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单位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20:50:56

科研单位

科研单位范文篇1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

1引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是一个整体,社会就是各种关系的总和,万事万物交汇融合、千丝万缕,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演绎至今。当下,“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新的流行语,移动互联网技术形成了新的信息化生产力,必然产生新的生产关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自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以来,“互联网+”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有目共睹,互联网催生的创新成果很快融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场思维风暴,以此为基础设施和要素的发展态势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互联网+”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我国正在展开“互联网+”实践与探索的大幕。当档案遇上互联网,一场新的变革摆在了传统的农业科研单位面前。为顺应时展,推进农业档案科学发展,农业部在2015年11月就新时期农业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尽快规划和完善机关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兴平台的信息归档和管理。密切跟踪并妥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知识管理等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助推农业现代化升级。“互联网+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档案扫描后到网上,而是利用网络这一媒介,推进数据共享、传播档案意识、实现信息价值,各方信息需求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加入到档案事业中来,形成一个档案信息服务生态链,最终与社会公共信息服务生态圈融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互联网+”从一开始就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共享发展、连接一切等特征,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这就是大势所趋。所以,农业科研单位也应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面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变革和风向,推动新时代档案工作布局发展。

2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据化,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

2017年《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出台,该规划中提到的发展理念与国家设计一脉相承。“十三五”渔业发展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要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提升现代渔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建立形式多样的智慧渔业信息平台,从而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渔业现代化。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2016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也指出,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全面提速。2016年我国已在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下一步将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立,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化应用层次。大形势尚且如此,各农业科研单位更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本单位的数字档案室进程,提高档案数据化水平和资源利用水平。首先要按照制度规定开展档案数据化工作,或外包档案数据服务公司,或本单位人员共同参与整理,加大对档案工作的多方加持,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同时要坚持从档案资源入手,抓住关键,精准发力,逐步解决档案数字化率偏低、信息共享度较差等问题,解决好跨门类、跨领域、跨地域档案资源的整合问题。

3创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丰富智慧渔业内涵

“打破档案工作壁垒,不断丰富农业科研单位档案信息化内涵”。“+”本身的含义就是多领域跨界融会贯通,同时也意味着开放、共享。互联网与其他各行业有机融合协同,群体智慧得到最大实现。对于“互联网+”,开放生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推进“互联网+”进程,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打通以往制约发展的环节,将壁垒打破,连接一切,这才是“互联网+”的目标。当前,农业部尚没有出台统一的数字档案室建设标准,各级各地区的科研院所都是按照所属省、市档案室建设标准来推进,在信息化建设上缺乏统一的部署,逐渐形成了局限于本单位、本院系的纵向“烟囱式”信息系统。因而造成农业档案信息系统之间难以有效交换数据,难以充分利用,影响了档案工作效能。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应当与归档对口单位、部门密切联系,通过打破档案信息壁垒,协调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难题,丰富农业档案信息化的内涵,为智慧渔业建设添砖加瓦。如此才能提供更好的档案查阅服务,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向“数据化”迈进,打破根深蒂固的“重管轻用”思维,对档案数据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开发,为领导决策和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全方位提供农业档案信息咨询服务,必要时还可以开展远程利用,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4筑牢农业档案安全防范体系,合理制定备份策略

“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实现了集约资源、降本增效,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但另一方面,由此带来的技术风险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社会共同关注和重视。近期,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WannaCry勒索病毒,就是由黑客利用美国国家安全局泄露的危险漏洞“EternalBlue”(永恒之蓝)进行传播,勒索病毒肆虐,简直是一场全球性互联网灾难,一时间给广大电脑用户造成了巨大损失。大量的黑客入侵导致的系统瘫痪消极怠工和数据篡改造成的信息丢失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敲响了警钟。因此,首先,是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科学合理地制定档案数据安全备份策略。当数据库遭受到致命攻击和损毁而导致数据丢失的时候,系统能够快速自救启动备份系统,恢复数据,保障工作开展。其次,要多形式开展档案保密自查和警示教育,牢固树立档案意识、保密意识、安全意识,及时排查隐患,堵塞漏洞,严防档案损毁和失泄密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协舟,王露露.“互联网+”时代对档案工作的挑战[J].档案学研究,2016(6):66~69.

[2]鲁嵘.基于云安全层的安全档案信息系统构建研究[J].兰台世界,2014(5):42.

[3]申振锋.云时代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的风险及安全保护[J].兰台世界,2013(S6):87.

[4]王协舟,王露露.“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6(5):94~100.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N].中国档案报,2014-05-05(001).

[6]赵颖.“互联网+”时代档案数据服务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云南档案,2015(10):43~45.

[7]田伟,韩海涛.实现我国“互联网+档案”关键问题刍议[J].中国档案,2015(12):62~65.

科研单位范文篇2

1关于科研绩效管理的理解与认识

科研管理工作大到行业管理,小到具体的单位内部管理,都是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基本特征的部门管理,从属于公共服务部门的一个部分,以提供管理和服务为目标,具有社会公益特点。

绩效,又称生产力、业绩、作为等,指的是行为主体的工作和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者产生的积极效果,是对资源投入-产出行为效益的评价。针对农业科研工作来说,具体到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就是通过科研组织系统整合资源达成目标的行为,从全方位对科研工作绩效进行监控、行为改进和评估,它主体功能是评估、衡量、追踪,主要作用表现在:(1)对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责任落实;(2)承担工作利害关系人的期望;(3)科技成果、工作结果导向的强调;(4)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需要;(5)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6)有效的管理工具与工作改进。

从管理学来讲,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实现过程,管理学界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和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而发展完善。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动态的改进公共绩效果的管理方式,在科研单位内部它以单位的整体绩效为分析单元,更加强调结果导向、战略管理与系统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益和业绩、明确管理职责和任务,强化单位内部的激励机制,优化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

2当前我国科研工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管理理念和实践,在我国不少地区、单位进行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在农业科研单位中,绩效管理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不够完备,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研工作的产出难以量化,运行的成本缺乏可比性

农业科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受环境因素干扰较为严重的工作,特别是科研项目来源多元化、考核指标的多元化、考核过程的复杂化、科研工作量化的复杂性、考评标准的多元化等等,都决定了科研工作难以以正确测量技术进行度量或者量化。不同的项目来源责任方对项目绩效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同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类项目之间目标考核的差异较为明显,而对同类项目之间科研产出也难尽相同,不可类比。农业科研工作包括农业科研项目既要注重实效性又要注重时效性,更多地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更关注社会效益,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运算问题,因而无法取得比较可靠的比较成本和收益数据,在绩效评价上造成困难。

(2)绩效管理项目目标缺乏准确性

在公共部门的管理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绩效管理项目目标都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众多的公共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都包含着许多价值判断和政治因素,难以以数量或者正确定量定性表达,在社会成员中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或者评价尺度,甚至在项目指标的设计上有一些长官意志,缺乏科学依据,与实际脱节;甚至在一些竞争性项目的申请上,申请者之间对同一项目的实施结果和效果相互攀比。而从公共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农业科研工作的管理部门更多地愿意把管理目标、工作目标用文字性语言修饰完满、表述含糊,这样为避免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寻求突破口。

