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十篇

时间:2023-11-27 17:32:36

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篇1

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管理体制

一、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1、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制度不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配套不完善,责、权、利不明晰,使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成本管理、设备使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无章可循,造成实验室管理混乱,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2、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资源重复配置。长期以来实验教学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依附,只为验证理论课教学,因此就以专业为基础来建设实验室,这种体制使得各二级学院、系、部教研室各自为政,实验室建设虽小但全,实验仪器设备、仪表、重复购置工具, 分散管理。部分专业学生数量比较少,使得大量设备仪器长期闲置,利用率非常低。隶属于各二级学院的各专业的实验室都购置了大批的必要设备,而相近专业的设备又大都相同,如此重复投资造成了资金利用率低下,无法引进先进设备。

3、多样化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存在弊端。我国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方式有3种,即多重管理、双重管理和垂直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力度以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渗透性,但存在容易产生相互推脱责任,效率低的弊端。垂直管理是由院校主管领导负责,实验室主任具体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运行以及所有相关的具体工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责任明确,便于统一意见协调实施,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4、实验管理人员不够专业,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理论、轻实验”思想,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和作用了解不足,认识不够,关于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等投入甚少,实验员队伍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偏低。由于学校在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和职称评定时,不是评定其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实验室管理工作方面的成效,而是从文章、课题量的多少来衡量,使得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责任心不强。

二、高等医学院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实验室管理制度科学化。实验管理是一门学问,实验是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管理好实验才能提高其效益。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是管理好实验室的依据,规章制度是管理实验的重要保证,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建全是实验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认真贯彻执行,才能使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为此根据我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先后制定和修改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有: 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管理和使用守则, 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守则,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管理条例,有毒废物处理办法,危险化学物品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日志。同时用学生实验手册对学生参加实验进行指导和管理,是学生明确奖惩制度,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验的基本要求,管好和用好实验室,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因此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加强,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2、实验教学管理合理性。实验物资设备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条件,在实验室资金投入过程中, 合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使其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实验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整体规划,各校应根据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统筹安排, 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安排好实验,做到物尽其用。注重设备物理采购的可行性论证,避免重复性购置,加强对实验费用的审核和设备费用的审批,避免实验室设备闲置和浪费。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打破原来实验室各自独立、小而全的格局,实现设备资源共享,人员资源共享。健全规章制度, 提高实验室物资的利用效率。

3、规范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实验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实验室办出特色和水平。强化实验室管理必须依法办事,让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明确具体的职责和应该遵守的条例。通过建立独立的实验中心,根据医学院校的发展特点将实验室从原来的教研室剥离出来,成立相对独立的实验中心。在体制上,实验中心和教研室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直属学院、系、部领导; 在人员配备上,根据工作量及学科特点优化组合;在资金投入使用上,实行立项拨款、专款专用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这种管理体制的建立,从经费的使用、设备的组合、内容的优化、实验人员的管理等方面能有效地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效益、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4、实验技术人员专业化。如何管理好实验室,如何开展好实验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一支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强,技术过硬的高水平实验人才队伍。由于医学实验技术是几乎涉及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综合技术和方法。所以,掌握医学实验技术就需要一批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实验技术队伍。

同时应制定引进和培养实验人才相结合的制度,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待遇,巩固实验教学队伍,建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奖惩和激励机制,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职称的评定,应更注重其在仪器维护、实验室管理等工作中的业绩,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实验员的积极性。

总之,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门学科,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应该加强整体协调,体现特色,突出重点,效益优先,提升层次和注重质量,真正使实验室在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为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越.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高校实验工作研究,2009,100(2):6.

[2]李俊刚,邓春青.医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208-210.

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篇2

1 按标准,建制度

1.1 规范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和《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等标准,对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大小、与师生的健康和安全相关联的实验室采光、照明、通风换气、环保、消防、水电、疏散等很多项目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根据现代生物学实验的特点,采取诸如生物培养室应布置在建筑物尽头,避免人流交叉感染等具体措施。

因此,在实验室设计和建设阶段,应认真学习有关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规定,根据生物学实验的特点,规范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1.2 完善生物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制定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条例”、“实验室仪器管理、使用和操作规范”、“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办法”、“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实验材料和实验废品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和“实验室应急预案”等。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均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2 强教育,重保护

2.1 加强生物学实验的安全教育

加强学生、教师和主管领导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每学期在使用实验室之前,学生、教师和主管领导都应学习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每次实验之前,教师都应根据每个实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特点和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2.2 重视学生实验时的安全保护

在教育学生重视实验安全时,也要注意不要使学生产生对实验的畏惧感,泯灭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可能对人体产生安全危险的实验,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戴护目镜、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等。

在使用离心机时一定要用天平配平,切不可粗略估计;取样时要等离心机转子停止转动后再开盖;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要注意锅内的水量,并确保安全阀完好可用;使用无菌工作台时,紫外照射消毒应避免强紫外线对人体特别是眼睛的照射。使用烘箱和培养箱时,应注意检查和值守,避免温度失控而导致失火;生物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药品是有毒有害的,因注意使用方法和废液的安全处理,以及应注意生物材料的安全使用和用后处理。

3 勤检查,找问题

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篇3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践性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提供社会性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水平,曾被誉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①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硬软件建设和管理,深化实验室的体制建设改革以及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主要场所。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涉及较多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且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了高温、高压的特点,另外还会使用到易燃、易爆、有毒、强氧化性的试剂和药品,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加强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②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先从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深入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1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一套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让实验室平稳、安全、高效运转的前提,并且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优秀的集体离不开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因此,建立健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专业特点,生物化学实验室需要合理规划、小心管理,以免造成仪器损坏、环境污染、试剂中毒,甚至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参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自身实验室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1)制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2)建立实验室考核及奖惩制度,细化考核任务和考核指标;(3)健全“实验室管理基本规范”,“实验室信息资料库”,“实验室操作手册”,“实验室试剂耗材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4)明确实验室的发展目标、监管机制和奋斗方向。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及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运转进程,还能够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和管理,节约成本,真正起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③

