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十篇

时间:2023-12-26 18:06:19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篇1

>> 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我国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分析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价 农民利益保护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农村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与检验 河南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生态文明城镇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析 考虑环境因素的中部省份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新疆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十报告(全文)[EB/OL].http:///2012-11/19/c_113722546.htm.

[2]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全文)[EB/OL].http:///house/tj/2013-11-14/c_118121513.htm.

[3]河北省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全文)[EB/OL].http:///news/2014-04/11/c_1110193601.htm.

[4]曾志伟,汤放华,易纯,等. 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2(3):11-15.

[5]孙雪,杨文香,何佳.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J].地下水,2012(3):124-126.

[6]何平,倪苹.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J].统计研究,2013(6):11-18.

[7]牛晓春,杜忠潮,李同N.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 10个省辖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3(3):355-363.

[8]郭照庄,孙月芳,张翠莲.廊坊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4):32-35.

[9]杨惠珍.我国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65-67.

[10]吕丹,叶萌,杨琼.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述与重构[J].财经问题研究,2014(9):72-78.

[11]沈宏超,洪功翔.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412-418.

[12]王际宇,易辉,郭丽环.中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6):64-66.

[13]马树强,金浩,张贵,等.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J].中国经济报告,2015(10):100-104.

[14]河北新型城镇化路线图绘就纳入京津冀城市群[EB/OL],http://.cn/china/dfjj/20140411/1402

18772783.shtml.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篇2

7月26日,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海南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强调,新型城镇化既是当前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动力。要坚持从省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

海南省将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导”的原则,规划和实施一批城镇化重点项目,突出扶持建设50个左右的特色风情小镇。据了解,今年省政府已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人民币,重点扶持海口云龙、文昌龙楼、定安龙门等特色风情小镇的基础建设。

从海口市出台《关于探索统筹城乡示范发展的建议方案》到全省制定《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从建设“统筹城乡示范镇”到扶持特色风情小镇。仅2013年上半年,无论规划还是实践,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都成了海南省经济工作的热点和重点。

为此,海南省还聘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以及北大、清华、中科院等机构相关领域的专家,着手共同制订《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相关规划。由海南省政府印发的《2013年海南省科学规划年总体实施方案》,明确科学规划年的10项大任务,其别强调要把海南作为一个大城市,专门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和《海南新型城镇化规划》,这也是当前海南省实施科学规划,以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截止今年年底前,海南省还将完成《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定稿。

聊城30多项考核指标

山东省聊城市政府提出,到2015年聊城城镇化率要达到50%左右。其中,今年要达到43%,2014年要达到46%,2015年最终实现50%。这样算来到2015年,聊城中心城区将实现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双百大城市”的惊人目标。为此,聊城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要求每月1日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上报城镇化工作进展情况。其中,今年县市区城镇化工作考核指标项目,主要有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数、月新增)、建成区面积(总数、月新增)、城市建筑面积(月新增、同比增幅)、城乡建设投资(同比增幅、城市建设投资、村镇建设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增幅、新增廉租住房补贴户数、新增廉租住房开工套数、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套数、公共租赁住房开工套数、限价商品住房开工套数、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套数、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总数、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套数)、城中村拆迁、农村社区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进度、示范镇建设补助资金投入等。

针对今年,示范镇城镇化工作考核指标项目,主要有城镇人口、建成区面积、规划编制(如产业布局、道路、供排水、绿化、消防等专业性规划编制进度)、城镇建筑面积、道路工程、园林绿化(完成投资、公园绿地建设面积、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给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目前,聊城有14个省、市级示范镇,全部示范镇的城镇化工作情况,均由所在县市区汇总后上报。这14个省、市级示范镇,分别包括5个省级示范镇和9个市级示范镇。2013年,市直城镇化工作涉及部门就有市住建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等主要部门。

四川户籍改革先行

7月底,记者在四川省重点领域改革工作新闻会上获悉,继成都实行居住证制度后,下一步四川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户籍与居住证相互补充、有效衔接的实名制人口管理制度。

在户籍改革方面,四川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成都曾提出过实现城乡统一户籍的改革计划。在今年6月,发改委提出将在全国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四川则更进一步,宣布除成都市和民族地区外,全面放开全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限制条件,种种改革信号和动态情况无不明确地表示户籍壁垒正在被破除。

包括居住证政策在内的户籍改革,首先作用于实现城乡居民的平等权,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四川目前的城镇化发展现状,这一旨在平等权的居住证制度,对于四川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而言,将构成直接的推动力。更值得肯定的是,相较于传统的“城镇化”路径即新农村改革,这种在户改上作文章的城镇化策略,因其直指人口的市民化,而更具有张力和实际性。我国以权利和公共服务先行的方式助推城镇化,将有效地避免传统城镇化策略造成的权利落差,让落户更容易、权利更平等。对应着一个不同以往的思路,稍加思索可知,其结果必能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重庆推进“产城融合”

作为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特殊直辖市,重庆市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今年年初,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区县调研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时,曾反复强调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部署,在遵循“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突出特色和集群发展”的原则基础上,积极探索质量与发展并存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让市民的生活更美好、更安定、更温馨。“让市民生活更美好”,是重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追求的目标。通过开展“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步伐,努力实现人、城、产业和环境各方面的协调并进、共融共生,让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安民利民、富民惠民的过程。

重庆的产城融合的价值,就在于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加快大产业、大功能、大人群的集聚融合。为了促进产城融合,使“孪生姐妹”的成长相得益彰,重庆力图通过促进产业、城市、生活与社会等功能的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大产业、大功能、大人群的融合集聚。由此可知,“产城融合”正成为今年以来,重庆各区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实践也证明,“产城融合”的价值,就在于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进城镇化的扩容提质。

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必然会给环境带来挑战。认真解决资源短缺、环境脆弱与城镇化发展的矛盾,建设低碳都市、绿色城镇,是城镇化提质的核心策略。为了向“绿色”要效益,将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过程,今年以来,重庆市新组织实施绿色建筑22余万平方米,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283万平方米,悦来生态城成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城区,中冶赛迪大厦也成为重庆首个“绿色建筑”。

海南建50个风情小镇

7月26日,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海南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强调,新型城镇化既是当前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动力。要坚持从省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

海南省将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导”的原则,规划和实施一批城镇化重点项目,突出扶持建设50个左右的特色风情小镇。据了解,今年省政府已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人民币,重点扶持海口云龙、文昌龙楼、定安龙门等特色风情小镇的基础建设。

从海口市出台《关于探索统筹城乡示范发展的建议方案》到全省制定《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从建设“统筹城乡示范镇”到扶持特色风情小镇。仅2013年上半年,无论规划还是实践,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都成了海南省经济工作的热点和重点。

