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垃圾治理的问题与建议十篇

时间:2023-12-21 17:36:41

乡村垃圾治理的问题与建议

乡村垃圾治理的问题与建议篇1

2014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央农办、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资源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全国妇联在全国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四川省列为2015年第一批接受验收省份。遂宁市作为第三批验收城市,于2015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十部委”组织的验收。验收期间,我区加大农村垃圾治理设施建设进度,成功筹办了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现场会,农垃治理工作机制在全省予以表扬推广。

农垃治理迎国检工作刚刚过去,各乡镇、街道都花了大量资金,建了大量池子,但运行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已影响到群众生产生活。今年5-9月,全区效能热线共收到群众关于这方面的投诉有190余件(次),群众对此类问题反映强烈。10月15日,市委督查室、市目督室、市整治办对我区农垃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暗访,我区分水镇、东禅镇、保石镇、聚贤镇、横山镇、会龙镇6个乡镇农垃治理工作推进不力在10月26日《遂宁日报》第二版要闻栏予以全市通报批评。9月14日,四川省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见》(川城乡治办〔2015〕28号)文件,要求全省各地均要建立起农垃治理长效机制,所需经费由区、镇、村三级共同承担,要成立专门的治理机构负责这块工作。

我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已刻不容缓,为借鉴先进,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10月19—22日,由区法制办冉光培主任牵头,组织区整治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财政局、区效能热线办等单位组成调研小组,选择了地理条件与我区差不多,机制比较成熟的安岳县及我区白马镇、拦江镇、东禅镇、分水镇、玉丰镇、马家乡、大安乡、柔刚办等8个乡镇开展了为期10天的调研工作。

一、调研活动安排情况 

10.19日,组织部分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和整治办主任,区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召开调研工作安排会; 

10.20日,前往安岳县考察学习农垃治理成功经验; 

10.22日,深入白马镇、拦江镇、东禅镇、分水镇、玉丰镇、马家乡、大安乡、柔刚办等地查看现场,走访群众,听取乡镇主要负责人关于这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0.23-28日,区整治办汇总各方意见,起草《调研报告》;

10.29-30日,将《调研报告》反馈至各乡镇及调研小组成员单位征求修改意见。

二、安岳县农垃治理情况

安岳县辖69个乡镇,926个行政村、35个社区,总人口162万。安岳县从2011年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罗江现场会”后就开始着手农垃治理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责任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县治理办负责该项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由县住建局长兼任治理办主任,落实人员编制8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了该项工作有序推进。

从2011年开始,安岳县财政累计投入3120余万元,建设垃圾定点收集池31125个,分类减量池2454个,再生资源回收点1022个,小型垃圾填埋场10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03辆,手推车926辆,人力三轮车412辆。县财政每年投入垃圾清运及处理费1600余万元,其中垃圾清运费用1000万元,主要用于垃圾转运及设施设备购置、维护等;600万元主要用于无害化处理费用,按54元/吨计算。

2011年-2014年,安岳县每年财政定额补助农村清扫保洁费用1400余万元。根据国省干道、县乡道路、非公路沿线区域产生垃圾量大小和各村人口多少,确定了保洁人员数量。其中,国省干道公路沿线10个组以上的村配4名保洁人员、10个组以下的村配3名保洁人员,县财政将补助经费核定到乡镇,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4000元;县乡道路公路沿线10个组以上的村配4名保洁人员,10个组以下的村配3名保洁人员,县财政将补助经费核定到乡镇,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2500元;非公路沿线按1名保洁人员把补助经费核定到乡镇,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4000元。全县共配场镇保洁员346人,农村保洁员2153人,实现了清扫保洁全覆盖。从2015年开始,安岳县政府明确各村级运行维护经费每年5万元主要用于解决村级保洁人员经费,该项经费不再列入县财政预算。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安岳县财政将乡镇河道整治、绿化整治、设施整治、秩序整治等经费实行了定额补助,其大乡镇10万元/年,中小乡镇5万元/年,非驻乡集镇3万元/年。

安岳县通过到南部、乐山、绵阳、深圳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提出下步将建成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系统。计划引进垃圾焚烧发电等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已完成选址、地勘、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即将进入招标建设,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前来咨询,协商。安岳县还计划在9个片区乡镇积极筹划建设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以尽力降低垃圾转运成本。

三、我区农垃治理情况

从2008年全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我区就着手农垃治理,但仅局限于乡镇场镇(莲花、安居镇除外)及国省道公路沿线105个村庄。全区共设置有72个垃圾固定转运点,由所属乡镇将垃圾转运至转运点,由城管局组织乡镇与意佳源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服务外包协议,由外包公司将固定垃圾收集点内垃圾清运至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协议经费共266万元/年,其中区财政解决225.8万元,乡镇自筹40.2万元。

2011年全省“罗江现场会议”后,我区曾启动实施“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处理”的农垃治理模式,但因投入过大,财力不足,仅在玉丰镇、安居镇、西眉镇、磨溪镇4个乡镇进行试点,建设了少量垃圾池,配备了少量保洁人员。终因覆盖面不大,机制运行不起来,被搁浅。

2014年11月18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提出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使全国90%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2015年3月20日,全省召开验收动员大会,提出以“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为目标,以“五个保障”(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有清扫保洁队伍,有再生资源回收点,有村规民约,有资金投入机制)为重点,以4月、5月、6月三个批次为时间节点开展验收,遂宁作为第三批验收城市,提出以“10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为目标。

安居区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全面启动并推行“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处理模式,按照“五个保障”要求,在镇村一级新建垃圾池5696个,再生资源回收点471个,区财政按照每个池子补助200元,每个再生资源回收点补助500元的标准,补助乡镇建设经费135万元。区整治办向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主管部门争取到项目资金110万元,主要用于补助遂资眉连接线、G318线、遂安快捷通道沿线乡镇。

