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十篇

时间:2023-12-25 17:51:05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问题;改进方法

建筑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增多,施工质量问题以及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管理人员需要从施工设计环节入手,针对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与方法。

1、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结构设计总说明方面 在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工作中,很多设计人员容易忽视建筑安全等级,尤其是局部构件的安全等级,需要与整栋楼的安全等级进行区分。建筑安全等级一般会影响到建筑承载力表达公式,这项等级需要明确在设计文件中标示出,如果出现漏掉的情况,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在一整栋楼中,有的局部构件甚至比整栋建筑的安全等级还要高,所以设计人员忽视了对局部构件安全等级的标示,则会影响对整栋建筑安全等级的评价。对于砌体结构的建筑,很多设计人员容易忽视施工质量控制等级,这一等级是根据不同建筑施工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进行确定的,设计人员忽视对这一重要内容的考虑,则会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正确划分。在基坑夯实工作中,有的设计人员并未注明夯实要求,这会导致地面出现开裂现象,无法保证地基回填土的密实度。

1.2结构计算及设计方法 1.2.1抗震概念设计不足。结构概念设计是保证结构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一种方法,包含极为广泛的内容。从方案、布置、计算到构件设计、构造措施每个设计步骤中都贯穿了抗震概念设计内容。有些设计人员对建筑抗震理念缺乏深入的学习,存在抗震概念设计不足的问题,概念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设计人员不熟悉抗震设防的相关标准或者原则,就不能全局性的把握结构的特点,不仅会在无形中增加工作的强度,还会出现错误的设计。不同的抗震水准则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利用概念设计的相关理念,可以根据抗震思想及原理将其应用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这一概念设计法对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提出了较多的要求,设计人员需要掌握规则性要求、构筑多道结构抗震防线的要求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吸能能力。

在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建筑结构会出现严重的变形问题,为了降低地震的损失,设计人员应保证建筑不会因为塑性变形而导致整座建筑倒塌,建筑结构构件还应具有一定延性,很多设计人员为了保证建筑的美观性,会设计出较宽的窗口,还会选择新式材料,没有考虑构件变形问题,而且没有做好网架与建筑主体的连接工作,这会导致砖混结构的建筑部分位置出现断开等严重的质量问题。很多用户为了美观性,还会选择中间层抽柱,这些理念其实并不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设计人员如果一味的听取住户的不当意见,则会降低建筑的抗震指数以及安全等级,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在选择构件时,设计人员应结合防震缝的处理准则,还要在整个设计中融入抗震思想,强化概念设计的意识,否则建筑的抗震性能则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1.2建筑构造方面 建筑构造设计也是结构施工设计中重要的环节,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在这一设计环节,经常会出现梁上部钢筋的净距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情况,尤其是住宅阳台挑梁的设计图纸中,容易出现钢筋的实际直径往往都超出了规范标准,这会给后期混凝土振捣带来较大的麻烦,容易降低混凝土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双排筋或者加大梁截面的方式进行处理,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并且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改进方法

由上可知,建筑行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是存在较大的缺陷问题,比如在施工图设计工作中,有些设计人员对施工工艺不是很熟悉,导致有些设计图纸施工中较难实现或者施工成本过高,这些虽然不算设计错误,但是还是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说明:设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够细致,对建筑设计相关规范与条例不够了解,对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没有做到灵活掌握,而且缺乏设计的经验,这些都影响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2.1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时,一定要做好认真细致,但是很多设计人员自身责任感不强,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其设计水平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筑单位平时一定要重视培养设计人员的责任感,使设计人员认识到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还要增强其敬业精神,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活学活用,正确理解相关设计方面的知识。在学习时还要有一种吃透的精神,遇到设计新问题,还要多参考其他资料,并且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灵活应用,从而充分的理解知识。

2.2加强管理与审核 建筑单位管理人员还要加强管理与审核,在建筑工程完工后,要根据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对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案进行仔细的核对,只有加强管理工作,才能对设计人员起到一定督促作用。在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时,也是把好一道重要的技术关,根据建筑工程建造的实际要求,对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进行对照检查,一旦发现缺陷或者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应要求设计人员重新修改,直到设计方案完全通过审核,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2.3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 为了保证技术人员掌握最新的技术与能力,建筑单位还要定期组织设计人员参加培训,这样才能准确应用设计软件和相关设计规范。为了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管理人员平时还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提高其质量意识,切不可因为时间紧张而缩短设计的时间,这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3、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结构施工图设计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只有提高设计人员自身的设计水平,设计出既满足设计规范又符合施工工艺的施工图,才能消除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工。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设计的质量关系着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设计人员需要首先把设计质量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任何原因降低设计方案的质量,这既是结构设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也是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好方法。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篇2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应届初中毕业生,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领域的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继续学习专业、考证要求

1.职业岗位面向: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操作、预决算、质量检测、CAD绘图、测量放线等工作。

2.继续学习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

3.本专业学生资格证书要求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人文、社会方面的基本常识。

2.知识结构及要求

具有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工程设备施工图等的基本知识;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构造、房屋设备、建筑电工、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的基本知识;具有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能力结构及要求

具有比较熟练的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建筑施工、预算、质量、材料等基层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取得CAD、测量及相应工种的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六、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1.建筑工程图识读

教学内容: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点、线、面、形体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与作图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2.建筑力学

教学内容: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及物系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力对轴的矩,空间平行力系、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简介;四种基本杆件的内力、应力计算及强度分析,四种基本杆件的变形计算与刚度分析,压杆稳定性分析;杆件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杆件结构受力分析,简单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相应的力学试验。

教学要求:能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掌握静定结构和简单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绘制方法。

