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管理方案十篇

时间:2023-12-01 17:31:04

制造业管理方案

制造业管理方案篇1

当前,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大型企业正在逐渐地将流程细化。汽车制造业的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对于物流管理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入场物流来说,也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案供研究借鉴。所谓的汽车制造业的入场物流就是在销售部门进行市场分析提出市场需求数据,由生产部分依据需求数据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再根据生产计划及物料清单确定生成物料需求计划表,再根据此需求表组织入厂物流进行运输并进行仓储管理等工作。

为了使企业生产呈现高效节约的良好态势,入厂物流的高效管理就成了整个企业有效运转的前提。入厂物流设计合理,可以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降低仓储量,减少运输卡车出动频率,增大满载率,降低人员负荷。即在满足设备与人工高效的基础上实现平准化生产。平准化生产是指每天所生产的整车按销售需求的种类比例,按照数量最小单元,相同顺序地生产,这样以获 得最为均衡、稳定、持续的物料需求,可以用成语削峰填谷来描述。

2.以汽车制造业为例的入场物流管理模式分析

入场物流管理模式是指通过专业的物流技术,合理规划物料放置,严格执行物料的定制定位、先进先出、批次的追溯,最大可能的节省空间、时间及人员的浪费,协助厂商生产经济实惠的产品的管理模式。

2.1 JIT生产管理分析。入场管理模理模式首先是从精确的计算与分析开始的。作为生产部门一要能够根据销售部门的提供的数据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并细化到每天、每小时,确定每一阶段的生产原料消耗。JIT生产管理模式是在管理库存控制与订货准确性两方面下功夫。即合理的设计库存数量,有效地提出订货需求。在此基础上调配送输车辆、人员、物品、时间,目的位置。合理设计的标准是在合理的安全库存基础上设计有必要的缓冲应急库存,关在物流上有应急备用方案。

2.2订货管理分析。对于入场物流的管理来说订货模式的合理选择与运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入场物流通常 是供货商按指定的时间、地点,将商品送到某仓储位置。当前,在汽车制造企业常用的订货方法有:定期订货、定量订货、定期定量订货等几种方法。在运用时要分析各零部件的基本情况、供应商的情况、商品未来的供需走势等,审时度势选用恰当的方法。

2.3 标准化物料制定方法分析。作为汽车制造企业生产中所需物料较多而复杂,因此要采用标准化物料制定模式。标准物料制定的目标是要使货物摆放有规律性、原则性,方便管理;使取货人可以按准则顺利取货;可以实现快速盘点。标准化物料制定的具体方法包括:

(1)标准分类。即根据物料的特点进行合理分析。分类时需要考虑到物料的来源;物料的大小、体积、质量、形状、是否怕压等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到使用的先后顺序、使用频率等问题。根据以上分析设计合理的存放标准,将货物放到标准位置,并进行标准化登记,标准化贴签,以保证物料取用方便。

(2)标准流动。物料的流动需要依据标准化原则。即需要达到包装与实物稳合、先进先出、包装完好、资料齐全、定制定位的基本原则。而其中先进先出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为了使仓储物料不会因未及时使用出现超期变质的情况发生,在物料流动中必须要保证先进先出的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标准流动也需要由专门的人员,通过转门的管理软件配合管理平台进行综合化管理。

3.以丰田公司为例的入场物流管理方案分析

在入厂物流管理方面,当前很多汽车制造企业都十分重视,并不断改进,其中丰田公司的入厂物流管理模式有自己的较成熟的一套体系,可供借鉴。

丰田公司开创之初由于日本本国的资源本就贫乏,再加上战争给其带来的巨大创作,日本本国经济隐入危机,节约成了当时日本各生产提升利润的重要手段。当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就成了丰田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是丰田公司不断走向成功的秘诀。而对于入厂物流管理来说,精细化设计则是有效节约成本、减少浪费的重要手段。因此,丰田公司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制定了合理的方案,其方案制定大致依据以下原则:

(1)高生产平准化。丰田严格执行平准化的生产计划,只在必要的时候做微调。带来了彻底的物料需求的平准化,供应商在N-1月得到N月每日平准化的计划,每月仅制作一次每天完全 相同的物流运行方案。甚至在相邻的月度之间,日产量的差异也被最大程度地平准化了,因为差异一定会造成物流运行方案的变化,从而导致物流资源和人员投入的 不均。丰田将在平准化运在途的零件视作有效库存。

(2)生产车间中的大物流面积。丰田公司的生产车间中设计了充裕的物流面积,其比例之高是其他汽车制造企业所不能比拟的。其生产车间内的物流区域包括: P链区、B链区、PC区、SPS区、YARD区等。由于P链区、PC区等的合理化设计使得其生产车间在应对异常波动时显得得心应手。

(3)无供应商中转仓库。丰田公司在采观外地物料时,通常是通过指定物流商对零件进行短途循环取货后,进入中继地,再换干线运输卡车运输。而 丰田在工厂附近没有供应商中转仓库(LILA),干线运输卡车直接运输到厂内停车场(以下简称YARD),YARD库存最大为1天,干线运输卡车的牵引式挂车,挂车到 YARD后,解除牵引车,挂车变成活动的仓库,立即重新牵引携带空料箱的挂车返回中继地,生产厂的信息系统发出指示,通知牵引车到YARD牵引挂车到工厂 指定卸货位卸货。

