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成果要求十篇

时间:2023-12-18 17:48:33

城市设计成果要求

城市设计成果要求篇1

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城市形态研究方法,目前已成为国内许多大城市控制、引导城市空间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针对城市核心区、城市新的发展中心区域、城市重要景观地带的城市设计工作,既有城市发展战略层面上的概念性设计,也有针对某一街区或节点的局部景观设计,不仅类型繁多,而且各种设计成果在研究内容和深度上都有长足进步。然而,在当前城市设计普及的热潮下,随着研究实践的深入和城市功能的日益复杂化,以前许多被忽略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成为制约我国城市设计研究进一步深化、降低城市设计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1 城市设计成果缺乏深入的调研基础和客观目标

城市设计成果虽然最终涉及城市建筑形态和公共空间环境的控制,但却是一系列政策管理、经济转型、土地开发等城市社会要素的综合反映,并与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其核心是保持和创造城市自身的特色和活力;然而,在当前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城市建设与更新过程中,急功近利的开发行为已造成了许多城市原有文化和地域特征的丧失,反映到城市设计领域,就是在重视城市建筑形体、景观等表象性研究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内在经济、人文因素的深层次研究;有的城市设计方案过于强调建筑造型对城市景观和空间的表现作用,在城市公共空间塑造上追求不切实际的所谓“宏大”效果,缺乏对方案长期实施的构想和方法,其设计内容已明显偏离了城市设计自身的特点和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1 城市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缺乏深度和广度城市设计作为一门随现代城市发展而产生的新兴学科,涉及城市规划、建筑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城市经济、政策管理等多个领域,具有明显的以实证研究为核心的学科特点,与我国长期沿用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方式与研究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基础资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运用上,需要大量现场性的调研工作。目前国内许多城市设计缺乏深入细致的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是导致许多城市设计成果徒有“量”却缺乏“质”的内容的主要原因,也是许多城市设计不得不偏重于形体设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针对城市旧城更新的城市设计,除了从城市各相关职能部门收集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料和宏观的经济信息外,通过对场地的实地踏勘和长期跟踪观察来收集相关数据尤为重要,尤其是涉及交通、景观、城市意象、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状况、旧建筑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不实地就近观察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然而,目前许多城市设计任务要求时间短,工作量大,为了保证设计进度而忽略或减少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就成了一个不得已的选择。特别是在设计所在地没有常驻机构的外来设计单位,一般都缺乏对设计对象城市长期的资料积累和直观感受,在设计前期阶段有限的现场踏堪时间里,外来设计单位很难再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去进行基础性的调查,从而导致其对设计地域的社会、人文地理、城市经济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刻的分析研究,在设计时间较短的压力下,为了赢得投标,照搬国内外的现成模式再冠以一个动听的口号,成为一些设计单位的常用手法;由于没有充分了解设计对象城市的具体情况,缺乏足够的设计依据,设计方案往往比较生硬,与城市原有的生成形态和文化背景产生较大偏差,由此造成许多城市设计成果徒有美好的设想,却缺乏实施的坚实基础。这种不求实效、一味追求奇特视觉效果的设计方法,将使城市设计逐步失去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须对此保持警惕。同时,城市设计成果是一个动态的修正过程而非终极的形象界定,带有很强的研究性质,许多具体的设计成果在经历时间的检验后将会不断得到修正和补充,这就需要参与城市设计的各相关单位随时了解城市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因此,建立一个长效、准确的现场信息收集与反馈体系,既是城市设计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城市设计成果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1.2 城市设计成果编制缺乏严密论证的现实目标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设计的研究方法、设计原则乃至实施细则都借鉴于西方的城市建设实践,西方的城市设计成果无论从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经验上都远比国内的相关研究丰富;但由于国情的不同以及国内不同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许多西方的先进理论乃至成功经验是否真正适用于国内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仍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验证、不断总结和谨慎借鉴的问题,若盲目照搬,并不能有效发挥城市设计的引导性作用。

当前,在国内城市设计领域存在一种追求所谓“国际影响”和“先进设计思路”的风气,许多城市在对城市重要地段进行城市设计竞赛招标时,倾向于邀请知名的境外设计机构;但许多境外设计机构在对当地城市原有的肌理、文脉和地域特征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往往将中国城市作为其新的设计理念的试验场,城市设计方案较少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在方案中标后,既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去跟踪城市设计实施的全过程,也很难了解到自身方案存在的不足而进行针对性的修改,等到后续的国内设计单位接手具体的工作时,许多问题才逐渐暴露出来,其最终结果要么是对原有设计作重大调整,要么根据实际情况重头再来,由此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时间浪费。

与此同时,在一些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设计已沦为地方行政部门争夺城市资源、表现政绩的一种新手段,因此常出现行政意志扭曲城市设计基本原则的现象,从而造成城市设计成果缺乏从整个城市未来发展角度出发的前瞻性,缺乏对城市存在问题和所面临挑战的清醒认识,也缺乏长期实施设计成果所需的愿望、手段和长效反馈机制。一些所谓城市标志性中心的设计,实际上是地方行政与管理部门求大、求新、求轰动效应的心态在设计中的反应,并未仔细考虑未来实施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同时缺乏必要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当地城市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需求。当城市形态的意义在行政意志和商业消费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沦落为一种视觉化的广告符号时,它必然会脱离和违反城市本身所特有的发展模式和形态生成机制,成为一种完全主观判断下的形式化游戏,这就助长了纯粹追求视觉效果的城市设计方法及其包装手段的盛行。例如,当前许多城市中心区的城市设计特别喜欢强调CBD的概念。但实际上CBD并不是一个可以预设的目标,而是城市经济和市场发展一个自然的选择和形成过程;以CBD为目标的城市设计不仅容易脱离实际,而且很可能为城市今后的发展带来盲目性和巨大的开发浪费,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城市建设背景下,片面强调超高层建筑在城市整体形态中的标志性作用,往往缺乏市场需求的可靠依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极易动摇城市设计成果的核心目标。

有鉴于此,为了平衡好城市近期与远期、整体与局部的发展关系,应参照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将城市设计流程明确区分为概念性的总体城市设计和实施性的控制性城市设计两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设计单位邀集范围、成果深度作出明确规定;概念性城市设计以整体性的城市形态建构为目标,可通过广泛的国内外方案征集获取更多有参考价值的设计理念,对参与的设计机构可不作限制;概念性城市设计成果在经过充分论证和综合各方面意见之后,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导引性附件,用以指导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工作;实施性的城市设计以具体地域的城市形态控制为目标,应以熟悉当地情况的设计单位为主导,并设置长期性的常驻机构和建立与城市设计成果实施配套的研究、反馈机制,以保证对应城市规划的修编周期和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城市设计成果作周期性的调整。

2 缺乏对长期有效的城市设计控制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城市设计这一新的城市形态控制手段的出现,不仅需要在研究方法上转变观念,而且需要在管理策略、机构设置、监督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突破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模式。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真正将城市设计成果纳入到整个城市管理控制体系中并发挥作用的实例还不多,因此,针对城市设计控制手段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中。

2.1 建构新的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

城市是各种利益的集合体,城市的发展必须要照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使城市居民、行政管理部门、开发企业都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受益。如果城市设计的决策与实施过程是非透明的,没有各方利益代表的共同参与,必然带来很大的矛盾冲突。因此,建构一个公正的、具有普遍适应性、得到绝大部分利益群体支持的城市形态控制规则是城市设计的核心,这也是城市设计的目标和控制过程得以延续下去的社会基础;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吸收、综合各利益方意见的沟通渠道和对城市设计实施过程进行长期跟踪的控制机制。然而,我国原有的城市管理体制和方法存在明显的条块分割现象,已不能适应城市设计所要求的灵活性和整合性,政出多门、各行政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是实施城市设计成果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尤其在主城区和IH城区,相关行政部门的利益互相交织,制约了城市设计的实施和深化。

