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合同十篇

时间:2023-03-26 01:07:49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篇1

委托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订

建筑安装工程设计合同

订立合同双方:

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设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国家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的规定和________批准的计划任务书,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特签订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一、工程名称、规模、投资额、建设地点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的设计项目,建筑安装面积为_________平方米,批准总投资为_____________万元,建设地点在____________

二、甲方的义务

1.甲方应在____年____月____日以前,向乙方提交业经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工程选址报告,以及原料(或经过批准的资源报告),燃料,水,电,运输等方面的协议文件和能满足初步设计要求的勘察资料,需要经过科研取得的技术资料。甲方在______年_____月___日施工图设计前,应提供经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和能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的勘察资料,施工的条件,以及有关设备的技术资料。甲方对上述资料必须保证质量,不得随意变更。

2.及时办理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审批工作。

3.在工程开工前,甲方应组织有关施工单位,与乙方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工程俊工后,甲方应通知乙方参加竣工验收。

4.在设计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工作时,甲方应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并在生活上予以方便。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因技术上的特殊需要进行试制试验,所需一切费用以及为配合甲方到外地的差旅费均由甲方负责。

5.甲方必须维护乙方的设计文件,不得擅自修改;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复制,重复使用或擅自扩大建设范围。甲方有义务保护乙方的设计版权,不得转让给第三方重复使用。

三、乙方的义务

1.乙方必须在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以前,向甲方交付初步设计文件;在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以前,向甲方交付技术设计文件;在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以前,向甲方交付施工图设计文件。其中,初步设计文件一式______份,技术设计文件一式____份,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式________份,甲方另需增添文件分数和需要模型费,另行收费。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以前,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交完毕所有设计文件(包括概预算文件,材料设备清单)。

大型建筑安装工程,甲乙双方可视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设计,在具备设计条件时,双方签订阶段设计合同,具体规定甲方应提交各阶段设计资料的名称和日期,乙方交付设计文件的日期,作为本合同的附件,详见附件(2)。)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篇2

委托单位:

设计单位:

设计编号:

合同编号:

____年____月______日订

建筑安装工程设计合同

订立合同双方:

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设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国家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的规定和________批准的计划任务书,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特签订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一,工程名称,规模,投资额,建设地点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_____工程的设计项目,建筑安装面积为______平方米,批准总投资为____万元,建设地点在_________

二,甲方的义务

1,甲方应在一九____年____月____日以前,向乙方提交业经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工程选址报告,以及原料(或经过批准的资源报告),燃料,水,电,运输等方面的协议文件和能满足初步设计要求的勘察资料,需要经过科研取得的技术资料。甲方在一九____年____月______日施工图设计前,应提供经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和能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的勘察资料,施工的条件,以及有关设备的技术资料。甲方对上述资料必须保证质量,不得随意变更。

2,及时办理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审批工作。

3,在工程开工前,甲方应组织有关施工单位,与乙方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工程俊工后,甲方应通知乙方参加竣工验收。

4,在设计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工作时,甲方应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并在生活上予以方便。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因技术上的特殊需要进行试制试验,所需一切费用以及为配合甲方到外地的差旅费均由甲方负责。

5,甲方必须维护乙方的设计文件,不得擅自修改;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复制,重复使用或擅自扩大建设范围。甲方有义务保护乙方的设计版权,不得转让给第三方重复使用。

三,乙方的义务

1.乙方必须在一九____年____月____日以前,向甲方交付初步设计文件;在一九______年____月____日以前,向甲方交付技术设计文件;在一九____年____月____日以前,向甲方交付施工图设计文件。其中,初步设计文件一式______份,技术设计文件一式____份,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式____份,甲方另需增添文件分数和需要模型费,另行收费。一九____年____月____日以前,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交完毕所有设计文件(包括概预算文件,材料设备清单)。

大型建筑安装工程,甲乙双方可视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设计,在具备设计条件时,双方签订阶段设计合同,具体规定甲方应提交各阶段设计资料的名称和日期,乙方交付设计文件的日期,作为本合同的附件,详见附件(2)。)

2.乙方必须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上一阶段设计的批准文件,以及有关设计技术经济协议文件,设计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定额等提出勘察技术要求和进行设计,提交符合质量的设计文件。

3.初步设计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后,在原定任务书范围内的必要修改,乙方应负责承担。

4.设计单位对所承担设计任务的建设项目应配合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前技术交底,解决施工中的有关设计问题,负责设计变更和修改预算,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

四,设计的修改和停止

1.甲方因故要求修改工程的设计,经乙方同意后,除设计文件交付时间另定外,甲方应按乙方实际返工修改工日,每工日按____元增付设计费,或按设计阶段中返工的工作量百分比计算。

2.原定任务书如有重大变更而重作或修改设计时,须具有设计审批机关或设计任务书批准机关的意见书,经双方协商,另订合同。已经进行了的设计费用的支付,按前条办法计算。

3.甲方因故要求中途停止设计时,应及时用书面通知乙方,已付设计费不退,并按该阶段的实际耗工日,增付和结清设计费,同时结束合同关系。

五,设计费的数量和交付办法

本设计合同生效后____天内,甲方应向乙方交付相当于设计费的20%的定金,设计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设计费;乙方向甲方提交初步设计方案后____天内,甲方应向乙方支付____%的设计费;乙方向甲方提交施工图文件后____天内,甲方应向乙方结清全部设计费(设计周期较长的大型工程项目,施工图阶段的设计费,可按单项工程设计完成后分别拨付)。

六,奖励与违约责任

1.在合理的工程投资控制数内,由于乙方采用先进技术或合理建议而节省了工程投资,可以从节约投资额中提取__%奖励乙方。

2.由于甲方不能按期、准确提供有关设计资料,致使乙方无法进行设计或造成设计返工,乙方除可将设计文件交付日期顺延外,还应由甲方按乙方实际损失工日,以每日____元计算增付设计费。

3.甲方不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向乙方支付定金和设计费,应根据银行关于延期付款的规定,向乙方偿付违约金。

