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情商培养研究

时间:2022-05-26 15:07:56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情商培养研究

摘要:文中针对地方高校学生的特点,对以“培养自信主动意识”为特点的情商教育理念如何引入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1)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2)培养学生的自信主动意识;(3)增强学生自我意识,重视学生个性;(4)鼓励学生求变创新,打碎“害怕失败”的枷锁;(5)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状态;(6)培养学生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专业课程教学;情商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多数大学尤其是地方高校俨然已变为职业教育型高校,因此对学生在校期间所采取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应与其未来的职业适应性相挂钩。但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基于此,本文尝试从提高情商水平这个角度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虽然目前国内关于高校学生情商问题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在理论探讨层面,真正从实践操作层面进行探究的极少,尤其是针对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情商培养的研究更是未见报道。

一、情商培养的必要性

(一)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现在高校中的大学生多数属于家中的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及中学阶段受升学率影响而导致的情商教育的缺失,很多学生都存在自我、自私、抗挫能力差、不善于与人沟通等问题。尽管很多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试图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如开设专门的情商培养方面的课程或举办相应讲座等,但可能是由于这些举措普遍具有短期的性质,因此并未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考虑在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情商教育,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商培养,实现“情商+智商”双重提高。

(二)就业岗位的需要

对于制药专业的学生来讲,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可能是药品生产或质量检测人员,也可能是医药销售人员,还可能是医药企业的管理人员,等等。对于毕业生而言,无论是职业选择还是职业发展都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而情商教育的核心目标正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地方高校的学生可能在择业时由于学历问题竞争不过重点名牌大学的学生,但对大量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完全可以凭借自身较高的情商水平而获取事业的成功,成为人生的赢家。

二、实现途径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事业或生活中能否成功更大程度上决定于其所拥有的情商水平,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专业知识,还应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尤其面对21世纪激烈的人才竞争,教师必须摒弃只重智商而轻情商的教育思想,应树立情商智商同步发展的教育理念,既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对学生进行人格完善和社会适应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展顺利并取得成功。教师应该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受教群体的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提高其情商水平,保证学生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优化教育内容

