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课堂十篇

时间:2023-03-25 08:48:32

卓越课堂

卓越课堂篇1

关键词:课改;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01-01

课改,对我们老师来说,并不陌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打破了往日的沉静,又特别是咱们县的语文课程改革,可是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我们课改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卓越课堂”。卓越课堂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课改不断的深入,有人对自主学习的理解,有些走调了:“你想学哪一部分,就学哪一部分”“你喜欢读哪儿就读哪儿”……这些就是老师所理解的自主。这些现象的出现让人有些担扰。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这种学习方式在实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基于此,本人就自己在课改中的一点体会以及对自主学习方式的理解谈一些看法。

一、强化卓越课堂教学理念,增强“自主”意识,张扬主体个性,培养自学能力

“自主”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学习,然后是自觉主动的学习。学生必须明白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好,而不是给老师学习,给父母学习。(这一点思想引导,在村镇中学将花大力气去落实)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一定要增强这种认识,然后想办法激发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课改的实践在课堂,课堂的内涵是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情的全面掌握是关键。我们的学校地处边远城镇,学生对追求的思想意识是很淡漠的,80%的留守儿童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基本的行为习惯也成为盲区,这更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地难度。若说卓越课堂的实施,我只能说我们在试做,在点点深化。

卓越课堂文化的核心是坚持”以生为本”,由“师本课堂”回归“生本课堂”。在这方面,我们的学校也开展了很多工作,每周的校本教研课,每两周一次教研评论会,每月一次的示范教研课。另外,学校还开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用课题研究探索学校课堂教学文化改革,引导和形成课堂教学主模式和学科教学分模式,促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研究型教育工作者。

二、给学生一个“舞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展示自我,寻找探索攀登的源动力

著名课程论专家钟启泉教授指出: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达成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中,“最有基本意义的是‘体验性目标’。‘体验’是作为一个人和谐发展,作为一个人全部功能的最基本的要素”。因此,语文课程教学不应当是简化的“上课―复习―考试”的模式,而应注重“活动―表现―体验”的教学模式。

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不忘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适时给与肯定,适时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在教学的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小活动:课前五分钟的“讲话”、综合实践活动、诗歌品评会、唇枪舌战----辩论会、集中读书读报,读书笔记展示活动,百花齐放------能力展示活动,如“好记星”、“书写之星”、“诵读之音”、“幽默故事家”等等。当学生在讲台上自由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大胆的展现自己的才能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时,他们得到的是赞誉的目光,羡慕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我们会感觉到教室里如春天般温暖,每个生命都在这儿孕育着激情和希望,每一棵小苗都毫无虚假的雕饰,每一片心境的天空都如清泉洗涤过一样清澈澄净。只是识文认字的语文课在学生的心中就完全变样了,原来语文课也可以如此开心。不断积淀的自信,获得的这种“高峰体验”,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三、名师出高徒,关键在教学理念,需教给学生方法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个道理在心里如明镜似的,正如叶圣陶主张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又可以形象地表述为“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那么,最具价值的知识是什么?学习心理学认为是“策略性知识”,也就是所谓的“渔”。在教育工作中,“渔”就是落实有效的自主学习?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是否可以这样给教育工作一个建议:请给学生一支“钓竿”吧,让他们获得独钓大江之能耐。

自主学习一旦摆脱世俗,摒弃一些枷锁,它将如朗朗清空中的一轮皓月,清辉普照,因为它张扬着“我会做”“我能行”的自信,奠基着“有所作为”“追求卓越”的信念,也具体而微地体现着我们的育人目标。为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我们一起践行卓越课堂的教育理念,实施这种教育模式,实现这个伟大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黄荣金.《关于“自主、探究和合作”教学的再认识》.

[2] 唐贵明.《自主、合作、探究》.

[3] 靳 彤.《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4] 刘永康.《走向深处:语文新课程教学100问》.

[5] 钟启泉.《差生教育与心理》.

