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十篇

时间:2023-12-22 17:51:26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1

脑外伤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障碍)没有直接的恢复方法,但是有其它的辅助手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开颅手术多久智力正常,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开颅手术多久智力正常

脑瘤是人的头脑里边长出了肿瘤。这类肿瘤可能是良好的,也可能是恶变的。无论是良好的還是恶变的脑瘤,都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来积极主动医治才行。医治脑瘤脑部手术是一个务必要选用的治疗方式。脑瘤脑部手术以后,手术恢复期可能会较为长一些。那麼,脑瘤脑部手术多长时间修复?

脑部手术多长时间智商一切正常

一切正常手术治疗的手术恢复期为一个月上下,可是脑瘤手术位置较为独特,脑部手术是个挺大的外伤,一切正常需要三个月時间才可以渡过手术恢复期。在这段时间,患者的身体机能慢慢修复,患者因脑瘤而出現的病症也会持续减轻,如患者手术前有眼睛视力出现异常,历经术后可渐渐地修复。

但是,脑瘤手术是以便尽可能摘除疾病,难以避免地要损害一些多功能性脑组织,也会出現大家常说的“脑瘤手术并发症”,假如要缓解这种手术治疗副作用,手术后需要开展功能性训练,最好是还可融合中西医结合推拿按摩中医针灸等方法。这种方式都能够协助脑瘤患者手术后的修复。

在手术恢复期内,患者也会出現一些异常现象,如手术治疗创口感染、脑瘤症状加剧乃至昏迷等状况,就得马上高度重视起來,在手术恢复期也不是肯定安全性的。

文中详解了脑瘤脑部手术究竟多长时间才可以修复变成一切正常,根据详细介绍能够了解脑瘤脑部手术大概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時间才可以修复。脑瘤脑部手术是一种十分大的手术治疗,病人动手术以前和以后一定要非常的留意才行。

开颅后要怎样恢复智力

开颅之后要想恢复智力,其包含有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患者自身病情的因素。要看患者是否属于重型或者超重型颅脑损伤。有的人相对而言比较轻,基本上后期都能够恢复智力。如果患者属于重型和超重型颅脑损伤,有的还需要维持生命体征而没有办法恢复智力,这是最主要的恢复条件。即使比较轻且不进行相应训练,其也能够恢复智力。如果相对较重,即使给予相应治疗,也无法恢复。二、患者的功能训练,因为有专门的康复功能训练中心,可以进行恢复智力相应的训练,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进行恢复。建议一定要去专业的康复恢复中心,这样对患者最佳有利。、

开颅手术后的智力/神经恢复

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

大脑的高级功能主要包括认知、感知、学习与记忆、言语、情绪和情感等,颅脑外伤患者多有认知和行为障碍,对康复造成一定的困难,仁仁德康复有如下建议:

(1)注意力和集中力的训练

①猜测游戏:取两个透明玻璃杯和一个弹球,让患者注视术者将一个杯覆扣在弹球上,并指出有弹球的杯子,反复数次。无误后改用两个不透明的杯子,操作同上,反复数次。成功后改用更多的杯子或更多不同颜色的球,扣上后让患者分别指出有各种颜色弹球的杯子,反复数次。

②删除作业:在一张白纸上写几个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如KBLRBPYO(亦可用数字、图形),让患者用铅笔删除术者指定的字母,如B。再改写字母的顺序和规定要删的字母,反复进行数次,成功后增加字母的行数和难度。

③时间感:要求患者按命令启动秒表,并于10秒钟时停止秒表,然后将时间逐渐延长至1分钟,当误差小于1-2秒时,改为不让患者看表,启动后让他心算到10秒时停止,然后将时间延长,到2分钟时停止,每10秒的误差不得超过1.5秒。达到要求后改为一边与患者交谈,一边让患者进行上述训练,使患者尽量控制自己不因交谈而分散注意力。

④作业疗法:编织、木工、拼图练习等。

(2)记忆的训练

①视觉记忆:先将3-5张绘有日常用品的图片卡放在患者面前,告诉患者每卡可以看5秒,然后将卡收去,让患者用笔写下所看到的物品的名称,反复数次,成功后增加卡的数目。

②编故事:把要记忆的内容按患者的习惯和爱好编成故事,有助于记忆。

③作业疗法:木工、粘土作业、镶嵌、投箭等。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①建立恒定的每日活动常规,让患者不断地重复和练习;

②耐心细声地向患者提问和下命令;

③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练习,将整个练习分解成若干小部,先一小部一小部地训练,成功后再逐步联合;

④利用视、听、触、嗅和运动等多种感觉输入来配合训练;

⑤每次训练时间要短,记忆正确时要及时频繁地给以奖励;

⑥让患者分清重点,先记住最必须的事,不去记忆一些无关的琐事。

(3)思维的训练

思维包括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多种过程,往往表现在对问题的解决中。

①信息获取:取一张当地的报纸,首先询问患者有关报纸首页的信息如大标题、日期、报纸的名称名称等,如回答无误,再让其指出报纸中的专栏如体育、商业、分类广告等。

回答无误后,再训练他寻找特殊的消息,如两个球队比赛的比分、某电影院上映的电影等,回答无误后,再训练寻找一些需要患者自己作出决定的消息。

②排列数字:给患者三张数字卡,让其由小到大排列,然后每次再多给一张卡,让其根据数字的大小插进已排好的三张卡之间。正确无误后,再多给几个数字卡,提问其中的共同之处,如哪些是奇数或偶数、哪些互为倍数等?

③分类:让患者将多项物品名称按物品用途分类、配对等。

④作业疗法:图画合成、木工等。训练是多种多样的,也并非一天内就把某训练中的所以步骤都完成。训练无需特殊用品,出院后在家中还可继续进行,因此对患者家属亦应进行训练,让他们也掌握训练方法。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2

患了脑卒中会有哪些后遗症

脑卒中发生后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医护重点也各有侧重。为了治疗和护理的方便,临床上常将脑卒中分为如下三期。

急性期 自脑血管病发生至第2周末。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患者病情不稳定,常有骤然变化和意外发生。治疗以挽救生命和控制病情进展为重点。

康复期 急性期过后到病后的1~6个月。此期患者病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并渐趋稳定。这一时期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的可能性较大。病情可逆者,在这一阶段可康复至较高水平;不可逆者,则症状、体征持续下去,转入后遗症期。这一时期的治疗以理疗、针灸、运动疗法为主。

后遗症期 脑卒中患者经半年治疗后,即转入后遗症期。此期没有一定的时限,除非本病再次发作。此期特征是病情平稳,失去的功能不再有明显好转。但是经功能锻炼后,由于脑其他部分的代偿作用,亦有进一步恢复功能的可能性。这一时期主要是防止脑卒中再发、治疗基础疾病和防止并发症。医疗方式主要是功能锻炼和必要的护理。

患了脑卒中会有哪些后遗症

偏瘫 偏瘫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患者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以上这3种症状,总称为“三偏”。