当前许多城市设计成果往往直接转化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控制城市空间形态的依据,然而城市设计作为一种长期行为,带有明显的研究性质,既需要不断根据新情况而调整、更新局部设计,也需要为不同城市开发主体和开发区段的建设行为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还要协调不同城市管理机构的执法与监督工作;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建设的控制,更多的体现在县体的城市功能划分及土地开发强度指标上,缺乏依据变化的城市发展情况不断研究分析的机能;因此,在城市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建构一个包含各行业人才、以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为核心、超脱于各个利益团体之上的协调机构,统一对不同地段、不同开发目标的建设项目进行长期、有效的跟踪与反馈,以整合消解各种矛盾,保证城市设计成果实施的有效性和延续性。

在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下,从权力制衡的角度出发,可尝试设置受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具有长期监督功能和一定裁定权限的城市景观控制体系,包括由各利益方代表组成的城市设计指导委员会,作为专业控制体系的城市总景观师、总建筑师制度,以及作为市民参与途径的公众听证制度和设计方案定期公示制度。城市设计指导委员会是针对某一城市设计区域而设立的长期性的技术指导机构,由于城市设计跨越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学科领域,同时涉及经济、人文、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因此,对城市设计成果进行审核及管理的机构也应具备相关的专业人才和利益代表,而不仅仅是依靠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或由专业人员构成的专家委员会,一般应包括来自社区基层的居民代表和居委会成员、涉及城市开发的商贸金融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代表、涉及城市市容、文化以及交通、市政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部门;在城市设计所覆盖的区域内,各个地块的开发活动不仅要满足规划管理所要求的容量、红线后退等硬性规定,还应通过这一区域的城市设计指导委员会的评审,并将评审意见作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之一。

当前国内许多涉及城市公众利益的法规制定都在尝试实行公众听证制度,以保证法规的公正和透明性;城市设计成果的相关控制原则和措施具有强制实施的作用,已经具备了法规的约束特征,其制定过程也应采用公众听证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正和透明性。公众通过参与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城市的了解,从而产生更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2.2 完善实施标准,提升城市设计在城市控制体系中的地位

城市设计在整个城市发展控制体系中尚缺乏一个明确的法规地位,设计成果缺乏规范标准,也是造成其实施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长期以来施行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层次控制体系,重点考虑的是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功能的合理性,很少涉及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相互影响的问题,城市设计这一层面研究工作的出现,对原有的规划控制体系具有明显的辅助促进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城市设计的涉及面较广,既有旧城区的更新改造,又有新城区的整体形象塑造,既有几个平方公里的大尺度设计,也有诸如城市广场、城市街道整治等局部性的设计;由于当前城市设计的内容、范围、目标和手段存在较大差异,很难以一个固定的或量化的标准来统一衡量设计成果的优劣,(实际上许多城市设计成果要经历若干年的实施运行后才能显现出其不足的地方),同时,城市设计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适应城市变化的动态过程,如何界定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内容和深度,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以上这些难点,就成了将城市设计成果转化为城市形态控制法规依据的“瓶颈”,而城市设计成果如果不能上升到法规的层面,就很难确定控制的手段和程序,并直接影响到城市设计成果长期的实施效果。近几年来,国内有关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普遍主张加强城市设计工作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配合作用,并依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从技术和城市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城市形态控制的强制性指标和引导性图则。这种将城市设计成果作为非法律性控制依据的设想,既保持了我国现有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核心作用,又体现出充分的灵活性和弹性运作空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扈万泰.城市设计运行机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oo2.

[2] 李和平。李浩.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左辅强,马武定.国内城市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的困境[J].城市规划汇刊,2004,(6):67—69.

[4] 城市规划汇刊社编辑部.花高价,买想法?—— 对境外单位参与国内规划设计和国际招标热的评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3):1—2.

[5] 王世福.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 仇保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7] 金广君,林姚宇.论我国城市设计学科的独立化倾向[J].城市规划,2004,(12):75—80.

城市设计成果要求篇2

关键字: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视觉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ity visual value fun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cience city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strategy, to highlight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in the c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visual advantage connotation, create perfect good urban environment, there is positive and effective stimulative effect.

Key word: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City visual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视觉环境艺术价值功能

基于城市视觉的环境艺术其功能诉求在于,可为社会人民创造优势环境条件,进而活跃生活气氛,调动积极因素,愉悦人心,令生活品味与情趣得到了有效提升。城市视觉环艺可充分符合当前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令其在生产实践、学习活动中形成美的感观享受,不仅便利了人们生活,同时还美化了环境,提升了生活舒适度。基于信息时代特征,城市视觉环艺充分考虑了高节奏的生活步伐与现代化发展需求,形成了人性化的路标指引、巧妙的商业环境设计、利用各类人性化的环艺符号,营造了良好的城市视觉效果。基于生态环保理念,城市视觉环艺注重协调平衡,促进回归自然的本性设计,善于运用本土资源,因地制宜,降低了刻意的人为修饰,注重生态平衡的艺术视觉效果展现。例如依据本地植物特色进行合理的景观组合视觉设计,体现了自然平衡的资源搭配优化效果。在价值取向层面,城市视觉环艺脱离不开社会发展,因此其需要基于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并受到经济体制、政治因素与文化取向的综合影响,形成了持续的更新发展。同时,城市视觉环艺的完善设计会反作用于社会建设发展,缓和矛盾问题,创设出当前社会发展与人们生存的优质艺术环境、良好视觉效果。具体体现了生态价值、民族价值、时代与文化价值等综合内涵。即城市视觉环艺体现了良好的生态属性,具有创建环保生态体系的优势潜力。同时其能良好的展现民族特征、文化特色,受到民族发展趋向、核心价值的综合作用影响。倘若不注重民族性,则基于城市视觉的环艺设计便失去了灵魂特色,毫无价值可言。时代的进步发展,令社会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城市视觉环艺设计也应紧跟时代潮流,更新设计理念,优化设计策略,立足当下,传承历史,拓宽空间领域发展,并不断汲取先进的技术经验。不同的历史背景、城市发展均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因此城市视觉环艺设计应贴近城市地域文化特征,把握时代脉搏,才能设计出现代化、特色化、生态化的项目。

2、环境艺术设计基于城市环境的实践应用

2、1城市视觉环艺设计思路

基于城市视觉的环境艺术优化设计是传承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建生态环保体系的科学途径。因此实践设计中应明确定位,基于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需求,探究核心设计要素,体现创新设计理念,突显多元化风格与丰富类型,进而形成富于特色的城市风貌与韵味。例如江南水乡城市可营造秀美、幽深、迂回环绕的视觉效果,山地城市则可营造盛世凌人、楼宇挺拔崇立的艺术设计效果。要想全面传递城市空间视觉核心艺术,则应把握好基本的设计要素。首先,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居体验需要在建筑中实现,建筑为人们提供了栖息之所,同时形成了良好的精神庇护,通过环境与人的相互调节选择,形成了优质的生活空间环境,令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得到了全面的满足。因此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应良好的基于物质与精神诉求,展开城市视觉环艺设计,营造丰富多样、实用美观、富于生趣、形象良好、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空间环境。同时还应基于环保生态理念,给人们以舒适的享受,令其体味自然环境的畅快舒心、田径悠然,进而真正实现精神感官与物质需求的双重满足。城市人们的生活集中交叉中心为城市广场,其构成了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因素,可以说扮演着城市客厅的重要角色。可实现交通集散、休闲娱乐、活动聚会、宣传文化、商业活动、社区服务等重要职能。不仅可发挥经济效用,同时体现了深远的历史与政治意义,还可形成充满艺术性的景观风貌。因此在城市视觉环艺设计中,应科学注重多功能的综合区分设计,令其区域划分明确,同时又不分散,形成统一结合体,发挥综合优势服务功能,进而令城市人民可在广场之中从事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活跃文化生活、舒缓压力、轻松愉悦,提升综合满意度。