3.建筑材料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用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石材、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沥青、防水材料及建筑塑料、玻璃、涂料、面砖等等)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建材试验。

教学要求: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

4.建筑测量

教学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实践,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小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建筑施工测量。

教学要求:能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

5.房屋建筑学

教学内容:建筑设计程序及原则,民用建筑构造,民用建筑施工图,工业建筑构造,工业建筑施工图。

教学要求:掌握常见建筑构造的原理与典型做法,能识读和理解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施工图。

6.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教学内容: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地基土应力及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性验算,浅基础设计,桩基础,基础施工图,土工实验。

教学要求:掌握岩土的工程分类,并能在现场识别常见岩土,掌握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掌握基础的类型及构造,能识读和理解基础施工图。

7.建筑工程施工

教学内容:土石方工程、桩基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冬雨期施工、大模板施工、滑模施工、升板法施工等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主要安全措施以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高层建筑施工。

教学要求:掌握各主要工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主要安全措施,掌握冬雨期施工的方法与技术措施,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施工机械。

8.监理概论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监理工程师,建设监理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基本知识,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熟悉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9.施工组织

教学内容:进度控制的概念,施工组织与网络计划技术,进度计划实施中的监测与调整方法,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物资供应的进度控制,施工组织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阶段进度控制的方法。

10.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

教学内容:工程质量概论,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ISO9000标准简介,安全控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各阶段质量控制的方法。

11.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教学内容:投资及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筑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计量,建筑工程计价,建筑工程竣工结算,造价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能进行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

12.建设法规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法规概述;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城市规划法,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法规,建筑市场法规,工程建设监理法规,工程建设经济纠纷解决的途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其他合同管理,FIDIC合同条件。

教学要求:熟悉工程建设主要法规,掌握各阶段合同管理的内容,能运用有关法规分析、处理一般纠纷。

(二)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三)学校应具备的本专业相关实训(实验)场室

建筑工程施工图绘图实训室,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工程检测实训室,钢筋翻样与加工实训室,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综合实训室,工种实训中心(砌筑、抹灰、木工等)。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

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2.技能训练项目时间分配表

3.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篇3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系统定义;评价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住房需求市场迅速的扩大,工业和商业的不断崛起,促使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乡村人口不断的涌入城市,由于经济的提高带动了城市的改造和建设,这些因素极大的刺激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国内房地产和建筑行业获取了巨大的发展生机,不仅如此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现阶段建筑行业呈现出施工难度系数高、设计多样、施工队员整体素质较低。这些不利因素都导致了建筑行业的安全隐患问题,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建立并完善安全系统设施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1 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描述

建筑安全管理系统,首要的是对安全问题的理解,所谓安全是指人们在研究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寻求自我保护的一种实际需要,是人们继衣食住行之后的又一项基本需求,它是和恐惧、危险等不安全因素相对立的。安全的标准也在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与人类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没有绝对的安全而言。换句话说,研究安全就默认了一个共同的安全指标。其次要明确建筑安全,建筑安全是一个过程化、程序化、系统化的概念,包括建筑物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安全因素的总和。具体的来讲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装修以及后期建筑物的维护和使用[1]。

明确了以上两个概念之后,建筑安全管理的概念也相应的明确。所谓建筑安全管理是指对建筑物的设计、建设、装修以及后期的房屋维护和使用中所有的不利于安全的因素进行防护、预测、控制的行为。建筑安全管理包括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装修阶段的安全管理、建筑维护阶段的安全管理和建筑使用阶段的安全管理。建筑安全管理一般的只能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但不能够绝对的避免事故,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一定程度上能够减低伤亡事故,减小公害。在安全系统的所有环节中,设计阶段的安全系统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安全因素之一。设计阶段的安全不到位,往往会导致施工阶段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施工阶段和维护使用阶段出现的断裂、坍塌等严重问题,多数都是由设计阶段出现的问题,图纸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了后期建筑物强度不够,造成财产损失巨大。建筑施工阶段的伤亡事故是频率最高的安全事故,主要包括机械事故、触电事故、高空坠落等等常见的建筑事故,健全安全管理系统,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仪器、设备定期检查,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办事,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施工伤亡概率;装修过程中,由于装修材料、装修设备等的问题,造成的安全问题也屡屡发生。

因此,要建立建筑安全管理制度就要有一套建筑安全准则,严格按照准则工作,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伤亡事故[2]。

2 安全管理系统的参数定义

建筑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类:建筑物的不安全因素、施工人员和住房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建筑物和施工人员相互交互的不安全因素。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作用就是对这些不利的安全因素进行管理、预测、控制,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可以运用控制理论的方法,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模型。根据投入―产出原理,建立投入-产出模型[3]。

Y=Q(R,F)

其中:R为安全投入;F为安全生产函数;Y为安全产出。R包括:经费投入、人力投入、安全标准投入、资金投入以及其他的投入。以上投入为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投入参数。Y=Q(R,F)是建立的建筑安全管理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方程。上述方程理论上成立,但实际操作中难以列出具体的函数方程式,为此引入社会参数f、企业参数m、自然参数n。所以上式可以变换成:Y=Q(R,R(f,m,n))。

3 安全管理系统的客观评价

通过计算安全评价方程的值来评价一个建筑公司的安全质量好与坏,也可以用来评价两个建筑公司之间的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劣。在公司管理参数稳定的情况下,只需要提高安全资金投入,就能提高建筑公司的安全管理效果。现阶段,最常见的问题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减少安全人员、减少安全经费的投入、减少安全设施等做法,极大的违反了安全管理法规,更违背了投入与产出的基本工作原理,给建筑行业、社会、居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建筑公司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公司的参数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作人员的素质、施工的技术水平、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度。这是安全工作最基本的三个保障[4]。

要保障建筑安全管理系统正常工作,不仅是建筑公司和建筑施工人员的任务,需要靠整个社会一起共同努力,一起维护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社会除了给予一定的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之外,还要积极的参与到安全管理系统中来,相关的立法机构要建立合理的法律法规对建筑安全系统的管理进行支持和维护。

4 总结

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各个行业都得到了显著发展。尤其建筑行业更是发展迅速的一种行业,从事建筑行业的员工包含各色各样的人,现阶段建筑行业主要围绕着高层建筑、偏远地区的房屋建造等危险工程展开工作,危险系数较高,因此,加强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相关的参数定义,并对建筑安全系统进行了评价,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全君,何学秋.事故的定义及其发生的原因的理性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31(05).

