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十篇

时间:2023-12-25 17:51:05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篇1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保健干预

龋齿也称虫牙、蛀牙,是儿童口腔常见病,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疼痛对儿童进食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对恒牙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儿童的发音及容貌,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漱口、刷牙是预防龋齿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同时也对口腔卫生的保持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掌握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现状,提高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更好地开展口腔保健干预,笔者于2013年1月随机选取本社区某幼儿园3岁儿童62例,采用《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在本社区某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岁儿童62例,男33例,女29例。

工具:根据李秋忠设计的儿童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其条目进行筛选和修订,制成新的《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修订后的问卷Cronbach's α为0.8068,重测信度0.87。内容包括:每天刷牙次数>2次,选择竖刷,持续时间>3min,选择保健牙刷,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有无饭后漱口的习惯,父母有无参与孩子刷牙等7个条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

资料收集方法:对62例儿童进行问卷测评,由健康教育小组人员一对一指导家长填写。发放问卷62份,有效问卷62份,回收率100%。

结果

62例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情况,见表1。

讨论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其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刷牙和漱口是口腔保健中最基本的行为,刷牙可以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祛除,漱口能够对食物碎屑给予及时有效的清除。通过刷牙和漱口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及减少龋齿的发生,进而预防牙周病。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自理能力也较差,缺乏口腔卫生自我保健意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有38.71%的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2次,37.09%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1次,有3.23%的儿童从未刷过牙。可见多数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而早晚刷牙对预防龋齿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刷牙方法和刷牙时间及其所使用的牙刷不符合要求,这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口腔卫生保健的效果。本调查发现,62例儿童中刷牙正确率也不尽如人意,仅56.45%的儿童刷牙方法正确,19.35%的儿童刷牙时间达不到3min,使用保健牙刷和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这2项指标分别达到93.55%、66.13%。应该对儿童加强指导口腔卫生的相关保健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儿童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关。由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薄弱,不能对儿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从而导致儿童存在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本研究结果发现,82.26%的孩子清洁牙齿时缺少家长监督,家长自身也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说明家长对口腔卫生保健不够关注。口腔卫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幼儿期,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无法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此时就有赖于家长的教育与监督,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正确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为了提高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社区应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牙齿应从儿童做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

积极开展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其重要性。龋病是由牙菌斑引起的,预防龋病的有效措施是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清除,其中自我口腔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林靖雯等发现,2岁儿童就可能发生龋齿,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龋病的预防中,4岁以前是其中重要的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发挥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应加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儿童自觉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让儿童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设计适宜的教育培训内容及形式,定期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培训。每次培训时间应宜短,形式可采用小讲座、观看口腔知识动画片及漫画、刷牙模拟训练等,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要让儿童了解不正确的刷牙,不仅不能对牙齿起到清洁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对牙龈造成损伤,导致牙龈萎缩,牙齿形成楔状缺损。正确刷牙的基本原则: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清洁效果佳,对牙齿及牙周组织无损伤。鉴于学龄前儿童接受能力,选择比较容易学习的旋转刷牙法(ROLL刷牙法),并且应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儿童学习。家长应为儿童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大小特点的保健牙刷,刷牙的次数为早晚各1次,进食后漱口应每次2~3min。可以设计一些卡通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册,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有奖竞猜、儿童刷牙竞赛等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篇2

[关键词]儿童生长发育特点;营养;膳食

儿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这个时期可分为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迅速,活动较多,基础代谢和肌肉活动所消耗的热量较高,对各种营养素的要求就比较严格。若缺乏某种营养素的供给,就会影响生长发育。轻者发育迟缓,重者会引起营养缺乏症和其他疾病。只有根据儿童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特点,供给不同的食物,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保证儿童身体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1]。

1 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1.1 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儿童在3周岁后至6岁~7岁入小学前这个阶段称为学龄前期,处于学龄前期的儿童则被称为学龄前儿童。与婴幼儿相比,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但仍保持稳步地增长,此期体重增长约5.5kg(年增长约2kg),身高增长约21cm(年增长约5cm)。

1.2 学龄期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学龄期是指6~12岁的儿童,一般在小学时期。这时儿童的生长发育逐渐平稳,但至后期即小学高年级时又进入人生第二次生长发育加速期。学龄期儿童体重每年可以增加2~2.5公斤,身高每年可以增加4~7.5厘米。但个体差异较大,与性别、活动状况、进入青春期迟早有密切关系。

2 营养需要

2.1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及营养素的摄入量

2.1.1 能量

3~6岁儿童基础代谢耗能每日每千克体重约44kcal。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为总能量消耗的60%。3~6岁儿童较婴儿期生长缓慢,用于生长的能量需要相对较少,约5~15kcal/(kg・日)。学龄前儿童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约为总能量的5%。推荐3~6岁儿童总能量供给范围是1300~1700kcal/日。

2.1.2 蛋白质

学龄前儿童每增加1kg体重约需要160g蛋白质的积累。学龄前儿童摄入蛋白质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细胞生长、组织的增长,因此对蛋白质的质量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要求。一般而言,儿童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占总氨基酸需要量的36%。

2.1.3脂肪

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免疫功能的维持、脑的发育和神经髓鞘的形成都需要脂肪,尤其是必须脂肪酸。

2.1.4 碳水化合物

经婴儿期的逐渐适应,学龄前的儿童基本完成了饮食以奶和奶制品为主到以谷类为主的过渡。谷类所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其能量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0%~60%。

2.1.5 矿物质

学龄前儿童对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儿童的骨骼发育、血细胞形成以及机体各部分代谢都具有重要作用。

