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问题十篇

时间:2023-11-30 17:46:14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问题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问题篇1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护理;效果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新生儿窒息作为临床中较多见的新生儿疾病,具体指的是胎儿在娩出之后的 1min 内,只存在心跳没有呼吸或者是没有出现规律性呼吸的缺氧情况,是造成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病症之一[1]。该病直接影响了新生儿的正常活动,对新生儿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折磨,还会给其家长造成严重的生活和经济负担。已有临床研究表明,在新生儿窒息的早期,如果给予正确的、合理的治疗措施和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使得新生儿窒息对各组织脏器的刺激降到最低,并且有可能将损伤逐步恢复到正常 [2]。因此,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质量,并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规范和提高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对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通过改进后的护理方法其进行新生儿窒息护理的10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与干预的方法和措施,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新生儿护理服务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在这100例新生儿中,男性新生儿41名,女性新生儿59名,年胎龄 33-43 周,其中 42 周 的患儿为48例;经阴道分娩的患儿为 44例,经剖宫产分娩的患儿为 124例。所有新生儿在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且所有新生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在对100位患儿依据新生儿窒息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同时,还要进行优化的护理服务进行护理。首先,新生儿出生后将其放置在 30-32℃的远红外线辐射保暖台上,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擦干羊水、血迹,减少体表蒸发散热,可减少氧的消耗,有利于患儿缺氧窒息的复苏。保持室温 26-28℃,相对湿度 55%-65%,病情稳定后置于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严密监测皮肤温度。其次,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患儿家属进行治疗前的心理调整,同时让患儿家属了解实施治疗的安全和可靠性;要保持病房、楼道以及该楼层其它地方的干净整洁;病房中可适当摆放鲜花和绿色植物等,注意病房内卫生。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做到时刻监控。同时,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婴儿体温应保持在 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 1 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 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再次,保持病房内,尤其是病床的卫生、整洁,要对床单、被罩做到一天一换。要对待患儿及其家属像家人一样,耐心地与患儿家属进行谈话、聊天等交流工作,耐心解答向家属解答患儿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患儿家属解除压力。

1.3 神经系统评价方法 采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是52项神经运动检查方法(AlnilTison,AT)及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该方法主要包括:头围、清醒和睡眠的一般形式、显著的斜视、持续的眼球震颤、视觉追踪、听眨眼反应、面肌麻痹、自然活动、异常运动、方窗、双手的摆动、头项侧面转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等52项。其中,4-7 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经SPSS1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量(χ±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结果我们发现,100例新生儿窒息病患中复苏成功的有 98例,治愈率达到 98.0%,死亡 2例,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提高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工作的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研究。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新生儿窒息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的成败[3]。当今,提高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工作水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学者广泛关心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工作中融入优质护理服务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学者广泛关心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李艳红等人通过对3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应用改进后的优质护理服务后发现,通过在新生儿窒息护理中融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大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增强了临床疗效。这种护理方法的改进与实践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患儿在医院内的护理质量,使得患儿的复苏率明显提高,并使得护患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陈丽英等人通过对医院新生儿窒息优质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在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程对于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提高新生儿家属在护理中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通过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100例新生儿窒息病患中复苏成功的有 98例,治愈率达到 98.0%,死亡 2例。这一结果也与国内相关报道结果类似,进一步证明了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对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永梅,曾德会,辛红菊,等.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2009,31(11):1402-1403.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问题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窒息新生儿分娩方法为剖宫产37例、阴道分娩15例、阴道分娩助产3例。术前评价有诱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主要包括①产妇原因:产妇贫血11例、妊娠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1例;②胎儿原因:胎儿在宫腔内发育缓慢2例、巨大胎儿9例、早产儿7例;③胎盘方面:前置胎盘、功能不全及胎盘早剥等问题6例。④分娩方面存在的因素: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及产程时间延长等5例;⑤脐带因素主要包括:脐带扭转、脱垂与缠绕等5例。综合影响因素6例。

1.2 护理方法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最基础、最有力的措施是使得新生儿呼吸道畅通,因缺氧是新生儿窒息生理及病理的本质。因此,在新生儿出生、断开脐带后,随即把患儿放置成仰卧位,即头要比躯干低,并向后略仰,同时抬高头与肩2-3cm,使窒息患儿的呼吸道得到充分开放,以利于呼吸道内部分泌物清理。清理分泌物时要在喉镜直视下进行,部位主要包括咽喉、口腔及呼吸道深处;在清理过程中,要保持持续正压供氧,对窒息严重的新生患儿,则需要在清理气管内部的胎粪之前,即开始正压供氧。②做好新生儿保暖:接生婴儿之前要先把辐射台进行预热,当新生儿从母体中分娩出来后,应立即放置于辐射台上;然后用毛巾擦干皮肤,避免热量损失,擦拭过血迹与羊水的毛巾要及时处理。在远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复苏与护理,操作要尽量做到轻柔、迅速及熟练;在操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到准确及时、无误,以免对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创伤。③预防病菌感染:新生儿的有机体防御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比较容易受到外来病菌的感染。对于窒息的新生儿来说,预防病菌感染显得更为重要,以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形成[2]。在复苏临床护理中,要保护并隔离新生儿,将其放置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3]。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要谨遵医嘱,与窒息患儿接触前要戴上口罩以及洗手。最好每天都能给新生儿沐浴。另外,新生儿的臀部与脐部护理工作也要做好,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治疗。④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窒息患儿的免疫系统较弱,临床护理不到位的话,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因此,加强患儿的病情观察刻不容缓。如大小便状况、皮肤颜色与温度、末梢的循环情况、意识有无障碍、哭声的大小改变等。护理人员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采取相关措施。⑤加强产妇心理护理:积极与产妇及其家属保持沟通,如实反应新生儿的病情。同时,也要积极讲解患儿的病情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多数患儿能有一个良好的转归。

