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篇1

关键词:民营企业; 社会道德责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6-0104-03

企业是社会的一种基本组织,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它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社会道德责任。社会学家戴维斯曾说过:“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开始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运动,受到社会公众越来越大的关注。与此相应,学术界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也不断升温,并产生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考察已有研究成果,对民营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得也不够深刻。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不仅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且在我国社会道德责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的履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营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及其基本内容

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承担为股东追求利润的责任同时,所应承担的对社会、公众和除股东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1]

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与企业的性质直接相关。在我国,民营企业主要是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它的私营性质决定了民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有其不同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由于国有企业公有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并非单纯为 “经济目标”而建立的,或者说国有企业从建立伊始就被赋予了强大的社会责任。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则是建立在“更大限度追求利润”的目标之上,其主要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服务的,这决定了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层级与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层级有所不同:第一,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经济目标无疑是其首要目标,它们通过使成本最低和利润最大来保护自己、合伙人或所有股东的利益,这是其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它们必须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这是民营企业行为的最低规范要求。第二,在经济目标和非经济目标两个价值领域的关系中,民营企业是递进关系即先实现经济目标的前提下然后才会关注非经济目标,而国有企业是并列关系,在实现经济目标的同时还要关照非经济目标及其相关责任问题。第三,民营企业在实现经济目标的过程中考虑其所应履行的社会道德责任,对其经济目标的实现会有促进作用;而经济目标能否实现或者实现的程度如何又会对非经济目标的实现有决定作用。[2]

具体来讲,民营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体现为四个层面: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公益责任和精神文化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民营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严格依法办事,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法律尊严;遵守市场规则和交易秩序,通过正当手段进行行业竞争,遵守商业道德;依法管理企业,履行企业应尽的纳税义务;按照国家规定保证员工权益,为员工提供基本福利保障;等等。法律责任是民营企业所应履行的社会道德责任的最基本内容,是底线责任,具有强制性。

经济责任是指民营企业以合乎法律和道德的方式赚取利润,在保护企业自身发展的前提下,保证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使员工获得合理回报,同时将所获得的利益回报国家的责任;公益责任是指民营企业对社会公众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精神文化责任是指民营企业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凝聚人心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动力资源,以此回馈社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同时也是企业铸就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企业的精神文化责任具体体现在以企业道德和价值观为核心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形象;构建合理的内部道德评价机制;突出企业文化的人文关怀,通过企业文化塑造员工的人格,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企业社会道德责任的四个层面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企业对某一种责任的履行往往也在完成另一种责任的要求。同时,必须指出的是,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内容的不断丰富,其概念的内涵将会进一步拓宽。

二、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直接影响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2012年,民营企业创造的产值在我国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60%。截止到2012年9月,我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同比增长12.6%,户均注册资金同比增长7.8%。然而,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社会道德缺失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民营企业单纯以“逐利”为目标,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毫不关心社会公益,放弃自身社会道德责任的履行,个别企业甚至违犯国家法律法规,谋取非法利益。

1.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道德责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不履行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尽的义务;第二,不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第三,唯利是图,提供质次价高的产品和服务或提供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第四,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谋取非法利润;第六,缺乏公益精神和责任意识,对公益事业毫不关注;第七,缺乏公平竞争观念,运用非法手段参与市场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公平竞争原则;第八,缺少诚信,不仅体现于欺骗个别消费者和合作伙伴,而且表现在欺骗国家与社会公众,比如,一些企业为了逃避债务假破产,为了上市圈钱搞“套壳包装”。

2.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履行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履行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上的问题,又受到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的影响,当然还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自身的条件与素质有关。具体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制度建设不完善和制度执行不到位是中国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法治国家,对于社会经济组织的规范与引导主要通过法律条文的规定来实现,这是规范经济企业活动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制度体系。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对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做出具体规定的专门法律,法律法规的空白使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无法可依”。而对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缺失产生更为直接和严重影响的是“执法不严”。许多强制性的责任即使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定,但是由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对民营企业制假贩假、污染环境等违背社会道德责任的行为“监而不管”,或者“不监不管”,甚至采取一种变相合谋的态度,导致一些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只停留于法律条文上,根本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2)转型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理想信仰的迷失对于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的履行产生负面影响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原有的价值观念、理想信仰和伦理道德原则受到现实的严峻挑战而逐渐失去其传统的调节效力,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法治、公平等理念尚没有完全形成,原有的价值原则已经破裂而新的价值原则却还未建立,这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定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现象,观念上的偏颇使得经济实践中企业社会道德责任问题没有引起社会各方面应有的关注。整个社会也没有形成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舆论导向,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缺少社会约束和监督。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民营企业不仅自身难以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且也没有履行社会道德责任的压力和动力,社会道德责任必然难以履行。

(3)民营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 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的履行不仅与外在的制度因素、社会观念因素有关,而且更直接取决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状况。中国民营企业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从产生起就游离于计划体制之外,在承担社会责任上也没有像国有企业那样受到计划和行政的过多过硬约束,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承担社会道德责任的传统与习惯,因此在履行社会道德责任上的积极性相对不高。而且中国民营企业主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民营企业主只是把企业看作是其发家致富的工具,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对企业的管理上理念陈旧、缺乏前瞻性,有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和家族管理阶段。许多民营企业没有意识到履行社会道德责任不仅能够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社会经济环境,而且能够提高企业声誉、优化企业生态、降低企业内外交易成本,而仅仅把承担社会责任简单地认为是企业的一种成本支出,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自觉。

三、改善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履行的若干对策

1.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履行的基本前提是构建健全的制度监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加强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的履行必须首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不仅将企业社会道德责任的具体内容以法律的形式进行系统明确的规范,而且还要合理建立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履行的评估系统和奖惩制度。同时,要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政府的监管是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约束机制的关键和保证。各级政府要从维护社会利益和保证社会运转的需要出发,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监督管理,强化执法力度,树立法律的绝对权威,有效引导企业履行社会道德责任的程度和方向,纠正或惩处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现象。从质量监督、税务、工商、金融、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与公安、法院等机构和社会公众等渠道收集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履行情况,通过该评估系统进行整合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估结果,并据此进行奖惩。

2.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民营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履行的监督

社会力量是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要监督力量。通过消费者协会、工会、行业协会等相关社会组织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是督促民营企业社会道德履行的重要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定期征求公众的意见,评价企业履行社会道德责任的表现,同时,通过社会舆论的充分监督,发挥电视、报刊、互联网络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监督评估体系,促成督促民营企业承担社会道德责任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表彰和奖励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批评或惩戒无视社会责任的企业,使评估结果产生广泛社会效应。从而促使民营企业养成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习惯,引导企业朝着积极承担社会道德责任的方向发展。

3.提升民营企业主的责任意识和经营理念,引导民营企业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责任观

民营企业履行社会道德责任,除了政府、社会与制度、舆论的外在监督,更根本的还是有赖于民营企业自身的自觉践行。民营企业能否履行社会道德责任,企业家的观念与意识是关键。首先,要加强学习,树立长远经营眼光,认识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与消费者、竞争者、内部员工、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息息相关,承担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其次,增强法律意识,在经营管理中自觉遵守法律,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再次,承担企业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社会责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在社会公益方面,热心慈善事业,扶危济贫,保证员工福利,服务社区建设。

民营企业家在转变自身经营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管理方法相融合,探索中国企业管理与社会道德义务的统一机制,把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灌输和贯彻。进而使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精神在企业的内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与内化。政府要注意引导民营企业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责任观,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全面、立体地宣传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引导民营企业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健康发展打造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基础;积极开展 “民营企业家培训工程”,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教育、加强企业伦理教育。[3]参考文献

[1] 余高雅.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企业经济,2011(9):137.

