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十篇

时间:2023-11-30 17:46:32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篇1

关键词:超重;肥胖;检出率;学龄前儿童

肥胖是一种热量代谢失衡,导致全身组织过度增生,体重超常的一种疾病。肥胖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和超重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增长,已构成目前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曾有文献报道,中国2~4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从2004年的6.6%和2.2%上升至2007年的15.4%和6.6%,上升趋势明显[2]。目前中国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十分严峻,认识儿童肥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已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解沈阳市沈河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现状,提出预防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意见和建议,为开展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及有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3~6月对沈阳市沈河区7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检,同时调查超重和肥胖儿童发生状况,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沈阳市沈河区共抽取7所公办园2326名3~6岁健康儿童,在3~6月份统一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其中男童1238人(占53.2%),女童1088人(占46.8%);3岁组557人(占23.9%),4岁组 658人(占28.2%),5岁组677人(占29.1%) ,6岁组434人(占17.9%)。

1.2方法 儿童身高、体重测量均由经统一培训的专职儿童保健医生按照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测量,体重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身高记录以厘米(cm)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1.3 肥胖的诊断和分度 同年龄同性别身高(长)别标准体重值:>15%为超重,>20%为轻度肥胖,>3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排除继发性肥胖以及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激素类药物治疗等引起的病理性肥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男女童不同年龄组间肥胖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不同性别及年龄的肥胖检出率 2326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中,肥胖人数为179人,肥胖检出率为7.69%。肥胖男童为97名,肥胖检出率7.83%,其中3~4岁组肥胖男童17名,肥胖检出率5.88%,4~5岁组男童27名,肥胖检出率7.92%,5~6岁组男童31名,肥胖检出率8.31,>6岁组肥胖男童22名,肥胖检出率9.36%;肥胖女童为82名,肥胖检出率为9.05%,其中3~4岁组肥胖女童15名,肥胖检出率5.60%,4~5岁组女童25名,肥胖检出率7.88%,5~6岁组男童24名,肥胖检出率7.89%,>6岁组肥胖男童18名,肥胖检出率9.05%,男童肥胖总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不同性别及年龄组超重发生情况比较 2326名 3~6岁学龄前儿童中,超重人数为304人,超重检出率为13.07%。其中超重男童为163名,超重检出率13.17%,超重女童为141名,超重检出率12.96%。每个年龄阶段,男童超重检出率均大于女童,但无统计学意义。学龄前男女童超重检出率均随年龄递增而增高,男女童增长趋势较为一致,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学龄前儿童肥胖程度构成比 学龄前儿童肥胖程度以轻度为主,占61%,其次为中度和重度肥胖,分别为26%和13%,见表3。

3 讨论

肥胖不仅导致儿童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还对儿童健康带来诸多影响。它可以引起有氧活动能力减弱、脂代谢紊乱、儿童心肺功能下降、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哮喘、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等其他代谢性疾病以及心理行为损伤,而且增加了成年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1986年以来,我国肥胖儿童的发生率也以年平均9.1% 的速度急剧增长[3]。儿童单纯肥胖症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普遍关注的社会健康问题。本次调查学龄前儿童2326名,超重儿童304人,检出率为13.07%,男女童分别为13.17%和12.96%,肥胖儿童179人,检出率为7.69%,男女童分别为7.83%和7.54%。低于新西兰的男女童超重检出率16.9%和19.6%,肥胖检出率13.8%和18.7%[4]。与上海、大连等城市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接近[5-6],高于2006年沈阳市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7],提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但增速缓慢,趋势平稳。

本次调查发现男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且不同年龄段男童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童,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内报道一致。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高,达13.07%和7.69%。与我国近年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儿童肥胖发生发展的三个关键时期中,学龄前期作为脂肪重聚期,是最重要的时期,此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青春期最终的BMI越高,成年期肥胖的检出率越高,成年期出现代谢综合征等健康危险的可能性越大,相关疾病发生率、病死率越高,是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肥胖早期控制的第二道防线。学龄前儿童单纯肥胖相当一部分则由生后3~4岁发生的肥胖延续而来,学龄前期是发展认知、形成各种习惯和行为的重要阶段,也是建立和培养正确营养意识、良好饮食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儿童的可塑性最强,因此学龄前期进行肥胖干预,有效性和针对性均较高,是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乃至全人群肥胖的关键时期。本次调查还发现,学龄前期肥胖以轻度肥胖为主,占61%,与国际报道相一 致[8]。

综上所述,本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与我国一线城市相仿,呈逐年增高趋势,随年龄递增增高明显,学龄前儿童肥胖已成为我地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妇幼保健部门应广泛开展针对家长及儿童的营养教育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肥胖危害性的认识程度,家长对儿童的不良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进行正确的指导,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减少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与发展。最终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儿童保健学[M].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19-328.

[2]Sun Guiju,Jia Genmei,Peng Honglei, et al. Trends of Childhood Obesity in China and Associated Factors[J].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2015,24(2):156-171.

[3]黄益德,蔡黎新.中国儿童肥胖问题及健康促进对策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3039-3041.

[4]Rajput Nitin,Tuohy Pat,Mishra Suryaprakash,et al.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4-5-year-old children in New Zealand: Results from the first 4 years (2009-2012) of the B4School Check programme[J].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2015,51(3):334-343.

[5]倪波.大连市集居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8):4706-4708.