卓越课堂篇2

关键词:卓越;德育;课堂

卓越课堂是平等而民主的课堂,谁都有展示成果的权利,谁都可以发表意见、张扬个性,任何人都可以超越自我,台上激情展示,台下热情互动,正是卓越课堂的魅力所在。

卓越课堂应该深入打造个性化深深印有执教教师的性格和情感,这就不可能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得出来的;同时“个性化”强调教师个性化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这样的卓越课堂能够尊重人格,张扬个性,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创建“激情趣、凸自主、活思维、重过程”四大特征的活力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探索。广泛开展读书、演讲、书法教育等活动;给予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力所能及的实践问题;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德为先”是卓越课堂的根本前提,这就要充分尊重师生的生命性和个体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与人为善的做人准则,不管是和教师的交流,还是与同学、朋友的沟通,学生不但能辨明是非,而且懂得尊重,知道理解,学会沟通,无形之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卓越课堂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体转变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形成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还是课程的研究者,不再是“你要我改变”,而是“我要改变”;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纯粹接受者,他们也在创造知识和技能,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应该把课堂时间多多地还给学生,如果再将大部分时间放在教师的讲授上,学生会没有兴趣。因此在践行卓越课堂中,教材仅仅是一个“蓝本”,应更多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并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引导学习。

参考文献:

卓越课堂篇3

课堂因创意而卓越

【听课记录】

上课地点:荣昌仁义镇中心小学

上课教师:观胜镇凉坪中心校 唐敏

这是一堂小学中段的习作指导课,课题是《编写童话故事》。

上课铃声响起,一个“气球”(老师用很大一个彩色气球挡住自己)缓缓地走向讲台,并自我介绍:

我是气球安妮,我从美丽的家乡观胜来到这里,先来给同学们打个招呼,然后要开始我的旅行,飞到珠穆朗玛峰,实现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梦想。怎么样,同学们?给我鼓励鼓励吧(掌声)。哦,从这儿到珠穆朗玛峰还有好远好远哦,大家想一想,我可能会遇到什么呢,是婉转地唱着歌谣的百灵鸟,是翱翔蓝天的大雁,是聪明伶俐的松鼠,还是功力无边的孙悟空?哦,我是怎么和它相处的呢?我可能会遇什么困难,是大风,把我吹到了河谷,挂到了树梢,飘到了云端?又是怎样克服了这些困难的呢?是百灵鸟,是大雁,是松鼠,还是孙悟空帮助了我?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吗?如果实现了,啊,我看到了什么?我会激动吗?好吧,同学们,那我出发了……

然后,“气球”缓缓地走下讲台,走出教室……

在接下来的20分钟习作时间里,同学们大都能编出一个美丽生动的童话故事,很好地完成了课程目标。

【观点交流】虽然这是课标的要求,但让一个中段小学生编写童话,我一直觉得有难度。尤其是如何指导小学生编写童话,真的让人费思量。开始我看到这个课题,还真替她担心。

但是,一个精彩而别出心裁的习作指导,打开了学生思路,学生明白了方向,甚至“感觉”到了编写童话故事的要素。老师在课堂导语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练而丰富的指导,学生自然而迅速进入编写状态。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课堂因灵动而卓越

【听课记录】

上课地点:荣昌龙集镇中心小学

上课教师:盘龙镇中心小学 李南

《制作电磁铁》是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一堂课。电磁铁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它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平的多种研究。

老师将班级桌凳布置成7组,学生以6人为一小组,围桌而坐;两人为一个制作小组。

制作电磁铁时,每两个同学一套制作材料,协同完成。同学们完成了老师交待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制作效果。每一个同学都“有事可做”。我旁边的一组同学,还“发现”了一个更让他们惊讶的现象:制作的电磁铁在断电之后仍能吸住铁钉,这让他们兴奋不已;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发现了答案:电磁铁断电后的磁性还没有完全消失。

