的产奶量;在蔬菜大棚里边定期播放轻音乐,也会不同程度的提高蔬菜的产量,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而在工厂、企业等地使用背景音乐主要目的是消除工作人员对于长时间工作的疲劳感与厌烦感,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愉快而富有意义。

(四)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人们可以发现,当在商场购物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心情就会愉悦,脚步自然而然地慢下来,购买欲望从而增加。厂商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想通过音乐对人的特殊影响来达到增加销售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五)应用于养神治疗当中

现代科学研究和许多实验证明,音乐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个体差异、欣赏程度及其病种,来挑选一些节奏旋律方面协和的乐曲进行播放,音量控制在70分贝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手术室的温馨感,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紧张与恐惧感,阻挡器械发出的嘈杂声,同时调节医务人员的情绪,提高工作效率。悠扬悦耳的乐曲使人凝聚全身于乐曲当中,排除杂念,心平气和,全身放松,从而调节身心,最终达到治病的目的。

四、背景音乐的挑选及使用

人们在挑选背景音乐时具有广泛的选择余地,并且形式多样,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背景音乐的挑选必须与背景环境和谐一致,即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的环境及不同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播放不同的音乐。合适得当的背景音乐不仅能调节和烘托气氛,而且能起到对正在进行的事物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但如果滥用乱用的话,则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电影行业背景篇4

关键字:背景音乐 发展 前景探析

一、背景音乐的提出与兴起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音乐不是纯粹的艺术,它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多样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背景音乐此时却正以一种迅猛的发展势头深入人心。背景音乐简称BGM,是Back Ground Music的缩写,从广义方面讲,背景音乐是指以某种类型的音乐为背景来促进或增强人们做某事的欲望,使其成功完成活动任务的一种音乐。从狭义方面讲,背景音乐是一种为掩盖噪声并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环境气氛的音乐。背景音乐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无论是工农业生产, 还是休闲娱乐,它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场合,为其它行业和音乐本身带来了新鲜和活力。

二、背景音乐的分类

不同的音乐风格具有不同的听觉效果,因而不同的背景音乐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效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背景音乐种类繁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按表演形式可分为:器乐类、人声类

(2)按音乐性格可分为:柔和舒缓类、热情激烈类、活泼欢快类、风趣讽刺类

(3)按功能作用可分为:休闲娱乐类、学习教育类、日常生活类、促进生产类、影视配乐类、养生治疗类、 陶冶性情类、礼仪交际类等、诗歌配乐朗诵类

三、背景音乐的应用范围及其功能效用

背景音乐具有音乐美的本质特征,根据它不同的类别及各自的音乐风格特征,背景音乐的挑选和使用应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及人的生理和心理情况的差异性来进行决定的。它的播放使其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情况下对所进行的事物起到积极辅助作用。以下仅例举了背景音乐几方面的使用范围及其功能效用:

(一)应用于影视配乐当中

一部电影需要的不仅是画面上的变化多端,更多时候则需要听觉上的调剂来丰富剧情情节。若情境为恐怖情节,可以给恐怖画面配上惊悚的音乐,预示情节的发展,使观众从听觉上加强对视觉的记忆效果,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丰富电影电视的表现形式与方法。若情境为悬疑情节,可以为作品配上诡异多变的音乐,利用音调、节奏、和弦、速度、力度、乐器及乐队的编排形式及旋律线起伏不定的变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从心理上充满对情节发展的观看欲望,调动观众的情绪,加强情境所表达的紧张感。

(二)应用于休闲娱乐当中

无论是在咖啡厅、洗浴室、桑拿馆、健身房还是餐厅,你可以无时无刻地听到音乐萦绕耳畔。即使你并不知道正在播放的是什么曲子甚至不会在意是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但你也不会觉得不舒服,因为此刻所播放的背景音乐其真正用意并不是要你去鉴赏,而是营造一种气氛,使人放松心情、愉悦身心,融入一种氛围。相反,如果这些地方没有音乐的话,倒会让人觉得几分冷清与空荡。

(三)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当中

有资料表明:如果给一头哺乳期的奶牛定期播放优美的轻音乐,会增加2% 的产奶量;在蔬菜大棚里边定期播放轻音乐,也会不同程度的提高蔬菜的产量,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而在工厂、企业等地使用背景音乐主要目的是消除工作人员对于长时间工作的疲劳感与厌烦感,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愉快而富有意义。

(四)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人们可以发现,当在商场购物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心情就会愉悦,脚步自然而然地慢下来,购买欲望从而增加。厂商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想通过音乐对人的特殊影响来达到增加销售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五)应用于养神治疗当中

现代科学研究和许多实验证明,音乐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个体差异、欣赏程度及其病种,来挑选一些节奏旋律方面协和的乐曲进行播放,音量控制在70分贝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手术室的温馨感,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紧张与恐惧感,阻挡器械发出的嘈杂声,同时调节医务人员的情绪,提高工作效率。悠扬悦耳的乐曲使人凝聚全身于乐曲当中,排除杂念,心平气和,全身放松,从而调节身心,最终达到治病的目的。