为此,海南省还聘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以及北大、清华、中科院等机构相关领域的专家,着手共同制订《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相关规划。由海南省政府印发的《2013年海南省科学规划年总体实施方案》,明确科学规划年的10项大任务,其别强调要把海南作为一个大城市,专门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和《海南新型城镇化规划》,这也是当前海南省实施科学规划,以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截止今年年底前,海南省还将完成《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定稿。

聊城30多项考核指标

山东省聊城市政府提出,到2015年聊城城镇化率要达到50%左右。其中,今年要达到43%,2014年要达到46%,2015年最终实现50%。这样算来到2015年,聊城中心城区将实现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双百大城市”的惊人目标。为此,聊城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要求每月1日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上报城镇化工作进展情况。其中,今年县市区城镇化工作考核指标项目,主要有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数、月新增)、建成区面积(总数、月新增)、城市建筑面积(月新增、同比增幅)、城乡建设投资(同比增幅、城市建设投资、村镇建设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增幅、新增廉租住房补贴户数、新增廉租住房开工套数、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套数、公共租赁住房开工套数、限价商品住房开工套数、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套数、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总数、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套数)、城中村拆迁、农村社区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进度、示范镇建设补助资金投入等。

针对今年,示范镇城镇化工作考核指标项目,主要有城镇人口、建成区面积、规划编制(如产业布局、道路、供排水、绿化、消防等专业性规划编制进度)、城镇建筑面积、道路工程、园林绿化(完成投资、公园绿地建设面积、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给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目前,聊城有14个省、市级示范镇,全部示范镇的城镇化工作情况,均由所在县市区汇总后上报。这14个省、市级示范镇,分别包括5个省级示范镇和9个市级示范镇。2013年,市直城镇化工作涉及部门就有市住建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等主要部门。

莱芜3年实现60%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篇3

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后发现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金融需求,即农民市民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业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产生的金融需求[9-10]。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主要涉及到住房、就业、养老、医疗和基本生活消费保障等问题。金融服务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两大方面:①生产服务设施,②社会服务设施。对工业化建设而言,一方面,工业园区建设会产生大量的金融需求,这其中包括工业园区建设土地储备整理、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物流体系与环境保护建设、园区职工生活配套体系建设等;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的需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金需求和技术改造升级融资需求的特点,为其提供定制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转化过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最初资金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给予资金支持,同时通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来促进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生产方式将发生转变,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因此,根据上述分析,详细需求分类如下。

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金融服务需求的预测

为了更好地引导地方法人银行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创新,课题组在梳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需求后,拟对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服务需求量进行简单的测算。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报告将主要以重庆市为例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金融需求量进行测算。由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所以这里的金融需求量着重强调的是使现有的准市民在身份地位、思想意识、社会权利及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向市民转换所产生的最低资金需求量。本报告的金融需求测算模型主要依据微观意义的人口城市化成本结构,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然后按照以下逻辑推演该测算模型。首先,新型城镇化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农民的市民化问题,其中关键的金融需求来自于住房建设和消费领域。其次,准市民即将作为城镇居民应该享受与正常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这样就产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最后,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在于工业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两方面建设的作用在于解决准市民就业问题和拉动经济发展,所以其产生的金融需求量可以从城市就业投资成本的角度出发予以测算。因此,为准确清晰地测算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需求量,本报告将采用灰色预测模型,从农民市民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业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四个方面着手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需求量进行测算。具体的思路是先分别计算2006—2011年上述4个方面的单项数据,汇总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2—2020年的数据进行测算。

(一)市民化产生的金融需求量根据前文的分析可知,市民化产生的金融需求量分为住房、就业、养老、医疗和基本生活消费保障等领域,但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各个领域的需求规模,本报告将只对住房建设和消费领域产生的金融需求进行测算。所谓住房建设产生的金融需求就是说为确保农民在转换成城市居民后,能够像城市居民一样正常居住而付出的最低资金投入成本,居住产生的金融需求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需求之一。现阶段在测算准市民居住成本方面,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路。一部分研究人员认定的准市民居住产生的成本要求比较低,它不是支付城市人均标准面积的房屋价格,而是只需要付出取得城市最低标准住房面积的人均房租成本。另一部分研究人员认定的农民市民化居住成本指的是该城市城镇住宅投资总额除以年末总人口数。本课题组结合前文对农民市民化的描述、界定,认为解决农民市民化居住问题有自购住房和租房两种途径,但由于现阶段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存量不足,所以无论是自购住房和租房都需要新建住房才可满足其住房需求,因此这里的人均居住成本更接近于城市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平均建设成本,而非房地产商所定的将成本与利润相加后商品房的平均价格。因此,重庆市农民市民化居住成本测算,可以用城镇人均住房面积(Q)乘以城镇单位住房面积造价(P)得到,用公式表示为C住=Q*P。按照以往的经验数据,重庆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大约保持30m2/人,同时从重庆市统计信息网查得2006—2011年相关数据并计算得表2:消费产生的金融需求C消是指准市民在成为城镇正常居民后,为满足正常的生活水平而需要的最低资金需求量,本报告将借用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予以表示,并根据重庆市统计信息网查询相关数据并计算得表3。

(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生的金融需求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生的金融需求量指的是为满足城市物质生产和居民正常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农民市民化转型后,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建设交通运输、给排水、通讯、能源、环境清洁保护等设施所需的最低资金投入成本。由于重庆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滞后,尽管农民已经进入城镇工作生活,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还十分匮乏。鉴于数据收集困难,本文将重庆市年固定资产投资扣除住房投资后的余额视为重庆市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成本。同时从重庆市统计信息网查得2006—2011年相关数据并计算得表4。

(三)工业化建设产生的金融需求量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是工业化,工业化的重要目的是解决准市民的就业问题,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城镇生活。所以,对工业化的金融需求测算可以基于工业化的目的———解决准市民的就业问题,换句话说,工业化产生的金融需求可以用解决准市民就业的成本来代替,具体的做法就是先估算城镇化背景下准市民在工业领域的人均就业成本,进而测算工业化产生的成本(金融需求)。按劳动经济学观点,劳动资本量与劳动力的需求量具有正相关关系。所谓劳动资本量是指在既定的生产条件下,单位生产资本所对应的劳动量。劳动资本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密集程度和劳动密集程度。劳动资本量越大,部门的资本密集程度就越高;反之,则部门劳动密集程度越高。因此劳动平均资本量还可以用来估算一个区域的就业投资成本。由此本文用公式A=E×(C/D)计算区域城镇化的平均就业成本,其中E为平均劳动资本量,C为平均每户城镇家庭就业人口数。D为平均每户城镇家庭人口数,设K=C/D,则K为城镇人口的就业系数。以上公式可简化为A=E×K。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报告拟用第二产业的数据代替工业化的相关数据,L代表第二产业从业人数,重庆市第二产业的劳动资本量E可根据公式E=L/H计算,其中L为重庆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H为第二产业从业人数。通过查询重庆市政府及统计局信息网站,收集整理到2006年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并计算得表5。

