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回收发展前景十篇

时间:2023-12-13 17:08:40

资源回收发展前景

资源回收发展前景篇1

移动网络后评价主要从业务发展目标、网络建设目标和投资效益及造价等三大方面入手,重点评价业务发展、资源格局、投资效益和建设效果是否达到项目预期目标,是否与前评估相吻合。

1.1业务发展目标评价

项目前期,即进行策划、立项和可研阶段,会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对于移动网项目而言,项目实施的最终目标和效果就是带来新增的移动用户和移动业务收入。因此在项目前期阶段,会对项目满足期达到的移动出账用户数、移动业务模型和业务量进行预测,由此来测算项目的相关经济财务指标是否满足要求。在后评价阶段,需对项目满足期达到后的实际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出账用户数、业务模型和业务量是否达到了项目预期。此维度的评价指标包含如下3项:移动业务出账用户数评价、移动业务模型评价(每出账用户数业务量)、移动业务量(分为语音和数据业务量)评价。

1.2网络建设目标评价

网络建设目标评价主要是从工程建设的过程和效果角度评价建设精准性和一致性、资源利用率、覆盖效果等方面的工程指标。此维度的评价指标包含三大类。a)建设精准性和一致性指标。建设规模评价:包括项目总体建设规模以及分场景建设规模的评价,主要评价工程实际建设的规模与项目实施过程中可研、设计等阶段规模的一致性。特别是对分场景建设规模的评价,可从不同场景间规模的变化上,评价最终实施的建设方向与预期目标是否吻合,如乡村站点大幅增加、城区站点大幅减少,则说明项目整体建设方向发生了偏移,未实现项目预期的建设目标。站址偏离评价:主要用来评价站址建设精准性,通过站址建设精准性的评价,论证具体覆盖目标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考虑工程实施全过程的持续性变化,此指标评价将分别对比实际竣工建设站址与可研和设计阶段站址分别的偏离度。如发生偏离的站址数量较多,则说明多数覆盖目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b)资源利用率指标。项目建设在带来新增用户和新增业务量的同时,应逐步提高全网的资源利用率。以WCDMA无线网为例,资源利用率指标主要包括无线资源利用率、小区忙时吞吐率、功率利用率、CE利用率、码资源利用率、RNC的软硬件利用率。在后评价阶段,主要评价项目投产运营后的实际全网无线资源利用率是否达到了项目预测值,以及项目实施前后(可以1年为单位)的无线资源利用率的增长情况。另外,可通过新建站平均利用率与现网站平均利用率的对比分析,以及新建站各场景单站业务量与现网站各场景单站业务量的对比分析,评价新建站的利用率和业务量吸收水平是否达到了全网均值。c)覆盖效果指标。对于非纯容量建设的移动网项目,提升网络覆盖质量是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因此在项目投产运营后,需评价项目的覆盖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在评价指标上,可评价各场景的覆盖率是否达到了项目预期值,以及单个覆盖问题点是否解决。在评价手段上,表征网络覆盖情况的数据主要有路测、CQT测试、投诉及MR数据,各类数据均可对比项目建设前后的效果差异。

1.3投资及造价目标

投资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核心内容,直接与投资效益挂钩,最能直观地体现项目的经济效果。移动网投资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4类。a)移动网投资增收比指标。移动网投资增收比是反映移动网项目投资收益的主要指标,从总体上体现项目的收益率,投资增收比越高说明项目的收益率越高。b)新建站投资回收期指标。投资回收期指标主要评价项目/基站投资收回成本的能力和时限,间接地体现了项目的偿债能力和收支平衡点。在评价颗粒度上,既可评价单个新建站的投资回收期,又可评价各个场景、各个地(市)的新建站平均投资回收期。通过指标的横向对比,发现低回收期高收益率的场景和地(市),进而调整后续投资方向和重点。c)投资规模评价指标。投资规模评价指标主要通过对比各专业竣工决算投资与可研和设计阶段投资的差异,来评价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投资边界控制情况。d)投资造价评价指标。投资造价指标主要反映项目对投资的利用率,对于移动网络项目,从建设方式上,投资造价指标主要包括自建基站平均造价、租赁基站平均造价、利旧基站平均造价、共享和共建基站平均造价以及新建基站平均综合造价;从专业上,投资造价指标主要包括无线网单站造价、电源单站造价、配套单站造价以及新建基站平均综合造价。投资造价指标主要对比实际造价与项目可研阶段造价的差异,以及与往年工程平均造价的差异,随着建设手段的多样化和集约化,工程造价应逐年降低。

2指标计算方法

2.1业务发展目标评价

此维度3个评价指标(移动出账用户数、业务模型、业务量),通过计算实际值与工程预测值的偏离度进行评价。偏离度=(实际值-预测值)/预测值。假设项目满足期为2014年3月,则上述3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出账用户数偏离度=(2014年3月实际出账用户数-可研预测2014年3月出账用户数)/可研预测2014年3月出账用户数。移动业务模型偏离度=(2014年3月月均系统忙时业务量/2014年3月实际出账用户数-可研预测业务模型)/可研预测业务模型,此公式中语音和数据业务需分开计算。移动业务量偏离度=(2014年3月月均系统忙时业务量-可研预测2014年3月业务量)/可研预测2014年3月业务量。

2.2网络建设目标评价

2.2.1建设精准性和一致性指标建设规模偏离度=(竣工验收规模-可研(设计)规模)/可研(设计)规模,此偏离度分总体规模偏离度和分场景规模偏离度分别计算。站址偏离度=竣工站址与可研(设计)站址发生偏离的站址数量/竣工站址总数量,此偏离度分各场景分别计算,判断站址发生偏离的距离,是根据各场景典型站距测算得出的。表1示出的是不同场景偏差距离的测算情况举例。2.2.2资源利用率指标无线资源利用率的相关指标及计算公式为:全网无线资源利用率=全网所有小区1周平均小区忙时无线资源利用率的算术平均值。新建站平均无线资源利用率=新建站所有小区1周平均小区忙时无线资源利用率的算术平均值。全网无线资源利用率偏离度=(X年Y月实际全网无线资源利用率-可研预测X年Y月全网无线资源利用率)/可研预测X年Y月全网无线资源利用率。全网无线资源利用率增长率=[X年Y月全网无线资源利用率-(X-1)年Y月全网无线资源利用率](/X-1)年Y月全网无线资源利用率。各场景单站业务量的相关指标及计算公式为:现网A场景平均单站业务量=A场景所有现网基站小区的业务量之和/A场景所有现网基站数量。新建站A场景平均单站业务量=A场景所有新建基站小区的业务量之和/A场景所有新建站数量。上述业务量需区分语音和数据业务量单独计算。2.2.3覆盖效果指标从数据提取的客观性和便利性角度考虑,覆盖效果主要通过MR指标进行体现。MR弱覆盖小区比例=第一载波MR弱覆盖小区数/第一载波小区总数。以WCDMA无线网为例,MR弱覆盖小区的定义为RSCP小于-95dBm采样点的数量占总采样点数量的30%以上。各场景MR覆盖率提升值可通过计算项目实施前后的MR弱覆盖小区比例的差值进行计算。同样通过路测、CQT、投诉等数据反映的覆盖问题点,也可通过对比项目实施前后的相关路测、CQT及投诉用户回访等数据来体现覆盖问题点是否已解决。

