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内涵十篇

时间:2023-11-23 17:55:59

线上教学的内涵

线上教学的内涵篇1

【关键词】群众路线 高职院校 学生 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93-02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除了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外,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为主的技能型人才。要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实现“中国梦”,我们可以抓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对高职学生进行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择业观及实践动手能力,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进行的必要性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任务所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广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就当下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宣讲,并指导学生实践,可以说责无旁贷。从认知规律看,任何思想观念要转化为现实的行动,首先是思想上的认同接纳,只有把其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后,才可能转化为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二)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具有职业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决定它的培养目标是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这些人才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和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要看他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工作责任心,看其是否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端正的职业态度。所以说,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高职人才,职业道德的教育应该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内容

全球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网络信息多元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转型期的矛盾开始凸显,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现实社会不良诱惑,使得一些大学生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种种缺陷。在这个背景下,提倡群众路线教育和实践,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和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参照意义。

二、党的群众路线内涵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意义

(一)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利于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高尚人生观

首先,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来体现的。大学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人生课题。群众路线的内涵教育利于学生们在多元的人生观中,感受到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才值得终身尊奉和践行。

其次,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是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理论指导。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群众路线中“一切为了群众”思想内涵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明白服务人民群众的价值、意义所在。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再次,为人民服务也是大学生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个人之于集体,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个体受益于这个集体,也必须服务于这个集体中的每个个体,这样社会才能进步,自身才能不断发展。社会中的每个个体,既是劳动者又是服务对象,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奉献社会也是发展自己,因为集体利益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

(二)群众路线内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奉献社会的价值观

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通过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要让大学生明白:心系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客观上是为了别人主观上是为自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青春无悔。

(三)群众路线思想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大学生选择职业存在误区不无关系。对他们来说必须正视现实,调整心态,把自己的择业定位到基层、边疆、农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教育一定程度能化解学生们的心结,让他们认识到扎根基层对高职学生的意义所在。

首先,基层最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以理论为主的研究设计型人才的岗位毕竟有限,大量需求的还是以实践为主的技术(能)型人才。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就是为基层、生产一线培养专门人才的部门。要利用群众路线教育的契机,让高职学生正确定位,注重实际,不能好高骛远。

其次,基层是高职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到基层去就业,虽然是个老话题,但在今天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广大基层、农村和边疆的发展繁荣。基层、农村和边疆,那里最需要人才,最有利于大学生脱颖而出。对于希望有所作为的大学生来说,到基层就业是个值得认真对待,做出最佳选择的问题。

三、大学生中进行群众路线内涵教育方法有讲究

群众路线内涵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进行,因教育对象的特殊,决定了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有讲究。首先,要消除学生思想上的轻视。其次,除了理论上的宣讲,更重要的是实践层面的操作。再次,要求管理人员和教师率先做群众路线的践行者,给学生做出榜样示范。要多听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供帮助指导,为广大学生服务。最后,在产学结合过程中寻找机会,顺势进行群众路线思想教育和群众路线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线上教学的内涵篇2

数学概念大多是理论性的知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能力低,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小学教学大纲要求:“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防止死记硬背. ”这样,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概念思维能力,否则是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的. 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学生概念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概念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大纲的“要求”,才能不违背教学规律,下面我就以概念教学谈谈几点看法:

一、从局部到整体,掌握概念的内涵

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 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某个概念的内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那种“类概念”加以“限制”的内涵,小学生更难于完整地把握.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让学生“下河喝几口水”,使他们亲身经历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从局部到整体的抽象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的模糊现象,精心设计一些题目,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训练,让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然后进行反馈矫正. 这样,学生就会从中获取经验和方法,强化对所学概念内涵的理解,使思维逐渐趋于严密.

例如,“循环小数”这个概念,具体对小数这个类概念加以很多限制,如果单纯用证明的例子,只说明什么是循环小数,学生表面上似乎听懂了,但事实上却容易掩盖学生思维上的种种缺陷,使之判断错误,因此,我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道题目:下列哪些数是循环小数:3.45353……,0.04404040……,6.747474,0.333……,13.613613……,854854854,0.976967……,学生在讨论中,有的忽视了“依次”这个“限制”,误以为0.976967……是循环小数,误以为13.613613……的循环节是136,有的忘了“不断重复出现”“无限”的限制,误把6.747474当做循环小数,通过矫正,帮助学生运用定义进行剖析,学生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循环小数定义的内涵.

概念的形成是概念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形成概念. 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时,我出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用尺子量它们的边. 量得的结果是: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两条边相等,从而概括出:“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接着我又让学生量它们的角,量得的结果是:这三个三角形都有两个角相等,且一个是锐角三角形,一个是直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 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到两个结论:(1)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的属于锐角三角形,有的属于直角三角形,有的属于钝角三角形. 这样就提示了等腰三角的外延. 学生对此概念有了一个完整的理解.