2 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复苏护理技术的实施和治疗,51例窒息新生儿在产后5min内成功复苏;4例在产后10min内复苏,复苏成功率为100%,复苏后经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和精心的临床护理,所有患儿均痊愈,按时出院,随访1年,未见后遗症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问题篇3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复苏  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及娩出过程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状态,需要紧急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目前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虽然不断改进,但由于窒息程度不同,可引起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因此,快速有效的复苏是挽救新生儿生命的关键,对降低围产期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治愈率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由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进行了20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现将抢救和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11例,女9例。胎龄小于37周者4例,37周到42周者12例,大于42周者4例。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者5例,2500g~3000g者13例,4000g者2例。其中剖宫产10例,顺产或会阴侧切助产7例,臂抽产3例。20例均有窒息史,新生儿窒息按缺氧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类。轻度窒息8例(Apgar氏评分4~7分),重度窒息12例(Apgar氏评分0~3分)。住院天数共120天;平均住院天数6天。

        1.2临床表现  除有缺氧、窒息症状外,主要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惊厥,面色青灰或紫绀、尖叫、烦躁,肌张力增强或减弱、呕吐。20例中12例重度窒息经过复苏抢救成功治愈8例,死亡4例(包括1例呼吸衰竭,1例吸入性肺炎,1例颅内出血和1例肺不张)。

        2  治疗方法 

对20例新生儿窒息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严防窒息再次发生极为重要。20例患儿均经过吸痰、复苏囊复苏、吸氧抢救治疗,其中12例经脐静脉给药,8例经人工呼吸加心外按摩。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复苏囊复苏、吸氧、保暖很重要。

        2.1先吸净口、咽、喉、鼻腔粘液、置保暖台上。

        2.2Apgar氏评分差及疑有胎粪吸入者,应插管吸痰,未将呼吸道清除干净前,不得刺激呼吸,必要时给氧吸入。

        2.3呼吸抑制,心率慢,肌肉松弛先给碳酸氢钠或呼吸兴奋剂,由脐静脉开放给药。

        2.4心率低于80次/分者可作心外按摩,无好转时给肾上腺素,按新生儿体重给不同剂量皮下注射。

        2.5 心率大于100次/分,皮肤转好后要注意能量的补充,预防感染和颅内出血及防治脑水肿。其次脐静脉给药过程保持脐静通畅,掌握药物浓度剂量,缓慢推注。

  3  护理措施

        3.1保暖  保暖是护理工作中首先解决的问题。除给足够热量与水份外,要注意室内的环境温度,暖箱温度,一般可根据患儿病情调至30~32℃之间,要注意皮肤颜色,末梢循环情况。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问题篇4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环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积极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护理是减少窒息并发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6?07~2009?08收治的窒息新生儿30例,均符合《实习新生儿学》窒息的标准[1],男18例,女12例;早产儿12例,过期产儿5例,出生体质量>4 000g 6例,2500~4000g 14例,<2500g 9例,体质量最低1500g 1例。根据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1]:窒息的程度以Apgar评分法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lmin、5 min、10 min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基本正常。本组中轻度窒息27例,重度窒息3例。患者入院后首先了解窒息复苏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经有效复苏后本组治愈27例(90.0%),好转2例(6.7%),死亡1例(3.3%)。

2  护理

2.1  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60次/min,呼吸暂停15~20s/min,伴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呻吟,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L/min。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心率和血压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min,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min,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2]。

2.2  保温  保温在新生儿抢救中很重要,如果保温不好就会延长复苏反应时间。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母体体温高于外环境,所以要求新生儿娩出即置于预热的保温区内,应在30~32℃的抢救床上进行抢救,维持肛温36.5~37℃。胎儿娩出后立即揩干体表的羊水及血迹,减少散热,专家认为新生儿体温35.5~37.5℃为最佳体温。因为此体温段的新生儿耗氧量最低,代谢率最少,热量丢失最少,对各种疾病抵抗能力最强,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病危险性。

2.3  呼吸道的护理  迅速开放气道:胎儿娩出后应迅速用吸管清除口、咽、鼻、喉等器官中的异物,吸入羊水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内仍有羊水从口中溢出,故要特别注意, 以防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应取侧卧位,观察至无分泌物流出。迅速建立自主呼吸:轻度患儿可采用触摸胎背、指弹足底、手按胸廓等方法刺激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应用和肾上腺素、碳酸氢钠、扩容药物。经上述处理仍无效的患儿可用人工呼吸、胸外按摩、抢救者的食指和中指垂直按胸骨下1/3处,按压胸骨1.5~2cm,频率120次/min,要接近新生儿的正常心率,手指不能离开皮肤,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同步,心脏按压每3次给1次加压给氧的人工呼吸,必要时用呼吸机。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应取侧卧位,观察至无分泌物流出。

