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械十篇

时间:2023-03-19 07:19:01

煤矿机械

煤矿机械篇1

重型刮板输送机预张力的计算及伸缩机尾紧链油缸的确定丁守坤 (3)

PZL460/150型履带式转载破碎机的改型设计张久良 (6)

斜井双钩串车提升动力学的分析计算耿宝光 安道星 (8)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新型电动机保护器的设计聂文艳 王仲根 (10)

根据矿压理论确定液压支架的选型杨元凯 李瑞杰 孙攀 (12)

液压支架侧护板的力学分析与计算柳佳岐 王旭 魏栋梁 王悦勇 薛仁龙 (15)

井下防爆激光测距仪系统设计及其应用汪青 李卫龙 (17)

矿用高精度电子输送带秤设计王建宏 张久颂 李冰 (20)

高压小流量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设计计算冯志君 曾杰 张建刚 (22)

MATLAB在齿轮传动系统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周密林 张广阔 宋丽华 (24)

基于HyperWorks的钻机机架有限元分析及优化曹文钢 宋军 董玉德 孙珊珊 (26)

基于有理Bezier曲线离心泵叶轮轴面流道设计汪建华 易先忠 (29)

减重孔对曲轴强度的影响分析及优化设计徐聪聪 苏铁熊 黄小亮 (31)

压力机变频节能改造李剑峰 (21)

机械优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李剑峰 (23)

MS型液态浓缩物性能的调整李剑峰 (28)

新一代数控技术的研究 (34)

降低电能损耗的有效控制措施李剑峰 (38)

角联通风网路的风门闭锁与遥讯李剑峰 (66)

矿用绞车自动排绳器研制成功李剑峰 (89)

提高钢丝绳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李剑峰 (103)

济三矿应用水泵自动化监控系统李剑峰 (105)

莱芜煤机公司系列厢式压滤机顺利通过国家环保产品认证工厂审核苗成标 (119)

适应复杂非结构化环境的机器人李剑峰 (135)

以自动跟踪补偿和调压配合来改善电能质量李剑峰 (138)

压风机房的降噪技术李剑峰 (141)

立井提升系统可靠性技术改造李剑峰 (156)

选择与配置局域网系统UPS李剑峰 (183)

选煤厂减速机密封系统升级改造李剑峰 (191)

斜巷挡车控制装置研究新成果李剑峰 (201)

调车机车电路接地故障处理李剑峰 (207)

深部矿井高效综放面的设备配套李剑峰 (210)

梯形综放面边采边缩面回撤支架技术李剑峰 (218)

大倾角综放面安全高效采煤实践李剑峰 (230)

矿井边缘“刀把”综放面矿压及支架阻力研究李剑峰 (235)

改进刮板与中部槽摩擦特性的试验研究杨泽生 林福严 (35)

液压支架底座柱窝充填块的研究魏栋梁 王悦勇 张少秋 柳佳岐 朱庆波 (37)

750kW摇臂热平衡实验分析葛红兵 徐卫鹏 杨雪梅 (39)

2种常用乳化液自动配比装置的分析研究张龙涛 (41)

固液搅拌槽内轴向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来永斌 杨敏官 (43)

煤矿环境探测救灾机器人自主避障研究王学让 朱华 高进可 (46)

自动输煤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王治刚 张萃 陈军 (48)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离心泵空化性能研究朱文杰 顾伯勤 邵春雷 黄星路 朱瑞松 藏玉林 (51)

铣削镍基高温合金刀具耐用度的试验研究汤多良 陈兆杰 章宏令 (54)

喷油嘴微小孔磨粒流加工特性的数值模拟李俊烨 刘薇娜 杨立峰 赵磊 (56)

基于转矩分配策略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研究史钟林 黄运生 陈学 (59)

管道缺陷超声自动成像研究汪卫兵 贺鑫 赵小勇 (62)

基于改进型瞬时无功功率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李平 宋晓 (64)

金属Ti粉的加入对TiN-Al_2O_3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安兆盈 蒋明学 冯秀梅 朱永璋 (67)

基于吸收光谱式瓦斯传感器的研究张海庆 周孟然 (69)

基于RSSI的井下定位技术研究胡长俊 李鑫 (71)

异步电动机分频起动特性的仿真研究张迪凡 (73)

沿工作面方向底板起伏状态仿真分析尹力 梁坚毅 朱真才 戴玉龙 (75)

基于ANSYS的无轨胶轮运输车齿轮轴有限元分析谭学飞 刘书龙 王馨舶 (77)

液压支架推移机构的力学分析与计算刘铁军 袁广 王旭 (79)

煤矿井下电机车牵引力影响因素的探讨石耀慧 (81)

采煤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太阳轮瞬态动力学分析朱卫波 杨兆建 王义亮 (83)

ZF4800/17/28型液压支架机构与有限元分析王悦勇 李景辉 张苹 朱庆波 孙晓亮 (85)

不同工作条件下掘进机截割臂的强度分析尹明 尹汉桥 张高平 刘春祥 (88)

带式输送机大型传动滚筒轴的有限元分析尤惠媛 李武兴 (90)

锚杆钻车中钻架导向耐磨板的磨损分析王威 (92)

基于ANSYS的摩擦式提升机主轴有限元分析严明霞 肖靖凯 刘光亚 (94)

掘进机截割硬度参数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杨化林 (96)

基于有限元的液压支架顶梁可靠性分析武红霞 秦冬晨 (98)

矿用防爆柴油机电控技术探讨杨臻 王彦清 王帆 (100)

高空作业车副车架结构分析张传辉 李艾民 徐志杨 陈小辉 秦广乐 尹作振 (102)

基于Pro/E的回转起重机的转台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杨显宏 (104)

激光熔覆技术在液压支架上的应用研究解文正 李春强 杨志伟 于永波 冯绪 (106)

基于宏程序的圆弧圆柱蜗杆数控加工通用程序设计马晓明 (108)

电火花加工针阀体喷孔的工艺研究宋晓玲 张庆丰 (112)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车削加工精度预测刘天舒 王福林 (115)

内r数控立铣刀几何参数分析马美英 秦启书 单小明 (118)

CAXA制造工程师在加工盘形凸轮中的应用周俊来 段红霞 (120)

基于SolidWorks垫片复合模具的设计文赫岩 李锦泽 陈芳 (122)

传统机械加工与激光加工通孔质量的比较研究刘秀清 (125)

装配钳工中三角R合套加工测量分析巫恒兵 (127)

矿用新型立井提升机自动罐笼门叶圣伟 苗运江 秦广乐 陈辉 罗建中 (130)

EBZ315掘进机液压系统原理分析张汝春 (132)

4FDZS1014复频振网筛左金荣 侯巨林 (134)

基于ARM的井下绞车液压制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宦宇越 张晓光 (136)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井下液压支架压力监测系统设计丁恩杰 孟祥 李晓 戴吉 (139)

行走式液压支架照明灯安装装置的研究薛仁龙 魏栋梁 李景辉 张少秋 柳佳岐 (142)

矿井局部通风机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张梅 王芳 (144)

CWS3675超静定网梁激振结构大型振动筛研制赵美卿 郭岱 (146)

基于LabVIEW振动结构模态分析系统的设计孙延永 刘美侠 王玲娟 (149)

基于矿井提升机VC控制调速系统的研究李梅 李文杰 朱一凡 (152)

风压风量在线监测仪的研制高婷 华钢 朱艾春 房利国 (154)

低浓度瓦斯过焓燃烧试验装置开发杜卫新 王立亚 (157)

新型水仓清理机的研制胡滨 李建平 杜长龙 鲍建伟 (159)

12CM15型连续采煤机截割齿轮箱内部结构缺陷及改造宋盛 张蒙达 (161)

电牵引采煤机变频器的改造与试验李立元 (162)

电牵引采煤机调高系统的改造贾国梅 (164)

煤矿暗井变频绞车二级制动改造李新梅 胡兆瑞 (166)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NG3252自卸车货箱改进设计韦志林 黄昶春 沈光烈 (168)

压滤机球面垫铁的改进朱振霞 宋允国 梁吉军 孙丽丽 李瑛 (170)

100m钻机变速箱结构改进设计韦衡冰 (171)

锻造液压机铸铁垫板磨损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刘静香 程鹏飞 (173)

FANUC数控系统在自制车床数控改造中的应用马林联 (176)

矸石山绞车安全节能技术研究张雪云 汪鲁尧 张长友 (178)

液压支架平衡千斤顶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尚心志 徐尚信 王旭 袁广 刘铁军 郑丽伟 (180)

圆环链和卸扣的选配及在液压支架上的应用朱庆波 李景辉 张少秋 孙晓亮 王平 李国峰 (182)

FWX系列浮选柱的研制及实践应用宋允国 朱振霞 刘加暖 苏杰 李传菊 李瑛 (184)

带式输送机张力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牟学鹏 (187)

电力变压器的温度保护及探讨周理 周芝峰 (189)

XAS160Dd型空压机总成装配程序谭修彦 田永酉 (192)

液压平衡吊及其随遇平衡原理的应用何富贤 何全茂 (194)

平行四连杆机构在平衡吊中的应用何全茂 何富贤 (196)

大型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应用康劭伯 (198)

岩石分裂巷道掘进法构想龚海滨 应明 刘铁剑 (200)

SD25B矿用梭车销轴断裂及返修分析陈成彪 潘洪治 李晶晶 于智博 (202)

矿山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数据的采集冯喜军 郑旺 李辉 马亮 张强 (204)

CMM系列锚杆机液压系统污染控制王新 (205)

基于InTouch的选煤厂监控系统王冠钧 曹新德 杨磊 (208)

CAE分析优化产品结构在设计中的应用刘文群 任鹏宇 王兵 (211)

基于Pro/E的蜗杆蜗轮参数化造型及分析耿金萍 高顶 孙合新 郭亚彬 (213)

基于Solidworks的机械手三维建模及其运动仿真夏学文 李峰 郭小刚 张俊彦 (215)

基于双处理器的ZigBee无线网关的设计与实现高海洲 胡国珍 (219)

基于单片机随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研制仇文宁 李清伟 (222)

基于UG的数据库访问技术的研究宋高峰 杨兆建 丁华 (225)

基于Pro-E的超精密车床主轴计算机辅助设计刘凌 (228)

