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十篇

时间:2023-04-02 16:03:25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篇1

科研成果应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1、科研成果应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创造性是指前人所没有或国内外所没有的.理论上有新的创见,技术上有新的提高。先进性应该在成果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水平上有所提高;

2、科研成果必须具有社会价值,并得到社会的公认。既要有实用性.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具备实施条件.满足让会要求.经济价值高;

科研成果篇2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同志在“2011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上发表讲话,专门提出了“以改进科研评价为突破口,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要求。新时期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对研究工作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1评价的科学性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一项内涵丰富且影响深远的工作,其成果评价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基础工程,不能单纯采用一个或几个指标来进行评价,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完备的指标体系。

1.2导向的合理性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目标之一是引导科研创新体系的建立,促进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生。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目标决定了,评价体系要引导高质量、更高水平成果的产生,而不是看重数量。

1.3指标的可行性

评价体系中的各类指标要尽可能明确和简单,在评价过程中应可量化、具有可操作性。指标的设置应恰当、合理,评价分值应能正确反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1.4学科的平衡性

评价体系应能照顾到不同学科,评价标准能够适应于不同的成果形式,同时通过评价促进各学科间的平衡。在设计学科指标时应充分考虑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指标的兼顾,保持合适的权重。

2现行评价采用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2.1同行专家评议法

这是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评价方法之一,同行专家评议是指由从事某领域或接近该领域的专家来评定一项工作的价值或重要性的机制。这种方法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评价内容的本质,因为只有同行才容易对同行的学术水平、工作质量做出准确的判断。一般分为通讯(网上)评审和会议评审两种。同行专家评议能够对成果水平有一个科学、总体的评价,但由于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难免存在情感倾向、个人喜好、领导干涉和本位主义等方面的问题。

2.2刊物(出版社)级别判定法

在论文或著作的发表过程中,编辑部要通过形式初审和编委专家评审等多道程序方能决定是否采用,因此文章或著作的发表(出版)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学术水平,高级别刊物(出版社)为了维护其公认度都会对发表的文章进行严格把关。但是由于刊物涉及学科多,各学科文章的发表难度不一。同时存在众多国内外机构对刊物的收录或定级,定级标准和方法无法统一。

2.3成果量化评价法

量化评价就是将刊物级别、论文的篇数和字数等定性指标转化为数量化的评价指标,这种评价方法客观性强,没有主观的情感因素在内。但是由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大多为意识形态领域成果,不易科学量化。同时靠数量堆砌对比进行成果评价,只会引导产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和诚信丢失的风气。

2.4成果被引(影响)评价法

对基础研究来说,以成果的被引用、索引情况来评价成果的质量也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一种方法。目前比较认同的有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ISSHP(国际学术会议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对于应用研究来说,以调研报告被审签和转化为政策文件等方式,来确定成果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种评价方法注重了成果的认可度、后期影响和产生效益,但是由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效益滞后、价值隐性,被引和转化效益需要在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内才能体现出来,给评价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3如何建立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

3.1完善公开、公平、公正评价制度

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必须坚持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准则,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公开评价程序和评价标准,建立相应的监督、公示、反馈、申诉和举报机制,确保评价工作的公开透明和阳光运行;同时,要通过异地评审、完善专家库、规范专家遴选机制、匿名评审等方式,提高评价的公平性;最后,保证专家学者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从学术创新和贡献的角度,对研究成果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2以质量为导向,促进高水平创新成果产生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更多高水平、一流学术创新成果的产生,因此评价工作要坚持科研评价质量第一的理念。正确理顺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将质量理念始终贯穿于评价的各个环节和层面,逐渐改变简单以成果数量多少来评价业绩的做法。可采取代表作或限定数量等方式,更加注重成果的学术原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构建新理论等作为衡量研究成果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

3.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科研成果篇3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国家不断加大中央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由此引发了庞大的财政科研经费与落后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为了推进我国从科研经费大国向科研成果强国转变的进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旨在规范我国科研项目及资金管理,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本文拟通过分析现行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次改革《意见》中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行介绍与解读。

关键词:科研项目;科研资金管理;政策建议

一、科研项目及资金管理的意义

党的十正式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已成为了我国全面战略布局中一颗重要的棋子,这意味着我国科技事业即将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为了解决各高科技企业、各高校科研人员在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时的后顾之忧,确保项目创新的顺利开展,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中央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为科技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前进动力。慷慨的投入换来了大量的世界级创新成果,但在我国整体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如何让这笔巨额资金花在刀刃上?如何催生与之相匹配的创新成果?如何将我国从科研经费大国转变成科技成果强国?这一系列问题成为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道路上不得不跨越的坎。

二、科研项目及资金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财政部与科技部先后多次颁布了科研项目与资金管理相关的政策,但由于政策本身的可操作性有限以及政策并未覆盖所有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得目前我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科研项目以及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科研项目管理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目前,中央财政科研项目管理缺乏一个整体的统筹规划,不同领域的项目实行分别管理,不同项目信息无法及时在系统内部进行交流共享。这样一来,难免会造成项目在计划与安排的过程中出现分散、重复、交叉等现象,使得有限的科技资源无法发挥最大效用,造成资源的浪费。随着科技创新活动的日益复杂,这种大局观的形成将更加重要。

(二)科研经费管理缺乏完善、公开的政策支持。面对庞大的财政科研经费,由于相配套的资金管理体系尚未形成,这使得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资金的申报与使用过程中屡屡出现类似“突击花钱”、编制虚假预算等钻空子的现象。正是这一系列非“人性化”的科研经费管理条例造成了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不科学、不公开、不透明。

(三)科研人员缺乏相应的创造活力。目前,由于相关激励政策的不到位,使得科研人员的收入分配与其研究贡献不匹配,这大大抑制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一些科研人员无心研究。因此,科研项目及资金管理不仅属于科技范畴,更关乎收入分配、社会公平等现实层面的问题。

三、改革理念及特点

针对上述问题,此次科研项目及资金管理改革可谓是动真格,见真章。《意见》从项目及资金统筹协调、项目分类管理、项目管理流程、资金管理、资金监督、信息披露、科研人员积极性、相关责任的归属等方面提出了29项具体措施。就目前的科研项目与资金管理政策而言,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条款过于死板、权责划分模糊。因此,此次改革《意见》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旨在以人性化的管理营造活力健康的科技创新氛围。具体而言,这种“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以激励导向为出发点。突出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应本着尊重科研人员、尽可能激发科研人员体现自身价值的理念,通过制定与科研人员贡献度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对后续科研成果实施有效的保护等政策,解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的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二)以问题导向为着眼点。改革应着眼于解决管理过程中突显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对已有政策面面俱到的赘述。《意见》直面社会关切度较高的敏感问题,针对存在的一题多报、重复资助、资金信息不公开透明等现象均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