2.1.6 维生素

维生素A对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尤其是对骨骼的生长有重要作用。建议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的RNI为500~600μg/日。

维生素B1、B2和烟酸在保证儿童体内能量代谢以促进其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这三种B族维生素长协同发挥作用,缺乏症可能混合出现。

2.2 学龄儿童的营养需要及营养素的摄入量

2.2.1 能量

学龄儿童的能力处于正平衡状态。能量来源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5%~65%,脂肪25%~30%,蛋白质12%~14%。

2.2.2 蛋白质

学龄儿童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男生要比女生偏高一点,男生约为55~85g/日,女生约为55~80g/日。其推荐摄入量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

2.2.3 脂类

学龄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因此儿童期脂肪适宜摄入量以占总能量的25%~30%为宜。

2.2.4 碳水化合物

学龄期儿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适宜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5%~65%为宜。

2.2.5 矿物质

6~10岁钙的适宜量为800mg/日。钙的可耐受摄入量为2000mg/日。

铁缺乏除引起贫血外,也可能降低学习能力、免疫和抗感染能力。青春期贫血时女童常见疾病,值得特别关注。推荐适宜摄入量为10mg/日。

锌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12mg。

2.2.6 维生素

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发病率远高于成人。维生素A的RNI:6岁为600μgRE/日;7~13岁为700μgRE/日;14~18岁,男性为800μgRE/日,女性为700μgRE/日。维生素A的UL为2000μgRE/日。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3 膳食指南

3.1 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原则

给学龄前儿童安排合理的膳食是满足其营养素摄入的保证,故平衡膳食原则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平衡膳食原则可分为以下四条:(1)多样食物合理搭配。每日膳食应由适宜数量的谷、乳、肉(蛋或鱼)、蔬菜和水果四大类食物构成,在各类食物的数量相对恒定的前提下,同类中的各种食物可轮流选用,以做到膳食多样化使其营养全面平衡。(2)专门烹调,易于消化。学龄前儿童咀嚼和消化能力仍低于成人,他们不能进食一般家庭膳食和成人膳食。因此食物要专门制作,蔬菜切碎,瘦肉加工成肉末,尽量减少食盐和调味品的食用。(3)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学龄前儿童的胃容量小,肝脏中的糖原储存量少,又活泼好动,容易饥饿,应适当增加餐次以适应学龄前儿童的消化能力。因此,学龄前儿童以一日“三餐两点”制为宜,早、中、晚三点之间加适量点心。(4)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建立健康的饮食模式,包括不挑食、不偏食、少食零食、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口味清淡的健康饮食习惯,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3.2 学龄儿童的膳食原则

学龄期儿童的消化系统已经逐渐发育完全,膳食原则也逐渐接近成人。所以食物应多样化,平衡膳食。注意粗细粮的搭配,荤素搭配,保证鱼、蛋、肉、乳类及大豆类等食物的摄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定时、定量、定点进食,少食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和暴饮暴食。多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4结语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是大家集体关注的话题,努力为下一代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名以食为天就让我们从营养与膳食上为下一代的健康共同努力吧。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篇3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十堰市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情况,探讨预防龋病的措施,找出影响学龄前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为防治儿童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该区6所幼儿园3至5岁儿童为筛查对象,由专业人员在自然光下进行口腔检查。结果:该区儿童龋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3岁组儿童患龋率为49.17%,4岁组儿童患龋率为61.64%,5岁组儿童患龋率为55.78%。结论:积极开展儿童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防龋措施极其重要。

【关键词】十堰市学龄前儿童 龋病现状 对策分析

我国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很高(70%以上,龋均为4颗以上),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岁及以下儿童患龋率为66%,且97%的龋齿未经治疗。这远高于WHO 2000年5岁儿童无龋率达到50%的目标。为了全面了解十堰市学龄前儿童口腔龋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对该区内1000名3至5岁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1、 十堰市学龄前儿童龋病的现状

本课题通过对该区1000名3至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向其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以及走访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来了解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787份,其中有效问卷782份,回收率为78.70%、问卷有效率为99.36%。在调查对象中,男生362人,占50.84%;女生350人,占49.16%。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市、县的幼儿园,调查对象中,分别抽取大、中、小班进行调查,在年龄和性别上分布选取具有一定覆盖面和代表性。以上表明本次调查资料可靠可信。

本次调查表明该区3至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5.53%,较全国口腔普查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还是超过了WHO规定的水平,并且充填率仅为2.14%,有相当部分的龋齿未经治疗。

2、 十堰市学龄前儿童致龋因素的探讨

2.1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造成龋病高发的主要因素

此次调查发现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2乳磨牙,尤其是第2乳磨牙,以咬合面为主。根据Newbrum四联因素论,龋齿的发生和发展,由细菌、食物和宿主以及时间四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1。主要致龋菌为变形链球菌。菌斑(由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和糖类食物残屑形成)是细菌在牙齿表面代谢和致龋的生态环境,细菌在牙菌斑深处产酸,酸逐渐腐蚀牙齿,使牙齿脱钙、软化造成组织缺损形成龋洞。儿童爱吃具有粘连性的精细糕点、甜品等易粘附在牙齿表面的食物,并且没有刷牙漱口的良好习惯,这些为致龋菌提供了极佳的生存环境,从而诱发龋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蔗糖的消耗量与患龋率之间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2。糖类的进食时间、频率、方式对龋病的发生有不同影响,儿童睡前吃糖和饮用含糖饮料更易于患龋。因此,减少、消除菌斑是防龋中最关键的一环。而实现这一环的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是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和选用合适的牙刷。

