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十篇

时间:2023-11-30 17:45:0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篇1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知识 分层教学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已经逐渐开始应用计算机,帮助学生获得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积极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也成为中职院校的重要教学目标。由于我国辽源广阔,经济发展缺乏平衡性,普及计算机程度也各异,这一情况促使学生计算机水平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同。程度良好的学生觉得教师授课内容简单,而程度较差的学生则认为教师讲课速度较快,造成教师与学生产生矛盾。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问题显著增加了教学工作的难度。另外,伴随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大范围普及,会使用计算机的学生也随之增多,假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使用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前水平各异

很多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就已经与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了接触。在这些同学中,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缺乏平衡性,其设备师资水平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设置课程与安排的不同,因此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计算机水平也具有较大差别。

(二)缺乏层次的综合教学阻碍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与数学、化学等课程的区别在于他们可以保持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改变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存在着显著的时间性,对新技术潮流的追踪是这一课程的重要特征。更新换代计算机软件的时间是目前世界任何一个新技术都没有办法相比的。当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都包括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软件系统、数据库语言等,由于模块的不同其更新时间也不同,这样就产生了需要频繁更改教学大纲,无法同步更新教学内容的现象。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快,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老化迅速,仅仅一本教材与几堂课程是没有办法包括全部信息的,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传授某一计算机语言或者是软件,而是应当着重培养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目的就是不断提升计算机素养,分层教学凸显了学生独立学习,更好地将学生作为中心,把教师视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学生进行分层

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划分级别,为了方便进行管理,应当在一个专业内实施分层。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选择自愿与分层考核的原则,将学期作为重要单位,一级可以是一个学期。在新生入校时就能够实行分层教学,新生入校之后就能够参与学校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的测试,这一测试选择在指定机房上完成。其系统能够自行评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可以联系学生的测试成绩,综合被测试学生的申请情况,科学划分教学班级,可以产生1班与2班。1班教学层次较高,根据高要求起点安排教学,2班根据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纲领安排教学。

(二)安排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授课时间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教学应用了单独的划分班级制度,这样实际安排课程授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避免与学生原来班级课程安排产生冲突,同时又可以确保教学实际效果,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可以选择实际固定设置,可以在每星期安排课程中拿出某一天某一节课程作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避免与授课时间相矛盾。

(三)设计教学分层目标

教学中目标发挥了向导功能。对目前的计算机教学系统积极改革,精心安排教学材料,设置课程逻辑框架,强化实际培训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联系学生具有的差异性,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真实掌握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编制可行性的、各种层次要求的教学目标。例如:1班可以根据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要求编制教学目标;2班能够联系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要求编制教学目标。

(四)分层教学中科学配备教师

根据教学过程中班级存在着的差异性,安排任课教师需要与之配合。每一位教师仅能在一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进行教学,防止产生两个层次班级兼任同一个教师的情况。在这个前提下,还需要在各个学期安排相应的教师,通过不同层次实行教学可以有效培训师资团队,不断完善课程构建。

(五)分层教学中教学课程的落实

分层中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组织对应分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班级教学的不同层次根据各自的教学内容实行教学。1层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操作作为重点。同时,教师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搜集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改革。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分层教学的改革计划可以灵活控制,例如2班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整体操作水平可以达到1班的水平,这时教师可以对教学设定及时调整,逐渐把课程授课重点转向1班。

结束语

综上分析,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爱好兴趣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矛盾有效地进行了克服,很好地解决学生两级分化知识掌握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符合了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更加有利于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教学的速度,最终提升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篇2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当代社会人才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校扩招政策执行之后,中职院校的生源在逐渐减少,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欲发下降。在这个时期去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改革教学思想,构建高效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还需要正视当前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努力优化。

一、新时期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足之处分析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十分明显的,具体问题如下:

(1)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在发展过程中,中职教育从培养高级技术人员转变成为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员。这一转变,主要受到生源与中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影响。在二十一世纪初,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优秀初中毕业生,而现在进入中职院校的大多为中考失利学生。学生自身素质的转变,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没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利用灌输法实施教学,很难让创新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得到应用。

(2)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不同步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信息化社会悄然来临。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职学生所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没有得以更新。中职学校的教师会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固定不变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案、教学活动,影响了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代性。教学内容更新过慢,让学生接触的计算机技术知识远远落后于计算机技术实际发展速度,这对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3)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编排不尽合理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对于教学实际效果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讲,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师会先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的背景,再对计算机的构成、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接下来就是学习计算机的各项操作。整个中职院校的学生所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相同的,没有专业针对性。这样的课程设置,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为平淡无奇的知识灌输课,学生无法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学习兴趣会越来越低。