【观点交流】分组只是形式,合作才是目的。因为有了一个有趣的选题、材料准备充分、分组科学,合作交流十分有效。交流中,李老师似乎还没发现自己的互动合作学习设计是如此完美,似乎是不经意中达到了这样的效果:每一个同学都动了起来,每一个同学都亲手试验了,合作是真的合作了,互动是真的互动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这都是一次真体验,这就是“卓越”。

课堂因激情而卓越

【听课记录】

上课地点:荣昌安富中学

上课教师:荣昌仁义中学 邓太秀

这是一节古代诗词鉴赏课,课题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上课铃一响,时尚而又不失端庄的邓太秀老师走上讲台,我看到了同学们惊异的目光,似乎能听到同学们感叹的气息,整个教室一片寂静,目光都集中到了讲台。一上讲台,邓老师就开始了她的激情演说:

同学们好!我是一个过客教师,今天给你们讲课,算是一种缘分。讲好了记住些,讲不好请删除记忆啊。十二年前,弟弟到安富中学读书,我陪同前来,那是我第一次到安富;今天,我又一次来到安富中学并走上讲台。你们的年龄,和十二年前我的弟弟差不多,一样的青春年少,一样的青春飞扬,今天见到你们,感觉很亲切。套用一句古诗吧,“我见同学多亲切,料同学见我应如是”。

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接下来的教师范读,极富情感,数度让人感觉到哽咽,但又流畅完美。

最后,邓老师用自己充满激情创作的《千年的愁》和充满激情的朗诵结束了整堂课(摘录数句):

一首古词,

一段传奇,

一串叹息。

天涯虽近,

人却遥远。

感伤与愁情,

已弥漫了千年。

【观点交流】这堂课最大的优点在于老师结合课题充满激情上完了整堂课,用激情完成了教学目标。正是因为老师迸出的恰如其分的激情,所以让学生在整堂中浸润着课题里弥漫的情感,教师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使师生情感交流,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仅情感受到了熏陶,知识学习无疑也会达到最佳的状态。

教师时尚的打扮也会为自己的课堂加分;亲切的导入同样能为自己的课堂增彩。

课堂因生命而卓越

【听课记录】

上课地点:荣昌吴家中学

上课教师:吴家中学 马廷伟

这是一堂八年级思想品德课,课题是《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人生》。

现在独生子女多,学生的依赖心理非常严重,大部分孩子对父母的要求有逆反心理。为了达到教学效果,马老师在课堂中引入了一则真实的故事——《母亲逼子离家招招都是辛酸泪》。赵敏是沈阳百乐家具厂的老板,拥有资产500多万元。2002年,赵敏18岁的儿子徐建国没能考上大学,被母亲“逼出”家门闯天下一年。徐建国见母亲如此绝情,接过母亲递来的1000元,强忍着拼命往外涌的泪水,奔出了家门。一年过去了,在外小有成绩的徐建国不仅没有回家的打算,还时时想起母亲的“绝情”。但是,一封信,却让他泪流满面,奔向自己的家,要去见自己的母亲。

马老师问:“孩子们,想看这封信吗?想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吗?现在这封信就在老师的身上,我想找一位普通话最好的女生来朗读这封信。”但一个男生却突然站了起来,说:“我来念。”

一开始,这位自告奋勇的男生,并没有进入角色,似乎还略带戏虐的语气。但后来发生的情况让人震惊:念着念着居然被信的内容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的感情迅速传递给了其他孩子,许多孩子跟着流下了眼泪。这位男生读完信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听课的教师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观点交流】课后,马老师跟我交流了一段心得:

卓越课堂篇4

关键词:教育; 美术课堂;美术教学

【中国分类法】G4

0 引言

什么是卓越课堂呢?有人这么回答的:卓越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也有人这么回答:卓越课堂是“有效+特色”的课堂。具体表现为要有效率、有效果、有效能,有亮点。是以人为本、注重能力训练的课堂。更有人回答:卓越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不断超越自我的课堂,课堂必然深刻地打上教师本人独特的个性与风格。美术的卓越课堂是什么呢?有没有什么框架定义呢?没有。其实就是“改变惯性,追求卓越”。那如何把“卓越”带到初中美术课堂上,让美术课活起来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把教材变活,寻找教材“活”的契合点