2、2城市绿化景观设计

城市视觉环艺设计中绿化景观的科学设计一般基于道路规划展开,通过道路景观的设计营造美观效果的同时对其周围生态环境发挥了良好的保护。同时在高耸入云的建筑工程周围进行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可发挥优质软化效用,令其与建筑项目交相辉映,形成良好的弥补。为避免生硬松散的设计,可丰富绿化景观植物种类,进行绿地布设的科学规划,并可突出一定的主题与文化内涵。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日益提速,令各类高架桥、空间立体交通模式丰富多样。该类立体化的交通项目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城市视觉景观造成了冲击影响,形成了不和谐现象。为此,可利用环境艺术视角进行空间的美化设计。例如对于桥下空间可充分利用,进行绿化设计,引入景观小品,将死角空间进行科学的环艺设计,令死气沉沉的立交桥、天桥工程变得更加美观艺术,形成良好的城市视觉效果。

2、3建筑景观科学设计

基于城市视觉的环艺设计目标在于实现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人们个性化的城市生活需求。可科学树立环境生态体系设计目标,实施环境空间的规模分析、序列规划,视线组织,提升综合环境效益。在建筑景观设计中应令其同周围的绿化、环艺设计协调适应,体现地域文化及民族特色。应秉承生态环保理念,注重水景、绿地、景观节能降耗设计,树立智能化、可再生利用设计目标,确保建筑景观体现优美的基础上,更注重实用性,给人们营造舒适环保、轻松愉悦的居住生活空间、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满足其多样化需求。

2、4地面铺装设计

城市化建设发展的持续深入,对地面铺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设计基于交通出行状况与人们生活需求进行实用性设计,然而在艺术美观层面却有所欠缺。新时期,基于城市视觉价值功能与艺术诉求,我们应深入探究如何在实用设计基础上,更好的体现地面铺装的美观艺术性。不仅应满通出行需求,令其畅通有序,同时应考虑综合美观性,引入环保节能材料,契合自然环境特征、地域环境条件进行适应性设计,满足综合功能需求。

3、结语

总之,城市视觉环艺设计应树立长远、战略化目标,充分满足人们日益更新的丰富需求,契合环艺特征,体现良好的价值取向,进而实施人性化、生态性、实用性的综合设计,真正创造出环境优美、功能突出、实用高效的城市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成果要求篇3

关键词:城市,GIS,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

 

0.前言

现代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是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和应用领域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产生的。UGIS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扮演着对推动城市发展最具影响力的角色,发展至今,己经相当成熟。现阶段,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数字城市和UGIS作为未来社会最有发展前途的战略来抓。为此,各大城市就不得不大力发展城市地理空间基准控制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原先落后的城市控制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开发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1.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必然具有一般GIS软件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性。本系统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现行的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的基础上,按照软件工程的一般步骤及过程,即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维护等来进行开发的。

1.1系统开发背景

城市控制测量成果信息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源泉。过去中国社会经济落后,城市发展缓慢,而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城市也在飞速发展。然而,由于地理区域、国家政策、人文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使现代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同。城市各类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如地下管线、电力、水利、交通等)不完善,是城市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其中城市测量成果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是众多因素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为它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所有子系统的公共基础。城市控制测量成果为诸如城市规划、小区建设等的专题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数字化”控制基础。城市控制测量成果信息系统的完善必然会促进整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最终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

目前,计算机组件化技术的发展己进入成熟阶段,各行业都以此为契机,争先推出领域内各种以“组件化”为特色的软件产品。其中,组件式GIS也正处在火热发展之中,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ComGIS也为开发高效的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本文就是在对目前我国城市控制测量成果储备现状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以MO为平台,开发了基于ComGIS的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

1.2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分析是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系统功能是系统的灵魂。。经过调查、分析和讨论,确定了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该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是围绕城市控制测量成果展开的,主要实现了城市控制测量成果及背景数据的查询、分析、更新、维护以及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等功能。本系统具体实现的功能模块如下:

图1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图

2.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包括的内容有:界面设计、软硬件配置、功能设计、数据库详细设计等等,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质量、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系统开发的成功率,必须借助于正确的开发策略和科学的开发方法。本系统的开发、设计是完全按照现代系统软件工程的思想和规则进行的。

2.1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的目的是回答“系统应如何实现”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划分出组成各物理元素的构成、联系及其定义描述,并且根据系统确定的应用目标—满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配置适当模型和适当的硬、软件,以确定计算机的运行环境,然后结合应用目的设计系统的数据库,最后作出相应的规定。

2.1.1系统总体设计的方法和基本原则

本系统设计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结构化设计法。结构化设计法是在设计过程必须严格按阶段进行,并预先规定好每个阶段的任务,只有前一个阶段的成果审定和检验之后,才能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每一个阶段都是按一定的准则按部就班的逐一完成,同时,在系统建立之前就严格的定义和描述了用户的需求。但是,由于GIS设计需求的不确定性特点,在分析阶段应用原型法确定了用户的需求。是把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作为一个迭代过程的系统设计方法。

2.1.2软、硬件配置

⑴硬件配置

由于本系统管理成果不仅设计到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有可能会涉及到相当的背景数据所依托的地图原图(如航测图片等),所以,对系统的硬件要求较高。

CPU: PIV 2.0G以上

内存:128M及以上

硬盘:40GB

显存:32M以上,建议用64M

操作系统:Windows2000以上或Windows NT4.0以上版本

⑵软件配置

1)数据库软件

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数据量大,用户多,对系统的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带有空间数据的数据库,它对后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很高的要求。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它的后台数据库系统。

Microsoft Access2000是一个功能很强但使用却很简单的多媒体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选用它作为后台数据库存储控制成果属性数据是合适的。建库时,所有文件都存储在一个MDB格式的文件中。在VB环境下调用MDB格式文件非常方便,因为ArcInfo默认的格式就是MDB格式。

2)开发工具

本系统是利用VisualBasic 6.0和MapOb jects2. 2控件结合进行开发的。VB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开发工具之一。同时系统在开发时还考虑到系统的易推广性、经济性、实用性、兼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后,选用了ESRI公司的系列组件技术的MapObjects2.2控件作为GIS开发的基础控件。

2. 1. 3系统用户界面设计和功能设计

GIS用户界面是GIS用户与GIS系统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是用户使用系统的综合操作环境和与系统交互的唯一通道。在GIS设计中,GIS作为处理空间信息和可视化表达技术已经真正融入了IT行业,用户界面是IT人员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所以,用户界面设计在GIS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它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到GIS产品的寿命。本系统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用户为中心,采用深受用户欢迎的Windows标准界面,并使用图形操作化界面,充分考虑了用户的能力和适应性,力求做到在实际工作中,使本系统操作起来方便、简单、一致,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图形操作环境。本系统较多的采用了菜单式界面,它的特点是易于学习掌握,使用简单,层次清晰,不需大量的记忆,利于探索式学习使用。

系统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属性窗口,停在屏幕的右侧,是对系统操作的所有属性信息完全通过此属性窗口进行显示。这也是此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界面设计的一大特色。

总之,系统采用标准的Windows界面,由菜单、工具栏、图形区、数据视图区、区域导航区和状态栏组成,界面友好,简单易用。

2.2系统数据库详细设计

2.2.1系统数据库设计要求

数据库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对大量的数据体用非冗余结构予以定义,能为不同用户使用;

2)在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元素时,数据元素的结构、相互关系和从属性应保持不变;

3)应用程序不依赖于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方法和存储位置,即数据独立;

4)系统对库中数据在逻辑意义上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兼容性,应采取各种保护手段防止任何可能危及数据完整性的情况发生;

5)应有一些辅助程序,用于数据库的维护、经常性数据组织和必要时的数据库恢复;

6)应便于用户对数据进行独立的写入、修改、补充和删除;

7)应具有不断扩充和更新的能力;

8)具有对历史数据的维护和处理的能力。

2. 2. 2空间数据建库

空间数据库是此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它具有通用数据库的基本内涵,是大量具有相同特征的数据集的有序集合,同时需要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需要有数据查询与浏览的界面等。本系统设计的空间数据范围非常广,主要包括背景数据和控制测量成果数据两部分。

2.2.3系统数据源

系统空间数据具体有居民地、单位名称、测量控制点、公路、铁路、水系、植被、境界、地理格网、其它等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通过MapOb jects2. 2软件进行管理和维护,以图层(layer)形式来体现。主要是指描述城市空间数据属性信息的数据。关于测量控制点,地理空间数据库仅包括ID号和X, Y两项内容;属性数据库即Access关系库存放的是控制测点的属性信息,如ID号、高程、点名、点号、类型、维护单位、创建日期、GB、等级等信息。本系统在空间数据表和属性数据表中建立了一个相关联的对象标识识别码(ID),根据识别码来判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的关系。。

图2数据库结构图

2.3系统测试

此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特定用户的需求而开发建设的应用型GIS系统,因此必须在实际运行使用环境下对系统进行系统测试。。测试是利用人工或自动方法来执行和评价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过程,其目的是验证其是否满足需求、符合设计要求,查看期望结果与获得的结果之间有无差别。通过测试,每个模块都很成功,表明该系统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的信息量也会大大增加,传统的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控制测量成果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和进行动态的采集、存储、管理及利用。控制测量成果涉及地理空间(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社会经济、法律法规等,内容多,处理过程复杂。采用以GIS技术和IT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新方法对城市的控制测量成果信息进行管理,是控制测量成果及其日常管理工作发展的趋势和现实可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郝力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张新长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01.