四、背景音乐的挑选及使用

人们在挑选背景音乐时具有广泛的选择余地,并且形式多样,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背景音乐的挑选必须与背景环境和谐一致,即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的环境及不同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播放不同的音乐。合适得当的背景音乐不仅能调节和烘托气氛,而且能起到对正在进行的事物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但如果滥用乱用的话,则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电影行业背景篇5

    电影的背景音乐制作功能的体现,要经过制作主体进行创作,影片的导演进行编辑,电影音乐的演奏主体进行演奏录制,和别的电影视听元素互相协调、补充和作用,实现一起对影片效果产生促进的作用,促使观众更好的进行理解,引导观众的内心活动,同时通过对影片的欣赏激发观众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一起构建电影中视听新时空,最终实现最佳审美的总目标。影片背景音乐的制作和发展,还有价值是否能够得到实现都和主体密切的结合在一起。电影背景音乐的主体元素主要包括了:影片导演、影片创作人、电影背景音乐的演奏人以及广大观众等等。影片导演、影片创作者人、电影背景音乐的演奏人都是制作主体,其中观众是欣赏的主体。

    音乐在一开始进入到电影中的形式是以伴音方式出现的。在19世纪的末期,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录制放映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商业片中,就大胆的进行创新,当时他们邀请到了一名钢琴弹奏家进行现场的伴奏。从此以后“无声”电影制作模式被彻底的打破了,这是有史以来电影第一次和音乐进行合作。当时影片伴音者的任意而为、随意发挥,让当时的电影音乐作品中的风格和情绪没有很好的和影片的画面以及内容进行有机的配合与协调,当时很容易出现南辕北辙、文不对题的现象,导致电影音乐的伴奏降低了影片的最终表达效果。而到了1909年时,那个时候爱迪生专利公司特地给影片的故事情节选用了一些特定的音乐片段,并且进行了分类,例如有“快乐的”、“伤的”、“安静的”、“热闹的”等。这样一来便可以结合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地选择和运用。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一些音乐家已近逐步有意思有目的的创作一些和电影故事情节相吻合的背景音乐,以达到音乐和影片的有机结合。在1927年,华纳兄弟公司正式推出了世上第一部有声的影片《爵士歌王》,也彻底的淘汰了无声电影的时代,与此同时电影音乐和影片图像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有机结合,正式的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这以后音乐变成了影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电影音乐的制作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受到许多音乐家的重视,也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参与到了电影音乐的制作中去。

    要想能够让观众更好的理解到影片中的创作意图,那么创作主体一定要在做好影片画面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电影背景音乐的对位处理,还必须重视在对电影背景音乐的题材与曲式结构进行处理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相关影片的内容特征。如果不能够做到结合相关电影的图像内容,就相要让电影音乐的欣赏主体进行很好审美,那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在电影的背景音乐中要表达的相关内容,一定要是电影画面和文字等别的元素无法进行表达的东西。

    音乐是一种能够快速引起人类的情感反应的东西,所以电影音乐应该很好的利用到电影的故事情节中去,并且要把握好音乐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和场景,同时要能够达到完美表现影片中人物的情绪与情感。结语电影音乐有着它独有的吸引力,电影的创作主体对电影背景音乐的创新、思考以及妥善编排都可以使欣赏主体更好的感受和领悟影片中的内容和主旨,可以很好的扩展电影中的想象和思维空间以及体验的层次,从而实现将电影中的艺术可体验性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电影行业背景篇6

[关键词]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报道运用 电视宣传水平

所谓新闻背景,就是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密切联系的条件和环境。新闻背景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新闻人物看,可能会涉及他的成长经历和社会关系;从新闻事件看,可能有它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任何事物都有值得报道的背景材料。

但在一些重大题材的报道中,有些新闻背景报道的配合还显得不够及时,观众得不到与新闻事件密切相关的有关背景信息,不能够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立体的、全面的、整体性的了解;有的新闻报道是内容过于平面化、存在报道形式单一等问题,这说明我们的新闻背景报道还比较薄弱,往往就会影响宣传的效果。

新闻背景材料是提高新闻含量的重要元素,它的运用可以达到新闻报道的最高境界。由此,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加强新闻背景报道意识,提高新闻报道整体水平。

一、认真研究分析背景材料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作为一名编辑、记者,研究分析背景材料是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增加才智,提高业务素质的需要,也是运用好新闻背景的前提。WWw.133229.CoM研究分析背景是采访的入手点,是为采访而进行的采访。其作用在于提高认识,增强洞察力,发现线索,吸收使用;同时进一步开掘报道的深度,避免停留在一般性了解水平上做报道。很多有丰富经验的编辑和记者十分重视研究背景材料,并将这一工作作为采访的开端。运城电视台《运城新闻》栏目一位记者,在今年的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 发展 观活动“热爱运城,共谋发展”演讲比赛采访报道中,发现其中一个贫困县在全球 经济 危机风暴中,逆势而上使县域经济稳步增长的线索。由于记者善于研究分析,报道及时,使得本是一次常规性的新闻报道,挖掘出了更有价值的深度报道线索,给在经济危机困境中艰难前行的 企业 和部门提供了发展思路,提高了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有效地发挥了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这样有效运用新闻背景材料的的新闻报道就不失为一条有价值的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离不开 历史 知识、时代背景、科学知识等等材料的运用。许多对比性报道、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正是由于背景材料运用贴切,才使报道具有无可争辩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新闻背景的运用还涉及到背景材料的选择问题,这样才能将背景材料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实践证明,新闻背景的选择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紧扣主题选择典型背景材料;根据交待清楚新闻事实的需要,选择背景材料;根据受众的需求选择背景材料;为新闻增色添辉,选择背景材料;根据新闻内容、表现形式,选择背景材料。