[2]张超,陆愈实.一般系统的事故致因分析[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5,5(12):30-3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篇4

近些年来,城市化正在迅速推进;面对新的形势,建筑行业的整体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在整个的建筑项目中,针对建筑物本体结构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概念设计,这是由于概念设计构成了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近些年来,与结构概念设计密切相关的各项设计技术都获得了显著的改进,这种现状有助于优化建筑物本身的概念设计,同时也在完善了整个建筑物的内部结构。为此针对现阶段的建筑结构设计而言,作为设计人员有必要明确概念设计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容;结合概念设计运用于建筑物设计的真实状况,探求可行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结构措施

建筑物的本体结构类似整个建筑物的支架或者骨骼,建筑结构不仅关系到建筑物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同时也与建筑物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概念设计构成了整个建筑设计的基本前提,而概念设计的核心与关键应当落实于建筑本体结构[1]。实质上,概念设计包含了较复杂的流程和内容,因而与之有关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模式也具备较高复杂度。针对概念设计有必要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加以完善,在此过程中密切结合建筑基本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工艺措施。作为概念设计的负责人员,应当意识到概念设计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中的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来完成概念设计。

1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

针对特定的建筑结构应当完善概念设计。从本质上讲,概念设计指的是设计人员密切结合最基本的建筑物需求来构建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式。由此可见,结构概念设计密切结合了建筑本身的特性以及设计需求,在此基础上表现为很强的目标性与组织性。通过全面进行概念设计,应当能获得性能更好、科学性更强以及更加美观的新型建筑结构。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都会涉及到结构设计与概念设计,二者应当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两类设计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2]。进行概念设计的基本目标在于给出整体规划,通过这种措施来布置建筑框架并且完善整个建筑格局。因此可以得知,概念设计有利于明确建筑结构的基本构思,从而密切结合了结构规划、建筑施工及其他环境要素。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讲,概念设计本身应当构成后期施工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缺乏适当的概念设计,那么很可能将会影响到全过程的建筑施工。相比于结构设计,概念设计本身具有更显著的宏观性,通过运用这种设计措施来优化建筑架构,对于参与建筑设计及施工的各方也进行了协调。

2对于建筑结构运用概念设计的重要价值

在建筑整体结构的设计中,概念设计构成了其中的核心与要点,概念设计关键就是拟定整个的结构方案。作为设计人员来讲,应当从宏观角度入手,对于整个建筑物涉及到的结构与建筑模式进行全面判断,密切结合自身具备的概念设计经验。由此可见,概念设计应当融入全过程的建筑结构设计,对于概念设计在整体设计中占据的关键地位也要进行明确。在完善了整体概念设计的前提下,才能进入后期的结构设计[3]。目前的状态下,与概念设计密切相关的设计模式与基本理念正在逐步改进,这种现状也在客观上推进了概念设计层次的提高。概念设计应当能为结构设计提供基本思路与宏观引导,通过这种原理来弥补设计模式以及设计流程中的缺陷。通常来讲,在概念设计中有必要密切结合多项要素,在这其中涉及到建筑构架、建筑材料选择、整体方案的布置、抗震等级与安全度等各项要素[4]。设计人员在密切结合地质状况及气候要素的前提下,就可以选择适合用于本次设计的模式。经过全方位的概念设计后,针对设计好的建筑方案还应当予以验算,以此来验证整个建筑物具备的受力特征以及结构性能。概念设计应当占据基础性的地位,这项设计也直接决定着后期开展的其他建筑设计。因此,结构设计不能缺少最根本的概念设计,通过运用适当的措施来提供后期结构设计的支持,这种措施有助于弥补设计流程的缺陷与弊病。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来讲,作为设计人员有必要选择最适合此类建筑结构的模式,进而完善宏观性的建筑概念设计。

3具体的结构措施

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设计都不能缺少最根本的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因此构成了整个结构设计的支撑。完善现阶段的概念设计,关键就在于密切结合各项设计要素,进而从整体角度入手来优化建筑物的配套设计。通过运用特定的结构措施来辅助概念设计,确保消除建筑构架的受力变形,对于构架的稳定性也进行了全面提升。具体来讲,如果要完善现阶段的建筑概念设计,那么有必要运用如下的结构措施:

3.1选择适当的建筑结构体系

对于各种类型的建筑来讲,结构体系都应当构成建筑设计中的核心要素。依照协同设计的基本原理来完善结构体系,关键就在于优化各项要素,在此基础上实现各项结构要素的配合。由此可见,针对结构体系应当依照协同工作的基本理念来完善设计,确保建筑构架的各个部分都能协同配合。从现状来看,概念设计与结构设计都应当依照协同工作的基本原理,进而在最大限度内延长建筑物的年限,加快建设进度并且消除外在环境对其构成的不良影响。例如针对轻钢结构的大型建筑物而言,建立于协同工作基础上的建筑概念设计就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通过运用协同概念设计的模式就能提升轻钢建筑物本身的抗震性与抗变形性能[5]。