(四)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的金融需求量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样也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准市民的就业问题。所以农业现代化金融需求的测算方法与工业化测算思路一样,先计算城镇化过程中准市民在现代农业产业领域的人均就业成本,进而测算农业现代化产生的金融需求(成本)。借鉴公式A=E×(C/D),其中E为平均劳动资本量,C为平均每户城镇家庭就业人口数。D为平均每户城镇家庭人口数,设K=C/D,则K为城镇人口的就业系数,以上公式可以简化为A=E×K。同样用第一产业的数据代替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数据,L代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总量,重庆市第一产业的劳动资本量E可根据公式E=L/H计算,其中L为重庆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H为第一产业从业人数。通过查询重庆市政府及统计局信息网站,收集整理到2006年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并计算得表6。通过前文的分析计算,求得2006—2011年重庆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各项成本(如表7),包括人均市民化成本、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工业化人均就业成本和现代农业化人均就业成本。基于上表,本报告将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分别对上述四项成本在2012—2020年的数值进行预测。限于篇幅,本报告仅以人均市民化成本为例,预测过程如下。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的规划,2012年至2020年,重庆力争每年新增户籍城镇居民90万人,则2012年至2020年市民化成本和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分别等于各自平均水平乘以90万,工业化成本和农业现代化成本分别等于各自人均水平乘以每年新增人口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领域的就业人数(此次按较低口径计算,分别取20万人),则重庆市2012—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的总成本(即金融需求量)为表9所示。如表9所示,依据灰色预测模型及重庆市政府未来9年内的规划,预测到重庆市未来9年每年的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分别约为1846亿元、1949亿元、2061亿元、2165亿元、2277亿元、2389亿元、2502亿元、2614亿元、2726亿元。由此可见,本文预测的金融需求量占到重庆市GDP(2013年约为1.3万亿元)的较大比重,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会为重庆市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法人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所以,根据预测结果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那么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结论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篇4

关键词:新城建设;细分产业;关联影响程度;济南西部新城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步入了快速城镇化的轨道,各级城市逐渐成为各类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乡土中国”正逐步嬗变为“城市中国”。1978年末,中国城镇化率尚不足18%。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2011年首次超过50%,为5127%,2012年为5257%,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达到年均1个百分点的大幅提升。城镇化是21世纪中国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认为:中国的城镇化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性因素之一(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2)。在中国城镇化进入中期加速发展之际,中央最高决策层也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中国城镇化的建设方针。

中国城镇化已步入中期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伴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镇化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趋同、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生活居住成本昂贵、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这些问题的叠加交错极大制约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中央政府推行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启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新一轮的城镇化浪潮不仅是城市体量的扩张和城市质量的更新,更意味着城市文脉的延伸和城市生活的再造。

新城建设是探索我国城镇化道路和提高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心移向了城市,城市在国家和区域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4个经济特区的设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确定,初步形成沿海城市快速发展的格局,从此,城市在中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战略推进过程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我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城/新区、大学城、生态城、低碳示范区、文化创意园区等种种空间发展形式,这些空间形态的变化以及新城建设的意义,值得我们重新审视与深刻思考(武廷海、杨保军、张城国,2011)。纵观世界各国新城的成功建设案例,基本都是在遵循“城市更新与新城拓展相结合”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为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各自国情而实践和创新。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新城建设受到高度重视,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主观能动性。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中国的新城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偏离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的问题。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等。中共十报告明确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我国新城建设蕴含新的机遇与挑战。济南作为联系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城市,正积极发挥着对“沿黄”和中原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领跑城镇化新方向。济南西部新城,一个引领济南主城“西进”,承接市区高等院校转移扩张,具有生态、旅游、高教、科研、新城功能的城市新区,正在济南西部的土地上成长、崛起。近年来,济南市全面贯彻“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空间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全面拉开了旧城区和西部、东部新城区“一城两区”的发展空间,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济南抓住京沪高铁建设机遇,启动西部新城区建设,对加快济南形成“一城两区”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济南在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中心城市地位。从区域范围上(参见图1),济南西部新城跨长清区、槐荫区、市中区三个行政区域,其中包括长清区的平安街道办事处(原为平安店镇)、崮云湖办事处(原为崮山镇)、文昌办事处(长清老城区),槐荫区的段店镇、张庄街道办事处以及吴家堡镇、匡山街道办事处、段店北路街道办事处的少部分面积,市中区的白马山街道办事处、党家镇(2008年以后改为党家镇和陡沟街道办事处)以及七贤街道办事处的部分面积,共约450平方公里。

图1 济南西部新城区域范围图

产业发展是西部新城建设的核心。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与引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从产业发展角度看,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作为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要求产业多样化、产业升级和基础设置的相应改进(林毅夫,2010)。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济南西部新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其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抓住全球产业发展与转移的新趋势、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期、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转型期、高铁经济带来的崭新机遇;另一方面,要与新城空间结构布局、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发展自身基础相协调、相配套。在以上背景下,本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组对向量自回归模型(GroupVAR)”的原理与方法以及产业的经济密度弹性来分析、预测济南市细分产业间短期与长期的关联影响程度,从而为济南西部新城产业发展战略提供指导。从调研获取资料可知,由于济南西部新城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产业体系发展不完善,大部分产业发育程度不成熟,因此本研究选取济南市的各类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且运用经济密度对济南市各类产业的分析来揭示济南市产业发展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地理属性。其中,产业经济密度=产业产值/城市建成区面积,其表征了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