篇2

我国尚未出台一套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家标准,我们需要的CSR标准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结合中国国情和地域情况,以及不同性质、类型企业的实际,以形成完备的激励约束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不断提高。在没有CSR国家标准的情况下,要对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出评价,有时就难免不够全面和科学。如2011年社科院曾《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蓝皮书从商业贿赂制度、产品合格率、社保健康培训、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显示七成企业严重缺乏社会责任,认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高于民营企业,这一点就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还有在一些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的社会责任评价报告,其中2012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对13家企业授予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践优秀奖,在行业内率先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纺织行业较早推进社会责任评价工作,但与国际广泛意义上对社会责任强调的重点和方向有一定的差别,不便于横向比较。

另外南方周末杂志社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其关注点包括商品和服务质量、环保状况、劳资关系和慈善捐赠四个方面,采取网络投票为主的形式,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宁波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在宁波“港通天下、书藏古今”的沃土上,广大民营企业敢闯敢干、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成为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的最大来源。民营经济已成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为宁波经济贡献了70%左右的GDP、76%左右的税收、54%左右的出口,提供了87%左右的社会就业岗位。民营经济还在促进宁波产业转型、开放合作和改善社会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营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政府、客户、消费者等相关方的要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形式不断增多,也不断完善。通过“饮水思源”、“回报社会”、“创建和谐”履行社会责任,目前已经是民营企业界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但是从系统性、战略性、规范性的角度来看,宁波企业家引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熟度还不高。主要表现为以个体和短期利益为先,没有做到综合考虑行业、社会、员工等方面利益;公司在战略层面忽视社会责任,没有结合社会责任制定长远战略;一些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层次还不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处于从动状态,常常为应对政府的号召而为之;企业捐赠的行为偏多,结合自身的产业特色和企业文化、多元的社会责任实践还未实现。

宁波于2012年3月1日起实施《宁波市企业信用监管和社会责任评价办法》(市政府令192号)。该《办法》在评价标准方面,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五类评价指标,即企业发展、劳动关系、环境关系、社会关系和企业文化。通过这5方面的评定,评出优秀、达标、不达标、严重缺失这4个等级。对综合信用等级标识为A类或社会责任评价等级为优秀的企业,将享受到一系列政府资金补贴等激励措施;综合信用等级标识为D类或社会责任评价不达标的企业、社会责任严重缺失企业,有关管理部门将在法定权限范围内采取制裁措施。宁波还将探索开展首批“最具社会责任奖”的评选、表彰工作,以引导企业深入履行社会责任。根据评价指标,宁波已出台地方标准《宁波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准则》,具体包括了企业治理、企业信用、自主创新、经营结果、劳动合同执行、资源节约、污染物排放、诚信经营、产品质量和安全、对消费者的责任、企业精神、文化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容。

3宁波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

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对社会责任的评价办法和标准的出台,给宁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明了总体方向。但在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企业如何进一步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情况履行社会责任,重点就是企业规划好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

3.1结合行业特点,确定重点领域

宁波民营企业要结合自身外向型经济的特点,着力实践ISO26000国际标准,基于“总体把握、相互依存”的原则,优先关注七个核心议题。这七个核心主题,涉及到经济因素,以及与健康、安全和价值链等有关的因素,如图1所示。宁波民营企业需结合所处行业的特点,在上述核心议题中确定履行社会责任应首先突破的关键领域。比如宁波民营企业中所处重点行业之一的纺织业,由于所在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情况复杂,劳工事务议题应放到重点关注领域。外加宁波民营企业外向度高,国外出台的蓝色贸易壁垒为纺织品的出口设定了种种限制,这也需重点关注劳工事务这一引起国际组织关注的全球问题。

3.2落实责任部门,实现部门联动

宁波民营企业中家族制企业占有相当比例,这类企业家族领导的作用尤为明显。家族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应做到积极有效的动员,引导企业员工意识到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公众形象的提升十分必要,并在公开场合起到表率作用。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最高领导层应明确具体的责任部门,并做好充分的授权,由责任主体负责实现部门联动,将社会责任的履行真正落到实处。

3.3关注外部反馈,完善履行机制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需要密切关注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并了解在履行过程中政府、其他企业、民众、媒体等对其履行情况的评价,以动态调整履行方案,有序改进社会责任履行机制。民营企业应有机融合于社会环境,与外部环境实现和谐统一。

4宁波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推进策略

4.1转变观念与意识

(1)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是永续经营重要保障。在全球化经济进程中,宁波企业家在追求管理创新和绩效提升的过程中,重视“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为股东赚钱”固然重要,但同时勇于承担其他方面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自身永续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

(2)企业家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导向作用。企业家社会责任认知会导致企业家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决策,进而产生企业层面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它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成正相关,加强企业家社会责任的认知,从认知上改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可以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3)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需有自身特色。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借鉴国际通行标准ISO26000,关注地域特色要求,并结合自身行业状况和实际,可以使企业明晰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的领域。在安排绩效考评时,增加社会责任指标,会促使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愈发成熟。

(4)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并非给企业经济绩效带来负面效应。社会责任实践使得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即便在短期内可能增加企业的成本,长远看却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4.2在商业模式中融入社会责任理念

民营企业经历过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目前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新的困难,急需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更需要新的商业模式。如今,社会已经倾向于用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企业和企业家。企业家到了需要重新认识社会与环境、重新研究和分析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时候。在商业模式中融入社会责任理念,按图2中所示关系,从战略层面加以落实,表现出民营企业应有的为国分忧、勇于担当的精神,使得民营经济体赢得社会的赞誉,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推进这类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应更加强调创新(商业模式、产品、技术研发等)的成分。企业现代经营已不能仅仅靠低成本和价格战取胜,也不能单纯强调所谓的社会责任,而要靠与产业链相关参与者的友好共处与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的开发来谋求发展。将社会责任融入到商业模式之中,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明目标方向。

4.3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企业愈发重视战略规划,社会责任的内涵应深入融合在公司的战略体系之内。公司在聚焦企业文化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时,要更多地突出社会责任。公司应充分考虑顾客、员工、股东、合作伙伴、社会等各个相关方的关系,注重价值创造。

4.4寻求履行社会责任标杆

民营企业家最了解自己的产品和顾客群体,深谙企业的管理之道,但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也应注重学习。比如宁波小家电行业的企业,可学习源于三星“分享经营”哲学的社会公益活动理念,即将三星的经营成果与身边困难的人们共同分享,为他们带去梦想和希望。三星选定了代表希望的教育支援、代表爱心的社会福利、代表分享的农村支援和代表绿色的环境保护四个重点领域全面推进公益活动。其认为社会公益活动与尖端技术和优良产品一样,是经营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类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值得宁波民营企业借鉴。

4.5编制社会责任评价报告

为了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地推进和演绎,民营企业应该编制自身的年度社会责任评价报告。编写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向利益相关方汇报公司在绿色环保、供应链、员工和回馈社区等企业社会责任各方面的行动和业绩,增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理解和沟通。社会责任报告通常包括上一年度的企业情况,财务数据应基于公司的财务报表。报告数据应遵循重要性、完整性、可比性原则,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进行陈述,重点报告企业在产品、环境、员工及商业伙伴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责任。

4.6持续改进,寻求创新

正如图2所示,民营企业将整个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要基于PDCA循环并注重持续改进与创新,在此过程中需保持对外部环境的敏捷反应。社会责任工作要注重数据收集和信息整理,这有助于为民营企业推进社会责任打好基础。企业应倍加重视并维系经营,特别强调的是不能流于形式。

5结语

篇3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民营经济已成为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主体。相对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社会地位,其社会责任表现广受关注。有研究表明,随着民营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企业家个人财富的大量积累,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初步完成了企业的原始积累阶段,企业家个人的社会需要满足和追求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的需要满足由以财富、享受为主逐步转变为兼顾精神心理、政治参与、社会地位、民众评价等方面。民营企业在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社会责任表现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与社会要求尚存较大差距。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时常出现,如何最大限度地克服法律本身所固有的止恶有余、扬善不足的弱点,纠正过分强调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本、以股东利益为重的传统企业理念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许多学者和组织结构从不同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进行了探索,具有代表性的是该领域著名学者、美国佐治亚大学卡罗尔教授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要求和期望企业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能够创造价值和利润,而且期望企业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综合性和整体性概念,包含了慈善责任、伦理责任、法律责任、经济责任等多方面内容。其次,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对其进行界定。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在《商事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列举了10个方面58种行为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包括:经济增长与效率、公民权与机会均等、用工和培训、城市改建与开发、资源保护与再生、污染防治、对政府的支持等。这些行为又可以区分为完全自愿行为和非完全自愿行为两大类,非完全自愿行为由政府部门或非政府组织运用激励机制的引导,舆论的影响和监督,或通过法律法规的强行规定而得以落实;完全自愿行为由企业主动实施,且企业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主导作用。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动机进行探究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重要前提。

一、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动机分析

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需要是激发企业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因此,满足需要是激发动机的重要诱因。企业慈善行为的动机与水平根本上是由企业内部和外部压力决定的。在多种利益相关群体的影响下,企业慈善行动必将面对多层动力与压力。来自于股东、高层管理者、员工、消费者、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社区与合作活动等相关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慈善行为动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本课题在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进一步探索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动机。在现阶段,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和行为尚处于起步阶段,动机上也具有多元性。从满足需要角度考察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动机,大致包括五个方面,即规避发展风险的需要、提高企业声誉的需要、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争取政府支持的需要、企业家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驱动企业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行为导向经济利益与竞争优势、适应制度压力、追求社会价值等。