2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利刃,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让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首先,需要建立各种仪器简单的操作规程卡片,学生使用仪器时可随时参照执行,让每位学生都能标准、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学生大量的仪器学习时间,还能减少实验室仪器的损坏率。其次,要让“小老师教学模式”成为实验室仪器管理的主导,④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把每台仪器分配至小老师,认真把握好每一位小老师的岗前培训。而后让小老师们负责每一位新人的培训和指导,监督每位仪器使用者完成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对于一些特殊仪器定期进行清理与维护,对于故障仪器及时登记、报修。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每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小老师得到一次锻炼自己统筹全局管理能力的机会,还能培养他们互助的精神、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实验室的损失、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根据学校对实验室仪器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统一的规划投入和管理,以求最大程度的实现实验室仪器的共享,从本质上提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率。让实验室仪器高效、良好的运转,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实验室的交流,还能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完善实验室的环境管理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对外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窗口。其中“人文环境”被誉为实验室灵魂,良好的环境基础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主要包括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两个基本层面:前者主要体现在实验室的布置安排及卫生环境,后者体现在实验室的人文氛围。生物化学实验室外在环境管理需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根据实验室空间现状,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合理规划布局。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应该严格区分开来,保证实验室的布置合理;确保实验室的通道畅通,无异味,安全标志醒目齐全;保证实验室水电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定期完成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的检查、更换,保证事故抢救设施性能完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规范。生物化学实验室内在环境管理主要是人文环境的管理,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为了给实验室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需要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强调管理人员的能动作用、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情感管理。实验室的文化是实验室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和谐高效运转的必然要求。生物化学实验室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其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让实验室内部形成一种无形的自制力。(1)营造氛围。定期进行文献汇报、工作汇报和学术报告,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定期参加、举行学术活动,加强技术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督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树立形象。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工作态度、时间观念,言谈举止进行培养和规范,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专业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3)强化意识。使实验室全体成员富有高度责任感,强化实验室成员的认同意识、服务意识、归属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实验意识。

4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保障,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积极治理安全隐患,对确保实验室的顺利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1生物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而且种类比较多,不容浪费和出错,所以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合理并安全使用和管理实验室药品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应该具备专门的药品室,并在药品室设置一个放置危险品的专柜。药品的存放应该按照防止不同种类的药品之间相互反应的原则,实行分类编号放置。实验室管理员还应该定期对药品室进行系统的检查、打扫和清理。危险化学、生物药品的购买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需求合理少量购买,实验室成员使用时需填写“危险性药品领用申请单”,经实验室管理人员批准后才能领取危险品,使用完毕应后及时归还药品,严格建立起领用使用登记制度。另外,废液和废弃的药品也必须按照实验室标准回收处理,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倒入垃圾桶。因此,生化实验室的药品管理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行,尤其是对危险药品的购买、存放、使用以及日常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尽早发现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2消防设施、水电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会用到诸多试剂药品,还会用到许多仪器设备。因此,每学期初都需要对实验室进行防火、防盗、防事故以及防灾害等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妥善管理和使用相关的防火措施和安全设备,并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安全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无法及时整改时就立刻上报相关安全部门,确保实验室场所及实验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随时随地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不变原则。从进入实验室起就开始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需要关闭水电气等相关设备以及门窗等才可以离开实验室。时刻谨记“排除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才能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⑤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繁多,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成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和重视。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使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未来,建立一套易操作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且能够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让实验室成员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提升以及自我创新,最终实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长久进步与发展。

注释

①吴红萍,傅丽容,汪继超“.4M1E”要素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230-233.

②孙莉丽,李荣华.高校生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学术论坛,2010.2:281-282.

③覃江凤,王黎芳等.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新措施[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6):14-16.

④刘幸福,储君君,刘曼西等.开放生化实验室管理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265-266.

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篇4

摘要从实验资源整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产管理、文档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分析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实验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新建本科院校

abstractthe approaches of improving the laboratory availability factor were analyzed from the integrate of experiment resource,construction and plan,regulations and system,building up experimental teams,management of the assets and document,the laboratory safety and the open.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laboratory for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

key wordslaboratory;construction;management;new built colleges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对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乃至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窗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实验室的高效、合理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实验室工作是办好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理论较多,但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搞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报道尚少,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应树立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务求实效、不断创新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整合实验室功能,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本着实用、高效、节约、开放的原则,扎扎实实地推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笔者根据实验室工作实践,从实验资源整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产管理、文档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思考了提高实验室效率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实验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整合现有实验资源

新建本科院校是从专科升格而来,且多由几个学校合并而成,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并存。对旧的实验室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任务。实验资源整合要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遵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的基本原则,调整组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根本宗旨。实验室按照分级设置的模式进行建设。学院按照全院基础实验中心、多学科多专业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特色实验室的总体布局,统筹安排、合理调配实验资源。各系按照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的模式进行设置。例如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实验室设置如下。基础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植物生理学实验室、动物生理学实验室、植物营养实验室、显微镜室、药用植物标本室、中药饮片标本室。专业实验室:分子生物与基因工程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室、食品工程实验室、中药材中试提取室、植物育种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紫外分析室、凝胶成像室、中药材检测室、中药材重金属检测室、中药材农残检测室、制备液相室。

2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规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1],要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要求,规范化的建设实验室。根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实验室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在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实验室建设应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通过分步实施,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开放式的实验室体系。在制定实验室建设的规划时,应以本科专业为主、兼顾专科专业,力争做到既能满足师范专业教学需要又能满足非师范专业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建设要保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发展的需要,形成学校的优势。在实验室建设时,应先进行考察调研,充分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先配置各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多学科公用的先进的、实用的和急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建设也应纳入规划之列。商洛学院近年来以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中药资源实验示范中心。

学校应成立以主管院长为主任、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教授组成的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对学校实验室现状(包括设置体系、服务功能、任务效益以及仪器设备、实验用房、环境设施等)和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全校实验室发展总规划、审定各学科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拟订全校实验室投入经费、审查年度设备购置计划、考核评估实验室规划执行情况等。各系结合全校总体规划,在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制订自身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2]。