2.4  合理喂养  窒息后的患儿由于胃肠道缺氧缺血,容易发生呕吐和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决定开始喂奶的时间,特别是早产儿和重度窒息儿。经口喂养应在缺氧改善后,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以母乳为佳。对吸吮反射好的新生儿,指导产妇正确哺乳;吸吮反射差的新生儿,应指导产妇正确的挤奶方法,挤出乳汁由护士用滴管或小勺进行试喂,如无呛咳,按时由护士喂乳,早产儿1次/2 h,从5ml开始,每次递增2~3 ml,足月窒息新生儿1次/3 h,每公斤体质量日递增20~160ml。喂牛奶最好是脱脂奶,奶与水稀释比例是1∶1,出现腹胀、呕吐时要禁食。

2.5  纠正酸中毒和扩容  新生儿窒息时,由于二氧化碳潴留和乳酸堆积,常导致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只要加强通气,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便可纠正,而代谢性酸中毒则必须给予碱性药物方能纠正,一般用5%碳酸氢钠2~3

[1] [2] 

ml/kg,加%葡萄糖ml脐静脉缓慢推注。推注时必须加强通气维持正常的PaO,以免导致室颤、颅内压升高及颅内出血等, 同时还应扩容治疗,方能解决根本问题,可先用%葡萄糖ml/kg根据病情静滴适量的晶体溶液和血浆,必要时用库血。补充血容量时应正确计算并加强检测以免扩容过量。因新生儿窒息失去了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颅内压血管压力增高还可导致脑水肿和脑出血。窒息引起缺氧,脑细胞受损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应及早用脱水疗法,可减轻脑水肿的发展。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问题篇5

【关键词】 早产;窒息;复苏;护理

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进步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新生儿窒息规范复苏方法的推广应用,使我国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1],特别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复苏后的观察护理,影响窒息复苏的效果及早产儿的康复,生后5 分钟及10 分钟评分有助于判断复苏效果和预后。我院新生儿科NICU病房,2006 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共收治早产儿窒息患儿768 例,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 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我院共收治早产儿768 例。病例选择标准:①胎龄<37 W,②出生体重<2500 g,③出生1 分钟Apgar评分<7 分,④复苏后存在心、脑、肾、肺等脏器功能受损者。其中男412 例,女356 例,胎龄<28 W,4 例;28~32 W,213 例;32~36 W,457 例;36 W以上94 例。出生体重<1000 g 11 例;1000~1499 g,564 例;1500~2500 g,193 例。

1.2 方法

对所有早产儿窒息患儿生后立即给予新生儿复苏。①复苏程序:A畅通气道B建立呼吸C恢复循环D药物应用E环境与评估。②复苏后监护:监护内容为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和窒息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大小便异常、感染和喂养等问题。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③家庭支持:耐心细致解答病情,告诉家长患儿目前情况和可能的预后,帮助家长树立信心、促进父母角色的转变。

1.3 结果

768 例早产儿窒息患儿治愈684 例,好转49 例,未愈23 例,死亡12 例,治愈率89.06%(684/768)。其中新生儿脑卒中2 例,后死亡,放弃治疗23 例。

2 观察与护理

2.1 体温监测及护理

《2005小儿心肺复苏指南》强调应预防和积极处理过高体温,避免体温过高对于复苏新生儿尤为重要[2]。但是早产儿体温过低又易引起硬肿症。因此,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根据早产儿胎龄和体温情况,将箱温调至适中温度,相对湿度为55~65%。护士应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患儿体温未正常前应每小时监测一次,正常后可每4 小时测一次。

2.2 呼吸监测及护理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呼吸评分和呼吸次数对复苏后的观察有一定帮助。初生12 小时内每4 小时评一次,以后24 小时内每8 小时评一次,最后在出生后48 小时再评一次。二次评到8 分以上可停止再评,预后良好。假使呼吸次数有增无减,并出现呼吸困难则要考虑有无气胸。如窒息儿呼吸已接近正常而二天后有加快者,常是继发肺炎的征兆。若反复呼吸暂停,遵医嘱可用氨茶碱,以兴奋心、脑、扩张血管和利尿。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供氧勿常规使用,在发生呼吸困难和青紫时才给予。吸入氧浓度与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和用氧方法而定。一般氧浓度以30%-40%为宜,维持血氧饱和度90~95%,PaO2 60~80 mmHg为安全。

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引起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或早产儿视网膜病,导致严重后果。待呼吸平稳,皮色转红半小时后可停止给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当喉有痰鸣音,呼吸时声音粗糙,呼吸停顿或有呕吐,均应用一次性吸管吸引。同时经常更换体位,以防止发生肺炎。护士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血糖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预防氧疗并发症。同时还应注意观察心音、面色及末梢循环情况。