3.2优化钢混结构设计

目前较多的中型或者大型建筑都选择了钢混结构。相比于传统混凝土结构,钢混结构具备独特的结构优势,有利于增强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性能。针对新型的钢混结构具体在开展概念设计时,应当密切结合各项结构要素。具体来讲,混凝土与建筑外部钢管应当紧密衔接,确保消除建筑构架的变形隐患,同时也提升了抗震性[6]。此外,建筑外部布置的钢管结构也不能缺少内部混凝土作为支撑。由此可见,设计人员有必要选择适当的混凝土与钢筋比例,确保两类建筑材料之间可以构成互补优势,以此来增强整个建筑构架具备的承载力。

3.3提升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概念设计应当能美化整个建筑外观,然而最核心的设计宗旨仍然在于保障建筑物安全性。这是由于,建筑结构一旦丧失了稳定性,那么将会遭受外界影响进而引发塌陷等事故。在情况严重时,建筑结构出现的事故还可能威胁到居民安全。为此在概念设计中,设计人员有必要借助先进的措施来保障结构安全性,对于结构整体的承载力以及坚固程度进行全面提高。例如在布置悬索结构时,就要致力于确保屋盖安全。

4结束语

建筑概念设计以及结构设计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应当密切结合为整体。具体来讲,针对整体结构开展的概念设计应当致力于优化建筑物性能,延长建筑物可以承受的时限并且提升建筑本体的承载性能。与此同时,做好结构设计也有助于从根源上消除建筑结构的潜在安全威胁。截至目前,多数设计人员已意识到了概念设计与建筑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也开始尝试着运用多样的设计措施。然而从整体角度来讲,针对建筑物进行的各项概念设计仍然有待加以完善。具体在完成建筑设计时,作为设计人员有必要密切结合多项设计要素,通过运用适当的措施来提升建筑结构具备的稳定性,进而为居民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景毅.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J].科技风,2014(18):161.

[2]张磊.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15(31):116-117.

[3]梁明钊.探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137-138.

[4]李芳.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3(20):58.

[5]赖武.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4):117,140.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篇5

关键词:住宅结构;设计;问题分析;对策

Abstract: In the residential desig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at we do not pay attention there will be mistakes. With the author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thinking of a number of issues in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structures.Key words: residential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住宅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住宅质量的好坏主要由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两个方面来衡量。相对而言,住宅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住宅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我国自2000年全面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以来,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发现并纠正了不少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其他一些违规设计问题,对规范设计市场秩序,确保设计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参加施工图设计和审查的工作经验,对住宅结构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住宅结构设计满足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应注意的问题,并重点论述了住宅结构概念设计和地基设计,以避免或减少上述类似的情

况发生,确保住宅设计质量能上一个台阶。

1住宅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防火设计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设计人员对防火规范、规定不熟悉,对建筑物分类有错误,导致在设计中对防火标准执行有误,消防处理不当,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重要场所的安全疏散出口、疏散门开启方向不正确,影响安全疏散;有些设计中的防火分区面积过大,防火间距过长,设计存在随意性;有些消防设施设计不合理、不配套,建筑物一旦失火,消防设施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2部分结构设计不合理, 安全隐患比较多

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 1. 8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底部框架- 抗震墙结构,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有些设计把底层设计成大空间,抗震墙很少,上部砌体抗震墙大部分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不对齐,造成结构体系不合理,传力不明确;有些设计中抗震分类、场地类别选用错误,导致整个结构设计错误。一些混凝土构件,特别是悬挑构件的最小配筋率达不到要求,有的相差一半,有的甚至一半都达不到;有些设计中荷载取值没有按规范要求来确定,存在漏算错算现象;有些结构设计与提供的计算书不一致,结构强度远远低于计算结果,设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1.3设计深度达不到规定要求

一些设计人员制作图纸“偷工减料”,设计粗糙,过于简单,施工图中应有的系统图、大样图、相关剖视图漏缺;一些重要的、应该用图纸反映的内容只标注“见图集”、“由设备厂家确定”等,施工图设计表述不全,细部大样不详,不能反映工程的全貌;一些重要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工程类别、安全等级、耐火等级、防火消防处理等在设计总说明中没有标明或交待不全。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层住宅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过程中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电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

2住宅结构设计的规范要求

为避免出现上述结构设计问题,在住宅结构设计时首先必须从结构计算和构造上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2.1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 免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漏算或少算荷载、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基础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

(2) 底框砌体结构验算。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1. 2~1. 5的增大系数;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因为底层框架结构中只有底层框架抗震墙,应采用双保险的方法,抗震墙承担全部剪力,框架按刚度比例承担剪力。刚度计算时,框架不折减,抗震墙折减到弹性刚度的20% ~30%;应考虑底层框架柱中地震作用产生倾覆力矩所引起的附加轴力。

(3) 避免楼板计算中方法不正确。连续板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

(4) 对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有效评价。目前结构计算大多采用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的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其正确与否,决定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2.2构造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的要求。

(2)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

(3) 为了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融热措施。

(4)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上至女儿墙压顶,下至浅于500mm基础圈梁,或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的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住宅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与地基设计

3.1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住宅设计无论是多层砖混或框架剪力墙结构,都不同于以往的静力设计,必须从抗震的角度,采用二阶段设计来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为此,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给以后的结构设计带来难度。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是指一些在计算中或在规范中难以作出具体规定的问题,必须由工程师运用“概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力学概念以及由震害试验现象等总结提供的各种宏观和具体的经验等。这些概念及经验贯穿在方案确定及结构布置过程中,也体现在计算简图或计算结果的处理中。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如果没有事先经过全盘正确的概念设计,以后的计算模式再准确、计算再精确、配筋再合理,也不可能是一个经济、合理的优秀设计工程。因此在建筑物的方案设计阶段应正确把握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对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设计中容易疏忽的要点。

