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模式十篇

时间:2023-03-26 01:00:42

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篇1

摘要:文章简单阐述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和框架,通过实践,总结出我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普遍存在问题,并提出如何成功导入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方法与步骤,为将要实施和已实施的企业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借鉴。

1卓越绩效模式简介

卓越绩效模式是一种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模式,旨在帮助组织取得长期稳定绩效,同时也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这种模式创立于1987年的美国,并作为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奖标准,被公认为世界最好的管理方法与诊断工具之一。我国的卓越绩效模式——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主要是依据美国的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并结合中国国情而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总体结构和内容与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基本上一致。其主要内容由十一个核心价值观、六个过程和一个经营结果构成。

2卓越绩效模式应用目的和现状

我国制定卓越绩效模式即《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为企业追求卓越提供一个经营模式的总体框架;二是为企业诊断当前管理水平提供一个系统的检查表;三是为国家质量奖和各级质量奖的评审提供是否达到卓越的评价依据。[1]2005年1月1日,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在质量管理领域又一次新的腾飞,真正实现组织长期经营绩效与社会和谐发展相统一,这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正式采用卓越绩效模式。全国有10多个省市(如重庆市、福建省等)和一些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县级市等都开展质量奖的评奖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

3卓越绩效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上看,大部份组织高层领导者具有很强的市场实践经验能力,过于重视短期的经营结果,缺乏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去引导组织持续成功。为了提升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打造“百年老店”,最近几年,各级政府通过设立质量奖来引导各地一些优秀组织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但在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过程中,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3.1 高层领导不够重视导入,注重获奖卓越绩效模式与符合性要求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不一样,是追求有效的卓越管理,是典型的领导“一把手”工程,没有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参与,这个模式应用很难成功。有些组织仅靠品管部去推动,显然事与愿违,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卓越绩效模式。

3.2 组织对卓越绩效模式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理解企业对卓越绩效模式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政府、质量协会或咨询机构举办的3-5天标准讲座,而且,企业高层领导真正全程参与培训的极少,一般仅有一天,有的只有半天。要在短时间内对一个如此庞大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几乎不可能,导致实施过程执行力不强。

3.3 咨询师队伍整体水平低一般参加质量奖的组织都会聘请咨询团队。目前,我国能真正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模式咨询师很少,这主要是该模式对咨询师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许多前沿、系统的管理理论工具和方法,而且应具备能够根据不同企业发展的成熟度有效地把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应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卓越绩效模式标准培训和编写自评报告。

3.4 虽然重视组织文化建设,但是未形成真正的组织价值观大多数组织高管认为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等企业文化是引领企业走向持续成功的关键,在形式上也进行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理念的广泛宣传,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宣传上,不能从管理制度、激励政策、率先垂范等管理和实践细节上予以深化,不能形成企业广大员工上下同欲,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氛围。

3.5 普遍存在战略缺失或执行力不到位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参与质量奖的组织没有真正可执行的战略文本。造成这种困惑的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缺乏战略管理人才,大多数组织没有单独设立战略管理部门,没有人去落实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二是战略规划执行力差,相当一部分组织在参加质量奖评审前都没有一套完整的可执行的战略规划文本,在咨询团队诊断后都会根据评价准则的要求去制定,由于组织缺乏相应的战略管理人才,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3.6 缺乏对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科学分析方法虽然大多数企业关注企业内部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管理,但是对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分析比较弱,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环境、行业环境、竞争对手的信息收集和科学分析方法,企业仅仅凭着几个市场负责人的市场感觉做出判断,缺乏具体的数据分析,往往出现市场定位不准确,对竞争对手的策略和优势不清楚,难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和改进的重点和方向。

3.7 顾客满意度的评价不科学参加质量奖的企业都有ISO9000等三体系认证,都有顾客满意度调查,但多数企业满意度调查指标设计不合理,大多数仅有一级指标,如:质量、价格、交货期等,统计分析针对性不强,对组织的实际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应该增加二、三级指标和竞争对手的有关内容,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可以获得竞争对手与本组织在质量等对比数据,便于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改进活动。

3.8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待于完善质量奖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从招聘、培训、用人、考核等形成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从实践中看,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发展通道和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对自己在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或者无法定位;在绩效考核方面缺乏科学考核与评价方法,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考核结果让员工感到不满意;有的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分析,不能全面了解员工的诉求。

3.9 信息收集、分析、利用不充分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信息管理缺乏系统性。没有明确规定信息管理部门和各部门在信息管理方面上的职责,不清楚信息收集要分层次、分时间、分部门等要求,没有清晰明确企业各部门对收集信息内容的要求、分析和传递,造成企业信息收集残缺不全,尤其缺少对竞争对手和标杆企业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不利于企业横向比较和找出差距。

3.10 重生产经营指标监控,轻其他支持性指标监控组织高度重视日常生产经营指标如: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合格率、利润率等短期财务指标的监控,但对非财务性指标如: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设备利用率等支持性指标基本上没有纳入合理的监控范畴,不能均衡地考虑组织的长短期指标,这将影响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3.11 组织绩效考核指标缺乏动态管理部分企业对组织绩效指标没有按规定的月、季、半年等进行有效的监控,大部份指标仅仅是年终时予以确认,由于市场复杂多变,往往造成年初所制定的年度考核目标与实际完成的情况有较大的偏差,年终考核很难按原先指标进行考核。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状况,半年或每季度对年度考核指标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年度考核有真实可靠的数据。

4卓越绩效模式应用探究

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途径很多,组织依据各自不同的需要可以设定不同的路径。根据本人的多年的实践经验,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正常步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高层领导高度重视,深入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高层领导应深入学习《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准确理解其内涵和导入的要求,并以身作则亲自参与和推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卓越绩效模式导入氛围,通过系统地开展宣传与贯彻活动,让人人了解和知道卓越绩效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内涵。

4.2 选择有经验和负责任的咨询机构由于卓越绩效模式是一个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能为组织提供一种有效诊断的与评价方法,这需要比较专业的咨询机构来协助组织进行科学诊断,找出组织的优势与劣势,确定组织的改进优先顺序。否则,仅仅依靠组织的自身力量去实施会事半功倍、困难重重。

4.3 成立卓越绩效领导小组和推进小组建立卓越绩效领导小组和推进小组。领导小组由组织高管和主要部门负责人构成。推进小组应有一位高管负责,由质量部门、企业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主要管理人员组成,是一个跨部门的组织机构,并拥有足够的监督和管理权利,负责对卓越绩效模式的推广、实施、监督和评价等日常工作的管理。

4.4 深化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培训和组建自评师队伍在做出卓越绩效模式导入后,应当为高、中层领导和推行小组(含自评师队伍)安排《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导入培训,一般安排4-6天,同时,对培训必须进行严格考核,强化学习的效果。推行小组和自评师队伍除参加正常培训外,还应积极参加卓越绩效模式的全部诊断过程,学会如何将卓越绩效模式应用于自身的组织。

4.5 依据评价准则对组织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的管理诊断,明确多层次改进方向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对组织进行全面的诊断,涉及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和经营结果七个领域的22个评分项,并进行综合评价与打分,给出组织的“亮点”(优势)与“改进”(劣势)项,明确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有步骤地对改进项进行改进与评价,形成“PDCA”持续改进。

4.6 制定和实施自我评价计划制定和实施自我评价计划,自评师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要求和评分指南办法,对准则22个评分项逐项进行定性加定量的评价,确定优势、改进机会和评出分数,并提出综合性自评报告和分项报告,列出最重要的优势、最需要改进的机会,附上详细的分项评分表。

4.7 总结经验,制定改进计划在完成自我评价报告后,召开卓越绩效自我评价汇报会,向高层领导和中层管理者报告自我评价过程和结果,共同分享组织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改进项,制定改进计划。通过定期开展自我评价,循环往复(评价、改进和创新、分享成功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成熟度。

4.8 积极申报省、市、国家质量奖根据组织发展的成熟度和需求,积极申报省、市、国家质量奖。质量奖申报过程中,第一阶段是文审关,即组织自评报告的评审。组织要成立自评报告编写小组,编写自评报告要对照标准条款逐条描述,报告用事实、数据、图表说明。当通过评审关后,第二个阶段是现场评审关。首先,组织要做好与现场评审组的沟通交流,确定现场评审日程安排;其次,做好接待与宣传工作;最后,组织做好现场评审材料准备工作,主要有组织概况录像片、总经理汇报稿PPT、企业业务流程介绍PPT、小组汇报PPT和支撑性材料的清单以及部分关键支撑性材料。

