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3:53:29

农民工工资

农民工工资范文篇1

一、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现状

(1)工资支付情况

由建筑施工企业直接招用的工人,工资基本能够按月足额发放,项目部(俗称重包或大包工头)一般不直接雇佣农民工,而是采取劳务分包给作业队或工班长(俗称包工头),通过工班长使用农民工。工资支付由项目部根据工程分包协议将工资款拨付给作业队或工班长,再由工班长支付给民工。因受建筑工程施工、验收和结算阶段性的影响,目前普遍采取按月支付部分工资(生活费),年底或工程结算后兑现工资方式。工程结束后,项目部与作业队或工班长最终结算,并支付剩余工资款,再由作业队或工班长根据工作量将工资发放给民工。

(2)对农民工日常管理情况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采取项目负责制,项目经理全权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但由于项目的专业劳务由项目部分包给作业队或工班长,个别作业队或工班长还存在再次分包现象,出现三包四包情况。专业劳务人员(主要是农民)由作业队或工班长负责招用,项目经理与作业队或工班长发生劳务承包关系,作业队或工班长与专业劳务人员发生劳动用工关系,对于农民工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作业队或工班长进行,管理链为:企业→项目经理→作业队或工班长→农民工。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链中,农民工处于管理链的最下端。由于项目部缺乏对民工的直接管理,不能准确掌握民工工资的发放情况,导致部分工班长拿到工资后逃逸,而造成农民工拿不到工资事件的发生。

(3)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形式

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合同制职工,主要是公司和项目管理人员;二是劳务企业用工(具有劳动用工主体资格),但数量不多;三是作业队或工班长式用工,这是目前建筑业主要用工形式。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决策和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已逐步分离,从事一线建筑劳务作业的基本上是农民工。这些从事建筑劳务的农民工基本上都是由作业队或工班长(俗称“包工头”)组织来的非成建制劳务队伍。

(4)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建筑施工企业主动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率低。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采取项目分包方式,将工程项目承包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再将工程劳务分包给作业队或工班长,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工程施工中使用民工情况不清楚,而农民工是直接由作业队或工班长直接雇佣的,与施工企业有什么约定他们并不关心,建筑施工企业与农民工主动签订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近年来,由于劳动保障部门,加强了对建筑领域劳动用工执法监察,劳动合同签订率逐年提高。但由于目前建筑领域用工情况现状,施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目前建筑企业多是施工队或工班长式的用工,作业队或工班长(包工头)与施工企业或项目经理(分包或转包)签订劳务承包协议,作业队或工班长与农民工多为口头协议,约定从事的工作、要求、数量、工资待遇,一般不签订书面协议。

二、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原因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并具有共同特点的重要原因是:一是建设资金不到位,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而处于这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农民工工资被拖欠;二是农民工工资支付方式,都采取工程竣工总结算方式,平时只发生活费,工程竣工再结算,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积累的数额越大,集中支付的风险越大。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拖欠工程款现象普遍

调研中发现,建设单位拖欠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款现象非常普遍。建设单位在资金不到位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急于施工,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本身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搞开发,仅靠拖欠工程款运转,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进行施工,当资金不足,施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付给作业队或工班长,从而无法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不得不采取每月只发部分工资(生活费),工程完工后或年底再进行结算的办法来支付工资。由于工程建设的工期一般较长,造成拖欠工资的时间也较长,有时甚至出现民工干了一、二年还拿不到全部工资现象,形成了建设单位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施工企业拖欠作业队或工班长劳务费、作业队或工班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层层拖欠现象。这是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建筑市场不规范,施工企业层层转包、分包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常把项目工程转包、分包出去,而工程往往转包、分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社会自然人,然后再劳务分包给作业队或工班长,农民工工资则必须等到包工头一层一层结算工程款后才能拿到,工程建设转包、分包过多,造成支付环节及利润分配次数较多,是导致农民工被克扣或拖欠的重要原因。

(三)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管理,用工主体不合法

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对施工队伍采取“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将劳务分解、承包给若干个不具备劳动用工主体资格的专业作业队或工班长,由作业队或工班长招募家乡的老乡进行施工,有的作业队或工班长甚至又将劳务分包给他人,形成了层层分包现象,导致用人管理十分混乱。施工企业或项目部对招用工具体情况基本不了解,也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企业与农民工的劳动关系更难确认。去年,我市某建筑施工企业发生一起集体讨薪事件,工班长(包工头)劳务承包中赔了钱,工班长造假花名册、记工单、乱打欠条,唆使30名农民工集体上访讨薪,并爬上塔吊以死相威胁,要走10余万元。

(四)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缺乏法律保障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建筑业用工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很强的流动性,给企业直接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带来了困难;二是大部分施工企业并不直接招用民工,而是工班长(包工头)招用,招用的人数、用什么人以及人员的去留并不能制约,还要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增加用人成本,农民工也不愿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三是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偏低,维权意识不强,认为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签了合同限制了寻找更好工作的自由。因此,双方签订劳动合同都缺乏积极性。

(五)工资支付制不完善,支付方式不合法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劳动者,但大部分施工企业、项目部是通过转包、分包关系进行层层结算,最后由工班长(包工头)支付给农民工,施工企业对用工、工资支付情况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有的工班长(包工头)结算到劳务费后,克扣民工工资,甚至一走了之。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曾经处理过一起包工头携款80万元逃跑事件,60多名外地民工滞留工地,春节不能回家,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责令施工企业补发民工工资,携款逃跑之事企业另案处理。这是一起典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管理不善造成的案件。

三、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办法

(一)加强项目资金的有效监督,防止拖欠工程款

要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严格审查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对于资金不到位或严重不足的项目要坚决停止招标。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动态管理,防止和避免验资报告不实或虚假验资,从项目前期到项目施工过程,建立起一套预防拖欠工程款的有效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规定一定期限,如建设单位不按期支付工程款,可责令施工企业停止施工,并规定造成的损失由建设单位承担。