2.3投资及造价目标

2.3.1移动网投资增收比指标移动网投资增收比=[X年移动网收入-(X-1)年移动网收入]/X年移动网投资。其中移动网收入包含2G和3G业务总收入,移动网投资包含移动核心网、无线网、电源、配套、室内覆盖等所有移动网项目的总投资,移动网投资增收比的计算以年为单位。2.3.2新建站投资回收期指标新建基站投资回收期=新建基站竣工决算投资/新建基站等效年化收入。其中新建基站竣工决算投资需包含无线网、电源和配套等专业的总投资(为便于计算,此处投资成本暂不考虑运维成本)。新建基站等效年化收入=(新建基站日均话务量×每Erl收益+新建基站日均数据流量×每MB收益)×365。每Erl收入和每MB收入来自于每月的财务报表。其中每Erl收入=每分钟收入×60,每分钟收入=财报语音收入/通话总时长(含主被叫)。每MB收入=财报数据收入/上网总流量(含收费流量和免费流量)。A场景新建站平均投资回收期=A场景新建站竣工决算总投资/A场景新建站等效年化总收入。2.3.3投资规模评价指标竣工决算投资偏离度=[竣工决算投资-可研(设计)阶段投资]/可研(设计)阶段投资],分别计算竣工决算投资与可研投资和与设计投资的偏离度,并分专业单独计算。2.3.4投资造价评价指标单站综合造价=竣工决算总投资/新建基站总数量,其中,竣工决算总投资应包含无线网、电源、配套等专业的投资。

2.4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对表征项目实施效果的各个指标及其相关计算方法的分析,可初步构建一套移动通信网络后评价体系,运用此评价体系可定期在移动网项目投产运营后,对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后评价工作,此移动网后评价体系可用图1进行全景化体现。

3移动网络后评价体系应用

此移动网后评价体系是基于效益优先、良性循环的一套评价体系,侧重评价项目投资效益,并能将评价结论有效运用于后续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前评估方法和原则等方面,有助于形成以前评估、后评价互补构成的闭环反馈机制的良性循环的移动通信网络投资建设。下面以某省2013年WCDMA无线网项目后评价为例,列举后评价主要结论及其相关应用。

3.1工程管理和项目设计方面

a)业务发展目标与项目可研预测值偏离较大,实际出账用户数未达到工程预测值,实际业务模型和业务量也与工程预测值差异较大,后期项目业务预测需紧密结合网络实际发展现状,准确预测网络发展趋势,特别是业务模型的预测与网络容量配置息息相关,需符合网络发展实际情况。b)竣工站址与可研站址偏离度较大,后期工程需从规划阶段开始谨慎认真确定新增基站站址位置,并在可研、设计和施工阶段严格执行名单制管理,优化站址变更流程,加强站址变更审批控制,确保工程实施效果。同时需进行站址需求的滚动规划建设,加强站址查勘阶段经纬度采集的精准性,并及时进行站址变更后站址库经纬度的更新。c)现网和新建基站中均存在有一定数量的零话务载扇,需对长期零话务基站(载扇)进行调整或搬迁。对高负荷基站(载扇)需适时在后期工程中进行容量优化或扩容。d)竣工决算投资与可研和设计阶段投资均存在一定幅度的偏离,需在后续项目可研阶段准确估算投资及造价,避免造成过多的投资结余;同时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需通过RRU拉远、室外一体化站、共建共享等多种方式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3.2后续项目规划和投资决策方面

a)对移动网投资增收比较低的地(市)在下一年度规划中适度收紧投资;对移动网投资增收比较高的地(市)在下一年度规划中适度放宽投资,鼓励投资。b)校园/市区/县城/高铁等场景为高收益(回收期较短)场景,需在后续规划中重点投资重点建设。c)乡镇场景投资收益差异较大,需参考各乡镇现有基站年化收入情况,对全省乡镇进行价值分类,高价值乡镇继续完善覆盖,低价值乡镇原则上暂缓建设,仅对市场有明确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的乡镇,在经过效益评估等效回收期小于3年的前提下进行建设。d)行政村场景为低收益(回收期较长)场景,后续规划中需谨慎投资。

4结束语

资源回收发展前景篇2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景观设计已逐渐成为建筑与规划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体现在日益成熟的设计格局上,更重要的是景观已渐渐承担起统筹建筑与规划甚至于环境、生态探索等领域的责任。在不断地积累与总结中,景观设计师逐渐意识到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园林营造与抽象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景观元素和技术的运用,改善周边的微生态环境,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到舒适且人性化的环境景观。

水是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对水的合理利用对于环境的营造、改善以及人的行为影响都尤为重要。人工水景、绿化灌溉以及地面清洁等方面,都是水在景观设计中基本的实际应用。可是当今社会超负荷发展的同时,必定会带来了诸多问题,水资源的过度消耗是人类面临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在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 景观的规划设计也应因地制宜,其中雨水回收技术策略的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雨水如何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已成为景观、建筑及规划等领域迫在眉睫的课题。

收集雨水回收再利用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可持续策略,不仅解决了雨水流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人工水景及灌溉、养护等方面的水源问题。景观设计中可通过利用建筑屋顶排水、道路透水、绿地渗透、水景循环等收集雨水,通过一系列循环储存设备将雨水收集,再分散连接至景观所需的各个取水点,从而达到可持续的循环应用理念。以下详细介绍景观设计中的雨水回收与应用的具体策略及实施方法,以更好的应用基础寻求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的前景与意义。

关键词:雨水收集与措施;雨水花园;雨水再利用的意义与前景

中图分类号:TU823.6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建筑、规划或景观,都应从初始阶段加入具有生态、绿色的可持续理念,对于设计师来说,这样的策略能够更好地推动设计行业更加永续持久的发展,为未来的社会形态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所以,雨水回收系统设计需与景观设计同时进行,某些情况下须从更早的规划阶段介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期实施工作提供了条件,确保雨水回收系统与各专业、各环节都能够充分得到保障与结合。

一、雨水的收集与措施

首先,要考虑雨水如何收集与存储;雨水如何通过人工湿地净化使用;如何过滤分级的水质处理?雨量不足时如何保证循环的补水方式?通过何种方式与渠道达成统一有序的系统设计?这些都是设计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国外的经验较为悠久且技术成熟,国内目前尚未形成。雨水一般需要经过收集、存储、净化、应用四个过程。因而在收集雨水之前,就应确保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良好,经过回收利用系统收集的雨水经水道进入雨水花园渗透下沉只需进行过滤处理进入储水池,也可由多个储水池组成更大的系统。若是在一套对水质要求严格分级的设计当中,还应考虑周密的分级应用链接系统,以满足景观对于不同水质的景观需求。