[6]董媛,王佳蕾,吴玲玲,等.上海市中心城区幼儿园儿童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30(9):668-672.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篇2

[关键词] 大庆西城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恒牙萌出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c)-155-02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1]。随着社会的进步,口腔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混合牙列期,学龄前儿童牙颌健康状况对孩子一生口腔健康的影响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关于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报道较多,恒牙萌出情况的报道却很少。为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牙颌状况,我科于2008年底对我市西城区一类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及恒牙萌出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我市西城区一类幼儿园中的3所,以所抽中幼儿园的896名3~7岁日托儿童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童502名,女童394名。完整资料896份。

1.2 方法

采用WHO龋病调查及恒牙萌出诊断标准,由我科专业医师在自然光下,用口镜和探诊相结合,进行龋病和恒牙萌出现状调查,填写患龋情况调查表及恒牙萌出状况调查表,返回后汇总。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学龄前儿童各年龄组患龋及恒牙萌出情况

3岁时患龋率为23.8%,4岁时患龋率为35.7%,而到了6、7岁时的混合牙列期患龋率分别达到了51.1%和68.8%,说明儿童时期患龋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7岁时达到高峰。儿童上颌牙列患龋情况是中切牙排第1位,其次是上颌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最后是乳尖牙。儿童下颌牙列患龋情况是第一乳磨牙排第1位,其次是第二乳磨牙,最后是中切牙。儿童的恒牙4岁时就有萌出,萌出率为2.52%,6岁时为81.2%,至7岁时到93.8%。见表1。

2.2 各牙位恒牙萌出情况

同年龄组各个牙位的恒牙萌出人数显示,随年龄增长,各牙位恒牙萌出人数逐渐增加。各年龄组的恒牙萌出均以下第一磨牙最多,其次为下中切牙,再次为上第一磨牙。即有磨牙萌出先于前切牙,下颌牙萌出早于上颌牙的规律[2]。见表2。

2.3 患龋情况与恒牙萌出情况的关系

笔者选择患龋和萌出较集中的6岁组儿童进行研究统计[3],发现该年龄组患龋儿童恒牙萌出率为77.1%,低于未患龋儿童恒牙萌出率(85.5%)。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时期患龋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原因是小儿成长过程中辅食增加,儿童食品的特点是甜、软、黏,易滞留在口腔牙齿表面[4],乳牙萌出时间长,点隙裂沟多而深,易嵌塞食物,儿童自觉性较差,不及时清洁口腔造成的。龋齿的发病在左右两侧有对称性[5],往往是由于家长疏忽口腔保健问题及其后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造成的。

早在2000年WHO就在口腔保健规划中提出“儿童口腔患龋率不应高于50%”。本次调查显示,我市西城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已降至50%以下,达到了WHO要求,这与我市近年来大力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教育和口腔医务工作者及幼儿园保健医的努力工作有重要关系。儿童从2.5岁开始乳牙全部萌出,此时,孩子的模仿能力较强,可培养其睡前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儿童饮食要多样化,多食粗纤维食物也是防龋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儿童龋齿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不但是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有文献报道恒牙萌出时间一般情况下颌早于上颌[3],本次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在所做的调查中,该年龄组患龋儿童恒牙萌出率低于未患龋儿童恒牙萌出率,提示发生于学龄前的龋病可能影响到其恒牙牙胚的正常发育,导致恒牙萌出困难。

因此,要加强孕妇健康教育,及时补钙,尤其是怀孕7个月后及时补充钙剂和含钙食品。在孕妇学校进行口腔知识宣传。婴儿6个月左右时乳牙开始萌出,用指套式牙刷在哺食后纱布蘸生理盐水进行擦拭口腔,保持口腔清洁。2.5岁左右乳牙全部萌出,此时儿童可以模仿大人动作,可培养孩子睡前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学龄前儿童龋齿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有许多问题仍有争议[6]。笔者认为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仅靠医务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在幼儿龋病预防工作中应加强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诊治。对于龋病高危儿童提倡建立专门的口腔档案,将其作为重点防护对象,定期检查治疗,必要时涂氟、窝沟封闭和预防性充填。从口腔卫生状况与患龋率的关系来看,口腔卫生良好者患龋率明显低于口腔卫生一般和口腔卫生较差者,这也说明良好的口腔卫生对预防儿童的龋病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儿童口腔保健中应该普及口腔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倡早晚刷牙,正确刷牙,餐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及时消除牙菌斑。合理指导膳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做好儿童各发育期的营养分析,以保证乳牙发育所需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D等,建立健全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机构,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防龋技术,对已患龋病的儿童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总之,定期对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和龋病防治,控制儿童乳牙龋病发展,保证儿童恒牙牙颌健康。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2]吕大广,王素风.儿童恒牙萌出情况[J].中国公共卫生,2003,18(3):328.

[3]王文媛,李晓华.青岛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及恒牙萌出现状调查[J].中国优生优育,2001,12(3):140.

[4]魏敬芳.长春市3~5岁儿童患龋率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07,12(28):1916-1917.

[5]张维新,徐江,加尔肯.吉木乃县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3):183.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篇3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社区;护理干预;视力保健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83

由于儿童的日常用眼习惯, 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眼睛健康, 所以儿童的视力保健行为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儿童视力保健行为并未规范实施, 所以无法保证儿童视力健康[1-4]。为此, 本研究对辖区内儿童的视力保健行为进行规范和护理干预,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社区2014年1月~2016年12月1050例学龄前儿童,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25例。实验组中男238例, 女287例, 年龄3~7岁, 平均年龄(4.06±2.75)岁。对照组中男245例, 女280例, 年龄4~7岁, 平均年龄(4.35±2.84)岁。所有儿童均在社区进行登记, 并排除具有先天性眼科疾病、视力残疾儿童, 且两组儿童的均在实验前进行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结果正常。两组儿童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不系统采取干预措施, 实验组则以社区医疗机构为依托接受护理干预, 方法:①对儿童建立个人视力检查档案, 并进行定期视力检查, 时间间隔为6个月;②进行视力保健知识宣讲, 对家长发放视力保健知识相关宣传画册, 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家长及儿童宣讲视力保健内容, 采取定期进行讲座、座谈、宣传动画等方式进行宣传, 通过FLASH动画、幻灯片等方式动态展示相关知识, 使家长认识到儿童的视力、屈光度会随着年龄变化产生变化[5, 6], 并使家长正确认识视力检查;③进行日常用眼指导, 叮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保证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2 h/d;控制儿童观看电视时间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干预1年后检测两组儿童的视力, 若视力≥5.0为视力正常, 视力降低或