2.3 消化功能的监测和喂养

早产儿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吞咽反射弱,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常出现喂养困难、胃潴留、呕吐、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喂养不耐受者,多次喂奶有呕吐、腹胀或咖啡样物。要注意观察患儿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对于早产儿的喂养,目前主张早期从逐量逐逐步增加到足量的喂养方法。 第一次经口喂消毒过的水,如吸吮吞咽无问题,可给予糖水,以后给奶。如有吸吮、吞咽、呼吸动作不协调、胃排空延迟等可用管饲法。对早产儿亦强调生母母乳喂养。早产儿喂养按日龄及接受情况而变动。第一日总量(水和奶)可60~90ml/kg。体重大于2000 g者,每4 小时喂一次;1501~2000 g者每3 小时喂一次;1000~1500 g者,每2 小时喂一次,小于1000 g者主要靠静脉营养。但亦宜试喂,可每2~4 小时给0.5~1 ml母乳,让其逐步适应。如为管饲者,饲前先进行抽吸。如吸出的量小于上次奶量的10%者,可回注,否则,应在再注入量中减去此量,方案要再议。在静脉营养期间,宜经常行非营养性吸吮训练(无孔橡皮奶头),及早过渡到经胃肠喂养,并降低静脉营养的并发症。黄疸期间患儿吸吮无力、纳差,护士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果患儿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每天要详细记录出入量,以便制定出更适合患儿的喂养方案。

2.4 防止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有可能影响其脑部正常生长发育及功能。根据《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血糖的诊断标准:全血血糖<2.2 mmol/L为新生儿低血糖;>7.0 mmol/L为新生儿高血糖[3]。监测血糖每天4 次使其保持在2.6~6.4 mmol/L之间,如有异常,须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5 脑水肿的监测

复苏后常见的脑损害为脑水肿,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抽搐及抽搐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监测患儿意识、瞳孔、血压的变化,及早发现和防止脑死亡的过程。临床上一旦颅内压增高症控制不佳,很容易发生新生儿脑卒中即新生儿大脑动脉梗死,以右侧大脑中动脉多见。本科室也有2例脑卒中发生,预后不佳。

2.6 内环境监测

进行pH监测、预防酸碱失衡。监护室应严格记录小儿体重、腹围、前囟张力、尿量、肌张力、反应状况及一般情况,及早发现不良状况向医生报告,以便早期处理。

2.7 循环功能的护理

复苏后患儿常有心功能减退,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心衰。应持续心电监护,护士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心电图、血电解质等变化。

2.8 预防感染

预防感染为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国外,早产儿感染引起败血症的发生率比足月儿高3~10 倍[4]。须做好早产儿室及暖箱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每日定时通风,空气消毒机消毒。要定时更换氧气湿化瓶、吸引器、水瓶、暖箱水槽中的水,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前后须用快速手消毒剂,护理人员按期做鼻咽拭子培养,感染及带菌者应调离早产儿室工作。加强早产儿皮肤、脐部、臀部及口腔的护理。早产儿中有感染者宜及时治疗,有传染病者及时隔离,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虞人杰.新生儿窒息复苏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7:131-133.

[2] 王春亭,王可富.现代重症抢救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6-87.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问题篇6

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必须提高产前诊断和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分娩期监护,提高产科手术质量,慎用麻醉剂及镇静剂,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必须先评估决策,制定措施,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保暖,吸氧,必要时人工呼吸,药物治疗。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必须做到耐心细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新生儿窒息的预防

必须提高产前诊断和产前检查质量,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母婴保健法》的颁布,我院建立产科门诊,为孕妇提供规范的孕期保健服务,加强妊娠期妇女的监督和管理。使其定期产前检查,包括胎位、胎心、血压等基本项目;另外做胎心监护,及时发现胎儿宫内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和必要的产科护理。加强对高危儿的宫内监护,预防早产。

加强分娩期监护:在分娩过程中要及时监测胎心音变化,第一产程,每30分钟监测一次;第二产程,每5分钟监测一次。如情况特殊,可增加监测次数。有胎心监护仪时,可给予持续胎心监护,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宫内情况。同时还要严密观察羊水的性质,对胎儿宫内窘迫着,在给孕妇持续大流量吸氧的条件下迅速结束分娩,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2]。

提高产科手术质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施行手术,避免发生颅内损伤。慎用麻醉剂及镇静剂,在胎儿娩出前6小时内不应使用吗啡等对呼吸中枢抑制的药物,如杜冷丁、安定等。及时清理呼吸道,避免呼吸道阻塞。胎头娩出后,不要急于娩出胎儿肩部,而应先以左手自鼻根向下颏挤压,挤出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

凡估计胎儿出生后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者,分娩前应做好一切抢救新儿复苏的急救准备,包括人员、氧气、保温设备、急救药品等,最好有儿科医生一起参加抢救更好。抢救必须及时,动作要迅速、准确、轻柔,避免发生损伤。