4.由于乙方的原因,延误设计文件的交付时间,每延误____天,乙方应向甲方偿付相当于设计费的____%的违约金(甲方可在设计费中扣除)。

5.因乙方设计质量低劣引起返工,应由乙方继续完善设计任务,并视造成的损失浪费大小减收或免收设计费。对于因乙方设计错误造成工程重大质量事故者,乙方除免收受损失部分的设计费外,还应付与直接受损失部分设计费相等的赔偿金。

七,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合同自一九____年____月____日双方签字后生效,全部设计任务完成后失效。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需经双方共同协商,作出补充协定。补充协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但不得与本合同内容抵触。

在合同执行中如发生纠纷,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双方属于同一部门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或不属于同一部门的,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合同副本一式___份,送计委,建委,建行……等单位各留存一份。

建设单位(甲方):

设计单位(乙方):

代表人:

代表人:

联系人:

联系人:

通讯处:

通讯处:

电话或电报:

电话或电报: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帐号: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篇3

委托单位:

设计单位:

设计编号:

合同编号:

____年____月______日订

建筑安装工程设计合同

订立合同双方:

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设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国家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的规定和________批准的计划任务书,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特签订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一,工程名称,规模,投资额,建设地点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_____工程的设计项目,建筑安装面积为______平方米,批准总投资为____万元,建设地点在_________

二,甲方的义务

1,甲方应在一九____年____月____日以前,向乙方提交业经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工程选址报告,以及原料(或经过批准的资源报告),燃料,水,电,运输等方面的协议文件和能满足初步设计要求的勘察资料,需要经过科研取得的技术资料。甲方在一九____年____月______日施工图设计前,应提供经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和能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的勘察资料,施工的条件,以及有关设备的技术资料。甲方对上述资料必须保证质量,不得随意变更。

2,及时办理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审批工作。

3,在工程开工前,甲方应组织有关施工单位,与乙方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工程俊工后,甲方应通知乙方参加竣工验收。

4,在设计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工作时,甲方应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并在生活上予以方便。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因技术上的特殊需要进行试制试验,所需一切费用以及为配合甲方到外地的差旅费均由甲方负责。

5,甲方必须维护乙方的设计文件,不得擅自修改;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复制,重复使用或擅自扩大建设范围。甲方有义务保护乙方的设计版权,不得转让给第三方重复使用。

三,乙方的义务

1.乙方必须在一九____年____月____日以前,向甲方交付初步设计文件;在一九______年____月____日以前,向甲方交付技术设计文件;在一九____年____月____日以前,向甲方交付施工图设计文件。其中,初步设计文件一式______份,技术设计文件一式____份,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式____份,甲方另需增添文件分数和需要模型费,另行收费。一九____年____月____日以前,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交完毕所有设计文件(包括概预算文件,材料设备清单)。

大型建筑安装工程,甲乙双方可视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设计,在具备设计条件时,双方签订阶段设计合同,具体规定甲方应提交各阶段设计资料的名称和日期,乙方交付设计文件的日期,作为本合同的附件,详见附件(2)。)

2.乙方必须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上一阶段设计的批准文件,以及有关设计技术经济协议文件,设计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定额等提出勘察技术要求和进行设计,提交符合质量的设计文件。

3.初步设计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后,在原定任务书范围内的必要修改,乙方应负责承担。

4.设计单位对所承担设计任务的建设项目应配合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前技术交底,解决施工中的有关设计问题,负责设计变更和修改预算,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

四,设计的修改和停止

1.甲方因故要求修改工程的设计,经乙方同意后,除设计文件交付时间另定外,甲方应按乙方实际返工修改工日,每工日按____元增付设计费,或按设计阶段中返工的工作量百分比计算。

2.原定任务书如有重大变更而重作或修改设计时,须具有设计审批机关或设计任务书批准机关的意见书,经双方协商,另订合同。已经进行了的设计费用的支付,按前条办法计算。

3.甲方因故要求中途停止设计时,应及时用书面通知乙方,已付设计费不退,并按该阶段的实际耗工日,增付和结清设计费,同时结束合同关系。

五,设计费的数量和交付办法

本设计合同生效后____天内,甲方应向乙方交付相当于设计费的20%的定金,设计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设计费;乙方向甲方提交初步设计方案后____天内,甲方应向乙方支付____%的设计费;乙方向甲方 提交施工图文件后____天内,甲方应向乙方结清全部设计费(设计周期较长的大型工程项目,施工图阶段的设计费,可按单项工程设计完成后分别拨付)。

六,奖励与违约责任

1.在合理的工程投资控制数内,由于乙方采用先进技术或合理建议而节省了工程投资,可以从节约投资额中提取__%奖励乙方。

2.由于甲方不能按期、准确提供有关设计资料,致使乙方无法进行设计或造成设计返工,乙方除可将设计文件交付日期顺延外,还应由甲方按乙方实际损失工日,以每日____元计算增付设计费。

3.甲方不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向乙方支付定金和设计费,应根据银行关于延期付款的规定,向乙方偿付违约金。

4.由于乙方的原因,延误设计文件的交付时间,每延误____天,乙方应向甲方偿付相当于设计费的____%的违约金(甲方可在设计费中扣除)。

5.因乙方设计质量低劣引起返工,应由乙方继续完善设计任务,并视造成的损失浪费大小减收或免收设计费。对于因乙方设计错误造成工程重大质量事故者,乙方除免收受损失部分的设计费外,还应付与直接受损失部分设计费相等的赔偿金。

七,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合同自一九____年____月____日双方签字后生效,全部设计任务完成后失效。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需经双方共同协商,作出补充协定。补充协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但不得与本合同内容抵触。

在合同执行中如发生纠纷,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双方属于同一部门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或不属于同一部门的,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合同副本一式___份,送计委,建委,建行……等单位各留存一份。

建设单位(甲方):设计单位(乙方):

代表人:代表人:

联系人:联系人:

通讯处:通讯处:

电话或电报:电话或电报: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帐号:帐号: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篇4

设计证书等级:____________

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

工程地点:________________

委托方委托设计方承担__________________规划设计,工程地点为__________________,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并共同履行。