由于农业行业和产业的特殊性和特殊地位,农业科研不仅仅涉及农业生产活动,也涉及到农业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是一项涉及民生和社会长久稳定发展的公共事业。因此在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目标中涉及众多内容,在科研工作具体的管理和执行实践中,同一类农业科研项目之间考核指标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很难确定一致。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有一定的特殊性,农业科研既需要实验室工作,又需要更多地田间实验实践等等,因而农业科研工作的运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难确定性,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实施刚性管理制度,更多地需要弹性和柔性管理。

(3)理论和实践不足

从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的实践来看,从参与绩效评价的研究者本身讲,要求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如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行政学、法学等,对研究人才的要求很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

从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运行来看,特别是现实国情的制约、体制和传统作风的影响,使得对绩效管理的研究难、见效慢,同时绩效评价过多地带有行政色彩,也使得绩效评价与一般工作考核差异不大。其次,由于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特别是科研项目更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种效益的测算标准、方法还不健全和科学,从而使得农业科研工作的绩效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第三,绩效评价针对的测评群体都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知群体,在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整合的量化行为标准,对人才考核的标准在不同的项目、工作领域不同。第四,在具体实践方面,我国开展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薄弱,绩效管理较多地停留行政模式的基础之上,在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受到局限,也使得绩效管理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理论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和完善。

3完善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积极培育绩效管理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工作推行绩效管理之所以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主管部门和单位组织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绩效管理是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发育良好的公共管理的土壤之中,也植根于社会这一更大的土壤之中。

农业科研绩效管理涉及面广、宽泛,我国的绩效管理要能够健康发展,并迎头赶上国外先行国家的水平,现在就需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研工作的得失成败,要审时度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善于抓住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加强农业科研绩效管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要增加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遵循农业科研工作规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加强单位内部组织文化建设,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在提供绩效管理全面质量,积极改变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考评制度,不断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为开展绩效管理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全社会营造合理公平的环境,建立“以人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责任性、回应性、公平性、节约性、高效性为基本特征,积极推进科研工作绩效管理工作。

(2)不断完善绩效管理的配套体系

一是要实现科学地评价公共管理部门的绩效,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合法的、真实的统计数据系统,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科学的标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方法,采集真实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出正确的结论。

二是要逐步建立导入基于绩效的预算体系。要将加大对涉及公共事业运行成本的核算和监督,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审定和监督,努力构建完善的基于绩效的公共预算体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提供基础。

三是要加强绩效评估的后管理过程。要积极把绩效评估的结果纳入到日常的管理过程之中,让参与者真正能正确认识到其有存有的价值,减少组织内部成员对自我评价偏失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把组织内部成员的奖金分配、职务升迁等与绩效考评的结果联系起来,发挥好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把绩效评估的结果做好今后组织内部政策、制度等改进的依据。

(3)强化绩效意识,促使绩效改进

一是要积极改变绩效意识,积极改变绩效核算的方式和体系把绩效评估纳入管理成本效益的核算体系,建立公众参与的评价方式方法,改变主管部门绩效评估的方式。

二是要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性质以及现实情况和阶段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

三是要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特别是要积极改变以往单纯靠农业科技主管部门评估的单一主体形式,逐步实现官方评估、民间评估、专家评估并或者多元化评估。

四是要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促使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技项目的参与者、执行者以及相关的社会公众,参与改进绩效评估的方式方法,为科学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是要建立绩效管理的诚信机制。把绩效管理纳入常规工作之中,建立一种相互之间的诚信机制,有效降低绩效考核中随机误差,使考核的结果更能珍视与现实,实现绩效管理的常态化和动态化管理。

科研单位范文篇3

1关于科研绩效管理的理解与认识

科研管理工作大到行业管理,小到具体的单位内部管理,都是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基本特征的部门管理,从属于公共服务部门的一个部分,以提供管理和服务为目标,具有社会公益特点。

绩效,又称生产力、业绩、作为等,指的是行为主体的工作和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者产生的积极效果,是对资源投入-产出行为效益的评价。针对农业科研工作来说,具体到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就是通过科研组织系统整合资源达成目标的行为,从全方位对科研工作绩效进行监控、行为改进和评估,它主体功能是评估、衡量、追踪,主要作用表现在:

(1)对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责任落实;

(2)承担工作利害关系人的期望;

(3)科技成果、工作结果导向的强调;

(4)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需要;

(5)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

(6)有效的管理工具与工作改进。

从管理学来讲,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实现过程,管理学界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和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而发展完善。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动态的改进公共绩效果的管理方式,在科研单位内部它以单位的整体绩效为分析单元,更加强调结果导向、战略管理与系统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益和业绩、明确管理职责和任务,强化单位内部的激励机制,优化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

2当前我国科研工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管理理念和实践,在我国不少地区、单位进行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在农业科研单位中,绩效管理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不够完备,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研工作的产出难以量化,运行的成本缺乏可比性

农业科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受环境因素干扰较为严重的工作,特别是科研项目来源多元化、考核指标的多元化、考核过程的复杂化、科研工作量化的复杂性、考评标准的多元化等等,都决定了科研工作难以以正确测量技术进行度量或者量化。不同的项目来源责任方对项目绩效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同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类项目之间目标考核的差异较为明显,而对同类项目之间科研产出也难尽相同,不可类比。农业科研工作包括农业科研项目既要注重实效性又要注重时效性,更多地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更关注社会效益,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运算问题,因而无法取得比较可靠的比较成本和收益数据,在绩效评价上造成困难。

(2)绩效管理项目目标缺乏准确性

在公共部门的管理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绩效管理项目目标都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众多的公共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都包含着许多价值判断和政治因素,难以以数量或者正确定量定性表达,在社会成员中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或者评价尺度,甚至在项目指标的设计上有一些长官意志,缺乏科学依据,与实际脱节;甚至在一些竞争性项目的申请上,申请者之间对同一项目的实施结果和效果相互攀比。而从公共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农业科研工作的管理部门更多地愿意把管理目标、工作目标用文字性语言修饰完满、表述含糊,这样为避免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寻求突破口。

由于农业行业和产业的特殊性和特殊地位,农业科研不仅仅涉及农业生产活动,也涉及到农业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是一项涉及民生和社会长久稳定发展的公共事业。因此在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目标中涉及众多内容,在科研工作具体的管理和执行实践中,同一类农业科研项目之间考核指标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很难确定一致。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有一定的特殊性,农业科研既需要实验室工作,又需要更多地田间实验实践等等,因而农业科研工作的运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难确定性,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实施刚性管理制度,更多地需要弹性和柔性管理。

(3)理论和实践不足

从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的实践来看,从参与绩效评价的研究者本身讲,要求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如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行政学、法学等,对研究人才的要求很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