失语 失语也是脑卒中的主要后遗症,有多种不同类型。其中,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说一些简单而不连贯的单字,别人无法理解。感觉性失语则无语言表达障碍,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表现为答非所问,自说白话。若同一患者存在上述两种情形,则称为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则表现为看到一件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却叫不出它的名称。较大范围或复发多次的脑卒中患者,可留有精神和智力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和计算力下降、反应迟钝、不能看书写字,最后发展为痴呆,甚至连吃饭、大小便都不能自理。还有的患者会出现胡言乱语、抑郁狂躁、哭笑无常等病态人格。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张庆俊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大量工作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或家庭中进行的。实践证明,许多脑卒中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可以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能力。

以往人们由于害怕再度发生脑出血,不敢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实际上,康复治疗引起再度脑出血的可能性很小,康复治疗和训练宜及早开展。一般认为,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是:脑血栓形成患者在发病后1周,神志清醒的患者在发病后第2天;脑出血患者在发病第3周后,即急性期过后。即只要神志清楚、病情平稳就可开始功能恢复训练。

第一阶段:即脑卒中后急性期(从发病后到2周),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没有手动运动。

第二阶段:发病2周后。患者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主动运动。运动形式以基本的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为主。

第三阶段: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达到病程中的极值,共同运动的活动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内进行活动。

第四阶段:随着病程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加强而有所减轻,共同运动模式削弱,主动运动开始出现。此时的主动运动虽然困难,但逐渐开始变得容易。

第五阶段:基本的四肢共同运动失去了优势,可以从事较难的分离运动或较难的功能活动,痉挛明显减轻。

第六阶段: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内容有:

各种理疗:包括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入疗法等。

作业疗法:包括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训练等。日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医疗体育: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有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

语言训练: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

心理康复: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

娱乐康复:娱乐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避免其产生孤独寂寞感。方式有听音乐、练习乐器、绘画等。

下面重点介绍记忆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记忆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有记忆力减退,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

短期记忆障碍:大脑对新信息的储存时间缩短,刚发生的事情,一会儿就忘了,对过去的事却记忆犹新。

长期记忆障碍:往往在近事记忆受损的基础上形成,先有近事遗忘,慢慢发展为远事记忆力也下降。

不过,记忆力的康复是有办法的,如果患者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可以鼓励其写日记,将有助于扩大思维空间和加强记忆;还可以在房间内贴一些字条,如“讲究卫生”等,提醒他洗脸、刷牙、整理床铺等,有助于唤醒记忆;还可以让患者看过去的照片,激起他对于往事的回忆;还可以把数字如电话号码拆开让患者记忆,先记前面一半,再记后面的;也可以把事情编成顺口溜来帮助记忆;等等。只要坚持训练,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语言康复

语言康复也应尽早开始,在患者意识清醒、病情平稳后就可进行。

根据不同的失语类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运动性失语的康复锻炼应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喝”“吃”等单音字到“不行”“喝水”“吃饭”等单词,会说的词多了,再练习简单的语句,他人说上半句,患者接上半句,慢慢过渡到说整句话。熟练后再训练说复杂的句子,然后可让患者读简单的文章。训练方法可灵活多变,如看图说话、复述句子、指物说字、指字说字等。

若患者为感觉性失语,_可以存训练中反复将语言与视觉结合,如给患者盛好饭,告诉他“吃饭”;反复将于势与语言结合,如让患者洗脸,并用手做洗脸的动作,慢慢地患者就会把语言与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

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与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密切相关,脑卒中发生后,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点:

担心自己的生命小能保全;担心自己将来的生活要别人照顾;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等等。

心理康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首先,医护人员及患者家人对患者要热情。照料其生活起居,关心其病痛,不能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伤害患者的感情;可介绍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实例,树立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要帮助患者赶走对死亡的恐惧,向患者介绍病情的发展及需注意的问题,如脑出血患者常担心血还未止住,这时可向患者解释:出血已经停止,病情已经稳定,等血块吸收后,病情还会好转,目前主要是防止再出血,要安心休息,不要用力咳嗽和排便,避免情绪激动等;在帮助患者肢体康复的过程中,对其每一点进步,都要加以鼓励,以形成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的良性循环。

脑卒中患者偏瘫的肢体如何康复

脑卒中患者在度过危险的急性期后,应尽早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大脑的新陈代谢,增强代偿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使后遗症发生减少到最低程度,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残率。康复可以分为3个阶段:

1.病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一般指从发病到可以坐起这一阶段,脑梗死患者为1~2周,脑出血患者为3~4周。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康复锻炼。首先,让患者学会自己将健侧腿放在患侧腿膝关节上,沿患侧小腿下滑到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进行活动。其次,可在病床的另一头系上绳子,让患者用健侧手拉着绳子带动躯体活动,如翻身、抬腿、举臂等,尽其所能活动、锻炼。最后,对肢体瘫痪严重,不能自己锻炼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帮助他们做肢体关节的内收、外展、旋转、屈伸;为防止畸形,可用矫形装置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同时给予肌肉按摩,为患者下床活动打好基础。

2.练习坐起和站立:先抬高床头,练习坐起。床头抬高角度从30度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延长时间,让患者过渡到双足下垂,坐于床边。起床动作要慢,否则患者会有头晕感。然后可在专人保护下学习站立,站立时先将身体重量集中在健侧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时间逐步延长。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上肢的练习。

3.练习行走和锻炼生活自理能力:患者能够较长时间站立后,可以开始练习行走。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患肢,然后在两人的搀扶下练习行走,扶着椅背或拄拐行走。行走时应平稳缓慢,培养正确的步态,纠正八字足,防止身体过于向健侧偏斜。待患者已经能较好地独立行走后,再锻炼一些日常生活的能力,如上下楼梯、自。行穿衣、吃饭、梳洗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按摩对瘫痪肢体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按摩可以改变局部组织的生理反应。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调节身体功能,使瘫痪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得到改善,营养局部皮肤和肌肉,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缩性,解除肢体的挛缩、畸形及肌肉痉挛。

上述3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使患者过于劳累。康复阶段需要患者及其家属投入很大的耐心和毅力。

脑卒中患者的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就是患者不动,将全身放松,特别是要将准备接受治疗的部位放松,患者利用健侧肢体或在他人的帮助下对患侧肢体进行活动。

脑卒中患者应如何进行被动运动

如果瘫痪肢体不能活动,则取仰卧位,用健侧手拿起瘫痪的上肢,缓慢地伸展和屈曲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每次被动运动5分钟,上下午各1次;如果瘫痪的肢体已恢复活动,但运动仍不灵活,健侧手可帮助瘫痪的肢体活动,如帮助屈伸关节等。健侧的肢体也应经常活动,这种活动有助于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进行被动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被活动的肢体应充分放松,置于舒适的位置,被活动的关节要充分予以支持。

2.被动运动应缓慢而柔和,要有节律性,避免做冲击性动作。被动活动范围要逐步加大。

3.做被动运动时应尽量不引起明显的疼痛。当关节明显粘连时,应避免用暴力强行运动。被动运动常用于肩、肘、腕、手指、髋、膝关节等部位。

主动运动是指患者依靠自身的能力完成的运动,其目的是通过运动来恢复肌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肢体和肌肉的协调性。

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主动运动

不完全性瘫痪或完全性一侧偏瘫的患者,当患侧的肌力已有恢复时,应积极地做主动运动。不能下床的患者,自己要做外展肩运动,同时还要做屈曲和伸展肘关节、腕关节、握拳和伸掌动作。下肢要坚持做外展和内旋运动,屈曲下肢,以锻炼下肢的肌力和关节的功能。每次做10分钟,上下午各1次。一般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较上肢早。如果条件许可,应在发病后两三周开始站立行走训练。及早开始站立行走,是防止下肢萎缩畸形,特别是防止顽固足下垂的有效方法,也是改善全身生理功能的有效措施。