(4)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与高等学校相比,中职学校的生源结构较为复杂。学生来自于各个区域,部分学生为应届生,部分学生非应届生。有些学生为在中考中失利,一些学生因其它原因成为中职学生。学生不同的个人经历,使其具有完全不同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统一的教学,有的学生听不懂,有的学生懒得听。

二、新时期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具体策略

要跟上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步伐,弥补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中职院校应当去探究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思路,研究新的方法,让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得以改革。

(1)更新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转变个人计算机应用观念,教师要关注计算机操作教学,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应当由笔试与机试两部分组成,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认真去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从只为考试的计算机基础学习桎梏中走出来。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应当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开设与之相关的选修课程。

要实现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应当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各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需求结合在一起。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不同的期待,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中找到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计算机基础学习兴趣的提高。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教师可以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中给学生针对性引导,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当将剪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整合音频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给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多教学技术支持,让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2)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层次性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学生整体计算机水平,教师要利用分层教学法实施教学,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中职学生入学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计算机理论与技能测试,了解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并根据学生的测试成果进行分班,利用层次化的班级实施计算机教学。

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教师要从计算机的开机、关机等最基本的知识讲起,知识呈现由浅入深,重视知识与技巧的共同讲解。对于计算机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省去不必要的基础理论讲解,将教学重点放在上机操作上。引导学生利用课本进行自学,教师则在课堂中发挥个人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规范计算机使用行为。比如,一些学生在制作幻灯片时,不会使用母版,为了让各个幻灯片的背景相同,一个一个复制粘贴。这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用分层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中有所提高,能够提高其计算机基础学习积极性。积极去落实分层教学法,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教育事业的尊重。

(3)优化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

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计算机操作技能去解决问题,为了突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中职学校应当积极去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实践视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向。传统课堂中,学生只顾着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上机操作的机会不多。当代中职院校应当加大计算机基础教学投资,采购充足的计算机,建立计算机机房,用健全的硬件设施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化。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给教师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机会,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积极开展计算机基础相关实践活动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作用,绝不止步于满足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好奇心。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计算机技能的重要性,需要将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置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迫切心理。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以及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目标设计、实施实践活动,才能让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式越发灵活。

比如,对于冶金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会利用计算机去操作相关软件最为重要。计算机教师可以组织该专业的学生开展一次专业计算机技术大赛,评选出最佳操作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程序设计比拼给学生创造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多多参加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快速成长起来。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层次性

1应用型本科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有些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不区分文理生的。文科生在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应与理工科学生有所区别,不能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学理念、思路、定位,要体现传统继承性,独特性和差异性。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重视不够。在思想上有些人认为应用型本科文科学生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平时在计算机教学中对他们就要求不高,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就够了,如只要求上网会搜索信息、能进行简单的排版等,而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Word高级排版、Excel的高级数据处理不做要求。在将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科生还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选修不同的计算机课程,在工作中就可以得心应手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速度和质量。有些文科生也有错误的认识,觉着大学计算机基础不是自己的专业基础课,学好学不好无所谓,意识不到将来计算机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一个工具,就像大家都要学会开车一样。(2)学时少。进入90年代,各本科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但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生开设其他的计算机课程比较少,这样应用型本科文科生一般只能学习一个学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最多60个学时,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48学时,况且理论只有16学时。学生觉着理论学时太少,不能满足本科生的需求,作为一个应用型本科文科的学生,要想学好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是有困难的,所学计算机知识在工作中根本不够用,和实际的要求相差甚远。(3)设置合理性差。文科生理科方面的基础相对较差,要因材施教,应用型本科所使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要分文科与理工科教材,文科使用的教材内容要翔实、浅显易懂、图文并茂,偏向应用操作,这样才能让文科生容易学会。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文科专业开设相关的其他计算机课程。应用型本科文科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根据学生有无基础分层次上课,有些专业根据需要在后续还要选择其他的计算机课程,使部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不至于缺乏连续性,最终达到分层次上课。

2提高应用型本科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应用型本科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出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方法和措施。

