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单位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8-10 17:31:16

科研单位管理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篇1

1关于科研绩效管理的理解与认识

科研管理工作大到行业管理,小到具体的单位内部管理,都是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基本特征的部门管理,从属于公共服务部门的一个部分,以提供管理和服务为目标,具有社会公益特点。

绩效,又称生产力、业绩、作为等,指的是行为主体的工作和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者产生的积极效果,是对资源投入-产出行为效益的评价。针对农业科研工作来说,具体到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就是通过科研组织系统整合资源达成目标的行为,从全方位对科研工作绩效进行监控、行为改进和评估,它主体功能是评估、衡量、追踪,主要作用表现在:(1)对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责任落实;(2)承担工作利害关系人的期望;(3)科技成果、工作结果导向的强调;(4)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需要;(5)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6)有效的管理工具与工作改进。

从管理学来讲,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实现过程,管理学界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和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而发展完善。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动态的改进公共绩效果的管理方式,在科研单位内部它以单位的整体绩效为分析单元,更加强调结果导向、战略管理与系统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益和业绩、明确管理职责和任务,强化单位内部的激励机制,优化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

2当前我国科研工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管理理念和实践,在我国不少地区、单位进行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在农业科研单位中,绩效管理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不够完备,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研工作的产出难以量化,运行的成本缺乏可比性

农业科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受环境因素干扰较为严重的工作,特别是科研项目来源多元化、考核指标的多元化、考核过程的复杂化、科研工作量化的复杂性、考评标准的多元化等等,都决定了科研工作难以以正确测量技术进行度量或者量化。不同的项目来源责任方对项目绩效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同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类项目之间目标考核的差异较为明显,而对同类项目之间科研产出也难尽相同,不可类比。农业科研工作包括农业科研项目既要注重实效性又要注重时效性,更多地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更关注社会效益,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运算问题,因而无法取得比较可靠的比较成本和收益数据,在绩效评价上造成困难。

(2)绩效管理项目目标缺乏准确性

在公共部门的管理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绩效管理项目目标都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众多的公共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都包含着许多价值判断和政治因素,难以以数量或者正确定量定性表达,在社会成员中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或者评价尺度,甚至在项目指标的设计上有一些长官意志,缺乏科学依据,与实际脱节;甚至在一些竞争性项目的申请上,申请者之间对同一项目的实施结果和效果相互攀比。而从公共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农业科研工作的管理部门更多地愿意把管理目标、工作目标用文字性语言修饰完满、表述含糊,这样为避免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寻求突破口。

由于农业行业和产业的特殊性和特殊地位,农业科研不仅仅涉及农业生产活动,也涉及到农业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是一项涉及民生和社会长久稳定发展的公共事业。因此在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目标中涉及众多内容,在科研工作具体的管理和执行实践中,同一类农业科研项目之间考核指标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很难确定一致。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有一定的特殊性,农业科研既需要实验室工作,又需要更多地田间实验实践等等,因而农业科研工作的运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难确定性,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实施刚性管理制度,更多地需要弹性和柔性管理。

(3)理论和实践不足

从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的实践来看,从参与绩效评价的研究者本身讲,要求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如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行政学、法学等,对研究人才的要求很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

从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运行来看,特别是现实国情的制约、体制和传统作风的影响,使得对绩效管理的研究难、见效慢,同时绩效评价过多地带有行政色彩,也使得绩效评价与一般工作考核差异不大。其次,由于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特别是科研项目更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种效益的测算标准、方法还不健全和科学,从而使得农业科研工作的绩效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第三,绩效评价针对的测评群体都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知群体,在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整合的量化行为标准,对人才考核的标准在不同的项目、工作领域不同。第四,在具体实践方面,我国开展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薄弱,绩效管理较多地停留行政模式的基础之上,在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受到局限,也使得绩效管理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理论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和完善。

3完善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积极培育绩效管理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工作推行绩效管理之所以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主管部门和单位组织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绩效管理是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发育良好的公共管理的土壤之中,也植根于社会这一更大的土壤之中。

农业科研绩效管理涉及面广、宽泛,我国的绩效管理要能够健康发展,并迎头赶上国外先行国家的水平,现在就需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研工作的得失成败,要审时度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善于抓住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加强农业科研绩效管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要增加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遵循农业科研工作规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加强单位内部组织文化建设,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在提供绩效管理全面质量,积极改变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考评制度,不断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为开展绩效管理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全社会营造合理公平的环境,建立“以人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责任性、回应性、公平性、节约性、高效性为基本特征,积极推进科研工作绩效管理工作。

(2)不断完善绩效管理的配套体系

一是要实现科学地评价公共管理部门的绩效,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合法的、真实的统计数据系统,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科学的标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方法,采集真实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出正确的结论。

二是要逐步建立导入基于绩效的预算体系。要将加大对涉及公共事业运行成本的核算和监督,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审定和监督,努力构建完善的基于绩效的公共预算体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提供基础。

三是要加强绩效评估的后管理过程。要积极把绩效评估的结果纳入到日常的管理过程之中,让参与者真正能正确认识到其有存有的价值,减少组织内部成员对自我评价偏失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把组织内部成员的奖金分配、职务升迁等与绩效考评的结果联系起来,发挥好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把绩效评估的结果做好今后组织内部政策、制度等改进的依据。

(3)强化绩效意识,促使绩效改进

一是要积极改变绩效意识,积极改变绩效核算的方式和体系把绩效评估纳入管理成本效益的核算体系,建立公众参与的评价方式方法,改变主管部门绩效评估的方式。

二是要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性质以及现实情况和阶段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

三是要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特别是要积极改变以往单纯靠农业科技主管部门评估的单一主体形式,逐步实现官方评估、民间评估、专家评估并或者多元化评估。