5结束语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是一个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经营质量的世纪。卓越绩效模式为组织提供一个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应用一切有益的、适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将这些方法、技术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不断地自我评价提升自我。同时,把目前的绩效同自己的过去比较、同竞争对手比较、同标杆企业比较,不断地寻找组织的优势和改进空间,从而使组织不断地进步和追求卓越。

卓越绩效模式篇2

关键词:现代技工教育;卓越绩效管理;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3-0055-05

近年来,我国技工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技工院校办学实力和水平逐步提高,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技工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核心竞争力不足,管理水平和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颁布,为技工院校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指出:要“推动学校新一轮改革创新,实现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无疑为技工院校改革创新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是建立在远见卓识的领导、战略导向、顾客驱动、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合作共赢、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学习改进与创新、系统管理9个基本理念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也是国际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的总结与结晶。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不仅适用于各类企业,也适用于教育领域、医疗卫生等非营利组织。我国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2012),是我国各类组织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指导性文件,形成了一个以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结果共7个类目组成的、以过程与结果为框架的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的系统管理模式。

深入研究现代技工院校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探讨现代技工院校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建立途径,进而推动技工院校内涵发展,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技工院校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必要性分析

第一,技工院校服务现代产业转型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发展的新调整时期,我国正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努力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美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建立,客观上要求有大批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卓越人才作为支撑,而高技能、高素质的卓越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技工教育。技工院校需要全新的视野,立足现代产业需求,不断创新管理和办学理念,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立足技工院校的发展使命,明确发展方略,关注产业与市场发展,全面监控与评价教育教学过程与结果,为技工院校对接产业、服务行业提供了一套完整方法。

第二,技工院校促进内涵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可见,“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提升内涵、特色发展”,是我国技工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将组织的内涵建设作为组织高层领导的重要职责,技工院校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后,将制定并实施系统的内涵发展规划,并与技工院校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二、构建现代技工院校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内涵要求

在对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卓越绩效准则的运行模式,结合技工院校实际,构建现代技工院校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框架(如图1)。

根据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思想,构建现代技工院校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框架主要包含7大类目:领导作用(领导力发挥与组织治理和社会责任履行)、战略制定与部署(战略规划与战略目标)、现代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专业建设、招生管理与优质就业)、资源管理(师资能力、信息与知识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运行(过程运行增值管理)、教育教学结果、监视测量与改进创新。

其中领导作用、战略制定与部署(发展规划与目标)、现代产业与市场需求(招生管理与优质就业)3项构成以领导作用为中心的驱动型循环三角形。领导层根据产业发展和技工院校自身发展制定战略和战略目标,为技工院校绩效管理提供明确方向。师资信息知识资源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运行增值管理)、教育教学结果3项构成以“教育教学结果”为中心的从动型循环三角形。技工院校通过整合师资资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开展教学、教研教改、学生管理与德育、后勤保障等活动并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得出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教育教学结果水平体现了技工院校绩效水平。

两个三角形既独立运作又密不可分, “领导作用”三角形引领着“教育教学结果”三角形,为其提供明确的前进方向,同时“教育教学结果”三角形也通过不断反馈使“领导作用”三角形更加了解技工院校绩效水平的变化,不断修改校级和部门级战略目标,从而更有效地引领着“教育教学结果”三角形的运作。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领导作用”对于“教育教学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领导层要把握技工院校整体的教育教学状况,并对教育教学结果全权负责。

两个三角形通过外部的“监视测量与改进创新”相互关联又密不可分,从而构成一个大的绩效管理循环整体,并在经济社会外部环境和挑战中不断循环、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引领技工院校不断追求卓越绩效。

三、构建现代技工院校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途径

第一,确定愿景与使命。技工院校愿景是全体师生希望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是全体师生共同心愿的美好远景,是对技工院校前景和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技工院校愿景确定一般遵循GIVE原则,即“宏伟+振奋+清晰+可实现”原则,以技工院校自身发展方向的准确定位为出发点,采用“建立愿景规划小组――确定愿景核心要素――测试愿景可接受程度――扩大愿景传播范围”的开发过程,不断反复酝酿和提炼充实。现代技工院校主要承担通过学制教育培养中级工、高级工技能人才任务,是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承担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竞赛集训、公共实训、就业服务等工作的综合性技工教育培训基地。这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工院校的要求,同时又体现着技工院校领导层的追求和抱负。

第二,确定核心价值观。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在长期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真正让组织长盛不衰的是深深根植于组织员工心中的核心价值观”。组织核心价值观,是反映一个组织本质的、持久的一整套规则。换句话说,技工院校的核心价值观,是技工院校为追求愿景、实现使命而提炼出来并切实执行,以此来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一种精神元素。技工院校核心价值观,在构成上看,是包括愿景、使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宗旨、办学方针、管理理念、学院精神等内涵的价值观系统。核心价值观的确定,要在长期沉淀的文化传承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法、征集法、专家咨询法来反复推敲确定。

第三,构建战略制导系统。为实现愿景与使命,技工院校要通过战略制导系统有效进行战略制定和战略部署。发展战略是一定时期内对技工院校发展方向的重大策略。运用PEST(Political政治,Economic经济,Social社会and Technological技术)进行技工院校宏观环境分析,运用波特五力模型进行技工院校竞争环境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综合评估技工院校发展机遇、挑战、优势与劣势,从而确定技工院校发展战略。战略地图把技工院校发展战略转化为可视化的职能职责和可操作的行动,规定了技工院校通往实现卓越绩效的路径,确定了实现技工院校愿景与使命的仪表盘。采用平衡记分卡(BSC)实施战略实施与管控,通过使命绩效层面、客户层面、内部管理层面、学习成长层面四个维度的战略制定,强化技工院校战略协同化。校级战略通过价值树原理转化分解出部门战略主题,战略主题又通过价值树原理转化分解为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制定遵循SMART原则(具体的、可测量的、可达到的、相关性的、期限性的),选取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关键绩效指标,形成校级和部门级不断追求卓越绩效的目标责任体系。

第四,构建支撑战略的组织系统。重点是建立以战略为中心的部门职能职责,关键是组织结构的功能定位,这是实现技工院校愿景使命的基本要求。部门核心职能是部门存在的价值,着重描述部门的定位与意义,是部门对技工院校发展战略的支撑。部门基本职责是部门为实现核心职能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着重描述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承担的相应责任,是部门核心职能的具体化表述。流程再造/改进(BPR/BPI)是构建技工院校支撑战略的组织系统的有效方法。对于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关键价值链,如:校企合作、一体化课程改革、学生评价、办学质量多元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等等,通过流程再造/改进(BPR/BPI)方法全面梳理流程,明晰流程的输入资源、流程中的活动、流程中活动的相互作用、流程的输出结果、顾客、流程最终创造的价值,确保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增值,从而建立构建技工院校支撑战略、以追求卓越绩效为中心的组织系统。

第五,构建支撑战略的资源支持系统。技工院校的支持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信息化资源、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方面的资源。在追求卓越绩效的过程中,上述支持资源的整合利用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于技工院校发展战略、支撑部门使命与核心职能,保证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计划。技工院校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和知识管理,统筹配置人力资源,确保人力资源配置与学校总体战略目标相适应;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充分保障技工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财务资源,确保财务资金流连续;通过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升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管理水平;通过教学资源开发、选用、储备,实现教学资源合理配置;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实训场所,通过9S管理实现实训设备合理布局,提高教学工位利用率;通过战略合作与相关方实现合作共赢,建立长期合作发展关系,与合作伙伴进行定期有效沟通,推进技工院校与相关方的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