(三)以简政放权为改革途径。资金的划拨部门应加快职能转变,减少对于资金接收部门不必要的干预,尽量发挥科研人员的自主创造性,使得科学研究能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开展。在管理过程中,主管部门将与科研相关的权利与责任下放到项目的承担法人,主管部门则依靠对政策的不断完善对科研进展从宏观上进行控制。

(四)以监管与服务并重为最终落脚点。始终遵循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创新主体这一宗旨,监督只是为了服务工作的更好开展而必不可少的手段。这就意味着在监管的过程中,对于科研主体所反映的问题监管部门应及时处理,尽可能的为研究主体创造有利于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

四、具体措施

(一)科研项目管理。为解决科技资源的重复分散问题,《意见》拟建立健全统筹协调与决策机制,通过建设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与下级地方科研机构的沟通。并且,《意见》首次设立项目终止机制,及时叫停开展过程中未达到动态考核标准的项目,试图避免当前科研机构一旦成功立项就万事大吉的现象。

针对科研项目分类混乱现象,《意见》为科研项目分类管理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根据项目研究的不同目的,对重大项目、基础前沿项目与公益行项目实行分别管理、分别配置资源。

《意见》还对科研项目申报的全过程进行规范,试图通过统一申报时间、健全立项审批流程、完善过程管理、提高项目验收质量等手段确保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的公正透明。

(二)科研资金管理。《意见》关于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规定可以总结为张弛有度。对于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中的绩效支出政策做出了严格的解释,确保各项规定落实到位,实现专款专用。而另一方面,对当前过细过严的预算编制规范以及严苛的结余资金统一回收的结转规定做出调整,按照项目实际情况的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从根本上杜绝了研究机构为了完成硬性指标而突击花钱、编制虚假预算等现象。

(三)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意见》通过建立与实际贡献相匹配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健全人才流动、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等后续保障机制这两大方面消除了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尤其是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双向人才流动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使得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调动。

五、结语

归根结底,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与最终目的都是人,将改革重点从科技本身转移到科技如何支撑民生建设,旨在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才是此次改革的本质。诚然,这只是一个开始,相关政策的彻底落实还任重道远,但毫无疑问,本次改革标志着我国在从科研经费大国转向科技成果强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篇4

关键词:社科;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178-02

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文社会科学,是基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二者的总称。人文科学原义是指与人类利益密切相关的学问,它是与神学相区别的。经过长期的演变,狭义上讲主要是对于希腊文、拉丁文和古典文学的研究,这里面包括有政治学、历史学、语言学、伦理学等研究。与之相对的社会科学则主要研究的是社会现象,比如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等等,它的要义在于阐述社会存在的现象及演进规律。

我国高校承担着全国近一半的科研任务,在这些科研任务中,相当一部分产出都是来源于人文科学。越来越多的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出现,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和自然科学类的科研成果转换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了解和关注。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

1.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意义关系的事物

人文社会科学所要研究的内容,不仅仅在于事物的普遍性,还要对特殊性加以研究。在研究期间,还要重视对于事物偶然性的研究,探究偶然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所要研究的是主客体间的双向理解,这种理解往往表现在互动关系上。在科学的悠久长河中,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科学这座大厦的基石,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作用无可替代。

2.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双重特性

一般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特性即为科学性与价值性。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是依托现实的科学,它以客观事实为依托,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依照合理的逻辑和程序,使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对相关事物进行认识与实践,从而得出一个科学的论证。正因如此,人文社会科学才有着科学的品格,它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科学性的特征。另一方面,自然科学是通过对于自然界因果关系的研究,揭露事物存在的普遍性,从而寻求事物的共性,来排除事物的偶然性。人文社会科学并不仅仅局限于研究人类世界的普遍性与共性,除了在共性的基础上,排除偶然性外,人文社会科学还要研究人与人的创造与表达,研究人类的特殊性。正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的特殊性,才使其具有价值性。

3.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综合性

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这就使得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显而易见的人文特性。这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价值性;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用性。所以,这些都说明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大学科,综合性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本质特性。

二、关于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的分类及特点

在对于人文社科的科研成果进行分类时,采取的比较普遍的方法是依据科研成果的属性和表现形式。如果依据成果属性来划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都是一脉相承的,都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综合性研究和其他研究。如果依据成果的表现形式加以划分,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一般分为著作、论文、课题研究报告以及译著等等。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成果具有复杂性

人文社科科研环境的复杂性决定着其科研成果的复杂性[1]。人文社科由于研究的对象具有复杂性、相关性和不确定性,研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断变化,具有较大的或然性,其规律本身很难被捕捉。研究者认知程度和研究角度的差别,各种政治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会使研究成果千差万别。

2.作用具有间接性、延时性和长期性

人文社科的研究领域十分宽泛,某些研究成果能够直接作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但是对于大多数成果很难产生直接效益,它们需要逐渐被人们认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使得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价值需要时间的积累。

3.作用具有不确定性

人文社科的科研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其成果作用于广大民众,在数量上、年龄分布上以及地域分布上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基于精神产品所共有的特点,受到传播手段和途径等因素的影响,其产生的作用很难量化,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转化中的问题分析

1.成果转化率较低

大体来说,人文社科类的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专著和相关研究报告来表现。这些成果每年的数量少则上千、多则达万,有相当一部分成果是发表在核心或权威期刊上。这些产出的成果值得我们引以为豪,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里面相当一部分成果来源于文科类,而非社科类,而且里面的高水平著作往往是对于某些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非专业人士对于这些研究根本不能理解,这也造成这些成果的转化率和推广率低下。相应的那些应用性强的成果,学术水平并不高,且多为借鉴所得,少有创新,更不必说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了。

高校里的人文社科类教师和科研人员,虽刻苦钻研教学研究工作,但他们社交圈子相对狭小,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和关注度较低。尽管有些研究成果的水平很高,但实际价值有待商榷。同时受到绩效考核压力和扩招后教学工作量增加的影响,很多教师和科研人员更关心成果的数量,这就使得成果多为重复性工作,难以产生影响力。

科研成果篇5

2015年,是中医药发展的大事之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等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发展做出重要批示,以及《中医药法(草案)》正式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使中医药振兴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在此背景下,《经济日报》内参编辑部和《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组成“中医药走向世界”联合调研组,通过挖掘中医药发展典型,深入调研产学研的各个领域,探寻行业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难题,从而寻找“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路径,为行业的发展鼓与呼。