(4)低库存。丰田的低库存是业内众所周知的,由于其一直坚信库存是重要的浪费这一原理,所以丰田企业始终保持低库存,这样给丰田公司带来的是成本的节约、利润的增加,也是其他企业想要学习的重要技术。但是,这种低库存原则在遇到突发现件时也会变成企业的灾难。例如,当2011年日本发生海啸时,丰田公司的供应链出现异常,不能急时补充库存,而此时由于其库存量低,导致了该公司立即停产。这一事件也引起了业届人事的关注,人们开始对TPS进行了重新审视,开始关注其负面影响。然而丰田公司自身依然保持着低库存的原则,其观点认为一时的停产损失远比常年高库存的无形浪费要小得多。

制造业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互联网+事业单位;人力资源

“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从管理模式优化等方面出发,在制定制度战略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制度体系建设能够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得到合理的控制,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化控制管理效率,这样就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和人员的有效调配创造良好的条件。事业单位的发展要从管理模式、人员薪酬、激励机制、薪酬机制等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人力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优化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的全面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一、“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互联网+”模式是个优化的创新管理平台,在管理模式创新中起到融合性作用,通过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的全面系统融合形成良好的资源管理优势,提升互联网人事管理效率与质量,全面加强人力资源互联网管理质量体系建设,为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和创造性模式形成营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职能和性质,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入口、在职、出口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在职能优化控制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提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为管理机制建设和管理战略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经济学家吴敬琏、钱颖一、刘劲哲、郎咸平指出:“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要进行全面的优化,通过有效的方法控制和方案管理,这样就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方法和作用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为人力资源优化管理方案和组织架构的创新管理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平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法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方案,这样就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人力资源创新服务和组织管理,为人力资源的模式化管理和机制化创新创造新的思路。

“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优化,通过对员工的全面了解形成合理的管理方案,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升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互联网+”战略下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渠道更加广阔,需要从选拔人力资源的角度进行人力资源制度体系建设,为人力资源的制度模式创新和制度管理营造积极有利的因素,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发展管理战略,对整个制度体系建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制度管理必须从公平竞争的环境模式出发,在环境机制优化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竞争环境,为人力资源的组织结构优化创造好的条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优化要从人才配置和市场资源优化结合等方面出发,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发展管理模式,为人力资源的全面性发展和综合性制度体系建设营造积极的平台。中国教授联盟主席、经济学家文力在中国经济高峰论坛上指出:人力资源在事业单位的管理环境要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优化管理,确保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具体工作中脱颖而出,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机制,为人力资源的发展创造条件,确保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案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全面的优化,从而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的创造性管理水平。

“互联网+”战略下人力资源管理要坚持科学合理的配置,互联网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先导性作用,需要不断融合二者的特点,营造互联网思维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想和新理念,这样就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综合职能体系建设发挥战略性和关键性作用,从而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够得到有效的协调,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综合性创新管理战略,对人力资源技术类型和制度体系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为科学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互联网+”战略下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实施与良好的制度管理是紧密联系的,需要从不同的战略管理思路出发,形成良好的制度管理模式,确保制度优化能够与制度模式创新结合在一起。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培训管理,确保各类人才能够在培训管理的环境下不断成长,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战略,为培训管理环境的优化创造良好的资源条件。经济学家刘彦海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培训体系建设与培训管理制度必须良好互动,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各项职能能够在分配模式上进行细分,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创新管理环境,为创新管理积极性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互联网+”战略下人力资源的优化控制与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是紧密结合的,需要从人力资源的过程化管理出发,确保各项工作状态能够符合人力资源战略化控制的要求,从而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的过程化管理效率。

二、“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案研究

“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进一步优化,通过对管理方案的全面分析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互联网管理模式已经渗透到事业单位管理的各个环节,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形成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思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通过对服务理念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制度优化的过程中要与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这样就可以为人力资源的全新管理思维形成营造良好的条件。“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和模式创新,进而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这样就可以为人力资源的创造性管理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在事I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长期规划的基本原则,对各项管理战略进行全面的分析,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这样就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在人才价值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控制管理水平,为人力资源的决策性管理和日常服务营造积极的环境。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在过程化管理制度优化的过程中要对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工作管理状态,确保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能够全面提升,为人力资源的质量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条件。“互联网+”战略下人力资源管理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管理模式,积极稳妥的进行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指导,确保人力资源发展与事业单位内部发展是紧密结合的,在制定人力资源评估管理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内部情况,同时要结合互联网管理环境的要求,推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升级,这样就可以为人力资源的合理决策和综合管理创造良好的机遇。通过深入研究互联网机制对事业单位管理战略的影响,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不断优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通过对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对管理机制的研究水平,确保各项管理能够在互联网技术的引领下得到有序有力的发展。

制造业管理方案篇3

论文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管理体制;多媒体;档案数字化

论文摘要:新形势下,转换观念,更新设施,培养新型的档案人才,加强企业档案利用,让档案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是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经济体制的转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我们见证了一个经济、技术、政治等全面发展与改革的时代。从历史看,变革不仅会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型,同时也会引起政府治理方式的变化,在一种新的市场环境与政治环境中,深化企业档案工作改革,探索企业档案工作现代化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随着中央和地方专业主管机关的撤并与改组,很多企业不再具有对应的专业主管机关,这必然会使部分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出现某种真空地带。其次,由于企业正逐步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一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疲于进行业务监督指导及一些具体的业务工作,无法集中力量进行有关业务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等的制定;另一方面,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可能会反感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具体档案业务的干预,不予积极配合等等。