第六,构建教育教学服务过程的设计与实施系统。按照过程方法科学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职能部门及层级结构,并系统建立与管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程,强化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组织职能层次间的接口进行设计、管理与控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等预期结果的实现。技工院校价值创造的关键过程主要包括校企双制办学、深度校企合作、招生管理与顶岗实习、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建设开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教科研改革与管理、学生道德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训与日常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障、行政支持、信息化建设、师资财务相关资源建设等。按照效能优先原则,建立教育教学运行实施层级职能,运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循环方法设计简洁高效的过程,对每一个过程做到理解并持续满足要求,以增值的角度管理各过程,合理配置教学优质资源,保证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价值创造的关键过程有效实施,且在评价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改进过程等。根据技工院校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发展变化和战略与目标改进,定期实施过程与结果的有效性评价,实施流程优化与改进,推进关键过程流程增值管理,不断提高过程效率,为师生及相关方创造价值,实现技工院校均衡发展目标。

第七,确定技工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内涵特征。当前技工院校正以迅猛态势开展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教学,各校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伴随着众多院校的经验成果的频频展露,也凸显出办学质量内涵特征要求及管理模式与学校的使命及战略方向的匹配度不够、教学过程的输出与学校发展规划及战略目标的一致性还存在差距,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期待还有距离。这些问题与短板的解决,必须通过确定技工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内涵特征。确定技工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内涵特征,规范校企双制办学的权责义务、构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实施过程的质量水准,进而明确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实施制度化与规范,是技工院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前提保障,也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现代产业接轨的制度保障。构建实施教育教学过程质量内涵特征,可以通过战略联盟、创新驱动、系统思维、标杆管理、行动学习、项目管理、9S管理、质量控制(QC)等方法进行。广州QG技工院校在打造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过程中率先开展并不断完善校企双制与八个共同的积极探索,为构建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的教育教学过程质量内涵特征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八,建立绩效监测与评价系统。技工院校绩效监测与评价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对教育教学关键过程的监测与评价、顾客(学生、用人单位、家长)满意度监测与评价、技工院校自我评价与管理评审。对教育教学关键过程的监测与评价,通过目标管理(MBO)或关键绩效指标法(KPI)来实现;顾客(学生、用人单位、家长)满意度监测与评价,通过随机抽样法或问卷调查法来实现;技工院校自我评价与管理评审,通过管理评审或管理成熟度评价来实现。还可以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如标杆分析法将技工院校绩效数据与兄弟院校进行合理对比,确定差距点,分析原因,明确优势与劣势,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对技工院校的战略目标、年度(学期)计划或绩效指标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以确保战略目标、年度(学期)计划、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将绩效分析结果及时传达到有关部门和教职工,为技工院校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四、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引发的思考

第一,统筹策划是技工院校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重点。技工院校导入卓越管理模式,是一项全员参与系统工程。涉及招生就业、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德育教育、培训鉴定、后勤服务、行政支持、人事劳资等各方面,涉及制度层面、文化层面、价值观层面等各层面。技工院校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不是短期行为,而是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因此统筹策划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顶层设计,开展整体策划与具体推进,强化整体性推进与阶段性突破,不断突破导入的难点。同时要加强学习引导,树立典型,加强交流,循环提升。

第二,运用系统方法是技工院校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关键点。技工院校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一项系统管理工程。系统方法是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基本方法。系统方法是“以对系统的基本认识为依据,应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理论、系统工程与系统分析等方法,用以指导人们研究和处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建立系统思维、运用系统方法,是技工院校成功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关键点。通过定期组织系统化的行动学习,结合具体工作和问题,强化全体教职工、尤其是中层以上管理干部的系统思维,把分析与综合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逐步改变传统思维方法,建立并运用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的工作方法。

第三,整合管理方法是技工院校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难点。技工院校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要从技工院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要从技工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技工院校发展难题的途径和方法。过程法(PDCA)、过程评价法(ADLI)、结果评价法(LeTCI)、目标管理法(MBO)、关键绩效指标法(KPI)、流程再造/改进(BPR/BPI)、SWOT分析法……均是卓越绩效管理中常用管理工具或方法。要在熟练掌握每一种管理工具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方法的彼此衔接,破解管理难题,形成一套有价值有效率的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现代技工院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性举措,是现代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系统性抓手,是现代技工院校成功的发展模式。广州市QG技师学院按照上述路径积极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经过几年的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发挥了“把握方向、抓住关键、凝心聚力、履行责任、整合体系、推动创新”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12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卓越绩效模式篇3

一、卓越绩效模式的内涵

现代质量管理有三种模式:全面质量管理(TQC、TQM)模式、GB/T19000(idt IS09000)模式和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几乎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所有组织,它具有如下核心内涵:

(一)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

顾客是组织的绩效和质量的唯一的最终判定者,因此,组织必须把顾客满意和忠诚作为关注焦点,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过程把握顾客的期望和市场需求,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达到顾客满意和忠诚以及市场份额的获得和业务增长。

(二)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尊重员工意味着确保员工满意,保证员工权益,使员工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进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员工是组织内部的合作伙伴,而顾客、供应商、政府等则是组织外部的合作伙伴。成功的内部和外部合作关系,应是树立长远目标,建立相互投入和尊重的关系。

(三)快速反应和灵活性

要在全球化竞争市场上取得成功,组织要有应对快速变化的能力和灵活性。为此,要简化工作部门和程序,采用具备快速转换能力的柔性生产线;需要培养多种能力的员工,以便胜任工作岗位和任务的变化;要不断缩短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周期、生产周期,以及提升现有产品、服务的改进速度。

(四)基于事实的管理

以科学的态度,对顾客满意程度、产品服务质量、运行有效性、人力资源绩效、财务和市场结果等进行分析测量。通过分析测量得到的信息和数据用于评价、决策和实际操作的改进。

(五)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

组织应注重对社会所负有的责任、道德规范,恪守商业道德,保护公众健康、安全和环境。在资源许可的条件下对公共事业加以重视和支持。

二、现行出版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图书质量内涵认识不足

质量不仅仅是产品的属性,更重要的是一个组织经营理念的重要体现,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命脉。作为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图书也不例外。而在业界,对图书质量内涵的理解还停留在狭义质量层面,认为图书质量仅包括图书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和印刷质量。新闻出版署的部门规章《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也是基于狭义的图书质量制定的。

(二)对顾客满意程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以顾客为导向和对顾客满意程度评价的重要性,出版界已普遍认同,但还没有建立一套测定顾客满意程度的评价体系和科学方法,随机性大,方法不科学,信息分析及用于决策不够,管理数字化、信息化不够。出版单位普遍存在数据统计“不全”或“失真”的现实,决策更多的是凭经验、凭直觉来完成。

(三)对员工的管理还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热情和潜能

不少出版单位刚刚经过事转企的转型,还有一些正在改制的进程中,对员工管理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机制,薪酬制度、职务晋升制度都普遍缺失,论资排辈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也是造成业界年轻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以人为本观念没有落实到位,尊重、沟通的机制没有建立,命令式行政管理大量存在,单纯奖惩的方法并不能完全调动知识性员工的热情,员工的全部潜能没有调动出来。

(四)经营绩效的管理和评价不足

现行出版单位多数还是粗放性经营,一般也有年度绩效管理目标,但对目标缺乏过程管理,对目标的实施缺乏监督和细化,以结果论成败,以利润论英雄,只关注年终利润指标,对出版全面质量的评价缺失,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力度不够。对经营绩效的评价满足于自己和自己比,而缺乏与竞争对手比较分析,不清楚自己的差距和改进的重点,市场意识和竞争观念薄弱,对顾客的需求和变化反应迟缓,竞争力水平总体较弱。

三、引入卓越绩效模式,全面提升出版质量管理

出版社要适应出版产业化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就必须从内部管理入手,建立起现代出版企业制度。而卓越绩效模式正是引导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卓越绩效的系统方法。它对于促进出版单位应变新形势,加快体制转型,引导卓越质量,提升竞争力,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追求卓越,领导先行——充分认识,不断推进

卓越绩效模式是一个覆盖组织经营管理各方面的综合方法和管理框架,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是一个“一把手工程”。现在乃至未来,组织竞争最终体现为管理水平的竞争,卓越绩效模式在出版单位的引入必将提高引入单位在行业间的竞争实力,越早引入越早受益。出版单位的社领导要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引入卓越绩效模式、全面提升出版质量管理的意义,亲自参与,协调各部门,激励所有员工参与。