所以综合分析新闻背景材料,既可使编辑、记者获得判断事物的可靠依据,也可使编辑、记者挖掘出更好的新闻报道线索,提升新闻报道的水平。

二、准确灵活运用背景材料

目前,在电视新闻中,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大体有两种方式。

1.叙述式背景材料的运用。主要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表述、被采访者对记者提问的解答,或者记者直接转述有关文章、史料和有关文件中引出的与新闻事件有关联的资料,或者通过解说道明与新闻事实相关的环境、条件等,像这种记者出现场解释、现场提问采访、配音解说等表现方式都具有较强引证性与说服力。叙述式背景材料在运城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中经常用到,在电视新闻的结构中可以在开头、结尾、中间穿插等灵活的方式出现,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2.插入式背景材料的运用。是指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进入后期编辑阶段时,所插入的与新闻事件有关的电影、电视、图片、绘画、图表、 音乐 、文字等具有直观性的影像资料。插入式背景材料的显著特点是形象,它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很强的感染力。运城电视台某专题栏目中,有一期节目是关于某县科技示范园区的采访报道,当被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说到该县西瓜大面积种植成功时,插入了县政府组织敲锣打鼓游街庆祝西瓜种植丰收的宏大场面的画面资料,画面语言的说服力就很强。

在运用背景材料时,一定要注意紧扣主题,使背景材料和新闻主题配合恰当。背景材料要灵活穿插,要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三、加强新闻背景材料的积累和管理

新闻背景材料的积累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运作方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新闻背景材料的管理。比如,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分工合作,但是记者出去采访一般是单打一,既没有前期策划,也没有后期资料的补充,记者的精力主要用来应付现场的采访和拍摄,根本无暇顾及背景资料的准备;再比如,电视传播最具有开放的特点,但是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却是以部门和栏目为单位,相互封闭,缺乏沟通,有时在同一事件采访现场出现来自同一家电视台不同栏目的好几组记者,采访的角度也是雷同的,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源共享的实现,加大了电视记者获取背景资料的难度,使新闻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不过,这样的管理弊端正在被各级地方电视台所认识,并且正在逐步改革这样的管理模式。运城电视台在总编室设置了专门的资料管理部门,指定由专人管理全台的播出节目资料带,这种做法初步实现了全台的资源共享。实践证明,合理的分工、有效的合作,加上开放的胸怀,实现新闻资源共享,才会提高新闻宣传的整体水平。

四、做好新闻背景材料的开发利用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 历史 ”,也可以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新闻背景”,不仅如此,文艺类、专题类等各类节目,包括其他媒体、其他记者采制的新闻节目和电视作品都有可能成为电视新闻中难得的背景资料。影视 文献 资料,特别是许多纪实性的东西,就是活动的、形象的、最生动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它在很多方面具有文字资料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要想提高电视新闻背景报道水平,必须做好影视文献资料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否则,背景报道将成为无米之饮。同时这又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它不仅能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提高背景报道水平创造广阔的空间,而且也将对整个电视事业的 发展 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

参考 文献:

[1]电视研究.

电影行业背景篇7

关键词:市场经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优化;策略分析

伴随社会经济的运行及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在运行的背景下得到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在现阶段广播电视产业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其运行结构发生系列转变。因此,需要进行广播电视产业的结构调整。

一、合理定位坚持舆论引导

在广播电视产业运行的背景下,产业管理者需要通过正确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为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提供支持。通过信息化市场结构的稳定调整及优化,广播电视环境中的网络运行模式呈现出大中心线传播的发展途径,在这种环境下,为网络等新兴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发展途径,虽然在这种信息资源传播的途径下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全新传播,但是,由于网络平台的广泛性,为广播电视舆论宣传带来了影响。所以,在现阶段广播电视产业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能力,为广播电视产业优化发展提供稳定支持,实现信息舆论的合理引导,解决产业运行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在产业结构优化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广播电视产业需逐渐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准确进行产业的合理定位,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性,从而扩大广播电视产业覆盖率,实现舆论的有效引导。第二,在广播电视产业合理定位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按照文化的基本需求,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通过和谐舆论环境的营造,弘扬产业文化,促进科学理论、先进文化以及社会风气的有效弘扬,构建产业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念。第三,全面增强理论宣传的感染力度以及说服力,围绕群众所关心的问题,进行理论及实践工作的构建,通过有深度、有影响力以及有质量的专题节目设计,将社会利益放在首要的地位,为产业的运行及优化发展提供稳定支持。而且,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也需要进行信息宣传活动的不断创新,贴近人们的生活,鼓励广播电视贴近群众,实现舆论监督的引导力度,从而为社会工作的稳定协调及革新发展提供稳定支持。