(二)强化建筑市场管理,杜绝建筑施工企业违法操作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带资垫资承接工程成为必要条件,建筑工程违法转包、分包现象屡禁不止,垫资施工、层层转包、分包是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一个重要原因。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杜绝无资质企业和个人承揽建筑工程,制止建筑施工企业层层转包、分包,严厉查处违法分包和违法挂靠行为。对建筑施工企业违规操作,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要在市场准入方面进行限制。

(三)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目前,在建筑市场不太规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很有必要。建筑施工企业开工前要向建设行政部门交纳工资保证金,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建设行政部门直接扣除工资保证金,用来支付农民工工资。对拒绝交纳保证金的施工单位,建设主管行政部门不批准开工建设,对已缴纳工资保证金,保证金不足时,施工企业要继续缴纳工资保证金,拒绝缴纳的,建设主管行政部门有权责令暂停施工。

同时规定,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共同承担工资支付连带责任。在建设领域,建筑施工企业垫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工程主体已建到第二、三层后,建设单位才开始注入资金拨付工程款,使得施工企业成本增加、资金紧张,在建设施工企业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变转嫁到农民工身上,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因此,规定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双方,在拖欠农民工工资范围内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企业是劳动用工的主体,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的管理工作,依据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没有劳动用工主体资格的施工队、作业队或个人的用工属非法用工,建筑施工企业分包、转包产生的劳动纠纷和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后果要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责任。建筑施工企业要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企业必须依法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参加社会保险,要执行国家有关工资支付规定,按月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并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五)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一是要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执法监察。要开展经常性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以及多部门联合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查处,并不断加大处罚力度。

农民工工资范文篇2

二、突出重点,综合治理,集中精力抓好落实,确保清欠目标实现

今年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突出重点,强化监管,综合治理,狠抓落实,确保农民工在春节前按时足额拿到工资,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确保不发生因欠薪而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确保不发生因欠薪而引发的死伤恶性事件。

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抓好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建设领域一直是民工欠薪投诉的重点,工程款拖欠又是形成欠薪的一大主因。各级政府在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上已经做出表率,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款清欠和挂牌督办项目的清欠工作任务,为今年的清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离春节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从现在起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就要把精力投入到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中来。由市规划建设局牵头成立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清欠办公室,市规划建设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市公安、劳动、工商、总工会等部门派员参加,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集中力量清偿一批建筑领域拖欠工资款,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回家过年。

二是抓好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管工作。规划建设部门要按照市政府转发的《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实施细则》和《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和工资卡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精神和要求,积极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要督促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尽快建立、健全包括用工管理、工资支付管理、纠纷应急处理等一系列制度和管理网络,落实农民工工资管理卡和维权告知牌。要严格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今后凡建设资金不落实的项目一律不得办理立项和施工许可手续,凡拖欠工程款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批新上项目,凡不进行登记备案的单位一律清除出市场,凡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要作为不良行为记录在案,在资质升级、年检中做出严肃处理。

三是抓好工资拖欠行为投诉受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维权和建设、交通等主管部门监管作用,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劳动保障、总工会、规划建设等部门已分别向社会公布的“12333”“12351”、“12319”热线电话,都要落实值班制度,明确值班岗位职责,建立值班情况登记。对于劳动者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答的要当场解答,能现场处理的要现场处理。要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渠道,政府热线、信访、公安110指挥中心等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能要求,及时准确地把握劳动者的意愿,做好各自范围内的处置工作。要着力构筑立体多层的群众诉求渠道,将各类争议纠纷解决在基层。

四是抓好清欠制度的完善工作。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应急预案制度,做好应对工资拖欠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各项准备,及时介入,积极应对。各县区要严格落实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这是省政府重点督查项目,现在德清县、吴兴区及长兴县白岘乡、和平镇、林城镇已经建立,还没有建立的县区、乡镇要尽快落实,确保资金、账户落实到位。对于因企业倒闭或业主逃匿,造成劳动者权益暂时难以实现时,启动预警机制,经审批,动用应急周转金解决职工生计问题。重点行业要严格落实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规划建设、交通行业的大部分规模性的企业工资保障金都已经到位,没有缴纳是一些小型或者监管不到的企业,往往就是这些企业最容易出问题,马虎不得,都要到位。服装、租赁等其他行业及部门也要尽快出台相应的办法,从制度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五是抓好监察机构队伍建设。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浙政办发〔20*〕58号)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在乡镇、街道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或者兼职人员,清欠任务较重的乡镇(街道)成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使劳动保障监察力量与清欠任务相适应。同时,要积极做好劳动保障法律协理员的聘任工作,充分发挥部门和用工单位的劳动保障法律协理员作用,形成群防、群管、群治的清欠工作局面。

三、明确责任,加强领导,集中力量抓好督查,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是情系人民群众,攸关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进一步完善各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强对清欠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一要建立组织。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市“春雨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后市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清欠办公室也要立即启动。各县及交通、水利等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做到全市上下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行动。

二要落实责任。政府各部门都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实行领导责任制,认真做好本行业的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和清欠工作。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制,切实做好本辖区劳动用工和拖欠工资问题的投诉举报受理和处置工作。各乡镇(街道)要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围绕清欠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与所属企业签订清欠目标责任书。要强化责任和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到清欠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要健全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理机制,配强工作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到专人负责、申诉有门、处理及时、客观公正,有效防止以讨要工资为名上街游行、聚众滋事、阻塞交通和办公场所等各类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同时,还要建立安全防备机制,加强对重点区域和场所的安全防护,特别是在克扣、拖欠工资高发期和突发事件高峰期的元旦、春节期间,公安部门要在劳动监察投诉举报场所设立警务点,落实专人负责,驻点开展工作,应对各类应急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农民工工资范文篇3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接文后,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检查活动,在第一时间召集相关领导干部,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成立了“乡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工作领导组”,由乡长任组长,相关业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确保此次行动圆满完成。