2.2家长受教育程度以及口腔保健意识的匮乏导致儿童龋病高居不下

健康行为学认为,学龄前儿童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模仿,这为从小塑造健康行为模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提供了天赐良机3。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行动则是把知识、态度具体化行为的过程,其结果促进健康,父母是儿童获得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国外学者对学龄前儿童调查发现,受教育程度不一样的家长对孩子进食甜食的态度和自我诊断行为存在这明显的差异,龋病的发病率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4。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从而间接的影响儿童患龋。如家长刷牙的频次、刷牙的时间和饮食结构的组成,会对儿童的口腔卫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儿童口腔中的微生物数量。变形链球菌可以通过饮食生活,直接传染给子女5。

2.3宣传工作滞后,学校健康教育不足是造成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客观原因

在走访当地相关部门以及与当地民众的交谈中得知,口腔保健的宣传工作较为滞后,群众没有较多的渠道了解口腔保健知识,从而造成群众保健意识低下。此外,在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学校在口腔保健教育方面工作并未全面开展,孩子缺乏正确的口腔卫生引导,口腔卫生状况不佳,龋坏严重。

3、 探讨十堰市学龄前儿童龋病防治措施

3.1增强孕期保健意识,减少母婴传播

胎儿的牙齿是从孕期第6周开始发育6,乳牙的硬组织是在胚胎时期形成,母亲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胚胎时期乳牙的发育,关系到孩子出生后乳牙的健康。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致龋菌存在母婴传播,因此儿童防龋干预应从母亲孕期开始,良好的口腔卫生、合理的膳食,会促进儿童乳牙矿化,减少母婴传播机会,降低儿童患龋率。

3.2加强卫生宣传,正确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电视、漫画、儿歌等形式把防龋知识教给儿童,也可通过家长、保育员老师,让儿童们懂得注意口腔卫生,培养儿童养成早晚刷牙、饭后及吃糖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并教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后要充分漱口。

3.3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充分发挥保健部门和幼儿园医务室的作用,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年1次,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儿童来院健康检查,开展对儿童口腔保健个体化指导及对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提升,提高家长自身口腔健康水平和关爱儿童牙齿健康的意识和责任。彻底摒弃“有病才就医,反正乳牙早晚要替换,治不治没关系。”的想法7。

3.4合理营养,经常锻炼

适当增加含钙及多纤维食品,限制糖类食品,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足够的日光,使牙齿得到正常发育,增强防龋能力。

3.5合理使用含氟牙膏

氟是一种坚固骨骼和牙齿的元素,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推荐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但氟的含量过高对人体也有危害,尤其对正处在发育期的儿童。

3.6扩大儿童口腔医疗资源的投入

光固化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技术是儿童龋齿重要的预防措施,无痛无创,政府投资建立定点医疗项目对3-6岁儿童进行防龋干预。

为了让更多的儿童享有口腔保健服务,降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必须积极开展儿童龋病的防治上作。同时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口腔保健工作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全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水平。

参考文献

[1] 岳松龄,现代龋病学[M].北京:京医北科大学出版社,1993:59-60

[2] Nobre dos santos M .Relationship among dental plaque composition ,daily sugar exposure and caries in the primary dentition[J].Caries Res,2002,36(5):347-352

[3] 华科医科大学,健康行为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25

[4] Astrom AN , Kiwanuka SN .Examining intention to control preschool children’s sugar snacking: a study of carers in Uganda [J].Int J Paediatr Dent ,2006,16(1):10-18

[5] 高艳霞,冯希平.家庭口腔卫生行为与儿童龋齿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调查[J].上海口腔医学杂志,2009,18(1):35-39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篇4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贫血 血红蛋白

为掌握黄埔区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推进幼儿营养卫生保健工作,我们将2002年与2007年辖区内托幼园所的学龄前儿童的体检情况进行了贫血状况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黄埔地区托幼园所儿童。2002年共调查学龄前儿童9149人,其中男4846人,女4303人。2007年调查学龄前儿童9728人,其中男5054人,女4674人。

方法 经一般体检后,选择心肺听诊正常,肝脾触诊大小正常,无先天性、遗传性等重要脏器疾病者作为常规检测对象,由专人常规采血,检测仪器为日本东亚公司的F8-20血液分析仪。

贫血诊断标准 按照1992年WHO规定标准执行,即1~7岁儿童Hb

结果

2002年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61%(330/9149),2007年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91%(284/9728),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02年与2007年学龄前儿童男女幼儿间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讨论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篇5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在儿童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实用性、针对性的健康干预。结果:干预前比干预后知晓率显著提高,P

【关键词】 健康干预;儿童保健;影响。

正常小儿运动功能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正常小儿10个月左右能扶住栏杆独站,13~15个月会独走,1岁半时能拉着玩具车走,2岁左右步态稳。但每个小儿的发育情况可有差异,其影响因素较多,如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育儿技能、生活习性、出生季节、是否接受儿童保健指导等都可能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比如冬季出生的小孩,因衣服包裹过多、过紧,运动功能发育可能较其他季节出生的小孩延迟。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可获得有效的支持,促使个体、群体和全社会的行为改变,从而促进儿童健康发展[1]。我们对各年龄段儿童进行实用性、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在儿童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1年10月在册管理的县城社区内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

1.2 分组 : 将研究对象分4个目标人群,分别是:新生儿期组、婴儿期组(28d~未满1周岁)、幼儿期组(1岁―未满3周岁)、学龄前期组(3周岁~入小学前的集体儿童)。