第一条 本合同签订依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辽宁省城市规划设计行业收费标准》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1.2 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划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 规划项目批准文件

1.4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设计依据

2.1 委托方给设计方的委托书或设计中标文件2.2 委托方提交的基础资料2.3 设计方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是: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合同文件的优先次序构成本合同的文件可视为是能互相说明的,如果合同文件存在歧义或不一致,则根据如下优先次序来判断:

3.1 合同书

3.2 中标函(文件)

3.3 委托方要求及委托书

3.4 投标书

第四条 本合同项目的名称、规模、阶段及设计内容(根据行业特点填写)

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

规模 : 用地 人口 其他

阶段 : 区域规划 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专项规划 其他

设计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条 委托方向设计方提交的有关资料、文件及时间地形图纸(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图电子文件(光盘 软盘)

其它资料时间

第六条 设计方向委托方交付的设计文件、份数、地点及时间蓝图__________________套彩图__________________套说明书或文本__________________套时间、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条 费用

7.1 根据本合同第1.1条款的相应规定,经双方商定,本合同的设计费为__________________万元。

7.2 如果上述费用为估算设计费,则双方在规划设计审查后,按批准的规划设计规模核算设计费。规划设计间如遇规模或内容调整,则设计也应做相应调整。

第八条 支付方式

8.1 本合同生效后三天内,委托方支付设计费总额的30%,计__________________万元作为定金及启动资金(合同结算时,定金抵作设计费)。

8.2 设计方提交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文件后三天内,委托方支付设计费总额的40%,计_________万元;之后,委托方应按设计方所完成的规划工作量比例,分期分批向设计方支付总设计费的30%,计_________万元,设计成果完成后,委托方结清设计费,不留尾款。

8.3 双方可委托银行代付代收有关费用。

第九条 双方责任

9.1 委托方责任

9.1.1 委托方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设计方提交基础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效性负责。委托方不得要求设计方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

委托方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内,设计方按本合同第六条规定的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委托方交付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上时,设计方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

9.1.2 委托方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错误,或所提交资料作较大修改,以致造成设计方设计返工时,双方除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委托方应按设计方所耗工作量向设计方支付工费。

在未签订合同前委托方已同意,设计方为委托方所做的各项设计工作,委托方应支付相应设计费。

9.1.3 在合同履行期间,委托方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方未开始设计工作的,委托方应根据设计方已进行的实际工作量,不足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全部支付。

9.1.4 委托方必须按合同规定支付定金,收到定金作为设计方设计开工的标志。未收到定金,设计方有权推迟设计工作的开工时间,且交付文件的时间顺延。

9.1.5 委托方应按本合同规定的金额和日期向设计方支付设计费,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应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且设计方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顺延。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设计方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委托方。委托方的上级或设计审批部门对设计文件不审批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委托方均应支付应付的设计费。

9.1.6 委托方要求设计方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交付设计文件时,须征得设计方同意,不得严重背离合理设计周期,且委托方应支付赶工费。

9.1.7 委托方应为设计方派驻现场的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及必要的

劳动保护装备。

9.1.8 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国家规范、部门及地方规范由委托方负责解决。

9.1.9 承担本项目外国专家来设计方办公室工作的接待费(包括传真、电话、复印、办公等费用)。

9.2 设计方责任

9.2.1 设计方应按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按本合同第六条规定的内容、时间及份数向委托方交付设计文件(出现9.1.1、9.1.2、9.1.4、9.1.5规定有关交付设计文件顺延的情况除外)。并对提交的设计文件的质量负责。

9.2.2 设计合同有效年限为_________年,超期后如仍须执行时,合同双方进行延期确认。

9.2.3 负责对外商的设计资料进行审查,负责该合同项目的设计联络工作。

9.2.4 设计方对设计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由于设计方设计错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损失,设计方除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外,应免收受损失部分的设计费,并根据损失程度向委托方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数额由双方商定为实际损失的_________%.

9.2.5 由于设计方原因,延误了设计文件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9.2.6 合同生效后,设计方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方应双倍返还委托方已支付的定金。

9.2.7 设计方交付设计文件后,按规定参加有关上级的设计审查,并根据审查结论负责不超出原定范围的内容做必要调整补充。

第十条 保密双方均应保护对方的知识产权,未经对方同意,任何一方均不得对对方的资料及文件擅自修改,复制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项目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泄密方承担一切由此引起的后果并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 仲裁本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发生争议,委托方与设计方应及时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规划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时,双方当事人同意由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双方当事人未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当事人又未达成仲裁书面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

第十二条 合同生效及其他

12.1 委托方要求设计方派专人长期驻项目现场进行配合与解决有关问题时,双方应另行签订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12.2 设计方为本合同项目的服务至规划材料上报为止。

12.3 委托方委托设计方承担本合同内容以外的工作服务,另行签订协议并支付费用。

12.4 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12.5 本合同双方签字盖章即生效。一式_________份,委托方_________份,设计方_________份。

12.6 本合同生效后,按规定应到项目所在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审查部门备案;双方认为必要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鉴证。双方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即行终止。

12.7 双方认可的来往传真、电报、会议纪要等,均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2.8 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委托方名称: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名称:____________

(盖章) (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

委托人:(签字)________

委托人:(签字)____

项目经理:(签字)__________

项目经理:(签字)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

银行帐号:__________________

银行帐号:______________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______

鉴证意见:______________

(盖章)

(盖章)

备案号: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办人:________________

备案日期:_______年___月__日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篇5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当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制度的综合表现,直接体现了当地民俗、生态、传统等方面信息,也可以说是当地人们意志的集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但要实现各项基础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地域性发展的需求。因此,就需要实现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设计,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

一、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关系分析

建筑工程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体现形式,而地域则是建筑依存的根本,受建筑工程所在地人文地理等因素影响,会在根本上对人们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等产生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本地特色。建筑工程的存在是人们为了更好的适应地域环境,即在接受并利用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功能性设施,但是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忽视了对地域文化的融合,只将重点放在结构功能上,很有可能会造成与当地文化需求的背离,影响当地居民的接受度[1]。尤其是现在各种新型技术与材料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更是推动了建筑功能多样化、现代化以及智能化方向的发展,更容易造成地域文化的忽视。为实现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合,就需要针对双反的特点以及要求进行分析,明确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合理的设计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同时也可以体现当地文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工程。