四是要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促使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技项目的参与者、执行者以及相关的社会公众,参与改进绩效评估的方式方法,为科学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是要建立绩效管理的诚信机制。把绩效管理纳入常规工作之中,建立一种相互之间的诚信机制,有效降低绩效考核中随机误差,使考核的结果更能珍视与现实,实现绩效管理的常态化和动态化管理。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篇2

1关于科研绩效管理的理解与认识

科研管理工作大到行业管理,小到具体的单位内部管理,都是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基本特征的部门管理,从属于公共服务部门的一个部分,以提供管理和服务为目标,具有社会公益特点。

绩效,又称生产力、业绩、作为等,指的是行为主体的工作和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者产生的积极效果,是对资源投入-产出行为效益的评价。针对农业科研工作来说,具体到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就是通过科研组织系统整合资源达成目标的行为,从全方位对科研工作绩效进行监控、行为改进和评估,它主体功能是评估、衡量、追踪,主要作用表现在:

(1)对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责任落实;

(2)承担工作利害关系人的期望;

(3)科技成果、工作结果导向的强调;

(4)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需要;

(5)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

(6)有效的管理工具与工作改进。

从管理学来讲,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实现过程,管理学界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和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而发展完善。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动态的改进公共绩效果的管理方式,在科研单位内部它以单位的整体绩效为分析单元,更加强调结果导向、战略管理与系统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益和业绩、明确管理职责和任务,强化单位内部的激励机制,优化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

2当前我国科研工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管理理念和实践,在我国不少地区、单位进行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在农业科研单位中,绩效管理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不够完备,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研工作的产出难以量化,运行的成本缺乏可比性

农业科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受环境因素干扰较为严重的工作,特别是科研项目来源多元化、考核指标的多元化、考核过程的复杂化、科研工作量化的复杂性、考评标准的多元化等等,都决定了科研工作难以以正确测量技术进行度量或者量化。不同的项目来源责任方对项目绩效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同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类项目之间目标考核的差异较为明显,而对同类项目之间科研产出也难尽相同,不可类比。农业科研工作包括农业科研项目既要注重实效性又要注重时效性,更多地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更关注社会效益,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运算问题,因而无法取得比较可靠的比较成本和收益数据,在绩效评价上造成困难。

(2)绩效管理项目目标缺乏准确性

在公共部门的管理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绩效管理项目目标都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众多的公共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都包含着许多价值判断和政治因素,难以以数量或者正确定量定性表达,在社会成员中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或者评价尺度,甚至在项目指标的设计上有一些长官意志,缺乏科学依据,与实际脱节;甚至在一些竞争性项目的申请上,申请者之间对同一项目的实施结果和效果相互攀比。而从公共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农业科研工作的管理部门更多地愿意把管理目标、工作目标用文字性语言修饰完满、表述含糊,这样为避免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寻求突破口。

由于农业行业和产业的特殊性和特殊地位,农业科研不仅仅涉及农业生产活动,也涉及到农业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是一项涉及民生和社会长久稳定发展的公共事业。因此在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目标中涉及众多内容,在科研工作具体的管理和执行实践中,同一类农业科研项目之间考核指标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很难确定一致。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有一定的特殊性,农业科研既需要实验室工作,又需要更多地田间实验实践等等,因而农业科研工作的运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难确定性,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实施刚性管理制度,更多地需要弹性和柔性管理。

(3)理论和实践不足

从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的实践来看,从参与绩效评价的研究者本身讲,要求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如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行政学、法学等,对研究人才的要求很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

从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运行来看,特别是现实国情的制约、体制和传统作风的影响,使得对绩效管理的研究难、见效慢,同时绩效评价过多地带有行政色彩,也使得绩效评价与一般工作考核差异不大。其次,由于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特别是科研项目更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种效益的测算标准、方法还不健全和科学,从而使得农业科研工作的绩效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第三,绩效评价针对的测评群体都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知群体,在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整合的量化行为标准,对人才考核的标准在不同的项目、工作领域不同。第四,在具体实践方面,我国开展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薄弱,绩效管理较多地停留行政模式的基础之上,在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受到局限,也使得绩效管理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理论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和完善。

3完善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积极培育绩效管理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工作推行绩效管理之所以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主管部门和单位组织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绩效管理是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发育良好的公共管理的土壤之中,也植根于社会这一更大的土壤之中。

农业科研绩效管理涉及面广、宽泛,我国的绩效管理要能够健康发展,并迎头赶上国外先行国家的水平,现在就需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研工作的得失成败,要审时度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善于抓住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加强农业科研绩效管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要增加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遵循农业科研工作规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加强单位内部组织文化建设,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在提供绩效管理全面质量,积极改变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考评制度,不断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为开展绩效管理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全社会营造合理公平的环境,建立“以人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责任性、回应性、公平性、节约性、高效性为基本特征,积极推进科研工作绩效管理工作。

(2)不断完善绩效管理的配套体系

一是要实现科学地评价公共管理部门的绩效,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合法的、真实的统计数据系统,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科学的标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方法,采集真实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出正确的结论。

二是要逐步建立导入基于绩效的预算体系。要将加大对涉及公共事业运行成本的核算和监督,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审定和监督,努力构建完善的基于绩效的公共预算体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提供基础。

三是要加强绩效评估的后管理过程。要积极把绩效评估的结果纳入到日常的管理过程之中,让参与者真正能正确认识到其有存有的价值,减少组织内部成员对自我评价偏失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把组织内部成员的奖金分配、职务升迁等与绩效考评的结果联系起来,发挥好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把绩效评估的结果做好今后组织内部政策、制度等改进的依据。

(3)强化绩效意识,促使绩效改进

一是要积极改变绩效意识,积极改变绩效核算的方式和体系把绩效评估纳入管理成本效益的核算体系,建立公众参与的评价方式方法,改变主管部门绩效评估的方式。

二是要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性质以及现实情况和阶段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