2.1要重视应用型本科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应用型本科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要性,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与维护,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发展更新换代快,要及时更新设备,再一个就是学生实习用的计算机利用率高,系统经常出问题,键盘鼠标经常不灵,实验管理人员维护要及时。(2)学校要加强机房管理,因为有些学校机房虽然很多,但是这些机房分别属于不同的院部,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不能达到资源共享,有些资源利用率低下。所以,学校要制定合理的政策,统一调配全校机房,计算机设备淘汰比较快,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对于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老师来说,必须改变旧观念,旧思想。目前计算机技术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文科生并不是不需计算机文化知识,而是目前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对学生是不够的。在大学计算机教学工作中要深入学生中搞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到因材施教,上课前要充分备好课,认真负责上好每一节课。让文科学生既懂本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又懂计算机方面的技术知识。对于应用型本科文科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这门课的兴趣,还要让文科学生懂得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的重要性。有些文科学生错误地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中是辅助课,不是专业主课,60分万岁,思想上就对自己要求不高。因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一般在大一开设,由于是新生刚到大学,尚未深入到专业学习阶段,难以清楚在本专业学习和研究中计算机的重要性。许多同学学习一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最后只练习会了打字,而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都不会。有些文科生机基础较差,简单的数学知识也不会,尤其英语基础差,这些基础知识不掌握学好计算机是困难的。

2.2加大学时数

对应用型本科文科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我们要根据就业需要,收集资料,修订应用型本科文科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学时数,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可以开设其他计算机课程,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如生猪健康养殖专业的,可以增开有关养猪管理软件的学习,同时,增加上机操作,让学生多实践,提高自己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

2.3根据专业设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针对应用型本科文科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不同现象,首先教材要选择文科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不能和理工科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形式和安排上要根据文科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新生军训期间调查一下在高中是否学过计算机信息方面的课程,据往年所教的班级调查情况,有些高中为了追求升学率,不开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尤其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高中根本就不开设计算机方面的课程。根据有没有高中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将学生分为二种情况,对有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进行编班上课,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基础好的要求教师上课时增大信息量,扩大知识点,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力,做到人尽其才。计算机基础比较差的要求老师要讲的细一点和慢一点,多补充一些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这种层次教学模式既符合应用型本科文科生目前的教学现状和教学规律,又可以人尽其才。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篇4

关键词: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举措

目前,计算机技能成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一个不成文的硬性要求,而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更应该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当今是个信息腾飞的时代,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并成为其发展不可缺少的必备要素,高等学校为顺应时展的潮流,促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为考核大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一个基本性标准。然而,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筹建的时间比较短,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高等学校教育系统统筹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直面存在的问题探索积极策略促其健康发展。

一、剖析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完善

在高等学校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方面还存在对基础性计算机学科认识不到位,认为基础性计算机学科是其他性专业学科的辅学科,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处于次要性的地位。这就使得对基础性计算机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偏薄现状,开设的基础性计算机课程比较少,且有时基础性计算机课程要让位于其他学科设置,其他课程优化设置后才对基础性计算机课程进行安排,这就使基础性计算机课程设置与学科基本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想脱节,在一定程度上潜在地对基础性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不利于基础性计算机学科的有效开展。

2.基础性计算机教材不先进

从我国高等学校的基础性计算机学科发展来看,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基础性计算机学科设立远远落后于西方其他国家,最为明显的一个方面就在于基础性计算机教材的选用上不能够与时俱进,还采用以往老版教材。这势必使基础性计算机内容不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陈旧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更不能够使其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这必然使大学生对基础性计算机学科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不高,也必然使高等学校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最终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3.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不科学

基础性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教学观念还处于原有僵化性的教学状态上,对于基础性计算机学科教学活动采用全课堂式教师灌输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仅仅围绕着课本进行照本宣科式讲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探究,更忽视了计算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学科需要加强性教学活动使理论得到应证。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基础性计算机学科教学活动失去生机和活力,导致大学生对基础性计算机学科失去激情计算机知识得不到补充,更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着缺失不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趋势潜在地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4.师资力量不完备

担任高等学校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教师存在着不专业化现象,从事这一学科教学活动的教师往往是有一些计算机技能的非计算机专业性教师或者是较早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老教师,这些教师存在着知识结构陈旧不能够站在计算机发展的时代现状和前沿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从事计算机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严谨从事于学科教学活动,存在着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演化为学生自修活动,计算机机房演化为学生玩游戏和聊天的娱乐性场所,这势必使基础性学科内容不能够有效得到传授,势必使基础性学科流于形式,最终使大学生的基础计算机知识匮乏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成才发展。

二、探讨解决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举措

(1)从高等学校决策层和管理层来说,首先,合理规划基础性计算机课程的设置,特别是要把基础性计算机课程与其他专业学科有效结合起来进行优化组合,使两者同时得到有效发展;其次,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建立完备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电子教室,引进先进的基础性计算机学科发展理论和知识书籍,以便于引领高校基础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2)从高等学校基础计算机的教师来说,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时代和大学生自我需求角度为出发点重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体现时代性和学生个性性,最终使基础性计算机学科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打下扎实性基础;其次,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不断探究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新形态,不断地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并提升教学水平,最终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输送源源不断的知识养料。