二、建筑地域文化分析

1.物理环境地域文化

一方面,水文地理环境。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需要适应当地物力环境,即人文地理综合因素,需要应用到不同方面的建筑物理学。例如纬度越高对建筑工程保暖性要求越严格,同时对阳光辐射强烈的地方要做好遮阳设计,雪压大区域要进行防积雪设计等。不同地区当地水文地理环境各不相同,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自然也就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保证建筑设计效果,必须要基于地域环境特点进行分析,建造出各具特点但是功能最合适的建筑工程,最终就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建筑[2]。另一方面,建筑材料因素。对于不同地域环境建筑工程建设所选择的材料并不相同,建筑工程结构规模大,所需材料多,对于部分特殊地域来说,施工材料运输比较困难并且造价高,这样大部分建筑材料的设计都是就近取材,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材料力学与美学特点。例如山区多选择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而高原则多采用土筑窑洞,林业地区则采用木材等,不同建筑材料的应用也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

2.人文环境地域文化

人文环境的差异也是形成地域文化的主要因素,同时还有地域性意识形态、地域性风俗习惯等。第一,人们处于不同人文环境时,建筑设计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不同地区建筑工程都代表了当地居民的意识观点,是当地人文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第二,不同地区所执行的社会准则与生活联系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并且与当地经济、政治、宗教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会对建筑文化造成影响[3]。并且在不断联系交往的过程中,各地区的地域性文化不断沉淀,更明显的反映在当地建设文化上。第三,各地区民族文化、以及风俗习惯都存在差异,尤其是不同所存在的宗教建筑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如教堂、庙宇等。而风俗习惯是当地居民生活意识的象征,如殡葬制度不同,设计的陵墓建筑特点不同。建筑文化与建筑活动之间的差异,必将会形成地域性建筑文化。

三、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融合措施分析

1.设计理念融合

想要实现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合,最主要的是要实现设计理念的融合,即实现与当地传统文化的融合。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设计上更多人追求功能性与观赏性,或者是过分应用国外建筑特点,在传统文化城市中建设充满国外风格的建筑,严重影响当地文化的整体性。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将地域文化的传承作为要点,适当引用西方建筑文化,保证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相融性与合理性。利用西方建筑文化的科技型特点,对地域建筑工程的内涵与空间进行优化。另外,还应注意不同地域地区的宗教因素,我国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不同,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做好此方面管理工作,遵循当地人民宗教意识以及生活习惯,确保建筑工程设计与建设完成后可以得到居民的认可。

2.地域环境融合

地域环境是影响建筑结构功能的主要因素,地域性建筑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不断适应发展形成一种自然选择性设计方式,在满足生活生产需求的同时,更是当地文化风貌、生活方式以及建筑形式的基础。因此,现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做好与地域环境的融合,不论对任何地区的建筑进行设计,都需要对当地环境进行分析,做好物理环境的详细分析,争取最大程度上将工程设计融入到当地环境中。例如江苏具有水乡泽国之称,并且经过千年时间文化的沉淀,使得苏州成为当地特色明显的“小桥流水、古迹名园”水乡古城,同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同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4]。在此背景下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还应对当地小桥流水的地域特色进行详细分析,更多的借鉴古典园林设计风格,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建筑工程。

3.建筑材料融合

材料的应用对建筑工程的结构功能以及外观观赏度都有着重要影响,对于不同地域环境产生的建筑材料种类也不同,而为了最大效率的完成建筑工程建设,在就近取材的影响下,以建筑材料为基础形成了一种地域特色。面对各种新型材料的产生与应用,很多建筑工程为追求美观效果,采取远程调运建筑材料的方式,这样不但会与当地材料地域特色产生分歧,并且会增加施工成本。因此,还应坚持就地取材方式,对当地材料与构造模式进行灵活应用与改进,使得建筑工程不仅体现出生态环保原则,还可以与地域文化相融合。面对建筑工程建设对资源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以坚持建筑环境设计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争取实现设计、经济与文化的共赢。

结束语:

对建筑设计来说,为在整体上提高其设计效果,需要对工程所在地地域文化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多个方面着手,端正建筑设计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实施,争取在实现结构功能的同时,提高其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度。

参考文献:

[1] 龙荔.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硅谷,2008,08:63.

[2] 郑伟文.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以苏州博物馆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58-59.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当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制度的综合表现,直接体现了当地民俗、生态、传统等方面信息,也可以说是当地人们意志的集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但要实现各项基础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地域性发展的需求。因此,就需要实现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设计,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

一、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关系分析

建筑工程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体现形式,而地域则是建筑依存的根本,受建筑工程所在地人文地理等因素影响,会在根本上对人们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等产生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本地特色。建筑工程的存在是人们为了更好的适应地域环境,即在接受并利用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功能性设施,但是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忽视了对地域文化的融合,只将重点放在结构功能上,很有可能会造成与当地文化需求的背离,影响当地居民的接受度[1]。尤其是现在各种新型技术与材料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更是推动了建筑功能多样化、现代化以及智能化方向的发展,更容易造成地域文化的忽视。为实现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合,就需要针对双反的特点以及要求进行分析,明确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合理的设计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同时也可以体现当地文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工程。

二、建筑地域文化分析

1.物理环境地域文化

一方面,水文地理环境。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需要适应当地物力环境,即人文地理综合因素,需要应用到不同方面的建筑物理学。例如纬度越高对建筑工程保暖性要求越严格,同时对阳光辐射强烈的地方要做好遮阳设计,雪压大区域要进行防积雪设计等。不同地区当地水文地理环境各不相同,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自然也就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保证建筑设计效果,必须要基于地域环境特点进行分析,建造出各具特点但是功能最合适的建筑工程,最终就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建筑[2]。另一方面,建筑材料因素。对于不同地域环境建筑工程建设所选择的材料并不相同,建筑工程结构规模大,所需材料多,对于部分特殊地域来说,施工材料运输比较困难并且造价高,这样大部分建筑材料的设计都是就近取材,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材料力学与美学特点。例如山区多选择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而高原则多采用土筑窑洞,林业地区则采用木材等,不同建筑材料的应用也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