基于振波法的多绳提升机钢丝绳张力不平衡故障诊断杜帆 杨兆建 (231)

矿井提升机减速器状态模糊综合评判系统研究李吉宝 胡留扣 夏聪 刘同冈 (233)

12CM15连采机行走系统电气故障的处理方法张蒙达 宋盛 杨雷峰 (236)

基于柯西分布的LS-SVM电机故障诊断陈明 郭西进 许允之 (238)

VDL-600加工中心手轮不能操作的故障处理过程王春生 付云强 宋凤娟 (241)

基于频谱分离与小波包分析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任锴胜 王增才 朱淑亮 (243)

小波神经网络在离心压缩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黄胜忠 (246)

基于阈值的数字电路故障测试生成算法曲萍萍 (249)

广义动态模糊神经网络及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张思扬 匡芳君 徐蔚鸿 (251)

离心泵故障诊断数据库系统研究冯勇 程艳芬 (254)

基于Matlab的液压支架顶梁断面参数优化设计魏宏伟 王启广 洪建云 王晓华 (1)

基于Solidworks DriveWorksXpress的螺旋输送器设计李文杰 曾庆良 殷亮 沈志康 (3)

4JW-500型无极绳绞车的设计王晓华 李炳文 王建武 赵化兰 (5)

基于Matlab的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GUI设计张佳佳 孟津 彭利平 (8)

小孔径双回路单栓塞水压致裂封隔器的结构设计梁为 刘琛 尹尚先 (10)

ZY6400/12/24型掩护式液压支架的设计研究李景辉 孙晓亮 朱庆波 王悦勇 薛仁龙 (12)

基于Matlab软件的挑梁四连杆机构优化设计孙鹏飞 孟海岗 孙博 田家宝 (14)

立井箕斗定重装载过程仿真及关闸提前量的计算任中全 俞涛 杨剑 (16)

液压支架护帮板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袁广 刘铁军 王旭 尚心志 (19)

刮板输送机能力的校核及机头形式的设计任凤国 (21)

口孜东煤矿主井临时改绞推车机设计吴洪福 杨建奎 (23)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罐道动态测试平台设计弓锐敏 肖兴明 李占芳 (25)

新型多功能锚杆钻机液压系统的设计贺立军 鲍亮 刘银 (27)

煤矿移动变电站综合保护器的CAN总线设计凌六一 黄友锐 (29)

机构设计模式的研究张静 李柏林 刘永均 (32)

基于TRIZ理论的自冲铆接机C形框架的创新设计韩善灵 杨磊 高利波 钟佩思 (34)

发动机摇臂轴承全自动组装机的设计祝水琴 任丽华 (37)

矿井操车自动控制系统整体设计吴劲松 费建军 王纲 (39)

空心圆轴机械强度理论计算与有限元分析研究王魁 李运初 (41)

延长蓄电池电机车在煤矿井下的使用寿命李剑峰 (20)

新型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用高低压开关李剑峰 (24)

采煤机ACS-800变频器的调试运行李剑峰 (31)

莱芜煤机公司专利申请量创新高苗成标 (40)

隔爆变频调速装置在煤矿带式输送机的应用李剑峰 (44)

配电系统自动化功能研究李剑峰 (48)

静电除尘器在煤泥锅炉的首次使用李剑峰 (50)

螺纹式液压缸导向套的改进李剑峰 (58)

矿山设备轴承检查及运转异常分析李剑峰 (60)

通讯专网与程控交换机开设链接李剑峰 (63)

华泰公司水仓下开采解放2万t优质煤周峰 李菊红 (78)

PLC在鲍店选煤厂集控系统的应用李剑峰 (81)

鲍店矿研制出采煤机综合防尘系统李剑峰 (104)

中德合资生产煤矿井下运输设备周峰 陈涛 赵玉栋 (123)

本质安全型准无人化工作面集控一体化系统李剑峰 (127)

煤矿井下用大倾角上运带式输送机设计要点李剑峰 (139)

热交换设备传热强化技术李剑峰 (145)

轨道电路在铁路运输安全中的应用李剑峰 (156)

南屯矿研制出带式输送机转弯装置李剑峰 (170)

兖州矿区综采设备的发展李剑峰 (180)

自动均压的IGBT串联技术李剑峰 (185)

煤矿井下电火灾的预防李剑峰 (193)

莱芜煤机公司全方位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苗成标 (202)

大功率强力带式输送机部件配置李剑峰 (209)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下管线管理中的应用李剑峰 (216)

完善煤矿机械外部质量的研究李剑峰 (219)

只需很少元件就可构成煤矿井下无线收发系统李剑峰 (230)

新一代数控技术的研究李剑峰 (243)

机械优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李剑峰 (253)

危险工况下液压支架推移杆的研究与分析费建军 吴劲松 马边际 (43)

螺旋钻式采煤机钻具偏斜控制方法研究史文萍 (45)

单车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谭廷帅 (47)

煤矿环境探测机器人航位研究戴珊珊 董伟伟 (49)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齿轮寿命预测刘萍 苗运江 张佳佳 (51)

液压系统振动抑制方法研究何志勇 何清华 李自光 (53)

基于OpenGL的三自由度平面并联机器人运动学仿真田东兴 (55)

半桥式非接触供电技术研究陈雷 顾成常 李继云 王申良 俞优姝 (57)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脱离极限应力钟国辉 倪新华 李宝峰 赵磊 孙涛 (59)

斜切双入口旋风分离器流场的数值模拟吴彩金 马正飞 韩虹 (61)

液体黏性调速离合器热失效分析及摩擦片翘曲变形研究赵洪刚 于岩 (64)

建模分析扭矩判定矿井提升机主轴弯曲变形周连杰 焦庆国 (66)

刮板输送机链轮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郭忠 龚晓燕 陈贺 (68)

大型采煤机滑靴磨损机理分析王淑平 杨兆建 (71)

超静定液压支架顶梁的有限元分析刘红国 李炳文 巩明 夏丽建 (74)

截齿与齿座装配体的有限元分析潘先峰 张安宁 李晓丽 (76)

基于ADAMS的巷道锚杆钻机工作机构的仿真分析李天全 (79)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关键技术探讨史大伟 何继兰 (82)

新型内啮合高压齿轮流量计Cosmosmotion运动仿真分析鱼花 王永生 张军 (84)

45t铰接式自卸车驱动桥支承轴承疲劳寿命分析赵志国 李海涛 司传胜 (87)

提升机主控系统可靠性分析王峰 闫晓雷 李德臣 (89)

螺旋溜槽底板斜角确定时存在问题的探讨董广起 马明燕 蒋守勇 李永斌 (91)

基于AMEsim的牛头刨床刨刀驱动机构的运动分析杨树川 杨术明 (93)

基于COSMOS/Works的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的有限元分析李晓丽 袁圆 (95)

ANSYS面荷载加载技术分析仝矿伟 杨建奎 吴军辉 (97)

超声振动钻削的运动学分析关颖 (99)

罐笼与箕斗混合井井简装备一次成形安装工艺鲁宁 徐敏 刘长生 吴洲 (101)

矿用链轮检测方法改进及新型链窝量规设计应用张建国 郭忠 黄金宇 (103)

液压支架结构件焊接质量控制丁农 (105)

用普通磨床进行精密磨削的工艺研究戴达军 范薇 马东红 (107)

柱塞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刘苹 吴鸣 王红军 冯娜 (109)

高精度销孔加工的互换性保证吴波 王伟 褚立虎 (111)

普通磨齿机上精确插齿刀后面的磨削翟振辉 谢芳 (113)

过盈镶套法修复内孔的工艺研究任丽梅 冯乐春 (115)

基于VERICUT的弧齿锥齿轮数控加工仿真孙银生 徐增军 (117)

利用磁化切削提高深孔零件的加工质量胡凤兰 魏华 (119)

孔加工组合机床中多轴箱的设计与实践韦衡冰 (121)

特大型罐笼研究与应用胡长华 杜庆永 张继玲 (124)

急倾斜综采液压支架的研制郑应彬 王丽 王代明 李强 沈节 (125)

转载机机头部安装专用装置研究李华 (128)

液压支架换向阀阀芯密封座结构优化郑丽伟 贾春强 尚心志 付存银 (129)

煤矿用多功能胶轮车的快换装置及工作机构韩霏 (131)

薄煤层炮掘工作面连续装运一体化运输系统的研制与应用黄玉祥 闫福东 潘如春 刘浩 (133)

新型节能锂电池LED矿灯设计楼晓春 孟伟 何丽莉 (135)

井下巷道矸石充填输送机的开发与研制冉隆河 邵强 王翠清 (137)

分布式光纤光栅温度监测系统设计吴宏伟 李杰 (140)

基于S7—300的多绳摩擦轮提升机振动监测系统设计苏国民 (142)

喷嘴选型改进对湿式除尘系统除尘效果提高的影响王富强 张国栋 (144)

QJT-250/1140矿用刮板输送机调速起动器起动回路的改进李向阳 吴团辉 刘建华 (146)

3.5m液压支架伸缩梁问题解析与建议薛大鹏 高进 朱永战 裴志毅 高一心 (148)

回风巷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组液压系统的设计与改进康富军 惠忠文 周凯 (150)

混合井电控系统改造冯喜军 仰大江 崔梦秋 张祖亚 郁华进 王光磊 (153)

某矿中央水泵电机启动控制系统的改进杨秋鸽 孙慧峰 (155)

齿轮箱清洗平台动力输入机构的改进张炳岭 赵东方 (157)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保压设计及改进陈英 (160)

基于PLC的缠绕机及牵引机变频调速系统改造马林联 (162)

GPJ120/3-C型加压过滤机在辛置选煤厂的应用时宏杰 王斌 (164)

煤矿用混凝土泵的结构与应用杨帆 陈峰 曹桂丰 (166)

液压支架立柱胀缸分析及防治尚慧岭 赵恒 陈志刚 董红元 姚新亚 (168)

煤矿机械中液压冲击的机理分析与控制方法张庚云 (171)

两象限电牵引采煤机制动控制的方法徐恳 朱屹生 刘祝国 (173)

节能高效矿用排水泵的研制与应用陈志顺 施文新 李克清 (175)

离心式通风机的前导器调风方法分析与研究白硕玮 陈建峰 白念玉 (177)

弯道声光预警信号装置的应用王美珍 (179)