[3]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龚健雅等.当代地理信息技术.科学出版社,2004.

城市设计成果要求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分析

1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意义

1.1 对城市道路进行绿化设计可以调节区域气候

很多城市为了大力发展经济,不断的加速发展工农业生产,从而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所以城区的气温通常要比郊区的气温高出很多,出现了热岛现象。热岛现象十分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市民的身体健康。加强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进而降低路面的温度,加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效提高环境质量,调节城市内部的区域小气候。

1.2 降低空气和噪音污染

城市中四通八达的道路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形成了对城市生态环境巨大的负担。由于城市道路十分密集,所以汽车排放出的尾气总量就很大,而且还会形成很高分贝的噪音污染,这些问题都会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大力发展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它们能有效的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噪音,从而提高市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

1.3 美化城市风景

一个城市是否处于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上,不但要考核它的经济发展水平,更要考核市民的居住环境水平。进入一个城市,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城市的整体环境的感受,如果拥有高覆盖率的绿色植物,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在建设花园城市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2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绿化建设滞后于城市道路建设

虽然我国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道路绿化和道路建设要同步进行,但很多城市为了追求道路建设中及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所以只在道路建成后进行一些象征性的绿化工作,这样不但达不到绿化设计中的目的,反而致使大量面子工程的出现。

2.2 注重美观性、忽略实用性

很多城市为了片面追求绿化带的美观性,在隔离带中种植大量的矮小花卉或者矮小的灌木,虽然漂亮,但是它们的降低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的能力却十分有限 ,远远比不上那些虽然不是很漂亮但是绿化效果十分好的高大树木。所以这种做法纯粹是浪费人力物力的错误做法。

2.3 绿化设计不合理,植物的搭配单一化

我国很多城市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所采用的植物类型比较单一,而且有严重的模式化倾向。多数城市大多采用比较普通的绿化植物,在道路两旁,再象征性的点缀上一些花草,没有立体种植的效果,到了冬季,一片萧条。

3 改进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3.1 提高道路建设和绿化建设的同步性

道路建设和绿化建设的同步性不仅是我国相关的政策法规的要求,而且更有利于城市道路建设和绿化设计。统一设计城市道路和城市道路绿化,可以对道路建设和绿化设计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而且能在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留下合适的绿化空间,能更加有效的将道路绿化设计付诸于之际,进而避免绿化空间不足、绿化效果差、面子工程等问题,最大的发挥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作用。

3.2 对设计工程进行充分调查

城市道路的绿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要与整个城市相联系,最佳的设计效果就是能和整个城市环境融为一体。所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前,一定要对设计项目进行充分的调查,例如当地的土壤环境,适合生长的绿化植物,城市的地下管道、灌溉系统,道路两旁建筑的用途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性的设计出符合城市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3.3 合理规划绿化道路,科学配比绿化植物

城市道路是为了城市发展而服务的,所以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要有合理的规划。针对不同的绿化空间作出统筹规划,对不同的绿化街区和部门要有不同的设计要点,如人行道、分车带、中心环岛、林荫带,对它们要采取不同的绿化方式,尽量做到各个绿化空间的特色性和融合性。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要注意选择各种各样的绿化植物,争取做到城市绿化植物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效果。

4 结 论

城市道路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它不仅是人们出行的通道,也是整个城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对于城市的道路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充分改善城市的区域环境,提高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必须科学合理的对城市道路进行绿化,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成果要求篇5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城市房地产开发急剧扩展。由于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法制的滞后,特别是某些急功近利的做法,造成不少城市无序的发展问题凸显,尤其是街道空间环境设计不合理,城市的街道建设与整体的城市建设不协调。为此,本文对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设计方面做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街道,环境设计, 整改

Abstract: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 the city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dramatically expanded. As the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of the lag of the legal system, especially the practice of some quick, has caused a lo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disorder highlights, especially the street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not reasonable, and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on city streets in the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do some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streets, environmental design, the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现状

1.现代城市街道空间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城市以往尺度适宜、界面连续、功能延续适当的街区组织传统逐渐被现代城市的发展格局所摧毁。直到近年来才对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渐渐有所重视,虽然对于街道空间、景观设计都有了较多的思考,却依然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问题。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完整统一的艺术效果

这是显而易见的。在以往的街道空间规划中,沿街建筑的单体的艺术体现与整个街区的艺术效果的关系考虑的不够全面和系统,所以造成了似乎每一个建筑单体都在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的现象,令街道以艺术效果缺乏统一性。

2) 街与坊设计的脱节

即指进行街道设计时,大多数街道仅限于对沿街立面进行艺术的效果处理,缺乏足够的纵深考虑,对真正改善整个城市环境所起的作用不大。并且现如今沿街立面改造盛行,可见这一点依然未受到重视。

3) 街道性质及空间层次等级混乱

不少设计对街道的性质重视不够,一条交通要道同时又是商业、文化中心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镇,甚至过境交通要道就是其主要生活街道,其结果是不仅阻碍了交通,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

4) 交叉口设计的不合理

交叉口本是空间的转折点,交通的汇集点。应审慎地考虑。然而,街道交叉口的设计往往较随意,尤其是十字路口的设计较多地使用了大圆盘和四大金刚的模式。

5) 缺少必要的交往、休息、服务空间和场所。

2小城镇街道景观空间设计中出现的误区

1) 建设模式盲目效仿大城市,小城建设过程中片面求大、求宽、求洋,热衷大马路,往往造成街道尺度失控;同时割裂城乡之间在景观、居民活动空间方面的联系,使得居民和外来者失去对小城镇生活价值追求的体验。

2) 肆意破坏当地重要的人文-自然历史景观要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当地自然环境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地方风格;我们在城市的街道景观建设中应该设法使这些人文-自然历史景观要素暴露在城市人群面前,尤其让外来者能够有机会阅读这些历史素材。

3) 自然山水城的理念被忽略,城市景观建设任意开山取石、自然河道任意裁弯取直,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湿地被破坏,联接城乡之间的一些天然绿色屏障被人为开发而破坏,失去了作为永久生物栖息地和城市中残遗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和价值。

4) 忽视节点设计。节点是城市街道景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游憩广场、标志性建筑或构筑物和街道楔形绿地等,这些节点通常是城镇不同空间的结合点或控制点,是人们对城市形象记忆的关键魅力所在。近年来城市的景观节点设计已经受到公众的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遗憾的是节点设计手法大都照搬大中城市的一些做法:不锈钢雕塑、大型喷泉、大理石或花岗石铺地、几何形规则图案......与小城镇文化底蕴和空间形态很不协调,丧失了小城镇应有的地域特色和魅力。

5) 街道绿地铺设不够严谨。绿地景观中"绿楔"、"绿廊" 与道路廊道带状空间结合不够紧密,未能消除道路廊道的车流、人流、噪声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植物配置未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群落,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一味追求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二、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

在当代城市街道景观空间人性化设计中,我们应注重突出城市特有的自然风景、人文环境与民俗风情,尊重并满足当地居民生理、心理及精神上的各种需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天人合一、可持续性发展。具体设计原则如下:

1)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的原则。在城市的景观环境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城市街道景观空间人性化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史,调查掌握城市的历史演变、自然地理风貌、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并融入当代城市生活的新元素,形成新的城市街道景观文化和城市风貌。

2)以整体观念有序组织创造景观序列的原则。城市街道景观空间设计要以城市设计的理念来做指导,从城市总体出发,规划伊始就对道路、节点小品、水景、灯光、人、绿化等城市景观空间构成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与城市自然景色、历史文物有机联系在一起,把街道景观空间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做出一体化的设计,并利用当地材料、传统建筑符号,并融合社会、文化、展现地方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来达到景观空间设计的实用性、观赏性、地域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充分展示城市的整体形象。

3)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原则(可持续性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也随之恶化,这就要求我们尽量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城市街道景观空间人性化设计要求我们既要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为目标,又要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尽量减少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节水、节能,提高物质的循环使用率,维护生物本土性和多样性。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三者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4)强调可适应性的原则。可适应性主要是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城市街道景观空间设计、建设和各种服务设施的配置过程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根据人们的习惯、行为、性格、爱好进行空间选择,提供最佳的服务。

三、结语

虽然我国大多数城市的街道空间环境设计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近年来也开始逐渐的受到重视,对街道空间、景观设计有了较多的思考,因此,我们要注重突出城市特有的自然风景、人文环境与民俗风情,尊重并满足当地居民生理、心理及精神上的各种需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天人合一、可持续性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相信城市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城市设计成果要求篇6

关键词: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建筑策划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城市的居住社区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载体,是社会发展的最具本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社会管理的微观基础。城市居住社区的建设能够反映出当前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所要面临的种种矛盾与挑战。城市居住社区的建设是体现一个地方的意愿、发展的蓝图和行动战略,它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强化基层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积极举措,对于整个城市规划设计来说,它是有规划制度和方法的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尝试。

1、城市居住社区的设计观

1.1做好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

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可以为城市居住建设的模式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建议,就拿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模式来看,大体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以城市的公共交通为基础建设,构建新型的城市结构,该阶段的建设时城市建设的重点组成部分,通过对公共交通的建设来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与此同时也带动了运输产业的发展。

(2)可以将居住建设和其他产业相结合,实现多个产业共同发展的目标,城市居住建设能有效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便利。

(3)合理选择城市居住建设的位置,该阶段属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工作中的最后一项内容,在进行具体的实践时必须做到合理设计、有效控制。城市居住建设位置一般都要选择在市场潜力大、利于住宅产业发展,并且公共交通方便的地方,这样才能满足居住者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1.2突出整体性观念

在城市居住区的设计过程中,要立足居民、社会和自然环境三者的有机统一,完善楼群的建筑风貌,增强建筑楼群布局的艺术性,避免出现兵营式的呆板的住房布局格式。此外在建设居住区时,还要加强各种基础设施的布局构建,增加植物景观规模;充分考虑居民购物、休闲等各方面的需求,实现居住区文化、生活、消费的融合。总之要立足全局,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因地制宜,使居住区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3追求小区中的审美和谐

将和谐与协调的主题作为城市居住社区规划建设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在确保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要遵循自然,将规划设计融入到自然中去,以此来作为自然演进的一个重要部分来看待。例如:在进行流水别墅设计时。就是把建筑物作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衍生的。其次,在居住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是相当重要的。家庭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分割和或缺的组织,人类居住的景观环境也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所以,要营造出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居住生活环境,将此作为居住规划建设的基本目标,应该以人的需求为主,以适合人的尺度为前提和出发点,规划设计出人性化的居住社区环境氛围。最后,在追求居住社区规划与经济利益的协调中,还要利用自然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来减少城市社区排水系统设施的建设。

1.4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

在建造城市居住区时,要结合全新的设计理念,丰富小区的建筑形式,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人群的需要。诸如可以将全新的材料、色彩、装饰风格等应用到小区的设计上。此外,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建立不同户型的房屋,如小高层、别墅、花园式住宅、宾馆式住宅等,确保在私密性、安全性、舒适性的原则指引下,最大可能地凸显小区的人文理念。再者,小区设计建造时应该将住宅的商品化、智能化、以及房屋类别的多样化充分考虑在内,实现人们对小区宜居的需求。

1.5结合当地地形进行居住社区设计

在进行城市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时候,要以尊重自身的场地特征为前提,由于以前的居住区域都是以空间形态为切入点展开相关规划设计的,其结构布局都是按照美学原则的设计形式、尺度、轴线等形态来进行的。然而,在目前城市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中,一定要结合社区自身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居住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可以利用模拟居住区域环境来确定最佳的建筑建设布局,从而可以使人们的居住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整个城市居住社区的规划还要设计场地的自然生物生长的因素,从而做到有利于动植物的正常生长,是自然原生态能够保持平衡稳定。还有在进行建筑立面上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分析最佳风压位置,然后设计出住宅建筑的合理开窗位置,结合住宅的建筑布局及不同组合方式,使建筑南、北立面上产生风压差而形成过堂风这样有利于解决居住社区的通风环境。最终可以实现对冬季寒风的有效阻挡、阻止生成强风带、使夏季凉风能够正常引入的效果。

2、对我国社区规划的建议

2.1建立社区规划的组织构架和平台

当前的社区规划仍不为普通居民所知,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使之能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社区规划设计的作用,这将是一个贴近居民利益的、草根化的行动方式,建立社区规划的公共平台,宣传社区规划的目标、作用、工作方式和成果等,并为社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咨询服务功能,这样才能为居民所用。

2.2结合政府项目,推动社区规划的开展和实现

目前,城市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的开展和实施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执行有计划的居住社区规划并将此与政府扶持的项目进行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城市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实现,又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开发项目的效率和效应。随着城市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逐步推进,在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城市居住社区中,可以将不同部门提供的机会和资源整合到一起,并将此进行综合调整,合力应对城市居住社区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将规划型社区的作用发挥出来,实现社区建设的整体优化。随着我国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慈善项目的发展,以及城市居住社区自身能力的增强,居住社区规划的资源依托也将逐步多元化。

3、城市居住社区建筑设计的原则

3.1要满足居住者的心理要求

住宅是我们每个人生活起居的场所,所以不仅需要舒适、安全,而且还要有亲切感和归属感。这就要求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住宅使用者的家庭状况及文化素质,针对家庭对生活空间不同的要求为基础,从而住宅内的各个功能空间有效的联系起来,同时又相对独立,这样即不相互干扰,同时又实现了有效的联系。

3.2解决居住社区建筑的协调性

在城市居住社区的建设中,建筑群除了要满足整体的景观设计,同时还要兼顾不同楼盘、不同户型的采光问题。例如,在进行独立房屋的设计中,我们一般会选择坐北朝南的朝向来进行房屋的建设。不论是什么样的建筑群,我们都应遵循这一原则,建筑与建筑在间距中可以布局景观空间,来增大自然的舒适度,在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上一线贯穿,高低错落、此起彼伏弥补,从而更好的增加建筑建设的采光问题。

3.3要满足人体工效的需求

居住空间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居住者的健康需求,这就需要在进行设计时要确保室内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厨房、卫生间范围内,更在充分的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在尺寸和布置方式上要适应人体的尺度,而且在声、光、温、湿和洁净度方面也要满足保健卫生及人体舒适的标准。

4、城市居住社区建筑策划的概念设计

4.1建筑概念的设计成果

设计成果含有图纸和文字说明两部分内容,一般图纸部分的内容简单的建筑体块形式,并没有对建筑形体和细部进行过于细致的刻画,一方面这是由于淡化时间进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因为建筑形体的复杂表现而减弱了设计理念方面的表达。在概念设计的成果中,文字说明也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的内容主要有:设计分析、设计构思、设计规则、开发建议、管理建议等一些阐述性的文字表达理念。局建筑工程建设的策划前期调查、基地评估等一系列的程序结论得出,如果将多家的设计单位做出的概念设计进行总和,就可以为开发商或者是政府提供出关于项目处理的不同方案,这会给开发商或者政府提供最优的设计决策。一般来说,概念性的设计方案可以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如何能够设计出最好的且可以满足建设地基和项目的总体要求,能够满足城市居住社区开发及其建设的要求,符合既定的城市居住社区设计规划 理念。