(一)规避发展风险的需要。履行社会责任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这对处于资本积累阶段的创业期和成长期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往往难以接受。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首要目标,但企业自身的生存是首要前提,只有生存才能谈得上发展。毫无疑问,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设定长期导向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在短期利润和长期收益之间取得平衡。从短期来看,那些不承担社会责任或对利益相关者不负责任的企业或许还能够获得生存和立足之地,但从长期来看这无疑为企业发展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面临着政策法律的干预、国际市场的社会责任壁垒、消费者的用脚投票等。整体来说,公司更应该视承担社会责任为一项有良好效益的社会投资。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企业利润来源于社会理应回报社会,融入到社会群体之中是实现更好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的重要体现,渗透和浸润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社会责任的优秀表现有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员工也愿意在这样的企业中长期努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增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交流,以社会责任活动为载体强化企业凝聚力。

(三)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跨国公司往往被许多人认为是社会责任的先行者,如诺和诺德公司在中国开展糖尿病教育,可口可乐公司支持中国农村教育的希望工程等;国内企业和企业家中的佼佼者有福耀玻璃的曹德旺、中国大陆第一个建立超十亿美金民间慈善基金会的慈善家余彭年、大连万达的王健林、蒙牛集团的牛根生等。但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对社会责任事业的关注程度与外资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许多跨国公司通过长期和持续的慈善和社会责任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国内企业则大多选择短期公益活动为营销载体,慈善活动和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出一种突发性和短期性,并未真正实现企业社会营销观念的转型。

今天的消费者更愿意接受具有良好“社会责任”形象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思文凯曾这样说,“可持续发展和企业责任成为我们所有运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和“敲门砖”。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是中国企业与接轨世界市场的共同语言,也是中国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融入国际市场的必备修炼。

(四)争取政府支持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是资源配置过程中权利与义务关系交换的结果。Davis在“权力―责任模型”和“责任铁律”中明确指出,“公司的社会责任来自于它所拥有的社会权力,责任是权力的对等物。”长期而言,那些不能按照社会认为负责任的态度去行使权力的人必将失去权力。积极承担社会责人的企业通常可获得比捐助额多得多的社会资源和无形资产,包括企业形象的无形传播及政府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无形凝结;同时,参与公益事业也是企业争取政府资源和获得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中国的情境背景下,政府部门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源并直接或间接决定或影响资源的配置和流向,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尚未充分实现。获得政府部门支持对于大量处于成长期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将如虎添翼。

(五)企业家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企业领导人或企业家起着关键作用。企业发展偏离正常轨道,乃至产生众多负面事件和丑闻,企业领导人或企业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安然造假事件、麦道夫金融诈骗案、三鹿奶粉事件等都足以证明企业家行为失范带来的严重后果。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初动力可能源于自身和家族的生存和繁衍需要,然后才是对企业和社会的责任与奉献。企业家在经营企业、从社会获取资源并创造价值的同时,理应回馈社会,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行为也昭示着“平等交换”的社会精神。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尚处于启蒙和孕育阶段,社会责任行动的例行化和可持续性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许多企业家只在大灾大难和危急时刻才伸出援助之手和慈善之心,甚至不少企业将慈善与公关、品牌建设、企业家名誉捆绑为一体,视野难免狭隘。包括高盛、耐克和英特尔在内的一些公司的领导者把经营核心业务的原则应用到了慈善活动中。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扩大社会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家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和获得社会认同的需要。

总体而言,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基本上以政府为主导,且以立法和执法为主,社会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企业行为还较为被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认为企业不能仅仅追求股东利润的最大化,它在为股东创造价值和利润的同时,还应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责任。在现阶段,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和行为大多尚处于单纯利他的初级阶段,在行动上缺少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结合,行为上显得零散和随意。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民营经济的影响面越来越广,迫切需要确保民营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需要从社会责任动机、理念、信息发布、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对其加以必要的约束和引导,让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事业长远健康发展。

二、促进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NGO)和普通民众。与此同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评价标准或社会责任守则也越来越常见,基于规范体系指导企业对社会责任表现情况进行报告,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认知。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当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普遍采取了一些相关做法:如制定和公布劳工、人权和环境责任守则;贯彻和实施相关体系认证(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定期公布社会责任报告;实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等。

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种组织与民营企业三方互动,实现政府引导、社会配合、企业参与的协调行动,共同推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进展。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自身等不同层次对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分析,提出推动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部门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从动机视角看,尽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企业家个人善意的因素,但不能完全依靠企业家自身的意识觉醒,而是更多的需要各种社会责任运动和公民社会基础来共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进程。转轨时期中国缺乏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种社会运动力量和公民社会基础,因此政府部门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依靠法律和制度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和执行。就我国目前现实情况看,应该从《公司法》中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并将其纳入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之中。强化民营企业的守法经营行为就是践行社会责任理念,使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在遵守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创造利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通过培训普及和强化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理念。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通过专题培训研讨的形式,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相关社会团体负责人、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等进行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理念,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与普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的各类研讨活动予以支持;倡导保护弱势群体、关注慈善事业的理念与行为,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内化等。通过政府引导和培训,尽快帮助企业构建起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使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尽快改变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普遍缺失的现状,使社会责任从随机走向常态。

第三,定期评估和向社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协同工商局、工会、劳动局、社会保障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尽快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社会责任数据档案,全面完整评价社会责任行为。地方政府部门特别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着手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数据库,并定期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开展评估,发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对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表彰,对那些违法经营、损害员工权利、诚信缺失的民营企业要予以曝光并追究责任。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思考社会责任战略,朝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

(三)鼓励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放大社会舆论监督的影响。拓展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沟通和宣传渠道,营造全员参与的舆论氛围。调查发现,社会责任环境氛围不足是影响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障碍之一。鼓励企业的各个利益向观众都主动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并积极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去,营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社会氛围。虽然从短期来看,履行社会责任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部分成本的增加,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和保证。以座谈会(如市场听证会等)、研讨会(如专题讲座等)、媒体(如主题曝光、3.15晚会等)等方式宣传和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培养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消费意识,将外部环境压力传导至企业,进而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通过对公众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参与和监督意识。

(四)鼓励企业制定社会责任战略,加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态度、动机和行为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最终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责任作用和影响,企业应当变消极被动为积极进取,变随机盲从为战略规划,变法律制约为自律自愿。企业应从战略层次考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制定合适的社会责任战略,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自律行为。

企业的有限资源难以完全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制定合适的社会责任战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层管理,在各个利益相关者和各种社会责任要求之间进行合理选择、优化和配置,尽可能地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要求,同时兼顾自身利益。改变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缺失和模糊的现状,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与企业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根据自身规模、所处的发展阶段、产业类型和业务特点,制定社会责任策略。例如,随着成长阶段的变化,企业应及时调整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重点。尤其是在进入成长期以后,应逐步增强对公共责任的关注。在进入衰退与转型期之前,应尽量借助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实现战略转型。对中小企业来说,则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以外部商业伙伴责任和内部员工股东责任为重点,承担社会责任,协调好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

篇4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传播,并迅速在全世界得到响应。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内涵是指企业为满足社会福利、稳定和发展而必须关心的多方面的责任。具体包括:1.企业对所有者的责任,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利润和发展。2.企业对顾客的责任,表现为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3.企业对债权人的责任,表现为按期偿还债务。4.企业对职工的责任,企业应给职工提供丰厚的工资、良好的工作条件,深造和晋升的机会。5.企业对政府及社区的责任,依法缴纳税、费,提供人人均等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6.企业对社会环境的责任,保护和治理环境使社会成为居民更好的生活场所。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的内容分析,可以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两个层次的特征:一是法律和制度要求的强制的社会责任。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这一类的企业社会责任往往是由相关的政府机构通过相应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制度的制定来强制推行的。二是道德和价值观念要求的自发的社会责任,如更高的环境保护标准、更高的质量标准、慈善事业等。这一类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建立在企业文化中对人、自然、社会和谐的认可上,体现了企业家自身的人文素质与价值理念。前者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企业长期盈利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需要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超越了以往企业只对股东负责的范畴,强调对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客户、政府等在内的更多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二、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民营经济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飞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目前,全国民营企业有360多万家,就业人数超过1.3亿,对全国GDP的贡献率达到65%,税收贡献率也超过50%。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一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严重缺失,使我国目前出现了诚信缺失、市场秩序混乱、侵犯劳工者权益、环境污染、“民工荒”等问题,影响了我国经济进一步的快速、稳定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在肩负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的同时,应该承担更加广泛的社会责任。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关系着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与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互依存。

三、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思路

民营企业家如何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首先应通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来取得经济效益,为股东负责,这是企业最大的成果和基本责任,但同时民营企业还要承担对消费者、员工、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因此,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应该从质量、员工、环境和公益四个方面着手:

1.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民营企业应树立“诚则信,信则兴”的经营理念,严格遵守信誉,合法经营,以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立足点和支撑点,以自主创新为途径,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远离假冒伪劣,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和广大消费者,企业才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生命,承担起起码的社会责任。

2.重视企业安全责任建设,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1)从基础因素看,民营企业是最缺乏安全把握的。无论从设施设备、管理水平、员工素质,还是从劳保待遇、医疗救助条件几个方面看,民营企业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基础比较薄弱;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公有制经济在一些领域逐步退出,民营企业已开始全面进入国民经济各个相关行业,这样民营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全局中的位置将越来越重要。因此要加强民营企业的安全监管,促使企业重视企业安全责任建设,不断改善劳动者的生产环境和生存条件,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2)在世界制造中心转向中国的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是世界范围的,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有一支素质过硬、技能高超和富有活力的员工队伍,因此民营企业要正确认识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尊重员工,切实维护和发展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薪资福利体系、员工培训提升体系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和企业向心力,提高民营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3.重视民营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比经济增长更重要,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要资源消耗不断降低。因为资源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共享的,环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共用的。相对来说我国民营企业是资源消耗较大、最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部门。所以民营企业应该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尽快转变企业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的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在不断加大技改力度,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同时,开始着手开展废物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以保护我们有限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5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民营经济也取得了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经济影响力日益扩大,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这过程中,伴随自身实力的提升,民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范围上不断扩大,程度日趋深入,内容日益丰富。在这当中,制度变迁的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度变迁回顾

在制度上,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也经历了大致三个时期:诱致性制度变迁主导,强制性制度变迁主导,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并存期。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利润导向,法律导向,道德和慈善导向三个阶段。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的不断深入,反映了民营企业的日益成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利润导向的社会责任(1978年--1991年)

这一时期从1978年到199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宣告了民营经济春天的带来。在这十四年时间里,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

生存的需要决定了这时期的民营企业不得不把利润作为企业经营最根本的出发点。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只是一个朦胧的概念。在这一时期,民营经济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为经济责任。

法律导向的社会责任(1992年―2000年)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重要讲话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十五大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善的同时,中国民营企业也进入到了制度化和正规化建设阶段。中国民营经济社会责任也逐步跨越利润导向的阶段,进入到法律导向的阶段,进入到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新阶段。这一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对责任的承担主要体现在对法律的导向基础上。

道德和慈善导向的社会责任(2001年至今)

道德责任表现为符合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准则,坚持公平主义,不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慈善责任是对道德责任的继承和升华,表现为奉献爱心,传递温暖。

这一时期的突出标志是,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甚至作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企业制度变迁打上全球化的烙印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席卷全球。中国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政府和民营企业都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压力和冲击,中国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过程被深深打上了经济全球化的烙印。

中国民营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改革发放三十年的缩影。中国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发展重要得益于以下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两个因素。

建立了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性框架

改革发放三十年,既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年,更是中国法制建设进步的三十年。法制的健全,有效的维护了民营经济的权益,为民营企业更好的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捐赠制度的建立和慈善组织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民营企业履行更高层次的的社会责任提供了便利。

民营企业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改革发放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量的扩张上,更有了质的飞跃,表现在公司治理水平逐渐提高,治理机构不断完善,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民营企业对于自身责任的承担进一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以SA8000为代表的责任评价体系也已经对中国民营企业的责任运作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舆论监督和社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过去三十年中,传媒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新兴媒体的兴起极大的调动了普通民众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人肉搜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社会舆论的监督对于民营企业是一把双刃剑。也正是由于网络媒体的及时披露,震惊世人的牛奶“三聚氰胺”事件最终得以曝光。普通民众和媒体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者,审视民营企业家们的一言一行。

制度和非制度共同引导民营社会责任的发展

法律规章和政策制度

2005年2月22日,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该文件从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支持、社会服务、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监管、加强指导和政策协调等七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通过对现有法律的补充完善,来减少制度的漏洞,增强法律执行的公平性和执行力。新《企业所得税法》就是一个成功的示范。另外,全国部分民营经济发达地区也已经着手制定针对不同地区、行业具体的指导标准和责任评价体系。

非制度因素建设

舆论宣传

总书记指出,媒体要“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弘扬民族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所以,媒体有责任在更大范围内宣传先进典型,监督民企行为,营造承担责任,回馈社会的舆论氛围,让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深入人心。

民众参与

公众应当以更加开放,更加宽容的心态来看待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接受民营企业帮助的社会群体,当然应当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对于民营企业的先进典型,公众应当加以鼓励。对于民营企业中的部分负面报道,在予以谴责的同时,还应当给予企业改过补救的机会。全社会都应当帮助引导民营企业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层次和水平。

加强教育

要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在这方面,国内商学院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对员工和高层领导的宣传教育和系统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让责任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去,体现在企业行为的点点滴滴

当中,成为企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成为全体员工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企业的主体意识建设

篇6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一般认为,学者欧利文・谢尔顿1924年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早期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讨论主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层次,后来逐渐地转移到了法律的层面。但是究竟何谓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界争论了数十年,到目前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由总部设在美国的SAI所确立的定义是:企业社会责任区别于商业责任,它是企业除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之外,还必须对全体社会承担责任,一般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发展慈善事业、捐赠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等。

世界银行定义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尽管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界定可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企业除了对股东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义务,同时对利益相关者也要承担责任和义务。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为: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职工、对社会资源的社会责任感,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权益、节约能源等。

二、履行社会责任对民营企业的战略意义

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是正向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来说,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提高社会对民营企业的认同感,提升民营企业形象。表面看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费用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但实际不然。从宏观上讲,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改进设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微观上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社会公众和顾客的认同。

虽然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盈利,但如果为了盈利不惜牺牲环境、员工的福利甚至公众的利益,这种获利就是不正当的,自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就是负面的。2003年希尔和诺顿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美国人在购买商品时会衡量该商品背后的社会责任影响力,当美国人了解到一个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消极举动时,高达91%的人会考虑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85%的人会把这方面的信息告诉家人、朋友;83%的人会拒绝投资该企业;80%的人会拒绝在该公司工作。因此,只有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长远的发展中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只有向社会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给予消费者良好的企业形象,社会和消费者才会对企业给予回报及认同,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企业自身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发生的“耐克事件”,到2006年的“富士康公司状告记者”事件,都无一例外地表明,一个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真正能够长久立足的企业,否则利润都只能是短期的,企业生命是短暂的。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付出,树立“可信赖、负责任”的形象。

(二)降低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监管力度,减少市场壁垒。以种种行为证明自己切实遵守政府法规的企业,常常能被国家或当地政府给予更多的自由。

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规定:捐赠公益事业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且对于捐赠的工程项目,当地人民政府应该给予支持和优惠。

在美国,国家和州级环境监管部门都有正式的规划,对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健康和安全影响的企业给予认可和奖励。而且这些企业面临的检查和程序性工作都会减少甚至能获得一些优惠。美国联邦判决指导方针规定,如果企业能证明他将社会责任落到实处,并且实行了有效的道德规范计划的话,针对该企业的处罚和罚款就会减少甚至完全没有。

(三)有助于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从全球视角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据报道,2005年欧美有数十家跨国公司推行SA8000标准认证。欧美大多数跨国公司也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标准。一些跨国公司如耐克、阿迪达斯、沃尔玛、麦当劳等为了避免品牌形象受到影响,不仅自己制定社会责任守则,而且要求产品配套企业和合作企业均要遵守这些守则。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影响到进入欧美公司供应链的中国企业。2000年以后,大多数的欧美企业都对其全球供应商和承包商实施社会责任评估和审核。只有通过审核与评估,才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到2004年2月,在全球已获得SA8000认证证书的351家企业组织中,我国已有49家。它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入跨国公司供应链或产业链,以及产品出口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通行证”。

另外一个典型案例是:在经历了2004年“西班牙火烧温州鞋”等一系列惨痛教训后,温州商人逐渐意识到,不能把自己变成一台纯粹的挣钱机器,要给竞争对手留点儿生存空间,把一部分利润让给当地企业。温州商人更大的一个转变是,很多鞋商都在东道国寻找合作伙伴,推动直接投资,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招募当地工人。直接投资既可以切实履行对东道国的投资承诺,促进当地税收和就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同时又巧妙地规避了贸易壁垒。这已是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基本思路。对我国大量准备“走出去”发展的民营企业来说,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改善与当地企业、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不失为可以借鉴的重要经验。

(四)提高顾客忠诚度,扩大市场份额。企业越是注重社会责任,其产品和服务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现在的顾客,特别是欧美顾客,多是道德消费者,他们不单单关心产品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更愿意选择道德形象良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品牌,更关心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对于消费者来说,接受一件由剥削童工、妇女或囚犯所制造出来的商品已变得不可思议。企业越注重承担社会责任,其产品和服务就越有可能获得客户的认可,从而得以扩大市场份额。上述希尔和诺顿民意调查的结果也揭示了这一点。