人工免疫算法在带式输送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张延成 田晓丽 (181)

基于PLC的电液位置控制精度提高方法研究卞和营 马静婕 (183)

XAS160Dd型空压机的快速分解方法谭修彦 (186)

LU250W双螺杆压缩机的使用与维护施文新 陈志顺 (189)

铲斗式装岩机配带式转载机在岩巷掘进中的应用梁伟 邹海波 徐嘉麟 (190)

悬移支架在复采面的应用沈占彬 王立亚 (192)

乳化液循环利用及泵站集中控制的研制李雁民 (194)

电磁调速技术在下运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研究龚炳江 颖 (195)

进口卧式刮刀离心机的基本原理及实践郭苗 王新文 王宏凯 赵国锋 赵小楠 赵金梅 (197)

高水基流体性能分析及在液压传动中的应用熊学慧 白虹 (200)

利用PLC控制实现1台自耦变压器启动3台电动机段宏君 王素萍 (203)

基于VB的液压支架辅助设计程序开发周凯 李刚 惠忠文 (205)

基于矿用本安型计算机的矿井水泵控制系统訾兴建 许中 (207)

基于MATLAB的斜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数字化曲面绘制尹新斌 张跃敏 (210)

基于Solidworks 2009国标焊件切割清单的定制滕海艳 杨震 庞素平 齐玉 (212)

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链条三维造型及装配袁彬 李爱军 王松涛 姬庆茹 (214)

连杆的CAXA造型及仿真沈海燕 (217)

基于SolidWorks的焊件工程图中不同类型构件处理方法研究王小庆 赵建国 李大磊 (220)

UG二次开发技术在机床夹具标准件中的应用范孝良 梁宇红 (222)

基于Hypermesh和ANSYS二次开发的桥壳有限元分析武照云 李丽 (225)

发射机远程监控系统的监控终端设计与实现李锁牢 党世红 (228)

ANSYS Workbench在球阀疲劳磨损分析中的应用马边际 王伟 秦飞龙 (231)

基于骨架模型的系列产品变型设计方法贾海利 李充宁 (233)

现场维修技术在煤矿机械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梁玉芳 陈永峰 (236)

基于DSP的小波神经网络齿轮箱故障诊断梁松林 潘宏侠 高阳 (238)

旋转机械不平衡故障专家诊断系统的研究吴轲 童敏明 童紫原 邓世建 (241)

基于LabVIEW的矿井提升机故障诊断系统设计吕振华 王洪欣 刘新军 胡晓磊 (244)

基于PCA的SVM提升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杨宝平 (246)

混合推理实现矿井风机故障诊断系统设计李蒙 刘保罗 (249)

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多分量LFM信号检测李昕 (252)

MG300-W型采煤机液压调高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王本永 刘春生 姜伟 (254)

悬臂式掘进机现状及发展浅析王学成 张维果 刘英林 (1)

支架搬运车的应用及发展趋势郝长春 (3)

浅谈煤用振动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刘芒果 刘瑞国 刘春峰 袁玉琴 (5)

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的发展概况及趋势刘长海 徐宏兴 王大宇 (7)

浅谈掘锚一体化技术李钦彬 鄂宇 张喜 (10)

轮式起重机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郑红 吴国锐 (12)

国内非公路矿用自卸车发展现状研究孙博 胡顺安 周俊 赵世来 任相广 (15)

矿井斜井(巷)输送机运输的现状及安全分析李杰 贾福音 董孟娟 王晨 许伟伟 尹成余 (17)

非均质复合材料结构建模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杨俊茹 贾巧辉 陈公领 王广春 (19)

瓦斯抽放管道的种类及其研究进展刘广建 李小磊 (22)

基于热带轧机变频器的发展分析于治福 于永波 商德勇 解文正 (25)

MATLAB语言与电力系统李剑峰 (14)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在堆取料机的应用李剑峰 (24)

煤矿井下电火灾产生的原因研究李剑峰 (30)

液体黏性软启动装置应用于输送机的研究李剑峰 (72)

凯特龙参展2010年中国国际矿山、起重运输机械展览会暨重型、矿山、起重运输机械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会 (79)

掘进机装载机构液压系统改进李剑峰 (100)

提升机全数字化控制自动化系统李剑峰 (103)

静电除尘器在煤泥锅炉的首次使用李剑峰 (117)

薄煤层炮采机械半机械化开采李剑峰 (121)

铁姆肯公司与太原重工强强合作 (126)

菜芜煤机公司制定国标获政府奖励一百万元苗成标 (129)

液压支架油缸动密材质特点及改进李剑峰 (136)

煤矿风井通风机监控系统研制成功李剑峰 (143)

山东煤机集团组团参加 第二届(2010)中国山东矿山机电暨煤化工高端产品博览会苗成标 李矿 (155)

采空区残煤回收装置李剑峰 (161)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在堆取料机中的应用李剑峰 (166)

催化燃烧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校准李剑峰 (175)

薄煤层炮采机械半机械化开采李剑峰 (183)

断路器在变电站改造中的应用李剑峰 (197)

威胁人员与设备的薄煤层老空水治理李剑峰 (216)

延长蓄电池电机车在煤矿井下的使用寿命李剑峰 (236)

光干涉甲烷测定器的校准李剑峰 (254)

大工阻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设计张小燕 (27)

轨轮式梭车的设计研究赵成雷 齐占波 吴浩 (29)

基于遗传算法的采煤机摇臂减速器的优化设计周斌 王忠宾 权国通 (31)

2×132/630-WD采煤机双电机驱动截割部设计徐志杨 李艾民 张传辉 陈小辉 (33)

悬移顶梁液压支架双向滑块的可靠性设计李秋生 王勇 姚贵英 张兴旺 (34)

液压支架四连杆机构分析及参数化、可视化程序设计牛艳奇 (37)

DVG850高速立式加工中心主轴箱拓扑优化设计刘超峰 张淳 张功学 沈禾凯 (39)

双区半连续压滤机设计史万明 吴浩 (42)

行星齿轮泵多目标优化设计潘嘉明 张军 罗晓梅 秦绪情 (43)

WG-1型螺旋式涂敷机机头的设计张蕾 兰正顾 王进军 胡松年 (46)

液压支架立柱及千斤顶内螺纹导向套结构优化姜仁坤 贾春强 丁少华 于洋 常镝 (48)

35°锥形上调心托辊的设计孙晓霞 宋杨 (50)

煤矿井下多功能车铰接式转向机构的设计杨帆 陈峰 曹桂丰 (52)

煤层气车载钻机顶驱优化设计丁庆新 刘玉娟 孙广斌 张遂安 苏玉莆 (54)

带式输送机的保护控制设计王晓娟 欧阳名三 (57)

带式输送机关键部件的设计武欣 杜长龙 张佳佳 (59)

基于轮胎磨损量最小的前独立悬架优化设计刘永臣 孙丽 (61)

煤矿主井绞车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陈电星 戴红梅 王丽丽 朱述川 (63)

新型混凝土电磁振动棒的设计蒋萍 高顶 王村伟 张国顺 (66)

简易脉冲式喷油器清洗机的设计代洪 宋发民 (68)

基于液压与控制技术的机械手的设计与分析赵东辉 金长虹 (70)

WZ330型挖掘装碴机工作机构的设计汪西应 许宏伟 刘进志 (73)

盾构刀盘设计和刀具配置分析郑晓燕 (75)

采煤机滚筒的参数化建模吕铁亮 郭猛 (77)

提升机恒减速制动过程的模糊控制仿真研究史书林 肖兴明 (80)

低排放燃烧方式的试验研究王彦清 杨臻 张久良 (82)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水平振动输送机的仿真试验研究郭宝良 段志善 (85)

焊接结构疲劳性能仿真实验研究宫龙颖 (87)

基于dSPACE的履带车辆磁流变阻尼振动控制实验研究孔令杰 王红岩 王良曦 (90)

大功率三电平变频器中无感母线的研究冯喜军 崔梦秋 仰大江 张祖亚 郁华进 王光磊 (93)

不旋转钢丝绳力学模型的研究谢小鹏 贾尚雨 牛高产 (95)

基于遗传算法和CC2430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研究李莉 陈坤 (98)

冰粒水射流除锈实验研究戴良博 雷玉勇 卫排锋 王荣娟 (101)

新型复式传动虚拟样机的运动仿真张帅 梁尚明 孙强 (104)

随机子空间法与Polymax的比较研究赵常举 熊晓燕 (106)

离心泵蜗壳和叶轮的网格划分姜小放 曹西京 司震鹏 (108)

基于瞬态动力学的液压支架立柱胀缸分析郑晓雯 刘金龙 张衡 安许良 (110)

有限元法在自卸车副车架强度分析中的应用司景萍 田凤霞 韩璐 万方军 陈有余 (112)

倾斜带式输送机8m支架屈曲特性有限元分析宗荣珍 张欣 (115)

立柱在冲击动载荷作用下的动应力及冲击力分析赵忠辉 姜金球 王勇 沙宝银 赵锐 (118)

基于COSMOS/Works的带式输送机胀套联接的有限元分析陆悌元 郭永存 胡坤 (120)

基于ABAQUS的液压支架立柱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周娟利 崔淑英 (122)

对ZD型直线等厚筛筛面分段和增大筛面倾角的探讨邹兆伟 褚广秀 (125)

齿轮-轴系耦合系统动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石兆东 山宏伟 (127)

基于COSMOS/Works多功能锚杆钻机摆动机构的有限元分析贺立军 唐雪云 彭文 贺良茂 (130)

150C型刮板输送机挡煤板导向压制工艺的研究及其模具设计鲁殿山 宁明 (132)

ZG25Mn2牵引箱壳体裂纹焊补工艺研究张金库 李晶晶 王大宇 陶鹏 (134)

螺旋锥齿轮研齿工艺的研究刘立新 (137)

双联齿轨轮齿形圆弧倒角刀具的设计及应用白西训 (140)

数字化钻孔装置的研制左晓明 刘海涛 王文志 (141)

压力角25°的渐开线齿轮的磨削加工张秀梅 (144)

单体液压支柱制造问题分析王立春 (145)

数控车刀安装高度对外圆加工精度影响张谦 (147)

用极坐标方程编写椭圆车削宏程序张铜钢 宋庆环 王秀英 (149)