1.1 系统的构成与原则

景观设计中可以设计雨水或其他降水的回收系统。雨水收集的实质就是在景观设计中设置雨水的收集系统,包括汇水系统、管网布设的输水系统、蓄水系统、过滤系统以及配水系统。还有包括弃流装置、溢流、补水措施及市政配合。以上共同构筑形成总体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首先,汇水系统即水源项,主要是指采集、收集水源的方式。如建筑屋面雨水径流、开放绿地和地面材料渗透水,经弃流装置和过滤器过滤后直接进入储水罐,雨水多余部分溢流至市政雨水管网,径管线至用水场地,供水景、灌溉、养护、清洁及景观其它用水,进而达到对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如图1)

图1雨水回收系统示意图

1.2 雨水花园

顾名思义,雨水花园取自英文Rain Garden直译。雨水花园主要是指在基地开放空间地带设置带有渗透系统的种植区,通常采用挺水植物带或生态草沟等形式。雨水径流经由经过碎石与植物结合区域下渗至打孔渗水管或者满溢至溢水孔,经管道过滤连接至储水循环设施。

-雨水花园的设计原理(如图2):

① 就近收集处理绿地、道路、开放空间径流;

② 挺水植物带,适用于无法集中处理的开放空间径流,在径流入水处利用挺水植物构建处理湿地;

③ 草沟缓冲带适用于湖心岛的地表径流,沿岛设置碎石草沟,减缓径流流速,促使颗粒物沉淀。

图2 雨水花园原理示意图

-雨水花园的意义与影响:

① 景观效益:增添了富有美感并经过合理组织的绿色生态景观。

② 经济效益:降低建造不维护成本;减小对人身与财产安全造成破坏的风险。

③ 生态效益:减小径流洪峰流量并减少污染物;保护河岸缓冲区的栖息地不生态系统平衡;防止土壤侵蚀。

1.3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

建筑屋面雨水的利用是所有收集方式中最为直接易行且有效的方式。通过建筑屋面绿化或坡顶檐口的细节设计,可适当提高雨水收集效率。

传统坡屋顶至今仍被人们使用,必定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其中利用坡面下的檐口下设置汇流槽,汇流槽转角细节设挡板可以提高收集效率,统一由落水处连接管道收集至储水系统。

坡屋顶雨水收集的特点:收集效率较高;建筑采用粘土瓦屋面,其污染较金属屋面及沥青屋面较小,有利于雨水收集利用,且水质好于金属戒沥青屋面产生的径流(如图3)。图3 坡屋顶雨水收集示意

现代建筑多在景观设计中加入屋顶绿化系统,营造生态绿色屋顶。既可以改变建筑环境景观, 又可以大大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进而达到美化、净化、降低城市热岛效应,逐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绿色屋顶可以创造良好的雨水收集系统,降低屋面径流系数,极大程度上为雨水收集提供良好的生态绿床(如图4)。

图4 屋顶绿化与雨水花园系统示意

1.4 地面透水性材料

从自然界角度来说, 要想解决城市地面硬化带来的生态循环以及水循环问题, 就要尽可能的恢复地面透水功能。选择具有透水功能的铺地材料来覆盖城市的地面, 不仅是对于自然界的尊重和还原,还可以利用渗入地下的水回收利用起来。这就要求景观设计针对不同的功能区间进行合理的铺装设计策略。透水性材料通常使用的是透水砖,其特点是透水性好,但形式单一缺乏设计感。设计师通常会通过一种改造的方式提高地面透水性。

典型案例:美国费城海军船厂总部改造工程

回收原料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尊重基地的历史,正是这种特质彰显了造船厂的历史和曾在那里付出劳动的人类活动的价值,而且这种特质还为雨水径流回收再利用提供了生态的解决方案。

特点(如图5):①基地现有材料回收再利用

②形成可渗透地面

③雨水渗透回收再利用

④基地历史记忆的改造再现

图5 材料回收过程示意

1.5 补水与循环策略

利用雨水资源打造城市水体景观,一般有喷泉、溪流、河道、人工湖等水景, 充分利用水体循环的自然规律,靠其景观水体自身的天然蓄调作用,利用雨水循环的自然排水系统。利用水体收集雨水并补充循环再利用收集效率高;水质受大气污染物影响,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物、可溶性有害气体可随降雨进入水体。但经过滤处理后仍可用做水体补水、灌溉及其它用途。

补水策略(即通过调节储水罐保证水体水位始终保持在设计水位一定范围内)

储水罐中有水时:每天向人工水体补水,维持水体设计水位

储水罐中无水时:当水位低于设计水位10cm以内,无需补水;当水位低于设计水位10cm,由自来水补水至设计水位

循环策略(即在保证水质与能耗均衡的情况下,使用循环设备使水体流动)

水质保障:

–在气温较高时,易滋生蚊虫及藻类,水质不易自我维持,需加快循环

–灌溉取水对水体换水率的影响

减小能耗,可持续运行管理:

–在保证水质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运行时间

–在不同温度下使用不同的循环周期

–根据不同季节,设置不同的循环周期及强度

–加强后期的维护及运行测试,保证可持续的运行

通过补水和循环系统的设计,是对于雨水再利用系统最后应用阶段的保证。成功的雨水回收系统需要再最后实施阶段提供长久有效的策略建议,以完成对于此系统可持续性的关键评测。

二、雨水回收利用的经济和生态意义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希望通过以上介绍的一系列系统设计,达到以下三个可持续性目标。即生态可持续、运行可持续、经济可持续。景观设计在雨水回收研究领域虽然未达到充分技术和应用支持,设计师设计环境景观时也应从形式和功能上都体现出“生态”的作用和效益。一方面,在形式上应该有效地利用自然生态基底形成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心理需求的布局。另一方面,应该在功能上增加人们接触自然生态环境的机会,塑造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发展的格局。

景观设计中雨水利用的经济和生态意义可归结为一下几点:

(1)减轻城市管网压力;(2)解决城市自来水过度消耗的压力(3)利于自然界的水循环, 补偿地下水,符合生态循环;(4)雨水再利用为景观用水以节约维护成本;(5)可持续的运行系统,满足当今客户对于管理的需求;(6)创造更加绿色生态的景观微环境,最终达到城市生态体系及资源可持续愿景。

三、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的前景

我国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自古即有, 大多用于农业用水, 而城市雨水资源化的系统研究及应用尚属起步阶段。景观设计实施雨水回收工程现阶段仅局限于小部分住宅及开放空间设计中,大部分城市道路、住宅和大型建筑等城市的非渗透水面积最高达90%, 如果能将雨水回收技术和设施应用到这些项目的景观设计当中, 对于提高中国景观设计在可持续理念设计将至关重要。这样的一系列措施,不仅体现在雨水回收利用的技术上。既可以尽量做到投资的较少,保证回报的利益同时,也是一项长远有效的资源回收策略。在当下资源渐缺的时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措施。

资源回收发展前景篇3

(一)循环经济及其运行模式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是指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简称资源循环经济。是建立在资源回收、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从而实现生产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1-2]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就是在遵循循环经济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运行的低能耗、高产出,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具体为:对资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要采用清洁生产模式,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对农业生产采用生态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对不同产业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实现产业间多级生态链连接模式;对于废纸、塑料、玻璃等建立商业化的回收模式。[3]