(二)将结果管理细化为过程管理——角色定位、目标细化

图书的质量是出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综合,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是图书整体质量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图书的整体质量,必须把出版社的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每个员工,目标细化,将结果管理转化为过程管理,使员工的角色定位明确,保证图书质量管理的执行效果。

(三)把握关键业务控制点——出版流程再造

出版单位目标的实施,需要控制好关键业务,即出版和发行两大环节。 以顾客为导向的卓越绩效模式就是要求出版单位将市场的需求放在首位,传统的作为终点的发行环节要变为起点,强化发行部门收集、整理信息并向生产制作部门传递信息的职能。要将出版流程扁平化,各部门间改串行工作方式为并行工作方式,生产制作与营销发行并行,编辑加工与作者写作并行,减少退稿,提高成书的质量,缩减成书的时间 。将市场信息的调研和采集作为出版核心环节——编辑、发行的日常工作,并建立起相互间经常性的反馈、沟通机制,使出版单位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获得巨大改善。

(四)建立系统的出版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化、科学化

图书质量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是图书整体质量的根本保障。出版单位应建立标准化的流程作业与管理,帮助员工更清晰地把握工作细节,提升组织整体的执行能力。每个出版单位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出台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将质量管理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的轨道,并在过程管理中不断改进、完善,建构切实可行的出版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充分认识信息、数据的重要性,构建自己的信息平台。只有基于信息、数据(事实)基础上的管理才能使管理更科学。

(五)以人为本,保证出版目标的实现——尊重、沟通、激励

出版单位的员工都是知识工作者,只有尊重、沟通才能增强他们的意愿,让他们乐于为单位的发展把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贡献出来。让员工参与到出版单位战略计划、年度目标及绩效考核方案的制订过程中,不仅能使员工整体把握单位的发展方向、目标,而且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员工对目标的接受程度,自然会促进员工对单位战略、目标、绩效考核方案的理解和支持,增加考核方案的约束性和引导性,消除员工对管理的抵触情绪,上下一心,为单位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出版单位的领导者也应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单位的目标考核结合起来,建立灵活的聘任及职务晋升机制,激励员工岗位成才,选拔优秀员工到重要岗位,重视培训和学习,帮助员工岗位成才。改革薪酬制度,将绩效与员工薪酬直接挂钩。在以物质奖励为主的基础上,兼顾精神奖励。

卓越绩效模式篇4

【关键词】卓越绩效模式;背景目的;基础与条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

卓越绩效模式是综合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和工具,该模式源于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是在研究全球卓越领先企业的最佳实践和最佳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诊断、管理咨询及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系统管理模式。该模式从核心层的11条核心价值观、过程层的6个过程、结果层的5项结果、操作层的22条评分标准四个层面多维度对企业综合绩效进行评价和管理,前国际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卓越绩效模式作为国家质量奖评奖的标准,被称为“组织成功的路线图”。

我国于2004年正式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两个标准,标准的颁布,加快了中国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步伐,使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进入了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也标志着我国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进进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在国家质监总局、中国质量协会等相关协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推动下,企业纷纷导入卓越绩效模式,通过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使企业学会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为了适应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同时使标准更好地保持先进性、适用性和有效性,2008年国家正式启动对两个标准的修订工作,并于2012年3月正式颁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2012)。新颁布的两个国家标准,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条款内容的评价要求以及七大类目条款分值的分配等方面,都做了相应调整,比原标准更为准确且更具可操作性,为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

二、卓越绩效模式的理解

根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术语和定义,“卓越绩效模式”指得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的经营模式。”卓越绩效模式建立11个基本理念----远见卓识的领导、顾客驱动的卓越、组织和个人学习、重视员工和合作伙伴、快速响应和灵敏性、关注未来、促进创新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关注结果和创造价值、系统的观点;6个过程----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测量分析与改进、资源、过程管理;5项结果----顾客结果、产品与服务结果、财务结果、资源结果、过程有效性结果以及22条评分标准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核心价值观和原则的基础上,2012年颁布的标准明确的11个核心理念是整个准则灵魂与基石,融入至准则的全部条款,是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和评价的依据。

三、军工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必要性

1、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是挑战性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当今环境下,如果你站着不动,那就是在退步。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总面临不同的成长问题,纵观军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自90年代初期推行并运行了ISO9000族标准以来,先后按照GJB9001B-2009、KJB9001-2006以及AS9100C标准所要求,建立质量手册、质量保证大纲、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文件、生产工艺规范、检验试验规范等一套完整的体系文件来规范产品实现过程的各项工作,对质量管理要求规定的非常详细,目的是通过要求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符合相应的标准,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20多年来,先后通过了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及复审,客观上起到了规范和建立一个满足顾客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随着贯标认证、复评的广泛开展,“认证之后怎么办?”“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等成为摆在企业面前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时下力推的卓越绩效模式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由基础的ISO9001等合格评定的管理体系向追求卓越的卓越绩效模式发展。卓越绩效模式提供了一种评价方法,提供了一个综合实现大质量的组织模式,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评价诊断,找出急需改善的问题点,然后运用精益6西格玛等方法来进行解决,通过质量工作持续改进长效机制,来消除或消弱制约企业战略实现的障碍因素,从而实现卓越绩效的目标。卓越绩效评价标准中的过程管理模块涵盖了ISO9001的要求,管理理念从以往的产品质量、工作质量、过程质量、体系的质量,扩展到企业的经营质量,追求企业综合业绩。卓越绩效强调灵活和快速反应,对于军工企业而言,更关注对内外部顾客需求的敏感性,及时处理顾客反应的各类问题和信息,使企业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要求,综合业绩除了利润和销售额以外,还包括军方满意度、忠诚度军事效益等方面绩效。

2、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是军工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

国家对航空工业非常重视,把航空列为重要高技术领域,军工企业面对战略发展的机遇期,致力于营造“忠诚、敬业、创新、发展”的文化理念,充分利用航空武器装备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相继建立了关键核心技术和先进技术管理体系,通过多型号、多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但是,各企业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随着新品开发和改进改型的增加,科研生产难度加大,对产品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更高,尤其是民用航空领域与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更大。因此,应该向国内外成功企业学习,推动以质量为核心的卓越绩效模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持续改善内部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提升军工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向部队提供适用的武器装备。通过提高综合绩效,推动公司又快又好发展。

四、军工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和条件

1、不断健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当前,航空工业所属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实施精益6西格玛管理、流程再造、成本工程、KPI\..等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不但确保了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和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研制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另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已在军工企业得到贯彻和执行,为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和条件,军工企业从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90年代相继通过了国家认证机构的军工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资格认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用市场对航空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考虑民用的有关要求,按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21建立民机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适航当局的审查;在市场开发过程中,为了能与国外公司合作生产先进航空产品,对AS9100标准进行了全面贯彻和落实,并逐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获得国外认证公司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逐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军工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有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当前,我国的全国质量奖卓越绩效模式的评价准则和组织实施的程序日趋完善,尤其是近几年来中航工业一些单位对卓越绩效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作为中航工业的优秀企业,获得了2007年全国质量奖的殊荣。原中航二集团也制定质量管理奖的评审管理办法,纳入了军工行业的特殊要求,这些都为军工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五、军工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思路与方法

1、领导重视是关键

在任何单位,要实施一项全新的管理方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原有的管理方法会形成“路径依赖”,影响着领导、员工观念,束缚着日常行为,对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会形成各种干扰和阻力。因此,只有高层领导的亲自参与和推动,才能把卓越绩效模式的思想、方法、工具落实到实处;只有领导的重视与理解,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才能确保卓越绩效模式的顺利实施。

2、选择有经验和负责人的咨询机构

由于卓越绩效模式是一个综合绩效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能够提供有效诊断的评价方法,如果借助比较专业的咨询机构来协助诊断,找出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并确定改进优先顺序,一定比仅仅依靠公司的自身力量去实施会事半功倍。

3、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培训和自评师队伍的建立

首先,在做出卓越绩效模式导入决定后,应当为高、中层领导和推进小组安排《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2012)的导入培训,推行小组除参加正常培训外,还应该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结合公司现状,不定期地开展对标准的深度剖析与评价方法应用的培训,系统全面地掌握卓越绩效模式的评价准则,为今后进行自我评价打下良好基础。

