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业现状十篇

时间:2023-12-25 17:36:16

制药工业现状

制药工业现状篇1

 

关键词:新工科;制药工程;工程设计

 

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相关学科是化学、生物学、药学(中药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我国制药工程专业办学,分布在理工、农林、师范、医药等院校,覆盖广泛。在寻求现代化与传统相结合的模式,在中医药院校开办该专业要凸显本校特色,还要满足专业发展需求,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校自2011年在设立的制药工程专业,目前已经有5届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发展的过程中来看依旧存在众多问题,尤其是在学生毕业后发展中有着突出体现[1],表现为学生的就业方向与专业培养的契合度不密切,工程设计能力不能满足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

 

工程设计能力是指具有运用科学的知识及方法,有目标地进行创造工程产品和计划的过程,基本涉及到全部领域。2017年2月"新工科"建设理念破茧而出[2],之后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北京指南”,新工科研究与实践要从新结构、新质量、新理念、新体系及新模式五个方面再出发[3]。从新工科角度分析当前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学校和企业需求的矛盾,有机融合中药传统与现代工科的特殊发展要求,为积极探索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能力的培养的提供了新的思路。

 

1中医药院校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现状

 

1.1硬件及课程设置办学条件的限制

 

我校中药学等相关专业是龙头学科,制药工程专业受到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及药学和医学的影响,课程偏重理科,工科的培养特点无法突出。课程对制药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生产过程大规模管理和现代化控制过程的教学与培养相对薄弱,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药工业企业的发展的需求。在2011级2015级培养方案中,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开设了有突出中医药院校特色的中药方剂学、中药学等选修课程,一方面增加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自信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就业范围[4],但是另一方面削弱对学生工科能力培养。增加专业实验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及制药工艺学等相关实验,增强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更加凸显出了对理论教学的重视,整体上看对工程设计实践部分的培养是减弱了。

 

1.2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不合理

 

制药工程专业对于我校来说属于新建专业,没有理工类院校工程背景的支持,所引进的教师中具备丰富工程设计能力背景的非常少,在讲授工程方面的课程时,不能完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设计的内容拓展较为欠缺。无法给学生打好扎实的工程基础课程的基石,尤其是对工程制图、仪器仪表自动化及化工原理等课程的学习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学习,对后续工艺车间设计的学习掌握等造成了影响。

 

1.3实践实训环节规范标准化的局限

 

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上要求的必修环节,由于校内缺少仿真实验平台、实践模拟GMP实训基地等,学校主要依赖企业实习完成的实践能力的锻炼,效果不尽人意。客观困难一是由于企业生产环境的需要,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仅仅是在外包和物流质检等环节,进入GMP车间困难。二是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实习实践的具体教学时间,经常企业会飞行检查等各种特殊原因无法配合学校时间,临时更改实习实践地点及内容[5]。因此,对于实习实践的环节难以规范和标准化,不能对每届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随机性。

 

2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探索

 

2.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大实践实训环节比例

 

在我校工程背景不强的环境下,更加需要从各个方面突出制药工程的实践环节。因此,需要学生在实现理论框架的建构、基本概念清晰,以及基本理论知识先行引领的前题下[6],逐步开展专业的实践环节。首先,我校进行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并在现有学分制培养要求下,将以前的18课时1学分缩减到16学时1学分,逐步精炼理论课时,增加相对应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课时。其次,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进行整体上和系统上的规划。第三,对工程设计方面的课程的教学方式地行改革,例如,将实习过程中企业无法安排大量学生深入了解的工艺生产环节,争取企业同意后,录制实地教学视频,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和详细的讲解。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进一步丰富工程课程方式,实地操作并录制视频分享到课后班级平台上,来拓展理论课程教学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2丰富工程设计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培养工程设计能力中,需要采用多种环节、多种方式来全面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有实质的提升。第一,对制药工程专业必备的实践实训环节,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化工设计和制药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多了解企业及社会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个人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更好的定位。第二,从课程理论学习直接到毕业设计环节,过程和衔接跨度较大,拆分不同的步骤来培养学生,分为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到实际独立完成工程设计等不同的环节,例如,将全班完成的一个设计题目,每组设计完成一个操作工艺,课堂上进行讨论。各个组完成不同设计任务,最后做到部分学生独立进行初步的工程设计。第三,利用全国性的竞赛平台,创造更多的参与可能性。对于制药工程学生,可以参加例如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7]。我校积极创造条件,从2015年开始,每年均仿照制药工程专业设计竞赛的模式,举办院级竞赛,扩大学生参与度,进行设计能力锻炼。虽然在全国比赛中,我校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拓展、综合归纳整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上有了稳步的提升。

 

2.3整合地方资源配置,培养复合型工程设计人才

 

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我校积极探索整合多个院校资源及社会资源,针对性的加强区域地方合作办学和企业的合作机会。首先,同一城市相关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可以联合共享校内的实践实训机会,我校同工程性较强的院校建立了联合的金工实习平台相互协商合作使用。其次,增加和各个实践教学基地的沟通,主动送本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学习,聘任富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讲座及课程指导,或在生产过程中,录制实际生产过程讲解实例,从而弥补校内教师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的缺点。

 

3结语

 

新工业革命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8-9],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医药院校中的制药工程人才的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创造性的突出本校特色优势,并同当地其他的工科优势性学校加强交流合作,走出一条中医药复兴的现代化之路,为本专业建设的持续推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洪丽,董建.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7):78-80.

 

[2]吕红梅,谷颖.新工科建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01):66-70.

 

3]熊平.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制药工程专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药学教育,2018(4):61-65.

 

4]仝艳,李晓飞,王宪龄.地方中医药院校如何建设制药工程专业[J].中国外资,2012(12):272-272.

 

5]陈宪,许小平,欧敏锐.基于设计竞赛的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7(4):85-88.

 

[6]张良,袁永俊,陈祥贵.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多学科交叉共建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87-89.

 

[7]李亚楠,刘斌.新工科教育中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学术竞赛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9,46(7):231,241.

 

[8]刘冬颖.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26-29.