二、有效解决广播电视产业的融资问题

广播电视产业在运行中,重装备、高技术以及高消耗的形式是产业运行的基本需求,其发展以及运营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存在着广播电视产业过于依赖政府经济投入的管理模式,导致政府资金的投入十分有限,同时也使广播电视产业的参与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主动精神不断降低。所以,在现阶段市场经济运行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制度的完善及优化创新,提高广播电视媒体产业的运行机制,使企业在面对机遇及挑战的同时,促进广播电视产业的经济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资金结构的合理调整,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以及税赋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改变单一的项目投资方式,有效促进融投资体制的项目优化,并在该种背景下,进行制度的稳定调整及科学协调,允许广播电视进入到资本市场之众,促进市场融资、多渠道以及多途径的广播电视产业结构优化,有效解决产业运行中所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促进产业的经济发展。

三、促进广播电视产业与新媒体的合作

伴随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及创新发展,互联网作为基本的媒介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下为广播电视产业的协调创新带来了冲击,这种冲击也正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及挑战。因此,在现阶段广播电视产业运行以及新媒体合作创新的背景下,为了达到产业经济的创新发展局面,需要通过电视产业与新媒体行业的稳定合作,促进二者的共赢发展。由于互联网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基本产物,是社会运行中所形成的必然结果,广播电视产业需要争取额认识到新媒体行业的基本特点,通过新媒体力量的分析,为调整产业的整体结构,通过对新媒体产业结构的创新,促进产业的优化创新。同时,广播电视产业在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实现服务体系的稳定创新,需要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势,对用户的基本需求进行分析,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收集,并通过新媒体资源的运用,丰富资源传播途径,提高信息资源传播中的创新以及创意含量,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条件提供支持。在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也需要在优化自身发展途径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受众群体的细化,并结合不同的用户需求,实现产业的稳定调整,从而使电视广播的信息传播充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而且,广播电视产业也应该加强与新媒体产业的结合,丰富并完善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资源的核心内容,从而为新媒体广播电视的产业发展提供全新的优化途径,优化产业的现有格局,实现新媒体资源的优化整合。

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背景下,广播电视产业为了实现经济化的发展,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通过合理定位、舆论引导、融资结构调整以及与新媒体产业的稳定融合,进行经济发展运行模式的合理调整,促进广播电视产业的稳定运行。而且,由于市场经济处于经济转型发展阶段,通过科学技术的构建,可以为广播电视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支持,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创新。

参考文献:

[1]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2]李冠阳.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创新及变革[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

[3]阙婷婷.广播电视产业创新的路径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06)

[4]冀丽,孙亚飞.新形势下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战略探讨[J].科技风,2014(18)

[5]刘晓威.浅谈广播电视产业创新之路[J].无线互联科技,2015(01)