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机制不成熟,财政投入不足,引入市场手段不充分等因素,导致农垃治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乡镇面临巨大压力。按照农垃治理覆盖100%行政村的要求,原不在治理范围内的垃圾也必须得到有效治理。垃圾池建成后,由于乡镇经费保障不到位,存在资金缺口,导致保洁人员聘请不到位,大量垃圾迟迟得不到转运,上级检查,群众投诉经常反映问题,社会影响较差。加之农垃治理保洁面宽、转运路程远,人员需求量大,村级运维经费又要承担“六联机制”、“村村响”、“村道路维护”、“村级活动室”建设等,乡镇普遍没有经济来源。特别是街道办,区财政未匹配村级运维经费,没有垃圾处理费征收来源,治理经费全靠办事处兜底。

(二)外包公司提出追加经费。随着村(组)垃圾池的建成,原未纳入转运范围的村(组)垃圾也急需转运及处理,导致区统一选聘的转运公司垃圾转运量及处理量增大。据现场核实,全区每日新增垃圾量17.3吨,年需增加转运经费61万元,年增加市垃圾处理厂的无害化处理经费29.5万元,共需追加经费90.5万元。转运公司压力增大,提出需追加转运及处理经费,才能确保日产日清。

四、我区下步工作建议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借鉴安岳县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我区下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提请区委、区政府研究。

(一)建立完善社区、村庄管理机制。在各乡镇、街道大力推行农村社区“1+N”综合管理和村庄院落“一长五员”管护机制。组织开展“幸福美丽家庭”评选、“法律七进”等活动,打造平安和谐幸福社区(见附件一)。

(二)全面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采取两级运行。一是镇村清运。由乡镇增配保洁人员,每日负责村(组)清扫保洁,将村(组)垃圾池内垃圾转运至镇中转站。二是区转运及处理。由统一选聘外包公司将镇中转站垃圾转运至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引导村民做好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由各乡镇指导各村,由各村指导各户,要求农户在家门口设置垃圾坑,将可以降解的垃圾分解至垃圾坑里面,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分解至再生资源回收点内,将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垃圾扔进垃圾池内,从源头上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减量收集工作。

(四)调整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月考核办法。将各乡镇、街道农村社区“1+N”综合管理和村庄院落“一长五员”管护机制建立、落实情况纳入我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月考核的重要内容,逗硬实施考核(见附件二)。

(五)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督查考核机制。对乡镇、街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考核方式由区整治办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实施季度综合考核,平时不定时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排位。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对获得名次的进行奖补,奖补资金从城管局预算外农垃治理专项资金30万元/年中列支,每季度支出7.5万元,其中: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1万元;三等奖0.5万元。获奖单位以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下发的考核文件为依据兑现奖励资金,该项经费列入区财政每年预算(见附件三)。

(六)加大财政支持引导力度。

1.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为减轻财政负担,我区保洁人员配备建议借鉴安岳县模式,国省干道公路沿线10个组以上的村配4名保洁人员、10个组以下的村配3名保洁人员,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4000元;县乡道路公路沿线10个组以上的村配4名保洁人员,10个组以下的村配3名保洁人员,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2500元;非公路沿线按1名保洁人员,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4000元。场镇社区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9600元,全年所需保洁人员经费847.03万元。建议区财政每年承担50%,计423.515万元,剩余50%由乡镇从村运维经费中予以解决(见附件四)。

乡村垃圾治理的问题与建议篇2

一、加强领导,有选择推进

随着“创省级生态乡镇”建设的整体推进与“干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全面启动,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刻不容缓,不仅是巩固生态村创建成果的迫切需要,更是群众提高居乡质量的强烈要求。为此我乡专门成立了农村生态的工作方案,通过组织领导,干部引导,抓重点,破难点,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首先是选好实施村。工作初期,乡里经过反复讨论,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安基村作为乡的起点村。

其次是学搞好经验,乡里组织相关试点村的干部群众分两批到雷锋乡参观学习,吸取经验,树立信心,鼓足干劲。并在建设过程中边摸索,边完善,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垃圾分捡场的建设,各村都慎重选址,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通过。

再是扩大宣传面,人是垃圾制造者,是垃圾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也是垃圾处理的最大受益者。为此我乡适时在村召开了全体村干要干部会议。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我爱我家”“爱清洁、讲卫生”征文比赛,在广大妇女中开展“做农村主人,创优美家园活动”。通过层层发动,使“从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形成全乡参与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

二、结合实际,把科学选址,合理配备

我乡垃圾分检场的选址,采用村民议事“五步法”确定,既考虑到村居人口及分布的实际,又考虑到日常维护及运行的成本,还考虑到二次污染的防止。同时也兼顾成本问题。我乡分检场县里下达的任务今年是试点年只有2只。我们实际做了四只,并按照20户左右设置一个垃圾桶原则,乡里出钱购买了120只垃圾桶,作为垃圾场的配套设施使用,同时我们按照各村行政村人口数比例都配备了1-2名的保洁员,按月支付工资,并由村里负责配备垃圾车扫地,钳子、口罩、手套、工作服等必要工具。

三、建立操作规范,实现长效管理

按照“门前三包,统一收集,集中分检,生态处理”的运行机制,实行“三步法”操作程序。

第一步,门前三包,垃圾入箱。我们要求各村建立并落实“三包”责任制,并制定卫生保洁村规民约,并将各项制度送发到户,张榜公布。公共场所由保洁员负责清扫。

第二步,统一收集,集中分捡,保洁员负责定期将垃圾箱中的垃圾清运到分捡场,再按可否利用回收将垃圾分成五大类:即可回收,不可回收降解有机垃圾,不可回收难分检有机垃圾,不可回收无机垃圾,有毒,有污染垃圾。

第三步,分门别类,生态处理。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自行收集变卖,所得归保洁员所有,其余可降解变有有机肥的则进行堆肥以作生物化肥之用,其它有毒无用的则统一运到乡垃圾中转站,由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乡村垃圾治理的问题与建议篇3

第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建设清洁美丽乡村提供了一个勇于探索的成功范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我们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而农村实现全面小康,不仅要治“贫”,而且要治“脏”、治“乱”、治“差”。垃圾治理,是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全椒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探索实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敢闯敢试,老办法不灵,就探索适合自己的治理新模式。全椒率先实施PPP合作模式,发扬“有旗就杠” 、先行先试精神,有效解决了垃圾治理资金来源、设备、治理队伍及治理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难题。