评估、决策、措施:新生儿娩出后的评估非常重要,一定要仔细观察,正确评估。是否足月妊娠,羊水性状,有无心跳、呼吸及哭声,肌张力及皮肤颜色等。根据每项指标,迅速制定出措施,给予相应的处理。如果每项指标异常,需按复苏方案操作,在复苏过程中不断评估,直至复苏停止。

清理呼吸道:胎头娩出后,及时清除鼻咽部黏液及羊水。断脐后将其仰卧于温暖的辐射台上,继续用低压吸引器清除呼吸道的黏液和羊水,用新生儿吸痰管轻轻插入新生儿的咽部继续吸出咽部的黏液及羊水,并注意吸出物的量和性状,操作时动作须轻柔,避免吸引器负压过大而损伤咽部黏膜。确认呼吸道畅通后方可刺激脚底部使其啼哭。若为重度窒息或吸出物过多且粘稠混有胎粪者,应行气管内插管清理呼吸道。

保暖:在整个窒息儿的抢救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暖,擦干新生儿体表的羊水及血迹,减少散热。

吸氧及人工呼吸:在确保呼吸道畅通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间断性氧气吸入,直到建立自主呼吸为止。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效果较好,但要注意吹气不宜过大过猛,防止肺泡破裂。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要尽快进行气管内插管吸净气管内的羊水和黏液,然后进行加压给氧,直到新生儿皮肤颜色逐渐转红,建立自主呼吸后可拔出气管内插管,改为一般间断吸氧。

药物治疗:遵医嘱行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术,给予药物治疗。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复苏后的新生儿仍有发生窒息的可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与否,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因此,耐心细致地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面色、神志及末梢神经反射,哭声及肌张力变化,精神状况,每小时监测体温一次。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注意大小便、呕吐物的量及颜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吸氧:间断吸氧直至青紫消失,呼吸平稳。

预防感染:窒息的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故应严格控制陪探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勤洗手,勤消毒,保持病房温度及湿度,合理的病房环境是减少患儿发生感染的必要措施。住保温箱的患儿,更应注意定时清洁和消毒。

预防颅内出血:窒息的新生儿因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各项护理和治疗操作动作要轻柔,减少不必要地搬动,使患儿保持安静状态。

喂养:轻度窒息的新生儿可早吸吮,尽早和母亲进行皮肤接触。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要放在新生儿监护室。因重度窒息儿吸吮力较差,易发生呕吐,因此首次哺乳可适当延迟。喂养时患儿应头高脚低位,少量多次,喂完后轻拍背部减少溢乳,并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状态。病情稳定后母乳喂养,由于病情及治疗上的因素不能直接喂养者,可用鼻饲法[3]。

讨 论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内,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是产前和产程中窒息,在出生后的表现和继续,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出生后最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能否在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分钟内对其进行迅速、及时、有效的抢救处理,将对孩子以后的幸福和健康非常重要。因此,正确的产前检查,产程中细致的监护,分娩过程中得当的手术操作,每一步都很重要。同时,必须掌握新生儿复苏的规范化操作,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这也是医护人员必备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乐杰,谢幸,丰有吉.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8.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问题篇7

笔者首先问起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的意义。石主任口若悬河地说:“这门技术直接关系到下一世纪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也是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现优生优育的重要环节。我国长期推行‘只生一胎’的政策,如今的孩子都是‘独苗苗’。胎儿娩出后如何避免因羊水等造成的窒息死亡或脑神经损伤之类的后遗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问题。如果新生儿窒息得不到及时处理,便危及新生儿生命;若处理不善,则造成脑缺氧,引起某些神经系统病症,对存活的孩子将来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十分不利,还会影响家庭的幸福欢乐。因此,我们不能把近年在全国推广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术看成单纯的业务问题,而要提到优生优育的跨世纪课题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

长期致力于这项工作的石主任深有体会地说:“近年来。我先后在全国17个省(市、区)进行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的培训推广,深感这项技术在县以下医疗机构普及的重要性。我国大量的分娩接产业务是由农村卫生院承担的,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送城里抢救是绝对来不及的,唯有当地、当时、当场紧急处理。这就要求广大城乡基层的产科儿科医护人员掌握复苏技术。卫生部计划花4~5年时间,到2000年使所有相关人员都得到良好的专业培训,使新生儿死亡率和窒息后遗症发病率都能明显下降。”

据石主任介绍,世界卫生组织考核各国初级卫生保健状况有13项指标,其中之一就是1岁内婴儿死亡率。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出生1个月内的新生儿死亡数占1岁内婴儿死亡总数的60%~80%。由此可见,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控制新生儿死亡;而新生儿窒息死亡又占新生儿死亡数的50%~60%。新生儿窒息发生的时间常在胎儿娩出1分钟内。要降低婴儿死亡率,就要增强‘第一时间’观念,要善于从第1岁、第1月、第1天、第1小时、第1分钟做起。关键是在第1小时、第1分钟内处理窒息,成败在此一举。

“什么叫新生儿窒息的新法复苏?”笔者问道。石主任称主要有4个步骤:第一,让呼吸道通畅;第二,建立正常呼吸机制;第三,建立循环机制;第四,适时适量应用呼吸复苏药物。所谓新法,主要是有别于传统的单纯依赖呼吸兴奋剂的治疗方法。现在主要是应用新生儿喉镜开通气道,然后作气管插管,以期建立呼吸机制。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问题篇8