端面磨削淬火温度场分析王雅菊 韩正铜 杜长龙 朱永射 (150)

TC9对切削刀具的要求郭峰 程晓芳 (152)

组合式多功能剪切工具的设计唐昌松 李荣兵 戴林 刘才林 (154)

旋斗式矿用连续提升机姬庆茹 李爱军 王秀元 王松涛 袁彬 (156)

新型对称互平衡离心式卧泵的研制郭瑜 (158)

矿用电机车制动器试验台的设计崔述凯 刘玢玢 (160)

变频控制恒功率液压源系统的研究彭秀英 陈刚 罗艳蕾 陈亚 (162)

带式输送机红外温度保护系统李卫龙 金林 汪青 (164)

基于DSP的矿用隔爆型直流不问断电源系统的研究刘杨斌 欧阳名三 (167)

带式输送机机群监控系统的实现王钰皓 (168)

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邓作杰 谭小兰 (171)

基于ARM嵌入式模糊-PID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张坤平 张银巧 陈坤 (173)

矿用高功率因数智能胶体充电器的研制李平 宋晓 (176)

能够测试多种软起动的试验台王坤 余伟莲 路娟 孙海燕 (178)

适用于软泥岩巷道的掘进机设计改进汪晓光 丁俊伟 王文耀 许庆顺 (180)

EBZ220掘进机行走部改进设计孟凡勇 (182)

大屯矿区井下辅助运输系统改造设计肖林京 马文智 高峰 褚言军 (184)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改造杨奇顺 侯波 崔瑞 (186)

用直流调速系统和PLC改造镗床王晓瑜 原思聪 (187)

EBZ-160型综掘机的实践与应用周仕来 刘勇 杨勇 康向涛 (191)

测量掘进机截割头截齿空间角度的方法应明 朱培星 韩宇飞 (193)

全自动防爆集中装置在矿用特种防爆车辆上的设计与应用周旭 晏伟光 韩霏 (195)

煤矿井下柴油发动机尾气的防爆与净化潘成杰 李刚 (198)

XGS14—10型滚轴筛煤机在火铺矿选煤厂的应用莫凤依 龙书云 张建 (200)

FMEA在液压支架设计中的应用李勇 王悦勇 王成 (202)

煤矿用液压掘进钻车选型邹海波 刘锋 梁伟 徐嘉麟 (204)

航天导航定位仪在全自动掘进机上的应用李铁宁 李万鹏 徐伟 翟海波 (206)

ZY7600/24/50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损坏情况分析王本海 (208)

采煤机电牵引和液压牵引的互换王德春 高清冉 (209)

带式输送机的选型但松林 (210)

变频调速技术在SLG系列冷渣机中的应用杨秋鸽 王立亚 (212)

长线传输驱动带式输送机的应用分析王冬波 吕勇庆 王一兵 韩伟红 (215)

振兴煤矿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使用研究阚立新 (217)

基于AMEsim的平面筛运动仿真与分析杨树川 杨术明 (219)

基于新型激励脉冲法的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宋宏志 (221)

基于PCI总线的运动控制系统的实现吴虎城 黄孝龙 (223)

SCL语言在煤泥干燥温度控制中的应用王海群 张玮 张玉贵 (226)

自顶向下的液压支架三维参数化设计王旭 张天然 尚心志 杨帆 高英军 (229)

主扇风机在线特性监测装置的设计赵洪刚 黄鹤松 薛琳 朱述川 (231)

三维设计技术在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设计中应用闫永明 (234)

基于Inventor应力分析标准化零部件的优化设计探究王小玲 (237)

基于Pro/E的平面回转筛的三维建模刘梅英 李旭荣 (239)

基于SSH轻量级架构的研究与应用常进 郑珂 徐艳群 (241)

计算机智能监控系统在现代煤矿生产中的应用邵军 (244)

活塞式压缩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钟华林 (246)

齿轮断齿机理研究及故障分析李会臣 郝伟 陈宏 (248)

矿山机械滚动轴承的常见故障分析与诊断杨海 王蒙 王建 (251)

弗兰德减速器故障原因分析及对策周冬莉 (253)

数控机床超程故障的诊断与解除虞俊 (255)

MG2×132/630-WD采煤机液压制动与调高系统设计王先锋 (1)

采煤机销轨轮修形设计与应用马雁翔 杜伟 李秀春 轧刚 (3)

提升机防滑装置摩擦试验装置设计谭兴福 马驰 王前 徐翊峰 (5)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喷浆机器人移动控制算法石玉秋 胡波 黄玲 马兆敏 (7)

基于PLC技术的小型精密金相试样切割机设计贾亚雷 (10)

新型智能矿用电机保护器的设计杨晶 (13)

机载式侧帮锚杆机的设计研究李钦彬 鄂宇 周明 (16)

EBZ315掘进机截割头设计孟凡勇 (18)

掘进机用隔爆型操作箱外壳的设计研究潘伟生 崔玲玲 (20)

直列四缸柴油机平衡机构优化及仿真研究魏红亮 潘宏侠 (22)

MBJ18/55型刨煤机的设计孙晓霞 宋杨 (25)

矿井主扇风机变频控制方案设计与研究徐磊 赵强 庞静 (28)

基于ANSYS的袋式除尘器底梁结构分析优化设计谭志洪 张祖辉 王作杰 刘丽冰 (31)

4200kW交-交变频同步电机高压动态补偿系统设计与分析陈大力 华雪荟 隋文臣 (34)

莱芜煤机公司顺利通过国家AAA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换证复审审核苗成标 (15)

山东煤机装备集团立式全自动隔膜压滤机出口刚果(金)苗成标 (17)

泰山建能公司研制成功液压支架搬运车周峰 王明章 (30)

莱芜煤机公司2项青工创新工作法受命名表彰苗成标 (33)

莱芜煤机公司荣获“2009年度全国煤炭机械行业优秀企业”称号苗成标 (46)

新汶矿业集团将选煤系统搬到了井下周峰 (53)

华丰煤矿井下综合防火技术通过鉴定周峰 宁建民 (60)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降低设备故障李剑峰 (96)

孙村煤矿:实现从煤炭开采到输出技术的新跨越周峰 (99)

电气闭锁防误与微机五防问题李剑峰 (116)

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及原因李剑峰 (130)

大面积水体下钻探施工设施研制李剑峰 (150)

选煤厂除尘工艺设备研究李剑峰 (157)

选煤厂电网谐波抑制措施李剑峰 (173)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控制器故障处理李剑峰 (175)

氧气管道及配件脱脂工艺李剑峰 (179)

电力电缆断线故障点测试方法李剑峰 (184)

用ABC设备管理法做好设备科学分析李剑峰 (191)

一种新型煤层气钻机在南阳二机问世罗义丹 陈芳芳 (197)

液压支架顶梁对工艺制造与焊接变形控制李剑峰 (201)

提高综放面回采率的设备管理李剑峰 (204)

地下管线定位仪的选型原则李剑峰 (218)

煤矿电气接地保护研究李剑峰 (220)

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及原因李剑峰 (232)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驱动器和耦合器故障处理李剑峰 (242)

调度绞车链式排绳装置的运动仿真任中全 杨剑 俞涛 (36)

悬臂式掘进机自动纠偏技术研究赵学雷 杜向阳 屈小兵 李卫涛 (38)

提升机基于双馈调速的研究李文杰 李梅 朱一凡 (40)

矿用卸荷溢流阀的建模与仿真研究武宗才 刘志奇 袁利才 (42)

基于MATLAB的力矩马达的非线性数学建模赵斌 (45)

振动电机偏心块动态特性研究宗荣珍 (47)

基于ADAMS的B635A型刨床急回机构运动学仿真刘守法 杨宏才 (49)

高速加工中心主轴系统径向刚度的研究祝小军 (51)

Al含量对TiAlSiN薄膜常温及高温微观形貌的影响王昕 徐建华 马胜利 徐可为 (54)

间接转矩控制的仿真研究江博 杨磊 张敏 (56)

小波神经网络在流体压力信号中的消噪研究谌炎辉 胡义华 (58)

基于分形插值金属裂纹扩展曲线的拟合研究杨永发 杨灿宇 徐人平 (61)

基于UG的采煤机截割部运动学分析王义亮 苟岩岩 杨兆建 (63)

基于ANSYS刮板机工作装置设计及有限元分析李自芹 张士强 路星飞 马志良 (65)

急倾斜煤层液压支架稳定性分析和控制措施李瑞杰 赵建庄 王冠黎 商俊 (67)

摇台承接过程中罐笼的动力学行为分析吴洪福 杨建奎 (69)

带式输送机拉紧装置动态特性分析李冬梅 程秀芳 (72)

单梁门式起重机主梁结构的参数化建模与有限元分析张兰娣 李常胜 石树正 马轶群 (75)

基于ANSYS的高速冲床曲轴热分析冯丙波 王栓虎 丁旺 (77)

刮板输送机中部槽联接长环结构有限元分析及校验李幸平 郭忠 贺晓春 (80)

轴断裂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研究王晓青 夏水华 (82)

基于热力耦合金属切削数值模拟的有限元分析黄素霞 李河宗 (84)

锚杆钻车钻架的加工和维护郝长春 王静 (87)

钢、铜复合套筒堆焊方法研究张金库 张伟强 王大伟 陈志超 (90)

轮辐轴表面滚压加工质量的研究崔纪超 (92)

压铸零件常见质量缺陷分析与对策陈莛 黄爱华 彭玉涛 (94)

40Cr电动机传动轴轴颈的焊补及焊后加工工艺刘群奇 李平 (97)

数控车刀刀尖安装高度对圆弧面加工精度的影响李翠梅 王好 (100)

低碳钢厚壁球壳热处理时的非定常应力分析屈钧利 刘向东 (102)

薄壁变径铜管水嘴胀形工艺研究与应用刘晓红 万曼华 廖信斌 (104)

冲模寿命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寿命的措施麻春英 (106)

嵌入式火焰切割机割缝补偿的改进算法实现康希平 钟茂 罗承彪 廖耀寒 (109)

基于ANSYS的数控非圆车削系统的切削力分析王桂梅 张利娜 刘杰辉 (111)

用动力头粗钻柱头横孔盲孔简易胎具戚春花 张晓铭 (113)

基于Pro/E与CimatronE软件的模具设计与加工郭敏 李森 (114)