4、全员参与

卓越绩效模式的实施是企业的整体行为,因为其覆盖面超过其他任何管理模式,它覆盖了企业全部职能部门及业务范围、产品实现和经营管理全过程。因此,采取形式多样、渠道畅通的培训方法,让所有员工参与,激发干部、员工的潜能,是成功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重要保证。

5、成立卓越绩效领导小组和推进小组

推进小组由质量保证部、企业规划部、人力资源部等主要领导组成,是一个跨部门的组织机构,并授予总经理之下的直接权利,负责对卓越绩效模式的推广、实施、监督和评价等日常工作。推进小组的成员在充分理解周月绩效准则的基础上对7大模块要进行分工和协作。

6、依据评价准则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的管理诊断,明确多层次改进方向

正常情况下,咨询机构会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附录B组织概述中涉及七个领域的22个评分项进行综合评价与打分,在较短时期内进行一个概括地评价,给出“亮点”与改进项,同时确定影响经营质量的关键因素,供高层领导决策进行改进,并定期对改进进行评价,形成“PDCA”持续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各模块负责人应跟随相应咨询小组了解如何进行诊断咨询和如何进行评价,这样可以迅速提高相关人员对准则的理解和自我评价过程要领的掌握。

7、制定和实施自我评价计划

依据所制定自我评价计划,遵循卓越绩效评价方法和评分指南进行评价,确定优势、改进项目以及分数,编制综合自评报告,列出最重要的优势、最显著的改进机会,附上详细的评分表,给出得分分布表。通过自评,可以全面深入了解公司各个部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掌握公司前期改进的结果与效果。

8、总结经验

在完成自我评价报告后,应向领导报告自我评价的结果,同时针对改进项,制定改进计划,通过定期开展自我评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管理的成熟度,最后申报全国质量奖。

卓越绩效模式篇5

有人欢喜,有人忧。在这些小微企业中,真正能坚持运营两年以上的却不到百分之十,能存活下来甚至有所发展的企业则少之又少。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答案是,创业者还没有具备创业的能力,或者说能力还不够,对企业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对症下药”。杭州吉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就是专门帮助创业者解决在创业过程中,企业出现各种问题的权威公司,它能帮助企业实现从不规范到规范、从经验式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型,切实解决企业管理难题。

三位一体咨询模式

帮助企业科学发展

杭州吉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立足浙江、服务全国,为近百家知名企业、上市公司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公司采用培训+顾问+项目三位一体咨询模式,围绕卓越绩效模式管理框架,展开战略管理、绩效系统(KPI)、流程改进与重组、人力资源(岗位与薪酬体系设计)、QCC质量管理、5S现场可视化与精益生产、顾客满意度与员工满意度、企业文化等深度专项咨询,企业创始人以多年商业管理实战经验帮助过众多企业伙伴迈向成功。

杭州吉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唐经理,毕业于浙江大学,是一名企业管理硕士,拥有浙江大学工科+管理双学士学位。其投身企业管理行业多年,拥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并为多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成功辅导多家企业获得政府质量奖。主要服务过的企业包括:娃哈哈集团、德华兔宝宝、恒石纤维、震凯化工、欧琳厨房、天外天伞业、杭氧集团、升华云峰新材、双环传动、通光线缆、欧诗漫、永艺股份、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

2016年5月12日记者采访了杭州吉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唐经理。唐经理告诉记者:“这个模式包括的范围很广泛,领导、战略、顾客、市场、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它都有所涉及,都是这个模式研究的对象。”乍一听,这个模式太过于抽象化,记者说:“这样的理论实在是令人难懂,能不能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哪家企业曾经与你们合作过,这家公司在合作前后有哪些变化?”唐经理说:“这种变化不是使用卓越绩效模式就立马体现出来的,有的企业甚至两三年才能看出变化。比如某个企业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在95%左右,该公司运用卓越绩效模式之后,产品合格率会达到98%。这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方面,人力、市场、管理等等都会有所变化。”记者问:“就拿合格率为例,有哪些原因会让这些数据产生变化呢?”唐经理说:“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合格率的变化。运用卓越绩效模式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后,便能找出问题根本原因所在,比如工人的工作效率、设备问题等等。就像我们做米饭一样,为什么有人做的好吃,有的人做的就难吃?其中有很多原因,大米的品种、水的多少、使用什么样的锅,只有找到原因所在,才能治标又治本。”

经过记者采访得知,原来卓越绩效模式是一种综合绩效管理方法和工具,它是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是科学有序发展的一种评价方法。相信很多企业老板对“政府质量奖”并不陌生,它是市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奖,主要授予在本市登记注册,有广泛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实行卓越绩效模式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在杭州吉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指导下,运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使得前文中提到的大多数企业都获得了这个“政府质量奖”奖项,而且获得了政府的奖金补助。

除了政府质量奖及其他政府项目申报辅导(政府奖金补助)、卓越绩效管理导入、企业管理诊断、战略发展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自身业务外,杭州吉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还对企业高层和员工进行卓越绩效模式与政府质量奖、战略管理理论与实用工具、QC七大手法等课程培训。卓越绩效模式导入,再对领导和员工进行培训,这样双管齐下才能真正使企业走向正规,科学有序的发展,助力企业更好的腾飞!

实力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

追根溯源部门绩效显著提升

A公司历经了十多年的奋斗与拼搏,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环保型装饰材料生产企业之一,形成从速生杨种植到生产、经营装饰贴面板、细木工板、地板、家具、科技木、集成材等10多类装饰材料的一条龙生产加工基地。公司产品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美国、加拿大、南美、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中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杭州吉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全面了解运营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现状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建立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为主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数据和信息的选择、收集和分析,为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使公司能够及时响应政策、市场、相关方等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QCC(品管小组)活动辅导,使生产部门员工掌握QCC基础知识、关键工具和实施方法,并积极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达到为公司削减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卓越绩效模式的导入使公司更加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系列跨部门团队的组建大大加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公司各部门绩效也显著提升,企业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

杭州吉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所有员工也将会竭尽所能,力求通过卓越绩效模式等科学的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提升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知名度,从而在同行业中更具竞争力。

杭州吉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卓越绩效模式篇6

[关键词]卓越绩效模式订单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邵贵平(1972-),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沈凤池(1957-),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应用与教育。(浙江杭州310053)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卓越绩效模式下创业教育战略规划研究”(课题编号:SCG295)和浙江省精品课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98-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改革,已经确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教育”由于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而在高职院校得到大力推广。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经过5年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还存在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企业与学校目标不一致,订单教育质量不够理想等问题。为了切实改革与发展“订单教育”,我校以电子商务专业物流顺丰订单班为试点,尝试通过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加强“订单教育”的内涵建设。

一、订单教学过程管理模型

为了提高订单教育的有效性和效率,我校与浙江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会,在电子商务专业物流顺丰订单班教学过程管理中导入卓越绩效,按照我国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构建订单教学过程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含5个关键步骤:过程的识别、过程要求的确认、过程的设计、过程的实施和过程的改进。

1.过程的识别。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会首先识别并确定订单教学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分析这些过程对订单教育取得成功的贡献以及对企业的价值。

2.过程要求的确定。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会确定订单教学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具体要求,确保这些要求清晰并可测量,而且在全部要求中确定主要要求。

3.过程的设计。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设计订单教学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这些过程必须满足其主要要求,并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新技术和有关信息的有效利用。

4.过程的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会有效和高效地组织实施订单教学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以确保满足设计要求。为了更好地监测订单教学过程,委员会确定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主要绩效测量方法和指标,从而确保这些过程的日常运行能够满足订单教学过程的要求。

5.过程的改进。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会定期评价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实施的有效性和效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改进方案。经过持续不断的改进,使得订单教学过程趋于成熟,并与订单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对于改进取得的成果,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会将其转化为知识在各个订单班进行分享。

二、订单教学过程的识别

电子商务专业物流顺丰订单班采取后置模式,校企合作从第五个学期开始,以实践性教学和顶岗实习为主。订单教学过程分为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价值创造过程是管理学生创造价值,并取得订单教育成功、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主要过程;支持过程是为价值创造过程提供支持的过程。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会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人才培养的特点,运用波特价值链模型分析订单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如图2所示)。