近日,由总医院付小兵院士牵头的“中国人体表难愈合创面发生新特征与防治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措施研究”,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然而该成果却在推广应用中遇到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外用药应用研究的里程碑

医疗业界众所周知,外科领域存在着西医药难以攻克的世界性难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难题是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这一领域主要包括严重创烧伤后残留的创面、糖尿病足、下肢动静脉溃疡等。具有致伤因素多、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医疗费用高等特点,是国际上公认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中国经济信息》获悉,早在2012年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就牵头总医院生命科学院、中国人民第三零六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等国内11家三甲医院的著名专家,合作开展京万红软膏治疗慢性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最终用时两年多终于发现该软膏对提高糖尿病足创面愈合质量,有效果可靠,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缩短愈合时间的显著特点。

项目组在临床试验的总体设计架构中,采用了多中心、完全随机、标准治疗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对由糖尿病(1型或2型)引起的深达皮下或更深的慢性足部皮肤溃疡,并且溃疡部位有充分的血液供应的适应症状进行试验。数据显示,项目组从分布在全国的8家医院选取了140个病例,分A、B两组治疗,全部病例统一随机分组。通过采用京万红软膏及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剂治疗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方式研究其疗效并估算溃疡愈合速率,结果表明京万红软膏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作用优于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剂。

这一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未来的潜在社会价值,初步阐述了传统中医煨脓生肌外治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和采用现代医学方法证明了传统外用中药京万红软膏治疗难愈性糖尿病足创面的可靠性,为传统外用中药国际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其他同类研究的开展和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范例,被业内专家所一致看好。

中药外用药,关键时刻显奇效

对感染性伤口不愈合病症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和实践经验。追根溯源,项目研究中应用的京万红软膏方源于汉代名医华佗高徒吴普的传世秘方“黄连解毒膏”,是精选33味珍稀地道药材研制而成,其方药组成及治则治法与疮疡外治大法统一,曾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为京万红药业的八个独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之一的京万红软膏,事实上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就为中药外用药赚足了名声。在震灾27万受伤人员中,大部分是骨外伤,且病情极度恶化,伤口感染严重。这时,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疮疡研究所所长李竞根据他在唐山大地震时的救助经验,建议使用 “京万红软膏去腐,搭配橡皮生肌膏生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过研究很快就采纳了李竞的建议。随后,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的房书亭亲自带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张朝晖主任、京万红药业相关负责人作为专家指导组成员,带着京万红药业捐赠的价值近22万元的首批药品“京万红软膏”、“橡皮生肌膏”各20件,前往汶川灾区。到了灾区以后,专家组成员对伤口感染、伤口不愈合的患者实施紧急救治,对医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指导。

直到今天,在百度上搜索“京万红软膏+汶川地震”,还能够找到很多当时媒体对这款药品和中医疗法在处置伤情时的“神奇”做出相关报道。 而对于2008年赶赴汶川赈灾的情景,房书亭也还记忆犹新:“我们带去的京万红软膏的药效非常好,在当时可解决了大问题。当地医生反馈说用了京万红软膏的患者的康复时间至少提前了3到4天”。

在付小兵院士提供给《中国经济信息》的一份《京万红软膏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疗效评价项目结题报告》中,列举了三名罹患糖尿病均超过十年的患者的治疗评估报告。他们在入院时已经面临着被截肢的危险,但在综合救治中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从照片上治疗的前后效果对比来看,更是一目了然。付小兵院士介绍,与传统西医治疗方法惟一不同的,就是创面治疗中加入了京万红软膏的应用。

跨不过的“门槛”

“以京万红软膏为代表的中药外用药在应对一些国际界的医药难题时,已经体现出了效果明显、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的突出优势。”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之后,付小兵院士在向《中国经济信息》介绍时说。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糖尿病和老年慢性病的多发,由多种原因引发的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有1.14亿余人的糖尿病患者,其中大约15%的患者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足部溃疡,仅仅因为糖尿病足造成的潜在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就有上千万人。更重要的是,糖尿病足患者的伤口本身极难愈合,许多严重糖尿病足者后期只能接受截肢。

然而,患者急需,使用方便、见效快的特效药,却在推广中面临重重掣肘。在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基本见踪影。房书亭认为,之所以医院不愿意用中药外用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有其深刻的客观因素。

“因为药价低,使用积极性不高”,房书亭对记者说,他走访的几家医院,医生和患者们的反映都非常好,但经济上不合算。付小兵院士分析,京万红软膏对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虽好,但由于国家基本药物政策迟迟不能落地,招标价格偏低导致弃标等原因,最终导致不能用于临床,惠及患者也是原因之一。

外用药推广只差临门一脚?

在业界看来,付小兵院士领衔完成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的一个突出作用,就是为中药外用药解决疑难杂症完成了可行性分析。付小兵院士预测,若能使研究成果转化推广,能为政府解决降低慢性创面治疗费用、提升治愈率的难题,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然而摆在面前的最大问题,则是如何让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产业化,从而为更多国内外患者带来福音,这恰恰是以京万红软膏为代表的中药外用药面临的困境。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总经理刘文伟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感慨,京万红药业近年来在研发和推广上下了很大力气,然而取得的成效甚微。在应用层面,中药外用药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科研成果篇6

关键词: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原则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593-03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评价的对象、评价的内容、评价标准的层次、评价的时间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成果鉴定和评奖的重要环节;是调动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以保证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一直是学术界和管理部门思考和探讨而没有很好地解决的问题。体育社会科学有着自身的诸多特点,使得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尤为复杂和困难。不论是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现状还是近几年学术界的观点来看,我国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已成为学术发展的瓶颈,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已催生了一些学术不端现象,同时阻碍了体育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其中的一个症结在于没有合理的方式来评价体育学者的学术水准和学术贡献。因此,构建科学和公正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合理的评价原则是整个体系构架的基础之一。

1当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省市有关部门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上不仅标准不同,规则不一致,而且具体运作过程也不相同,总的状况是存在某些不统一、不规范、不公开、不公平的现象,下面是我国当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评价标准不统一首先是论文评价标准不统一,什么是部级学术论文,什么是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的结果自然也不可能公平。

1.2评价中的“马太效应”在评审过程中来自名校或名人的文章、课题申请、奖励申报往往受到重视,来自一般学校、一般人的文章、课题申请、奖励申报往往不能得到同样的待遇。