电影行业背景篇8

随着视觉文化的发展,影视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等)已开始占据大众文化生活的主体地位。人们已从若干年前“阅读文本”的时代步入了一个“影像叙事”时代。“摄像机在一种比话语所建立的叙述更快更直接的叙述中控制了人类。”[1]。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文学作品被搬上了银幕,例如,西方的《傲慢与偏见》、《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国的《红楼梦》、《聊斋志异》等。成功的影视改编大大提升了传统文学的价值,在视觉文化时代背景下,加快了文学作品的传播,同时创造出巨大商业价值。 许多学者已对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进行了深入研究[2][3][4][5],但大多集中在基于文本影像化改编的探讨,特别注重文学文本的影像化诠释,把影视作品与被改编文本置于同一文化背景下对原著进行影像化的表达,倡导影视作品对原著的忠实性,强调站在原作创作时代背景下去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要保持原著的既定叙事风格[6],把改编视为“在不伤害原作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之下……使它成为主要通过形象化诉诸视觉、听觉的形式。”[7]。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中国影像化———跨文化改编的研究报道则较少。本研究以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和中国导演冯小刚执导的《夜宴》为例,从文化视角探讨了外国文学作品的跨文化改编,包括跨文化改编中的文化碰撞或冲突和中国影像化策略,以及跨文化改编的文化意义与商业价值。 一、外国文学作品中国影像化改编中的文化碰撞 不言而喻,不同文化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固有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不同文化之间的震荡或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文化碰撞同样也发生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国影像化过程。此外,不同的文化类型之间的差异,例如,本文讨论的文学作品与其影像化作品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难以避免的。 (一)中西文学艺术内涵的碰撞 外国文学作品跨文化影像化改编是文学影像化改编中重要的一类,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改编。它不像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改编那样,要求改编形成的影像作品忠实于原著以及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叙事结构上都要与原著相同或相近[2][8],而是对原著进行重构,改编形成的作品往往与原著有极大差异,甚至完全颠覆了原著的主题思想、情节设计和叙事结构。作为外国文学经典作品中国影像化的一个案例,改编自《哈姆雷特》的影片《夜宴》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主题思想是表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精神,强调精神力量、人性的力量。 而这一主题对于中国受众来说,鉴赏时缺乏西方的文化背景而影响大众对作品的接受性。为了克服这种文化冲突,《夜宴》的导演将其主题改为能被广大中国观众所接受的古人对爱情和权力的欲望。这样便实现了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对外国文化进行了彻底“归化”和“本土化”,跨越了中西文化的鸿沟。 另一方面,在中国电影史上成功作品当中,有很多是历史题材的影片。中国电影工作者喜欢用中国的历史来突出中国“特色文化”,从而达到在国际影坛中独树一帜的目的。 但由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认识的不足,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同样存在障碍。而跨文化影像化改编———依托自西方经典文学的创意,通过情节重新设计、叙事重新建构改编成的中国电影,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传播架起了桥梁,有利于中国观众对西方文学的感悟,也有利于西方人在他们原有思维基础上进一步贴近中国文化,既促进西方文学经典在中国的传播,也增强了西方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接受性,因而也实现了对文化鸿沟的跨越。这种影像化演绎的结果,虽然失去了原作中宏阔广奥的文化意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并使受众不能再感受到《哈姆雷特》给予的强烈的思想震撼,但却能够使受众得到大众化文化的娱乐享受。 (二)文学经典与大众视觉文化的碰撞 在视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背景下,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一方面增加了经典作品广泛普及、传播的机会,实现了社会学家莱特•拉斯韦尔倡导的大众传媒向公众“提供娱乐”的功能。另一方面,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也有其得失。 成功的改编可为经典文学提供再现平台,也可为现代文学提供创作动力。然而在文本与视觉作品互动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技巧处理,若处理不当,效果反而差强人意。匈牙利著名电影评论家贝拉•巴拉兹曾指出:几乎所有艺术上严肃又聪明的电影改编都是对原著的重新阐释[9]。《夜宴》作为中国版的《哈姆雷特》,许多学者、评论家对其褒贬不一。作为一个以中国文化背景阐释西方文学经典的影片,《夜宴》体现了《哈姆雷特》著作中对人性、欲望的思索,整部影片更是加入了意识流的处理效果,使得观影者得到对电影的主观理解,但原著文本所蕴涵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影片中却荡然无存,因为后者多是用文本语言对哈姆雷特内心的剖析,而影像则缺乏文本的这种内在力量。影视给观众的是直观、形象的感官体验,而阅读文学作品则需要读者游走在抽象符号、意象之间。因此,影视作品的娱乐性相对较强,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二、外国文学作品中国影像化改编策略 在外国文学作品的跨文化影像化改编过程中,为了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影像改编工作者往往采用各种策略加以处理,使影像化作品更加易于使观众接受。我们将常见的影视化改编的策略概括总结为以下四种。 (一)主题迁移 外国作品的中国影像化过程中,尽管形式与架构上与原作相似,但是其主题往往发生转化或迁移,这样可以适应本国受众的观赏兴趣。我们仍以《哈姆雷特》和《夜宴》为例,在戏剧《哈姆雷特》当中,莎士比亚借助一个丹麦王子的复仇故事来隐喻人文复兴的困境,在表现出王子思考与探索人生的同时,也象征着整个人类的挣扎,这种表达应时应景[10]。西方的这种文化背景元素增强了西方对《哈姆雷特》鉴赏性和接受性。而《夜宴》看似沿用了《哈姆雷特》的主要情景和情节———叔父杀死父皇篡位并夺娶皇后,太子回宫复仇。但是《哈姆雷特》所贯穿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一主题却荡然无存,原作中王子“思索人类命运、变革黑暗社会”的人道理想却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把人对爱和权力的欲望变为主题,没有了“生存还是死亡的”诘问,只有为江山和美人的争夺和厮杀,而后者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宫廷故事的主题。换句话说,电影《夜宴》作为《哈姆雷特》中国影像化改编作品,与原著相比,其主题发生了重大迁移,从而对原著成功进行了中国化演绎,将原著彻底“归化”成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宫廷故事。#p#分页标题#e# (二)背景置换 故事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之下。《哈姆雷特》的故事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丹麦王国的宫廷,它的人道精神主题与其时代、民族、文化背景相适应。其时间和空间背景烘托原作的主题,使剧作主题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也使作品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而《夜宴》则置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国的宫廷。时间、空间、民族、文化等一切背景发生了彻底改变,叙事背景被彻底置换。这种背景置换,不仅是为了服务于影像化作品新的主题,使新的主题得以彰显,而且也是为服务于广大中国受众,迎合广大中国受众的欣赏取向。对于国内的观众而言,这种背景置换,把异种文化自然地融入到中国文化当中,使受众不再因异域文化产生陌生感、距离感,拉近了同受众的距离,增强了观众对作品的亲近感以及对背景文化的熟悉感,同时增强了文化的传播效用。