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污染的定义十篇

时间:2023-12-14 17:50:24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篇1

关键词:伴生放射性矿山;辐射安全管理;环境治理

1伴生放射性矿山辐射安全管理现状

1.1放射性污染控制标准缺失

对于伴生性矿山放射性污染物控制的标准,国家目前只对废水排放具有比较明确的控制标准和限值要求。对于废气排放,只有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钍、铀总量限值”有要求,对于其他伴生矿生产行业没有相关的控制标准。对于伴生放射性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国家没有对其分类和处置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放射性废渣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处置,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2]。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对放射性污染控制标准进行详细的制定,加强对放射性污染物控制与管理力度。

1.2定义与监管行业范围不明确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伴生放射性废物和污染的判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环境管理办法》也只是从理论的角度定义了伴生性矿山,但是在文件中并没有对准确的判定标准进行规定,没有给出具体的量化指标,这使得在对伴生性矿山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可以依据的标准,管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管理工作难以展开,无法对伴生性矿山辐射安全进行有效管理。

1.3伴生放射性矿辐射安全设计标准不健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矿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伴生性放射性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对于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放生性矿山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对于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我国在伴生性矿山开发方面虽然有所研究和成果,但是国内还没有专门出台辐射防护标准的具体技术规范和要求,比如缺少对矿井的通风设计的要求和当放生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放射性矿采冶设备的防辐射保护距离的要求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不利于伴生放射矿山辐射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展开,不利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对于辐射的防护和对辐射物的处置,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众多安全隐患。

1.4对伴生放射性矿山设施退役治理问题重视不够

伴生放射性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地方的污染面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整治政策,只是在《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中提出要对伴生性矿山的污染问题进行整治,但是如何整治以及整治的标准都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使得伴生放射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对污染治理的认识和技术方法,缺少对伴生放射性矿山设施退役治理措施的了解,使得设施退役治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伴生放射性矿山辐射安全管理对策

2.1完善伴生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体系的建议

环境的治理涉及到管理标准的问题,在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染较少的情况下,生态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来消除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当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一定的标准,即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会破坏生态环境自身的生态平衡,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所以,国家有必要对伴生放射性环境管理标准进行明确的界定,对环境治理标准进行明文规定,提高相关企业对放射性问题的重视程度。

2.2辐射剂量监测

在日常的作业中,常用到的检测方法是辐射剂量监测,主要是对生产矿山中的放射性粉尘浓度、氡及氡子体、放射性表面污染的测量,还有对矿山附近水、空气、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测量和辐射水平,以及对放射性废水、废渣、废气中放射物质含量的测量,为放射性污染物的处置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防止生产性矿山辐射剂量超标,及时检测、参与矿井各种防护措施、井口通风系统的效能,为伴生放射性矿山井下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提供有效保障,做好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保证伴生放射性矿山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2.3明确伴生矿定义和范围

我国是国土辽阔的国家,具有矿山资源丰富的特点,国内伴生放射性矿产行业的种类繁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的种类也是多样的,不同矿山行业产生的污染物类别和污染水平具有较大差距,在处理方法上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对伴生放射矿山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先制定伴生放射性矿山管理名录,按照公众照射剂量评价结果和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等检测结果对伴生性矿山进行分类管理,参考国际上关于伴生性矿山审管、定义和豁免标准,结合我国伴生放射性矿山生产需要和污染状况,制定出每种放射性污染物管理限值,并以此对伴生性矿山进行定义。

2.4加强对伴生放射性废物排放和处置问题的研究

目前,对于伴生放射性矿山生产中辐射安全防护具有一定措施,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处置方法上具有一定研究,但是对于辐射安全问题还未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国家有必要加大对伴生放射性废物排放和处置问题研究资金的投入,提升放射性污染物处置技术和处置标准,为伴生放射性矿山生产工作人员人身健康提供更多保障,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促进伴生放射性矿山行业健康发展。

2.5加强伴生放射性企业的退役及环境整治

伴生放射性企业的退役对环境治理造成的影响是较大的,矿山资源开采结束并不能表示矿山开采工作的结束,伴生放射性企业应该对矿山开采后的治理给予一定的重视。国家可以在实践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相关研究成果,对退役企业治理技术和治理标准进行准确界定,要对土壤中残留水平、金属复用的标准、废渣厂的整治等工作进行规定,以此来指导和规范伴生放射性企业的退役及环境整治工作。

3结语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篇2

关键词:环境保护;辐射技术;环境污染;电子束;污泥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

辐射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辐射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家用电器,例如电脑、手机以及微波炉等。上述电器所发射出的辐射属于低能辐射,这些辐射虽然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但无法被有效地收集和利用,而辐射技术主要应用高能射线,主要由伽玛射线、电子束、射线等组成,并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当中的应用也十分具体,主要被应用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当中,环境污染包括光学污染、空气污染、固体污染以及工业废水污染等,辐射技术在上述污染的治理当中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工业污染当中,以二氧化硫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为主,此类污染不单影响环境,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具有非常大的危害,通过辐射技术对上述污染进行治理,能够极大地改善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应用价值极高。

1辐射技术概念与应用概述

1.1辐射技术的定义

辐射技术来源于辐射化学,辐射化学的主要原理是将辐射源放置在流动的水源当中,使辐射源所发射出的射线或粒子能够改变水源的水质,从而使受到污染的水水质得到改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将辐射技术应用到环境保护当中,使其成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应用技术之一。辐射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或射线,对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进行辐射,使污染物自身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降低污染物当中的有毒物质或污染物质,使其被分解为不具有污染的物质或容易被处理的物质,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辐射技术现已被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加工、卫生医疗、饮水处理等领域当中,主要由x射线、r射线等组成。目前我国常用的辐射技术主要包括加速电子和γ射线两种。

1.2辐射技术的应用现状探究

目前辐射技术在我国环境保护当中应用非常广泛,且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辐射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能够在常温常压的环境下应用,操作便捷且利用效果好,能够在短期内对环境污染产生较为良好的治理效果,能够保证并对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各级部门、各行业也对该技术开始重视。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都应用了辐射技术,对我国的工业生产污染治理带来了新的道路与发展方向。

2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电子束的应用

电子束技术是辐射技术中较为常用的技术之一,电子束有高速的特点,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且开关灵活,能够有效地观察到受照射物品的特性、情况以及是否出现问题。例如在船舶制造业当中,高速电子束能够有效检测出生产出的船舶是否出现空隙,并通过高速电子束确定船舶当中钢板空隙的位置,如果船舶的船体钢板中具有漏点和空隙,则该船舶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甚至是造成出现不合格的产品,无法在水中正常航行。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船舶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降低金属资源等资源的浪费。