(2)能够体现出哪一种设计方案在具体的实施中更容易实现,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方案却往往不是最容易实施的方案,因此,一方面就要继续深化城市居住社区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则要考虑向行政管理部门提出问题,要对地块的规划怎样重新规划。

(3)考虑那一种方案最能够符合城市居住社区开发的预算目标、怎样才能够形成和其他的居住社区较为优越的居住特点,相当于城市居住社区的核心竞争力。最终的研究成果应该是多次反复对比不同的城市居住社区设计方案的优选成果,由此结果进行反馈,进而确定正式的设计任务书,深入进行详细设计和施工准备等。

4.2整合城市社区建设的资源、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首先,政府要进行适当的投资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因此,不管是城市居住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设备的维护,还是在居住人员的培训、活动经费上,政府都应该对此作出适当的资金投入;其次,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来减少社区人民活动费用的支出。

5、结束语

城市的居住社区建设是当今社会的基层单元,是国家和城市的基层建设、是政府和市民之间的粘结层,因此,被赋予了多重使命和期望。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和制度的转型期,城市正面临着社会管理方式从“政府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转型,城市居住社区的改造模式从推平式整体更新转向渐进式,市民维权意识高涨,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等诸多转变,面对这些挑战,城市居住社区规划和发展必须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寻找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创新型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谢梦茹.中小城市社区交往空间“无意识”设计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

城市设计成果要求篇7

建设园林城市要求整个城市都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城市功能从最初的只用于交换和防御,发展到越来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人们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还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程度达到最优化,城市设计由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手段。

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应该说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而这个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则是以园林绿化为有机联系的城市构造原则。这个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精神实质表现的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城市的概念说到底是一种城市形态标准,这种形态应该说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形态,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其概念:园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为基本的有机纽带,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

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就出现了一方面建筑作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割裂丁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盲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城市设计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一样,其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城市设计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为目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中观设计。城市规划出于理性,城市设计则侧重于感性;建筑设计是对个体的操作,城市设计是对群体的组织。

由此看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都是针对城市形态进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二、构造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应该追求的根本目标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之所以这样理解,主要有三条理由:

第一,从城市发展的趋势看,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自然因素很多,但是根本的可以营造的因素主要是园林绿化,并以此来艺术化地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这个人工环境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第二,从园林城市的含义看,园林城市的“园林”绝不仅是指城市的园林绿化部分,同时也应该包括城市环境空间构成的各个基本要素。这里的园林应该是一个大概念,就像造园时运用亭、台、楼;阁、径、石、池、溪构景那样,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等各种环境因素都进行艺术化的组织。比如借景、框景等手段,从古典园林中走上街头,运用于整个城市,则扩大了园林的外延,这不能不说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第三,从城市设计的规律看,它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都是在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这些物质形态一般性功能的综合地、艺术化地运用,是经过人类文明升华了的自然,也就是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改善环境。就像营造园林那样,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无疑是园林城市所具有的根本属性。由此可以看出园林城市对于城市设计的根本意义。

三、城市设计要以绿化为纽带组织环境空间的基本要素

视觉环境的优化是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应该说,视觉环境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心理的影响与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理的影响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事实说明,城市的视觉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钢铁积木”等环境中,极易产生压抑、忧郁、恐慌、不安等心理疾患,这些问题只靠消除污染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而园林绿化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善现代城市景观环境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绿色应该是现代城市的基调,是现代“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也必然应该是城市设计运用的主要手段。而且园林绿化的材料的“软”性与生命性,恰恰可以抵消建筑的“硬”质与无生命性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不适,或者说可以形成一种对比,将这种对比进行艺术化的结构,就能形成优美的视觉旋律。所以也可以说园林绿化是城市有机体中的重要的“生命场”,发挥着整体环境协调作用,是用具有生命的色彩材料在“城市画卷”上来描绘最美好的景观,理所当然的是“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绘画是平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如果说中国画构图“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平面艺术构图的重要原则,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园林绿化则是城市立体画卷的生动“气韵”,那么以此为纽带组织城市环境空间则必然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

城市设计成果要求篇8

 

1环境科学的发展

 

环境科学最先在发达国家设立,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比较早,环境问题的出现也比较早。因此,西方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也相应较早,现在已经基本成熟。80年代至今,在中国是环境科学得到较大发展的阶段。环境科学的发展,不仅影响到环境的品质,也培养了一批本学科的科研人员[2],这些人员包括环境化学研究人员,也包括保护环境的设计人员,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环境保护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已经成为各区县的环保领导和骨干。同时,各种国际行动也为环境问题提出了许多倡议,典型的如欧盟,不仅加强内部合作,而且寻求向亚洲发展。这些都为开展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1992年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中国是第三世界的大国,更需要将环境保护变成世界范围的统一行动。因此,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中国第一个提出本国21世纪议程,将保护地球环境,确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于保护地球环境意义是深远的,因此,人类对生产的概念要重新诠释。人类要对环境治理,改变传统的观点,要由原来的末端治理观点,转向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方向转变,最终实现零排放。这样就导致了绿色技术、绿色化学、绿色标识、绿色食品等也应运而生[3]。基于环境科学优化城市公园的设计,就成为当前城市公园的任务。

 

2现代城市的公园介绍

 

现代城市的公园的设计,就是需要设计出适宜于城市居民需求的城市公园,利用城市公园,使城市居民在自然化的环境中游憩,使人们在城市公园中得到休息,城市公园又是城市的绿色设施,在这里种植各种植物,使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市民文化的传播阵地。城市公园中五彩缤纷的植物,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观赏、开展户外科普和健身活

 

动的场地”。使城市居民在城市公园中得到欢乐,这完全改变了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使城市公园成为各城市居民的乐园。在传统的中国,园林建设的成果都是归权贵人享受,城市居民是无权享受的,只有今天的城市公园,才真正属于人民可以享受的公园。城市公园的建设,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才得到发展的,城市公园的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城市公园不仅改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城市公园的发展,对于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4]。城市公园在国内功能上具有综合功能,城市公园具有其它任何场地都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市公园的建设中,突出的表现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功能,这些功能在城市生态环境中,具有很大的功能,城市公园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公园的发展,可以在环境保护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3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目标,是为了向城市所有的公众开放,城市公园的设计,是为了向城市居民提供游憩的功能,因此,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就必须设计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这些设施可以提供城市居民娱乐,除这些设施之外,城市公园的设计者,还要注重具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这样才能够完善城市公园的设计要求,使它成为适合城市居民需要的公共用地,使城市公园能够为城市居民服务,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环保的建设用地,城市公园的发展建设情况,可以展示城市的环境水平,也可以比较出不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城市公园设计和建设,可以探讨如下。

 

3.1城市公园设计需要绿化覆盖率

 

城市公园的设计与建设,关系到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园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绿地的覆盖率,它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城市公园绿地的增加,在现代城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面积上增加的可能,要比其它类型的绿地面积大很多,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城市中除了公园绿地,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之外,几乎很难再找到其它的任何面积的连片绿地。因此,城市公园绿地的大面积提高,是保证现代城市绿化覆盖率的保障,显然,在现代城市,增加城市绿地率,是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的主要成分。因此,要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覆盖率面积,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速增大城市公园的绿地面积,才能提髙现代城市的环境质量。

 

3.2城市公园建设与提离乡土植物发展

 

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可以种植许多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大量氧气,其中大部分植物都属于乡土植物,还有一部分植物来自于世界各地,它们都可以在城市公园绿地中得到生长,在成长过程中,它们会给人类带来氧气,它的种植比例,也会比城市中其它类型绿地要高出很大比例[5],因此,对于这一类的公园绿地,需要加强基于环境科学优化城市公园的设计研究,这样才能在城市公园中多保留些半自然的绿地,增大现代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环境,使城市公园成为较为多样化的绿地,这样才可以为各#生物在城市公园中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它们在城市公园中得到成长,特别是对于那些较少花卉资源的搜集和保育,这在城市公园的种植中,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种植也可以保证城市公园绿地成为五彩缤飞的胜地,为城市公园的建设提高植物的发展环境。