翻身动作

翻身能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性,是重要的治疗性动作。转换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被动翻身,并向患者交代要领,使其增加感觉,再逐渐过渡到主动翻身。

被动翻身时要注意:翻身前要求患者用健侧腿钩住患侧腿,以协助翻身,并按要求在健侧腿帮助下把患侧腿摆正;翻身训练可在病床上进行,有条件时也可在地板上进行,使患者解除从床上掉下来的恐惧感;无论向健侧还是向患侧翻身,都应注意教患者将患侧肩部放在不引起痉挛的;患者经被动翻身训练,掌握了一定的翻身技巧,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后,应逐渐减少对患者的帮助,使患者过渡到主动翻身。

主动翻身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

①患者两手十指交叉相握,然后伸肘,两手上举过肩,使患侧肩在翻过身后能维持在正确的位置上。②两膝弯曲,两脚平放在床上。③若向患侧翻身时,患侧膝可不用弯曲。这样翻过来后髋关节是伸直内旋位,可防止将来行走时髋伸不直。④若向健侧翻身,患侧膝要放在健侧膝上面。如患者自己不能做,可给予帮助,这样翻过来后可使患侧处于正确位置。⑤把头转向要翻的一边,用手引导躯干旋转,随后腿再跟上。

第二种方法:

翻向健侧:①患者用健侧手将患侧肢放在胸前。②健侧脚插到患侧腿下面,把患侧腿放在健侧小腿上。③在转颈及肩的同时,用健侧脚向患侧用力蹬床,身体跟着转过来。

翻向患侧:①将患侧臂移向身体外侧,拇指指向床头。并使健侧腿膝部立起。②抬头、颈前屈、转上半身,同时将脚稍向外移,然后向外侧蹬床,身子随着转过来。

如果患者做以上两种主动翻身活动有困难,可选做主动辅助运动。即在床的两边各同定一条带子,用手拉着协助进行翻身训练,以后逐渐放开,以适应主动翻身。

桥式运动

桥式运动就是选择性髋伸展运动,是早期床上变换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姿势像桥而得名。具体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双足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使臀部抬离床面。助者可用下述方法帮助患者完成该动作:用一只手掌放于患侧膝关节的稍上方,在向下按压膝部的同时向足前方牵拉大腿:另一只手帮助臀部抬起。随着患者的进步,助者可在逐渐减少帮助的同时,要求患者学会自己控制活动,不能让患侧膝关节伸展或向侧方倾倒。

桥式运动能帮助患者增加躯干的运动,一旦患者能熟练地完成,就可以随意地抬起臀部而使其处于舒适的位置,进而减少褥疮的发生,增加对关节的控制能力,为以后的坐和站打下基础,防止以后步行时伸髋困难而引起行走不便。急性期也可用此姿势放置便盆和更换衣服。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时要注意什么

只有适当地锻炼才有好的效果。因此,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

1.持之以恒。每天至少锻炼一次,坚持不懈。否则锻炼的效果不易巩固。

2.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的难度和运动量。

3.因人而异。要根据各自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活动量。

4.劳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心跳过快(每分钟不能超过140次)及心律紊乱,防止血压过高(不能超过26.6/16千帕);避免屏气动作及过度用力。如果运动后出现肌肉紧张,说明运动量过大,要适当减少。

5.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6.加强正常肢体及躯干功能的锻炼,以代偿残肢功能。

7.预防废用综合征,防止肩发僵、肢体挛缩畸形等后遗症。

8.装配假肢及矫形器。对截肢者装配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对某些肢体畸形、运动异常的患者装配适当的矫形器,可以预防畸形的进一步发展,补偿功能活动。对行走不便的患者,可配备手杖。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3

要让老年痴呆患者重建其生活自理能力,就要尽可能唤起他们对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的记忆。这些常识都是患者曾经知道的、已经储存在大脑里的东西,只是伴随病情加重而不断丢失。如果能经常提取、反复储存,遗忘速度就会大大减慢。

唤起远去的回忆

老年人阅历丰富,有很多美好而有意义的往事。虽然痴呆患者近期记忆受损,但大部分远期记忆仍然保存。而且远期记忆是一些实在的材料,患者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抒发自己的意见及情感,在与亲朋分享过往光辉岁月及成就的时候,会有助于他们重新肯定自己,从而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减少抑郁。通过反复的回忆,对提高记忆,延缓衰退,促进智力的恢复也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具体的记忆训练:

瞬时记忆护理人可以念一串不按顺序排列的数字,从三位数起,每次增加一位。如:125、2334、51498……念完后立即让患者复述,直至不能复述为止。

短时记忆给患者看几件物品,如:手机、苹果、饭碗、电池等等,然后马上收起来,让他回忆刚才看到了什么东西。物品数量可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观看的时间可由长到短。

长时记忆不时让患者回忆一下家里亲戚朋友,原来单位同事的姓名,前几天看过的电视内容,家中发生的事情等等。

有益的智力训练

智力活动内容其实非常丰富,如逻辑联想,思维的灵活性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理解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常用的训练方法有:

(1)逻辑联想、思维灵活性训练从儿童玩具中去寻找一些有益于智力的玩具,如按照图纸用积木搭出各种造型。

(2)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经常让患者对一些图片、实物、单词作归纳和分类。比如拿出一些小孩用的图画卡片,让患者将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分开归类。

(3)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给患者讲述一些事情,讲完后可以提一些问题让患者回答。

(4)数字大小、多少的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如将筷子分成两堆,让患者比较哪堆多,哪堆少。

还可以让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庭消费帐目计算,如去商场购买回一些日用品后,让他们帮忙算一算,每样物品各花费了多少钱,共消费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明朗清新的感观刺激

均衡适量的感官刺激可令大脑保持觉醒,但过多或不明确的刺激,反而会导致患者行为上的混乱。因此,在居住环境上应该注意:

1.墙壁和地板避免选用迷乱、复杂的图案。

2.在规律化的生活中添加一些变化,如在家庭的摆设中加入不同的色彩。因为刻板的生活、沉闷的色彩可令患者处于感官失衡的状态。

3.控制环境的噪音。因过强的电视或广播的噪音,会令患者不能明白和处理过多的资料。

同时,我们还可利用与患者的每一个接触,提供感官的刺激。如:喂食时先让患者看一看、嗅一嗅食物;天冷时递上一条温暖、柔软的毛巾;谈话时轻轻地拍按和抚摸;以及手、脚的按摩和音乐欣赏等等。重要的是要注重患者的“贴身感受”。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高校乒乓球运动员疲劳原因恢复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0061―03

1 前言

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就业、经济的压力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高校乒乓球运动员除了作为一名学生之外,还要参加乒乓球训练和比赛,他们承受的压力不言而喻。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肩负着学业与训练的任务,若两个任务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那将是对目前这种“体育生文化基础薄弱,专业特长不突出”的现状的一大突破。