三是要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特别是要积极改变以往单纯靠农业科技主管部门评估的单一主体形式,逐步实现官方评估、民间评估、专家评估并或者多元化评估。

四是要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促使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技项目的参与者、执行者以及相关的社会公众,参与改进绩效评估的方式方法,为科学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是要建立绩效管理的诚信机制。把绩效管理纳入常规工作之中,建立一种相互之间的诚信机制,有效降低绩效考核中随机误差,使考核的结果更能珍视与现实,实现绩效管理的常态化和动态化管理。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篇3

一、军工科研单位成本管理的特征与现状

1.我国军工科研单位成本管理的特征。作为国家投资建设的国防科技事业性质的军工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军用品的研制和定型军用品的开发研制业务。按照产品生产的组织方式划分,军工科研单位的业务更多的属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军工科研单位的项目、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对科研生产活动需要采用项目制的形式进行运作和管理。定型军品的生产项目在立项时其技术状态已经制式化,设计图纸无需做出较大改变,产品的生产流程和传统制造业生产流程基本相同,因此对定型军品生产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相对较为简单。而定型军用品的生产项目,各类军品研制项目由于其研发的特殊性,受到科研生产客观规律的影响较大,在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各研制项目之间的可比性较差,成本对象比较复杂,因此对军品研制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的难度很大。2.我国军工科研单位成本管理的现状。军工科研单位成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基本沿袭了旧有的模式,弱化了程序和制度控制。尽管近两年国家连续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种种规范,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这方面依然有待实质性进展方面的突破。随着科研活动不断发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成本费用也在迅速增加,经费紧张程度加剧,成本控制管理亟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军工科研单位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的成本管理理念先进性有待提升,科研人员不能只负责埋头做科研,以任务达成为目标,不考虑项目的经费问题;军工科研单位的管理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亦不能计划部门只负责制计划,问财务部门要经费而不顾经费使用及管理。第二,企业成本核算不规范致使信息存在失真,根据国家规定,科研项目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核算,军品则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但是很多军工科研单位将军品纳入科研项目实行完全成本法核算,这样的行为加大军品成本的机会主义行为。第三,军工科研单位在成本管理方面忽略战略成本管理,重点关注生产成本,忽视调研和产品设计、采购等方面的成本,而这些被忽略的部分缺失军工科研单位科研成本的重要部分。第四,企业成本管理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各项考核没有落到实处,影响单位发展效率。

二、加强军工科研单位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已经确定了“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改革目标。随后又提出了“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坚持强化基础,自主创新,努力提高科研和制造水平,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机制、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国防科技人才”的战略指导方针。首先,国家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新型体制为军工科研单位带来了重大机遇,国家鼓励军工科研单位利用技术方面的优势发展民用产品产业,这对军工科研单位来讲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而军工科研单位更应该全面的分析识别外部市场环境,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通过价值链与动因分析模式获取竞争优势。其次,国防科技工业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打破了军工科研单位原有的行业垄断地位,国家将军工企业发展纳入市场竞争必然是大趋势,将会有更多的民营主体加入到军工产品的竞争行列,未来军工科研单位将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而对成本的控制也将是决定着竞争的成败关键所在。

三、加强军工科研单位成本控制的措施

军工科研单位的成本控制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结合军工科研单位在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坚持战略性原则。军工科研单位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不应追求一时的成本降低,也不能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应兼具计划、协调、控制、激励和评价等功能,从企业及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出发,同时站在培育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角度,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制定一整套集战略管理、人本管理、系统管理于一体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方法。第二,建立科学的预算控制、预算调整的制度和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控制、预算调整的制度和程序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预算执行的过程就是计划的落实的过程,也是单位目标的实现过程,只有建立在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之下的成本管理才能保证计划的顺利实现。建立预算考评与奖惩体系是预算执行的源动力,预算考评是对单位内部各级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评价,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考评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发挥着激励、沟通、控制的重要作用,使被考评人明确改进工作的方向,有利于推动单位总目标的实现。第三,因地制宜进行全员全过程管理。因地制宜的进行成本管理是指军工科研单位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综合考虑其实际研发及市场环境。因地制宜的要求军工科研单位成本框架的构建符合其组织结构,符合其特定部门的要求,符合其科研生产活动流程。军工科研单位的全体员工是其进行成本管理的主体,直接关系到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因此应该调动全员的积极性进行成本管理。全过程成本管理是进行战术层面的成本控制时不仅要降低生产成本,还应该对科研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实现整个流程全过程成本管理。

作者:徐朝晖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陈继.《军工科研单位成本核算模式改进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农业科研单位主要是指以农业科研为主要任务的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工作一般是由事业经费、科研经费等构成。近年来,国家对科学研究投入力度加大,经费额度和数量逐年增加,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国家和地方为促进农业科研项目的执行,进行了经费制度改革,增加经费使用的自主权,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部门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开展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进行了研究。隋德才等[1]提出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虞国平等[2]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探讨了农业科研单位财务制度改革的方向,提出如何实施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激发科技创新工作。祝燕萍[3]从“营改增”的角度探讨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改革。陈玉琼[4]则从财务管理队伍入手,提出改革措施和途径。还有的学者从课题组[5]和科研团队财务助理[6]角度,探索农业科研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本文从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出发,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财务管理为例,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改革思路,为农业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一、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

(一)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现实要求。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两个重要文件。对国家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文件的主要精神是进一步释放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增加人力成本,充分尊重人才劳动。经费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作为农业科研部门,应该着力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根据文件精神开展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同时也是科研人员的迫切需要。(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财务管理制度是一个单位保证财政正常运行的保障。财务管理涉及内容较多,包括财务预算、财务制度、财务流程、经费管理等多方面。其中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作的主要方面,所以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涉及农业科研单位的整体流程和方向,如何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关系到一个单位的正常良好运行。