1.3评价中缺乏回避机制在学术评奖、课题评审、职称评定的过程中,有的人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1.4评价中的暗箱操作表现在学术评奖、课题评审、职称评定的过程不公开、不透明。评定的标准是什么,评审的过程怎样,评委的权利是什么,评委的责任是什么,评委的召集人是谁,参评者的情况怎样,参评者都是不知道的;更重要的是,目前的评价机制缺乏监督机构、投诉机构和复议机构。

建立起一套科学、公平的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机制至关重要,因为科研成果的评价问题,不仅牵动着千万个单位和学者的心,而且影响着社会发展诸多方面。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说,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劳动产品和物质产品一样需要有评价和鉴定机制,否则,如何确定知识产品或科研成果的价值呢?知识的评价标准或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代表着主流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

2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本概念

作为本文的研究内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作为一个独立的术语来使用,必须作进一步说明和界定。

2.1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难以明确区分,二者都与人类的教养和文化、智慧和德行有关。其区别在于人文科学直接研究人的需要、意志、情感和愿望,强调人的主观心理、文化生活等个性方面;社会科学强调人的社会性、关系性、组织性、协作性等共性方面。

在体育科学体系中,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之间虽存在差异,但二者之间有着非常鲜明的、需要强调的一致性和共通性。我们充分肯定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差异和区别,不过在本研究中,我们更为强调的则是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相似性、共通性、统一性,强调在人文与社会、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之间保持张力,将之合称体育社会科学。

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体育社会现象,其研究主要范围包括:群众体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奥林匹克研究、体育史学、体育新闻传播学、竞技体育学、体育教育学、体育信息学、体育法学、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体育社会心理研究、比较体育、体育文化学、体育哲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体育人类学等。在现阶段,开展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主要目标是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把体育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研究总结出来。

2.2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界定通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方面的文献综述表明,描述和论证社会科学成果特征的文献多集中在国内。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评估的对象是社会科学的成果,但何为“社会科学成果”,却众说不一。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研究者认为成果形式都不足以说明它是“成果”,判断是否“成果”,需要考察成果的实质内容。我们对所涉及到的“成果”的定义内容的资料做了一个初步统计,主要选取了20种相关的资料文献,具体篇目可参见参考文献(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有75%的文献在“成果”的定义中提及了“创造性”,这是一项成果被确定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核心标志,还有的文献将创造性界定为:“新思想、新结论、新观点、新事实、新材料、新信息、新方法、新理论、新概念、新发现”等。研究者进一步强调说:“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界定标准的核心是:创新性――理论不新则要思想新,思想不新则要观点新,观点不新则要资料新,资料不新则要框架新,框架不新则要方法新,方法不新则要视角新”。“那种一无新观念、二无新资料、三无新方法的东西,根本不能算科研成果。界限在于是否有新意”。有的研究者从知识的新旧联系出发,将这种有新意的东西概括为“运用己有的知识,研究创造的新知识”。总之,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创造性结果”己经被认为是一个普遍的发展趋势。“具有价值的”、“科学的或正确的”和“广泛占有资料”等因素也被认为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特征被描述为:创造性的认识结果;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用科学方法产生的。在借鉴这些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界定为:科研人员运用科学方法,收集、加工、研究与体育社会科学有关的信息而生产出的具有新的价值的认识结果。

3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现状简析

目前,由于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学术质量评价体制、机构以及科学的评价方法,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一般都采用自我评价、专家鉴定验收、成果评奖、专家直接评审等方式,以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价方法。但是由于学科专业的局限、学术观点的制约等因素,在成果评价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一些消极的影响。

实践表明,单纯地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容易产生标准难以掌握、浮动的偏离程度大和易于受传统观念、人情关系的影响等弊端。近年来,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正在积极探索用定量化方法评价研究成果。譬如,将科研成果的创造性、难易复杂程度、成果的“时间效应”、对决策管理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别评分,然后再乘以一定的权数,得出该成果的分值;有的则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不同类型的科研成果,分别提出了直接或间接评价指标体系,等等。例如,朱唯唯等利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2004年的数据,对我国体育学研究领域里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期刊、学者、学术机构和地区以及各类基金资助项目进行多角度的定量分析研究。该研究完全基于CSSCI客观量化数据,通过量化分析评价。这些定量分析的评价方法,对于改变单纯的依靠定性分析的评价方法,减少专家直接评审产生的消极影响,无疑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还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如,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宜用于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已被有关部门采用,而且取得了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

4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原则的提出

评价是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认识活动。按照价值论观点,价值是客观的,但评价不同于对客体的认识,而是对主体需要及其与客观属性关系的反映。评价原则是一定实践经验的总结,需要转化为利益,主体需要的丰富性就转化为主体利益的丰富性,形成了主体的评价原则。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达到准确、公正的评价目标很不容易,首先需要确定科学可行的评价原则,方可指望奏效。这里根据评价学的基础理论、以往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研究和本人的课题管理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原则,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4.1社会效益优先体育社会科学的作用是认识体育、创新理论、与服务社会,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社会意义和作用。尽管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具有间接性和滞后性,但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决不能置社会效益于不顾。我们可以通过价值量的大小来衡量研究成果的好坏,对于难以量化且表现复杂的成果,可以通过其影响面、宣传面的大小以及贡献加以评判。

一般说来,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是通过直接评价体现出来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则是通过间接评价体现出来的。因而,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必须坚持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标准相结合。

4.2重视创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是由多方面的标准、规则和内容组成的,其对学术成果进行评价、认可、奖励的依据和标准等,对于引导科研人员如何做学问,对于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把创新作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最高理念,将鼓励创新和重视原创性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贯穿于整个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之中。这样才能有利地促进整个学术研究沿着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正确方向前进,才能真正体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意义。

4.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方法是以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强调的是基于理解的“直接认识”,评价者依据个体的经验与学识水平对评价对象的学术价值、水平给出直接的判断。

而定量方法首先要做的是,找到衡量差别的可操作性定量指标,然后再以该指标的量值来客观表征原来难以量化的“量的差别”。目前常用的定量分析指标包括成果被引证、论文收录转载、获奖和成果发表的刊物级别等,体现为“间接测量”。

由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单纯的定性方法或定量方法都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价社科成果。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中,一定要把定性和定量标准相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

4.5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区别体育社会科学中的理论性研究成果是指在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这类成果或者提出了新的观点、思想、理论和学说,或者对传统理论进行质疑、补缺、完善,或者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方面有新的设想和进展,或者选题有特别重大意义,研究难度大,填补了某项专业的空白,在理论上具有开拓性创见等等。这种成果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学术论文和专著。应用性研究成果指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宣传功能以及参考功能,将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进而取得的成果。理论研究常常耗时巨大,其价值也是潜在的;应用研究则常常是立竿见影,效益是显在的。对这两种性质迥然不同的研究,评价标准与方法显然是不同的。

4.6科研管理部门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使用定量指标所进行的客观评价,只牵涉到成果作者和科研管理部门两方,仅仅依靠计算机就可以完成评价工作,适用于对大量的一般成果的评价;同行专家用定性指标进行的主观评价,需要由一定数量的专家组成评价委员会,牵涉人数多,过程复杂,适用于对重大成果的评价。因此,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价不同的成果。无论是专家评价还是科研管理部门评价,要达到评价的预期目的,前提就是要保证评议的公正性。

建立一个较为全面、完善、公正、科学的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从方法论上逐步解决现行体育社会研究成果评价方法所造成的弊端和错误导向,有利于对学术研究者、学术评议人、学术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推动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关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标准的几点意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1):56-59.