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星巴克咖啡。为保证农民收入,星巴克在世界咖啡市场价格降到40到50美分1磅时仍然用1.2美元来收购咖啡。星巴克还与国际环境组织合作向农民宣传:只要是绿色咖啡,星巴克就愿意高价购买。星巴克咖啡的CEO奥林・史密斯曾经说过,星巴克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说服顾客支付3美元的高价购买一杯“有社会责任感的咖啡”。

(五)吸引并保留住优秀人才。人力资本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性已经被众多实践和研究证实。获得并保留住优秀人才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必要因素。

英国著名管理学家、伦敦商学院教授查尔斯・汉迪对求职有过非常经典的论断:“今后,我们将不再‘寻找工作’,而是‘寻找雇主’。”

中华英才网2005年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知名品牌雇主发出的招聘广告吸引到求职者的比率,比一般企业要高得多。因为一个名声在外的雇主品牌,可以作为求职者选择的一个尺度,促使其在选择时心理上更加倾向于品牌雇主。这一点不仅降低了雇主品牌企业的人才获取成本,而且“雇主品牌”招聘模式将有助于企业持续获得核心人才,从而在竞争中保持较大优势。

产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雇主品牌这一概念核心是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形象和定位,如公司为雇员提供的工作环境、薪水和其他利益等;同时也包括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声望,如企业重视自身的声誉,树立自身“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形象等。即使在人才相对过剩,好工作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找到的今天,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技术人才仍会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自己选择工作的一项标准。

(六)提高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从运营成本的角度看,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需要考虑更多方面的内容,确实会引致成本的提高。例如,提高产品质量需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方面的花费;改善职工工作环境,提高劳动报酬,取得SA8000认证的费用;治理污染、开展社区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及捐赠活动的开支等额外支出。然而,企业强化了社会责任。首先,可以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博得广大消费者的好感和偏好,从长远看可以节省营销成本;在组织参与慈善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同时,企业也能收到宣传自身的效果,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广告。其次,企业的良好形象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节省管理费用和培训费用。再次,重视环境保护的企业会注重废料减量和资源的再生利用,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生产成本。

从财务绩效的角度看,社会责任将有助于企业股票价格上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的金融分析师发现,与那些丝毫不考虑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公司相比,那些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的公司的财务绩效同样不俗。此外,2002年美国DePAUL大学的Curtis C.Verschoor和Elizabeth Murphy也进行了一项专门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研究。该研究将《商业伦理》杂志评出的100家“最佳企业公民”与“标准普尔(S&P)500强”中其他企业的财务业绩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最佳企业公民”的整体财务状况要远远优于标准普尔500强的其他企业,前者的平均得分要比后者的平均值高出10个百分点。

三、我国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国民营企业的现实状况,本文将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三类,分别体现了与企业关系最密切的三种利益相关者权益受损问题,反映了企业对消费者、对员工、对环境责任的缺失。

(一)产品质量问题。很多曾经风光无限、吸引无数眼球的民营企业昙花一现,除了经营决策等问题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忽视了企业对顾客的责任。一些企业为了眼前利益,用质次价廉的原材料,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大肆制假贩假,非法生产不合格的假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甚至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假冒伪劣产品事件――从南京冠生园劣质月饼馅事件到“光明回炉奶”、“苏丹红事件”等使消费者产生了畏惧感的同时,也对一些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严重质疑。

(二)员工权益问题。民营企业中员工权益受侵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合同问题。民营企业有意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在合同里加上明显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款。雇方在雇佣职工时常以“试用期”为借口任意延长试用期,在试用期将满时又以种种借口解雇职工,使职工很难拿到应得的报酬。

2、劳资纠纷问题。全国总工会资料显示:2004年底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1,000亿元左右,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占拖欠工资总额的70%。

3、生产安全、职业健康问题。根据来自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2003年一季度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的有广东、浙江、山东等8个省。仅2004年1~4月,全国煤矿发生伤亡事故1,093起,死亡1,589人。全国建筑行业发生安全事故586起,死亡605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受到伤害的90%是农民工,这些企业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4、工时和加班问题。民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加工企业,工时和加班问题是这类企业最普遍的问题,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国加工生产企业的工时问题从国际劳工组织的网站上都可以看到很详细的资料。有些企业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工人的加班工资极低,严重违反劳动法。

5、社会保险问题。一些民营企业无视其在社会保险方面应承担的责任,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实际参保人数低于职工人数。据李文川等人2006年对浙江民营企业的调查,民营企业在医疗、失业、养老、工伤方面的保险覆盖率很低,企业提供相关保险的比例仅51.7%。结果,企业节省了成本,却把社会责任成本转嫁给了社会。

(三)环境保护问题。我国民营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还非常淡薄,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与利用资源两个方面。近年来,有关环境恶化、资源耗竭的大量报道已证实了这一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11月的调查,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中小企业工业生产存在污染问题。

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体系的构建

社会责任对于民营企业的战略意义、民营企业缺失社会责任的问题和弊端、外部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等都在促使我国民营企业关注、投入并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来。本文试从以下几个层面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体系:

(一)政府

1、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政府将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底线内容,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将软性的道德要求诉诸于刚性的制度规范,从而构成对企业的强力约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法律法规,弥补法律漏洞,在公司法的总则中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同时加大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加强对法律的实施和执行。强化企业的守法行为,使企业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为社会作贡献。

2、加大宣传力度。政府要通过舆论指导,让企业家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大事。承担社会责任并不是纯粹的道德呼唤,而是一种与市场相联系的利益机制。政府要引导企业把承担社会责任的压力转化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动力。

3、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责任评估体系和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任何一个企业的评价都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经济指标仅仅被认为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多种多样,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商业道德》、《财富》等都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评价体系。2007年7月在经历了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之后,我国第一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HM300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诞生,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世界里的中国声音。标志着使企业社会责任不至于停留在单纯的道德说教上,而成为可以予以正式实施的制度。

4、完善政府激励机制。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还应该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全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诸如优先解决社会责任意识强、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问题;金融、保险、工商、质检、海关、法院,以及担保机构等,共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对于企业产生积极外部影响的行为应该进行补贴;对企业参与公益捐赠应给予制度激励,对企业公益捐赠的行为实行减免税政策。另外,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捐赠,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还应建立保护机制,防止乱摊派、乱索取行为。

(二)社会

1、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强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社会监督:不仅受害的竞争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之诉,而且其他广大的竞争者和消费者也有权揭露不正当竞争行为,敦促国家机关发动公权力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监督既有公权力的监督(含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司法权力的监督),也包括社会的监督(含消费者个人的监督、消费者组织的监督和舆论监督)。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2、鼓励发展民间公益组织。完善社会公益机制,为民营企业实现社会责任提供组织保障。目前,国内慈善组织影响力不够。中国慈善公益组织大约100个,而美国1998年免税的公益组织有120万个。由于慈善捐赠中介机构的不足,又导致了中介机构类型的单调,这就必然影响到捐赠领域的拓展,影响不同捐赠兴趣、专长、领域企业的需求。诚如NPO信息咨询中心商玉生先生指出:“中国社会发展需要NPO,中国深化改革需要NPO,但是中国NPO的确太弱小。”

3、建立科学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他通过社会学与会计学有机结合,并用会计学特有的技术和方法,对某一单位的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信息需求,揭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义务和责任。

(三)企业自身

1、企业应明确社会责任愿景。明确的、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战略愿景集中反映了企业的任务与目标,表明了企业对社会及生态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准则。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都把眼光放在获取利润上面,利润最大化并不是现代企业的终极目标,为社会创造财富才是现代企业的最高使命。因此,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高涨,企业需要重新修订战略管理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员工、消费者、公众及政府的需求,站在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和谐社会构建的角度,开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确定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2、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如,美国的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对有关社会责任的问题进行管理,纷纷设置了直属董事会领导下的企业道德委员会或道德责任者等专门机构,作为履行道德责任的保证。对于企业的法律责任,美国企业一般都聘请了专业人士担当法律顾问,有些比较大型的企业还有自己的法律顾问委员会,专门对企业的法律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指导。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约有60%的大公司设有专门的伦理机构和伦理主管,负责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生的不正当经营行为提出的质疑。而现在,美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已远超过慈善义举阶段,有专门的伦理官员、公司社会责任履行计划、系统的项目设计、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执行程序与控制系统。

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机制设计理论;推进机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JA630046)。

作者简介:刘藏岩(1964-),女,河北饶阳人,温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社会责任、危机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5―0111―03