降[4, 7-9];视力下降率=视力下降儿童例数/总例数×100%。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调查两组儿童家长对儿童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 量表满分50分, 分数越高, 家长的认知程度越好。调查两组儿童视力保健行为依从性, 包括户外活动时间、用眼时间和眼保健操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儿童视力变化情况比较 实验组视力下降率为2.29%, 对照组视力下降率为16.19%,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家长对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儿童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家长对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家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童的身体各部分器官都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其中眼球发育最为明显, 虽然儿童的眼球结构已经形成, 但视觉功能、眼球各部分组织还在生长发育当中, 如果儿童阶段长期用眼不当、过度疲劳用眼, 则会造成近视、弱视等一系列眼球疾病, 严重时无法在成长过程中治愈, 造成眼球终身性疾病[10, 11]。传统临床主要在儿童出现眼部疾病、视力问题后对患儿进行治疗, 并在就诊时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知识宣讲, 但对患儿的眼部疾病、视力异常的预防效果差, 且此时患儿往往已经形成多种不良用眼习惯, 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疾病的康复效果[12, 13]。临床研究证实, 采用社区干预, 能够纠正学龄前儿童的不良用眼习惯, 并预防儿童出现视力异常或疾病[7, 8]。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对儿童建立起专门的视力管理档案, 并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儿童、家长进行良好用眼习惯的B成, 叮嘱家长对儿童进行监督, 并提高家长对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认知和重视[14-16]。本文中实验组家长知识认知量表评分为(42.31±5.33)分, 对照组家长为(28.46±3.45)分, 实验组家长对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家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社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意义重大, 能够减少儿童视力下降发生率, 并且能够提高家长对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认知程度, 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白英龙, 刘福定, 郭洁, 等. 沈阳市家长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关注和认知情况调查.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4, 37(5):335-338.

[2] 张海林. 2008~2012年鄂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4, 12(5):542-544.

[3] 罗卫, 李六平, 范善平, 等. 桂林市某城区2011~2013年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14(6):902-904.

[4] 黄彩霞, 陈小丽, 严冬梅. 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17):63.

[5] 海林, 严柳青, 黄惠萍, 等. 三位一体眼保健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健康水平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13(6):689-690.

[6] 陈小丽, 林毅容, 严冬梅, 等. 促进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 护理学报, 2011, 18(2):68-70.

[7] 叶燕, 姚建生, 王玉邦.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3(1):119-122.

[8] 李春荣. 成都市2006-2010年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20(5):612-613.

[9] 李珂. 促进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 中国医药指南, 2015(32):272-273.

[10] 丁丹晨. 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 中医学报, 2013(B08):539-540.

[11] 吴惠平, 黄菊天, 江文霞, 等. 社区干预对促进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3, 9(12):950-951.

[12] 李妮娜, 朱雪梅, 李会仿, 等. 学龄前儿童家长视力保健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31): 4441-4447.

[13] 朱雪梅, 杨兴佳, 高阳, 等. 0-3岁儿童家长视力保健指导需求调查. 护理学报, 2009, 16(14):17-18.

[14] 赖俊娟. 学龄前儿童视力监测结果分析及健康教育对策. 全科护理, 2013, 11(12):1149-1150.

[15] 陈丽媚. 干预保健措施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的保护效果分析.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2015(17):190.

[16] 郑月莲, 唐晓荣, 董翠兰, 等. 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效果的影响. 当代护士(旬刊), 2010(9):90-91.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篇4

关键词:营养性疾病 贫血 龋齿 肥胖 干预指导

中图分类号: 1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04-02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但本地区流行病学资料缺乏报道。为了解本地区0-6岁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对1997-2005年大体检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本地区儿童进行营养指导提供指导。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1997~2005年9年间,每年5~8月对辖区内所有0~6岁散居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共查4418人次。

2.方法:①体格检查:由专业的儿童保健医生每年5~8月对辖区内所有0~6岁散居儿童进行全面的系统体格检查,包括身高和体重测量(测查结果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口腔、佝偻病、血红蛋白检测;②诊断与评价标准:血红蛋白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结 果

1.1997~2005年间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

9年间贫血的检出率波动在1.36%~9.12%,虽然由1997年的4.06%降到了2005年的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9,P=0.83),肥胖儿的检出率虽然由1997年的5.31%降至2005年的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9,P=0.22)。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3.75%降至2005年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P=0.03)。

2.不同年龄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

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婴幼儿(0~2岁)的贫血发生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3~6岁组)(χ2=40.40,P

3.龋齿发生的检出情况

讨 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较10年前得到了明显提高,“儿童优先”已成为儿保工作的宗旨,儿保工作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但儿童的健康水平是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此次回顾性分析,显示出了一些问题,将对今后的儿童保健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1.营养性贫血的防治仍将是今后保健科的重点工作,尤其是0~2岁婴幼儿,是营养性贫血防治的重点人群。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辖区内0~6岁儿童营养不良及佝偻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1.78%,与以往1%~2%相一致[1],佝偻病的检出率为0.16%,明显低于既往报道。但营养性贫血的检出下降不明显,其平均检出率为5.32%,且婴幼儿(0~2岁)的贫血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P