二、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为财务管理带来的集中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一般都是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而农业生产本身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首先,因为农业生产本身具有较强的时间要求,所以有时会出现经费没有到位但是必须进行科研活动的情况,所以财务管理会存在一定滞后性。其次,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科学实验,时间紧任务重,科研人员在此期间根本无暇顾及财务管理,全身心的投入科学研究中去,一般都是农业生产过程结束后,集中进行财务报销等事宜的办理,所以,就会产生集中报销,供给和需求对接矛盾的问题出现。(二)生产资料的零散性为财务管理带来的审核困难。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或课题,一般是涉农项目,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都是临时性的,零散的生产资料购买,给财务管理带来麻烦。另一方面,试验的实施选择农民的耕地进行,租种农民土地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无法取得合理票据的情况时有发生,也给财务管理带来了困难。还有,试验实施中,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进行劳动,审核人员需要对参加人员进行详细审核才能正常报销。(三)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认识理解不同步。科研人员的关注点和着眼点都是科研项目,财务报销等事项不太关注,而且科研人员对财务制度了解不多。而财务人员都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审核,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面临的困难认识不足,尤其是农业科研工作大多在农村开展,不具备农资采购三方询价、刷公务卡等条件。所以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理解不同步现象。于是容易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科研人员认为财务人员故意刁难,财务人员认为科研人员不通情理。(四)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性不足,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科研活动涉及领域和科研课题日益多元化,这虽然缓解科研经费不足带来的困境,但也从财务管理层面上增加了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财务管理制度对某些特殊情况规定不详细,可操作性不强,就可能出现难以认定的一些情况,财务人员的把握尺度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处理结果。同时,财务管理制度本身就有一些不太合理之处,需要进行修正,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制度应该修改以适应新的发展情况。

三、以科研人员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思路

(一)树立服务意识,强化主动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和人员要树立主动的服务意识,构建“热心周到,诚信高效”的财务服务文化,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财务管理,比如可以通过单位宣讲,财务宣传等手段进行财务管理的宣传普及,主动和科研人员处理好关系,做科研人员的贴心人和协助者。财务人员要主动管理不越位,而不是被动的进行事后管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财务部门在树立服务意识,强化主动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相继开展了“优质服务年”、“财务知识宣传月”等活动,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效率。财务管理部门和人员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和在职培训,使得每一个财务人员都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对财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熟悉,能够很快的为科研人员提供财务服务,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工作效率的提升一方面可以促进单位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科研人员的急躁情绪。(三)完善管理制度,简化办事程序。通过财务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审批环节。例如,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核算过程中,推行“一站式”服务,明确财务管理制度中的责权利,谁负责谁审批,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可以避免出现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的互相不理解。简化办事程序同时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需要,为二者都减轻负担和工作量。(四)实施过程管理,延长服务链条。国家和省级部门对科研项目的管理逐渐规范和完善。农业科研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延长服务链条,从科研项目申请的开始就参与到其中,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和经费收支概算。这样,既可以提高科研项目的财务预算科学性,又可以避免后期管理中出现不符的问题。从课题申请、中期管理、后期结题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既可以减少科研人员的工作,又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共赢互利的良好局面。(五)开展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2017年12月8日下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主持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科研单位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财务管理系统,实施网络管理和信息化运行。如一些领导签字的部分,可以通过网上进行,避免出现领导出差延长管理时限。同时,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科研人员可以非常清晰的查询自己课题的经费支出和管理情况,便于后期结题提供经费明细方便审计验收。(六)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科研经费管理是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离不开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科技人员的紧密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应与财务部门相互协调,共同管理,才能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这就需要加强建设一个各职能部门与科技人员责权利相结合的有效制度,明确相关各方之间的权责关系。从科研项目申报、编制预算、立项到经费入账、中期评估检查以及项目结题验收的整个过程,各职能部门都应该明确职责,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加强协调,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四、总结和展望

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农业科学研究的主要部门,对财务制度的改革直接影响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性,合理有序的财务管理既可以为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保驾护航,也规避了财务风险。科学研究是一项特殊性的劳动,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制度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科学研究本身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所以应该与时俱进的改革财务管理制度,使其和谐统一,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隋德才,姜成钢,屈昊.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适应管理会计需要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7(1):12-15.

[2]虞国平,任延辉,李国荣.科技创新视角下的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5):68-70.

[3]祝燕萍.“营改增”的税制比较及其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443-444.

[4]陈玉琼.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5(8):16-18.

[5]谢佩君.课题制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7(12):70-71.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篇5

一、新形势下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

为了实现既定的经营管理目标,科研单位需要采取切实的行动,以实现成果转化和科研规划。在制定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对科研单位的目标正确了解,在非盈利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因为科研单位的特殊性,其资金流动方式也比较特殊。目前,其经济管理目标主要分为:1.投资管理目标。科研单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将自身的社会服务性不断提高。但也要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将科研项目看作投资目标进行管理。通过投资成本的科学计算,以更好的管控科研投资风险。在稳定科研项目生产的同时,促进科研单位的持续健康运行。2.筹资管理目标。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科研单位需要对大量的资金进行使用。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科研单位传统的资金筹集方式,已经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市场经济环境,对筹资管理目标不断创新。利用科学研究的经济收入、各种科研活动中的盈利等,获取一定数量的资金。3.成本管理目标和分配管理目标。首先,新的历史时期,科研单位也开始不断调整内部职能结构,其成本管理内容也开始逐渐超越收支和预算。为了实现全面绩效目标,就需要对绩效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探索。其次,科研单位在收入分配管理方面,需要将部门与部门,部门与成员之间,两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为了调动各方工作的积极性,应遵循分配公平的原则,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同时,对各方需求最大程度的提供满足。