2.部分企业重利润轻投入,造成企业档案管理的滞后。当前形势下,企业档案作为企业资产,它的管理工作的优劣完全由企业自身重视程度决定。现代企业制度更要求企业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成本的工作,企业必然要求其档案工作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必须符合效益原则。当企业档案工作不能为企业带来相当于或者大于其成本的效益时,其日益萎缩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撇开外部因素,仅从档案工作自身来看,笔者认为造成企业档案工作遭受冷遇的原因有三:首先,现行企业档案工作微观管理方式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成本、低效益始终影响着目前的企业档案工作,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益原则产生摩擦。这是导致企业档案工作处于劣势最根本的原因。其次,企业档案工作自身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了原有的工作思维与方式,未能跟上企业改革步伐,积极服务于企业。这是造成企业档案工作现状最直接的原因。再次,企业档案本身所能产生的效益的隐蔽性使其计量化难度较大,这是造成企业管理层忽略档案工作的间接原因。为保障企业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深化企业档案工作改革,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企业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几点意见

第一,更新观念,增强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要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文件精神,不断强化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大胆探索符合档案工作自身特点的规律,能够有效为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的档案工作理论与方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系,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制订档案工作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质量,增强企业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更新设备,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的深入,各行各业的档案数量逐步增加,依靠人工手段进行档案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所以采取现代化手段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特别是超媒体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展示了光明的前景。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观念上对新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用新的观念看待事物,引进使用现代化技术设备,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使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可对档案资料进行复制、扫描、取样,实现企业档案数字化。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检索者只要在屏幕上指出自己所需要的计算机管理程序,就可以将所需的档案目录摘要等显示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合理用人,培养新型的档案人才。要理解、尊重人才,关心、爱护人才,要努力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根据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要合理用人、留人。知识结构要高、中、低配备,年龄结构要老、中、青结合。要扩大选人用人视野,要选择有真才实学、有实干精神而又坐得住的人做档案管理工作。跨世纪企业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尤其要一专多能,既要能熟知档案管理法规和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技能,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尽快实现企业档案数字化。

制造业管理方案篇4

一是重视不够。突出表现在:一方面各事业单位分管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及投入力度不够,有的地方还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室或档案柜。事业单位存在应付公事现象,导致一些档案不全和缺失。另一方面,各事业单位档案整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性。所提供的档案材料,要求不高,敷衍了事,能过就过,对于不能提供或已经丢失的材料简单开个证明就过关,以至于许多材料不符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造成以后工作中材料缺失、不全等困难。

二是档案材料缺失严重,管理体制不健全,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加强事业单位法人档案管理,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而进行的正规化、系统化建设。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存在档案材料严重缺失情况,甚至法人身份证、印记印模、财务报表等重要材料也有缺失。此外,由于年限久、人员调动、档案室搬迁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事业单位监管的难度。

三是专业人员缺乏,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登记监管部门缺乏相应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且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都是本单位工作人员兼职档案工作,这些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明显不足。有的单位采用从其他单位借调方式突击整理档案。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从未经过系统培训或学习,对档案整理规范不够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档案整理归档,造成了档案整理标准不一,顺序混乱,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重点提高“三种人员的意识”。一是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加大档案管理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感,让领导经常过问、检查、督促档案工作,想方设法创造档案管理的物质保障条件。二是强化事业单位一线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的意识,健全登记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查阅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对档案的查阅、借阅程序、时限等作出明确规定。制定档案员职责、档案整理归档制度,强化“一户一档、分类归档、专柜储存、专人负责”制度。三是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档案管理意识。只有领导干部、一线档案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领导三方都提高档案意识,做到责任整理,才能真正实现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要强化措施办法,通过推进绩效考核、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建立投诉举报处理制度、探索建立事业单位信用体系等措施,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事中事后监管。

二、加强基础建设。一是规范登记档案管理内容,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应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环节中具有保存价值并必须存档的资料。二是加大对登记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购置专门的档案柜、档案盒、装订机等设备,指定专门电脑保存电子档案,确保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的配备;要实行专用档案室、档案柜,一个登记单位一个档案盒,按举办单位建立索引登记序号编排,统一编号、统一格式,对每份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以满足档案管理需要。三是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登记档案保管制度。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和《保管保密制度》,严格按照“六防”(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要求保管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并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保密工作。

三、严格依法依规整理。组织学习《档案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整理办法》等法律条例,同时,结合省、市出台的相关细则和取消事业单位法人年检的通知,抓紧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事业单位监管机制,做好工作衔接,确保监管力度不削弱。要进一步规范年度报告公开制度,按照规定要求,认真组织所属事业单位按时完成年度报告公开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对年度报告的内容进行保密审查。要结合地方具体业务工作实际,进一步做好相关细化工作,加强业务培训,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井井有条。

制造业管理方案篇5

一、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与发展必须以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为基础,所有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有其管理系统作为革新和发展的基础。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档案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这些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虽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正是因为有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管理工作的创新。现今正是进行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和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对过去的管理模式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总结,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寻求革新与发展。

(二)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不能脱离实际。当前,我国众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仍然处于初级的状态,创新的过程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此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强,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与发展进度相当缓慢。要进行档案管理的创新就要立足于实际,找出创新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档案管理的创新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不但学习档案管理行业的相关知识,借鉴本行业成功的管理经验,还要对相关行业的知识进行培训和学习,提升企业自身的档案管理经验和丰富管理的内容。管理方式的不断革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的问题是,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时候,没有创新的理论,没有创新的方法,也没有创新的实践经验,就进行虚无缥缈的创新。如不懂得借鉴和学习其他相关行业的知识和成功的经验,必将导致企业档案管理的革新与发展缓慢滞后。