2.从干预育儿观念和喂养行为着手,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将会减少肥胖的发生。北京市儿童的肥胖率逐年升高[4],但本文显示儿童肥胖9年间无明显升高,且近2年有下降趋势,这与两年来我院参加了肥胖儿干预科研课题密不可分,两年间所有出生孩子列为监测对象,有资料证实,遗传因素对肥胖虽有影响,但最主要的是社会环境、行为等因素影响【5】,为此告之家长肥胖的预防应从生命早期开始,开始在学龄前期,甚至是在刚出生[6],克服传统的育儿观念,坚持母乳喂养,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增加体检的频率,开设家长课堂等,以上措施有效的降低了肥胖儿的增长。同时本文亦显示出0~2岁肥胖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3~6岁组儿童,提示0~2岁亦是肥胖的重点防治人群。

3.龋齿的预防不容忽视。本文显示龋齿的发生随年龄增加而增多,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5年龋齿检出明显高于1997年。虽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得到了加强,但家长却缺乏对乳牙的保护意识,认为乳牙迟早会被替换而忽略了乳牙的保护,即使患龋齿也不进行矫治,而龋齿严重可引发全身疾患甚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所以今后儿保工作中应加强口腔卫生及防龋知识教育,更新儿童家长的观念,发现龋齿应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湘云.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43-646.

[2]贾妮,戴耀华,张延峰,等.中国部分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喂养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6):466-469.

[3]NICEF.世界儿童状况.1998,13~14.

[4]吴光驰,郭素怡,梁淑芳,等.北京与香港儿童肥胖比较.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8,6:80-82.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篇5

关键词:儿童;体检;疾病;发生率

我院儿童保健科每年对所辖区内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一次生长发育的检查,经过对学龄前幼儿的体检,将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基本掌握了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及营养状态,现将2011年幼儿园2560例学龄前儿童体检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塘街道托幼园所共有3~6岁学龄前儿童2591例,其中对2560例儿童进行了体检,体检率98.8%,男1371例,女1189例。

1.2方法 采用儿童称测量体重、身高。体重身高评价采用标准差法,体格生长五等级评估法,正负一个标准差为中,1~2个标准差为中上,>2个标准差以上为上,

2结果

2.1患病种类在2560例儿童中患病情况依次为龋齿890例,占34.77%;单纯扁桃体炎90例,占3.52%;淋巴结炎87例,占3.39%;心率不齐18例,占0.70%,心脏杂音14例,占0.55%;肺部疾病28例,占1.09%,皮肤斑丘疹25例,占0.97%,包茎210例,占8.2%,佝偻病后遗症22例,占0.86%;肥胖147例,占5.74%,贫血29例,占0.11%,低体重24例,占0.94%,生长发育迟缓34例,占1.33%。

2.2营养状况选用Kaup指数=[体重(kg)÷身长(cm)2]×104[1]。在2560例儿童中,Kaup指数10~13(营养失调)有58例,占2.27%;Kaup指数15~19(正常)有1835例,占71.68%;Kaup指数19~22(优良)有520例,占20.31%;Kaup指数>22(肥胖)有147例,占5.74%。

3讨论

3.1龋齿龋齿占34.77%,较为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口腔保健是根据儿童在牙齿生长期的特点,宣传口腔保健的重要性,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和老师的保健意识,保障儿童口腔健康。①提倡定时饮食,少吃甜食,均衡营养②训练儿童早晚各刷牙一次,饭后自觉漱口,4岁起可使用含氟牙膏,但量要小于豌豆大小且防止误吞。③定期检查,发现龋齿及时修补。④指导家长用牙线及时处理孩子牙缝中的食物。⑤鼓励幼儿进食含膳食纤维食物,促进颌骨发育。⑥预防口腔疾病,加强窝沟封闭,以预防龋齿,此为预防磨牙窝沟龋齿最有效的方法,可以保护幼儿牙齿的健康发育。减少成年期的慢性疾病的形成至关重要。

3.2营养状况在2560例学龄前儿童中,缺铁性贫血及佝偻病患病率不高,血红蛋白均在正常水平,佝偻病后遗症22例,占0.86%,Kaup指数15~19(正常)有1835例,占71.68%;Kaup指数19~22(优良)有520例,占20.31%,显示营养状况均处正常及优良水平,说明人民群众经济生活条件大有改观,生长发育良好。Kaup指数>22(肥胖)有147例,占5.74%。显示营养过剩,应该调整饮食结构配比,荤素搭配,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合理配制营养。加强运动,选择合理的适合学龄前幼儿的运动方法,切忌盲目过量的运动,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Kaup指数10~13(营养失调)有58例,占2.27%,可见仍需加强营养膳食的指导,参照常用食品主要营养成分表中的配比,建立健康的膳食营养宝塔,进行早期干预。幼儿早期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关系到成年期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3包茎占8.2%,比例稍偏高,包茎疾病会影响幼儿生殖器的健康发育,以致影响成年以后的生殖器健康,危害较大,特别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应该建议家长到小儿外科复查,择期手术。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定期儿童生长和发育监测可以早期发现生长和发育的偏异或相关疾病,早期干预或进一步诊断,治疗,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的目标。进行儿童体格营养生长发育的监测,指导预防儿童营养不良,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肥胖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等,提高儿童体质,并从源头控制成人期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通过倡导儿童发育监测,早期筛查并干预运动发育迟缓,语言和言语发育迟缓,社交障碍等各种发育偏异,针对家庭护理,喂养,教养和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以促进儿童健康。

总之,学龄前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此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整体素质,因此要树立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科学理念,提高防病治病意识,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蔡东联.实用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5.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篇6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我院在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20例,女性80岁,年龄4~13岁,平均年龄8岁。此200例儿童多为健康儿童。1.2方法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与给予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包括发育儿科、预防儿科、社会儿科、环境儿科、临床儿科等。1.3统计处理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论