卓越课堂的“活”,是新的课程标准孕育于新教材。新教材之“新”不仅体现在它的内容上,更体现在它的功能上。新教材的学习不是让学生跟着老师,围着教材走一圈,记住教科书所呈现的一切,而是通过书本知识开阔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情商。比如在七年级的二单元《美术是个大家族》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图画表现的是主席在开国典礼上讲话的场景。面对这样一幅画,仅凭书本的讲解,注释,学生谁会多去注意什么呢?我在讲解这课时,除了播放开国大典时候的视频,还播放国庆60周年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体会正式场合的庄重,肃穆。同时,体会画面的喜悦,热烈。于是,学生对这幅画就印象深刻了。所以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教材既需活用,更需用活。

2 寻找让学生感兴趣的新鲜趣味,与时俱进,加入时下学生熟悉的流行元素

12年左右是“中国好声音”,鸟叔的骑马舞,13年有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还有就是“爸爸哪儿了”。这些耳熟能详的流行元素,都是我们的活教材。课堂之上,在讲解人物的重心线和和动态线时,我播放奥运会刘翔跨栏的动态,定格后,通过他讲解重心线的位置,动态线的绘画要点。由此,通过名人效应,学生很快就记住。在讲解七年级《小伙伴》那课时,人物脸型了解,我选用了奥巴马,刘欢的脸,学生非常活跃,而且兴趣持久,这样,让教学中的难点变得不再困难,学生也会觉得轻松多了。

3 教学形式手段创新

所谓情境创设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深层次的进入审美心境。同时,美术的“美感”,有些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更需要老师用特殊的形态和情景去激发学生想象。梵高的《柏树和星空》,用跳跃的笔触,表现星空的神秘与浪漫,反映着作者躁动不安的情绪和迷惘的精神世界,是一种压抑,恐惧之美。这些,更需要美术老师根据不同的氛围,不同的场景,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去理解绘画作品,更是考验教师教学设计的一个方面。

4鼓励学生,增强自我信心,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展现自己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可以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敢于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不轻易言败;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容易沮丧、灰心,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甚至逃避。我到一个乡镇去上一节美术欣赏课,有一个步骤是欣赏郑思肖的《墨兰图》。对于我提的问题,如果全班一起答,那么学生们回答的都非常到位,而且声音洪亮;如果我的题问抽一个学生回答,那么声音小了一半,举手的人特少,而且怯懦,甚至不敢回答。混在全班里,可以像南郭先生一样,无论有什么差错,似乎都可以推脱给别人。独自回答,错了就赖不掉。这都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所以,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想法,不管对错,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多多的鼓励学生,增强师生间的感情,引导学生展现自我。

5 多做现场示范,展现教师的技能,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

卓越课堂的“活”,除了学生主动探究以外,教师必须有一个“示范教学”的活动,卓越课堂的“活”,更要让教师的基本功表现出来,示范出教师的功底。我上八年级美术《借物寓意》一课,课中需要示范写意荷花的绘画。有个班,我就亲自带上笔墨纸张,贴在黑板上绘画示范,我看了的,最调皮的学生都目不转睛的看着我绘画,画完以后,班上的同学都为我鼓掌。再讲另外一个班,我则用的是一段事先录下来的荷花绘画视频。当时班上的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当确定是我画的了,又才安静下来。学生是渴望老师示范的,他们也很想看看自己的老师在绘画上技能,到底有没有能够震得住他们气场的绘画功底。再则,现场示范,更能让学生融入情景,浓郁现场气氛。