制药工业现状篇2

[关键词] 药剂科;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b)-0168-02

药剂科担负着医院科研、临床等所需的药品供应。药房管理与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密切相关。药剂科为医疗保健业主要组成部分,管理水平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发展[1]。我国药剂科管理水平滞后于发展迅速的医院药学,药学服务无法满足患者要求,提升药剂科管理水平,刻不容缓。

1 我国医院药剂科管理现状

①临床药学的工作现状:受医院投入、学术环境、医生重视度、药学人员专业素养等影响,诸多工作水平滞后。②人员素质现状:传统药学向医药结合与协作新形式发展,传统窗口供应服务形式向技术形式转变的调剂工作,要求药剂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③质检工作现状:很多医院对中药根本不做定量分析。试用、非标准制剂多是自行拟订质量标准后,上报批准方施行。检测微生物,是控制制剂质量的关键。④滥用药:诸多医院药品结构不合理,药剂科工作者对医院类型、病患群体及地方因素等考虑不足,无法科学、合理地调整药品结构比例。

2 药剂科的发展思考

2.1 加大药物管理力度

加大药品采购管理力度,严把质量、价格关,满足全院用药需求。药品质量是群众健康及安危的保障,药品好、疗效高、患者康复快,需及时了解医药新动态,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生产力提高,新、特效药层出不穷,采购新药务必做足调研工作,与临床科室有效沟通后上报管理层,批准后再拟订采购计划。核算好药品需求量,为降低库存与资金滞留问题,药品可采取勤购计划、少购手段。规划好精神、常规、麻醉、抢救类药物采购计划,以满足各类药的需求,确保全院各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购药务必选择国家主渠道,首选现行的中标、医保目录药品。

2.2 提升药剂人员业务素养

药剂科应紧跟科技发展,学习现代化管理,提升临床药学工作水平。药剂科应与医师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拟订用药方案,提升临床监护水平,增进业务素养。药剂工作者务必不断地学习药品知识,掌握药物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问题,为临床医师做一个合格、出色的参谋[2]。药剂工作者要对假药、劣药、掺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状况具有识别能力,并不断提升识假水平。要定期开展培训,及时了解新的药学知识,掌握药学学术动态,实现专业素养的提高。

2.3 构建监督机制,落实人员责任

①构建健全药品质量监督机制,为杜绝伪劣药品,实施集中招标采购制,严格遵循药品标准,不符者一律退回。专人验收药品,做到账物相符,效期药品应先进先出。专人管理品,并进行专柜保存;低温存放生物、血液制品。药品的使用及库存状况需定期通告临床医生[3]。②创设药事委员会,明确落实任务及职责,由业务院长、各临床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副主任、高年资医师等组成。其职责是提升药物科学管理力度,进行药物筛选,拟订新药临床观察、毒副作用输液反应的登记、汇报机制,定期向药政部门及药事委员会汇报,促进临床医药事业发展。

2.4 加大质检工作的力度

构建以院长为管理核心、重要科室、护理部等组成的药学部,以满足药学发展。药品质量检验科作为药学部下属科室,对其业务建设需给予应有的关注。质检科需独立于药剂科,其检验药剂科的自制制剂的质量,同时对医院采购的药品展开质量监查,给管理部门作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此外,质检部部门需加大培训力度,及时了解、掌握最新药品的质检方法,提升质检效能[4]。

2.5 合理调整药品结构

在医院开展药学监护、治疗药品监测(TDM)工作,加大合理用药方案力度。合理用药方案,能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加快病床周转速度。药品应用中,若抗生素使用方法不当,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影响疗效。TDM给予患者优质用药方案,规避药物不良反应[5]。TDM可提升合理用药水平,杜绝药品滥用,有效控制药品费用。

2.6 加大制剂室工作管理力度

伴随制剂生产的不断萎缩,扭转制剂室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为当务之急。①配合临床研发新制剂:依医学状况,配合临床研发新制剂药品,以提升医院制剂的科研能力及技术含量水平,不然,医院制剂极难在市场生存[6];②实施单剂量给药:对入院的患者采取单剂量的给药措施,此为杜绝滥用及浪费药品状况发生的最有效手段,已成为住院药房发展趋势;③生产车问转向输液配置中心转化:目前,大多数医院停止生产大输液,导致很多设施与人员空置富余。可把医院制剂室转为输液配备中心,把护士部分工作归于配置中心来完成,改进输液配置环境,减少输液反应。

3小结

药剂科为医院的核心科室,关乎医院的服务水平、声誉及长远发展。我们在加大药房管理力度、提升药剂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构建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大质检工作力度的同时,还需抓好门诊药房。作为药剂科窗口部门,门诊药房每天处方数及药品消耗均有记录[7]。每月可通过计算机统计处方数及药品消耗数等,掌握各部门药品使用状况,可及时发现滥用药品的状况发生。计算机每月盘点库存清单,经药品数量管理,可发现账册管理漏洞,得以及时解决,确保药品质量。通过计算机对药库展开管理,依月季年对药品入出展开统计,可随时查询医院每一天的药品出入库状况、做月末清查、盘点[8]。对所进药品可发放网上,相关机构可及时了解药品来源、价格及规格等状况,降低药品市场的随意性及盲目性,稳定药品市场,推动药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汤关龙.国内医院药剂科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 3(06):10-12.

[2] 章辉.医院药学工作管理新模式[J].中国药房,2011,6(4):12-13.

[3] 王钢柱.李青素.如何提高医院药剂科的管理水平[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8):11-12.

[4] 滞延容.计算机在我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09, 28(2):115-116.

[5] 丁永娟.清析医院药剂科管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12):3-4.

[6] 黄锡清.浅议药剂科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5):16-18.

[7] 郑创钦.药剂科的管理现状和发展思考[J].当代医学,2010,16(28):9-10.

制药工业现状篇3

关键词:制药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现代制药工程源自青霉素的发现和制造,发展至今,药物不仅帮助我们克服了疾病,同时也能使我们强身健体。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各国也将药物的研究放在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步晚,制药工程领域人才匮乏。因此,对制药工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现状分析

1.1我国制药行业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使跨国制药公司正在进行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这给我国的制药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世界第二大OTC药物市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1]。然而,我国与世界制药强国比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仿制药品多、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规模小、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药物创新研究投入不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学科带头人、企业家、管理人才缺乏[2]。因此我国制药业如何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十分迫切的问题。而大力培养高层次制药工程人才,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我国制药人才培养现状 制药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药业缺乏从事制药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和质量管理人才。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重工艺、轻工程、重设计、轻制造,重技术、轻质量管理等偏向,对工程化制药人才的培养相当薄弱。为解决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关键在于调整和加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制药业提供大批既懂制药技术、又懂工程,并擅长质量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2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概况