二、工作措施

1、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本次工作,我乡于2013年12月6日至12月10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最低工资规定》及《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知识的宣传。通过相关宣传工作,以提高用人单位和广大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促使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帮助农民工学法、懂法,使其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通过正确方式和法律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营造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2、认真排查、划分重点

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于2013年12月11日至2014年1月15日,我乡组织用工单位开展自查,把用人单位自查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资料送达至用人单位,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认真开展自查。对存在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的,要制定具体的偿还计划,并及时整改,对拒不整改的用人单位将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理或处罚。

在要求用人单位自查的同时,对涉及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摸底,对上报的相关资料进行认真梳理,确保真实性。

3、联合执法、确保实效

对用人单位的用工资料、考勤表以及职工工资表进行逐项登记检查,确定单位职工人数及发放工资情况,并深入用人单位走访农民工,了解农民工的工资发放周期、数额及是否存在拖欠工资与工资发放相关的问题,从而掌握了用人单位是否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实际情况。

三、检查结果

经检查,我乡未发现拖欠工资情况,亦无雇佣童工等违法行为的出现。

四、存在问题

通过检查发现,易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情况有:用人单位疏于管理,农民工维权意识薄弱,劳动合同签订率较底,用人单位未与农民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当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多为口头举证,给维权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五、思考与建议

1、加强法制宣传,增强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农民工工资范文篇4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省各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明显增多,少数地方还因此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元旦春节即将来临,这个问题还会进一步凸现。为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证他们按时足额领取工资,省政府决定春节前在全省集中开展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行动,并召开这次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刚才,宁波市、温州市政府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当地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省劳动保障厅、省建设厅负责人分别就清欠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他们讲得都很好。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清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些年来,我省各级高度重视保障企业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切实加大了工资支付管理的力度。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浙江省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去年还在全省开展了劳动执法大检查。各有关部门也就加强企业工资调控、加强工资管理、建立欠薪保障制度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意见。从**年开始,我省每年都在岁末年初的几个月内开展以农民工工资清欠为主要内容的“春雨行动”。各地普遍建立了企业工资拖欠举报制度、欠薪报告制度,基本形成了查处企业工资支付违法行为、追偿拖欠工资的有效机制。仅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就追回劳动者工资2.9亿元,涉及劳动者27万人。与此同时,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工作,也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截止今年9月底,全省累计偿付拖欠工程款57.88亿元,清欠率达51.3%,累计清欠农民工工资20.18亿元,清欠率达98.24%。前不久,建设部领导带队的全国检查组对我省这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不仅当前的任务艰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也必然是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我省非公有制企业比重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高,中小企业比重高,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省外农民工到我省就业,大量的省内农民工进城就业,据有关部门估算,这两大农民工群体加在一起总数在1200万人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在劳动维权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由于一些企业经营者劳动法制意识不强,唯利是图,漠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至企业工资支付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时有发生。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劳动保障部门共受理群众举报案件3.5万件,其中工资拖欠案件1.6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94%,这当中绝大部分拖欠的是农民工工资。可以说,我省已经进入了劳动关系矛盾的高发时期。面对这样的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大局出发,进一步深刻认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清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按时足额获得劳动工资,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工作,总书记、总理对此都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去年总理在三峡库区考察时还亲自为农家妇女熊德明的丈夫追讨工钱。事实上,广大农民工的辛勤劳动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有的专家测算,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3%。一个农民工在珠三角、长三角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打工,一年创造的GDP约为3万元左右,除了自身生活消费和寄回老家的钱,大约有1.5至2万元左右贡献给了当地。农民工作出的如此巨大的贡献,如果连应得的劳动报酬都不能按时得到,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

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维护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家庭的生活费、子女的学费,往往就全部寄托在打工的收入上。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直接关系众多家庭的生计和安宁,也直接关系众多企业的稳定。家庭安宁、企业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现在,拖欠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因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达900余起,比去年同期增长38.5%。前不久,温州龙仔鞋业有限公司因拖欠职工工资引发了堵塞国道、烧毁警车和劳动保障监察用车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维护社会稳定,就劳动保障工作而言,必须着眼于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着眼于在企业内部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防止社会性事件。我们的企业,不管是公有制的,还是非公有制的,都是社会主义的企业,广大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允许企业主用那种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式的、野蛮的方式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

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也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提高我省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较低的农民工工资水平,是我国产品在世界上保持低成本优势的重要方面,是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支撑。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依靠这种低成本优势,更不允许企业通过过分压低劳动者工资,甚至故意克扣工资、拖欠工资来维持这种低成本优势。一个企业如果不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改善经营管理来创造自身的发展优势,而总是想通过压低工资,甚至牺牲环境来降低成本、维持生存发展,那么,其结果必然会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我们应当引导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加快提高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以此不断增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是当前规避非关税贸易壁垒,继续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现在,欧美国家不断强化国际贸易中的SA8000社会责任认证,其核心就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得不到保障,你的产品价格再低,也会被人家拒之门外。再次,这个问题不解决,也不利于我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一个经常与员工处于对立状态的企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今年以来,我省很多地方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民工荒”,这就是明显的警示。据省统计局最新的抽样调查,我省企业员工中农民工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7%,其中,来自省外的农民工减少了14.8%,象温州这样的地区,减幅更达到20%左右。有关部门估算,目前,全省农民工短缺在30万左右,是去年同期的5.5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农民工工资待遇偏低、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保持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保持我省产业特色优势、不断提高竞争力,必须善待农民工,不断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二、集中力量开展专项行动,确保春节前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