(四)企业内部相关管理者对档案管理方式革新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过多的追求管理成本的降低,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不能认识到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内部机制运行和发展的意义。并且很多的企业管理者直接忽视企业内部档案的管理,认为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五)很多企业在档案管理的工作方面依然采用人工登记、分类和保存的方法,造成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市场环境。企业没有制定相关的制度,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造成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在规范的制度保障下进行革新。也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档案关系混乱,造成档案的重复或者档案缺失。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是从企业的其他部门直接调用过来的,没有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造成管理人员在具体档案管理环节中的操作失误,致使管理效率不能有效的提高。

二、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措施

(一) 企业管理者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正确的认识档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把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其他相关的管理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配置有专业管理技术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并根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建立一定奖罚机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树立管理责任心,能够主动积极的进行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的技术技能,保证档案管理水平逐渐的提高,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

(二)改进档案管理的方式

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作为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基础,随着现代信息化的企业档案管理方式的形成,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要适时地退出信息化的时代。在企业档案的管理工作中要学会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设置相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保证企业内部各运行机制实现档案信息的实时查询机制,保证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为企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 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

企业逐渐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以后,就会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相关资源的投入,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更加的完善。并且设置专门的企业档案管理的资源分享平台,建立相关的档案信息查询渠道,使企业的档案管理检索的平台机制更加完善,便于更好地推动企业的革新与发展。

(四) 完善档案管理的制度

面对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的制度体系。首先,要对档案管理机构人员的设置进行明确的规范约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清自己的岗位职责。其次,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使企业各部门之间都能进行良性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和方式的革新,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相关的保障。

(五) 吸纳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

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很多是由企业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在没有一定管理技术的情况下,直接以档案管理人员的身份进行管理的,这部分管理者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的,所以没有专业的管理技术,所以就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科学性。企业可以通过招聘,或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为企业的档案管理引进受过系统培训的专业的档案管理者,有效的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制造业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电力工程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设计是工程的龙头。设计费一般只占到建设工程全寿命期费用的1% 以内,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到75%以上。初步设计决定工程建设的规模、产品方案、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形成设计概算;确定了投资的最高限额,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就能准确地计算出工程造价。设计决定的工程规模,实物消耗的种类、数量、规格、型号等因素是构成工程造价高低的主导因素。设计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更关系到工程造价能否得到有效控制。设计质量和功能能否满足使用要求,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多少,而且影响到建成后的使用效益。先进的技术、合理的设计不仅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建设期投资,而且能降低运营期的生产成本、经营费用,提高长远效益。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至关重要。

一、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现状

1. 从投资方来说,业主不重视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长期以来,传统工程项目建设模式是设计与施工阶段工程投资控制相分离,设计单位负责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业主负责施工阶段投资控制。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业主普遍忽视工程造价的75%~95% 的工程建设项目前期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影响工程造价的5% ~25% 的范围内的施工阶段,尽管也有效果,但毕竟没有抓到主要矛盾。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要把控制重点前移到设计阶段上来,抓住设计这个关键环节,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控制效果。

2. 从设计方来说,设计单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只承担设计方案的技术和安全风险,而业主承担投资风险、花钱多少;二是设计费用按项目投资额计算,可以说投资越多,设计费用越高,设计单位效益越好;三是个别设计人员充当某些材料或设备生产厂家的“推销员”,在设计过程中指定或侧重于某些产品,不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不按照材料的性价比进行确定。上述问题导致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无投资压力和投资动力,造成设计单位只重视技术先进性和安全可靠性,不重视方案的经济合理性,不能很好地利用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进行科学分析,经常出现设计过于保守或建设标准过高,价值功能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3. 从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的关系来看,双方是一种经济合同关系,存在着许多问题

目前的设计合同只重视设计技术及商务条款,没有把设计方案的经济技术论证和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纳入合同内容,没有把投资控制与设计单位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业主对设计单位的投资行为缺少约束和激励手段。在设计单位无投资压力和投资动力的情况下,如果要求设计单位为业主降低投资,而降低自身收益、增加成本和风险,这是不现实的。对于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这一任务来说,设计单位应该是处在最有利、最有效的位置上,业主应尽各种努力调动设计单位的积极性来主动参与控制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满足设计功能及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减少项目寿命周期成本。

二、加强设计阶段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改进措施

1. 业主应充分重视设计阶段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

(1)积极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限额设计就是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各专业在保证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确保总投资额不被突破。因此,要健全设计经济责任制,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工程的时候技术设计人员、技经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紧密配合,坚持“灵活、经济、适用”的原则。施工图纸的设计做到在满足运行维护的前提下先算经济账后做图纸设计,把所有的专业设计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运行效果的前提下限制在投资限额以内。为更好的实施动态管理,设计单位应该制定严格的限额设计的评价制度,对每一个专业领域的设计都要分时期、分阶段的考核,一旦发现有超过参考设计标准和工程量的或者不符合工程运行要求的,要进一步做深层的分析工作,并要专门附论证资料,做好投资分析,报审查部门审定后方可实施。