2.1国外制药工程硕士培养概况 国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教育起步较早,目前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实践等环节上也比较完善。纵观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发现,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是在不断协调与政府、企业、社会诸方面关系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3]。由于国情和教育基础情况的不同,国外的制药工程硕士教育经验,仅能为我国提供参考借鉴,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提高我国制药工程硕士教育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2.2我国制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概况 2009 年全国制药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招生,并且从2010年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招生名额,最终使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的比例达到7∶3[4]。但目前我国对如何培养制药工程硕士均处于探索阶段。制药工程作为新兴交叉整合学科,对人才的培养将任重而道远。

3我校制药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3.1培养目标与方式 我校对制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学习年限为2年,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吸收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

3.2课程设置与专业实践 课程设置是保证全日制制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基础。我校全日制制药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参照学术型硕士的设置框架,分为学位和选修课。开设应用型课程,压缩理论课学分,增加实践环节学分。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我校为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如与制药企业包括青岛华仁、国风、黄海制药等,各大医院、研究所等单位建立联合培养模式,以上单位的研究几乎涵盖了药物研发的全过程,对制药行业所需专门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着重培养如何解决该领域关键问题的人才。成立崂山药用植物园,让学生从中药的种植、采收、加工炮制、提取等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王春波教授的省级课题"牛蒡根的研究"所设计的综合实验[5],涉及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并为牛蒡根制定山东省中药材部颁标准,填补国内中药材(牛蒡根)的质量标准体系的空白。

3.3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综合体现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体现学校的科研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和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6]。我校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为将来能够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位论文选题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让学生独立完成论文,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1论文开题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在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专业实践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并由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评审。对于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选题在局部上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实用性、研究性、创造性。

3.3.2论文评阅及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人聘请本领域或相近领域具有应用研究经验的专家进行评阅,答辩委员会中至少有1名来自企业或应用研究部门的同行专家。确保更加客观、公正地检验学位论文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3.3.3论文质量监控措施 学位论文质量是制药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我校一直以来注重制药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环节,确保培养质量。为加强论文质量的考核和评价,在论文开题6个月后进行中期筛选。在完成学位论文后,实行"双盲"评审制度,采取预答辩制度。在论文答辩阶段,聘请2名本领域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至少聘请1名来自企业的同行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的成员。

4结论

要实现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制药工程硕士培养特色,主动适应行业与企业需求,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制药工程硕士培养体系,培养制药行业与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是制药工程硕士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国家创新型制药工程领域技术人才需求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孔学东,千荣富.中国医药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1):76-80.

[2]颜爱民,吴浩生,殷振林.中国制药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5):801-802.

[3]张海英,汪航.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5):63-68.

[4]昊斌,张乐乐.中美两国工程硕士生培养的比较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8):121-122.

制药工业现状篇4

通过调研。发展前景,正确分析国际、国内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全面掌握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准确定位县中药材产业在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并找准解决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突出问题的途径和办法;确定今后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重点任务,并制定出县中药材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调研内容

一)解国际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站在全球中草药发展的高度。中草药产业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有那些,研究分析国际中药材发展现状。包括世界中草药生产布局。世界对中草药的需求量是多少,人类对中草药认识的变化。

二)分析了解国内中药材发展现状。①全国中药材生产区域布域。②当前全国中药材的面积和年产量。③国家和省上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政策。④全国中药材的需求量。⑤中药材产品消费结构。⑥全国对我县种植的大宗中药材的需求量。⑦近三年来全国中药材产业的市场变化和效益。

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一是生产种植环节方面重点调研:⑴全县中药材资源情况。包括野生资源和家种药材品种、规模和品种名称及储量。⑵中药材种植生产布局。包括区域分布。全县中药材种植的面积、产量、产值,品种布局等。⑶近三年来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变化情况。药农人均收入以及价格的变化等情况。⑷全县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数量、品种、面积、投入资金及来源、产值、基地GAP认证情况、产品流向、基地带动农户数等方面的情况。⑸全面分析药材种植的效益,包括种植各类药材的经济效益,要对照粮食作物算经济帐。⑹全县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现状。包括中药材种子的选育情况,种苗繁育情况,种子种苗引进和生产情况。⑺当前主要中药材生产技术情况。包括大黄、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等中药材的生产技术应用以及技术创新情况。⑻农户销售前粗加工情况。⑼农户销售前药材的储藏情况。⑽农户药材销售情况。⑾国家和省上对我县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支持情况,包括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财政资金支持等情况。⑿中药材产业发展机制,包括领导机制,即县、乡、村三级组织对中药材产业在领导上采取什么方式,如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工作机制,即县乡村三级队伍运行情况,素质如何,作用发挥的怎么样,否建立了中药产产业开发奖励扶持机制。二是加工环节方面重点调研:中药材企业的数量,中药材企业的基本情况,效益,企业基地建设情况,以及中药材加工的工艺流程和加工产品的方向及GMP认证、产地产品认证情况。三是销售环节方面重点调研:县内销售网络的基本情况,销售企业数量,规模,年销售药材量,销售队伍人数及总体素质的情况。产品流向、基地带动农户数等方面的情况。中药材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利润及税收。

四)找准存在问题。通过对世界和中国药材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现状的研究。进一步科学分析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前景。切实找准制约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及存在问题和困难。

五)提出加快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式、时间和分组

1调研时间。从年6月17日开始。分组向农牧局提交调研报告。农牧局组织有关人员通过归纳汇总,6月25日前完成所有调研工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全面掌握情况,于6月26日前撰写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交县委县政府审定。

2调研方式。调研采取入户实地重点调查、统计分析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入户调研。农牧局选择全县药材主产区的10个乡镇10个村200户农户进行重点实地调查。如实填写《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表》县中药材加工销售大户登记表》由调研组统计汇总分析。三是召开座谈会。召开由中药材种植大户、加工大户、销售大户、中药材加工企业主、科技人员等参加的座谈会,其中调查制种农户数要达到50户以上;县乡企局深入选择40户加工销售大户进行重点入户调查;经委负责对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逐个进行调查。二是统计分析。由全县25个乡镇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村社。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

4调研分组。调研分为三个组:

组员在县农牧局、药材中心抽调。主要调研中药材生产种植、粗加工、储藏销售环节的工作。

组员在经委抽调。负责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环节工作的调研。

组员在乡镇企业局和各乡镇抽调。主要负责销售环节工作的调研。

四、几点要求

一是精心组织。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同志任组长,高度重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中药材产业专题调研工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农牧局、经委、乡企局、药监局、统计局、扶贫办、财政局、科技局、工商局、发改委、药材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调研组的工作,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准确填写各类调查表,组织好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调研组的工作,财政局、发改委要向调研组提供近三年来中央和省市对我县中药材产业支持的资金情况,扶贫办要提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政策和意向等情况。