二、多方辨别,掌握概念的外延

弄清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 外延和内涵是概念的逻辑特征. 记住了内涵,不等于对外延都很明确. 如:(1)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节时,我先从整除的概念引入约数的概念,接着顺次推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等概念. 即:整除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2)讲解倍数这一概念时,可抓住约数这一概念进行类比,从而导出“倍数”的概念. 有的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见到正方形、长方形、菱形都不敢说它是平行四边形. 有一道判断题“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许多学生都在括号里打“×”. 又如,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容易混淆,我就出示图形,引导学生抓住其本质属性进行分析、对比,从而确定其从属关系,“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这样就减少了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因此,我认为让学生全面地识别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采用的“多方辨识法”就是通过变换认识的方位、角度、背影,使学生能根据本质属性去识别属于此类概念的对象. 例如,教学几何中的“距离”这个概念,学生很容易出现“垂线是从上往下垂直”的错误印象. 于是,我让学生从直线外各点分别向直线作垂线,并量出这点到垂足的长度. 这样学生就能多方面地识别什么样的线段长是“距离”. 接着,我又适当地设置一些干扰背景,如要求在两条平行线间,过其中一条直线上的一点作出这点到对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等等.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距离”概念的辨识能力,而且也为今后学习“高”的概念打下基础.

三、反复实践,掌握概念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让学生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数学概念的教学任务还不能算完成,因为就整个认知过程来说,并没有结束. 学生的这些认识,还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即在应用中进一步检验,深化认识. 因此,在学完一个概念之后,老师还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应用. 比如多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去练习,并在后面的教材中,适当地不失时机地以新联旧,使前面所学的概念不断地再现,不断地应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地掌握概念. 例如,在学习整数除法时,要背下“商不变性质”并不难,难的是能自觉地灵活应用. 因此,我在“简便计算”的练习中反复再现这个性质,又在以后的“除数是小数除法”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中进一步强化,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线上教学的内涵篇3

坚持领导带头,抓好理论学习

中共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一结束,学校党委就在第一时间召开党委常委会、党务专题会等及时学习传达中央精神。党委书记带领班子成员研读《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材料,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截至2013年11月,共发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材近800套,供校领导、二级单位领导等学习、研读。为了让全校干部群众迅速领会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学校按照实施方案,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开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及时宣传中央有关精神,展示院校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促进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电子屏等新媒体渠道为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013年6月26日,宣传工作组启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参阅的编写工作,迄今已编写学习参阅70余期,汇编了中央精神、专家论述、兄弟高校做法等,有利于学校党员干部及时了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情况。此外,紧紧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以史为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邀请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作题为《中国梦: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专题报告,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

开展专题学习

学校将2013年暑期“院长书记专题研讨班”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围绕“改进作风促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这一主线,科学设置研讨内容和环节。邀请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长陆林祥教授、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柴俊勇教授等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安排校领导就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做好院长书记谈思考体会,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利用假期进行深入思考、深入学习和深入交流,为下一步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好准备,专题学习的安排充分体现了中央的要求和学校发展内在需求的高度一致。从校领导班子成员到机关院系负责人和普通党员干部群众,都通过专题学习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多的深入了解,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抓紧抓好抓实,学校专门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联络专题学习培训会,编制《督导联络工作手册》,学习传达中央督导组培训会议精神,明确校督导联络组工作职责、步骤及要点,就学校整体工作安排进行研究部署。

结合实际,强化讨论学习

学校将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快创建一流高校的重要契机,与学校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等重要任务紧密结合,科学设计讨论专题,组织多种形式的互动式学习。校领导班子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党委明确要求校党委领导,都要深入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与二级单位班子一起进行学习交流,要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通过学习讨论,深化了认识,提升了自觉,有效破除了个别党员干部存在的轻视思想、观望心理、敷衍态度和担心情绪。截至目前,这种讨论式专题学习已组织了30余场,为后续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依托学科优势提升理论成果

2013年7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专题研讨动员会,邀请陈锡喜、胡涵锦、刘士林等专家共同讨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研究的设想和主要观点等。随后,上海交通大学专门成立由相关院系学者和专家组成的理论组,充分发挥学科和理论研究优势,围绕群众路线深入开展研究,力争形成特色理论成果。同年8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涵锦教授《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在文汇报发表时评,指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抓好学习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同年9月16日,文汇报再次刊发了胡涵锦教授的理论文章《完整、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阐述了群众路线重要概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胡涵锦教授指出:“无论是正在开展、还是即将开展的第一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有必要从‘原典’上,完整、准确地把‘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这个基本问题搞清楚。”同年9月23日,文汇报刊发了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胡伟教授理论文章《打造透明政府、回应政府和公信政府》,文章认为在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传出的有关政府公开、透明、回应和公信等关键词,不仅是建设现代政府的核心概念,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害所在。同时,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锡喜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群众路线教育的理论自觉、历史视野和实践探索》,于2013年9月《思想理论教育》杂志上刊载,文章明确提出,“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照镜子’,应有更高要求:学习中要有理论自觉,思考中要有历史视野,实践要有探索。”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朱启贵教授的文章《党的群众路线:经济稳中求进的基石》、凯原法学院杨力教授的文章《削弱脱离群众的制度特权与中国民主法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鹏副教授的文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党领导力优化机制的新发展》等,均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以及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考,形成相关理论成果。

线上教学的内涵篇4

高中数学必修④(人教版)2.4.1节讲述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几何意义、运算法则等,笔者授课后和学生交流,学生反应上课时能听懂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但自己做题时有时不会做,有时会出现错误。另一种认为是学生上课能听懂并不等于对知识的理解―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同时在听懂与理解上还存在差异,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是我们在课堂设计面临的问题,下面我们结合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怎样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教学和理解上,让学生提高自己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2.1一次答疑过程实录

在学习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及其含义这一节课后,笔者给班上的同学布置了道作业,问题:如图在圆C中,是不是只需要知道圆C的半径和弦AB的长度,就可以求出AB・AC(人教版必修④108页)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从哪里入手。课后我与一个同学进行了如下交流:

老师:上次课老师讲的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你都听懂了吗?你能给我说说平面向量这节课主要的内容有哪些?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投影定理,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公式、性质及其运算律?