1.3 方法和内容

1.3.1 创建健康教育小组 由医院医务人员组成一个健康教育小组,负责不同时期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护士长是健康教育的总负责人,为每次健康教育的组织者,负责协调全面工作以及效果评价和分析;儿童保健护士负责上门家庭健康教育;儿保医师负责托幼园所的健康督导和健康教育;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为健康讲座的主讲专家。

1.3.2 工作方式和内容 (1)新生儿期组:健教方式以健教信息传播为重点,采用入户宣教的家庭健康教育方式,由专职儿童保健护士负责3次上门访视工作。访视中对新生儿要进行“问”:喂养、睡眠、预防接种和大小便的情况;“查”:全面的体格检查,称体重,及早发现新生儿疾病,特别注意口腔、脐部有无病变、黄疸出现与变化情况,以及母亲的生理、心理康复情况,并进行新生儿生长发育初步评估;“指导”:发现新生儿有疾病,及时转到儿科治疗,把生长发育状况不良者列入高危儿并转入儿童保健科管理,指导母亲饮食、休息、清洁卫生及产后运动,亲自教授正确的哺乳姿势、喂哺方式和次数,同时给予计划生育避孕措施的指导。(2)婴儿期组:健教方式以示范教育为主,采用个别面授和家长班大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该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热量和营养的需要量高,但婴儿消化功能的不完善容易引起其营养失衡和喂养问题。所以,健康教育以儿童营养与喂养为重点,由儿保医生定期(每年至少4次)进行门诊观察和检查,了解其生长发育和营养情况,指导家长学会合理的膳食原则,使婴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由于喂养不当而造成的各种营养性疾病。定期召开家长学习班,以交流经验的大课堂形式使家长提高认识,掌握育儿知识,增强育儿技能。(3)幼儿期组:此阶段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较为迅速,语言和动作能力明显增强,但注意力时间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健教方式宜采用游戏互动的教育方式,以发展感知觉、运动、语言能力为早期教育的重点。通过每月1次行为发育评估检查,了解儿童在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社交能力等方面是否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在每次保健体检时发放儿童发育进程表(如8个月可用拇指和食指捏小物、1岁3个月独自走稳、1岁半学习自己用勺子等),让家长们清楚知道此期儿童的行为发育应达到什么水平,同时教会家长帮助儿童克服恐惧心理的技巧。每半年举办1次相应年龄段的育儿讲座或小比赛(如家庭接力跑、小诗歌表演等),让专家、家长和儿童在游戏中形成一个轻松的信息交流平台,融教育于游戏中。(4)学龄前期组:此年龄组的儿童体格发育稳步增长,神经精神发育迅速,智力日趋完善,活动增多,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增多,健教方式宜采取行为指导的教育方式,重点是防止意外伤害和传染病发生。每季度由专职儿童保健医生到托幼园所进行健康状况的督导,通过游戏、讲小故事、树榜样等形式让儿童学会正确的生活方式(如正确洗手的方法、刷牙的方法),教导儿童如何自我保护。对保健员和教师,采用上课和发放宣传小册子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各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和隔离措施,掌握儿童意外伤害的基本处理。对厨房人员、清洁人员用示范方式教会消毒剂的各种调配方法、紫外线灯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家长采用大讲座、发放宣传册、橱窗画宣传等形式进行教育。

1.4 效果评价: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行为反映。通过观察儿童日常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了解儿童健康教育后的成效。②问卷调查。对家长或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③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统计调查。根据不同的健康教育群体,制定了不同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分别为育儿知识、儿童行为发育知识、儿童常见病防治知识、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知识等[2]。对健康教育前后的情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前后的变化情况,以评分的方式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2 结果

4个组别采取健康教育干预的前后有所差异。其中,新生儿组的差异最为显著,干预后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了31.33%,反映出这时期的家长初为人父母,对新生儿的教养经验相对缺乏,对育儿知识最为渴求,通过我们的健康教育,能使他们迅速掌握更多的育儿知识和技巧,从而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而学龄前期组干预前后知晓率提高最小,反映了这时期无论是儿童或家长,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幼儿园的教育,已掌握到一定的常识,同时也反映出这组的健康教育方式和质量有待提高。

3 讨论

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医院医疗服务的一部分,其健康教育内容在儿童的健康成长历程中有具体指导的现实意义[3]。实施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相对应,与儿童身心发展及生活经验相关联,要针对儿童的健康现状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符合,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医院儿童健康教育的对象应儿童与家长并重,认知的过程应遵循从被动―主动―自主的规律,尤其是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是被动的群体,家长既是受教育者也是传导者。儿童的不同阶段认识和接受能力相差很大,在进行教育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的认知和活动特点,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形式、途径等进行全方位的不同程度整合实施。家长的文化水平、家庭的层次、儿童所在托幼园所的育儿文化背景对健康教育都会有影响。医院儿童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水平、教育方式也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郑国英.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孕产妇管理体系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8):1030,1076.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篇6

【关键词】预防接种 儿童 保健

1 健康儿童预防接种

对丁儿童在接种疫苗前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家长应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准备,下面介绍儿童任接种前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下。

(1)家长应当详细了解《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的所有内容,知道儿童在相应的年龄段应该接种何种疫苗,每种疫苗可预防哪种传染性疾病。与此同时家长还要知道疫苗接种次数以及接种的时间。特别值得家长注意的是那些具有一定时间限制的疫苗接种,比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须任每年的5月份进行疫苗接种。