弹性夹具在薄壁筒状零件上的应用郭辉 (117)

CMM4—20型中厚煤层锚杆钻车的研制及应用仇卫建 宋明江 曹琼琼 丁永成 (119)

全自动掘进机液压系统设计张喜 王艳春 牟东 刘宗宏 (121)

小断面炮掘巷道装载运输机械郭赟 刘锋 (122)

基于ANSYS的采煤机行走轮分析比较陈小辉 王道明 秦广乐 徐志杨 (124)

掘进机截齿试验装置的方案设计朱培星 王海龙 王欣宇 高顺武 (126)

GFS2.4×4.5型高效高频煤泥脱水筛的研究石剑锋 (128)

液压绞车状态监测软件系统设计研究陶芳泽 郝务云 李纲 (131)

自动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谷明霞 于岩 姜雪 李金良 (133)

吕家索矿中央泵房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孙亚琴 丁玉侠 (135)

林南仓矿井下泵房无人值守自动化控制系统李洋 (138)

基于VB的煤炭运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邵军 (140)

基于DSP的矿用低压隔爆馈电开关智能保护器的设计孙雁南 凌六一 孟赵刘 (143)

卧式刮刀卸料煤泥离心机与立式刮刀卸料煤泥离心机的技术对比王艳梅 阚晓平 冯朱涛 赵永刚 (145)

双转子内筛分破碎机虚拟式状态监测系统设计王元生 樊燕 (147)

矿用钢绳输送带监控系统的研究佟志臣 陈军霞 宋爽 (149)

双电机驱动螺旋卸料离心机速差调节系统优化王兴兴 杨建国 程晓峰 郭庆江 (151)

卡玛特乳化液泵泵头浅析黄海飞 王希鹏 (153)

基于SIEMENS S7—200 PLC的万能外圆磨床控制电路改造陈艳红 (155)

主井自动卸载扇形门箕斗改造经验赵志武 王忠民 王超越 (158)

球磨机传动齿轮副磨损失效的研究及改进闫存富 范彩霞 (160)

S100掘进机第2输送机机尾滚筒改造王艳华 (162)

PLC在电厂原煤分仓计量系统改造中的应用梁沛然 (163)

SCF型湿式除尘风机的改进设计研究戚美 倪刚 谭龙海 (166)

连续采煤机行走部驱动方案选择常映辉 (168)

软启动器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潘嘉旺 (170)

主从控制变频调速在采煤机中的应用朱兆霞 林杭 (172)

薄煤层滚筒采煤机装载效果分析马海涛 梁林 毛善俊 (174)

RJY37型煤矿固定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的应用阚立新 (176)

液压传动在支架搬运车中的应用柳玉龙 (177)

多绳提升钢丝绳张力平衡分析与现场控制刘芒果 刘瑞国 刘昌清 (180)

RFID技术在井下风门自动开门系统中的应用胡少轩 (182)

局部通风机串联易发事故及其预防吴卫平 (185)

综采工作面设备无坑木支护快速拆除实践赵晓辉 (186)

PLC在双动液压机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姬裕江 姚燕 (188)

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密封位置超差的技术处理王立春 (190)

风机采用液力耦合器调速的经济效果鲁殿山 (192)

井下机车安全监控及管理系统的设计李恒文 巩小东 李涵 王丽丽 (193)

平煤六矿丁-采面液压提升机的安装、调试王伟京 刘东晓 (195)

PDC钻头高频感应焊接温度模糊自适应Smith预估控制苗灵霞 张慧贤 (198)

红外感应装置在掘进机中的应用崔玲玲 刘洋 付晓 付欣欣 李铁宁 (200)

截割部电机横向布置的保护王德春 (202)

提升机制动系统监测方法的研究郝逢南 张戈 (203)

配煤的计算和自控及工业应用张志伟 张文 胡丙升 (205)

使用Pro/MECHANICA进行零件的优化设计张新锋 刘勇军 (207)

触摸屏TPC7063E与S7 300 PLC之间MPI通信实现李强 李岭 张英梅 (209)

基于单片机核心控制的矿井通风机励磁电路设计张广兰 武狄 孔庆臣 (212)

基于WinCC的信息集成网络设计贾仟伟 吴健 张营 (214)

基于Pro/Toolkit实现齿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肖乾 周新建 肖志城 (216)

DSP TMS320C6701在煤与矸石图像识别中的应用李菊芳 顾晓春 梁美玉 朱伟伟 (219)

凸轮机构轮廓曲线在Matlab中的实现郭飞 杨绿云 (221)

基于Pro/E和ADAMS的变速器联合仿真实现柴保明 高学攀 谷兴海 高维金 (222)

基于FPGA的虚拟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的设计与实现张银巧 张坤平 (225)

基于GPRS的风井综合参数安全监控王光荣 (228)

基于Pro/E斜齿圆柱齿轮参数化设计及运动仿真贾吉林 (230)

AutoCAD二次开发在直齿圆柱齿轮参数化绘图中的应用黄仕君 (233)

矿井机电装备闭环管理模式研究刘洪军 刘道玉 (235)

基于网络的多绳摩擦提升机维修管理方法研究药志军 杨兆建 (238)

企业内部控制岑英杰 曹梦霞 (240)

IT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田宏博 (243)

打造信息化平台 提升煤炭企业管控能力王留根 (245)

基于企业生产车间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钱松荣 (247)

煤矿机械篇2

在生产中,煤矿机械设备具有一定的特点,即:(1)煤矿机械的使用通常都在矿井之下,空间比较有限,为此,机械设备具有机构紧凑、体积小等特点。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特点,机械的轴承和齿轮的承受压力以及所承受的符合都比较大。(2)煤矿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不断的变化,那么机械设备就要便于移动,并且拥有着负荷变化大的特点。(3)我们都知道,煤矿的机械设备多半都属于重负荷,转动的速度也多半保持在中速与低速的状态之下。它们还需要频繁的启动,这就需要机械设备承受机械启动时与停机时的冲击负荷,导致机械设备齿之间的瞬间压力比较大。(4)由于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煤矿机械设备工作的环境比较恶劣,通常,矿井比较潮湿、有岩尘等,也有很多煤矿中含有硫这种有害的气体,为此,煤矿机械设备还需要拥有防火、防爆以及防锈、防腐蚀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生产的安全性,提高生产的效率。(5)对于露天煤矿而言,露天煤矿的机械设备需要具备能够经受住风吹日晒以及雨林等气候的特点。又由于矿井下的空间比较狭小,机械的维修工作比较困难,因此要求煤矿设备要具有耐用与便于维修等特点。

2提高煤矿机械设备管理措施分析

2.1大力加强对技术人员技术的培养与管理机械设备管理需要煤矿企业培养出一批具有高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提高他们对煤矿机械设备技术的掌握程度水平。实践表明,当前的一些煤矿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对特种油的认知水平并不高,并且他们的机械管理理念都比较传统陈旧,这与当代的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的要求不相符合,为此,要大力的加强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进行培养与管理。与此同时,在滤油设备以及技术的不断应用中,对机械设备的液压的要求已经逐渐的提高并严格。一旦机械设备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就会出现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等现象,最后为煤矿的生产工作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也由于专业管理人才以及严格的测试手段比较缺乏,导致煤矿机械设备设备经常发生一些故障。另外,在进行设备选择的时候,要合理的引进油的检测设备,对所使用的油进行一定的检测,以保证油的质量,从而达到令人更加满意的效果。

2.2油的选择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首先,油的选择要根据实际的设备运行的情况合理的进行选择,并将机械设备运行的环境因素充分的考虑进来,确保油选择的合理性。其次,要根据接卸设备的绩效去判断油的质量与使用的状况。由于油自身不同性质的指标以及粘度与倾点等因素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效果,所以,在油的选择上要全面的考虑,对油的粘度指标进行检测,确保不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最后,在合理选择机械油后,要对不同种类的油进行考虑,与实际的应用情况相结合,确保油的选择与接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相一致。

3结语

煤矿机械篇3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煤矿机械制造;现状;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012

机械自动化作为把科学技术应用到经济建设中的典范,为实际的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技术水平和应用理念的落后,使得机械自动化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受到阻碍。许多行业在应用了机械自动化后不但节省了人力资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而煤矿发掘,运输和安全监控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精准的操作和科学的计算进行指导,那么在煤矿机械制造中应用机械自动化就是必然之举。机械自动化虽然已经在我国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就需要在煤矿机械制造应用的过程中针对现状进行分析,创新应用方法和完善应用策略。

1 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工业发展的有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由于工业起步较晚的原因,我国有关机械自动化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落后,不利于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发达国家的机械自动化已经实现了柔性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形成对比,我国的工业机械自动化有研究和应用的意识但是应用水平不高,无法完成将机械自动化应用于数控机床和柔性制造系统的工作中,更无法到达良好的使用效果。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实力,就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使得我国工业能通过应用机械自动化降低安全风险和提高工作效率。

2 机械自动化在煤矿机械制造中应用的概况

随着生产需要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对煤炭的需求加大,对煤矿开采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标准更新,需要机械制造改变以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跟相关产业的发展潮流,在现有水平上加强机械自动化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因为我国煤矿开采的数量增大,风险可能性提高,c之相关的问题频出,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煤矿的正常工作,需要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带来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行业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3 机械自动化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基于对机械自动化及其在煤矿机械制造中应用的现状的了解,如果想通过利用机械自动化提高煤矿机械制造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需要对其应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研究和尝试。根据煤矿机械制造中功能的不同,可以把煤矿的工作环节分为煤矿采掘,煤矿运输,煤矿安全监控等,就能针对不同环节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和研究。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研究,对不同功能的煤矿机械制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进和调整策略。

3.1 煤矿采掘的机械自动化

因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大也是必然趋势,就需要提高煤矿采掘的数量以保证正常运行。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其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都因此受益,所以提高机械自动化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是必然之举。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配合传感器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等核心技术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表现出效率高,精确度高和准确性高的特点,能够满足我国现阶段煤矿采掘需求和机械制造的要求,所以在煤矿机械制造中不断深化和调整机械自动化的应用是必要的。

3.2 煤炭运输的机械自动化

区别于传统井下厚煤的胶带运输,结合了机械自动化的煤炭传输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和PLC技术,不仅能实时地监控运输状况,还形成了系统化和综合化的保护系统,这种全面的运输监控系统在实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效果被突显出来。我国根据煤炭输送的特点不断提高变频和变速的技术,研究出了胶带机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以及胶带集中监控系统,其应用在煤炭输送环节有重大意义,不但节省了人力资源,还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机械自动化

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性与工作的风险性直接相关,而煤矿环境恶劣,工作艰苦,事故频发的现状急需相应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降低相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我国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虽然已经在有些煤矿投入使用,但由于与之匹配的传感器类型比较少,严重影响了使用效果,使得其稳定性差且维护的工作量加大,缺乏安全性和可靠性,威胁了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在煤矿机械制造中应用机械自动化是必要的,建立全面的安全监控系统也是紧迫的。

4 总结

总而言之,机械自动化在煤矿机械制造中应用的研究是实际有效的,既对机械自动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又针对煤矿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通过分析机械自动化在煤矿机械制造中应用的现状,可以了解到应用机械自动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挥机械自动化在煤矿采掘,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等中的作用,使得煤矿机械制造过程能够节省人力资源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风险,为建立完整有效的安全监控防治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机械自动化在煤矿机械制造中应用的分析不仅为解决当前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为煤矿机械制造的改进和调整提出建议,还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为我国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建设中指引了方向。

参考文献:

[1]秦鸿翔.机械自动化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3,19(34):10,12.