从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运行来看,特别是现实国情的制约、体制和传统作风的影响,使得对绩效管理的研究难、见效慢,同时绩效评价过多地带有行政色彩,也使得绩效评价与一般工作考核差异不大。其次,由于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特别是科研项目更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种效益的测算标准、方法还不健全和科学,从而使得农业科研工作的绩效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第三,绩效评价针对的测评群体都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知群体,在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整合的量化行为标准,对人才考核的标准在不同的项目、工作领域不同。第四,在具体实践方面,我国开展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薄弱,绩效管理较多地停留行政模式的基础之上,在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受到局限,也使得绩效管理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理论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和完善。

3完善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积极培育绩效管理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工作推行绩效管理之所以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主管部门和单位组织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绩效管理是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发育良好的公共管理的土壤之中,也植根于社会这一更大的土壤之中。

农业科研绩效管理涉及面广、宽泛,我国的绩效管理要能够健康发展,并迎头赶上国外先行国家的水平,现在就需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研工作的得失成败,要审时度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善于抓住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加强农业科研绩效管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要增加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遵循农业科研工作规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加强单位内部组织文化建设,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在提供绩效管理全面质量,积极改变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考评制度,不断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为开展绩效管理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全社会营造合理公平的环境,建立“以人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责任性、回应性、公平性、节约性、高效性为基本特征,积极推进科研工作绩效管理工作。

(2)不断完善绩效管理的配套体系

一是要实现科学地评价公共管理部门的绩效,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合法的、真实的统计数据系统,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科学的标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方法,采集真实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出正确的结论。

二是要逐步建立导入基于绩效的预算体系。要将加大对涉及公共事业运行成本的核算和监督,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审定和监督,努力构建完善的基于绩效的公共预算体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提供基础。

三是要加强绩效评估的后管理过程。要积极把绩效评估的结果纳入到日常的管理过程之中,让参与者真正能正确认识到其有存有的价值,减少组织内部成员对自我评价偏失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把组织内部成员的奖金分配、职务升迁等与绩效考评的结果联系起来,发挥好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把绩效评估的结果做好今后组织内部政策、制度等改进的依据。

(3)强化绩效意识,促使绩效改进

一是要积极改变绩效意识,积极改变绩效核算的方式和体系把绩效评估纳入管理成本效益的核算体系,建立公众参与的评价方式方法,改变主管部门绩效评估的方式。

二是要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性质以及现实情况和阶段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

三是要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特别是要积极改变以往单纯靠农业科技主管部门评估的单一主体形式,逐步实现官方评估、民间评估、专家评估并或者多元化评估。

四是要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促使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技项目的参与者、执行者以及相关的社会公众,参与改进绩效评估的方式方法,为科学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是要建立绩效管理的诚信机制。把绩效管理纳入常规工作之中,建立一种相互之间的诚信机制,有效降低绩效考核中随机误差,使考核的结果更能珍视与现实,实现绩效管理的常态化和动态化管理。

科研单位范文篇4

1关于科研绩效管理的理解与认识

科研管理工作大到行业管理,小到具体的单位内部管理,都是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基本特征的部门管理,从属于公共服务部门的一个部分,以提供管理和服务为目标,具有社会公益特点。

绩效,又称生产力、业绩、作为等,指的是行为主体的工作和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者产生的积极效果,是对资源投入-产出行为效益的评价。针对农业科研工作来说,具体到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就是通过科研组织系统整合资源达成目标的行为,从全方位对科研工作绩效进行监控、行为改进和评估,它主体功能是评估、衡量、追踪,主要作用表现在:(1)对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责任落实;(2)承担工作利害关系人的期望;(3)科技成果、工作结果导向的强调;(4)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需要;(5)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6)有效的管理工具与工作改进。

从管理学来讲,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实现过程,管理学界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和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而发展完善。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动态的改进公共绩效果的管理方式,在科研单位内部它以单位的整体绩效为分析单元,更加强调结果导向、战略管理与系统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益和业绩、明确管理职责和任务,强化单位内部的激励机制,优化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

2当前我国科研工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管理理念和实践,在我国不少地区、单位进行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在农业科研单位中,绩效管理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不够完备,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研工作的产出难以量化,运行的成本缺乏可比性

农业科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受环境因素干扰较为严重的工作,特别是科研项目来源多元化、考核指标的多元化、考核过程的复杂化、科研工作量化的复杂性、考评标准的多元化等等,都决定了科研工作难以以正确测量技术进行度量或者量化。不同的项目来源责任方对项目绩效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同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类项目之间目标考核的差异较为明显,而对同类项目之间科研产出也难尽相同,不可类比。农业科研工作包括农业科研项目既要注重实效性又要注重时效性,更多地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更关注社会效益,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运算问题,因而无法取得比较可靠的比较成本和收益数据,在绩效评价上造成困难。

(2)绩效管理项目目标缺乏准确性

在公共部门的管理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绩效管理项目目标都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众多的公共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都包含着许多价值判断和政治因素,难以以数量或者正确定量定性表达,在社会成员中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或者评价尺度,甚至在项目指标的设计上有一些长官意志,缺乏科学依据,与实际脱节;甚至在一些竞争性项目的申请上,申请者之间对同一项目的实施结果和效果相互攀比。而从公共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农业科研工作的管理部门更多地愿意把管理目标、工作目标用文字性语言修饰完满、表述含糊,这样为避免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寻求突破口。

由于农业行业和产业的特殊性和特殊地位,农业科研不仅仅涉及农业生产活动,也涉及到农业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是一项涉及民生和社会长久稳定发展的公共事业。因此在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目标中涉及众多内容,在科研工作具体的管理和执行实践中,同一类农业科研项目之间考核指标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很难确定一致。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有一定的特殊性,农业科研既需要实验室工作,又需要更多地田间实验实践等等,因而农业科研工作的运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难确定性,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实施刚性管理制度,更多地需要弹性和柔性管理。

(3)理论和实践不足

从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的实践来看,从参与绩效评价的研究者本身讲,要求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如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行政学、法学等,对研究人才的要求很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

从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运行来看,特别是现实国情的制约、体制和传统作风的影响,使得对绩效管理的研究难、见效慢,同时绩效评价过多地带有行政色彩,也使得绩效评价与一般工作考核差异不大。其次,由于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特别是科研项目更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种效益的测算标准、方法还不健全和科学,从而使得农业科研工作的绩效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第三,绩效评价针对的测评群体都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知群体,在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整合的量化行为标准,对人才考核的标准在不同的项目、工作领域不同。第四,在具体实践方面,我国开展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薄弱,绩效管理较多地停留行政模式的基础之上,在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受到局限,也使得绩效管理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理论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和完善。

3完善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积极培育绩效管理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工作推行绩效管理之所以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主管部门和单位组织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绩效管理是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发育良好的公共管理的土壤之中,也植根于社会这一更大的土壤之中。

农业科研绩效管理涉及面广、宽泛,我国的绩效管理要能够健康发展,并迎头赶上国外先行国家的水平,现在就需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研工作的得失成败,要审时度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善于抓住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加强农业科研绩效管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要增加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遵循农业科研工作规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加强单位内部组织文化建设,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在提供绩效管理全面质量,积极改变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考评制度,不断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为开展绩效管理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全社会营造合理公平的环境,建立“以人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责任性、回应性、公平性、节约性、高效性为基本特征,积极推进科研工作绩效管理工作。