(学生基本能复述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知识体系,从表面上看学生具备了解决作业的条件。)

老师:要求作业中的AB・AC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AB的模AB和AC的模AC及AB和AC的夹角,但本题中只知道圆C的半径或弦AB的长度,同时夹角也是变化的,因此我就没有办法了。

老师:能不能从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来思考呢?

学生:想过,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就是平面向量数量积公式的变形,有用吗?

老师:在课本中,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解决了什么问题?

学生:证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分配律用到了几何意义。

看来,这位学生对课本的知识点的掌握还是很不错的,但要独立的解决课本后的作业题也相当的困难,此时我在本题上面画了示意图(图2).

继续问学生:AD可以看成什么?

学生:AC在AB上的投影|AC|cos∠CAB

最后学生终于明面AB・・AC・=12|AB・|2。

2.2对学生能听懂但不理解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原因的分析。

心理学研究中,将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呈现和表达方式称之为知识的表征。知识的理解与知识的表征有密切关系,为此我们将知识理解解释为对知识的正确、完整、合理的表征。从上述案例我们来分析学生听懂的涵义:①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学生只关注定义中文字表面上是叙述,仅仅只以一个孤立的公式a・b=|a||b|cosθ表征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因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以一个相对固定表达式存在,如θ的几何意义是什么?进一步当发现问题中的AB・・AC中的cosθ可以变动时,思维就无法进一步的深入了。②学生认为对知识的听懂还表现在对知识的评价体系上,从课本中的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就解决向量的分配律问题上可以表现出来,没有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解清楚。

2.3对平面向量数量积重新设计教学过程。

因为考虑到上面问题笔者在重新设计了这节课,其过程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问题1:比较平面向量数乘运算与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向量数乘与平面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差别,对数量积问题进行再思考,将数量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特征突出来,将其转化新知识做铺垫。

问题2:对两向量夹角可能出现的形式进行分别说明:①如图3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AB与AC起点相同时,此时向量的夹角就是两线段之间的夹角∠CAB。②如图3表示向量的有线段CA与AB首尾相连时,此时向量的夹角就是这两线段夹角的补角,即π-∠CAB。

图3

设计意图:加深对两向量夹角的理解,特别注意强调起点相同。

问题3: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性质、运算律与初中学过的绝对值进行列表。

设计意图:高中生对绝对值概念比较熟悉,然而绝对值的定义和运算性质与平面向量有很多类似相似之处,这种比较活动能帮助学生已经清晰的差异性整合到新的问题中去类比理解新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索。

问题4:请同学们作出下列图4与图5两图形中在向量上的投影。

图4图5

线上教学的内涵篇5

关键词:提升内涵 三种精神 两种意识 小学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素质。在该公式中,教师的分值越大,乘积就越大,教学质量也就越高。教师的内涵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一个学校师资力量的程度。教师内涵的发展建设应该作为基础建设抓起,作为学校发展的前提保证。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决策者应该将内涵作为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和追求。

一、特殊的活动,培养三种精神

第一个活动是“铸师魂,练师功,强师能”。即以“铸师魂,练师功,强师能”为主题,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平台,以育人一得、身教一例、格言一条、建议一点等“四个一”为内容,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在当今物质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时候,精神文化的需求慢慢体现,作为推动教育发展和进步的内在动力,其需求一个正确的引领方向,形成学校精神的凝聚者,学生的潜移默化者,让一届又一届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受到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第二个活动是“相约星期五”教师读书活动。第三个活动是“薪火相传,传帮带”老教师传经验,新教师带理念。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教师如下三种精神。

(一)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

我们的教师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很好的创造机遇。每个人都有理想,有追求,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愿望,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认识到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是环环相扣的,引导教师的内涵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学校的精神内涵。现在,小学教师是一个紧缺人才的职业,在职教师容易产生压力不大、安于现状的自我满足,不仅仅影响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更是影响祖国下一代的发展。要让教师不断地自我寻求进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同时,还应该引导他们在学校的大方向中设置目标。设置目标时,不能盲目:首先要注意,个人目标与学校集体目标的统一。其次,设置的目标要适中,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目标过高,教师可能会因为目标遥不可及,自动放弃;目标过低,容易引起教师自负自满的心理,同样达不到激励的效果。因此,只有目标设置的合理且有吸引力,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二)先公后己的牺牲精神

教师在工作中追求人格的尊严,追求教育教学工作的完美,对学校有强烈的认同感,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的教学关系,对教学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工作积极向上,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吃苦耐劳的奉献品质

“用艺术提高小学生素质”是大多数农村小学的难点、弱点,主要困难在于经费紧张、人才短缺。如何缩小与城市小学生在才艺发展上的差距,我校选择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即“多方面多层次引领,多交流多帮助培养”。“多方面多层次引导”是指利用课余时间或在自由学习课程当中,引领小学生参加学习和观看音乐欣赏、电影欣赏、舞蹈排练等等,让他们了解艺术、欣赏艺术,从中选择性地培养小学生的才艺发展。“多交流多帮助培养”是指定期组织开展家长交流活动,建议或督促家长培养小学生的才艺。这样不仅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还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