(2)家长必须十分了解孩子的基本健康情况,是否有不利于接种疫苗的疾病在身,是否存接种疫苗前吃过药物,都应详细的告诉给孩子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以便医护人员检诊确定是否接种。虽然免疫接种程序的安排是考虑到了儿童接种疫苗的最佳接种时期,但是疫苗使用说明中有明确规定的,儿童处于一些疾病状态时是不能进行疫苗接种的。例如高烧发热、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及恢复期、过敏体质(哮喘、荨麻疹)、重症的慢性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病、急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血液系统病儿)、严重化脓性皮肤病、婴儿重度营养不良等症状或疾病均须暂缓接种。在接种前最近6周注射过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被动免疫,也应延缓活疫苗接种,这样可以避免对所接种疫苗的下扰。

(3)家长应该了解儿童在接种疫苗后要注意的事项。一般来说,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在机体产生免疫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反应例如:发烧、扎针部位红肿,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会强一砦,出现发烧、扎针部位红肿等。接种疫苗后儿童体温在38~C以下属于正常反应,这种情况持续2、3d就可恢复正常。如果接种疫苗后持续发烧38~C以上、扎针部位红肿持续时间超出1周或者接种疫苗后身上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时应该立即向疫苗接种有关单位反映情况,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对于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除了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外,其他药物不会影响免疫效果。现在有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接受了疫苗接种就算进了“保险箱” ,肯定不可能在感染相关的传染病,这是错误的想法,任何免疫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后都不可能达到100%保证其免疫的效果,由于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不同,因此孩子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也有所不同。

2 儿童保健原则

2.1 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速度较新生儿时期减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其活动范围变大,接触事物逐渐增多,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还是不足,因此应注意防止婴幼儿出现意外创伤和中毒的事件。饮食已从乳汁转变为饭菜,因此需要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这个时期接触外界较广,而其自身免疫力比较低是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时期,因此防病是此时期的保健重点。

2.2 学龄前期保健学龄前这个时期的孩子体格发育速度较慢,而智能发育比较快,求知欲强,能参与较复杂的动作,能够学会照顾自己,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应根据这个时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点,从小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卫生习惯,为入学作好准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学龄前的孩子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随着接触事变多,仍可能发生传染病。因此学龄期的孩子也应该做好防病预防保健工作。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篇7

关键词:氟离子导入;儿童;龋齿;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66-01

龋齿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点预防的疾病之一,其是指牙齿硬组织发生脱钙,牙釉质和牙本质发生崩解,好发于儿童,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其发病与患儿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口腔中细菌结构以及牙齿的结构与排列等密切相关[1]。幼儿园是儿童比较集中的场所,学龄前开展儿童龋齿预防对于降低龋齿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2]。为研究“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本课题选取2008年1月-2013年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幼儿园1400名儿童,采用“氟离子导入”法预防儿童龋齿,观察儿童龋齿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所幼儿园共14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46名,女654名,年龄3-7岁,平均年龄(4.5±0.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未使用过“氟离子导入”预防龋齿。

1.2 治疗方法

使用南京医科大学生产的NF-Ⅱ氟离子透入仪,该仪器的一个端口为能够握在手中的电极棒,另一个端口为连接口模的电夹,使用四节1号电池,配制1%氟化钠溶液,现配现用,一次性口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儿科保健医生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口腔患龋情况进行检查,10儿童为一组,可同时进行检查,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选取不同型号的口模,饭后0.5h清洁牙齿后,将口模放入儿童的口中,使儿童闭口轻咬其下颌牙列,将上下牙都存入口模槽之内,然后手握电极棒,接通电源,电流为0.3 mA,10名儿童可将电流调至3mA,每组治疗时间为3min,设置计时装置,到时自动关闭电流开关,然后取出口模。每年治疗2次,每次治疗时间间隔必须超过2周。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氟离子导入”治疗后,2012-2013年份儿童患龋齿发生率降至30.07%,明显低于其他年份,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显示氟是人体促进人体骨和牙齿正常生长发育以及正常新陈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适量补充氟对于预防龋齿以及儿童生长具有重要作用[3]。临床研究显示正常生活饮用水的氟浓度应控制在0.6-0.8mg/L最为适宜,可有效降低牙均和龋齿率。因此对于低氟地区,采用适当的补氟措施是极其必要的[4]。“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机制是在氟离子透入仪直流脉冲电流的作用下,氟化钠电离出氟离子,透入人的牙体组织形成氟磷灰石,可有效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增强对口腔微生物的抵抗力,使牙齿表面不易被侵蚀;同时可有效抑制口腔的乳酸杆菌,抑制致龋菌发生糖酵解,从而可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5]。王利芝研究[6]报道显示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从1岁起开始直线上升,6岁儿童的乳牙龋齿率可超过80%, 7-8岁达到高峰,每名儿童的平均龋齿数较高,目前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疾病,因此预防儿童龋病应重点放在学龄前儿童,儿童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在幼儿园应开展集体的防治龋病工作,保健机构应定期进入幼儿园进行口腔保健以及防治龋齿相关知识的宣传,使患儿了解并适当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7]。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采用经过“氟离子导入”治疗后,儿童患龋齿发生率从2008-2009年份的61.64%降至2012-2013年份的30.07%,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充分肯定了“氟离子导入”的临床治疗效果。总而言之,“氟离子导入”方法治疗龋齿无创伤,可避免交叉感染,且安全性较高,工作效率较高,适用于幼儿园儿童群体的防治,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且经济的预防龋齿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竹芳. 学前儿童氟离子透入法预防儿童龋齿五年回顾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2):1015-1016.