(1) 对一般多层砌体住宅结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做到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砼预制挑檐。

(2) 对钢筋砼多、高层结构住宅,力求做到结构布置尽量采用规则结构。对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把它分割成各自规则的结构单元。结构布置以少设缝为宜,一旦设缝,则应使防震缝的设置与伸缩缝、沉降缝相统一;框架与抗震墙等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框剪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

3.2加强住宅地基结构设计

为防止或减少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体形复杂、荷载和高低差异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等一系列措施。地基的结构设计应分别就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考虑不同的设计。

(1) 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基础一般采用桩箱或桩筏结合的形式。此时应保证箱体的整体刚度,群桩布置的形心应与上部结构重心相吻合;当土层有较大起伏时,应使用同一建筑结构下的桩端位于同一土层中,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液化影响。

(2) 对多层建筑而言,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一般不愿意采用长桩的方案。但对软土层覆盖层厚度较大的地区,一般都需要经过地基处理的方式来达到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类型较多,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必须认真研究上部结构和地基两方面的特点及环境情况,并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及各种处理方面的适用性。同时综合考虑处理方案的成熟程度及施工单位的经验,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定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地基经处理后,还必须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和变形要求。

4结束语

总之,建设工程是一种特殊商品,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其工程设计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投资效益、使用要求,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抓好设计质量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当前设计质量状况,设计单位应加强内部的质量管理,设计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设计质量的监督管理,结合施工图设计审查、专项检查、质量抽查等工作,加强对业主、勘察、设计单位的市场监管力度。特别是设计单位在进行住宅结构设计时必须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加强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和地基设计,才能提高住宅结构设计水平,确保住宅设计质量不断提升,以使住宅的结构设计工作做到更安全、更合理。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篇6

关键词:建筑造价 施工管理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每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建造,都要科学地进行施工管理,高效地运用现有的资金,从而实现项目工程的效益最大化。建筑造价的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也是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的有机结合是项目工程开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对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了使建筑造价和施工管理更好地结合,针对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建筑施工按期完成,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概念

1、施工管理的概念

施工管理从概念上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施工管理的狭义概念就是工程建设的施工方在施工阶段所进行利益管理行为和服务于项目整体利益。一般来说,狭义的施工管理目标主要包括施工质量目标、施工进度目标、施工成本目标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建筑工程设计准备阶段,建筑施工设计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保修阶段等四个阶段。施工管理广义的概念是指建筑工程从施工开始到项目工程完工,所有工程项目的参与者(包括施工方)通过工程项目开展和策划,使质量目标、进度目标、费用目标能够得到实现的管理行为。广义的施工管理也可以理解为为了达到目标,对项目进行管理行为的总和,作用于项目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协调和组织、信息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进度控制、投资价格管理、安全管理等。无论是哪一种施工管理概念,都会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2、建筑造价概念

建筑造价可以简单地说就是建筑工程从筹划到完工整个工程所花费的所有费用。从建筑工程性质来看,可以将建筑造价分为建设项目总造价、单项工程综合造价、单位工程造价等三大类。而从工程资金费用在使用的工程部分不同可以将建筑造价分为税金、预备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设备工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等。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都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因此在建筑造价方面,要认真进行全面的测算和评估,对工程施工费用进行计算。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要开展竣工决算、施工图预算、项目概算工作。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之间的关系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造价科学合理的确定是将施工技术和经济管理相统一

建筑工程造价科学合理的确定是将施工技术和经济管理相统一,也属于工程管理的范畴。认真做好施工管理也是建筑工程造价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业主方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工程结算管理和合同内容管理。因此,建筑造价的科学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科学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部分

很多专家都认为要对项目施工前期部分进行科学地监控,随后采取限额设计的方法,这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属于技术经济问题。施工者的目的就是建筑非常实用的建筑,因此,要明确监督人员的责任以及设计人员的责任,这样就避免了因责任人不明确所造成的一些利益损失,也有利于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

3、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地控制

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应当从多方面采取综合性措施:从经济上对实际支出资金与计划资金进行比较,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进展情况进行施工方案和设计的调整,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支出费用进行严格的审查;从技术方面来说,应当认真研究节约资金、减少投资的方式,对设计方案的审查可以采取技术经济的概念,同时还应当对施工的各阶段进行科学严格的监督;从组织方面来说,将工程各部分的造价确定专门的负责人,明确具体任务以及建筑工程造价部门,明确项目组织的结构。

4、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需要将施工技术和经验、自身的设备设施、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施工图纸和合同、投标文件等结合起来,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一旦确定就尽可能地不要进行更改,如果实际情况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应当对修改后的施工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确定施工方案合理后才能进行具体的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造价人员应当把机械管理员、材料、施工的技术人员联系起来,遵照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加强彼此沟通,从而真正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其次是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该方法是采取所有工程量由投标人完成后所需要的全部费用,这些费用主要包括税金、其他项目费、措施项目费、各项工程费等费用进行估算。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是招标人委托相关中介机构或者自行编制工程量清单,以此来反映措施性消耗和工程实体消耗状况,投标人以此作为依据进行自主报价。建筑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是属于一个动态的过程,建筑工程造价人员要将施工、监理、设计等各方面密切配合,紧密联系起来,为项目的把关而共同努力,业主方对工程造价的监督要贯穿于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在工程施工建设的不同阶段,要优化工程施工管理,加强造价管理,避免建设资金的不必要的浪费。要认真把握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抓住工程的关键阶段,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三、施工管理与建造造价进行科学有效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概念比较,对施工管理内容以及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关系分析,可以发现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始终都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发挥着作用。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有着非常重要的密切关系,建筑造价可以对施工管理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参考数据。同时施工管理科学有序地开展可以验证建筑施工造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建筑造价目标的实现。基于上述认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的有效结合。