制药工业现状篇5

自2014年以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已连续两年举办“农药制剂加工分装技术专家诊断和提升”活动,主要目的是促进行业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总体水平的提升,针对车间和设备布局、制剂生产效率、制造成本、产品质量、交叉污染管理、生产现场管理及HSE管理等问题进行专家诊断。截至2015年底,参与活动的企业已有15家,包括诺普信、潍坊润丰、中农联合、艾津农化、新农化工等等,均取得了较大的反响和较好的成绩。通过专家对企业生产现场诊断,并与企业面对面的开放式交流及近半年的持续跟进,“数据管理生产”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并为企业带来了持续、显著的收益。

应广大企业的要求,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决定2016年继续开展“农药制剂加工分装技术专家诊断和提升”活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和目标

“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技术专家诊断和提升”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对企业的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情况进行诊断,帮助企业全面客观地了解与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差距及存在问题,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制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将根据专家诊断结果,为企业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改进升级措施。

此次活动重在引导企业改善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工艺、装备现状,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农药工业发展。

二、时间安排

2016年2月启动“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技术专家诊断和提升”活动并接收企业申请。选择国内有意向企业作为合作伙伴,2016年6月、11月进行专家现场诊断。

三、实施步骤

报名:各相关企业自愿申请参加活动(申请表见附件);

前期调研: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工程技术中心与确定参加活动的企业共同做好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现状的调查工作;

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诊断: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将于2016年6月和11月组织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农药剂型研究、HSE管理、5S管理等方面的专家针对企业现状进行全面诊断,诊断内容包含工厂现场考察、工厂相关人员交流等;

提出专家诊断报告:根据专家实地诊断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分析评估,现场提供“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诊断报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建议;

专家诊断结果跟踪:专家团队将持续跟踪,共同推进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水平的提升,使企业得到收益。

四、专家团队

Peter Southgate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特聘国际专家

冷 阳 上海农药研究所 制剂工程专家

夏 烽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HSE专家

刘广文 沈阳化工研究院工程 技术专家

吴学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制剂研究专家

黄⒘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制剂研究专家

丑靖宇 沈阳化工研究院 制剂开发专家

陈蔚林 安徽省化工研究院 剂型研究专家

本次仍将邀请跨国公司在华的制剂工程、质量管理、交叉污染风险控制和HSE管理等方面专家参与“农药制剂加工分装技术专家诊断和提升”活动。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

齐 武 18101383008 戴 权 13705690087

吕聪 18512129416

邮箱:吕 聪

传真:021-60932679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局门路427号1号楼202室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工程技术中心

制药工业现状篇6

中成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并总结的有效方剂精华,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较小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与制药工业的迅猛发展,中成药药品越来越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收载中成药197种,2010年版达1068种。目前,中成药已发展到5000余个品种,在我国医疗保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之我国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后,中成药在我国人民医疗保健方面使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成药品种的快速增长和应用广泛与中成药学科教育培训滞后形成了很大反差。中成药学科认知缺失,致使不能合理使用与盲目乱用、滥用中成药现象频发,引发了很多中成药药害事件与不良反应问题,这不仅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引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医药执业及从业人员对中成药学科认知与需求现状的调研,说明中成药学科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1中成药学科认知缺失引发的药害事件与不良反应状况

近些年来,有关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报刊,且呈上升趋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如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2001以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44期中,西药类64种,中成药22种,中成药品种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三分之一强。像警惕感冒通(片剂)的出血性不良反应、龙胆泻肝丸与肾损害、警惕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等。再如主要期刊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综述报道。据报道[1]:1915-1990年国内医学期刊中报告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品种460种(其中,中成药引发的达204种,几乎占到一半),发生病例共2788例,占整个同期药物不良反应的39.48%(460/1165)。据报道[2]:1990-1994年则增至518种,引发药物(中药)不良反应2748例。1994年收集到中(草)药不良反应报告4960例,1999年则增至8986例。据报道[3]“:我国2000-2008年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合分析”显示,100种杂志刊登的933例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共涉及中药制剂156种。另据报道[4]:某医院随机抽取2008年2月-2009年1月本院门诊中成药1200张处方,其中不合理处方300张,占25%。300张不合理处方中,中医医师处方75张,占25%;西医医师处方225张,占75%。从上述报道看,中成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不仅数量多而且发展迅速,基本反映了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整体现状,可谓发人深省。

2医药执业及从业人员对中成药学科认知与需求现状

为了摸清医药执业及从业人员对中成药学科认知与需求现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信,调查问卷全部采用面调的形式,逐一发放,逐一收回。

2.1执业医师对中成药学科认知与培训需求现状

为了摸清执业及从业医师对中成药学科认知与培训需求的现状,我们就此问题在XX市人民医院、XX县中医院和XX社区医院开展了调研。本次共发放调研问卷226份,回收有效调研问卷226份。结果分析:关于执业及从业医师对中成药学科认知与培训需求现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⑴问题1调查结果表明,执业医师对常用中成药知识还是欠缺的。⑵问题2调查结果说明,中成药在医院的使用上非常普及。⑶问题3-5调查结果充分表明,执业及从业医师准确、合理运用中成药的能力还是非常欠缺的,中成药学科知识亟待培训。⑷问题6调查结果说明,应该加大执业资格培训中中成药学科的培训力度。通过厂家及其他获取的有23.01%,尽管有65.49%医生认为原来获取中成药常识是学校教育,但中、西医医药院校均不开设《中成药学》,仅有的中成药知识,西医院校是通过上学期间开设的《中医学》,中医药院校是通过开设的《方剂学》所获取,而这样获取的中成药知识非常有限。⑸问题7调查结果说明,执业医师非常需要接受合理使用中成药常识的继续教育。⑹问题8调查结果表明,培训内容以“合理用药+本学科专业中成药知识”的设置形式比较适宜。⑺问题9调查结果说明,不同年龄、不同情况对中成药的培训形式有不同需求。因此,培训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2.2药店执业(从业)人员对中成药学科认知与培训需求现状