2.2污泥的处理作用

在我国的工业生产当中,污泥是包含了工业废水废料以及泥沙等工业废物的污染物。污泥当中包含大量的细菌、寄生虫以及污染物,如果未经过处理就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周围土地、居民以及牲畜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地区由于污泥污染无法适应人畜生活,造成耕地荒废,不但增加了该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利用辐射技术能够杀灭污泥中的细菌、寄生虫,使工业排出物的污染性降低,一些污泥经过辐射技术的处理不但清除了污染物,并且对该地区的土壤有一定的增肥效果,辐射技术中主要以核辐射对污泥治理的效果好,核辐射能够减少污泥的粘性,提高污泥的脱水能力和沉降能力。

2.3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除了工业废物排放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产生许多固体垃圾,这些都可归类于固体废弃物当中,尤其是建筑垃圾以及塑料制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通过辐射技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辐照,能够有效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并且将分解后的垃圾作为动植物饲料或肥料进行使用。

2.4等离子照射技术的应用

等离子照射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较多,其应用效率高、运营成本低、效益好等优势是等离子照射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等离子照射技术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的发生,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和应用。等离子照射技术主要是通过气体放电、燃烧等方法使污染物产生化学反应,将污染物中的有毒物质分解,并将上述物质重新形成为无污染的物质,使有毒污染物能够得到再利用。

3辐射技术在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3.1辐射技术在水污染中的应用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污水,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其中苯环、甲氯农药、多氯联苯、氯酚等。上述污染物使得污水具有非常强的脂溶性和毒性,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毒素通过水体进入到动物、植物和人体内,最终导致人体受到巨大的损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在于会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即使通过污水处理也无法达到正常的水质,而传统化学物理方法进行污水处理时,仅仅能将污染物从水中分离,分离后会出现污泥,污泥的污染性更强,依旧需要进行处理。辐射技术能够使水出现电离反应,放入水中的氢原子、过氧化氢等具有高氧化性的物质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尤其是多氯联苯、氯酚化合物等降解程度难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彻底减少或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达到治理污水的目的。

3.2辐射技术在废气污染中的应用

除了污水外工业生产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当中包括废气污染,废气污染会直接影响到大气环境,造成大气污染。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气中主要包含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上述两种气体均具有非常强的毒性,经过研究发现将一氧化氮与人体血液进行实验,发现人体血液中的血色素能够与一氧化氮相结合,在人体内反映出亚硝基血色素,该成分会使人体中毒。除此之外,二氧化硫也是威胁人体健康,导致植物损伤的主要气体,可见工业生产废气治理的重要性。传统的废气污染治理方法是碱淋洗法、双碱法进行治理,但收效甚微。通过辐射技术进行废气污染治理效果显著,辐射技术能够有效地使一氧化氮得到充分的降解,其原理是通过电子束进行照射,所发射的能量与大气中的水、氮以及二氧化碳吸收,产生出大量的自由基与废气污染中的一氧化氮反应。辐射技术对于一氧化氮的降解效果很高,能够有效地减少工业废气中一氧化氮的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3.3辐射技术在固体废弃物治理中的应用

目前最难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为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的分解难度极高,通过自然分解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分解过程,且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如果通过高温燃烧进行塑料制品的处理,则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其他污染。辐射技术在固体废弃物治理中的应用效果极高,主要应用等离子辐照技术,例如日本采用г射线将塑料制品进行处理后再进行粉碎,其治理效果较好。除塑料制品外,废纸、木屑等纤维素含量较高的固体废弃物,也通过辐射技术得到有效的治理,例如美国将加酸处理和辐射技术结合应用,将上述废弃物中的葡萄糖有效回收,并且将剩余物质作为牲畜饲料应用,其治理效果较好。

4结语

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当中的应用优势明显,在水污染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的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十分成熟,尤其在污泥、塑料、工业废气的处理当中,具有成本低、效果好、对环境无二次影响等优势,具有非常大应用效果的同时,也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能够结合现有的污染处理方法,将污染物更加高效、环保的处理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不断进步,辐射技术的使用设备也逐步改良,一方面提高了辐射技术的试用效果;另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辐射技术的使用成本,可见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辐射技术能够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减少污染物中有毒物质的排放,并且与传统污染治理方法不同的是,辐射技术不会在治理此类污染的同时,产生其他种类的污染,减少了二次污染的发生率。与此同时,许多污染物在治理过程中或治理完成后,能够产生具有环境保护功能或提高环境清洁能力的物质,例如在水污染、污泥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治理过程中,均能够产生如土壤肥料、清洁自由基等物质,在减少自然污染的同时,提升了环境自身的抗污染能力。虽然辐射技术具有极强的污染处理能力,但该技术尚未完全开发,具有一定的不足和缺点,所以无法大面积地推广使用,且辐射技术虽然能够治理污染,但依旧无法通过单一的手段进行治理,需要与其他环保技术进行结合,以保证污染治理的彻底性和有效性。可见辐射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进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并与其他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够在环境保护当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窦利军.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要点[J].技术与市场,2014,21(8).

[2]关丽辉,于静.环境保护中辐射技术的应用解析[J].吉林农业,2014,23(24).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篇3

核辐射瞬间成为世界性话题,关于核辐射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在强大的核能面前,人类始终存有敬畏之心。自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来,日本及其邻国甚至全世界都人心惶惶。核电站是否失控?核辐射会不会危及生命?各种真假难辨的说法层出不穷,恐慌在人群中蔓延。

什么是核辐射?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会产生核辐射。它有a、β和γ三种辐射形式:a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人体内危害大;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在很多人眼中,核辐射几乎与“癌魔”划等号。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等核悲剧,早已使人“谈辐色变”。

人们对核辐射最大的恐慌当属“致癌”的说法。在经典日剧《血疑》中,山口百惠饰演的“幸子”就是受到放射性污染而罹患血癌的。因为人体正常生长的体细胞会发生几率很低的基因突变,而在放射线及其他辐射的作用下,这种突变几率大增,原癌基因被激活,从而发生癌变。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系统、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γ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辐射伤害。内、外辐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的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福岛核泄露的量级究竟是多少?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辐射剂量的单位有多种衡量模式和计量单位。较为完整的衡最模式是“当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希沃特,记作Sv。定义是每公斤(千克、kg)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J),为1希沃特。

希沃特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希沃特(mSv),lmSv=0.001Sv,此外还有微希沃特(izSv),1/xSv=0.001mSv。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在最严重的3月12日下午,监测到的数据是每小时1015uSv,即1.015mSy,这大约相当于每个人半年内接受的天然辐射或接受10次x光检查的辐射。

这些微量核辐射,主要是在释放水蒸气过程中所带出的,与爆炸并无关连,这也说明爆炸并未伤及核心密闭结构。不过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不知为何搞错了单位,微希沃特被报道成毫希沃特,1小时1000毫希沃特已经是轻微辐射剂量。日本东京及周围地区的恐慌正是由此而起。