二、文献综述

(一)城镇化与新城建设

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主要始于20世纪初。1900年世界城镇化率仅为15%,而据联合国2009年的测算,全球已有342亿人口即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且80%的GDP由城市创造。中共十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中共十报告,2012)。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必须坚持集约高效原则,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双向调控,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方创琳,2009)。对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切入视角不同看法也存在较大差异。新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主要阐述城市如何伴随着经济增长而产生、发展(Black D.,Henderson J.V.,1999;保罗・克鲁格曼,2000),内生增长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等理论侧重于探讨城镇化推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模型(Lucas R E.,1988)。Davis & Henderson(2003)通过研究指出,人口流动、通讯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共政策会对城市系统、人口转移模式、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人口密度、专业分工、知识溢出和技术进步、公共政策等一系列经济变量综合作用的复杂关系。Vernon Henderson (2003)研究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集中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者通过研究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代表了部门利益的迁移,城镇化本身不是经济增长的刺激因素,但是城镇化的模式或城市集中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产率的增长;城市集中度受国家政策和国家机构影响较大,对于城市发展来说都有一个最佳的城市集中度,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集中度将会下降,并且过高的城市集中度可能降低生产率。Liyin Shen 等(2012)指出,可持续城镇化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运用城镇化速率(Vur)-城市可持续发展速度(Vus)坐标四象限概念模型以及在VurVus基础上得出的可持续城镇化弹性系数(Esu),用来评估城镇化的某一进程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新城建设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社会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不同城镇化阶段出现的新型城市空间,推进了我国区域和国土层面空间战略的实施。“新城”概念的提出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城市建设运动新城开发实践研究,霍华德(Howard E.)的田园城市理论奠定了新城理论基础,他还通过积极投身于新城开发实践进一步丰富了田园城市理论。其后创建的“新城模型”对整个20世纪的规划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Hall P.,1972)。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相互促进,因而发展十分迅速。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城市发展进入了城市重新规划、治理和更新,以及开发建设新城镇的时期(王庆安,2007)。通过研究发现,世界各国的新城都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时期一般都是社会经济稳定增长、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展期,或者是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时期。新城的开发往往是出自于城市空间拓展的需要而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我国当前的新城建设处于一个比较缓和、循序渐进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虽然新城开发的经济社会条件已经成熟,但对新城的重视和正确理解还很滞后(张捷,2007)。陈红霞、西宝(2008)指出,新城是快速城镇化条件下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城市结构的有效模式之一。总体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新城的空间形态变迁过程体现了产城融合、城乡统筹、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等特征,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与特点。

(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蒙・库兹涅茨(1989)即指出产业结构变动通过产业的不同属性对城镇化产生影响,首次提到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钱纳里在研究工业化进程阶段时,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在经济发展各个时期的关系,提出了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相关联,具体表现为城镇化率和劳动力份额的同步(Hollis Burnley Chenery,Moises Syrquin,1975)、产业结构变化是城镇化的原因(Hollis Chenery,Sherman Robinson,Moshe Syrquin,1986)等重要命题。配第―克拉克定理与库兹涅茨阐明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但在其背后应该还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即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中,必须伴有相应的城镇化进展,因为任何产业都要有自己的空间载体――产业的空间实现方式,没有产业空间载体的变换,就不可能有产业结构的全面高度化,城市即是这个空间载体的主角,而城镇化是产业空间实现方式的主要形式(曾芬钰,2002)。

在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研究的基础上,其他学者对联结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集聚经济、人力资本、技术进步(James C. Davis,J. Vernon Henderson ,2003; Black,D.,Henderson,V.,1999; Murata,Y.,2002)作为联结二者的内生因素,是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城镇化现象的重要方面,而经济政策作为外生变量,也会对二者关系产生影响。Moomaw,Shatte(1996)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城镇化率随人均GDP、工业化程度、出口及外国援助的增长而上升,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下降。Henderson(2000)利用不同国家的横截面数据计算出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取对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一方面,从聚集经济的角度考察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认为在一个国家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时,劳动力也随之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从而使企业和工人聚集到城市中,以获得要素聚集和人口集中的规模效益,于是促进了城镇化发展;另一方面,考察了政治和政策因素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他指出一些经济政策,如基础设施投资政策、价格政策、贸易政策等会对城镇化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先影响到各产业部门组成份额,进而间接影响到城镇化的(James C. Davis,J. Vernon Henderson ,2003)。Black D. & Henderson J.V.(1997)指出制造业和服务业对城镇化的不同影响可以从城市规模的大小上表现出来,金融、商业等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城市在规模上较大,而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则规模相对较小。Henderson(2002)认为,在一个成熟的城市系统里,经济活动更趋分散。标准化的制造业生产往往是分散到较小的和中等规模的城市,而大型都会区则侧重于服务、研究和开发以及非标准化的制造业。

经济学所论述的城镇化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曾芬钰,2002)。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市体系变化明显的地区,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的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的互动变化趋势已经出现,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响应既是我国新时期城镇化推进的主要目标,也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Brazel,A.J.,2002),也是我国可持续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此外,Kiss E & Takeuchi A(2002)重点强调了工业重组对于工业空间结构、城市空间与土地利用的影响;Bertinell,L.& Stroble,E.(2007)基于面板数据半参数估算方法的跨国比较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城市集聚(城市首位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不断增强。借鉴国外的空间生产理论与实践,近年来国内学者也注重从空间生产角度研究城镇化、产业发展问题。

(三)产业关联影响程度

对产业关联度的分析,多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或产业结构与经济表现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李京文、郭克莎、纪玉山(李京文,1998;郭克莎,1999;纪玉山,2006)等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罗光强、曾伟(2007)则采用TARCH和状态空间模型从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来考察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李云娥(2008)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发现第二产业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最大,而第三产业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不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

二是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特别是工业与服务业之间关联度的分析。刘佳等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我国42部门的产业关联情况进行了分析(刘佳、朱桂龙,2012)。陈宪、黄建锋(2004)、江静、刘志彪(2007)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我国工业与服务业相互推动、协同发展的事实。殷凤(2011)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间存在着长期动态联系,但相互间的影响系数较小,说明目前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尚未形成。

三是细分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分析。任木荣等运用灰色关联方法计算我国房地产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任木荣、苏国强,2009)。赵玉林等运用投入产出方法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关联和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间的关联两个层面,对高技术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赵玉林、汪芳,2007)。

综上所述,以上文献多从宏观角度对我国产业结构及其关联度进行研究;然而,从微观角度来看,三次产业中还包含许多细分产业。已有文献少有对某个城市细分产业间短期和长期关联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尝试在新城建设背景下对济南市的细分产业间关联影响程度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以期对我国新城建设中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提供借鉴。

三、模型与数据获取

(一)模型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济南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制造业共10个产业任意两个产业间的短期和长期关联影响程度,根据排列组合原理可知,共需研究45组两两产业间的短期和长期关联影响程度。因此,采用组对向量自回归模型(GroupVAR)以及组对向量误差修正模型(GroupVEC)进行研究,即对输入变量、中介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两两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以发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短期、长期的相互影响。

VAR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即向量自回归模型,是基于数据统计性质建立模型,并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常用于预测相互关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VAR一般模型如下:

为样本个数。本研究中采用ADF方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时间序列是平稳序列,就可以建立VAR模型。建立的模型是否有适用性,需要检验,具体的检验包括稳定性(滞后结构)检验(AR图表)、残差检验、自相关LM检验、正态检验、异方差检验。通过这些检验的VAR模型是适合的。如果时间序列不是平稳序列,其差分是同阶平稳序列,可以建立VEC模型;一旦已经估计了VAR(VEC)模型,就可以应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来分析时间序列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效果。

(二)数据获取

本文研究的1996-2010年济南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制造业等10个产业的统计数据,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济南西部新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济南市及西部新城所辖区县实地调研获得。

四、实证研究

(一)数据平稳性检验

(二)VAR模型建立

VAR模型不需先验的经济理论作为支撑,而是完全依赖于数据的统计性质,用于测度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在建立VAR模型结构的时候,首先需要确定变量的滞后区间。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施瓦兹准则(SC)等6项指标确定滞后期,经过检验结果,最终确定最优滞后期为2,见表2。

(四)误差修正模型

房地产业受其自身、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影响较大;

[18]武廷海、杨保军、张城国,2011:《中国新城1979-2009》,《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4期。

[19]殷凤,2011:《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20]曾芬钰,2002:《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当代经济研究》第9期。

[21]张捷,2007:《新城运作机制的比较研究》,《国际城市规划》第22期。

[2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2年11月。

[23]Black,D.,and Henderson J.V. ,1999,A Theory of Urba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07,pp.253284.

[24]Lucas,R.E. ,1988,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Vol.22,pp.445.

[25]Davis,J.,and Henderson J.V.,2003,Evidenc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Vol.53,pp.98125.

[26]Henderson,V.,2003,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economic growth:the sowhat ques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Vol.8,pp.4771.

[27]Peng,Y., Shen L.Y.,Wu Y.Z.,and Zhang X.L.,2012, An Alternative Mmodel for Evaluating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Cities,Vol.29,pp.3239.

[28]Hall,P.,1972,New townthe British Experience, The Town and Contory Planning Association by Charles Knight & Co.Ltd.London,pp.173199.

[29]Chenery,H.,Robinson S.,and Syrquin M.,1986,Transl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A Comparative Stud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0]Davis,J.,Henderson J.V.,and James C.,2003,Evidenc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Vol.53,pp.98125.

[31]Black,D.,and Henderson V.,1999, A Theory of Urba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07,pp.252284.

[32]Murata,Y.,2002,Ruralurban Interdependence and Industrialization,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 68,pp.134.

[33]Brazel,A.J. ,2002,Urban Sustain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hange,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Vol.58,pp.7172.

[34]Moomaw,R.L.,and Shatter A.M.,1996,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Bias toward Large Citie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Vol.40,pp.1337.

[35]Henderson,J.V.,2000,The Effects of Urban Concentration on Economic Growth,NBER Working Paper,No.7503.

[36]Black,D.,and Henderson J.V.,1997,Urban Growth,Working Paper no.6008,Cambridge, Mass: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37]Henderson,V.,2002,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Vol.17,pp.89112.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篇5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小城镇建设;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243-02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推进城镇化发展,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破解新形势下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根本性作用。加快小城镇经济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实践课题。基于在对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小城镇经济建设实地调研,提出加快小城镇经济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推动黑龙江省小城镇经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充分认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国一体化进程的普遍规律。2012年9月在全国资源型城市与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及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发展的大问题。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农民就业,提高了农民收入。城镇化的最大特点是集聚经济效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的聚集可带来土地的节约,而且农村人口的转移有利于土地在农民手中适度流转集中,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破解新形势下三农问题具有根本性作用。

“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比重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程度、发达程度,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是城市化、城镇化一个重要转折点和标志,中国大陆2011年城镇人口首超农村,标志着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取得重大成就,也是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的象征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和关键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城镇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7%提高到2012年的52.6%,城镇化在中国经济总体格局中地位重要、意义深远、空间巨大。城镇化也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经济建设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政治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其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会议明确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并把城镇化战略作为新一年里经济工作六大主要任务之一,这对于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具有深远意义。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小城镇经济发展已成为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具备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小城镇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集散地和乡镇企业规模经营的基地,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提高我省农村城市化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和农业服务业的转移。加快黑龙江省小城镇经济建设,是推进我省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缩小黑龙江省城乡发展差距、建设富强龙江、文明龙江、和谐龙江、大美龙江、幸福龙江的有效载体。要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经济建设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形成共识,凝聚小城镇经济建设的各方合力。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党委、政府充分依托党和国家对小城镇建设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全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整体环境水平,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整体推进工作。爱辉镇成为全省“百镇建设工程”第二批示范镇、黑河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镇和爱辉区“三镇两乡十村”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还是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部级文明村镇、优美乡镇、大遗址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2012年爱辉镇实施了“农牧立镇、旅游兴镇、引资强镇、和谐建镇”四项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发展旅游经济,从而促进农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经济建设步伐,繁荣了地方经济。但是,爱辉小城镇经济发展中仍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主导产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的资金匮乏和融资渠道不畅;缺乏小城镇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政府对小城镇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得到很好履行,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等等,贯彻落实党的十政治报告提出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贯彻落实全省整乡(镇)推进城镇化工作现场会精神,加快小城镇经济建设步伐,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小城镇经济建设工作力度。确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整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密切联系各有关部门,及时协调和解决项目、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齐心协力全面推进小城镇经济建设。坚持完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规总体规划。还要把小城镇经济建设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2.培育小城镇特色经济,为小城镇发展积蓄后劲。我省各乡镇由于在自然资源、地理交通区位、经济发展基础以及科技、文化、人口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确定小城镇经济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时,应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3.加快城镇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镇发展环境。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涉及到城镇化的质量,也是保证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城镇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不仅要加大力度,还要有适度超前的意识,全面做好交通、通信、能源、环保、给排水、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商业、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尽最大可能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二次破坏。

4.构建多渠道多方式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筹措小城镇经济建设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资本投入小城镇开发。对于小城镇住宅开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部分文化、教育及卫生事业项目,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建设、经营和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小城镇贷款的力度。

5.加快场镇合作共建,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场镇共建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要不断扩大场镇共建成果,继续与农场开展多层面、多领域的合作共建,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共享。

6.制定优惠政策,消除不利于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政策障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使小城镇居住的农民,在子女入托、入学、参军、社保和就业等方面均应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要大胆探索已进镇落户的农民的承包地、自留地、宅基地的流转问题。在农民原宅基地退还集体经济组织并实施复垦的前提下,可对农民进镇购房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降低农民进镇购房的成本;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对进城落户之后愿意放弃农村承包地的农民,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与其他城镇居民一视同仁。

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小城镇经济发展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促进黑龙江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的美好远景。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2]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N].京华时报,2012-09-26.