订单教学价值创造过程的内部物流环节是指与订单教学准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性教学资源、实践性教学设施的建设等;订单教学价值创造过程的生产经营环节即实践性教学活动,包括职业技能教学、职业素质教学和企业文化宣讲等,产品是为企业量身定制的电子商务专业物流高技能人才;订单教学价值创造过程的外部物流环节是指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准备活动,如学生到企业体验相关岗位的工作、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等;订单教学价值创造过程的市场和销售环节指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到企业顶岗实习;订单教学价值创造过程的服务环节即提供就业服务,如就业指南、职业生涯规划等。

订单教学支持过程包括订单教学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采购。订单教学基础设施涵盖制度、信息、财务和管理等;实践性教学师资主要聘请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培训学校内部的专职教师,顶岗实习采取双导师制;根据顺丰公司面向电子商务企业的高级客服、仓管员、运作员等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合作共同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体系;在校内构建生产性实训环境,采购相关岗位工作所需的软硬件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订单教学过程要求的确定

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会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企业的需求和卓越绩效的管理理念确定了对订单教学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主要要求和测量指标(如表所示),并在定期召开的会议上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四、订单教学过程的设计

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会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企业的需求和订单教学过程的主要要求,采用QFD(质量功能展开)对主要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设计。

1.实践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实践性教学过程如图3所示,首先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制订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解剖目标岗位技能需求,设计开发实践性课程体系;其次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逐步完善订单教学体系;最后确定考核方案,引入企业师资,建立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从而确保订单教育能够获得持续成功。

2.顶岗实习过程的设计。顶岗实习过程如100页图4所示。顶岗实习前学生和企业有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会以准员工的身份按月考查学生,两个月不合格的,将会被淘汰;表现合格的学生将与企业签约,并且确定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辅导教师对第一次出现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分析原因,调整心理,积极寻找对策;对第二次出现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则安排其参加就业辅导,帮助其另找工作。订单班的淘汰率控制在25%以内,由于采取后置模式,不会影响学生再找合适工作。

五、订单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改进

为了能够更好地监测与控制订单教学过程,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会确定了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主要绩效测量指标和方法。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会还指 导开发了电子商务专业物流顺丰订单班校企合作网络平台,共享和沟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性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学生的考试成绩与顶岗实习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以及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和教师的相关满意度等信息。

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会定期召开管理会议,评审订单教学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实施的阶段性工作绩效,分析订单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识别改进机会。对于订单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校企双方高层领导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并指派学校和企业相关人员一起负责实施,实施结果要求如期反馈至订单班人才培养委员会进行效果确认。改进过程中一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措施将形成相关制度,传达和贯彻至每一位参与订单教学的校企双方的员工,改进的成果也将转化为案例或分析报告与其他订单班进行分享。

六、结语

订单教育对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近几年的探索,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因此加强订单教育的内涵建设势在必行。我校经过持续改进,订单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成熟,校企合作层次也更加深化。

[参考文献]

卓越绩效模式篇7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生不同,本科生注重的更多的是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注重的能力的获得,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是特别重要的。其次,身处在信息时代,网络早已走入了千家万户,那么信息安全方面就是大家考虑得重中之重,所以当今时代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是缺失的。为培养更多的信息专业方面的人才,众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那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出真正的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所以高职院校运用了卓越绩效模式便可以很有效的提高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当前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体系

由于信息行业的迅猛发展,所以信息安全行业缺乏大量的人才,许多高职院校只是一味的提高本校内的生源便开设了这一专业,但是对其的教学并没有采用不同与其他专业教学的模式,导致学生们不仅理论知识缺乏,甚至连实践的能力都不够好。所以国内目前的高职院校并不是很可以将信息安全专业把控的很好,没有对信息安全专业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管理体系,以至于信息安全专业仍然缺乏大量的人才。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未能与最新技术相融合

当今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讲究的就是时效性。过期的信息就不存在任何价值。而高职院校中的大多数院校,他们即使想到应该加重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在这方面加大功夫,但是学校的设备等一系列可能还是很久的东西不能跟上现代化的发展,让学生们学到的东西无法与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相融合。所以如何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市场上主流的信息安全的新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到的技术可以与社会的发展相融合也是一重大的问题。

3.实践教学太过于形式化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太过于形式化,只是走流程一样。学生们对于实践不当回事,只是盲目的去完成老师的要求而已,并没有走心。而老师们也并没有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可能其本身也只是认为就是形式化的东西,于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只是注意强调纪律等等方面的东西,却忽略了教学质量、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

三、卓越绩效模式在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的应用

为何要在信息安全专业上运用卓越绩效模式,是因为卓越绩效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该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所以卓越绩效模式在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大量的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

1.强化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

卓越绩效模式在众多高职院校中的信息安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对原有的实践教学的制度进行强化。在高职院校中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可以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可以有效的把控着实践教学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的进度、制度以及管理方法等等。让实践教学不再是只游走于形式,让实践教学发挥它真正的用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卓越绩效模式来引起学生们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能够更加认真的学习、实践,将技能真正的掌控在手中。

2.营造卓越绩效模式的氛围

想要真正的将卓越绩效模式运用于众多高职院校中的信息安全专业或者是其他的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首先要让老师、学生们真正的认识到卓越绩效的模式好,好在哪里,必须对老师和同学们有一定的信服度,不然即使拥有这样的模式照样可以只游走于形式化的教学。所以要在信息安全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之间大力宣传,让大家开始了解和认识卓越绩效模式,让大家在心中认为卓越绩效模式是不同于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它更有助于实践教学,让大家心中竖起这样一种信念。我们更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先开启卓越绩效模式的实验班,让师生们先看成效。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高职院校中是必须要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的,而卓越绩效模式便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五、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的重要之处,也是实践能力的强大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或者是其他人去进行竞争。所以高职院校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信息安全专业又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新开设的专业,同时信息安全专业领域专业人才的大量缺失,又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更加重视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那卓越绩效模式便可以很有效的运用在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当中,它会让教师们的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可以将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实处,可以让学生们真正的重视实践教学并同时让他们感觉学有所成、有成就感。高职院校将卓越绩效模式应用在信息安全专业,可以将实践教学的目标、管理、评价等等都无缝连接,可以形成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的体系,可以提高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可以为社会信息安全领域输送大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点,孙龙.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4):13-15.

[2]叶少明,谢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卓越绩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经济,2013(1)84-86.

卓越绩效模式篇8

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背景

在2012管理提升年工作中,高速集团确定了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全面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工作思路。1.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是高速集团深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卓越绩效模式作为企业管理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已成为企业培养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高速集团通过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导入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对照准则找差距,对照标杆找差距,建立了一套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精细化管理,系统提升了高速集团的管理水平。2.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是高速集团实现管理系统整合的有效工具目前,高速集团先后建立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全面风险和社会责任等管理体系,这些管理体系彼此之间还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工作重复。体系融合是当今组织贯彻标准、建立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高速集团将通过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用系统方法整合目前的管理体系,有效消除多体系运行带来的弊端,提高管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高速集团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主要措施

对高速集团来讲,卓越绩效模式是一个新的管理体系,是一个新事物。在推行卓越绩效模式时,高速集团明确提出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各部室负责人是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各单位、各部室必须高度重视、强化领导,主要领导都要靠上抓,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务求实效。为实现卓越绩效管理理念的导入,高速集团组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卓越绩效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培训15场次,举办了高管培训讲座、全员培训班以及自评师培训班,基本实现了各权属单位、各层次员工全覆盖。同时,高速集团组织各权属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到兖矿、莱钢等实施卓越绩效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考察、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员工对卓越绩效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掌握了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方法和步骤,为高速集团扎实推进卓越绩效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质量协会陈邦柱会长曾专程到高速集团进行专题调研指导,对高速集团的工作给予了从分肯定。为系统推进卓越绩效模式,高速集团统筹规划,制定了《高速集团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实施指导意见》,组织各单位参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研究制定卓越绩效模式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思路和实施步骤,确定工作关键点和时间控制点,确保卓越绩效模式实施工作有序开展、落到实处。高速集团组织各单位对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实施指南,对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7个方面内容逐条进行管理自评,找出目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提升的工作,根据轻重缓急制定整改配当表,明确整改时限、负责部室和负责人,努力实现管理水平的有序提升。