(二)旅游循环经济及其运行模式

旅游循环经济,就是在旅游业中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从旅游市场的开拓与培育、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旅游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旅游环境的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实现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4]旅游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就是在遵循循环经济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业运行的资源循环、环境友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许多学者普遍认为旅游循环经济运行包括三个方面,即:旅游企业内部的循环、区域旅游循环和旅游的社会循环。

(三)旅游景区循环经济及其运行模式

旅游景区循环经济,就是指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应该从旅游企业长远发展出发,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旅游资源的使用量,尽量避免或减少人类活动给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所造成的破坏,减少对旅游景区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以保证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生态性,实现旅游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5]旅游景区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就是在遵循循环经济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旅游景区的清洁生产、合理承载、资源有效利用、污染合理控制、产品环保、购物和娱乐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二、峨眉山风景区旅游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峨眉山风景区的基本情况

峨眉山风景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四川省乐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风景秀丽,地势陡峭,素以“秀甲天下”而闻名。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国家旅游局将峨眉山景区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峨眉山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独特的地质地貌。

(二)峨眉山旅游景区旅游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旅游景区管理上缺乏旅游循环经济理念

目前,峨眉山景区内的旅游企业的循环经济意识和理念不一致,有的企业相对比较重视,有的企业意识薄弱。虽然,峨眉山景区的环境和资源保护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大多数旅游企业缺乏自觉的旅游循环经济意识,对旅游循环经济的认识不够,对旅游循环经济倡导的3R原则运用欠佳。例如:峨眉山景区周边的农家乐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燃料大多以燃煤为主,这些都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2.旅游景区游客过度承载

在旅游旺季,由于游客的过度承载,使得峨眉山旅游景区内住宿、交通、餐饮供给严重紧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资源空间承载压力加剧,到处人满为患,排队坐缆车、排队上厕所、排队看风景;在部分景点出现游客随意丢弃垃圾、食物、矿泉水瓶等现象,甚至有游客将垃圾丢弃到悬崖地带,无法及时清除,造成景区环境污染。

3.部分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较低

景区内部分旅游资源循环利用率较低体现为:景区内的居民砍伐新鲜竹子,卖给游客做拐杖使用,游客用完后就丢弃,没有回收利用,造成自然资源浪费;景区内的酒店大多为游客提供一次性用品等。

4.部分景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峨眉山景区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多为当地居民,有相当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资源的再利用、废物的再回收等意识不强,只注重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利益。

三、构建峨眉山旅游景区旅游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资源回收发展前景篇4

旅游景区门票的渊源

为深入讨论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我们有必要从资源型景区和门票制度的渊源,深入分析设立景区门票的核心目的。

(一)设立资源型景区的目的文化和和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为保护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持续与完整,各级政府逐步划定保护范围,其中具备条件的资源对游客开放形成了旅游景区,旅游景区的范围通常就是保护的范围,因此,设立景区的核心目的是保护。

(二)设立景区门票的目的弥补景区开放旅游的运行成本以及防止游览参观活动破坏文化自然资源的保护成本,是景区收取门票的初衷。因此,收取门票是管理的需要,有偿收取的核心是弥补游客游览行为的成本。

涨价理由分析

我们对景区涨价常用的公开理由进行了分析。

(一)高门票有利于控制游客流量从理论上讲,高门票远非控制流量的最佳选择。控制游客流量最简单、最直接、最通行的做法,就是规定最高接待游客数量、最大游客容量等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完全没有必要借助景区门票涨价。从实践情况看,通过高门票控制流量的成功案例十分罕见。在我国景区频繁涨价之后,几乎没有景区的游客数量因此减少。

(二)高门票代表景区资源品质高一些地方为了宣传促销,打出了“票价即身价,价格高就是品质高”的口号大肆涨价,这种盲目攀比、盲目造势的理由,完全是为涨价而找的借口,没有道理可言。仅举两例,故宫旺季门票60元,颐和园旺季30元,其品质低吗?

(三)高门票能够增加资源保护投入各级政府是国家各类文化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主体,不论资源是否用于旅游开发,政府都应该保护,都有责任保护好。门票收入不应成为资源保护投入的主要来源。在实际操作中,也鲜有景区将门票收入主要用于资源保护。有调查显示,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原108元门票收入中,资源保护费仅8元,剩余100元为管理费(47元)、机场建设费(10元)、公路费(10元)、IC卡成本(8元)①。

深层背景分析

我们对景区涨价的深层背景进行了分析。资源天然垄断旅游资源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了旅游产品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这种独特性形四、深层背景分析我们对景区涨价的深层背景进行了分析。

(一)资源天然垄断旅游资源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了旅游产品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这种独特性形成了景区天然垄断的特点。而随着我国旅游需求快速发展,资源突出的景区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其门票价格缺乏弹性,为景区大肆涨价提供了客观基础。

(二)忽视公益属性美国有391处重要资源被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其中246处免费开放,对于有偿收取门票的,美国国会也专门立法,规定门票价格上限,例如黄石公园门票12美元/人,25美元/车。据统计,上世纪末美国国家公园年接待游客2.7亿人次,门票总计约7000万美元,人均门票花费0.25美元。这种制度设计,保障了游客可以方便地领略各类宝贵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相比之下,我国资源型景区过于强调旅游的经济效益,突出“门票经济”,忽视了其传承文化、教育国民、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43处世界遗产中,仅杭州西湖和澳门历史城区2处免费开放。

(三)地方利益驱动地方政府将旅游景区作为摇钱树,将部分门票收入纳入地方财政收入,有的甚至给景区下达创收指标,使得景区不得不加快涨价的脚步,通过不断涨价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据报道,某著名景区门票收入中,40%自收自支用于员工工资,40%纳入县财政,仅20%用于维护费用①。

(四)高额回扣诱惑旅行社是连接景区与游客的重要媒介,而当前市场中,门票回扣成为旅行社重要的利润来源,因此,旅游市场上出现了门票越高,回扣越高,旅行社越推荐,游客越不满意的恶性循环。2011年,全国5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5.53亿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58.53亿元,人均门票支出仅29元,与景区公开价格存在巨大差距。

(五)补偿景区债务部分景区盲目追求接待规模和宣传效果,在大拆大建、大兴土木的同时,背上了巨额债务,于是,景区就将债务转嫁到游客头上,通过涨价来化解债务困难。

政策建议

在景区门票涨价的背后,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另一方面是旅游市场中不合理的行业规则驱动,因此,本文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1.坚持公益性原则旅游景区的所有权是国家的,所依赖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是全民的,地方政府接受委托进行管理,因此,制定景区门票价格是一种政府行为或准政府行为,必须考虑景区的所有权和社会的使用权,突出其公益性质,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同时,资源型景区作为公众资源,其价格应当明显低于商业型景区门票的价格。对于完全商业开发的旅游景区,由开发运营企业确定门票经营价格,充分体现市场原则和营利性质。

2.以成本定价以游客参观活动本身所产生的成本为基础确定门票价格,即游客为自身的游览参观行为买单。要明确景区门票的定价要素,对于普通资源保护、景区外部道路建设以及其他与游客参观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不应纳入景区门票定价因素。