因而,如何使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读书与训练产生的疲劳得以尽快恢复,以保证他们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更好地完成下一次乒乓球训练课的训练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前人对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后的疲劳与恢复也做过一些研究,如有学者认为,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消除,就会发展成为过度性疲劳而引起身体某些器官病变而危害人体的健康。

综合分析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应当正确的应用身体机能监督与恢复手段,并能及时了解运动员机能上的生理生化反应,保证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促使运动员加速恢复过程,减少伤病的发生,使运动员承受更大的训练强度和负荷,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笔者认为,前人的研究为本文撰写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参考,但目前的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只从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研究。

鉴以此,本文在充分了解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及竞赛的特点之基础上,以广西师范大学乒乓球运动员为例,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对其疲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对高校乒乓球运动员的疲劳恢复有显著的实际参考价值,并以此促进高校乒乓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与训练管理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动作精细,技术复杂多变的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其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技巧性强、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内对瞬息万变的击球有较强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乒乓球正手攻球只需0.15s就可到达对方台面,运动员必须在短暂的时间内对来球的方向、旋转、力量、落点等全面进行观察,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采取对策,迅速移动步法,调整击球的位置与拍面角度,进行合理的还击,而这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指挥下进行的,运动员的神经系统通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2.2 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2.1 文化课与乒乓球训练课的时间间隔短

众所周知,学生读书主要是对脑力劳动的消耗。脑力劳动是指以大脑神经系统的运动为主,以其他生理系统的运动为辅的主体劳动,如记忆、思维等。

学习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过程,它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沛的精力,不能打疲劳战,必须注意劳逸结合,否则将难以保证学习效率。

高校乒乓球运动员每天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参加乒乓球的训练,他们的脑力与体力的消耗非常大。

从调查了解到,高校乒乓球运动员每天对乒乓球的训练时间不算太长,强度也不算太大。从2010级和2011级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表中可以看出,他们每天要上的课非常多,有各种理论课与技术课,除了每天上午和下午有课之外,晚上也要上课。虽然他们的乒乓球专选课每周都只安排3次课,但是校队的乒乓球运动员每天下午16:00到17:30还要集合训练。

从训练时间和强度看,似乎并不觉得这样的训练会对学生的体力消耗很大,但是从学生每天需要上的那么多文化课以及乒乓球运动的特点观察,我们将发现加上乒乓球训练对学生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

首先,学生每天都上许多的文化课,上课的时候都是要集中精神记忆和思考,大脑几乎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时间过长,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能量大量消耗,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一抑制规律紊乱,则会产生疲劳反应,出现头痛、头昏、嗜睡、精力不足、注意不集中等症状。

其次,学生参加乒乓球训练的要求是精力必须高度集中,因为乒乓球的球体小,速度快,攻防转换迅速,技术发杂多变,在考虑技术发挥的同时,又要考虑战术的运用,大脑快速紧张地思考,大脑的血液循环加快,机体的能量和养分也随着迅速地消耗,大脑神经系统很容易产生疲劳。而学生文化课与乒乓球训练课的时间间隔短,使学生的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当大脑长时间工作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就会出现疲劳,当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启动保护性抑制,持久下去的结果将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甚至还会引起神经衰弱。

2.2.2 高校乒乓球运动员生活作息不规律

生物钟作息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所固有的生理节律。一个人应该按照自身的生理节律来安排作息,绝对不能违反、干扰这种节律。

然而有些高校乒乓球运动员常常反其道而行之,有些学生晚上熬夜,不睡午觉,三餐不定时,有些既抽烟又喝酒,再加上饮食简单,营养不合理,就会显得昏昏沉沉,疲惫不堪,还往往因早上赖床而不吃早餐,空腹训练,使运动的机体没有得到能量的供给而产生疲劳。

有时候还因为吃一些传统、简单的早餐(如豆浆加油条或白粥加咸菜)会使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运动的机体机能失调,运动能力下降,瘫软无力,疲惫不堪。晚上又常熬夜导致睡眠不足,使运动疲劳没有得到应有的恢复,机体能量储备不足。有的甚至还盲目减肥,挑食厌食,严重影响机体的能源物质供给量,使机体运动能力下降,极易产生运动性疲劳。

2.3 高校乒乓球运动员的疲劳分析

由以上的分析得知,目前高校乒乓球运动员对于学习文化知识与乒乓球训练所产生的脑力疲劳甚于体力疲劳。

脑力疲劳是指长时间用脑,引起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脑细胞的生理功能障碍降低,出现疲劳感。

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则会使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从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使思维变得迟钝,头昏脑发胀、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疲劳状态。高校乒乓球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与参加乒乓球训练,使用脑力的时间长,再加上各种精神压力长时间积蓄,大脑超负荷运转,妨碍了大脑细胞对氧和营养的及时补充,使内分泌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过度,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导致脑疲劳。

已有研究发现,过度用脑会导致大脑两半球顽固性慢性充血现象发生,这就势必造成学生各神经系统疲劳,不仅使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思维缓慢,理解和记忆减退,还会造成头疼、失眠、食欲不振和情感淡漠等,极易引起各种身心疾病。还有学者的研究甚至表明:脑力劳动者神经系统患病率为15.2%。

鉴于此,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引起重视,尤其是对高校乒乓球运动员,缓解其脑力疲劳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乒乓球运动员既是一个大学生,也是一个乒乓球运动员,肩负着学习文化知识与提高运动技能的任务,高校乒乓球运动员和专业乒乓球运动员是不相同的,因此其疲劳产生的原因也不同,我们不能仅从他们的乒乓球训练分析其疲劳产生的原因,否则将影响对疲劳恢复手段的选择。

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运动技能,因此每天必须长时间地进行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这势必会大量消耗机体的能量物质,尤其是乒乓球的多球训练,对于专业运动员每天的多球训练来说,一次要连续击打上至少一百多个来球。

而击打球时,首先要求集中精力,判断来球的速度、落点、旋转以及弧线的高低;其次要求快速移动步伐、动作到位、寻找合理的击球时间;最后还要求击出的球要有质量,并且还要迅速还原动作,进行连续击球。这不仅会造成机体的乳酸大量堆积,还会使肌糖原大量消耗、血糖浓度下降、体温升高脱水和无机盐丢失,还会使运动员心肺功能下降、心跳加快、心慌、气短、血压升高、大汗淋漓、胸闷、腹痛等,可见机体极易产生疲劳感。这就不不难分析出,专业乒乓球运动员体力疲劳大于脑力疲劳。

而对于高校乒乓球运动员,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引起其疲劳产生的真正原因,从而对高校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实施超前保护,除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和训练条件之外,我们还应缩短他们疲劳的恢复时间,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定期休养机会,以利于消除疲劳和防止疾病,以利于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与更快的提高乒乓球技战术水平。

2.4 高校乒乓球运动员疲劳的恢复

对于高校乒乓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所产生的疲劳,通常应该采取比较合理且有效的方法进行恢复。

(1)经常组织班集体户外郊游活动可以使高校乒乓球运动员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摆脱紧张的训练和学习压力,使大脑皮层不同功能的细胞产生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诱导,从而使细胞得到交替休息,进而使身心都逐步得到调整和恢复。

(2)文化课与乒乓球训练课在时间上间隔不应该过短,文化课结束后,至少应当休息十分钟,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乒乓球训练课。

(3)学生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按时吃饭,注意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