6结合本土情况,随时加入家乡区域特色文化内容,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卓越课堂的“活”,除了让学生完胜教材的知识外,还能了解更过教材相关的家乡知识。我在讲七年级美术分类的时候,就把璧山当地的百年牌坊,添加在建筑类图片里进行讲解欣赏。在讲解《美丽校园》的时候,湿地公园掩映的风景画面,更是风景写生速写的绝佳素材。另外,璧山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美术活教材,比如:文庙,可以欣赏璧山美术的发展史;秀湖公园,山水一体,可以游玩,休闲,以及上千种植物,更是森林氧吧;百年牌坊,残留着璧山盛衰的历史,非常值得瞻仰......美术欣赏课上可以把这些特色都添加上去。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自己区域的了解,增强了家乡自豪感。

7 结束语

海明威所言:“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卓越课堂,能否卓越,关键是自己能不能超越以往,超越惯性,超越自己。希望个人之见,能带给更多美术教师以释然,让我们的美术教育能释放出更多的激情,持续的开发、实践,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的卓越。

参考文章:

卓越课堂篇5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卓越课堂 数学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地掀起课程改革热潮,很多学校提出了构建“有效课堂”、“卓越课堂”、“实效课堂”和“卓越课堂”。什么是“卓越课堂”?那就是“按照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根本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师教学环境p教学内容p教学方法,打造最优化的课堂形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卓越课堂”呢?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卓越课堂”,就是树立构建“卓越课堂”的意识,以课改为契机,转变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环境,构建新颖的课堂模式,以生为本,创新最优化的师生互动形式,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此,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就构建数学卓越课堂的尝试和探索谈谈体会。

一、以课改为契机,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构建“卓越课堂”的意识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学生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而等到临近高考的时候,学生虽意识到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也有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补的东西太多,要想在短时间内把数学提高到高的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高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开始,就要抓紧各个阶段的学习,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2.培养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对期中期末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成绩差的原因,只要他们比原来有进步,就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构建和谐课堂,实现多元开放包容的教学模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建立起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为沟通架起一座桥梁。因此,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要有豁达宽广的心胸、博学儒雅的风范、诙谐乐观的情趣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喜欢上数学课,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

二、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为实现“卓越课堂”奠定基础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课前要精心备课,反复推敲,制定最优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实现“卓越课堂”奠定基础。

1.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要对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透彻地研究,对近几年课程改革趋势及数学知识点仔细分析,做到心中有数。熟悉使用的教材,明确本学期甚至本学年的教学计划和任务,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有机整合教材内容,适当调整教材设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抓好备课、讲课、课后反思等每一个环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个性鲜明的人,呼唤个性化教育。因此,备课前要找准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突破口,并且反复比较和反思,力争精益求精。课堂上教态要自然、轻松、有亲和力,有感染力,教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三、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卓越课堂”

1.多使用鼓励性的课堂用语,增强教学亲和力。在平时教研活动中,我听过无数次数学课,有的活跃,有的沉闷;有的开始活跃,但越往后越沉闷……按理说,上这些公开课的老师都是经过了认真备课的,他们也在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但为什么会出现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呢?原因很多,据我分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课堂用语使用不恰当。因此,建议学生遇到困难、不能立即回答问题时,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同时也要面带微笑,期待学生的回答。当他终于答对时,教师要带着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向他表示祝贺,这样才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其实归结起来很简单,就是让学生适当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此老师的课堂用语要激情,要有亲和力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以生为本,重视动手操作教学。数学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有的课堂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剥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的课堂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太少,多媒体流于形式,学生的动手操作不落实,能力很难提高。因此要科学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就要精讲多练,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多思考,多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思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教师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后却发现学生能学到手的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忽视学习的根本。因此,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培养,以及自学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数学卓越课堂,就要以课改为契机,树立构建“卓越课堂”的意识,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为实现“卓越课堂”奠定基础,转变教学理念,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卓越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2013(6).

[2]黄慰凤.心理学教学中对学生自我表现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23).

[3]张娟娟.构建数学卓越课堂,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J].黑龙江教育,2013(11).