[2] 卜卫,周海宏,刘晓红.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3] 邓毅.社科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4(6):21-26.

[4] 刘劲杨,刘永谋.“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155-156.

[5] 李志平.高校社会科学成果的一种四维评价方法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4(1):89-91.

[6] 陈力丹.论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制的改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87-90

[7] 杨植,方一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思路[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

[8] 张国春.社会科学成果鉴定(评价)初探[J].社会科学管理,1991(3).

[9] 朱唯唯等.体育学学术影响力研究报告:CSSCI体育科学文献分析[J].体育科学,2006(10).

[10] 邓毅.引证分析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11] 解飞厚,等.也谈科技评价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科学学研究,1998,(3).

[12] 赵振宇.关于社科成果评价问题及改进的思考[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13] 幺大中.建立以同行评议为主,数据库查询为辅的评价机制[J].高校社科管理研究,2002,(5).

[14] 罗晖,刘晓军.科技评价工作兴利除弊做重大改进[N].科技日报,2002-06-06.

[15] 姜春林.社会科学交叉科学定量评价中的引文分析方法[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

[16]邱均平,任全娥.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研究进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6(4):10-15.

[17] 娄策群.社会科学评价的文献计量理论与方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8] 金武刚.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J].高校社科管理研究,2002,41(4).

[19] 陈广胜,王松茂.必须高度重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范与评价体系建设[J].高校社科管理研究,2002,43 (6).

[20] 孙浩,王海鸥.论建立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2).

[21] 何培忠.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环境及其评价[J].国外社会科学,2002,(6):107-108.

[22] 黄长.学风建设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5,(2):2-31.

[23] 刘碧坚.社会科学成果转换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2, (6):65-68.

[24] 杨家栋, 秦兴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及其指标体系[J].齐鲁学刊,2001(2).

[25] 高燕云, 任世安.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方法探讨[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26] 马俊峰.评价论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理论与现代化, 1999(12).

[27] 阎世铎,张岩,刘德佩,等.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与趋势[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02.

[28] 罗书勤,罗加冰. 体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数学模型[J].体育学刊,1996(3):93-95.

科研成果篇7

关键词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1科研成果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科研成果即科研人员通过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和研究,采用不同形式所表达出来的研究结果,如论文、著作、专利、标准、品种、产品、图纸等。科研成果的评价即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对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判,以此来考察管理部门在资助科学方面的政策及相关措施,审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证明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成就,向公众展示科学研究的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教兴国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各级政府及高校都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如何加强科研管理,尤其是如何评价投资效益,成了投资者和科研管理部门考虑的重要问题。

1.1为科研管理提供信息

科研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详细地向资助机构报告科研的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资助机构常常需要这方面的信息,以考察他们所要投资的对象及其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可以说,评价是获取科研管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来源。

1.2阐述职责及其履行情况

评价是公共部门阐明其责任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部门不仅要让纳税人理解公共资金资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收益,而且,需要通过评价证明它们的资助工作获得了有价值的结果,从而有助于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

1.3为科研决策提供建议

评价可以对科研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对科学政策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它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为下一阶段制定科学政策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建议。特别是对期限较长的研究活动,评价对研究决策的影响尤为显著,因为,它在下一阶段能否获得连续资助依赖于对上一阶段研究绩效的评价。

1.4提高质量与绩效

评价是资助者、管理者和研究人员认识其工作质量和绩效的一种机制。通过评价,可以提供成功与失败的有关证据,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向人们揭示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促进研究人员努力使自己的研究符合评价框架内确定的质量标准,从而影响研究人员的行为。由此,评价能提高研究活

动的质量和绩效。

2科研成果评价的主要方法

在我国高校科研评价经历了大约行政评价、同行评议、指标量化评价和国际科研计量评价四个发展阶段,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评议和计量分析。

2.1评议方法

评议是某一或若干领域的专家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共同对涉及相关领域的某一事项进行评价的活动,其评价结果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多采用同行评议,它也是合理判断研究绩效的最基本方法。

由于同行评议是一个主观过程,它依赖于评议者的看法和过去的经验,因此,在这种不完美的环境中,利用同行评议合理判断研究绩效不仅要遵循同行评议的运作机制、过程、方法与程序,而且更应该注重针对具体评价目标与对象,采用适当的评价战略。

2.2计量方法

计量方法可以把复杂现象简化为指标及相关数据,从而可以对研究活动进行数值上的比较。一般而言,有两种类型的计量方法:一是文献计量法。以出版物、出版物的引文和专利、专利的引文为对象;二是经济计量法。主要与资金的测度有关,范围包括从成本/效益分析到R&D经费。

其中文献计量分析在研究评价中的作用是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因为,对于某些组织性和结构性较强的问题,如某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比较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国际合作的规模和特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新技术开发中的作用;学科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尽管“学科同行”能根据自己的专长对它们进行定性评判,但是,这些评判一般都是零散的,而组织性和结构性较强的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于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具有特殊社会和经济目标的研究,经验证明,同行不能对它们做出较圆满的评判。而且,现代科学发展迅速,新的特征不断涌现,即使是科学家,也不能清楚地阐明科学研究的

资源和其他形式的馆藏资源。在成员馆之间实施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机合作编目,特别是发放大学城内各成员馆通用的图书证或读者证和复印优惠等,从而达到成员馆之间各种馆藏资源的共享,为大学城内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高的文献保障水平。