收稿日期:2008―07―09

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还将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民营企业本身的持续成长造成影响,并且也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转轨,《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强制推动和实施也只在一定程度和一定层面上发挥作用。机制设计原理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为解决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设计出一套系统推进机制,其原理在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决策过程,不对经营者提出超道德要求,完全借助机制运作产生的效率,最终推动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Howard R.Bowen(1953)首先提出企业及其经营者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以弗里德曼(Friedman,1962)、哈耶克等为代表却对此持反对意见,而彼得.F.德鲁克(1987)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者们却坚决认为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之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争论中,最被管理学界推崇的是Carroll(1979)的企业责任四层次内涵理论。上世纪末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入实际应用研究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回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及国际化问题研究较为著名。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起步较晚,学者黎友焕(2007)、殷格非(2005)、李立清与李燕凌(2005)等绝大多数研究者秉承国外研究者的观点,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持肯定态度并在基础研究及西方研究成果介绍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崔江水(2006)、景云祥(2005)、田虹(2006)等对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对策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设计

(一)政府推进机制

在现阶段,由于缺乏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政府组织和成熟市民主体的推动,政府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中应该承担起起始推动作用(单忠东,2007),对民营企业实施政策保障、监督和激励。

1、政府保障。(1)密切监测社会责任国际发展动态,积极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026000系列)的制定,为尚处于幼稚时期的民营企业争取更多国际公平发展的机会和待遇,尽可能减轻国际通用社会责任标准实施带给我国民营企业的冲击和压力,为民营企业赢取更多宝贵的发展时间和空间。(2)继续加大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努力消除或减少政策法规中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不断提升政府自身及其他组织和普通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践行力度,使民营企业融入一个和谐、诚信、负责任的社会体系当中,为民营企业履行更多和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培育文化基础。(3)经常性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教育。可采取会议、培训、咨询等各种有效措施和形式,对民营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进行社会责任知识、方法、技巧的教育和培训,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

2、政府监管。(1)设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部门,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态进行管理和监督(崔江水,2006)。设置专家和政府官员组成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部门,其职责包括对所辖层级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进行调查、监督、审计等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广泛的调查活动,汇总客观真实的数据,经权威专家研究分析,形成报告,提交人大、政协、工商局、税务局等政府机关,并将相关结果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向社会公布,作为对先进企业的褒奖和对落后企业的鞭策,形成制度,定期。并定期对辖区内的民营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审计监督工作。(2)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建立体现国情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景云祥,2005)。在2009年IS02006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颁布实施前,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过渡标准,做好民营企业与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的衔接。建立专门的认证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执行状况进行监督审核。鼓励国内认证机构与国外知名认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注重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衔接。在对外向型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认证上可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相互认可的机制。(3)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政府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全面考虑不同行业可能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社会责任问题,力求制定出一套具有广泛代表性、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规范,使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成为政府对企业进行约束的有力工具(田虹,2006)。

3、政府激励。(1)正激励。第一,设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奖”。对履行社会责任,在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环境保护、捐助公益和慈善事业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民营企业,政府予以奖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支持慈善公益事业,承担安全生产、环保、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责任。还可以结合减税、信贷、招投标加分、免费划拨土地、优先使用社会公共资源、赠送商业机会等开展多种形式综合奖励。第二,可建立与信誉体系挂钩的民营企业融资系统对民营企业实施激励。通过建立规范的民营企业信誉评估体系,连接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工商部门、质检部门、海关、法院及担保机构等相关机构,共享民营企业信誉信息,使优秀民营企业享受优先融资机会。第三,建立基于社会责任评价的企业升降级制度。设立专门的评价中心机构,建立一套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全方位评价民营企业指标体系,在综合评定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生态方面业绩的基础上实施挂牌升降制度。评定指标、权数评定程序和结果,全部向社会做透明处理,以此作为激励。(2)负激励。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事件及企业主的处罚力度,通过税、费、罚款、关、停、限期治理找准企业的痛点施与重处,其力度要足以起到惩戒和促使行为改变的作用。如深圳对严重违反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坚决予以“清除”,其中不乏知名企业。深圳还创立公开忏悔和承诺制度,要求严重社会责任事件责任企业负责人通过媒体公开忏悔,并做出守法承诺(张国玖,2006)。

(二)社会推进机制

社会公众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对象,涉及的主体范围非常广泛,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巨大推动力量。

1、非政府组织推动。在经济发达国家,劳工组织、消费者团体、人权组织和环保组织等非政府组织(NGO)是企业社会责任运行机制主要推动力量,而政府退居次要地位。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我国政府仍担负着过多职责,这不符合小政府大社会国家政治发展方向,也形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最终结果是政府也很难把此类问题处理好。政府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初期发挥主导作用,只能作为过渡时期过渡对策。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实现对非政府组织培育和支持,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其更好的为社会稳定与和谐服务。

2、行业协会推动。我国行业组织比较健全,在推动社会责任方面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完全应该在行为准则、评价体系以及宣传培训等方面建立完整的促进机制。各行业协会通过建立行业内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进行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管理,制定和完善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准则和标准,推动行业内企业开展国内外社会责任实践,促进各企业转变观念,守法经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就制定了中国首个行业自律标准――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成为纺织行业合理竞争、有序发展以及扩展国际市场的有力保障(张峻峰等,2007)。

3、媒体推动。媒体有巨大的信息放大效应。大众传媒是民营企业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和谐度最重要传播媒介和载体。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事件的报道,都会引起相关企业极大关注和行为改变,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巨大推力不可低估。

4、“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推动。责任消费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以所购买商品的制作过程是否符合基本的人权和环保标准作为购买决策依据。责任投资,即社会责任投资,是指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之外,以预期稳定利润分配的持续性、遵守法律、雇佣习惯、尊重人权、消费者问题、社会贡献程度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等社会伦理性标准为基础,评价并选择企业所进行的投资。“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是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一旦“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成为主流,必将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两个巨大压力集团,成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推动力量。

5、高校和科研机构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将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将在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界定,实施路径的选择,公关宣传造势,公益项目的选择和论证,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估等领域为企业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支持。此外,在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开设企业社会责任专业,讲授企业社会责任课程、各种认证标准及实施认证的法律程序等也是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

(三)法制推进机制

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初期政府的推动作用必不可少,但其会产生巨大管理成本,不可长期为之。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将是现阶段推动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有效率的办法。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现状分析。我国现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主要分散在劳动法、企业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及社会保障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关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尚无立法规范,成为法律的“盲区”。各法律律条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也多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李超,2007)。

2、完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法》,作为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建设的物质基础,这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建设的当务之急。其中,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所包含的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如何界定是立法的难点问题。可采取发达国家的通用做法,法律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采取强制性规范的形式予以规定,而道德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则采取授权性规范的形式予以规定。此外,还应修正现行法律条款中不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

3、严格执法力度,规范执法程序。民营企业法制化激励机制建设中,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也是关键环节。在已有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执行中,执法部门和个人因受到地方政府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和个人私利等因素的影响,不作为、执法不严的问题普遍存在,还有待于高效率的执法能力作为保障。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企业的监管力度,着力查处群众集中反映的企业违法问题,坚决清除和取缔严重违法的企业。探索建立行政司法联动机制,依法追究违法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确保企业履行法律责任。

4、加大对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惩处力度。把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定性和归类为违法和犯罪两种性质,向社会警示信息,撤消其享受来自于政府的一切荣誉和政策优惠待遇。实行关、停、限期治理、罚款等严厉惩戒措施。

(四)利益拉动机制

在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中政府的监督和保护对于社会责任主体来说是外力,最终要通过企业的内化起作用,这个过程意味着被动抵制和高额的管理成本付出,而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自身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规划中,将对企业产生巨大的拉力。

1、社会责任保障民营企业利益的实现。当今世界任何组织都处于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监督之下,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但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也会影响到企业短期利益的实现,社会责任管理是全球管理发展的大趋势,最明智的选择不是视若无睹和消极抵制而是顺应潮流。

2、社会责任提升民营企业社会形象和影响力。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以承担社会责任为核心战略,它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贯穿于企业对目标市场及实施策略的选择、政府公关、合作伙伴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危机事件处理及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等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塑造具有高度亲和力和感召力的企业形象,能更加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从而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一旦借助各种传播渠道,最经济地传递给更多的目标公众和其他企业公关客体,不仅能迅速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还能提升企业美誉度和和谐度,塑造良好企业和产品形象。

3、社会责任塑造民营企业优秀文化内涵。企业树立与社会共赢的核心价值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打造优秀企业的关键。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指导下,培育企业社会责任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把企业社会责任经营理念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和价值链上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塑造企业具有超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文化。