另一方面,对于国外的观众来说,由于借用了其熟知的《哈姆雷特》的骨架为载体,却又换上了中国故事内容,因而激发了外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也增强了外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的接受性,可使中国的文化借力在外国受众当中得以传播。 (三)叙事重构 影视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具有混杂性,它借鉴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文学与影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文学和影视作品之间,决不是简单地“改编”,从文本转向视觉的过程,是一种“艺术重构”过程,改编被视为文学的再次语境化过程和叙事结构的重构过程。由于影像设置过程中,视觉表达手法受到诸多限制,视点的选择、情节的删减,都对原著的改编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影视改编需要体现其媒介特性,因为艺术依靠不同媒介体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我们不能用衡量文本的审美观念来衡量影视作品的好坏。随着视觉文化的普及,人们在改编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开始更加注重影视作品的审美性和娱乐性。然而,这种叙事重构也令许多学者担心,文学的影视改编将会破坏原著的艺术性,从而使高尚艺术演变成“草根文化”,由于改编导致原作的艺术魅力丧失而损害原作的艺术生命力。这也是外国文经典学作品中国影像化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惑。 (四)文化融合 外国文学作品的中国影像化过程中,除了表现为因不同文化的冲突而进行调整外,同时也表现为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就《哈姆雷特》和《夜宴》而言,后者作为《哈姆雷特》中国影像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融合的结晶,在中国故事中包容着西方的文化,既承载着西方的文化元素,又彰显中国文化传统,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和有机统一。 这种融合与统一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和商业价值,这首先表现在为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方面,利用世界范围内的受众对《哈姆雷特》这个“外壳”熟悉与了解,制造了宣传的噱头,为《夜宴》走向世界提供了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宣传中把《夜宴》称为“中国版的《哈姆雷特》”,引起了国外受众的好奇,激起国外受众的极大兴趣。从实际上看,《夜宴》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后很快在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十几个国家上映,并且取得不菲的业绩,标志着《夜宴》对《哈姆雷特》的中国影像化是成功之作,也是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范例。 三、外国文学作品中国影像化的文化意义与商业价值 外国文学作品的中国影像化作为跨文化改编的文化实践,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也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一)促进外国文学原著的在我国的传播 文学的影视改编“从文化的角度看是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转变,是大众文化的回归。”[11]通过跨文化改编和现代影像化技术加工,增强了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移,借助影视作品在视觉时的强大传播影响力,可使人们对原著的文化、艺术性进行再次回味与反思。 由于在外国文学作品的中国影像化过程中,对域外文化进行了完美的“归化”处理,从而克服了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障碍,扩大了受众群体,增强了作品普及性、通俗性和在受众当中的可接受性,因而也就扩大了传播的范围,从而达到传播对文学原著在更大范围进行传播和扩散[10]。“影视改编其意义不只是对艺术的一次探索,还是对文化的一次反思。”[12]从文化的角度看,由文学到电影的改编,可以被认为是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转变。随着当今时代进入了“视觉时代”,对外国文学的中国影像化改编,将会加快西方文学原著在中国的传播,引起人们对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更多关注。西方的文化在影视作品中融入,并用中国式情节表现出来,加深了观者对其思想精华的理解。同时,由于国外人对原著早已有了解,会对这样的影视改编倍加关注,因而造就了跨文化的影视现象。这样一来,中国电影不再单以中国特色文化取胜,而且借国外文学作品之力走上影视的国际化路线。 (二)促进跨文化、跨学科的交融 在外国作品的中国影像化实践中,体现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化借鉴与交融。首先是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正如前面所述,西方经典文学中国影像化改编,使影像化作品既有西方文化元素,又彰显中国文化传统,实现了中西文化的有机交融。其次是促进文学与影视的融合,既发挥了文学作品的内容优势、艺术魅力,又发挥了影视的强大重播功能,最终使文学作品借力影视技术得到广泛传播,扩大了传播范围,达到文学与影视的跨学科融合。电影不仅具有艺术功能,它还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和娱乐性。电影的商业、娱乐性也同样可以带动其艺术性的传播。 人类文化从功能出发,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文化,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度文化,三是解决人与超自然关系的表达文化。电影的触角可以延伸及上述所有文化层面。它既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还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等[13]。笔者则认为,电影是一种“寓雅于俗”的文化。每一场电影,对于大众观影者来说,都是一种娱乐消遣方式。只有满足了人们的兴趣,填补了受众的精神需求,才能将作品的艺术性渗透给受众。任何一部电影,都应以其审美性、娱乐性或者其吸引人的剧情作为最基本依托。外国文学作品中国影像化改编过程中,跨文化、跨学科文化的交融,在促进了文化全球化的同时,也推进文学和影视传播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这对文化传播同样有着积极意义。#p#分页标题#e# (三)促进我国影视产业发展 由于电影是商业性文化产品。电影的拍摄既是文化生产,又是经济活动、产业活动,而票房则是维系电影产业的关键要素。外国文学的中国电影改编,在宣传工作上便为电影制造了闪光点。由于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畅销作品)已为大众所熟知,将这一外国题材放到中国背景之下,必将会引起观影者的好奇心,因而对电影商业宣传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观众对原著有所了解,会加深对电影剧情、画面的印象。 中国电影将外国文化元素和中国特色文化融为一体,为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中国电影产业朝着跨文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拓展了电影产业发展的空间。 四、结语 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中国影像化作为跨文化改编实践,已经受到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并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对外国作品的跨文化影像化改编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一些研究成果对跨文化改编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然而,跨文化改编在中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跨文化改编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全球化、信息化、视觉化时代背景下,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中国影像化改编既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又蕴藏这巨大的商业价值。随着跨文化改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文本与视觉的互动经验的丰富和积累,未来外国文学作品的中国影像化改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电影行业背景篇9