二、完善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方法

新的历史时期,科研单位如何实现投资管理、筹资管理、成本管理和目标分配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具有非盈利性质,科研单位既要对经济收益进行考量,同时又要对其公益性提供保障,采用适度的原则,真正落实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1.落实投资管理目标、明确投资方向。首先,科研单位应依据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产权登记和资产结构,切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对专人专账制度严格落实,明确划分经营性科研活动和公益性的基础前瞻类科研业务活动,实现权责分明。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进行预算编制和资金使用,规避各种超支、透支和资金浪费问题的发生。其次,有机的融合资金管控和预算管控。在科研单位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自身的经济管理活动。在资金管控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准备各种资金使用信息。而预算管控则是为了实现最大化资金使用,两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在科研单位各项科研活动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资金使用的是否合理,来有效加强科研项目预算管控,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工作体系,以更好的完善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2.落实筹资管理目标,拓展筹资路径。为了真正落实科研单位各项职能,科研单位应拥有一定的可流动资金,将财政资金的依赖性减少。同时,对资金筹集渠道积极拓展。例如,可采用技术支持、设备租用和专项贷款筹措资金的方式,对资金进行筹集。为了防止发生风险,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筹资风险。3.落实成本管理目标和分配管理目标,加强各方协。首先,落实成本管理目标,对科研经费严格控制。在防腐倡廉的大环境下,科研单位应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采用科研预算及完成情况公开等措施,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与国家纪律整顿形式相适应。同时,对专家的接待费用、评审费用、会议费用等进行限制,严禁小会大办、公款吃喝,强化成本控制。其次,为落实分配目标,应加强各方协调。为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科研单位应实施按劳分配制度。同时,还应制定分配方案,对各项激励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考核员工时,应依据相关方案。并以现实为基础,合理安排内外比例,以真正落实各项分配管理目标。4.实施组织管控,提供制度保障。首先,为严格落实科研单位各项经济管理目标,需要完善组织管控。要清醒地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坚决反对和抵制科研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由相关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科学研究不能只求表面文章,不求创新和生产应用实效;不能脱离需求、不接地气、自以为是、闭门造车;不能心浮气躁、不敢攻坚克难,缺乏解决关键瓶颈技术问题的志气和勇气;不能浅尝辄止,只愿跟跑不愿领跑,低效重复。其次,为了对经济管理目标实施的各种效果进行更好的体现,需要完善绩效测评制度。因为绩效测评制度的双向性极强,既可以对经济管理目标的实施效果进行提现,同时还能对经济管理目标的落实进行促进,以真正发挥资金的作用。

三、结语

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趋向多元化。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科研单位为了将自身做强做大,就需要明确经济管理目标,有机的融合预算管控和资金管控。只有提供制度保障,杜绝科研腐败与浮夸,完善绩效测评,才能促进科研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敏娜.新形势下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

[2]徐勤.市场经济形势下交通科研单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策略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

[3]那俊颖.有关新形势下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0(11).

[4]兰莹.新形势下对于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一些想法[J].中国电子商务,2014(8):102.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农业科研单位的资金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农业科研单位的国有资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体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意识不强、科研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对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显得尤其重要。

1当前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意识不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按其来源主要分为财政拨款、无偿调拨,少部分为自有资金购置等形成。由于其具有无偿性的特点,财务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认识。由于这种思想认识的存在,单位的领导层对资产管理普遍重视程度不够高,尤其是很多下属二级科研单位很少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人员也常常是由财务人员兼职管理,在管理进程中常常会出现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的现象,且人员经常变动,使资产管理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1.2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不高。一方面表现为科研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由于科研单位所属的二级院所大部分为相对独立的单位,在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时缺乏科学规划,造成各单位或课题组往往根据需要自行采购,重复购置现象普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采购来的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不高。由于各科研单位相对封闭,使用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管理和使用平台建设,造成一些仪器设备这个课题使用过后就一直闲置,共享程度低,使用效率不高。1.3农业科研副产品管理不到位。由于农业科研副产品具有产出的种类、数量不确定,且价值往往较低的特点,如果配备专门的监管人员,将会产生大量成本。再加上当前大部分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管理上一般重经费收支管理,轻国有资产存量管理,极少有单位专门针对科研副产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造成某些单位对科研副产品的管理存在处理方式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而且往往会埋藏下违纪违法的隐患,或因未能重视产品处置管理,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1.4土地资产管理难度大。农业科研基地虽然大部分远离市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价值也在增大,进而给管理带了一定难度。一方面,农业科研用地被周边单位或群众强行占用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过去土地划拨时手续或材料不完善,随着土地的升值,周围百姓以此为由强行占用,且维权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农业科研用地面临被征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农村的城镇化,一些当时较偏远的科研基地如今也成为了市中心,土地被征用的压力越来越大。此外,征用置换后的土地有时由于土地性质和用途或历史遗留问题,产权也长时间得不到确认,给后期管理带来了难度。

2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2.1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学习和宣传,通过学习和宣传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全是财务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而是各单位、各部门共同的责任,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使国有资产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最大效益。此外,还要做好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产权登记和产权界定,健全国有资产财务帐目,实行资产电子化信息卡片登记制度,做到账、卡、物相一致。严格审批程序,及时处理报废资产和清理资产长期“挂账”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管理,尽量避免因岗位变动而造成资产流失。2.2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一方面,建立科研院所专业仪器设备资产共享平台,探索科研仪器设备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合理使用的方法及途径。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配置,避免重复购置。打破同一单位研究所间的界限,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效能。另一方面,利用好现有科研仪器设备和技术资源,实行集约化、开放性管理,以开放共享的方式向社会和其他科研院所开放使用,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效能,实现平台建设与科研项目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2.3严格规范科研副产品处置。农业科研副产品是政府科研经费生产出来的,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国家所有。农业科研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科研副产品管理制度,明确每一项科研副产品出入库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加强对科研副产品的流转环节控制。同时,为合理发挥其使用价值,避免浪费,以出售的方式流入市场,取得收入,采取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反哺科研或其他事业发展、提高职工收入等。此外,对科研中产出的良种、化肥、农药、饮料等阶段性产品,可按需要投入下一轮试验继续深入研究,或转入新的课题项目作为试验材料再利用。2.4加强农业科研用地管理。一方面,加强与土地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依法管控好科研基地的土地资源,加强对科研用地的保护和管理,对违法侵占科研用地的,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存在争议的农业科研用地时,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产权办理进度。另一方面,积极建议当地政府科学统筹农业科研用地征用。对于确需征用的,一定要做好补偿工作,科研单位要综合考虑货币补偿和土地补偿的方法,确保农业科研用地的“量”和“质”,尽最大努力减少科研的再投入。同时,务必做好置换土地的考察和论证工作,避免因土地性质等问题给后期管理带来额外的难度。

参考文献

[1]杨敏.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2007,27(4):24~26.