为了了解药店执业及从业者对中成药学科认知与培训需求现状,我们对河南省豫北两市部分零售药店执业及从业者进行了调研。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08份,回收108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关于药店执业(从业)人员对中成药常识认知与培训需求现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⑴问题1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在《中成药学》方面教育有欠缺性,虽有18.52%的人回答开设过,但事实上对药学从业人员来讲,中医药院校开设的是《中药学》,西医药院校开设《药理学》,2009年以前根本不开设《中成药学》,可能是对这一学科认知混淆所致。⑵问题2调查表明,药店执业(从业)人员中成药知识是非常欠缺的。⑶问题3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回答能准确、合理指导民众选用中成药完全可以、基本可以的占94.44%,但我们认为很难达到这一水平,之所以这样回答,可能是站在自己能应对药店工作这一角度考虑的缘由吧。⑷问题4调查结果说明,药店执业(从业)人员非常需要接受中成药常识的继续教育。⑸问题5调查结果表明,中成药的培训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最好以执业资格专题培训为主。

制药工业现状篇7

[关键词]生物制药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190-01

生物制药行业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行业,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内容。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生物技术已经被运用到了制药业当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于当前一些疾病的治愈来说具有很大促进作用。然而,当前的生物制药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现状

(一)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具有的机遇

对于生物制药行业来说,技术是最关键的方面,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已经将科技运用到了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1]。例如,在生物工程的基因工程当中,生物制药技术主要是将DNA技术运用到新药的研发当中,通过对药理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药物的使用价值。然而,当前我国对生物医学的研究仍旧处于初步阶段,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将会为生物制药带来巨大成就。如下图1所说,近年来,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二)巨大产业发展潜能

生物制药技术具有风险小,成果明显的特点,目前受到了众多生物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在医学领域,制药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生物制药技术只是其中的一种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是利用现代化的生物技术,对药物对人体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生物基因产生的反应做出记录,最终得出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当今社会当中,生物药学与不同的学科都有了一些交叉,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例如,生物药学与基因学进行了明显结合。因此,生物制药技术的运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药物临床实验工作,除此之外,生物制药技术还被广泛地运用到了药物的研发等各种环节,必将会对医学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三)产业基地和创新体系建设

为了促进我国生物工程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实施“863”计划,目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已经得到了巨大的财政支持[3]。例如,在我国的上海地区,已经建设成了三百余家生物制药企业,并形成了初步的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二、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巨大不足之处

(一)缺乏足够的创新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因此,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的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也缺乏成熟的产品种类,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乏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能够在生物制药行业进行创新。除此之外,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也是造成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缺乏创新力的重要原因。

(二) 我国对生物制药行业投资比例比较小

与其他行业不同,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是一种比较长远的投资,而且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巨大[4]。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需要以巨大的财力作为支持,通常情况下,社会上的一些小企业根本不具有进行投资的条件,这种大规模的工程通常需要国家利用财政进行投资,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我国对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通常是微乎其微,2000年我国的投入仅为20.7亿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很难吸引一些优秀人才进行生物制药研究,这样就会使我国的生物制造领域缺乏创新,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还会在一些方面出现了严重依赖外国技术的不利局面,对国家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促进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就需要我国加大对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力度。

三、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更加注重对生物制药行业进行创新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了世贸组织,而世贸组织对药物产权做出了明确规定[5]。然而,我国目前的生物制药行业仍旧处在发展的初步阶段,主要工作是对当前世界先进的生物制药进行模仿,这让我国的生物制药在国际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现在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鼓励我国生物制药行业进行创新,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生物制药行业方面的优势逐渐被显现出来。此外,我国还应该利用关税政策对生物制药行业进行引导,促进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与世界接轨。

(二)对生物制药行业进行规模化建设

根据以往的发展经验,生物制药行业对规模有着很大的要求,规模比较大的生物制药企业通常会在竞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此我国应该注重对生物制药行业进行规模化建设,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生物制药的产业联盟,从而使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提高他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除此之外,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应该主动“走出去”,自觉与国际上的一些生物制药行业进行融合,向他们学习先进经验,使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得以缩小,可以积极融到国际市场当中,提高自身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

(三)主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更加明显,如果仍旧采用原来制药行业的营销手段已经不能够抵御市场经济的冲击,因此,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生物制药的营销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应该采取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方式,积极融入到市场经济体制当中,改变人们对生物制药行业的传统认识,使人们能够树立一种现代化的消费意识。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制药行业得到了不断发展,为人类的医学领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由于起步比较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国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王仰东,尉佳等.基于创新基金数据的我国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7):75-80.

[2] 李天柱,马佳,刘小琴等.挖掘研发失败项目的价值――提高生物制药研发柔性的思路及启示[J].科学学研究,2013,31(8):1165-1170,1127.

[3] 石忠国,李天柱,银路等.生物制药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组织运行模式研究――基于生物制药接力创新特性[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3):85-92,109.

制药工业现状篇8

【关键词】制药厂;制药设备;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引言

近几十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因此给我国的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发展空间。据统计,我国的制药设备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生产设备大国,为我国的制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制药设备制造业还有较大差距,尤其表现在缺乏创新性。

针对制药业常出现的问题,我国新出台的2010版GMP对制药企业的硬件和软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新的GMP对制药设备的设计制造与安装、验证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质量风险的产生。因此,制药设备制造企业应该抓住此次的2010版GMP认证机遇,努力研发新型设备,在满足新版GMP的同时,争取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水平,尽早制造出低能耗、高效率、自动化水平高的制药设备。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在国内设备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还能为本国制药行业谋福利。

1 我国中药制药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制药装备能耗高、效率低

国内制药设备企业对设备研发的资金投入力度太小,因此生产水平停滞不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能耗大、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制药业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在中药提取工艺过程中,提取液的浓缩较多的采用单效浓缩器,该设备采用蒸汽夹层加热,造成加热时间长、温度较高、加热均匀性差,容易破坏热敏性药品的稳定性,同时能耗高、效率低、成本高也制约着这类设备的发展。另外,固体物料的干燥时通常采用烘箱类的干燥设备,这类设备能耗高,干燥时间长。以上举例的设备集中体现的高能耗、低效率问题亟待设备制造企业解决。

1.2 制药装备研究与药品实际生产工艺脱节

我国的制药设备企业不完全了解制药生产工艺,只是按照机械工程原理和设备要求设计和生产设备,导致生产出的设备适应性、联机性和灵活性比较差,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率,不能满足制药企业的切实需要。如中药提取的生产工艺中,需要根据药材的类型(根茎类、叶类、花草类等)来设计合理的提取装置,否则,机械地进行设计势必会导致装置的适应性差。如花类药材加水提取,药材会浮于水面,不能充分浸润,从而降低提取效率。总的来说,制药设备研发和药品生产工艺脱节严重,这种状况亟待改善。