如何远离和应对核辐射?核辐射无声、无色、无臭、无味,大部分无法凭触觉感应其存在,只能利用仪器探测量度。若在核辐射污染初期,只是皮肤或衣物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须彻底清洗,并服用碘片以防身体吸入放射性物质;若已证实吸入放射性物质并出现症状,则只能针对相关症状作支援性治疗,以及长期监察日后是否出现癌症等问题。若吸收剂量少,可以全无症状;若吸收剂量较高,会有轻度“急性放射病”,出现呕吐、暂时性白血球减少、轻度造血机能损伤;更严重者会令造血机能严重受损、肠胃道损伤;若吸收剂量极高,会损害中枢神经并即时死亡。核辐射的后遗症通常指受核辐射污染后6个月才出现的机体变化,包括晶体浑浊、白内障、男性和女性卵巢受影响导致永久不育、骨髓受损出现造血功能障碍,以及出现各种癌症。核辐射还会产生遗传效应,令生殖细胞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异,导致畸胎等问题。

国际原子能机构说,在核辐射初始阶段,防护是至关重要的。遭遇核辐射时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源,尤其要注意屏蔽。进出核污染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穿戴帽子、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清除污染,减少人员体内污染的机会。如果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撤离出污染区的人员,应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进行监测和处理。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篇4

【关键词】废弃铀矿放射性污染;γ辐射;放射性核素;氡

在铀矿的开采过程中,将原本深埋在地下的大量含放射性的铀矿石提升到地面,冶炼时又将大量的低品位的铀矿石和铀矿渣堆放在矿区周围,经过风吹雨淋,大量的放射性核素扩散到了四周环境,或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到更广的范围,同时放射性氡气不断地从地表处析出也在不断污染着大气环境质量,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潜在危害,给地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江苏省铀矿床的勘探、开采和铀矿冶炼曾为国家原子能事业作出过贡献。但是,原铀矿勘探和开采单位对铀矿遗留的尾矿渣、开采场地和设施等均未能进行全面的放射性治理和处置,加上缺乏资金及其它历史原因,遗留下的放射性污染一直未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江苏省废弃铀矿区的污染现状已迫切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出面,尽快实施污染治理,恢复生态和自然环境。这对于恢复生态和自然环境,保护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改善地方投资环境和经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调查方法

1.1调查内容

此次废弃铀矿区放射性污染调查的内容有。

废弃铀矿区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测量分析(结果均不扣除仪器宇响值)。

废弃铀矿区水(泉水)中放射性核素分析。

废弃铀矿区空气中氡测量分析。

根据上述测量分析工作,对废弃铀矿区关键人群组所受辐射剂量影响进行评估;划定该区域现有废弃铀矿区的放射性污染地带;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国家有关空气中γ辐射剂量规定,提出适合废弃铀矿区的开放区域和条件。

1.2点位布设

布点原则: 分块随机法。将某一块特定放射性污染水平的区域作为一个采样监测单元,在每个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调查范围:以废铀矿石(渣)堆或探矿井口等为核心,延伸至四周放射性污染区,直至无放射性污染的地方,即环境介质为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为止。

现场γ辐射测量尽可能多些,一般以网格10m×10m或20m×20m开展布点,网格中心即为测量点。在γ辐射剂量率变化较大时,加密布点;在γ辐射剂量率较为平坦的地方,适当增大网络的间距。

水体样品的采集(含地下水、井水、地表水):选择放射性污染区主要的塘、河、地下水和居民自来水,各采集一个水体样品,每个样取25L。

空气中氡的测量:矿区外环境3~5个点,居民建筑物内5~10点,每次测量时间2小时。

本次对江苏某废弃铀矿周围地区3处地点进行放射性污染调查和分析。

1.3监测分析方法

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均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详见表1-1。

表1-1 监测分析方法

1.4质量保证

本次样品采集、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均按照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和《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5]的要求,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

监测人员均经过考核并持有合格证书。所有监测仪器均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监测仪器使用时经过校准或检验。

2.监测结果

2.1原铀矿区简介

该矿床是1970年开始在江苏某山地区进行普查时发现的,1971年至1989年通过槽探、井探、坑探、钻探等工程手段对该矿床进行了勘探,到1989年底,已完成山上的勘探任务,后由于国家政策性的调整而结束了勘查工作。

2001年开始,由某地质大队对该矿床废渣进行了前期退役整治工作,2003年底全面展开施工治理,2004年底完成了该矿床废渣退役治理的主体工程,2005年底全面完成了植被绿化和其他扫尾工作,并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验收。

2.2监测结果

对该废弃铀矿山开展了γ辐射剂量率、空气中氡等放射性监测项目并对该山中泉水进行了放射性核素分析。1号渣堆场、2号渣堆场、3号渣堆场γ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见表2-1~表2-3,山中泉水样分析结果见表2-4,空气中氡测量结果见表2-5。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该废弃铀矿山三处铀矿石废渣堆经治理后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为:1号渣堆104nGy/h~233nGy/h,均值139nGy/h;2号渣堆52nGy/h~136nGy/h,均值96nGy/h;3号渣堆92nGy/h~304nGy/h,均值162nGy/h。除3号堆个别点外,达到《铀矿地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EJ/T977-1995)[6]中γ辐射吸收剂量率扣除本底后不超过174nGy/h的管理要求;该山为风景旅游区,游客逗留时间相对较短,另外,3号渣堆γ剂量率较高点因周围设有围栏,游客较难到达,可以满足管理限值不超过0.25mSv/a的要求。

该废弃铀矿山中泉水中总α和总β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7]中放射性指标。

该废弃铀矿山1~3号渣堆环境空气中氡处于江苏省天然本底水平,符合《民用建筑工程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6)[8]中相关要求。

3.2建议

根据监测结果,1号渣堆和2号渣堆经整治后满足有限制开放的条件要求,3号渣堆由于周围自然基岩的出露有环境地质构造的影响,需进一步加强日常监护工作,避免废渣对环境和公众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 14583-1993.

[2]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GB/T14582-93.

[3]水中总α放射性浓度的测定 厚源法.EJ/T 1075-1998.