煤矿机械篇4

1机械快掘进技术要求

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综合机械化快掘进技术实质上也就是指将挖掘机、装载机、以及运输机集合成一体,完全实现制动化操作减少人工作业,从而大大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是将煤矿的开采中的掘进、通风、除尘、排水、供电、供水等工作统一进行机械化操作。将我们安排在一条流水线上,形成一条相互配合,连续生产的完整掘进系统。这种连续化作业的生产方式,能够大大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为了能够满足煤矿机械化快掘进技术的生产要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以具有高度可靠性以及大功率性

特点的长壁综采技术作为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的发展核心,促进综采工作面单产量的快速提升,尽可能的减少回采面数量,简化工作面巷道布置,减少生产环境,满足高效集约化生产的要求。

1.2对矿井工作面的巷道布置进行合理改革

优化巷道掘进支护技术手段,促进矿井运输系统以及提升系统性能的优化,根据实际情况,促进采区(盘区)尺寸的发展,增加综采工作面推进长度,提高巷道断面有效面积,以更好的满足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应用过程当中生产的高效性与连续性。

1.3在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

需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以新技术,新设备的大力投入,提高煤巷掘进速度,以更好的满足煤矿综采工作面在高产、高效、以及快速推进方面的具体要求。

1.4在促进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

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重点针对当前已有的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进行改进与发展,解决当前在长距离以及大断面煤矿巷道支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综掘工作面掘进作业的快速性与安全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促进综采掘进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掘进锚固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促进连续采煤机的推广使用,更好的支持工作面快速掘进。

2综采工作面实例分析

某坡度为5%的煤矿,平面巷的设计工程量为590m,回风巷的设计工程量为1910m,标高在地下639m~666m之内。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是MK3型号的煤矿掘进机。根据煤矿挖掘多年来的统计资料料可以看出,在刚才的案例中煤矿的作业面呈拱形。挖掘面的宽度为6000mm高度为4700mm,断面的宽度为6880mm高度为4410mm。开挖之前是要进行岩石成分检测的,根据之前的研究资料显示,这里的煤矿岩石成分主要是比较细的砂岩和矿质泥岩。

3快掘技术的应用

煤矿的整个开采流程大致是这样的,由掘进机例如上文所提到的MK3型号的掘进机,将煤岩打碎产生的煤块被输送到输送胶带上,再由输送胶带将这些煤块运送到储存仓。然后在储存仓的另一个端口有专门的机器也就是耙矸机,由耙矸机再将煤块运送至矿车内,在由矿车将煤矿运输至副矿口处,最后经过机械提升至下井口,这就结束了整个煤矿的挖掘过程。不难看出在整个煤矿挖掘的过程中,煤矿挖掘速率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掘进机掘进速的快慢,所以完善煤矿机械快掘进技术是提升煤矿开采工作效率的关键。煤矿的巷道通常情况下都是极不稳定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支护措施,如果是在巷顶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每掘进1.5m设置三棚。如果是在巷顶极不稳定的情况下,例如有岩石碎块落下时,这时就需要采用每零点五米设一棚或者是每一米设二棚的方式了。巷道的支护一般分为临时性支护和长久支护两种。其中临时性支护一般都是设置在巷道的掘进部位,由于这部分的支护不会使有太长时间,通常采用性能比较差一点钢材支护。对于永久性支护部分,考虑到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使用的时间比较长,巷道岩石结构极不稳定。通常采用韧性比较好的钢材进行支护,支护面积一般也比较广。在合理支护的前提下,采用快掘进技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采用快掘进技术,难免会产生更多的煤矿灰尘,为了达到快掘进技术对空气净化的要求,可以采用新的降尘技术。具体做法是在掘进机上安装小型增压水泵,在掘进的同时利用高压水除尘。而且在掘进时要根据掘进的情况,及时的对设备的一些参数做出调整,以达到最好的除尘效果。同时也要配合通风技术,综合多方面方法除去巷道内煤尘,确保安全生产。(2)在巷道的支护方面,应当采用锚杆支护,因为采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缩短巷道的支护时间,还可以减少工人的劳动量,而且支护效果也比一般的支护方式好。最重要的是在更好的支护条件下,还有利于提升机械的掘进速率。在设置支护杆时应采用锚杆支护方式,这种支护方式可以一次性完成所有工作步骤,节省了作业时间,加快了支护架设立的速度,解决了支护架设置跟不上掘进速度的问题。使用这种技术不但可以节省作业时间,还可以减少工人使用量,大幅度提高工作速率。通过采用机械快掘进技术,有效的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效率,将每个月掘进速度提高到了200多米,而且采用这种技术开挖的作业面煤矿巷道更加整齐。采用锚杆支护技术实现了支护材料的合理利用,有效节约了作业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巷道工作面的稳定性水平。

结语

煤矿机械篇5

(一)温度检测诊断技术

一般情况下,当机械设备内部元器件或构件出现较为严重的磨损状态时,设备局部材料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变化,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则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温度检测诊断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煤矿机械设备的零部件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分析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数据信息,使技术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当机械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准确找到出现问题的部位,缩短排查时间,并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提高自己的工作实效,继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无损检测诊断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诊断方式,顾名思义,这种技术手段对机械设备的损害很小甚至没有。无损检测技术对煤矿机械设备表面问题的检测有渗透检测、超声波检测、声全息检测、磁粉检测等;对煤矿机械设备内部问题的检测有微波检测、中子检测、射线检测等。除此之外,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还包括电气检测技术以及湿度检测技术等。在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诊断时,应全面分析被检测设备部件的材质和处理缺陷的可能类型,继而采取正确、有效的检测技术手段。

(三)振动检测诊断技术

煤矿机械设备在运转当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伴随着一定的振动发生,而对这种振动信号变化检测就是振动诊断技术的关键应用手段。通过对机械设备振动频率分布图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很直观地检测到设备的运转或故障情况。这种检测技术对煤矿机械设备一类振动较为明显的大型设备诊断效果尤为显著,因此在业内广泛使用。

(四)油质检测诊断技术

这种检测诊断技术主要通过采集煤矿机械设备内部系统和液压系统中的油质样本,用铁谱法或光谱法进行观察和分析,继而判断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油质的物理变化侧面反映了机械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继而采取有效的维护或维修措施,属于阶段性的诊断手段。

二、煤矿机械设备故障的维修

在日常的工作当中,通过相关技术手段的使用,时时检测设备的运行状况,继而指导故障维修产生有效的行为。煤矿机械设备故障的维修分预防维护和事后维修两个方面。预防维护包括定期维修、完善维修和维护保养;事后维修主要是在设备出现故障时予以维修。

(一)预防维修

1.定期维修企业应根据各个煤矿机械设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定期维修计划。定期维修计划从时间和空间上入手,对机械设备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维修,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实际的操作当中,部分企业过于生硬地套用行业条文,缺少对设备自身磨损规律的评估。因此,煤矿企业应切实提升设备管理力度,以机械设备的实际运转状况分析为基础,明确各种设备的特点,做好风险评估方面的工作,制定详细有效的定期维修计划,从而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减少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

2.完善维修。这方面的维修工作主要是针对设备使用过程进行的,为消除煤矿机械设备设计造成的故障隐患,要完善设备的内部设计并加以改进,及时更新设备的零部件。完善维修的重要作用在于,减少机械设备设计因素对故障产生的影响,深化机械设备的优势。就当前的状态而言,企业在完善维修方面的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主要由于企业内部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相关方面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加强企业内部自主研发建设的投入比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企业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3.维护保养。维护保养是煤矿机械设备维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键一环。大部分煤矿机械设备处于长时间运转状态,其内部构件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致使连接部分间隙增大,维系设备运转的静动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最终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故障发生率,甚至严重时出现不可维修的状况。所以,必要的维护保养是进行设备维修的基础前提。煤矿企业应构建合理的维护保养体系和制度,依据各阶段设备的运转时长、频率、状态以及故障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协同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维护保养计划,并确保维护保养工作的有效落实。与此同时,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做好日常设备监测工作,记录、整理及分析反馈数据,为机械设备维修提供数据信息依据。规范一线操作人员的行为,要求持证上岗,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定期宣传、培养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其中,岗前培训不仅包括岗位职责认定、安全知识宣传、奖惩制度明晰等基础培训,还包括行为规范、技术素养等深层方面的培训。人是机械设备操作的主体,只有科学、规范、正确的人员行为,才能确保工作的进一步实施。

(二)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主要是指煤矿机械设备故障确立出现后的维修行为,有一定的针对性,目的明确,便于实施。煤矿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势必会导致生产的停滞,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造成一定的成本和人员浪费,严重者则会引发安全事故,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看来,预防维护方面的工作是必要且必然的,与事后维修组成相互保障的关系。常态下的事后维修仅局限于设备某个部位故障的维修,不存在整体性,维修效果治标不治本。因此,企业在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事后维修时,应兼具部分与整体,通过先进的检测诊断技术找准故障部位和关联部分,并予以科学有效的维修,更换设备损坏零部件的同时检测周边关联设备部件的运行状态,对磨损较为严重的零部件进行及时的更换,从而确保设备运转的整体正常性。兼具部分与整体,有利于降低煤矿机械设备的故障发生率,防患未然,对企业的效益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煤矿机械篇6