[2] 黄小伟.氟化泡沫预防幼儿龋齿的作用及效果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24(12): 730-173.

[3] Kamila, Plutzer, A John, et al. Reassessment at 6-7 years of age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itiated before birth to prevent early childhood caries[J]. 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epidemiology,2012,40(2):116-124.

[4] 何苗,殷忠平.应用氟化泡沫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8(6): 168.

[5] 田亚光,廖天按,谢奇.5岁儿童患龋情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24(33):4701-4703.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篇8

【摘要】目的 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10年来集居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及患病率情况。方法 对南京市雨花台区2004~2013年集居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年来集居儿童体重、身高达均值率呈上升趋势,营养不良发生率、龋齿患病率明显改善,肥胖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需重视低收入家庭儿童的生长发育,对营养不良儿童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

【关键词】集体儿童 体格发育 评价 疾病检出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64

幼儿园是幼儿和学龄前儿童集体生活的主要场所,集体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及患病率检出是衡量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集居儿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和患病情况,进一步明确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落实相应的对策措施,现对南京市雨花台区连续10年的在园(所)儿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全部资料来源于2004~2013年南京市雨花台区所有在册托幼机构在园幼儿年度健康体检台帐资料。儿童年龄2~6岁。数据收集时间是每年“六一”前后幼儿园儿童年度体检时。

1.2标准

体重、身高以及低体重等指标均采用《WHO0-7岁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进行评价。营养不良包括了三种类型:体重低下、消瘦、生长迟缓;均按WHO关于营养不良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按照国家龋病统一标准,凡牙本质滑面或窝沟有明显的色、形、质龋性改变者诊断为龋齿。肥胖的定义,采用WHO 推荐标准,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标准体重的20%判定为肥胖。

1.3统计学方法

用?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体重、身高达均值率逐年比较

10年间南京市雨花台区在园儿童体重达均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身高达均值率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体重达均值率由2004年的57.58%升至2013年的69.25%,两年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身高达均值率由2004年的60.71%升至2013年的70.88%,两年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见表1。

2.2营养不良检出率逐年比较

10年间南京市雨花台区集居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有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1.21%下降至2013年的0.69%,两年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

2.3肥胖检出率逐年比较

10年间南京市雨花台区集居儿童肥胖检出率从2004年的3.09%上升至2007年的4.95%,2007~2013年检出率虽然有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与2007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5);2007年与2013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

2.4龋齿检出率逐年比较

10年中龋齿检出率虽然有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06年最高为33.16%,2013年最低为16.15%,两年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

3讨论

3.1体格发育状况

体重和身高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2004~2013年南京市雨花台区集居儿童身高、体重达均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营养不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根据《关于8省婴幼儿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江苏地区儿童营养不良率<10%[1],可见南京市雨花台区集体儿童营养不良率在同地区处于低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当地近年来经济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儿童保健工作水平提高等因素有关。分析体检资料可见,营养不良儿童主要集中在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关注这部分家庭儿童的生长发育问题应成为预防营养不良儿童的重点所在。

3.2肥胖检出率

10年间集居儿童肥胖检出率呈先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规律,从2004~2007年呈上升状态,从2007~2013年呈下降趋势。检出率波动在3.09%~4.95%之间。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城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为8%[2],与其相比,南京市雨花台区集体儿童的肥胖检出率处于低水平。这可能与南京市雨花台区加强集居儿童卫生保健,采取知识讲座等方式对幼儿家长及保育员强化预防肥胖意识有关。近年,南京市雨花台区开展了集居儿童的肥胖夏令营活动,采取生动活泼的宣教方式,传播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均有利于降低集居儿童的肥胖检出率。

3.3龋齿检出率

10年间集居儿童龋齿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国内文献显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各不相同,李海峰[3]报道,大连市西岗区2012年所有托幼机构2 636例儿童龋齿患病率为52.53%;曹志茹[4]报道,2012年北戴河区农村幼儿园211例3~6岁儿童龋齿患病率为77.73%;彭陈岑等[5]报道,2012年武汉市洪山区9所幼儿园2 474例学龄儿童的龋齿患病率为51.01%;谢笑英等[6]报道,2012年广州黄浦区7所幼儿园3 196名学龄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15.30%;田巍巍[7]报道,2011年南京市秦淮区6 433名学龄儿童龋病患病率为23.80%。综上报道,南京市雨花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与其他地区及本地区比较均处于低水平。这可能与雨花台区全面开展了氟保护漆防龋工作相关。我区从2006年开始每年一次对全区在园(所)儿童进行氟保护漆防龋工作,从而达到防龋目的;同时,在幼儿园开展了保健知识讲座,指导家长和保育员注重培养口腔卫生意识;培训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每年检查中发现的龋齿,及时以书面方式通知家长到口腔科接受治疗。但目前学龄前儿童的龋病发病率普遍较高,一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加强宣传和逐渐普及窝沟封闭防龋措施,可以进一步降低龋病患病率。

综上,南京市雨花台区集居儿童体格检查发育状况良好,患病率均处于低水平,但需重视低收入家庭儿童的生长发育,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营养不良儿童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需要更加重视口腔保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8省婴幼儿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报告[R].2005.

[2]龙磊.刘黎明.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现状与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6):595-597.

[3]李海峰.某区5岁儿童患龋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414-415.

[4]曹志茹.北戴河区农村幼儿园3~6岁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6):956.