1.3 制药装备的自动质量保证检查系统缺失

新版GMP对药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特别是无菌药品。新版GMP增加了质量风险管理、变更控制、偏差处理等内容,强化国内企业对相关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倡导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控。目前的质量控制大部分基于单元操作,如如中药干燥设备在干燥过程中对物料的水分进行实时监控;中药生产过程在线检测,包装机械对条形码、标签遗漏及装量差异进行实时检查等。但是现有制药工艺在质量控制与保证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引入自动质量保证检查系统。该系统对药品质量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不合格的中间体或成品在生产过程中剔除,避免进入下一个工序。随着我国GMP 规范的深入推进,制药企业对装备的质量控制要求必将更加严格,自动质量控制及检查系统乃大势所趋,倡导最大限度地保障药品安全,提高药品质量。

2 我国制药装备发展方向

2.1 符合GMP 验证要求的制药装备

新版GMP 对制药装备的要求:装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便于操作、清洁和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消毒或灭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对于中药制剂的生产,主要从中药材前处理设备和后续的制剂生产设备的设计与效能等方面来考察。重点应考虑易清洗、不污染药物,同时要符合国家低碳节能的战略发展要求。当前,我国中药材产地加工较为粗糙,缺乏能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净度标准,药材的包装物、自身夹带的泥沙、灰尘等杂质易污染设备和生产环境,也给后续的粉碎、灭菌、提取、浓缩等工艺带来了不便。所以满足制药过程规范化要求的装备是制药装备发展的基本要求。

2.2 鼓励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高效能、低能耗、环境友好型企业是制药行业的标杆。高效节能型制药装备的开发与研制不仅切实地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号召,也是自身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源泉,是未来制药装备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一般中药制药企业都自备锅炉,提供提取、浓缩、蒸馏、干燥等热源,蒸气一次使用,能源综合利用率较低。随着GMP 改造的深入,天然气能源代替燃煤、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药品价格又面临下降的局面,如何降低锅炉燃料费用支出,提高蒸气利用率迫在眉睫。已有诸多厂家通过在排烟管道上安装“省煤器”,用烟气中的废热加热进入锅炉的软化水,可以节约燃料费用。能源管道改制、中药渣热解气化产能等技术的推广,将实现蒸气余热、废热及工业生物质废物资源的二次利用,大大降低燃料等生产成本,实现产品附加值的增值。

2.3 机械化程度提高,产品生产过程自动检测

加强中药的提取、分离、浓缩、干燥、灭菌等制剂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的研究,借鉴现代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提高制药装备的机械自动化程度,同时对符合中成药生产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并将这些技术融入制药新装备的设计与开发中,实现制药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检测是未来制药装备的一大趋势。国内已有不少企业采用了真空上料、三维混合在线输送、多层微波干燥、离心选丸、连动包装、自动装箱等多种创新技术和在线检测,光电感应、视觉传感、自动剔除等现代质量控制手段,实现了中药浓缩丸的全自动化生产。 这些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生产效益,也使企业在国内产生一定的知名度,成为制药行业的标杆。

3 总结

制药设备是制药厂生产出高质量药品的关键一环。制药设备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安全,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因此,设备企业领导应该抓住现有的大好机遇,招收人才,不断研发、创新,以新版的GMP为指导,制造出低能耗、高效、自动化的制药设备,为企业、为国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2010版GMP.

[2]田耀华.新版GMP实施后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J]. 机电信息,2011(29).

制药工业现状篇9

关键词:中药;出口;熵权法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055―04

1研究背景

“中药”是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后,人们对于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称呼,是与西医相对而言的。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古已有之的药物应用是以中国传统医药学理论为基础,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中药”,即中医用药。从现代化、国际化的角度出发,中药的概念应该描述为:在中医药学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用物质,其主要来源为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发酵制品。

1.1中国中药出口发展现状

从增长速度来看:从2000到2010年这十一年间中药出口贸易总额呈稳定上升趋势,除2008年外,其他年增速均在10%以上,2010年出口总额更是增长了47%;从中药产品在国际医药市场所占份额来看:虽然我国是中药发源地,具有很大的市场优势,但是中药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并不高,最新数据显示占有率不足10%,这表明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低;从出口商品结构看:中药产品出口主要包括3大类:中药材、中成药以及植物提取物。出口产品中仍然以附加值低的中药材以及植物提取物为主要出口对象,而中成药的出口一直碰到技术壁垒,总体来看中药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大于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从中药出口格局看: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贸易对象为亚洲国家,比如日本、韩国、香港等,占中药出口总额的60%以上。表明我国中药产品出口主要依赖亚洲市场,而对欧美市场开拓不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中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在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药治疗疾病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绵延上千年,中药的使用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中药现代化、中药国际化也已经成为现今中药发展的主题。我国中药产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些年,随着回归大自然的思潮,自我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食物、绿色药材会更加向往,对健康更加关注,中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得我国中药市场发展十分迅猛。

尽管中国中药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结构相对完整的产业基础体系,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技术法规以及“劣药”的冲击等这些障碍,中药的国际化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正受到国际医药市场的诸多限制,发展缓慢。

1.2熵权法

“熵”的概念源于热力学,后由C. E. Shannon引入信息论,现已在工程技术、经济社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已发表的文章如周梅华进行的可持续消费测度的熵权法实证研究,李旭红应用熵权法分析区域物流发展竞争态势,国外文章如Zhi-hong ZOU的关于应用熵权法确定影响水质各因素权重等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熵权法是一种在综合考虑各因素提供信息量的基础上计算一个综合指标的数学方法。熵权法理论认为,对于某一指标的个样本观测值,数据差别越大,则表明该指标对系统的作用越大,包含和传递的信息越大,因此赋予较高的权重。作为客观综合定权法,其主要根据各指标传递给决策者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权重。本文通过分析找到反映中国中药出口现状的各项指标,然后根据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影响中药出口现状的各个方面,从而为其发展提出建议。

2指标体系的建立

2.1评价指标的选择

张玉萍(2009)在分析影响我国中药出口现状时采取了4个角度:产业基础、出口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市场结构。文章指出虽然中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完整的产业体系。但中药产业基础还很薄弱,出口规模不大、产品结构以市场结构方面都存在不平衡等问题,这些方面的不足都限制了中药产品出口的发展。杨文茵(2008)在分析中药出口贸易发展现状中认为由于我国中药行业研发投入不足以及技术设备落后等原因,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更没有能力研发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产品方面的缺陷同样限制了我国中药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发展。李璐(2010)在分析中药如何走向世界时也提到了中药出口的诸多弊病,比如出口市场结构单一、市场销售规模不大以及产品研发投入不足等方面缺点,这些方面都影响中药出口的发展。综合以上文献论述,我们从以下3方面分析影响中药出口发展的内容:

(1)产业基础方面。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中医药已经成为最具中国民族特色和独特优势的领域,是中国加入WTO后少数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是中国中药出口的基础。产业基础包括中药资源情况、中药年产量、中药生产企业及中药出口业务企业情况等。衡量中药的产业基础,是评价中药出口现状的首要内容。

(2)产品方面。

中药的出口属于产品贸易,产品自身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出口情况,因此产品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指标,产品方面首先要保证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在重金属含量及农残含量方面要符合出口标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要加大对中药产品的研发投入。研发具有创新性、高附加值的中药产品,采用现代标准工艺研发符合标准的中药产品进而促进中药产品的出口。

(3)贸易方面。

中药的国外市场销售情况是衡量中药出口现状最直接的指标之一,包括中药产品的出口总值以及占总出口值的比例。中国中药出口商品通常划分为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三大类,因此本文主要以这三大类的出口值历年的变化来反映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中国国内市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2.2设计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对中国中药出口现状的各个方面的分析,结合熵权法的评价方法,设计建立中药出口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经过筛选整合,最终确定的中国中药出口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基于熵权法的中药出口现状的分析

3.1熵权法原理

假设系统处于n种状态,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记为Pi,则定义熵(E)为:E=-

ni=1pi・ln pi,其中pi满足0≤p≤1。当所有状态的概率相等时,熵取得最大值ln(n),此时权重为0,系统完全失序,即当系统只有一种状态,则P=1,E=0,此时系统没有不确定性。

熵值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首先设有n个评价对象,有m个评价指标,可以得到原始矩阵

X=(xij)n×m,xij即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个指标。为了便于统计,要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本文所采用的指标都为正指标,即越大越好的指标,因此采用正指标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即

yj=xj-min(xj)max(xj)-min(xj)×

0.4+0.6(j=1,2,3,…,m),经过无量纲化后的矩阵为Y=(yij)n×m。

(2)第j个指标下第i个评价对象所占的比重Pij=yij/ni=1yij。

(3)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ej=-ni=1PijlnPij/ln(n)。

(4)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为gj=1-ej。

(5)第j个指标的权重为wj=gj/ni=1gj。

(6)最后算出第i个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vj=nj=1wjPij。

3.2数据及实证分析过程

3.2.1数据来源

本文的产业基础方面以及产品方面的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本书由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科学技术部编写,收集了2000-2010年间中药产业经营、研发及相关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等资料以及相关的国际比较数据,较为全面描述了中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贸易方面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统计,按照中药(天然植物药)概念,经仔细核对2000年-2010年这11年间海关原始数据而得到。

3.2.2实证分析

根据熵权法的计算步骤,经计算各指标熵值、差异系数、权重如表2所示:

4结果分析

4.1整体评价

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中药出口指标从2000年以来时间序列上总体呈上升趋势。我们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2年中药出口出现了明显的上升,一方面由于中国于2001年年底加入WTO,国外对中国中药出口的限制放宽或取消,从而有利于中医中药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但在2003年,综合得分、产业基础方面、贸易方面均低于2002年的水平,原因在于2003年中国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出现了“非典”,这影响使得中药年产值、中成药企业数以及中药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均呈下降趋势,影响了中药的出口。从2004年开始,无论从综合得分还是产业基础、产品以及贸易方面各指标都呈现出稳定上升趋势。

另外通过分析3个内容指标的权重,可以较好的区分其对中国中药出口结果贡献率的大小。图1从产业基础、产品及贸易3个方面的综合指标分析得到三者权重分别为:0.302、0.207、0.489,可以看出贸易因素影响最大,产业因素次之,产品因素影响最小,以上分析结果是很难从直观数据中得到的。另外目前已发表的大部分文献均采用定性角度分析制约中药出口发展的因素,文章首次通过熵权法定量的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及其所占权重,并以此为根据为促进中药出口发展而提供建议。

4.2中药出口结构分析

中药出口的产品结构也不断调整(如图2),一直以来中药材的出口一直是中药出口的主要部分,但从2006年开始,植物提取物出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青睐,超过了中药材的出口,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出口产品仍多以低附加值原料药材、中间体及一些中药提取物为主,国外所用中药原材料有70%~80%是从中国进口,而中国的中成药出口比例不足5%,并且由于2008年以来遭遇的各种绿色壁垒,中成药的出口总值逐年降低,这说明国内中药走向世界市场与周边国家还有很大的困难。

5结论与建议

通过熵权法对中国中药出口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从产业基础、中药类产品以及中药类产品贸易这些方面研究了中国这11年来的出口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的为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药出口的增长提供决策依据。

5.1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

中国中药材自身尚存在着许多不足,其中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有毒物质含量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中药出口的重要因素,限制了中药出口的发展。尽管国外消费者对中医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中医传统理论和西方医学理论体系的差异,中国中药进入国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还是困难重重。如美国禁止含有汞、铅、朱砂成份的中药进口和销售。另外,中国的中成药的生产过程如提取、浓缩等工艺存在落后、流程长、能耗大、效率低、缺乏良好的环境保护设施等问题,使得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无法保障,技术文件不能反映药品的药理、毒理、有效成份、安全指标等内容,严重影响了中药的安全性而遭拒绝销售。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均对中药在质量、药用成份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因此,必须加强中药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从中药材到中药的上市临床试验都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来严格要求,这样才能克服国外的绿色壁垒,促进中药的出口。

5.2加大对中医药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尽管国内在中药制药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申请的专利数也逐年提高,但是相对于欧美国家的平均投入水平,中国的科研投入严重不足,无法保证不断推出能进入国际市场的高科技含量、好附加值的创新产品。中药产品出口过多依赖初级产品,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中药材以及植物提取物仍然占出口比重的很大部分,而中成药出口一直徘徊不前,近两年还出现了下滑,2010年出口比例不足10%。

因此,国家应加大对中药基础研究的投入,建立现代化的中药研发体系,充分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对中药行业技术性壁垒的研究能力;扶持中药基地的发展,促进中药基础、创新和产业化;进一步加强中成药的研发力度,以调整中国的产品出口结构,实现高附加值的出口。

5.3完善中药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中药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必须具备国际认可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制定和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并大力推进实施,是实现中药国际化的基础和必由之路。目前我国中药管理涉及了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GA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等。但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和日趋严格的国外技术标准规范,要不断完善从种植、生产、非临床及临床试验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

此外,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中,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框架未能包含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在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国际上的药品专利是针对化学药品而建立的,将新发现的中药材、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中医的治疗方法、中药的使用方法等都排除在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外,中药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力度不足,中国急需建立一个针对中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参考文献

[1]李进伟.中国中药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J].农业问题研究,2010,(1):5464.