2.人文环境地域文化

人文环境的差异也是形成地域文化的主要因素,同时还有地域性意识形态、地域性风俗习惯等。第一,人们处于不同人文环境时,建筑设计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不同地区建筑工程都代表了当地居民的意识观点,是当地人文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第二,不同地区所执行的社会准则与生活联系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并且与当地经济、政治、宗教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会对建筑文化造成影响[3]。并且在不断联系交往的过程中,各地区的地域性文化不断沉淀,更明显的反映在当地建设文化上。第三,各地区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都存在差异,尤其是宗教信仰不同所存在的宗教建筑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如教堂、庙宇等。而风俗习惯是当地居民生活意识的象征,如殡葬制度不同,设计的陵墓建筑特点不同。建筑文化与建筑活动之间的差异,必将会形成地域性建筑文化。

三、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融合措施分析

1.设计理念融合

想要实现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合,最主要的是要实现设计理念的融合,即实现与当地传统文化的融合。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设计上更多人追求功能性与观赏性,或者是过分应用国外建筑特点,在传统文化城市中建设充满国外风格的建筑,严重影响当地文化的整体性。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将地域文化的传承作为要点,适当引用西方建筑文化,保证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相融性与合理性。利用西方建筑文化的科技型特点,对地域建筑工程的内涵与空间进行优化。另外,还应注意不同地域地区的宗教因素,我国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不同,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做好此方面管理工作,遵循当地人民宗教意识以及生活习惯,确保建筑工程设计与建设完成后可以得到居民的认可。

2.地域环境融合

地域环境是影响建筑结构功能的主要因素,地域性建筑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不断适应发展形成一种自然选择性设计方式,在满足生活生产需求的同时,更是当地文化风貌、生活方式以及建筑形式的基础。因此,现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做好与地域环境的融合,不论对任何地区的建筑进行设计,都需要对当地环境进行分析,做好物理环境的详细分析,争取最大程度上将工程设计融入到当地环境中。例如江苏具有水乡泽国之称,并且经过千年时间文化的沉淀,使得苏州成为当地特色明显的“小桥流水、古迹名园”水乡古城,同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同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4]。在此背景下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还应对当地小桥流水的地域特色进行详细分析,更多的借鉴古典园林设计风格,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建筑工程。

3.建筑材料融合

材料的应用对建筑工程的结构功能以及外观观赏度都有着重要影响,对于不同地域环境产生的建筑材料种类也不同,而为了最大效率的完成建筑工程建设,在就近取材的影响下,以建筑材料为基础形成了一种地域特色。面对各种新型材料的产生与应用,很多建筑工程为追求美观效果,采取远程调运建筑材料的方式,这样不但会与当地材料地域特色产生分歧,并且会增加施工成本。因此,还应坚持就地取材方式,对当地材料与构造模式进行灵活应用与改进,使得建筑工程不仅体现出生态环保原则,还可以与地域文化相融合。面对建筑工程建设对资源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以坚持建筑环境设计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争取实现设计、经济与文化的共赢。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相关性分析

1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相关性

1.1设计目的相同

不管是进行建筑设计还是进行室内设计,其主要的设计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建筑环境,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近年来,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是同时也使得了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一个好的建筑环境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人们的工作疲劳,同时还能使得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地充满激情。由此可以看出,做好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工作,不断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从长远的角度看,能够使得人们对生活充满更大的希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

1.2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施工,其设计方案和方法会严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说周围环境的空间范围有限,就会导致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在确保相应的设计质量时,尽可能地节省相应的设计控制,从而不会出现建筑空间结构设计方面不协调、不合理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当建筑设计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之后,在对建筑室内进行设计的时候,整个设计过程需要根据建筑设计的变动而进行相应的改动。这样能够使得建设室内的设计与建筑整体的设计更加协调统一,从而更加地具有观赏性。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进行建筑设计还是进行室内设计,其设计过程都会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仔细地勘察和考虑,从而确保建设设计和室内设计具有更高的质量。

1.3经济投入的影响

最后,在对这两者进行设计的时候,最终的设计质量和设计品质都会受到资金投入的影响。这是因为在进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时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同时还需要使用到非常多的施工装备和施工材料,这些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都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来做后盾。如果所投入的资金量有限,那么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会尽可能地将最重要的设计点做好,这样势必会导致其他方面的设计存在着一些不足,进而影响到整体的设计质量。因此,不管是进行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相关人员都必须清楚地知道只有具备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这两者之间的设计工作能够做得更好。不过相关人员也不能盲目地进行资金的投入,需要确保资金投入的高效性,从而有效地避免浪费的情况出现。

2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结合的方式

2.1运用空间塑造方式结合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建筑设计是其进行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设计质量的保障。一旦建筑设计的施工范围被确定之后,那么整个建筑的室内设计就有了大致的设计方向和设计内容。也就是说,只要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做好了相应的空间设计工作,那么整个建筑的室内设计就必须要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之上来进行设计。由此可以看出,空间塑造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这两种设计方式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也正是因为空间塑造方式的运用,从而在尽可能地保证建筑装修进度的同时,是建筑工程具有更高的装修质量。因此,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建造的时候,为建筑工程塑造一个更加完美的建筑空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对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充分地考虑,同时还需要给建筑室内的设计留有足够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将建设设计与室内设计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更好地确保整个建筑的设计质量。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相应的设计人员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多进行学习和总结,通过自身的不断摸索将这一工作做得更好。