3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不可或缺的,它是协调各方面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措施与保证[3]。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学评估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必究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使实验室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实验室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教学登记制度、实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违章处理办法。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方面,制订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设备定期维护制度、仪器设备借用制度、贵重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预约制度等,确保仪器设备安全,实现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卫生方面,制订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守则、学生守则等,使实验仪器、药品、用具摆放有序合理,实验室整洁、卫生。实验室安全方面,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有毒有害药品使用管理办法、废液回收办法等,确保人身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

4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的主体,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多出科研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事业心强、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包括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实验技术人员考核。

实验技术队伍实行分类管理,分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仪器的保管、日常维护,实验准备工作。实验教学人员负责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科研实验等工作。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确定相应统一的培训内容。经常组织实验室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培训班,定期开展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安排实验人员分期、分批外出进修。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参加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对实验装置、仪器性能、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做到全面掌握。聘请兄弟院校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在实验室培养1~2年,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熟悉实验室的安全和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鼓励实验室人员多参加有关学术讲座、聆听学术报告,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撰写实验教学论文。减少固定编制,启用流动编制,聘用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到实验室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素质,提高整体实验教学水平。最近几年,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先后派出6名实验教学人员外出进修,其中4名实验教学人员获得上岗培训证书。有4名实验教学人员参加仪器操作培训班。聘请2名兄弟院校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有9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轮流参加实验室管理工作。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规范化考核,促进实验队伍素质的提高。

5加强实验资产管理

实验室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这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实验室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制,将各个功能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包括大型仪器设备)责任到人,管理者全权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仪器设备的验收建卡、使用维护以及借用。一是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批量仪器设备及药品的采购要采用招标方式,购置的仪器设备,经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合格后,方可向商家付款,规范物资采购渠道,杜绝质低、伪劣产品流入实验室。制订仪器设备的规范化操作规程,对每个具体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参考使用说明书,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建立详尽、规范的操作方法,明确常见的故障表现及处理措施,打印、压膜塑封,供使用者按章操作。每次调试或使用均有详细、规范的记录,定期保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计量仪器定期进行校正,保证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仪器设备在帐物卡齐全、准确无误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二是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首先成立低值易耗品采购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采购计划、安排人员分工、供货商家的招标及最后决定供货商家。其次成立采购小组,负责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进行具体分工,账、物、资金分人管理,批量的耗材2人以上采购。在此基础上,设立监管小组,负责定期对采购过程、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6搞好实验室文档管理

实验室的各种原始资料,是实验室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通过建立完整的文档,既可对以往的工作做出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也便于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4]。

实验室文档管理包括技术人员档案、教学资料、仪器资料、科研资料、实验室开放资料、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实验技术人员档案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本人的基本情况、学历、职称、聘任、外出进修情况、考核材料、奖惩情况、等情况,对各实验室人员的基本情况及队伍配置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实验教学资料的管理,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进度表、实验课表、实验教材样本、学生实验考试试题、实验报告、实验开出记录、设备仪器使用记录、设备仪器借用记录、仪器损坏与处理情况记录、实验值班记录、工作日志等,制订教学资料规范化管理规程,设计各种教学资料管理登记册,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规范登记。平时及时收集、记录,期末进行整理分类、汇总成册。仪器设备的数量、单价、规格型号、购置时间、生产厂家、报废时间等进行详细的登记。仪器设备说明书及维修记录的管理,将各种仪器设备说明书按类存放,并在扉页上编写目录,以便查找方便。另外,仪器设备维修记录作为维修仪器设备的依据,应认真填写并按各个实验室不同仪器设备分类装订成册[5]。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教师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自制的实验用具等按年度或学年进行汇总登记。

实验室开放的相关资料,包括教师的科研、学生的综合性实验、科技创新实验、毕业论文实验以及对外服务的项目、时间等及时登记,按年度或学年进行汇总。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例如实验室对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平等,也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

实验室文档管理引用信息化管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实验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室中的资源、事务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具有工作效率高、易于实现资源共享、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等优点。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它不仅能加强实验室的调度管理、资源共享、减少投入,还可大大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引用信息化管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探索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新途径。

7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包括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的管理。对进人实验室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明确安全操作程序。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束起长发。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时要加戴防护用具。使用易挥发的药品时,一定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并远离火焰和热源。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药品实行“两专两双一督”的管理制度,即专柜、专账、双人双锁、监督管理,做到定期清点,账物相符,使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在保管人员的监督下准确取用,并有使用人和保管人共同签字的完整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应保存备查,保证人身安全。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工作制度,对专职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的专门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进行,做好使用登记和技术检测记录,还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性能检定和精度标定;在使用前后要对仪器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登记,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结束后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大型仪器造成损坏,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完好。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充足的灭火器材和急救药箱及喷淋设施,并应定期检查其有效性。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不得随意拆装电器电闸或安装临时线路电源、改变电路。实验室使用完毕,及时关水、关电、关窗、关门。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和处理,以保护环境。

8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实验室开放管理包括校内开放和社会开放。首先是校内开放。一是为承担的教学实验课程开放,包括时间、空间、实验内容上的开放,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二是为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开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锻炼学生全面运用知识,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开放,支持教师多出科研成果,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其次是社会开放。一是向其他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二是为社会科普活动开放,为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提供资源,使得高校实验室成为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6]。

9参考文献

[1] 陈华絮,杨素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4):55.

[2] 张志远.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0):44.

[3] 张力,解庆林,朱义年,等.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217.

[4] 原宝东.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1):63.

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内容;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01-02

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教学与科研活动对实验室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实验室开放性和共享性程度提高,实验室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毒害事故、机电伤人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等也时有发生[1]。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是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

(一)一般性安全管理

主要指防火安全、电气电路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安全、个人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范、紧急预案等。实验大楼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通风、照明以及温度、湿度控制等设施,电路、水、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有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措施等。

(二)化学品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化学品的种类与特性、化学品的储藏与使用等,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目前,高校实验室已逐步成为事故发生的高危区域,各种实验室特别是化学生物类实验室成为存在隐患最为突出的场所,实验室每天使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和易制毒的化学品种类不计其数,如果在管理上稍为不慎,处理方式稍为不当或不及时,都有可能酿成灾难,严重威胁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生物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生物制剂安全、微生物安全、人体血液/体液安全、传染性生物防护与控制等。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都可能构成极大的危害。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和法规,以法律形式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l9498—2004,2008年修订)等。所有这些法规政策标志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安全认可工作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四)辐射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激光辐射安全、X射线安全、电磁辐射安全、辐射性物质与防辐射措施等。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污染防治,国家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和防护条例》等文件。2004年5月起,国家环保总局、公安部和卫生部联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活动,这表明了国家对放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高校作为中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在较多领域使用了核技术,因此也存在着如何加强放射源管理的问题[2]。