(2)加强设计阶段的监理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就是及时地收集项目执行过程中有关投入、产出、进度等方面的信息,并且与计划目标比较。设计监理的核心任务是进行投资控制、设计进度控制和设计质量控制。它的效用在于预先警告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工程建设损失。在经过对建设项目的总投资、总进度和质量目标进行论证的前提下,依据总目标编制项目的投资计划、设计阶段资金使用计划、进度计划,明确设计质量标准要求。监理通过与设计单位以技术磋商等方式充分贯彻项目的建设意图,尽快形成监理工程师为核心的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的体制。设计监理的工作十分重要,它对建设项目的投资与进度均有很大影响。而现实中,设计阶段监理往往缺位,而把施工阶段作为重点,这就相当于对有可能节约投资75% 的阶段粗放管理,而对节约投资可能性仅25% 的部分精打细算。加强设计监理也正是我们加强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手段。

(3)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由于初步设计毕竟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如工程地质、设备材料的供应、物资采购、供应价格的变化,以及人们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往往会造成施工图设计阶段甚至施工过程中的局部变更,由此会引起对已确认造价的改变,但这种正常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涉及到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流程或设计方案的重大变更时,就应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核。因此,要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制度,防止不合理的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造价的提高,在施工图设计变更中,要克服技术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加强图纸会审、审核、校对,尽可能在施工之前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要用先算账,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以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2. 设计单位应充分重视设计阶段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

(1)加强设计阶段方案比选。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在于确保设计文件的内在质量,而设计方案是设计文件的灵魂,因此,设计文件的内在质量主要取决于设计方案的质量。设计质量决定着工程的先进水平,影响着投运后的经济效益。高质量的设计不仅技术先进、工程费用低,而且投运后使用效果好、运营费低、经济效果高。为保证电力工程设计方案质量,需要按国家政策的要求,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设计规程规范,进行多方案的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优化所址、路径,提前对预算单价进行预测。因此,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采用价值工程分析法进行优化设计、方案比较、技术经济分析,选用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

(2)从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角度进行方案比选。之所以强调要从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角度进行方案比选,是因为传统的方案比选中对比的往往都只是从项目前期到项目竣工移交为止,并没有充分考虑项目投运之后的运行和维护费用。个别项目甚至由于前期建设中出现的失误,导致项目工程造价虽未超标,但在建成后较短的时期内其运营费用超过初期投资的后果。从中可以看出,必须从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角度来进行深度方案比选。

(3)合理确定设计阶段的工程预算。加强设计阶段预算工作的针对性,细致计算图纸的工程量,慎重选择价格参照系数,广泛参考同一时期、类似建设地点的物价水平,以及类似工程的造价水平,做好之间的权衡。选好造价编制与比选工作中使用的方法。

3. 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

设计质量是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的有机统一,应加强设计行业管理工作,拉大不同资质等级设计单位间的收入差距,使设计单位能充分重视自己的单位资质、信誉、设计成果质量、设计人员水平,从而提高整个设计行业的水平。政府相关部门应协调好设计质监和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健全相关的设计和造价法规,使建设各阶段有法可依,纳入法制轨道。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以行政手段规范市场,尤其加强设计单位、中介机构资质管理和有关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认证管理,实行真正的行业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形成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各司其职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4. 加强行业监管力度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应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严厉处罚设计人员充当某些材料或设备生产厂家“推销员”的行为。对有此行为的设计人员,一经发现申请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书,并依法追究其所在单位的连带责任。同时,行业组织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形成处罚行业内违规的长效机制,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制造业管理方案篇7

企业制度建设关键在于产权明确、权利清晰、有效管理。档案事业管理是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管理的集中体现。有关规定要求,国家档案行政管理单位在档案事业管理中,统筹规划、注重统一性,各区域档案行政管理单位对所在区域企业档案工作进行严格监管,档案管理人员主要工作内容为:管理好所在部门档案,同时对档案工作进行严格监督。档案事业中的统一性管理、分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档案事业制度的完善,起到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发展要求下,促进市场经济进步,特别是推动了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转型。在市场经济改革环境下,该怎样进行统筹规划、分层管理,成为企业档案事业革新的重要内容。从WTO后,一些跨国企业、集团等开始融入社会行业中,推动了民营企业的进步,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较大优势;国有企业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混合所有制企业诞生,国有资产分层授权管理,进而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变化。企业档案事业管理体系,还需要跟上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进而完成档案工作革新。

二、企业制度建设与档案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国有企业发展而言,国有企业融入现代企业发展,遵循公司制,成为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融合的最佳状态。而根据现阶段发展情况看,企业更多的注意力在生产经营中,档案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管理中,未与生产经营融合,没有得到较高重视度,档案管理工作不断降低、人员裁剪使得管理人员无法专心于工作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受管理权利影响而造成档案单位、编制较为随意化而影响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无法形成统一管理模式,各自为政。非公有制企业中,多种原因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监督不到位,此外,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综合分析,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并行的档案事业管理制度仍未完善,这也是现阶段影响档案事业革新的核心问题。基于制度确定方面而言,有关条例法规中规定:档案工作结合企业资产关系,进而展开统一性、全面制度管理模式,这对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机制影响下,企业结构规模变化多端,一些大型企业多结构单位、多法人,档案管理制度与市场档案管理要求背道而驰。制度的多样化使得档案随之变化不定。在这样的形式下,若继续实行单一管理制度,档案事业管理将会受到冲击,进而造成档案管理难以有效开展。所以,应该怎样革新,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档案管理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三、企业制度建设与档案事业管理对策