[3] 坚持稳中求进 奋力扎实开局[N].人民日报,2012-12-16.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N].新京报,2012-12-17.

[5] 新型城镇化,生态要优先(绿色焦点)——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院士[N].人民日报,2013-01-05.

[6] 陈文魁.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4.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篇6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基于社会学角度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北京市草莓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建议

大兴区观光采摘园发展的探讨

北京郊区生态环境建设指标体系探究

“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并存的原因及对策

贵州天龙屯堡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对北京的启示

关于进一步优化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结构的思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建设——基于辽宁省清原县的调研报告

关于昌平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园艺系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在14个省市获得推广应用

关于加快推进西集镇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及其启示

工作过程导向的《农产品有害物质检测》课程设计

高职《果蔬贮运与加工质量监控》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携手企业合作育人建设校企共融文化

白兆秀、侯引绪教授获北京市第七届高校教学名师称号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稿约

谋划新定位促进新融合实现新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新定位与新融合”高层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乡村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逆城协调与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农业资源在体验型乡村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农民视角下京郊农业技术信息需求与对策研究

北京郊区“一村一品”的调查分析

大花蕙兰栽培技术研究

我院学报在北京市高教学会评优中获得多项荣誉

北京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研究

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存在问题与对策

浅议北京远郊山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云台山景区开发的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

昭平县旅游产品谱系构建研究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种植类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的总体设计——以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为例

农林类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教改中的问题与对策

全国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2010年会会议纪要

我院召开示范校建设验收工作部署会

奶牛养殖和果树生产专家积极开展技术服务

基于决策视角的比较分析与思考——也谈农村改革与发展30年

关于密云县推进新农村建设思路及措施的研究

我国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困境及路径选择——以甘肃省为例

北京跨界水源地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官厅水库流域延庆怀来两县为例

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对永宁镇豆制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

超临界CO_2流体夹带丙酮萃取甜瓜籽油的研究

对国货复进口快速增长现象的思考

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来源研究——以通州区于家务乡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为例

门头沟区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赴美国、墨西哥农村考察报告

梨园镇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建设的思考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指导教师的作用

关于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考

学院3个项目获准中国职教学会2008-2009年度科研规划项目立项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改革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稿约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篇7

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主持词

同志们: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市“十五”计划确定的战略重点,创建文明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要求。为了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充分准备,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xxx市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各委局及驻密单位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及二级机构党政正职;各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城管部门负责人及所属村委会、居委会书记、主任;市区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中小学校、大型商场、宾馆、饭店负责人;各乡镇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及创建农村垃圾管理先进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市委机关大院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安排部署全市加快城镇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具体工作,并要以此次会议为标志,拉开我市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序幕。

今天会议的议程有4项:一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连渠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二是副市长岳振杰同志宣读《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三是市长林建刚同志作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报告;四是市委书记陈新贵同志作重要讲话。 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连渠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副市长岳振杰同志宣读《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 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市长林建刚同志作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报告; 会议进行第四项,请市委书记陈新贵同志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按照预定计划,今天会议的议程已全部进行完毕。李市长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岳市长宣读了《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林市长作了动员报告,最后陈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的内容很重要,关于会议的贯彻落实我再强调三点:1、召开会议,广泛宣传,层层动员。请与会的各单位的负责同志回去后,要立即召开相关会议,把今天会议的精神和下发的几个文件传达下去,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加快城镇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要统一干部思想,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2、制定措施,研究方案,积极推进。各有关责任单位要对照今天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制订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今天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3、4月10日前各单位要将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如何实施的具体意见以书面形式报送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 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篇8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市“十五”计划确定的战略重点,创建文明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要求。为了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充分准备,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XXX市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各委局及驻密单位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及二级机构党政正职;各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城管部门负责人及所属村委会、居委会书记、主任;市区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中小学校、大型商场、宾馆、饭店负责人;各乡镇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及创建农村垃圾管理先进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市委机关大院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安排部署全市加快城镇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具体工作,并要以此次会议为标志,拉开我市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序幕。今天会议的议程有4项:一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连渠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二是副市长岳振杰同志宣读《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三是市长林建刚同志作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报告;四是市委书记陈新贵同志作重要讲话。

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连渠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副市长岳振杰同志宣读《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

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市长林建刚同志作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篇9

新市镇土地利用与发展空间保障关系初探——暨南京市涉农镇街城乡统筹规划实践探索

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规划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以常熟市为例

关于加强中小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城市户外广告规划控制要点及管理策略研究——以《如东县城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为例

城市户外广告的设置规划与价值取向

规范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城市风貌特色——以《常州市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的编制为例

基于公众参与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以泰兴市黄桥镇东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异模型研究

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纪要

铁路客运枢纽综合开发热的冷思考

轨道交通与区域转型发展——以江苏为例

苏南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整体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关于以“片区”理念落实城乡统筹发展观的探讨——以《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为例

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探析——以张家港市为例

碧湖金林汇灵境丰城绿秀展新颜——浅析大丰市银杏湖公园规划设计

主题造园手法在公园总体设计中的应用探索——以成都“中华情”商务公园总体设计为例

日本的防灾计划评述

“公共自行车热”带来的思考

出版物简讯

首届长三角城乡规划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关于公布2010江苏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评选结果的通知

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修订工作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会议暨第二届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组织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连云港市郊区规划》启动编制

东海县加强城乡规划条例宣传工作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转型期城市公共绿地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无锡市中心城区为例

理性与非理性下的城市规划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探析

城市蔓延中的村庄演变探讨——以玉溪市为例

四川绵竹村镇震后调研与重建工作纪实分析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趋向——桃林镇七埝村特色村庄建设规划的启发

突出实践特色主动服务“三保”推进城乡规划工作跨越发展

浅谈规划许可矛盾的成因及化解

西津渡历史街区园林景观空间情态的感悟

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协会规划编制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在常州召开

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学会城市交通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在常州召开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

2008年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年会暨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研讨会纪要

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2008年工作报告

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协会规划编制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在南京召开

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城市测绘专业委员会2008年综合性经验交流会在淮安市举行

景观生态布局:风景旅游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的有效模式——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

中心城区土地开发强度研究

常州市中心城区地价空间规律探讨

抢抓农村发展新机遇彰显农业旅游新亮点——对溧阳市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利害关系人提起规划行政诉讼问题浅析