第二,全椒县进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探索,证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与全面深化改革齐头并进,用改革来释放市场活力,用改革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全椒县通过PPP合作方式进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改变了政府包揽一切,单一的从上至下进行行政管理的模式。推动了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了上下结合、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多向度、多主体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这种领导方式、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激发了社会活力,也为村民提供了更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

第三,“保护环境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是发展生产力”。有的地方政府舍得投资建企业,但不舍得投资保护和治理环境。其实,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失去健康,就失去了实现创业梦、致富梦、幸福梦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所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农村垃圾治理的有效方式,从整体上改善农村环境,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采用PPP合作方式进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个新事物,要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特别要注意解决好“资金”可持续和“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问题。

解决治理“资金”问题,必须把农村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效结合,才能真正使“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使环境的治理,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使政府有更多财力投入环境治理,购买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使环境治理中标企业能够持续盈利,不断研发新的治理设备,完善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水平。

乡村垃圾治理的问题与建议篇4

[关键词]农村垃圾 农村环境 综合治理

垃圾是农民及其他人在生活生产中丢弃在农村的公共场所的各种废弃物。农村垃圾严重危害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农村的垃圾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农业以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所以,深入对农村居民垃圾处理行为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分析农村居民的行为特点,从而分析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有相对应的改进建议,最终达到提高农村垃圾治理的成效。

一、祥云县垃圾处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祥云县垃圾处理的现状

在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分别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38.94%和46.63%。他们的学历主要集中在小学及以下和初中,分别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36%和52%。

调查发现祥云县村民的主要生活垃圾是餐厨垃圾、废纸皮、废塑料以及一次性垃圾。祥云县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桶,因为没有盖子会时不时发出一些怪味且招来大量的蚊子苍蝇。居住离垃圾收集点较远的村民会就近将垃圾倒在门口的干塘子边,或倒在庄边的沟里,或是倒在路边上。村里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处理垃圾,去维护环境。垃圾桶中垃圾大多都运到某个地方集合起来填埋或焚烧。

在调查过程中,绝大多数村民反映村干部或者上级官员在村里面进行有关环保方面的宣传或者宣传的次数屈指可数。祥云县悬挂的几个宣传横幅起到的作用很小。祥云县的农村生活垃圾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处理机制。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农民还依照传统处理垃圾的方式处理,比如就地焚烧。

(二)祥云县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农村居民环境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民的环保意识却并没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调查中在被问到“如果走在路上,手里有垃圾会如何处理?”时。调查中在被问到“如果走在路上,手里有垃圾会如何处理?”时,有6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随手扔掉。。这说明农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习惯并未随之改变,垃圾随意乱扔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而在日常生活中只有19.05%的被调查者对生活垃圾进行再利用。

2.垃圾处理法规体系不适用

现阶段涉及农村环境的法律、政策性条款并没有对污染治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虑,没有对农村垃圾防治提出要求,并且农村在垃圾处理方面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仍处于摸索阶段。大部分只是在模仿城市垃圾处理模式,并没有考虑农村垃圾的特殊性,从而导致农村垃圾处理效果不佳。

3.垃圾理方式落后

调查发现,云南省大部分农村都采用简单填埋、焚烧或者直接回田等简单处理方式。简单的填埋就是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把垃圾填埋到村里的坑洼处或河岸边,这不仅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还严重污染农村环境;运用焚烧技术处理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垃圾进行直接回田处理,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改变土壤性能,阻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这些简单的处理方式与生态文明相冲突,不仅使农村周围的环境遭受污染,而且造成物质资源的极度浪费。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乡镇环保基础设施是农村垃圾处理的重要支撑,目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无力提供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乡镇新农村建设中,有限的财力主要集中于道路、房屋、给水、供电等方面的建设,而垃圾处理、排水和污水集中处理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大都没有起步,严重落后于乡镇建设规模。

二、农村垃圾处理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需要完善农村垃圾处理的相关立法,制定乡规村约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应多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例如在欧盟,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此类行为还会记录在案。同时多重视农民的生活,完善好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门立法,特别是一次性使用商品的监管及惩罚力度方面。另外,在乡镇农村之间可以制定相关的乡规村约,明确规范村民平时处理生活垃圾的行为。

(二)提高居民素质,积极宣传环保知识

政府应加大环保宣传的力度,通过传单、宣传栏、广播、电视台、当地报纸、区域互联网络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进行宣传。在村里可以通过村广播、村通告栏、标语画廊,以及志愿者参与村社区公益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引导村民养成卫生文明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建立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

乡镇政府可以继续向上级政府申请专项资金,争取省市项目资金的投入,用以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转和处理等设施建设;镇、村可增加相应的经费投入,生活垃圾的相关处理费用可以通过开会商讨解决一部分,由镇为主,村里投入一点,再通过一事一议开会讨论,由村民每户按照人头数每月再集资一点,大家共同出资出力,为所在村庄的生活环境尽一份责任;整合全镇资源,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拓宽多种筹资渠道,争取其他方面的资金注入。

乡村垃圾治理的问题与建议篇5

一、全镇基本情况

全镇辖区4个行政村,镇域总面积1554平方公里,总人口1492人,常住人口905人,为了解决生活垃圾问题,4个村共配备了10名保洁员,xx村配有垃圾转运车一台,个别村在收集垃圾工作中用自备的三轮车,为全镇村民发放不可回收垃圾箱一个,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中,以xx村为试点,建起了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并多为村民发放有毒有害垃圾箱一个,让生活垃圾不再“一包扔”。各村保洁员均按片管理收集垃圾,xx村采取村保洁员定期3-5天左右到各户门前收集垃圾,xx村采取各户将垃圾送至街边垃圾箱,垃圾达到一定量时集中送村指定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各村设有统一的垃圾填埋处理区域。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下达城乡环境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务后,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建立以镇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包保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工作到村、责任到人、任务到户,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治理的工作局面。