3.国家分级指导国家制定指导价格,按照“按质定价”的原则,划分不同类别、不同品级的景区,根据品质等级指导景区调整门票价格,使价格恢复到合理区间。

资源回收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宁夏 县域旅游业 发展与对策

旅游业日益成为各国和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的战略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促进与国内外的经贸合作,增加外汇收入和税收收入,还可以拉动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已经成为宁夏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同时也已成为宁夏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产业。

一、宁夏县域旅游资源的特点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游,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沙湖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湖面、沙丘、芦苇、珍鱼、候鸟,是生态旅游的“黄金宝地”;沙坡头景区是黄河和沙漠的交汇的地方,也是4A级景区,开展了骑骆驼穿越沙漠、乘羊皮伐子漂流黄河等特色旅游项目;六盘山旅游区山势雄伟,景区内有被称为黄土高原“绿岛”的泾河苑,有纪念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创作《清平乐·六盘山》的将台堡,有以丹霞地貌著称的西吉火石寨,有海原大地震遗址公园;首府银川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都市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目前宁夏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8个(部级4个,自治区级4个),部级森林公园2个。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有历史遗产类旅游资源,比如:水洞沟遗址是中华史前文明的见证;西夏王陵规模宏大,造型奇特,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宁夏还是长城和黄河唯一交汇的地方,自治区境内有秦、汉、隋、明等朝代的古长城遗址,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有文化类旅游资源,比如:宁夏镇北堡的华夏西部影视城和金水旅游区曾拍摄了《红高粱》、《贺兰雪》等一批优秀获奖影视作品。有民俗类旅游资源,宁夏回族风情浓郁,清真寺建筑别具一格回族风味小吃美味可口,风俗歌舞优美动人,吸引着海内外众多游客。

二、宁夏县域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够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凭借和依据。宁夏县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目前县域旅游资源开发仍较为落后,除一些中心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好外,大部分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偏低,有的甚至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宁夏县域旅游资源整体上存在着分散性、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简陋、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薄弱、品位较低等主要问题。

2.资金投入不足,旅游设施建设落后

宁夏大多数县域由于经济不发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如吴忠市旅游局一年经费不足3万元,其他县可想而知),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一些经济效益可观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及时开发,即使是已经开发的景点,由于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档次低,接待能力有限,服务质量差,也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要,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旅游质量的提高。

3.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识有待加强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旅游景点的文化科技品位重视不够,不能深入加以挖掘其文化科技内涵;在政策保障体系上仍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投资、财政、金融、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能到位;对旅游促销的宣传力度不大等等。二是发展旅游业的意识还不强,导致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缺乏新思维、新观念和创新精神。

三、加快县域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1.树立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县域旅游资源

(1)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培育世界级、部级和自治区级的旅游精品

吸取和借鉴国内外经验,选择一批旅游景点、景区重点扶持和培育,使之成为世界级、部级和自治区级的景区景点。要聘请旅游业专家加以规划设计,促使宁夏县域的旅游景点能普遍上一个档次,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2)努力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宁夏县域旅游结构比较单一,要进一步增强当地旅游的竞争力,就必须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充分发挥宁夏县域旅游资源的优势,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旅游设施,加快县域旅游业的发展

(1)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以及西部旅游开发专项资金等办法争取资金

推行“东联西出”计划,促进欠发达地区与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经贸合作,提高西部地区整体开放的程度;还可以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旅游扶贫开发,帮助那些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尽快走上富裕之路。积极开展旅游信贷业务,支持县域旅游业发展。

(2)努力拓展民间筹资渠道,促进县域旅游业的发展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向旅游饭店、旅游商店、旅游娱乐场所、旅游信息咨询公司以及游乐园、健身俱乐部、高尔夫球场等具有高盈利、服务性强的项目。各级政府只要充分调动起各种所有制企业及个人投资于旅游业的积极性,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渠道就会拓宽,宁夏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就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3.树立开发县域旅游业的创新意识

(1)树立环境意识

宁夏特别是南部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较差,环境遭到破坏后自然恢复的难度很大。因此,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环境效益应该重于经济效益,应在旅游开发中做好并落实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

(2)树立市场意识

各县(市)在旅游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树立市场意识,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业效益比较,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和市场需求进行,切不可盲目发展,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

(3)树立特色意识,这是保持旅游业生命力的关键

注意发挥宁夏地处西部,自然景观粗犷、荒凉、壮丽,人文资源奇特而神秘的特色,围绕西夏古都、回族风情、黄河文化、塞上江南、红色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途经地等特色,开发县域旅游资源,促进县域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树立民族意识

宁夏是回族聚居的地区,在县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千万不可忽略民族意识,应该特别重视民族和宗教政策,旅游开发必须要顾及当地的民族信仰,要防止因开发不当而引起民族矛盾和冲突。

参考文献: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3]杨桂华.旅游资源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4]保继刚等.旅游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6]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7]徐进.旅游开发规划及景点景区管理实务全书[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8]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政文处.宁夏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利用[Z],2000.9.

资源回收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矿产勘查开发 未来 中国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98-1

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它的开发今后将更加受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此笔者想就我国未来有关矿产勘查开发进行以下探讨。

1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在经过粗放型阶段后,由于受人类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过去那种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互脱节的现象将受到限制。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多数与环境保护、环境治理脱钩现象较为普遍。甘孜、阿坝地区大片风景旅游区及草地保护区的矿产资源开发禁入政策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未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步伐,全国已有或规划的矿产资源开发区可能有类似情况。根据矿产资源开发、生产与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也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呼声日趋激烈及环保执法更加严格,矿产资源开发的生产成本(环保投入和勘查费用进入成本)将进一步增加,因此矿产资源开发的集约化经营已势在必行,主要体现在生产规模扩大、技术含量高、人材素质高及资金密集型的集约化资源综合开发、综合利用上;严格控制矿产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在资源、环境等自然生态系统可承受的限度内保障社会、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进行重大改革,以满足未来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发展。

2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人均拥有矿量问题

近几十年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我国的人口得到了极大的控制,未来其人口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减缓;同时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高速发展,我国矿物质人均拥有量已经有了提高,但与国际人均拥有矿物质量仍有较大差距,且发展势头明显减缓,今后的发展将趋向于人均拥有矿物质的质的提高上。但当人均拥有矿物质的质和量达到一定的限度后,就有一个平衡的问题,因此可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未来对矿产资源(主指金属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

3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矿物质的综合回收利用问题

我国矿产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贫矿多,共、伴生矿产多,尤其是有色金属矿产,选矿较难。

(1)在共生、伴生有用元素方面,目前我国国有矿山企业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应该说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国有矿山如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钒钛回收已占全国钒钛产量的80%,金川铜镍矿中铂、钯、金、银、钌、铑等元素已可综合回收利用等;但乡镇、个体矿山的共、伴生有用元素利用较差。

(2)在矿山采、选回收率方面,我国的铁锰等黑色金属矿山采选平均回收率为65%,国有有色金属矿山采选综合回收率为50%;煤矿回采率只有50%;就总体而言,我国矿山采选回收率比发达国家要低20%左右,因此提高矿产的采选综合回收率有相当的潜力可挖。