浅析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创建

昨天的辉煌,今日之起点——献给战斗在建设系统由陆海空武警等部队转业的全体战友

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报告篇10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满意度 加权综合评分法

党的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并随即推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该规划提出,我国已“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并指出“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根据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佛山市人口城镇化率为94.1%,位居全国第三,城镇化质量全国排名第五。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和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佛山城市综合竞争力均排全国第九,位于全国地级市前列。总体上看,佛山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不低,但城镇化硬件水平和客观指标高并不意味着佛山居民就一定满意和幸福,不同人对同一城镇满意度主观感受不同,同一个人对城镇不同行业公共产品的供给也不同。鉴定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人为本,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准确把握城镇居民的满意度,并调整不同类城镇公共产品供给,将资源配置到居民最需要的领域是当前中国发达城市普通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和民生问题。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主观、综合的、动态、对比的多维视角设定居民满意度指标,然后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测量佛山及五区各产业的居民满意度现状,最后提出提高居民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一、评价指标及数据来源

1.评价指标

与市场营销领域的顾客满意度概念不同,对于城市而言,城镇居民的满意度涉及领域繁多,评价指标多元,因此需要全面设计城镇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和体系。关于居民在城市经济中的满意度研究,VanRyzin,GreggG.,Muzzio,D.,Immerwahr,S(2004)曾做出过主要贡献,他们从学校、警察、消防、图书馆、公园、道路、公交车、地铁和垃圾清理等9个方面来调查纽约公众满意度。我国学者尤建新(2004)首先将私域部门的“顾客满意”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后来盛明科、刘贵忠(2006)等人提出了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吴建南、张萌、黄加伟(2007)和夏雪皎(2008)等学者进一步对我国城市公众满意度进行了研究。上述研究重要而有益,但研究时间上略显陈旧,样本选择上也缺乏对发达地级城市的数据,难以反映当前我国发达城市居民满意度的认知,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更能全面反映新时代背景下的城镇居民满意度现状和结构特征。

在借鉴前人满意度指标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城镇居民生活满意是个多维概念:首先它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它取决于期望与实际的对比;第二,居民满意度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概念,包括城市居民对环境和基础设施、生活业、公共业、城市文化、政府服务等多维度;第三,居民满意度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涉及到与之前生活变化对比;第四,居民满意度还是一个横向的对比结果,它体现人们会将现有城市生活与理想或见过的城市的对比。为此,本文设计城镇居民满意度指标,分为三级:一级为总满意度指标;二级为五大行业类别满意度指标,分别为城镇环境和基础设施、生活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城镇文化和政府服务,这五大行业从物质到精神层面反映了城镇生活的主要方面;三级为21个具体行业指标,如表1。

对于各种评价指标的打分本文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进行。先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对于城镇居民满意度各项指标评价分值,本文设计了5级量表分档,即很满意、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和不了解选项。同时问卷中还设计了满意度对比性指标,如“相对于收入而言,本镇(街)的生活成本情况”,“与过去5年相比,您现在生活满意度”,“.与您心中的理想城镇相比,您在本镇(街)的生活幸福感”。对于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确定,权重得分(各指标权重见表1)。

2.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以佛山32个镇(街)调查范围,对象为镇街建成区的常住人口。为了保证调研的科学和有效性:按人口比例对各镇街样本容量进行确定;为增加可比性,对各镇街重点选择中心商业区、住宅小区、工业区、政府部门四类地点取样。最终收回有效样本3646份。其中本地户口54.1%,外来人员占45.9%;男性占45.75%,女性占54.3%;30岁以下居民占52.6%,是样体主体,35-45岁中年居民占41.5%,46岁以上占5.9%;从职业看,打工者居第一,占四成,其次为公司职员占22.4%,私营老板占11%,学生占8.4%,公务员占7.8%,这前五位职业共占整个样本的89%,教师、医生、农民、退休者和其他职业者占11%,涵盖了社会主要阶层;从学历看,高中和中专占34%较大;从收入结构看,1000-3000元月收入样本占四成,符合正态分布。

二、佛山居民满意度现状评价

1.全市居民满意度

根据全市3646个样本居民数据,居民城市生活满意度综合得分区间为1.755至4.681(见表2),平均得分3.2324,中位数为2.994,标准差为0.5494。考虑权重因素和最优尺度分类,可将样本居民满意度水平分为五级:得分在1.755-2.549区间为很不满意,得分在2.55-3.022区间为较不满意,得分为3.022-3.442区间为一般,得分在3.442-3.915区间为较满意,得分在3.915-4.681区间为很满意。按此标准,佛山样本居民选择很满意占11.4%,较满意占22.3%,二者共占33.7%,一般占30.85%,较不满意的占25%,很不满意占10.4%,选择“一般”占比较多,这里的“一般”可以理解为基本满意。

与过去5年相比(表3),现在生活满意度认为“提高较大”的占46.7%,“提高很大”的占7.7%,两者共占54.4%,感觉“无变化”的占33.6%,也有12%选择有所下降,中位数为“提高较大”。与受访者心目中的理想城市相比,在本镇生活幸福感选择“一般”的占56.7%,幸福感“较高或很高”的占31.1%,“较低或很低”的占12.3%,中位数为一般。相对收入而言,样本居民感受到的生活成本选择“比较高和很高”的占47.9%,选择较低或非常低的7.2%,不足十分之一。

以上说明,相对于收入而言,有五成多居民感觉生活成本较大。从纵向看有超过半数的居民感觉提高较大,但“与心目中的理想城市相比”仍有近六成感受现有生活幸福感一般,说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外来人员“与理想城镇相比”满意度低于本地人,“与过去相比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地人,“相对生活成本”压力感受也高于本地人。

从居民满意度的五大类行业平均数看,基础设施满意度最高,处于“较满意”状态,第二为城镇文化满意度,第三为政府服务满意度,第四为公共服务满意度,最后为生活服务业满意度,接近“较不满意”水平(见表4)。从21项具体行业看,满意度最高的行业分别为水、电、燃气供应业、公园和休闲设施、商业零售业、环境卫生、道路和交通服务;满意度最低的行业为房地产价格、医疗服务、政府效率和服务态度、治安环境、城镇节能减排工作。

2.五区居民满意度

佛山市共有五个区,分别为禅城、顺德、南海、高明和三水。高明居民满意度得分3.36,位居第一,顺德3.26位居第二,南海3.24位居第三,三水3.16位居第四,禅城3.15末位,均处于基本满意状态。从分值距离看,五区居民生活满意度分为三个梯队,高明为居民满意度第一梯队,顺利和南海为第二梯队,三水和禅城为第三梯队。