2.2运用形式统一方式结合

为了确保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工作进行更好地结合,还需要有效地运用形式统一的设计方式来完成。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时候,由于室内设计往往是依据与建筑设计方案来开展的,因此使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在形式上进行统一,能够在有效提高室内设计施工进度的基础上,更好地确保室内设计施工的质量[1]。运用形式统一的方法将这两者进行结合,实际上是需要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地理清建筑设计的风格和理念,从而确保室内设计能够与建筑设计更好地进行统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形式统一的方法将两者进行结合,并不表示室内设计完全失去了自身独有的形式,只是需要确保其设计方向与建筑设计的方向大体一致即可。运用这种统一结合的方式,能够促进这两者之间的设计更加协调,并相互促进、相互进步。

3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结合的优点

3.1避免了建筑装修的立意矛盾

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但是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时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将这两种进行分开的,往往是由不同的两个设计单位来进行设计管理的,这样总是导致对于建筑工程的装修出现立意不同的情况出现,使得在后期的建筑装修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矛盾。而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进行有效地结合,能够让两种设计更好地进行融合,有效地避免了立意矛盾的情况出现。这样在进行建筑装修的过程中,才能够保证整个装修过程更好地进行。

3.2加快了建筑装修的发展步伐

在之前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往往没有对室内设计进行相应地考虑,从而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并没有给室内设计留有相应的空间,这样不仅会导致室内设计施工的进度,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其设计施工的质量。而将这两者进行有效地结合,使得这两者之间的设计工作能够更加地协调、统一,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都具有更高的设计质量和水平,最终促进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更好地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加满意的建筑环境,做好建筑的设计与室内设计工作是同等重要的。因此,作为相应的设计人员,一定要对这两者之间的设计工作引起足够地重视,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对于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非常清楚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给人们提供更加满意的建筑环境,最终促进我国的建筑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篇8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现状;办法

中国的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行业已经发展了将近30个年头,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在我国设计图纸通常由设计公司提供,而施工环节则由施工方单独完成,两者之间的交流很少,这一问题在智能化建筑工程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

一、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的发展现状

建筑工程的资金投入较大,因此它的造价管理显得非常重要,该工程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投入进了工程设计中,但是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采购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对各个部门之间交接的管理也比较松懈,导致该工程的造价一直居高不下。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开始从整个建筑工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国内建筑设计主要的服务领域就是建筑设计,工程承包者雇佣其为其进行相应的设计。工程承包者为设计师提供设计目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条件,并尽量整合其他部门为设计师服务,作为设计师,除了为雇佣者提供完美的设计图纸其他的如设计造价等却无法提供。就目前这种情况,设计人员的工作十分独立,在设计完成后他就和整个工程脱离,无法为设计的后续工作提供帮助。此外我国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管理部门体系十分简单,一个部门往往身兼数职,许多工程项目中的管理部门不够完整。这些都成为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工程承包人员已经认识到必须加强对设计阶段的管理,设立专门的设计管理部门,提高设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以保证设计效果的质量和完整性。许多较大的房地产公司开始尝试制定设计管理流程,其内容包括设计方案管理、设计图纸管理、施工图纸管理等等[1]。虽然这些设计管理还非常简单,没有设计控标准,而且在专业对接方面有漏洞,但是它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设计管理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的办法

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包括三个方面:造价、进度、质量,它涉及的范围很广,采购、沟通、人力资源、风险范围等知识领域都牵扯其中。

目前,工程承包人员最关心的是工程造价和质量问题。在建筑智能设计管理中,设计人员可以制定工程设计流程图,从而是各个设计环节一目了然,从多个方面采取不同的办法,优化管理该智能化设计。

1、控制建筑智能化设计造价的方法

(1)筛选最合理的设计方案。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各个设计阶段的资金用量,选出需要对其设计流程进行优化的设计方案,改进设计图纸,并进一步采取措施测算和控制智能化设计的指标来完成对投成本的控制。

(2)分解各设计流程资金。在对整个设计流程进行分解的情况下,根据各个设计部分的重要性和资金用量确定每个部分目标费用,将原来抽象的设计成本预算细化为指标,使设计人员明确知道自己负责的设计部分的造价,进而将工程的整体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设计阶段不必要的资金消耗。

(3)模拟工程设计。该方法主要通过借鉴同类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经验,分析项目含量和工程量的关系[2],总结两者之间的对应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本工程的模拟工程量和设计造价。

(4)选择合适的工程材料。在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资金预算等方面综合考虑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工程材料,绘制建筑智能化设计图纸。严格按照图纸的预算采购施工材料。

2、提高建筑智能化设计质量的方法

(1)签订设计质量合同。这一方法能够细化设计人员和雇佣方的责任,二者在签订设计质量合同后,都必须严格按照合同上的约定开展设计工作。通常,合同上不仅会约定设计师的义务如保证设计质量、保守工程秘密等,还会约定雇佣者的相应义务,例如雇佣者必须按照规定为设计人员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雇佣者管辖下的其他部门要配合设计人员的工作等等。签订该合同不仅体现了双方的信任,而且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可以作为证据保护其中一方利益。因此签订合同之后,能够有效促进双方的配合,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智能化设计的质量。

(2)完善设计文件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和附属材料,这些文件的规格、内容、技术标准等时刻体现着该设计的质量[3]。要想提高建筑智能化设计的质量,就必须完善对设计文件的要求。如果设计人员在绘制图纸时,没有按照行业内的绘制标准或者绘制内容发生错误,就会导致在施工后返工甚至危害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在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和雇佣者沟通商定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文件格式、规格、内容、单位、标记符号等。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约定和行业规定完成设计文件,以确保设计质量。此外,设计文件中的一些附属材料如报价表等应该简洁、明了。

(3)建立设计模型。目前,许多设计单位都采用新的绘图、建模技术完成建筑智能化设计,如3DMax软件等已经被应用在建筑设计领域。这些新技术能够在完成设计图纸的同时,建立设计模型,并根据选定的设计材料渲染设计好的模型,从而呈现一个立体的建筑模型。这不仅能够更加直观的表现设计成果,使雇佣者更加直接地体会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和想法,方便他们之间沟通,在雇佣者发现不满意的地方或者质量问题时可以直接修改模型和图纸,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还能将设计环节、材料采购环节、造价控制环节紧密联合在一起[4],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同时提高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4)设计人员监督整个施工过程,传统的设计部门在设计结束后就脱离了建筑工程,即使施工时对图纸进行改动也不会询问设计人员的意见,这样的做法经常会导致施工工程和设计图纸存在很大差距,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监督,提高设计图纸的执行率,以保证设计效果。

结束语

工程设计质量和工程投资预算之间的矛盾一直阻碍着房地产行业发展。如今的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是将设计、采购、造价结合在一起的设计工作,它能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工程设计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施工技术、计算工程成本等方式,将整个建筑工程整合,系统地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和质量。笔者在分析目前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的方法,为建筑工程中的质量和成本矛盾找到了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何群山. 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管理[J]. 江西建材,2013,02:277-278.