本文200例儿童可以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幼儿期是指1~3周岁,此时期与成人接触较多,大脑皮质功能逐渐成熟[2]。幼儿期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如下:

①培养饮食习惯:提供丰富、均衡的膳食,保证儿童体格发育,同时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②促进语言及各种能力的发展:重视与孩子的交流,利用各种游戏、增强户外活动的时间,充分发展运动能力。③定期检查,预防疾病:每6个月体检一次,应用生长发育监测图,及时检测肥胖或营养不良,进行眼保健和口腔保健。加强疫苗接种,预防意外伤害。学龄前期儿童是指3~6周岁,到此期末已经具备入小学的条件。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篇7

关键词:儿童 保健 预防

引言 儿童保健是一门新兴专业学科,内容丰富。不同的年龄阶段,保健的内容也不一样。孩子发育有其关键阶段,某些疾病也有高发期,了解这些规律和预防某些疾病的最佳年龄,有助于养育出健康聪明的宝宝。

一、儿童保健的重要性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是成人的基础,不少成人的躯体疾病、心理异常、性格行为等问题,都与小儿时期身心健康有关,然而儿童时期缺乏自卫能力,其健康易受营养、疾病、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是最易受伤害的人群,因此,为保证儿童身心健康,防治各种疾病,进行早期教育等,是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婴儿期保健重点为合理喂养、早期教育、体格锻炼、疾病的预防。幼儿期保健重点为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早期教育、预防发生意外伤害等。

二、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的时间

1、一岁内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即42天、3个月、6个月、9个月、1岁)。

2、一至三岁每六个月检查一次,三岁以上的儿童每年体检一次。

三、体格检查内容

1、生长发育检测,查前闭合情况,测量头围,头围的大小与脑和颅骨的发育,是评价脑和颅骨发育的指标。

2、 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测。

3、新生儿听力筛查。

4、婴儿发育筛查DST,测量身长、体重是反映小儿营养状况最易获得的指标。

5、儿童气质评估。

6、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微量元素检查。

7、口腔保健,视力保健:了解牙齿萌出情况及有无龋齿,口腔疾病等

8、早期教育,入托能力评估。

四、家长观察自己的孩子健康状况的内容

1、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2、孩子的身高是否达标,体重是否正常?未来的身高怎样?

3、孩子的各种行为正常与否?

4、孩子的血常规是否正常,是否贫血?是否有微量元素缺乏?

5、如何更好的做到科学喂养。

五、儿童保健方法

1、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和顺序:

1.1、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增加食物种类要习惯一样再加一样。

1.2、年龄在4个月以内的婴儿要纯母乳喂养。

1.3、4~6个月要添加菜汁、米糊、营养米粉、烂粥等。蛋黄、鱼泥、菜泥、果汁、水果泥、动物血、豆腐,用匙喂养。

1.4、7~9个月添加蒸蛋、烂面、烤馒头片、饼干、碎菜、血末、肝泥,以训练咀嚼。

1.5、10~12月厚、软饭、挂面、馍头、面包、碎肉、豆制品。

2、小儿各时期神经精神发育和动作发育

1个月,伏卧会抬头,铃声使全身活动减少。

2个月,能微笑,眼随物转动,直立位及俯卧位时能抬头。

3个月,听声头转向声源,握住拨浪鼓,两臂会撑起。

4个月,抓面前物体,自己弄手玩,较有意识的哭和笑,扶着髋能坐。

5个月,伸手取物,扶腋下能站得直,会翻身,咿呀学语。

6个月,能独坐一会,用手摇玩具,能认陌生。

7个月,能听懂自己名字,会独坐。

8个月,认识物体,会爬,会自己会起来躺下去,扶栏杆站起来,会拍手。

9个月,说“再见”会挥手,说“谢谢”会点头,会扶站。

10~11个月,能摹仿成人的动作,能独站片刻,扶椅或推车走几步,拇食指对指拿东西。

12~15个月,会主动叫“爸爸”“妈妈”,独走稳。

15~16个月,能指出身体的部位,能叠。

3、儿童心理卫生直接影响其成长

一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除了体格发育,神经心理方面的发育同样重要,从新生儿期到学龄期儿童的感知、运动、语言、心理等功能的发育。一般包括技能发育和智力发育,技能发育即是运动的发育,分为精细运动和大运动两部分,技能的发育是大脑技能逐渐成熟的结果。儿童如有出生前后的异常导致大脑受损,常会出现运动发育障碍,而机能发育增强儿童认识世界的能力,对促进智力的发育意义重大,因此对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对孩子的预后非常重要。智力发育包括认知发育、感情发育、语言发育等,这些功能逐渐发育的同时,人的心理功能、心理素质也在逐渐发展、形成。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精神心理的问题及疾病越来越多,儿童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家长,在为孩子输送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完善的人格。

六、总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是每个儿童保健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儿童保健是一项重要的,琐细的工作,需要儿童医疗保健工作人员,家长,幼儿园教职工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保证儿童健康茁壮成长,为以后的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春昌,儿科保健与儿科常见健康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第4期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篇8

关键词 儿童 营养性贫血 病因 体格发育

目前最常用的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是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贫血是儿童时期,尤其是3~6岁儿童较常见的症状,为了解营养性贫血与3~6岁儿童体格发育相关性,对我县城区内4所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法把县城内的4所幼儿园3~6岁儿童作为检查对象,非营养性贫血儿童不列入分析对象。

检查方法:由本院儿保科和检验科的医务人员组成体检队,制订统一的体检方法及步骤,使用统一的身高量板与杠杆式体重秤测量儿童身高、体重,体格检查结果采用河南洛阳英软儿童保健管理系统V(3.5)进行分析,用血球分析仪(型号BC-3000 Plus)测定血红蛋白浓度。