关键词:

上层建筑的范围中会包含有新闻,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它来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社会发展引起的观念和思维的变化对于传统新闻形式的突破和创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造成它的发展层次会有更高。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一直在被观众所束缚,现在社会的进步,观众们对于新闻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之前简单的何时、何地、何人、何故,而是已经需要对新闻的背景和现实环境进行了解,在新闻事件和其他事件中,他们也要找到有联系的地方。新闻背景材料在这里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到今天为止,背景材料在新闻中所起到的作用已经是不可或缺了。

"背景"这个词的应用范围是较为广泛的,在摄影和绘画美术学中,衬托主体的背后景物就是背景。在文学创作中,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地点、必要的条件,就是其背景。在戏剧创作中,在演出中舞台上的布景,以及发生故事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交代,就是背景。在新闻中,事件的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就是背景。例如,政治背景、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等等。

能不能很好地利用电视新闻的背景材料,记者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记者接受一项采访任务之后,针对这则新闻事件中存在的一些材料和事物都应该去认真地进行调查和了解,这样一来,记者就可以很好地对这则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这样的话,对于这则新闻事件就会有更多的把握,也能够更好地将这则新闻事件报道出来,以免就事论事的单调性。

针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也应该是这样的,记者所掌握的资料和采访当事人,这在新闻事件的现场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目击者挖掘出与该新闻事件有关系的背景材料,一起来运用到新闻报道当中,这样就提高了这个新闻事件的深度和广度。

当前,在电视新闻中,对背景材料的运用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在新闻报道现场,通过采访当事人,将背景材料引出来,这种背景材料我们通常称为叙述式背景材料。第二,在后期编辑的时候,将一些录像、电影、图片、图表等资料插入在其中,这种背景材料我们通常会成为插入式背景材料。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好叙述式背景材料和插入式背景材料呢。

叙述式背景材料的运用方法

第一,叙述式背景材料是以口述为运用材料的方式,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以口头报道的方式直接叙述与事件有关的背景材料。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记者必须事先对你所要报道的背景材料有一个准确的了解,这样才能把背景材料直接的融入到报道当中。例如,我们采访了一期退耕还林的片子,记者在现场报道时首先给观众交待了这片林地两年前的面貌,现场是这样报道的:观众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已经长出一人多高的林地两年前它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苞米地,每年能为农民创造很大的经济价值,但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东北的防护林工程。舍小家顾大家把这片土地全部种上了杨树,原来的苞米地变成了现在的杨树林。记者是在事件的现场以口述背景材料的方法交代了这片杨树林两年前的面貌,使观众知道了这片杨树林存在的过去和现在。

第二,在现场采访提问中引出背景材料。这种方法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被采访者回答记者的提问所引出的新闻背景材料。使用这种方法需要记者事先对要提问的内容与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方面的内容有一个准备,这种方法所获得的背景材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去梨树县采访农村的乡路建设,通过记者的提问和被采访者的回答引出了事件的背景材料。记者:"现在这条柏油路修得这么笔直平坦给农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那么这条路没修之前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农民:"没修这条路之前,我们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赶上连雨天连屋门都出不去。就更别说把种在地里的菜运出去卖了,只能眼看着这些菜烂在地里。现在可好了,不管晴天和雨天,我们想什么时候进城卖菜就什么时候去,可方便多了。"从记者的一问和农民的一答当中,这条乡路现在和往昔的对比清晰地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插入式背景材料的运用方法

第一,把影视资料的原有声音和图像直接插入到电视新闻报道中。例如:我们播出的系列专题片《红色之旅》中四平战役的惨烈场面我们就插入了一段抗日战争的电影画面,这段背景材料的声音与图像都是原声像,这种声像放到了这部片子里,它把观众又带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给观众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这种背景材料的运用往往更突出了背景材料在电视新闻专题中的作用。

电影行业背景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管理模式;构建

电子商务在近些年来不仅得到了快速有效的发展,还给予中国人民生活、工作等方面极大的便利,电子商务虽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利用,但是在以电子商务为背景,构建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并没有较为具体的方法。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本文全方位、多角度的分别以管理对象选择、管理组织设计、业务程序再造、构建信息系统等方面来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希望能为企业构建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献一份力。

一、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影响企业财务处理

因为在因特网中在线录入单据、自动划转货币、财务业务协同的方式击败了传统的算盘、纸笔、计算器的财务处理方式,所以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华山论剑前者更胜一筹。由于在电子商务中无需将企业财务处理划分为多个单一的环节,因此企业财务处理的信息均在网上浏览、处理,十分便捷,这一点传统商务不可比拟。因此,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处理的影响十分深远、沉重和巨大。