(2)人力资源共享。各成员馆人力资源的积累是不同的,就专业人员而言,不仅是数量和水平层次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专业方向和特长的不同。通过联盟,使各成员馆的专业人员及其他各种人员实施互通有无,调剂使用,从而在整个联盟范围内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3)信息资源共享。这里的信息资源,是指上述馆藏资源以外的,图书馆运行中各种经营管理信息如各种资源提供商信息、价格信息、读者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等。这些信息资源的共享,对各成员馆自身的运行和经营管理有利。

(4)其他各种物质资源共享。尤其是馆舍和运输工具等,如举办各种学术报告、展览、联宜、学习等活动时所需馆舍的调剂使用;再如人员和物资运输时所用车辆的调剂使用等。通过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

2.3有利于协同发展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建立后,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将各成员馆的发展纳盟的总体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协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馆藏建设。首先,各成员馆不要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在联盟的统一规划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采购,扩大整个联盟馆藏的覆盖面,减少资金浪费;其次,对于某些价格昂贵的馆藏资源(特

别是电子资源,如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子图书阅读器,不仅价格贵,而且产品升级快,不定型),小馆无力购买,合各成员馆之力共同购买,大馆节约了资金,小馆也获得了无力购买的资源。

(2)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以由联盟统一规划,多渠道组织员工开展继续教育;并集全联盟的力量,将各成员馆的员工合在一起,按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水平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

(3)馆舍和其他物质资源的建设。馆舍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在选址、规模、规划等方面,不仅要和本校的总体规划协调;而且还要和整个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内各成员馆协同发展。除馆舍建设外,其他物质资源的建设,也可纳盟的统一规划之内协同发展。

2.4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独特优势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与其他的图书馆联盟相比,至少还有如下独特的优势。

(1)各高校图书馆的地理位置相近而且集中。结成联盟后,各高校师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各成员馆的各种文献资源,有利于读者节约时间和费用。

(2)大学城内各高等院校是按整体规划建设的,其目的是为了各校的公共设施和后勤服务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各高校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也会随之形成规模效应,这对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和建设非常有利。

(3)我国大学城本身都是近年来的才兴起的。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舍、各种设施和其他资源,有的刚建成不久的;有的还处在拟建或在建之中。因此大学城图书馆的联盟与其他图书馆的联盟相比,可以更具整体性、计划性和科学性。

(4)各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对象、开放时间、服务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使联盟更具可操作性。就服务对象而言,都以高校师生为主;就开放时间而言,都有相同的寒假、暑假和作息时间;此外在服务和管理方式也很类似。这是其他图书馆联盟所没有的独特的优势。

3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途径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建设的途径,主要包括联盟合同的订立;联盟机构的设置;联盟运行机制的建立等。对此,笔者有以下看法和建议。

3.1联盟的合同应由各高校校长订立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是通过订立合同创办的,但该合同不能由大学城内各高校图书馆之间订立,因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不同,不是法人实体,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由此订立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力。所以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合同应由各高校之间,并由各高校校长(法人代表)或受其委托的人出面依法订立。

同时,只有各高校校长统一思想,更新观念,高度重视,才能保证联盟的有效运行,因为每一个成员馆不仅仅拥有权利,还要承担义务。如每一个成员馆都是各种资源的输出馆;都要在联盟的统一规划下运行;各成员馆之间还要共担一定的风险。

3.2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是大学城内各高校的一种横向联系,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应当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至于该机构是否法人实体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有条件,最好将其办成非赢利性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实体)。董事会由各高校校长组成,当然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由校长(法人代表)全权委托分管图书馆的副校长或图书馆馆长加人董事会。董事会下设执行机构,由该执行机构具体操作,并对董事会负责。须注意,该执行机构宜小不宜大,我国著名的图书馆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LS)的专职人员也只有9名。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机构的专职人员应由各种专业人员担任,尤其是首席执行官,应由专业经理人担任。

其实,设立非法人实体的专门机构也不错。当然,有时会不大方便,如每一次集团采购合同的订立,都要由各校盖章签字。

3.3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要使大学城图书馆联盟获得预期的效果,还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首先是制度,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按制度办事,联盟才能有效的运行;其次是流程,特别是要制定各种科学的操作规程,并要严格执行。严格按规程操作很重要,CALLS联机编目,约有90%的重复记录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第三是标准化,由联盟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制定统一的标准,或选用同一标准,以供联盟和各成员馆共同执行。

参考文献

1林倩青.图书馆联盟: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选择[J].津图学刊,2004(4)

科研成果篇8

关键词:科研成果;资本化;运营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经营比有形资产经营具有更大的运营空间。属于无形资产的科研成果的升值要比有形资产的扩张具有更快的速度,具有更大的空间。科技成果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它的转化是一项高产出、高收益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因此需要相应的资本运作机制来支持。在我国,资金短缺是企业发展的长期障碍,有形资产的扩张受到了许多制约。这样,以有限的资金,高效率的利用无形资产经营,是科研院所快速成长的途径。电科院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 通常有如下剧中管理模式,下面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总结。

一、利用科研成果自办企业

科研单位自行自办企业,是科研单位通过运用其已有的设备、材料和技术生产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出资办企业,运用其技术,生产技术产品,用自己的销售渠道出售该技术产品,获得收益。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是国网电科院创建的一个子公司,成立于1995年11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公司利用国网电科院的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方案咨询和工程服务,业务覆盖电网自动化、用电自动化、电力仿真及电力市场等领域。国网电科院通过所创建的科东公司,将电科院的科研成果等优势进行转化面向市场,从而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增值,为电科院获取了利益。

目前国家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通过自办企业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用取得的效益来补充科研经费的不足,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电科院有国有国企的背景,另外创建的企业规模不大,经营风险小,相对很容易或快捷的从银行得到贷款,从而能企业资金链得到保障,企业运作更加顺畅。因此电科院应以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为目的,充分利用好科研单位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创建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面向市场,为电科院盈利。

对于电科院来说,出资创办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技术优势,将与电力相关的技术产品作为其、未来重点研发方向。同时可以利用所拥有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科研成果通过取得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办理相关注资手续,并向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提交相关的材料进行注册,完成相应的程序。

在电科院自办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电科院应当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对市场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电科院的自办企业应将电力行业作为最主要的市场进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从而带动企业的盈利与发展。

二、利用科研成果合作创业

科研院所可以将评估后的科研成果作为资本投入进行企业创业,即合作创业。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许多类似的科研院所与其他单位合作创业的案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蔡宝昌教授带领创新团队,以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及质量控制标准化技术与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公司合作创办了海昌药业。将科研院所所具有的科研成果等技术优势作为所出的资本,与其他企业合作办企业,大大的提升了科研成果的价值,将其作为投入到企业中的资本来为合作双方在市场上获得收益,对科研院所与合作单位都是共赢的。