1、将建筑工程的统计和收集工作放在重要环节

建筑工程应当对工程特点、地质环境、地理环境等情况,了解施工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施工合同》和《工程招标书》中的工作标准和工作内容,并且对预算有关的知识要认真掌握。只有做好上面的工作,认真与预算人员做好密切的配合,一旦发现可以索赔的因素,就要认真做好统计工作。

2、要努力构建优秀的造价管理系统

造价管理部门还要与其他部门认真做好配合,生产计划安排、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工程变更、发票复印件、材料采购清单等资料要做到准确及时向造价管理部门进行递交。然后再由造价管理部门进行认真比较分析,然后进行定期核算,一旦发现实际用量与预算用量有很大差别时,就应当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从施工管理和预算管理两个方面找出解决办法。

3、认真做好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的互相监督工作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方面,施工人员要将建筑造价内容认真掌握,将实际施工与建筑造价相结合,同时进行科学的验证和对比,如果存在阻碍施工进展或不符合实际施工的情况,要设法保留一些相关的证据,通过内部申述或者仲裁进行自身权益的保护。

4、认真做好技术和经济的科学有效地结合

技术与科学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完全不同的学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济与技术能否进行科学有效地结合,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单位要认真做好保证建设工期和提升工程质量,同时还应当注重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如果不考虑经济效益,就很容易出现亏损状况,甚至还要面临生存的危险,技术的发展也得不到保证。

结束语

总之,控制工程造价,不仅要防止投资突破限额,还要促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施工阶段,必须重视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造价管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与施工质量、工程进度,材料和人力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需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力合作,才能实现工程的顺利进行,控制好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 唐晖. 建设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 中国住宅设施. 2010(01)

[2] 常建.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9)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监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广泛建设,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但是,在建筑工程行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急功近利,制造问题工程,危及建筑使用和人身安全的现象。

国务院于2004年起颁布施行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了建筑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安全责任,使安全监理成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有效进行安全监理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概念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第一、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即施工的人、物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施工任务,避免意外伤害;第二、是指建筑工程本身的质量安全,即保证建筑工程在安全使用年限内能够安全的使用,不出现影响安全的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依据的安全法规制度主要有《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等等。

二、现阶段造成安全问题或隐患的主要原因

从现阶段我国国情来看,造成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问题和隐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单位资质不过硬,尤其是工程招投标中曾经出现的层层转包分包现象,使得部分缺乏系统、健全的建筑施工和安全管理制度的企业单位参与施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隐患。

2、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岗位培训,按章操作的纪律性差,直接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或者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施工技术的不规范也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3、安全监理队伍相对比较薄弱,专业素质不够过硬,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监理不够到位,或者徇私枉法,导致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4、有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现有法律的从严执行还需要政府和建筑工程的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宏观的调控和管理。

三、有效进行安全监理的方法措施

(一)强化建筑企业单位的考察审核

1、重视建筑企业资质的确认。

一个好的企业才可能有完善的建筑施工和安全管理制度,试想一个资质不健全、管理不完备的建筑企业,其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何谈保证工程和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的审核环节,监管部门就要对各建筑企业单位的资质进行认证,并建立责任制,谁认证谁负责,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队伍本身的过硬。

2、严格控制和管理转包分包行为。

在一段时间内,转包分包成为建筑行业的风气,相当一部分人用空壳公司和人脉资源玩起了空手套白狼的功夫。这种行风泛滥的后果,是层层转包、分包导致的责权不清,资质不明,管理混乱,最终造成安全问题频发,进行责任追究时却层层推诿扯皮。国务院曾明令禁止或限制了这种层层转包分包的行为。但作为建筑行业,有时进行分包是难免的,那么对于这些合法的分包,监管部门必须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在合同签订或委托授权时就分清责权,避免出现安全监管的漏洞。

3、强化招投标企划书的审核。对一项工程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规划进行审核,评估安全风险,对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和安全制度的企业单位进行放行,否则进行淘汰或者整改,督促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和安全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技术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事故预防和事故应急措施等,打牢质量安全管理的制度基础。

(二)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

要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是否经过专业的岗位培训和安全培训,取得了特种作业的操作资格证书。对虽然技术熟练但没有取得证书或者证书已经过期的应当经有关部门验证资格后再重新上岗。除了技术过硬之外,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全体作业人员都要进行质量安全管理的培训,使全体作业人员明确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岗位质量安全管理的需求,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

(三)大力加强安全监理队伍的建设

安全监理工作虽然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认可,但安全监理队伍的建设离现实的需求还有很大的缺口,现有的安全监理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急需大批懂得安全监理工作,作风扎实硬朗的安全监理工作人员参与监理工作,打牢安全监理工作的人才基础。

(四)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

建筑工程施工的制度规定是死的,但在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情况却瞬息万变,因此,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在管理制度落实,硬件设施齐全的情况下,保证工程施工的保质保量,避免急功近利的行为,避免不负责任的举动,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五)协调政府主管部门从严执法

“立法不难,难在法之必行”,当前由于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执法本身存在一定的盲区。因此,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加强监理的立法,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执法行为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协调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理,维护法纪的严肃性,正规监管市场的风气。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是一项事关千秋万代伟业的重大工程,政府部门、监理部门和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单位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加强规划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定,安全规范文明施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夏春宇.论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监理[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74-178;