【关键词】 新生儿;重度窒息;临床护理;抢救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1-01

窒息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危重疾病,同时它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关键原因之一,窒息新生儿的死亡率主要受到复苏技术条件以及重度窒息发生率的影响[1]。有学者曾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在重度窒息的新生儿中,其死亡率达到了3.0%-16%,怎样对此类患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以及抢救已经成为了儿科医生与护理人员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本研究将对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所收治的24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所收治的24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处于休克状态,其外周血液循环存在一定的障碍。本研究所有患儿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不规则的无效呼吸或浅表呼吸、呼吸中枢麻痹、刺激无反应、皮肤黏膜反射消失、关节松弛、头颈四肢无力、体软、肌张力消失、心率不规则、心音缓慢且弱、脐带结扎、口唇发绀等。在本研究的所有患儿中有10例女孩,14例男孩,其胎龄为28-43周,其出生体重为1.5-3.4kg。

1.2 方法 对所有患儿给予正压供氧、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呼吸道清理等治疗。对患儿给予肾上腺素滴注治疗,待其皮肤红润后给予立其丁以及多巴胺来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利用心电监护仪来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心电监护,定时对患儿进行叩背吸痰,并对其24h的尿量进行有效的监测。

2 结 果

本研究所有患儿经过积极地抢救以及护理后,其中有2例患儿死亡,22例患儿被成功救活,其救治成功率为91.7%,所有患儿在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

3 护 理

3.1 抢救护理

3.1.1 确保患儿的呼吸道顺畅 对患儿的呼吸到进行完全清理,避免新生儿的呼吸道出现粘膜损伤的情况,同时对患儿的静脉通道进行开放处理。在对患儿给予立其丁、多巴酚丁胺、多巴酚进行静脉给药时,其泵注速度最好控制在1-2ml/h,避免患儿出现心率加快的情况。

3.1.2 气管插管的护理 采用喉镜头位来对患儿行气管插管处理,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患儿的气管固定具有稳定性,当其出现胶布湿润以及松脱的情况时,必须立即对其进行更换,确保患儿的气道相对较为湿润。定时向患儿的气管进行滴药处理,且最好在患儿呼气末来进行滴药,在滴药时最好取侧卧位,滴入的速度适当调快,沿着患儿的气管内壁进行滴注。

3.1.3 辅助通气护理 在对新生儿进行辅助通气时,最好选用压力型呼吸机,机械通气必须有压力限制以及时间切换,持续气流必须进行湿化处理,湿化气体的装置必须设置最大的呼气末正压以及吸气峰压。

3.2 常规护理

3.2.1 心理护理 由于新生儿在住院后的费用相对较高,部分患儿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拮据,这就会给家长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在于患儿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时,一定要告知患儿疾病的相关情况,让家长对此类疾病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对家长焦虑、不安的心理进行适当的安抚,以此来确保患儿家长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3.2.2 饮食护理 由于绝大部分患儿需要采用呼吸机来进行辅助呼吸,当其缺氧耐受性变好,且出现自主活动时,可以采用鼻饲的方式来对其给予适量的配方奶粉,每隔3小时进行一次鼻饲。在此过程中必须对患儿是否存在潴留以及呕吐的情况进行观察,当患儿出现腹胀的情况时,可以使用开塞露来对其进行通便处理。当患儿出现呛咳或呕吐的情况时,就必须对患儿是否存在胃管脱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并对食道以及呼吸道中的呕吐物进行的及时清理,避免其流入气管。

3.2.3 基础护理 将病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3℃左右,每隔3小时对患儿的体温进行1次测量,当患儿出现发热的情况时,一定要强化患儿的皮肤护理。同时还必须对患儿进行适当的翻身处理,以此来避免患儿出现压疮的情况。待患儿退热后,一定要对其湿衣服进行及时更换,并注意保暖。

4 小 结

目前,在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临床抢救时,对症用药、加压给氧、建立呼吸、清理呼吸道等是最为常见的措施之一[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所有患儿经过积极地抢救以及护理后,其中有2例患儿死亡,22例患儿被成功救活,其救治成功率为91.7%,所有患儿在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由此可见,在对此类患儿进行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时,必须强化相应的抢救以及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在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进行临床抢救室,复苏护理以及及时有效的抢救是确保新生儿能否被成功抢救的关键。因此,在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抢救以及护理时,就必须对上述内容引起高度重视,以此来改善新生儿的预后情况,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永新,徐秋萍,于亚丽,等.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6):41-42.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问题篇9

       资料与方法

1996年3月~1998年3月新生儿676例,设为旧法复苏组。2006年3月~2008年3月新生儿1381例,为新法复苏组。旧法复苏组中男为384例,女292例;胎龄27~36+6周新生儿23例,≥37周新生儿653例;出生时体重<2500g19例,2500-4000g634例,>4000g13例;正常胎儿332例,高危儿344例。其中宫内窘迫166例,羊水ⅲ度污染42例,手术产(含剖腹产、胎头吸引、臀位牵引、产钳助产)297例,胎膜早破24例,其他74例,如胎位不正、产程延长、过期产等;apgar评分≤7分者61例,重度窒息率12例。新法复苏中男725例,女656例;胎龄27~36+6周新生儿49例,≥37周新生儿1332例;出生时体重<2500g者66例,2500~4000g者1289例,>4000g者26例;正常胎儿664例,高危儿717例;其中宫内窘迫311例,羊1  石树中.尽快普及新生儿新法复苏为2000年降低1/3儿童死亡率奋斗.新生儿杂志,1997,12:1-2.