电科院作为一所具有悠久传统的科研院所,完全可以借鉴以上案例,与他人合作创业。这里的合作创业是指电科院主要以技术,而他人主要以资金、设备、销售渠道等作为条件,双方共同合作将该技术转化为有规模的产品并销售。

作为这里针对电科院提到的合作创业指的是通过契约各方投入一定的资源形成一个组织实体,共同创立一个公司去经营,获利。将自身所具有的丰富科研成果与雄厚的研发能力作为一种投入的资本。合作创业这一模式同股权式合资企业的最主要差别是不以股权结构来分担责任和分享利益。

结合实际情况,电科院可以通过合伙制合资企业这种方式进行科研成果的合作创业。例如:粤能公司,过去为电科院的三产企业,两家单位之间在业务上十分熟悉,电科院完全可以和粤能公司进行合作,创办合伙制合资企业。合伙制合资企业这种合作形式是通过合同形式而不是股权安排来明确合作中的责任和关系,例如技术研发、管理合同和特许专营权等,其实施共同控制的程度依其合同条款,取得利润也依据合同条款分配。

与独自创办企业类似,在合作创办企业过程中,电科院应利用其在电力行业的技术优势与口碑积累。将主要市场与研发方向定位于全国电力行业,通过合办公司,利用合作伙伴的资金支持与销售渠道,将科研成果等技术优势推向电力市场,去为企业盈利,使电科院收入增加。

三、利用科研成果入股

科研成果入股是指电科院将成熟的科研成果,通过评估测算,以一定股份的形式参与开发管理,同生产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稳定的科研生产联合体,并根据股权结构来确定责任和利益。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同时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七条中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在现实市场中类似的科研院所无形入股的案例不胜枚举。如:中科院广州化学所和香港富华贸易公司、广州东山城建开发总公司合办的广州科光化纤有限公司即是一例。广州化学所以技术和部分资金入股,约占全部股份的50%,其余资金由两家公司投资,科光化纤公司以广州化学所的科研成果开发生产特殊用途、高质量的化学纤维丙纶和锦纶纤维丝等,年产量1500吨,产品65%外销,为三家企业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与之类似的有,自1999年以来,中科院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企业约580家。目前正常经营的438家、已经或正在注销的137家。

电科院与中科院广州化学所以及中科院同样作为一所拥有先进科研团队与成果的科研机构,完全可以在科研成果入股方面借鉴、学习中科院广州化学所,将其成功的经验为自身所用。与此同时,我们所讨论的多种资本运营模式中,科研成果入股是最可能在现行的政策下进行实施的一种运营模式。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进行科研成果入股的同时,应明确入股股东为电网公司,其收益由电网公司获得。

总之,三种模式都各有优缺点,电科院应结合自身拥有大量科研成果这一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业进行资本化运营管理。

高讲阶段(5~6年):教学综合能力的最强的高讲,常规教学工作份额提高到约占其工作总量的40%,勇于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减轻处于其他成长阶段教师的负担;班主任工作约占20%,份额没有变化;教研教改约占10%,主要是通过扶持指导其他教师完成各种教研教改项目,同时也可主持精品项目;自我提升约占10%,由于职称已达目前最高级别,自我提升主要放在专业新技术、教学新媒介的学习提升上。

科研成果篇9

>> 科研成果在物理光学教学中的应用 充分发挥科研成果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高校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现存的深层次问题与解决对策 医学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基于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讨 单片机教研成果在实践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浅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试析科研管理部门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 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现状 科研成果进课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创新 科研成果丰 教学育人才 欠发达地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浅议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冬眠”的高校科研成果能否被“唤醒”? 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科研成果的商业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科研成果在问题递进式教学中的应用 科研成果在问题递进式教学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闫涛 刘贵民")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介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概况,分析了阻碍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原因,阐述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理论基础,指出了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的方法,即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编写特色教材、开设专题讲座等实现转化。 【关键词】科研与教学 教学资源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13-03

近年来,国际、国内的大学在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根据科学研究的规律可知,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和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密切相关,并遵循了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将丰富的科研成果渗入到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科研成果向学生进行介绍,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因此,应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科研成果真正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为人才培养服务。

基于科研成果进行问题递进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是将科研成果研究背后所涉及的知识、方法、规律转化成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将科研成果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员,并将科学研究中解决的各种难题设计成不同的问题,引导学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科学和工程素养。通过层层递进式的教学,不仅使学员掌握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更使其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掌握系统思维、开放思维、深度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逐步具备对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的工程思维能力,掌握工程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运用工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

一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概况

随着高等院校对教学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普遍认为:在高等院校,把教师的科研活动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并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是丰富课堂授课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极好的途径。

就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情况来看,国内约有50余所院校进行了尝试。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的矿产(能源)资源勘查工程部级教学团队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也将最新能源科研成果与本科教学进行了结合应用。另外,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等院校也研究了科研成果在研究生教学中的转化应用。

二 阻碍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原因

虽然许多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进行了探讨,但现实应用效果却很不理想。我国高校成千上万的科研成果并没有在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其表现之一就是我国大学向学生提供的课程偏少。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最好的大学最多也只能为学生提供3000~6000门课程,而国外最好的大学则能提供6000~10000门课程。由此可见,课程建设引入科研成果大有作为。

课程建设未能充分利用科研成果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对科研促进教学认识不清晰。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是两项重要任务。教学是核心,科研起辅助作用。正是因为长期形成了教学核心的观念,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导致有些老师对科研促进教学认识不清晰,简单地认为搞科研就是为了申报成果,产生经济效益。这就使得本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最新研究成果,不能被传授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多年如一日地沿用老数据、旧内容,造成教学与科研的严重脱节。

二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意识不强。虽然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应用科研成果的意识,但仅限于浅淡辄止,不能深入分析。剖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把科研成果转化的意识不强,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没有深入地考虑此类情况。

三是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科研工作的短期效果明显,而且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和各种奖项,因此长期以来教师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教学工作。所以,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科研成果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

综合国内的研究应用情况来看,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势学科体现比较明显;二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形式比较单一,对教学应用缺乏系统性的设计;三是教师的个体行为多于集体教学行为,在应用方面缺少机制建设和理论研究。

三 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的理论基础

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让教学内容建立在鲜活的科研成果之上,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之。

1810年,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并成功实践于柏林大学。洪堡的这一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其后大学的发展,一是使现代大学具有了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能;二是赋予了大学科研的基本特征:与教学相统一,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深刻领会“洪堡思想”的实质,其精髓在于“将科学研究成果引入教学”。