这次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行动的目标是:确保农民工在春节前按时足额领取工资,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确保不发生因欠薪而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迅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专项检查。要按照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全国总工会的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好这次专项检查。专项检查的重点是建筑业企业,服装、鞋帽、玩具、眼镜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类企业,和使用农民工较多的个体私营企业。在用人单位自查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要进行重点检查,要全面掌握企业工资管理和工资支付的实际情况,督促企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特别是对劳动保障信用不高、有过欠薪记录的企业,更要重点加强监控。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督促企业及时整改。省劳动保障厅、省建设厅、省总工会要组织联合督查组,对欠薪高发地区、高发行业开展重点督查。

二是切实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企业欠薪违法行为。国务院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个《条例》操作性比较强,处罚力度较大,为治理企业欠薪问题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广泛宣传这个《条例》,认真执行这个《条例》,以《条例》的贯彻执行为契机,扎实有力地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条例》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用足用好这些规定,结合贯彻落实《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企业欠薪违法行为及时得到查处,确保农民工工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三是继续做好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工作。这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实际进展情况比去年预计的还要快。因此,前不久省政府调整了工作目标,加快了工作进度。总体上,所有拖欠工程款必须在2006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清欠,其中省本级政府投资工程拖欠工程款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清欠,各市、县(市、区)政府投资工程拖欠工程款必须在明年底前完成清欠。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这些预定的工作目标。建设领域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到目前为止全省还有2133万元,其中包括今年新增的拖欠281万元,这项清欠工作要赶前不拖后,力争在12月20前全部完成清欠。

四是要建立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首先要立足于防范,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企业内部。各地都要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设立举报信箱,充分发挥“12333”劳动保障投诉举报电话的作用,及时受理、及时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一旦发生因欠薪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靠前指挥,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置,特别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严防事态扩大。在应急处置中,各级法院要积极配合,及时采取企业财产保全、强制执行等措施,切实提高对欠薪事件的快速处理能力。欠薪高发地区,当地政府有必要安排相应的欠薪突发事件应急资金,主要用于被欠薪职工的临时性的生活救济。

三、着眼治本,加快建立治理企业欠薪的长效机制

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关注农民工权益的保障问题,对这方面形势和发展趋势要全面分析、深刻把握。一方面,经过这些年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农民工群体自身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社会舆论也越来越关注这方面问题;另一方面,在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业中,用工不规范,任意压低农民工工资报酬,甚至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诸如此类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两方面趋势必然使企业主与劳动者相互关系矛盾进一步凸现。这个矛盾不解决好,在一些重点地区很容易演化成区域性、行业性的问题,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我省地处市场经济前沿地带,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一个农民工大省,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在我省出现得比较早,表现得比较集中,我们有责任通过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探索形成一整套有效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长效机制。

维护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必须坚持法制、政策、舆论多管齐下。各级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支持企业积极创业,又要依法保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对企业经营者,要强化依法经营意识,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公然违法、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一定要依法查处,有的要公开曝光,以儆效尤;对广大职工,要引导他们依法维权,有问题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可以向工会组织反映,也可以通过正常的信访渠道解决问题,但绝不能聚众采取过激行为,甚至发生打砸、堵塞交通等严重事件。

必须看到,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单靠救火式的应急处置是不行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照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要求,着眼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快建立治理企业欠薪问题的长效机制。要争取通过1—2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这一长效机制,基本遏制欠薪纠纷不断上升的势头,加快形成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为此,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加快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争取省人大常委会尽早审议通过我省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为治理企业欠薪提供操作性更强的法规依据。要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对企业经营者,特别是劳动保障信用不高的经营者,要集中开展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特别是《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工资支付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法律的规定,是企业的义务,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善待农民工,善待每一位劳动者,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要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为他们提供各项维权服务,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劳动者的权益是有法律保障的,党和政府是关心他们的,只要通过合法的途径,自身权益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要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及时将企业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特别是签定劳动合同和工资支付的情况记入企业劳动保障信用档案。当前,特别要对严重失信企业采取有效的制裁措施。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在“信用浙江”网上公布诚信企业和失信企业名单;同时,建设、经贸、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工作。这段时间,可以有选择地在主要新闻媒体上曝光一些典型案件和一些严重失信企业,发挥警示作用。

二是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劳动合同规范了企业和职工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治理欠薪必须从这个源头抓起。当前的重点仍然是要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不仅要提高签订率,而且要切实规范劳动合同的内容,杜绝劳动合同违反劳动法的现象。要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和季节性的重点专项整治,确保企业工资支付管理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现在,突出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由“包工头”而不是建筑施工企业向农民工支付工资的现象,二是有很多企业都采取平时支付生活费、年底一次性结清的工资支付方式。由法人企业直接向职工支付工资,按月足额支付职工工资都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抓紧解决这两个突出问题。

三是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是处理劳动工资关系的国际惯例,是劳资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解决劳动工资问题的基本途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要进一步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加大工资集体协商的推行力度,不断提高企业集体合同的签订率,加快建立立足于企业自身的、稳定的工资支付和增长机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民工集中的地区,要积极开展区域性、行业性的工资集体协商试点。

四是抓紧建立企业欠薪保障制度。近两年来,我省宁波、金华、嘉兴等地在建设领域积极探索建立这一制度,效果很好。主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实行人工工资支付担保制度,这种办法比较适用于建筑业企业;二是建立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这种办法适用面比较广,我省使用农民工比重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普遍推行。据了解,上海、深圳等地都已经建立了规范化的中小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希望省劳动保障厅抓紧提出我省实施这项制度的政策意见。