[4]水中总β放射性测定 蒸发法.EJ/T 900-1994.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6]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 977-1995.铀矿地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篇5

    跨国环境污染一旦发生,其损害性后果非常严重。一次跨国污染事件可能会波及相邻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例如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严重损坏,由此导致的核污染、以及核物质扩散的事件造成与日本临近的中国31个省区和全球多个国家都检测到日本核泄漏产生的微量放射性物质。而且,日本将高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污水流入海中,造成日本周边海域的污染以及由此导致的海洋生态长期损害。损害事件发生后,如何确定污染来源国的国家责任,如何妥善解决跨界污染损害问题,成为现代国际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国际社会目前还没有制定关于跨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问题的普遍性国际条约,只是在海上石油污染、危险和有毒物质运输、民用核领域、外空活动、工业事故造成的跨界淡水污染等特定危险活动领域或特别方面,达成了关于跨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条约。

    在确定国家责任时,首先应当对跨界环境损害进行界定。但是跨界环境损害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环境损害”这两种表述,所以相应的也就出现了“跨界污染”和“跨界损害”两种不同的表述方法。根据1974年11月14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理事会通过的一项关于跨界污染原则的建议,其中提出的关于“污染”的定义被广泛承认:污染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将物质或能量引入环境而造成有害的后果,可能危害人类健康、损害生物资源和整台系统、减损环境的优美、妨碍环境的其他正当用途。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篇6

1医院污水处理概述

1.1医院污水的性质和危害医院污水,是指医院产生的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酸、碱以及放射性物质等的污水,资料显示,医院污水中主要生化指标如下:CODcr(化学需氧量)150-300mg/l,BOD5(生化需氧量)80-150mg/l,SS(悬浮物)40-120mg/l,氨氮10-50mg/l,粪大肠菌群为1.0×106-3.0×108个/l。[1]医院污水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并严重污染环境。[2]

1.2医院污水处理原则按照医院污水全过程控制原则、减量化原则和就地处理的原则,对医院污水的产生、处理和排放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尤其要严格执行医院内部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在污水和污物发生源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医院内生活污水与病区污水分别收集,即源头控制、清污分流;为防止医院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污染与危害,在医院发生源必须就地处理。[3]

1.3医院污水处理流程

1.3.1强化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一级处理,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对污水进行的初级处理过程,由格栅、格网、沉砂池、调节池、沉淀池和污泥处理设施等组成,加强效果一般使用混凝沉淀法,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去除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从而避免消毒剂用量过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一级强化处理的处理流程为“预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毒”的工艺,适用于对于处理出水最终进入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

1.3.2二级处理由一级处理和生物化学或化学处理组成的处理过程,包括一级处理中的处理设施,还包括生物化学处理设施(如活性污泥曝气池、接触曝气池、生物滤池等)、二次沉淀池和消毒系统等,二级处理工艺流程为“调节池生物氧化接触消毒,适用于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和排入自然水体的综合医院污水处理。

1.3.3深度处理经一级和二级处理的污水,为进一步减少其污染程度而进行的再处理过程,又称三级处理。包括比二级处理更进一步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化学处理,适用于有特殊污染物并有强制性要求的污水处理。

1.3.4简易生化处理工艺的流程为“沼气净化池消毒”,适用于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的过渡措施,应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4]

1.4医院污水的预处理

1.4.1医院污水处理的步骤医院污水处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预处理、物化或生化处理和消毒三部分,本文重点论述医院的污水处理中的预处理部分。

1.4.2医院污水预处理的概念和分类预处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消毒环节来讲,一级处理,二级处理,都是预处理,相对于二级处理来讲,一级处理流程就是预处理,相对于强化一级处理来讲,混凝沉淀之前的所有处理手段,都是预处理。

1.4.3医院污水预处理的分类预处理包括常规预处理和特殊预处理两部分。常规预处理,是污水在化粪池、格栅、调节池、沉砂池、沉淀池等设施中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物,调节水量和合理消纳粪便的过程,目的在于改变污水理化或生化指标,以利于后续处理。特殊预处理,指采用预消毒、衰变、特殊理化或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特殊污染指标,如油脂、放射性物质、传染性病菌、重金属等,使之达到相应的标准后,再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中于其他医疗污水共同接收常规预处理的方法。通过预处理,改善污水的理化指标和生物学指标,降低消毒剂用量、提高消毒效果和效率,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现行国家排放之标准,降低消毒剂的用量,从而避免消毒剂用量过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2医院污水的产生和分类

2.1医院产生污水的部门医院各部门的功能、设施和人员组成情况不同,产生污水的主要部门和设施有:(1)行政后勤办公区、食堂、宿舍、家属区;(2)门诊诊疗室、住院病区、检验科、口腔科、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等;(3)手术室、太平间、解剖室、传染科等。

2.2医院污水的分类按照医院污水中主要含有悬浮固体(SS)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等常规水污染物和病原体,放射体、重金属或化学药剂等特殊污染物,按照上述污染物的有无和多少,医院污水可分为如下几类:

2.2.1生活污水和轻污染废水医院锅炉房排污废水中之含有SS和化学药品,职工浴室、食堂、行政机关后勤制剂室、宿舍区的污水中只含有SS、BOD、COD等生活污水的常规污染物。

2.2.2含油废水汽车库(洗车废水)和食堂的废水,除了SS、BOD、COD之外,主要含油脂,会影响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

2.2.3传染性污水来自肠道门诊、传染门诊和传染病房的污水,除了含有SS、BOD、COD之外,还受到传染病患者粪便、传染性细菌和肠道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传染性,可以诱发疾病或造成伤害。2.2.4放射性废水主要来自诊断、治疗过程中患者服用或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所产生的排泄物,分装同位素的容器、器皿和实验室的清洗水、标记化合物等排放的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中产生a-、β-或γ-放射性,在人体内积累而危害人体健康。

2.2.5含重金属元素或氰化物的污水来自放射科的洗印废水含有SS、BOD、COD之外,还含有重金属及化学药剂,口腔科牙齿修复室的废水含有SS和Hg等重金属元素,来自病理科、检验科的污水,由于进行各类特殊检查使用和特殊药剂,产生含有重铬酸钾、三氧化铬和铬酸钾等铬化合物、在血液、血清和细菌分析中常使用氰化钾、氰化钠、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等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很难处理且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2.2.6含其他病毒病菌的污水来自普通病房、门诊、动物实验室、手术室、检验科、太平间、解剖室等的污水,除含有SS、BOD、COD之外,还含有其他各种种类的病原体,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3医院特殊污水的分类收集与预处理

3.1分类收集方法和意义采用单独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管道、增加隔油井、衰变池、预消毒池等方法将特殊污水,如对放射性、传染性、重金属、氰化物、油脂等污水单独收集并暂时储存,以便分别进行预处理。分类收集污水,是贯彻源头治理的方法和手段,是对各类特殊污水分别进行处理的基础。

3.2各类污水的分类收集和预处理

3.2.1生活污水和轻度污染废水把医院中的生活污水排入普通化粪池中,经过常规预处理之后,直接排入到市政下水道之中,锅炉房排污水和制剂室的排放的冷却水直接就近排入到市政下水道中,都不必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之中,这样就减轻了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负担,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节约了医院污水站的运行成本。

3.2.2含油废水含油废水主要来自医院的食堂和车库的冲洗废水,污水中含有大量油脂,要在合适位置设置隔油井,将油和水分离之后,在排入化粪池中,水量比较小的话,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一级或者二级处理。