4、社会责任使企业吸引、激励保留员工的能力得到提高。企业积极的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能够对潜在的和当前的员工以及市民和高级主管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企业吸引、激励保留员工的能力得到提高。尤其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人员对以社会责任为内涵的优秀企业文化情有独钟。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中,员工不但可以分享企业的光荣、声誉,从而激发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还可以通过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参与,为奉献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创意和体力劳动寻找到机会(菲利普,科特勒等,2006)。

5、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危机管理的最有效武器。负责任的民营企业能长期获得政府、公益团体、社会公众特别是消费者的肯定与支持,从而较少爆发危机,并能在危机爆发后用最短的时间平复危机而降低损失。在修复危机造成的损害时,负责任的企业也能较容易赢得社会的谅解,重塑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化危机为商机。

篇8

回顾2008,通过三鹿奶粉事件,我们需要对产品的质量、安全、商业信誉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探索。而对中国企业来说,在当前经济危机下遇到了新的困难,就更应该来反思企业所走过的道路,同时考虑今后怎么走。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为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安全、产品质量等方面。近一阶段,关于中小企业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讨论非常热烈。综观现状,很多民营企业只把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时髦的名词冠以善用,却与企业真实需要相剥离,没能够引起对其的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自上世纪末进入中国社会以来,一直呈现滞后的状态。

对于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经营的问题,应从广大民营企业所处的特殊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从企业自身不能履行社会责任的困难分析去看,除了民营企业本身暴露的弊病,部分压力也来自于跨国企业;许多企业因为无法达到跨国公司的质量标准而失去订单。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

篇9

财务上将成本的概念定义为对象化的费用,即围绕某一成本对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合计。但成本是个广义的概念,我们在研究成本问题时,往往是站在企业主体的立场看企业内部成本,由此形成了如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概念,从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的角度看,形成了如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概念。国有企业是如此,民营企业也是如此。站在企业主体的立场看企业的外部成本,由此会形成企业社会成本的概念。对于企业的社会成本,理论界研究的较多的是国有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成本问题,因民营企业的经营机制,承担社会和政治功能不同于国有企业,对这一问题则研究很少。

1960年,科斯写了《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他的社会成本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交易成本”的存在。按科斯的观点,社会成本就是私人成本加上交易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私人成本会等于社会成本,但没有交易成本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科尔内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把社会成本定义为“一切涉及社会个别成员和集团的负担、损失、痛苦、牺牲或辛苦的现象”。这些现象一部分可以用货币来度量,但也有一部分涉及到心理的感受,是无法用货币来度量的。他认为对社会成本的考察可以从四个方面:(1)生产的内部实物投入,即生产成本;(2)外部成本,它并不直接以货币的形式反映在企业或非营利机构的账目上,如随生产能力利用的提高,事故可能增加,工人健康可能恶化,对环境的破坏可能加剧等等,为防止这种状况对生产的影响,要有一些“预防性”开支,这就是外部成本的内部化;(3)社会的分摊成本,如政府机构的经费支出;(4)反映大量经济现象的人们的意向、满意度和普遍感觉,一种是边际递减的社会成本,如与生产能力利用低水平相关的失业以及可能伴随的犯罪、暴力和自杀,另一种是边际递增的社会成本,如与生产能力高利用度相联系的其他领域的“瓶颈”、“短缺”以及对社会消费的负面影响,前面所说的生产成本、外部成本和社会分摊成本,也都是边际递增的社会成本。

思考科斯、科尔内的社会成本观,来研究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对认识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发挥积极作用。

二、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区别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成本按发生的原因,可以划分为因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方面原因而引起的内部生产经营成本和因承担社会责任等社会原因而引起的社会成本两种。它们的共同特性是:成本的承担主体都是企业,它们都必须通过企业的收入来补偿,成本的发生直接或间接与企业收入相联系,直接联系是指成本耗费必然带来收入的形成和实现,而间接联系是指如果没有这种成本的支出,或者会使企业收入减少,或者会使企业的其他成本上升,从而最终降低企业的收益水平。尽管社会成本与生产经营成本都是企业成本,但两者又存在明显的差别,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一种企业必须支付而且企业愿意支付的成本,属于一种刚性成本;而社会成本则是一种非自愿的,带有一定弹性的成本。从社会成本的非自愿性与企业行为的关系看有两种情形:一是相关成本,即成本的发生与企业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但企业不愿承担这种成本支出。这种成本通常是因企业行为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如对环境污染,产品因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害等,因而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所致,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必要成本支出;二是无关成本,就是这种成本与企业行为毫无关系,而是社会的一种单纯强制,如本应由政府财政负担而强制分摊给企业负担的成本。

2、从民营企业这一成本主体看,无论是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都有明确的成本归集对象,都是在企业所控制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其发生的时间,支出的数额通过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可以控制,因而生产经营成本是一种可控成本。而社会成本的发生,有的与企业的经营行为有关,有的无关,没有明确的成本计算对象,成本的变动也无规则,从而导致对这种成本变动难以预计。再者,社会成本的发生过程大多存在于企业外部,只是以成本付出的结果而为民营企所承受。这样,企业既不存在可以控制和调整的成本发生过程,也无法调整成本数量、支付时间等,社会成本大多与企业成本控制或管理的努力或绩效无关,因而社会成本是一种不可控成本。企业或社会不能以社会成本的增加或减少衡量企业成本管理的业绩,社会成本具有不可考核性。

3、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能够与其收入相配比,确定企业的损益。生产经营成本与企业收入形成直接联系,有投入才有产出,支付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入,生产经营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社会成本不能与企业的收入直接配比,社会成本大多与企业收入没有直接联系。社会成本的支付在企业收入不变时,单纯地增加企业的总成本,在社会成本不支付或少支付时,或者会影响企业的总收入,或者导致其它成本的增加,结果都会使企业效益减少。企业只有支付成本的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利。

4、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能够准确计量,在对每种生产经营成本进行计量时,有明确的成本计算对象,如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对象是采购的材料,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成本支出有详细的账簿记录,因而企业能准确地计量生产经营成本。但社会成本计量具有模糊性,因为社会成本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认识具有不确定性,企业的有些社会责任的外延堆以界定,所以它的不确定性更为突出,只能做到相对准确。再者社会成本所涉及内容的特殊性,决定其计量形式的多样性,除了可以用货币反映各项社会成本外,还可以采用实物指标或指数,甚至用文字来说明企业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和所造成的损失。

5、像其他企业一样,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计量方法单一,主要是采用历史成本法,而社会成本的计量方法则是多样化。具体可采用:(1)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例如企业为解决环境问题而购买的环境处理设备,即可按历史成本计价,但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却无法客观地衡量其价值损失,这时可采用主观估价的方法。这个方法要求人们对受损害的不同数量或不同质量水土的环境对象做出估价,以合理确定赔偿数和相应的治理费用;(2)机会成本法,例如,企业排污对附近山区林木造成了损失,该企业在调查损失的价值时,可能有两个方案:其一是给受害者赔款;其二是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使损失减少,如果受害者宁愿要求企业采取治理措施而不愿接受赔款,那么,这就意味着企业造成的损失已超过赔款数;(3)间接评价法,当某项社会成本或社会效益无法直接决定时,可以通过间接估计有相等效用或牺牲的项目的价值来确定。(4)社会公正法,企业生产对社会的损害会受到社会各方的谴责,有时会通过法律手段来裁决,这种公正判决企业赔偿数可以作为社会成本的量度(5)预防成本法,企业用为预防对社会造成损害而采取控制措施所耗费的资金来衡量社会成本的方法。等等。

三、民营企业社会成本的形成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相剥离的前提下,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超越了以往企业只对业主负责的范畴,强调对包括业主、员工、消费者、社区、客户、政府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最基本的是企业的法律责任,包括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不违背商业道德。在高层次上是企业对社区、环境保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捐助。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它既是民营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民营企业用来约束企业内部包括供应商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守则不同于其他的技术标准,它超越了以往企业只是强调技术性指标,只是把赚取利润作为惟一目标这样的传统理念,而更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生产过程中人的健康、安全和应该享有的权益。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还强调企业对消费者、对环境和社会的价值,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民营企业社会成本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对外部环境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所致。这种责任可归纳成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责任。主要指企业在经营范围内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以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为处理废水、废气、废渣,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稀缺资源的耗用,以及对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的服务和捐赠等。二是对社会的责任。包括:(1)就业责任。例如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招募录用和技术培训,以及职工福利的改进等。(2)社会保障和教育责任。例如对文化、科技、教育、体育以及慈善事业的支持和捐赠等。(3)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责任。(4)提供社会积累和消费基金的责任。(5)其他责任。例如与外单位的协作和售后维修服务责任。对这两方面的社会责任的承担,是形成民营企业社会成本支出的主要原因。