   

2  虞人杰.新生儿窒息复苏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临床儿科杂志,2002,8:451-453.

水ⅲ度污染308例,手术产(含剖宫产、胎头吸引、臀部牵引、产钳助产)658例,胎膜早破17例,其他62例,如胎位不正、产程延长、过期等;阿氏评分≤7分81例,重度窒息6例。指征与方法:麻醉科、儿科医师在分娩或手术前到场做好复苏准备,胎儿一出生,快速评估5项指标:胎粪、呼吸、肌张力、肤色、是否足月,初步复苏与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三项指标,复苏贯彻abcde方案,每步应视评价结果决定是否切换到下一步。一般的顺序是初步复苏-面罩正压给氧-心脏按压-用药。也有例外的做法,如胎心减慢或消失,无呼吸的窒息儿娩出,要麻醉医师紧急气管插管正压给氧。对羊水胎粪污染的处理,对有活力的先观察,再决定是否气管吸引,只对活力差的那部分马上气管吸引。1381例新生儿中,1315例仅需步骤处理。面罩加压给氧54例,仅3例重度窒息儿在正压通气后仍需胸外心脏按压,用药复苏。

结果

新法复苏组1381例新生儿中,窒息81例,重度窒息6例;其中4例羊水ⅲ度胎粪污染,2例羊水ⅰ度污染。3例死亡,其中1例死亡伴有严重畸形,2例系早产儿。3例均转入儿科后死亡,无实际复苏失败,故死亡为0。旧法复苏组676例中窒息61例,重度窒息12例,其中8例羊水ⅲ度胎粪污染,4例羊水ⅰ度污染。6例死亡,其中1例畸形,3例系早产儿,2例足月儿。两组新生儿窒息率、重度窒息率及窒息死亡率相比较,新法复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

新生儿复苏是一项分秒必争的工作。高危儿出生时需复苏的几率较多,但正常出生的新生儿有时也可能发生窒息。临时请麻醉科、儿科医师抢救往往耽误了最保贵的时间。所以新生儿出生时能有麻醉科、儿科医师在场有利于复苏和复苏后处理[1]。通过实践对新生儿窒息防治对策我们有如下深刻体会:①对麻醉医生,儿产科医生,助产士进行新法复苏的培训,牢记新生儿复苏流程图,熟练掌握复苏的程序和方法,切实掌握三大适宜技术(面罩正压给氧、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吸引技术及合理用药,并要认真定期检查和考核,把规范的复苏技术推广到有分娩能力的医院和参加每一项分娩的每个医护人员达到推广和普及新法复苏的目的[2]。②每次分娩(包括剖宫产)都应有受过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③呼吸、心率、肤色是复苏评价的三大体征,不断用呼吸、心率、肤色来更新下一步复苏的措施,实施方法上严格执行abcde方案。④要重视胎粪的吸引,对有活力(即心率>100次有自主呼吸,肌张力好)的胎粪污染儿可一般清理呼吸道。对活力差的那部分需马上气管吸引,必要时应做好气管插管的抢救准备。

【参考文献】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问题篇10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管理

窒息是我国围产儿死亡及脑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新生儿由母亲的宫腔内突然降生到人间,可能出现的最主要问题是窒息。当产前由异常或产时出现合并症时,要警惕新生儿需复苏的可能性增大,然而仍有50%的病例不能预知是否需要复苏。因此,所有接生人员及产科护士都必需掌握新生儿复苏的技术。

1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

1.1 产前因素 孕妇患有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死胎史、妊娠中晚期出血、孕产期感染、过期妊娠、胎儿大小与孕周不符等。

1.2 产时因素 选择性或急诊剖宫产、胎先露异常、早产、胎膜早破超过24 h、羊水有异味、急产、难产、胎心监护异常、产妇使用全麻、子宫收缩异常、分娩前4 h用过麻醉品、脐带脱离、前置胎盘等。

2 新生儿的初步稳定与评估

复苏总是以快速评估新生儿为开端。评估新生儿可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然后实施。Apgar评分不作为是否需要复苏的指征,因为远在1 min Apgar评分作出之前,复苏就应开始,但Apgar评分作出之前,可用于说明复苏的效果。

新生儿一娩出,应立即置于辐射保温台上,如果只是轻度窒息的婴儿,擦干全身就是一种刺激,足以诱发自主呼吸。紧接着是保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吸净其气道中的的黏液,要先吸口腔再吸鼻腔。若擦干并清理呼吸道后无自主或无有效呼吸,此时可应用触觉刺激,包括足底和摩擦背部。但要注意触觉刺激只限于20 s左右,以防止缺氧状态加剧。医务人员在采取上述措施应抓紧时机评价新生儿的情况,如是不能诱导自主呼吸,则应更详细地评估新生儿,以决定下一步所采取的措施。评估的3项内容为:呼吸,心率及皮肤的颜色。在复苏进行的过程中,要经常根据这3项重新评估新生儿。