[2]徐晴.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13(4):120~122.

[3]朱大威,朱方林,姚建中,等.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副产品处置路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4(6):124~126.

[4]李晶.浅析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监管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2(10):44~46.

[5]樊磊,朱方林.浅谈农业科研单位的试验地外迁与土地置换问题[J].科园月刊,2010(11):112~114.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绩效考核;科研单位;创新能力;目标

在管理管理学中绩效有着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在科研单位中,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还很模糊,他没有明确的指标来说明一个单位的效率及能力。单位的科研岗位与政工、后勤、办公室等,不同岗位工作之间太模糊,怎样考评才能保证客观性、可比性?无法精确地设置绩效管理的指标,不仅是绩效管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也是绩效管理理论上尚未突破的问题。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将单位的绩效与每个人的利益挂钩,将其工作岗位职责层层挂钩,将工作岗位职责与每个人,甚至是每个团体部门相关,将目标在不同层面表现出来,将其在这工程中不断改进完善这样就实现了绩效的目标。因此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员工单方面的努力,他需要员工和企业形成统一目标,是在目标和如何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逐步达成共识并实现目标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不断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他的终极就是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激发员工的潜能。

1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联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绩效考核也在不断的多元化,其不仅需要展现出自身的特点,还要受到其他一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团体、资源、条件、环境下要求不一样,当然结果也大大不同,所以不同的完善的绩效管理可以整体提高这不同的层次结果。在不同的奖金、升职、技术培训下达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当然最后的考评结果也是人为完成,这就受到主观、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样这也需要加强考评者的心理观念,防止主观主观臆断,避免个人因素,减少误差,提高绩效管理准确性,需要探索出操作简便、抗主观性强的绩效管理方法。

2创新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1概念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当今社会,创新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就科研单位对于创新的要求不断提高及实践。

2.2影响因素

就科研单位而言,一个强大的创新团队必不可少,需要把多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去解决某一个问题,需要团队合作,将团队的知识结合,这样能快速有效解决问题。其次,一个团队的创新,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假如在创新过程中,有好的思想但是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持,所有的想法都将成为泡影,不可能实现。所以技术支持在创新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创新文化,基于文化环境对整个国家的影响,创新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可见一斑,如果这个的企业并没有鼓励员工要有创新意识,那么人人没有思想,就会止步不前,没有前进动力,整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都会停止不前,那么国家的未来就没有希望。第四,人才的培养,一个团队想要成功的话,他的努力方向有很多,关键点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的培养,如果没有人才,再强大的团队也只是一个空壳,就像有个漂亮的别墅到那时没有一个有能力的主人一样,只能远观,却不能为国家和社会服务,这样他的作用已经失去。

3提升绩效管理模式下科研单位的创新能力的方法

从上面可以看得出,良好的绩效考核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科研单位这个靠创新能力支持的企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了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集成创新基地,大力凝聚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支撑。鉴于此,如何将清晰的战略定位进行有效的执行,作为单位的孵化基石——科研部门如何发挥整体绩效,促进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下面来具体谈一下:

3.1制定有效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较为简单的物质方面的激励手段,但是,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存在明显的能力差异,加上岗位差异,这些部门、岗位、个人各自的差异性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因此,要改变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创新评价体系,提出三种办法:①针对性不同,根据不同员工不同能力的人员,制定不同的薪资奖励,做到多劳多得。②改掉目前的死工资死绩效的方法,将出勤率提高,以此作为工资发放的依据,这样就能提高工作频率,也能保证岗位的透明平等。③提倡不同考核结果薪酬及奖励不同制,这样,比较简便地对考评对象的差异进行了调节,使激励方式变得多元化,比如:带薪休假、业务培训、职位晋升等。④将个人和团体、部门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关系到整个团队及部门时,那么大家都会有责任,这样可以调动大家积极性,这也可以激励人员加强办事效率,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3.2加强创新能力的提高及鼓励

创新关系到整个企业的未来,知识、技术、观念的创新都是影响团队的关键,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尤其是现在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因此创新能力的激发很关键,在这过程中企业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①针对企业内部的交流,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大家把自己的想法都与其他人分享,这样我们就可以有好多新的思想,那么灵感也会随之而来,重要的是在于其他人分享的可以兼顾更多的因素,考虑也会更加全面。②企业外部的交流,可以是企业与企业的交流,甚至于是国外的交流,外部文化的不同对企业的影响也很大,所以我们可以在就某一个学术问题上举行学术交流会,进行交流,鉴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肯定会有不同的火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3运用平衡计分卡指标进行考核

分析单位的具体现状,为更好地解决科研部门暴露的问题,促进绩效的改进,在平衡计分卡指标设置时也有所侧重。在强调财务指标的重要性的同时,为改善各科研部门项目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对内部运营角度类的指标也分配较高的权重。同时增加了第三方评价类的指标,由业务部门配合进行评价,即由创新部、财务部、院办作为第三该进行评价,对此方面指标也分配了一定的权重,坚持了全面、合理、公平的原则(见表1)。