对标管理是卓越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高速集团制定了详细的对标工作实施方案。一是研究确定标杆企业,采取分层次对标的方式。集团母公司选择同类行业江苏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司作为标杆企业,进行全面对标;各单位、各部室按照具体业务板块及工作职能进行专项对标。轨道交通集团根据全国地方铁路管理体制及运营情况,采取全省地方铁路、省级地方铁路局(公司)、单线运营线路三层次对标;高速股份选择同类型的上市公司进行对标;建设集团围绕建设管理、工程监理、试验检测3项主业分别对标。二是确定对标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组成。共性指标涵盖反映高速集团总体运营情况的财务类指标及反映经营管理过程的管理类指标。个性指标由各单位根据业务特点研究确定,报集团审批。三是多渠道收集对标数据。通过相互走访、学习考察、行业协会查询等多种方式,收集标杆企业的经营数据和典型经验。四是开展对标分析,将行业标杆数据与内部经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各项指标的水平和发展趋势,为下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

为全面推进实施卓越绩效模式,高速集团要求各权属单位必须规范撰写自评报告,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业绩考核。自评报告的内容包括组织概述和评价要求,组织概述主要对企业进行描述,分析企业面临的挑战,评价要求主要是对评价准则的各项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对企业关键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识别差距、挑战、优势、改进机会,形成综合性的自我评价报告。高速集团组织专家对自评报告进行考核评价,分析评价工作实施过程及评价结果,研究确定各单位优势、改进机会及其优先次序,并对改进情况进行考核,纳入年终业绩考核。高速集团在全面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过程中,确定了“以创奖促管理提升”的工作思路。2011年高速集团组织申报了“山东省省长质量奖”,2012年申报了“全国质量奖”和“交通质量奖”。同时鼓励各权属单位申报质量奖项,威海商行申报了威海市“市长质量奖”及“山东省质量奖”。通过申报质量管理奖项,建立外部专家评审提升工作机制,通过引入外部专家评审,对高速集团进行全面诊断,查找优势和不足,有力推动了高速集团综合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高速集团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取得的成效

通过多批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并逐步转化为日常工作的行动指南。同时,建立了一支内部评审员队伍,培养了一批既懂卓越绩效标准、又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推进骨干。截止目前,高速集团已拥有内部评审员120多人。高速集团对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系统开展了制度标准化建设知识培训,出台了《规章制度建设及管理工作指南》,对制度建设的内容和格式进行统一规范,建成“制度-流程-操作手册”三层次文件体系,提高了重点岗位、关键流程环节的操作标准化,先后梳理各项规章制度2786项,新建制度580项,修订制度1136项,废止制度623项,优化、再造各类工作流程1652项。

通过实施卓越绩效模式,高速集团大力推进了过程管理标准化建设,形成了高速公路运营、铁路运营管理、施工项目管理、房地产业务管理等8个方面的业务管理指导手册。同时,基层单位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建设了标准化收费站、车站、服务区、工地、班组、食堂、公寓、包乘组等,业务操作和过程管理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高速集团的潍坊项目安全标准化工地,被潍坊市政府认定安全施工样板;《高速公路收费人员微笑服务标准》、《高速公路96659热线服务标准》被认定为山东省地方标准。机制逐步完善高速集团及各权属单位基本确定了各自的标杆企业,建立了对标指标体系。通过定期收集行业标杆相关数据,与高速集团内部经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指标的水平和发展趋势,探寻自身的优势与差距,研究分析指标数据差异背后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赶超方案,以对标促提升的工作机制初步建成。通过实施卓越绩效模式,高速集团建立部门、权属单位两个层面的“自评-改进”动态循环机制,将卓越绩效管理工作常态化,每年组织开展管理自评,持续改进,持续提升。#p#分页标题#e#

实施卓越绩效管理的几年中,高速集团始终坚持了“又好、又准、又快、又大、又强”的发展原则,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上更加协调,实现了规模做大、资产做优、效益做高,资产规模从2009年的1130.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653.1亿元,年均增长20.92%,营业总收入从2009年的156.3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30.83亿元,年均增长21.49%。实施卓越绩效管理以来,高速集团在千方百计谋发展的同时,全面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出行服务。2011年,高速集团再获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第一名的殊荣;地方铁路货物运量和周转量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建设了全国一流的高速公路星级服务区,有8个服务区收入过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减免通行费共计9.4亿元;以大交通事业助推地区经济发展,先后与济南、青岛等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高速集团投资建成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被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全球最棒桥梁”。高速集团也凭借优异的运营成果、成熟的管理体系、负责任的社会形象,先后荣获“全国交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省管企业文明单位”、“全省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山东十大责任企业”、“山东省优秀企业公民”、“AAA级信誉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十一五’中国交通运输企业特别贡献奖”、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卓越绩效模式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部署,以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步伐,不断提升管理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质量工作水平,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

围绕“质量提升”的总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卓越绩效管理理念,重点引导和推动我市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集群、省级以上名牌和规模以上企业以卓越绩效为导向,不断强化质量管理和管理创新,力争通过3年(2010年至2012年)的努力,全市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确保管理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

2010年工作任务:加强引导,年内全市40%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有效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规模以上企业贯标率达10%(750家)以上;重点在电动自行车、现代物流产业建立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创建卓越绩效达标企业10家以上;培育争创“市长质量奖”企业累计达5家。

2011年工作任务:强化指导,年内全市60%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有效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规模以上企业贯标率达20%(1500家)以上;重点在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建立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创建卓越绩效达标企业10家以上;培育争创“市长质量奖”企业累计达7家。

2012年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年内全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0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规模以上企业贯标率达30%(2250家)以上;重点在集成电路、机光电产业建立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创建卓越绩效达标企业10家以上;培育争创“市长质量奖”企业累计达10家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积极推行首席质量官(cqo)制度

首席质量官是企业质量战略的首席成员。建立和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在更高层面上推进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质量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广大企业要把建立和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把优秀的质量管理人才推到质量管理的前沿,真正建立起企业的质量文化体系,要把建立和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作为企业质量人才建设的重要途径,制定切实有效的人才培训计划。职能部门要大力引导企业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积极传播先进的质量理念,倡导企业建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质量管理人从质量经理人员向首席质量官拓展,推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二)深化卓越绩效管理孵化载体建设

目前,我市拥有1个省级卓越绩效孵化基地和2个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为全市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交流平台。下一阶段,要积极探索和重点加强在全市重点产业集群以及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微电子、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中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扩大产业、行业覆盖面。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企业的做法和经验,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研讨会,传授先进企业的典型事例,加快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全市的普及和推广步伐。

(三)全力推进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市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的培训辅导工作,全力推进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制定系统的、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要加强与大专院校、中介机构的联合与协作,建立完善卓越绩效管理培训师资队伍,积极实施“123”贯标工程,即: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2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3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同时针对不同企业、不同管理层次,举办形式多样的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活动,进一步扩大培训面。

(四)充分发挥“市长质量奖”的引领作用

要充分发挥“市长质量奖”对组织管理创新的引领、推动和服务作用,使之成为全社会参与管理创新的重要引擎,要有计划地将评奖范围从工商企业向对公共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医疗教育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公共管理部门扩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探索行业应用模式,打造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业。要深化国内外交流,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管理创新机构,促进技术、管理和组织创新,提高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水平,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发展道路。

(五)广泛开展“标杆对比”活动

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关于“质量提升”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组织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开展自身情况分析,包括企业主要产品质量水平、市场占有情况、产品出口情况、企业及产品在同行业中的排名和地位、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前景等。在此基础上,以国内外优秀企业、知名企业为标杆,开展“标杆对比”活动,帮助企业在质量管理、产品和标准水平、计量手段、自主创新等方面找差距、查原因、定措施,从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卓越绩效模式篇10

关键词: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系;问题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s in and then studied business management mode of remarkable performance and to introduce into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has strong innovative and valu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performance excellence management mode,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DF4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速公路作为一个巨大的基建项目,往往会因其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而产生长期、潜在的影响,这种影响更直观地体现在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同时高速公路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暴露出来,而后期处理这类问题的代价大、资源浪费严重。

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高速公路的建设组织机构依托于项目的存在而存在,具有明显的时段性,并且项目建设采取路段承包的方式。项目建设各组织机构担任建设者角色的同时又承担着管理者的责任,不仅要保证项目各环节的质量,还应考虑各相关者的利益,促进项目质量水平提高。因而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在监督与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和压力。