(2)不断完善绩效管理的配套体系

一是要实现科学地评价公共管理部门的绩效,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合法的、真实的统计数据系统,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科学的标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方法,采集真实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出正确的结论。

二是要逐步建立导入基于绩效的预算体系。要将加大对涉及公共事业运行成本的核算和监督,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审定和监督,努力构建完善的基于绩效的公共预算体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提供基础。

三是要加强绩效评估的后管理过程。要积极把绩效评估的结果纳入到日常的管理过程之中,让参与者真正能正确认识到其有存有的价值,减少组织内部成员对自我评价偏失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把组织内部成员的奖金分配、职务升迁等与绩效考评的结果联系起来,发挥好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把绩效评估的结果做好今后组织内部政策、制度等改进的依据。公务员之家

(3)强化绩效意识,促使绩效改进

一是要积极改变绩效意识,积极改变绩效核算的方式和体系把绩效评估纳入管理成本效益的核算体系,建立公众参与的评价方式方法,改变主管部门绩效评估的方式。

二是要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性质以及现实情况和阶段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

三是要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特别是要积极改变以往单纯靠农业科技主管部门评估的单一主体形式,逐步实现官方评估、民间评估、专家评估并或者多元化评估。

四是要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促使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技项目的参与者、执行者以及相关的社会公众,参与改进绩效评估的方式方法,为科学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是要建立绩效管理的诚信机制。把绩效管理纳入常规工作之中,建立一种相互之间的诚信机制,有效降低绩效考核中随机误差,使考核的结果更能珍视与现实,实现绩效管理的常态化和动态化管理。

科研单位范文篇5

一、军工科研单位成本管理的特征与现状

1.我国军工科研单位成本管理的特征。作为国家投资建设的国防科技事业性质的军工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军用品的研制和定型军用品的开发研制业务。按照产品生产的组织方式划分,军工科研单位的业务更多的属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军工科研单位的项目、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对科研生产活动需要采用项目制的形式进行运作和管理。定型军品的生产项目在立项时其技术状态已经制式化,设计图纸无需做出较大改变,产品的生产流程和传统制造业生产流程基本相同,因此对定型军品生产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相对较为简单。而定型军用品的生产项目,各类军品研制项目由于其研发的特殊性,受到科研生产客观规律的影响较大,在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各研制项目之间的可比性较差,成本对象比较复杂,因此对军品研制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的难度很大。2.我国军工科研单位成本管理的现状。军工科研单位成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基本沿袭了旧有的模式,弱化了程序和制度控制。尽管近两年国家连续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种种规范,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这方面依然有待实质性进展方面的突破。随着科研活动不断发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成本费用也在迅速增加,经费紧张程度加剧,成本控制管理亟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军工科研单位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的成本管理理念先进性有待提升,科研人员不能只负责埋头做科研,以任务达成为目标,不考虑项目的经费问题;军工科研单位的管理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亦不能计划部门只负责制计划,问财务部门要经费而不顾经费使用及管理。第二,企业成本核算不规范致使信息存在失真,根据国家规定,科研项目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核算,军品则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但是很多军工科研单位将军品纳入科研项目实行完全成本法核算,这样的行为加大军品成本的机会主义行为。第三,军工科研单位在成本管理方面忽略战略成本管理,重点关注生产成本,忽视调研和产品设计、采购等方面的成本,而这些被忽略的部分缺失军工科研单位科研成本的重要部分。第四,企业成本管理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各项考核没有落到实处,影响单位发展效率。

二、加强军工科研单位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已经确定了“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改革目标。随后又提出了“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坚持强化基础,自主创新,努力提高科研和制造水平,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机制、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国防科技人才”的战略指导方针。首先,国家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新型体制为军工科研单位带来了重大机遇,国家鼓励军工科研单位利用技术方面的优势发展民用产品产业,这对军工科研单位来讲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而军工科研单位更应该全面的分析识别外部市场环境,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通过价值链与动因分析模式获取竞争优势。其次,国防科技工业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打破了军工科研单位原有的行业垄断地位,国家将军工企业发展纳入市场竞争必然是大趋势,将会有更多的民营主体加入到军工产品的竞争行列,未来军工科研单位将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而对成本的控制也将是决定着竞争的成败关键所在。

三、加强军工科研单位成本控制的措施

军工科研单位的成本控制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结合军工科研单位在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坚持战略性原则。军工科研单位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不应追求一时的成本降低,也不能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应兼具计划、协调、控制、激励和评价等功能,从企业及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出发,同时站在培育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角度,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制定一整套集战略管理、人本管理、系统管理于一体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方法。第二,建立科学的预算控制、预算调整的制度和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控制、预算调整的制度和程序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预算执行的过程就是计划的落实的过程,也是单位目标的实现过程,只有建立在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之下的成本管理才能保证计划的顺利实现。建立预算考评与奖惩体系是预算执行的源动力,预算考评是对单位内部各级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评价,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考评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发挥着激励、沟通、控制的重要作用,使被考评人明确改进工作的方向,有利于推动单位总目标的实现。第三,因地制宜进行全员全过程管理。因地制宜的进行成本管理是指军工科研单位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综合考虑其实际研发及市场环境。因地制宜的要求军工科研单位成本框架的构建符合其组织结构,符合其特定部门的要求,符合其科研生产活动流程。军工科研单位的全体员工是其进行成本管理的主体,直接关系到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因此应该调动全员的积极性进行成本管理。全过程成本管理是进行战术层面的成本控制时不仅要降低生产成本,还应该对科研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实现整个流程全过程成本管理。

作者:徐朝晖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陈继.《军工科研单位成本核算模式改进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科研单位范文篇6

论文摘要:电力体刹改革后,各电力科研单位在身份上由原来的搜术领寻转变为提供科技服务的乙方,立接进入市场,参与市场免争,成乃相对狄立的市场管梢主体,对于奎断行业内部的科研单位来讲,这种改革带来的冲击乏前析未有的。市场化运作对电才科研单位来讲将面临怎样的发展道路,乏非常位得电力科研单位深恩的,因此电办科研单位的市场管铺课翅研究愈发马显出其重要性与紧边性。

电力科研单位要参与市场竞争,首先面对就是如何开展电力科技服务市场营销工作。

1产品开发策略

电力科研单位提供的产品是为满足顾客有关电力生产不同环节、不同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需要而向顾客销售的所有服务和产品。电力科研单位主营的“四个中心工作”分别是技术服务、技术信息、技术监千_冷术开发(以下简称“四个中心”),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工作。“四个中心”是电力科研单位提供的核心服务,是电力科研单位发展的根本所在。

1.1服务项目多元化

电力科研单位服务项目多元化有其自身优势。各电力科研单位结合发电厂的专业分类一一对应地组建了相关专业所,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针对发电厂基建调试、送变电调试,全国各省、区等电科院组建了调试所;针对行使技术监督职能时发现的问题,提供试验技术、事故处理、理化检测及技术培训等多项服务,充分满足了顾客对服务产品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1.2服务项目的延伸