评价指标:①血红蛋白浓度:Hb≥110g/L为正常;90<Hb<110g/L为轻度贫血;60<Hb≤90g/L为中度贫血;30<Hb≤60g/L重度贫血[1]。②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衡量分为5级:均值加2个及1个标准差以上分别为上等及中上等;均值在正、负1个标准差之间,为中等;均值在负1个及2个标准差分别为中下等及下等[2]。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

结 果

贫血情况:体检1149例,贫血355例,贫血患病率为30.9%,其中轻、中、重度贫血分别为305例、49例和1例。男597例,贫血172例(28.8%);女552例,贫血183例(33.2%)。

贫血与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的关系:儿童营养性贫血与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有明显相关性,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见表1。

讨 论

通过对4所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的体检,发现我县城区学龄前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率为30.9%,明显高于我省合肥市4~6岁儿童患病率(10.4%)[3],稍高稍于国内其他某些中小城市儿童贫血患病率(26.27%~26.3%)[4~5],贫血与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有明显相关性,营养性贫血对儿童体格发育有显著影响。3~6岁营养性贫血主要因为饮食中缺乏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物质引起,临床可分为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及营养性混合性贫血,可因缺铁或维生素B12、叶酸等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营养性混合性贫血可以先有缺铁性贫血的一般症状,而后合并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表现,如皮肤呈蜡黄色并有显著的神经系统症状[6]。缺铁可使核苷酸还原酶活力降低,从而影响DNA复制,叶酸和B12都与一碳基团的转移有关,缺少后,嘌呤、嘧啶的合成均受影响,DNA、RNA合成都减少,故身体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营养性贫血病因主要与3~6岁儿童营养需求大而膳食安排不合理有关。3~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渐趋平稳,体重每年增加约2kg,身高每年增长5~7cm,四肢增长与智力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如果不能摄入足够的铁、蛋白质、维生素等造血原料,则易引起贫血。轻度贫血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膳食予以纠正,对中、重度贫血儿童除要合理安排膳食外还要根据病因及时给予相关药物,如铁剂、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纠正贫血。学龄前期儿童的膳食要求基本与成人相同,为避免出现偏食挑食等贫血的危险因素[3],应避免过于坚硬、油腻以及太刺激性的食品,注意膳食平衡,荤素搭配,粗细粮交替,烹调要讲究色、香、味,形状生动有趣以引起儿童的食欲,进餐时保持心情愉悦。进食间隔以4小时为宜,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为早餐20%~25%,午餐30%~35%,晚餐25%~30%,午后点心安排10%~15%较合适。膳食安排要做到营养供给符合学龄前期儿童要求,质优多样,合理搭配,随季节变化;适应儿童的消化功能;讲究烹调技术,注意饮食卫生,确保进食安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及家庭的紧密配合,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养物质的正常供给,这一点引起社会、学校及家长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9.

2 杜玉开,张静.妇幼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7.

3 黄永玲,李迎春.4~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1(22):57.

4 陈惠珍.1180名儿童贫血调查[J].实用临床医学,2002,3(2):84-85.

5 刘忍,李雪红,李采芳.灵宝市学龄前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率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6):369.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篇9

【关键词】儿童;保健;预防接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43—01

健康儿童护理是通过发现可能对儿童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不利因素,因而采取的一些防范措施,从而确保儿童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能够沿着理想的成长轨迹发育。传统的健康儿童护理措施有预防接种、健康儿童保健和儿童健康发育护理的专科护理。

1 健康儿童预防接种

儿童国家免疫规划,保证了儿童的身体健康,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1].预防接种旨在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它是一种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手段,在此浅谈一下儿童预防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护理干预,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保证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以保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1.1 接种疫苗前的宣教工作:家长先到预防接种登记室做好登记,并预约好下次来接种的时间,在此防保人员为来的家长发放儿童保健宣传册,及预防接种手册,同时向家长详细讯问儿童的身体状况,有药物过敏史、癫痫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者均不能接种疫苗,空腹饥饿也不宜接种,并向家长解释疫苗品种不同其禁忌物及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使每位家长更加了解各类疫苗的用途及其安全和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的重要性,使家长能积极主动地为儿童接种疫苗,杜绝传接种事故的发生。

1.2接种环境:环境要温度适宜,需配有候诊室和接种室,接种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定时空气消毒,候诊室有软的休息椅,墙上贴有彩色宣传画,接种人员面带微笑地先给勇敢的孩子接种,并与其进行交流,对于小婴儿应目光相对予以抚摸,以减轻孩子的恐惧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接种安全性:为确保接种安全,更要做好接种前的查对工作,核对儿童姓名、性别、年龄,看疫苗标签名称、有效期、颜色、是否有摇不散凝块,安部有无裂纹、破裂,注射器及棉签的有效期,并双手挤压塑料袋是否漏气,最后检查小儿接种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是否光滑无破损,身体健康无禁忌和就可接种疫苗,注射完毕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眼部位片刻,这样可避免疫苗的渗出,以达到接种疫苗有足够菌苗数,保证疫苗成功接种,接种后再次核对无误后,去候诊室留观。