(3)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树立成才和成长意识,自觉主动地利用一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以便于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转变轻计算机基础学科而重视专业课学习的观念,要意识到计算机学科已经成为其他专业性学科发展的必要性辅助手段,重视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可操作性实践学习,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计算机技能,为社会和个体发展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三、结语

当前,信息数字时展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成为高等学校必要的教学活动,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基础性技能。基于我国高等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高等学校以时代和大学生成才发展为依托建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大量的富有现代化气息的高素质性人才,最终为中华的复兴提供原动力。

参考文献:

[1]韦立军,刘新光.医学院校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夏医学,2014,27(1):164-165.

[2]李媛媛.新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 教学 探究

一、基本概述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世界也逐渐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及教育的深入发展,使得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地位及作用

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发展到所有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了相关课程,计算机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有两类不同的范畴:一种是指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教育即计算机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指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一)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加大由于我国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极不平衡,造成了高职院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来源不同,接受的教育存在差异性,在一些边远地区,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计算机课,甚至还有学生从没见过计算机。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上述情况给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兼顾其基础差异很大的学生。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由于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得各学科自身也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但在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均采用通用教材和统一的教学内容、举例或实验都与专业知识相脱节,使学生感觉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无关,更无法很好地应用到专业领域,更加重了这种偏移和脱节。其实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已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的知识和应用也已深入到方方面面,对计算机基础应用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程度及以后在专业行业发展的好坏。

(三)学时缩减与授课内容增加的矛盾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的一条措施就是大量缩减课程的学时,包括计算机的课时。[2]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都在不断增加。这样,内容的增加与学时的缩减造成了很多不适应的状态。教师们总感觉课程上不完,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学生则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吸收。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使得高职院校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地进行教学,无暇顾及自身的知识更新,因此造成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计算机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会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的教师是教不出应用能力强的学生的,所以这也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加强与改进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

(一)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和行业实际随着教改的深人发展,各专业基础课程也逐步强化了计算机技术的渗透,这既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连续性,又体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于本专业的教学目的,即强调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是进行计算机技术知识教育,而且也是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教育。计算机知识是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石。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视专业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专业知识和行业实际。[1]这样不但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拓展专业认知度。

(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在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教学软件的全局控制,完全可实现教师讲解和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所见即所得。这样,可使学生很直观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构建配套教学网站利于学生自主化学习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我们应该不能只有课堂教学,在现形势下,网络的应用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各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新式教学手段。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高职院校计算机的教学工作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计算机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为了建设好一支强有力师资队伍,我们应采取了以下措施:

a.有组织、有计划的将青年教师送出去锻炼和培养这不仅能拓展教师的视野、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还能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体系、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适应新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b.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的教学保证,只要明确目标,相信会拥有了一支素质高、结构相对合理、以老带新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篇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综合素质教学质量

今天,从全国范围来看,计算机基础教学经历了从分散到完整,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自我校开展计算机基础公共课以来,同样也经历了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理念的过程。当前,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转向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体系,从而进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目标

国家教育部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应掌握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的基本目标,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教育的课程体系。

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应该是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能力本位”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体现,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建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全面建设核心课程、系列精品课程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例如,开设的课程较单一,课程学习时间较短,课程学习较孤立,与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学习联系较少等。这种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学生不能系统和完整的学习计算机知识,不能及时地掌握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缺乏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连续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学校能提供的产品是专业和课程,是课程以及围绕着课程所提供的服务。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这类应用型课程而言,学习的方向应瞄准应用,学习的目的是学会做事,这既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评价精品课程最重要的客观标准。

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调整,重点围绕着贴近实际应用,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即以提高技能为宗旨进行内容整合和提高,使课程内容既体现了先进性、实效性和应用性,又照顾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积极更新教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大力提倡“精讲多练”,“精讲”要求教师讲出内容的精髓和基本知识点,“多练”要使学生有机时、有目标、有实效。因此,计算机实验教学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要作统筹安排,形成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能力培养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具体因素,我们应该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四、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更新速度快,若计算机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则学生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教学的注重点应从“教”转向“学”,逐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主动建立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教学模式上去。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觉应用到学习计算机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进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思维训练。教师不但要善于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和引导,更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提倡差异。培养学生想提问题、敢提问题和会提问题的能力。