由于煤矿处于不间断生产状态,因此对于机械设备的性能要求较高,如果一旦发生齿轮失效状况,不仅严重影响产能,也有可能对井下人员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对煤矿机械设备齿轮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1原始设计

由于矿用机械设备均工作于复杂的环境,因此原始设计就必须与普通齿轮不同,必须要对机械设备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考虑,绝不能采用传统的设计方式,且必须对已经设计研发的设备进行工业性试验,否则将不具备煤矿机械化高效安全生产的条件,按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来算,由于煤矿机械设备处于高负载低速运行状态,因此所算出来的强度都将较传统设计较高,如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但其韧性较差,易产生断齿。

1.2加工质量

齿轮在机床加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的尺寸、外观等具体要求严格加工,如果不按照具体规格参数加工,将使得制作产品达不到预定标准和技术要求。如齿轮制造中存在具体化学成分偏差,将会降低齿轮的材质性能;由于齿轮热处理技术不过关所导致的强度不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齿轮所能服务的期限。

1.3安装过程

煤矿机械设备如果不能稳定安装,将使得齿轮无法达到最好的工作性能。例如齿轮轴中心线的平行度、水平度、中心距、轮齿啮合间隙、接触面积以及轴承安装等安装问题都会引起齿轮的工作寿命;若在生产中剂达不到技术要求,均会影响齿轮的正常运行以及加速其磨损。

2失效的处理对策

根据齿轮失效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具体的改进措施,将最大幅度提升齿轮的使用期,具体的改进措施包含以下6个方面。

2.1原始设计

依据煤矿的具体工作条件,优化齿轮加工制造的参数,必须准确计算齿轮所承载的载荷且必须考虑修正强度;齿轮齿形结构、加工材料、以及加工工艺,尽可能提高齿轮的硬度以及啮合参数,且在设计阶段就得想好怎么对齿轮形成如何机制进行考虑。

2.2材料选择

必须考虑到煤矿机械超负荷低速运行的状态,因此对于齿轮的韧性、强度及工艺性能要求很高,因此必须要选择与此匹配的材料。目前来说,我国煤矿机械齿轮所选用的材料主要为低碳合金渗碳钢。如果齿轮所承受负荷或受冲击力较大,则采用Ni-Cr和Ni-Cr-Mo合金渗谈钢;如果希望机械能够在负载工作时尽量保持稳定则选用Ni-Mn钢。

2.3工艺质量

对机械设备的齿轮进行加工时,必须提升滚齿质量要求水平,分清楚粗、精滚工序,使得滚到精度大幅提高,齿面的粗糙度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大部分粗糙度好的齿轮设备寿命将显著增加,因此需要采用较先进的抛光技术提高齿面粗糙度。

2.4热处理工艺

煤矿机械齿轮承载能力的高低主要是通过提高齿轮硬度达到,但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齿轮表面向芯部间区域的剪切强度的比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值一般小于0.55。采用深层渗碳淬火的热处理方法,将能够很好实现这一目标。

2.5安装工艺

必须正确调整两齿轮轴间的垂直度和水平度,使所存在的间隙处于合理范围内,避免出现扭斜现象,使齿轮啮合间隙处于合理范围,将大幅降低断齿发生几率。

2.6设备使用和维护方法

煤矿机械设备齿轮对于要求较高,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处理,且必须选择合理的黏稠度,并及时对油进行清洁处理;对于非外露性齿轮,必须经常对齿轮机箱进行清洁处理,提高其散热强度,及时的检测可以避免齿轮失效的发生,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3结语

煤矿机械篇7

关键词:煤矿 综合机械化 采煤工艺 薄煤层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大力发展综合机械化采掘技术,是增产增效推进煤矿建设,实现煤矿高产、高效、安全、洁净开采的基础,随着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自动化在矿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综合机械化采掘技术对建设现代化矿井,对现有工作条件低下的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小煤矿、小煤窑,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和资源采出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主要设备状况

1.1采煤机

采煤机是一个集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是实现煤矿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设备之一,主要分为滚筒式采煤机和刨煤机两种类型,当前我国煤矿采用可调高的双滚筒采煤机较多, 双滚筒采煤机的结构与动作原理和普采工作面所用的采煤机雷同, 不同的是其功率与生产能力等技术特征比普采工作面采煤机要大。

1.2  工作面输送机

工作面输送机是煤矿生产运煤的主要设备,是采煤机运行的导轨和移动液压支架的支点。在煤矿综采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输送机断链条事故会严重制约煤矿的正常生产,综采工作面通常采用可弯曲刮板输送机, 其特点是运输能力大, 铺设长度长, 结构强度高。

1.3 液压支架

液压支架是用来控制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结构物,是综采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可靠而有效地支撑和控制工作面的顶板,隔离采空区,防止矸石进入回采工作面和推进输送机。它与采煤机配套使用,实现采煤综合机械化,解决机械化采煤工作中顶板管理落后于采煤工作的矛盾,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采煤和运输设备的效能,减轻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最大限度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1.4 转载机

转载机全称是顺槽用刮板转载机。它是安装在矿井工作面下出口的区段运输平巷内的桥式刮板输送机,它一端与工作面的输送机搭接, 另一端在带式输送机的机尾上, 将工作面运出的煤, 由巷道底板升高后, 转运到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上, 转载机随工作面推进, 通过推进装置整体向前移动。

1.5 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就是能够根据工作面位置变化调整自身长度的输送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是区段运输巷中的重要运输设备。能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贮带装置通过调整带式输送机的长度来减少因缩短输送带,达到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和连续生产的要求。

1.6 移动变电站和乳化液泵站

移动变电站就是随工作面的推进而移动的变电站。它将采区变电所输送来的高压电变成与采煤机、输送机等设备相适应的电压后, 供给工作面设备作为动力电源。乳化液泵站就是是供给液压支架及其它液压设备高压液体的设施, 它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向前移动。

2 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综合机械化采煤是指采煤工作面的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顶板管理等基本工序都实现机械化作业。这一工艺下,设备主要包括滚筒采煤机(刨煤机)、液压支架、可弯曲刮板输送机、桥式转载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乳化液泵站、供电设备、集中控制设备、单轨吊车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等。传统的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除了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外,工作面长度呈现两种变化趋势:一是在现有的长壁综采模式下,根据工作面设备的能力,不断加大工作面长度和推进长度;二是采用“短工作面”开采的短壁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我主要有以下几种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2.1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

综合机械化采煤一般用于缓倾斜或者倾斜煤层,包括落煤、装煤、运煤、支护、顶板控制以及回采巷道运输等全部实现机械化的采煤方法。长臂综合机械化开采中,如果加大综采工作面的长度,增加采煤机割一刀的煤量,就能够相应地减少工作面斜切进刀及端头作业等工序对生产的影响时间。综采工作面长度的确定,通常以工作面的日产量最高或吨煤成本最低为标准。影响工作面长度因素较多,主要有工作面地质条件和刮板输送机的铺设长度两种。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工作面的推进长度,而回采巷道的掘进和支护、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铺设长度以及采场的地质构造等是影响工作面走向长度增加的主要因素。

2.2 短壁综合机械化开采

短壁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应用主要基于回采巷道实现机械化快速掘进和综采工作面上、下端头的快速作业。其优点是采掘合一、机动灵活、适应范围广。对煤柱及不规则块等煤炭资源回收、“三下”压煤开采以及缓解采掘比例失调和工作面接替紧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该工艺适用于开采缓倾斜中厚及厚煤层的中小型矿井,以及大型矿井回采块段小、不适宜布置长壁综采工作面开采的煤层。

2.3 短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

短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就是是在已掘巷道巷柱式开发区内布置长壁工作面,并用综采成套设备回采煤柱的新式采煤法,对中国中小型煤矿由巷柱式开采改为长壁综采也具有借鉴价值。

2.4 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

放顶煤开采在中国的厚煤层应用比较广泛。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的生产过程如下:工作面采煤机先截煤、移煤和推移输送机等工序;进行2~3刀后暂停截煤,依次分段打开支架上放煤窗口放顶煤,出现矸石时,立即关闭放煤窗口; 直到工作面全长顶煤放完为止,即完成一次放煤的生产过程。顶煤放完后,综采工作面便可向前推进。

2.5 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

薄煤层受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的影响,开采效率较低。但随着采掘技术的发展,我国煤矿综合机械化程度增强,超强度开采力度加大,很多可采储量占总储量较大比例的薄煤层开采逐渐被重视。薄煤层属于难采煤层,机械化水平较低,在开采煤层中产量比例小。提高单产水平和工作面效率,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必须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

结束语:我国煤矿生产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煤矿企业必须加强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而综合机械化的应用是现代煤矿实现高产高效、促进煤矿生产安全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必由之路,应该大力实施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范晓红. 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J]. 科技资讯, 2008,(01) .