(五)废弃物安全管理

包括普通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化学品废弃物处理、生物废弃物处理、辐射材料废弃物处理、锐器废弃物处理、混合废弃物的处理等。

2005年7月,教育部和国家环保总局针对高校实验室的排污问题,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把高校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成为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学科研校园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别于2005年8月和2007年9月通过并实施了《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和《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但很多高校的化学实验室对废弃危险化学品仍未按该办法处理。部分高校即使在由指定人员收集后,仍然由于处理费用昂贵的问题,将收集后的危险废弃物低价交由不规范的公司运走,其最终结果还是倒入室外某个固定的场址,这对排放点的土壤和地下水将造成更加严重的点源污染[3]。

(六)高温高压设备安全管理

包括各种气瓶、高压反应釜、气体发生装置、高温设备、高真空设备等设备的区分、使用时注意事项、日常维护等。随着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实验室承担的任务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逐渐多样化,各种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在实验室中时有发现,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呈现出来。2009年5月1日,国务院出台新的特种设备管理条例并正式实施。条例提高了特种设备事故的等级,提高了处理事故的部门级别,只要锅炉爆炸有人员伤亡,就要成立省级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同时对管理部门的监察人员也提高了问责力度,这充分说明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高度重视。

(七)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保障实验室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关系到实验室良好有序的发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1.6条款要求“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为此,实验室应制定有关的措施或文件,并有效实施,以保证利益不受侵害。

二、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

(一)完善安全工作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研究表明,思想上不重视和管理不善是引发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据中国火灾事故资料显示,90%以上的事故与人的错误有关[4]。因此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是安全工作的关键。管理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可采取“学校归口管理—院系集中管理—实验室具体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成立各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分工明确的安全工作管理队伍,明确各个层面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应履行的职责,并签订相应的安全承诺书,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留真空地带。

(二)树立安全环保意识,加强防范措施

实验室管理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的建立,以“防患于未然”为指导思想,对实验室、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进行分级管理,划分出实验室安全监控重点区域,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实验室或区域特点,了解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并采用事故树[4]分析方法,获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子,以及每种因素发生后可能导致的破坏范围及威力,针对性地布置各种防范措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三)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制订是系统管理的起点,也是监督管理的基础。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因果性、潜在性,必须要研究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类型,从而探讨各种消除、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5]。为此要狠抓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达到规范、约束并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行为的目的,为实验室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为教学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组织各种安全教育,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6]。实现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目标,不能仅靠赋予师生管理责任,还必须组织各种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学校应在两个层面上开展安全教育工作:(1)学校层面:一是对师生开展常规性安全知识教育,内容涉及安全规章制度、消防知识、案例教育等;二是对师生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例如灭火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并且定期组织演练。(2)学院层面:组织学生学习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特别是特种仪器设备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化学试剂的使用与保管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考核,以促进全校师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掌握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与技能。

(五)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作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中国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借鉴各行业的先进经验,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文化的“软管理”作用来激发师生内在积极性,可以促使师生主动遵守安全规范,自觉消除安全隐患。结合不同实验室特点,建立实验室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安全色、安全标志、警示线、警示语句及根据工作场所、设备和产品等特定条件下所衍生、组合的各种警示标识),能够形象地传达安全管理理念,提高安全视觉标识的统一性、标准性、系统性和艺术性而具有良好的宣传效应。它能使人感悟到安全文化的个性与内涵,其传播力量与感染力量最为具体而直接[7]。

总之,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工作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中国高校迈向世界一流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环保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需要多部门的重视和协调。目前我们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所开展的工作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仍需要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实验室工作人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 王咏妙.对高校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4):91-92.

[3] 朱丽华,徐锋.中国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0-42.

[4] 王同顺,赵素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4,(6):143-145.

[5] 王立达.成教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49-151.

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篇6

关键词:“破窗”理论 软环境 科学

一、阐述“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的,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某个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破窗” 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作用。实验室的软环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如思想观念、制度、管理、服务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二、护理学实验室软环境建设的意义

护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其工作是以母性的慈爱为基础,以对人的关怀照顾为目的,来维护人的生命与健康,因此护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稳定的心态和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认识人、理解人和关心人。许多研究证明,人文素质已成为护士职业素质的底蕴。护理学实验室是护生学习护理技能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中,“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1]:一个整洁有序,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团结和谐的实验室环境,能使工作人员和参与实验的学生心情舒畅,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保持和爱护实验环境。相反,如果实验室管理混乱,有章不循,仪器设备无序摆放,实验物品随意丢弃,在这样的环境中,护生就容易产生“你乱我也乱,你不管我也不管”的从众心理,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学,影响学习效果,而且不利于护生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在实验室软环境建设中以“破窗”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规范化建设。

三、“破窗”理论在护理学实验室软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破窗”理论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对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实验室建设中着眼点于细节之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维护和谐实验教学环境的基础,由于实验教学中学生活动空间大,教学环境复杂,学生自主意识强,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需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2]。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借鉴兄弟院校实验室管理经验,我们在学校实验室管理规章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实验课程管理制度。各项制度简明扼要,挂在实验室显著位置,让实验室每位工作人员和进入到实验室的学生都理解熟知。