首先评估呼吸。如果新生儿无有效呼吸,则必须马上要正压换气(面罩气囊通气)。如果新生儿有呼吸,第二步是评估心率。若心率>100次/min,新生儿仍发绀(中枢性发绀)。这是因为由肺进入血液的氧气虽足以维持正常的心率,但不能满足全身组织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常压给氧直至颜色改善。如果心率

3 ABCDE复苏方案

①在第一口呼吸前,争分夺秒尽量吸净呼吸道粘液;②建立呼吸,增加通气,有效给氧;④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的心捕出量,循环复苏;⑤药物治疗,纠正酸中毒,药物复苏;⑥评价,监护,注意保暖。

4 复苏技能的具体方法

4.1 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应给予保持体温,摆正,清理呼吸道,擦干全身并给予适当的刺激,然后重新摆正新生儿的。

4.2 完成最初处理后,若此时新生儿的心率低于100次/min,应给予40~60 min的频率的正压通气30 s后,再重新评价新生儿的心率。此时99%的新生儿都能建立自主呼吸循环,无须其他处理,仅有1%的新生儿此时的心率低于60次/min,应积极给予胸外心脏按压与正压人工呼吸相配合,两者的比例为3:1,一旦心率≥80次/min,便应停止按压。按压方法有两种:拇指法及双指法。拇指法是用双手拇指压迫胸骨,双手环绕新生儿胸部,其余指头支撑新生儿的背部。双指法是用一手的中指和手指的指尖压迫胸部,另一手支撑新生儿背部。

4.3 在持续30 s的有效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后新生儿心率仍

4.4 若新生儿是由于低血容量引起的循环障碍,可考虑使用扩容剂。常用生理盐水10 ml/kg,脐静脉给予时间5~10 min,使用脐静脉插管可保证快捷有效的建立静脉通畅。

4.5 新生儿心脏停搏时,应在建立正压人工呼吸和血液循环后给予碳酸氢钠3.3 ml/kg,脐静脉给予时间>2 min。

4.6 若正压人工呼吸使心率和肤色恢复正常后,出现严重呼吸抑制或母亲在分娩前4 h内注射物史,应考虑使用纳络酮0.1 mg/kg,静脉或ET给予。

5 新生儿复苏急救技能的规范化处理

新生儿复苏技能是助产人员必备的专业素质,复苏水平取决于助产人员平时良好的训练和丰富知识的积累,定期对助产人员进行相关急救复苏技能的规范化培训,使重度窒息儿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可见其意义及重要性。

5.1 急救意识的培养和行为的实施 加强对助产人员的责任心教育,明确责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为抢救新生儿赢得宝贵的时间。

5.2 急救器材与药品的准备与管理 新生儿复苏最重要的步骤是准备。由于许多复苏事前难于预测,因此,分娩前需提前打开辐射加温台。产科医务人员需熟悉所有复苏器械的存放处及复苏对这些设备的操作方法。复苏所需的药物剂量及其他提示应贴在辐射加温台旁的墙壁上,以便快速参考。

产房内具备一套的复苏器材包括:吸引器械、面罩气囊给氧装置、新生儿气管内插管器械、新生儿辐射保温台等。药品应上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等渗晶体液(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碳酸氢钠和纳络酮。

5.3 复苏人员的配备 每个分娩现场至少配备一名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新生儿复苏人员,对于高危孕妇,加强与儿科、麻醉科的合作,有产科攻、儿科医师、助产士、麻醉师共同组成的复苏小组,随时投入复苏工作。

5.4 复苏技能的培训培训的内容 确定是否需要复苏应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开始,快速评估最初的五项体征,其中包括羊水有无胎粪的污染、新生儿的哭声或呼吸、肌张力、皮肤的颜色、胎龄是否足月或早产,随后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整个复功的过程中再次先后评估三个体征即新生儿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决定下一步处理。

6 新生儿窒息的监护

窒息复苏后至少监护3 h,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皮肤颜色、末稍循环、神经反射、肌张力、颅内压、哭声、吸吮力等。

7 新生儿窒息的预防

大多数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凡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均可导致新生儿窒息,如母新妊娠并发症、产程中机械损伤、药物麻醉抑制呼吸、出生后,吸入羊水和胎粪等均可导致新生儿窒息,故预防应针对上述环节。

8 结论

严格管理和高超技术是窒息新生儿复苏的重要保证。由于重视对新生儿复苏技术的系统管理和培训,由于保证了抢救器材和药品完好率100%,复苏技术精湛,助产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加强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把复苏技术学以致用,在抢救的关键时刻做到有条不紊,思维清晰,动作敏捷,不仅提高了窒息儿复苏的效率和质量,使新生儿转危为安,而且给家庭带来了幸福,为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真正体现了助产人员的自身价值。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