[2]姜文昌. 基于高星级酒店项目中智能化设计管理的初探[J]. 河南科技,2013,06:235.

[3]雷耀武. 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05:29-30.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篇9

关键词: 建筑结构 抗震设计 结构工程 问题探讨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快,而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必须要将结构设计这一基础工作做好,施工单位必须要重点解决抗震设计方案能否使人们的抗震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一问题。本文对建筑抗震设计与结构工程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且分析了其中比较关键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够使我国建筑行业的抗震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1 抗震结构设计理论的基本概念及注意事项

1.1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理论是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来的,是一种防御地震灾害,将地震灾害所产生的破坏降到最低点的一种设计思路和概念。也就是说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灾害来临时能够有效地抵御灾害。当然地震发生时的剧烈程度我们是无法预知的,我们能做的是运用抗震设计理论知识,结合建筑空间结构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分析抗震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

1.2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注意事项

1.2.1 建筑物建筑场地的选择。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阶段,建筑场地的选择是抗震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关键技术性问题,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深入到建筑场地,对建筑场地的地质情况和水文情况进行勘察,收集记录数据,认真研讨在该建筑场地建筑房屋对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比如建筑场地处于地震频发地段或者建筑场地的地基为软弱地基等,所以在建筑场地选择时应尽量避开这些地段,如果无法避开,就需要充分地运用建筑抗震设计理论知识,对建筑地基和结构进行强化和优化设计,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固性,进而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根据建筑物地域性分布及结构特征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和抗震设计方案,如果建筑场地处在地震高发区,建筑房屋的抗震防烈度要求高,这就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柔性和延展性进行考虑。

1.2.2 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在建筑结构体系选择时要对建筑结构的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构件都要进行抗震能力的分析及试验,避免因某个微小的房屋构件未达到抗震设计要求,一旦地震发生,会因一个微小的建筑构件影响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因此在建筑结构体系选择时,首要工作是对建筑结构中的各个构件承重能力、构件均匀沉重分布情况及构件的抗震能量传输进行分析和计算。

1.2.3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建筑平面布置问题,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除了抗震设计达到有关要求外,还需要注意建筑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做到既能满足抗震要求又能满足城镇建设规划要求。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2.1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

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同传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针对建筑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场地地质情况,建筑结构情况和抗震材料采集数据,并分析计算后所产生的更具科学性的抗震设计新思路,新方案。这样综合性考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式,使得设计作品更加地贴合抗震功能性的要求,对确保建筑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体的破坏程度有着积极的影响。

具体而言,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时都会有一个终极目标,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会对以往建筑物体在地震灾害破坏之后的破坏程度大小进行定性定量分类,然后建立完善的地震灾害数据库,根据数据库的信息数据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为了能够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发挥,目前在建筑结构性能抗震设计中还会通过模拟地震的方式对地震对不同性能的建筑结构破坏进行安全评估,更具安全评估结果,分析抗震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及时对设计不足之处进行优化改进。使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达到最优化,以便抗震设计方案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能发挥其真正的抗震作用。

2.2 根据建筑场地和建筑规划进行抗震设计

通常情况下,地震在同一区域造成的破坏程度具有差异性,即同一区域的建筑房屋在地震灾害的破坏下,有的建筑物破坏程度不是很严重,而有些建筑物破坏程度极为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同建筑物体自己的建筑质量有关外,还同建筑场地和建筑规划有着必然的联系; 如建筑物体在建设过程中建筑场地刚好处于地震震中外,地震的破坏能力最强,使得这一区域的建筑物体受破坏程度最为严重。所以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时要针对各个区域以往发生地震震级的大小及地震发生的区域进行设计,规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候避开地震频发区域。

2.3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进行抗震设计

目前建成的房屋建筑中,大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框架结构为例,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框架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进行合理设置。合理的布置设置构造柱和防震缝。对于建筑结构的薄弱位置应加强构造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结束语:

尽管现在已经具备先进的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地震进行预测,然而地震仍然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作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本文对建筑抗震设计与建筑结构设计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且提出了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结构设计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结构设计中必须要有效地融合结构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云,徐彤. 基础隔震结构的能量设计方法[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1.

[2]赵艳. 关于改进我国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探讨[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

006.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篇10

关键字:建筑设计 协同系统 模型 通用平台 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位于徐汇区桂平路333号,东起桂平路,西至规划的桂江路,南邻规划的东兰路,北至漕宝路,漕宝路以北即为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基地面积为47100 m2。工程为都市型工业园区,总建筑面积13837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20375m2,地下建筑面积为18000m2,拟建设蛋白质大楼、产业大楼、孵化单元、会议培训中心、综合办公大楼、综合商业楼及配套设施等。该工程以蛋白质工程为主要产业方向,全面提升蛋白质工程在食品工业、日用品工业、化妆品、医学和生物医药、生物芯片等应用领域的科研、生产水平,推动我国的蛋白质工程产业化发展。如下图为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俯瞰效果图:

图1: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俯瞰效果图

为保证上海桂林生物科学工业园建筑设计质量,在建筑设计中决定建立建筑设计协同模型,通过通用平台,协同各个设计师及设计工种,提高设计质量,实现工程项目设计综合效益。

二、基于计算机的协同工作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基于计算机的协同工作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共享零件库、虚拟环境及冲突控制、修改传播及设计历史管理。其中虚拟协同环境中,为跨区域用户交流提供了交流平台,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协商及意图表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设计历史管理主要包括版本冲突分析、版本建模及版本修改,这些功能在建筑设计应用中十分广泛。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基于计算机的协同作业方式,有学者提出工程数据库维护方案,平行推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及结算作业,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效率;为解决远程协同设计数据共享及数据更新问题,提出应用基于Web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应用虚拟设计室,提高建筑设计协同效率。本文在综合应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进行建筑设计协同系统模型及通用平台实现进行研究。

三、建筑设计协同工作逻辑模型

(一)建筑设计行业特点

在设计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工程项目时,进行建筑设计协同工作,应充分分析建筑设计行业特点。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其功能性要求较强,不同建筑功能其知识体系相对较为独立,但却共同服务于整个工程,有些工程设计互为条件,存在着制约性,匹配性要求较高,为此,在研发建筑设计协同系统模型及通用平台时,应保证数据平台的有效沟通;在建筑中多应用AutoCAD,并应用CAD数据库,文件存储是由DWG/DXT形式保存,为此,要求建筑设计协同系统及通用平台应能够支持CAD数据库,提高资源管理及利用水平;其通用平台应考虑建筑设计图纸表达方式及特点,保证建筑设计信息全面完整。

(二)协同工作过程研究

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建筑设计工作是围绕着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项目进行的具有高度连续性的协作过程,参与到建筑设计中的组织结构相对比较庞大。在进行项目设计工作过程中,通常按照一定的区域,将其划分为多个区块(按照有利于施工作业要求),在每个区块中再进行工种设计安排,其设计过程常常是先进行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然后是水暖电设计,为满足各个工种设计要求,各个工种在设计中要求其他工种进行修改,从而实现建筑设计优化。在研究中,将建筑工程设计协同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服从式、争夺式及混合式,其设计过程中,设计要求主要经过可完全满足、不能满足下矛盾激化、协商后消除矛盾三个阶段。

在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建筑设计初期,其设计协同与处理的空间较大,主要以交流服从式为主,整体设计工作在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性规划原则及功能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并进行初步设计优化,完成初步总体方案设计工作。随着建筑设计深入,其设计修改受到较大约束,设计矛盾逐渐激化,设计协作进入到争夺式,在设计过程中为实现设计目标,通过设计师协同进行处理,从而消除矛盾,提高了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建筑设计质量。

(三)建筑协同设计工作流驱动机制

建筑协同设计工作流驱动机制,是一种建立于一定约束条件、事件驱动、约束触发及决策推动的过程模型。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2:建立于约束体系的事件驱动约束触发的决策推动设计过程模型示意图

在上图中,S代表的是设计状态,E代表的是设计状态改变后所引起事件,设计状态改变,指的是对设计对象参数的改变。在建筑设计中,一旦改变建筑设计状态,则会引起其他结构设计次生改变,并引起其他相应设计改变,直至设计重新满足规范要求,并完成整个设计工程。

如在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其设计高度或设计层高进行调整,则需要研究改变其设计高度或设计层高后,建筑其他因素的变化,通过建筑协同设计工作流驱动机制,综合调整,以保障建筑设计质量,

四、建筑设计协同工作局部模型研究

(一)协同资源控制模式研究

在进行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建筑设计时,对协同资源控制模式进行了研究。检录式与直接式属于协同资源控制的主要方式。其中检录式控制模式,指的是在用户获取及提交文件时,进行版本核对,用户只能通过服务器下载最新版本,用户在本地进行修改,在提交修改时由服务器进行检查,实现协同作业。直接式指的是允许用户对服务器版本直接进行修改。为更好实现建筑设计协同交流平台,在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设计中选择检录式资源控制模式,并对检录式方式进行扩展,支持用户通过多个文件对其设计意图的表达,在这种模型下,实现对协同资源的横向管理。

(二)建立于设计变更对象的数据仓库模式

考虑到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设计图纸表达的更多的是图形信息,其设计信息需要向施工人员进行设计要求说明。为此,在建筑设计协同系统中以几何图元为基础,并对设计修改数据进行分析,系统提供专业表述单元。为进行AutoCAD系统图形识别,在系统中采取句柄对文件图元进行标识,保证数据库内文件唯一性。在工程设计中,一旦进行设计变更,其设计修改可能会对一个或多个构件造成影响。

如在设计中改变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窗体,除了要改变其尺寸以外,还需要改变墙体相关尺寸。每个设计变更,需要记录设计变更CAD实体句柄、用户为设计变更的名称及备注、文档、其他索引信息及存储对象句柄。在建筑设计协同系统中,其数据仓库采取客户/服务器架构,客户端属于常规建筑设计应用的PC机,服务器端主要职能在于数据仓库维护。

(三)协同工作对象模式

如下图,为建筑设计协同系统中以变更对象及数据仓库为核心的整体对象模型示意图:

图3:协同系统中以变更对象及数据仓库为核心的整体对象模型示意图

在图中,描述了设计历史载体,如数据库、音频、视频、附加文件等不同种类文件对象,这些对象共同构成了建筑设计协同系统数据仓库。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从数据仓库中进行所需数据提取,完成建筑设计协同。

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项技术,实现了建筑设计协同系统的历史管理及协同过程控制,支持多种设计协作方式,在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设计工作中,通过建筑设计协同及通用平台,有效提高了建筑设计交流及协作水平,提高了建筑设计质量,更实现了建筑设计与后期工程施工的综合效益。

五、结语

随着建筑工程功能化要求日益复杂,提高建筑设计质量成为了建筑工程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分析基于计算机的协同工作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基础上,对建筑设计协同工作逻辑模型及建筑设计协同工作局部模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合上海桂林生物科技工业园设计工程,对建筑设计协同系统模型设计及通用平台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加强建筑设计协同设计,加强交流与沟通,在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实现建筑工程综合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博. 基于Agent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2]刘喜文. 多组织企业信息协同服务系统模型研究[D].西华大学,2011.

[3]陶志杰. 协同通信系统中频率与时间同步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