我们应把特色教育装在心中,落到实处,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发挥不同的作用,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育中敢于独树创新,敢于挑战现况,不断刷新的现有成绩,创造在小学教育上昂首翘楚的成绩。

二、另类的阅读,打造两种意识

(一)打造精品的质量意识

去除浮在教育表面的种种乱象,埋头读书修炼内功,教育才能实现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深情呼唤。教师读书不能是盲目的,要有选择。尤其是年轻教师,存在对儿童教育认识不足的缺陷,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应多读《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韩国小学教育考察》等包括人文类、实践类等多方面书籍,以丰富自身阅历。同时,老教师应该不断适应新文化的发展,紧跟小学教育发展的步伐。

(二)打造精品的改革意识

另类阅读,不仅仅是读书本,一位优秀的教育骨干、一堂丰富的教学案例、一个知名的教育团队以及一个春天的小学校园都可以成为我们阅读的对象。首先应该让教师认识到,我们为什么要读,即“读他人,钻学问”。所谓“读他人”就是选择一个优秀的阅读对象,通过寻找他、阅读他、学习他和探讨他的步骤,深究其先进的文化思想、教学思路、办学理念,发掘其文化与自己的改革关联,探讨其不足和可以进一步完善的方法。“钻学问”就是要在整个群体中进行交流和研讨,把读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探讨,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意识文化,形成自己的内涵思路,并且能够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用实践来证实理论的合理性和创新性。读的多了,读的深了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教学质量,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称之为优秀的小学教师呢?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渊博的知识和优秀的沟通能力,做到引领小学教育发展方向,与各个性格和年龄阶段的学生交友。我们教师都应该朝着这个方面努力。

三、小课题研究,立足学生主体

小课题是一种新型的课题研究方式,是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反思、探究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智慧的结晶。小课题研究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我校目前的小课题有很多,如《守中求变,本真妙解千千结》《在解构中破茧,在重建中化蝶》等,这些小课题无一不是直击目标,立足学生本体的。我们求创新、不重复、不停步,着力打造123工程,使师生生活在幸福中。

123工程是什么呢?“1”是奠定“一校和睦”。我校对教师实行“群众管理”,基础建设决定上层建筑,将学校的决策方向放手给群众引导,权利事务全方面下调转移,让一线工作者有话语权,让一线工作者创造出适合一线教育的教学工作环境,做到真正的权利民主化,权利群众化。“2”是取得“两张通行证”。我校结合文明礼貌月活动,通过识记、践行和验收考核三个阶段,强力推进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是第一张通行证。优秀的成绩是第二张通行证。“3”是打出“三张王牌”。这三张王牌就是写好字,读好书,练一个特长。我校围绕办学宗旨,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紧追先进的教育体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小学生未来成长为中心,创教师内涵为手段,闯出了一条高效之路。

总之,内涵建设的根本是提升师生的素质,中心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目标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这重中之重就是提升教师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2] 孟万金.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立体架构:校长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线上教学的内涵篇6

关键词:群众路线 内涵式发展 人民满意的大学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高校组织好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实现十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重要保证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修正后的《中国共产程》中继续强调“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进一步确立了群众路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些奋斗目标,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必须把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是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这一根本问题。弄清“我是谁”,这是解决世界观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意识,唯如此,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弄清“为了谁”,这是解决价值观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唯如此,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这是解决方法论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唯如此,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党的群众路线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重要的体现,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党的十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从更高层次上赋予了教育事业新的使命和责任,充分体现了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中的重大作用,体现了党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使教育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更加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坚持群众路线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和强大动力。高校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核心问题,要坚持一切为了师生、真心服务师生,做到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主体,真正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要坚持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问计于师生,问需于师生,真正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增强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办好人民满意大学是检验高校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

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聚焦点是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好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问题。“”问题从根本上违背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问题解决好了,就为其他一些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基础。因此,中央反复强调,解决“”问题,必须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取得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作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高等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有的同志认为,高校既不同于政府部门,也不同于企业单位,涉及的权益范围、掌握的资源调配有限,高校的领导干部、师生员工绝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问题在高校的表现并不突出。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高校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坚持群众路线方面总体情况是好的,但“”问题在高校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存在着许多师生乃至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高校中的“”问题,固守的是官本位思想,忽视的是师生利益,影响的是育人环境,折射的是作风问题,与高等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品位和追求格格不入,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就会严重损害党在师生员工心目中的形象,阻碍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要与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目标紧密结合,与促进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紧密结合,要善于从学校发展和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实际出发,努力在推动中心工作中发现问题、转变作风,借活动之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转化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优良作风和实际举措,真正以作风建设的小切口,打开工作的大局面,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