卓越课堂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课程改革 卓越课堂 建设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期,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参与卓越课堂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

一、小学教育的涵义特征

小学教育是为未来的知识教育打基础的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具有全民性、义务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它给儿童在身体素质、学习知识和思想品德方面以启蒙作用。小学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自主方法为目标,并在前两项的基础上,以教师自身娴熟的教学艺术熏陶学生,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美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卓越课堂的内涵

卓越的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建立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营造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卓越课堂展示的是课前、课中、课后一个完整的教和学的过程,突出从关注教师的“教”,回归到关注学生的“学”。它提出“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先学后教”、提倡合作、鼓励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卓越课堂的理念与小学教育的目标和特征是紧密结合的,卓越课堂也是在小学教育中必然出现的先进课改方式。

三、卓越课堂模式的构建

“卓越课堂”的具体教学模式分五个阶段:(1)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提示和要求主动去预习的“自主学习”。(2)师生共同进行拟定或学生自主拟定的“目标确定”。(3)课内或课外的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并掌握学习任务的“合作探究”。(4)教师与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张扬个性热情互动的“展示提升”。(5)教师少量的、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高效全面发展的“巩固运用”。

自主学习是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也是内化自我,再生成个人见解的创造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目标,有的放矢地查找资料,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技巧,教学生备课,教学生自学的方式。

目标确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拟定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然后结合学生自己的疑难点和兴趣点,去制订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学生这一教学上的不足,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共同进步的境界

展示提升是学生创新、实践的环节,也是教师深化和提升教学内容的环节。展示的过程,教师也不是被架空的局外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对个别知识点教师也可以进行自我展示。

巩固运用是学生对当堂内容的巩固加深,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检测。为了保证真正将学生减负落实到位,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都很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课后做工作。

四、小学教育中卓越课堂建设的方法

1、充足课前准备,区别对待不同级学生

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合理地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区分不同级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年级学生,区别开展相应教学进度,同时应注重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减少在次重点上的时间消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小学教育中的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同时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与实践结合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4、合理搭配,成立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学生合作小组

学生合作小组成员搭配坚持自愿平等的原则,依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心理素质、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分组,达到小组内成员多样化,小组间却无明显差异的平衡状态,便于公平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权应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并表现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个学生不但要对本人学习负责,而且有对小组其他成员帮助的义务,当一个人回答不完整或遇到困难时,其他同学及时补充,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真正起到“合作”的作用。

5、重视课后巩固,紧密衔接课堂教学

小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

卓越课堂文化的建设,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实现小学教育教育目标,实现小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只有以课堂为主阵地,扎实训练,努力做到“为学生提供融洽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科学准确地把握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遵循合适的教学起点,体现真实的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才是落实小学教育中卓越课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绍强.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J].探索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卓越课堂篇7

关键词:机电;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桂荣(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刘春生(196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27-02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特色教育越来越成为高校研究的方向。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其培养特点有三个: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能培养出卓越工程师,显然需要多方面努力和实践。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地方性高等院校正面临内涵建设、改革摸索阶段。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关键一步,是引导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其他教学环节做好充分准备的重要一环,如何在课堂教学实施以能力培养、创新培养为核心的、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方向。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

温总理听取教育部关于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汇报时说: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这段话反衬出目前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言堂,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填塞的现象很普遍等问题。

而学生方面对专业课的结构认识不足,课堂上缺乏学习热情,参与课堂学习的状态不佳,使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学生的后续课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和能动性。随之而来的是实践越来越凸显出理论的不足,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等。所以必须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1.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机械电子的工程师应该具有通才的素质,对项目和问题有决策和协调的能力,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强调机械动手能力与机电控制能力相结合。

由此可知,机电方向卓越工程师应在两方面进行培养:一方面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上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培养健全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为此要有课程服务专业的思想,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反映学科前沿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构造卓越人才的良好个性。