观念创新是方向,只有观念创新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思维创新是方法,寻求思想方法和行为方法;知识创新是目的,创造新的知识实体。实现三个创新的中心环节是思维创新,而思维创新的核心则是学会运用非逻辑思维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因为只有变向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这些非逻辑思维方式才有可能导致差异,从而提出新问题,确立新观念,创造新的知识实体。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够积极思维的动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且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为史深入的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通过课堂教学,既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教学环境已经比较普及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Internet优势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从课堂拓展到网络环境,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交互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给教师带来了紧迫感,教师若缺乏必要的培养和进修学习,缺乏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直接影响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师资水平,教师要积极自我学习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并且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这门学科的最新发展,了解国际上的最新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只有提高整个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计算机水平,才能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定期进行教学法研究和专题讲座,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提高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及学术水平。

总而言之,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质量和特色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从观念更新与模式转换向教学过程深入,这样的改革方向是种必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机技术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要与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利一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尤其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与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相适应。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在教学中将而临更多的新问题,我们要为计算机基教育的发展继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牟连佳,梁皎,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团.高教论坛,2005,(1):94-98.

[2]李茹.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考试的研究与探索团.教育理论与实践.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篇7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计算机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甚至人们的目常生活也与计算机紧密相联。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着重探讨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系,并探索了如何通过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计算机等级考试目前有四个级别。一级定位为满足人们在一般性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重点是操作能力的考核。二级定位为计算机程序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三级定位为“开发工程师”,重点在设计、管理、测试和技术支持。三级分为“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四个类别,主要考核对应类别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技能。四级定位为“系统设计工程师和项目主管”。考核内容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等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项目包括笔试和上级考试。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计算机等级考试是考查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更是学生通向理想的就业岗位的重要法码。近年,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多,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学校以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为模板来设计本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因此,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把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合理的因素,切实提高学生有效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实践能力。

1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针对性差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主要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大学一年级的公共课程,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这样,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普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融入到他们的专业学习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他们的专业结合性较差。

市场经济需要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但又是专才基础上的综合性人才。在计算机技术已经普及到社会各个角落的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即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也要结合学校特色和各专业的特点进行,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1.2 学生起点高低不同

造成新生的计算机水平的差异的原因,既有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身能力的主观因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发达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地区基础设施建没也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这些地区的学生,从小就能频繁的接触到计算机,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已经具备了熟练使用计算机上网、处理文件资料等能力。有的学生甚至能进行网页设计、制作音频、视频等。而对于偏远地区或者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他们很多人在上大学之前甚至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零起点。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不够重视学生水平的差异,对他们进行统一模式的计算机教学,这样不能吸引起点高的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照顾到起点低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是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3 教学中实践训练比重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

当前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试教育普遍存在。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一年级的公共课程,学生数量多,课程教学时间少,教师数量有限,学校和教师以考试分数衡量学生水平。学生为了学分、考证学习,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意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很多学校的机房数量不足,学生也确实上机操作的机会。这充分说明了该校教学手段、方法滞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计算机知识是应用性极强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2 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2.1 过分注重通过率

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是为了通过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来提高人们计算机应用能力。任何考试都有它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衡量人们某方面的能力。然而,目前很多人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认识存在误区,不少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和学位挂钩,这样,学生以通过率为向导,参加汁算机等级考试的功利性增强,而不注重对计算机知识的持续学习。

2.2 考试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更是不断加快,而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的更新速度却是远远跟不上时代节奏的。例如,目前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很多人都需要通过网络来购物,关于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必须了解的,但在目前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反映相当知识的内容很少。所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应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与时俱进。

2.3 测试结构有待改进

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结构有待改进。例如,对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考试中编程语言的内容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因此可以适当减少编程部分的比重。此外,应该进一步加强上机考试的比重,因为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3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的关系

3.1 两者的区别

两者的对象和目的都不相同。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人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水平考试,面向社会全体人员,注重培养人们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面对高校大一新生,目的是通过标准的教学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本的文化和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3.2 两者的联系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计算机等级的大纲相适应。大一新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的理论知识,为他们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开展又有利于激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动力。

4 优化计算机等级考试结构。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我们探讨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系目的在于优化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级考试结构,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使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实现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优化计算机等级考试结构,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对其进行改革,一方面我们要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更新考试内容,使考试内容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考试反映时展的要求,发挥其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高上机考试的比重,重视考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自己将来的工作领域中能熟练利用汁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应该以应用为向导,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突出的实用性。对于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以学生自学为主。学校根据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和需求进行自主选择。这样既能鼓励先进又能照顾多数,对于不同起点和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目前,大学新生都是90后青年,他们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个性较强。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教学,能让他们感受到尊重,更能发挥他们的个性特点,促使其自主学习。