例如,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首都师范大学党委认真聚焦“”问题,坚持“开门搞活动”,“面对面”与“背靠背”相结合,广泛听取师生员工意见。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发放了学校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征求意见表,先后组织召开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11个师生代表征求意见座谈会,还分别在四个校区设置了意见箱,广泛征求“”问题和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实现了征求意见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校党委切实抓好各类问题的整改落实。一方面,坚持把边查边改贯穿始终,针对师生员工反映的能够立行立改问题和意见,学校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议和专题会议,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制定时间表、任务书,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师生员工公示问题整改情况;另一方面,坚持把建章立制贯穿始终,党委从活动一开始就坚持一手抓整改、抓落实,一手立规矩、定制度,把教育实践活动与破解发展难题紧密结合、与编制大学章程紧密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固化活动成果,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达到转作风、强组织、促发展的目的,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师范大学。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以大规模扩招、扩建、合并为标志的外延式发展后,成为了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但同时伴随的“大而不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作为一个重大命题提了出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增强内生动力、提升办学水平,切实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办学观,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真正把内涵发展、质量提升贯穿学校改革发展全过程、融入到学校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1.推动内涵发展,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必须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一首要职责。提高质量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意见更多地集中在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与实践和应用相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党的十报告强调:“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高校必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积极构建培养灵活、评价多元、分工明确、种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促进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尽可能满足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愿望和需求,努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应用型、复合应用型、创新型、拔尖型等多样化人才,真正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

2.推动内涵发展,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党的十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也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十分复杂的形势下,高校坚持守土有责有为,就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真正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善于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出发,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既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同时也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立德树人,教师队伍是关键。要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确保教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高尚师德,坚持学术研究无、课堂讲授有纪律,帮助和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推动内涵发展,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必须牢牢把握协同创新这一重要支撑。协同创新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我国科技工作和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又进一步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高校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要从自身办学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多元协同,完善创新机制,努力实现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要以实施“2011计划”为契机,在加强校内协同,形成集成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协同的开放、集成、高效新模式,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努力产出高水平成果,实现稳定持续创新。例如,2012年以来,首都师范大学先后成立了“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首都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数学与信息交叉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目前正在积极完善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模式和绩效评价机制,激发创新要素活力,共享各类创新资源,不断培育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4.推动内涵发展,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必须牢牢把握社会服务这一必然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办一所负责任的、人民满意大学的必然要求。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把产学研结合作为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全方位开展服务,努力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智囊团和思想库,真正以服务开辟发展新空间、以贡献赢得竞争新优势。作为一所综合性师范大学,近年来,首都师范大学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在服务首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了全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来京培养计划,服务国家西部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学校还注重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在参与政府决策咨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跨文化交流、开办建设孔子学院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力。

线上教学的内涵篇7

只有尽可能展现学生的思维路径,注重个性化的学习,让概念内涵更具体,让知识脉络更清晰,让数学学习看得见,学习才能真正发生,人性才能真正张扬,生命才能真正成长。

教育学者张文质提出“让学习发生”,他认为,我们既有的课堂通常都是单一的、线性的,蕴含着一种科学主义的逻辑,但人性、世界和事物本身的复杂性是我们难以预设的。因而,课堂本质上就应该是生成性的、形象的、直观的。只有尽可能展现学生的思维路径,注重个性化的学习,让概念内涵更具体,让知识脉络更清晰,让数学学习看得见,学习才能真正发生,人性才能真正张扬,生命才能真正成长。

呈现个性学习,让思维路径看得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应该属于学生自己。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课堂上,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或创意,无论是对还是错,都应该受到尊重。给学生发表不同想法的机会,既能呈现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和思维路径,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考各种方法之间的异同及内在联系,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凸显数形结合,让概念内涵看得见。概括而言,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数和形。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结合既是数学的重要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以形助数,以数辅形,可以达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完美统一。概念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学时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例如:教学苏教版四下《用数对确定位置》,我出示数轴和平面坐标,借用它们动态的形,揭示第4列是从左往右、第3行是从下往上排列的内涵,让数对概念与坐标形象有机结合,让学生对数对概念形成清晰的表象。这样的设计既利用“形”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又运用图形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了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注重脉络建构,让知识体系看得见。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新知识点都是已有知识点的拓展和延续,总有一条无形的线将它们串联起来,这条无形的线要引导学生去找寻。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和未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把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这样,学生才能融会贯通。例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我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位置理解与平面坐标中的位置确定,使学生理解两维空间的位置关系,帮助他们构建知识网络,也为他们将来学习三维空间的位置作了铺垫。这样,从模块知识的体系去设计教学,宏观把控,可以使知识脉络的走向清晰可见,使知识体系的形成水到渠成。

线上教学的内涵篇8

0前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化进程也日渐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各个行业都提供了许多的人力支持,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的盲目扩大招生,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高职教育的教育水平在不断下降,渐渐使高职教育面临了一种生源不断萎缩,并且资金短缺的现象,综上所诉,高职院校不断进行内涵建设主体功能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充分做到对内涵建设的不断重视,才能够有效的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充分适应现今社会的要求,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1高职教育现状

1.1高就业率下的低满意率

就目前这几年我国高职就业率而言是非常巨大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左右,但是,高就业率下的低满意率也是不能够被忽视的,在2012年至2013年麦可思研究院作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1届和2012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仅达56%,换言之,毕业大学生在推荐需要入学的新生时并不会建议其去自己的母校就读。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基本为学习实践环节较弱、所授知识较为落后、课堂教学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

1.2社会认可度低下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许多家长和学生而言,接受高职教育都是无奈之举,很多家长和学生错误的将高职和职高混为一谈,认为高职就是一种编制外的教育。其次就是讲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进行不全面、错误的对比,认为高职教育培育的人才都是低层技术人才。其次就是许多家长认为子女的能力不足,总是以成绩论英雄,就算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会让子女选择“专升本”的院校就读。以上所述的种种原因导致高职教育存在这一系列的发展挑战。