[5]彭陈岑.黄涛.甘乾.武汉市洪山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情况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28-130.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篇9

【关键词】合理营养;学龄前儿童;健康

【中图分类号】R1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63-03

生长发育是儿童区别于成人的重要特点。3~6岁儿童较婴儿期生长减缓,为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合理的营养是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当时的正常生长发育健康,也为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托幼机构儿童膳食营养及健康状况,分析合理的营养对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情况:抽取本地区四家托幼机构,三家省优质园、一家标准园。城区两家(序号1和2),农村两家(序号3和4),皆为日托制园。餐点设置为一餐两点,规模为在园儿童数〉500人两家,300~500人一家,〈300人一家。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对四家托幼机构2011年4月份1周(5天)的膳食采用记账法调查并进行营养计算分析。同时根据托幼机构集童报表对四家托幼机构在园儿童的“六一”体检体格发育情况(体重、身高、血色素等)进行分析。

1.3 诊断标准:

1.3.1 体格发育评价采用六等分法,评价标准采用WHO(2005)标准。

1.3.2 贫血:Hb

1.3.3 肥胖:身高别体重大于同年龄、同性别参考人群体重的20%及以上。

1.3.4 营养不良:采用WHO制定的儿童生长参考标准,低体重(发育迟缓)为儿童的年龄别体重(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参考值M-2S;消瘦:儿童的身高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考人群M-2S。

2.结果

2.1 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按照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要求,吃一餐两点的托幼园所热量达推荐量的50%,蛋白质达45%,其他营养素达40%以上。从(表1、表2)可以看出,四家幼儿园能量、蛋白质摄入基本满足,个别幼儿园蛋白质、能量甚至过量。微量营养素钙、锌普遍略低,VC部分不足,VB1、VB2个别不足。

2.2 营养素来源分布情况:学龄前儿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产能营养素占总能量合理百分比为11~15%,30~35%,50~60%。优质蛋白(豆类+动物蛋白)占总蛋白50%,动物脂肪占总脂肪的50%。由(表3)可以看出,除少数幼儿园脂肪供给略低外,其余产能营养素来源基本合理,优质蛋白供给普遍过高。

2.3 “六一”体检情况:由(表4)可以看出,四家幼儿园幼儿体重、身高达标率均在50%以上,达到了卫生保健工作要求。肥胖儿发生率依次为9.5%、5.2%、2.4%、3.9%,平均为5.24%;贫血均为轻度贫血,平均发生率1.96%,营养不良发生率平均为0.49%。

2.4 肥胖儿管理手册及体弱儿管理手册抽查情况:抽查各家幼儿园肥胖儿管理手册10本以及营养不良管理手册5本,针对肥胖儿以及营养不良儿,各园均采用了管理手册进行了统一管理,按照要求采取了一定的管理方法,例如肥胖儿进行定期测量身高和体重、改变不良就餐习惯、加强运动等。但是在家、园共同管理这方面做得均不够好。极少数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幼儿园,缺乏主观能动性,认识不到儿童肥胖的危害性,以至于儿童肥胖管理无明显成效。

3.讨论

3.1 托幼机构热量及各营养素基本满足。学龄前儿童一餐两点膳食中热量、蛋白质等基本达到要求,但是部分矿物质以及维生素仍然存在不足。

3.2 钙、锌摄入不足。钙是人体内重要的矿物质,参与形成和维持骨骼和牙齿的结构、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活动[1]等,同时还能增强其他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和利用。奶类、虾皮、豆类等食物含钙量较高且吸收率高。近两年我区托幼机构加强了膳食管理和调整,增加了点心中牛奶和骨钙饼干的摄入,钙摄入相对好转,但是农村幼儿园仍然摄入不足。锌对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发挥重要的作用,锌不足易导致儿童厌食、生长发育缓慢等。贝类、红肉、动物内脏都是锌的极好来源。

3.3 缺铁性贫血不容忽视。贫血是世界性的营养性疾病,儿童中多为缺铁性贫血,是小儿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贫血不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而且对全身各个系统、人体免疫机能和儿童智力、学习能力都有一定影响[2]。本地区幼儿园铁摄入量虽然满足,但是部分幼儿园膳食结构不合理,对铁吸收有影响。植物性食物铁不如动物性食物铁吸收高,农村幼儿园贫血现象比城区幼儿园严重(表4)。还有一部分因素是本地区很大程度上农村儿童为留守儿童,而我区幼儿园皆为一餐两点制,家庭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幼儿在园内吃饭表现尚可,在家却是零食、快餐食物一大堆,吃饭吃不下,膳食不均衡,营养不合理,从而影响了幼儿的生长发育,对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调查表明,我国居民膳食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能量食物来源构成中,谷类食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城市居民明显低于农村;而动物性食物供能比,农村低于城市;脂肪供能比城市居民高于农村。蛋白质食物来源构成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城市居民高于农村[3]。

3.4 儿童肥胖日益严重。相当多的研究证实:儿童少年时期肥胖是造成许多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血脂紊乱、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哮喘[4-5]。本地区儿童肥胖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且城市高于农村(表4)。除了要加强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科学制订带量食谱,注意食物多样性,荤菜、粗细粮、颜色、口味的搭配,注意烹调方法的选用外,还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给家长进行膳食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家长尽量少给幼儿提供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甜饮料等高糖、高热量食物,帮助幼儿养成主动选择健康食品的能力,从根本上杜绝肥胖的发生。有研究表明,膳食改善可以促进儿童体格发育,降低儿童常见病发病率、肥胖的患病率,大大促进幼儿健康成长[6]。

综上所述,我区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及健康状况良好,但是膳食中还存在微量营养素不足的现象。众所周知合理营养是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也是促进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均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合理营养是通过平衡膳食来实现的。托幼机构应以高度的责任感重视和认真做好儿童膳食管理工作,保健人员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科学制订带量食谱,使儿童膳食不断合理,更加科学,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更加健康的成长。当然妇幼保健部门也要加强托幼机构儿童膳食管理以及对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的培训,使本地区的卫生保健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葛可佑,主编.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89.