2.影响企业财务制度

由于电子商务早已根深蒂固,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经济规则都因其改变,包括国家也颁布政策要求社会企业革新会计策略、会计指标,要求其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吻合,因此很多企业如今全都面临着财务程序、财务组织、财务处理等方面的各种改革,建立新的企业财务制度已成必然。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制度的影响十分显而易见、清晰明了。

3.影响管理团队结构

因为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团队职能分配较为分散,存在管理萎缩问题,但是电子商务环境中,采取分工制,管理决策、职员业务均在因特网上进行,管理对象非常清楚,虚拟职员管理团队取代了传统的真实职员管理团队[1]。因此,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团队结构的影响具有跨时代意义。4.影响财务办公软件因为电子商务可以进行业务协同,还能在第一时间获取财务信息,然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只能够非常被动的对财务数据进行汇总[2],所以电子商务处理财务数据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电子商务对财务办公软件的影响十分深刻,值得深思。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1.执行财务控制

在电子商务当中,能够在最快的掌握目前进行的活动的财务数据,还能快速的生成财务信息,并立刻将其反馈给信息需要者[3]。此外,电子商务执行财务控制的力度非常强,它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目前进行的活动进行校正,因为它可以直接控制指令掌控财务活动。

2.进行集中管理

在电子商务当中,企业数据、企业信息、财务信息都相对集中,企业数据管理权、企业信息管理权、财务信息管理权也非常集中[4]。由于电子商务不仅具有信息共享的功能,还具有很强的集中管理能力,不管是信息流、资金流,还是物流,都可以实现统一管理,因此财务管理员采集业务数据的方式非常直接,对数据集中管理的能力也非常强。

3.协同财务及业务

在电子商务当中,不管是采购、入库出库等财务,还是销售等其他业务,都能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除此之外,企业与供应商、政府部门、客户或者其他联盟企业,协同运作能力也非常强[5]。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不仅能够极大提高财务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在企业发展方面也是功不可没。

4.远程控制、处理财务

在电子商务当中,财务处理和财务控制都是立足于因特网之上。虚拟网络不仅将企业各部门财务数据收入囊中,就连企业外部了财务信息也都记录在案,如果财务管理员需要采集这些数据,动一动手指头即可,完全不需要出门访问、查询,免去了东奔西走的麻烦。此外,电子商务采集数据的能力非常强大,它的采集范围不仅仅只是城市、国家这样的小范围,就连全球的共享资源都能够做到迅速采集。

5.高效管理财务组织

在电子商务当中,电子商务有效结合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特点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管理方法。首先,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主要参数都已完美融合进了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财务管理结构当中,使得各项业务得到了层层分解;其次,电子商务执行分级管理,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责任以及任务;最后,电子商务具有完善的财务组织管理方案,对个部门的工作进程掌控、工作评价都相对稳定和明确。

6.构建信息系统

在电子商务当中,不仅能够实现对外高效、便捷、安全的进行货币转账和货币支付,而且还能够实现信息互动与资源共享,整个财务信息系统具有财务业务电子化的特色;不仅能够实现对内执行网络财务管理、网络财务监控,而且还能够再造基础设计,将财务流程与电子商务财务系统完美融合。此外,电子商务拥有核算导向、决策导向、控制导向三种信息需求的模式,核算导向、决策导向和控制导向不仅实现了信息技术电算化,而且还具有智能化、信息化等特征。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1.整合财务处理程序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需要通过整合财务处理程序来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首先,利用财务管理方式与信息技术发展有机结合,将财务管理结构、财务流程组合成系统性的管理模式;其次,从全局性考虑,减少不增值活动、无效活动,合理优化各项活动的财务流程。2.建立财务制度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需要通过建立财务制度来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财务流程、财务组织、财务信息系统和财务处理方法必须受制于财务制度;其次,财务制度要表现得宏观,要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更要对商务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约束。

3.重组财务组织结构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需要通过重组财务组织结构来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要更新老旧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概念,站在全新的角度上思考财务管理问题;其次,要重组财务组织结构,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新气象。

4.完善财务处理控制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需要通过完善财务处理控制来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首先,不仅要应用财产保全、授权批准和复式记账等财务处理方法,还要应用全面预算、无形资产计量评价和标准成本控制等全新的财务处理方法;其次,要完善财务处理控制、更新财务观念、提高管理素质,并适应经济环境。

5.深度改造财务处理控制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需要通过深度改造财务处理控制来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要将财务处理控制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得各种财务处理控制方法能够被灵活运用;其次,打造全新的财务管理结构,比如星型管理结构、水平总线型管理结构、虚拟组织和网络型管理结构,使得财务管理结构丰富多样。

四、结束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行业、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行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具有执行财务控制、集中管理、协同财务及业务、远程控制处理财务、高效管理财务组织、构建信息系统等特点,只有整合财务处理程序、建立财务制度、重组财务组织结构、完善财务处理控制、深度改造财务处理控制,才能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构建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作者:陈静 单位: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毅.电子商务背景下动态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6):196.

[2]杨金晖.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构建[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15):25-26.

[3]刘宇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