3.2.3放射性污水放射性污水应设置单独的收集系统,含放射性的生活污水和试验冲洗废水应分来收集,收集放射性废水的管道采用耐腐蚀的特种管道,一般为不锈钢管道或塑料管道,放射性试验冲洗废水可直接排入衰变池,粪便污水应经过化粪池净化后再排入衰变池,定时检测衰变池内污水的放射性,达标后排放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对注射或服用含碘131、磷33等放射性药物的住院病人,其排泄物、呕吐物应放置在具有防腐辐射性能的容器内,储存10个半衰期后排放;对注射或服用长半衰期放射性药物的住院病人,其排泄物、呕吐物可在固化后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对同时具有病原体和放射性核素的病人,其排泄物应单独收集,经杀菌消毒再经衰变后排放。

3.2.4传染性污水传染门诊和病区,应设置单独的卫生间系统和单独的预消毒池和化粪池,采用次氯酸钠、过氧乙酸或二氧化氯对污水进行消毒,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和其他排泄物,应单独收集与专用容器之中,然后采用生石灰消毒,消毒后倒入传染病单独的下水道中。传染病医院(含带传染病房综合医院)应设专用化粪池。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传染性污染物,如含粪便等排泄物,必须按我国卫生防疫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消毒。消毒后的粪便等排泄物应单独处置或排入专用化粪池,其上清液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3.2.5含氰、汞、铬等重金属的污水这类污染物的产生都与使用某种药物进行某项检查或治疗密切相关,目前国内通常采用(1)化学法;(2)物理处理法;(3)生物处理法处理此类污水。但这种污水产量比较少,普通医院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起来往往比较困难。高效稳妥的方法就是把这类污水个别收集,存放在专用的容器中,由药品供应商统一回收后集中处理。[5]

3.2.6其他含菌污水进入到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接受常规预处理,物理化学或生化处理(一级或二级),消毒、排放的程序。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篇7

关键词:光污染 法律缺失 立法规制;

一、光污染的发生及其防治现状

1996年8月,被告22层的大厦竣工后,其通体的玻璃幕墙及楼顶的金属装饰球的反光从原告家的后窗直射进屋,光照导致室内温度过高,使人根本无法休息且使原告及老伴的高血压等病情加重。原告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排除妨碍,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及精神损失共计2.8万元。但法院对于反光是否达到“光污染”标准、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于法无据,而原告不能证明其中存在必然联系。法院不予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有学者认为,该相关案子可以采用《民法通则》中关于相邻关系得以解决。但由于《民法通则》中只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其虽可作为侵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和要件,可以作为处理光污染侵害案件的法律依据,但对于是否光污染及应当如何承担责任却无法做出裁判。其中对于“光”方面的仅“采光”方面的相邻关系做出规定,但“光污染”中是“光”的强加给予而不是索取,不是相邻各方有权获得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充足的光线,而是人为向环境排入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严重侵害人们生活生产。因此对于“光污染”的规范、控制与治理已迫在眉睫。

二、光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

光的有意图的侵入作为一种环境污染侵权,其构成要件与一般的环境侵权相类似,主要有以下几项:

1、必须有因光的侵入而污染环境的行为

也就是说,光的侵入使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温度的明显上升,影响视觉等,从而降低了环境质量,改变了原先的生活环境,影响了被侵入方的正常生活,降低了被侵入方的生活舒适度,如本文所举案例中原告房屋内温度明显上升等现象。

2、必须是人为因素而造成光的侵入

造成光污染必须是人为改变光的自然状态,如新建建筑物玻璃幕墙反光以及设置各种灯饰等。这些情况下,光经过了人的活动而改变了其原来的状态。若仅仅是天然的阳光等,而且未经过人为的反射等活动来改变其自然状态,则不存在光污染问题。

3、必须超过一定的限度

并不是只要有因人为活动而造成光的侵入就会产生光污染侵权。作为环境污染的一种,只有超过一定的限度方可构成光污染,也就是被侵入方负有一定的容忍义务,轻微的光侵入并不构成光污染侵权。那么如何来确定这一限度呢,立法中可以确定一定的判断标准,并赋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予以判断。

4、要有一定的损害事实

这种损害包括财产损害(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财产损害),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损害。因为光的侵入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降低了生活的舒适度,给人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损伤,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光污染最关键的在于造成精神损害。

5、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光污染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关联性,即光污染行为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损害事实。没有因果关系,则不存在光污染侵权问题。

三、我国立法的有关规定

1、 宪法

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宪法的这条规定实际上是赋予了公民享有舒适环境的环境权,任何影响他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行为都构成侵权,都应当被禁止。但宪法对哪些行为、现象属于侵权并未作出规定,这就需要其他法律法规予以确认。

2、 民法通则

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防碍,赔偿损失。

民法通则的这条规定是规范相邻关系的,这与法国的近邻妨害制度是类似的。依现今通行的说法,该条规定并不适用于“光的侵入”这种侵权形式,因为防碍“采光”都被解释为影响(一般是阻止)他方正常采光(一般指自然阳光),对于这种“光的侵入”情形,如本文开头案例中所指的情形及其他灯光的人为侵入等,似乎不是本条立法的规范范围。但是作为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条款,仅仅作这种字面的狭义解释,也未免不符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3、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第24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这条规定是我国进行环境污染侵权认定的最基本的条款。本条列举了废气、废水等众多的环境污染类型,但是对“光的有意图的侵入”是否是一种环境污染也未作出明文规定。但是根据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光的有意图侵入”应该构成环境污染,因为光的有意图的侵入是因为人的活动而引起的,它能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如温度的升高,光线过于强烈而影响视觉等,这些都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光的有意图的侵入”与其他污染形式一样是一种环境污染,构成侵权,当然轻微的情况下可不认为构成侵权。

4、有关地方法规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10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制定本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和措施,加强对废水、废气、粉尘、固体废物、噪声和光污染的防治”;《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第32条规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振动、电磁波辐射、光污染等对环境有污染和危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厦门市建筑外墙装饰管理暂行规定》第14条规定:“对周围环境会产生光照污染的玻璃幕墙或金属幕墙,应采用低辐射等镀膜或非抛光金属板,不得采用镜面玻璃或金属板等材料。”

可见,诸多地方法规对光污染这种环境污染类型已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实际上是依据宪法及有关民法、环境法等的立法目的及宗旨,针对实际情况及社会的发展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对相关法律及时作出的补充性地方规章。可以说这些地方规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体现了有关环境法方面的立法方向,在司法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合以上我国的立法可见,对“光侵入”这种侵权形式,我国的现行立法虽无明文规定,但根据立法精神、目的及学理解释,光污染侵权损害这一侵权类型实际上已经包括在有关立法之中,特别是许多地方规定已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光污染侵权,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的相邻关系的规定请求予以禁止并请求赔偿,也可将其作为一种环境污染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予以禁止并请求赔偿。特别是于2008年制定的物权法对此问题作出了更详细的规定,但物权法是基于所有权来规范光的有意图侵入,更重要的是应当在环境立法中将其确认为一种环境污染形式,同时纳入环保法的范围,以保护当事人及整个社会的利益,维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四、光污染在认定或防治中所表现出的特殊性

第一,由于缺乏标准及相关法律,对是否已造成光污染而无法认定。

是以光射的强度认定、是以光射引起的温度升温程度认定、还是以光射所引起的人或物的不适认定呢?标准相当难,若以光射的强度认定,那么,是否就是说该侵害者只担当中午的光污染(该问题于上述光污染侵害行为具有间歇性与时空不定性中已论述)就可以了呢?倘若以光射引起的温度升温程度或以光射所引起的人或物的不适程度认定,那么个别的受害者之间的抵抗强度与接受程度各有不同,又如何正确、准确地认定一个污染源呢?