(一)档案管理工作因势利导。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注重政企分离,但这并非代表放弃企业管理,而是更多的凸显企业主体影响,以及管理能力。21世纪发展状态下,强调宏观调控、分层管理,有关单位相互配合。第一,指导企业将档案工作重新整合、开展;第二,将成功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应用在各企业管理中。各地区档案管理单位根据结合该种方法做好档案工作。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管理科学的企业集团,企业集团中的中心企业叫作集团公司。各集团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建设现代企业档案工作,利用这一特点发挥导向作用。(二)实行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管理能够确保企业信息的有效利用、储存、整合,同时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打破以往空间、时间限制。所以,实行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成为现代企业档案事业建设中的重要途径。受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影响,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实行一体化信息管理。数据分享与企业信息的融合,构成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这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中心管理企业全部数据文件,进而确保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使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由此可见,实行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企业档案管理走向更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扩大销售,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档案工作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这还需要在档案事业管理中不断革新。笔者分别从企业制度建设与档案事业管理重要性、问题、方法,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推动企业制度建设与档案事业管理发展,推动企业档案事业管理走向更高水平。

作者:安伟红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档案局

【参考文献】

[1]张宏明.论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山东社会科学,2015(12).

制造业管理方案篇8

面对企业重组后的新体制、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如何顺利实现从三个法人(全宗)到一个法人(全宗)的转换,使档案管理跟上改革步伐,适应新的工作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必须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既能适应企业各项管理运作需要,又能满足专业要求的档案管理之路。我们分析了面临的现状。

从管理上来看。公司“三位一体”后,随着研发、营销、物资、财务等各项主体业务的先后上划,各类人员的迅速扩充,公司总部档案种类增加,数量急剧增长,从原先的“机关型”转换到了“企业型”。与之相对应的是,两个制造部作为二级单位,档案的管理职能已弱化,由“企业级”降低为“部门级”。另外,两个制造部和总部各用不同的档案管理软件,自成系统,分别运行。

从地理位置来看。重组后,公司总部与杭州、宁波两制造部分处“两地(杭州、宁波)三点(总部、杭州制造部、宁波制造部)”办公,公司产品研发部门也在杭州制造部办公,财务管理部门分别在两个制造部设有财务科,负责相关制造部的财务管理。因此,公司主要的科技档案和部分会计档案,从物理位置上来说,分别存在于两个制造部。

我们又分析了档案管理的资源状况。

原杭州、宁波卷烟厂都是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厂,均属全国烟草行业中的重点工业企业,档案管理有着扎实的基础和较高的水平,同为目标管理“国家二级”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开始较早,各自的档案条目均已全部录入,杭州卷烟厂还实现了所有文书档案的全文检索。两厂档案管理硬件环境也相当不错,有着一流的管理设施和充裕的库藏空间。最可宝贵的是,4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都是长期从事企业档案管理的“老档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对档案工作都有着一种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奉献精神,一种20来年时间形成的、深深的职业情结。而这几方面资源,正是公司总部目前所缺乏并急需要的。因此我们认为,公司的档案管理整合非常必要。

第一,两个制造部已取消了法人资格,从公文和档案管理角度来说,两个制造部均已没有独立的行文资格和立档单位资格,目前的档案管理只能是一个全宗,即“浙江中烟工业公司”,而一个全宗内的档案,必须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因此,实施管理整合,有利于贯彻落实《档案法》,实现公司综合档案的统一、科学、系统、规范管理,确保公司档案的完整、准确和安全。

第二,从实际现状来看。当前受客观条件制约,公司的全部实体档案不可能集中管理,三地的档案管理软件也无法兼容,只有通过实施管理整合,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对公司的文件、档案实行统一的、一体化、专业化管理,才能整合资源,统筹安排,有的放矢,协调发展,才能构建统一的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我们提出公司档案管理整合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公司一个法人主体原则,围绕提升基础保障功能,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按照“精简、节约、高效、服务”的理念,构建适应企业联合重组环境、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确保资源开发利用、面向全公司提供优质档案服务的浙江中烟工业公司文档管理体系,为实现企业两个“十多个”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文档支撑。

机构整合、人员变动历来是每个重组企业的敏感问题,公司领导对此也比较慎重。因此,在档案管理整合方案等待确定的时间段,我们坚持业务先行,抓紧时间进行相关基础工作。

我们首先抓公司档案管理制度的补充、完善,管理网络队伍的调整、充实。档案工作是一项最基础的管理工作,注重每一细节。只有实实在在从基础抓起,档案管理才有可靠保障。抓制度和组织建设,抓法制和意识教育,这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重中之重,然而又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从公司重组开始,“老生常谈”,持之以恒,才能显其实效。我们先后制定了档案工作管理办法和各门类档案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制定了各级档案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和考核细则,构建了两级档案管理网络队伍,并结合年度归档材料的收集工作布置,于去年12月份邀请省档案局专家来公司,组织进行了业务培训,力求重组后的公司档案管理能高起点、规范化健康发展。

其次,我们抓紧公司数字化档案室的建设,力求尽快提供面向全公司的、统一的档案信息平台。我们认识到,公司目前异地办公,迫切需要依托网络平台来解决档案资源的管理、利用问题,而这正是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绝好机会。