4.2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衡量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标准,只能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解放思想,改变应试教育思维,千方百计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以实践能力为向导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

4.3 变革考试模式

我们可以借鉴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模式来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考试模式,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主的全程考试模式,即将考试成绩分为理论考试、上机考试和平时考核三个部分。应该根据时展的需要逐步提高上机考试和平时考核的比重,通过以上三种考核模式的结合,达到正确评价学生计算机水平、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4.4 优化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

一方面,学校要改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硬件环境。学校应加改善教学条件,加大资金的投入,购置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扩大机房规模,增加学生上机的课时,为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软环境。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学生的专业背景,能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开展教学,使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既要鼓励基础好的学生不断学习,又要照顾基础较差学生的心理和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结论

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任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8,(5)

[2]孙春玲,潘晓鸥,高校非及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研究与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3]姜漓,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影响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9,(2)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篇8

由于高中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因而中职类院校的学生质量以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因而给中职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问题。计算机对于现代学生来说都是很熟悉的,但是对于相关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却是非常陌生的,再加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就使得中职教学中的很多理论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时较少

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而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新的基础知识就需要学生对原有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造成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较少,不足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由于课程课时的设置不足,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过于紧凑,这样会使得学生在接受时难度较大,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压力,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学生的层次差别较大,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课程课时少,课堂内容安排紧凑,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基础不同,因而影响教学的效率。首先,中职院校学生整体质量下降,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因而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阻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顾及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程度,必然会给教学带来压力和困难。其次,由于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同,也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在中小学时代很多都已经对计算机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对于基础的计算机知识都已经非常熟悉,这样在接受新知识时就会非常容易,而那些来自农村的同学,对于计算机的接触可能相对较少,就算接触大部分也只是停留在玩游戏等方面,而不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这样在教学时,程度好的学生会觉得课程安排太简单,听课没意思,而程度较差的人觉得进度太快,接受不了,这样就使得教学的效果不佳。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能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以及计算机教师的水平并没有随之迅速发展。中职院校中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的教师所采用的教材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还是以传统的教材为主,新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对还是比较慢的。并且,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进行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因而不能保证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都是最新的。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对策

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教学

过程中的课时问题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教学的总体时间是不变的,因而在原本就不充裕的教学时间中挤出时间来增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课时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来弥补教学中课时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来进行授课,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视频发到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这些知识,同时利用平台将大家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整理,等到上课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二)针对学生的层次不同合理地开展教育

对于中职类院校来说,学生的层次不同是不可避免的,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教学必然会造成教学中的问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中职类院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首先,在入学时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模拟测试,将计算机基础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个计算机课堂当中,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更有针对性。其次,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班级的调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除此之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对于基础薄弱或者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了解方面,而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多地侧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练习。

(三)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对于教学效率的高低同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而,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应当注重对教师水平的提升,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来提高教学效率。中职院校应当定期对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接受计算机新知识,帮助教师及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体系进行更新,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篇9

论文摘要: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具体的要求,而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很多不合理问题。针对新形式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在当今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了现代社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尤其在找工作时,企业要求毕业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根据智联招聘网的招聘信息粗略统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应聘者80%以上的企业要求熟练使用计算机,因此在校大学生迫切希望能够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目前,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达不到社会的要求,这会给学生进入社会带来很大困难,因此研究与探索新形势下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设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路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从而提升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中小学及家庭中计算机的普及,大学计算机教育已经不是“零起点”,但是由于地区和经济的差异,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仍占有一定比例,而在中学学习过信息技术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掌握得不系统、不全面,仍停留在简单的操作上。因此,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从零开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深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革,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决不能由于大部分新生在中学学过而放弃计算机基础教学。

2.与所学专业完全脱节

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与其专业完全脱节,一本教案讲遍所有专业,给所有的非计算机专业制定一样的大纲,完成的仅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未注重学生所在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未发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存在质疑,学生在学习软件时既并不清楚这门课到底“学以致何用”,也不太了解目前这些工具在专业领域的应用程度及重要性,出现“学完就忘,考完就丢”的局面。学生则以“与专业无关”为由不注重自身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计算机基础教学跌入应试教学的泥潭

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各个非计算机专业均有开设,普及面较广,也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院一直按照广东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标准来组织教学,一味追求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证,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使得教学围绕考试转,虽然过级率很高,学生的计算机成绩也很高,但是学生真正的计算机水平却不高,有很多学生毕业时连求职简历都做不出来,这是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严重后果。