第二,由于光污染侵害行为具有间歇性与时空不定性,对光污染的测定上具有难度性。

这点其实也是上一点的延伸。对不同受害者在测定上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如何测定呢?是以污染源(假设认定)与受害者之间的距离判断还是以受害者所在环境的变化测定呢?其中,均面临着上述第一条中的几个假定而无法测定。

第三,对有些光污染具有无法处理性。

如对书本纸张问题,以及电脑等工业产品所产生的光污染(在上述第四,对有些光污染具有无法惩罚性中已经论述)将如何处理?1.对生产商具无法惩罚性,原因在于生产商在生产中并无过错。2.若不处理,则该光污染仍旧存在,依然在影响着人的生产生活。

第四,对于是否光污染在取证上存在极大难度。

1.受害者一般不具备测定光污染程度的条件即使是其诉讼人也未必具备。2.就算受害者或其诉讼人具备相应知识,而在取证时依然有难度,原因在于由于光污染侵害行为具有间歇性与时空不定性。

五、对于光污染的解决原则

在国际光污染大会上,各国专家们建议控制光污染工作的重点,一是抓宣传和教育,二是抓科技,三是抓立法,四是抓监控与管理。我国的光污染防治总方略应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开始规划设计城市建设时就应注意防止光污染,也就是从源头防治光污染,实现城市建设与防治光污染双达标的要求。由于与其他环境污染相比,光污染很难通过分解、转化和稀释等方式消除或减轻,因此,其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把光污染消除在萌芽状态。

同时,对于有观点认为采国外将取水权放入市场运作的立法规定,产生噪光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可通过购买噪光地役权的方式取得免责之观点不甚赞同。首先,该观点只在于小处出发无没有从全局上对光污染加以防范,从作用上说只能达到一个缓和的作用。其次,对光污染的规范目的在于对促进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而该观点则可能对部分地区造成更大的伤害。原因在于该民事主体已购买噪光地役权,而相应则会忽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再次,环境保护资源法的立法目的在于“停止污染和破坏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而非在于单单为解决两民事主体间的矛盾。环境保护的立法核心应为以“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解决人与自然矛盾关系。

六、对于光污染的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一)尽快着手制定实施我国光污染环境问题预防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结束我国在光污染立法中的空白点。

建议在国家或地区性环境保护法规中增加防治光污染内容;强调城市建设中要严格按照照明标准设计,设计时,要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和布灯方案,尽量使用光束发散角小的灯具,并在灯具上采取加遮光罩或隔片的措施,严格限制光污染的产生。

(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在积极治理老的环境问题的同时,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在闹市区、居民密集区、交通要道等处不宜设计玻璃幕墙,或采取高层部分使用的方法解决光污染问题。不在高层建筑上大面积使用隐框玻璃幕墙,而可采用铝板幕墙间隔使用。使其无法形成整体的大面积反光镜面,从而减少隐框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再一个就是采用对可见光的反射小于基底玻璃的反射率,达到反射率小于2%的无白光污染的幕墙玻璃作建筑物的墙面材料。

(三)对于上述中存在有些光污染具有无法惩罚性的光污染可以以经济学方式着手,对于存在光污染的产品以税收或宣传教育促其改进,即防治的全过程原则,从经济、技术、法律、教育、行政等各方面对污染源进行整治。

(四)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转移,法院组成固定专家组实行会测,分级、分段、分点测,对于是光污染及其它环境污染应当采用特殊诉讼程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诉讼的须要.

由于对是否光污染在取证上存在极大难度所以,在该类诉讼中应采用民事侵权和赔偿的举证责任采用举证责任倒置较为合理。并且采用无过错责任说,即,光污染侵害者侵害行为不论其原先是否存在过错,都承当侵害责任。原因在于在光污染侵害者侵害行为未发生前对其行为应充分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存在光污染的设施做好防治工作。同时制定相关规定规范房地产商的行为,使其善尽注意的义务,规范规划的市场和开发商。

参考文献:

[1]康九如.城市照明光污染问题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08期

[2]薄荣祺.试论光污染问题的法律规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篇8

关键词:民用核设施;立法现状;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94-02

一、中国民用核设施管理的立法现状

(一)与民用核设施管理相关的由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律

1.《刑法》

中国1997年刑法有四个与核安全直接相关的罪名,具体而言:(1)刑法第125条规定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属于具体危险犯,最高可判死刑,最低起刑点事三年有期徒刑。(2)《刑法修正案三》增加的刑法第127条规定的盗窃、抢夺或抢劫危险物质。盗窃和抢夺的,最高可处死刑,最低起刑点为三年有期徒刑。抢劫的,最高可处死刑,最低起刑点为十年有期徒刑。(3)刑法第136条规定的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了严重后果的行为。主观方面是过失,刑法幅度为三至七年有期徒刑。(4)刑法第151条规定的走私核材料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走私核材料的行为。最高可判处死刑,最低起刑点是三年有期徒刑。此外,还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与核犯罪相关联。

2.《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该法于2003年6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同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公布,自2003年10月1日期实行。该法律共分八章,包括:总则、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核设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核技术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放射性废物的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该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核能、核技术的开发与和平利用。制定该法的迫切性表现在,之前颁布过一系列的法规规章,但均散见于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系列之中,内容零散,且不全面、不系统,未对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制度、措施及监督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定,远远不能适应目前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中国核能与核技术的开发利用在对维护中国国防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等方面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由此产生的安全问题和放射性污染防治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为了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促进核能、核技术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须完善中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3.《职业病防治法》

该法于2002年5月7日期施行。职业病是指企业、失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资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资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了职业病防治法。

(二)与民用核设施管理相关的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

1.《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1986年10月29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为了在民用核设施的建造和营运中保证安全,保障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能事业的顺利发展。