[2]叶荣华.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调查[J].现代商贸工业,2012,(3):79.

[3]周梅华.可持续消费测度中的熵权法及其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12):2531.

[4]李旭宏,李玉民,顾正华等.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区域物流发展竞争态势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2004,34(3):398401.

[5]Zhihong ZOU,Yi YUN,Jingnan SUN. Entropy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weight of evaluating indicators in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for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6,18(5):10201023.

[6]唐韵.基于AHP熵权法的浙江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

[7]张玉萍.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8,27(9):93104.

[8]杨文茵.我国中药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5):1620.

[9]李璐.传统中药如何走向世界――再谈中药出口[J].首都医药,2010,(10):3133.

制药工业现状篇10

关键词:中药软胶囊;应用;稳定性发展;中药制剂

我国的传统中医药材制剂一般分为4种:丸状、散状、膏状、丹状。而无论是何等形式的传统制剂,其外观都以"黑""糙""大"为主要的特点,而且中药制剂中的主要成分含量较少。而由于中药制剂一般制作过工艺都比较粗糙,将药材碾碎,直接制成中药制剂,且制成后的颜色大多为深色如深棕色、褐色、草绿色和黑色等[1]。另外,由于中药制剂的成分为天然药材,一般都带有苦涩味道,所以中药制剂更加难以下咽,使中药能够更加方便携带,且利于服用。利用中药软胶囊来改变传统中药制剂是一个很好的方法[2]。中药软胶囊能够有效避开传统中药制剂的缺点,从而使传统的中药制剂也能够向现代化迈进。

1 中药软胶囊应用现状

中药软胶囊是一种将传统中药中的精华成分提取出来,然后再添加合适的材料辅助,混合均匀后利用现代的压制法或滴制法制作出的软质的中药胶囊制剂。中药软胶囊的制法一般为两种,即压制法或滴制法。压制法与滴制法相比更加有利于医药企业使用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对于提高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药软胶囊的生物利用度较高,且密封性良好,有助于患者服用并利于吸收[3]。

软性胶囊是近几年医药企业较为推崇的药物载体,在药品市场中占据大约23%的比例,与硬性的胶囊相比,软性胶囊的柔韧度更强,不容易损坏,更适合承载液体药物,另外,软性胶囊在进入人体之后的溶解速度更快,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帮助患者吸收其中的药物成分。研究表明,我国最早出现的中药软胶囊制剂为"藿香正气软胶囊",自"藿香正气软胶囊"投入生产并在市场上广泛使用之后,市场上也相继出现了更多类型的中药软胶囊,例如"五味子软胶囊""复方丹参胶囊"以及"血塞通胶囊"等[4]。

中药的存储需要特定的条件,存储中药的仓库必须要保持阴凉干燥,避免阳光直射,才能有效保证中药的药效。例如在保存复方丹参胶囊时,由于丹参容易出现霉变现象,而且容易风干失去药效,所以应将其密封并保存在干燥的地方,防止胶囊中的丹参成分失去药效。

2 中药软胶囊应用价值

2.1应用于易挥发或异味中药之中 大多数的中药成分中的易挥发物质成分都为精华成分,且药效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减少,而如果利用中药软胶囊对中药制剂进行保存,则会利于存储。由于中药软胶囊是以此压制成型,胶囊本身没有缺口,封闭性良好,有效保障了中药制剂的效果,且大幅度延长了中药制剂的有效时间[5]。

中药制剂的另一个主要的弊端就是气味浓郁。有些中药带有苦味,而有些中药则带有强烈的异味。而在使用中药软胶囊承载带有异味的中药制剂,将药物包裹其中,能够大幅度地掩盖中药的异味,从而提高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2.2应用于易融化或油性成分大的中药之中 中药软胶囊可以应用于易融化的中药制剂中。一些中药成分的熔点较低,在常温的状态下也容易融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中药制成"丹""丸",会严重影响药物储存。而使用中药软胶囊来承载药物,即使药物成分融化,也不会流出胶囊,在密封的情况下中药制剂也不容易腐坏[6]。

还有一些含有油性成分的中药制剂也可以利用中药软胶囊。油性的中药成分不利于患者服用,若使用中药软胶囊,能够大幅度地提升中药成分的洁净度,且E能够保持良好的药效,对于中药制剂的治疗效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7]。

3 中药软胶囊的稳定性发展展望

虽然中药软胶囊具有诸多的优点,且对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中药软胶囊的使用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主要的缺陷为以下几点。

3.1存在漏液现象 由于许多中药软胶囊的使用材料不佳,且制作工艺不佳,导致中药软胶囊存在许多漏液的现象。因此,为了保障中药软胶囊的价值,必须要提高中药软胶囊材料的质量,使用高质量、高密度且易溶解的材质,避免软胶囊的漏液情况出现;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软胶囊的制作工艺,从而杜绝工艺不善导致的软胶囊漏液以及渗油现象。

3.2存在粘连现象 部分中药软胶囊采用明胶自作,熔点极低,在温度较高的天气内会出现溶解的现象,若中药软胶囊的包装内没有隔断,就会造成软胶囊的粘连。因此,在制作中药软胶囊时,应注意制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软胶囊接触过多的水雾,保证中药软胶囊制剂在制作过程中的清洁;加强中药软胶囊的包装质量,采用质量较高的包装方式,每个胶囊之间都要进行隔断,包装采用不易粘连的材料,从而保障中药软胶囊的质量[8]。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软胶囊的使用有利且有弊,应不断提高其材料质量和制作工艺,避免中药软胶囊出现漏液渗油以及粘连等现象,提高中药软胶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恒,屈云莲,王乙鸿,等.中药软胶囊的应用及其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房,2015,6(10):1403-1406.

[2]张楚晗,龚力民,王文茂,等.中药软胶囊制备研究概述[A].中国商品学会中药商品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年会暨首届中药葛根国际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商品学会中药商品专业委员会:2012:9.

[3]王秀娟.五味子多糖软胶囊的研制及其抗疲劳保健功效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

[4]李亚冰,周本杰.中药软胶囊制剂处方筛选与稳定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0(05):731-733.

[5]郑雅楠.中药软胶囊及抗囊壳老化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1(04):289-292.

[6]刘宝书,王如伟.中药软胶囊的辅料与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0(06):76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