1.培养学生的自信主动意识自信意识由三个部分组成,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缺点的积极的感觉和认识,也就是自尊、自爱与自强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对于追求和表现人格魅力的人生价值的能力判断,是人生杠杆最可靠的支点,也是自我价值感最坚实的基石。具有高度自信心的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勇气,具有积极适应环境而又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活力。自信心低下的人对生活境遇难以适应,对于个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认识上有偏差。有的学生连续几次专业课考试失利,自我认识不同的人会对自己有不同的解释:自卑者会认为自己不行,越考不好越自卑;而自信者会做出相反的解释:失败并不能说明我不行,更不能说明我没有巨大的潜能,只说明我努力得还不够。有很多学生在课下和教师谈心时提到:感觉成功总是别人的,自己或许不具备成功者的天赋,因此即使努力了也不会成功。可见强化学生的自信主动意识是多么重要,没有它,就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人并非天生伟大,成功者也不是天生之才,而且也不一定在少年或青年时代就是出类拔萃的人才。而是自信主动意识决定了一个人走向成功。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培养演说能力的方式,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一条很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通过翻转课堂、讨论课、知识竞赛和主题演讲等方式尽可能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当众发言的机会,通过“参与”练习培养克服畏惧所需要的自信意识。2.增强学生自我意识,重视学生个性(1)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这里所讲的自我意识指的是自我肯定,不从众流俗,能充分认识自己具有巨大的潜能的意识。这种积极的自我意识是每个人树立成功心理、开创美好未来不可缺少和不可动摇的基石。如果自我意识薄弱,自我价值感不强,就会很容易受到表面现象的诱惑,因而从众流俗,失去自我。如我校制药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两个专业在招生时同属于化工制药类,在学生进入大二时才分开,这就涉及学生重新选专业的问题。有的学生在专业选择时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志向等实际情况,看选哪个专业的人数多就跟着选哪个专业。类似的现象还出现在考研选学校、选研究方向,甚至毕业后是选择读研、考公务员还是直接就业等问题上。显然,自我意识淡薄、消极,也就意味着个性模糊、脆弱,这样也就无法产生前进的动力,即使产生了,很快也会熄灭。所以说唯有自觉地强化个性与自我意识,才会有自己的选择和执着的追求。(2)尊重学生个性。生活中常常有一言丧才和一言兴才的事,反差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因为对年轻学生来说,每一个重要的信息刺激交流都在影响一个学生形成什么样的自我意识。有些老师会不加思考地将“太笨了”“将来不会有大出息”等咒言恶语抛向学生,尽管这些老师大多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好意。但年轻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这些低年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有限,自我意识的可塑性很强。因而,“权威”性的坏评价必然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自我意识。所以老师对学生一定要“口下留情”,一定要独具慧眼,即使在学生表现不好的时候,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积极向前。需要说明的是,以自由平等的观念对待学生并不是放弃教育,纵容不管,则是该严格的就严格,该宽容的就宽容,尤其是在学生违抗教师意志时,更应了解学生的心理,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而不是要求学生一味顺从。3.鼓励学生求变创新,打碎“害怕失败”的枷锁许多学生都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发展前途有着美好的憧憬与设想,很想尝试新事物,攻克新课题,为自己开辟新的生活或事业。但学生们往往是还没有开始干,或者刚一开始碰到困难就预想到失败,害怕出丑,或是担忧白白地耗费了自己的心血与精力,甚至是“莫名其妙”地感到事情不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终于束手不干,只好安于现状。教师在每门实验课的教学大纲中都会安排1~2个创新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亲自去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来完成。有些学生不喜欢这种教学设计,他们习惯按老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不愿求变创新。他们不希望遇到挑战,以免带来风险,使人伤脑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给学生们讲科学家发现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的过程,如屠呦呦领导的课题组历经380多次失败,才将抗疟药物青蒿素研制成功,以此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教师教育学生:尝试新事物,攻克新课题会有遭到失败、被人笑话的危险,但任何事情要等到有十足的把握再去干,那就只有永远等下去了,这一天永远不会来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新事物、新课题不经实践就会有十足的把握,不经努力就会一举奏效。你不去尝试和实践,你不坚持努力固然不用担心害怕什么,但也绝无前进的希望和成功的可能。4.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状态青年学生很容易陷入一个心理误区。这个误区的主要特征就是只相信智力、成绩、境遇和物质条件的重要性,而不明白心理态度决定人的生存与健康和发展前途。尽管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或健康热线,但这些举措主要是治疗某些人的心理病态。从层次上说还不是帮助学生树立成功心理,即健康的或是正常的心理还不等于是成功心理,但一个人要发展和成功,首先要有生存的能力和健康的身体。所谓生存能力,不仅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生存、维护生命的能力,而且要有心理的平衡和健康乐观的情绪。然而,由于心态不良和情绪焦虑而损害身体健康、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的人,却不是少数,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教师了解到,学生中几乎人人都有各式各样的忧虑和苦恼。有些学生总是习惯把不良情绪当作自己生活中的固有成分。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像影子跟随着他们,压抑他们的活力,腐蚀他们的灵魂。比如,每年新生入学,教师都会遇到一些学生自感高考成绩不理想,低于预期,可又由于某种主观或客观原因不能选择复读,于是心有不甘地来到这类地方高校。其中大部分学生还是能理性对待这个问题,继续奋发图强,最终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未来,但也有个别学生就此自我放弃,逃课,不积极参加任何班级内或校内有意义的活动,以致多门课程挂科、留级甚至毕不了业。所以,对于后面这一类学生,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由于生活境遇的复杂,当然会有种种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容易使人产生烦恼,但教师可以减少消极情绪,把它控制住,把它压缩到最低程度,把它转化为积极情绪。实验课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课内容中有很多都具有不可预测性,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始料不及的情况,实验结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一遇到异常情况就手足无措,出现懊恼和沮丧情绪,甚至中途放弃,草草了事,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当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时,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调整好心态,迎头赶上。5.培养学生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卡耐基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一个人的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既着眼于人的自信心的培养,又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和宽容。卡耐基关于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人不要轻易批评、指责和抱怨,而要表现出真诚的鼓励、感激和赞赏。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学生们总是为说话的人热烈鼓掌以示赞赏,教师也总是以感谢说话的人和称赞讲话的内容来表示赞赏。你要别人喜欢你,必先喜欢别人,所以接纳、理解和赞赏比任何批评都更有益处,更有趣味,也更有成效。另外,通过讨论课或实验课的分组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因为在组内成员的合作过程中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否则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结语

教师以“培养自信主动意识”为特点的情商教育理念已使许多学生深受启发,获益匪浅,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成效。有的学生由原先的拘谨木讷变得敢于当众自我表现了;有的学生摆脱了自卑、孤僻的状态,变得开朗热情,主动与人交往改善处境;有的文艺爱好者不再避短藏拙,而是敢于表现真实的自我,结果成为演讲比赛的获奖者或节目主持人;有的学生学会了如何表达分歧,出于爱心说话,从而改善了同学关系;有些原本胆小怯懦的学生在面对众多的求职竞争者时能勇敢地展示自己,积极争取,最终获得了自己心仪的职位;也有的学生打碎了“害怕失败”的枷锁,在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参考文献:

[1]侯文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1):158-160.

[2]汪小容,苟亚春,刘孝群,等.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11):60-66.

[3]栾淳钰.基于大学生情商培养角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着力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3):70-74.

[4]李晶,白阳.大学理论课程翻转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7(2):58-60.

[5]张莉,李万涛,赵艳丽,等.高校开展实践教学与情商培养的良性互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15-17.

[6]王楚,伍业光,张超.高校学生人际信任和情商与自尊的关联性分析[J].高教论坛,2016(7):120-123.

作者:王广慧 赵大伟 陈洪玉 苏适 于德涵 单位: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