2、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全村通过广播、微信群等形式广泛宣传,不断强化村民“自己产生垃圾自己收集”的观念,并发放宣传单1000份,同时倡导可回收垃圾自行出售,不可回收垃圾就近倒入垃圾箱,增强了群众在垃圾收集上的主体责任意识,近几年村内的环境卫生宣传引导,村民文明卫生意识逐步养成,有的村民在微信群众还主动提示保洁员及时收集门前垃圾,各村实行常态保洁后,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3、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按照村民自治法有关规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筹集承包收集费用,将集体收入用于支付保洁清运费用,从而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模范带动,示范引领。组织开展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观摩拉练活动,并召开总结工作会,各村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介绍经验做法,共同进步。每村党员、村干部自发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村内主要干路、公共区域环境整治和垃圾治理的监督,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民卫生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虽然政府长期进行宣传引导,并在村庄和路旁都配备了足够的垃圾桶,但是还有部分村民将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河边和荒地里,还有的村民为了方便,不管是有毒有害的还是可回收的就地焚烧,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也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

二是垃圾分类意识较差。部分村民对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没有明确的概念,将可分解与不可分解、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有害与无害生活垃圾混为一体随意乱丢乱放,使得垃圾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

乡村垃圾治理的问题与建议篇6

一、全民行动,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当作一场硬仗来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中央提出的五句话20字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xx市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六项任务,即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与新村建设、开展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其中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重点任务,作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场硬仗来打。

首先,这是一项民心工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顺应广大村民的迫切愿望,同时又符合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集镇各个角落垃圾成堆,环卫设施建设滞后,“脏、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环境卫生已经成为当前广大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其次,这是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改善生活质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搞好生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而且也是营造良好生产和投资环境,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广泛发动全民参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工作紧迫感,集中精力打好集镇环境卫生整治这一场硬仗。

二、突出重点,扎实开展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版权所有

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两清两改”,即清理垃圾、清理河道和改水改厕。首先重点是全面清理垃圾,并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使集镇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争取年内集镇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

第一,清理垃圾。垃圾是造成集镇“脏乱差”的主要原因,必须把清理垃圾作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点来抓。要集中精力对集镇所有公共场所、村道两旁、河边沟渠、房前屋后等垃圾死角进行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争取早日建成“户集、村收、乡中转、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垃圾定点倾倒、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垃圾清理后,要建立“三有二无”的环卫清扫保洁机制。“三有”:即一有工作网络。建立乡环卫管理机构,健全乡和村环卫清扫保洁队伍。二有环卫设施。做到乡有垃圾中转站,村有足够数量的垃圾收集点,垃圾清运、清扫器具齐备。三有保障机制。建立环卫投入机制,出台垃圾处理收费政策。“二无”:一是无暴露垃圾;二是无乱堆乱放。环境卫生整治是硬任务,大家都要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中来。

第二,清理河道。这是集镇环境卫生的又一突出问题,必须加大治理力度,努力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环境。重点对九溪两岸、村庄周边的河道、池塘进行清障、清淤。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河道清污力度。通过清除河床上的垃圾,防止河道淤积,减少疾病传播。特别是防汛季节将到,上下游要通力协作,统一行动,全面清理,确保行洪畅通。二要加快排污设施建设。集镇建设规划中的排污管道要尽快铺设,充分发挥防洪和排污的作用。三是建立河道日常管护机制。设置垃圾收集装置,可以以市场化的方式建立河道日常保洁队伍。同时,将河道保洁、管护责任落实到村。

第三,改水。喝上干净的水,改善饮用水条件是事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大事。要以这次环境整治为契机,加快供水设施建设,确保饮水安全。要加强保护,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

第四,改厕。改善村容村貌,必须先改露天粪坑。要求集镇范围基本消除露天粪坑,主干道路、村道、河道两侧要全面清除。同时,鼓励村民新建或改建卫生厕所,建设三格式化粪池和沼气式化粪池,提高居民家庭厕所的卫生程度。

这次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分三个阶段进行,总的时间要求是在今年年底前结束,集中三个月进行整治。各有关村要抓紧组织实施,集中力量,搞好突击,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准备动员阶段(2006年5月底前)。各村要组织力量深入乡村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情况,依据不同地块、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工作基础,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集中整治阶段(2006年6月~7月)。各村要集中3个月时间,对照“两清两改”要求,于7月底前完成各项整治工作任务。

——巩固提高阶段(2006年8月至年底)。在全面清理垃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集镇基础卫生设施,初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着重对集镇垃圾实行监管,防止集镇“脏乱差”现象反弹。全面完成“两清两改”工作目标,使集镇环境卫生状况有明显改观。

三、加强领导,确保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突击性任务。乡党委、政府已将此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文卫办要牵好头,加强指导协调;城建、农办、环保等各线要分线主抓,配合抓好各项整治和建设。村级要成为实施、管理的主导力量,具体抓好落实。要普遍发动,户户行动,制订村民卫生公约来推动。要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强化检查考核,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广大村民是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主体力量,各村在环境整治中要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必须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开展一场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通过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发挥农村党员和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示范作用,带动广大群众移风易俗,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乡村垃圾治理的问题与建议篇7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垃圾分类治理直接关乎农村生态平衡与村民根本福祉,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紧迫任务。虽然垃圾分类治理已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治理效果有待提升。据调查,农村平均每人每天生产0.8kg生活垃圾,全国农村一年的生活垃圾生产量接近3亿吨,而我国农村农业部数据显示,全国近1/4农村生活垃圾未获收集和处理。可见农村生活垃圾数量多且未完全处理,已成为中国首要农村环境污染源,将严重影响美丽乡村的建成。

为更好地治理生活垃圾,政府部门多措并举,出台多项垃圾治理相关文件。2011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公布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地方性法规形式确立了对生活垃圾的治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为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了明确的制度保障;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2019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对原有条例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加强了生活垃圾管理,对改善城乡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提出更高要求;2021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印发的《2021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办法》,为推进属地责任落实而建立垃圾分类实效考评机制。

同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作为重要议题,也引起多位学者关注。贾亚娟等学者从供给主体出发,根据陕西省定点区域调查,综合评价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效果;韩智勇、蒋培等学者也日益关注相关问题,并从农村垃圾的产量、物理特性及农民行为的角度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学者向玉琼等从社会资本重构与政策执行有效性方面探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优化路径。