1.3重视物质忽视精神

许多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经验少,资历浅,在对学校进行建设时主要考虑的都是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对本校的精神文化及人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低,这也就导致高职教育院校中建筑富丽堂皇,但是学校学风弱,教风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对高职教育也是不利的,基本不符合大学所需要的培养目标。

2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2.1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框架

要做到完全完善的对高职内涵建设首先要明确内涵建设的基本框架。高职改革的基本路线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做到这一改革需要充分立足于校企合作,并且要将工学相结合,要将专业建设作为高职培育模式的平台。

2.2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主体

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体,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只有将高职院校中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下功夫抓人才培育的质量,才能够办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高质量高职教育。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能够分把握住需求与优势互动的原则,需要高职院校在充分了解自己院校的特长的情况下设置完善的教学专业。要保证所设置的专业是有市场、有前景、有能力的。

2.3课程建设

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的服务产品,也是决定人才教育规格和培养素质的重要因素,课程建设需要在设置课程的基础上有序进行。课程建设也是教学是否能正常运行的最重要因素。课程建设需要充分的考虑职业的本位思想,将培养专工人才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建设。构建出一种基础宽、技能精、正对性强、适应面广的课程教育体系。

2.4师资力量建设

提高师资力量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目前,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构成结果不合理,导致整体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低下,难以适应高职教育是对技能教育的要求,师资力量的薄弱是高职教育遇到发展瓶颈的最重要因素。

2.5实习实训

高职教育的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要保证将就业作为教育培养的路线,要强调培育的针对性,要将技术教育和应用能力想结合,在教育中需要让学生定期经常的进行企业实训,将校内校外实训的基础教育都放在重要地位,要在提高实训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3.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要求

现金社会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了告诉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了使高职教育的发展更加有力,必须要高等教育事业转型发展形势,开阔教学视野,不断的解放思想,将强校园内涵建设,全方位全方面的提高办学质量,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转变发展方向,将传统教育转变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型教育模式。高职教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根据社会及学校的发展趋势改变自身的发展策略。将实训与教育相结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不断提高高毕业率、高就业率条件下的高满足率。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所处的环境不同,办学质量不同,办学历史也不同,所依托的行业和企业背景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各个高等教育院校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特色不断的调整教学方向,凝练出自身的教学特色,将优势发挥出来,不断的满足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不同需求。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的发展有命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办学教育特色,让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状况下,充分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的让高职教育更加被认可,发展的更加优秀。

4结语

近20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已经完成了规模化发展,这非常有效的提高我国大学的入学率。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仍旧面临这非常大的挑战,在面对机遇的同时若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就会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很强的阻碍。要有效的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内涵建设能够充分的解决高职院校定位不准、错位管理等很多实际问题,这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是关系到高职教育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最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刘浩.姜亮.丰富高职教育内涵.走创新发展之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3(09):11-13

线上教学的内涵篇9

关键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要求”,内涵式发展是当下中国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是高等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6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以来,我国民传专业的招生学校和招生规模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招生数量和二级运动员审批制度的逐步完善,每年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逐年下降。招生制度导致录取人数减少,加之培养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就业率低下等问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迎来危机,给专业教师工作提出挑战。我们面临的不是规模扩大带来的资源紧张和动力不足,而是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教育结构等内涵式发展的不足。如何完成武术与民传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推进高等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内涵式发展概念及主要内容

1.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概念作为逻辑学上的范畴,“内涵”与“外延”是相对而言的。作为高等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被认为是以本专业学科的内部因素作为主要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专业内在属性的发展。2.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内容所谓内涵式发展,本质上是高等教育意味着大学教育过程将回归发现性和发展性,意味着高等教育管理将从以往的行政化本位回归到大学自由自立自主性。目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社会需求不符合;学科专业的结构和内容与现今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发展实践等社会需求有很大差距;学科专业的自身特色缺乏创新能力,与其他专业相比,其核心竞争力不突出,与社会竞争需求有差距。由于从属整个学校管理,民传专业缺乏一定的自和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原因是与社会需求脱离。提高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建设的生命线,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紧迫任务。高校必须以改革创新推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实现武术与民传专业内涵式发展,就要把人才队伍作为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当前学校、天津市乃至国家的战略需求,如体育产业的发展、健康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等作为本专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并在这个基础上把武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走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结合之路,最终达到真正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重点