[2] 蒋国勇.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工作[J].商品与质量.2009(S1):114-118;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6S管理理念;施工现场管理;应用措施

一、6S管理的概念

6S 管理中的“6S”是六个单词:整理 (SEIRI)、整顿 (SEITON)、清扫(SEISO)、标准化(SEANDARDIZE)、素养(SHITSUKE)及安全(SECURITY)。因为这六个单词在日语中以S为开头,所以又被企业简称为6S。6S的管理理念是规范人与物,通过改变人思考与行为方式,提高人的思想品质来强化企业的现场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整理是指将工作场所中必要的物品存放好,将不需要的物品放在其他地方,保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整顿则是指将整理后留下来的必需品放到指定位置,排放整齐,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清扫的含义是指将工作场所的垃圾打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标准化是指维持整理、整洁与清扫工作,并制定相关的工作标准加以规范,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素养的要求是让每位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在工作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提高工作积极主动性。安全则是指在工作过程中要以安全生产为第一准则。企业要能够对安全生产提高重视,要能够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确保生产工序安全可靠。

在建筑施工现场实行6S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施工现场通过整理、整顿、清扫、规范化、素养、安全等六种活动的开展,能够为提高建筑施工行业的现场管理水平,在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的同时规范施工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在施工现场实施6S管理理念,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归属感;能够促进施工技术的规范化;能够减少施工现场资源浪费现象,提高施工效率;能够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建筑物的质量;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总之,6S管理理念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能够满足各种行业企业现场管理的要求,能够提高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

二、施工现场应用6S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员工职业素养

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主要受企业人才的影响,如果企业人才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那么就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建筑施工行业中,不仅仅那些高学历的人员可以称之为人才,那些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高、敬业精神高、学习能力强的员工都可以成为人才。提高人员职业素养、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基础管理人员需要培养安全生产意识、节约成本意识、管理意识;基基层的施工人员需要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专业施工技能。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及定期培训,通过培训活动来增强员工的6S管理理念,让员工在生产过程中遵守6S管理条例。另外,建筑施工企业还要能够在了解工作人员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方案,让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 加强施工现场设备管理

施工现场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设备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进度与生产质量。保持建筑施工设备性能良好能够有效地缩短项目工期,加快施工效率,使建筑施工企业又好又快地完成项目工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强施工现场设备管理。首先,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做好施工设备的选择工作,确保施工设备的安全运转。其次,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施工设备维修与保养制度,让员工养成定期保养、维修的习惯。最后,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维修机制,制定维修方案,当施工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要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故障,将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在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工作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材料的利用率较低,浪费现象比较严重,预算的材料量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消耗量直接悬殊太大,实际使用的材料有效利用率又过低,这就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过高。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杂乱是常有的现象,这就导致建筑施工人员难以快速获得自己需要的材料。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需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首先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做好材料核对工作;其次,要能够严格执行材料领取制度;第三,要能够根据材料消耗记录找出材料管理工作的问题所在;最后,需要提高建筑材料的有效利用率,杜绝浪费现象。

(四)树立安全绿色施工意识

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安全管理工作就是在施工过程前期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安全管理不仅仅是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还要能够保证生产设备的安全。建筑施工行业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为施工人员安排定期体检,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第二,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保证施工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转,将建筑施工企业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安全施工制度,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高质量地完成工程项目。另外,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绿色施工意识深入人心。绿色施工能够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碳的排放量,保持施工环境生态平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能够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资源与原材料,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成本投入最低化。建筑施工现场需要将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和谐的环境里完成建筑施工任务。

总而言之,只有保证施工现场环境的整洁,树立安全高效生产的意识,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高质量。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应用6S管理理念,才能不断创新施工手段,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规范施工技术,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6S管理制度一定要与施工企业文化相结合,与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结合,才能提高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文.6S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设;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概念与内容;具体的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空间更大,如何建设高质量的项目成为建筑企业和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建设主体多元化和建设程序规范的新时期,建筑企业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上有所创新,不断的完善各种监督手段和措施, 发挥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功能,全面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1.1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概念。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的标准, 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制也逐步的建立并完善,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提供保障。

1.2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主要内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了工程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我们要全面的把握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拿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信誉,促进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包括:登记和资料汇总、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图纸的审核工作、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督、工程验收监督等几个主要的方面。登记和资料汇总是工程质量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依据。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对施工单位提供的质量申报进行登记,同时对质量监督站所提供的合同、施工图、地质勘测报告、设计图纸的审查报告、建立合同等相关的资料进行汇总,如果相关的资料不齐全,监督人员有权停止施工。

2 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分析

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来看,建筑工程质量监管要在每一个阶段进行管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工程质量监管要分段进行,也就是从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和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具体的质量监管工作。