(4)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还要做好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铭记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应学习为主的任务。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5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障碍;意念运动结合针刺

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以往的康复是在有不同程度、随意运动的肢体上进行训练的,而对于完全瘫痪的肢体,早期康复往往被忽视,或仅局限于收效甚微的被动运动。所以,如何按照正常运动的模式,发挥患者由意识到运动的主动性(即意念运动)报道甚少。我们从2012年10月以来,利用意念运动结合针刺对58例脑卒中完全偏瘫患者进行了研究,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①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②必须经头颅CT检查证实属于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和累及内囊的丘脑部位的脑卒中患者;③Fugl-Meyer评分(FMA)的上下肢运动总分≤50分;④在发病后7d内已经意识清醒,病情平稳。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脑卒中史;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③有严重的并发症;④双侧病变的患者。2012年10月~2013年4月,本院神经内科所有符合上述标准的重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共有58例,康复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8.8±9.71)岁。脑出血14例,脑梗死16例,左侧瘫14例,右侧瘫16例。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60.46±9.70)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16例,左侧瘫12例,右侧瘫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各项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脑神经细胞,促进脑代谢,稳定血压,降颅压及被动运动肢体及按摩、理疗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运动意念结合针刺组进行:①诱导意念运动: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有治疗师指导进行诱导意念活动肢体,采用静脉输液用的一次性胶带将患者上眼眼睑贴敷向眉头及额头方向向上拉起,即让患者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患肢上,尽最大努力运动患肢,即使不能产生运动,也需要患者有运动瘫痪部位的意识。训练方法是依次运动肩关节的内收与外展,肘关节的屈曲与伸直,前臂旋前旋后动作,腕关节旋前旋后与屈伸及手指精细功能的训练,下肢包括髋关节屈伸,大腿内收与外展,小腿屈伸、踝关节及趾关节运动训练,以及有仰卧至翻身,起坐、站立及步态训练。运动意念的训练以患者能够耐受,不感到疲劳为度,一般是每组肌群重复训练8~10次,30s/次,在每次尝试后治疗师都给予患者明确的反馈信息。连续练习30~40min.,完成后进行总体反馈;②针刺治疗:采用体针和头针,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取穴以曲池、合谷、外关、太冲、、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为主,言语不利者加翳风、廉泉穴,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穴。辨证加减:按脑卒中病辨证分型加减[1]风痰阻络配丰隆,肝阳上亢配百会、风池,痰热腑实配天枢、丰隆、大椎,阴虚阳亢配配太溪、阴陵泉,气虚配三阴交、气海。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治疗1次/d,6~7次/w。每个患者在入院后平静时或1个月疗程结束时,各记录1次脑电图(EEG),运动意念结合针刺治疗组在病程中有意念活动时记录1次EEG。

1.3疗效评定及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评定采用Barth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2]:上肢运动最高分为66分,下肢为34分,上下肢的运动总分为100分。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中服从正态分布的使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初次FMA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两组末次BI评测的结果有明显差别(P

3 讨论

任何随意运动的产生都是在脑内先形成运动意念,之后再由兴奋冲动传出而产生运动。对于瘫痪不完全的肌群,康复的作用就是反复强化这一从脑至肌群的运动模式,对于瘫痪完全的患者,以往的康复则是被动运动肢体、按摩、等手段使瘫痪的肌力恢复,等待损伤的中枢神经环路的修复[3]。我们对于完全性瘫痪患者利用意念活动,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产生运动意念,然后反复强化这一意念,可促使遭到损害的运动传导通路重新建立起来,这也支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有部分休眠状态的突触能被激活使用,促进正常运动反射弧的形成而达到康复肢体的目的。完全性瘫痪患者因缺乏主动性运用这一理念,康复是被动的,从本组资料看疗效也较差,他们只有等到损伤的神经环路修复或者代偿后,才能有运动的产生,如果将患者的被动与主动运动结合起来,对完全性瘫痪患者可能会有更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脑卒中多由于气、血、痰淤阻经络,经络失于濡养,肌腠不用而致偏瘫,治疗时取多气多血之阳明经穴位,意在充分激发阳明经气,让阳明经发挥主润宗筋的作用,使偏枯肢体气血通畅,肌肉得以濡养。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对于这种因高级中枢失去对随意运动功能控制引起的迟缓软瘫,治疗应协调肌群的张力直至出现正常运动模式。

从本组患者脑电情况来看,瘫痪肢体恢复较好的患者,责任病灶脑电活动亦有所改善。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注意力集中的患者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脑损伤后常常出现认知障碍,有报道其发生率为100% 。众说周知,偏瘫的恢复与认知有关,尤其是记忆和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使患者不能学习新的东西,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都是一个学习过程,反复训练。记忆障碍经常伴有注意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注意涣散和注意转移,导致运动功能恢复缓慢[4]。常言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本研究用胶带将患者眼睑上提,有助于提高患者清醒度,同时发现患者能很快关注偏瘫的肢体、对治疗师的指令能很好理解。当患者有运动意念时,相应部位的脑电活动亦增强并泛化,使相对静止状态的脑细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可逆性,持续刺激会使中枢神经突触增强或重建,实现了神经系统重新组合。对于完全瘫痪的患者,应使之建立信心。运动意念结合针刺治疗,运动意念的训练及强化也是愈早愈好,对于完全瘫痪的患者,只要神志清楚,就应尽早训练,训练越早越能早日建立新的突触链,能早日建立新的突触链,产生新的运动反射弧,从而使运动功能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治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75-79.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6

[主题词]偏瘫/针灸疗法;偏瘫/康复;预后

不论是传统康复还是现代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都有显著疗效。但由于个体病情的差异,治疗时机的不同,其恢复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对在治疗过程中恢复不理想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多因素的分析,寻找影响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12例均为2003年10月一200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请康复科会诊的患者,并符合入选标准(见下述)。其中男179例,女133例;年龄37~84岁,平均(64.3±7.1)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45天;脑梗死187例,脑出血125例;病变在左半球者167例,病变在右半球者145例;病灶为单发/小病灶230例,多发/大面积82例;合并高血压者97例,糖尿病56例,各类心脏病13例,肺部感染15例,各类癌症7例,头颅海绵状血管瘤1例,肾病综合征1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上述疾病合并2种或2种以上者39例。

1.2 人选标准

入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且意识清楚,病情稳定。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

人我院治疗的一般为急性期患者,神经科多采用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给予相应的降压、降血糖等治疗。

2.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采用头针加体针加电针。头针应用焦氏头针的运动区。体针分为两组:第1组,患者平卧位,上肢取前肩(肩穴向内平开1寸)、消泺、上廉、偏历、合谷,下肢取新建(居前1寸)、髀关、伏兔、阳陵泉、悬钟。第2组,患者侧卧位,上肢取巨骨、肩、上(三角肌中央)、手五里、孔最、八邪,下肢取环跳、居、灵宝(窝横纹腓侧头上6寸)、足三里、阳辅。接6805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两组交替进行,针5天休息2天。

2.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技术、PNF技术、Rood方法等,开始在床边进行躯干和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如翻身、坐起、桥式运动、上下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能坐轮椅就到治疗室进行站立、转移、平衡、协调和步行训练,作业训练及ADL训练;伴失语或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言语和认知训练。

2.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医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以P