总的来说,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规章制度更加完善,但相关政策多倾向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忽视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性,适用于城市垃圾治理的方案在农村垃圾治理中效果不佳。目前还没有以农村为主体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法律法规作为参考,导致地方政府在农村推行生活垃圾治理时,缺少学习借鉴的文本,难以提出有价值并符合当地情况的策略,这也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相对来说起步较晚。而农村垃圾分类又尚处于较新的研究领域,现有文献在模式研究和优化路径方面还有较大的扩展空间。

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资料和相关报道基础上,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面临的困境和障碍,总结新型农村垃圾分类的模式,比较分析不同模式的成效和不足,为更好地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建设美丽乡村提出政策建议。

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现实困境

(一)政府层面困境

1.治理理念错位。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对于治理方式探究不足,与其他公共事务处理方式混淆,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过度干预村民在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事务中的主体性。一方面直接将城市垃圾治理政策使用到农村,没有考虑到农村差异化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未能有效掌握垃圾分类的“内在原因”,仍然秉持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农村公共事务依然简单依赖“政府+村干部”完成,没有引入足够的市场化机制。

2.治理方式错误。从多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情况来看,大部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重“治”不重“用”。农村自身的生态环境系统往往可以分解一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对于可分解部分,再次循环使用的效果远远大于治理效果,而对于工业介入下产生的塑料袋、矿泉水瓶、塑料包装等难以降解的垃圾才是治理的重点。但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持政绩需求,需要立竿见影的效果,直接形式化地进行治理,或者“一股脑”全部处理,严重不符农村生态规律,往往无法产生持久作用。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借鉴治用结合的方法,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会产生持久而正面的效果。

3.财政保障不足。“美丽乡村是昂贵的”,当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源于政府专项财政拨款,村委会与村民的支出力度较小。由于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且持久的过程,对于一些急需政绩的政府来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难度大,效果不明显,因此忽略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期需要高昂的费用进行运营,后期还需要注入大笔资金进行维护,持久的资金保障尤为重要。环境保护投资大,见效慢,无法产生高昂经济利益,在多重压力下与政府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相比,财政拨款往往不愿意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倾斜。

(二)村民层面困境

1.环保理念不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作为一项持久的农村公共事务,垃圾治理的主体应是村民。就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出现的问题来看,大部分村民的思想还是将垃圾分类作为“配合”政府工作的“任务”,村民没有认识到治理垃圾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其自身不仅是垃圾治理的践行者,更应当承担主体责任,同时村民受教育程度相对来说较低,环保理念和环保认知多有不足,意识无法正确指导实践,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面临推行难、治理效果差的问题。

2.弱集体性活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个体不需要通过集体力量来生存,使得农村社会有机体不断瓦解,村民之间联系越来越少,乡村公共性不断淡化,集体行动力也逐步减弱,在此基础上,村民开始“隔离化”生存,不断成为独立的个体,原子化分布现象在乡村中愈发明显。这种情况下,农村公共事务开展的基础变得较为薄弱,对于政府和村干部下达的指令,弱集体活动性成为一大阻碍。

(三)社会层面困境

1.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低。不同于城市人口聚集性居住特点,农村人口居住地点较为分散,并且居住范围较广,距离问题使得垃圾场、垃圾转运站、堆肥房等基础设施无法覆盖全部村民的居住范围,在进行垃圾运输与垃圾处理方面,不仅产生了高昂的运营费用,对于监管和治理来说也增加了一部分管理费用。

2.社会关注度不足。城市在社会进程中高速发展,资源、人口都不断向城市涌入,城市开始显得异常拥挤,“城市病”和环境污染也不断加重,国家与公众的治理关注点逐渐投向城市中;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乡村在银幕上一直处于“田园牧歌”的形象,对农村生活和环境有着“山清水秀”的定式思维;部分城市居民没有农村生活经历,认识不到目前农村出现了严重的垃圾污染情况,在多重原因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一直处于关注度较低的状态,社会层面也忽视了农村的环保情况。

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运行模式

基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笔者根据多位学者对其的研究,以及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的了解,将目前较为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分为了四种类型。

(一)模式一:政府+村集体+村民

此模式通过点到面的方式,形成以政府引导、村民主导的自主供给模式。以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为例,以“建立台账+严格考核+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将垃圾分为三类:厨余垃圾、灰土垃圾和其他垃圾,政府统一发放三色垃圾箱,分类进行投放,对于厨余垃圾和灰土垃圾,村民可以采用沤肥和填土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余垃圾统一回收,有专门分拣员进行分拣,再将其中可回收垃圾卖给专门回收的企业获取一定的资金,也实现了垃圾的循环利用,而对于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建造了区卫生填埋场,进行统一填埋。特别是“白色垃圾”的回收,采用“换购”的形式,政府与村集体对村民分拣出来的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根据数量进行兑换。由于乡村中村民闲暇时间多,村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以兑换为主的奖励机制有着明显的效果,甚至一些村民不仅开始收集自家白色垃圾,还会主动去田地和道路上收集。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还有着明确自上而下的监督考核机制,区级环境监督员对下属街道和乡镇进行监督与考核,乡级环境监督员对村“两委”和分类运输及保洁员进行管理、监督和考核,村干部在布置任务中对村民进行考核,层层规范监督考核制度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

但目前就此模式来看,在分类端的成效较为明显,但运输端和分类处理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和村集体无法保证有效的分类运输及后期的垃圾处理情况,并且对后期垃圾处理形式也无法把控,没有实现规模化的链条来进行末端垃圾处理。

(二)模式二:政府+村集体

通过政府为主导,村集体参与决策的政府供给模式。目前安康市某村主要采用县政府主导,镇政府和村集体共同参与决策的模式探索垃圾分类方法,政府与村集体共同商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与管理机制,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村集体组织农户进行学习,同时政府出资建设“阳光堆肥房”,农户只需要将垃圾分为“可堆肥”与“不可堆肥”两种,将“可堆肥”垃圾送往“阳光堆肥房”,“不可堆肥”垃圾放置到村集中垃圾场,集中收集并运输至统一地点,由于村集体有资源性经济收入,垃圾运输费用由村集体负担,同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也由政府和村集体共同进行监管。在政府+村集体模式中,与政府+村集体+村民模式最大的区别则体现在村民的参与度中,村民作为治理主体中的一员,参与治理的分类、捡拾、监督与被考核环节,深层次的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性较强,而政府+村集体模式村民参与感低,仅在分类端进行“可堆肥”与“不可堆肥”垃圾分类,积极性也不高。