基于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在原用三种档案管理软件产品开发商范围内,进行进一步的调研考察,通过招投标确定其中之一,为公司建设统一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最终确定北京一家专门从事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的公司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对于新系统建设,我们提出的总体原则是:安全、稳定、开放、灵活、简便、快捷、友好。具体的业务目标是,建设档案管理主页,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档案管理流程的全部电子化,实现多全宗模式(多级组织结构)、分布式管理;实现档案系统与相关业务系统的连接;实现权限体制的分级管理、档案原文的全文检索;实现远程实时利用档案。

在技术方案确定、实施的同时,我们抓紧三地档案的数字化加工这一基础建设。我们将三地所有的文书、科技和特种载体档案全部进行数字化加工,以解决异地办公、远程利用问题。三地的档案人员与合作伙伴员工一起,加班加点,密切配合,用半年左右时间完成了近80万页库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任务,从而为公司档案信息系统的网络运行打下了基础。

实施公司内部档案管理整合,从职能上理顺关系。这是公司领导经过周密考虑,对档案管理作出的重要决策。考虑到文书、档案工作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公司决定新建独立的文档科,隶属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文件、机要、综合档案的一体化管理,面向全公司,提供文件、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业务指导、检查监督。文档科主力为原两制造部档案人员,其中4位受公司派遣,将常驻两制造部工作。他们除分别负责原来两厂档案的保管、利用外,还将按照统一部署,分别负责公司总部有关科技、会计和实物档案的管理。

通过管理整合,最大限度地优化公司档案管理资源配置,更大范围地统筹谋划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实施扁平化、专业化管理,更快地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公司各项生产、经营、科研、管理活动,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保障。这是公司领导对档案管理整合提出的要求和希望,也是我们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目标和追求。

适应企业联合重组新形势,有效实施档案管理整合,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实现企业档案管理提升的一大契机。从中我们体会深刻。

第一,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从大局出发,一切向前看。企业改革势在必行,联合重组模式多多。作为档案这一最基础的管理工作,必定会随企业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必定会对档案工作者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具体工作思路、经验造成冲击,产生摩擦。这就需要我们档案工作者认清形势,及时转变观念,以发展的眼光来正确对待。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只有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勇于面对新挑战、新任务,才能求得适者生存,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目前企业联合重组的新形势下,要发展就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怎么有利于工作开展就怎么做,而不能因循守旧,死抱教条,也不要悲观失望,患得患失,要看到,企业联合重组,档案管理整合,这是大势所趋,眼前虽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拨开迷雾,又见一个艳阳天。

制造业管理方案篇9

1 当期情况下我国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探析

1.1 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经济迅猛发展的前景下,我国的企业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工作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在很多的企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这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氛围,对于整个企业来讲绝对是一个不小的阻碍,同时这对于企业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健康程度以及稳定性持续性都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对于那些比较陈旧的传统化的人事管理,都是在主要的领导下,对每一个部门进行层级的划分,按照基本的等级以及制度进行管理的统一原则处理,同时对于内部以及企业的外部采取分别处理的基本模式,档案随着人们的行踪而随之变革,自身的基本档案情况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公开的,这是比较严格的项目原则,对于基本的档案的建档资格来讲,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都具有非常严格的姐帮你要求以及条件,同时一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也在过去的整个人事管理工作中一度盛行。上述所有的基本现状都比较充分的说明了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一定需要改革,面对露出的基本问题就要对实际的档案管理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对制度方式进行合理的改善。

1.2 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意识非常薄弱

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的推进,整个市场经济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前景,对于整个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来说,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基本制度已经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整个的很多外资企业来讲,对于人事管理的冲击以及影响都是巨大的,根据新型的人事管理观念来看,企业最终重视的其实是自身的能力以及在整个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并不是沉睡在档案室里边的个人档案,基于此,由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已经认为对于档案的基本管理不是很有必要,同时也是比较费时费力的,有的企业甚至在人事档案管理这一方面已经基本荒废了。综合起来就是表明当前的发展的形势下,很多的企业对于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认识不足,存在着很大的偏差,这就会对整个企业的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1.3 人事档案的基本跟踪速度是很慢的

对于我国的很多企业人事管理部门来讲,很多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当对某个员工的基本人事档案进行一定的了解是,发现基本的内容都是关于员工过去的事情,而现在的近期资料几乎没有记录,这就造成了人事档案管理出现低效的情况。上述现象就表明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积极性已经不复存在,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实现对员工人事档案的连贯性以及时效性等。在整个企业的具体人事管理工作中,如果出现人事档案的记录以及查询不及时,档案内容更新缓慢等,就会对员工的日常表彰以及相关的记载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在员工进行相关的基本升迁以及表彰工作的时候都会出现一定的麻烦,有的时候甚至会对员工造成档案的调转不利的现象,所以基于上述的所有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人事档案的基本跟踪速度如果很慢,这对于员工自身来讲绝对是一个不好的事情,不仅会对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有所损伤,更加不利于自身的前途以及发展。

1.4 管理的基本工作并不是很到位

企业的基本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仅仅是企业的人才信息的资源管理,并不能够对整个企业的整体创收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企业中的高级领导层并没有对整个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不是很上心,重视程度明显的是不够的,这就会对企业整个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碍,使得企业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趋于一种基本形式主义。这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合理性以及不严谨性已经严重的对基本的人事部门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2 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2.1 对人事档案的基本观念进行改变

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及人员应该对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对基本的人事管理的理念进行合理的完善和改变,在整个企业的合理规划及发展的基本进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制度纳入到企业的人才发展的基本规划当中,通过这种改进的方式以及理念对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进行合理的更新以及改革,杀跌整个的基本人事管理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发展进行合理的匹配工作。得到很好的发展效果,对整个的企业发展以及人事管理部门的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2.2 建立一种科学以及实用的评价体系