2.营造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

护理是一项科学与技术、行为与情感、道德与品质相互交融的职业[3],护生的责任感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专业和社会负责。实验室是培养护生职业态度和人文修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良好的文化,对老师和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在实验室建设中从内部装潢,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走廓、模拟病房、操作室等区域,全面展示护理文化。实验室墙壁上张贴南丁格尔画像、名人名言、与护理有关的图片和护理操作流程,上课时教师和学生都必须着装整齐。护生在这样的环境学习,会受到整体美的熏陶,并对护生的职业素养和角色适应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实验教学环境是实验室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和谐的环境需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和谐实验教学环境构建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我们注重教师的自我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文化专业素养,互相扶持,建立和谐的教学团队,这样不仅会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质量,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在指导实验中要表现出充分的耐心,尤其是应多关心性格内向和操作能力差的学生,多与其交流及指导,提高其自信心。实验室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4.在实验室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对于护生来讲,大部分护理操作项目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达到孰能生巧的程度,因此护理实验室需要在课外时间开放,为学生操作练习提供方便。课时外开放常常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此时教师一般情况不可能到岗,因此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实验室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了盲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考虑到了学生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首先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设立组长和总负责人,实验老师根据每班的具体情况排班,每班按计划分小组轮流进行课后练习,组与组之间要进行实验物品的交接。实验室建有开放时间学生签到本,每个进入到实验室练习的学生都要签名,组长掌握学生练习的总体情况,教师通过签到本可以了解学生课外练习出勤情况。同时,我们在大二、大三班级的家庭困难的学生中,挑选责任心强的学生到实验室参与勤工俭学工作,使他们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充分发挥作用。在没有指导教师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内多媒体网络系统和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回放和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有助于保障实验室开放期间学生的学习。在教师不在的情况下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不仅保证了实验室物品和环境的安全,有利于实验室管理且有助于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要素,而且相互影响[3],软环境的建设需要从细节入手,日积月累,润物细无声。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无论是实验室管理还是实验教学质量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验室安全卫生状况已经成为常态,在有关部门各级各类检查中得到好评。

参考文献:

[1]刘丽华.“破窗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13);1696.

[2]燕艳,朱磊.破窗理论构建和谐的实验教学环境的探讨 [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6);143-145.

[3]吴之明,秦海宏,钟丽丽.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8-10.

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篇7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

第四条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的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

第五条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六条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等应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委托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承担。

第二章职责

第七条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是重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方针和政策,宏观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2.编制和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

3.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与重点实验室签订工作计划。组织重点实验室评估和检查。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和政策,支持重点实室的建设和发展。

2.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3.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4.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

第九条依托单位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1.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2.组织公开招聘和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推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3.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配合科技部和主管部门做好评估和检查。

4.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重点实验室名称、研究方向、发展目标、组织结构等重大调整意见报主管部门。

第三章建设

第十条重点实验室根据规划和布局,从部门和地方重点实验室中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建设,保持适度建设规模。

第十一条科技部公开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由主管部门组织申报。

第十二条申请新建重点实验室须为已运行和对外开放两年以上的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并满足下列条件:

1.符合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研究实力强,在本领域有代表性,有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3.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4.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人员与用房集中。

第十三条主管部门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填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十四条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立项。主管部门组织相应依托单位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可行性论证,通过后予以批准建设。

第十五条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提供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保障。

第十六条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专家验收。

第四章运行

第十七条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第十八条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择优推荐,主管部门聘任,报科技部备案。重点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不超过六十岁。

第十九条重点实验室主任任期五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每年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八个月,特殊情况要报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职责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每次实到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二十一条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主管部门聘任,一般应由非依托单位人员担任;委员由依托单位聘任。

第二十二条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不超过十三人,其中依托单位人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一位专家不得同时担任三个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委员任期五年,每次换届应更换三分之一以上,两次不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应予以更换。

第二十三条重点实验室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

重点实验室人员实行聘任制。骨干固定人员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其余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由骨干固定人员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核准。

第二十四条重点实验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置研究单元,保持人员结构和规模合理,并适当流动。

重点实验室应当注重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建设,稳定高水平技术队伍,加强研究生培养。

第二十五条重点实验室应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设立自主研究课题,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少部分课题可由固定人员或团队自由申请,开展探索性的自主选题研究。要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并可支持新引进固定人员的科研启动。

第二十六条自主研究课题期限一般为1-3年。重点实验室对自主研究课题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验收。课题的检查和验收坚持"鼓励创新、稳定支持、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建设成为本领域国家公共研究平台;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并通过开放课题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第二十八条重点实验室应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的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实施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自主研制。

重点实验室应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和开放共享,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实施数据共享。

第二十九条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三十条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和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要加强室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要公开透明。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三十一条重点实验室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标注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重点实验室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

第三十三条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普及,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放,每年不少于十天。

第三十四条重点实验室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须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论证,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复。

第五章考核与评估

第三十五条重点实验室应当在规定时间报告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经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三十六条依托单位应当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部门和科技部备案。年度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实验室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十七条根据年度考核情况,科技部会同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每年对部分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发现、研究和解决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现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考察实验室、召开座谈会等。

第三十八条科技部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定期评估。五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每年评估一至两个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具体评估工作委托评估机构实施。

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思路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是在实验、实习场所完成的,因此,实验室建设应该是高职院校整体建设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稳定实验队伍、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任务。怎样构筑高水平、高起点的建设平台和管理模式,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

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管理需要的高技能应用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而实验(实训)室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验室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第一通道,是学生学习操作技术锻炼动手能力的初级战场,是首次进入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因此必须以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为目标,强化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问题。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是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只有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不辱使命。

二、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经费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致使实验室建设经费长期投入严重不足,欠账太多,加上科学技术和学科建设的飞速发展,仪器设备更新极快。近几年扩大招生,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仪器设备需求量增大,然而,教学科研的设备购置经费有限,且仪器设备的价格高昂,从而导致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差,仪器设备套数不够,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仪器设备陈旧,更新率和完好率低下。接下来的几年,高职院校招生形势将持续良好,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兴专业学科不断增加,对实验仪器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学校对实验室的投入远远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

(二)实验教学队伍的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

某些职业学院的领导办学理念滞后。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授课轻实验的倾向,试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很多实验室实验开出率低,管理职责不清,实验技术人员被视为教辅人员,在评聘职称、奖励、计算工作量、个人进修等方面,一些学院对实验教学人员关心较少,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偏见和政策上的不配套,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工作积极性。使得许多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留不住,一有机会总想调离实验队伍,导致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学习进修提高,很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近几年许多实验室都引进了不少进口的大型精密仪器,这些仪器基本上都没有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实验技术队伍。严重地影响到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极大地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实验室设置混乱,管理机制滞后