4.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效率低

目前在高校中,这门课程大都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和机房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还是处在“演示”阶段,并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的模式化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学生只能在教师思路的引导下思考,无法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没有形成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没有得到提高。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1.架构计算机基础教育知识结构和体系,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计算机教育应该分层次教学,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需要培养出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来组织知识体系。计算机的每个应用领域都是有其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层次上分有三个层次,即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和素养,专业支撑和融合及计算机应用。首先要求对传统内容达到大学要求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注意市场需求,以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能力去设计高级应用课程,引入行业案例,以提高我们的课程水平。在保证有了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素质,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引导。

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

(1)基础知识体系,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培养的公共基础课。这些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是从事各专业的学生将来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中主要包括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基础知识、软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安装方法、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及病毒查杀技术等。这些有关计算机的相关基本知识与能力是作为一名高校毕业生所必需掌握的,从严格意义上说,学生如不能掌握这些基本知识与技能,就不能够算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2)与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知识体系,是面向不同专业领域的计算机技术课程。很多专业与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具有密切联系,特别对于部分专业,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专用软件的应用,如机械类专业,要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应用等;美术专业,学生要深入学习和掌握 Photoshop软件的应用,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的学习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3)是贯穿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全过程的计算机应用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学校能相对较多的开设若干门根据学生的爱好、个性化需求及就业方向不同,可选择的公共选修课程,增加学生的选择余地,要合理地、分别安排在相应的学期,使学生计算机的学习实现四年不断线,如有可能,学校也可以在新生入学期间就公布学校即将开设的计算机类选修课程的名单,让学生们能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及兴趣及时规划学习。

2.突出专业特点,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把非计算机专业的“ 计算机基础教学” 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基础教学内容和目标,同时让各专业又有符合自己要求的计算机课程,从而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把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同等对待的弊端,使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比较好地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3.建立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交互式教学环境,提供共享资源

创建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在平台上随时进行的主动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进行学习,还可以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可以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多方面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逐步创建形成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为了满足教师和学生对共享教学资源的需求,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免费下载的共享资源(常用的工具软件,开发工具,杀毒软件)。

4.采用分级教学,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分级教学。采用分级教学的办法以使学生都能各有所获,针对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可对新生进行计算机能力测试,然后根据自愿原则施行分级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难度的课程。将基础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中组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为了提高他们对知识的领悟能力,教师可以借鉴课程设计方式,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巧妙地将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从简到繁,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为目的,并给予适当鼓励,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提出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去完成任务,并围绕任务展开,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要鼓励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此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学必须以精选案例进行教学,并将要掌握的知识点融汇于各个案例中,先对知识点做简要介绍,然后通过精心挑选的随堂案例来演示知识点,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流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教学应以若干个案例为载体,形成一个种类多样的案例群,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布局,并注意突出案例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完整性。在引导学生完成每个案例的制作后,给出相关的综合练习。对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还要对不同的案例反复使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让学生完成案例制作的同时,逐步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岗位对工作技能的要求,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真正需求,为就业铺平道路。

三、结束语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人们使用计算机的程度,影响人们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程度。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更好的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牟连佳.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1):94-98.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篇10

关键字: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组织体系;环境体系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体现了技术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技术,更要具备计算机素质;不仅要懂得如何操作计算机,更要明白如何利用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

首先,我们强调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意识。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工具性,认识到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而养成积极、主动地使用计算机开展各种业务的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理解流行软件所带来的基于计算机工作的观念的变化,适应变化,融入其中。

其次,我们面对的是在校学生,而非短期培训学员;我们的目标是培养素质,而非即学即用的技能。面对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与培训学生掌握几个流行软件相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并掌握新软件的能力、再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知识面广,要求教学能促进、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确定了“以应用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操作技能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原则,确定课程内容和组织体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应根据其特点和形势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并提出改革思路。正确把握并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目标是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成为高职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应该随着整个高职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步发展,还必须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特点,着力于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目标,在现阶段,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计算机与社会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和全球经济化紧密相关。因此,学习计算机技术不单纯是为了用计算机,更重要的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

(二)计算机历史与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历史是一部传奇,人类对计算机自动化的追求发展到今天的计算机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探索,熟悉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它的进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其创新意识。熟悉微型计算机的结构,是整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结构本身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通过了解计算机结构的发展,了解其技术发展的概貌。

(三)软件技术

在整个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中,软件的比重是最大的。学习计算机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学习软件的使用实现的。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已经呈现出作为新的社会媒体的重要地位。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获取信息是现代社会学习、工作、交流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基础与知识的学习不应当停留在网络的使用上,应该把从网络提取信息作为教学的重要目的。