五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执法能力。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用工方式和劳动关系也日趋复杂,劳动保障监察的任务十分艰巨。2003年底,我省从业人员总数达2918.74万人,其中个私从业人员达712.6万人。而我省省市县三级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累计只有597人。这几年,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面对量大面广、日趋繁重的劳动保障监察任务,各地都必须进一步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特别是部分县市区抓紧解决编制或人员不到位、经费不落实的问题。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所需经费要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要落实责任制。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不仅是当前劳动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这项工作,政府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从明年开始,要把农民工工资清欠纳入政府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并作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对因劳动保障执法监管不力、工作失职渎职,导致劳动管理混乱,甚至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地区,要严肃追究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二是要建立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把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当前的一项中心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要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建立清欠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加大对重点地区清欠工作的督查力度。建设、经贸、工商、财政、税务、金融、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工作。要认真做好劳动保障信访工作,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化解劳资矛盾的积极作用,引导帮助职工通过合法的、正常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

农民工工资范文篇5

第二条凡在**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单位,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拖欠工程款,是指建设单位无正当理由而未在规定期限内按有关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办法的规定(或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或工程结算价款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是指用工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付薪时间未支付农民工工资或终止劳动关系时未一次付清农民工工资的行为。

第四条建立建设领域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政府分管领导主持,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协调、处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办理。

第五条各级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对没有资金来源或建设资金不落实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准立项。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和政府投资的经营性工程项目,应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35%。

第六条对没有按期完成清欠任务以及发生新拖欠的建设单位,各级建设、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停止其新项目的招投标,各级规划部门一律不予办理规划许可,房管部门不予办理新项目的预(销)售许可手续。

第七条凡新开工的项目,建设工期不足一年的,到位资金不得少于工程造价的50%,建设工期超过一年的,到位资金不得少于工程造价的30%。

第八条实行建设项目按形象进度支付、分阶段结款制度。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签订的施工合同必须到工程所在地建筑管理部门备案。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提交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有关凭证,达不到合同约定比例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未办理竣工结算的,房管部门不予办理权属登记。

第九条建设单位扣留建设工程质量保修金不得超过工程结算总额的5%,工程竣工验收满一年后必须与施工企业结清,不得以扣留建设工程质量保修金的名义变相拖欠工程款。

第十条施工企业招用农民工,必须依照相关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按月支付农民工工资,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一条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施工企业要向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手续,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障金。保障金专户存储,由劳动保障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用于农民工工资清欠。

第十二条被拖欠工程款的施工企业可向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投诉,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可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也可向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投诉,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三条按照谁欠款、谁偿还的原则,政府投资工程由负责工程建设管理的单位组织清欠工作,对贻误清欠工作或产生新的拖欠的,由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联席会议研究,并由监察机关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对不按规定清理拖欠工程款、继续拖欠工程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给予通报,情节严重的,提请房管部门依法给予资质降级或注销开发资质证书的处罚。

第十五条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业企业,由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给予通报,情节严重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资质管理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六条各级、各部门应严格各环节的审查把关,从源头上预防新的拖欠问题发生。对因把关不严造成了新拖欠的,依法追究有关部门领导和经办人的责任。

农民工工资范文篇6

第二条凡在**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单位,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拖欠工程款,是指建设单位无正当理由而未在规定期限内按有关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办法的规定(或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或工程结算价款的行为。本办法所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是指用工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付薪时间未支付农民工工资或终止劳动关系时未一次付清农民工工资的行为。

第四条建立建设领域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政府分管领导主持,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协调、处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办理。

第五条各级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对没有资金来源或建设资金不落实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准立项。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和政府投资的经营性工程项目,应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35%。

第六条对没有按期完成清欠任务以及发生新拖欠的建设单位,各级建设、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停止其新项目的招投标,各级规划部门一律不予办理规划许可,房管部门不予办理新项目的预(销)售许可手续。

第七条凡新开工的项目,建设工期不足一年的,到位资金不得少于工程造价的50%,建设工期超过一年的,到位资金不得少于工程造价的30%。

第八条实行建设项目按形象进度支付、分阶段结款制度。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签订的施工合同必须到工程所在地建筑管理部门备案。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提交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有关凭证,达不到合同约定比例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未办理竣工结算的,房管部门不予办理权属登记。

第九条建设单位扣留建设工程质量保修金不得超过工程结算总额的5%,工程竣工验收满一年后必须与施工企业结清,不得以扣留建设工程质量保修金的名义变相拖欠工程款。

第十条施工企业招用农民工,必须依照相关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按月支付农民工工资,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一条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施工企业要向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手续,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障金。保障金专户存储,由劳动保障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用于农民工工资清欠。

第十二条被拖欠工程款的施工企业可向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投诉,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可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也可向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投诉,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三条按照谁欠款、谁偿还的原则,政府投资工程由负责工程建设管理的单位组织清欠工作,对贻误清欠工作或产生新的拖欠的,由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联席会议研究,并由监察机关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对不按规定清理拖欠工程款、继续拖欠工程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给予通报,情节严重的,提请房管部门依法给予资质降级或注销开发资质证书的处罚。

第十五条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业企业,由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给予通报,情节严重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资质管理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六条各级、各部门应严格各环节的审查把关,从源头上预防新的拖欠问题发生。对因把关不严造成了新拖欠的,依法追究有关部门领导和经办人的责任。