总之,课堂教学目标要以培养现场工程师——卓越工程师为目标。

2.以案例式教学方法为主导,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升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真正实现“学—教”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为培养卓越人才提供了条件。传统教学偏重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方法单一带来许多弊端。为了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活动式的教学方法。为了使这些教学方法得以实施,以案例式教学法为主导,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积极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的进行,并在开课初布置按学生兴趣分组,按所学专业课构建不同的实际系统,可以以不同的软件做载体实现系统的构建,实现活动式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学生分组方式,边进行教学,边进行师生互动,避免了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工程案例构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也在实践构建案例中得到更好应用,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实现的不是“教—学”,而是“学—教”。

3.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转变

机电专业课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都安排在大三上,但学生的课时数还是比较多,而且大学课堂90分钟,中间的5分钟休息很难得到充分利用,种种因素都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调节。所以形成了沉闷的、毫无生气的课堂氛围。从上学就传承下来的老师是课堂的领导形象,更使得学生们只是沉默地消极对待,不利于课堂内容的学习、消化和吸收。

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中,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才敢于向老师陈述观点,而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往往又是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加自信心的动力。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创造思维发展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力发展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为此,教师应增加自身的亲和力、人格魅力,微笑授课,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有严肃有活泼,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犯的小错误要轻描淡写,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

4.改革考试体系,抓好学习过程的评价、监控与考核——课堂教学宗旨的转变

人才的培养要重在过程而不完全在于考试结果,即主要着眼于学什么内容,怎样学习、消化、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能局限于、停滞于学会某些知识,要让学生明白和把握的,是与这一个个结果和一类类事实密切相关的完整过程,并思考和探索这个过程。绝不是应试教育那种僵化、静止的知识传授。

为此,要重新构建一套完整评价考试体系,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知识积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由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由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采取增加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相结合,同时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避免期终一试定成绩的方法。平时成绩中除考核出勤、作业、实验等项目外,以虚拟仪器为平台,针对不同的专业课,增加实际系统的构建环节的考核,考核标准按照平时各项占一定百分比进行评定,突出实际系统构建环节的比重,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1世纪许多国家学校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职业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势在必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探讨,推陈出新,才能培养出具备卓越才能的工程师。

三、结束语

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传统的一言堂中走出来,构建以案例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是为了讲而讲,而是为了让学生适应工程现状而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对学生而言,知道为什么而学,尤其是要学什么、该怎么学等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教是教会学生学习,学是学会如何学习”,实现“学—教”式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有更高的热情去参与实践环节,从而为真正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中国大学教育,

2010,(7).

[2]李书伟,刘绍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实践教育的思考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

卓越课堂篇8

关键词:田园语文;建设;卓越课堂;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26-01

近些年来,不管是理论研究的专家还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和摸索如何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专家们提出了多种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如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 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 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等等,这些提法和新课改以前的教学思路比较,促进当下语文教学进步了一大步。而我们综合这些理念提出了"田园语文"的理念。

"田园语文"就是"接地气",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充满田园牧歌气息,又要结合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际,回归田间,呼唤理想情怀的归来。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放下负担,走进有关田园生活的语文素材。"田园语文"所关注的应该是回归田园,使身心合一的一些作品,这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以陶渊明作为代表的"田园诗人"。 田园诗派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田园诗派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田园诗派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这是从文学角度来解读"田园语文",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其实有关"田园",更加地接地气,就更应该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去做一些实际的社会调查。如我县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融合,很多民风民俗已经改变,但是有些根深蒂固的老传统却深深地扎根在了老百姓的心里。而这些风俗习惯就是最原生态、没有任何艺术加工的文化,具有浓浓的田园气息。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是繁重的学业负担,他们仅仅关注的是书本的知识,根本无暇来了解这些有关"田园"的文化。而作为"田园语文",就是提倡学生走出教室,回归到生活中去,感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