服务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电力科研单位要追求持续良哇发展就要面对服务链的延展问题。围绕电力生产不同环节,提供不同的延伸服务。首先,向电源侧延伸,即向发电厂侧研究服务项目的扩展,可以为发电厂选址、配套设备以及将来生产发电的监控、试验测点的设置等提供前导性技术服务。其次,向电网侧延伸,即向电力输配、电网稳定、售电经济性评价等提供过程控制性服务等。再次,针对环境监测中心、煤质检验、金属材料所等专业所,通过向有关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进人工厂环境、民用设施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的分析、化验和监测等领域,以不断扩大服务市场范围。

1.3服务质量的提升与内部营销

内地电力科研单位先后开展管理体系和实验室认可项目等工作,为服务质量的提高、国际认可度扩大做出了管理及技术方面的准备。新疆电科院自2001年起陆续通过IS090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实验室能力认可和自治区技术监督局计量授权机构的考评,挂靠在新疆电科院的各类中心等分别取得了国家和自治区的计量授权证书等,这些资质的取得仅仅表明电科院具备提供优质服务技术和能力的保证,要提高服务质量可以考虑从开展内部营销工作开始。

开展电科院内部营销工作,要把电科院的员工看作是最初的市场,也就是说给全体员工树立一种“我的下一道工序就是我的顾客,从我这里就要把好产品质量关”的意识。认识到每一过程都是增值的过程,严控内部质量形成的过程,为最终产品的形成打好基本的质量基础。电科院的产品是为发供电企业提供服务,这种服务的实体形式是依据服务结果编制的技术报告、证书。新疆电科院可以结合电力技术“服务”这一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结合质量管理“PDCA”循环来监控和提升服务质量。

"PDCA'''',循环中P-Plan策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流程图中1-5过程是P阶段,合同项目的策划阶段;过程6是D阶段,项目实施阶段;过程7一8是C阶段,项目的检查阶段;过程9一12是A阶段,服务的持续改进阶段。同时过程12的结果作为过程1的输人,进人另一个PDGA循环阶段。电科院服务客户的内部营销工作可以从提升内部员工的满意率着手。电科院的专业所是一线员工,与顾客直接接触,是对外服务的窗口;职能部门是代表院领导向专业所提供“服务”的部门,是对外部顾客间接提供服务的人。而顾客对电科院服务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线员工的服务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要形成并保持一支综合素质一流、服务质量优秀的一线员工队伍,电科院职能部门就必须做好员工的挑选和培训工作,同时在电科院内部营造一种“二线、三线、后勤服务部门”都必须为一线员工提供优质服务这一氛围展开工作。只有为一线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一线员工才有可能将这种“内部”的优质服务通过自己的现场工作,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外部顾客,从而实现服务价值链的由内而外地延伸与增值。如电科院财务部门为了方便专业所员工报销差旅费在不违反财务制度的前提下简化流程,为专业所办培训班提供专人上门收费等方便;工会为出差在外的一线员工提供家庭看护、亲属慰问等送温暖活动;以及日常服务工作热情周到的接待、政策解释等工作。电科院内部建立起尊重员工、服务员工、激励员工的制度,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文化。2007年新疆电科院就启动了“质量是一种道德、一种修养、是对客户的尊重;和谐是一种文化,以礼相待是一种美德,我们崇尚这种文化,这种美德”的企业文化识别与重塑工程,目前进人《员工礼仪手册》的宣贯实施阶段,这种营造内部和谐的意识已经在员工意识中生了根。

2服务定价策略

影响定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定价目标、成本、其他市场营销组合因素。而电力科研单位的服务由于质量水平难以统一界定,质量的检验也难以采用统一标准,因此对电力科研单位的服务定价有一定难度。

2.1服务的定价

电力科研单位的服务定价参照政府定价与行业内部协商定价相结合的方式,即涉及计量检定等省级技术监督局明文规定收费标准的,电力科研单位参照执行;没有收费标准的服务项目,电力科研单位参照相关单位的定价标准,并结合各省区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同时发挥定价主动权,积极参与价格制定工作。

首先由电力科研单位制定各项科技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报主管电网公司审批后执行。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加成定价法或目标利润定价法。

当服务成本计算比较容易时,多采用加成定价法或目标利润定价法,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加成定价法是在成本上加上若干百分比的毛利计算出服务价格的一种方法,售价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利润,计算公式为:

单次服务价格=单次服务成本x(1+成本利润率)

如基建调试项目报价,根据不同的电厂机组容量、现场情况的复杂程度、需要支付技术人员的差旅费、伙食补助、仪器设备的折旧费等,再测算出合适的成本利润率。

目标利润定价法是参照单位运行总成本和估计的总销售量,根据以往电科院运行成本测算,确定一个目标收益率,作为定价标准,计算公式为:

单次服务价格=(固定成本总额十变动成本总额十目标利润):服务次数

(2)率先定价法

率先定价法适用于技术实力雄厚或服务有特色的电力科研单位。如新疆电科院研发了锅炉飞灰取样器,属全国首创,申请了国家专利,受到电厂广泛欢迎,由新疆电科院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定价,并已委托设备厂家批量生产,在疆内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按质定价法

同样的试验项目、现场事故处理,派出不同级别的专家将制定不同的价格。新疆院有院级专家、西北地区专家及国内同行业知名专家等,项目收费标准也应有所区别。

2.2定价策略建议

(1)完善定价机制

根据不同的合同项目建立不同级别定价机制,项目价格要充分体现不同级别专家参与项目的内在价值,体现“专家”的作用,使资源优化配置;对发电厂容量、管理水平相近,但资金实力不同的同类合同项目实行差别定价;建立定期价格审核和逐级呈报机制,保证价格与市场需求的同向调整;禁止违规实行价格折扣,压价导致恶性竞争等不正当行为。

(2)逐步推进电力科研单位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

对于经政府相关部门审批的收费标准,如计量收费,电力科研单位可在实验室收发处显著位置张贴收费价目表,禁止收取任何未予明示的任何隐性收费,特别是跨专业的大型合同项目,如基建调试费用、性能试验费用,也应逐步过渡,进行明码标价。

(3)禁止电力科技服务的回扣行为及虚高定价

合同项目谈判过程中的高额回扣现象,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既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又将导致电力科技服务市场的价格混乱,并最终导致市场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应坚决制止。

(4)发挥电力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2003年全国电力科研单位一年一度的年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成立全国电力科研单位行业协会,希望在促进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配合政府和价格主管部门加强价格监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之在政府减少行政审批、电网公司市场化运作要求之后承担起行之有效的管理职责。

3服务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3.1服务的分销策略

分销是产品由生产地点向销售地点运动的过程。分销决策主要考虑在什么地点及如何将服务提供给顾客。电力科研单位和顾客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有三种:顾客主动找电力科研单位;电力科研单位主动寻找顾客;电力科研单位与顾客在双方可达到的范围内交易。电力科研单位一般选址各省、区的省会城市,交通便捷。