相对于收入而言,禅城样本居民有53%感觉生活成本较高或很高,南海和顺德有49%选择较高或很高,相对而言三水和高明仅有38%和30%的人选择该项指标。选择生活成本较低的区分别为高明、顺德和三水,分别为13.5%、7.8%和6.6%。从平均值上也反映出高明和三水生活成本最低,禅城、南海和顺德较高,这些结果与人们实际感受较为相符。

与过去5年相比,现在生活满意度指标,选择“提高较大”选项的是南海、禅城和顺德,分别为57.9%、56.1%和52.7%,三水和高明该指标较小,为47%和50%。选择“有所下降”的三水和顺德较多,均为15%。选择“无变化”选项三水和高明较多,分别为41%和37%。从平均数看,五区居民均感提高较大,但程度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南海、禅城、高明、顺德和三水。

与理想城镇相比,在本镇生活幸福感,大部分选择“一般”,选择本镇生活幸福感“较高”的样本居民禅城、南海和顺德比重较高,占三成多。三水和高明比重较低,为18%和27%,选择本镇生活幸福感较低的选项也是高明和三水较多,约为15%。反映了这两个区镇街居民现实生活与理想差距较大。

综上,佛山市五区中,禅城区和南海区有共同特点,即相对生活成本较高,无论与过去还是和理想城镇相比现在的满意度均较高。顺德区相对生活成本不如禅城和南海,与过去和理想城镇相比满意度低于南海和禅城,比较符合人们的现实感觉。三水区经济欠发达,相对收入来说生活成本偏高,与过去相比满意度较高,但与理想城镇相比幸福感最低,也符合预期。只有高明区较为特殊,生活成本最低,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满意度最高,但与理想城镇相比满意度较低。

从行业大类看,高明基础设施、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政府服务居民满意度均位五区之首,其中基础设施和城镇文化处于“较满意”水平;顺德基础设施和城镇文化居民满意度较高,处于“较满意”水平,基础设施和政府服务均位居五区中第二位;南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满意度区内较高,但处于五区第二位,五大行业均处于满意度“一般”水平;三水和禅城相对其他区满意度较低,两区生活服务均处于“较不满意”状态。按行业大类提升方向来看,相对于其他区,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满意度最需要提高的区是禅城和三水;公共服务业最需要提高的是顺德和禅城,城市文化最需要提高的是三水,政府服务最需要提高的是南海、三水和禅城。

从21个具体行业看,五区有共同特点,即居民生活满意度最高的行业均为水、电、燃气供给业,满意度最低的行业均为房地产价格和保障性住房服务。相对于其他各区,满意率最高的行业大部分分布在高明区;有部分行业分布在顺德,如道路和交通服务、环境卫生、公园绿地和休闲设施、酒店餐饮业、居民文明程度、文化认同度、政府效率和服务态度、就业创业环境。南海大多行业居民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但居住小区物业和治安环境居民满意率五区中最高。三水和禅城各行业居民满意度相对较低,其中三水区水、电、燃气供应、公园绿地和休闲设施、商业零售业、酒店餐饮业、通讯和信息服务业、居住小区物业、居民文明程度、文化认同度、社会人际关系、就业创业环境行业分别为五区中满意度最低;禅城区道路和交通服务、环境卫生、节能减排工作、房地产价格、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基本养老保险服务、基本医疗保险服务、保障性住房服务、政府效率和服务态度五区中满意度最低。

3.镇街居民满意度

佛山32个镇街居民满意度平均得分前10位的镇街分别为丹灶3.62、明城3.61、北3.43、陈村3.43、更合3.4、均安3.39、大良3.38、白坭3.36、荷城、桂城3.29;满意度处于11位至20位的镇街分别为:里水3.28、杏坛3.28、伦教3.27、九江3.25、芦苞3.25、大塘3.24、祖庙3.23、南山3.23、杨和3.23、狮山3.22;满意度居于21-32位的镇街分别为:龙江3.22、张槎3.2、大沥3.2、容桂3.2、乐从3.13、云东海3.13、南庄3.08、西南3.08、石湾3.07、西樵3.01、乐平3、勒流2.95。上述32个镇街总体满意度得分处于“基本满意”状态,例外是丹灶镇和明城镇处于“较满意”水平,西樵、乐平和勒流处于“较不满意”状态。

三、对策与建议

1.关注城镇群竞争,提高城镇公共产品竞争力

调研发现,与“心目中的理想城市”相比,近六成受访者感受现有生活幸福感一般,说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要求缩小佛山与珠三角城市特别是广州的差距,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实行差异化战略,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对内部采取区域一体化战略,努力加强三水区和高明区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与禅城、南海和顺德区的差距。

2.推进居民实际收入增长,降低居民相对生活成本

对于经济相对发达城市,经济因素对于满意度是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可以从降低成本角度增加居民净收入。应降低居民相对生活成本。多数市民感知公共基础设施、生活服务业等消费价格偏高,因此应采取市场化手段,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产品。对于外来人员生活成本压力较大的问题,应从政策上促进异地务工人员市民化,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在临时住房、就业扶持、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力度,解决异地务工人员工作生活实际问题。

3.提升满意度薄弱区镇,促进与经济匹配性

从区域经济与满意度的匹配性来看,高明区经济最弱但满意度最高,匹配度五区中最低,因此应提高高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居民满意度有一个现实的保障。同时相对于其他各区,五大行业区短板主要集中在禅城区和三水区。从行业看,禅城区需要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方面提升服务水平,而三水区则需要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业、城市文化和政府服务方面提高居民满意度。

4.加强重点行业建设,弥补居民满意度短板

重点加强房地产、治安、医疗服务、政府服务和节能减排工作:一是严格监控房地产市场,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土地价格机制,规范房地产发展商的行为;完善限价房廉租房打的制度,满足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的房产的需求。二是深入推进“平安佛山”、“安全社区”创建活动,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在医疗服务方面,完善平价医疗服务机制,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强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组团联网运营,促进社会资本办医,满足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四是建设高效政务服务体系。打造集网上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加强行政审批效能建设。五是在节能减排方面,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开展清洁生产,实现包容性增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新华社,,2014-03-16

[2]魏后凯.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13(3)

[3]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5

[4]VanRyzin,Gregg G.,Muzzio,D.,Immerwahr,S.etc.Drivers and Consequences of Citizen Satisfaction:An Application of the Americ 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Model to New York City JJ.PubHe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4,64(3):331-341

[5]尤建新,陈强.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城镇管理模式研究[J].公共管理学院,2004,1(2):51-57

[6]盛明科,刘贵忠.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方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6(6):36-40

[7]吴建南,张萌,黄加伟.基于ACSI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指标体系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