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沿用院—系—室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实验室按照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许多交叉学科的实验室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一些实验室的设置混乱,功能单一;服务对象单一,一方面,经费不足使投入成本较高的专业类实验室处于长期紧缺状态,难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用十分有限的经费建成的专业实验室却使用率不高,此类实验室专业针对性越强,专业规模越小,闲置程度高,不能形成整体优势与合力,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在实验室设置中,没有坚持任务、规模、功能、人员的通盘考虑,而是过分地被人事关系、教研室利益等问题所纠缠,一个实验室掌握了使用权,就等于拥有了所有权,我不用,别人也用不了,也别想用。

(四)实验方法约束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本来应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许多高职院校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但由于许多实验为原理验证性实验,缺少大型的、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实验方式大多是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这没有真正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受到了约束。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受到限制。

(五)实验室整体规划力度不够、实验室开放性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由于缺乏对学院整体发展方向的把握不足、定位不准以及投资经费有限,造成的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设置和管理体系。

在高职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实验室过于封闭,对外服务意识差。由于实验经费和人员方面的原因,实验室除开展必要的教学活动外,很少有其他的任务,可以说基本处于封闭和各自为战的状态。学术领域的最新信息也不能及时引入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中来。

三、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实验室肩负着培养应用人才、出成果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要从战略高度,运用政策导向和竞争激励机制,把广大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实验室建设上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验收,勇于创新,认真实践,创出特色。

(二)探索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促进资源共享

应将分散的各教学实验室相对集中,形成以技术实验中心为行政管理机构,院级实验室和功能性实验室并存的管理模式,技术实验中心在一位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由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治学严谨、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实验室管理干部、实验技术人员组成。把公共基础课实验室建成规模适度的院级实验室,成为面向全院学生开放的综合教学平台。管理模式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院级实验室主任由学院直接任命或聘任。使相近的几个单一功能的学科实验室改造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实验室,可以为多门实验教学服务,提高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功能实验室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功能实验室主任由所在系提出名单,报学校审查批准后统一聘任。功能实验室实行院、系两级统一管理的体制与运行模式,既保证了技术实验中心对功能实验室的宏观调控与指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系的专业管理优势。技术实验中心负责统筹管理,保证仪器设备配置不重复,功能不重叠。凡新建、分立、合并、撤销实验室,应由各试验室主任提出申请,按规范审批、规划和建设。技术实验中心应理顺关系,建立独立管理机构,统筹协调,使原本内在紧密联系的职能由分离走向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另一方面,应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无线射频等技术,把各实验室的设备信息、业务数据方便地、更好地集中到实验中心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校内实验室资源共享。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使实验资源的共享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范围。

(三)强化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核心部分,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队伍,改善结构;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校要加大经济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鼓励实验人员攻读学位,定期参加新技术的学习或讲座等多种途径,帮助实验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派专门人员学习专项技术。使新设备、高新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切实赋予实验技术队伍相对独立的地位,改变仅将其视为教辅人员的做法,他们的技能的不可替代性应由相应的职务(称)、级别、待遇等来体现。还要在人事部门建立较完整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档案,实验人员聘任、晋升、奖惩都按规定通过考核评定。对不适应实验技术岗位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分流。

(四)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聘请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老教师协同技术实验中心组成监督检查组对全院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状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立项论证与评估,使实验室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总之,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关系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要尽快改变实验室目前的落后状况,必须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才能改变实验室管理模式;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挖掘实验室自身的潜力;与外界加强联系;吸引外部资金;合作开发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把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秋.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37-38.

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篇9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生物安全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b)-0172-02

为了适应医学院校的发展特点,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实验教学观,构建实验教学和科研可持续发展,发挥实验室的整体功能,川北医学院于2003年成立相对独立的病原生物学实验中心,同时这也是该院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一大重点。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实验室要有高效有力的管理机制才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热带病研究所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多元融合、学用兼善”作为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1],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科研和实验教学活动。在体制上,实验室同教研室处于同等重要位置,研究所人员即为教研室教师,教学与实践的严密结合;在资金投入上,申请课题获得科研基金,并且实行立项拨款、专款专用的经费使用办法;在人员管理上,根据科研实验课题内容优化组合,相同方向的实验人员编成一组,资源共享,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在仪器设备管理上,实行个人托管、负责制,使用预约制等。从资源优化配置、经费使用、实验仪器配置、实验室人员的管理措施等方面都能促进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的有效使用,提高科研实验的创新性。借鉴以上管理方法与经验,便于其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在管理建设上更加高效与人性化。

1 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建设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做好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健全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监督机制,才能保障实验室的正常安全运作,保证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热带病研究所(即寄生虫学实验室)是部级重点实验室,是预防医学和诊断治疗研究基地、培养众多优秀科研创新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仪器设备购买制度”、“仪器操作使用制度”、“仪器使用预约登记制度”、“实验材料申购制度”、“病原生物安全制度”、“学生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度”和清洁卫生管理制度等,这些都加强了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实验室人员人手一册“实验室管理规范手册”和“实验室常规操作手册”,就将各项制度归纳其中,便于随时学习参考。同时还创建各种档案,如“实验仪器设备档案”、“实验仪器维修档案”、“实验室人员出入档案”和“实验资金使用档案”以及“实验技术操作流程档案”等。实验室各项档案的建立,真实记录和反映了实验室科研教学活动,可对以往的工作做出具体的总结和分析,及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实验室管理和科研工作的进行。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2 合理布局,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实验室内部的合理布局是做好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前提,实验室资源的开放共享是今后应用型科研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方向[3]。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因其专业特点,经常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故分区严谨、标识鲜明。实验室内有专门放置电泳仪、离心机、水浴槽的实验台等;还有放置常用药品、染料瓶、试管架、接种器具等的壁柜;专区专用,如学生清洗器皿专用区、公用试剂区、实验员准备台专用区及特殊操作区等。学生的实验分组进行,有相应所需试剂配套使用;同时,实行组长负责制,实验完后,负责卫生及实验器材、试剂的清点。中山医学院热带病研究所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之间,比较大型先进、精密、贵重设备进行共享,实验技术和相关材料分析技术也不断进行交流学习。实验室设计布局合理,实验流程完善,实验资源共享,并且通过实验室之间的开放学习,使实验室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提高科研水平的作用。