电力利研单位采取的分销手段主要是直销,即从电力科研单位直接到顾客处实行面对面的服务。今后可以考澎曾加糊午经营商模式,电力科研单位按双方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某些电力科技服务经营活动,并支付相应的加盟费用。

3.2服务的促销策略

服务促销指为了与目标顾客及相关公众沟通信息,使他们了解企业及其所提供的服务、刺激消费需求而设计和开展的营销活动,重在促销形式多样化。

(1)利用广告促销

电力科研单位通过在电力行业各种媒体广告,如电力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为主要广告促销媒介。如新疆电科院就多次在《新疆电力》季刊、《新疆电力报》、《中试研消息》上刊登业务广告、资质证书获证情况和科技成果推介等内容,以扩大新疆电科院对公众影响同时促进服务的推介工作。

(2)发挥互联网的宣传作用

电力科研单位与各电力网、省公司有局域网相连接,通过局域网将电力科研单位“四个中心”的职能与最新技术创新形成联动,与顾客形成互动,便于业务接洽与信息沟通。新疆境内电力系统有OA系统、局域网相连,疆内的文件收发、信息沟通可以一并完成,今后可考虑增加技术难题的在线咨询与答疑,以充分发挥网络的省时、省钱、快捷、便利等作用,预计在今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沟通作用。

(3)组织人员推销

电力科研单位均组建了市场营销部门,配备精通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营销组织策划与实施。新疆电科院于2001年组建了市场营销部,专职人员由最初的3人发展成今天的7人,由最初的大家都外出跑市场,到现在结合新疆地域特色,少数民族同志负责南疆片区市场开发,汉族同志负责北疆片区;由丰富社会关系的同志负责新市场的开辟;有丰富市场营销知识的同志负责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等。各专业所也承担了部分项目的市场开发工作,人员促销工作渐成规模,市场促销工作日趋规范,市场促销人才迅速成长,为新疆电科院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市场化运作的日趋成熟发挥了重要作用。

(4)开展质量文化促销

服务质量是服务的效用及其对顾客需要的满足程度的综合表现,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顾客对服务质量的预期与实际感受的服务水平之间的对比结果,也取决于技术质量和职能质量的水平。技术质量是指服务过程中,顾客从服务过程中所得道的东西,顾客容易感知;职能质量是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的行为、态度、穿着等直接影响顾客的感知。

改制前电力科研单位提供的服务,重技术质量轻职能质量,在顾客心目中形成“技术专家”、”“技术权威”的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市场化改制后,电力利研单位尝试着从服务人员的言行举止方面增加“亲和力”。如采取通过IS09001国家质量体系认证、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授权体系的认证、认可,向顾客传递电力科研单位面向市场,追求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信息。这些工作还不够,如新疆电科院将质量要求从一般意义的服务质量上升到“追求优质应该是一种企业文化”的高度。服务质量是新疆电科院赖以生存的根基,可以从顾客需求的确认、提供服务的过程、顾客意见收集、技术回访至持续改进整个过程,按照P-D-C一A循环(计划一实施一检测一改进)的程序进行控制,真正做到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持续改进。

(5)尝试有形展示

有形展示策略是利用服务过程中的工具、设备、员工、信息资料、现场、环境、价目表等有形物展示服务产品的特性,以弥补服务产品的非实体性所进行的活动。

电力科研单位的技术培训项目即可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免费的示范教学,包括理论与实际操作等环节,由专业老师试讲,学员试听,向学员展示电力科研单位师资力量以及硬件设施;建立自己的仿真实验室,向顾客展示试验、检测、化验过程及效果,起到演示和推介作用,;将以往取得的科技成果、重大业绩、荣誉、专家情况简介、顾客好评等内容图文化,服务承诺标语化,邀请顾客上门参观或给顾客发放有关宣传图册,将电力科研单位的服务实效与文化内涵推介给顾客,加深顾客印象,提示顾客电力科研单位的服务是可信赖的,以期开发潜在顾客,培养忠诚顾客,形成一种长期合作的客户关系。

科研单位范文篇7

同志们、朋友们:新年好!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07年。过去的一年里,按照院新时期的办院方针,在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的总体方案指导下,通过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我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2006年我所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人员队伍在不断精干年轻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成效显著,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争取科研项目又有新的突破,我们申请到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居地学口全国各研究院所之首。此外还申请到13项面上基金项目、1项优秀群体基金、1项杰出青年基金。我们还获得科技部奥运项目1项和973预研项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1项,获中科院方向性项目3项,另外还有民口863与军口863项目专题3项。包括973项目追加奖励经费以及院匹配支持设备计划(大型计算机)经费等,2005年我所科研项目申请获得总经费超过5000万元。科研工作进展顺利,我们在重大旱涝气候事件预测与强天气预报、沙尘暴与大气污染预报、气候系统模式与全球变暖研究、我国区域-环境系统观测模拟预测人类对策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进展。近几年,我所sci(e)论文约占全国大气科学领域的40%左右,优势突出。国际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我们与挪威签定了合作共建国际南森-竺可桢气候中心协议,与美国noaa、韩国、俄罗斯等也签署了新的科研合作协议,成功地举办了cas-twas-wto国际高层次学术论坛--"气候模拟及预测的物理数学问题"第二次研讨会(ctwf),国际间人员交流进一步的加强。园区建设加紧进行,职工住房得到大大改善。购置了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将使我所的大型科学计算和数值模拟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文化建设逐步深入,"平等、民主、宽松、协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爱所奉献"等所的优秀传统和作风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升华和弘扬。研究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他面上工作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全所同志们共同努力取得的。在此,我代表所领导班子,向全所各级干部、党团员及广大职工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同时,我们也深深感谢院有关领导和国内外关心、支持我所发展的朋友们!2006年,是我所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各项工作和"十五"科研项目执行关键性一年,同时,也是我所建所七十五周年。我们将以新时期办院方针和路院长两次视察我所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知识创新工程为契机,贯彻"三大"战略,集中优势加强科技攻关;将科研理论与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努力建设国际舞台,走向国际舞台;加大力量建设高水平国际期刊,进一步营造优秀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环境。让我们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我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研究所而继续奋斗!恭祝全所同志们新年快乐,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科研单位范文篇8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农业科研单位主要是指以农业科研为主要任务的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工作一般是由事业经费、科研经费等构成。近年来,国家对科学研究投入力度加大,经费额度和数量逐年增加,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国家和地方为促进农业科研项目的执行,进行了经费制度改革,增加经费使用的自主权,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部门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开展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进行了研究。隋德才等[1]提出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虞国平等[2]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探讨了农业科研单位财务制度改革的方向,提出如何实施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激发科技创新工作。祝燕萍[3]从“营改增”的角度探讨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改革。陈玉琼[4]则从财务管理队伍入手,提出改革措施和途径。还有的学者从课题组[5]和科研团队财务助理[6]角度,探索农业科研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本文从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出发,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财务管理为例,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改革思路,为农业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一、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