3 疗效观察

3.1 评定方法

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评定采用Brunnstrom评定,312例患者在针灸和康复治疗前及治疗20次后各评定1次。

3.2结果分析

48例在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没有变化,为了找到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因素,在排除家庭因素外,就个人和疾病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肢体功能未改善的发生率左半球高于右半球,男性高于女性,但经统计学分析,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高于非老年,病程长的高于病程短的,脑梗死高于脑出血,伴有言语障碍的高于无言语障碍的,伴有心理障碍的高于无心理障碍的,伴有合并症的高于无合并症的,伴有认知障碍的高于无认知障碍的,多发/大面积高于单发/小面积,经统计学分析,二者间均有显著性意义或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4 讨论

本研究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Brunnstrom作为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判断指标,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确定10个可能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影响的因素,将综合治疗无效的病例就这10方面进行回顾性的逐一分析,发现有8个影响因素与疗效相关,分别讨论如下。

4.1年龄

无论哪种类型的脑中风,年龄对功能预后都有明显影响,这种作用呈线性关系,且呈负相关。本研究也表明年龄对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这可能与老年人的机能日趋低下,恢复潜能和代偿能力明显不足有关。

4.2病程

康复的介入时机对功能预后也有明显影响,脑卒中的康复指征通常为意识清楚、生命征平稳、有肢体功能障碍者。有研究表明,越早进行针灸治疗者症状好转越快,机能缺损越少。本研究也证实越迟进行康复者,其肢体功能未改善的发病率越高。

4.3中风类型

王慕一认为脑出血预后差,脑梗死预后好。本研究结果与李红玲相同,即脑出血的功能预后好于脑梗死,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病例均是选自于神经内科,脑出血者均是出血量少、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临床上经开颅手术的患者,相对疗效较差,但因例数较少未能进行统计。

4.4病灶特点

病灶大小是影响功能恢复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因素,病变累计范围越广泛,所致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患者越易继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机体恢复能力越差。本研究也表明多发/大面积损伤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且相对其他几种因素影响最大。

4.5言语障碍

构音障碍、言语不清对预后的影响不大,重要的是失语症。在失语症中,Brocka失语影响到与人的交流,常常表现出性急、郁闷、唉声叹气等,但对肢体功能影响较轻。Wernicke失语由于对语言理解障碍,影响了康复训练时的主观配合,故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完全性失语由于损伤面积过大,病情严重,言语的理解和表达均受限制,故是言语障碍中影响最大的症型。本研究证实言语障碍对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但例数有限,不能细分,这将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4.6认知障碍

认知领域包括意识水平、定向能力、专注能力、语言能力、空间结构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脑卒中后可有多个领域受损,较多累及记忆力、空间结构、计算力等,其他如推理能力、注意力、定向力等方面也相对容易受损。有报道入院时认知功能未受损的患者功能恢复快,相反则功能进步慢,出院后遗留的残疾重,尤其记忆和注意障碍对功能的恢复影响最大。本研究也表明认知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肢体功能的恢复。

4.7心理障碍

偏瘫后患者的心理变化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震惊阶段、否定阶段、抑郁反应阶段、对抗独立阶段、适应阶段。上述5个阶段中抑郁反应阶段和对抗独立阶段对功能的康复最为不利。有报道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40.1%,肢体活动能力越低,抑郁症的发生率越高。本研究则证明心理障碍严重阻碍了肢体功能的康复。

4.8合并疾病

脑卒中常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部感染等,而这些合并症也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其原因为:①延误康复时间或妨碍康复治疗;②是脑卒中的诱因,必须积极加以控制;③卒中前不良健康状况导致机体潜能不能有效发挥。故在本研究中合并症也是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7

感觉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偏身感觉障碍是指患者半侧的感觉障碍,包括浅感觉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深感觉的关节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以及复合感觉及特殊感觉障碍如视觉障碍、嗅觉障碍、感觉过敏(肢体痛)。根据脑损害部位以及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皮质型、内囊型、丘脑型、脑干型、脊髓传导型等。感觉障碍具有病程长、疗效差、见效慢等特点,并且感觉是运动的前提,对躯体的协调、平衡及运动功能有明显影响。由于感觉的丧失和迟钝,还易造成烫伤、创伤以及感染等,但目前,国内普遍存在重运动而轻感觉恢复的误区。

中医药治疗

中药制剂 根据中药辨证论治认为,气虚血瘀贯穿与中风的始末,施以中药,治宜补气活血,通经活络,可有效缓解肢体麻木。

针灸治疗 包括常规针灸治疗、刺血放血疗法和穴位注射。针灸可改善患者血液的黏、凝、聚、浓状态,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并激活脑部感觉区组织功能状态和相应区域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改变病变部位脑组织和神经纤维的营养,促进感觉神经中枢及神经传导通路的修复和再生,进而改善感觉功能。

现代康复治疗与理疗 感觉再训练就是帮助感觉障碍患者经过反复正确的感觉刺激输入,重新学会理解传达到皮层的改变了的感觉传入信号。根据浅、深感觉以及复合感觉的特点分别给予冷热交替、轻微疼痛刺激、结合Rood技术快速摩擦患侧皮肤、各方向挤压关节,适当负重及实物触摸训练,加大患者的感觉输入,提高受损神经结构的兴奋或促进新的通路形成,从而恢复正常功能。

此外,强化的作业训练可以训练与作业相关的体感及视觉空间感觉,扩大感知范围,提高患者对不同感觉传人冲动的注意及反应能力,并根据传人信息来控制肌肉力量,使肢体不同部分协调运动。经皮电刺激也能够增强感觉的恢复。

单侧忽略的训练重点是使患者意识越过中线并集中于患侧,用色彩强烈的物件让患者注视到患侧的存在,提醒患者尽量使用患侧。

重点提示 对所有脑卒中患者均应进行详细的感觉检查,评估感觉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并进行针对性的感觉训练,可以将感觉与日常生活活动结合在一起。

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这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负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同时也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发生的心理障碍,也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

认知功能是人类认识和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主要包括识别、语言、记忆、应用以及时间、地点和空间的辨别能力等。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结构和视空间能力、记忆力、执行能力、定向力、注意力障碍等。认知障碍的程度与脑卒中的部位、容积及脑室周围白质的改变密切相关,左侧半球梗死影响额区、颞区时,认知障碍程度较重,可能与左脑半球是优势半球有关。

认知功能检测属于神经心理学研究的范畴,目前多采用量表评价,常用的筛查量表有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以及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等。

干预措施 认知障碍的康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后者又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神经心理学疗法等。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药物现已被运用到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上。以Bobath为主的运动治疗配合其他训练方法,可以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构或代偿,极大发挥脑的可塑性。作业疗法的核心是活动,通过读报、看书、写字、下棋、打牌等休闲活动,加强智能的训练。认知神经心理康复侧重于具体的、个案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和相应的康复训练,抓住了主要环节,能够为高级脑神经功能的康复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针对卒中后记忆障碍,训练内容主要有外部辅助和内部辅助两个方面。外部辅助包括环境记忆辅助具和个人记忆辅助具;内部辅助包括背诵、精细加工、兼容、自身参考、视意向等。