(1)项目立项设计依据不严谨。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所耗费的资源是相当庞大的,如何客观、合理地分析项目的必要性,把握项目建设的规模、时机,需要管理者依靠真实的数据和科学的评价再做决策。当前我国高速公路项目的立项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由于政绩激励机制的作用,地方政府之间往往存在决策冲突,因而无法从全局的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这导致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立项在一定程度上往往缺乏客观性,例如缺乏准确的交通量、通车能力、对经济发展预估等数据作支撑,无法正确评估高速公路的经济社会效益,忽视了对社会的长期影响,易于导致高速公路利用率不高,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施工管理不规范,规划设计缺少灵活性。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在设计规划、施工技术、工地监管等环节的管理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建设材料的采集、使用不符合技术标准,路基填筑等具体工序的施工未达到规范要求,监管力度欠缺,偷工减料等现象时有发生等,此类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降低了工程质量,缩短了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还容易形成安全隐患,威胁人们的出行安全。在规划设计方面,我国高速公路较国外的而言往往缺乏灵活性,无法实现道路设计与沿线的人文、自然等环境的完美协调,人性化的设计原则有待强化。这类问题具体包括道路与沿线景观的融合度、道路的容错边坡防护设计、壁面创作设计等内容。

(3)运营管理缺乏对市场的关注,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组织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往往对市场需求和期望缺乏关注,无法全面捕获和应用顾客的声音,从而导致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与卓越绩效准则中的以顾客与市场为中心这一类目要求相违背,易于形成道路虚置、资源浪费的现象。此外,高速公路组织对运营管理问题的考虑比较滞后,在管理机构、人员设施及管理制度的设置和配备方面无法及时到位,延长了运营管理的调整时间,造成运营体制无法与先进的管理设备、相关设计规划相协调等诸多问题,严重违背了卓越绩效准则对高速公路组织在领导、战略策划、过程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对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也反映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与卓越绩效的11项核心理念的融合度亟待提升。

(4)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目前运用的管理体系往往缺少对人力资源的密切关注,在高速公路工程立项、设计规划、工程监管等方面暴露出来的管理问题恰好体现了这一点。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依然比较陈旧,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用才选才机制还不成熟,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在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显,任人唯亲、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等现象时有发生,并且有些部门在使用人才上缺乏对员工的关心和鼓舞,缺少促进员工自身发展的培养机制,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人力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正是由于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员工作为高速公路组织的细胞缺少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空间及平台,这严重影响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卓越绩效管理水平的实现。

二、解决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措施及思考

2.1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是以评分体系为基础,以一定指标的分值高低来体现组织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并通过七个方面和相关核心价值观引导企业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改进自我和提高自我的管理体系。该模式的应用主体特别广泛,任何一个组织都可以依靠该模式来有效地实现卓越绩效。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是强化企业和组织的创新意识和顾客满意意识,不断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努力为顾客和相关方创造价值,实现组织和企业整体绩效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使企业和组织获得持续性的成功。该模式的价值在于能积极引导着组织以卓越绩效标准为导向,对组织内各部门和各层次的绩效水平进行比较准确地测量、分析、调整和改进,依靠各类可靠的数据和信息对组织的过程管理、绩效管理和绩效测量进行有效指导及整合,最终实现主要的经营结果和战略目标。

如图1所示,卓越绩效模式以一系列标准框架和评价指标为构筑基础,其七大类目及相关要求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准则。该准则主要聚焦于两大目标:为客户提供日益改良的价值;提高组织的总体绩效。它体现出了一组相互关联的核心价值观和概念,这些内容是组织为实现卓越经营绩效必须具备的观念和意识,贯穿于卓越绩效准则的各项要求中。具体内容包括前瞻性领导、顾客驱动的卓越、组织和个人的学习、组织和个人的学习、重视员工和合作伙伴、敏捷性、注重未来、促进创新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注重结果、创造价值和系统的视野;构成完整评价准则的卓越绩效七大类目分别是领导、战略策划、经顾客和市场为中心、人力为本、流程管理,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以及经营结果。

图1卓越绩效准则框架

2.2我国高速公路质量管理中卓越绩效模式应用的要点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涉及面广,仅凭狭隘的管理方式和理念远远无法解决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涌现出的诸多问题。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能系统整合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管理与经营,引导高速公路组织追求卓越绩效,因此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依靠卓越绩效的价值理念和准则来衡量管理水平,才能使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更加顺畅,质量更加可靠,经济效果更加明显。

(1)超越技术规范,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的技术含量。加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需要依靠全面的技术规范加以约束,从技术经济指标出发,严格基建程序,力求使工程项目所有工序的建设都严格按照质量规范的要求进行,并认真落实监理制度;依靠相对既定的技术标准来合理确定工期和造价,规范施工队伍、材料标准及质量;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高科技和新手段,全面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返工率,减少修复成本和资源消耗,最终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卓越绩效。

(2)充分发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引导作用,完善经营管理体系。虽然加强技术规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质量,但是单纯地依靠技术指标来约束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还远远不够,要想实现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卓越绩效,更重要的是要在管理中贯彻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理念,并以卓越绩效准则来衡量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质量。

①具备系统的视野,注重未来,从全局角度进行战略策划。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仅仅狭隘地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未来,周全地考虑影响高速公路建设的长短期因素,比如市场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员工的聘用和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的高速公路建设政策规划和技术进步,利益相关者及沿线居民的利益等等,再进一步设定与这些有效因素相匹配的战略目标,并合理分配资源。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强调七大类目和核心价值观的校准及整合,为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卓越绩效管理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视野,在该模式的引导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管理要上升至国家层面,充分结合整个国家的高速公路网,并将项目建设的所有部门视为一个整体,从全局角度进行长短期战略部署,最终实现高速公路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②进行基于事实的管理,提高数据的精准度。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提炼出充分接近事实的测量、分析结果,提高数据的精确度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卓越绩效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组织要形成基于事实数据的测量和分析,并依据所得结果来规划工程建设,同时展望尚不明晰的因果关系,最终实现准确的绩效测量。

③贯彻以顾客与市场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强化服务于顾客的理念。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强调市场和顾客的作用,目的在于通过全面捕获和应用道路使用者的声音,由此获取高速公路的供需信息,并完善供需关系的协调路径,最终达到提高高速公路使用率和建设管理组织信誉的目的。

④人力为本,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制,提升员工的能力和价值。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庞大,组织结构复杂,员工层次不一,极易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这对强化人力为本、优化员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为每个层次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并通过教育、培训和其他机会提高员工的个人学习能力,进而改善组织的创新环境;除此之外,项目组织还应具备适当的评价体制,对每个员工的失误和成功公平公正地予以评定,使员工在组织中得到进步和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需要充分应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还应该注重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新技术的传播,以便提高整个组织的生产效率,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提升员工能力,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建立并维持关注员工发展、富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领导体系至关重要,项目组织既要支持团队协作,又允许员工自由发表观点,同时赋予每个员工达到相关质量要求的责任;此外,积极培养组织和员工的应变能力,进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创并实施组织的创新管理,最终使组织和员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均能有所进步与提升。

⑤培养高度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一条高速公路在产生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建设所消耗的环境资源、社会资源也十分巨大,因此领导者在日常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融入道德观和质量价值观,强化与各员工层之间的广泛交流与沟通,实现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在整个高速公路管理组织中上穿下行的良好效果,促使每一位员工在追求经济成效的同时将环境保护、公众健康和安全等因素铭记于心,本着对当代和后代负责的态度来完成项目建设,达到每一道程序的质量要求,以尽可能建造一个惠及所有相关者的工程为目的。

高速公路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建工程,针对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积极运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人力为本的原则,依靠卓越绩效准则和核心价值观有效地督促着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营与环境、社会、经济相融洽,使组织和个人的能力得以提升,使当代及后代均可从中受益,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实现卓越绩效开辟了新渠道。

结束语

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和系统,必须分析好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和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和理论,促进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保障我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伟忠.论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及其社会经济效益[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

【2】张军.从卓越运营到卓越绩效[J].中国建材,2009(1)

【3】曲扬,王为人.走向绩效卓越: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启示录[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