1.3接种后的指导:疫苗接种完毕后应在候诊室留观30分钟,无异常反应方可离开,如有反应,如大龄童出现面苍、头晕、胸憋症状,立即让其平卧休息,应给低流量吸氧,拔氧后并喂少量红糖水。一般短时间内可恢复,留观30分钟的儿童并无反应者,要告知家长回家后仔细观察注射局部是否红肿、局部发烫、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并按压皮肤有无硬结。如发生硬结,儿童应在接种疫苗24h后用干净浅色纯棉毛巾热敷注射局部,原理是通过热传导,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加快药物的吸收,以助消肿,减轻病痛[2].热敷以3~4次/d,10~15min/次为宜,连续3~4d即可消肿,民间也有的用仙人掌去刺切片,敷于患部,效果也不错,硬结较为严重的用50%硫酸镁热敷,方法同上,出现全身反应的,如体温≤38.5℃可给予物理降温,用75%乙醇擦浴,或温水擦浴,在腘窝、肘窝部可多擦,擦后要注意保暖,多饮开水,一般发生接种后的正常反应通过以上适当的护理,大多数在24h内消失,如T>38.5℃,物理降温后高热持续不退的,并伴有其他症状的如咳嗽、呕吐等,极个别的儿童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如局部无菌性化脓、过敏性紫癜、精神性反应等,应尽快到医院诊治。接种疫苗后2~3d内让孩子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注射部位皮肤的干燥,避免搔抓注射局部。接种当日,给接种儿童洗澡时,不能清洗接种部位。

2 儿童保健原则

2.1婴幼儿保健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速度较新生儿时期减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其活动范围变大,接触事物逐渐增多,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还是不足,因此应注意防止婴幼儿出现意外创伤和中毒的事件。饮食已从乳汁转变为饭菜,因此需要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这个时期接触外界较广,而其自身免疫力比较低是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时期,因此防病是此时期的保健重点。

2.2 学龄前期保健学龄前这个时期的孩子体格发育速度较慢,而智能发育比较快,求知欲强,能参与较复杂的动作,能够学会照顾自己,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应根据这个时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点,从小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卫生习惯,为入学作好准备。学龄前的孩子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随着接触事变多,仍可能发生传染病。因此学龄期的孩子也应该做好防病预防保健工作。

2.3学龄期保健学龄期的孩子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脑的形态已基本趋于完善,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理解、分析、控制能力增强,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发病率比以前要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的发生,端正孩子的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正常的休息。

儿童护理对儿童成长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儿童时期的护理有利于孩在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我们在每个时期都对孩子进行安全健康的护理保健工作,这样孩子才能健康茁壮的长大,身体才会强壮,才会有充沛的精力,在儿童时期的孩子的健康是大多数家长担心的事情,儿童时期的健康成长会影响孩子一一生的健康和心理生理的发育采用科学方法养育孩子能使孩子少生病, 一旦生了病,护理得当,恢复起来就快。疾病痊愈要靠身体的抵抗力,打针吃药只是协助身体战胜疾病。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这充分说明护理的重要了。因此健康儿童护理可以预防和解决为大多数家长所担忧的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茁壮成长的问题提供保障和护理的依据

参考文献: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篇10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寓教于乐;芝麻街工作室;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12-0043-04

2007年2月26日,曾创下中国国产动画片收视率奇迹的《虹猫蓝兔七侠传》禁播,禁播理由在于其内容低俗,充满暴力、色情、脏口、恐吓等不良情节。2013年4月10日,一男孩因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灰太狼烤羊的剧情,将两名玩伴绑在村头树上并点燃了树下的杂草,最终导致两个孩子严重烧伤。2014年,一个孩子因模仿国产3D动画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中熊二烤木取暖的情节,引发了一场火灾。近年来,诸如此类儿童因模仿电视节目而“伤人”的事件屡见报端。上述种种让我们不禁反思: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应怎样做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在各种媒体中,电视对儿童的影响力最为显著,它俨然已成为除学校之外对儿童最具吸引力的超级课堂。〔1〕然而,纵观当下国内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市场低靡,问题重重。它们或是儿童本位缺失,或是娱乐气息充斥,或是说教意味浓厚……因此,制作出真正符合学龄前儿童发展需要的电视节目成为关键。那么,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应怎么做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呢?美国芝麻街工作室的工作模式可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美国芝麻街工作室简介

美国芝麻街工作室(Sesame Workshop)是一个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为儿童的生活带来显著改变,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其工作原则是让所有儿童均享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让所有儿童都能更好地了解世界以及他人,让所有儿童都能去思考和发现新事物,让所有儿童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芝麻街工作室制作新颖有趣的教育内容,并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传播给全球范围内成千上万的儿童、父母、看护者及教育工作者。芝麻街工作室制作的儿童教育电视节目――《芝麻街》是迄今为止获得艾美奖奖项最多的一个儿童节目。

二、美国芝麻街工作室的工作模式

优秀儿童电视节目的背后,必有一个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的、追求儿童利益至上的团队。芝麻街工作室团队用合适的方式制作了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需要的电视节目,以促进其学习和发展。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CTW模式,〔2〕即从节目策划、节目内容、观看对象、传授途径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试验,并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严格把关,较好地把握了节目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的度,充分体现了其寓教于乐的节目制作理念。

1.节目制作前期,通过资深编剧和教育顾问的共同把关确保节目寓教于乐

芝麻街工作室拥有一个专门的研究团队,儿童电视节目的制作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研究结果为依据,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3〕电视节目制作的前期由资深编剧与教育顾问一起确定节目的教育目标和整个节目的娱乐性与教育性比重,以确保其寓教于乐。具体而言,一方面由资深编剧确保节目的娱乐性。芝麻街总裁希里亚指出,儿童电视节目的首要目的是给儿童带去娱乐。她曾坦率地说:“如果和电视节目只有教育性而没有娱乐性,是没有人愿意看的,因为孩子需要的是放松和笑声。”〔4〕因此,资深编剧会把教育内容糅合在儿童喜爱且乐于接受的游戏或故事里,他们能够将教育意味浓厚的节目制作得幽默、有趣。另一方面由教育顾问确保节目的教育性。首先,以教育顾问团队的专业性保障节目的教育性。芝麻街工作室注重与幼儿教育、心理学、营养学等领域专家合作,并且会对节目制作团队成员进行专门培训,以确保节目制作团队的专业性,保障节目的教育性。其次,在内容选择方面,芝麻街工作室依据“完整儿童”的教育大纲。这个教育大纲确立的教育内容涉及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如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性情感的培养、健康运动等。教育大纲以儿童为本位,倡导儿童电视节目除应有娱乐休闲功能之外,还应发挥教育功能,以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再次,在形象设计上融入教育理念。芝麻街工作室塑造的角色形象都各有优点和缺点,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这与儿童的真实世界是一致的。此外,其角色设计考虑到了不同的目的和意义,如大鸟的角色就是为了培养儿童能站在更高的视角上看问题而设计的。最后,节目难度是有梯度的,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