(一)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现实要求。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两个重要文件。对国家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文件的主要精神是进一步释放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增加人力成本,充分尊重人才劳动。经费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作为农业科研部门,应该着力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根据文件精神开展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同时也是科研人员的迫切需要。(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财务管理制度是一个单位保证财政正常运行的保障。财务管理涉及内容较多,包括财务预算、财务制度、财务流程、经费管理等多方面。其中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作的主要方面,所以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涉及农业科研单位的整体流程和方向,如何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关系到一个单位的正常良好运行。

二、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为财务管理带来的集中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一般都是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而农业生产本身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首先,因为农业生产本身具有较强的时间要求,所以有时会出现经费没有到位但是必须进行科研活动的情况,所以财务管理会存在一定滞后性。其次,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科学实验,时间紧任务重,科研人员在此期间根本无暇顾及财务管理,全身心的投入科学研究中去,一般都是农业生产过程结束后,集中进行财务报销等事宜的办理,所以,就会产生集中报销,供给和需求对接矛盾的问题出现。(二)生产资料的零散性为财务管理带来的审核困难。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或课题,一般是涉农项目,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都是临时性的,零散的生产资料购买,给财务管理带来麻烦。另一方面,试验的实施选择农民的耕地进行,租种农民土地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无法取得合理票据的情况时有发生,也给财务管理带来了困难。还有,试验实施中,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进行劳动,审核人员需要对参加人员进行详细审核才能正常报销。(三)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认识理解不同步。科研人员的关注点和着眼点都是科研项目,财务报销等事项不太关注,而且科研人员对财务制度了解不多。而财务人员都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审核,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面临的困难认识不足,尤其是农业科研工作大多在农村开展,不具备农资采购三方询价、刷公务卡等条件。所以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理解不同步现象。于是容易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科研人员认为财务人员故意刁难,财务人员认为科研人员不通情理。(四)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性不足,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科研活动涉及领域和科研课题日益多元化,这虽然缓解科研经费不足带来的困境,但也从财务管理层面上增加了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财务管理制度对某些特殊情况规定不详细,可操作性不强,就可能出现难以认定的一些情况,财务人员的把握尺度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处理结果。同时,财务管理制度本身就有一些不太合理之处,需要进行修正,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制度应该修改以适应新的发展情况。

三、以科研人员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思路

(一)树立服务意识,强化主动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和人员要树立主动的服务意识,构建“热心周到,诚信高效”的财务服务文化,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财务管理,比如可以通过单位宣讲,财务宣传等手段进行财务管理的宣传普及,主动和科研人员处理好关系,做科研人员的贴心人和协助者。财务人员要主动管理不越位,而不是被动的进行事后管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财务部门在树立服务意识,强化主动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相继开展了“优质服务年”、“财务知识宣传月”等活动,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效率。财务管理部门和人员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和在职培训,使得每一个财务人员都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对财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熟悉,能够很快的为科研人员提供财务服务,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工作效率的提升一方面可以促进单位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科研人员的急躁情绪。(三)完善管理制度,简化办事程序。通过财务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审批环节。例如,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核算过程中,推行“一站式”服务,明确财务管理制度中的责权利,谁负责谁审批,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可以避免出现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的互相不理解。简化办事程序同时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需要,为二者都减轻负担和工作量。(四)实施过程管理,延长服务链条。国家和省级部门对科研项目的管理逐渐规范和完善。农业科研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延长服务链条,从科研项目申请的开始就参与到其中,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和经费收支概算。这样,既可以提高科研项目的财务预算科学性,又可以避免后期管理中出现不符的问题。从课题申请、中期管理、后期结题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既可以减少科研人员的工作,又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共赢互利的良好局面。(五)开展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2017年12月8日下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主持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科研单位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财务管理系统,实施网络管理和信息化运行。如一些领导签字的部分,可以通过网上进行,避免出现领导出差延长管理时限。同时,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科研人员可以非常清晰的查询自己课题的经费支出和管理情况,便于后期结题提供经费明细方便审计验收。(六)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科研经费管理是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离不开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科技人员的紧密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应与财务部门相互协调,共同管理,才能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这就需要加强建设一个各职能部门与科技人员责权利相结合的有效制度,明确相关各方之间的权责关系。从科研项目申报、编制预算、立项到经费入账、中期评估检查以及项目结题验收的整个过程,各职能部门都应该明确职责,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加强协调,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四、总结和展望

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农业科学研究的主要部门,对财务制度的改革直接影响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性,合理有序的财务管理既可以为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保驾护航,也规避了财务风险。科学研究是一项特殊性的劳动,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制度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科学研究本身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所以应该与时俱进的改革财务管理制度,使其和谐统一,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隋德才,姜成钢,屈昊.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适应管理会计需要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7(1):12-15.

[2]虞国平,任延辉,李国荣.科技创新视角下的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5):68-70.

[3]祝燕萍.“营改增”的税制比较及其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443-444.

[4]陈玉琼.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5(8):16-18.

[5]谢佩君.课题制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7(12):70-71.

科研单位范文篇9

一、新形势下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

为了实现既定的经营管理目标,科研单位需要采取切实的行动,以实现成果转化和科研规划。在制定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对科研单位的目标正确了解,在非盈利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因为科研单位的特殊性,其资金流动方式也比较特殊。目前,其经济管理目标主要分为:1.投资管理目标。科研单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将自身的社会服务性不断提高。但也要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将科研项目看作投资目标进行管理。通过投资成本的科学计算,以更好的管控科研投资风险。在稳定科研项目生产的同时,促进科研单位的持续健康运行。2.筹资管理目标。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科研单位需要对大量的资金进行使用。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科研单位传统的资金筹集方式,已经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市场经济环境,对筹资管理目标不断创新。利用科学研究的经济收入、各种科研活动中的盈利等,获取一定数量的资金。3.成本管理目标和分配管理目标。首先,新的历史时期,科研单位也开始不断调整内部职能结构,其成本管理内容也开始逐渐超越收支和预算。为了实现全面绩效目标,就需要对绩效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探索。其次,科研单位在收入分配管理方面,需要将部门与部门,部门与成员之间,两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为了调动各方工作的积极性,应遵循分配公平的原则,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同时,对各方需求最大程度的提供满足。