3.4绩效考核与创新能力的结合

长期以来科研单位的待遇与职务职称直接挂钩,却忽略了他本身度对企业的贡献能力,所以我们要在鼓励创新的同时要结合绩效管理,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当把考核引进引进竞争机制,并作为晋升依据的同时,大家的注意力也被引向了工作,员工只有做好工作有了晋升的机会,这样就能将晋升机会和考核工作结合在一起,发挥它的真正作用。但在考核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那些课题,工作,人员岗位是有待提高的,那些人缺乏知识经验或其不能胜任其岗位,从而得到技术培训等,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提高岗位人员的技能及素质,完成单位的任务和绩效指标,并且激发大家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结合科研单位的特点在总体设计上,考评制度要合理,考评内容要合理,考评标准要合理,分数构成和计分方法也要合理;在组织实施上,考评时间要合理,考评监督也要合理。科学、合理、高效的绩效管理和考核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准确度和积极性,还可以对员工多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能激发科研单位人员的进取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科研单位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从而使绩效管理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作者:傅丽霖 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凤莲,董文琦,岳增良.提高科研单位研究室创新能力的途径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145~147.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篇8

只有不断发展林业,才能改善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为人类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林业科学研究是科研人员通过劳动和智慧对林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的探究。我国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林业科研的全面展开。国家提出科技兴国的政策,不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在市场经济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这就要求林业科研单位项目管理要不断提高管理观念,优化管理模式,研究新的管理机制,才能不断满足我国林业科学研究的发展需求,推动我国林业的长足发展。

二、林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林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制定不科学不全面。参与制定科研经费的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严肃认真的完成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随意使用科研项目经费,完全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操作。甚至出现将报销范围之外的开销列入到科研项目经费之中,肆意占用科研项目经费的行为,导致在制定林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预算的过程中,不能科学规范的进行操作,制定的经费预算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林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审核中,财务人员很难科学全面的认识到各项预算的真实性和必要性。林业科研单位的财务人员在科研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足,而且与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人员沟通一般较少,这就导致很多应该通过的预算不能通过,不必要的预算开支,财务人员却发现不了,严重制约了科研项目经费的审核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在林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制定、实行方面没有细致的规范。这就导致对科研单位缺乏制约,很容易造成项目经费在使用过程中不规范,随意性较强,造成国家财政的损失和浪费。林业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的制定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全面,而且成本核算的实际工作也必较困难。工作人员不但要考虑自然因素还要考虑突发的情况,更要考虑科研工作中造成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例如在林场工作中,科研项目经费就要考虑工作人员的劳务费、食宿费和差旅费以及专家咨询费。还要考虑水电应用产生的费用、设备折旧、磨损和修理费用、项目工作人员的工资等等所间接产生的费用。在林场的工作过程中,还会面临一些客观的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由于天气恶劣、气温湿度等不适宜开展工作,或者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导致工作无法进行。这些情况所产生的费用,也要全面考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工作复杂而繁重,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国家法律法规,还要考虑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国家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方面的奖惩制度也不完善,这就造成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目前国家对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拨付渠道比较多,包括中央财政上的投入,省级各个部门科研经费的扶植,公益性组织的补贴等等。但是不同的管理部门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上存在分歧,例如,有些单位就允许有招待费等费用支出,有些不允许,在某些费用上所允许的提取比例也要根据不同的项目而定,各个单位的执行标准是不统一的。加大了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工作上的困难,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林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缺乏规范性。各个部门所购买的机械设备,均属于自行保管的状态,这就使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信息不明确不系统,而且分散性较大,造成管理部门无法做到统一规划,协调使用。财务部门注重的是设备的购置和开销,只有科研单位才知道新设备的使用效率,科研单位是否确实需要购进新的设备,对设备的应用是否得当,财务部门一无所知。有些科研单位甚至存在片面的追求设备的精良,对设备的使用效率欠缺深思熟虑,这就导致项目经费的浪费,造成管理上的困难。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步调不一致,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没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没有充分发挥二者应有的作用。在科研项目进行立项以后,经费的拨付进度不能满足项目的开展,导致对预算的执行不严格。有些资金实行一次性的拨付,有些资金分批次,由各级政府部门逐级拨付,拨付时间长短不一,这样就会造成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资金拨付不及时、不到位,制约科研项目的进行。

三、林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的对策

国家应该加大对林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只有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才能推动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为依托,财政部门要和科研部门协调合作,通力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经费的制定、管理和实行。财务人员要加强林业科研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财务人员只有掌握和熟悉了一定的林业科研知识,才能在林业科研项目预算等工作中,进行准确的判断,使科研经费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国家要加强对林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要不断优化管理模式,还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国家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适合各个单位的管理办法,简化科研经费预算、合算等各项工作程序,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还要加大监督力度,及时发现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解决问题。要做到多个部门协调合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国家应该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结合,项目部门要和经费管理部门资源共享,协调合作。在科研项目的开展过程中,经费管理部门要做好辅助工作,保证资金支持,尽力保证科研项目进度和项目经费的支出进度相一致。为目前我国林业科研单位经费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使科研项目经费得到最大化的合理使用,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国家应该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信息化管理,达到资源共享,实现信息化的动态管理,及时更新项目经费信息。林业科研单位要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防止出现重复购买设备的情况发生,减少经费的浪费,将经费专项专用,确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项目的管理负责人员要及时通过信息平台了解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这样做有利于监督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支出和使用,防止随意挪用专项经费,而且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结语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篇9

1.1部分采购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有偏差

在每年的政府采购申报中,经常出现政府采购计划与申购单位的预算结合不够密切,科研人员对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编制预算具有随意性特点。很多单位在每次政府采购前都要做大量工作,其中涉及多个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使用部门等。在工作中经常出现沟通不顺畅,衔接不顺利,而且预算申请批复时间跨度长,尤其是进口设备,由于批复时间长,市场价格变动快,影响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些项目还存在预算不准确的现象,因项目批复后调整难度大,经常会出现有的是打酱油的钱,需要的却是醋的尴尬局面。