由于有些可回收垃圾属于不可堆肥垃圾,这部分垃圾可以再次循环利用,部分村民将可以变卖和循环使用的垃圾收集起来,而其他所剩下的垃圾不再进行“可堆肥”与“不可堆肥”分类,直接混合送入集中垃圾场,使“阳光堆肥房”收效甚微,而政府和村集体对于垃圾分类和分类回收的情况,在监管上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去监督,管理成本较高。

(三)模式三:政府+市场

引入委托机制,以购买服务为主导的市场供给模式。政企合作不断成为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重要方式,但委托机制下,委托方和方的目标、利益诉求不同,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北京市密云区北庄镇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较好的规避了这个情况。一方面在监督管理方面,专门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中心,负责全镇的环保问题,镇政府设立公益岗供村民当选生态环境管护员,参与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并引入私营企业———北京隆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购买服务,委托参与运营。另一方面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北庄镇采用多重监督管理方式进行:对于作为购买方的政府而言,以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对北京隆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其单位收益,同时也对村“两委”和村干部的工作进行政绩考核,其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作为方的北京隆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对其下属的垃圾分拣员、运输员、管理员进行业绩考核。与此同时,镇政府、北京隆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村“两委”共同监督生态环境保护中心的工作;镇政府和北京隆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监督分拣员和运输员的工作;生态环境管护员和村“两委”共同监督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这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模式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了保障,有效规避了诉求不同产生的分歧,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相关难题,同时环保业绩也不断提高北京隆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知名度,为打开新市场奠定了基础。

委托模式下,便会滋生形式主义的出现,由于政府无法全程参与分类、运输及最终的垃圾处理,监管难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此外,垃圾治理问题属于社会问题,见效慢也无法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多数企业不愿意涉足此领域。

(四)模式四:政府+市场+第三方公益机构+村集体+农户

多元共治意味着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延安市某村在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上,通过多主体共同的参与,探索出一条新的治理路径。此模式最大的不同是引入第三方公益机构,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第三方公益机构、村集体和村民共治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并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施过程主要采用延安市政府主导,镇政府和社区与委托的保洁公司签订合约,政府和社区共同支付保洁公司相关费用,保洁公司则负责对垃圾进行分拣、运输、处理,以公益为主的非营利性企业作为第三方,提供垃圾回收后的兑换服务。在垃圾的具体分类上,将其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分类方式较为简单,大多数村民可以正确分类,政府还免费为村民提供三色垃圾桶,村民可以将分类后的可回收垃圾送往垃圾回收银行,并且有第三方企业为村民提供可兑换的物资,同时保洁公司与社区之间对于奖惩方案进行决策,对考核优秀的农户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对考核未通过的农户进行扣分谈话。这种多元化的治理模式不仅减轻了政府的治理难度,保洁公司的效益也大大增加,同时社区和村民也切实享受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后的良好反馈结果,第三方非盈利企业也通过公益性活动强化了企业责任,获得良好的正面形象。但主体的多元化,使责任归属问题也不断显现,一旦出现问题,“甩锅”“踢皮球”现象严重。

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新机制

政策是引导政府工作的指向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结构和分类机制完善是目前的重要任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失败情况不乏存在着分类结构不明确导致的问题,农村生活垃圾从源头端(分类)-中端(运输)-末端(处理)需要一套系统的运行模式,根据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明确治理主体、健全责任体系、做好工作划分非常有必要。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同时,要根据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的情况,以不同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因地制宜为基础,以本地性、便利性、可操性为原则,以垃圾资源化和垃圾减量化为工作重心,推行法律法规与相关制度的健全。

(二)明确主体责任,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深度参与

村民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主动参与性不强、村集体的公共精神欠缺、政府相对经验不足、财政依赖性较强、技术发展与技术使用的不对称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主体责任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工作效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必须要有一个主要主体支撑,其他主体进行辅助,作为一项公共事务,村民必定是参与的主要支柱,政府要适当减少“大包大揽”的做法,把权力放回村民手中,加强村民参与的主动性与参与深度,培育村民的主体性,并且外部群体进行持久的辅助,更好的实现农村社会自治的可操性和实用性,在农村内部社会建立长久有效的治理机制。

(三)培育公共精神,发挥熟人社会治理优势

农村社会是一个以熟人关系维系的社会,是基于血亲关系建立的生存共同体,在共同利益的主导下将产生公共精神,这种公共精神在熟人社会中的行为会引起他人关注,并且熟人之间会相互影响,基于熟人社会的特点,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可以借鉴“规训与惩罚”的方式,如同福柯所言“规训”的控制力量,可作为“纪律”来予以理解。不仅是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礼治”的社会,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同时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让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成为熟人社会中“礼”的一部分,在“礼治”的约束下,形成相应的纪律,“遵守”纪律的村民可获得对应的精神及物质奖励,“未遵守”纪律的村民,可适当进行纪律上的惩罚,这种惩罚会在熟人社会的“关系化”中不断发酵并逐渐放大,以至于在熟人之间的影响、劝导下,最终回归到纪律中来。在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礼治”之下,公共精神的培育也不断增强,乡贤共治的促进,使得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

乡村垃圾治理的问题与建议篇8

调查报告

一、XX县基本情况:

XX县下辖12个建制镇26个乡,共906个行政村,总人口近90万人,县城驻地为上塘镇。20__年全县GDP为11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财政收入12.33亿元,增长16.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518元。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1、建制镇:我县已经在12个建制镇设置13个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处理当地镇建成区和附近部分村庄生活垃圾,同时与各地镇政府一起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12个建制镇日产垃圾约700T。目前,在大若岩镇已经实现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其他镇进行简易填埋或露天堆放,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和推广垃圾填埋场防渗处理技术,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2、村庄:全县26个乡的村庄以及建制镇部分偏远村庄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以焚烧和堆肥为主,绝大多数村庄生活垃圾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其产生的垃圾量还不多,还可以采取焚烧和堆肥方式处理。我们正在编制的环卫专业规划已经将26个乡全部纳入其中,以后将采取村收集、乡运输、乡镇集中处理的模式。