3 加强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指用基因修饰生物、病原微生物、外来有害生物等生物体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4]。病原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目标[5]在于最大限度地避免病原微生物对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危害;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危险生物因子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保证实验顺利开展。并且要求实验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监督实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避免实验室内感染的事件的发生。在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等,用完后及时放回指定存放地点,并将漏出的试剂擦干净,并作相应处理。如实验室常用的微生物是大肠杆菌,虽不是强致病型,但沾此菌的试管和平皿应放在指定位置,由值日生统一灭菌清洗。对于化学危险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作业区域,不仅设有防护隔离措施,还用区域名称(如“剧毒危险”等)的标牌配合警示图形来表示该区域的危险性,提醒大家注意。

4 实验室日常事务管理和监督制度

日常事务管理有序、有节是体现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中山医学院热带病研究所在这方面体现尤为突出,也制订出多项管理和监督制度,把实验室管理的井井有条。如:①考勤管理制度:实验人员到实验室后应先签到,分为早中晚三次,按照实际到达时间进行签到。这样便于导师了解研究生做实验情况以及大致了解实验进程情况。②实验器材仪器管理:对实验器材仪器进行托管形式,即“个人负责制”,就是把实验室的重要仪器设备如离心机、冰箱、PCR仪分给个人托管,使用者要预约登记在册,便于托管者查询和维护。③杂物管理:实验室日常需要的文具、物品及其他实验的小物件等由实验室主管统一购买、保存,需要时在网上实验器材申购系统登记后,找主管领取。如要外借,需在《实验室试剂及物品外借登记本》登记,便于清楚物品的流向。④实行值日制度:每周安排两名研究生值日,主要是负责实验室的卫生清洁、常用的实验物品的清洗消毒、实验常用试剂的配置以及实验材料的补充准备等。⑤外来实验人员管理:非本实验室或本课题组人员来做实验时,需提前与导师或课题组负责人联系,经同意后,填写《外来人员实验登记表》交与负责人方可进行实验,并且要遵守实验室的管理规定。这些日常事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的有力执行,大大提高了科研实验的效率。

5 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力,优化实验队伍

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调动实验室人员积极性是保障实验室良好运行的关键点[6]。实验室人员队伍,不仅包括在职教师,还有实验准备人员,最重要的是有各个年级的研究生,他们是实验室的主体。这只队伍整体素质普遍较高,但是管理能力有所不同。故因人而异、因个性特点不同分配不同的管理任务,这种方式对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尤为重要。如有的研究生对仪器操作流程很熟练,导师就分配实验仪器让之管理;如有的研究生对实验材料和试剂很熟悉,尤其对不同公司生物制品的优缺点了解自如,就可以让他(她)负责相关材料或试剂的购买等,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做到人人懂管理,个个会管理。实验室管理者不仅要有管理能力,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药品等有详尽掌握。如了解到某些仪器使用期限到了,必须停止使用,更换新仪器,否则超期使用会带来巨大隐患或危险;经常检测实验仪器的灵敏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感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培养时,严密监测,防止感染物的泄漏。实验室选配德才兼备的实验人员,集管理能力和责任心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具有科研创新和教学服务的精神,就能做到实验室管理高效与人性化。

6 建立科学评估与考核制度

中山医学院热带病研究所对实验室人员实行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将实验设备的有效使用和维护、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情况、新进研究生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值日期内卫生情况、课题进展过程等,作为对实验室管理评估和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定期考核与评估来督促实验室人员调整工作方向,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专业素养。同时采取奖励机制,如发放工资的形式奖励卫生值日优秀研究生;如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SCI收录的论文,根据影响因子的点数不同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或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得到公开或者授权等,也给予较高金额的奖励。这些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研究生和实验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发展的工作,实验室涉及到致病微生物与寄生虫,其感染性大,危险因素多,在基础医学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因此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尤为重要。实验室建设在制定具体政策时要参照了优秀实验室管理先进模式[7],但不能完全照搬这些模式,要开拓新的思路,站在巨人肩上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来确定实验室建设,逐渐制定出一套适应本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的良性循环模式,使之能更好地为科研与实验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潘蕾.部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14-117.

[2]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Z].2002,4:3.

[3]陶兴魁,钱玉梅,冯志敏.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8):105-107.

[4]汪宏良,骆明波.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8.

[5]李正凯.生物安全在临床实验室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J].当代医学,2011,17(12):36-37.

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05-1144-02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Computer Laboratory

WU Shen-guang

(City colleage, University of Wenzhou,Wenzhou325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rovement in the level of university computer lab rapid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llege computer labs in schools bear the onerous task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s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students is also an important position. But the college computer lab more than the number of machines, the usage is high, the user varying degrees, in the use of the process is often due to misuse or vandalism or viral infections and other reasons, can easily cause the system unstable or even collapse, thus affecting the experiment the normal teaching and laboratory management staff has increased the workloa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anage and maintain college computer lab, multi-author of this paper, work practice, to talk about in the computer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course of some of the measur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computer; lab; maintenance; management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科学飞速发展,计算机课程也成为高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与此相配套的计算机实验室则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重要实践场所。由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每天开放长达l3小时,使用率高,学生流量大,再加上使用者有意无意地破坏或错误的操作、病毒的侵袭、部分软件及硬件的不稳定而常常导致计算机硬件损坏、管理系统瘫痪、计算机程序紊乱等现象。因此,如何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与维护成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1 计算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对一个为全校服务的计算机实验室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流量大,机器台数多,使用频率高,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各类软件要求复杂。除满足正常教学实验外,还要满足学生课外自由上机的需要,有时还要满足承担各类计算机考试及培训需要,这就对实验室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检修维护的工作直接影响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学生上机实验内容的正常完成,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定期维护和及时检修,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使教学实验室故障率减小到最低。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硬件设备完好率低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更新,功能越来越完善,对硬件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大部分学校使用了硬盘保护卡,但由于保护卡的质量有好有坏,使用效果也不尽相同,效果也只能算一般。防止硬盘被破坏、设置被更改及出现类似情况后的快速恢复问题是机房管理中最大的难点。计算机实验室承担着全校大部分的计算机上机实验教学课,机器整天在运转,虽然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但却严重影响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导致机器完好率低,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实验室总有几台显示器或主机因各种原因不能使用。易耗品如耳机、键盘和鼠标的损坏显得更为突出,通常通过购买来替换。而硬盘速度现在越来越快,损坏也不算少,然而由于设备经费的投入不足,不能及时提升硬件设备,导致有些软件运行不畅甚至无法使用,严重影响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率和教学质量。