煤矿机械篇8

【关键词】 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

为创建高产高效矿井,最大限度提升矿井综合机械化采煤水平,大力发展机械化,优化工作面技术装备、引进全采高生产工艺,优化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设计,实现综合集中生产,建立与完善保障制度,引入竞争和精力机制,并且经过20多年的实践、完善以及提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已成为我国矿井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途径。

煤炭井下开采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矿井高产高效集中化生产。而实现矿井高产高效的前提是提高综采工作面的单产,实现工作面高产高效,达到一矿一面或一矿二面的高度集中化生产,增加工作面的出煤点,提高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及矿井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减少工作面辅助工序的影响时间。

1、综合采煤工艺的装备要求

近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以来,我国综合采煤工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开采技术与装备体系,特别是煤机装备方面,在电牵引采煤机、系列化液压支架、大型刮板输送机以及大运量、大运距带式输送机开发上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首先,自主研发了适应不同开采条件的智能化、高可靠性煤机装备。比如,不同系列的电牵引采煤机。就目前来说,我国电牵引采煤机形成了割煤高度0.8~7.0 m、适应倾角0~60°、总装机功率238~2500kW的系列产品,牵引速度超过20m/min,最大落煤能力达到6000t/h,并且装备了以微处理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检测、监控与保护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与传感技术,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对于采煤工作面落媒,在我国多数煤矿采用可调高的双滚动采煤机,它的结构以及动作原理和普采工作面采煤机相仿,但是功率上以及生产能力方面的技术特征要大于普采工作面采煤机。

其次,适应大断面巷道快速掘进的要求,研发了大功率掘进机和连续采煤机,采用工作面输送机,液压支架和转载机。我国研发的掘进机可截割单轴抗压强度达到100MPa的半煤半岩巷道,部分重型掘进机不移位截割断面达到35~42㎡,形成了切割功率为50~315kW、总功率达到500kW以上的10余种系列产品,完全满足不同条件下煤岩巷道的掘进要求。连续采煤机截割功率最大达到350kW,总功率达到597kW,满足了超大断面掘进与短壁工作面回采的要求。综合工作面采用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要求运输能力大,铺设长度长,结构强度高,作为运煤机械和采煤机运行的导轨与移动液压支架的支点,有着显著作用。此外,还有靠高压液体作主动力完成顶板支护、支架前移、推移输送机和采空区处理等工序的液压支架以及安装在工作面下出口的区段运输平巷内的转载机等机械装备。

2、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其生产过程大体如下:采煤机落媒与装煤、输送机运煤、自移式液压支架前移、推移输送机至新位置、采空区顶板强行放顶。由于综合机械化采煤是现代化低下作业的大规模生产,而其生产是连续性的高技术,高产高效的,并且又是有条件的。因此,设计时,要求进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优化,矿井哪些层面和哪些区段适于此种技术,多少储量可供其开采,这些都需要比较高的工艺要求。随着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性能以及装机功率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在原先使用范围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在现有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模式下,依据工作面设备能力,不断加大工作面长度;“短工作面”开采的短壁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就短壁综合机械化开采这种方法来说,“短壁机械化开发技术包括所有适用于开采煤柱和不规则块段煤炭资源的机械化开采方法”,[1]“工作面采用布的主要特点:第一,工作面的长度短,一般为30m~80m,采后用后退式开采。第二,双滚筒采煤机工作面采用中部斜切进刀、单向割煤方式,单滚筒采煤机自开切口往返割一刀煤,采煤机截深加大。第三,单机头刮板输送机可采用端卸、侧卸布置或直角拐弯布置,并使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与装载机为一体。第四,工作面采、支、运设备轻型化,便于实现设备快速搬家和安装。”[2]而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与短壁开采有颇多相似,主要特点如下:“加大综采工作面的长度,增加采煤机割一刀的煤量,相应地可减少工作面斜切进刀及端头作业等工序对生产的影响时间,因此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确定综采工作面的合理长度,一般以工作面日产量最高或吨煤成本最低为准则,制约工作工作面长度的主要因素是工作面地质条件和刮板输送机的铺设长度。增加工作面的推进长度是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最有效的方法。制约工作面走向长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回采巷道的掘进和支护、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铺设长度以及采场的地质构造。”

3、该工艺的端头作业和快速搬家

影响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生产的主要辅助的工序为上、下出口的端头支护、转移载机等,而随着综合机械采煤工作面采煤机割煤速度以及工作面推进速度加快,端头工作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工作面端头的开采技术,实现工作面上下端头快速作业是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关键之一。为了适应工作面装备快速搬家,我国已经研发出了不同能力的支架搬运车来满足快速搬家的需求。工作面的搬迁工艺包括撤架的通道支护或掘进、停采前的顶板维护、工作面支架的撤装支架运输等。组织工作面快速搬家对最大限度的增加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连续生产时间,提高工作面单产以及效率都是十分有效用的,要实现工作面快速搬家的关键在于先进的搬家设备、工艺和管理工作。这主要包括:工作面设备运输和撤装采用无轨运输车、单轨吊和拖车等设备,并且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辅助运输设备,拥有包括轻型卡、工程车、特种车等在内的20多个品种,基本上满足了快速搬家的需求;改进采煤系统,缩短设备搬迁距离,减少运输环节,加大巷道断面,用液压支架等大型设备进行整体搬家;合理组织搬家工序,组织平行作业。

4、结束语

建设高产的、高效的矿井是煤炭企业生存并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增强煤炭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实现煤矿的高产、高效以及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王金华.中国煤矿现代化开采技术装备现状及其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11,(1),p5.

煤矿机械篇9

目前,我国煤矿机械安全运行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煤矿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水平较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煤矿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理念存在误区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煤矿开采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已逐步向现代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如此,但是部分煤矿企业仍不重视对机械设备安全的管理,且没有将机电系统当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同时,当机电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煤矿企业往往会选择继续生产,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这充分说明煤矿企业并没有将机电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且其煤矿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理念存在误区。

(二)煤矿机电的监督并不健全

由于机电系统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煤矿企业通常采用抽查式、表面式以及自查式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监督,从而导致监督管理缺乏实际性、主动性以及全面性。这使得煤矿机电管理常常出现失控、失查以及随意性等现象。

(三)煤矿机电设备的投入不足

由于受多种因素(如,资金限制、管理模式的限制以及隶属管理体制的限制等)的影响,导致大多数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的投入上并不足。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的安全性,而且也不利于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这在给煤矿机械安全运行带来隐患的同时,也不利于煤矿企业健康、稳健以及长久的发展。

二、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安全运行中的运用

由于我国煤矿机械安全运行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煤矿企业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煤矿机械运行的安全性。又计算机在煤炭机械设备中应用为其安全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故而,对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安全运行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中电子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技术,它是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系统以及相关的图形设备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方面的工作。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包括了相应的基本内容,如设计绘图等;而且也为设计人员提供全面分析设计工程的平台。目前,电子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且日益成熟。例如,该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煤矿机械设计向一体化以及模块化方向发展。另一个方面,计算机技术中有限元发设计技术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有限元法是一种现代化、高效能以及常用的运算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得工程内部的动力与静力分析得以实现,而且还可以为复杂工程中非稳态与线性故障提供解决之法。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确保煤矿机械设计的顺利进行。

(二)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运行中的应用

当前,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运行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工控机的运用。工控机是一种与生产特点相符合的电子计算机,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方面的需求。与普通电子计算机相比,工控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仅具有开放性好、计算效率高、能够通用等特点,而且还具备自动屏蔽静电、光电隔离功能好以及防振优越等优势。同时,工控机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够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将工控机运用到煤矿机械设备运行中,能够有效的降低电缆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矿井与巷道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工人劳动强度的降低,进而有利于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煤矿企业长久、稳健、健康的发展。

(三)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测控技术中的应用

当前,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测控技术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微机监控。微机监控是一种在线监测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到大型煤矿机械之中,特别是具有挖掘、运输以及开采功能的煤矿机械设备。这项监测技术既具有智能监控的功能,又具有系统保护的功能。将其应用到煤矿机械测控技术中,能够有效的提高监控的力度。这不仅能够实时地对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与工作情况进行监测,而且还能够及时地对突发故障进行预警。同时,这还能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有利于维护煤矿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有利于提高煤矿机械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最终有利于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煤矿机械篇10

关键词: 煤炭机械 机电一体化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它使机械、电子技术和液压控制技术有机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煤矿机械的各种性能,如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操作舒适性以及作业精度、作业效率、使用寿命、方便安装拆除、便于维护等。目前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微电脑)控制装置(系统)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已很普及,电子控制技术已深入到煤矿机械的许多领域,如提升机和采煤机,提升机的PLC系统,采煤机的变频控制系统和PLC系统操作等,煤矿机械的在线状态监控与故障自诊、故障报警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煤矿机械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子(微机)控制装置在煤矿机械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结构将更加复杂、维护也将更加专业化。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口及国产煤矿机械数量的逐年增加,如何用好,管好这些价格昂贵的煤矿机械,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是煤矿机电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为帮助煤矿机械使用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对煤矿机械中的电气与电子控制装置的功能、类别及特性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下面我就这些做一下介绍与浅述。

煤矿生产中,煤矿机械的性能自动化程度及其经济性等可以说直接影响到生产;也直接影响到煤矿供电、排水、通风、提升等的安全运行。而煤矿机械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质量的好坏与性能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从而影响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等。电子(微电脑)控制系统已成为煤矿现代机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价煤矿现代机械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煤矿机电产品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微电脑)控制系统在煤矿机械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功能将会越来越强,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而其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这样就对使用与维修维护这些设备的煤矿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煤矿职工的培训工作和对煤矿设备的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生产施工要求煤矿机械具有以下性能:皮实耐用且维修简单、生产效率高且节能降耗,自动化程度高且操作简单,施工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即高的技术价格比和低的制造与使用成本;工人劳动强度低,操作员的工作条件好;具有在线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自诊及自动故障报警功能,能及时准确地指出故障部位,减少停机维修时间。

为适应煤矿机械对性能的要求,仅仅依靠机械和液压技术的已显得力不从心。电子(微电脑)控制技术的发展就成了煤矿机械的必要选择。机电一体化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将其引入到煤矿机械中,必将会给煤矿机械带来了新的技术变革,使其各种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是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液压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机电一体化技术从7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外机械上得到应用。80年代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兴起,推动了机械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微型计算机及微处理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发展及其在机械上的应用,极大促进了煤矿机电产品的性能,使煤矿机械进入了一个飞跃的发展时期。以微电脑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在国外机械上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在我国也是发展的方向,已成为机械高性能的体现。目前机械的电子(微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以实现如下功能:

1、在线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即对煤矿机械的电动机、传动系统、工作装置、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在线运行状态监控,出现故障能动报警并准确地指出故障的部位,从而改善操作员的工作条件,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简化设备维护检查工作,降低使用维修费用,缩短停机维修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如采煤机上变频器就采用PLC控制,可实现多种在线监控和故障自诊,还有煤矿用各种电器设备也越来越智能化。

2、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例如井下使用的胶带输送机、通风机、提升机等,使用变频起动、PLC控制系统,节电量就为30%左右,同时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3、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煤矿机械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因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对作业精度的影响。例如,冀中能源黄沙矿2009年投入使用的一整套薄煤综采设备,由我国北京天地玛坷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与德国MARCO公司合作生产的PM31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就是微电脑控制,只要在支架操作控制器上输入程序,支架使会自动连续动作,也可实现远程控制和工作面无人操作。

4、其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