二、完善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方法

新的历史时期,科研单位如何实现投资管理、筹资管理、成本管理和目标分配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具有非盈利性质,科研单位既要对经济收益进行考量,同时又要对其公益性提供保障,采用适度的原则,真正落实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1.落实投资管理目标、明确投资方向。首先,科研单位应依据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产权登记和资产结构,切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对专人专账制度严格落实,明确划分经营性科研活动和公益性的基础前瞻类科研业务活动,实现权责分明。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进行预算编制和资金使用,规避各种超支、透支和资金浪费问题的发生。其次,有机的融合资金管控和预算管控。在科研单位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自身的经济管理活动。在资金管控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准备各种资金使用信息。而预算管控则是为了实现最大化资金使用,两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在科研单位各项科研活动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资金使用的是否合理,来有效加强科研项目预算管控,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工作体系,以更好的完善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2.落实筹资管理目标,拓展筹资路径。为了真正落实科研单位各项职能,科研单位应拥有一定的可流动资金,将财政资金的依赖性减少。同时,对资金筹集渠道积极拓展。例如,可采用技术支持、设备租用和专项贷款筹措资金的方式,对资金进行筹集。为了防止发生风险,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筹资风险。3.落实成本管理目标和分配管理目标,加强各方协。首先,落实成本管理目标,对科研经费严格控制。在防腐倡廉的大环境下,科研单位应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采用科研预算及完成情况公开等措施,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与国家纪律整顿形式相适应。同时,对专家的接待费用、评审费用、会议费用等进行限制,严禁小会大办、公款吃喝,强化成本控制。其次,为落实分配目标,应加强各方协调。为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科研单位应实施按劳分配制度。同时,还应制定分配方案,对各项激励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考核员工时,应依据相关方案。并以现实为基础,合理安排内外比例,以真正落实各项分配管理目标。4.实施组织管控,提供制度保障。首先,为严格落实科研单位各项经济管理目标,需要完善组织管控。要清醒地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坚决反对和抵制科研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由相关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科学研究不能只求表面文章,不求创新和生产应用实效;不能脱离需求、不接地气、自以为是、闭门造车;不能心浮气躁、不敢攻坚克难,缺乏解决关键瓶颈技术问题的志气和勇气;不能浅尝辄止,只愿跟跑不愿领跑,低效重复。其次,为了对经济管理目标实施的各种效果进行更好的体现,需要完善绩效测评制度。因为绩效测评制度的双向性极强,既可以对经济管理目标的实施效果进行提现,同时还能对经济管理目标的落实进行促进,以真正发挥资金的作用。

三、结语

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趋向多元化。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科研单位为了将自身做强做大,就需要明确经济管理目标,有机的融合预算管控和资金管控。只有提供制度保障,杜绝科研腐败与浮夸,完善绩效测评,才能促进科研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敏娜.新形势下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

[2]徐勤.市场经济形势下交通科研单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策略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

[3]那俊颖.有关新形势下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0(11).

[4]兰莹.新形势下对于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一些想法[J].中国电子商务,2014(8):102.

科研单位范文篇10

关键词:科研单位;内部控制;对策

一、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含义

1.科研单位

科研单位是公共服务机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用国有资产举办的,运营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其主要职能就是国家拨入款项,科研成果提供给国家。

2.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种约束机制,贯穿于各项经济活动中,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资产安全,实现单位内部管理,通过制度的实施和程序的执行,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的风险。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是为了加强单位管理水平,贯彻执行相关方针政策,涉及到单位各环节、各部门。内部会计控制是财务部门为了保护财产安全,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所采取的一系列会计控制措施。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科研单位内部控制

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为了创新科研成果所涉及到的设备设施、项目资金、人力资源等一系列管理方式。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保障科研成果的顺利实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制度建设落后,财务管理薄弱,使得运行中存在不少漏洞,暴露出许多违规违纪行为。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反映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

二、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及必要性

1.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财产安全、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单位目标的实现,在制度控制下,采取合理的政策。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形成一套完整的自我调整和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1)科研单位的资金是由财政拨款,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完善内控制度,才能避免非法挪用占用资金,避免由于内部人员的贪污而造成的资产损失。这样既能规范资金的收支行为,国家也能顺利实施财务活动。(2)科研单位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给予内部控制法律上的肯定。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明确提出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各单位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利于实现依法理财。(3)有些科研单位本着自身利益,不惜违规做假账、财务报告,这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是科研单位缺少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有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2.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实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搭建公共财政体系,是科研单位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相对于企业而言,科研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相对薄弱,执行力度不到位,为了降低科研单位的资金运行风险,完善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三、科研单位内控控制问题的剖析

1.内部控制思想意识淡薄,思想观念缺失

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观念相当薄弱,主要受传统管理方式影响。许多单位负责人缺乏内部控制的理念,不了解内部控制的知识,对内控制度认识不到位,以为只要规章制度完善了就是做好了内部控制工作,忽略了各部门之间需要协同配合,各负其责。还有单位就是将内部控制制度放在了内部会计控制上,认为执行内部控制就是财务的事情,导致了各部门之间内部控制脱节的现象,使得内部控制只是一种形式,没能发挥真正的效用。再者,许多单位缺乏经费支出的控制意识,对经费支出的范围和标准没有明确,虽然建立了支出审批制度,但是只是流于形式,只要有审批人员签字同意,就支付款项,这样极易造成资金浪费或者挪用现象。

2.内部控制环境宽松

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环境还在于机构设置、人员等方面,科研单位没有单独设置一个内部控制部门,使得权责分工不明确,设计不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不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些科研单位由于管理制度不完整,在会计工作中就会存在疏漏。例如,会计兼职出纳工作、出纳一人同时管理支票与印章、出纳兼任记账工作,导致财务管理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到内部控制的作用。还有由于编制有限、人员短缺等诸多原因,存在岗位兼职的现象,这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使得很难正确理与执行内部控制。

3.内部控制缺乏内外监督

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离不开有效的监督,主要审查监督的就是财会部门的账务,其他部门的信息。科研单位的领导对内部审计没有足够的重视,所设立的内部审查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的审计机构成了摆设,形同虚设。审计人员所出示的审计报告没有如实的去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导致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科研单位的外部审查监督主要是财政、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这两个部门所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单位是否合理的运用财政资金,而忽略了检查单位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这样,外部监督的缺失,严重影响着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

四、科研单位内控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强化内部控制观念建设,改善管理理念和方式

科研单位负责人是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居主导地位,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起带头作用。因此,要树立单位管理者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深化了解内部控制知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使其充分意识到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履行实施内部控制的职责。此外,还要转变管理理念,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各个部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督促其提高内控意识,有效发挥内部控制作用,更好的完成工作。完善制度的建设是加强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科研单位资金管理体制上有其特殊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针对企业,对科研单位适用性较差,2012年底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制度,目前这一制度也正处于试行阶段,不管是从大环境还是从单位的整体环境来看,强化内部控制理念显得更加重要。因此,相关部门要制定出符合科研单位特点的制度体系,对于不完善、不健全的制度体系,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结合自身单位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制度原则,把所有部门联系起来,做到各部门相互监督,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将监督细化到个人。

2.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科研单位考虑到内部控制需求的特殊性,结合自身特点,在明确权责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着力点应落在内部会计制度上,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严重制约了内部控制的实施。单位要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规划日常工作,完善会计控制制度,确保财产安全。在此基础上,还要联合其他各部门,实行有效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中工作,才能有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3.强化内、外监督建设

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的重要方法,因此要格外重视内部监督的作用。科研单位内部监督要设立单独机构和岗位,负责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人员要具有专业的业务知识,所要监督的内容则是工作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内部监督主要包括党委纪检监察监督、立项评审监督、财会审计监督、预算执行监督等,建立以单位领导为核心,财务与审计部门鼎力协作,其他各部门密切配合的自我监督机制。外部监督则是对财务和审计部门检查的基础上,国家还应设立相关的组织机构,提供经费支出支持,提出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与建议,而科研单位要切实按照相关规定,把外部审计监督工作重视起来,将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郝晓莹 单位: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乌婷,权凯.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难题及解决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