2.《核材料管制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都是针对核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监管环节的法律制度。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该法是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的监督管理,租金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应用,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制定的条例。经2005年8月31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主要内容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和备案、安全和防护、事故应急处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同时,与其相关的管理办法还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4.《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该条例是一个国家行政法规,2009年9月,由国务院总理签发生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指定的。放射性物品运输时核能和核技术开发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容易发生核与辐射事故,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有必要制定条例,进一步加强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

(三)与民用核设施管理相关的由国务院各部委颁布的部门规章

1.核动力厂、核辐照厂管理的部门规章

中国早在1958年就进行了辐照土豆的人体实验,后在国家科委和卫生部的组织领导下,“五五”期间进行了多项动物实验,包括终生和传代实验;“六五”期间进行了四百余人的人体试食实验,并制定了七项辐照食品卫生标准;“八五”期间,又在前者工作基础上进行了:(1)辐照食品类别标准的制定(粮食类、果蔬类、熟肉类、冷冻畜禽类、干果果脯、调味品味);(2)辐照食品鉴别方法的研究。1997年6月正式颁布了六大类七大项辐照食品的国家标准。即《辐照熟畜禽肉类卫生标准》GB14891.1-1997、《辐照干果、果脯类卫生标准》GB14891.3-1997、《辐照香辛料类卫生标准》GB14891.4-1997、《辐照新鲜水果、蔬菜类卫生标准》GB14891.5-1997、《辐照冷冻包装畜禽肉类卫生标准》GB14891.7-1997、《辐照豆类、谷类及其制品卫生标准》GB14891.8-1997。辐照卫生标准的制订,将使食品辐照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它对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和环境不受污染,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受食源性疾病的困扰使消费者对食品辐照的作用认识越来越深刻。食品的安全性和植物检疫的卫生措施是当今世界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食品辐照是WTO认可的一项技术。因此,发展辐射加工,对促进中国与北美及欧共体各国的出口贸易,减少贸易风险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核动力厂的法律制度有《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

2.地球物理勘探中核材料使用的部门规章

《核材料管制条例》、《核材料管制条例实施细则》、《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

3.核燃料使用及核废料处理的部门规章

《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三―核燃料循环设施的报告制度》、《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

二、中国民用核设施管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未制定基本法,有关民用核设施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缺失上位法

基本法是一个国家在宪法的基础上,在某一调整的法律规范领域内拥有的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由于各国立法体制的不同,基本法与普通法的划分标准也不统一,中国的划分标准是依据立法机关的权限,即全国人大制定的为基本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为普通法。目前,核安全领域迄今尚未制定部门性的基本法。过去若干年来,许多专家一致呼吁出台《原子能法》,但由于核能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明确、产业政策不明朗等因素,一直都没有颁布。随着2003年《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颁布和实施,有关人士对《核安全法》立法的关注有所降温,在此情况下,一定程度阻碍了该法的推进工作。尽管有许多核安全方面的内容分布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但由于没有原子能和核安全方面的基本法,法律位阶和体系效力上受到一定限制。

(二)民用核设施使用过程中的某些具体制度仍然有待改进

核安全涉及到铀矿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整个核燃料循环、放射性废物处置、放射性物质运输、核技术应用、市场准入、事故应急、核损害赔偿、法律责任方面,目前的法律体系尚未能全部涵盖上述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核安全管理所涉及的不同部门的职责、市场准入的资质要求、放射性废物管理、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管理、核损害责任等都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一些部门规章出台已十年之久,修订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体制变化、新的技术和观念更新、国际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教训总结等情况。

(三)技术性文件体系不完善,技术体系与民用核设施管理的法规体系脱节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篇9

关键词:玻璃幕墙;光污染

引 言

玻璃幕墙,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与玻璃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护结构或装饰结构。墙体有单层和双层玻璃两种。它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作为当代的一种新型墙体,它赋予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节能和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筑物从不同角度呈现出不同的色调,随阳光、月色、灯光的变化给人以动态的美。

在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城市均建有宏伟华丽的玻璃幕墙建筑,如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芝加哥石油大厦、西尔斯大厦都采用了玻璃幕墙。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北京长城饭店和上海联谊大厦也相继采用。

那么,玻璃幕墙是怎么做成的呢?玻璃幕墙是指作为建筑外墙装潢的镜面玻璃,它是在浮法玻璃组成中添加微量的Fe、Ni、Co、Se等,并经钢化制成颜色透明板状玻璃,它可吸收红外线,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降低室内温度。它既能像镜子一样反射光线,又能像玻璃一样透过光线。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玻璃幕墙在给人高科技,高品位的视觉享受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从1996年上海四川中路458号玻璃幕墙光污染投诉事件以来,各种光污染的时间屡见不鲜。因此,警惕玻璃幕墙的光污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是每个玻璃幕墙的设计者,施工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1 光污染的危害性

1.1 光污染的含义

光污染,是燥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燥光,是环境污染物。

1.2 危害性

(1)光污染是制造意外交通事故的凶手。矗立在交通繁忙道路旁或十字路口上的一幢幢玻璃幕墙大厦,就像一大块几十米宽、近百米高的巨大镜子,在太阳光下熠熠闪光,并对地面车辆和红绿灯进行反射(甚至是多次反射)。反射光进入高速行驶的汽车内,会造成人的突发性暂时失明和视力错觉,在瞬间会刺激司机的视线,或使他感到头晕目眩,给行人和司机造成严重危害。据北京的一些司机反映,下午4点左右从西往东开车时,强烈的反光刺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若不警惕,这种光污染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2)光污染也给附近的居民生活带来了麻烦,尤其是那些建在居民小区附近的玻璃幕墙,会对周围的建筑形成反光。据光学专家研究,镜面建筑物玻璃的反射光比阳光照射更强烈,其反射率高达82~90%。夏日阳光被反射到居室中,使室温平均升高4~6℃,空调开支大幅增长,影响人们的正常居住使用。更有甚者,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产生头晕目眩、失眠、心悸、食欲下降及情绪低落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使人的正常生理及心理发生变化,长期下去会诱发某些疾病。国家环保局每年都接到全国各地对光污染的多起投诉,并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2 光污染的防治

光污染虽然危害很大,但只要采取适当措施还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从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建筑材料等方面综合解决这个问题。

2.1 加强规划控制管理

城市建筑群的布局欠妥,特别是玻璃幕墙过于集中,反映了城市规划缺乏管理。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从宏观上对使用玻璃幕墙进行控制,要从环境、气候、功能和规划要求出发,实施总量控制和管理。