2.1 建筑施工前的质量监管工作。施工前的质量监管主要是对施工的准备进行监管,为具体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为具体的施工打下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对施工所需要的文件进行整理。主要是对施工前的各种文件进行审核整理,避免出现违规行为,保证为工程提供数据的各种有效的工数据和文件。(2)对施工招标工作进行监管。在监管时将市场监督和质量规范结合起来,对参与投标的单位进行资质的审核和评价,通过竞争的机制来保证市场化的良性筛选。(3)对施工合同进行监管。在施工前对合同内容进行深刻分析,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2.2 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监管工作。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监管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在施工中的质量监管要以工程的重点为中心,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采用各种手段进行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1)有重点的进行质量监管工作。在实际的工程中有三个重点工程需要特别的注意,包括: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和施工环境,将这几方面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管,就能够有效的监管整个工程的质量。通过有重点的进行质量监管工作,可以使工程质量监管变得相对简单化。在对重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保证各项工程规范进行。建筑施工正式开始后,监管工作就进入了关键时期,在具体的监管中要确保现场检测控制工作的质量,保证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说服力,进而保障了现场质量监管的权威性。同时在对重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中,要增强规范标准的执行和贯彻,从而保证工程的各项规范得到实施。(2)加强对工程建筑技术的监管。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监管中一定要从技术工艺上入手,确保此类技术工艺适合建筑的需要,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对现场质量监管时,确保硬件条件符合规范的要求;对重点项目竣工检测的结果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对现场形成的质量保证文件机进行检查和评价,将质量监管工作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对工程中的重点项目进行实地的测量和检查,确保关键点的质量。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在对关键点的监管时,要以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实现了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3)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融入到质量监管中,实现质量监管的网络化、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2.3 建筑施工后的质量监管。施工后的工程质量监管,要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建筑合同的标准,不合格的建筑不能投入使用,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避免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注意对后续工程的监管,避免对前期主体工程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影响工程质量监管的成果。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建筑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筑项目的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是良好信誉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了建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一旦有哪一方面做的不好,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质量监管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避免因质量不好造成的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孟朋.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 科技资讯, 2009,(07) .

[2]陈瑞物.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9,(05) .

[3]王振江. 浅谈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04)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篇10

关键词:节能;设计;低碳;民用建筑

1引言

建筑行业中的低碳概念是指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消耗降到最低,从而满足人们住宅愿望为最终目标的一种建筑理念。完成这一概念的要求,既提高了建筑资源的利用率,又节俭了许多建筑资金,还对建筑地周边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建筑设计中践行低碳理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优化使用建筑资源,使建筑资源效能最大化

在整个建筑过程中,首先在建筑用料上要坚决贯彻低碳理念,用最科学最准确的计算控制建筑资源的使用,将建筑资源的无效损耗降到最低点,将消费者要求、建筑材料的价格、功能、建筑用地、建筑物功用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尽量多用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新设施。作为建筑设计者始终秉承低碳、节约、优化的设计理念,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人们家居环境的要求。其次要注意对建筑材料成本的控制。在保证建筑工程各项功能都不变的前提下,建筑工程设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建筑工程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要注意选取节能设施、天然材料或环保材料,减少建筑材料的损耗,控制建筑成本。最终达到既节能又宜居的建筑效果。再次要注意对建筑材料的多层次开发和高效利用。以往的建筑工程和家居装修用材,大都是生产时能耗高使用时对环境污染重的材料。这些筑材料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常规水泥会散发大量二氧化碳、散发大量粉尘,人造密度板会挥发大量易使人致癌的甲醛。同时这些建筑材料的不恰当使用还会给后期的维护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在开发新材料过程中,注意选取带有地域性和原生态性的建筑材料,选择那些绿色、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当地建筑材料,是减少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排放的有效途径。

3精心设计建筑物建筑形状,使建筑设计体现低碳理念

对建筑物进行科学的节能设计能够高效地达到低碳环保效果,通过精心设计建筑物的形体既可以增强建筑物的实际功能,又可以改善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做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再配以科学合理的绿化,保证建筑物达到宜人适居的理想效果。为了使建筑物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古人把房屋建成东西走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又通过使用煤炭、电等外来能源来改变室内温度,但这种做法却带来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浪费,在低碳建筑概念中,建筑物的供暖与降温,可以通过采用空心砖块墙体或充气混凝土砖块墙体达到保温效果,可以可以通过改变房屋的朝向,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自然风和太阳能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4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节能减排

在施工过程中贯彻低碳节能管理,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始终体现低碳节能的管理理念,并在施工过程中始终践行这一理念。这种管理理念具体包括:施工过程的总体管理、施工操作的评价管理、施工统一规划管理、施工具体实施管理、施工人员安全健康管理等。这些低碳节能管理,既可以保证建筑施工达到节能的效果,又能让建筑施工时刻彰显低碳环保的建筑理念。要达成上述理念,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大力运用环保技术,对施工过程出现的光污染、噪音、扬尘等污染环境的问题,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如使用降噪音、降闪光的机械、对容易扬尘建材在使用前先洒水、覆盖等,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污染降到最低点。从而使建筑过程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论是对施工者还是对施工场地周边的群众都不会带来身体的伤害。

5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施工全过程中贯彻低碳理念

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内,要充分考虑可再生资源与建筑物的协调,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采取适当的能源利用方式,如海拔高的地区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临近江、河、湖、海的地区要充分利用水能、生物能、海洋能;临近地质活跃的地区要充分利用地热能,借助本地区的地理资源辅助建筑物的部分能源需求,实现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

6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建筑设计的评价和管理

政府和建筑主管部门通过运用供求、价格、竞争、法律法规、行政指标等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建筑工程是否达标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督导和检查,主管部门不能只凭表面化的视觉观察或只听施工方的单方汇报就轻易下结论,应该成立专家评估小组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对那些不合乎低碳标准要求的建筑工程及时制止并整改,符合低碳标准的要给以肯定并将其经验加以推广。

7结语

低碳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各个领域逐渐对其重视。在建筑设计中,进行低碳设计,既可以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又可以营造温馨舒适的人居环境。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同时,采用低碳建筑设计,更长远的利益在于不影响建筑性能的前提下,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及能源的过度消耗,造福子孙万代。随着技术的不断攻坚,未来各个行业领域都将走向低碳化。

参考文献:

[1]刘家平.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杨璐溪.发展低碳建筑的途径研究[J].科技向导,2011(5).

[3]陈俊羽.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研究[J].科技风,2013(1):174.

[4]张希.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7).

[5]杨维菊.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6]裴思思.低碳节能理念下建筑设计方法与技术探析[J].科技向导,201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