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发展新理念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要实现和谐发展必须吸取经济发展中先增量、后求质、先污染、再治理的教训。“知难行易”,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转变与更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观念就要立于国际、时代和社会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的高度,谋求传统教育观念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理念应当是教育的现代化。所谓现代化,就是指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与社会、人、文化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参与教育活动的师生员工和管理人员对专业本身迈向现代化的看法、观点、态度。传统的体育专业教育理念在办学形式上侧重于学校学习,忽视社会生活实践;在培养方式上侧重于统一要求。忽视个性与差异;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身体练习,忽视理论学习;在质量评价上重视实际成绩,忽视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方面的优劣;在教学手段上采取大一统的班级授课制,忽视民族传统体育门派众多、技术复杂的特点。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现代化就是从过去强调“专业对口”转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以及网络社会教育的信息化。2.优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标准的具体体现,制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的选择和运用,是决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优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加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科学性是现阶段与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3.创办特色化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来说,一方面要坚持为高等体育教育服务方向,另一方面要根据专业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拓展服务社会功能,另辟蹊径,谋求特色发展。目前,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整体来看,每所院校特色不明显,从与其他体育专业比较来看,区分度不大。为了更好地改革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实现发展目标,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既要保持与外部整体环境的和谐,又要保持其内部的良性循环。在培养人才方面、特定文化传递方面要起到应有作用,同时要随着学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投入等五个方面之间的变化而变化。1.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足之本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有机整合、人文与运动完美融合。始终追求求是、求实、求精,更高、更快、更强的校风和学风。这些理念是专业教育要遵循的法则。2.把完善人才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主要宗旨首先,不断完善人才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新的学籍管理制度,用制度保障各项教学顺利进行。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加大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办好各专项竞赛,使学生在校期间有参与竞赛、科学研究、创新开发的经历。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把树立创新意识,优化教学质量作为动力之源根据国务院提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专业内涵式发展中始终要坚持创新,树立“质量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命线”的理念,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目前,天津体育学院在从学校层面实施了很多制度和方法,努力改善考风、学风,以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有效的方法不断激发和提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把更多精力、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根据民传专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和外界联系,加强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通过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逐步形成较完备的教学实习基地群,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瞿振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02

[2]刘振天.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价值论、本质论及方法论重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3.06

线上教学的内涵篇10

Abstract: In polytechnic mathematic teaching,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ion is derivative conception because if one doesn't quite grasp it he will not get well in later studying.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start with a simple, generic conception and design teaching for an ideal teaching purpose.

关键词: 导数概念;瞬时变化率;教学设计

Key words: derivative conception;instantaneous rate of change;teach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5-0240-03

0 引言

导数概念是微积分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往往影响到学生在整个高职学习阶段学习微积分的兴趣,导数的方法是今后全面研究微积分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工具,在物理学、经济学等其它学科和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导数的出现推动了人类事业向前发展。

由于数学本身的严谨性,导数概念不仅在于它自身具有非常严谨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导数运算是一种高明的数学思维,用导数的运算去处理函数的性质更具一般性,获得更为理想的结果;如能把导数的运算更好地应用于解决问题上,可使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能把微积分作为一个重要工具,在其他专业课程或日常生活中能运用微积分的思想则是高职数学教学达到的重要目标,导数概念的教学是学生认识微积分,打开微积分大门的关健一步。在高职院校数学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要学习较为抽象的导数概念,往往觉得枯燥难学,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不但影响了数学课程的学习,还因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入,在相关的导数应用时会束手无策。本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从导数概念的内容、教法及教学过程进行了有一定成效的教学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下面就导数概念的教学设计展开介绍和讨论。

1 内容特点及学情分析

学情特点:首先,现阶段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导数概念及应用也包含在其中,中学大纲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导数概念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所以在学生眼里,导数概念在中学的课本里已出现,而在高职数学课堂上想让学生再接触该概念,往往容易让学生觉得没有必要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学生对大学的期望值又高,这时进行导数概念的教学对教师及学生提出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该概念超乎了学生的直观想象力,抽象度高,极限概念和运算在学生的思维里只停留在一个单纯简单的运算阶段,而导数概念当中的极限思想远已超越了单纯简单的运算意义;但有利因素在于学生们已有大量的函数瞬时变化率、物理瞬时变化率的经验,且他们的思维正处于最活跃阶段,刚进校对大学的学习充满期望,只要调动得当,自然会引导他们对导数概念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内容特点:导数概念是建立在已有函数概念和极限运算的基础上,几乎所有教材都是以两个实例带出,两个引例的内容学生不陌生,它们可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导数概念的关健内容是求极限,而这个极限的条件是自变量的增量趋向于零时,内容是一个增量比的极限,这个极限即由平均变化率到点的变化率的过渡。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作者针对以上两个的特点,确定该概念教学设计的总方向是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把问题化抽象为具体,分解瞬时变化率的内在含义,一步一步地引入,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中教学设计的重点是更关注导数是一个极限,是一个瞬时变化率等意义的真正理解,难点是概念当中极限的意义和所起作用,即平均变化率到点变化率的过渡,这个过渡偏偏又是导数概念抽象之处。此时教师如能从不同于在中学时所述问题的角度又高于该角度来进行教学,学生才会更愿意去接受,也会做出比中学时更深入和广泛的应用。

2 教学设计和过程

2.1 内容设计

①内容一:两个引例,以它们作为切入口引入新课,一个是求变速直线运动的某点瞬时速度,另一个是求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

②内容二:导数的概念,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关健时,强调引例中解决问题关健的三个步骤作为引路线,即曲线的斜率中的:Δy、■、■■;变速运动中的ΔS、■、■■;分析和分解三个步骤的本质和每步进展所起的作用,指导学生按步骤去思索,使概念的产生水到渠成。

③内容三:举例求函数的导数,实践和体会概念。

④内容四: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⑤内容五:给出函数不可导的例子和图象,了解不可导的意义。

2.1.6 ⑥内容六:练习及小结,熟练和巩固导数概念。

2.2 教学方法设计 结合导数概念的特点,重点在于分解概念成几个小环节,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如图1。