美国研究者米凯拉克和弗雷德里克,曾通过分析富兰克林・马歇尔学院86名教师在五年中科研与教学成果的平均值得出结论:在一般小型学院里教师参加科研活动可能比在规模较大的大学里更能对教学产生影响。在国内,北京师范大学学者的研究也证实: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大学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教学效果显著好于无科研成果的教师。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科和专业的含金量,进而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指出:“尤其重要的是教学要以研究成果为内容,因此教学与研究并重是大学的首要原则。按照我们的大学理想,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秀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学生进行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学问的本身。跟他来往以后,科学的本来面目才得以呈现。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

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的理论来源于国内外的学者对基于问题的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案例式学习(CBL,Case-based Learning)以及探究性学习(IBL,Inquiry-based Learning)等的研究。

四 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的意义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形式主要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吸收学员参与科研,科研设备为教学服务,利用已取得成果开展学术讲座,成果为学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学员科技创新服务等。由于科研成果的正确性、先进性、时效性、与教学对象的兼容性等需要进行甄别、讨论、确定,所以对不同的转化形式,要对科研成果所具备的要素进行调整、设计和选取。课题组针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不同形式,研究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意义和转化流程。

1.以科研成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课堂讲授中,可以为教学增加时代性、先进性。把最新研究动态、最新学术观点、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科研成果促进课程建设

军队院校主要承担着为部队培养人才的任务,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地方院校有所不同。因此军队院校应重点编写特色课程的教材。而科研成果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将科研成果引入教材,有利于体现专业知识的前沿性和专业知识研究的过程性,反映教师的科学思维方式,有利于强化对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的途径有很多,以课堂教学为例的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科研成果。其中,科研成果的甄选要与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相匹配。

其次,在甄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以工程材料课程为例。该课程涵盖了许多的抽象知识,怎样引用科研成果才能让学生接收、吸收和消化知识,从而体现科研成果的“教学附加值”,使学生既能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做到“知源、知取、知用”,又能全面地让学生掌握走进课堂的科研成果,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教学成果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三,在进行理论讲解和成果介绍后,一定要重视应用总结。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清晰地认识到科研成果在教学内容中是怎样应用和体现的,尤其是怎么在一般的原理中进行创新应用的,从而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五 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的应用

弹簧钢是工程材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钢种。它体现了钢的合金化、相变强化、热处理等多个原理性知识。如果单纯地讲解知识,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而言,会十分困难。但因为弹簧钢大量地应用在汽车、发动机制造业和铁路等行业中。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入科研成果。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引入。以社会应用需求为主题引入。如图2所示,从目前社会热点汽车轻量化、列车高速化、运量重载化开始,提出弹性悬挂系统的要求。然后分析现有材料的缺陷,从而提出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进而引出课程所要讲的知识点。

第二,教学内容讲解与科研成果应用。钢的主要强化元素是碳,碳含量对弹簧钢性能的影响最大。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淬火+中温回火”进行使用。但随着弹簧钢应用性能指标的提高,单纯依靠调整碳含量已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出现了其他许多合金弹簧钢。在此过程中,引入含碳较低的如日本的SUP10弹簧钢(0.47%~0.55%),法国的45C4弹簧钢(0.41%~0.48%)等科研成果。

六 结束语

科研成果篇10

产-学分离的体制,致使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与国民经济生产实践长期相脱节。随着经济、科技融合性的不断增强,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科研体制和管理方法已日益成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必须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成果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更好、更快的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第一,加快科研机构的转型与改革;第二,对于高等院校,国家应大力提倡高校组建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兴建高校科技产业园,并按现代企业制度对其进行改造,以实现高等院校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第三,鼓励科研人员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实践生产,并将科研人员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相关成果,纳入现有科研人员职称评定及奖励机制;第四,改革现有的课题申报、评审和验收方法,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

由于我国科学研究与生产相脱离,科学技术研究的主体是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科学技术研究的投资主体是政府,而生产的主体则为企业。因此,企业的科研力量十分薄弱。然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其应用开发研究的投资主体为企业,据统计该类研究的经费75%来源于企业,企业科技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的比重达70%左右,比如德国博世(bosch)每年将近上万项新技术应用到各项产品生产上。当企业作为科学技术研究的投资主体时,他们在设计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就会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和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生产第一线的要求,切实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目前的开发研究经费约有70%来源于政府,企业投资只占30%左右,而且我国企业科技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的比重仅为30%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由于我国科研投资者、承担者和成果使用者相互分离, 因而使得我国科研与生产互相脱节,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转化比例低。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企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力量,充分发挥企业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作用,促使企业加大科学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从观念上、政策上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应用开发研究投资体系,但近期情况有所改观,如中国长安集团大量投入科研资金,CX30车中大量使用了最新的节油科研成果。

首先,要加快转变政府对科研管理的职能,要改变政府是应用科学技术研究的投资主体的传统观念,增强企业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意识,鼓励企业培养企业的科研人员,使企业自觉地增加对应用科学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其次,要大力增强企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力量。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主力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而且科学技术研究与企业生产的实际相脱离。因此,必须充实企业的科技力量。再次,必须增加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启动资金。科学技术研究从实验室小试,到工厂中试,再到产业化生产的过程中,所需资金比例逐渐增大。因此,如果企业缺乏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启动资金,即使有很好的生产技术,也可能会由于资金短缺,致使该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资金短缺最有效的手段是成立相应的风险投资基金。通过体系健全、资金实力雄厚的风险机构的风险投资,对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和服务,对发展潜力大、但尚处于困难之中的企业提供资金上的帮助。

三、建立健全科研成果推广市场服务体系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某一个单位能独立完成的。由于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研究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分离,许多价值较高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不能直接付诸于实践,因此就必须有为之服务的市场中介机构,并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相关市场服务体系。这一中介不仅仅是指科技成果转化的场所,更主要的是,它是一个服务体系和服务群落。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服务中介至少必须包括科研成果管理与咨询、科学技术转让的相关法律咨询、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投融资服务等各种内容。其中,科研成果管理与咨询,主要是为企业及时有效的了解各种最新的科研成果提供相关的信息;科学技术转让相关法律咨询,主要是在实行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当科研成果转让方与受让方产生纠纷时,中介机构能为双方提供相关的政策与法律信息的咨询;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融资服务,主要是维为有效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为企业和科研人员提供获取各种形式的贷款、风险投资基金等各个方面的相关信息。总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市场中介是一个服务体系,它为成果的顺利转化架起了一座桥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

四、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