1.2采购人员队伍建设不稳定,缺乏系统培训

由于各科研事业单位受内控管理水平和人财物内控建设成本方面的限制,政府采购人员多为兼职,同时,定期开展政府采购知识相关讲座的单位也较少,不能更好地了解政府采购最新政策及要求,对政策把握不准,有时造成错误填报采购方式,从而造成流标现象,延误了预算执行进度。个别单位在采购实施时,分包不够合理,分包不均匀或过细,也导致招标流标。

1.3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进行自主采购方面,货物采购主要包括专用材料采购和设备采购等,是科研经费支出的重要内容,涉及科研项目广泛,基本上每个科研项目的经济分类预算都有材料费或专用设备,且占经费总额的比重较大,每年用于采购货物的科研经费支出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各种原因,导致货物采购过程存在一定的漏洞,最终出现科研经费的浪费,甚至出现虚列科研支出、套取科研经费等违法现象。

2科学事业单位货物采购问题分析

2.1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各单位内部缺乏全面有效的统筹协调,很多科研院所都实行课题负责制,每个课题组为一个小单位,各自申请课题各自支出,互不干涉,各课题在购买过程中存在重复购置现象,特别是一些仪器设备,只要是符合预算支出要求的,宁可花大价钱去购买也不愿意去租借兄弟课题组的仪器设备,况且根据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单位内部各课题组之间的费用支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导致科研单位的仪器设备共享程度不够,闲置率较高,严重造成科研经费的无形浪费。

2.2同一研究内容存在多头申报现象

我国的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多样化,加上各项目审批部门缺乏信息沟通,使得同一研究内容多头申报得以成功,然而同一研究内容的预算基本是相同的,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预算执行,因此造成很多项目经费过度充裕,很多试剂耗材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

2.3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存在形式主义

专用材料采购,其特点是采购次数频发、品种繁多、总量巨大。目前很多科研院所都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在购买、验收和领用环节都是各自负责,缺乏第三方的监管。事业单位财务处理即买即做支出,账务处理只能留下购买记录,无法反映材料的领用和库存情况,尽管随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科研单位在报销时要求有出入库手续,但出入库单据上的经办人、管理员也都是同一课题组的人员,根本无法起到监管的作用,出入库管理不规范,很多业务的真实性存在异议,财务与实物管理的脱节,为专用材料采购违法乱纪提供可乘之机。仪器设备采购,一般需要走政府采购程序,由于科研人员对管理规定不了解,流程不清楚等各种原因,往往费时费力,延误货物的采购时间,为了不影响科研工作进展,有的科研人员就想办法,采取变换采购标的方式,逃避政府采购。

3加强科研单位货物采购管理的建议

3.1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货物采购管理体制

有的科学事业单位的货物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体系不完善,而更多的单位是存在内控管理体制,但都是存在于文件中,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形同虚设,因此需要接地气的管理体制与之相适应,真正做到制度高于一切,人人事事按制度办事。

3.2采购流程程序化,过程结果要透明

政府采购虽然有它先天的缺陷,但它的流程程序化,信息公开透明是我们科研经费货物采购的首选。在试剂耗材没有完全纳入政府采购范畴内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定期招标的办法,采纳政府采购的优点,坚持“三人参与”“货比三家”的原则,实现试剂耗材费用的定向、集中采购。

3.3人员配备专业化,管采用要分离

目前很多科研人员在忙于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要具备财务、采购、保管等管理方面的知识,使得科研人员花在经费支出上的精力甚至大于对研究的投入。行政部门应承担主要的管采工作,科研人员的主要精力应该是科学研究,使用采购的货物获取研究数据。相关部门既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又要相互监督,互相牵制。

3.4制度建设、人员培训,构建规范的采购平台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篇10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体现本单位的特点,需要制定制度的唯一标准。制定制度要讲究系统和配套,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矛盾。科研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首先提高内部竞争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相适应的核算和指标体系,对科研部门、开发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适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要求,利于推行和落实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以利于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着手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审核把关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审核发票要严格,发票名称要实事求是,数量、单价要填写齐全,要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开支,召开会议必须提前上报会议计划,经批准后予以报销。科研经费计划内预算开支,要严格计划列支,对拨入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二、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收支管理科研单位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编制单位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要共同研究,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

(二)按现行制度编制上报的预算,满足了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但对执行单位来说,就显得不够具体,缺少可操作性和实际管理价值,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设计一套表格,编制出一套分部门、分项目、分期(按月按季)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内部财务收支预算,以利于在日常的财务收支中掌握执行。编制预算之前,应正确分析上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字,正确划分收支项目,按照管理要求,按部门、分项目编制出按季分月的财务收支计划。

(三)单位内部预算一经核准,即进入实施阶段,各部门对实施财务预算要作为一项经济性工作来抓。其次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调节经费构成比例。财务部门要定期分析考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

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是在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科研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

(一)通过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资金的运转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分析其是否合理恰当,收支效果如何,收支是否相适应,并且通过与上年同期经费收支情况的比较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分析各项经费收入的到位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分析各种经费开支的增减幅度和数额以及开支进度,对其进行控制,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二)积极开展科研经费收支及效益财务分析。需对单位所有课题的期末经费结存情况做出分析,分析各类课题经费结存占课题经费总结有的比例、各类课题经费结存和研发单位人均经费结存情况。其次,需对单位所有课题当年的课题经常收入与支出分析。分析课题纵向经费收入、横向经费收入各占当年课题经费总收入的比例,各课题经费的收入总额及人均经费收入额;分析课题经费支出中,设计费、外协费、工资、管理费、材料费、试验费、专用费、设备费等各项开支的结构与数额,以便充分了解各类课题的经费运转情况和经费支撑度,为课题结构调整,选择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布局提供财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