农民工工资范文篇7

一、深入分析把握当前劳资关系的新态势新特点,正确处理劳资矛盾,协调劳资关系

当前,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围绕企业工资支付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争议、纠纷不断增多,劳资纠纷呈现由个别企业、个别行为向部分企业、群体事件发展的态势。一些产业层次较低、管理水平较低、业主素质不高的中小企业,不是致力于加强管理、加快技术进步,而是依靠损害环境、拖欠劳动者工资等恶劣行为来牟利,甚至一走了之以逃避债务或者卷走打工者的血汗钱。这些行为都加剧了劳资矛盾和纠纷,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解决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行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并加大了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的力度。各级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里的工作部署,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清欠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当前,各级各部门还要继续认真研究劳动关系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握动态趋势和工作特点,着眼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决破除各种狭隘的、急功近利的观念,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各种劳资矛盾,着眼于形成有利于缓解劳资矛盾、协调好双方利益的一系列法规、政策等制度性框架,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从而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抓好预防机制建设,从源头上治理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解决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工资清欠的专项检查工作,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从制度入手,抓源头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非法的、无证照用工主体的监管,坚决清理“地下黑工”等非法用工行为,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二是要狠抓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劳动合同签订是企业劳动管理的基础,也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凭证。要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劳动合同意识,制订适合个体私营企业特点的劳动合同样本,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三是要加快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关系在较高层面上进行调控的一种有效形式。工会、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要转变观念,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加快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要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企业、行业、区域等多层次的工资集体协商模式,引导劳资双方在平等自主的基础上,协商确定工资支付办法,实现劳资双方的共赢。四是要建立企业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从建设领域来看,这项制度的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在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推行该项制度。五是要建立劳资纠纷应急周转金制度。各地要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尽快安排相应的欠薪突发事件处置应急资金,主要用于被欠薪职工的临时性生活救济,防止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

三、抓好保障机制建设,依法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

一是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建设。要进一步调整和充实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特别是要加快建立乡镇、社区劳动保障监察网络,要进一步研究队伍建设、人员配备标准等方面工作,切实解决劳动保障监察经费短缺、人员不足问题。要处理好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和其他劳动管理人员的关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二是要坚持依法行政。各有关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要依法行政,秉公办事,执法为民,既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企业主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劳动者依法维权,坚决反对采用过激的行为甚至暴力的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教育广大经营者依法经营,要让他们知道,克扣拖欠农民工养家糊口的工资,天理难容,国法不容。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是企业法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正确处理劳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抓好联动机制建设,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各地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群众组织、中介组织、行业、企业协会要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既要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进行曝光,更要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正面典型的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劳动保障诚信机制建设,按照“信用**”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工作。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的支持,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得到发展,获益的也是业主和职工。协调处理好企业的劳资关系,需要企业主和广大企业员工的联动配合。真正有远见的企业家,肯定也是善待员工的企业家,他们会积极采取措施与职工结成利益共同体。“风物长宜放眼量”,希望每一家企业、每一位企业主都能切实保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希望广大企业员工对企业遇到的短期的、临时性的生产困难予以充分理解和支持,帮助企业主共渡难关。

农民工工资范文篇8

二、突出重点,综合治理,集中精力抓好落实,确保清欠目标实现

今年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突出重点,强化监管,综合治理,狠抓落实,确保农民工在春节前按时足额拿到工资,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确保不发生因欠薪而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确保不发生因欠薪而引发的死伤恶性事件。

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抓好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建设领域一直是民工欠薪投诉的重点,工程款拖欠又是形成欠薪的一大主因。各级政府在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上已经做出表率,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款清欠和挂牌督办项目的清欠工作任务,为今年的清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离春节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从现在起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就要把精力投入到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中来。由市规划建设局牵头成立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清欠办公室,市规划建设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市公安、劳动、工商、总工会等部门派员参加,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集中力量清偿一批建筑领域拖欠工资款,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回家过年。

二是抓好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管工作。规划建设部门要按照市政府转发的《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实施细则》(湖政办发〔2006〕129号)和《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和工资卡管理暂行办法》(湖政办发〔2006〕130号)两个文件精神和要求,积极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要督促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尽快建立、健全包括用工管理、工资支付管理、纠纷应急处理等一系列制度和管理网络,落实农民工工资管理卡和维权告知牌。要严格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今后凡建设资金不落实的项目一律不得办理立项和施工许可手续,凡拖欠工程款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批新上项目,凡不进行登记备案的单位一律清除出市场,凡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要作为不良行为记录在案,在资质升级、年检中做出严肃处理。

三是抓好工资拖欠行为投诉受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维权和建设、交通等主管部门监管作用,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劳动保障、总工会、规划建设等部门已分别向社会公布的“12333”“12351”、“12319”热线电话,都要落实值班制度,明确值班岗位职责,建立值班情况登记。对于劳动者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答的要当场解答,能现场处理的要现场处理。要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渠道,政府热线、信访、公安110指挥中心等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能要求,及时准确地把握劳动者的意愿,做好各自范围内的处置工作。要着力构筑立体多层的群众诉求渠道,将各类争议纠纷解决在基层。

四是抓好清欠制度的完善工作。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应急预案制度,做好应对工资拖欠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各项准备,及时介入,积极应对。各县区要严格落实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这是省政府重点督查项目,现在德清县、吴兴区及长兴县白岘乡、和平镇、林城镇已经建立,还没有建立的县区、乡镇要尽快落实,确保资金、账户落实到位。对于因企业倒闭或业主逃匿,造成劳动者权益暂时难以实现时,启动预警机制,经审批,动用应急周转金解决职工生计问题。重点行业要严格落实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规划建设、交通行业的大部分规模性的企业工资保障金都已经到位,没有缴纳是一些小型或者监管不到的企业,往往就是这些企业最容易出问题,马虎不得,都要到位。服装、租赁等其他行业及部门也要尽快出台相应的办法,从制度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五是抓好监察机构队伍建设。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58号)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在乡镇、街道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或者兼职人员,清欠任务较重的乡镇(街道)成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使劳动保障监察力量与清欠任务相适应。同时,要积极做好劳动保障法律协理员的聘任工作,充分发挥部门和用工单位的劳动保障法律协理员作用,形成群防、群管、群治的清欠工作局面。