2.3 教学过程的实施

2.3.1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出两个实例,引入新课

两个实例:①求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②求变速直线运动的某点瞬时速度;在此前,学生已有切线概念是曲线与直线只有一个交点这种狭隘的方式,作者利用多媒体的教学途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增加教学效果的直观性,在图形上用动态的观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其中动画图形先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曲线的切线形成过程,是如何由割线通过切换而得,得到对切线概念更广泛的认识;再给动画图形展示如何由曲线的割线位置往切线位置的转动,从动态过程启发理解割线斜率往切线的斜率的转变,这样动画切换可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无限逼近思想,揭示极限的思想和作用,理解增量比的极限的本质,过渡到更深层的瞬时变化率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通过对求平均速度的分析,由一小段路程的速度转化为一点的速度的形成过程,强调极限在当中所起的作用。

在学生观察动画时教师同时提出几个思考的问题:

①由一小段的平均速度变换成一点瞬时速度如何实现?

②由割线的斜率变换成一点切点斜率如何实现?

③Δx0和Δt0的目的何在?

④Δx0和Δt0的过程是动态的,还是静止的?

2.3.2 强调三个步骤及分解三个步骤的本质

即求切线的斜率时:Δy、■、■■,弄清三个步骤中的每项含义并提出思考问题:

①Δy是什么?■又是什么?

②在求极限过程中,Δx和x谁是常量,谁是变量?

③■、■■的区别与联系?

2.3.3 抽象形成概念

其中提练出导数概念是:函数y=f(x),若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Δx,则函数y相应地的增量Δy,Δy=f(x0+Δx)-f(x0),比值

■=■

若当Δx0时,■的极限存在,则这个极限值称为函数y=f(x)在x0处的导数。

2.3.4 概念的引申拓展

在给出概念后,还要对概念进行引申拓展,导数是一个极限,又不是一个普通的极限,这个极限的含义还可以有以下形式如:

①■■;

②■■;

③■■

④■■。

作者在学生理解了上述几个形式后,还会给出以下形式,让学生思考下列各式子可表示什么:

①■■;

②■■;

③■■等。

2.3.5 以例子加强概念内涵的理解

①导数概念内涵挖掘一:求函数的导数即求出一个极限。

例1:求函数y=x2的导数作为例子,按上述三个步骤求出该函数y=xn的导数。再以求函数的导数作为例,得出幂函数求导公式,即(xn)′=nxn-1。当中通过求导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其中获取知识,巩固概念,发展思维,感悟数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②导数概念内涵挖掘二:函数的导数是一个不定型的极限。

教师作以下演算例2:

1)求下列极限:

■■

=■■

=■■

=■

2)使用导数概念:

■■=■■=(■)′=■

结论:导数是一个极限值且是一个不定型的“■”型,反过来极限值也可通过导数概念来解释。

③导数概念内涵挖掘三:函数的导数是一个瞬时变化率,几何意义、物理意义箅经济意义。

教师给出下列问题加强对瞬时变化率的理解:

1)导数概念y′=■■,是变量y对x的瞬时变化率。

2)如求函数y对自变量x的瞬时变化率时,则有切线斜率y′=■■;

如求路程S对时间t的瞬时变化率时,则有速度

v=s′=■■;

求速度v对时间t的瞬时变化率时,则有加速度

a=v′=■■;

求市场需求量q对价格p的瞬时变化率时,则有需求弹性Ep=q′=■■。

求电量Q对时间t的瞬时变化率时,则有电流i=Q′=■■等。

④导数概念内涵挖掘四:函数的导数与连续的关系,不可导的理解。

例3:求函数y=|x|在x=0处的导数,按上述三个步骤求。

求极限时:因■=■=■=1 x>0-1 x

■■=■1=1

■■=■(-1)=-1

由结论得此时极限不存在,即该点不可导。

结论:即曲线的尖点处不可导,连续不一定可导。

例4:给出圆的图象,通过作圆的切线,当圆的切线与x轴垂直时,此时切线的斜率k=tan■不存在

而y′=k,由结论得此时导数也不存在,即该点不可导。

结论:切线与x轴垂直时,该点也不可导。

在对导数内涵发掘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可以讨论问题认识问题的机会,以这种教学形式介绍导数概念,不但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地思考和发现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导数概念丰富多彩,同时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有助于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3.6 学生做练习及教师小结,巩固导数概念

安排完成练习,用导数定义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①y=x3;②y=■。

巩固导数概念的三个步骤。

高职数学教学中,在课堂上把数学概念枯燥难以接受的内容进行上述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内容更丰富立体,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达到了高职数学课堂上的素质教育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更好落实教学目标,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数学课堂的“教学形态”,为学生创设思考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把瞬时变化率这个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学到并在将来有机会进行运用。

3 教学设计过程的反思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中,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知识面,往往学生的难点不一定出现在本节所要理解的内容上,如推导幂函数的求导公式时,Δy=(x-Δx)n的展开式往往是学生遗忘较大的,在该环节上还要补充中学的知识才得以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琨.浅谈方向导数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27(6):64-65.

[2]黎诣远.经济数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67-110.

[3]毛京中.高等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2):83-86.

[4]王波.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宁夏教育科技,2008,23(3):51-52.

[5]王昌元.关于导数概念的教学设计片段[J].数学通报,2012,51(6):28-29.