(3)尾矿、废石、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如低品位金矿、煤矸石的综合开发利用。因此,随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加强及国外有关矿产采选冶先进生产工艺的引入,我国已有矿山或已勘查矿产地应重新论证,如我省马边、雷波等地丰富的低品位磷矿、川南硫铁矿、丹巴的铂镍矿等)的矿产的开发潜力很大,矿业增加值相当可观,同时可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资源效益。

4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金属的回收利用、开发替代产品问题

4.1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

金属是可以反复回收利用,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及大部分非金属矿产其产品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一次性矿产),西方发达国家在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方面走在前列,如英国1996年铝消费量的47%、铅消费量的64%、钢消费量的53%是来自国内废旧金属的二次加工回收。由于受环境、成本等的制约及技术进步,我国对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发展空间相当大。未来,随金属矿产开发积累到一定程度,当再循环中的各类金属总量达到一定限度后(即人均拥有金属量满足其生产、生活要求后),社会对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依赖将受到抑制。

4.2发展矿产资源替代产品

我国,矿产资源替代产品发展潜力极大,主要发展途径有:

(1)如以水能、太阳能、氢气、风能、潮汐能、核能其它自然资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发生重在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既利于环保又可循环利用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其开发量只占其水能蕴藏量的12%左右。近期,美国等开发成功氢气燃料汽车并将批量投放市场,特别是强调环保汽车、绿色能源的今天,这将进一步改善由于煤炭、石油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在能源矿产方面,今后应加强对清洁能源天然气(包括煤成气)的开发利用,也许21世纪天然气(包括煤成气)勘查开发将成为能源矿产开发的主流,因为现有资料及开发证实,我国的已有油气区、大陆架及大多数煤田,其天然气(包括煤成气)开发潜力很大,同时又得到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

(2)某种矿产(物)元素替代另一种矿产(物)元素,这方面许多非金属矿通过超微、超纯、改性等可相互替代使用尤为明显。

(3)人造矿物替代天然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

(4)其它人造材料替代天然矿物(石)等,如人造花岗石、人造大理石及人造塑料管(替代镀锌铁管)等。因此矿产资源替代产品在未来也将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4.3加强非金属矿开发利用

非金属矿产勘查开发应该说市场前景很好。但由于目前我国非金属矿产粗加工等初级矿产品已相对饱和,而高附加值非金属建材产品还从意大利、法国、台湾、日本等地进口,如高档卫生洁具、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及高档玻璃等。因此未来非金属矿产开发应加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利用,同时应加强/绿色环保建材的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强."大地质"服务经济之路越走越宽--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十一五"保资源、保发展成就回顾[J].南方国土资源,201l(3).

资源回收发展前景篇7

“宽带中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千秋好事,可谓前景无限。巨额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可以让公众享受信息便捷,围绕宽带产业链可能形成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型企业,还有一个预期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信息消费市场,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助推作用。然而,在市场语境之下,有时候是前景决定“钱景”,有时候又是“钱景”决定前景。就“宽带中国”来说,更多的可能是“钱景”决定前景。

首先,“宽带中国”建设巨额投资的“钱景”何在?《通知》给出的方案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加强税收优惠扶持、完善投融资政策”,但究竟谁是“钱景”的责任承担主体,却没有给出真正的解决方案。财政资金支持主要是“普遍服务补偿”、“引导地方相关资金”、“贷款贴息”,国家财政似乎没有“埋单”的意思;至于地方相关资金,无疑会先看未来的前景,即使有“贷款贴息”的保障,银行也会出于风险控制“三思而后行”。

如果巨额投资主要由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承担,虽然三大运营商一年的利润总和超过千亿,但也还没有能力独立承担“宽带中国”建设的投资,加上三家电信运营商的利润是各自的,不可能混用,而且很不平衡,联通电信的收入之和才接近移动,如果以运营商的实力确定承担责任的大小,则将进一步加剧三家电信运用商的不平衡,会给中国电信业的未来发展埋下隐患。更重要的是,电信行业本身就是高利润垄断行业,“宽带中国”导致的进一步垄断会不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令人担忧。

如果巨额投资主要由投融资承担,大多数社会资本都是唯利是图的,在进入宽带市场的时候,必然优先考虑投资收益的回报问题,即使有国家财政进行“贷款贴息”,没有可以预期的投资收益回报,社会资本也是难下决心的。如果投资收益回报明确,那就意味着宽带速度的提高,必然会带来消费者支出的增加,毕竟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能否承担得起每年数额不菲的人均信息消费支出,也值得怀疑。

资源回收发展前景篇8

一、导言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以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同构的人与自然循环圈为基础,它要求旅游业和旅游消费同步对接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消费生态化即指消费过程的一种定向改变,该改变最终能够协调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间的矛盾,能使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永久地支撑人类的发展进步。一般人也都承认游客的生态消费对旅游区及旅游目的地的积极影响。对游客生态消费行为的界定可结合对生态旅游的定义进行理解。美国的Norris指出,“真正的生态旅游是在不损害资源的前提下,既能改善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又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利益的一种旅游形式”。因此,笔者认为,旅游景区中的“游客的生态消费行为”,可从游客为对景区的“环境保护”以及对当地居民提供的“经济资助”两方面开展讨论与研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发展旅游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者的生态消费行为的支持。多年以来,我国的旅游景区对于游客的进入大都设有门槛即门票,且呈跨台阶式上涨趋势。游客支付的高额景区票价,是否与其生态消费行为程度成正相关关系?门票涨价是否可以促进景区的更好保护与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本研究因此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以期对政府管理部门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管理方面有所裨益。

二、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现状

1、景区普遍存在“门票经济”现象。旅游景区资源本身具有公共物品特性。但由于需配套相关的旅游服务,于是便伴生出所谓的旅游经营者或部门。通常,景区经营者不可能根据成本,对观光服务的各方面单独收费,而是将这些收费捆绑在一起,也就是景区收费存在着交叉补贴。在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中国旅游业中,景区门票一直被认为是旅游区的“入场券”,不少地区将门票做为当地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旅游景区作为社会福利事业兴办,门票价格低,之后则普遍进入了一个持续且快速涨价的通道,也引起了较多争议。例如,九寨沟以美景闻名天下,从90年代后期开始收费后,由最初80元一路上涨到今天的310元;云南石林票价175元;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245元。若将中国景区景点门票与外国的进行对比,相较于日本富士山的免费、俄罗斯克林姆林宫的150卢布(约合45元人民币)来看,中国的门票价格可堪称“世界之首”。另外,门票支出在旅游总消费中的比例过大,高票价往往使旅游者的门票支出占到旅游产品总价的40%以上。