2.节目制作中期,通过“测试”确保节目寓教于乐

这里的“测试”是指,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有目的和针对性地进行深入调研,重点是调查儿童对某一事物的理解水平、态度倾向及可能产生的行为(白英,2014)。“测试”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目标儿童进行问卷或访谈调查,以探究其收视需求、收视偏好,抑或收集儿童对某一事物的一般认知状况,从而确保节目制作的正确方向。第二阶段,对节目样片进行测试。工作室首先会选择一批目标儿童,让其观看节目样片。之后,工作人员会与幼儿交谈,询问一些问题,如是否理解样片的内容、是否喜欢节目中的角色、哪些地方最具吸引力、哪些地方最无趣、节目中的哪些形象最让人开心、画面的呈现是否舒适等等。与此同时,工作室还会与相关人员如教师、家长讨论,听取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与建议。第三阶段,返回修改完善。工作室根据各种反馈结果,对样片进行修改、调整,以使节目更加符合以儿童为本的理念,既满足儿童娱乐的需要,也满足儿童教育的需要。

通过“测试”的三个阶段,工作室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差异性需求定位节目内容,从而有效增加儿童的节目接受度,避免出现“成人化”现象,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也借此把握儿童电视节目的市场动向,制作出更多易被儿童理解、喜爱且有助于其健康成长的优秀电视节目。

3.节目制作后期,通过“调研”确保节目寓教于乐

节目播出后,工作室会继续对收看效果进行评价,以考察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据此对之后的节目进行调整。这里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调研”,即重点考察节目收视率,调查和研究目标受众――儿童对于节目的反意见。尽管这一方式对于本节目的选题、内容和形式的意义已不大,但有助于对下一次选题方向、内容和形式等的把握,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工作室的工作质量。

节目的制作经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对于持续提高节目质量意义重大。如果反馈意见大多是肯定性的,这可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节目是成功的,做到了寓教于乐。反之,如果反馈意见大多是否定性的,甚至出现禁播的呼声,那么工作室就必须重新审视节目是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是否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芝麻街工作室工作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芝麻街工作室制作的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是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的成功典范。工作室专业的团队组织、节目制作中的前期“把关”、中期“测试”和后期“调研”确保了节目的寓教于乐,这为我国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如下启示。

1.寓教于乐是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制作的根本原则

儿童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关键期。当今社会,电视媒体在儿童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电视获取知识已成为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满足儿童获得知识的需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需具备的教育。但不能忽视的是,儿童就是儿童,娱乐是其天性需要,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要为儿童带来娱乐,让其在属于他们的快乐天地里增长智慧。因此,节目需要具有娱乐。把握好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娱乐性与教育性的度,做到寓教于乐,这是尊重幼儿,以儿童为本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才能真正吸引儿童、真正起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因此,寓教于乐是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的根本原则。

2.儿童媒体的专家化是寓教于乐的基础

对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制作质量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是媒体人,换言之,媒体人的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的质量。诸如电视节目的形式是否与幼儿的感知觉相适应、电视节目的内容设计是否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统一、电视节目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媒介教育需要……〔5〕这些都与媒体人是否拥有适当的儿童发展领域知识密切相关。媒体人不仅要追求节目的娱乐,而且要追求节目的教育。为此,儿童媒体应该实现专家化(郑蓓,2014)。要做到这一点,可从两方面作出努力:其一,媒体人与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等领域专家进行系统对话。媒体人可与专家合作制订节目大纲,可将专家的专长与媒体人的节目制作经验相结合,以更好地体现节目的娱乐性与教育性。第二,媒体人成为儿童教育专家。儿童电视节目的制作者除应具备媒体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应广泛涉猎儿童发展领域的知识,通过不断提升自我,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创作。

3.坚持儿童本位是寓教于乐的出发点

对于信息产品来说,受众的精准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年龄段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不同,他们喜爱、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电视节目也不同,因此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要做到寓教于乐,就需坚持以儿童为本,始终把儿童利益放在首位。具体而言,首先,节目制作者应关注儿童的特殊需要。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最大的区别在于儿童可以尽情地游戏,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其又有着教育的需要。儿童本位的电视节目需要制作者关注儿童的这一特殊需要。其次,应加大儿童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参与力度。儿童的参与可让节目制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并与儿童进行有效的对话,从而避免节目“成人化”现象的产生。节目“成人化”现象是指媒体人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度量儿童的内心世界,用成人的价值观去度量儿童的快乐标准。成人化倾向的电视节目是忽视儿童本位的表现,不利于儿童的发展。最后,注重对儿童电视节目的评估和调查。芝麻街工作室始终坚信评估和调查对于节目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在其节目制作中期的“测试”和后期的“调研”中,均注重收集儿童对于节目的反馈,并据此对节目进行调整。这是一种儿童本位的评估。此外,芝麻街工作室还曾在五个国家做过调查统计,收集了大量资料,对儿童的兴趣、儿童最喜爱的形象特点及故事内容等有着非常清晰的了解。所有这些对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的制作、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4〕姚笛.我国儿童电视节目教育性与娱乐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王剑,杜嘉鸿,刘凌.儿童节目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芝麻街》对中国儿童电视节目制作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