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大多都是跟着教材走,跟着大纲走,生怕因为对课本的疏忽,从而造成学生在考试中丢分。在课堂上,我们通过读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去感悟。这样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对考试。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很适应学生的应试。然而学生从心里有没有真正接受,从而对所讲的感兴趣呢,这还是一个未知数。相比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田园语文"就能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就会有自己的感悟,而不是被动的讲解。并且在收集素材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性。这对"卓越课堂"的建设也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卓越课堂”是最近几年新课改进程中反复提出的。“卓越”就是杰出,超越一般的。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卓越课堂文化的内涵就是以学为本,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学情为本,明确了学习的主体、学校活动的核心以及学习的基础。卓越课堂文化的基本性质是学本性、建构性、开放性、民主性、层次性与多元性。具有这些性质就能更好打造卓越课堂。不仅如此,还应该让我们的课堂具有文化的内涵,培养具有语文素养的学生,而不是简单地为考试服务。

“田园语文”的提出正是为了建设卓越课堂文化,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一缕清风。从卓越课堂文化的性质来看,"田园语文"的提出正符合这样的要求。

从学本性上讲,"田园语文"是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回归自然,接触自然参与其中,在这样的过程中多一些自己的感悟和体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激发出学习的主动性。

从建构性上讲,主要强调的是既要建构思想的领悟,也要重视建构方法的指导,既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建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建构态度或是建构精神,让学生在建构中表现自己、发展自己,在建构中创造自己,在建构中感受成功与幸福。"田园语文"在引导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也注重对方法的指导。比如写作,学生的了思想领悟,就应该适时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就应该指导学生用文字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这就需要从方法上进行指导,比如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的使用,或是立意的高度等等,这些方法都是为了更细致、更准确地表达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卓越课堂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卓越课堂;教学目标;创设情景;教学策略;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卓越课堂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的学习被激发得兴致盎然,参与热情被调动得淋漓尽致,课堂教学做到有效、高效,不断追求卓越,教师则要从以下“四性”下足功夫。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课本是统一的,但学生却各不相同。为此,设定目标时应立足学本,将学习目标具体化,确定教学点的难易程度适当,做好教学内容前后衔接。

二、创设情景的“生活性”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最小公倍数》教学后,我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今天是4月8日星期天,爸爸和妈妈带小明去了野生动物园一日游,小明非常开心,爸爸妈妈答应他,等下次他们休息的时候再带他玩。爸爸现在是工作3天休息1天,妈妈是工作4天休息1天,小明是上5天学,休息2天。那么小明什么时候又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游玩了,请你帮他算算?那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学生在做这道练习题的时候兴趣非常高,培养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的“实效性”

首先,教学环节要实效。每个环节要有明确的训练点,便于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其次,讲解要实效。做到精讲点拨。“精讲”是要求教师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规律、联系,扎扎实实地讲清楚、讲透彻,揭示知识本质。讲授重点知识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抓住学生思维契机,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主动获取知识。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进行“点拨”,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三,数学问题的设置要实效。一是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作用,又难易适中。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灵活。有些问题,换一种问法,学生的接受度就可能不一样。

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来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引导学生把圆剪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先讨论一下书上的剪拼方法(把圆平均分成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等份越多,越接近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S=πr2。我问:你还能拼成其他熟悉的图形来计算出圆的面积吗?学生积极回答:可用这16等份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梯形;把这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学生拼、拿、摆的方式不一样,构成的图形也不一样,但都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一样的结果,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卓越课堂篇10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具有几个非常突出的学科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因此,其教学绝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开始时都对计算机怀着神秘、好奇的心情,并觉得可以打游戏,于是非常想学。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打造卓越课堂。

一、充分运用“激趣教学法”,让学生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兴趣是起点,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愉快地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就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卓越课堂目标。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任务的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任务的设计必须注意整体性、层次性、趣味性、知识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乐学,共同提高。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巧妙地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的同时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取得卓越高效的教学效果。

三、正视差异,利用“分层教学法”推动学生参与

今天的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出现了有关“课程整合是否还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讨论,而有些地区的中小学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理解存在问题。就是同一地区的学生,他们也一样存在着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学应该赋予他们一定的主动选择权利,允许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分层教学法”是应对学生起点差异的有效教学策略。分层不光是学生分层学习,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都得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分层。通过分层教学,不仅使每个学生都学习到新知识,而且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合作学习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四、学以致用,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