2、少数景区门票走低价或免费路线。与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普遍连连涨价的现象相反,以浙江杭州为代表的少数景区另类地走门票低价或免票路线。杭州的游览景点门票价格走过的是一条“免票———低价———逐步高价———免票”螺旋式发展道路。在世纪之交,杭州市作出一项决策:打通西湖环线,开放整个西湖,同时取消所有西湖沿线公园的门票。从2002年始,杭州市连续五年对西湖景区进行全方位保护和整治,随之而来的是“还湖于民”,即将相关景点向市民及旅游者免费开放。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自2002年10月至2008年底,西湖风景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及其他公园景点共56个,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总面积逾2000公顷。目前,除了被专家认为不适宜免费开放的景点如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和动物园、植物园等,以及一些私营性质的主题公园外,杭州其他的景点几乎全部撤销了价格门槛。在目前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中,杭州西湖风景区应该是唯一实行全天日免费开放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三、对门票价格与游客生态

消费行为关系的调查分析笔者对于游客生态消费态度及行为的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2010年3月,在杭州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43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98份。问卷主要了解游客对杭州西湖景区实行免票制的态度、游览景区支付的心理承受成本、旅游化费构成及意向、在景区浏览时的环境行为等。对于杭州旅游门票体制改革表现在经济、环保等方面的效应,主要通过收集政府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另外,相关的文献浏览是本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调查与分析,主要发现有:

1、门票低价有利于游客对景区景点“环境保护”。笔者调查发现,游客在免费准入景区景点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在398位被试中,有232人表示,与去收费景区相比,在杭州免费景区旅游会更自觉主动地维护景区景点的环境;96人表示“经提醒后会”;70人的回答表明其在收费景区和免费景区的环境态度没什么区别,其中有7人认为“环境保护是管理部门的事”。从开放式问题回答可看出,不少游客认为,虽然游客的环保意识很重要,但政府及景区管理部门的提醒和规制也是不可或缺的。据此可以认为,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与游客的生态消费行为有一定的关联度,且门票价格越低,越能促使游客显露环保意识。生态消费是一种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它要求人们的消费建立在符合物质生产与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上,在对生态环境给予保护、爱戴与贡献的前提下满足消费需求。游客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是景区生态保护的重要因素。上海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就非常肯定杭州“西免费湖”的旅游定价策略,他认为:当杭州将西湖免费奉献给大家时,游客也会有感恩心理,能更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人性的回归,是互相尊重和互相感动。

2、价格杠杆未必是调节需求的良药。支持景区门票涨价者往往赞同“利用价格杠杆控制游客量以保证旅游承载力”的观点。诚然,“旅游承载力”理论所表述的“适度控制游客量,实现旅游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不无道理,但涨价并非疏导客流的最佳选择方案。从逻辑上讲,一种商品之价格高低,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然而,像旅游景点这样具有稀缺性和垄断性的所谓商品,价格杠杆作用就未必明现,尤其是对于目前盛行的公费旅游模式。一些知名景区景点上调门票价格后,客流量并未减少。例如2004南京明孝陵将门票价格从15元调到50元,游客数量同期比较却增长了62%。杭州的景区客流调节就摆脱了提价依赖症,以疏代堵。杭州除了开发新景点、扩容景区以增加旅游供给外,还采取倡导旅游旺季时本地居民让路于外地客人等举措,有效实现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将游客从传统的高需求景点分流出来之目的。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5年,杭州游览景区的游客从2087万人次上升到2304万人次,但是收费景点的年游客量却从2087万人次下降到1527万人次,每年递减7.5%,而这些未实行免费的景点恰恰多是那些需要严格控制客流量的高需求景点。#p#分页标题#e#

资源回收发展前景篇9

本报记者走访发现,废品价格一路走低,回收老板纷纷“惜售”,武汉有的小老板存有7吨废铝,有的存有20吨废铁,有的甚至有600吨废纸难找合适买家。

“收得越多亏得越多” 废铝废铁连跌七个月

洪山区武丰社区709号的小院内,废钢铁堆积如山。记者前来采访时,门前有辆满载废铁的小货车还没卸货。回收站年近六旬的老板曾师傅无奈地说,堆放的槽钢、铁架子等有十六七吨,今天收的明天跌,上午收回下午跌,所以积压到现在没有卖,装在车上的废铁没有卖出去,也不敢大量收购废铁。

沌口东风大道普天居贤院小区,有两个临街的废品回收站点。老板李家华介绍,去年收购废铝材价格每公斤8至9元,废铁每公斤2元,不料去年下半年废铝价格直线下降,库存废铝以每天500元的速度亏损,现在废铝和废铁跌至每公斤7元和1.2元。

李家华没有急于出手,“我做废品回收有六年时间,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年开年之后工厂开工,废品价格会上涨!”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去年和今年连续两年,春节后的行情比节前更差,他连续两年押错宝,至今积压没有售出。

李家华分析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废品价格和此时差不多,但当时“萎靡的市场行情”只持续三四个月,到2008年底时,价格便逐渐回升,对他也未造成太大影响。然而今年开年以来,废品价格持续走低,持续七个多月也无触底迹象,收得越多亏得越多。

李家华的废品回收点现在处于半歇业状态。记者在现场见到,积压的铝合金门窗、吊顶扣板和锅盆等废旧铝材,堆满了一个门面。他称,有铝材七八吨,现在卖出去至少亏3万元,这还不算门面的租金。谈及将来的打算,李家华有些茫然地说,“现在心里还没底,或许会撑到年底再转向。”

“今年像一下子垮了” 600吨废纸难找销路

青山大洲村是废品回收的区域集散地。大洲村的丁婆婆头顶烈日,拎着一捆废旧纸箱来到家旁的废品站,8公斤纸箱仅卖了4.8元。“早知这么便宜就不攒了,卖的钱还不够买两斤青菜!”满头大汗的丁婆婆报怨说:“废品跌价,是不是废品站有意压价?”

听到这样的牢骚,废品站老板解释说:“旧纸箱0.6元/公斤,现在就是这个价,谁会把生意往外推呢?”据介绍,塑料饮料瓶回收价格也一落千丈,今年6月、7月的回收价为每个8分和5分,而去年收购价为0.1元……

大洲村671号从事废旧书本回收的魏阳贵师傅在家里打。从事废品回收20多年,他感叹称,自2008年以来,废品回收生意就不好做了,“今年更像一下子垮了!”