1.2 网络的安全性能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机房的出现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各高校也已纷纷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大部分学校的网线传输速率是lOOMbps,个别学校达到lO00Mbps,极大地提高了各校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也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计算机实验室由于其机器设备总体配置要比院系高,数量多,环境好,成为多数学生业余上网的首选场所。网络的应用使得病毒传播更迅速更广泛,通过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整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病毒不仅威胁整个网络系统,而且会给上机人员的劳动成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3 管理、保养方法错误

对计算机的精心管理和保养是机房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由于其服务对象不固定,都是以个人为单位使用网络机房的微机,如果只靠管理员手工对网络机房的使用者进行登陆或计时,可想而知工作量的繁重性。其次,计算机的元器件最怕灰尘,主机插槽和板卡之间若布满灰尘,开机时很容易烧坏板卡。由于机房人员工作紧张,任务繁重,计算机根本得不到正确及时的保养,影响了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2 计算机实验室维护与管理的一些措施

2.1 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规章制度对上机学生、机房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指导教师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不仅涉及到各种人员的管理,还涉及到各种非人员的管理。要搞好实验室管理,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我们针对具体情况制订了详细周密的规章制度:《用户(学生)――机房入室须知》、《计算机实验学生上机守则》;用户(教师)――《计算机实验课教师守则》、《计算机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管理员――计算机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计算机实验室卫生制度》、《计算机实验室交接班制度》、《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报废制度》等等。

这些制度对计算机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做了全面、明确的规定,使各相关人员在管理工作中能做到有章可询、有法可依,以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从而充分利用一切设备和资源,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随着学校规模扩大,社会发展进步,计算机实验室也在不断更新充实规章制度内容,切忌使各项规章制度流于形式,使其更加适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2.2 计算机实验室技术维护措施

2.2.1 计算机硬件设备维护

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转是保持软件正常运行的前提,是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机房工作人员平时要及时排除硬件故障,更换有故障的硬件,如鼠标、键盘、光驱等,保证机器运行畅通。机房人员一般应做到一个月清洁一次计算机的外壳、键盘和鼠标等外部设备和计算机桌面,一个学期清除一次机箱内部的灰尘。清洁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时,应使用较柔软的毛巾,在温水中滴上一些洗洁精,稀释后将湿毛巾拧干,这样能较方便地擦干净计算机外部的积灰和污迹。

2.2.2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管理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工作。由于机房使用者水平参差不齐,所使用的软件种类多,安装起来费时费力;再有一些学生受好奇心与好胜心驱使经常恶作剧,在上机时有意无意地删除、更改文件配置,经常造成系统的瘫痪。此外,由于各学期的课程安排不同,每学期初各机房的软件需要重新安装调整,工作量极大。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采用以下方式来管理系统和软件效果比较好。

1) 硬盘保护卡与克隆技术相结合

多数计算机实验室为了方便学生,一般仅仅保护系统分区,留些没有保护的空间供学生存放资料,但是这些空间恰恰是最容易遭受病毒袭击的地方,一旦受到病毒的攻击,将影响计算机的使用。硬盘保护卡需要在局域网内部广播数据,而且数据量巨大,在传送数据时容易引起广播风暴,所以适用于大批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情况。如果只是少数几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可以利用克隆(Ghost)技术。克隆是一个出色的硬盘对拷工具,它可以把一个磁盘上的全部内容复制到另外一个磁盘上,也可以把磁盘内容复制为一个磁盘的映像文件,以后可以用映像文件创建一个原始磁盘的拷贝,其优点是便于网络环境实验室的维护,软件拷贝时间短、速度快,最大限度地减少每次安装软件的时间。一般来说,一个计算机实验室的机器配置相同,所需要安装的软件也相同,如果使用Ghost就变得十分简单,通常6O多台同样配置的计算机利用“克隆”技术来进行常用软件的安装,只需几十分钟即可完成安装,从而大大减轻了我们软件维护的工作量。

2) 利用CMOS维护系统

注册表是系统的核心文件,它包含软硬件的有关配置和状态信息,应用程序和资源管理器外壳的初始条件、首选项和卸载数据,灵活地修改运用它,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加上硬盘保护卡后,一切人为的误操作在重新开机时都恢复原样,但是在安装保护卡的计算机上要注意CMOS密码的设置,保证在计算机启动的过程中把控制权交给保护卡,否则在启动过程中跳过保护卡,就起不到保护作用了。

3) 根据上课内容决定网络的开放与否

一些学生在实验课上总是无节制的网上聊天,玩游戏,或者看电影,不能安心上课。甚至引来病毒。为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与上课教师联系,根据实验内容决定是否开放网络,如果不需要上网则关闭交换机,杜绝学生上网。同时,一定要安装防火墙及杀毒软件,实时监视文件的读写,实时防毒、杀毒。

3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人”是决定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科学管理的关键因素。实验员的自身水平是实验室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验室工作中,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是主体,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技术力量。实验室管理是一种技术性和事务性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工作,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对于从事实验室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确保机房安全、高效运行,同时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掌握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和理论基础,包括从单机、网络到多媒体,从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到工具软件、专门的管理软件等等方面,要能从机房管理的角度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及其应用技能,了解网络的各个环节,掌握网络的基本软硬件知识,对网络管理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可以进行网络规划和管理,能够分析排除一般的网络故障,并能较好地预防一般性针对网络的破坏行为。因此,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逐步培养和提高人员素质,建设一支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治学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实验室队伍显得非常重要。

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硬件和软件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维护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工作人员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坚持科学地管理计算机实验室,使得计算机系统一直处于安全、稳定、高效状态,为学生课内教学、网上选课、网上查资料等提供可靠的保证,在维护与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把计算机实验室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3.

[2] 武湖成.高校计算机中心机房维护与管理初探[J].山西科技,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