 

3.3城市公园设计要利于野生动物生存

 

在城市公园绿地中,要基于环境科学优化城市公园的设计,这是由于城市公园的植物群比较丰富,这样就可以满足禽类生存的条件,为禽类满足食物链的需要,城市公园绿地的面积加大,这尤其对于野生动物的候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环境栖息地,它可以为野生候鸟提供必要的生态环境,这也是保证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但仅仅是为野生动物的候鸟的生存提供了条件[6],而且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野生禽类的发展,对于减少城市园林的病虫害的发展也具有很好的制约效果。4城市公园设计在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4.1城市公园绿地可以调节温度

 

在城市公园绿地,由于植物较多,它必然会对环境发生降温效果。这种效果尤其在炎热夏季,就一定会使公园里的气温要比外面的气温低许多,这主要是由于绿地的原因,它吸收了大部分的热量,才使公园的气温,可以比其它建筑群间温度要低,这就可以证实公园绿地,由于植物吸收热量,可以产生凉爽空气,而且这种凉爽空气,可以通过空间的循环使风流到周边地区,这会对周边环境的气温达到降温,给人以舒服的感觉,这显然可以对城市降温有显著效果。所以城市公园绿地可以调节温度,尤其在夏季高温季节,公园绿地的这种调节作用,可以在夏季无风的情况下,使公园绿地较为凉爽,如果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越大,就会使绿地的周边环境的气温调节的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公园绿地可以调节城市的气温,它对于城市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4.2城市公园绿地可以调节湿度

 

城市公园绿地,由于绿地的面积比较集中,绿地植物的叶面具有蒸腾功能,在植物的蒸腾中,可以提高周边空气的湿度,尤其是公园绿地的生长环境较为稳定,由于它不受其他环境的干扰,湿度调节能力也一定会比其它类型的绿地的蒸腾能力强,据调査资料显示,城市公园的湿度数值要比其它绿化少的地区高30%左右,显然可以证明,城市公园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生理需要的舒适感。

 

4.3城市公园可以生成大置新鲜氧气

 

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由于大量植物需要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新鲜氧气,所以在公园绿地就会汇集大量的氧气,城市公园绿地的植物需要时刻呼吸,它就会源源不断的提供氧气,而城市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氧气消耗来支持燃料燃烧,燃烧后就会产生二氧化碳,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数量当达到一定的数值,就会对地球的平衡带来影响,环境的变化会对人类带来致命的影响。但植物是对二氧化碳的调节者。据统计显示,地球上60%的氧气是由植物释放出来的,因此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的“肺”,它能够对城市的生存提供大量的氧气。

 

5基于环境科学的公园设计策略

 

5.1城市公园成为活动的公共空间

 

对于城市中的居民,要基于环境科学优化城市公园,这对城市公园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基于环境科学优化城市公园的设计,首先应出于营造人们交往的空间,同时还要能够注意吸引城市居民的社会性活动,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提高城市公园的空间质量,这样才能够保证人们愿意走出家门,主动来到城市公园中,享受城市公园的公共空间,被这里的环境吸引,愿意在城市公园中停留,感受优美的空间环境。因此,就需要设计师首先要满足人民的需要,才能使人们能够喜欢来到城市公园,享受各种休闲娱乐的活动,第二,还要增加城市公园的吸引力,设计者要具有足够的设计能力,使城市公园建设成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他们设计的公共空间,必须使游人感到丰富多彩,只有这样,城市公园才贵称为具有多样性的公共空间,它们的功能和环境,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第三城市公园需要发掘多样性,只有城市公园成为不同用途的场地,才能使城市公园成为人类行为活动的公共空间。

 

5.2人性化的空间尺度

 

基于环境科学优化城市公园的设计,需要人的感知,也就是在不同的环境空间中,就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我们需要使人的心情变得愉快。就必须利于交往空间,使城市公园能够达到人们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还应该具有满足人的舒适尺度感。显然,对于人们的交往空间的设计,就需要有一个标准规范,它应依据人的视觉行为和活动需要,才能确定最适度的尺度,来满足人的需要,需要指出,这里所提出来的“适度尺寸”,是指城市公园要适合人们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需要,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需求,才符合人性化的空间尺度。

 

5.3要提供各类人群活动的固定场所

 

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要满足城市居民各种需求,不同的群体,他们需求的活动内容不一样,这样就会使他们需求的活动场所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设计城市公园时,必须将这些承载不同需求的场地,首先进行细致的划分,否则,人们在公园游戏场所进行活动时,就会因为其他原因,使游人感到不舒服,有时就会使游人感到一团混乱,这样的结果不利于城市公园的发展。在城市公园设计时,就应该在城市公园中必须考虑到专用用地,在公园中,要固定使用群体将某个分区作为自己的专用活动领地,这样在整个公园的设计中,就会形成一种向心的环境,为各类人群的活动,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各享其乐。

 

6结语

城市设计成果要求篇9

关键词:问题 供水 管线 排水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066-01

1 问题提出

和谐美丽的中国不可缺失了水生态环境的美丽,不过从当前的城市水污染情况来看,严重的水污染导致原本就紧张的城市淡水资源更匮乏,污染型缺水成为了当下城市给水的重要难题,加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为了供水大规模地开采地下水源,城市部分地区地面出现了明显的沉降而且有加速下降的趋势,这样粗旷地利用水资源,与节约型经济社会的发展轨道有偏离,虽然节水意识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现阶段技术、经济和管理等等方面因素,城市节水技术与设施推广面窄,落后状况一时难以得到有效转化,城市水资源的使用大多是被一次性的。从当前的城市建设现状来看,城市污水工程建设明显处于滞后整体建设的水平,有很多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建设还很不到位,导致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后由于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没有跟上,导致污水处理厂的生产效率低下,没能做到规模化。

大量实践经验表明,给排水工艺和技术相当复杂,科技含量高,涉及到的技术有微生物污染水处理、污水处理、低温低浊及富营养化的水库水处理、污泥处理、回用水处理等等,对于城市给排水而言,对设备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标准程度也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城市给排水技术与设备相对比较老化,原有的管网布置不能很好的满足城市供水和排水的需求,尤其是城市道路排水和污水排水管线更是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结合需要进行优化,甚至是重新设计。为此本文从城市供水管网设计和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2 城市供水管网设计问题及优化

2.1 管线设计

在定线过程中,由于定线图与城市实测的地形图之间的比例很大,所以在设计中为了准确,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踏勘,对定线图进行表要的修正,对于改造工程,最理想的管位与老管道净距在1.5 m,不过由于当前管材质量的提高,在实际的管线设计中,如果有些管道间的影响不是大的,可以再不影响管道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酌情减少净距。

在具体的管线设计过程中,预留预埋、管径、管道基础、标高等等设计人员要重点标注和说明,并从减少损失、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多画标准图或是详图。在进行竖向设计时有如下几个布置原则:(1)要合理布置确保管线在受到荷载作用下不会被压坏;(2)如果是天气寒冷的地区,尤其在冬季,要确保管道介质不冻结,保证竖向规划的要求得以满足,各个管线之间的垂直间距要严格按照规范的相关要求布置;(3)由于各种管材对外在压力的承受力各异,所以在最小覆土的设计上必须要结合给排水的管材实际加以定夺。

工程管线发生竖向之间的矛盾时,要注意以下风格方面:(1)如果支管与干管出现矛盾,干管优先的原则,支管避让干管;(2)如果可弯曲管与不可弯曲管出现矛盾,应避让不可弯曲管;(3)如果压力管与重力管出现矛盾,应避让重力管;(4)如果规划管线与现状管线出现毛肚,应避让现状管线;(5)如果管径小的管线与管径大的管线出现矛盾,应避让管径大的管线。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在具体的管线设计时上述原则也并非固化不变的,要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布置,力求简单和低成本。