民营企业社会成本的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造成的机会损失。作为一个经济人的民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的主要目标,在收入一定的水平下,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必然要降低成本,包括生产经营成本和社会成本。生产经营成本与利润的直接关系自不必说,社会成本虽然与企业的收入没有直接联系,但社会成本的支出始终会影响到民营企业的经济利益。要达到此目的,民营企业就有存在不履行社会责任的经济理由。目前民营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体现在生产生活条件、生产安全、职业中毒、加班、劳动关系紧张、员工基本权益保障等方面。具体主要体现在:

1、无劳动合同。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员工在遇到如职业病、欠薪、辞退等问题需要投诉时,找不到任何凭据。根据有关调查,有些民营企业老板为了逃避员工职业病造成的法律责任,他们采取三个月换一批员工,这样以来,当员工的职业病或职业中毒发作的时候,他们已经离开了原来的企业,又没有任何凭据,给职业病和中毒事件的认定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劳资纠纷问题。在一些民营企业中,劳资纠纷经常发生,如辞退员工经济补偿纠纷、劳动工资问题、社会保险问题等。

3、生产安全问题。一些民营企业中,业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安全措施不足,职工生产中接触一些有害物质防范措施不够,影响职工健康,导致职工中毒、工伤、死亡事故时有发生。

4、超工时劳动问题。在一些民营企业中,加工生产企业最普遍的问题,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国加工生产企业的工时问题从国际劳工组织的网站上都可以看到很详细的资料。在赶制订单的季节,有些企业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加班工资非常低,严重违反劳动法。有些企业实工人实行计件制工资,他们采取把计件的单元价格压得很低的做法,使工人不加班就完不成当天的任务。而且,从账面上看就没有加班工资,从而逃避了加班工资的问题。

5、社会保险问题。以养老保险为例,民营企业职工参保的比例普遍较低。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对一些企业的职工的实际人数都没有掌握,企业也不愿意对政府透露,就是回避购买保险的问题。

6、妇女权益保障问题。一些民营企业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做得很差,一些企业,只要妇女一旦怀孕,就逼迫她离开,这样,企业就逃避了妇女三期保护的问题。所以,很多企业说他们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有些工种明明有毒,却让年轻的女孩子去做,结果使她们出现中毒,染上职业病,导致婚后生育畸形。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由跨国公司在其生产供应链上推行,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问题影响最大的是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和出口企业,特别是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做贴牌生产的民营企业,涉及到电子、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工艺品这六大行业。因为这些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员工的职业健康和权益保障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许多生产安全事故、职业中毒、员工权益受侵害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些企业。有些民营企业因达不到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要求而被停单,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情况,原本是想节约一些社会成本,但不履行社会责任却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机会损失,这是民营企业社会成本的一个延伸。

四、民营企业社会成本的控制

对于民营企业社会成本的控制,首先必须要明确一个观念,控制社会成本并不是一味地强调节约,降低社会成本,而是规范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的行为,规范社会成本的支出责任,使民营企业都处在一个健康有序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平竞争。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看起来是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是,民营企业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和运作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完全是靠企业家自身的觉醒形成的,而是靠市民社会的基础和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我国,目前既缺少市民社会的基础,又缺乏社会运动的推动,在这样的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审核和评估在供应商中推进,政府基本上没有介入,在目前缺乏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基础和各种社会力量的情况下,其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的引导和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实际上是种有效手段,它有利于树立一个民营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从长远看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控制社会成本,规范社会成本支出:

1、完善控制社会成本的制度机制。成本与收益之间存在着一种逆向关系,即在总产出一定时,成本增大意味着收益减少,而收益增加则表明它是由成本节约和成本利用效率提高而带来的结果。对于这一关系的假定和认可,使得个人或企业在逐利欲望的驱使下,竭力探寻降低成本和扩大收益的活动路径,进而使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倾向于“收益预期大于成本支出”的理性假设。但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个人或企业所进行的“成本明显大于收益”的活动,同样被看作是具有经济人“理性”意义的行为。因为,在社会经济环境中始终存在着易于被经济人“搭便车”的公共领域,所以这里就隐含着使成本被推卸和逃脱,以致转嫁给他人或社会的可能。问题在于,如果这种可能一旦成为现实,成本与收益就会脱节,并且不表现为两者之间的逆向关系。于是,在总产出一定时,一方面个人或企业的收益会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社会的成本可能被成倍地扩大。由此看来,成本约束制度的薄弱和松懈,其后果将是导引个人或企业把关注成本最小化的焦点都集中到了最大可能地推卸和逃脱成本的策略上来。

成本有可能被推卸和逃脱是创设成本控制制度的重要根源。在不断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人们越发注意到了制度对于控制社会成本的重要性。因为,这种制度机制的创设及其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于增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诚然,这种社会性意义表现为:人们在成本控制制度的规范下可以调整微观层次对处理成本与收益关系的行为和态度,进而演绎出社会宏观层面的变化和结果,以达到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和质量的目的。成本控制制度之所以对社会经济高效率产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关键在于它能够对民营企业这一经济人试图推卸和逃脱成本的强烈欲望进行有效的抑制和克服。

2、从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的力度,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国际接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角度去控制社会成本。要从公司法的总则中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强化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强化民营企业的守法行为,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为社会作贡献。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任何一个企业的评价都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经济指标仅仅被认为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有多种多样,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商业道德》、《财富》等都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评价体系。所以,跨国公司都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实现企业好公民形象的条件,并且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有明确的计划、有专门负责部门、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有可操作的规范化的管理程序。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守则超越我国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范畴,甚至有很多标准都低于劳动法的要求。地方政府执法与客户审核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客户往往是聘请第三方审核员进行审核评估,他们审核的过程非常仔细,而且每一次都要求要调查工人,了解真实情况,动真格的提出意见,不留情面。如果企业不认真对待审核员提出的整改意见,审核几次都不合格的,就有可能被停单,甚至取消订单。强化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的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管,才能有效控制和规范民营企业社会成本。

篇10

文章标题:民营企业要积极承担构建和谐城市责任

民营企业要积极承担构建和谐宁波的责任最近,中国共产党宁波市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宁波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这是一件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的大事。《实施意见》提出两个阶段性目标,力争到2020年把宁波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程度较高的城市。到2010年,要实现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民主法制的制度体系比较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先进健康的和谐文化繁荣发展;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更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加巩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效明显;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率先实现等7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要实现目标,完成任务,需要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奋进,共同努力。民营经济作为宁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作为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群体,在构建和谐宁波的过程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一、要承担推动发展的责任构建和谐宁波,归根到底要靠发展。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宁波中的最主要责任,也是对构建和谐宁波的最重要贡献。宁波民营企业在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扮演了很重要的推动者、主力军的角色。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民营企业通过高强度、低成本的创业、经营,以明显的比较成本优势,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不断壮大发展。据有关数字统计,目前我市有8.4万户私营企业,整个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达到80以上。今年9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我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公平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正在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民营企业要进一步抓住这一新的机遇,积极谋求自身的发展,努力做好、做专、做强、做大。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民营企业最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在继续保持低成本经营方式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创新技术,打造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要利用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空间,进行产业转移,在区域间建立平等、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关系,跳出宁波,发展宁波。具备“走出去”条件和实力的民营企业,要去海外市场寻找商机,争取在国际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民营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增加投资、增加利润、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就是对社会和谐的最大贡献。二、要承担推动创建和谐企业的责任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只有企业和谐了,才有社会的和谐。“和谐企业,生财有道”,创建和谐企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比外资、国有企业要差,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和谐程度也存在着差距,所以更需要引起民营企业家对和谐企业建设的高度重视。民营企业要和谐,当前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遵守法规。民营企业作为企业公民,一定要遵守一切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自觉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这既是民营企业的责任,也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二是要关爱员工。充分尊重和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与利益,在劳动合同、工资报酬、健康卫生、生命安全、人格尊严等方面,使员工既能享受到国家法律规定的权益,又能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条件。三是要保护环境。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已成为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障碍。宁波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与自然不和谐相处的状况,这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民营企业应当积极主动投身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推广清洁生产,维护生态环境,保证生产安全,与自然和谐相处。四是要修养道德。民营企业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炼,把“八荣八耻”成为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遵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抵制拜主义、享乐主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分是非,别美丑,树新风,促和谐。三、要承担推动光彩和公益慈善事业的责任致富不忘本,饮水当思源。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民营企业作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拥有较多财富的新的社会阶层,应当承担起先富帮后富,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历史责任。构建和谐宁波,需要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扶贫事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宁波的民营企业在自身企业发展的同时,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中来,民营企业家中出现了众多的慈善之星、光彩之星。据统计,2008年仅新农村建设中,宁波共有4519家民营企业结对1232个行政村,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这标志着我市的民营企业正在走向成熟,走向理性。在构建和谐宁波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