(五)计算机新技术和应用

包括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应根据专业特点设计针对本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多,层次多,但课程和课时都受到一定的客观限制,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系建立过程中,把教学手段、过程作为重要的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方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组织体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的讲解为主,辅之以典型实用软件的

介绍;重点讲清有关的基本原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知道怎么操作计算机,到为什么要这么操作。讲解引导入门的作用,学生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自修有关计算机更深入的课程。学生通过若干软件的学习能够基本熟悉计算机中的各种操作技巧及原理,并加以应用。

由于内容丰富、知识面宽、理性概念比较抽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能占用太多学时,因此,必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这一方面,我们采取“课堂讲授——流行软件演示——理性思考——主动实验——深层再思考——再实践”的教学实验过程,以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同时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以支持这一过程的实现。比如,讲授过程和演示过程全面采用多媒体教案、多媒体软件演示课件、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等。

学生经过上述循环过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强调“思考”。学生通过思考才能体会到课程内容的真正含义,才能真正掌握课程内容。前一个思考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课程内容到具体软件,是面向具体应用的部分;后一个思考则是提高、联想的过程,从一个软件联想到更多的软件,这是面向发展的部分。

为进一步约束学生自觉学习,加强课堂教学环节、实验环节以及考试环节之间的互相配合,加强规范化与制度化的教学过程管理,更好地实施管理,我们还进行了网络化实验管理与实验教学环境的建设,支持学生有约束地完成开放式上机实验。网上考试环境的建设使学生异地实验与同地考试相互结合,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环境体系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研制

课题组研制了功能齐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教学平台。其中,充分考虑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行为,融入了传统教学的主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的全部学习课件、教案、实验指导书、参考资料、教学大纲、学习要求等多种资源,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库、试题库等备用资源。该平台支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作业与自动批改等。网络教学平台支持资源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计算机考试系统”都融入了网络教学平台。

(二)计算机考试系统的研制

作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开发了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F程序设计”三个计算机考试系统。

每个考试系统都装入近四千道试题和答案。试题中有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操作题等多种类型。试题库中试题除给出参考答案外,还有知识点,以控制试卷中不出现有相同知识点的试题。每个系统都可以进行试卷标准化选题、上机标准化选题。对于学生的机试成绩,系统自动评卷。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制

课题组研究了与改革方案相对应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有近500多张幻灯片、20多个屏幕剪辑,还有其他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种声音和图像文件等。这些幻灯片远远不只是一个单纯播放文本和图像的幻灯片,而是在上面放置了大量“对象”,可以执行各种功能。

在具体教学中,有大量的“对象”需要做实地演示操作,将这些“对象”放置在幻灯片上,并进行相应的激活设置,在播放幻灯片时只需要用鼠标点击,即可激活对象进行演示操作。在幻灯片上放置“对象”,在“对象”里书写讲稿,可大大减轻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在具有插入“对象”功能的“对象”里根据教学需要再嵌套“对象”,可以增加讲课的灵活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练过程经常脱节,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难以达到期望的目标。因而,要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水平,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一)内容繁杂,相关性差,学生难接受

以目前较流行的Windows+Office为例:第一部分为计算机概述,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的类型和用途;第二部分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主要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如操作系统的界面、文件管理、程序管理、计算机管理、帮助系统等;第三部分主要是Office的使用,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等;第四部分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在该部分中包括网络的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知识、Internet的信息服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除了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外,新的教材还增加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相互独立,关联性小,但是涉及的内容却非常多,知识面宽。对教师来说,要求很高,对学生来说,学习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二)理论知识与操作并重,理论知识要记忆,操作要熟练

计算机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上机操作和练习,掌握操作系统的特点、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另外,它是一门需要记忆的课程,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数制转换、网络的基础等内容要求记忆并且要能够灵活运用。因而,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与操作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时要合理安排理论与上机学时。

(三)学生基础差异大,教学的深度和难度不易把握

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城市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比较好,有些中学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根本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条件,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一无所知。这种基础的差异要求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上机时面临的诱惑多,需要正确引导

由于计算机与其他的教学仪器不一样,具有通用性和多用性的特点,而初次接触计算机课程的学生难免会为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吸引,好奇心促使他们对计算机内的资源会做进一步的了解,但这种了解不一定全都对学习有好处,例如学生有可能会玩游戏,做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至关重要。

(五)教学内容变化快,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更新与调整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知识更新快,而教学设备与教材更新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前瞻性,注意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随时追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趋势,紧跟时展的潮流和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拓前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J].计算机世界报,1999,(10).

[2]邢茹,王行恒.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调查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