三、明确责任,加强领导,集中力量抓好督查,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是情系人民群众,攸关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进一步完善各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强对清欠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一要建立组织。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市“春雨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后市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清欠办公室也要立即启动。各县及交通、水利等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做到全市上下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行动。

二要落实责任。政府各部门都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实行领导责任制,认真做好本行业的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和清欠工作。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制,切实做好本辖区劳动用工和拖欠工资问题的投诉举报受理和处置工作。各乡镇(街道)要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围绕清欠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与所属企业签订清欠目标责任书。要强化责任和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到清欠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要健全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理机制,配强工作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到专人负责、申诉有门、处理及时、客观公正,有效防止以讨要工资为名上街游行、聚众滋事、阻塞交通和办公场所等各类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同时,还要建立安全防备机制,加强对重点区域和场所的安全防护,特别是在克扣、拖欠工资高发期和突发事件高峰期的元旦、春节期间,公安部门要在劳动监察投诉举报场所设立警务点,落实专人负责,驻点开展工作,应对各类应急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农民工工资范文篇9

一、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大意义

(一)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维护农民工权益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我们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二、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涉及农民工利益的问题。着力完善政策和管理,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建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保护和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健康发展。

(五)基本原则。

——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尊重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强化服务,完善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发挥企业、社区和中介组织作用,为农民工生活与劳动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实行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既要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又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输出地和输入地都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工面临的各种问题。鼓励各地区从实际出发,探索保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办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抓紧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要依靠改革和发展,逐步解决深层次问题,形成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体制和制度。

三、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

(六)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做到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劳动保障部门要重点监控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对发生过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强制在开户银行按期预存工资保证金,实行专户管理。切实解决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问题。所有建设单位都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建设资金不落实的,有关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不得批准开工报告。对重点监控的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对恶意拖欠、情节严重的,可依法责令停业整顿、降低或取消资质,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并对有关人员依法予以制裁。各地方、各单位都要继续加大工资清欠力度,并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

(七)合理确定和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规范农民工工资管理,切实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状况。各地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和推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相关岗位劳动定额的行业参考标准。用人单位不得以实行计件工资为由拒绝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不得利用提高劳动定额变相降低工资水平。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工休息休假的规定,延长工时和休息日、法定假日工作的,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农民工和其他职工要实行同工同酬。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制定、调整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指导监督。各地要科学确定工资指导线,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

四、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八)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所有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都必须依法订立并履行劳动合同,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不得滥用试用期侵犯农民工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制定和推行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任何单位都不得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损害农民工权益。

(九)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规程及标准。企业必须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强化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卫生的主体责任,要向新招用的农民工告知劳动安全、职业危害事项,发放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可能产生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加强农民工职业安全、劳动保护教育,增强农民工自我保护能力。从事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的农民工要经专门培训、持证上岗。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监管职责。发生重大职业安全事故,除惩处直接责任人和企业负责人外,还要追究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责任。

(十)切实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严格禁止使用童工。用人单位要依法保护女工的特殊权益,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工或提高女工录用标准,不得安排女工从事禁忌劳动范围工作,不得在女工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招用未成年工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介绍和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要从严惩处。

五、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

(十一)逐步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统筹城乡就业,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制,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清理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不得以解决城镇劳动力就业为由清退和排斥农民工。

(十二)进一步做好农民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重要任务。要建立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向农民工开放,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输出地和输入地要加强协作,开展有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输出。鼓励发展各类就业服务组织,加强就业服务市场监管。依法规范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和企业招用工行为。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或以招工为名坑害农民工的违法犯罪活动。

(十三)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各地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继续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给予适当培训费补贴。推广“培训券”等直接补贴的做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向农民传授外出就业基本知识。重视抓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支持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发展订单式培训。输入地要把提高农民工岗位技能纳入当地职业培训计划。要研究制定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

(十四)落实农民工培训责任。完善并认真落实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建设、财政、扶贫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对不履行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强制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用于政府组织的培训。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

(十五)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是我国产业工人的后备军,要把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支持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扩大农村招生规模,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接受正规职业技术教育。通过设立助学金、发放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有条件的普通中学可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教材和实训基地建设。

六、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十六)高度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农民工最紧迫的社会保障需求,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要适应流动性大的特点,保险关系和待遇能够转移接续,使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受损害;要兼顾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的实际情况,实行低标准进入、渐进式过渡,调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

(十七)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所有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在农民工发生工伤后,要做好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支付工作。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发生工伤,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规定的标准支付费用。当前,要加快推进农民工较为集中、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建筑行业、煤炭等采掘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建筑施工企业同时应为从事特定高风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十八)抓紧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各统筹地区要采取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根据当地实际合理确定缴费率,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完善医疗保险结算办法,为患大病后自愿回原籍治疗的参保农民工提供医疗结算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也可自愿参加原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十九)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抓紧研究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用人单位要继续为其缴费。劳动保障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的办法。

七、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

(二十)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输入地政府要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对农民工实行属地管理。要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等方面,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要,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增加公共财政支出,逐步健全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二十一)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按照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城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输入地政府对委托承担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要在办学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提高办学质量。输出地政府要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

(二十二)加强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和适龄儿童免疫工作。输入地要加强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强化对农民工健康教育和聚居地的疾病监测,落实国家关于特定传染病的免费治疗政策。要把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免疫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

(二十三)进一步搞好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实行以输入地为主、输出地和输入地协调配合的管理服务体制。输入地政府要把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等免费服务项目和药具。用人单位要依法履行农民工计划生育相关管理服务责任。输出地要做好农民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工作,免费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及时向输入地提供农民工婚育信息。加强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建设。