我县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普遍存在未做到分类收集、运输设备落后未封闭运输、垃圾转运站和处理处置工程设施简单等问题,还有待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三、目前生活污水处理情况

1、建制镇:我县各个乡镇已经建成的排水系统多为雨污合流,近几年在沿江乡镇的管网建设中均采用雨污分流,近期准备建造瓯北和上塘两座污水处理厂。山区乡镇排水管网还采取雨污合流。由于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所有建制镇的雨水和污水均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

到目前为止,瓯北镇已建成污水泵站2座和排污管11.8公里,完成投资2200万元,其中20__年建成污水管4.6公里,污水泵站2座。上塘镇20__年已建成污水管道3.9公里,累计投资400万元。

2、村庄:大部分山区村庄未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人粪尿作农田施肥;少数村庄在生态村建设中,尝试采用每村建一处生活污水处理池的作法,处理到一定程度后,再排入地表;如:大若岩黄潭村、表山乡岭外村、渠口乡珠岸村等,但由于资金、技术问题,处理程度参差不齐。

根据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永嘉县目前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好氧型(表山乡表山村、花坦乡花三村、渠口乡中方村、大若岩镇黄潭村和大若村)、厌氧型(大若岩埭头村、表山乡岭外村)、生物(植物)型(渠口乡珠岸村、石拄村)。

生物型处理方式:利用附近池塘的自然条件,采用生态塘技术对该村的分散源污水进行治理,通过生态塘的健全生物链进行生态循环并逐步分解转移水体内的污染物,从而使生活污水水质得到处理,避免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对下游水体造成影响,并营造一种城乡水体生态景观。这种处理模式投资小见效快,但也毕竟处理能力有限,长远效益还有待考验。

好氧型处理方式:生活污水经标准化粪池,经过初次生物厌氧处理后自流入接触好氧处理系统,接触氧化池中挂有生物膜,在鼓入一定比例的氧气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有机物被生长在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消化降解;接触氧化池出水再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夜经标准排放口排放,污泥回流至化粪池及接触氧化池循环硝化。该种处理方式效果较好,但投资规模较大,在农村建造好氧型处理系统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财力和技术支持。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存在问题:目前城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均能有序管理,但是农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问题将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提高、白色污染越来越多,人粪尿作农田施肥处理越来越少,都直接排放地表,严重污染环境。由于楠溪江中上游系部级风景区,又是沿江60万人民加上乐清经济发达区域生活用水水源地,这问题不引起重视,及早解决,今后会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2、建议:

(1)由于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村庄分布比较散,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在技术和资金上是不大现实的。建议生活污水处理以自然村为单位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建议以乡为单位,在没有找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办法以前,建议生活垃圾作无害化填埋处理。

(2)花坦乡珍溪村的“庭院自净处理模式”,在开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建议上级部门加大技术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多做不同尝试,取得先进经验,再做进一步推广。

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问题解决的好坏将关系到我县“十百工程”和“生态县”建设的成败。要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问题,需要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当地乡镇政府、当地村共同配合,在财力、技术、政策处理等多方面进行统筹安排,积极吸取各地先进经验进行大胆的探索,推广成功经验,淘汰失败的落后的经验和技术,才能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乡村垃圾治理的问题与建议篇9

刚才,   主任传达了市重点工作大督查办公室关于《全市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专项督查报告》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会上我们印发了全市2019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主任传达的报告既全面又深刻,直观的反映出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以来的弊病和问题,为下步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请与会各乡镇、各单位、各企业要严格按照通报精神,认真查摆自身问题,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受东群书记、张涛市长委托,就此项工作讲三方面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省委   书记多次听取专题汇报,研究部署全省垃圾治理工作,并责成省住建厅、人居办、电视台对全省各地垃圾治理情况进行明察暗访、交叉检查,制作了专题记录片,通报各市农村垃圾治理的进展及问题。

今年,随着××起步建设,××上游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和省里对垃圾清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近日,省住建厅等15个部门更是联合下发了2019年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全省各地要在8月底前全部达到“五有”标准,即:有完备设施设备、有成熟治理措施、有稳定保洁队伍、有完善监管制度、有长效资金保障。年内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

通过目前掌握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仍然存在三个大方面问题。一是环卫公司运营管理还不到位。存在清扫车辆不足、清扫工具配备不齐,保洁员数量不够、管理不到位等系列问题。二是镇村两级责任意识还不到位。有的乡镇存在对垃圾清理工作重视不足,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消极思想,有的村街认识还不清、责任还不明,仍然觉得垃圾治理是环卫公司的事,跟自己没关系。三是行业监督管理还不到位。城管局对各乡镇及环卫公司的监督管理还不够,虽然制定了考核办法,但没有真正起到督促落实的效果。

同志们,我市的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距离省检时间已经不足三个月,如果不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建立健全完备的垃圾清扫、转运、处理体制机制,我市将面临被通报、问责风险,市委、市政府投入的巨额资金、大量心血将付之东流。而今天,我们之所以召开这么大范围、这么多人参与的电视电话会,主要目的就是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想法通报下去,把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讲明白、讲彻底,让大家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紧迫性,也让大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事可干,真正将责任落实到位,将政策宣传引导到位,将农村垃圾治理到位,为全面决战决胜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干劲抓好工作落实

第一,要迅速开展一次大排查、大清理行动。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搞了几次大排查、大清理,总体效果很明显,但还存在死角死面、责任盲区。此次排查我们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村、街两委干部要切实把你们村走遍、踏完,不管是村内、村外,田间地头还是道路、河流两侧,只要是你们村范围内的垃圾,都要一律统上来,报到你们所在乡镇(办),各乡镇(办)包片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把排查责任砸下去,把积存垃圾摸清楚。是农村生活垃圾的由所在村两委进行清扫,由环卫公司安排力量统一进行转运,是建筑垃圾的要就近填埋,是生产垃圾的要合理处置,不能与生活垃圾混杂。此项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城管局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全力调配车辆、人员协助各乡镇(办)做好清理工作。