根据实际的发展经验以及趋势,企业应该对基本的发展实际以及员工的岗位职责进行合理的探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完善,建立一种非常合理的一种基本的评价体系,同时很据自身企业的发展规律,对整个企业的考核进行制度化、标准化以及科学化进行提升,对基本的人事管理工作和基本的机制,进行比较合理的完善以及改进。再者,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国外的一些基本的管理体系进行比较合理的借鉴,同时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进行合理的借鉴和利用,建立员工的个人信用的基本档案,在整个的人事管理档案的基本内容中对员工的基本信用记录进行合理的增添和删减,通过这样的举措能够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的提升,进而也能够对员工的自律意识进行合理的加强。

制造业管理方案篇10

一、体育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每一位运动员的体技档案应该从他在最初的基层业余体校训练开始,就对该运动员的身体自然情况、运动技术特点以及运动成绩进行详细记录。在这些体技档案记录中,包含了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等一些身体基本情况,还包括了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变化和发展。体技档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真实完整地记录每一位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同时,这一系列数据,还可以作为运动员管理部门确定培养方式和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参考,从而保证了运动员培养过程的科学有效性。

二、我国体育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现有的体技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整理归纳后,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业务能力不强。经调查,我国体技档案管理人员绝大多数不是专才,业务能力普遍较低,很多都只是经过短期简单的培训就上岗工作。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实际操作能力差,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编码和著录技术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整个管理队伍水平落后,最终造成我国体技档案管理显现整体性差,实效性弱的态势。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需要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来改善我国体技档案管理的现状。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利用率较低。我国的体技档案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目各环节的管理工作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化。由于分工不明确,工作效率就低,工作作风散漫不严谨,这样就容易造成漏档甚至丢失档案的严重后果。另外,由于各地方对体技档案管理的重视和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各地方制订的管理标准不统一。例如:各地方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管理档案,但由于使用的系统和软件各不相同,造成资源无法实现共享,跨区域查借阅档案受到阻碍。如不能便捷快速地搜集档案信息资料,就会大大降低档案的利用率。

(三)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现代化管理意识不强。体技档案管理的前期数据处理工作尤为重要。数据处理工作主要是指资料的著录和标引工作,工作量巨大,细节也相当繁琐。如果仍然采用?魍车娜斯け暌?,不仅用时长,还容易造成资料的丢失。因此传统的手工或纯粹的纸质档案已经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要求。但是,由于档案管理部门对现代化管理的意识不强,对于购置现代化的管理设备投入太少,造成依旧普遍使用传统设备的现象。即使一些经济较好的地方购买了现代化的设备,但由于管理人员传统工作意识强,不创新,专业素质不高等缘故,造成大多数现代化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并没有将设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从而无法达到现代化管理档案的效果。

三、 加快发展运动员体育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重视度,建立健全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强化体技档案管理组织建设的动力源泉。各级领导需自觉更新体技档案管理的意识,用更加清醒的头脑去看待新时期下体技档案管理工作,并竭力为体技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政策、人才、资金等帮助。例如:改善落后的工作环境,添置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培养技术人才都需要资金的保证。另外,还要尽快建立健全体技档案管理制度,应按《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关于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文件的要求,形成以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中层干部主动管,专兼职档案人员认真办的职责清楚、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有效管理网络机制,使体技档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能力培训。体技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水平。体技档案管理人员需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体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做一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求名利,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次,体技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水平也非常重要。一是要严把人才入口关,尽量选聘有一定文化和有技术基础的人才,这有利于通过在职教育和培训后,更容易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水平。二是针对在数字化、电子技术化大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对现代化管理技术的专业化培养。

(三)改进体技档案管理方法,合理开发利用体技档案资源。实践证明,陈旧的体技档案管理方法,会造成档案工作者长期处于被动的工作态度。档案管理工作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进步,应从改进档案管理方法入手,首先,要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者主动积极服务的意识,树立职业道德观。第二,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档案编制研究工作来调动工作者们的积极性。如在不违背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将某些优秀运动队、运动员的成长经历,优秀成绩等进行研究整理后,放到相关网站上进行宣传,或组织开展专题体育展览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还同时能加强民族的自尊心、荣誉感,让优秀的体育精神发扬光大,深入人心,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四)加快推进体育技术档案管理现代化。1.与时俱进,双管齐下,传统档案管理与现代化档案管理有机结合。传统的纸质型档案管理是广大的档案工作前辈们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与参考价值。但随着计算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不断普及,为提高体技档案管理先进性,达到现代化管理的标准,传统管理与现代化管理应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传统管理的一些优秀经验,我们要保留其精髓,特别是有价值的纸质型档案资料更要妥善保存。体技档案管理人员需紧跟时展的步伐,积极投入到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学习中去,熟练掌握数字化管理档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把管理效率提高到最大化。2.档案管理互联,实现信息检索最优化。档案信息检索是档案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实现全区域数字化,由于地域性的限制或各地方采用的档案管理的系统软件不一致,导致不能兼容,阻碍了跨地域的档案信息检索,造成了档案资料没有发挥其最大作用。体技档案信息检索现代化管理,应充分借助网络的共享性、便捷性、互利性,加快在全国建设体技档案信息检索互联数据库,力争早日实现全方位的体技档案信息检索要求,从而实现档案信息检索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