住宅区给水管线设计时:(1)结合物业注重设计的系统性;(2)结合当地施工水平进行设计;(3)必须在了解新产品的原理、优缺点后,严格按照注意事项慎重运用并安装新产品;(4)注意住宅区的整体设计要求,确保管线设计符合建筑构造和结构的各项限制。

2.2 管网优化设计

所谓优化设计即在定线设计后优化管径与水力参数组合,对管网流量合理地分配,优化算法对管径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城市的地形等客观条件,优化给水管网组合和供水区域的布局,使用不同的压力范围实施给水,通过优化设计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费用。

通常情况下,中小型管道系统的优化设计借助于遗传算法算出最优化设计方案,选择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和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技术:(1)如果城市市政供水管网有充足的水量且具有稳定的供水压力时,选择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2)瞬时用水量过大、用水比较集中的区域,选择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减少峰值流量对管网的负面影响,确保无负压设备运行正常。

3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问题与优化

3.1 雨水排水设计

雨水管渠的设计是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的重要环节,应注重雨量计算的准确性,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实践经验表明,传统的方法缺乏对暴雨强度公式中多个参数的综合考量。笔者认为,借助于遗传算法的全局随机搜索技术和对目标函数的直接操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公式的计算精度,达到优化暴雨强度公式各项参数的目的。

从市区的实际情况,由于市区的建筑密度高,城市道路交通量大,在具体管线的设计上,雨水管通常采用暗管,地形平坦的道路上通常借助于加盖板渠道来排除雨水,经济又有效,也便于日后的管理与维护。相比于市区,郊区建筑密度相对较低,从节约成本的角度来看,可考虑采用明渠的设计方案,借助于道路边沟排除雨水。

3.2 污水排水设计

实践经验表明,通常在住宅小区规划还未完全确定时就要布置污水干管,这样一来排水点位置并不是十分确定。排水干管和支管的衔接成为了设计上的最大问题,既要满足排水的具体要求,又要做到减少施工量和成本,具体原则如下:排水干管上每隔一定距离接出连接管伸入建筑红线外和人行道,减少规划未预见性导致支管接入时破损路面。应从有利于区域内建筑物就近排水为原则,连接管的间距从实际需要出发,适可而止。污水排水管线的设计要尽可能避免与其他地下管线发生冲突。排水管线采用跌水井调节、采用局部增大断面的方式,确保过水断面不减少,不影响排水和在特殊的情况下,可采用倒吸虹管。当起点污水管段中的流速不能满足相关规定时,应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范的要求科学设计,在街道下,污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 mrn,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当管道坡度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时,可以酌情减小,但必须设计清淤或防淤措施。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程造价,在设计管道时在不违背规范和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应减少管道埋深。在地势平坦,且管道起点(控制点)离市政污水管网的接入点距离较长的住宅小区或厂区,可以设截留池法来减少埋深。

参考文献

[1] 陈建欣.城市给排水管道网技术设计方法分析[J].城市建设,2010(2).

[2] 班文利,郭玉祥,王志成.城市给排水管道安装与维修探讨[J].城市建设,2009(31).

城市设计成果要求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GIS技术;应用;探究

GIS技术就是指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辅助决策作用的应用型系统,不仅具备信息系统所具备的优势特点,还具备空间位置数据与属性数据有机结合的独特优势,主要是因为GIS系统存储的信息数据都有地理编码,检索信息也分为地理位置或者其他相关的地物苏醒信息,因此更能有效处理、分析和管理城市规划设计中庞大的(非)空间信息,从而给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带去极大的便利。

一、城市规划设计中GIS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和作用

近些年我国各大城市利用传统规划设计方法已经无法解决当前诸多城市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用地紧张等等各类问题,只有更加先进、全面和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和设计方法才能够满足城市规划需要,而GIS技术强大的空间信息分析能力和准确的统计计算能力能够更好的反映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可谓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型和实用型兼备的有力臂助。尤其我国当前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处理大量不同种类信息数据,如建筑、土地土质、地形地貌、空间气候等等。此外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数据信息来反复调整其他数据,而且不少数据之间逻辑性强,修改一个数据就会影响其他数据,工作量及其繁重,当然对于各类数据之间的分析工作也有很大难度,尤其是非空间数据(历史人文、经济等等)和空间数据(地形地貌、地质、建筑工程等等)之间,这些工作单凭规划设计师个人能力很难高效完成,尤其处理分析数据很容易出现人为客观失误,且一旦出现数据错误不仅会牵连其他数据,和很难查找这些错误。GIS系统快速发展则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成套的、科学全面的、系统有效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难题,因此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十分必要,且分外重要。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GIS技术的具体应用

当前我国大多城市规划设计中都广泛运用了GIS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现状了解分析及规划设计三维可视

一般进行规划城市建筑设计时都会事前调查其规划城市当前状况,包括城市技术经济、自然条件,现有基础设施和建筑、气候环境等等内容,而利用GIS系统中的空间查询、统计和三维制图功能,不仅能够定量直观调查城市空间信息项目内容,还能够分类统计、比例计算并绘制相应专题图,还能够有效借助三维技术和虚拟技术,遥感图像、地面摄影、GIS系统等等来形成真实的虚拟城市空间,从而帮助城市规划设计师身临其境,更好的掌握了解城市状况,这样设计人员就能够随时观察不同方案在城市大环境中的效果,可以针对设计建筑外观、尺寸、高度及其周围环境协调性进行比较分析,确保其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效果。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各种公共基础设施,这些公共设施也都随着城市不断开发而不断完善,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备也都是基于其住宅开发建设区域基本需求基础上的,尤其是一些人口密集或者交通流量大区域,就必须要建设更多公共设施来实现其住区人们的基础服务和生活需求。但是当前我国不少城市人流密集区域或者人口密度大小区都没有配建足够的公公设施,而利用GIS技术就能够借助该系统缓冲区来快速查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盲区,有利于设计人员及时调整。此外在缓冲区上标注该区域人口密度,也能够更好的统计一个公共设施平均所需服务人口,也有利于设计人员更好的确定需要扩建公共设施小区具体地区及其建设规模。

(三)城市规划设计的竖向布局

城市规划设计基础核心要点就是要应地制宜,必须要合理根据城市当前环境来规划设计和完善后续建设扩展内容,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全程都要对城市地形地貌了然如心,要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有效合理利用城市地形,并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耗费,而GIS技术就在此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GIS技术能够使得系统生成三角网模型,这种模型具备强大的空间立体分析能力,并大幅度提高建筑土方平衡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出挖方工程/填方工程数量和范围的准确性,这就间接提高了城市竖向空间布局的科学合理性和经济实用性。

(四)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分析和比对

一般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考量的因素有很多,且涉及到诸多方面内容,为确保城市规划最终设计方案能够是可实现的最优状态,一般都会设计众多设计备选方案,相关人员进行经济分析比对然后选出最佳方案。GIS技术本身自备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就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对选取的考量指标及相应权重进行评价叠加分析和比较,每进行评定分析一个图层就能够得出一个综合评价值,经过这样定量分析和挑选,就能够选出综合价值最优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五)城市建设拆迁量的计算

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也需要计算分析城市建设拆迁量,而城市建设拆迁量则直接取决于道路、公路工程建设和用地方案调整带来的建筑拆迁工程,借助GIS系统的空间选择和缓冲区分析效能,就可以挑选出所有拆迁范围内建筑,然后综合统计分析该建筑各类数据信息,通过科学计算就能够得出准确他们各自建设拆迁量及总拆迁量。

(六)城市各种经济技术指标计算和统计

GIS系统能够很好的融合空间属性和非空间属性,这一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各种基于空间数据的非空间属性的信息统计和分析工作中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城市规划设计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图表能够快速生成,而且也能够生成其他不同格式类型统计专题图,如直方图、折线图等等,这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所需各种数据信息分析比对结果的清晰准确度,提供了强大直观的城市规划设计数据支持服务。

结束语

根据上文分析,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已经从传统二维平面制图转为计算机辅助制图,而GIS系统具备信息技术优势,能够有效融合空间与属性,使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比对效果和质量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够更好满足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需求,因此可以说GIS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李祺玮.GIS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1.37(7):P204-P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