第二,要营造铺天盖地全域、全境整治的舆论氛围。农村垃圾治理的重点在人,关键在垃圾分类。目前,由于全市垃圾分类还不到位,垃圾混杂现象严重,进厂垃圾质量不高,已经严重影响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正常生产。市委宣传部、城管局、各乡镇办、各村两委干部以及我们的清洁员,要切实认识问题的严峻性,充分根据自身职责,全力做好宣传。市委宣传部要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媒体,积极有关宣传垃圾分类的倡议,报道垃圾分类的成功案例,曝光反面典型案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城管局、各乡镇(办)要通过张贴宣传画报、发放宣传手册、播放高音喇叭、召开专门会议等方式,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确保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各村街(社区)两委干部及清洁员要充分发挥一线工作的有力优势,积极引导村民规范倾倒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对不按规定分类的,要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充分激发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和清扫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营造全方位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三,要全面自查自纠,完善垃圾清扫、转运、处理体制机制。市城管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制定详细的监督机制和考评办法,对各环卫公司及各乡镇(办)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并定期进行通报,对于屡教不改的环卫公司,要严罚重管直至解除合同;对各乡镇(办)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要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进行严肃处理。各乡镇(办):一是要抓好执法中队建设,加强对环卫公司运营管理、设施设备投入情况的监督;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各村的协调调度,及时解决各村在垃圾分类、处理、清运方面的问题,形成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包户的责任体系。各村两委干部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村民自治作用,积极引导村民做好垃圾分类和定点投放,同时,也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本村建筑垃圾填埋及生产垃圾处理工作。

三、压实责任,强化落实,确保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农村垃圾治理涉及范围广,发动人员多,牵扯链条长且环环相扣,一环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局,因此我们必须从行业主管、镇村主抓、市场运作、发动群众四方面抓好此项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落实。为全面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工作专班,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各乡镇(办)主要负责同志也要把此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专门的农村垃圾治理小组,明确专人负责,配齐工作人员,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紧扣时间节点,细化任务分解,夯实工作责任,做到“五明确”,即任务明确、职责明确、标准明确、考核明确、奖惩明确,推动工作有序推进,按期完成。

二是强化督查考评抓落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从7月起,将组织各乡镇(办)对全市、全域所有村庄治理工作“五有”标准进行认定。总体思路是,由乡镇(办)提出申请,由城管局聘请第三方测评机构进行考评,市委、市政府将对完成进度较快的乡镇要通报表彰,对进度滞后,影响全局工作的要提出批评,并纳入年终考评。同时,城管局要切实加强督导,对于未实现“五有”标准的村庄,要找准问题症结,精准实施治理,

乡村垃圾治理的问题与建议篇10

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组织、各村负责、全民参与”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依法整治”的原则,制定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大村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营造一个整洁、有序、文明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村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为把我乡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旅游乡镇而努力。

组织领导

成立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如下:顾问: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谭小维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谭小珠任环卫所所长。办公室负责全乡环境卫生工作的指导、督查和协调。

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明显改善,三年巩固提高”的总体要求,集中三年时间,完善我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彻底解决我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我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居民文明卫生素质明显提高,乡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日益健全,环境达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今年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成果要加大巩固力度。实现乡村垃圾无害化出路到位,乡村主干道路两旁绿化到位,沟渠无污水积留,村级主干两侧无旱厕,乡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的目标。

明年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取得较大成效。实现乡村居民素质明显提高,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稳定健全,100%成为卫生合格村的目标,将打造成一个卫生清洁、环境优雅的生态旅游乡镇。

整治重点

1、乡区内环境卫生死角,尤其是乡区居民区内(政府、卫生院、学区、中学、住宅区)、乡村接合部卫生死角(洞新公路沿线)要安排专人清扫。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实行分片、分段联系,包干负责。

2、乡区环境卫生,特别要突出整治农贸市场内和各个体户门前卫生脏、乱、差问题;

3、各村要重点治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扔乱倒问题,垃圾要以自然组为单位统一清扫、统一堆放、统一清运、统一填埋。

4、对村容村貌治理,各村要出台长效机制,重点解决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扔乱倒问题,解决好农户庭院卫生清洁工作、垃圾处理和秸秆堆放问题。

5、乡区所有单位、居民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每周五组织落实单位卫生打扫日和月末负责组织大检查。

6、落实职责,积极主动组织辖区单位及居民特别是党员,彻底清除居民区、巷道垃圾,规范垃圾存放点(箱),开展以灭鼠、灭蝇为主的除“四害”工作,清理“四害”的孽生场所。

7、落实环境卫生整治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领导、工作人员、工作措施、环卫设备、督查落实五到位。

8、合理安置垃圾箱、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各清洁区清扫率达100%,清扫保洁率达95%以上,垃圾做到及时清理。

9、与卫生院防疫人员配合,牵头落实沿街单位、个体经营户门前“三包”制度,坚决取缔马路市场、流动摊点、无证占道经营,进一步整治抓好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扔乱倒问题。

10、切实规范乡区沿街店面牌匾管理,清除乡村“牛皮癣”;规范乡区的公共厕所管理,做好保洁工作。

具体要求

1、各村要加大环境卫生宣传力度,每个自然组要张贴宣传标语一幅以上。

2、各村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工作奖罚机制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形成环境卫生人人参与、人人配合、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

3、每周星期五上午规定为全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清扫日。

4、各村、各单位及委员部门要认真落实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责任制,亲自抓整治方案的制定和督查落实,真正使整治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

5、各村要把农村卫生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进行彻底整治,尤其是生活垃圾要定点掩埋,畜牲粪便要及时清理,不得在居民点及道路两旁堆放,所有垃圾要运送到定点地方定点堆放,并运往乡垃圾填埋场填埋。

6、各村每月要评选出各组的环境卫生“最清洁户”与“最不清洁户”,并以红纸书写予以张贴公示。

7、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全年绩效考核范围。乡环卫所将不定期对各单位、各村实行环境卫生督查,并予以通报。

奖惩措施

(一)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行单独考核,以平时督查、季度检查、年终考核验收相结合的方式,将各村和机关单位进行综合排名,取前两名进行通报表彰,分别奖励300、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