重点提示 对卒中后患者进行早期认知功能筛查是十分必要的,详细的评价有助于确定损害的类型,并由康复小组为患者提供合适的针对性的认知康复方法,辅以药物治疗。

言语障碍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并发言语障碍多由于脑血管疾病损伤大脑优势半球语言中枢所致。言语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导致与他人交流困难。从而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脑卒中后最常见的交流障碍是失语症、构音障碍和言语失用。语言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动用和提高残存的言语功能,补充多种其他交流途径,改善实际交流能力。

失语症的康复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经典疗法或刺激疗法。刺激原则见表1。本方法强调有足够的听刺激,分为直接和间接训练2种。直接训练针对损害的言语,根据失语症评定的主要障碍(如表达、流利性、复述、理解、执行指令、命名、阅读、书写等)针对性进行治疗,在发音练习中针对各项发音缺陷进行练习。间接训练针对训练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若上述方法无效时,可选择使用交流能力训练,即通过非言语交流方式(如书写、手势、身体语言等)提高患者的实际交流能力。

构音障碍的康复 构音障碍可与失语症、言语失用症并存,言语理解能力正常。其功能训练的要点:①呼吸功能训练,即延长呼气功能训练;②口面部发音器官运动训练;③发音训练;④鼻音控制训练。可采用生物反馈和扩音器作为辅助。严重者可使用交流板沟通和电子交流盘治疗。若软腭麻痹而出现鼻音过重,可通过软腭修复术等手术治疗。

言语失用的康复 言语失用是指没有与发音器官有关的肌肉麻痹、肌张力降低、失调,不随意运动,有意识、有目的的说话不正确,无意识的说话反而正确。可用暗示、提醒、放松等心理治疗,可用旋律性语言让患者开口,逐渐过渡到诗词和普通语言。

重点提示 重视言语障碍,首先明确患者言语障碍的原因以及表现,再予康复治疗。障碍严重(尤其是听理解丧失)的患者可以采用替代治疗。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吞咽障碍是由于双侧大脑皮质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或者吞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核性或者核下性损害引起。尽管部分吞咽困难是一过性的,但是容易造成不良预后,如脱水、营养不良、误吸、肺炎、窒息等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早期的康复可有效促进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尽早拔除胃管,恢复正常饮食及言语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应包括完整的病史、症状,与吞咽有关的运动、感觉系统的检查,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有口角歪斜、张口困难、流涎等假性球麻痹表现,以及体温情况、既往有无吸入性肺炎病史,并选用相关评估工具和电视镜检查进行评估。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筛查试验是洼田饮水试验,是让患者取半卧位,将30ml37~40℃温开水以评测速度饮用,如果1次饮完无呛咳为吞咽功能1级;分2次以上饮完但无呛咳为2级;1次饮完但有呛咳为3级;分2次饮完但有呛咳为4级;不能全部饮完且呛咳明显为5级。而电视镜检查则是在透视下观察患者吞咽不同黏度混有钡剂的食物或液体,被认为是诊断吞咽障碍、评定咽喉期功能的“金标准”。

基础训练法 鼓励患者做口面部肌肉运动,如皱眉、闭眼、鼓腮、微笑、下颌关节开闭训练;舌肌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舌前伸、后缩、侧方运动;屏气发声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能力;促进吞咽反射手法,如反复摩擦甲状软骨到下颌部位皮肤,以引起下颌和舌的运动,恢复吞咽肌群的感觉;空吞咽练习等。

神经生理疗法 主要采用Rood技术,即在皮肤某些特定区域施加温和的机械刺激或表面感觉刺激,并依照个体的发育顺序,通过某些运动引出目的的反应。温度刺激是用冻冰的棉棒取出后轻轻拍打两侧咽柱前基底部。黏膜刺激是用棉花蘸柠檬酸或凉开水后摩擦唇、牙、牙龈和舌根,诱发吞咽。

物理治疗 常用经皮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经皮电刺激是通过给予一定的电刺激,强化Ⅱ型肌纤维的募集,防止失用性萎缩,减少咽残留,缩短吞咽反应时间的一种方法。经颅磁刺激是利用磁场诱导皮质神经元去极化,随之产生运动诱发电位,增加食管诱发电位的振幅,促进吞咽反射的发生。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8

1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制度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而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宗旨。我中心是医院分出的一个部门,充分发挥与医院合作,主动与医院神经内科沟通,及时接诊出院脑中风患者,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与专科医生共同制定出院后的社区康复计划,并在康复训练中不断修改,保证康复质量。

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起病急骤,恢复较慢,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出院后,家属认为病情好了,对患者照顾疏忽,所以患者多有抑郁、急躁和紧张不良的心理,从而影响了神经功能的恢复。当患者处于兴奋及良好的情绪时,神经中枢抑制解除,出现易化,此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1〕。因此,社区医务人员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采取多种方式与患者交流,列举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康复训练。同时也要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和谐的家庭气氛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有效消除患者因疾病带来的心理不适;患者康复训练是一个艰幸、收效慢过程,在这过程中,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是患者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指导家属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温馨、安全的环境,避免不良刺激;指导家属为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2],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3康复训练

床上活动:主要由社区医务人员上门指导。患者的瘫痪肢体平时应保持在功能位置,肩下、髋下、足下垫软枕,以防关节脱位,家属要帮助患者尽早开始进行运动,鼓励患者做主动运动,但要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活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循序渐进,鼓励或协助患者做抬臂、屈肘、伸肘、握拳、抬腿、屈膝、伸膝、内旋、外旋等动作;对上肢患侧可用健身球放入手掌中握拳锻炼,促进手指功能恢复;可在患者床头装一个滑轮,用绳子通过滑轮的作用,使患者用健侧上肢来帮助患侧上肢做伸举运动,下肢桥式运动;家属对患者进行手法按摩患侧上下肢数遍,协助患者做大小关节的被动运动,一般由大关节开始,后至小关节,做摇摆伸屈活动;改善患者偏瘫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促进功能恢复。

下床活动:待患者意识清楚,脑出血患者20-30天后可进行能下床活动。家属可带患者到中心康复室由医务人员指导其训练和使用康复器械训练。如起坐站立,下蹲站立,迈步行走,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精细动作训练,肢体的肢力训练等。通过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动作要领后,在家里可扶持床边或椅子做下蹲站立等动作,家属要帮助其在室内慢步锻炼行走,在行走时要先迈患侧腿;在家里鼓励患者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洗脸、刷牙、吃饭、穿衣等;当肌力逐渐恢复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训练,如转核桃、玩积木等,训练患者手指快速指鼻子或互相对指、翻纸牌等;以加强手的精细协调能力训练。

对语言障碍者应尽早进行语言训练,家属要在空闲时间为患者多读报,多和病人交谈,促进其发音,增强其记忆力;

4讨论

脑中风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是偏瘫,同时还会出现吞咽、语言、认知、记忆、定向、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另外,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还会出现其他并发症,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信心。所以社区医务人员在指导患者坚持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对其心理康复辅导,患者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规律,避免疲劳和情绪波动,预防复发,最大限度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在中风后1年内进行康复锻炼者,大多数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9

关键词:心理障碍,运动员

 

1前言

运动竞赛是在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比赛,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过分紧张心理、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