记者在他的回收点看到,三间民房内废书堆了三米多高,成了名副其实的“书屋”。“这些废书全部都是今年上半年回收的,总共约30吨,至今还没有联系好出路。”魏师傅左右为难地说,本想继续回收摊低成本,但又担心价格持续走低亏得更多。

来自黄陂的李女士,在大洲村经营着三个回收废纸的门面,共约120平方米的门面里堆积的废旧书本报纸高约3米。李女士说,门面由丈夫魏老板三兄弟共同经营,最近三年价格一直在掉,生意一直在亏。李女士算了一笔账,去年6月份,废纸出售价折合1.5元/公斤,回收价1.25元/公斤;今年出售价跌至1.05元/公斤,回收价降至0.75元/公斤。

李女士说,由于库存没有及时出售,去年收回的废纸积压至今,门面里的百吨库存只是一小部分,位于青山沿港路的仓库里还积压有500吨之巨。记者在沿港路的仓库见到,废纸废书堆满五六间仓库。

魏氏三兄弟的老二告诉记者,行情好时,他们的废纸销往省内秭归、南漳、武汉等地造纸厂,并远销湖南、江西、浙江。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废纸价格直线下降,目前三兄弟积压600吨左右。

随着无纸办公、网络出版等趋势,市场对纸张的需求逐年递减,一些造纸厂开始限量生产或是改做其他商品,对废纸的需求量不断减少。目前废纸在省内基本无需求,外销每吨物流成本就达一两百元,三兄弟天天四处联系买家,可一直无人上门收购。

“亏本也要卖” 废电子产品遭腰斩

在武昌黄鹂路经营废品回收站的小邓来自大悟,他19岁到广东打工,从事绘图制图工作,每月固定收入4000多元。前几年,他听说亲戚在武汉从事废品回收“都发了财”,年收入近20万元,都在武汉买了房买了车。招架不住亲戚们的劝说,小邓辞去相对稳定的工作,来到武汉从事废旧电子产品回收。虽然入行才短短两年,他对废品行业的感受是“冰火两重天”。

小邓介绍,17的CRT电脑显示器,去年回收价为60元/台,今年的价格只有40元/台,而且“跌得太快,昨天一个价,今天一个价”。有一次,小邓以40元的价格回收了两台显示器,最后还是以40元的价格卖出去,“中间做了不少无用功”。邓师傅介绍,电脑主板去年售价为70元/公斤,今年下降了七成,只有20多元/公斤;台灯、收音机、电视机等杂牌线路板去年售价6元/公斤,今年是3.5元/公斤。实际上,目前废旧电子产品的毛利,每公斤只有0.1~0.2元,最好时也只有0.4元。

黄鹂路废品回收点的杨正兵,坐在废品中间眉头紧锁。“电子产品降价幅度最大。”杨正兵告诉记者,去年旧电脑的回收起步价为160元/套,而今年的回收封顶价为100元/套。21彩电去年的回收价120元/台,今年却只有70元至75元。

杨正兵说,电脑和电视一样,回收后都难逃被拆卸的命运,都是大卸八块后的零件论斤销售。“今天上午打了好几个电话,要么是关机,要么是说不收了。”他告诉记者,电话联系的这些人都是十年来,与自己生意往来密切的“老朋友”,但今年的行情让他们也无所适从。为了回笼资金,加快货物周转,老杨每天仍在不厌其烦地跟老朋友们联系,“亏本也要卖,将来行情怎样谁也说不准,库存越多也许亏得越多”。

低买高卖不保险 延伸产业链才有钱景

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处吴俊志处长告诉记者,他出席了2013年第二届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论坛,业内人士认为再生资源行业前景广阔,但因市场需求疲软,回收企业目前处境较为艰难。

据介绍,因受宏观经济影响,去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及报废汽车等类别的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回收总值双下降,减少产值350.5亿元,降幅为6.1%。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主要受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终止影响,同比下降48.5%。

废品跌破回收成本价,广大回收店家采取惜售的策略是否妥当?吴处长表示,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曾发表了《2013年再生资源回收分析报告》,对相关再生资源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化解前,废钢市场形势难有根本好转;预计今年我国有色金属价格仍呈震荡格局,但年均价格将比2012年有所上升;今年全国纸浆消耗总量预计达9600多万吨,较上年增长3%左右。

资源回收发展前景篇10

河南葛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依托国家政策扶持、传统产业与地域优势、完善的产业链与科学化的管理,建设内部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可为进驻园区内企业提供各种金融、税务、物流、仓储、安保、质检等多元化服务。目前,公司所属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的河南省唯一一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教育基地,是部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

河南葛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位于长江以北最大的废旧金属集散地――河南省长葛市大周镇。西临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北临郑州国际机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公司规划占地1628亩,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包括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中原再生资源国际电子交易中心、电子商务信息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中心,集废旧金属交易、加工、处理、仓储、物流运输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中原经济区的崛起,葛天将始终把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摆在核心位置,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努力,为商户创造前所未有的商机、为企业提供总部聚集的基地、为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为需求者提供信息咨询、为企业提供发展升级的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增值回报。

公司建设项目集废旧金属回收交易中心、再生资源信息中心、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中心,物流中心、金属加工中心等,是集废旧金属回收拆解、分拣、交易、仓储、物流及电子商务等配套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废旧金属回收交易市场。

充分利用大周镇多年来形成的全国废旧金属回收网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统一管理、规范经营、疏通信息、简化环节、集聚资源的原则,建设废旧金属回收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对废旧金属回收、分拣、交易,巩固当地废旧金属加工企业可靠的、持续性的废旧金属原料来源,实现产业链的配套功能,为发展地区经济,促进废旧金属回收贸易市场繁荣创造条件。

同时,公司和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中国供销集团――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中原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双方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进长葛地区和葛天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将葛天再生资源基地打造成为中原再生资源信息中心,以葛天再生资源基地为基础打造中原再生资源金融服务中心,打造中原地区再生资源仓储物流集散中心。

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区域内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的实际,通过编制和实施规划,强化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的规范管理,实现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竞争有序的建设目标,建立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建设项目。在公司大力推动下,河南葛天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成为我国中西部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家电下乡”工程和家电“以旧换新”工程的实施,我国正步入家电产品更新换代的高峰期。据了解,废旧电器中含有大量可回收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塑料、玻璃以及一些仍有使用价值的零部件等,其回收利用具有广阔前景。本公司抓住机遇,建立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拆解中心,将建设成为长江以北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化再生资源产业基地。

多样经营 前景广阔

按照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标准,公司建设规模化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将建成以废铜、废铝、废旧不锈钢、废旧镁合金等有色金属的集中回收分拣、简单分类及初级加工为主,并集回收、交易、仓储、运输、物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弃电器家电回收拆解、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公司投资建设的河南葛天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位于长葛市大周镇,有着较强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产业优势。地区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产业有着3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全国废旧金属回收加工行业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有着较为完善的废旧金属回收、加工处理产业链。

河南葛天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成后,在龙头企业入驻市场的影响下,通过对回收企业、回收商户统一规范管理,产生集聚效应。并且按照废旧金属的不同种类、性质划分区域,进行规划整合,实现规范化管理。按照“六统一、一规范”的原则,即:统一区域规划、统一门头招牌设计、统一计量工具、统一检测标准、统一广告、统一市场管理等项措施,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培育诚实守信、公平交易,努力维护市场形象,提升河南葛天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市场繁荣奠定基础。

为更进一步促进公司发展,河南葛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将创造良好的废旧金属回收交易的经营条件。按照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标准,市场除具备交易、仓储、物流等功能外,同时建设废旧金属电子现货交易平台,包括有色金属回收加工信息服务系统、仓储物流配送计算机系统、电子结算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四大系统。

针对传统银行信贷管理体系与中小企业经营及融资特点不相适应的问题,公司充分发挥投资公司及商业银行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融资平台。另外,公司将建成全方位市场安保服务功能,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功能,权威的废旧金属品质检测服务功能,现代化仓储服务功能,健全的物流服务功能,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功能,完备的废旧有色金属的打包、压块、称重、装卸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