(二十四)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保证农民工居住场所符合基本的卫生和安全条件。招用农民工数量较多的企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在依法取得的企业用地范围内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建设统一管理、供企业租用的员工宿舍,集约利用土地。加强对城乡接合部农民工聚居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各地要把长期在城市就业与生活的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城市住宅建设发展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城镇单位聘用农民工,用人单位和个人可缴存住房公积金,用于农民工购买或租赁自住住房。

八、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二十五)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招用农民工的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要有农民工代表,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权利。农民工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在组织换届选举或决定涉及农民工权益的重大事务时,应及时通知农民工,并通过适当方式行使民主权利。有关部门和单位在评定技术职称、晋升职务、评选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方面,要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等看待。依法保障农民工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严禁打骂、侮辱农民工的非法行为。

(二十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农民工的户籍问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适当放宽农民工落户条件;大城市要积极稳妥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户籍问题,对农民工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高级技工、技师以及其他有突出贡献者,应优先准予落户。具体落户条件,由各地根据城市规划和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改进农民工居住登记管理办法。

(二十七)保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土地不仅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也是他们的生活保障。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不得以农民进城务工为由收回承包地,纠正违法收回农民工承包地的行为。农民外出务工期间,所承包土地无力耕种的,可委托代耕或通过转包、出租、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但不能撂荒。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或限制,也不得截留、扣缴或以其他方式侵占土地流转收益。

(二十八)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完善日常巡视检查制度和责任制度,依法严厉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健全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制度,有关部门要认真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并及时调查处理。加强和改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对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简化程序、加快审理,涉及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的要优先审理。起草、制定和完善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

(二十九)做好对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要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要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有关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应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涉及农民工的诉讼活动、非诉讼协调及调解活动。鼓励和支持律师和相关法律从业人员接受农民工委托,并对经济确有困难而又达不到法律援助条件的农民工适当减少或免除律师费。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法律援助资金,为农民工获得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三十)强化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用人单位要依法保障农民工参加工会的权利。各级工会要以劳动合同、劳动工资、劳动条件和职业安全卫生为重点,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作用,完善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群众监督。同时,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组织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的作用。

九、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三十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当地转移就业容量。这是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各地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落实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三十二)引导相关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增加农民在当地就业机会。积极引导东部相关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也有利于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要在产业政策上鼓励大中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加工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要在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为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三十三)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规划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调整投资结构,把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加快形成政府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民劳动积累相结合的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重视利用当地原材料和劳动力,注重建设能够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促进农民直接增收的中小型项目。

(三十四)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提高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小城镇规划和建设。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公共设施。继续实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发展小城镇经济,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到小城镇创业和居住。

十、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

(三十五)切实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解决好涉及农民工利益的问题,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把妥善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把统筹城乡就业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好农民工工作的主要责任在地方,各地都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并认真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农民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子女教育、治安管理等有关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三十六)完善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国务院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国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群众团体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部。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检查督促对农民工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地方人民政府也应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工作的组织领导。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基层组织要加强协调沟通,共同做好农民工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

(三十七)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民工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和生产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素质、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必须把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放在重要地位。要引导和组织农民工自觉接受就业和创业培训,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提高科学技术文化水平,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要在农民工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学会利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开展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引导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工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讲究文明礼貌,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城就业的农民工要努力适应城市工作、生活的新要求,遵守城市公共秩序和管理规定,履行应尽义务。

(三十八)发挥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作用。要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市社区,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平台。鼓励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增强作为社区成员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发挥社区的社会融合功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和文化设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农民工活动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

(三十九)加强和改进农民工统计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统计、公安、人口计生等部门的资源,推进农民工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为加强农民工管理和服务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输入地和输出地要搞好农民工统计信息交流和工作衔接。

农民工工资范文篇10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为重点,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和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市建设。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清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领导,成立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袁时桢,副市长宫宝弟担任;副组长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姜天奎,城建局局长孙兆有担任;成员由市公安局、劳动保障局、城建局、市委稳定办、信访办、总工会主管领导担任。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劳动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劳动保障局分管领导担任。

三、工作重点和主要形式

此次清欠行动,以建筑领域和劳动密集加工制造业、餐饮服务业为重点,以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执法检查为主要形式,成立集中办案工作机构,全面清理和有效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加大对重大案件的处理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典型经验,曝光反面典型,力争在春节前把全部投诉和检查发现的案件处理完毕,保证清欠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要切实加强对清欠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遣派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精的人员开展工作。清欠专项行动要结合我市的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和检查对象,加大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总结清欠工作经验,及时协调处理案件,确保清欠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全市由劳动保障、工会、城建、公安、稳定办、信访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两个联合执法检查组,从即日开始集中力量对用人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并对专项行动确定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或发生过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单位进行重点检查。

(三)方便群众,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市劳动保障局设立农民工维权投诉电话,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接待。对投诉举报案件,要做到接待一起、登记一起,受理一起、查实一起,有诉必查、查实必究。

(四)积极协助,形成工作合力。在清欠专项行动中,劳动保障、城建、公安、工会、信访等部门的具体职责是:劳动保障部门是牵头部门,负责协调监督有关部门做好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工作,组织协调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工作,对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案件及时调查,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理或处罚;城建部门参加对建筑行业的执法检查,并配合劳动保障部门查处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公安部门负责调查处理拖欠涉嫌逃匿的案件,协助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突发性和群体性案件,保证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工会组织负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对在农民工队伍中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参与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信访部门负责农民工上访案件的的登记受理和协调解决,不能协调解决的,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做好案件的转办、交办工作。稳定办、法院、工商、监察、司法、人民银行、发改等部门也要从各自职能出发,积极支持配合清欠专项行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清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