具体来说,在制订城市主要干道规划时,首先应当制订临街的光环境规划,限制玻璃幕墙的广泛分布和过于集中,尤其注意避免在并列和相对的建筑物上全部采用玻璃幕墙。在周围环境开阔而且景观优美的地段,对于商业、贸易、旅游、娱乐建筑可以全部建造玻璃幕墙,但也要考虑适当的建筑间距,并且要控制这一地段玻璃幕墙分布的总量。绝大多数的大型建筑物包括宾馆、酒店、餐厅、文娱场所等可以采用局部玻璃幕墙。例如在建筑底层采用不反射光的石材墙或铝塑墙。上海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建设工程中使用玻璃幕墙有如下规定:建筑物使用玻璃幕墙面积不得超过外墙建筑面积的40%(其中包括窗玻璃)。这一规定不仅考虑了城市功能、环境和经济效益等因素,而且还可相应地减少光污染。对于住宅、公寓、宿舍、医院等建筑,根据它们的功能要求和节能政策,不宜采用玻璃幕墙。至于办公建筑,由于采用了大面积玻璃窗,已经能够满足室内光环境的要求,建议不再采用玻璃幕墙。

例如,北京在建造京广中心时,除选用反射率低的镀膜玻璃外,还调整原设计方案,将圆弧转向三环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光反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说明全面规划和精心设计,是可以防止玻璃幕墙产生光污染后遗症的。

2.2 加强环境设计

在设计玻璃幕墙时,旁边应尽可能安排林阴道和绿地,使反射光被树木吸收,以改善和调节光照环境。

近年来,各国政府和有关学术团体对光污染问题十分重视,先后公布了一系列技术文件、标准和法令,控制光污染。我国对幕墙建筑的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建设部于1996年颁布了幕墙工程技术规范,1997年又颁布了《加强建筑幕墙工程管理的暂行规定》,使控制幕墙工程质量有了法规依据。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可行措施,如广州市的幕墙玻璃安装将执行新的标准。

自玻璃幕墙诞生之后,高科技的发展已经将幕墙的材质从单一的玻璃发展到钢板、铝板、合金板、大理石板、搪瓷烧结板等等,通过合理设计,将玻璃幕墙和钢、铝、合金等材质的幕墙组合在一起,不但可使高层建筑物更加美观,而且可更有效地减少幕墙反光而导致的光污染,还能进一步减轻高层建筑物的自重,充分发挥幕墙建材的优点。

玻璃幕墙反射光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定向反射光的强度。我们可以采用全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来减弱反射光的强度,但是这样一来,大部分光线的热量都直接射入室内,势必造成室内温度升高,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构造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可以采用的构造形式有两种:

(1)双层玻璃通风构造。这种构造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作用。夏季,放下半透明卷帘,开启排风管道和通风口,通过卷帘反射后能除去大部分辐射热;冬季,封闭通风口,关掉排风机,双层玻璃又可起到保温的作用,防止室内热量散失,这种构造的缺点是投资费用较大。

(2)红外吸热构造。这种构造通过介质膜镀层的透红外线特性,利用吸热水管能够将阳光中的热能用来将水烧热,无论夏季和冬季都能有效地使用。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篇10

关键词:氡计数;短周期衰变;大气稳定度;PM2.5

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 的空气普遍浑浊的现象”[1]。受到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霾称为灰霾[2]。霾造成能见度显著下降,给人体感官带来明显的不适感,往往成为公众对空气质量的第一直观感受。霾是由大量悬浮颗粒物组成,粒径小,成分复杂,能够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对公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近几年,我国的霾天气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灾害性天气[3]。西安市颗粒物污染水平较高,且细颗粒物含量较高,如果气象条件不利污染物无法及时扩散极易形成灰霾污染。低层大气的对流情况对城市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很大,近地面大气的稳定状况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密切影响污染物浓度水平,但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为数尚少[4]。因此深入开展大气稳定度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灰霾污染的理解,并能够对进一步的防治提供依据。

自然界中的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是人类所接触到的唯一气体放射性元素。氡的半衰期只有3.8天,氡形成后很快衰变并产生一系列放射性产物,最终形成稳定的元素铅,放射出β射线。氡的衰竭产生氡子体,并产生α射线。大气中氡的浓度主要决定于其稀释的程度,大气混合程度高则氡的稀释相对均匀,因此氡可以作为近地面边界层大气混合程度的自然指示剂 [5-7]。

二 监测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大气稳定度监测仪(SM200,瑞典 OPSIS),通过滤膜连续采集大气中颗粒物样本,根据颗粒物中附着的氡及其短周期衰变过程释放的β放射性技术的变化对大气稳定度进行监测。所用滤膜为直径47 mm的特氟纶滤膜。

监测时段为2013年10月2日到15日共14天,仪器采样和分析时间分别均设置为2 h,采样期间共获得有效数据75个,9日14:00至10日10:00期间因仪器断电没有取得有效监测数据。采样地点为西安市小南门里大气监测综合实验室,采样点靠近居民生活区、交通道路等,能够代表市区的基本特征。图1所示为采样期间获得稳定度变化趋势图。氡计数单位记为cpm(Counts per minute)。

图1 氡监测值与PM2.5浓度

目前常用的大气稳定度表示方式是我国现有法规中推荐的修订帕斯奎尔分类法,将大气的稳定度分为六个等级: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分别表示为A、B、C、D、E、F[8]。研究表明帕斯奎尔分类法表示的大气稳定度与氡监测值是一致的。氡的数值越高表示大气稳定度越高,氡的数值越低则大气越不稳定[4]。

从上图可以看出氡计数与PM2.5浓度基本是正相关的,即氡计数高大气越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浓度较高;氡计数低时则相反。10月2日到12日,西安市主要为多云及雾霾天气,图1中所示,这几天的大气非常稳定,同时颗粒物浓度也相对较高。10月13日出现一次较为明显的降温吹风过程,从图中能够看出这期间的大气稳定度明显下降,大气湍流运动增强,颗粒物得到较为有效的扩散。由此可知,氡计数的监测基本能够准确反映大气扩散条件,与污染物的浓度也紧密相关。

图2所示为氡计数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图,两者呈弱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7。

图2 氡计数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

三、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市大气稳定性即污染物的扩散条件基本能够从大气稳定度监测仪SM200的监测结果中反映出来,稳定度的监测对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氡计数与大气细颗粒物的浓度成正比。氡计数值高则对应的大气稳定度较高,此时大气扩散条件不利,污染物容易积累,浓度相应升高。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200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S].北京:气象出版社

[2] 中国气象局.2010.霾的观测和与报等级[S].北京:气象出版社

[3] 吴兑,吴晓京,李菲,等.2010.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J].气象学报,68:680-688.

[4] 王芬娟,张华,Maria Pia Ancora等.2013.通过测量氡的放射性来监测大气稳定度的新方法[J].中国环境科学,33(4):594-598.

[5] Hsu S A, Larson R E, Bressan D J. Diurnal variation of radon and mixing heights along a coast: a case study [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80,85:4107-4110.

[6] Leach V A, Chandler W P. Atmospheric dispersion of radon gas and its decay products under stable conditions in arid regions of Australia [J]. Environ. Monit. Assess., 199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