[2] 王肖雁.3~7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统计分析[J].预防医学,2009,47(3):114.

[3] 李立明,饶克勤,等.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9.

[4] Freedman DS,Khan LK,Dietz WH,et al.Relationship of childhood obesity to coronary heart diease risk factors in adulthood:The Bogalusa Heart Study[J].Pediatrics,2001,108(3):712-718.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篇10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分析

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小于人体体质量0.01%(万分之一 ) ,仅占人体元素总含量的 0.05%,在适宜的低浓度条件下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元素。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公布了“中国十城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示,我国儿童微量元素摄入状况不容乐观[1]。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按千克体质量计算比成人多。因此,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从营养素的质和量上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2006年至2007年在兰州市红古区妇幼保健所儿保门诊进行体检的1 000例0~7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体内铁、锌、钙、铜及铅含量,并与正常值比较,以了解兰州市学龄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为学龄前儿童的合理饮食提供指导,减少和避免学龄前儿童因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疾病和亚健康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兰州市红古区妇幼保健所儿保门诊体检0~7岁学龄前儿童1 000例,男587例,女413例,进行微量元素钙、铁、锌、铜的检测。

1.2 方法 采集末梢血20 ul,加蒸馏水3 ml定溶,将定溶液分成五份,分别加入测定试剂,按操作方法上机。

1.3 仪器 SK-Ⅱ型微量元素分析仪,山东海天设备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微量元素失衡情况 由表1可见,钙低于平均值占43.40%,锌低于平均值占26.70%,铁低于平均值占16.90%,铜低于平均值占7.50%。总体水平四种元素偏离正常参考值的平均水平均较大。

由表2可见,微量元素钙、铁和锌在男童和女童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但仅元素钙的缺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各年龄组儿童微量元素失衡情况 由表3可见,将不同年龄段分组,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钙、铁、锌和铜缺乏,不同年龄之间除元素铜的缺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元素的缺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经济发达国家。人群中发病率最高及影响最广的疾病仍然是必需微量元素缺乏症或铅、铬等有害微量元素中毒症及其引起的地方病。由于儿童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身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更大,而儿童本身的平衡机制(吸收、利用、排泄、储存等)不完善,所以不论是必需微量元素缺乏症还是微量元素中毒症,往往主要是侵袭儿童,根据近几年大规模的调查,我国儿童必需微量元素缺乏症,微量元素中毒症及由其引起的各种地方病的发病率十分惊人。微量元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功能,对于维护正常的人体机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钙是人体最丰富的阳离子,大约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内,血钙不及人体总钙量的0.1%,儿童较成人稍高。钙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参与神经肌肉的应急过程、参与血液凝固、细胞的粘附等。钙缺乏在儿童中易发生佝偻病,出现“方颅”,坐、站、走,出牙、说话等体力和智力的发育都可延迟、身材矮小,如不及时治疗,不但影响体形,而且危及健康,甚至造成终身残废[3]。

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它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包括各种内分泌腺,以肝、脾、肺含量最高。体内铁元素含量不足或体内吸收障碍均可造成铁的缺乏,从而引起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铁是合成血红素的原料,也是卟啉合成中的辅酶。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其次缺铁还可以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体质量低于正常,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体力耐受力下降、口角炎、舌炎等皮肤、黏膜改变。免疫功能下降。铁中毒,急性可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呕血、面部紫绀、昏睡或烦躁、休克甚至死亡。慢性可出现肝硬化、骨质疏松、软骨钙化、青少年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4]。

锌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器官,是含量仅次于铁的微量元素,参与体内200多种酶的组成,也是DNA和RNA核糖体稳定所必须的物质[5]。儿童缺锌可引起食欲降低,可以影响免疫功能,影响生长和发育[6],还可以影响儿童的视力和记忆力。

铜是人体维持正常发育和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人体中是独特的催化剂,有着奇特的功能。其主要功能为辅助造血,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铜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铜还是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催化剂。也是多种酶的活性组成部分。铜还以脑铜蛋白的形式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内氧的代谢及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的代谢有重要作用[7]。因此,缺铜会影响脑的发育。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红古区学龄前儿童缺钙、缺铁、缺锌和缺铜显著,各年龄段除铜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除钙外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个阶段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膳食结构不合理或儿童偏食、挑食、食物加工过于精细会丢失某些微量元素从而导致食物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食物过于单调使体内微量元素失衡引起疾病因此,在学龄前期对儿童进行合理的微量元素补充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微量元素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营养是儿童身体素质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一定要注意各种营养素的搭配,并且要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各级保健机构要建立监测网点,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预防微量元素缺乏所带来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贾奎寿,郑秀琴.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10(01):60-62.

[2] 梁建.0~6岁儿童微量元素结果及相关性分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6,6(7):825-826.

[3] 王红武,刘郁明,屈萍,等.801例0~5岁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五种元素测定结果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5,12(3):593-594.

[4] 王勤,曹继华,王正益,等.微量元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17):14-16.

[5] 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