2.1过分紧张和焦虑

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学生和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对成败的社会后果、观众的情绪、比赛胜败的意义、竞赛对手的水平等不能正确对待或估计错误,便会产生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动作技术和心理潜能的发挥,使运动成绩下降。而这种由紧张和焦虑情绪引起的情绪障碍,一般在赛前由于等待应激刺激来临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程度较高,赛中因心理能量的释放,会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不良情绪会有所缓解。赛后的情绪状态与比赛结果有关,如果结果不良,接下来的比赛中,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2.2 动机障碍

动机障碍是指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它动机状态。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学生和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动员,造成运动水平降低。“适宜的动机”水平与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等许多可变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以速度和力量为主,而动作又简单的运动项目,需要较强的动机水平;较为复杂、精细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则需要较低的动机水平。

2.3暴力攻击障碍

暴力攻击性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产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为。在竞赛时运动员以对手为攻击目标。在比赛中,但是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受到特定竞赛规则的约束,如果在竞赛中欲达到的目的未得达到,他们往往采取过大的攻击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假若这种攻击性得不到充分渲泄和释放,他们会把攻击欲望带到竞赛之后,这时攻击的矛头可能指向自己、同伴队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或场地器材等。[2]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无论对于学生和运动员参加竞赛,还是对今后的训练、生活都十分不利。

3克服心理障碍的训练

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提高睡眠质量

3.1提高睡眠质量

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使学生和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心理训练方法是让学生和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可采用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即采取卧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结合个人睡卧习惯,适当变更个别动作,使学生和运动员由被动的自然睡眠改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

3.2回忆训练

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而且也是智力的训练过程。有些技能动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而是大脑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如缺乏积极思考能力、敏捷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为了提高学生和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亦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1]。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后进行,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

心理训练后,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

3.3 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3.3.1 参加竞赛

由于不断参加竞赛而获得了实战经验,学生和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可因不断适应而逐渐降低,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是,比赛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地进行,重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目的

3.3.2 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

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是教师或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学生和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节手段,在正式竞赛中运用。

3.3.3 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学生或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现场,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诱导学生或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来。[6]具体手段要根据学生或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替换队员下场休息、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看看书报或听听音乐等等。总之,要因人而异,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使学生或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3.3.4 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

情绪对比训练方法是要学生或运动员回忆紧张的竞赛场面,十分困难、复杂而危险的技术动作以引起消极的紧张情绪,经过不断重复,使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强度时,再回忆竞赛中获胜后的欢愉情景,用积极的情绪抵消消极的情绪。同时还要与放松性练习、注意力集中于放松部位的语言暗示等。手段配合进行练习。这种心理训练方法与以上三种消除紧张情绪的方法相比较复杂:要求学生或运动员学会诱发自己的消极情绪;学会放松的方法和消除被诱导出来的紧张情绪;学会调动内心的意志力。必须经过反复的对比训练,才能逐渐掌握这种方法,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4 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3.4.1 赛前动员通过具体分析。

使学生或运动员认识竞赛的意义和有利条件,从而确立信心。要求谈话者具有权威性,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论据充足,符合实际,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采用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

3.4.2 结合赛前测验进行信心训练

通过赛前测验的分析,可以改变期望过高或信心不足的非良性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或运动员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自己的优势所在,对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建立坚定的信心提供可靠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补充训练,在心理上做好调整,使自己对比赛的估计切合实际,把比赛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运用这种方法时,测验的项目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对象要进行具体分析,测验形式应有一定的规格

3.4.3 增强信心的自我训练

这是一种借助于自身内部力量激励信心的方法,可在训练中修正或重建自己形象[1]。具体做法是:学生或运动员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在恢复身心力量的基础上诱导他们回忆最佳比赛情景,回忆自己的运动成长史,使他们在回忆中重新认识有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自己潜在的优势,使暂时被失利而压抑的内心力量焕发出来,达到提高竞赛欲望,增强竞赛信心的目

5总结

在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我们的广大教练员要根据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并且发现问题及时的调整竞赛中运动员心理情况。以达到不出现以上的问题。使的运动员取的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熊焰,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2005(05)

[2]颜军,陈剑锋. 对我国运动员心理咨询模式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7,(02).

[3]曾海, 陈松, 马林. 运动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内涵[J]. 体育学刊,2005

[4]石玉华. 心理咨询师手记:缓解压力有方法[J]. 成才与就业,2005

[5]邱芬,姚家新.现代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6]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课教材[M].1985

[7]俞竹丽,体育心理学在训练和竞技比赛中的应用[J]. 体育世界学术.2007[8]李欣,王斌,樊勇,丁维维,张鸿雁,运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伦理评价及“三元评价模型”构建[J].体育科学.2007(12)

[9]安彦伟,归因理论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影响[J].科技咨询导报.2007

[10]陈宏,论现代心理研究方法[J]..2006 (05)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10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复习课的质量与效率。本人觉得各学科教师应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办法,切实在优化复习策略,提高课堂效率上多下功夫。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优化课前准备

制定切实可行的期终复习计划和课时复习计划。尤其课时计划必须有明确的复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不同学生存在的差异,体现分层性。复习新内容之前教师要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使学生一上课就应进入紧张状态,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二、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时间管理

尽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能一概而论,但应有一个基本的程序及分配时间上的要求,这对于克服复习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是非常必要的。我觉得现行的复习课主要有基础知识复习课、综合复习课、反馈矫正课、练习课四种类型。前三种课型的教学设计大致可包含以下环节。

1、基础知识复习课

(1)、认定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对复习的任务目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注意突出重点。

(2)、先学后教。这一环节主要任务是恢复记忆,揭示认知矛盾,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它包含两个阶段,首先是先学,即学生根据目标看书自学。再者是后教,这里的教并非仅仅是教师的教。针对一些重、难点、存在共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学生教学生。教师的教应重在揭示矛盾、揭示方法。如对恢复记忆的目标要重在记忆方法的指导,对知新的目标重在问题设计,通过质疑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学习动力。

(3)、强化训练。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题,达到巩固记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指导作用,注意收集反馈信息,注意因材施教,个别教学。尽量防止知识漏洞产生。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对认知结构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规律进行总结。

2、综合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1)、认定目标。(同基础知识复习课)

(2)、点拨技巧。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对规律的抽取,重在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指导。学生通过教师的点化,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3)、典型训练。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一定量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的练习,检验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选题上要注意一题多变,指导一题多解。学生做题中教师要通过巡视准确掌握信息,同时对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反馈。

(4)、反馈拓展。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生训练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重、难点,教师进行集体反馈订正,举一反三,延伸拓展,让学生又学到新的知识。而不是就题讲题,原地转圈。

3、反馈矫正课

(1)、整体反馈,确立目标。对学生所做练习或测试,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准确掌握信息,并作全面的、概括的反馈,其中应包括考察的知识点、出题意图、突出问题等,同时确立要重点反馈的目标任务。

(2)、点面结合,讲解重点。这里的点应是重点、难点,必须突出并作延伸拓展;面是指整体上的、基本的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讲的方式,讲不再多,关键是落实到位。不要完全串讲,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让学生上台当小先生、开展小组比赛、展开讨论、教师故意出错,故弄玄虚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等等。

(3)、自我梳理,突出问题。在进行全面矫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改错并作试卷分析,教师要做好指导,如用红笔改错、建立错题库、进行错因分析等。让学生通过自我对试卷、习题的梳理,认知自己的知识缺陷,并明确改正方向,以杜绝重复类似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